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劳动实践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外劳动实践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外劳动实践方案

校外劳动实践方案范文1

关键词:基层学院团委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蓬勃发展,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工科院校作为工程型人才的主要培养载体,在当今社会也同时肩负着创新型人才的培养任务。然而目前的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方案往往仅局限在为学生提供创新资源与创新场所,并没有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参加科技创新的积极性,同时也未能在学生和创新实验室之间建立顺畅的交流渠道。可通过建立一个以学生科研立项几校外科研项目为契机、以基层学院团委为核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弥补现存培养方案的缺陷。该培养方案与以往方案不同,更加贴近学生。以学院团委与创新实验室、校外企业及科研单位相配合通过创新人才库档案建设和针对性培养计划,达到最佳的培养效果。

一、基层团委在培养方案中的作用

基层学院团委作为学院学生工作的主要部门,与授课教师相比更加贴近学生群体。并且基层团委在各年级学生工作辅导员的辅助下能对整个学院的学生创新情况进行跟踪调查和长期测评。同时基层团委的工作范围广、工作权限较大且便于与创新实验室及校外机构取得联系。因此,将基层团委引入培养方案能提高培养方案的适用性和普及性。在该培养方案的实施中,基层团委需进行以下工作。

1.信息采集和资料库建立

本培养方案是基于建立一个完善的学生信息库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的依据。该信息库需由各年级学生工作辅导员定期汇总进行维护。这些资料包括学生的自然信息和科研立项申请、完成情况及创新实验室目前待完成项目等。基层团委可以通过信息库的检索功能方便的整理出当前正在参与科研立项的学生信息及其完成情况并将尚未开始的科研立项进行再次。同时基层团委可以在与校外企业及科研单位取得联系后,将数据库中优秀科研人才推荐到相应机构进行工程实践以最大限度的提升其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2.立项、采集和立项分期检查

科研立项主要分为给定命题的项目设计和自主命题的创新研发。在该培养方案中,基层团委应定期采集所在院系实验室尚待解决的创新项目,并将其汇总下发给各年级学生工作辅导员以便于在全院范围内公示。同时,学生工作辅导员应做到随时接收学生立项申请,并将给定命题的立项申请统一上交给基层学院团,由其交至各对应实验室。自主命题的立项申请需联系由有丰富创新经验学生所组成的评审小组进行可行性分析后交至相应实验室,同时将合格申请录入资料库。

基层学院团委需联合实验室对资料库中科研立项进行定期检查,以确定其完成情况。对完成情况缓慢的科研立项,根据其参与态度进行区分处理。对创新态度认真但立项进展缓慢的学生,基层团委可为其联系相应老师、学生进行辅导。对态度懒散且经劝导仍不思进取的学生,基层团委可取消其继续参与科研立项的权利,直至其创新态度得到改善。

3.营造科技创新氛围

基层团委作为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服务与监督部门,对学生的发展有着正确引导的责任与义务。故其在日常工作中应在所在院系积极的营造出科技创新的氛围。为此基层团委可以组织如下活动。首先,定期举办创新讲座。可以邀请指导学生科技创新的老师或在创新领域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进行科技创新讲座。其次,可在学院建立科技创新社团。创新社团可以对刚起步进行科技创新的学生进行基础培训,以提升其动手能力。最后,可定期举行科技创新比赛。通过比赛能进一步的提升学生参与科技创新的热情和兴趣,同时创新比赛也可以作为对学生科技创新成果的检验与测试。

4.与校外企业、科研单位衔接

基层团委书记作为学院团委负责人在该培养方案中同时起到联系校外机构的责任与义务。校外企业与科研单位作为科技创新产品生产实践的主要场所随着工作份额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劳动力不足或后备人才短缺等问题。同时经过培养计划系统培养的创新型学生在掌握一定创新能力的同时也需要更广阔的场所提升自己的能力。为此基层团委可以与校外机构进行协商将其引入培养方案,推荐创新能力较为优秀的学生参与校外机构的实践项目。期间基层团委需配合校外机构对推荐学生进行定期检查以保证其能按时完成项目需要。

5.基层团委职能示意图

二、实验室在培养方案中的作用

1.科技创新实验室定位

目前高校科技创新实验室的功能主要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等,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但目前的高校创新实验室通常普遍存在监管松散、实验室间彼此沟通匮乏等缺点。归其原因是部分创新实验室教师将主要精力置于自身科研任务而忽略了实验室管理。因此,目前的创新实验室并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本培养方案将创新实验室培养方式由被动的等待学生参与转换为主动的提供创新项目与创新场所,同时将助教引入实验室机构建设以提升实验室机构完整性。

