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电商平台财务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电商平台财务计划范文1
关键词:高校 采购预算 问题 对策
政府采购预算作为我国部门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开展政府采购活动的基础和重要依据。当前,随着高校政府采购制度的深入开展和实施,强化政府采购预算计划论证、细化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是高校顺利实施政府采购制度的关键。进一步完善政府采购预算的管理,实现学校资源的高效利用,提高政府采购资金使用效益,从而满足高等学校发展的教学和科研需要。
一、高等学校在政府采购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普通存在不重视政府采购预算编制,预算编制质量不高
由于高校经费收入来源多渠道,政府采购在高校中起步较晚,广大师生员工不是很熟悉政府采购的政策与流程,不够重视对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常常存在着不编或漏编政府采购预算的情况,有的不知道使用财政性资金采购需落实政府采购预算;有的虽然编报政府采购预算,随意性却很大;有的以急需采购为名不做采购计划不编采购预算。上述情况直接影响了采购预算的编制质量,难以保证预算编制的准确性。
(二)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时间与学校财务计划安排时间不同步
高校政府采购预算是部门预算的组成部分,一般在上年9-11月份在部门预算“一上”或“二上”时编制,此时学校的财务计划及校内资金使用安排根据学校发展和当年的招生情况还尚未最后确定,一般在每年的年初编制。采购预算与财务计划编制时间上的差异,导致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盲目性。另外,高校采购规模大、时效性强、技术含量高、品种复杂等特点,因此提前一年就提供有关技术参数、指标、商品质量、数量、金额等完全准确的采购预算,准确性难以保证。
(三)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不精准,缺乏专业评审专家库
学校各部门在申报采购项目时,有的高校没有建立专业的专家评审库,没有专门的采购专家评审委员会根据学校的发展规划和重点学科的发展目标来对需实行的采购项目进行科学的论证和分析,这种未经过严格评审的政府采购预算编制无法精准;有的高校虽然建立了项目库和项目评审机制,由于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无法准确地全面地编制采购预算,缺少可操作性,有待进一步提高采购预算编制的质量。
(四)未能建立以信息技术为手段的政府采购预算体制
很多高校在编制采购预算时,一般由下而上,从各学院各部门以手工汇总的方式将采购项目上报财务部门,缺乏相应的电子化手段;随着高校多渠道的筹资能力加强、每年不可预测的收支逐年增加,有很多用预算外资金或自筹资金进行的采购未被纳入政府采购预算,财务部门事前也无法监管。很多高校的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虽有本部门的管理系统,各管理系统间没有实现共享,形成管理过程的盲区。由于高校预算管理没有形成一个系统,预算管理中的全周期跟踪机制得不到体现,在采购执行时,存在着很强的随意性,政府采购预算经常追加或调整,导致年终财务决算实际支出和采购预算有较大的差距。
(五)政府采购预算编制人员业务水平需进一步提高
多数高校存在着政府采购预算的编制工作不是由专业人员进行的现象,由于这些非专业人员缺乏相关的政府采购知识和专业的财会知识,编制的采购预算过于粗放,导致学校的整体预算质量不高,给预算的管理工作带来难度。
二、提高高校政府采购预算管理水平的措施
(一)提高对政府采购预算管理的认识
高校需要对自身的政府采购预算有准确的认识和定位。提高全校对采购预算编制的认识,是做好政府采购的基础和前提。学校的财务部门和采购部门要加强对广大师生员工关于政府采购工作相关政策和流程的宣传与指导,全面提升师生员工对采购预算的认识。首先,要加强对二级学院、部门等预算基层编报人员的教育与培训,使其初步了解和掌握政府采购的理论,逐步掌握学校采购预算编制流程;其次,要加强对财务部门人员政府采购知识的培训,着重学习政府采购制度及学校采购流程,掌握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规范,科学编制采购预算;第三,要积极争取学校领导对政府采购预算工作的高度重视。
(二)完善采购预算的编制
高校财务部门要进一步加强规范和完善政府采购预算审核制度,加强对各学院各部门汇总的政府采购预算进行审核。一是对上年政府采购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认真分析,总结上年度政府采购预算编制和执行方面的经验和不足。二是学校建立建全项目评审专家库,提高评审专家素质,对各部门各学院提出的采购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通过科学的论证和充分的市场调研,财务部门落实相应的资金来源。三是在预算编制过程中,必须制定完整的收支范围和加强收支项目的分类,有利于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行。四是正确领会上级有关部门对政府采购预算编制的要求,熟悉政府采购目录,以保证预算编制的统一性和规范性。五是同步政府采购预算和财务计划的编制,提前财务计划安排,提早启动采购项目论证,提高预算编制质量。
