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含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含义范文1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4)7-0109-0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新时代教育的主要思想内容,其认知发现的深度非常适合初中数学教学要求,内因和外因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起到激发的作用,挖掘初中生数学学习的潜能。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从学习的含义出发,不断探索学习的方法,并能从实现理想层面开始,逐步建构学习环境,因此,革新了传统的教学思想,使初中生可以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获取到知识。目前,初中数学教学还依然存在很多困难,教学效率和成效的提高也需要众多教育工作者进行不断的探索,所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加快了初中数学教学进步的速度。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模式
1.1树立学生的主导地位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传教、授业,教师通过教的形式加深知识在学生心中的印象,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数学教学课堂上的主导地位,这完全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加强了对学生个人能力开发的水平。只有树立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导地位,才能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提高学习的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使其可以主动参与到学习中,独立思考数学难题[1]。例如:在讨论数学难题时,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指导解答方法的学生会参与到讨论中,大多数学生处于讨论之外,而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应用会考虑到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采取更加灵活的教学方法。
1.2重视知识的发生过程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会加强对初中生的培养,使其明确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进而自己主动探索出学习的方法,知其然,只能学习到表面的数学知识,知其果,才能了解到知识内涵[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教学内容的选择,赋予了初中数学教学课堂新的情感,注入了新鲜的元素,对学生探究能力和创造力的开发,使学生逐渐增加了学习的自信,进一步加强了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对知识发生过程的研究,既有利于开展教学工作,又可以结合新课改的要求,放大教学效果。
2 基于建构主义初中数学教学实际应用的案例分析及评价
2.1案例分析
结合现代初中数学教学的特点,笔者在应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础上,研究了实际的数学教学模型案例。案例的题目是求固定点到一条直线上各点距离的和,这个教学研究案例的难点是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并可以应用在解决问题中[3]。通过此教学案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明确教学模型的建立过程,学会用找差异的形式对问题进行分析,同时树立起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此次案例学习中利用启发探索式的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教学,首先教师带领学生复习了学习的理论知识,建立数轴,形成了学习环境,在学生接受能力的范围内,确立了数学建模情境,教师活动和学生活动之间的配合使学生逐渐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学生在明确模型建立方法的同时也要探索出模型求解的过程,教师只负责引导,对问题进行深层次的研究,而不是提供问题解决的思路,这个案例的研究,充分说明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重要性,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要严格按照新课改的要求,结合数学教学的重点,开展全面的教学活动。
2.2案例评价
在以上案例分析中,体现出的建构教学设计特点包括:情感态度价值、研究方法、研究目标,非常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可以为学生提供释放能力的空间,加强了学生的探索精神。新课改要求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个人能力,使学生可以适应学生内容和过程,所以建构主义学生理论的应用可以提高现代初中数学教学效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反对传统的教学观,认为知识不能仅仅依靠单向传递的形式灌输给学生,应该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数学学习过程中,该案例中,教师通过不断的引导使学生与知识联系起来,在建模中,学生也可以充分分析建模中的各个因素。同时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时,也体现出了学习合作的必要性,学生在交流和研究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到自身能力的缺失和匮乏,可以激发初中生学习的兴趣。以学生为中心的初中数学教学,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的基础上,强调了多元化的学习方法,案例分析只是个别学习状况,初中教师要想最大程度的提高数学教学水平,还应该开发出更多的资源,扩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的范围。
3 结语
在上文分析的过程中,笔者结合了具体的案例,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进行了研究,基于传统数学教学模式的内容,笔者更加体会到了现代先进教学模式的重要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的独立性和情感价值观是提高初中数学教学效率的指导思想,所以数学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利用建构理论内容,对教学模式进行革新,体现出新课改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彭美秀,胡丽丽,徐志坚,等. 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D].华中师范大学,201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含义范文2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听力教学
