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外劳动实践心得体会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校外劳动实践心得体会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校外劳动实践心得体会

校外劳动实践心得体会范文1

【关键词】生产实习 教学内容 工程实践能力

1 生产实习是培养大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其思想认识的重要环节

生产实习是整个教学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践教学的主要环节之一。以本文作者所在的高校为例,通过生产实习,希望能够达到如下目的。

(1)培养学生热爱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热爱专业的思想,学习工人阶级的先进思想和优秀品质。认识科学技术来源于实践又指导实践的意义。树立辨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巩固与加深课堂教学内容,结合现场条件,参加生产劳动,完成电器控制系统及设备,典型生产机械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学习,对工厂自动化生产线,工厂供电系统进行现场参观。

(3)使学生得到实践动手的培养,获得更多的感性认识,从而增加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今后的理论学习创造一个良好的条件。

(4)为学习专业课做好准备。在已经学习过的理论基础课程和技术基础课程的前提下,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实际情况,建立必要的感性认识,从实践方面为学习专业课打好基础。

(5)理论与实践相联系。理论来源与实践,同时又必须受实践的检验,与专业课和基础课相比较,它与实际生产的联系更为密切,更为直观。通过生产实习,能把专业课与实际生产更好的联系起来,真正把专业课学好,为灵活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尽快适应今后的工作打好基础。

(6)为尽快适应今后的工作做准备。通过生产实习,使学生了解工厂、企业、研究所等单位的组织机构、基本现状,管理模式及其发展前景。同时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创新意识。

2 某高校生产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薄弱环节

2.1思想认识问题

一些同学对生产实习的意义认识不够,思想上不够重视。在实习过程中不够认真,不遵从指导老师的管理。

2.2 安全问题

学生集体离开学校外出实习,存在不同程度的安全隐患,这是我们必须关注的问题。

2.3实习管理与效率问题

学生进入工厂后的管理不善造成学生实习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是实习中存在的一个问题;由于实习时间问题,如何让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了解国内外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现状及水平,学习典型生产机械的自动控制系统的工作原理,是生产实习中存在的另外一个问题。

2.4指导老师的管理问题

部分指导老师在实习过程中未能很好地履行自己的职责,结果造成学生生产实习效果不佳。

3 解决方法探讨

3.1 实习前动员会

为了使同学们在生产实习中能真正获得实践的知识,由相关教研室积极努力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安排好每个工作环节。为了使同学们对实习的目的以及工科实习意义的重要性清楚,带队教师老师必须对全体学生进行实习动员,特别强调安全生产问题和纪律问题,使同学们在思想上对实习任务有了充分的认识,珍惜难得的实习机会,才能更好的达到实习的预期目的。

3.2对实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和具体实习任务要求

(1)以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进行实习。要求学生不因实习生身份而放松自己,要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有关规章制度和纪律,积极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从小事做起,向有经验的同志虚心求教,尽快适应环境,不断寻找自身差距,拓展知识面,培养实际工作能力;

(2)以“旁观者”的身份实习。在实习过程中,学生往往被安排在某一具体的岗位,工作可能很琐碎。我们要求学生自觉服从实习单位的安排,与此同时,也要把眼光放高远,从单位工作的全局出发,了解单位运行的基本规律、行政人的基本心态、行政管理的原则等,这种观察和训练能够使学生在更广的层面熟悉行政,增强适应能力;

(3)以“研究者”的身份实习。要求学生在实习前通过“双向选择”(指定、自定)方式确定一些研究课题,积极探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利用实习机会深入基层,了解社会,认识国情,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有准备地进行1~ 2个专题的社会调研,实习结束时要完成实习日记以及实习的心得体会,并作为实习成绩的重要内容部分。

3.3 实习中指导教师应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指导老师在实习中除了每天上班时间给学生进行现场指导,同样应该教会学生如何发现问题,如何思考问题,如何解决问题,不懂的问题就向工人师傅请教。指导老师参与,跟队管理。在实习期间,指导老师除全程带领学生进厂实习外,还要与实习单位的教育人员保持联系,及时沟通,对实习计划进行适当调整。每天检查学生宿舍,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问题,指导实习日记、实习的心得体会和实习报告的写法。

3.4加强实习过程中的管理

由实习中心的老师对全体同学进行入厂安全教育,讲解了实习基地的历史和概况,重点讲解实习基地规章制度和安全须知。指导老师结合该实习基地的各方面要求和当时的情况再次提出具体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参考文献:

[1]邱树恒,陆宇兰,叶少峰. 大学工科生产实习的现状和实习方法的探索[J].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31):22-24.

[2] 白海清. 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和实习管理,提高生产实习教学质量[J]. 科技信息,2007,(28).

校外劳动实践心得体会范文2

关键词:校外实训;酒店管理;人才培养

一.问题的提出

校外实训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必然会考虑的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达到40%以上。学校需要酒店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酒店也欢迎学校帮助他们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这种基于自身利益的合作往往不能实现培养、提高人才质量的目的,想要达成双方的共赢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提高校外实训的效果,除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外,更需要从参加实训的主体——学生出发,让校外实训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更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只有满足学生真实需求的实训才能真正体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

笔者认为,校外实训效果的提升需要把握好两点。第一,校外实训的安排要遵循学生对实训认识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第二,每次实训方案要有周密的准备,实训考评要切实可行。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尽阐述。

二.校外实训的安排遵循循序渐进

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的安排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学校承担理论教学,酒店承担实践安排,且从时间的分配上来看,理论教学先行安排,实践教学结合毕业实习进行统一安排,例如普遍采用的“2+1”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易于教学安排,校内教学时间较长且较为集中,方面进行理论教学。同时,一般学生参与实习后无需返校,也受到较多酒店的欢迎。但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上来看,差强人意。原因在于学生长期“固守”在校内进行学习,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脱节,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会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往往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产生对行业的失望,绝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另辟蹊径,到别的行业发展,导致行业人才的流失。