(三)建立信息化的采购预算体制
高校要加强政府采购制度建设,规范学校采购流程,建立采购预算标准信息平台,以网上流转代替手工传送,增加透明度,节省工作成本。通过校园网络信息化,整合共享学校财务部门、采购部门和资产管理部门各管理系统的资源信息,增强高校采购工作在预算编制、采购申请、采购实施、合同签订、货款支付、验收及固定资产增置等各环节的透明性。通过信息化共享平台,实现全周期的预算管理跟踪机制,及时反映采购执行状态和预算执行情况,提高部门的管理效益。同时,预算管理部门可以通过学校资产管理系统,及时了解和掌握全校各部门拥有固定资产的数量和使用情况,为编制采购预算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四)提高管理部门业务水平和管理水平
高校政府采购部门应认真研究采购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采购流程、提高采购效率。应充分发挥高校的技术和人力资源优势,注重对产品的技术发展方向和价格走势进行跟踪分析,掌握最新市场信息,建立和完善供应商信息库,形成服务师生员工的采购咨询服务体系,为用户采购预算编制出谋划策。学校财务部门应积极关注采购信息资源建设,做好采购预算编制工作,提前落实采购资金来源,密切配合做好采购的财务管理工作。
(五)深化采购预算绩效考核,进一步强化政府采购监督
学校预算过程包括预算的编制、预算的执行和预算监督三个不同环节。在高校,一般对预算的绩效评估与考核比较淡化和薄弱,因而通过绩效考核,可以对预算编制的质量给予验证,调整和修正一些不合理或不科学的指标分配方案,从而杜绝各种不公开不合理低效率的预算发生。在采购项目执行时,通过规范工作流程,加强内控制度,将绩效考核的结果作为论证和筛选采购项目的主要依据,以发挥预算管理和绩效评价相互促进的联合效应。同时,高校应建立完善政府采购监督机制,规范政府采购行为,加强对政府采购监督,提高采购效率,保证政府采购公平、公开、公正地进行。
参考文献:
[1]高翔.高校政府采购的财务管理研究[J],商业会计,2013
电商平台财务计划范文2
关键词:ERP系统;管理水平;作用
中图分类号:F27 文献标识码:A
一、ERP系统简介
企业管理是将企业所能运用的全部资源进行最合理的配置,使得企业系统的整体功效最大。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企业管理的内容不断丰富和发展,其范式日趋复杂化、完善化、科学化。企业管理信息化是将企业的生产过程、物料移动、事务处理、现金流动、客户交互等业务过程数字化,通过各种信息系统网络加工成新的信息资源,提供给各层次的人们,使之掌握各类动态业务中的一切信息,以做出有利于生产要素组合优化的决策,使企业资源合理配置,以使企业能适应瞬息万变的市场经济竞争环境,求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企业资源计划(简称ERP)是“一套将财会、分销、制造和其他业务功能合理集成的应用软件系统”,是建立在信息技术基础上,以系统化的管理思想为企业决策层以及员工提供决策运行手段的管理平台。集ERP系统集成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思想于一身,成为现代企业的运行模式,反映了时代对企业合理配置资源、最大化的创造社会财富的要求,成为企业在信息时代生存、发展的基石。ERP的由来与发展、每个阶段的完善与发展都是与当时的市场环境与合作及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紧密关联,相辅相成的。ERP把它的触角伸向各个行业,从而使ERP的应用范围大大地扩展。我国粮食企业在进行现代化、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合理的引入ERP可以大幅度提高粮食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本文针对其在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方面进行了分析。
二、ERP系统在提升粮食企业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
财务会计的作业方式长期以来主要体现在事后收集和反映会计数据上,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不论是时效性上,还是针对性上,都难以展现它的作用。ERP系统在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不仅相当程度上弥补了上述传统会计核算中的缺陷,而且依托这一平台,可以进行更广泛的,包括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和网络、各地制造厂等的各种经营资源、各种信息的集成,从而为粮食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撑服务。