2.创新实验室工作方式

为确保创新实验室最大限度的发挥作用,需进行下列改革:

首先,在各实验室设立助教岗位,配合实验室老师开展实验室常规工作。助教的人选可由科研任务较少的年轻教师或是有多年创新经验的研究生担任,其主要工作为定期组织开放实验室和学术研讨活动等活动,以此提升实验室的影响力和学术氛围。同时应在实验室教师的指导下定期对实验室教学环境和教学资源进行评估,查缺补漏逐步提升。

其次,创新实验室应根据自身情况定期设立给定命题的科研立项并交予基层团委下发。并且在基层团委的配合下对选择本实验室科研立项的学生进行初期培训和定期检查。同时实验室可定期组织或承办各类科技竞赛,使学生在比赛中获得锻炼、得到提升。

最后,为综合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学校创新实验室教师之间应建立长久稳定的联系机制,彼此配合相互协同以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参与科技创新活。同时为提高实验室教师及助教的工作积极性,需对科技创新指导教师的薪酬根据其工作量进行明确区分和系统规划。

三、培养方案实施方法

1.培养方案实施步骤

该方案旨在系统培养工程型创新人才,其培养过程包括以下三个步骤。首先,是基础理论教学,该环节主要以创新实验室为基础进行科技创新的理论知识学习。基层团委作为该环节课程的组织者需配合实验室教师及助教对学院有创新意向的学生进行统一培训。其次,是实验室实践环节,该环节主要以科研立项为主要实践载体。基层团委在该环节须结合数据库进行相应操作,并配合实验室做好学生的中期培养。最后,是校外机构工程实践环节,该环节是对部分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培养阶段。基层团委在该环节需对所在院系创新学生进行客观考核并推荐适合学生参与其中。由于工程实践环节对学生创新能力要求较高,该环节的参与学生也仅局限在小规模范围之中。

2.培养方案实施条件

为使本培养方案顺利实施,实施院校需进行如下改革:

首先,应改进创新实验室的培养方针。目前的高校科技创新实验室往往是在为国内外相应赛事进行人才培养。其培养的初衷仅局限在获取比赛成绩,虽然参加比赛可以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但这种培养方针在一定程度上也约束了他们的创新思维。故创新实验室应改进过往的培养方针,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为主要培养目的,以参加比赛为培养渠道。

其次,高校需对校内创新实验室进行资源整合划和协同建设。随着学生参与创新项目的深入进行,单一实验室将无法提供完整的科研立项所需要的知识和资源。为此高校应建立一种应用于创新实验室彼此交流协作的机制以满足学生创新需求。

最后,基层团委作为该培养方案的核心应进一步地做好学生与实验室的沟通交流工作,同时定期更新数据库,并提升与校外机构沟通的力度与频率。

四、结束语

本文阐述了以基层团委为核心的工科院校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的原理、功能以及使用说明,总的来说此培养方案有以下几方面优点:①方案针对性强、学生认可度高;②以科研立项为契机进行创新培养,可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③培养方案工作原理简单、信息库软件实用性强,便于高校推广。④与校外机构的相互合作在一定程度上能拓展学院学生的就业空间。

参考文献:

[1]王嘉男.高等院校个性化人才培养方案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0,(8).

[2]孙菊如.课堂教学艺术[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8.

[3]王章豹.高等学校教师教学科研方法[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09,8.

校外劳动实践方案范文2

关键词:校企合作;课程改革;教学模式;教师团队;评价模式中图分类号:G718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2-1578(2014)16-0008-0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观念的改变,永安旅游业以每年20%飞速发展,旅游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逐年递增,预计未来几年内本地区以及沿海地区对本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总量超过2万人以上。良好的就业前景为学校旅游专业的发展和旅游人才的培养提供了依据和保障。做为中职学校的旅游,应该如何建设,才能培养出与旅游业无缝接轨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呢?在此我谈谈我校旅游专业的建设情况。

1.优化校企合作

是职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灵魂,只有优化深化与企业的合作,校企共建,培养专业人才,才能实现学校和企业共赢,才能培养与企业职业岗位无缝对接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我校与多家旅游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实训室、校企共享校外实训基地、订单培养等协议。校企合作,为学生、老师、企业专家、能工巧匠搭建了校企交流的平台。

