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企业管理培训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企业管理培训报告范文1
本文从新任职人员培训的模块、新任职人员培训的内容、新任职人员培训的程序、新任职人员培训的追踪四个方面,详细探讨了当代企业应如何建立一套完善的、有效的新任职人员培训体系。
关键词:新任职;培训
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人力资源已经成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的最主要因素。一个企业要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队伍。除了投入大量的财力来拉拢人才之外,自主培训也是将已有的人才进行一次再造、再提升的重要手段。
在整个培训体系当中,新任职人员的培训也是关键的一环。新任职人员就如同一张白纸,其可塑性很强,可提升的空间很大。搞好对新任职人员的培训工作所产生的价值远远高于其他类型的培训。因此,一个企业要搞好培训工作,就要单独地对新任职人员的培训进行深入研究。应该针对新任职人员的特点,专门建立一套培训体系。
建立一套完善的、行之有效的新任职人员培训体系,需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新任职人员培训的模块、新任职人员培训的内容、新任职人员培训的程序、新任职人员培训的追踪。下面就详细阐述一下这四部分内容。
一、新任职人员培训的模块
新任职培训模块的设立区别于专业人员培训,针对新任职人员的特点,可以分为课程培训、培训活动、拓展训练、项目调研四个部分。
1.课程培训。课程培训是新任职人员培训中的一项最直接、最有效的培训手段,是指通过现场模拟、培训师讲授等方式使新任职人员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过程。
2.培训活动。培训活动包括参观企业展览室、新老员工座谈等方式。参观企业展览室是使新任职员工了解企业发展历程,感受企业文化的主要途径。新老员工座谈会是新任职员工通过与老员工代表互动交流,产生思想碰撞,使得新任职员工能够更加快速地融入集体,加强对企业文化和企业管理的了解。
3.拓展训练。拓展训练是一种体验式培训,用学员的亲身体验取代了讲解过程,在充满挑战与乐趣的项目中产生对现实工作的思考,通过模拟体验的方式完达到课程讲解无法实现的培训效果。
4.项目调研。项目调研是指企业组织新任职人员对其各个项目、公司进行调查研究。新任职人员完成自己的调研任务后可以与其他员工对各自调研情况进行研讨,最后由专家对调研结果进行点评。从而使学员系统地掌握企业的运作模式与发展情况。
二、新任职人员培训的内容
新任职培训的内容一般分为公共课程、专业课程两大类。
其中公共课程包括:企业概况、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和相关政策、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说明四部分内容。
1.企业概况。企业概况主要是指企业的发展历程、发展战略、组织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2.企业文化。企业文化主要是指企业的精神塑造、经营理念、管理理念等。
3.企业制度和相关政策。其主要包括企业员工的工资福利、请销假制度、加班制度等。
4.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说明。其主要包括企业的组织结构、下属公司组织架构、各个岗位的职责说明等。
通过对企业概况、企业文化、企业制度和相关政策、部门职能和岗位职责等方面的介绍,使新任职人员对该企业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掌握企业的规章制度。使其在日后的工作当中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明确工作目标、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
专业课程主要是指对新任职员工进行其工作岗位所需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术的培训。管理部门涉及到的培训课程包括:财务管理培训、行政人事培训、安全管理培训、法律实务培训等几个类别。一线生产部门所涉及到的培训课程包括:采购人员培训、生产人员培训、研发人员培训、质量管理人员培训、营销人员培训、市场人员培训等。
通过专业课程的培训,使新任职人员能够掌握在以后工作当中必备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新任职人员一般为应届大学生,他们对专业领域的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往往还停留在上学期间。这些知识很有可能是陈旧的、脱离实际应用的。没有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一方面会导致新任职员工在工作中极度不适应,或者在操作上发生事故和危险。因此,对新任职人员进行专业课程培训是一项必备的培训环节。
三、新任职人员培训的程序
新任职人员培训程序一般包括四个阶段,它们分别为准备阶段、实施阶段、评估阶段和发放上岗通知。
1.新任职人员培训的准备工作主要是指:准备培训工作所必备的空间场所、设施、资料等条件,确定培训的时间、地点和培训教师。如果该企业在一段时间内进行了多次招聘,可以将这段时间内录用的所有员工一同进行培训。在培训准备阶段,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要与用人部门密切配合、通力合作。充分了解用人部门的培训需求,以制定出符合用人部门实际情况的培训计划。
2.新任职人员培训的实施。新任职人员培训一般是由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与用人单位、部门合作进行。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总体负责任新任职人员培训的策划、组织协调、跟踪评估等方面的工作。根据培训内容的不同可采用集中授课、模拟实战等培训方式。首先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统一组织进行公共内容的培训。随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同用人单位、部门配合开展专业技术的培训。根据不同用人部门的培训需求,分别对不同用人部门的新任职人员进行与之工作相对应的专业技术培训。
3.新任职人员培训的效果评估。新任职人员培训效果评估一般分为考试、考核两种形式。考试适用于对学员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行考察。考核则适用于对专业技术、管理事务等方面的能力考察。考核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制定考核表,请员工的所属部门领导根据员工在试用期期间的工作表现进行打分或者评价;另一种是新任职人员撰写培训心得报告,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根据其培训心得报告进行评价。
4.发放上岗通知。新任职人员通过审核后,最后由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统一发放上岗通知,作为新员工取得上岗资格的证明。
四、新任职人员培训的追踪
新任职人员培训的追踪是指在培训结束后,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对培训效果进行检验和分析。
任何一个类型的培训都需要进行追踪和反馈,新任职人员的培训也不例外,一般在培训结束后的一个月左右开始进行追踪,追踪的形式包括召开新员工培训反馈会议、填写反馈表、个人谈话等。如果发现了新任职人员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应及时采取措施,争取在下次组织新任职人员培训的工作中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
新任职人员培训的追踪包括反应层面、学习层面、行为层面和绩效层面四个层面。反应层面考察培训的内容是否全面,员工是否都能够理解等几个方面。学习层面考察员工对培训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行为层面和绩效层面考察员工在工作的行为表现,如试用期之内的员工能否快速地适应工作环境、较好的完成工作内容、达到工作要求等等。
通过对新任职人员培训体系中的四个部分进行阐述和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新任职人员培训体系是针对新任职人员这一特殊人群的特点建立的一套培训体系。其中具备了培训目标制定、内容规划、效果评估、效果追踪等普通培训应该具备的一些要素,同时也不同于其它类型的培训。其特殊之处在于内容上进行公共课程和专业课程的划分、形式上可采用新老员工座谈等新颖的形式、以及目标上要达到用人部门的用人要求等等。这说明了企业对新任职人员的培训工作要区别对待,要高度重视,要自立成体系。总而言之,一个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掌握优质的人力资源,首先要搞好新任职人员的培训工作。因此,打造一套属于自己的,适用于企业自身情况的新任职人员培训体系是势在必行的。
参考文献:
[1]张曦.G公司培训管理体系再设计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3.
