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标准化生产方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业标准化生产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业标准化生产方案

农业标准化生产方案范文1

一、指导思想

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以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为依据,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以实施柑桔标准化生产为重点,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监管,加强农产品质量的检测,确保农业品牌符合绿色食品的标准要求,农药残留量不超标,全面提高我县柑桔质量安全水平,使农产品能顺利销往全国大中城市和出口国外。

二、工作目标

(一)执行标准化生产技术,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在沙糖桔现蕾期、开花期、果实期,实施标准化管理,使用无公害产品、绿色食品允许使用的化肥、农药,从源头上抓好农业投入品的监管,严禁使用高毒残留期长的农药,突出抓好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病虫害综合防治。从10月份开始到果实成熟采收前,只能使用生物农药或低毒农药,同时加强果实农药残留量监测,在果实着色成熟期前后15天和果实成熟采收前15天,进行农药残留量抽查检测,严格执行采收前40天停止一切用药,控制农药残留量超标。通过上述一系列措施,确保农产品(柑桔)质量安全。

(二)加强市场调查,指导和扶助农产品销售。

1.县农业局、县经贸局、县供销联社和县柑桔协会要加强市场准入制情况调查,了解珠三角和大中城市以及东南亚一带国家市场准入情况,形成一份我县沙糖桔销售的风险评估报告;同时,按照市场销售规律(元旦前销售量达到60%,春节前销售量达到90~100%),做出销售方案,提供给县委、县政府参考。

2.举办沙糖桔节。计划在12月中旬举办沙糖桔节,今年要改变举办形式,改为由县政府资助县柑桔协会举办,邀请全国水果销售客商云集*,推介宣传*无核沙糖桔,树起品牌,提高知名度。选择重点城市的销售客商作为定点销售区,统率营销阵地,扩大产品影响力,提高市场占有率,拓宽市场销售渠道,将我县优质农产品(柑桔)迅速销售出去,达到增产增收的目的。

三、工作措施

农产品实行市场准入,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必然要求,势在必行,是维护公众健康的根本保证。为做好我县农产品(柑桔)安全进入市场的质量监管和销售工作,以及结合我县目前沙糖桔产业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推行农产品(柑桔)市场准入的工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明确监管职责。

为保证我县农产品(柑桔)能顺利进入市场,县成立农产品(柑桔)质量监管和销售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做好组织协调、督导检查、政策指导和信息交流等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县有关领导担任,成员由县委办、县府办、县委农办、县委宣传部、县农业局、县经贸局、县公安局、县财政局、县卫生局、县质监局、县工商局、县食品药品监管局、县广播电视台、县供销联社、县集贸市场管理中心、县柑桔协会等部门的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设在县农业局),负责日常具体工作,办公室组成人员由上述单位抽调人员组成。县农业局负责沙糖桔标准化生产的指导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监管,并承担协调产地证明、产地检疫证、调运检疫证等发证工作;县工商局、县质监局、县卫生局根据各自职能做好农产品质量的监管工作;县经贸局、县供销联社、县柑桔协会负责市场信息交流;县委农办负责研究新情况和新问题,加强政策指导。

各镇、村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将认识统一到县委、县政府的决策和部署上来,充分认识今年柑桔销售形势的严峻性和紧迫性,强化监督管理,依法加大对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查处力度,切实解决滥用农药和过量喷施农药的问题。各镇要相应成立由镇领导挂帅,有关部门组成的农产品(柑桔)质量安全监管领导机构,负责辖区内农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和宣传教育,引导果农按《*沙糖桔标准化生产实施方案》(郁委办〔*〕34号)要求进行质量安全管理,确保农产品(柑桔)质量安全。

(二)加大宣传力度,提高质量安全认识。

1.近期,县召开动员大会、专题报告会,县领导发表电视讲话,通过县广播电台、电视台、政府信息网站等传媒、网络,大张旗鼓地宣传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业标准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让广大农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增强产品质量安全意识。

2.由县广播电视台与县农业局制作农业品牌沙糖桔宣传片,通过县有线电视每周播放一次,直至沙糖桔节举办。同时,经常播出有关农产品市场准入制的新闻、信息,让广大农产品生产户进一步认识、了解市场准入制的知识,提高驾驭市场准入制的能力。

3.由县农业局和县科技局组织,以农业科技入户示范项目、科技活动月、科技集市、流动宣传车等形式,向广大农产品生产者深入、持久、广泛地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农业标准化规定,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意识,有效推行市场准入制。

4.镇、村干部及有关部门必须深入农村,派发宣传资料,向农民群众宣传、讲解农业标准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知识,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推动农业标准化工作。