另一种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交叉安排,保证学生求学期间实践学习的连续性。这种方式往往会给学校的教学安排和酒店的管理带来一些麻烦,典型表现在学校理论教学的时间安排会和酒店的实训安排产生冲突,也增加了学校对校外实训学生的管理难度。酒店也往往因为每次实训时间较短或者和酒店业务的淡旺季产生冲突而不愿意接受这种安排。但从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效果上来看,这种方式更易于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因为它将很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并加以解决,减少了学生对就业工作的不安和不适感。因此,要大力提倡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和酒店都是教学的主体,只有两者相互融合,结合学生特点,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笔者根据高职教学的总体进度和人才培养规律,作了如下安排,见图1。岗位技能实训可根据酒店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安排,并对每位同学的实训内容进行统计,尽量保证学生能够实现酒店基层工作的轮岗。

三.校外实训流程和规范

校外实训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将学生送到酒店进行顶岗,而应引导学生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学校和酒店共同面对的问题绝非工作本身的问题,而更多的应是服务意识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行业发展前景的引导等。为确保每一次实训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对校外实训的安排进行了如下构建,见图2。

(一)实训准备

当前,学校实训准备阶段的工作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很多学生对实训抱有一定偏见,不愿意到酒店参加实训,将实训学习等同于出售廉价劳动力。试想在这样的心态下参加顶岗实习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有必要在实训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实训也是专业学习必须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教育学生踏踏实实从基层工作做起,校外实训除了学习专业技能外,更是提升自己在未来岗位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为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防止学生实训过程中产生退缩的情绪,可通过和学生签订“实习(实训)承诺书”来约束学生的散漫行为。让学生知晓在实训过程中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触犯了实训管理条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这也是锻炼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实训过程中

实训期间,学校和酒店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共同商量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学校不能将实训任务抛给酒店,某种程度上来说,酒店能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但很难承担起教育的任务,因此,学校要和酒店一起商量如何在岗位上培养学生。校企合作如果能够做到将酒店岗位纳入到教学平台下那将是最大的成功。

第二,定期回访,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尽管实训前对学生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要消除实训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倦怠、退缩、反抗等情绪是不可能的。学生对岗位的熟悉、对工作的适应、对和他人相处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要允许这种问题的出现,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不要刻意回避而引发事态向不良方向发展。所以,实训指导老师、班主任、酒店的管理人员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及时帮助他们梳理心理障碍,解决生活中 、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

第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学校指导老师往往不能和学生一起参加顶岗实训,因此,也就很难对每位同学进行科学的考核。所以,考核的任务就要落到酒店方面,但酒店方面也往往缺乏对实习生有效的考核办法,也就无法为学校提供公平公正的实训考核依据。因此,学校需要和酒店共同商量对实习生的考核办法,可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客人评价、同事评价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为实训指导老师进行成绩评定提供最有效的信息。

第三,实训结束后进行必要的实训总结。实训总结工作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首先,敦促学生办理离岗交接手续,锻炼学生自立能力。其次,召开实训总结会议,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体会。每次实训,只要学生用心,定会收获颇多,要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工作,善于表达内心,善于和他们沟通,善于在讨论中解决问题。最后,回校后,在实训指导老师的帮助下,进一步总结自己的实训工作,并形成实训报告。报告要强调学生对工作的认识和对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

校外劳动实践心得体会范文3

教师法治心得体会【1】

随着我国法律的逐步健全,国家逐步走上了“依法治国”、高度民主的法制轨道。在教育领域,主要体现在学校“依法治校”,教师“依法执教”。这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对教师的必然要求,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保障,也是树立高尚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众所周知,‘依法执教’,就是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其含义有二,一是教师的教育教学行为要在法律法规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二是教师要善于利用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那怎样才能做到“依法执教,以德育人”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学好教育法规是前提。

教育法律、法规,是规范教师行为的准则,是指导教师育人的纲领,是依法治教的前提和依据。《教师法》第八条明文规定,“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是每个教师应履行的义务。《未成年人保护法》第十五条也规定:“学校、幼儿园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学生和儿童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我经常学习各种教育法律、法规,经常收看中央电视台《今日说法》等相关栏目,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和职业道德意识,增强依法执教的观念和能力。

二、知法守法,为人师表是关键。

学生是未成年人,是受教育者,就难免有这样那样的缺点或问题。尤其是我们在面对所谓的“问题学生”时,更应当选择积极的角色进入学生的心灵中去,帮助他们分析原因,找准症结,制订措施,并建立平等、民主、融洽的师生关系,同时还要有耐心,做好“学生的问题会反复、反弹”的心理预备,再次帮助他改正缺点。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工作的核心就是为人师表”。这在另一个层面上要求我们要依法执教,给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也就是教师以身示范,为人师表,以模范行为影响社会,教育学生。

三、爱岗敬业、有爱心是基础。

爱岗敬业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爱岗敬业是育人的基础。我们要树立“学校是我家,繁荣靠大家”的观念,只有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并为为这个家而奋斗,才能真正把“爱岗敬业”这一观念落到实处。

要做一名合格的教师,还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家长把孩子交给我们,我们就必须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他们。因为,爱是做好学生教育工作的基础,是教师的天职。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个亲切的抚摸和问候,为学生整好领子,扣好扣子,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节,却会给学生的心灵极大的震撼,使他们从中感受到老师给他们的温暖,从而也喜欢接受老师的教育,努力把学习搞好,特别是对后进生的转变,作用就更大。

作为新世纪的人民教师,我们要对自己的事业有足够的认识,把

自己的才华和青春献给教育事业。在学生面前,我们教师应是道德的权威,每时每刻都在用我们的品格感染学生。因此,我们应该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己的道德素质,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道德的楷模。

在经济和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们作为教育者不仅自己要具备良好的法律素养、高尚的道德情操,更要教育好我们的下一代,让他们能在法律的保护下茁壮而健康的成长。