[2]张悦.重庆机场地服公司培训管理体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4.
[3]刘芳.A公司员工培训管理体系的研究与设计[D].重庆:重庆大学,2010.
[4]姜春梅.国有企业管理人员培训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科技大学,2013.
企业管理培训报告范文2
民办教育上市资质获扶正
职业非学历教育以民办培训机构教育为主,涉及范围比较广,其中包括职业考试培训、企业管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三个细分板块。
职业非学历教育用户以就业或考试为最终学习目的,得益于付费意愿强和互联网技术带来的产品标准化提升,职业非学历教育行业增长速度加快。2015年我国职业非学历教育规模3106亿元,同比增长16.4%。与职业学历教育相同,我国职业非学历教育处于市场启动期,但略成熟。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修正案三审表决通过,意味着教育资产证券化元年的到来,民办教育机构的上市资质得到认可,非学历培训类资产上市成为大势所趋。美股、主板、新三板已经形成职业教育产业群,其中在新三板挂牌、待挂牌的职业非学历教育企业有59家,包括华图教育、全美在线、和君商学等细分领域龙头。
职业非学历教育产业链可分为教辅、内容和平台三部分,以教育内容提供者为核心,上游对接教辅,下游对接平台和用户,以向第三方平台提供内容或媒体广告商付费的方式获取用户,通过用户购买线上线下课程实现变现。
在职业非学历教育行业中,人才招录和资格认证考试培训和IT培训,其市场总量分别约为600亿元和880亿元,这两个细分领域已经有行业龙头企业出现,它们通过品牌优势进入相关优质细分领域,并开展互联网业务的布局,以此增加市场份额。根据职业技能的不同,职业非学历教育可以分为IT职业技术、金融财会、商务外语、建筑工程等15个子细分领域。据HCR慧辰资讯研究统计,目前除对于实操性要求较高的心理咨询、管理、服务和餐饮等4类技能尚未有线上企业切入外,其他11类技能均已实现在线化学习。
目前国内职业非学历教育行业涌现的主流商业模式主要包括B2B、B2B2C和O2O。在线教育平台盈利模式相对单一,大多采用先提供免费课程吸引客户,再推出收费课程的方式。事实上,作为平台型的商业模式,需要分清用户与客户的概念,用户是基本服务的使用者,客户是愿意花钱享受增值服务的消费者。所以,在线教育平台需要将免费课程的使用者转变为愿意付费的消费者,盈利模式绝不仅限于课程收费,任何与学习、职业和社区相关的服务,都可以成为平台未来的赢利点,后来者想要打破现有龙头企业壁垒,可在此寻求机会。
2020年市场规模有望达到万亿元
教育部的数据显示,从2001年开始,中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一路攀升。2001年,全国高校毕业生人数仅有114万名,到2016年的15年间,毕业生人数增长了651万名。2017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预计795万名,比2016年多出30万名。在高校毕业生数量常年高位运行且逐年增加的情况下,就业压力随之不断增大。职业非学历教育以帮助求职者提升竞争力为目标,受就业压力的推动,职业非学历教育行业将加速增长。国泰君安产业研究报告分析预计,2020年职业非学历教育市场规模将达到9859亿元。
其中“教育+互联网”将占很大比例。根据互联网教育研究院统计,2013年在线职业教育的市场规模为40亿元左右,2014年为50亿元,2015年为70亿元,2016年为85亿元,每年市场规模都在以15%-20%的速度增长,预计2017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传统线下培训机构以直营模式为主,教师薪酬、营销费用、管理费用三大块成本占比较大,重资产运营不易快速复制,扩张速度慢,因而很难规模化发展。但其通过线下深厚的资源和课程内容的积累,进入线上平台后,具备了标准化条件,轻资产运营后能够实现大规模复制,迅速扩张,华图教育发展华图网校、学尔森拓展学尔森网校等,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事例。
通过梳理可以发现,当前IT职业教育和金融财会教育领域进入的企业最多,相关课程也较多,课程形式多采用“直播+录播”的方式,且目前已经出现较为细化的企业服务方式――平台和网校,平台不仅包括核心的课程平台,还有相关行业动态、技术发展的资讯平台及带有社交性质的论坛、社区平台等,未来有望拓展至B端企业,推出针对企业员工的定制化职业技能培训服务。
未来内容仍是竞争核心
从学员学习的目的导向上看,职业非学历教育可以划分为以技能提升为主和以通过证书考试为主两类,未来竞争核心仍是课程内容。
在技能提升类方面,IT职业教育、商务外语都是细分领域,IT职业教育重点提供IT相关的软件开发、编程、网络架构、大数据等相关技能类课程,商务外语重点提供口语类技能练习。由于学员学习主要是为了提高专业技能,服务于工作,这些领域的课程内容都较为丰富,与实际工作联系紧密,学习之后利于学员在工作中实践,对课程内容的专业性及更新的及时性要求也较高,如IT职业教育课程中除传统经典软件开发、编程等课程外,对于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领域的课程内容开发需求也较为迫切。
证书考试类可以细分为金融财会类、建工类、司法类、公务员类、医药类及教师类等领域,这些领域的企业考试导向性较强,除了在课程内容上竞争之外,讲师关于配套题库的讲解及辅导练习也是竞争的关键点。
除此之外,培训机构还需打通就业渠道。以IT培训为例,学员大部分为非IT相关专业求职者、IT专业本专科在读学生以及IT从业人员,他们参加培训目的是为了找工作或者说找更好的工作,培训机构可通过年度订单招聘、月度双选招聘、定向上门保障和专场招聘保障等方式来保障学员的就业率,典型企业代表如达内科技、慧科教育等。
企业管理培训报告范文3
一、目前我国企业培训体系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林枚认为我国企业员工培训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认识有误区,培训投入不够;计划不科学,执行程度打折扣;评估不到位,培训体系不健全等。因而主张首先立足业务战略构建企业员工培训体系,以及树立正确的员工培训观念,制定科学的员工培训计划,认真落实员工培训计划,从而提高培训工作的水平和效益。刘展术认为建立体系对企业培训很重要,而且提出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可以从以下几点出发:提升公司上下对培训重要性的认识;做好培训需求调查与评估;培训计划的确定与实施;做好培训效果的评估;根据效果评估结果,对培训体系和计划提出改进意见,此外,还应该根据新老员工的不同,随时对培训体系进行优化。由前人研究基础可知,我国企业在培训体系建立方面,目前还面临着瓶颈,具体而言:
(1)培训设计和策划环节,有利于培训体系建立的宏观环境不健全。同德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企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实际情况,目前我国有利于企业培训创新、技术经济相结合的的好机制还未完全建立起来,企业还未成为创新的真正主体。(2)培训提供过程中,产学研结合并促进培训成果有效转化需要进一步加强。纵观美日俄德等发达国家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历程,都离不开产学研的结合,我国企业也在这方面也许多探索和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3)高科技园区的孵化器优势未得到充分利用。我国中小企业也是经济发展不可缺少的主力,众多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科技园区的建立,都证明了国家和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的重视,然而企业还没有充分利用这些集聚区的孵化优势,在不断建立和改进自身的人才培养机制过程中,高科技园区的孵化作用还未完全发挥。(4)培训体系不健全,缺乏系统性和规划的科学性,企业创新力量依然薄弱,人才缺乏,科技投入低。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企业教育培训的方法也过于单一,使得培训效果不理想,培训成果转化率也不高,因此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在许多方面还有待完善。
