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范文1
21世纪初我国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规模空前的课程改革。建构主义心理学为当代具有影响力的思潮之一,对新课程改革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建构主义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新课标大力提倡的“探究教学”正是这一理念的深刻体现。本文试图就建构主义心理学对新课程中学化学探究教学的相关启示进行探讨。
一、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内涵
建构主义心理学在20世纪80 年代兴起,是心理学发展史中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被视为“教育心理学的一场革命”。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创始人为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后来在维果茨基、布鲁纳、奥苏贝尔等人的推动下,这一理论得到充分的发展并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建构主义对学习和教学做了新的解释,在知识观、学习观、教学观方面、学习评价观等方面提出了许多新观点[1]。这给传统的教学和课程理论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1、知识观
建构主义对知识的客观性和确定性提出了质疑,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和情景性。建构主义认为知识只是一种解释或假设,它会随着人类认识的加深而不断地发展。而且知识并不能准确地概括世界的法则,人们需要针对具体情境对知识进行重加工与再创造。此外,不同的学习者对同一命题的理解会有不同,这一过程基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来建构,它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
2、学习观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简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而是学习者在人与外界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学习者的这种知识建构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主动建构性指学生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主动去探究和创造新知识,以实现知识和意义的建构;社会互动性指学生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需要通过与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交流互动来丰富自己的认识,从而构建起自己独有的知识体系;情境性指学生在教师所创设的具体的情境中去建构意义,获得知识。学习不能脱离具体的情境,需要学生基于特定的情境,通过与学习共同体各成员沟通交流、共享资源,并基于自身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主动构建而完成的。
3、教学观
由于知识的动态性、情境性以及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教学不再是传统的传递客观而确定的现成知识,而是为学生创设理想的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原有的相关知识经验,促进知识经验的生长,促进学生的知识主动建构活动。在这里,学生并非直接地、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递的知识,教师在传授知识之前应该考虑到学生原有的经验,以此为起点引导学生建构新知识。教师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引导者与协助者,引导学生去组合、批判和澄清新旧知识之间的差异,帮助他们建立起自己的认知体系。
二、建构主义心理学对中学化学探究教学的影响
建构主义心理学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合作意识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倍受教育工作者的关注。我国新课改深受建构主义心理学的影响,其对变革传统教学方式为化学探究教学发挥了重大作用,主要表现为:教学参与者角色的转变、教学过程的变革、学习评价的改革。
1、教学参与者角色的转变
在我国传统教学中,接受学习是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接受学习中,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教师是知识的传递者。现今新课改大力提倡与之相对应的探究学习。学生在探究教学的角色发生转变,变原来的被动学习角色为主动学习角色,变原来的次要角色为中心角色。学生的中心角色主要体现在贯穿于整个探究教学过程,包括联系情境、提出问题、提出假设、设计实验验证方案、实施方案验证假设、解释与结论、评价与交流。上述的任何一个环节,教师都不能忽略、夺取学生的中心角色,应从学生出发。而且,真正意义上的学生活动要求探究教学设计能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认知、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都必须投入。
2、教学过程的变革
在我国传统的教学中,教师的权威占绝对主导地位,师生之间缺乏真诚的、平等的合作和交流,教学以教师灌输和学生被动接受为主,这难免压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而且,传统教学脱离生活背景经验、脱离社会现实,直接将抽象的理论传递给学习者,使得学习抽象难懂。当下,由于对创新教育的提倡和对学生主体性地位的关注,使教育工作者从建构主义心理学中去寻求启示。建构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情境性,强调教师要创设具体的学习情境,主张师生间的交流与互动,倡导合作学习[2]。在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改革提倡的探究教学表现如下特点:情境性、合作性、自主性。
参考文献:
[1][2][3][4]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2):181-186.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20011:36-40.