(三)加强技术培训,提高科学管理水平。

1.技术队伍建设。加强县、镇农科技术人员的管理,发挥其专业才能;积极引进农科院校毕业生,壮大农科技术队伍。

(1)成立专家组,开展沙糖桔标准化生产技术研究工作。近期计划聘请省、市科研机构的农业专家,会同我县部分专家,组成专家组,组长由韩诗畴同志(广东省科学院昆虫研究所研究员)担任,副组长为吴文同志(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高级农艺师),成员有:余洪清(通门镇政府、高级农艺师)、谢发裕(县农业局农艺师)、郑建文(县农业局农艺师),以县“十大沙糖桔标准化生产基地”作试验区,重点研究沙糖桔农药残留量不超标,确保符合绿色食品指标要求。

(2)11月,召开专家研讨会,研究沙糖桔采收前病虫害防治工作。参加人员为县镇农业专家、柑桔协会成员、种植大户、流通销售大户。

(3)11月,召开专家、企业研讨会,研究沙糖桔病虫害与防治药物的对策。参加人员为专家组成员、农药厂家代表。

2.制作标准。*年,县农业局编制《*沙糖桔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年,县质监局颁布《*无核沙糖桔》广东地方标准。

3.技术培训。

(1)11月,请农科院校专家授课,重点内容为沙糖桔标准化生产技术。参加人员为县“十大沙糖桔标准化生产基地”负责人、种植大户、柑桔协会正副理事长。

(2)11~12月,请市、县农业专家授课,举办技术培训班。重点内容为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沙糖桔标准化生产技术》。参加人员为县内沙糖桔种植户、县柑桔协会成员。

贯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突出抓好:①农产品生产者应当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建立农产品生产记录,防止产地造成污染;②农产品生产者严格执行农业投入品使用安全间隔期,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防止危及农产品质量安全;③规模种植户必须具备自检能力,对自己生产的产品进行质量自检,在采摘前,送具备资质的检测机构检测符合质量安全标准的农产品方可采收销售,否则,不得销售。

贯彻《沙糖桔标准化生产技术》突出抓好:①认真执行无公害和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无公害食品柑桔安全卫生指标、无公害生产农药使用和限制使用农药的规定。采收前40天停止一切用药,确保产品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②切实做好柑桔黄龙病、桔小实蝇等检疫病虫的防控工作,产品收获前进行产地检疫,发现有检疫对象病虫的,县植检部门不得出具产地检疫证或调运检疫证;③以生物防治为核心的综合防治,控制农药残留量超标。

(四)抓示范推广,发挥辐射带动作用。

1.科学规划,创办示范区。要求沙糖桔种植大镇创办示范区5000亩,将任务分解到各村,作为示范推广,辐射带动广大种植户自觉执行标准化生产技术。

2.实施标准化生产技术。①按照《*沙糖桔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和《“*牌”*沙糖桔绿色食品标准化生产技术手册》,指导沙糖桔生产管理;②县农业局派出科技人员挂驻各镇示范区,进行技术指导。

(五)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和执法力度,应对市场准入制。

1.开展农业执法检查,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农业投入品。平时,加强对农资经营单位的例行检查,春、秋两季,县农业、质监、工商等部门,要加大对国家禁止、限用和淘汰的农业投入品执法检查,着力整治高毒农药市场,严禁甲胺磷等5种高毒农药在我县农资市场销售。

2.强化农业投入品销售者的责任,加大对农资经营者的培训力度。县农业、工商、供销部门在沙糖桔采摘前对农资经营店铺员工进行一次专门培训。

农业标准化生产方案范文2

关键词 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措施

中图分类号 TS201.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4)06-0288-02

近年来,甘泉县重点围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和市场准入、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农业生产标准化体系建设、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等方面工作进行宣传,加强组织领导,强化工作措施,全力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使全县农产品生产基地源头污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体系建设已经起步,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1]。

1 严格产地监管,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通过加强对基地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的宣传、培训,积极引导农户自觉按照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强制性标准进行生产。同时,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带动农民按标准组织生产,杜绝在农产品生产过程中使用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农业投入品,建立好农产品生产原始过程记录档案,生产出安全、放心的农产品[2]。制定印发《甘泉县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实施意见》《无公害蔬菜生产技术要点》《测土配方施肥宣传挂图》《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活动宣传挂图》等1.5万余册。按照无公害蔬菜生产操作规程,规范认证基地档案记录,由技术员负责,监督农民对生产档案、投入品使用如实填写,客观记录,确保了产品质量安全。

2 加大宣传力度,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农产品安全的氛围

近年来,甘泉县农业行政部门从全面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入手,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网站等新闻媒体,以及农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加大宣传力度,形成强大宣传声势,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利用一切机会,深入基层,深入生产一线,采取灵活多样的方式,向群众宣传《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围绕“放心农资下乡,维护农民权益”这一主题采取悬挂横幅、张贴标语、散发传单等形式营造舆论声势,利用集会日组织农业执法人员深入到下寺湾、道镇、城关镇等集贸市场,发放宣传资料,宣传农业执法法律法规。县蔬菜技术服务中心与自身业务工作相结合,派专业技术人员进村入户,深入农业生产一线,加强蔬菜生产管理,指导广大菜农科学合理用药,积极开展拒买拒用甲胺磷等5种农药活动。2013年,全县共发放各类宣传资料13 000余份,公开曝光处理假冒伪劣农资12个,接受群众现场咨询300多人次,现场培训菜农3 500人次,悬挂横幅22条,县电视台专题报道8次。