教师法治心得体会【2】

通过对《教师法治教育读本》的学习以及陈志良校长开展的讲座,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自身需要学习法律方面的理论知识,其次要注意在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运用法律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防微杜渐,正确处理一些以外事故。使学生在老师的榜样作用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度过快乐的校园时光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来补充自己的大脑,让自己的法律意识更强。如:教师法、教育法等一些基本的法规,这不仅有助于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形成,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维护自己的权益,履行自己的义务。认识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都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需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法律意识,以法律意识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法律修养。

一、正确认识学习法律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内容包括八个方面,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育部1997年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个方面要求,第一条就是“依法执教”。 为什么《教育法》、《教师法》、《规范》都把守法作为教师的第一条?一是传播人类文明的需要,二是教书育人工作的需要。三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四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五是规范自身行为的需要。因此作为人民教师明确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执教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正确认识的权利与义务

(1)正确认识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法》赋予教师“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学生管理权;与学业评价权;获得劳动报酬权;享受福利待遇权;参与民主管理权;参加进修培训权”等八项权利。教师的六项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 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从法律的角度认识未成年学生的权利。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未成年人在学校享有的权利:受教育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身体自由权和内心自由权、肖像权、财产受到管理、保护权、独立财产权、荣誉权、拒绝不合理劳动权、民事活动权、平等对待权、隐私权、拒绝不合理校内外活动权、休息娱乐权、生活获得照顾权、获得良好的校园环境权、名誉权、拒绝乱收费的权利、著作权、民主自由权、民主监督权。

三、正确认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提要

预防事故必须做好“三件事”: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建立完善安全制度、出现事故及时救助。首先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雷击等安全教育;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实验安全教育;进行体育课、实践课等活动安全教育;提出同学之间矛盾纠纷处理、校园生活中站坐行走规范、节假日往返学校交通安全、日常饮食起居卫生基本要求等等。其次要完善制度,建立校园设施设备验收、检查、管理、维修制度;建立校园教室、寝室、食堂、实验室、运动场等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学生违纪行为的处分制度;建立校园危险物品物品使用、管理、储藏、销毁制度;建立学校传染病预防、救治、报告制度等等。再次要严格管理,制定各种应急救助方案、组织学生开展火灾、地震、洪水等遇险逃生训练;坚持对学校的使用的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安全检查;对学生中出现的违纪、违规、危险行为及时制止;严禁体

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教师进行一般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保证校医、保安等与安全有关的人员配备;保证校园的逃生、消防等安全通道畅通;禁止校外闲杂人员进入校园等等。最后,及时救助,在发生校园火灾、垮塌事故、交通事故,以及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领导和教师必须挺身而出,组织学生撤离疏散;对受伤学生应及时联

系120急救;对学生中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疾病流行除及时与120联系外,还应通知上级领导和疾控中心到场,确定是否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病情扩大。

四、正确认识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做好“四项工作”重要性,

及时救助、通知家长、报告上级、善后处理

首先是要积极救治,及时报告 。学校万一发生了学生伤害事故,校长及全体教职工应在第一时间组织所有力量并通过120急救电话和紧急联系附近医院等措施对受伤害学生进行全力救助,力争使损失和影响减至到最低程度;并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联系受害学生监护人,有必要的要及时联系公安等部门。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端正态度,不能麻木不仁,更不能回避隐瞒、拖延卸责,也不能一味自责、主动揽过。

其次是要主动处理,科学应对。事故发生后校长及相关责任人要积极、主动、真诚地投入事故处理之中;要熟悉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和学校;要坚持底线,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要尽力安抚好家长,不要乱表态和大包大揽;要尽量协调处理,不要使问题复杂化;要注重证据的收集,争取工作主动。

因此,我要认真学习教育法制的基本知识,不断增强教育法制观念,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正确的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法治心得体会【3】

通过对《教师法治教育读本》的学习以及陈志良校长开展的讲座,使我认识到,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自身需要学习法律方面的理论知识,其次要注意在学校的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的运用法律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做到防微杜渐,正确处理一些以外事故。使学生在老师的榜样作用下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让学生度过快乐的校园时光。  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要掌握必要的法律知识,来补充自己的大脑,让自己的法律意识更强。如:教师法、教育法等一些基本的法规,这不仅有助于教师专业化队伍的形成,同时也有助于教师维护自己的权益,履行自己的义务。

认识到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都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者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影响学生人生价值观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必然是多方面的。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仅需要树立正确的、科学的法律意识,以法律意识正确的理论为指导,更要勇于实践,在具体的学习生活实践中培养、形成和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在和学生接触的过程中,不断的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法律修养。

一、正确认识学习法律的意义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其内容包括八个方面,即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教育部1997年制定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个方面要求,第一条就是“依法执教”。 为什么《教育法》、《教师法》、《规范》都把守法作为教师的第一条?一是传播人类文明的需要,二是教书育人工作的需要。三是建设和谐校园的需要。四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五是规范自身行为的需要。因此作为人民教师明确学习教育法律法规,依法执教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正确认识的权利与义务

(1)正确认识教师的权利与义务。《教师法》赋予教师“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学生管理权;与学业评价权;获得劳动报酬权;享受福利待遇权;参与民主管理权;参加进修培训权”等八项权利。教师的六项义务: “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

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2)从法律的角度认识未成年学生的权利。根据法律法规的规定,未成年人在学校享有的权利:受教育权、生命权、身体权、健康权、身体自由权和内心自由权、肖像权、财产受到管理、保护权、独立财产权、荣誉权、拒绝不合理劳动权、民事活动权、平等对待权、隐私权、拒绝不合理校内外活动权、休息娱乐权、生活获得照顾权、获得良好的校园环境权、名誉权、拒绝乱收费的权利、著作权、民主自由权、民主监督权。