英语听力教学应以学生为主体,并以培养他们的语言交际能力为教学目标。本文结合教学实践,从激发学生的主体情感、正确处理"听"、"说"关系、利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探索了提高学生听力能力的问题。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即能较好地说明学习如何发生、意义如何建构、概念如何形成,以及理想的学习环境应包含哪些主要因素等等。总之,在建构主义思想指导下可以形成一套新的比较有效的认知学习理论,并在此基础上实现较理想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内容可从“学习的含义”(即关于“什么是学习”)与“学习的方法”(即关于“如何进行学习”)这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关于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二)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
二、学生听力无法提高的原因
在听力教学中学生常常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教师满堂灌,学生不知所云。其实,长期以来,在我国英语教学中,教师们知道听力的重要性,但没有充分利用“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这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影响学生听力能力的培养。
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高中听力教学中的运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设计原则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建构主义使用的教学设计原则如下:
(二)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明确“以学生为中心”,这一点对于教学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学生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教师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建构主义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要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学生的首创精神;
要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要让学生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学生为中心的三个要素。所以在进行第六模块第十八单元听力what’s your favorite music的教学中我对课本的材料进行了完全的改变,设计了听前,听中,听后的不同题目都是以学生问答为主体,并设计了对不同音乐进行讨论的题目,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1.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传统的课堂讲授中,由于不能提供实际情境所具有的生动性、丰富性,因而使学习者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发生困难。所以在what’s your favorite music第二段的听力练习中我设计了一个图表题,主要目的是学生在听力之后,可以利用这个图表把所听的内容进行问答,也就是在内化所学的新知识,然后进行输出。然后更进一步给出另外的音乐材料让学生欣赏,让学生进入到“情境”中,然后让学生自由发挥,讨论对不同音乐的喜好。
2.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学生们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在这样的群体中,共同批判地考察各种理论、观点、信仰和假说;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习者群体(包括教师和每位学生)的思维与智慧就可以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而不是其中的某一位或某几位学生完成意义建构。在what’s your favorite music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进行有效的语言学习,把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贯穿教学过程中,从而激发主体参与的兴趣。设计了表格题,让学生互问互答协作学习,在后面的post listening中以Which of the music would you like? Why? 为小组活动的主题,让学生就音乐的喜好问题进行自由的对话,可以和不同的人进行不同的对话,让学生通过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学会了这节课的新词汇的运用。
3.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以及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学习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学习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所以在这节听力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讨论中不加以限制,对学生的各种喜好不加以评论,老师提供的各种信息资源只是提供材料让学生运用刚学的新知识进行讨论,课堂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这样的环境更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含义范文3
关键词: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信息技术网络教学 教学模式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作为现代教育的先进思想――建构主义理论,便有了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广阔空间和重要的技术支撑。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信息技术为学科教学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改变了传统的教学观和学习观,使终身教育和学习社会化成为可能,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也就是说,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他人(教师或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下,教师是意义建构的指导者、帮助者、促进者。信息技术网络教学的特点是以实验(上机操作)为主的教学形式,就是以学生的实际操作与实践应用为教学目的,而教师是以帮助学生主动学习的媒体,这就要求教师在信息技术网络教学中更应注意建构主义学习的教学模式。
1.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学习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情境”: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这就对教学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就是说,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而且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协作”: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会话是协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意义建构”:这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获得知识的量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