3 狠抓投入品监管,保障农业生产安全

县农业执法大队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紧围绕农药、肥料、种子等重要农业生产资料,坚持日常打假与专项治理相结合,重点检查与拉网式检查相结合,加大对农贸市场的清理整顿力度,重点加强对剧毒、高毒、高残留农药的监管,特别是对违法生产、经营甲胺磷等5种禁用农药的行为,依法严厉打击,从而维护农资市场的经营秩序,有效控制农业投入品的使用,从源头上减少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隐患[3]。2013年,县农业执法大队共出动执法人员80多人次,检查农资市场16个,检查农资经营企业(门店)32个,检查肥料950 t、种子115 t、农药4 t、农地膜15 t,限期整治点1个。对全县农资产品进行全面抽查。目前共抽取种子标签5个、样品1个、农药标签5个、肥料样品7个,合格率为100%,并对检查结果依法进行公布,严防假冒伪劣农资进入流通领域。8月12―13日举办农资经营人员和局系统专业技术人员培训班,受训人员达300余人次。

4 强化基地建设,推行标准化生产

2011年坚持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的原则,以建设农业产业大县为目标,按照“一村一品”和“川道种菜、拐沟养畜”的要求,大力推进以大棚蔬菜和养猪、养鸡为主的“一村一品”示范乡、示范村建设工程,加快建设210国道、甘志路沿线蔬菜产业开发带和相对集中的标准化养殖小区,全力推进菜畜产业优化升级。一是加快产业化基地建设。2013年底,全县日光温室大棚总量达到10 646座,猪饲养量达到4.6万头,鸡饲养量95万只,其中存栏58万只,出栏37万只。初步建成桥镇无刺黄瓜、下寺湾番茄、高哨辣椒、城关黄瓜、道镇西香瓜、东沟小番茄和劳山养鸡等布局明朗、特色鲜明的“一村一品”专业化生产基地。二是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技术。蔬菜生产按照“建棚标准化、品种优良化、施肥配方化、育苗工厂化、管理规范化”的要求,制定完善了标准化生产方案,通过改造低效棚、推广新技术、引进新品种等措施,先后引进推广瓜菜良种十大类80多个品种,全县蔬菜良种普及率达到98%以上;工厂化育苗、配方施肥、嫁接栽培、防寒保温等实用技术普及率逐年提高,双膜保温、全地膜覆盖技术得到全面普及。畜禽养殖按照“圈舍标准化、品种优良化、饲养科学化、防疫程序化、环境无害化”的要求,统一建圈标准,塑料暖棚、地下排水、自动取食、自动喂水、自动刮粪等现代饲养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实现了科学管理,全县先后建起8个600头以上规模种猪场,年产5万t饲料加工厂已开工建设,从根本上解决了全县畜禽良种供给不足、外地种畜禽质量难以保证等问题。全县养殖专业户的良种普及率达到100%,标准化养殖技术普及率达到95%。在东沟李湾村引进千头种猪繁育基地、道镇山岔村饲料加工企业各一户,加快推进畜禽养殖产业化经营。与此同时,“建沼、养畜、种菜”的生态农业发展模式正在形成。

5 加快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和产品认证

2004年,甘泉县1 333.3 hm2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通过省农业厅认证,7个蔬菜产品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认证。2007年1 133.3 hm2蔬菜生产基地被认证为绿色产品A级生产基地,6个蔬菜产品被确定为绿色A级产品。2010年已申请认证的有劳山村牌鸡蛋,2012年认证的有道镇的洋香瓜和劳山山养鸡。

6 打好品牌战略,提高市场占有率

在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基础上,积极主动参与市场竞争,申请注册了“甘泉放心菜”、“劳山村牌鸡蛋”等品牌,提升了甘泉县蔬菜和畜禽产品在全市乃至全省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7 严格实施市场准入,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

一是建立机构,成立领导小组。2004年,甘泉县就组建成立了蔬菜局、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农业综合执法大队等专业工作机构,并投资67万元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室进行了建设和改造,配置了40余台基本的安全监测仪器设备。2012年,根据省市文件要求,成立了由主管县长任组长,农业、工商、质监、卫生、公安、财政等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实施、政策制定、工作协调、重大事项决策以及检查考核等,2013年成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工作小组,由主管农业副县长任组长,农业局局长任副组长,局属各相关单位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二是制定具体的方案。制定印发了《甘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实施方案》和《2013年度甘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年活动实施方案》,并多次召开成员单位和部分经销商参加的联席会议,通报全县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状况,专题研究部署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工作。三是加强日常监测管理。县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按照定期与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对该县农贸市场、蔬菜生产基地、超市的上市农产品开展质量安全抽检。四是规范市场管理,狠抓监管工作。2013年市场检测室检测蔬菜200多车次,检测样品3 567个,检测合格率97%,检测出不合格蔬菜78个批次、逾5 800 kg,全部退市,部分予以销毁。对不合格产品禁止入市销售,对每次抽检结果,都以《甘泉农业信息》简报形式及时向省市和县直有关部门报送,并在甘泉县农业信息网、甘泉县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网、甘泉有线电视台定期向城镇居民进行公告,较好地发挥了监督和引导作用。