(一)财务数据的来源前移,促使核算数据更加精细化。会计核算主要是记录、核算、反映资金在粮食企业经济活动中的变动过程及其结果。传统的会计核算由于业务流程不在财务监控范围内,在数据信息流转了多道程序以后,到达会计人员手中的各种单据对会计事项的描述已经被逐渐简化、模糊。而在ERP系统中,几乎所有涉及到业务活动的原始单据,都可以通过业务模块的流转最后汇集到财务模块中,自动生成财务记账凭证,极大地减少了财务人员的工作量。同时,这些凭证还能自动记入各种账簿,最大限度地减少了手工登账可能会发生的错误。当然,这种高效率最有意义的方面体现在它实现了粮食企业对业务流程的实时管理――只要有业务活动发生,就能直接反映到财务核算中去,达到财务业务同步管理,实现财务对业务活动的实时监控。
以采购业务归集成本并进行付款的业务为例,提交采购申请进行购买的物资,会计人员在传统会计核算系统中留下的线索除应付账款、库存商品、银行存款通过科目进行核算外,其他的内容如供应商名称、采购物资明细等都只能通过描述信息进行概括反映。那么,是由哪些商品产生了应付账款?这些账务与实物是否相符?在很多比较大型的粮食企业都会单独设置库存会计岗位针对库存商品、物资进行管理,但是账务核算的精细程度远远不能满足采购、库管人员的要求,因此库管人员为了精确管理实物都要单设一本真实记录物资实物状况的“流水台账”,这样就会在每个期末花大量的人力、时间对财务账目和库管流水账进行核对,同时财务人员还要根据库管人员提交的信息对月末货到发票未到的物资进行暂估应付的账务处理,并要记得在下一期初进行转回处理。如此繁杂的流程不但使财务核算更多的依赖人为因素,也使财务人员被捆绑在琐碎的核对、确认事务中,很大程度上降低了粮食企业业务流程和财务核算管理的效率。
而ERP系统则将采购这个经济事项在系统内搭建起了一个顺畅的信息流。前端由申请部门在系统内填写采购申请单,经采购部门进行相关业务处理后,就会在ERP系统中生成一张有供应商名称、物资明细和详细用途描述的采购订单。库管人员出于日常的管理需要,也必须要在到货后通过系统对相应采购订单进行物资的收货处理,并根据物资的去向、用途在系统中进行分配。这些数据信息会通过系统设定的流程进行流转,当会计人员拿到发票时只需要在系统中调出对应的采购订单查看收货情况即可确认进行下步的核算工作。而成本、费用的分配过程已经在前端由库管人员完成,库管人员是在采购订单的基础土进行收货,财务人员只需要对相应已做过收货处理的订单进行匹配,就实现了物理上三方匹配的过程,同时在每期期末系统会根据那些已进行收货但财务人员还没有进行匹配的订单(货到发票未到)自动进行暂估应付的处理,并在下一会计期初自动进行冲回。
(二)利用统一平台实现财务集权管理和资金集中控制。ERP系统将传统的各个分、子公司独立形成的信息孤岛进行整合,从而使集团公司、粮食企业可以更好地实现集权式的财务管理模式,使集团公司总部将注意力集中于财务管理和领导的功能,通过制定财务政策并在ERP系统中固化这些政策和流程控制点,就可以对集团内部各成员的财务工作加强监控和管理。而总公司最为关注的分、子公司的盈利情况和自身投资的回报、资金的收益等信息都可以利用ERP系统的平台进行提取和监控,实现集团账务的集中管理。同时又能够通过ERP系统的统一平台做到“集中控制、分散权责”,使各个级次都能够在总部监控的平台中进行个性化的、面向终端的执行操作。集团公司只有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明确控制资金管理的集权程度,才能使集团公司的资金聚而不死、分而不散、高效有序、动态平衡。
利用ERP系统,可以实现统一控制账期管理,对于集团公司财务管理也是极其重要的。由于各分、子公司与集团在一个操作系统平台中,账期的控制就可以由集团统一管理,而这种统一的账期控制不只是集团统一政策的体现,更重要的是最大限度的保证集团绩效考核结果的公平性、集团财务统计数据口径的完整性以及财务对外报表报送的准确性和合理性。
(三)合理编制预算,实现事前控制,完善考核分析,提高预算管理水平。要编制合理的预算,就必须基于核算工作的精确性、完整性、合理性。编制预算是根据已发生业务的情况并考虑公司未来的经营发展状况综合考虑进行的。财务计划的核心作用在于分析预算和实际执行情况的差异并做出必要的调整,这在传统财务核算系统中是比较薄弱的环节。传统的财务预算编制工作要么是模板过于简单,不能充分反映业务计划的详细情况,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难以保证,要么是预算编制工作流程不统一或难以进行统一管理,使预算编制的时间较长,汇总预算数据的及时性和准确性难以保证。同时,预算编制的绝大部分工作都是由各级部门和分公司的财务人员手工完成,层层汇总之后才能形成最终的汇总预算。同时,由于业务流程独立于财务控制范围之外,很多粮食企业只有到业务事项需要确认应付账款或需要付款时才能了解该项业务是否在预算范围内,对预算的控制只能是事后复核。不仅降低了预算的约束力,也为粮食企业财务管理、经营管理带来隐患和弊端。
而利用ERP系统就可以为粮食企业各级预算编制单位提供统一的、端到端的预算管理平台及预算编制和管理流程,预算数据的来源依据是可靠、精细的会计核算记录。同时可以利用与业务流程的全面整合,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制定出更加合理的预算编制模版,利用统一平台对整个公司、集团进行统一的预算编制管理。这不但提升了粮食企业的预算管理能力,同时各级分公司在预算编制中的预算数据上传、下发、汇总以及修改都在同一个平台上完成,实现预算编制中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统一工作流程,在大量减轻财务人员的预算编制压力、增强数据和预算模板准确性的同时,极大地缩短了预算编制时间,并能根据业务计划的变化实现对预算基础和预算版本的修改和控制。