作者简介:李雯(1990—),江西上饶人,女,汉族,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化学教育;
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范文2
关键词: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篮球教学;启示
我们的社会处在一个大变革和大动荡的时代,这种社会的变革和动荡,为传统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要求改变传统的教育模式、内容和方法等,建立起适应新的社会发展的教育形态。(顾明远 2001:11)以高校篮球技术课教学为例:现行的篮球课教学指导思想、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仍很陈旧,而适应新时期的完善的课堂教学模式尚未形成。建构主义教学理念是顺应时代需要的产物,国内外的一些学者将它视为 “是对传统教学理论和学习理论的一场革命”,甚至被誉为“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何克抗 1997)。在篮球教学中引入建构主义的理论,将为教学改革提供一种全新的思路。我们要正确地理解并好好地运用它,帮助自己有效地审视和反思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行为,以期促进体育教学观念的更新,为改进与提高篮球教学质量提供参考。
一、建构主义教学观
(一)建构主义的学习观
1.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是认知的主体。学习不是由教师把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 而是由学生根据先前认知结构主动地有选择地知觉外在信息,建构当前事物的意义。
2.学生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事物的理解:学生个体有其独特性,知识的获得只能由每个学生基于自己的经验背景而建构起来,在以自己的方式看待事物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经验。
3.学习应该是一个交流和合作的互动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合作学习”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的作用。学生个体虽然有其独特性,但在学习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受到当时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必须与他人磋商并达成一致,来不断地加以调整和修正。
(二)建构主义的教学观
建构主义的教师观和学生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要求摈弃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教师的角色也就由知识的灌输者转变为学生建构知识的积极帮助者、引导者和忠实的支持者,随之,学生也就由被动的接受者和知识的灌输对象转变为教学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和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二、建构主义教学观与传统教学观的区别
1.教学理念不同
传统意义上,整个教学活动都是以教师为中心,主要是靠教师向学生灌输知识为主,课堂教学更注重的是知识的讲解和记忆,作为认知主体的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机械地反应。显而易见,这种教学观忽略了学生的认知能力,抑制了学生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个人的发展受到很大限制。
建构主义教学观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简单传授、被动接受的教学模式。“在建构主义教学中,教师寻求的不是学生能够重复什么,而是他们能够创造、证明和展示什么。”(Brooks, et al. 2005:20)建构主义者认为学习不是被动地吸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信息,学生获取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能力。
2.教学目的不同
传统教学观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它的第一着眼点是知识的传承。建构主义教学观则认为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是最重要的,重视培养学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思维的能力。
图2传统的教学模式基本因素图
图3建构主义教学模式基本因素图
3.教学模式不同
传统篮球教学模式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新模式相比,其教学过程基本因素(如图2,图3)的作用各不相同。
三、建构主义对篮球教学的启示
1.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在篮球教学中,教师应放弃对学生的“控制权”,将学生的观点作为课程设计的依据,鼓励和接纳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要把教学重点放在学生的需求上,让学生成为思考者、创造者和建构者,主要考虑学生的实践,而不是教师的讲解。但是,值得一提的是,这并没有否定教师的作用,学习活动能顺利进行的前提是教师“富有技巧”的引导。建构主义观下的篮球教学,要求学生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活动来建构意义,学习者不断思考和对各种信息进行加工转换,基于新经验与旧经验进行综合和概括去建构体育知识, 因此,其体育教学设计就与传统教学设计相反,在解决问题中学习。体育教师根据所要学习的内容设计出具有思考价值的、有意义的篮球动作组合,首先让学生尝试解决。在此过程中,体育教师可提供一定的支持和引导, 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学生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做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训练中存在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动作学习中困难的解决方案。以此为基础,在体育教师的帮助下进行提炼和概括, 使学生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任何一个有过教学经历的人都知道,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设疑,质疑,释疑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提高学习能力的过程,同时,还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过程,教师应注重学生批判性思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并且通过探究和实践活动去试图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