2.关于建构主义学习的方法
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灌输的对象。学生要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在学习过程中就要用探索法、发现法去建构知识的意义;在建构意义过程中主动去搜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和资料,对所学习的问题要提出各种假设并努力加以验证。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在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二、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网络教学设计
由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以学生为中心,认为学生是认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只对学生的意义建构起帮助和促进作用,并不要求教师直接向学生传授和灌输知识。可见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师和学生的地位、作用和传统教学相比已发生很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来指导,显然是不适宜的。为此,近年来,教育技术领域的专家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探索,力图建立一套能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全新的教学设计理论与方法体系。尽管这种理论体系的建立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并非短期内能够完成,但是其基本思想及主要原则已日渐明朗,并已开始实际应用于指导基于多媒体和Internet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网络教学设计。综观近年来在国外主要教育技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的多种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可以将其中使用的教学设计原则概括如下。
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在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中包含四个因素:教师、学生、网络教学材料、网络学习环境。在网络的支持下,教学也可以面向个体的、小组的、和班级的(甚至大群体的)三种组织形式。而与传统教学过程不同的是,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过程具有许多鲜明的特点:(1)教师和学生处于网络的两端,教师通过网络对学生进行指导,学生利用网络向教师咨询;(2)网络教学材料也不同于传统的印刷教材,一方面是来自于Internet上的浩瀚的资源,另一方面可以是由教师按照不同的教学要求组织起来并放置在特定服务器上的网络课程等多媒体形式的交互式教材;(3)网络学习环境成为虚拟的空间,学生可以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获取来自世界各地的不同人士的帮助。学生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网络化学习,并且能自主管理其学习过程。这些特点也反映了网络教学环境中教学过程的各个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教学的组织形式和学生学习的过程管理来对现有的网络教学模式进行科学的归类。
2.强调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如文字材料、书籍、音像资料、CAI与多媒体课件、Internet上的信息等)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按照这种观念,学习应当被促进和支持而不应受到严格的控制与支配;学习环境则是一个支持和促进学习的场所。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这是因为,教学意味着更多的控制与支配,而学习则意味着更多的主动与自由。
三、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网络教学设计的内容与步骤
1.教学目标分析
对整门课程与各教学单元进行教学目标分析,以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即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或基本过程有关的知识内容。在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是从教学大纲所规定的总教学目标出发,逐步确定出各级子目标,并画出它们之间的形成关系图。由形成关系图即可确定为达到规定的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内容。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中,进行教学目标分析的目的是为了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由于主题包含在教学目标所需的教学内容(即知识点)之中,通过教学目标分析得出总目标与子目标的形成关系图,即意味着已经列出为达到该教学目标所需的全部知识点,据此即可确定当前所学知识的主题。常用的教学目标分析法有归类分析法、层级分析法、信息加工分析法和解释结构模型法(ISM分析法)等多种。
2.自主学习设计
自主学习设计是整个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设计的核心内容。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中,常用的教学方法有“支架式教学法”、“抛锚式教学法”和“随机进入教学法”等。
四、结语
在建构主义学习模式中,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含义范文4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工程实践教学创新能力
近年来,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作为教育心理学的最新理论,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知识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而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于指导高校工程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内容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一种非传统概念的教学理论,它强调知识是由学习者自己主动建构而成,反对教师成为知识的传授者和灌输者,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使学习在教师组织、指导、帮助、促进下,利用任务驱动模式、情境探究模式、课程整合模式等学习环境,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出发点是如何创造一种轻松的学习环境,消除学习者不必要的紧张和消极的自我暗示,建立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和谐关系,使学习者在宽松的环境中积极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使学习成为一种乐趣和享受,从而提高学习效果。建构主义学习观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1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知识的学习要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首创精神。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学习是学生主动地建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