三、正确认识《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提要

预防事故必须做好“三件事”:积极开展安全教育、建立完善安全制度、出现事故及时救助。首先对学生进行防火、防溺水、防触电、防雷击等安全教育;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实验安全教育;进行体育课、实践课等活动安全教育;提出同学之间矛盾纠纷处理、校园生活中站坐行走规范、节假日往返学校交通安全、日常饮食起居卫生基本要求等等。其次要完善制度,建立校园设施设备验收、检查、管理、维修制度;建立校园教室、寝室、食堂、实验室、运动场等日常管理制度;建立学生违纪行为的处分制度;建立校园危险物品物品使用、管理、储藏、销毁制度;建立学校传染病预防、救治、报告制度等等。再次要严格管理,制定各种应急救助方案、组织学生开展火灾、地震、洪水等遇险逃生训练;坚持对学校的使用的设施设备进行经常性安全检查;对学生中出现的违纪、违规、危险行为及时制止;严禁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对教师进行一般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保证校医、保安等与安全有关的人员配备;保证校园的逃生、消防等安全通道畅通;禁止校外闲杂人员进入校园等等。最后,及时救助,在发生校园火灾、垮塌事故、交通事故,以及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时,领导和教师必须挺身而出,组织学生撤离疏散;对受伤学生应及时联

系120急救;对学生中发生食物中毒、传染病疾病流行除及时与120联系外,还应通知上级领导和疾控中心到场,确定是否采取紧急措施,防止病情扩大。

四、正确认识事故发生后必须及时做好“四项工作”重要性

及时救助、通知家长、报告上级、善后处理

首先是要积极救治,及时报告 。学校万一发生了学生伤害事故,校长及全体教职工应在第一时间组织所有力量并通过120急救电话和紧急联系附近医院等措施对受伤害学生进行全力救助,力争使损失和影响减至到最低程度;并及时报告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联系受害学生监护人,有必要的要及时联系公安等部门。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端正态度,不能麻木不仁,更不能回避隐瞒、拖延卸责,也不能一味自责、主动揽过。

其次是要主动处理,科学应对。事故发生后校长及相关责任人要积极、主动、真诚地投入事故处理之中;要熟悉法律法规,用法律武器来保护自己和学校;要坚持底线,坚持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统一;要尽力安抚好家长,不要乱表态和大包大揽;要尽量协调处理,不要使问题复杂化;要注重证据的收集,争取工作主动。

因此,我要认真学习教育法制的基本知识,不断增强教育法制观念,在教育教学中自觉地贯彻执行国家的教育法律、法规,正确的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不断增强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意识和能力,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法治心得体会【4】

依法治校对我国当前的教育管理有着重要意义。我认为依法治校的基础是明确学校、教师、学生的权利和义务。依法治国已经成为我们国家管理的根本方略,教育是国家行政管理的重要部分,国家的法制化离不开教育的法制化。可以说,随着教育教学法律法规的发展完善,依法治教治校显得刻不容缓。如何实施依法治校,我谈一些实践体会如下:

1.实行依法治校,最重要的是加强制度建设。制度,就是校规校纪,包括校长、行政、教师的管理和学生的管理等各种活动,要求规范的东西都叫规章制度,学校的校规校纪等同于制度,不仅相对学生,也对教师、行政人员同样有效。有规章制度才有法可依,学校依法治校,必然有各方面健全的规章制度,所以健全规章制度是依法治校的第一个方面。制定完善的学校应当包括校名、层次、规模、基本制度、重要的财务制度等等。章程,就相当于执照,相当于学校与政府的一份合同,学校依照章程自主管理,政府依照章程老判断学校是否依法办学,双方之间能形成规范的关系。所以首先要强调制定章程。如在制度中,教育教学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如何开展、教师职责如何分配,教师教育教学的组织、管理、监督工作应当如何进行都应当有章可循。章程就是制度,就是校规校纪。

2.实行依法治校,制定规章制度,要了解教育法律法规,做到合法合理,学校的规章制度不能和国家的法律法规相抵触。实行依法治校,在学校规章制度建立后,如何颁布呈现,应该做到公开,使每一个相关对象都知晓,这一个必需的程序。这有两个作用,一是相关对象有这个权利,让其知道,可以提高认同感和执行力;同时,如果缺了这个步骤,这个制度从法律上讲就无效。比如,有的学校发现教师在工作期间多次上网聊天,就给予纪律处分,但事先学校从来没有对教师上网做过类似明确规定。这样教师就会不服,就如俗话说得不知者不罪,也得不到公众支持,一般只能批评教育;如果之前就明确上网聊天属影响教育违纪行为,发现达几次就要给予某个合适的处分的话,就能预防在前,并且对照条款当事人无话可说。所以,平时要注重对师生组织必要的法律法规、校规校纪的学习,特别是校长,要更多地了解法律法规,为制定学校制定章程、处理事务进行明智的决策。

校外劳动实践心得体会范文4

论文关键词:校外教学实习;问题;对策

进入新世纪以来,职业教育发展迎来了发展最佳时机,党的十七大和教育部都相继出台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进一步深化中职教育教学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大力提高中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推动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就是就业教育,其教育目标的定位就是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劳动者。这种定位要求中职教育更要贴近社会,贴近企业。而校外教学实习是学校教学的重要补充部分,是区别于普通学校教育的一个显著特征,它是与今后的职业生活最直接联系的,学生在校外教学实习过程中将完成学习到就业的过渡,因此校外教学实习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现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与我校实习学生的访谈、驻实习基地老师的交流、管理等跟踪调查,发现了校外教学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解决方法。

一、校外教学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一)价值观模糊,缺乏明晰的职业理想

实习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人生理想和信念,多数学生没有制定属于自己的中长期个人职业规划。从学校走进企业,面对全新的企业环境和单一的流水线工作,对一些人生问题缺乏认识,诸如:人生的意义是什么?人应该追求什么?人生价值何在?我们为企业老板“工作”目的是什么等等问题非常模糊。我们深知:人生观、价值观的确立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过程。目前我国正处于市场经济的大发展时期,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变得非常复杂,中职学生普遍缺乏明确的人生职业理想和信念,实习时常常应付了事,不思进取,从而造成中职学生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得到相应的进步。