近年来,甘泉县在贯彻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工作中做了一些工作,也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仍然面临一些突出问题。一是广大农产品生产者和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不强,缺乏必要的责任感,特别是农民更多关心的是成本多少、产量高低、价格贵贱,在生产过程中,存在着有虫就打药、见病就防治的不良观念,还没有把生产安全优质农产品摆上重要位置。二是资金投入不足,检测手段滞后,检测覆盖面还不够宽。虽然县财政列入一定数量的专项资金,但由于财力有限,现有设备只能检测农药残留,对畜产品、水产品、豆制品的监测设备短缺,致使部分检测内容无法实施。三是农产品质量监管难度较大。由于农产品销售比较自由分散。特别是大量蔬菜产品直接由经销商从生产基地批发出去,进入市场,给监管工作带来一定难度[4-5]。

在今后的工作中,甘泉县农业部门将严格按照省、市要求,切实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强化技术培训,严格市场准入,全力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城乡居民身体健康,努力提高全县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建议市上在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和执法方面,一是加大资金投入,帮助县区配备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设备和执法手段;二是积极组织开展专业技术培训,特别是要加强农药残留检测和执法人员的培训,快速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和执法水平;三是进一步加大对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和中国名牌农产品认证的补贴力度;四是积极协调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化验室进行计量、质量认证,增强检测工作的法律效力,使农产品安全管理工作真正成为一项惠及百姓的民生工程。

8 参考文献

[1] 杜青林.贯彻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J].中国动物保健,2006(6):19-21,3.

[2] 何启伟.实施无公害蔬菜标准化生产 实现产品安全和可持续发展[J].中国果菜,2005(3):6-7.

[3] 2009年农产品质量安全整治暨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实施方案[J].农产品加工:创新版,2009(3):20-23.

农业标准化生产方案范文3

 

引言

 

经过多年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我国农村和农业经济体制和规模发生了巨大变化。我国目前已经逐步成为农副产品生产和消费大国,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生产规模结构等正在不断提高。目前影响农业向前发展的不仅是资源约束,还增加了市场需求等因素,为了适应农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需加快调整农业经济结构,提高标准化水平及农业标准化的建设。目前国际产品进出口标准不断提高,为了扩展国际市场及不断提高的国际化标准水平,需尽快提高我国的农产品标准化程度,加快推进我国的农业标准化进程。

 

一、农业标准化经济效应评价范围

 

农业标准化的特点有:1)由整个农业标准化管理系统来实现农业标准化功能。2)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生态、社会、最佳技术等效果。3)直接受益人员为农业、农村、农名,但纵观全局,受益的是全社会人员。

 

标准化评价指标常分为三类,即经济、社会及生态效益指标。1)经济效益指标,这指标用来反映农业标准化带来的经济效果时,指标有农产品质量的增高而引起的农民收入增加幅度,劳动生产率的大小,单位耕地劳动力数量及节约的成本额度等。这些指标通过未采用农业标准化时的经济效益与采用农业标准化后的经济效益计算得出。2)社会效益评价指标常用劳动力供养的人数、劳动者素质提高程度、农产品的商品化率等能够反映农业标准化带来的社会效果的指标。3)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一般使用植物光能利用率、农药利用率或化肥投入量等指标评价农业标准化的生态效果。

 

农业标准化促进了农业的经济增长主要表现为农业科学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对经济的影响。因此,对农业标准化经济效应的评价方法及内容类似科技进步的提高对经济影响的评价。农业标准化经济效应的评价主要有标准化程度的评价,即特定环境下标准的适合程度评价及农业标准化过程中的科技成分;农业标准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评价,即农业标准化生产方式所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增加程度等。

 

农业标准化生产方式并非像工业标准化生产方式一样可以为企业直接带来经济效益的增长。农业标准只有在具有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才会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的增长。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提高的标准无疑为经济效益的增加。因此,评价农业标准化生产方式带来的经济效应不仅可以从技术标准的提高对市场竞争力、经济增长等外,社会效应评价还可以从生态环境质量提高、就业量及未就业量、社会总体进步、科技水平提高及等方面评价。比如农业科技水平标准对农业技术水平进步的作用及影响评价;农业技术标准的广泛推广应用是否能够促进和提高农业技术创新水平,是否有利于资源的合理利用或是否提供更多就业机会以改善就业率,或改善生态环境等效应。