1.2“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学习情境要与实际情境相符合。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如果原有经验不能“同化”新知识,则要引起“顺应”过程,即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使学生便于进行有效的学习。
1.3“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作用。学习者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学习内容的理解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与学生的讨论、相互学习,同时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展开充分的沟通。这种社会性相互作用可以为知识建构创设一个广泛的学习群体,从而为知识建构提供丰富的资源和积极的支持。在这样的协作学习环境中,学习者群体的思维与智慧就可被整个群体所共享,即整个学习群体共同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1.4学习环境的设计。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学生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学生从中不仅能得到教师的帮助和支持,而且学生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教学设计应是针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其目的旨在为学生提供学习的自由空间。
1.5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在学习过程中,为了支持学习者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要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信息资源。这些资源主要是用于支持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协作式探索。信息资源不仅包括学习资料和学习辅导资料,还包括提供学习资源的使用,即如何获得学习资料、获得帮助、进行测试等。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为学生获得信息资源、加工信息资源、解决问题和进行意义建构提供指导。
二、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工程实践教学
教学不仅是一个如何传授知识、如何调动学生的注意和动机的问题,也是一个传授生成学习、激发学生学会生成学习的过程。理想的教学应使学生不仅理解学习材料所表达的含义,而且还要去理解它的实用价值,这就需要学生主动从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去生成联系。
2.1创设任务或问题,使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以实际任务呈现问题,营造问题解决的环境,帮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引导和帮助学生通过意义建构获得知识,让学生在意义建构的过程中进行创造。任务的提出就是学习目标的呈现,它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设计一些现实有趣的任务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任务的提出要考虑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要以学生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素材,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主动积极地完成任务,提高学习效果,充分体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如在电子技术工艺实习教学中,学生在经过一段时间的基本技能训练后,要求学生完成对直流稳压电源/充电器电子产品的安装与调试。在安装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问题,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与掌握的技能去排除故障,教师给予必要的指导。学生之间可以通过讨论和探索总结和分类出需要解决的问题,大大提高了学生知识的意义建构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获取新知识,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
2.2创设开放的学习环境和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是要与一定的情境相联系的,因为在情境的作用下,那些生动直观的形象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联想,唤起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有关的知识、经验及表象,从而使学生利用有关知识与经验去实现认知的同化和顺应。在电子工艺实习印制线路板CAD的教学中,学生在学习protel设计软件的使用后,结合TDA7021T的应用原理,由学生独立完成调频收音机的印制线路板设计,这种与实际生活应用结合的教学方式,把课堂教学向课外延伸,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这种情境中探索实践,拓展了学生的联想与判断思维,从而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2.3个别学习与协作学习的统一,实现学习共同体的构建。学习者不应该等待知识的传递,借助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去建构他们自己的知识并赋予经验及意义。在工程实践教学的过程中,既强调学习者独立创作、个性发展,又重视相互协作、相互促进,因此,在教学中以适当的比例分别设计出适合于个别学习和协作学习的任务。对于个别学习的任务,让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独立完成,培养学生的独立自主能力;而对于协作学习的任务,则要求由多个形式组成学习小组协作完成。如在电工工艺实习教学中,学生以小组形式对工业电气继电接触控制柜进行设计与安装,安装完成后,经过小组自检,然后各小组之间进行互检,对设计与安装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多个小组进行讨论,找出问题产生的原因,体现协作学习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在小组协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启发、诱导,把活动主题引向深人,从而揭示问题的本质、规律。协作学习把个别学习环境下学生个体间的竞争关系转变为组内合作、组际竞争的关系,使学生们在相互交流中不断增长知识技能,促进学生间人际合作关系,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精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含义范文5
关键词:建构主义;新课改;课件开发