1.1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加强校外实训。在"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指导下,学生的的校外实训是校企合作中重要的一环。学生入校时,安排参观学习,到本地酒店、景区,参观了解旅游企业的概况,让学生对未来两年的学习有初步的感性的认识;核心课程《餐厅服务与管理》、《客房服务与管理》、《模拟导游》、《导游服务》等 课程结束之后,安排一周左右的教学见习,既让学生对课程加深实践学习,也进一步了解旅游企业的流程与运转;在二下时,在校课程结束后,安排一个月左右的时间到酒店或景区见习,全面锻炼学生的实践技能、沟通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第三学年,顶岗实习,为企业输送并储备人才。

1.2校企之间请进来,走出去。成立专业指导委员会,请业内专家专家指导旅游专业的建设,就本专业人培课改方案、专业教学模式改革方案、专业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革方案、教学评价模式改革方案、专业课程标准方案等进行探讨,达成共识,形成"校企合作,理实一体,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我校根据教学的需要与安排,聘请行业专家到学校担任实训教学、专题讲座、竞赛指导、考证指导,从行业的标准对学生进行手把手的指导修正;并请我校优秀毕业生为学生做报告。这些活动拓展了师生的视野,提高了师生的实践技能水平。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行业注重服务技能、持证上岗,及提升企业形象等需要。我校专业教师走到行业企业中,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培训企业员工,开设专题讲座,参与企业员工和兄弟学生的职业技能鉴定。这些服务,极大地丰富专业教师行业企业经验,提高实践水平。

1.3订单培养,校企共同培养学生。招生前与企业签订联合办学协议,录取时与学生、家长签订委培用工协议,实现了招生与招工同步,实习与就业联体。校企双方共同制订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实训标准;学生的基础理论课、专业理论课和基本技能课由学校负责完成,学生的参观、实习、顶岗实习在企业完成,毕业后即参加工作实现就业,达到企业人才需求目标,校企双赢。

2.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库建设

根据以"工作过程"和"职业岗位"能力要求为导向的职教理念,在广泛调研和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根据行业企业的岗位标准,用人规格,进行课程改革与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在全体老师努力下,开发技课能实训课程实训大纲、建设主干课程的精品课程、建设教学案例库、技能竞赛库等教学资源。这些为教师的教学工作提供了实用的依据和标准。极大地丰富教学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教学工作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学方式方法改革

我校针对旅游专业的实践性强的特点,以及旅游企业工作过程,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开展教学模式改革,以行动为导向,主要推行任务驱动教学、案例教学、项目导向教学、场景模拟教学、模块化教学等教学模式。把全国导游资格证、餐厅服务员鉴定证书、客房服务员鉴定证书等考核培训内容融入课程教学。充分挖掘课程中的实践实训元素,引导学生"动起手来""动起口来",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加强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与成就感。全力打造技能过硬,能与企业职业岗位无缝接轨的技术型人才。我组老师在多门专业课上都进行了尝试,并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根据自身的改革经验,撰写多个教学案例。

4.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团队

学校通过对全组教师有计划有步骤的阶梯式培养,根据我校教师实际情况做了四个层次的培养方案,专业带头人的培养、骨干教师的培养、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和兼职教师的培养,创造有效的学习交流进修培训机会,大力提升教师的理论与技能水平,打造理论与专业技能过硬的高素质教师团队。

5.进一步完善教学评价模式

身心发展是一切教育的前提和基础,身心发展是学校教育最核心的目标。我认为成功的中职教育,就是唤醒教育,唤醒学生的自信心,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唤醒学生人际交往的自然与轻松。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的核心在于让学生从每一次进步中、每一次实践中、每一次努力中,都能体验到进步、收获与成功。实行学分制改革,将过程性考核与总结性考核相结合的发展性评价,正是缘于这样的初衷。

5.1学分制的构成

校外劳动实践方案范文3

1、社会实践的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获得直接感受和问题解决的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最终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健全发展。

2、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校内实践活动:主要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校园规划和校园环境整治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可以以郊游或远足的形式,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

社会生产劳动和社区建设活动:指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商业性活动、社会公益劳动(例如义务植树等)等,还可以参加社区的政策调研、政策宣传甚至于政策制订,参与企业策划等。

科技性实践活动: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参与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是学校提供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结合。学校为学生提供两个、三个或多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