ERP系统加强了财务管理对公司的业务起到事前预算、事中控制、事后准确核算的作用,真正实现了预算对粮食企业经营管理的指导监控作用,提高了财务对资金管控的力度。
(四)实现粮食企业的财务共享模式。ERP系统相对于传统财务核算系统另一个明显的优势就是将资金流、实物流与信息流有机的整合在一起,创建起一个信息共享和服务共享的大平台。
在整体的财务报表合并工作中,传统的财务核算系统对上级公司来讲,由于其下级公司财务数据的透明性较差和所使用财务系统功能的局限性,使最终的财务合并只能在下级公司的报表层面进行,使关联交易的数据不能在合并中得到完全反映和充分抵消,从而严重降低了公司整体合并报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ERP系统在粮食企业的各级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核算主体间建立了一个整合的合并平台,优化和统一了各层级的合并关系和流程,实现了对明细会计科目的合并及查询,极大地增强了下级粮食企业对上级粮食企业财务数据的透明性,使上级粮食企业在合并中能够快速核对下级粮食企业的关联交易发生和抵消情况,从而保证合并结果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五)加强粮食企业内控执行力度。上市公司都要面临内部控制合理性及有效性的审查,没有一个完善的合理的系统将内控流程承载起来,这种严格的内控审查可能会使粮食企业面临投资市场的信任危机,或者会使粮食企业的业务流程为了应付复杂的人为控制节点的反复复核而使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大幅度降低。
在具有合理的内控制度、流程的条件下,ERP系统将会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工具和载体。由于ERP系统是一个集实物流、现金流、信息流于一体的平台系统,将内控的制度、业务规范通过业务流程固化在ERP操作系统中,可以通过系统设置在物流、财务流的各个环节设立所必需的内控节点、关键控制点,最大限度减少人为干预的可能性,最有效地保证业务流程、内部流程的运转。
(作者单位:吉林省军粮供应管理中心)
主要参考文献:
[1]高万荣.BPR与ERP促进电信运营有效管理[J].通信企业管理,2005.7.
[2]刘领.浅析ERP与业务流程重组.杭州电子工业学院学报,2001.2.
电商平台财务计划范文3
关键词:ERP实施管理会计
ERP(企业资源计划)是在MRPⅡ(制造资源计划)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而成的管理思想。ERP作为一整套企业管理系统,除包括传统MRPⅡ系统的范围(制造、供销和财务)外,还集成了企业管理的其他功能,如预算管理、预报警管理、质量管理、市场信息管理、以及过程控制接口、数据采集接口、移动平台办公和远程查询、访问等等,是一个覆盖整个企业的全面的管理信息系统。传统的MRPⅡ是以计划与控制为主线,是实现企业整体效益为目标的内部管理为主的软件,处理大量的来自企业采购、生产、销售等方面的业务资料,实现物流信息与资金流信息的集成,达到财务账与实物账同步生成。为了提高运营效率,ERP着眼于供应链(SupplyChain)上各个环节的管理信息,它把企业和供应商、客户等市场要素结合起来,实现伙伴合作之间的信息沟通,并把处于供应链上的几个重要环节的信息,在ERP系统中实现信息集成,及时准确地提供管理所需的成本、资金资料,用财务语言来描述企业全面获利能力和竞争能力,以满足管理当局战略决策所需的管理信息。
ERP具有整合性、系统性、灵活性和实时控制性等显著特点。在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中,ERP的运用已成为企业培植核心竞争力的重要途径之一。ERP的实质就是企业管理软件系统,它的功能在于通过电脑与网络技术,为企业决策层提供决策支持与业务运行的管理平台,实现对企业内外资源的有机整合和优化配置,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吴春波认为,“管理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管理就是决策,管理出效益”,决策失误,可以使巨人集团破产,使科利华掉入“网络陷阱”;决策正确,可以使GE长存百年。君临天下的海尔有一个“内部模拟市场”;一览众山的TCL也有一个“预警系统”。耐克为什么没有一个加工厂,却成为全球最大的运动鞋生产商?原因就是她有一个超强的管理中心系统。