 

二、衡量农业标准化经济效应主要影响因素

 

农业生产的实际过程中,农业标准化过程中所包含的产业范围很多,标准化内容广泛,大量影响因素及各影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等因素使得评价结果很难达成,评价准确率也很难保证。

 

首先,为农业标准化影响的综合经济效应。农业标准化的经济效是各项农业技术标准综合实施和影响的结果。各项技术标准也许相互促进,也许相互抑制,即可能综合实施后引起的经济效应的总体提高优于单个技术标准实施引起的经济效益的简单加总,使得综合影响效果低于单项标准影响效果。因此,评价农业标准化经济效应的时候,必须知道评价对象是综合技术标准实施带来的总体经济效应还是单项技术标准所带来的经济效应。

 

其次,农业标准化经济效应具有不稳定性。农业生产中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受自然条件和环境的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故农业标准化带来的经济效应常表现出不稳定性。没有绝对的效果良好的实施方案,因为最优的方案只能在一定环境下得出,换个环境或者环境发生变化便不能达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只有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才能很好的评价经济效应。

 

另外,农业标准经济效应具有连续性。选择和培育新品种时,选择当前作物性最好、最优良、技术标准或者质量标准达标的品种作为候选新品种。只有当有其他品种的质量指标如产量、抗虫病性、抗旱性、抗寒性等特性超过目前的候选新品种才能通过审批成为新品种,继而淘汰旧品种。因此,候选新品种的质量直接影响了新品种的质量要求,其他指标如有机肥、土壤改良等都有技术持续效应。同时,作用时期也需明确。

 

最后,标准化经济效应较多。按技术标准的特性,可以分为产品质量标准化和生产技术标准化的经济效应。产品质量标准的实施通过贯彻生产标准间接产生经济效应而不直接产生经济效应。按其范围划分为不同层次的标准,即区域、企业和国家各级别的农业标准。评价农业标准化经济效应时,要准确界定评价标准化效应的类型。

 

三、对农业、企业、农产品和社会整体效益的经济影响

 

对于对农业投入品需求大的农户来说,一方面企业单位产品成本降低,投入品市场价格应该有相应的降低,使得农户获取农资的生产成本降低。另一方面,有了农业生产资料的技术标准,方便农户对农资产品的选择和购买可以节约农户搜寻农资产品的成本,使得农户购买农资产品交易成本降低,质量得到保证。因此,通过农业标准化,可以加速农业科学技术有效转化,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最终促进农业经济发展

 

农业标准化提高了农户、企业之间市场信息透明性。企业从农户手中购买农产品后,按照市场需要层次,可以对农产品进行商品化处理后,以最低质量标准和其他等级标准满足不同市场需求,销售到终端市场。因此,由于以技术标准为载体,连结企业、消费者、农户利益的产业化经营模式,避免了市场信息不透明性,提高市场交易效率。

 

农产品国际贸易中的技术标准是一种外生的贸易限制措施,出口国常因进口国制定或修改新的标准而遭遇出口受阻。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如果出口国的农产品达到目标市场新技术标准的要求, 进口国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信任将大大提高, 产品将很容易进入目标市场。这充分说明了技术标准对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双重作用。进口国或发达国家制定新的农产品安全标准,从长期和短期看对我国农产品出口造成不同的经济效应

 

规范投入品,避免投入品过度滥用,使得生产成本得以控制;在农业生产经营过程中,按照规范化生产,提高市场流通效率,保证市场中流通农产品质量,提高农产品市场交易力;农业标准化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一种有效方式。同时,农业标准化的过程也是农业科技水平不断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的一个良性循环过程。因此,农业标准化将推动现代农业发展,产生巨大社会效益。

 

四、总结

 

农业标准化原理表明了农业标准制定和实施的理论依据。本文主要介绍了农业标准化经济效应研究,重点介绍了农业标准化经济效应评价内容及方法。农业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农业技术进步,因此,本文衡量了农业技术进步方法来评价农业技术标准的经济效应,最后介绍了农业标准化对农业、企业、农产品和社会整体效益的经济影响。

农业标准化生产方案范文4

关键词:桂林市;水果;标准化生产;思考

中图分类号:TS255.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60230072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WTO规则的运作,水果生产发展过程中各种深层次的矛盾越来越凸现出来。此种局面的出现与市场准入制的实施、果农组织化程度低、水果效益比较低等方面有关。为了切实有效地改变此种情况,就应当推行水果标准化生产模式,促使水果生产标准化、规模化、市场化进行,这必然能够促进我国水果产业良好发展[1]。对此,本文笔者将在下文中深入分析桂林市如何推行水果标准化生产。

1 水果标准化生产的特点

水果标准化生产就是以水果科技成果、生产技术和实践经验为基础,运用标准化原理,通过系列化、模块化、通用化等方法,规范水果生产管理活动,其目的在于获得高产、优质、安全、营养的果品,以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当前我国水果标准化生产运行的实际情况来看,水果标准化生产具有以下特点:

1.1 生产标准严格化

水果标准化生产,要求果农在生产水果的过程中优选栽培品种、标准化管理水果种植、科学化管理施肥工作、安全且正确使用农药、规范化生产果品、产业化经营果品。这使得水果生产更加标准、科学、合理。

1.2 生产标准动态化

对于水果生产标准的制定是根据各国、各地、各个时期以及果品的质量,合理的规划。因此,一旦决定水果生产标准的某个或多个因素发生变化,需要及时调整生产标准,以便水果生产及果品生产满足市场需求,更好的推出产品,提高水果产业。

1.3 社会系统性和协调性强

水果标准化生产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离不开社会方方面面的密切配合和通力合作。需要政府、企业、果农的通力协作,才能够规范、标准的推行水果标准化生产。所以,水果标准化生产具有严密的社会系统性和协调性[2]。

2 桂林市水果标准化生产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据2014年桂林市水果年报表统计,全市水果栽培面积19.94万hm2,其中柑桔类水果10.83万hm2、春夏熟类水果6.1万hm2、秋冬熟落叶类水果3.01万hm2;水果产量378.32万t,按2014年现行价计算,水果产值达到90.86亿元,占种植业产值的27.71%,全市农民人均水果收入2274.92元。虽然桂林市的水果种植面积已有相当规模,但目前在水果标准化生产推进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阻碍了桂林市水果产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体表现为:

2.1 实施标准化生产起步晚,目前规模不大

从桂林市水果生产实际情况来看,水果标准化生产起步较晚,广大果农的商品意识、质量意识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在水果生产中依旧按照自己个人的意志进行生产管理,水果产业整体质量水平不高;各级政府在水果标准化建设中投入资金较少,因此水果标准化发展进程不快,使得水果生产标准化程度不高、规模不大[3]。

桂林市水果标准化果园创建始于2009年,到2015年,累计建成了国家级和自治区级水果标准果园20个,其中柑橘标准果园16个、柿子1个、葡萄1个、桃子1个、梨子1个,水果标准化果园面积约0.13万hm2,仅占全市水果栽培面积的0.67%;即便连获得柑橘无公害产地认证的36个果园7.33万hm2和获得绿色果品认证的12个果园1.69万hm2计算在内,也仅占全市水果栽培面积的46.79%。

2.2 水果产业组织发育不充分,产业化水平不高的现状亟需转变

由于土地承包责任制的原因,桂林市绝大多数果园为分散、零星种植,各家各户分散经营管理,难以统一管理标准和统一果品质量,小规模分散经营与社会化大市场的矛盾非常突出。尽管目前桂林市有各类水果专业合作社980多家,但大多数规模偏小,辐射范围较窄,合作社与果农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不够紧密和稳定,带动能力不强;水果专业合作组织的整体水平还不高,正常运转的专业合作社还较少,服务能力和竞争力较弱。

2.3 现代新型农民不多,水果生产方式粗放

发展水果标准化生产的主体显然应该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但现在很多从事水果生产的劳动者,科技素质普遍不高,相当多的果农基本还停留在传统的耕作意识和分散经营上,依然进行着重种植、轻管理的“广种薄收”生产方式,与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不相适应,加快培育现代新型职业果农迫在眉睫。

3 桂林市推行水果标准化生产的思考

综合以上对水果标准化生产的了解,在桂林市推行水果标准化生产模式是非常有意义的,其能够改变当前桂林市水果生产的不足,促进桂林市水果产业提质升级,增强桂林市水果产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能力,从而有效提升水果产业的经济效益,促进果业增效果农增收。

3.1 注意强化标准化生产的领导

在当前桂林市水果生产组织化程度低、标准化生产程度低、果园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等诸多问题存在的情况下,桂林市政府应当注意强化水果标准化生产的领导,积极推行水果标准化生产。那么,如何强化标准化生产的领导,笔者认为应当做到以下几点。

3.1.1 建立健全水果标准化生产的领导机构

桂林市政府应当组织相关部门建立标准化生产领导机构,优选素质高、经验丰富的工作人员,负责桂林市推行水果标准化生产规划编制、组织协调、验收评比等相关工作。

3.1.2 因地制宜,合理规划水果标准化生产方案

桂林市水果标准化生产领导机构应当根据桂林市各县区的水果产业基础、区位条件、交通条件以及气候环境与土壤特点等多方面因素,因地制宜,合理规划各个地区水果标准化生产方案,以便桂林市水果产业方面真正做到水果标准化生产[4]。

3.1.3 加大水果标准化生产投入,建立水果标准化生产激励机制

桂林市各级政府应当高度重视水果标准化生产工作,把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在财政经费安排上给予充分考虑,加大财政资金投入,给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提供坚实的保障;同时,要研究制定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扶持、评比和奖励政策,鼓励水果企业、水果专业合作社或者家庭农场主积极参与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加快桂林市水果标准化生产进程。