(二)艰苦奋斗意识缺失,适应企业速度慢

中职学生到企业实习,就要认同企业的行为模式,遵守厂规、厂纪,自己的行为逐步达到行业规范的要求,达到企业对岗位的要求。大型企业或外资企业都有自己独特的管理模式,对每一道工序的操作都有详细严格的规定,每个员工可能都会因岗位不同而导致工作时间、劳动强度不同。企业岗位的要求与实习生的自身能力存在着极大差异,实习生由学生角色向员工角色转化的速度普遍较慢,工作中贪生怕死、拈轻怕重,没有任何吃苦耐劳精神,大部分实习生需要经过1-4周的时间才能适应岗位的要求,也有少部分学生由于不适应企业的管理模式而放弃实习,当了“逃兵”,以上现象直接影响着他们在实习阶段的社会化进程。

(三)综合职业素养差,沟通能力弱

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下,拥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过硬的综合职业素养就可能拥有较多的成功机遇。实习生的社会化过程很重要的是要学会生存,增强参与社会的竞争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共事。人际关系的基础是相互交流,相互尊重,礼貌待人。实习生普遍缺乏与人交谈、倾听的艺术和技巧,不知道如何同领导、同事相处,如何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一旦有矛盾,就可能要发生争吵甚至使用暴力等不文明、不礼貌的现象,不少实习生的人际交往能力、处世能力、独立生活能力、耐挫能力较差。

二、深化校外教学实习的对策及方法

(一)加强实习前岗位指导,使中职学生有充分思想准备

学校应根据内容安排就业指导教师、班主任及实习指导教师,对即将实习的学生进行专题讲座,教育的内容包括:

1、制定个人的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远大的理想和信念,明确人生的意义。

2、学习岗位职业道德规范及实习公司员工的行为规范,使中职学生认识到实习的重要性,是中职学生成长发展过程中不可逾越的特定过程,是培养中职学生适应社会,提高能力促进其成长的重要阶段。

3、在实习前,请将去的实习企业人事部简要介绍企业的环境、特点、位置,观看实习企业的录像,让中职学生知道即将实习的时间、地点,并介绍企业的概况、文化、工作特点、注意事项、规章制度等。

4、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强调实习过程中集体的团队意识和法律意识,树立中职学生法制观念。

5、学习实习企业的安全规程和技术操作规范,如安全用电制度、安全生产制度、产品的安全包装制度等。  (二)与企业文化相互对接,营造“零距离”实习就业氛围

职业教育实质是就业教育,中职学生毕业后要进入社会,走进企业,企业是学生的用户,成为企业的一员,因此,中职学生在校期间的能力培养是关系到他们能否顺利的由学生角色转化为企业员工角色的关键时期。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适应企业文化,实现校企文化的相互“对接”,让学生在校内能感受到企业文化,接受企业文化熏陶,融入企业文化中去,营造“零距离”的实习氛围,推进中职学生的企业化过程,为就业打好基础。

企业文化在教室布置的要求,要体现出融合性和时代性。宣传栏、公告栏、学习园地、德育园地布置的要个性切时,黑板报的书写要工整清晰,桌凳的排列要整齐划一。德育园地是专门张贴企业的6S宣传和考核材料、企业的规章制度,学习园地是学生学习技术的心得体会,两侧墙壁悬挂一些公司的简介、公司总裁的话语及企业文化宣传标语,如:“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将努力找工作”、“今日学校技术标兵,明日企业岗位明星”等等,整个布置朴素淡雅,既体现出校企文化的融合性,又营造出一种企业生产的浓厚氛围,时时强化着学生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理想。

(三)加强心理辅导,培养和增强学生职业素养

由于受知识、技能、环境、经验、阅历的限制,部分中职学生的心理素质较差,特别是人际交往、沟通能力更为薄弱。大部分中职学生在实习前担心与企业领导、班组长难以沟通,害怕难与带自己的师傅、同事建立良好关系。因此,应及时对中职学生进行心理方面的强化教育,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其中心理咨询就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心理咨询是以心理学理论为依据,通过回答问题、解释疑惑、提供建议、商量讨论的方式为心理上遭遇困难和危机的人们提供服务与帮助的一项工作。实习指导教师应根据实习生的心理状况,及时的给予辅导,减轻他们的心理压力引导中职学生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学会与别人交谈和倾听的艺术和技巧,学会同领导、同事、同学如何相处、如何共事、如何协调,虚心接受企业每一级领导给予的工作安排和批评,逐渐学会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体贴人和善待人,以真诚、谦虚的态度,对待领导同事。首先要树立中职学生自信心。自信是成功的保证。社会永远需要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对于中职生来讲,只要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自己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结合起来,树立自信心,积极参与求职竞争,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价值,实现自己的理想。其次要让中职生对自己的实习工作有个准确认识,即认识自我,准确定位。对中职生而言,要恰当分析相关因素,认清理想职业的要求,应摈弃“好高骛远”的心态,而是要脚踏实地,找准自己的位置,根据自身的能力,专业技能和专业兴趣,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初,由于生活阅历浅,工作经验少,难免会碰到挫折。要不断分析自我,了解自我。

三、结论

(一)通过实习,把课堂上学到的系统化的理论知识,尝试性地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并通过亲身实践,了解了企业实际运作的生产流程,熟悉生产的各个环节,实际体会一般企业员工的感受,找出自身状况与企业实际需要的差距,为以后正式工作做好充分的知识、能力准备。

(二)校外教学实习达到了专业教学的预期目的,在一个学期的实习之后,学生普遍感到实际动手能力有所提高,更多地是通过对企业工作流程的了解,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对专业课知识的兴趣,还学到了书本上一些没有的东西。学校也针对校外教学实习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作了深入的研究和制定了一些对策,培养了他们的环境适应能力和在企业里的实际工作能力,为他们今后在企业的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校外劳动实践心得体会范文5