一、建构主义理论的基本思想及教学模式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是近年在西方逐渐流行的一种新型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本内容包含学习的含义及学习的方法两方面.对于学习的含义,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方式主动建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在关于学习的方法方面,建构主义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因而提倡在教师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
1、建构主义对学习含义的解释
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学生通过一定的情境,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因此,“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2、建构主义对学习方法的解释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学生是认知的主体,认为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同时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认为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和促进者。
那么,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又应是怎样的呢?“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目前比较成熟的教学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支架式教学
支架式教学被定义为:“支架式教学应当为学习者建构对知识的理解提供一种概念框架。这种框架中的概念是为发展学习者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所需要的,为此,事先要把复杂的学习任务加以分解,以便于把学习者的理解逐步引向深入。”建构主义理论借用建筑行业中使用的“脚手架”作为概念框架的形象化比喻,也就是说,可通过这种脚手架的支撑作用不停顿地把学生的智力从一个水平提升到另一个新的更高水平。支架式教学由以下几个环节组成:⑴ 搭脚手架⑵ 进入情境⑶ 独立探索⑷ 协作学习⑸ 效果评价
2、抛锚式教学
这种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抛锚式教学由这样几个环节组成:⑴ 创设情境⑵ 确定问题⑶ 自主学习⑷ 协作学习⑸ 效果评价
3、随机进入教学
由于事物的复杂性和问题的多面性,要做到对事物内在性质和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即真正达到对所学知识的全面而深刻的意义建构是很困难的。往往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可以得出不同的理解。为克服这方面的弊病,在教学中就要注意对同一教学内容,要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情境下、为不同的教学目的、用不同的方式加以呈现。换句话说,学习者可以随意通过不同途径、不同方式进入同样教学内容的学习,从而获得对同一事物或同一问题的多方面的认识与理解。随机进入教学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环节:⑴ 呈现基本情境:⑵ 随机进入学习⑶ 思维发展训练⑷ 小组协作学习⑸ 学习效果评价
二、建构主义理论对课件开发的指导作用
当前,课件开发搞的轰轰烈烈,但不免有鱼龙混杂之嫌,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不得不从更深一层的角度来思考课件开发的未来。
建构主义理论为课件开发送来了指路明灯,如何使课件开发更符合现代教育规律,如何使建构主义理论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发挥,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极大兴趣,而建构主义理论与课件开发的有机结合,将使课件开发在教育教学改革活动中显露出勃勃生机。
1、在学习活动中,学生主要的心理活动是高水平的思维活动,而不只是记忆,也不只是信息的传递和接受,因此,教学软件应该努力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2、为达到高水平的思维活动和知识建构,学习者需要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计划设计`监视和调节,教学软件应考虑如何帮助和促进学习者监视自己的学习过程,正确地评价自己学习的状况,更好地进行反思和调节。
3、在建构主义的学习和交流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将更充分,教师首先提出一些能激发思考的问题,引导学生形成自己的看法,而教师回耐心地聆听他们的发言,并洞察他们想法的由来,而后再提供相应的引导,引导学生看到与其观点相矛盾的观点和事实,或者组织持不同见解的学生进行讨论,或者从学习者的见解出发进一步进行提炼和概括。因此,在教学软件的设计开发中,应考虑到有利于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有利于小组讨论和意见交流,有利于教师在其中的沟通互动。
4、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不同的学习路线:以问题解决促进学习,通过问题解决来学习。因此,在教学软件的开发设计中,应为学习者尝试解决问题提供支持,并通过对尝试的监视,进行判断,以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和启发性的反馈和提示。同时,考虑到不同学习者的差异,设置帮助按钮。
5、建构主义理论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不应用固定的模式限制学习者思维的发散。教学软件的设计中,应尽量设计多条路径。
6、建构主义理论提倡基于真实问题的解决。在教学软件的开发中,所提供的问题,所模拟的事件,应与现实问题相符合,这样更能激发学习解决问题的兴趣,使他们有一种成就感。
参考文献
1、陈琦 张建伟 基于多媒体的建构性学习环境的设计《北京师范大学学报》(1999.6 )
2、高文建构主义学习的特征《外国教育资料》(1999.1)
3、陈琦 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
4、何克抗建构主义―革新传统教学的理论基础《学科教育》1998(6)
5、毛新勇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中的应用《课程.教材.教法》(1999.9)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含义范文6
摘要:本文对目前我国大学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近年来得到外语界普遍肯定和重视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作了例析。希望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能确立学生在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商务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1引言