3、课程管理组织形式

2.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实施,在学校德育处、教科室、教务处和总务处的通力合作下完成。德育处负责社会实践课程的规划,教导处、总务处等积极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德育处要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年级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分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

班级成立学术委员会,实施对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的自主管理。

社会实践活动一般以由三、五个学生经自由组合形成的小组为单位开展,每小组推举小组长一名,根据活动项目聘请指导老师1—2名,提倡根据活动项目的需要聘请校外人士充当指导老师。

学生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有完整的活动方案,要告知班主任和家长并征得班主任和家长的同意。班主任和家长要在活动方案上签字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要求班主任和家长对该活动方案提出详细、具体的活动建议,以确保活动能安全、顺利在进行。指导教师也要就活动的开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军训作为特殊的实践活动项目,要严格按照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实施。

4、课程配置与时间安排

军训是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共一周时间,完成者得2个学分;学校设置一个“社会实践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次主题活动,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完成者得2个学分;

其他2个学分由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兴趣爱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得到,可集中安排进行某一主题活动,时间不得少于7日,也可分散安排多项活动,时间累计也不得少于7日。分散进行的活动要尽可能多样化,以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收获。这2个学分的认定时间为高二第二学期末。

5、活动实施的过程

5•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制,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5•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5•3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5•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的总结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5•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进行初步的学分认定,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专家小组进行学分确认,教导处完成学分登记。

6、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6•1、评价原则

贯彻三结合评价原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6•2、评价内容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2)活动的选择与活动设计评价;

(3)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4)活动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评价;

(5)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情况。

6•3评价方法

实施档案袋评价。学生建立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袋,里面应装有能反映小组和个人活动过程的种种记录和其他证明材料,并提供核实方法或途径(如实践单位的地址和电话,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在进行考评价时,活动小组和学生个人提供如下考评依据:

军训评价。军训评价由出勤情况、学习或训练态度、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考核情况、个人军训日记或小结等方面构成。

附军训评价表

项目项目考核得分百分比折算得分备注

出勤情况20%项目考核得分为百分制,折算得分之和就是最后得分。

学习或训练态度15%

军事知识考核25%

军事技能考核25%

军训日记或小结15%

最后得分

主题活动评价。详细的小组活动方案和个人活动计划,小组社会实践报告与个人活动小结,活动记录与活动证明,主题活动的成果,相关单位的评价和学友的评价材料。

附主题活动评价表

项目分值得分备注

出勤情况20累计各项得分除以2就是最后的得分

实践活动态度30

活动选择与活动设计40

活动体验和心志发展40

活动成果和社会效益30

活动创新性和实践性40

最后得分

分散组合活动评价。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各项活动的单位证明、各项活动的计划,各项活动的过程记录与小结等。

分散组合活动评价表

活动名称活动用时活动态度活动收获活动得分备注

综合得分累计得分÷活动项目数

()

6•4评价程序

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级交流及互评——导师(或班主任)进行初评、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学校综合实践专家小组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得分90分以上的为A等,75分——89分为B等,60分——74分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

7、奖励与重修

校外劳动实践方案范文4

关键词:钢结构施工;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019-01

《钢结构施工》课程是土建类专业的重要专业拓展课程,学习该课程要求学生掌握钢结构设计与施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培养建筑行业从业者必备的识图能力和编写施工方案的基本能力,并能解决工程中的实际问题。该课程的改革应该贯彻以下教学理念。

1、在课程建设方面体现高职高专教育“够用为度、适用为本”的原则。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学生毕业后主要从事建筑施工现场管理工作,“会看图、懂施工”是其主要职业能力要求,因此,本课程摒弃“高、大、全”的传统钢结构施工课程体系,大量删减钢结构设计理论部分内容,选择目前建筑市场上最常见的轻型门式刚架结构形式作为重点,力争将这种钢结构形式的有关构造知识、识图方法、施工流程讲懂、讲透。

2、在课程改革方面贯彻“能力本位”的高职教育理念,采用项目-任务的结构重整教学内容,编写相应的实训练习题,将专业能力培养与综合职业素质培养的目标同时融入到教学内容和教学设计中。