关键词:五位一体;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顶岗实习就是让学生到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具体工作岗位,体验基于真实工作环境的生产过程,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从做中学”。德国的“双元制”、澳大利亚的“TAFE”、英国的“三明治”、加拿大的“CBE”、美国的“工学交替”等国外的产学合作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就是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到实习单位“真实环境”进行“工学结合”。我国产学合作教育始于20世纪90年代,开始利用学校和实习单位两种资源、两种环境对学生进行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顶岗实习是当前高职院校应用型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的教学环节。

一、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管理普遍存在的问题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教育管理的主体、客体和环境呈现“多元化”的特征。教育管理主体上由原来的单一学校教师转变为实习带队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实习单位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多重教育管理者”;教育管理客体上由单纯的学生身份转变为“学生”、“员工”、“职业人”、“社会人”多重身份;教育管理环境上从学校转变为“学校”、“实习单位”、“社会”多重教育环境。因为教育主体、客体和环境等发生了变化,从而给顶岗实习期间的学生管理工作带来诸多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1.学校――力不从心

扩招后,实习学生太多,普遍缺乏足够的专业对口的实习岗位;实习点多而分散、学生自联单位更换频繁,学生信息沟通困难等问题,导致学校难以实施有效管理;教师教学任务重,抽不出时间到现场指导;实习的工作经费和相关待遇无法落实,教师指导实习的积极性受挫;重视专业指导,普遍安排了专业老师指导实习,但是思想教育、心理辅导和生活指导没有跟进,忽略了辅导员、班主任的作用发挥;部门之间管理职责不明晰,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现象;有的院校甚至把“顶岗实习”与“预就业”等同,全权交给实习单位管理,撒手不管,顶岗实习实质上变成“3-1”的“放羊式”管理的模式。

2.单位――管理缺位

实习单位追求利益最大化,不愿承担人才培养的任务,顶岗实习出现“学校热,实习单位冷”的尴尬局面;由于怕泄露核心技术和商业机密,真正的技术工作学生不能沾边;实习单位专业“对口”的岗位少,学生不顶岗而变成“跟岗实习”,将学生作为廉价劳动力去跑推销、做业务;往往因为工作任务重,不能抽出指导人员;没有配套的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导致实习不规范,任务不具体,随意性大,实习效果不佳等等。

3.班级――完全解体

辅导员、班主任因为学生不在校,因此也卸去工作职责,接受新的工作;班委会、团支部完成使命而解散,班级不再履行管理职能;学生工作部门因为学生顶岗实习,而将重心转移到其他低年级学生。

4.学生――准备不足

学生普遍存在认识不足,觉得下基层锻炼,与大学生身份不符,没有面子;心理转型不足,从“学生”到“员工”的角色转变,工作责任与压力而导致学生出现惶恐、紧张心理;知识准备和技能训练不足,导致学生缺乏自信;因职业理想与工作实际的反差而导致失落、悲观、沮丧情绪严重;因全新的“工作环境”、“人群环境”导致工作满意度低,工作绩效不高,离职倾向较高,经常跳槽。

5.家庭――参与不够

80后、90后独生子女居多,学生独立生活能力不强,“恋家”负面情绪感染和影响家长心情;家长过高的期望值,过分的溺爱,导致学生眼高手低,不安心从基层做起;独生子女表现为自我中心,往往贪图享乐,急功近利,不能将个人发展目标与公司发展远景结合起来;学生难以适应实习单位艰苦的饮食、住宿环境条件;实习单位严厉的管理方式与家庭“温和”的教育方式反差,导致学生产生“失宠”的失落感。

二、学生顶岗实习“五位一体”管理模式框架

为了适应顶岗实习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场地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的特点,要建立学生为中心的“五位一体”的柔性开放管理体系(图1)。“五位一体”管理模式通过构建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多维联动,多重覆盖、充满人文关怀的管理体系,加强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教育与管理。

1.学校――组织策划者

按照“两级管理,以系为主”的模式,成立相关管理机构。学院要成立由分管副院长牵头的顶岗实习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包括:教务处、招生就业处、二级学院(系)、学生工作处、实习单位负责人代表等,领导小组负责顶岗实习的整体策划、统筹和协调。各系要成立主任为组长,专业指导老师、辅导员、班主任、家长代表、实习组组长组成的顶岗实习工作管理委员会,负责顶岗实习的具体组织、实施和管理。

学院要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文件,促进顶岗实习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制度文件包括:学生管理制度、安全教育制度、指导老师管理制度、顶岗实习考核办法等。教学作业文件包括:顶岗实习教学大纲、学生顶岗实习手册等。要按照“专业对口,岗位充足”的原则对顶岗实习的单位资质进行审查和筛选,优先将学生安排到生产技术先进、管理严格、经营规范、遵纪守法、社会声誉好的单位实习。要派专业教师深入实习单位一线,与实习单位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交流,根据职业岗位群要求,共同研讨顶岗实纲,拟定实习计划,商定日程安排,制定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顶岗实习前要将实习单位的工作项目引进课堂,进行专题培训,能在学校解决的专业知识、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问题不要甩给实习单位。

学校、实习单位、学生、实、家长五方之间签订顶岗实习协议书,规范顶岗实习行为和过程,提高实习效果。协议书包括学生的实习项目、工作环境、工作时间、基本待遇、安全保障、损害理赔、违纪违法处理等。协议书模板要经过学校和实习单位双方律师审核,学生本人和家长签字认可。通过签订实习协议,既保证各方权利和权益,又明确各方职责和义务。