商务背景下的英语口头表达能力是商务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因为它决定了商务沟通的成败。但长期以来,商务英语口语的学习效果并不尽如人意,商务语学习者的口语交流能力和水平与社会的实际需要有相当差距。本文对目前我国大学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介绍了近年来得到外语界普遍肯定和重视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并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作了例析。希望在该理论的指导下,能确立学生在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切实提高商务英语学习者的学习效果。
2商务英语口语学习的现状分析
2.1目标定位不正确在很多人看来,口语课的目的就是让很多学生能用英语准确流利地交流。这一观点不能说不对,但对商务英语口语学习而言,却并不准确全面。口语课的目的是要让学生敢说会说,但在不同情况下说什么、怎么说,这实际上是一个关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课题。语言是思想的外衣。好的交流表达并非仅指语言语调标准流畅,更重要的是要言之有物。商务英语口语学习的学习者是英语专业的学生,语音语调的标准和语法的正确与否不应该再是这个阶段口语课的主要任务。学生上课操练的话题也不应该仍停留在彼此介绍、聊聊兴趣、说说天气的层面,而应将口语训练与所学的商务专业知识结合起来。但这种商务情景下的英语交际表达能力也不应只限于对课文示范对话的模仿上。模仿是必要的,但纯粹局限于模仿不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发散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及系统思维能力。因此,在我看来,普通英语口语课(GeneralOralEnglish)与商务英语口语课(oralbusinessEnglish)尽管都是口语课,但普通英语口语课是基础性课程,而商务英语口语课则是应用性课程,后者比前者的学习目标应高一个层次,其学习目标应是在前者学习目标基本达到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在不同商务情景下运用所学商务知识(包括跨文化交流知识等)准确分析问题,并最终用正确流利的英语口头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与当前社会职场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要求是吻合的。2.2学习内容的局限性英语口语局限于外贸英语会话是当前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一个很普通的现象。这一点从许多学校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采用外贸英语会话类的书作教材就可以看出来。这个问题的产生可以从我国商务英语发展的历史渊源中寻求解释。从20世纪50年代起,商务英语被称为外贸英语(ForeignTradeEnglishorEnglishforForeignTrade),并一直沿用到80年代。在计划经济的体制下,我国开展的对外商业交往主要是商品的进出口贸易,很少用其他的商业方式。因此,外贸英语的称谓是符合当时的情况的,也是十分贴切的。但最近20多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加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的影响,使得我国对外商业交往形式日趋多元化,今日的商务涵盖范围极广,包括金融、营销、管理、旅游、物流等许多方面,贸易只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即使是贸易,也由原来的货物贸易扩展到、服务贸易和知识产权贸易等。显而易见,外贸英语一词已不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并逐渐被商务英语或国际商务英语所取代。但名称的转变却并未带来商务英语口语实际学习内容的改变,在许多学校的课堂上,名为商务英语口语的课程重点讲授的内容依然是外贸英语会话,以对外贸易业务流程中的各主要环节作为会话课的主题,围绕该主题学习示范对话,掌握一些重点词汇和句型,在此基础上,再做情景对话的操练。但外贸英语毕竟不能等同于商务英语,掌握外贸英语会话内容与技巧也远远满足不了当前社会职场对商务英语毕业生的要求。2.3商务英语学习者在口语学习中的非主导地位教师仍然是课堂的核心和控制者,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的教学历年在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中并未得到真正的贯彻。以我对商务英语口语课的实际情况的观察和了解,发现目前大家在商务英语口语学习课堂上主要是采取以下的方式进行教学:先听课文示范对话的录音或看录像,接着就课文中出现的词汇和语言点进行讲解,然后做每单元后面针对课文内容和语言点设计的练习,根据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完成一些类似的情景对话。这种学习模式表面看来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从熟悉课文内容(听磁带、看录像、听老师讲解等),到简单初步地运用所学课文知识内容(做练习以测试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语法、词汇、句型等的掌握),再到较复杂地运用所学知识(根据所学内容进行情景对话)。但仔细推敲一下,就不难发现,在这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自始至终都只是在被动地完成教师所安排的一个个步骤和任务,而并非主动地参与其中。学生课堂上有创造性地操练口语的机会和时间太少,其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并未得到真正的调动。此过程中的教师就好比导演,而学生只是演员,台词、情节和表演方式都由导演预先设置好的,演员只需照导演所说的去做,完成导演预设的各个环节就可以了。显然,这种传统的学习模式并未收到很好的效果。
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综述
3.1建构主义理论的由来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其最早提出者可追溯至瑞士的让.皮亚杰(J•Piaget)。他是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一位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学派被人们称为日内瓦学派。皮亚杰的理论充满唯物辩证法,他坚持从内因和外因相互作用的观点来研究儿童的认知发展。他认为,儿童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涉及两个基本过程:“同化”与“顺应”。同化是指把外部环境中的有关信息吸收进来并结合到儿童已有的认知结构(也称“图式”)中,即个体把外界刺激所提供的信息整合到自己原有认知结构内的过程;顺应是指外部环境发生变化,而原有认知结构无法同化新环境提供的信息时所引起的儿童认知结构发生重组与改造的过程,即个体的认知结构因外部刺激的影响而发生改变的过程。可见,同化是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图式扩充),而顺应则是认知结构性质的改变(图式改变)。认知个体(儿童)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这两种形式来达到与周围环境的平衡:当儿童能用现有图式去同化新信息时,他是处于一种平衡的认知状态;而当现有图式不能同化新信息时,平衡即被破坏,而修改或创造新图式(即顺应)的过程就是寻找新的平衡的过程。儿童的认知结构就是通过同化与顺应,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逐步建构起来,并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的。这就是皮亚杰关于建构主义的基本观点。
3.2建构主义学习特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
是获取知识的过程,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也就是说,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它强调:1)学生为中心;2)“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3)“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4)对学习环境(而非教学环境)的设计;5)利用各种信息资源;6)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例析