二、我国典型企业培训体系构建的案例研究
(1)公司简介。A公司是中国四大汽车集团之一,主要从事乘用车、商用车和汽车零部件的生产、销售、开发、投资及相关的汽车服务贸易和金融业务,连续5年入选中国工业经济研究院编制“中国制造业500强”排行榜。A公司在人才培训方面也有比较完善的体系,建立有集团总公司培训中心,既是集团教育培训的管理机构,又是集团中、高级人才的培训基地,为适应集团战略发展的需要,培训中心明确了其发展目标:创建具有A公司特色的,中国汽车行业一流的,在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培训机构。(2)培训管理体系的特点和模式。一是把创新和以人为本作为企业文化。A公司确立了“满足用户需求,提高创新能力,集成全球资源,崇尚人本管理”的核心价值理念,以“创建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国内汽车行业一流的有特色的培训中心逐步建成(虚拟)大学”为培训理念,开展“用户满意、全面创新、全球经营、人本管理”四大工程,把“培训创新,育人塑才”作为发展口号,以创建新的竞争优势,迎接国际国内汽车工业新的挑战。二是坚持自主开发与对外合作并举。在创新和人才开发方面,A公司坚持自主开发与对外合作并举,一方面通过加强与德国大众、美国通用汽车等全球著名汽车公司的战略合作;另一方面集成全球资源,加快技术创新,推进自主品牌建设,逐步形成了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共同发展的格局。三是核心人才分层管理,制定适宜人才发展战略。A公司提出了人才发展战略的5项核心内容:以真诚的感情留住人、以精彩的事业吸引人,以艰巨的工作锻炼人,以有效的学习培养人,以合理的制度激励人。在具体措施方面,集团着重打造“三个力”:一是形成人才的吸引力;二是发挥人才的作用力;三是构筑人才的凝聚力。根据核心价值观,A公司将核心人才分为三类:高级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尤其是开发人员;高级技能人才。通过对核心人才合理分类,不仅加强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也把培训工作同人才发展战略有效结合起来,促进企业长远发展。四是尝试E-learning培训平台,提高培训成效。随着培训手段日趋国际化与信息化,集团还建立海外基地以及开展E-Learning建设,对集团的培训工作起到了很大作用。在课程的开发与设置上,公司本着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每年都会对现有的培训课程进行梳理并汇总分析,不断丰富及完善已有的课程体系,实现培训与员工职业生涯的有机结合,提高培训成效。
三、我国企业培训体系构建的启迪
(1)完善培训提供过程,加强校企之间的联系。企业管理培训体系的建立离不开对人才的需求和发展,高校无疑是人才的重要来源地,高校在构建企业培训体系中发挥着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础作用,知识创新的主导作用和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以同济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为例,自2003年11月正式挂牌以来,目前已经成功建设了赤峰路孵化基地,国康路创业基地和汉中路青年创业基地,并着手开发嘉定汽车研发基地、邯郸路孵化基地及三亚同济生态基地,这些各具特色的基地建设形成了一园多基地的良好发展态势,已初步形成了以中小企业培育,科技企业孵化,科技园区建设为主体的三大板块有机互动的发展格局,并在此格局基础上,衍生出企业管理咨询服务、产业化技术推介服务、投融资服务等与科技园企业发展有关的其他服务,同时开始涉足资本市场投资领域。企业在完善培训提供过程中,如果充分利用大学科技园的优势,加强校企之间的互动,对人才培训的影响也会是巨大的。(2)注重培训过程检测,密切与政府部门合作。培训过程检测监控力度应该要加强,政府作为培训过程监控重要影响因素,在培训体系建立过程中作用至关重要。德国在2006年首次《德国高科技战略》报告提出,到2009年,德国政府的高技术投资总额将达到146亿欧元。其中60亿欧元,是政府以研究与发展优先权为由,为促进企业创新专门追加的资金,到2010年,德国的科技研发投入将达到GDP的3%。借鉴国外企业创新经验,我国政府为企业培训创新提供体制、机制和政策保障可以考虑:一是把建立健全培训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鼓励企业建设各类研究开发机构和增加科技投入,使企业成为研究开发投入的主体;二是要支持企业组建各种形式的战略联盟,建立技术服务、咨询服务、信息服务网络等多个培训渠道。(3)充分利用产业集聚区内资源。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创新科技园区,以及人力资源服务聚集区等产业集聚区是企业发展重要的孵化器,尤其是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笔者在漕河泾开发区实习期间,曾经走访多家区内企业,开发区为企业提供了各种政策指导和扶持,为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多种资源,对于成长中的企业而言,培训体系的建立应该充分加以利用,发挥资源的效率。(4)重视企业内外部培训部门的不同分工和协作。作为培训活动提供的主体,企业内部培训部门负责制定培训需求计划,培训课程的设计,培训全过程的检测,以及培训效果的评估和反馈;外部培训机构则帮助企业提供适当的专业指导,补充企业培训资源。充实企业培训管理体系,应该注意内外部培训机构在培训过程中的优劣势,实事求是结合需求,选择适合企业自身的培训方法和模式,最终建立健全企业培训体系。
四、总结
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有利于维持企业竞争优势,提升人才竞争能力;有利于规范我国企业人才培养机制,走人才强国之路。企业培训管理体系的建立,离不开上述各大要素之间的相互融合,高校,政府,内外部培训机构等因素共同作用,不断推进企业培训体系的建立和完善。本文由于时间、精力的限制,不能做更深入的探讨,但这个领域的研究还将继续,也将取得丰硕的成果。
参 考 文 献
企业管理培训报告范文4
一情商与情商培养
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彼得?萨洛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约翰?梅耶两位心理学家撰写文章,首次提出“情绪智力”的概念。当用智商的标准无法解释很多人事业成功时,情绪智力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什么是人生成功的要素。1995年,“情商之父”丹尼尔?戈尔曼写出了畅销书《情商》,他把情商概括为5个方面的能力:认识自身情绪的能力、妥善管理情绪的能力、自我激励的能力、认识他人情绪的能力、管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该书出版后在美国企业界与教育界掀起一阵情商旋风,情商也成为了世界性的热议话题,“情商”这一术语现已成为人们的日常用语。
所谓情商,是指一种衡量个体情绪智力高低的指标,它能够表现个体控制自己情绪以及揣摩、察觉和驾驭别人情绪的能力,以及面对压抑情景的挫折承受能力与应变能力。而智商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智力包括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等多个方面。在现代社会中,一个人获得事业的成功,20%靠的是智商,而80%要靠其他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是情商。