2.教学评价的科学化,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对教育工作者而言,通过测试反馈学生的学业成就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寻求理解,建构知识意义。建构主义者通过观察学习状态中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展示评价学生的学习,从而使教学更具有亲和力、号召力和感染力,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鉴于此,笔者认为应该对篮球教学的评估方式进行改革。加强考核制度的管理,改革考试办法,采取口试与笔试相结合、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平时成绩与期末成绩相结合、课外作业与课堂考试相结合等方法,全面衡量学生学习与掌握知识的现状,将篮球课的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手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带来得喜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3.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
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特别重视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和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他们强调教学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建构所学内容的意义。通过创设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从而打破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空洞说教,不能提供生动、丰富的情境而导致的学生在知识建构上发生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设置课堂学习的内容与运动比赛中真实发生的情境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环境。如完整投篮技术教学时,播放著名球星在各种比赛的场景及比赛中各种投篮技术的运用实况、高年级同学投篮技术学习及考试的录像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要当好“导演”,选择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知识、技术、技能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如图片、资料、光盘、录像等,获取有关资料和信息,找出知识点、动作和技战术要领、训练和锻炼方法等。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及时进行语言引导,诱导学生建立新的目标,并将所建立的目标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的每一环节。
同时,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认识到“合作学习”对于知识建构的重要性。合作学习小组应由身体素质、专业成绩、知识接受能力等方面不同的成员构成,成员之间存在着一定的互补性,不同的学生可以对某种错误动作技术提出不同的纠正手段。利用全班讨论、交流、练习,通过不同观点的交流、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学习技术动作的理解。教师必须依据自己的知识和过去的经验做出决定,积极利用有效资源引导、帮助、支持学生学习。“什么时候对学生实施干预和怎样进行干预没有任何规则可循”。要注意引导和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和激发学生思考问题、把握小结、评价学生尝试错误和纠正错误的时机。因此,在篮球教学中,我们应该也完全可能将单一的师生互动转向师生、生生互动。
综上所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对促进当今篮球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较高的参考价值。但是,我们也应看到,教学观念的更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是一个同时伴随着痛苦和欢乐的过程,要成为一个建构主义的教师并非易事,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行之有效的实施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还需要不停地探索。
[参考文献]
[1]Brooks, Jacqueline Grennon , and Martin Grennon Brooks.In Search of Understanding the Case for Constructivist Classrooms[M].Trans.范玮. 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5.
[2]Piaget, J. The Principles of Genetic Epistemology[M]. London: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Ltd, 1972
[3]Vygotsky, L. S. Mind in Society[M]. Cambridge 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8.
[4]Spior, R. J. et al. “Cognitive Flexibility, Constructivism, and Hypertext: Random Access Instruction for Advanced Knowledge Acquisition for I11-structured Domain” in T.M. Duffy and D.H. Jonassen(Eds.), “Constructivism and the Technology of Instruction: A Conversation”,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1991
[5]查有梁. 新教学模式之建构[M]. 广西:广西教育出版社, 2003.
[6]樊临虎. 体育教学论[M]. 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7]顾明远. 国际教育新理念[M]. 海口:海南出版社,2001.
[8]何克抗. 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J]. 电化教育研究3( 1997 ).
[9]金钦昌. 学校体育学[M].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4.
[10]李锦.建构主义模式下的体育教学方法[J]. 高等建筑教育 6( 2004 ).
[11]张大均. 教与学的策略[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
[12]张新,夏思永. 建构主义一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的新思路[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5( 2003 ).