一、课程教学应该突出以下特色和创新点。

1、注重教学改革,突出高职高专教育的特色。2014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到高职教育应“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以及社会公共服务的需要”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根据这一指导思想,将钢结构学科知识、钢结构设计与计算、钢结构施工等不同方面的知识,采用介绍基本原理、基本知识后,将各类钢结构设计和施工规范规范作为应用的技术路线,整合了课程内容,构建了土建类专业”钢结构施工”课程的知识体系,满足了高职高专土建类专业设置的新要求。

2、注重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先进性

一方面,本课程属土木工程专业必修的专业拓展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课。该课程要求既要注重对学科基本理论和设计方法的掌握,强化本学科基础理论知识,又要注重对构造要求、识图方法、施工技术等应用层面问题的理解与应用。另一方面,本课程全面采用国家标准《钢结构结构设计规范》(GB50017-2003)、《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5-2001)、《钢结构高强度螺栓连接技术规程》(JGJ 82-2011)、《钢结构焊接规范》(GB 50661-2011)教学。同时,国际上建筑行业规范正由模式规范向性能规范转变,性能规范是建筑技术法规层面的一场深刻革命。本课程已有教学资源中充分考虑这场革命的影响,将以上思想渗透其中。

3、.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构筑立体化教材。教材是为适应高职教育发展新形势、新变化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在讲述基本理论、基本概念的同时,介绍钢结构的制作与安装知识,突出常见钢结构施工图的识读,着重培养学生钢结构的施工能力。在此基础上研发了系列多媒体课件,课件针对性强、界面友好、知识覆盖面广范。此外还编写了课程标准、实训任务指导书、试卷库等相关材料。

二、将来计划建设的资源特色:

1、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将复杂的钢结构连接与构件构造图像化,具体化,突破传统钢结构施工课程纸上谈兵的教学困境。

2、借鉴先进教学理念,进行科学的教学设计,将相关知识点碎片化处理,以便于学生更好的吸收和理解。

3、体现课程体系的完整性。继续完善本课程相关资源,力争通过对本资源的学习,学生可全面掌握钢结构设计与施工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并初步形成识读钢结构施工图纸的能力和编制钢结构施工方案的能力。

三、校外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利用

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的基本内容,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是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通过校外实习基地的学习和锻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觉悟和基本职业素养,加深了对社会的了解,提高了学生劳动技术素质,增强了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意识,了解了社会化大生产的生产协作过程,从而增强了协作共事理念。

校外实习基地类型有:

1、学、研、产相结合的综合性教学实习基地;

2、专业教学需要的专项教学实习基地;

3、课程教学需要的教学实习基地;

4、多专业教学需要的教学实习基地;

5、其它短期、分散的实习单位。

四、教学内容的针对性与适用性

1、通过钢结构施工的学习使学生具有正确识读钢结构施工图纸的能力;具有根据钢结构施工图纸制定相应施工方案的初步能力;具有根据钢结构施工图纸进行用工用料估算的能力。

2、土建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施工管理能力,具有施工技术应用能力以及一定的工程监理能力和结构计算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钢结构的材料、连接、构件以及施工流程等相关知识,掌握钢结构施工方案的编制方法,学会识读钢结构施工图纸,为后继预算类课程提供服务,通过课堂理论教学和综合实践训练环节的有机结合,实现工学结合的目的;通过分组合作学习、实训专周教学环节,使学生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提高动手能力,掌握钢结构施工方案编制方法、掌握钢结构施工图纸的适度方法。

参考文献:

[1] 姚群秀.对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7(8):48-49.

[2] 贺修炎.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3):121-126

校外劳动实践方案范文5

关键词:项目式教学;模塑工艺与模具结构;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3)09-0101-02

在高级技工学校的教学中,仍然普遍采用教师教授为主、学生自学为辅的教学方式。在这种教学方式下,学生没有学习的主动性,也没有明确的目标性。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也不知道怎样学以致用。所以,学生没有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也就无法调动学生主动性。

相反,如果采用项目式教学方法,在教学的开始阶段,学生就明白本课程的学习目的和任务,那么,在之后的学习过程中,会知道学习知识后如何正确运用,能极大地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项目内容的确定

根据《模塑工艺与模具结构》的知识点可以转化为两个主要项目:(1)单分型面塑料模具;(2)双分型面塑料模具。根据项目要求及课程能力考核要求,提炼出合适的项目实例,并完善其工艺要求,使其更加适合具体的教学条件和环境。