有许多研究数据表明情商对一个人的一生影响是很大的。但情商不是天生具有的,而主要在于后天培养,通过各种学习和训练,可以大幅提升。大学生活是个人成长的重要阶段,也是学校进行情商培养十分重要的阶段。大学生要更好地面对复杂多变的未来社会环境,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之外,还要具备较高的情商水平,这样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所以,针对高校学生的教育中决不能忽视对学生情商即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但情商教育和智商教育是不一样的,不能把情商教育理解为“老师讲、学生背”,而应该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方式,把情商培养渗透到每一个教学活动中去,教育学生学会自知、自控、自励、通情达理、与他人和谐相处,不仅要会做事,更要会做人,把学生培养成为高智商、高情商的“双高”人才。
二教学与教学目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人才市场招聘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的数量也越来越多。虽然企业需要大量工商管理类专业毕业生,但是许多企业招不到适合企业要求的人才,认为高校培养的人才和企业的实际要求有很大的差距。企业对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能力要求大多与情商有关,因为工商管理类职业的工作性质决定了对其职员情商要求的特殊性。甚至可以说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传统的大学课程教学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现在也提能力的培养,但更多讲的是智力能力的培养。很少甚至不提那些与认识自我、控制情绪、激励自己以及处理人际关系等相关的个人能力的培养,更谈不上如自觉、同理心、自律和影响力四种对现代人的事业成败起决定性作用的关键因素的培养。而这些恰恰是现代企业人才所必备或更须具备的素质。
《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的:要求学生在未成为实际管理者之前,或在从事具体的管理活动中,通过学习系统掌握企业管理的理论精华及技能和工具,熟悉组织管理的相关理论知识和方法,培育管理的思维能力,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执行力,为学生成为成功的管理者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和进行必要的能力训练。情商在管理者素质中无疑占有更为重要的地位。一个有效的管理者或者领导至少应该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情商素质:强烈的进取心和责任感,宽阔的胸怀,过人的胆识,对事业执着的追求和浓厚的兴趣,成为企业“缺不了”的人,“做事先做人”。
三培养与培养途径
(一)课程教学目标明确情商培养任务
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实施的方向和预期达成的结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管理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在管理实践中,既要强调它的科学性,又要强调它的艺术性。教师在教学中要紧密结合该课程特点和管理实践,首先明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教学目标之中提出加强学生的情商培养。所以,《管理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不仅仅要求教师讲授该门课程的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加强学生的情商培养,其内容应包括多种多样体现情商培养的教与学活动,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情商素质。
(二)教学过程中渗透情商培养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情商培养不是简单的管理理论知识的学习,而应该是覆盖了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和第三课堂的全方位的学习。教师可以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大量采用案例教学、管理游戏教学、课堂研讨、模拟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互相学习和交流的机会,提高学生的沟通力、决策力和意志力,全面提高学生的情商素质。
1.励志教学法
在管理学课程教学环节的设计中,教师可以通过朗读成功誓言、讲述励志故事、听励志歌曲、看励志电影、邀请成功人士来讲座等形式,激发学生追求成功的欲望,在日常教学中渗透情商教育。在选择励志素材时最好能配合好本单元的教学,这样就可以把课程教学和励志教育有机结合起来。
2.案例教学法
管理学课程的案例教学一般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进行,以小组记分形式进行成绩考核,成绩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案例分析报告成绩;二是案例分析汇报课堂讨论成绩,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进行全面考察。课堂讨论之前成立学生评分小组,此部分的小组成绩评定采用学生小组评分和老师评分各占一定比例的综合评分的方法。为了从一定程度上避免产生“搭便车”的现象,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可以在小组成绩评定基础上再计评个人得分。按小组成绩评定学生可能产生“搭便车”行为,所以增加这一评分程序是十分有必要的。个人得分的成绩由小组内成员自行讨论决定,由各组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根据各自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贡献大小进行成绩分配。假设某小组成绩评定为15分,该小组共有10位成员,那么小组总分计为15×10=150分,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讨论怎么分配这150分,可根据每组各成员在案例分析过程中的贡献大小来分配。
3.管理游戏教学法
管理游戏(ManagementGame,简称MG)教学法最先在1996年由北京科技大学从日本学习引进过来的,具体而言,游戏教学法是一种参与式的管理教学模拟,是在教师创设的管理情景和模拟的管理环境下,使学生如同亲临其境,较快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管理人员的各种管理技能。自引进该教学方法之后,许多高校在管理类课程的教学中开始摸索试行该教学方法。管理游戏教学法在实施过程中,要求学生亲身参与管理游戏,综合运用所学管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争取获得游戏的胜利,相对其它教学方法,管理游戏教学法更加生动、更加具体。面对从未接触过管理知识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恰当运用管理游戏教学法无疑是一种很好的模式,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了解、掌握管理知识,也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课堂研讨法