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范文3
【关键词】建构主义 ;教学观念 ;历史教学; 启示
认知主义教学与学习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在20世纪末出现了一个崭新的方向,即现代建构主义的教学与学习理论,被喻为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它从认识论的角度对心理学特别是认知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分析,提供了关于学习活动本质的分析结果,不仅对学习心理学的深入研究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直接影响到了实际的教学活动。在我国全面推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今天,建构主义教学理论更加显示出其理论上的先见性,指导着新一轮课改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建构主义理论对中学历史教学的重要启示
1 更新教学观念,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构主义教学思想的意义首先在于引发或促使我们对传统教育观念、传统教育模式、传统的知识灌输的教学行为、传统的“唯书”“唯上”“唯师”的盲从迷信的思维惯势进行反思与质疑。建构主义的教学观真正确立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指导思想,并在实践中而不仅仅是口头上充分肯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发动学生自觉学习,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自觉性和创造性。
具体到中学历史的教学实践当中,就要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对自身知识体系的主动建构,同时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要体现在“导”字上,即引导、指导,当好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学生学习的帮助者、促进者;充分相信学生能够发挥自己的潜能,师生共同分担学习过程的责任;教师要发挥“催化剂”和“助产士”的作用,帮助学生在自觉学习的过程中开发潜能,掌握知识,提高能力,发展自己。努力达到“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学生发展的一切”最终目标。
2 从“独白”走向“对话”,促进了教学方法的改革
传统的“师本”教学模式下,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从个人的主观愿望出发,把学生看成是被动学习、接受知识的对象,加上历史学科本身所具有的不可再现性的特点,较其他学科更为严重地存在着“师讲生听”的状况,历史课堂宛如历史教师的“独白”。而教学方法也较为单一地局限为讲授法,难以有较大的改变和突破。建构主义的教学理论为我们寻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促进历史课堂教学由教师的“独白”向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的转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首先,改进和提升讲授法。我们有必要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对讲授法进行一定的改进和提升,如在讲授时要顾及到学生的知识基础;教师认识历史和叙述历史的方式要符合学生的经验认识;教师的讲授应在学生原有知识基础构筑的平台上进行,以避免机械学习的发生等。
其次,运用历史问题探究教学法。历史问题探究教学法是根据教学内容及要求,由教师创设问题情境,师生共同从背景提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交流成果等方面来组织和实施教学,以期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和主体意识,培养与提高学生历史学习能力的一种教学。
再次,尝试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源于角色理论,最初是一种心理剧治疗方法,后来运用于社会科学当中。具体到历史教学,意指“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学生应置身于历史发展的环境中去观察历史,站在历史人物的立场上去研究历史,从而把握历史人物的思想、情感、信仰、动机和意图等,并理解他们思想的发展变化,即‘主体进入客体之中去想象客体’”的研究活动。它透过历史史实和问题情境的设计,没有舞台限制、不必经过排演,让学生在设身处地的情况下尝试扮演历史中的人物,观察历史现象,思考历史问题,以增进学生洞察历史环境、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鼓励学生自主建构知识,实施有效教学
首先,指导学生自主编写提纲,增强学生疏理历史知识的能力。可指导学生按历史五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项、影响)和历史事件发展的三步曲(背景、经过、结果)阅读课文,列出知识提纲,教师简述归纳。对课文中条理较清楚的部分,要求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列出课文提纲,这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可根据每一节教学内容和要求,设计自学指导。通常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事件起因:如背景、条件、原因、目的等;二是事件内容:如时间、地点、人物、事项、过程、标志、特点等;三是事件的影响:如性质、作用或影响、意义、经验、教训等。将这些要素分点列出,后面预留空格,作为学生自学笔记。学生以此指导自学,在理解的基础上,将教材相关内容加工浓缩,整理记录在案,从而构建知识体系,达到巩固掌握知识的效果。
其次,指导探索系统地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方法。历史的每一部分内容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完整的历史学科知识体系。学生在学习中,要把零散的知识纳入知识体系,进行系统的掌握。
一是掌握专题线索,如政治、经济、文化各大专题,在大专题下又可分为若干个小专题,如政治专题下的政局、制度、政体、政策、阶级、民族、对外关系等;经济专题下的生产力、生产关系、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文化专题下的自然科学及社会科学各方面等。
二是掌握历史阶段特征,要从政治、经济、文化涉及的诸方面进行抽象的概括和掌握。学生可参照相关辅导材料中对知识体系的概括,结合自己学习特点进一步加工改良,用“集合”的方法,确定层次和隶属关系,探索出系统掌握历史学科知识的最佳方法。
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范文4
关键词:建构主义 学习原理 小学英语 教学
在新课标里面,对于英语教学的部分,做出了以下的要求:英语课程应当变成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引下构建知识、学习技能的进程。当代英语教学重视语言学习的实用性,倡导同学们在语境里面接触、体验与了解真正的英语,并且在这个前提下学习与应用英语。这个观念与建构学习理论是高度相关、紧密切合的,所以,建构主义学习原理亦是引导小学英语教学的一个关键理论根基。在这样的认识前提下,教师要提升教学的高效性,则必定要使同学们变成学习的主动者,重视同学们的真切体验、认识与构建。那么,建构主义学习原理会对老师们的教学带来怎样的启发呢?