3.2 发展壮大水果合作组织,强化标准化生产技术

针对当前桂林市水果产业组织发育不佳的情况,桂林市政府应当积极扶持水果企业和水果专业合作社组织,制定出台有关资金、税收及土地流转等方面的扶持政策,着力发展壮大一批带动作用强、辐射范围大、管理运作规范的水果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依托水果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实施生产标准化、管理企业化、投入集约化、社员职业化、产品品牌化,促使水果生产标准化、规模化进行。

科学的、合理的运用水果生产技术,是提高水果产量、质量及经济效益的前提,所以,抓好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是非常必要的。要制定完善桂林市主推水果品种的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要加大对水果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培训力度,根据不同水果生产的农时季节,组织水果技术专家进村入户进行“分段式”技术培训或在田间地头进行现场实训指导;要加大水果标准化生产的宣传,逐渐打破果农传统思想,认同和支持水果标准化生产,提高农民的水果质量意识、市场意识和品牌意识,自觉应用水果标准化生产技术。

3.3 积极创建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

创建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是大力推行水果标准化生产的有效措施。桂林市各级政府应该重视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出台有关扶持政策,鼓励、支持水果龙头企业或水果专业合作社作为主体,积极开展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按照经营组织化、装备设施化、生产标准化、要素集成化、特色产业化的基本要求,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建设一批现代特色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要探索推广统一农资供应、统一技术规程、统一生产标准、统一产品质量、统一品牌销售“五统一”的产业化经营模式,切实提高水果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要充分发挥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的示范和辐射带动作用,为周边的水果种植户提供现场教学和观摩,大力推广水果标准化生产技术。

3.4 加强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高水果产业种植队伍的整体素质

广大水果种植户是水果标准化生产的主体,水果种植队伍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水果标准化生产的进程和成效。要改善桂林市水果种植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的问题,必须加强现代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按照“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现代新型农民要求,大力组织开展各类水果栽培“产业班”,根据水果生产周期,对水果种植户进行系统的栽培技术培训,切实提高他们的科技素质。

4 结束语

综合以上内容分析,可以确定的是水果标准化生产对于促进桂林市水果产业发展有很大作用。根据桂林市水果生产实际情况及水果标准化生产的特点,积极强化标准化生产的领导、发展壮大水果合作组织、积极创建水果标准化生产基地、加强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等措施来推行水果标准化生产,可以促进桂林市水果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余华荣,徐一菲,吴雪珍等.2013年上半年广东水果产业发展形势及对策建议[J].广东农业科学,2013,40(21):7-8,12.

[2]李国武,何高华,邓振权等.积极推广标准化生产着力打造水果出口基地[J].中国热带农业,2010(2):27-29.

农业标准化生产方案范文5

全面贯彻中央、省、市等有关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围绕蔬菜、茶叶、柑橘、葡萄、梨、西瓜、桃、杨梅等种植业产品生产环节,坚决整治使用甲胺磷等禁限用高毒农药行为。坚持标准化生产,推广高毒农药替代技术,强化执法监管,加大监测力度,逐步完善监管长效机制,全面提升种植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

二、工作目标

通过整治,杜绝在蔬菜、粮油、茶叶、水果生产过程中使用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和磷胺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蔬菜、水果等农产品农残抽检合格率稳定在96%以上,其中“有机、绿色、无公害”等“三品”产品平均合格率在98%以上,比省定控制农药残留监测平均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进一步规范,农产品生产环节质量安全监管责任进一步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进一步提升。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蔬菜、粮油、茶叶、水果等食用农产品;甲胺磷、对硫磷、甲基对硫磷、久效磷、磷胺、氧化乐果、毒死蜱等农药和禁用高毒农药混配方,有毒有害食用菌原辅料和添加剂。

(二)重点单位:蔬菜、粮油、茶叶、水果等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规模种植大户;相关农药生产经销企业。

(三)重点区域:蔬菜、粮油、茶叶、水果等三品(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地方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及农业产业提升项目基地,农药残留监测合格率较低的地区。

四、整治任务

一是整顿农药农资市场秩序。结合“绿剑”春、夏、秋季执法行动,开展农药、农资市场的例行检查与监督检查,严厉查处农药中非法添加高毒农药的行为,打击食用农产品中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和滥用食品添加剂,配合有关部门严厉打击违规生产、经营甲胺磷等五种禁用高毒农药行为。

二是规范农药农资使用行为。组织对蔬菜、粮油、茶叶、水果等生产企业或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检查,重点检查生产中是否有使用禁限用农药的情况、是否有生产技术规程和田间使用农药记录、是否建立产品产地准出制度。同时,要严厉打击违法违规使用禁限用农药的行为,积极引导农民科学用药,杜绝使用国家明令禁止的农药及其他化学物质。引导和指导农产品生产主体,按照统一格式要求,严格记录内容,对未按规定记录的务必予以纠正。