课堂研讨法就是组织学生对实际的管理问题进行课堂研讨。在管理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我们往往会碰到在不同的管理环境中涉及到一些实际问题,可能有不同的答案。在分析和解决具体管理问题时,不同的人可以有不同的思路。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必须具备这种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否则,在实际的管理实践中,就会无法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环境。当然,作为管理者要形成这种能力也是及其复杂的。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研讨,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管理学课程的基本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分析判断的能力。
5.模拟教学法
模拟教学法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设定相关的管理背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参与企业的管理活动或模拟的企业管理活动,扮演某个管理角色,站在管理者的角度思考有关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并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案。模拟教学法一般有以下三种:(1)管理情景模拟法。编写管理情景模拟实验指导书是有效实施管理情景模拟法的关键。教师可根据企业的管理实践中碰到的实际问题,多方收集相关资料,编写管理情景剧本,这样就把管理实践活动“搬”进课堂或实验室。在实施管理情景模拟法时,学生模拟扮演企业管理活动各种不同的角色,学会运用所学的管理知识解决管理情景模拟时碰到的管理问题。通过管理情景模拟训练,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实践能力。(2)管理软件模拟法。管理学教学用的管理软件是开发者在大量调查企业的基础上,模拟实际管理环境开发出的管理流程软件。学生在仿真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体验企业管理的全过程,在遇到管理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和方案的过程中,随着竞争环境的变化,还要不断调整企业的经营管理思路,以实现最终的企业管理目标。在管理学课程教学中采用管理软件辅助教学法,学生不仅全面熟悉了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还提高了以整体观念和大局意识来分析、解决企业实际管理问题的能力。(3)沙盘模拟法。沙盘模拟法源自西方军事上的战争沙盘模拟训练,后来广泛应用于企业管理培训。该方法就是通过实战模拟演练完成体验式学习。在实施该方法的过程中,将学生分成6-8组,每组6名学生成立一个虚拟公司,每名学生分别担任总经理、财务部经理、销售部经理、人事部经理、生产部经理、研发部经理,共形成6-8个相互竞争的模拟公司,在一种特定的市场环境下,各模拟公司开展若干年度经营与管理活动。在沙盘模拟教学的活动中,学生通过实战模拟,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创新等管理活动,学会用整体的观念思考整个企业的管理活动,而且还要学会如何与不同部门合作,学会处理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发挥团队作战的优势。
6.实践教学法
管理是一种实践,管理学课程的教学中的情商培养应注重学以致用,这跟在教学中实践教学是不矛盾的。反而这两者可以相互促进,通过开展大量的实践教学,有利于加强学生情商的培养。根据工商管理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教师在管理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各类管理实践活动,不断提高学生的情商水平。
7.项目教学法
项目教学法是指教师在开始讲授《管理学》课程时,要求学生选择一个熟悉或感兴趣的企业管理案例,作为本学期研究的课程项目;在课程学习的每一个阶段,学生可根据课程内容完成相应的项目分析任务;学完了课程所有的内容,学生也就完成了整个企业管理项目的分析报告,并且把项目分析报告制作一份PPT文件,在课堂上对全班同学进行现场陈述,其他同学对小组成员进行现场提问和交流,老师给予评价。
(三)增加情商水平的考核
学生的学习效果需要通过课程的考核来检验,考什么以及怎么考是由该课程的教学目标来决定的。传统的考核就是通过试卷来考,大多考学生记忆书本知识的能力,学生往往背一背就通过了课程的考核,但在实践中还是不知道怎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我们把情商培养作为《管理学》课程重要的教学目标,所以在该课程的考核中要增加情商水平的考核。为了更好地对学生情商水平进行考核,《管理学》课程的考核主要进行两方面改革:
企业管理培训报告范文5
关键词:校企合作;成人教育;构建
作者简介:李莉(1969-),女,山东曹县人,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成人教育基本理论。
中图分类号:G71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1-7518(2012)11-0006-03
一、我国现实中成人教育状况
成人教育是一种与普通学校教育迥异的教育形式,其与大工业的产生和发展相关。为了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和社会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更好地生存和发展,人们对成人教育的需求欲望不断增强,层次不断增多。
目前的成人教育主要有夜大学、函授大学、广播电大、职业大学和自修大学等形式。
在过去的20年里,我国的成人教育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了数以千万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百万计的专门人才,为国民经济的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但是随着伴随高等教育由精英化向大众化的转变,成人高等教育的学历补充功能逐渐减弱以至消亡。传统意义上的成人高考与成人高等教育急剧萎缩,独立设置的成人高等院校步履艰难,谋求转型。同时在成人教育的高速发展过程中其自身也存在着大量的问题。
(一)急功近利日益严重
许多成人高校在举办成人教育过程中存在认识上的偏差,仅仅把成人教育当成创收手段,过分看重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从而忽略了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而很多学生在选择成人教育专业时,往往选择容易学课程少的专业,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基于“谁付费谁受益”的原则,成人教育可以适当考虑功利性,追求一定的利润和收益,这与市场经济的要求也是相符的。然而,成人教育毕竟是一种公益性的社会事业,对全民族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因此,其不能把追求利润放在第一位。
(二)国家对成人教育投入经费不足
虽然成人教育是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为满足人民提高学历层次和继续教育需要、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国家、地方或者行业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一直没有给予成人教育独立、固定的教育经费投入。尤其在农村成教经费方面存在更大的缺口。成人教育为了谋求自身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急功近利现象的出现。给成人教育的声誉带来了负面影响。