一、浅谈建构主义原理,明晰建构主义与教学的相关性
由教育学的视角来看,教学高效性则是指经过课堂教育让同学们得以发展。对老师来讲,高效性则是指促使同学们努力学习的“教”;对同学们来讲,提升效率就代表用较少的时间的投入来获得学习成绩的进步。
建构主义学习原理的重要任务对学习的基础理念是:小孩子是在和周遭环境彼此作用的进程中,逐渐构建好对于外面世界的认识,进而让自己的知识架构获得发展。该理论认为,学识不是仅从老师一个方向上传输给同学们的,亦不是同学们在相应的情境也就是社会文化大环境中,依赖各类资源(包括必要的学习资讯),经过老师与同学们的彼此交互作用,自身经过意义构建的方式渐渐获取的。小孩子的认识架构则是在由平衡到倾斜再到新的平衡的循环往返中获得持续的丰富、提升与前进。
所以,提升教育的成效则必定要使同学们把所学的内容逐渐内化,从而构建成自己的语言技艺,能够和别人进行实际的沟通,获得某些有用的信息,从而更好处理生活中的某些现实问题。
二、由建构主义出发,打造高效的课程模式
1、课程教学注重成效――老师怎样构建“教”的模式
(1)明晰教学目的,构建真实的情景
建构主义学习原理认为,教学的目的对于教案存有很强的指导性,其决定了教学进程中怎样进行还有同学们会获得怎样的收获。教学目的应当和同学们在所构建的学习情境中的目的相称,使同学们领悟到所学学识的有用性。与此同时,学习情境中的情景必须要有益于同学们对所学内涵的意义建构,提升他们对英语的整体应用技能。
用牛津小学英语中的Ben's birthday为例,老师们应当把可以应用新句型讨论相关生日项目当作教学目的,并且创建有关学习情景,使同学们在团队协作和沟通中获得相关同学生日的有用信息,也就是使大家清楚,面对生日这类话题,应当如何去开展正确的沟通,获得哪类有用的信息,而不是依据以往掌握的内容开展两者互相问答的造句式对话。如此一来,目的指向性清楚了,教学情景灵活了,同学们在这个进程中把所学英语知识构建为自己的语言能力,成效自是不必说了。
(2)优化教育方式,构建良好的教学模式
新课标注重同学们的主置的凸显,课堂教育应当可以激发与维持同学们的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有的老师片面地解读这个点,觉得凡是同学们喜欢的、可以使课堂欢乐起来的教育方式,都是新课标所提倡的,所以在课程上规划一个又一个的游戏项目,双方亦在课堂上互相配合。然而在此种热闹之后呢,我们会发觉同学们也许仅仅是进行语言项目的器械式重复,而未有产生思维的火花,未有处理好实际的问题,所以也就未有对所学学识组成意义建构。因此,老师一定要优化自身的教育方式,创建真实的情景安排教学任务,使同学们在持续地完成项目中渐渐达成对所学知识和已有经验的彼此抗衡,使同学们建构起积极探索学习的模式,也就是“主动构建学识意义”,以保证学习的成效。
用平常的词汇讲学为例,老师们能够有意地挑选一些“相似”或者“音似”的已掌握的词汇,像hat与cat, cold与coat等新旧词汇的学习能够“以旧引新”,名词复数的变形与拼读准则也能够使同学们举一反三,这些都是建构主义所强调的,注重同学们已有的知识,也是新课标在认识方略里面所注重的“借用联想学习与熟记词汇”、“在学习里面主动思考,积极探索,擅长发掘英语学习的规律,并且可以运用规律举一反三”。应用这种观念,我们的英语课程才会真正变成同学们自主学习的阵营,同学们也才可以变成“意义建构”的主动者。
2、主动学习注重高效性――同学们怎样构建“学”的模式
(1)主张合作学习,构建探究学习模式