三是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结合全市产业提升行动,加强标准化生产和管理技术培训。农产品生产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结合生产实际,推行“六统一”管理模式,即统一品种、统一技术规范、统一投入品采购和使用管理、统一建立生产记录、统一质量检测、统一产地准出。大力推行蔬菜瓜果高效、生态、清洁、安全生产模式,推进蔬菜重大病虫监测和预警工作。

四是开展农药残留监测。组织对整治重点单位、重点区域的农产品进行质量安全监测,加大对蔬菜、水果、茶叶特色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农业产业提升项目基地农药残留的监测力度,确保质量安全。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街道)农技站要切实加强领导,挑选业务精、善管理的同志组建业务队伍,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将监管工作任务落实到具体责任人。

(二)制定实施方案。各乡镇(街道)农技站根据本方案的总体要求,结合本辖区内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制定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任务、目标和责任,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

农业标准化生产方案范文6

   在局党组的正确领导下,经全体同志共同努力,各项工作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

   一、春播工作圆满完成

   中央及市县粮补政策的逐步落实,广大农民种粮积极性空前高涨,加上5月16—17日的一场中到大雨,截止6月10日,全县春播圆满完成,共播种农作物72.4万亩,其中粮作53.1万亩,经作19.3万亩,粮作中,玉米35.6万亩、大豆16.1万亩、高粱1万亩、其它杂粮0.4万亩,经济作物中,棉花13.2万亩、蔬菜4.7万亩、瓜类1.1万亩、其它0.3万亩。从今年春播完成情况看,主要呈现大宗粮食种植比重大、农作物种得足种得严等特点。目前,春播作物出苗齐全,长势喜人,但有部分地块已呈旱象,如近期无较大降雨,春播作物生长和夏播工作将受到一定影响。

   二、夏粮生产情况

   全县种麦22.7万亩,已全部收割完毕。由于今春气温较低且持续时间较长,返青推迟7—10天,加上生育期内受旱,预计全县夏粮总产可达5765万公斤,单产250公斤。

   三、夏播形势严峻

   5月下旬至6月上中旬虽有降雨,但分布不均匀且雨量较小,夏播受到干旱的严重威胁。22.7万亩夏播任务,目前仅完成1.5万亩,其中玉米1.3万亩、大豆0.2万亩。

   四、优质小麦、棉花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今年与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共同承担了市农业局的两个标准化示范基地。一是优质小麦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已顺利完成,该基地坐落在静海镇南五村争光渠东,面积为3040亩。示范推广品种为京9248。通过严格落实各项技术措施,使示范基地实现了标准化生产,获得了单产687.5斤的好收成。XX年5月27日,以全市第二名的好成绩通过验收。示范区的建设,为我县小麦标准化生产提供了样板,带动了全县优质小麦标准化生产,促进了种植结构调整,提升了粮食生产质量。二是优质棉花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面积3000亩,坐落在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及周边。已按实施方案进行标准化管理,棉花现已进入现蕾期,长势良好,各项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五、做好农情信息工作

   一是印放《农业信息》6期、计1000余份。发送到各乡镇书记、乡镇长、主管农业乡镇长及120名农村信息员手中,成为他们指导农民调结构、闯市场的好帮手。二是及时掌握全县农业生产情况,并以当日信息的形式向县委、政府、县广播局及《静海文汇》报送信息45条。三是部属信息县物价月报表及时完成,并完成文字分析材料3篇,完成玉米成本调查报表,并撰写了分析报告。四是完成市局粮经处及市场信息处安排的报表等业务工作。五是向《天津农业信息网》、《农民致富信息》报送信息15篇。六是及时做好灾情统计上报工作。

   六、协助搞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工作

   积极配合县农委搞好指标分解、夏粮联查等工作,配合种子公司做良种补贴工作。在实施粮食直补和良种补贴过程中,及时掌握进展情况,向市、县有关部门及时反馈。

   七、绿证培训及其它工作

   我科承担的100名农村信息员培训任务圆满完成,学员们反映热烈,取得了较好的培训效果,为我县农村信息化发展进一步奠定了基础。组织编写的3万余字的《农业信息与计算机网络操作技术》被市绿证办在全市范围内采用。

   完成了《稳定粮食生产,优化种植结构,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搞好服务》、《关于农技推广机构改革调研报告》、《加快蔬菜产业化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市人大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管理情况调研》等文字材料8篇。

   八、下半年主要工作计划

   1、及时掌握全县秋收作物的种植、管理情况;并作好灾情的统计及上报工作;掌握今秋种麦进展情况。

   2、继续配合农经委搞好粮食直补贴及良种补贴工作的落实。

   3、继续办好《农业信息》,并搞好信息搜集及上报工作。

   4、按时完成部属信息县的月报表和文字材料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