学校要把顶岗实习作为教学的重要环节,给予经费保障,拨出专项经费用于顶岗实习专业教师的指导费、课时费、通讯费、差旅费和相关工作经费。为节约资金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实习单位定期巡查可以与专业调研、课程开发、科技创新、课题研究等工作项目一并安排进行。当然,顶岗实习经费还可以探索社会和实习单位资助和赞助等多元化的筹措方式。

2.实习单位――实施执行者

实习单位是顶岗实习的具体实施者和执行者,顶岗实习的具体岗位、内容都在实习单位具体落实,因此应坚持以“实习单位为主,学校为辅”的管理模式。

实习单位在实习初应向学生提供详细的实习计划,包括实习的目标任务、工作要求、日程安排、制度职责、资源条件、管理考核等。根据实纲,采用项目制的形式,将实习分成若干项目单元,达到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要采用轮岗的形式,将实习分成若干时间段,让学生到不同的岗位、科室、部门工作体验熟悉整个实习单位的运作,增进学生对实习单位的战略目标、组织文化、工作流程和人际关系的全面认识。

要建立以实习单位指导老师为主的动态的实习指导教师团队,指导团队包括专业技术力量和管理人员。实习初期要通过入职训练、培训等方式让学生熟悉公司的规章制度、实习单位文化等。实习单位的包容性可以促进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有效减轻学生“期望”与“现实”的冲突和反差,避免学生产生畏惧和退缩心理。

实习单位要将学生纳入员工体系,统一管理,与员工同吃住、同工作、同对待。将学生纳入员工的考评,对学生的劳动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能力、敬业精神等进行全面考察。考核标准和方法采用企业为主,学校、家长、实习组组长为辅的多元化、多维化的考核方式。要发挥企业(公司)文化、风气氛围对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的约束和规范作用。通过组织技能比武、文娱活动等形式,丰富实习生活,让学生产生亲切感和归属感。

实习单位要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实习条件和安全健康的实习环境,加强劳动纪律、生产安全、自救自护和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学生人身安全和身心健康。

3.实习组――自治管理者

实习组是来自学院各个不同专业到同一个实习单位实习的学生组成的自治管理组织。实习组遴选优秀的同学担任组长,组建自治管理临时机构,通过授权和分工,协助老师处理顶岗实习学生的日常事务管理。实习组负责人可以列席实习单位相关工作会议,掌握实习进程安排和要求,及时传到和部署相关工作。实习组应健全管理制度,建立自适应、自组织、自激励、自约束机制,例如:“晨会制度”、“早签到晚点名制度”、“日事日清制度”、“周总结制度”、“月考评制度”、“联系和反馈制度”等,加强学生实习项目管理、请假与辞职管理、住宿管理、活动管理、人身安全和财产管理等。

实习组可以建立临时党支部、团支部,发挥党团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学生干部骨干的先锋模范作用,及时掌握实习组学生思想动态、解决生活困难、疏导心理困惑、排查安全隐患。

4.班级――指导参与者

顶岗实习期间,要强化班级概念,要做到形散神不散。班主任长期与学生接触,掌握学生的特点、特长、能力、表现等基本情况,是学生顶岗实习最佳的德育指导老师、生活指导老师、心理指导老师。建立以班级管理为基础,班主任为核心顶岗实习微观管理体系是顶岗实习成败的关键。

顶岗实习前班级可以在举行座谈会、辩论、演讲、模拟职场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就业观、职业观、创业观教育,进行苦乐观、幸福观、价值观教育,进行责、权、利教育,进行安全和相关法律教育。班主任可以指导学生选定实习单位,进行简历材料准备和面试技巧训练等。

顶岗实习期间,学生因社会思潮、思想观念、行为习惯、人际关系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行为等将产生正面和负面的牵引作用。班主任可以博客、班级QQ群随时与学生保持联系,指导学生及时处理实习中的各类问题。

实习结束后,班级可以组织优秀实习团队、优秀实习生评选,组织实习报告会、实习成果展等形式进行实习全面总结。

5.家庭――支持配合者

家长是学生的监护人,有义务配合学校共同做好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工作。学校应邀请家长全程参与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和监控。实习前,家长可以就子弟顶岗实习的条件、待遇、时间、地点等问题提出要求,学校和学生予以综合考虑,共同商定。

建立顶岗实习的表现预警机制,学校和实习单位应通过家校通、QQ群、电子邮件、飞信、电话等现代通讯手段及时将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学习、工作、生活、思想等状况向家长及时通报,发挥家长的主动性,让其参与到子弟的顶岗实习的教育和管理中来。建立汇报机制和家庭自约束机制,要求学生定期将顶岗实习的情况向家长汇报,以便家长及时掌握情况,发挥家庭的自教育、自约束功能。

三、建立“五位一体”顶岗实习网络管理监控平台

要实现学校有关部门、实习单位、班级、实习组、家庭对学生在校外实习状况进行适时监控,加强联系、沟通,有必要建立一个集管理、监控、沟通于一体的基于B/S管理系统的校外顶岗实习管理的监控网络平台,实现跨时空交流和远程指导监控。平台应包含以下6个子系统:

1.信息子系统

学校、实习单位可以在网上开设专栏,实习单位情况,进行网上招聘,实习文件、实习通知、公告、招聘信息、实习新闻、实习动态等。学院的实纲、实习日程安排、实习纪律要求、实习管理办法、实习论文和报告模板、实习鉴定表、工作礼仪、安全常识等实习文件可以挂到网上,以便于“五方”随时掌握和了解有关信息。教学干事、专业指导老师可以查看消息和新闻、监控学生实习情况。学生可以下载学生资料和公共资料。

2.提交批阅子系统

学生可以登录平台提交工作总结、实习日记、实习报告、作品设计、论文和心得体会等资料。学校和实习单位的指导老师可以随时对学生提交的资料进行批阅。系统可以随时对学生提交和老师批阅情况进行跟踪记载,以便于有关管理部门进行监督。系统记录学生顶岗实习的全部过程和成果,以供查阅。