为清楚地体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对口语学习的指导,拟将以“奥林匹克运动会话题”为口语学习内容来进行例析,说明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在口语学习中的应用:(1)创设情景。首先,要围绕这一内容拟定若干题目,确定与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例如奥运会的历史和中国在历次奥运会中的成绩等问题;其次,确定媒体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选择适当的媒体形式直观、形象地把选定的问题表现出来。如利用在图书馆和Internet上查阅的资料制作了一个关于奥运会历史的多媒体演示软件,在导入环节播放。(2)发现问题。播放软件后,让学生谈看法。一位说,从奥运会举办的时间轴线,他注意到奥运会是每4年召开一次。另一位则提出不同的看法,他认为并不总是这样,例如1904年、1906年和1908年这几次是每两年举行一次。还有一些学生则注意到在时间轴线的1916,1940和1944这几个年份没有举行奥运会,很自然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年份没有举办奥运会?”(3)组织协作。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组,对所发现的问题展开讨论。教师在这期间可在各小组中走动,给困难小组或个人提供帮助,也可参与到其中一组的讨论中。(4)达成共识。各小组派一代表发表他们的讨论结果。一个小组回答可能是这些年份发生了一些重大事情;另一小组回答可能发生了战争;历史知识丰富的小组指出1916年停办是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1940和1944年停办是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
最后经过讨论和协商,大家一致认为:①奥运历史初期有几次过渡性(两年一次)的奥运会;②第一、二次世界大战对举办奥运会产生了影响。从以上释例可以看到,用多媒体计算机建立一个有关奥运会某个专题的情境,并以奥运历史或中国在历次奥运中的成绩这类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锚”(学习的中心内容),用以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探索精神,再通过展开讨论,把对有关教学内容的理解逐步引入深入。在这样的探索、讨论、总结中,学生达到了真正练习口语的目的。在这个课例中,学生始终处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建构意义的认知主置,从而提高了学习效果。
5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的注意事项以上只是一个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口语学习案例,商务英语口语学习则不仅要遵循构建主义学习理论,还要注意其学科特点。
5.1注意情境的创设光有书本、黑板及教师的讲解的课堂激发不了学生“说”的欲望,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即使勉强开了口,也常常是在“背”句型、“背”对话,算不上是对知识的运用。教师只有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才能增加呈现内容的生动性、真实性,让学生处于一种真实的交际情境氛围中,激发他们对呈现内容的关注和兴趣,激发他们的联想,唤醒他们已有的图式,从而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在真正的知识运用中构建新的图式。而交际情境的设计一方面要符合商务英语口语的教学内容,选择有关金融、营销、管理、旅游、物流等方面的话题;另一方面又要注意情境的丰富多样性。除了利用多媒体以外,还可将教室假定为外宾接待室、超级市场、制造企业、展览会展台、机场、宾馆、餐馆等,让学生扮演成这些情境中的人物,开展对话,甚至可以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在真人、真事、真景下进行会话。
5.2注意商务英语口语教师的角色转换大多数从事商务英语教学的师资都是英语专业毕业,语言能力虽然强但缺乏国际商务知识。而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商务英语口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掌握相关商务专业知识,而且由于教学活动延伸到了课外,也要求教师提高对学生课外学习过程的管理和指导,教师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也不再局限于每周2个课时,课外也要与学生保持经常的联系和沟通。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帮助者、合作者,其实际的工作时间和责任被延长和扩大了。这就要求教师对教学工作具有相当的热情和高度的责任心。:
5.3注意培养自主性口语学习的途径建构主义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对学生素质的要求也提高了。虽然多数学生有学好英语的强烈愿望,并希望改变传统的学习方法,但是他们习惯了等老师来“喂”知识,因为多年来传统教学方式给他们带来的惰性和依赖性阻止了他们积极地参与知识建构,传统教育和出生于独生子女家庭也在协作性的培养上留下了严重的缺憾。怎样才能改变学生已有的、不适合建构式学习的思维结构,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仍然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培养学生从依赖老师向自主性学习迈进的途径有很多。Gardner和Miller(2002:8)的观点是可以通过“自我指导学习”、“自我教育”、“独立学习”和“自我获取式学习”来实现自主性学习。四个术语的含义似乎各有不同,但是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它们都鼓励学习者确立学习目标,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四个术语中“,独立学习”是通向自主学习的前奏(Gardner和Miller,2002:8)“。自我获取式学习”则是“一种提高学习者学习自主性的方法”(Sheerin,1991:144,引自Gardner和Miller,2002:8)。5.4注意利用合作学习克服口语学习焦虑学习焦虑是影响商务英语学习者口语学习效果的重要因素。它是商务英语学习者在口语活动中产生的不安、焦急、紧张甚至恐惧的情绪状态,包含交际恐惧、面子焦虑等,而合作学习却可以帮助学习者可以在同伴的帮助下,通过与他人合作完成口语任务,不断提高自己应对交际恐惧和面子焦虑的能力。
6结语
众所周知,外语学习,无论是为何种学习目的,无论采取何种学习方法,最终结果必须体现在自身的成长进步上。我希望通过尝试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来指导商务英语口语学习,能像桥梁一样将课堂教学与学习者的个性化学习有机的结合起来,以消除目前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产生的消极影响,从而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尽管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仍然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但我相信,在商务英语口语学习中有选择、灵活地贯彻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真正做到以学生学习为中心,应该是今后商务英语口语学习发展的一个方向。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