团队学习属于当前小学英语课程较为常见的一种学习方式,然而,此种类型存有的问题较为突出。很多老师仅仅追求合作学习的模式,应用此种模式对同学们已有的学识,在相同层级上进行多次练习,忽视了此种形式所应当带来的巩固与提高的作用。在这个进程里面,同学们的各种潜能都不会获得更大层次的提高,他们所需要做的,则是配合老师做好合作学习这个课堂秀,同学们不会真正利用课本外的、自身想要说的语言,所以也就不会出什么错。其实,依据建构主义理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犯错是必须的。犯错是有价值学习所必要的,应当让错误变成一项教学资源。想要使同学们真切地去运用英语,老师则需要要规划好真实的、有信息差的项目,使同学们在合作沟通的进程中出现错误,发出质疑,并自行解析与研究问题,最终把学识转变成自己的技能,主动建构知识意义。由这个层面来讲,合作学习适合于某些信息含量少、信息差很大的议题,如此方可以开展“意义练习”,达成“意义构建”的目的,也就达到了真正的协作学习的价值与成效。
(2)提倡主动学习,达成意义构建
主动学习是和以往的接受学习相对的一项当代学习模式,是把同学们当作学习的主体,经过同学们自己的探究、质疑、解析、实践、创设等方式来达到学习的目的。老师的课堂提问属于讲学进程的关键线索,提问所注重的应当是同学们自主的心理构建活动,是同学们对问题的疑问、探究与解决的进程,而不是背熟准确的答案的进程,因而,老师要突破“师问生答”的固定对话架构,让学生们学会对老师追问,学习怎样问,怎样做。例如,在我们的生活中常常会遇到asking the way,老师可以运用班级的座位相互交错的形式,把课室布置成一个街道区,且事先把几个指示牌放好在某个同学的座位旁,进而提问:“I want to go to … , could you tell me how to get there?”并组织同学们探讨与实地走一遍,并让别的组员做出评价,选出最方便的路径。如此则规避了问路问题的纸上谈兵,而是把它放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探讨,使同学们构建起主动探索学习的模式,达成“自主构建学识意义”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教育部,2011)》
[2] 于连江. 英语专业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堂教学模式探讨[J].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 2008(04)
[3] 薛国凤,王亚晖. 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 高等教育研究. 2003(01)
[4] 王锦化,孟庆华,史达清,卢祥生,刘晓红.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对我国教师继续教育教学改革的启示[J]. 外国教育研究. 2003(01)
[5] Williams Marion,Robert L Burden.Psychology for Language Teachers:A Social Constructivist Approach. . 1997
[6]王蔷.小学英语教学法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7]王蔷,张连仲.新教程教师学科教学培训教材?英语[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 004.