3.查询统计子系统

指导老师、家长可以通过授权登录平台,查阅学生在实习单位的在岗、待岗、转岗等情况,查阅实习进程、学生在实习单位的表现。学校教务、学工、招生就业处等部门查询学生和指导老师的交流情况,进行学生的专业对口实习率、实习合格率等统计。

4.管理评价子系统

实习单位可以随时将学生在岗的思想表现、工作态度、劳动纪律、职业技能训练和岗位变化情况等随时上传到学院实习实训中心进入管理平台,五方可以随时对学生进行监控、考核和评价。对于优秀的实习生可以在平台上开设专栏进行表彰。对于表现差的学生,学生工作部门可以建立实习表现预警机制,对严重违纪学生及时作出处理。学院也可以通过平台对相关部门、指导老师进行测评、考核和监控。

5.档案管理子系统

所有学生必须在达到实习单位后登录网络平台建立个人顶岗实习档案,提交个人姓名、专业、班级、联系电话、邮箱、QQ号、电子照片和到岗有关信息。变更实习单位和岗位也必须要及时更新信息。学校、实习单位、家长可以根据权限登录,查阅学生个人档案相关信息。系统数据维护采用用户权限分级的方式,学生只能录入、维护和查询自己的数据。档案客观地记录学生顶岗实习的全部过程和全部成果,是实习单位录用的主要依据。

6.网上班级子系统

学生可以在平台上申请网上班级社区,辅导员、班主任可以在网上管理本管理网上虚拟班级社区。可以消息动态、帖子、新闻,可以针对本班学生进行查询和统计,上报有关数据。在网上可以开辟讨论交流专区,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讨论和交流,发表心得体会,就实习的有关问题向老师进行咨询、求助,指导老师可以随时进行回复、点评和指导。班主任可以全面了解学生在实习单位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健康、安全、交友等,及时指导学生处理各类问题,必要时可以亲临现场处置有关问题。

“五位一体”网络管理平台与电话平台、短信平台、校友平台、QQ群、电子邮件等载体相结合,与定点联络、定期巡查等方式相结合,建立运行机制、反馈机制、约束机制,才能真正保证顶岗实习顺利进行,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管理。

参考文献:

[1] 黄河.大学生实习效果及其影响因素[J].高教探索,2009,(6):131-134.

[2] 冯建军,等.高职高专“三位一体”合同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教探索,2010,(5):107-110.

[3] 姚和芳.探索顶岗实习管理模式 构建开放教育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9,(6):48-49.

校外劳动实践心得体会范文6

一、突破教材与传统课堂的局限

语文课堂教学在力求把握教材的前提下,应该把语文学习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在课内可以给文本注入新的内容,丰富学生的知识,在课外可以培养学生关注生活,引导学生关注报刊、电视、网络上的热点话题。还可以开展各种演讲竞赛活动,举办优秀作文展,让学生自编自演课本剧等。这样,语文教学不再局限于四十分钟,而是从课内延伸到课外,将课内外紧密地结合起来,达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的目的。如我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课时,课前让学生多方收集有关地球的资料,查找、积累赞美地球母亲的诗词,然后在课堂上交流自己所了解的情况,畅谈自己的见解,学生交流积极踊跃,学习热情空前高涨。这样既丰富了文本的内容,又激发了学生探索宇宙奥秘的兴趣,树立了环保意识,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了更广阔的天地。

二、注重学科间的整合

语文学科不是孤立、自成一体的,它与其他学科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语文的工具性决定我们要借助于语文去学习其他学科,同时,其他学科的教学也为语文学习提供了实践的机会,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把相关的学科知识进行整合,改善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状态。如《黄河象》可以适当渗透考古学、生物学的知识,《称象》涉及了科学课中的有关水的浮力的知识,《草帽计》一课可以穿插历史知识和简单的军事思想,《绿色的千岛湖》可以结合美学知识让学生感受绘画艺术的魅力,《西门豹治邺》一文则是引导学生思考无神论哲学的最好材料,《长江之歌》可以让学生欣赏雄浑壮阔的音乐。如此,注重学科间的整合,学生在语文课堂中不仅能学到语文知识,而且能学到其他学科的知识;而其他学科的学习也包含着语言文字的运用实践,它们是相通的、不可分割的。

三、在生活中学语文

有人说:语文即生活。语文和生活是密切联想的。古人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相提并论,当作求学的两大途径,告诉我们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而且要读无字之书,即观察山川草木、虫鱼鸟兽,了解风土人情等,把语文学习的外延等同于生活的外延。校外远足、郊外野炊、工厂参观、市场调查、上街宣传……这样融学校、社会为一体的语文学习形式可谓丰富多彩,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就会潜滋暗长。我曾经组织学生清扫街道,进行环境保护宣传,学生热情高涨,积极设计活动方案,分工负责。他们查阅资料,拟写张贴标语口号,制作分发传单。清扫街道的时候干得热火朝天,享受到了劳动之后的愉悦,也体验了环卫工人的辛苦。很多学生当天写的日记,描写细腻,情感真挚,议论言之有物,可谓收获不小。

四、扩大课外阅读范围

新课标指出:“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小学学段的课外阅读不少于145万字。因此,要培养学生的读书兴趣和习惯,要给足读书的时间,要指导阅读的方法,还要读写结合,强化语文能力,有针对性地开展课外阅读的活动。比如开展推荐“我最喜爱的一本书”、“读书月活动”、“读书知识竞赛活动”,举办读书沙龙,交流读书心得体会,搞诗歌朗诵、课前3分钟讲演、语文开心辞典、巧接诗词名句等趣味阅读活动。课外阅读要充分调动学生各种感官的功能,听说读写思有机结合,并努力将学生阅读所获运用于学习生活中。课外阅读及其活动能开阔学生的视野,为他们提供间接生活经验,丰富他们的人文知识,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课外阅读也为学生写作提供了大量的生活素材和借鉴样式,促进了他们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

五、利用信息技术拓展学习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