(三)成人教育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成人教育经过迅速发展的高峰期,已经进入了常规发展的稳定器,要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杜绝学历教育的自己办学、自己发证、自己承认的三乱现象,限制成人教育“商品化”行为,必须要制定相关的承认教育法规,规范我国的成人教育。但由于各种问题《成人教育法》至今没有出台,成人教育中存在的很多问题至今无法可依。
(四)教学质量令人忧虑
1.在对成人教育进行发展决策和定位时,教学指导思想出现偏差,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数量轻质量,重招生轻管理,重索取轻投入。
2.与教职员工相关的管理制度不够科学、不甚规范、不太严格,很难激发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创新激情。
3.许多教师欠缺基本师德;对成人教育教学方式方法缺乏研究,教学没有针对性和科学性;成人教育课堂教学时间少等问题导致课堂教学不到位。
成人教育中存在的这些问题,使得成人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国的成人教育需要不断适应发展变化着的大众的教育需求,不断适应发展的科学与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才能继续在社会发展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作用。在这种情况下,校企合作模式的出现为我国的成人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二、校企合作
20世纪80年代,美国著名的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在一份报告中对大学与社会外部关系做出过这样的论述:“大学—宗教团体的关系已成为历史陈迹;大学—国家关系也日益减少;展望未来,将产生最激动人心的管理方法—高等学校与企业界的联系。”所谓校企合作,是指“高校与企业之间为最大限度地发挥各自的优势而为的交互性的过程”。其主体包括高校、企业、行业、学生、政府、社会等;合作内容主要涵盖了技术与资源、课程设置与专业配置、岗前训练与实验实习、师资交流与科学研究、文化育人与就业作等各个方面;以理论与实践、教育与效益相统一为基础,以“双向互利”或“多方受益”为原则;体现其实践性、服务性、开放性、流动性、教育性、技术性、周期性和受益性等特征,以“育人”为根本,并通过培养的学生能否在就业时与企业实现“零转接”,实现成功就业来判断合作是否成功。
(一)校企合作的作用和影响
校企合作的主要内涵是产学结合,也就是学校和企业之间进行全面合作,尤其是在培养技能型人才方面,相互利用各自优势资源与环境,发挥彼此的长处,将课堂教育与直接获得实践及岗位能力的生产现场相结合。这样,校企合作模式不仅对高职院校和学生,而且对企业来说,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成人院校通过校企合作,掌握社会对技能性人才使用和培养的需求信息,促进自身的专业课程设置和制定的教学方案,使其更加符合职业岗位能力的要求。而企业可以通过与成人高等院校合作从中获取学校提供的技术、培训等服务,也可以成为院校的实训基地和毕业生就业去向。
(二)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
校企合作形式最早产生于19世纪末的德国。在德国之后,许多国家亦根据自己的国情,发展出一些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概括说来,主要包含两种类型。一是以企业为重心的合作方式,主要是:德国的双元培训制(由企业招收获得完全中学学历的徒工,基于徒工与企业所签订的合同,以企业的需要为重点进行职业培训和考试);英国的“三明治”工读交替培训(企业招进中学毕业生,通过企业的实际技能训练以及职业学院的职业知识教育、基本技能训练,二者交互进行,为社会和企业提供合适的技能型工人);日本的产学合作(此种模式,在时间分配上,以企业的技能培训为主,学校的课堂教育为辅,利用工余时间进行学校教学);二是以学校为重心的合作模式,主要是:美国的合作教育计划(以劳动和教学相结合、工读交替为原则,其基本特征是以学校计划和组织为基础);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将工厂环境引进学校,在学校建设一个技术设备先进、教学环境类似的教学工厂,将学校和工厂合为一体,统一组织和领导,依照统一的教学计划有序运行);前苏联的学校—基地企业培训计划(学生绝大部分来自中学毕业生,学校开设各种符合企业要求的专业课程,并聘请有经验的专家教学,由政府主管部门指定并认可校企合作关系,学生毕业直接在基地企业就业)。
(三)目前的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
但是在目前的校企合作的成人教育中,企业太过注重眼前利益,以为自已出资培训学生是一种赔本的交易,与企业的利益无直接关系。企业和高职院校的合作只在表面上进行,未能进行深入实质合作。在现阶段,校企合作无论从内容还是形式上,都欠缺综合性和多样性,更有甚者,校企合作仅仅是对学生进行实习安排。许多校企合作仍不够深入,仅仅停在表面,总体上处在“企业配合”这样表面合作上,或者处于“中度合作”的初级水平。由于缺乏稳定性和持久性,致使校企合作的形式难以维持和深入。很多学校是单方意愿,主动寻找企业进行合作,但是企业主动与学校合作的是非常少的。有些合作没有持续性,紧急是临时安排(如学生的短期实习)。此外,有些学校处于教学评估的目的而临时与企业签订一份简单的书面协议,举行一个签字仪式或实习基地挂牌仪式而已。这些因素就造成了目前校企合作模式在成人教育中的应用不尽如人意。
三、校企合作形式的成人教育思考
由于目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导致校企合作的效果很不理想,成教院校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模式不符合企业的要求。虽然高校非常愿意与企业合作,但是很多成教院校往往忽视了企业的人才需求,而只关注自身人才的培养和教育,脱离实际情况。许多成教院校依旧沿用传统的教育模式和学科设置,注重理论教学,强调文化课与专业课的协调衔接。另外,由于“专升本升学率”的影响,致使成教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偏离了设置的初衷,很多院校因此忽视了实践教学,轻视了实训、技能实践教学等,没有突出成教的教育特征。目前,成教院校的培养模式缺乏现实依据,也就是脱离了企业的用人要求,没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在传统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要求,没法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致使企业不愿与相关高校开展合作,这样之后突然增加用工成本而收益甚微,阻碍了校企合作的进一步开展。
因此必须探寻校企合作模式的新思路,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一方面成人教育向高层次发展,依托高校的资源条件,面向行业、企业等系统性部门,进行订单式培训。另一方面,行业人力部门,依据行业发展需求,组织行业在职人员,利用高校的教师资源、教学设施和较为先进的理论体系,定期进行技术发展和更新的培养。
我国在探索校企合作模式的成人教育构建道路上做了很多尝试,例如:
(一)教育厅委托师范大学成立高师培训中心,对省内各高校的教师进行岗位培训及岗位资格的认证。通过提高高等院校自身实力,使更多企业主动上门与学校进行订单合作。例如:北京市教委成立了高校师资培训中心,挂靠在首都师范大学,由于拥有国内外著名大学的优秀培训专家,北京地区各高校,特别是北京市属市管高校积极参与,与其合作。培训了数万名优秀的、富有创新能力的教育、科研和管理人才。为高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提升企业的自身竞争能力。