在进行项目教学时,从校外实训工厂选题,或接受校外工厂委托,学生以真实产品设计模具作为一个项目来完成实训。学生需要收集原始资料、分析塑件的工艺性、确定模塑工艺方案、确定模具结构总体方案、模塑设计的有关工艺计算、编写设计说明书、绘制总装图、零件图(具体内容见下页表1)。

项目方案的实施

改革现有教学模式,结合模具 CAD/CAM、数控加工的知识,将塑料模具设计的知识点和实践能力的教学融合到所选的两个项目里,可以在一个学期内,采用连续式教学也可以代替现有的课时教学方式,采用课时教学(具体安排见下页表2)。

通过项目式教学,学生应该基本掌握塑料模具的设计步骤,并能利用知识的迁移性,设计类似结构的塑料模具。

项目检查和成绩评定

评定教学成绩应该在各个项目操作之后进行,如何公平合理地评定成绩也是学生最关心的一个环节。通过教师制定成绩的评判方法并和学生讨论,最终确定评定成绩的方法,肯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指出学习中的不足(评定方法见表3)。

在每项检查中采用学生自查和教师检查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在检查的过程中对学生说明优点及不足之处,在展示评分中评定各小组成绩,将小组成绩与个人成绩联系在一起。

效果评价与反馈

在教师的主持下进行总结评价,各小组公开自评结果,交流在模具设计中体会最深且收获最大的经验或者教训。

最终,通过组织对学生的课程考核、实践操作及实际模具设计等测试,了解其学习效果,肯定成绩,表扬好的做法,找出错误和不足,评选最佳方案和优秀作品,并将其展示在校园宣传栏内,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技能的升华,进一步强化学生的成就感。

结语

针对教学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整改措施和意见,以进一步完善项目式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在项目教学法的具体实践中,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部百科全书或一个供学生利用的资料库,而是一名向导和顾问,帮助学生在独立研究的道路上迅速前进,引导学生如何在实践中发现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通过独立完成项目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不仅提高了理论水平和实操技能,而且又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培养了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同时,教师在观察学生、帮助学生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提高了专业水平。在模塑工艺与模具结构中采用项目教学法充分调动起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职业学校、职业教育中,项目教学法有其独特的优势,应更进一步总结提高,我校将大力试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模塑工艺与模具结构[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6.

[2]朱丽梅.项目教学活动的基本特征[J].教育导刊,2002(10).

[3]王春艳,陈国亮.高职《塑料模塑工艺与模具设计》项目教学模式探讨[J].职业教育研究,2011(10).

[4]王华.浅谈项目式教学在中职实践性课程中的应用[J].才智,2012(5).

[5]许剑.《塑料模塑工艺与塑料模设计》中的项目教学法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0(21).

[6]刘文静.浅谈项目教学法的应用[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8).

[7]陈为,黄元勤.塑料模具结构与制造[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校外劳动实践方案范文6

1、社会实践的目的

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获得直接感受和问题解决的经验;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增强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认识社会、探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形成综合思考问题的能力;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养成良好的劳动观念,形成一般劳动技能;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人际交往能力、协作能力、组织能力和操作能力以及适应环境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创新意识和勤于实践、勇于探索、精诚合作的精神,不断提升学生精神境界、道德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人格,最终指向于学习者个性健全发展。

2、社会实践的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包括校内实践和校外实践,其内容包括:

军训:这是一个必修项目,主要进行军()事知识教育、军事技能训练和纪律的养成教育。

校内实践活动:主要进行日常生活技能竞赛活动、校园规划和校园环境整治活动。

校外实践活动:参观、访问和调查活动。可以以郊游或远足的形式,观赏当地田园风光、锦绣山河、人文景观等;可以到德育教育基地参观考察,接受思想教育(例如清明节祭扫革命烈士墓)等;可以抓住社区焦点、热点问题,进行环保、国情民情调查等;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进行验证性的调查,或结合研究性学习进行探究性的调查。

社会生产劳动和社区建设活动:指参加工农业生产劳动、商业性活动、社会公益劳动(例如义务植树等)等,还可以参加社区的政策调研、政策宣传甚至于政策制订,参与企业策划等。

科技性实践活动:如进行某项科技设计或制作,参与社区生产、生活设施的设计或改造等。

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确定是学校提供与学生自主选择的结合。学校为学生提供两个、三个或多个选修模块供学生选择。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性地选题和开展实践活动。

3、课程管理组织形式

1) 组织机构

1. 领导小组

组长:

成员:

2. 工作小组

组长:

成员:

社会实践课程在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领导和学校()综合实践活动专家小组的指导下实施,在学校德育处、教科室、教务处和总务处的通力合作下完成。德育处负责社会实践课程的规划,教导处、总务处等积极为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创造条件和机会。德育处要为学生的活动提供安全保障。年级组负责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实施,班主任对全班的社会实践活动负责,指导老师对所分管的社会实践小组负责。

班级成立学术委员会,实施对班级社会实践活动的自主管理。学生到校外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要有完整的活动方案,要告知班主任和家长并征得班主任和家长的同意。班主任和家长要在活动方案上签字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要求班主任和家长对该活动方案提出详细、具体的活动建议,以确保活动能安全、顺利在进行。指导教师也要就活动的开展提出自己的建议。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军训作为特殊的实践活动项目,要严格按照学校综合实践活动领导小组的安排实施。

4、课程配置与时间安排

军训是全体学生的必修项目,安排在高一第一学期开学之初,共一周时间,完成者得2个学分;学校设置一个“社会实践周”,根据实际需要安排一次主题活动,一般安排在高二第一学期,完成者得2个学分;其他2个学分由学生根据个人的主客观条件和兴趣爱好,利用双休日、节假日或假期时间自主安排活动得到,可集中安排进行某一主题活动,时间不得少于7日,也可分散安排多项活动,时间累计也不得少于7日。分散进行的活动要尽可能多样化,以获得多方面的感受和收获。这2个学分的认定时间为高二第二学期末。

5、活动实施的过程

5•1活动前教育。学校在活动前都安排一定时间进行安全、法制、礼仪教育。教育学生预防事故,注意自我保护;教育学生必须遵守法制,遵守实践地和社区的规章制度;教育学生礼貌待人,体现中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

5•2内容选择与活动规划。除军训项目外,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已有的知识水平,从生活世界出发,从熟悉和关注的社会实际中选取活动主题和内容,并形成社会实践小组,聘请指导老师,联系好将要前去实践的地点或单位,制定小组活动计划,并在小组活动计划的基础上制订个人活动计划。将小组活动计划和个人活动计划报告班主任和指导教师并征得他们的同意。

5•3活动实施。学生必须按计划进行活动,接受实践地负责人领导,班主任和指导老师要随时关注活动的正常开展。在活动中组长要协调好小组成员及各方面的关系,各成员发挥团队精神,相互协作,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要记录活动过程和活动心得。

5•4总结交流。活动结束后,小组完成社会实践的报告,个人写出活动小结及活动过程中的体会、感受等,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组织小组间的交流。学校每学年安排一次社会实践的总结交流,形式由班级自定,可以是主题班会、班级网页、墙报展览等。

5•5评价考核。小组和个人提供相应的材料,由班主任或指导老师进行初步的学分认定,然后由学校综合实践课程专家小组进行学分确认,教导处完成学分登记。

6、课程评价与学分认定

6•1、评价原则

贯彻三结合评价原则:过程评价和结果评价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定性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

6•2、评价内容

(1)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课时量和态度;

(2)活动的选择与活动设计评价;

(3)活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收获:认识社会、研究社会问题的基本能力和人际交往、协作、适应环境等能力的发展情况;

(4)活动的成果和社会效益评价;

(5)活动过程中的创新性和实践性的体现情况。

6•3 评价方法

实施档案袋评价。学生建立个人社会实践活动档案袋,里面应装有能反映小组和个人活动过程的种种记录和其他证明材料,并提供核实方法或途径(如实践单位的地址和电话,相关人员的姓名和联系电话等)。在进行考评价时,活动小组和学生个人提供如下考评依据:

军训评价。军训评价由出勤情况、学习或训练态度、军事知识和军事技能考核情况、个人军训日记或小结等方面构成。

附军训评价表

主题活动评价。详细的小组活动方案和个人活动计划,小组社会实践报告与个人活动小结,活动记录与活动证明,主题活动的成果,相关单位的评价和学友的评价材料。

分散组合活动评价。相关的证明材料,如各项活动的单位证明、各项活动的计划,各项活动的过程记录与小结等。

学生个人或小组整理参评材料——小组交流及互评——班级()交流及互评——导师(或班主任)进行初评、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学校综合实践专家小组进行最终的定性评价,学分认定和等级认定。得分90分以上的为A等,75分——89分为B等,60分——74分为C等,60分以下为D等。

7、奖励与重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