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范文5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是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是在吸取了多种学习理论如行为主义理论、认知主义理论,尤其是维果斯基的理论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获得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过程。知识的学习和传授重点在于个体的转换、加工和处理,而非“输入”或“灌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个人的“经验”和主动参与在学习知识中有重要的作用。
学习是一个积极主动的、与情境联系紧密的自主操作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知识、内容、能力等不能被训练或被吸收,而只能被建构。但是,这种建构过程不是从零开始,而总是以一个已有的知识结构作为基础的。这种学习在相当程度上依赖于学习在其中进行的情境的联系。
关于学习过程,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外来信息,而是主动地进行选择加工,学习者不是从同一背景出发,而是从不同背景、角度出发,在教师和他人的协助下,通过独特的信息加工活动,建构自己的意义的过程,这是个人建构的过程。
关于学习结果,建构主义的教学观认为,教育者有明确的知识目标,指导和协助学生按自己的情况对新知识进行建构活动,最后建构起关于知识的意义。
关于学习条件,建构主义认为主体、情境、协作和资源是促进教学的四个条件。主张:第一,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主体的作用;第二,学习情境要与实际情境相结合,因为实际情境领域具有生动性和丰富性,能使学生掌握高级的知识;第三,注重协作学习,强调学生与学生的讨论及互相学习;第四,注重教学环境的设计,为教育者提供丰富的资源。
建构主义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与当前英语教学改革有着内在联系,它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设想,这对于传统教学的改革,对于高职英语学科的教学改革,对于高职英语教学中进行的创新教育都具有深刻的启示。为此,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 从一开始就向学生说明教师及学生所应承担的角色。学生从小习惯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所以,要给学生足够的的时间,让他们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可以从大组开始,逐步向小组、个人过渡。给学生的自由度也可以从小到大,直到完全由学生自己选择。同时,教师在一开始就要向学生解释文化差异,让学生知道在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里应该做些什么。教师还应该强调英语学习不同于其他学科的学习,语言技能要靠不断的训练,在使用中不断提高。
2. 在目的语环境中建构学生的语言知识。在英语课堂中,教师的中介作用是借助语言实现的,因此英语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创造英语语言环境。第二语言习得理论也认为理想的外语课堂教学应能使学生“沉浸”于使用目的语的环境之中,进行有意义的交际。在教学操作中,坚持用目的语组织教学可使外语教学在课堂这个小环境中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它使外语教学系统中的主体(学生)、客体(目的语)和环境三要素联系起来。学生不断地接受一些新的语言材料,并主动地根据先前的认知结构有选择地知觉这些外在信息,建构对新信息(材料)的理解。用目的语教学可给学生一种不断复习巩固已学知识,建构新知识的有效的学习环境,还能更好地调动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有助于养成用所学语言进行交际的习惯;还可同时提高学生的英语思维的能力。
3. 努力创造和谐、良好的学习氛围。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创造性自由表现出来的重要心理环境。而不良的课堂氛围会对学生造成压抑感和不安全感,创造性不能自由发挥,并且会使之产生戒备。为了了解师生对课堂氛围的感受以及课堂氛围与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的关系,一些研究人员做了大量有关课堂气氛的调查。调查表明,学生对课堂气氛的正面感受对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有积极影响,学生实际感受到的课堂环境和他所希望的课堂环境越接近,他对学习的满意度就越高,反之就越不满。因此,作为外语教师一方面要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特别要注意课堂活动的组织形式。不妨多采用合作型的小组活动形式。因为成功的小组活动形式可以使学生产生归属感,有积极的和相互支持的气氛,可以促进各成员的积极自我形象展示,增强他们的自尊心,从而提高语言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必须建立一种和谐的情感型师生关系。这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必须具备三个要素:(1)真实或真诚。教师应创造机会多和学生交流、沟通。其实学生渴望和老师交流。教师应注意以平等的身份和学生交往,师生彼此坦诚相待,如实表达自己的观点、想法、感情,教师不把属于自己的观点、想法和情感强加给学生;(2)奖赏,也称接受。教师应充分尊重学生,善于倾听学生的意见,重视学生的情感,欣赏并赞扬学生的优点,同时也宽容学生的缺点,维护学生的尊严与爱好,相信学生能自己做出选择和决定;(3)移情性理解。教师应通过多种渠道和方法了解每个学生的内心世界、生活环境、成长经历、性格倾向等,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其思想、情感,不要对对方作定性评价,而只表示同情、理解和尊重。只有建立起情感型师生关系才能创造有利于学生潜能发挥的和谐的课堂氛围,提高语言教学效果。