(二)青年政治学院的团干部培训也提供了校企合作的新思路。例如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为了适应新时期共青团事业的发展和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其成教处近年来不断拓展办学领域、增加培训功能,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新的办学模式。通过与团市委合作,共同开办了“首都大学生新世纪英才学校”、“北京市志愿者学校”,并创造条件努力为基层事业单位开办党建、企业管理培训,不断扩大办学功能与领域,吸引各类企业的参与。近五年,通过这种形式的校企合作为企业培训团干部数万人。
(三)名校具有明显的师资、教育等优势,企业则需要优秀的顶尖人才,行业的人力部门可以依据行业自身的发展需求,组织在职人员进入高校,利用高校的教师资源、教学设施和较为先进的理论体系,定期进行技术发展和更新的培养。实现学校与企业的双赢。例如清华北大等类名校就开办了针对不同行业不同职位的高级研修班,为企业培养其所需的专门人才。清华开设有房地产类研修班、总裁类研修班、职业经理、总监类研修班、财务管理类研修班等。北大开设有工商管理研修班、国学文化研究班、金融资本研修班、房地产类研修班等。高校依托自身的师资、教育优势,为社会及各类企业培训了大批适合企业发展的专业人才。
这些方法都为新时期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借助这些方式进行校企合作,深化成人教育内涵,企业可以通过高校的师资和科研水平,推进企业项目的改造升级和引进消化吸收,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促进产业的升级和转型;同时,高校可以凭借校企合作平台,将实习和科研基地建在企业、设在车间,有效地利用企业的设备和场地,开展成人教育,能够有效地提高实践教学水平和培养高质量的实用型人才,从而,促进高校科研水平的提高,促进学校的改革与发展。
四、结语
总之,提高成人教育水平任务很艰巨,作为奋斗在高教第一线的老师,应当随时关注社会和市场的需求变化,加强与学生的交流,不断改善教学方式和方法,增加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针对性,树立以“校企合作”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在教育教学中始终注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只有这样,才会培养出满足现实要求的高技能人才,为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严楠.产业界怠于参与校企合作的原因与对策[J].职业教育研究, 2008, (8): 127-128.
企业管理培训报告范文6
关键词 高中学生 经济意识 内涵 培养
笔者在省会城市重点中学担任学生会干部,在组织活动中发现,不少“学霸”在音乐和美术方面表现出色,但经济意识却非常薄弱。我们组织以交易为主题的“跳蚤市场”,直接当“商人”的同学比例不高,提供小吃的“商人”居多,并且很多“商人”都是在做亏本买卖,把“跳蚤市场”当作娱乐活动,这种现象引起笔者思考。同学中大多属独生子女,习惯于“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些人将来走上社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独立生活能力和创业能力可能还比不上提前迈入社会的职业中学生。作为高中学生,我们要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主体,就不能将自己看作一名只会学习的人,我们要认识到培养自我经济意识的重要性,这样不仅未来能够自谋生路,而且还能够为社会做出更多贡献。
一、高中学生自我经济意识内涵
(一)竞争意识
纵观人类社会的历史进程其实就是不同集团相互争夺生存空间、争夺经济资源的过程,无论是逐鹿中原还是三国鼎立,无一不是与经济利益有着直接的联系,正是因为这些竞争的存在,才会促进社会发展、实现经济繁荣。所以,作为学生的我们要认识到人类社会竞争是与经济直接挂钩的。在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中国的经济就同世界相互融为一体,使得发展与竞争充斥着世界,而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则要求个体必须拥有竞争意识。对于人类来说,竞争就是文明进步,所以,竞争意识必不可少。[1]
(二)开放意识
经济全球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历史趋势,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每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做到完全的经济封闭。无论是一个民族,还是一个个体,存在于封闭的环境就会缺少管理经验和先进的技术,这样就会阻碍发展。作为一名高中学生,中国近代百年的屈辱史告诉我们,不学习世界各国的先进技术经验,不与其他国家之间相互交往,那么经济就必定会落后,从而导致民族停滞不前。只有借鉴全人类的科技成果和管理技术,以广阔的胸襟去接纳,才能够拓宽发展空间。在面对经济问题的时候,要懂得摒弃狭隘的观念,通过开放式的竞争意识融入社会活动,这样才能促进自我发展,适应社会的进步。
(三)可持续发展意识
20世纪以来,在物质文明发展的同时,环境也遭受了严重的破坏,直接危及到人类的生存与健康。这些挑战的急迫性和全球性会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乃至个人生存带来威胁,人类不得不反思经济发展和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身为高中学生,应该树立科学的经济价值观以及科学发展观,认识社会与自然界、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关系,懂得尊重客观规律,进而培养出人类、环境以及社会的和谐发展意识。
(四)合作意识
社会的大生产将人们相互联系起来,在经济活动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就需要进行多边的、有效的、和谐的合作和一致的行动,达到共同发展的目的。我们应该明白,合作才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途径,要认识到经济社会之中合作的重要性。就算是相互竞争的对手,也需要相互的合作,在合作与竞争之中不断地发展自己。培养参与合作的精神,不仅是个人发展的基础,同时也能让我们明白关心他人,关心民族,乃至关心整个人类社会的重要性。所以,拥有合作意识,方能更好地融入社会。[2]
(五)创新意识
创新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得以进步的灵魂所在,也是人类社会得以发展的根本动力。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以及科技的创新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创新,就没有经济的发展与强大。正是因为人类对新技术、新设备的采用和不断创新,才换来了经济的飞速发展。所以,我们在高中学习阶段,应该培养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能力,这样才有利于我们求异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形成创新思维,以适应社会的根本发展来满足个体的创新素质要求。
二、高中学生培养自我经济意识主要途径
(一)从对经济人、社会人和人的需求层次的基本认识开始