4. 鼓励学生学习中的交流与合作。建构主义十分重视社会性相互作用在学习中的作用,合作学习和交互式教学是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的主要体现形式。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学生在学习中不仅要学会学习,还要学会交往和合作;学会在交往与合作中更好地学习。具体可以采用诸如信息双向传递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这种方式与传统英语课堂活动的区别在于,后者往往是各组学生在活动中围绕一个定好的主题进行讨论,其弊端在于语言能力强的可能垄断、操纵整个活动,语言能力弱的仍然处于被动地位,而双向信息传递可使学生在真正意义上参与信息交流。其活动形式可以是两人或多人一组,每个学生都拥有对方或其他人不知道却需要的信息。这样每个学生都必须给予信息,也必须获得信息,通过交流与合作才能完成交际任务,达到解决某一问题的目的。因此,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的机会。由于从教师那里得不到理所当然的答案,学生必须通过自己的努力尽量以自己有限的英语语言能力通过合作与交流寻找答案、解决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就是学生独立于教师学会自立的开始,而这种自立能帮助他们获得更多自信,从而树立良好的自我意象,这也有助于学生健全人格的培养和塑造,将使他们终生受益。
建构主义的教学启示范文6
关键词:新课改;中学;思想政治课;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3)24―0121-02
当前,我国正在积极进行教材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新一轮课程改革,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对创新人才的需求,而建构主义理论正是此次课程改革的主要理论基础。建构主义重视学习活动中学生的主体性,重视学生已有的经验,重视学生面对具体情境进行意义建构……从而主张建立一个民主、宽松的教学环境等,这就为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为初中历史新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
一、建构主义学习观的科学内涵
建构主义又称“建构思想”、“建构理论”、“建构观”等,是对行为主义和认知主义的根本超越。它的基本观点认为:认识并非是主体对于客观存在的简单、被动反映,而是一个主动、不断深化的过程。具体而言,建构主义学习观强调学习的主动建构性、社会互动性和认知情境性。
1.学习的主动建构性。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不是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的过程,而是学习者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通过意义建构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而是主动的信息建构者,学习者综合、重组、转换、改造头脑中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新信息、新事物、新现象或者解决新问题,最终生成个人的意义。
2.学习的社会互动性。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是通过对某种社会文化的参与而内化相关的知识和技能、掌握相关工具的过程,这一过程常常要通过一个学习共同体的互助合作来完成。
3.学习的认知情境性。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知识存在于具体的、情境性的可感知的活动之中,而不是一套独立于情境的知识符号(如名词术语等),只有通过实际应用活动才能真正被人理解。人的学习应该与情境化的社会实践活动联系在一起,通过对某种社会实践的参与而逐渐掌握有关的社会规则、工具和活动程序等,最终形成相应的知识。
二、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初中历史教学的启示
建构主义学习观对学习和教学做出的许多新解释,是学习和教学理论又一次重大的发展,是为改革传统教学而进行的又一次大胆尝试,对初中历史教学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1.以生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建构知识意义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积极主动的过程。学习者是这个过程的主体和中心,是监控者和管理者,拥有学习过程的主动权。首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和特长的学生都能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次,在教学过程中要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再次,要为学生提供多种情境下运用知识、验证设想的机会。教学中要合理采用讨论、模拟、游戏、演讲等方式、方法创设多种情境,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动口、动手、动脑,从而全方位地参与教学活动。最后,要给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空间,使之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自主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方案。
2.设问寻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应根据教学特点,精心设疑,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走进历史情境中,体验历史人物当时的心情。例如,笔者在教授商鞅变法时,通过提问:“假如你是商鞅,你将如何实施变法?”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吸引他们参与教学,增强了他们自主学习的意识。
3.合作学习,培养合作探究能力。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意义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合作学习是初中历史课堂学生建构知识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在个人学习的基础上,实行师生、生生互动的学习方式,开展小组讨论、共同探究:学生既能面对教师,又能面对学生,学生可通过言谈、眼神、表情,交流信息;围绕问题,交流看法,各抒己见,畅所欲言,活跃了课堂氛围,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也可开展辩论或竞赛,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