经济是指人们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以及在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经济关系。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提出:每天所需要的食物和饮料,不是出自屠户、酿酒家和面包师的恩惠,而是出于他们自利的打算。“经济人假设”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满足自己的私利,工作只是为了获得经济报酬。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西蒙修正了这一假设,提出了“有限理性”概念,认为人是介于完全理性与非理性之间的“有限理性”状态。“经济人假设”阐述了人作为动物需要满足基本的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的基本属性,但是存在“利己主义”“享乐主义”的局限性,否认了人的自觉性、主动性、创造性与责任心。马克思认为:经济人,不是一般的人类行为类型,而是商品社会的特殊类型,即“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梅奥的霍桑实验提出的“社会人假设”认为:人们最重视的是工作中与周围人友好相处,物质利益是相对次要的因素。人是具有自然和社会双重属性的完整意义上的人,与“自然人”相对,通过社会化,使自然人在适应社会环境、参与社会生活、学习社会规范、履行社会角色的过程中,逐渐认识自我,并获得社会的认可,取得社会成员的资格。[3]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的需要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等5个层次,当人在生理和安全的需要得到满足后,必然会产生交往需要、受尊重的需要以及自我实现需要。
通过了解经济人、社会人和人的需求层次等基本理论,可以有效提高高中生对自我经济意识的认识。笔者个人认为,现代社会发展经济不仅需要遵循自利原则、供求关系、边际原则,更需要以法律、道德、信仰为基础,才能构建真正和谐文明、人人安全幸福的社会。
(二)从简单理财教育开始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绝大部分中国家庭的父母都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理财是以后的事。美国有一位银行家曾经说过:“教导你的孩子善于掌握金钱的现实,是帮助他们培养生活道路上遇到各种不可预计的变故最佳的手段。”[4]在当今社会中,理财能力是每一个人都必须要具备的素质,对于人的一生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高中学生处于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的核心阶段,在多种观念和消费文化的激烈冲突之下,个体能否拥有理财能力,不仅是个体自身发展的影响因素,同样也会对未来国家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带来极大的影响。
想要培养自我经济意识,理财教育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我们应该有意识地去接受一些理财方面的教育,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奠定基础。对于高中学生而言,我们所接受的理财教育主要来自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教育机构,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第一,培养自我理财教育的意识,让每一位同学都明白“今天你不理财,明天财不理你”这一个道理。当然,我们拥有正确的理财意识,并非是盲目的,如炫耀、拜金主义等不良的现象,而是要注重“正能量”的传递。第二,为学生搭建理财平台,这需要学校和家庭两方共同的努力,由我们的父母支持孩子,提供一定的理财机会,这样对孩子理财能力的培养比直接给钱更好,这也就是所谓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学校方面,也可以适当地增加理财方面的课程,来培养高中学生的理财能力,比如在政治学科、历史学科上都可以利用理财教育来提高其综合素质能力。第三,在现代社会中,应该树立一种从小培养理财能力和理财意识的观念,这样才能够让我们养成最基本的理财能力,能够从小培养理财意识和理财习惯,促使我们在经济方面能够尽早做到自立自强。[5]
(三)从了解身边的日常经济现象开始
(1)捆绑销售现象。[6]洗发水要与护发素捆绑在一起卖,牛奶要几袋捆绑在一起才出售……如果现在你到沃尔玛、家乐福等大型超市走一圈会发现,捆绑销售的商品越来越多,洗衣粉捆绑几块肥皂,牙膏捆绑两支牙刷。全国连锁店屈臣氏几乎天天都有促销商品,如果你买一瓶价格为19元的卡尼尔洗面奶,只要再加10块钱就能得到一瓶价值为20元的屈臣氏润肤露;护手霜和护脚霜则是单瓶买18.5元,但是任意选购两瓶只需30元。这种看似附加赠送的活动其实是一种捆绑销售行为,[7]从经济学角度来说,捆绑销售是共生营销的一种形式,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品牌或公司在促销过程中进行合作、互相推广、扩大市场,达到“双赢”的目的。商战日趋激烈,商家的销售手段也不断翻新,最初的“打折”“买一赠一”等已提不起消费者的兴趣,捆绑销售则以其新颖、实惠的优势成为流行的促销方式,比如房地产与装修、物业的捆绑,婚庆服务将摄影、旅游、婚宴等组合成一条龙服务。随着越来越多市场空白的出现,捆绑销售还会更加流行。
(2)趣味经济现象。扑克牌销量指数:如果你经常碰到打扑克的,也许就是经济在下行的一种表征。扑克牌销量越多,说明失业空闲的人越多,人们用打扑克来消磨时间,这本来就是一种没信心的表现。擦车人指数:每当在斑马线及红绿灯前突然跳出一名甚至多名卖廉价物品或手持破布要洗抹你的汽车的壮汉时,必然是经济不景气、失业率上升的反映。领带销量指数:领带销售多寡与经济盛衰成反比,销售高意味经济不振,表明更多男性要身着正装去求职,需要领带的“配合”。啤酒销量指数:市场上有啤酒销量萎缩经济必然低迷的看法。当失业率上升,企业随时裁员,作为一家之主的男性没心情与同伴吹牛畅饮,大多买酒回家消愁,但在家中不能痛快狂饮更不能烂醉,于是啤酒销量大幅降低。高跟鞋指数[8]:IBM的特雷夫・戴维斯博士指出,“经济越不景气,高跟鞋的鞋跟就会越高。”持这种观点的经济学家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在经济繁荣富裕之际,女人反倒爱穿平底鞋,而在经济萧条时期,高跟鞋会越来越高。约会指数:当经济开始走下坡路时,一切变得糟糕,人们开始寻找约会对象。或许是因为孤单,或许想在沉闷的氛围中寻找一丝明媚。全球最大的婚恋网站注意到,每当经济低迷时,网站的访问量就会大幅增加。票房指数:严峻的经济环境反而能够有效促进票房走高。研究者认为,在经济不乐观时期,那种既能够满足消费者心理慰藉需求,价格又低到能消费得起的产品,往往能获得更好的市场待遇,影院能够让人沉浸其中而获得短暂的心理慰藉。
三、结语
在面对经济时,虽然我们的认识还过于肤浅,但是只要找准方向,就有利于培养自我经济意识,更从容地面对生活、学习,以及即将到来的大学生活。
(作者单位为福建福州一中)
参考文献
[1] 曹鹏.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分析报告[J].新课程(上),2011(03):124.
[2] 刘长敏.中学生社会自我、学业自我、羞耻感及其关系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9.
[3] 马仁杰,王荣科,左雪梅.管理学原理[M].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4] 杨怡兰.高中生自我管理能力培养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2014.
[5] 陈永川.高中学生自主管理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4.
[6] 捆绑销售的作用[Z].山东企业管理培训中心,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