据调查,世界一流的出版集团均已实施ERP系统,从图书的生产、销售、人力资源和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管理体制的优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国内亦有高等教育出版社、青岛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等率先实施了ERP管理系统,取得显著的效益;那些本部在美国、年收入超过10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中有82%在公司内部设有专门的信息收集机构和处理系统,那些企业早已超越了会计电算化的初衷,并进入了以改善企业作业流程、评估企业风险与机会、提供具有附加价值的企业运营分析、发展基于公司价值的绩效管理架构、预报警管理、实时控制平台等先进的管理技术。但国内大部分出版社信息化程度不高;对实施ERP的认识相对不足;软件开发和咨询服务不能适应出版社的要求及专业人才队伍缺乏或出版社在实施ERP的同时,没有成熟运用现代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没有重视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和决策等等原因,造成大部分出版社还是停留在一般的信息管理阶段,对实施ERP还只是调查研究当中。
艾哈默得·贝尔考教授在《管理会计概念基础》一书中指出,管理会计的基本目标是帮助管理者对资源的最优化使用做出决策。企业管理者迫切要求会计在反映和监督基础上进化到决策与控制上来,办公自动化和企业ERP的使用为管理会计有效利用信息资源和简化相对复杂的数据核算创造了良好的条件。ERP激发了管理会计的功能,管理会计又把传统意义的会计带向深邃。
一、ERP的实施给管理会计提供了基础
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飞速发展的今天,世界经济的全球化和国际化推动着经济体制的改革,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赋予出版社自主经营和自主决策的各种权利,为管理会计的应用奠定了基础;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普及,为管理会计的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持。ERP是管理会计软件,更是给管理会计创造了良好的应用空间,它是以商业智能分析为核心构建的决策支持系统;以实时绩效管理为主要形式的执行控制机制;以数据仓库作支撑的信息挖掘分析平台;以财务管理为目标、全面预算管理为核心、成本和资金管理为重点的全面管理思想。出版社作为从事图书生产的企业,ERP实施围绕着编务、出版、营销、财务四个重要的环节,对出版社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进行控制,提高以编、印、销业务为核心的编辑选题管理、生产过程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的集约性和可控性,实现编辑、出版、营销、财务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统一管理。ERP的实施使出版社的管理向管理会计时代迈进。
二、ERP的管理架构
ERP是构建在价值链的管理思想,以成本、资金、预算为重点管理,它的管理架构包括全面预算管理、财务业绩管理、内部会计控制管理、成本费用管理、预报警管理、质量管理、市场信息管理等管理会计模块,它的职能是向管理当局提供用于企业内部计划、评价、控制以及确保企业资源合理使用和经营责任的履行所需的信息,是一个确认、计量、归集、分析、编报、解释和传递的管理过程,特别是实时的控制平台技术,能实现财务对业务系统的预算控制和内部会计控制,真正实现管理上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
三、ERP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
总体上讲,ERP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有着两个特点:一是宏观层面的ERP的架构在扩张;二是微观层面,即ERP物理模块在不断细化。这两者的互动中,推进了会计作业模式的变化。
从宏观层面讲,会计的作业方式长期以来主要体现在事后收集和反映会计数据上,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不论是时效性上,还是针对性上,都难以展现它的作用。在引入ERP以前,一般的企业都有着最普通的财务核算软件或是引入其它软件来提高办公自动化水平,这对满足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来说已是一大进步,但在业务流程中的采购、生产、销售、人力等方面的业务资料与其它系统的数据集成上,则受到技术与功能不足的限制。因此,ERP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不仅相当程度上填补了上述缺陷,而且,依托这一平台,可以进行更广泛的信息的集成,从而为企业决策提供更好的信息。从物理层面看,ERP的管理会计模块,一般有资金管理模块、资产管理模块、成本费用管理模块、预算管理模块等。以资产管理模块为例,ERP中的资产管理以实现集中的网络化资产管理为目标,实时提供固定资产、流动资产、原材料、低值易耗品、无形资产等相关数据。实现企业对资产需求、资产存量、资产流量、资产变动等情况实时管理、调剂和监控,并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财务管理的功能主要是对会计核算的数据加以分析,从而进行相应的预测、管理和控制活动。它侧重于财务计划、控制、分析和预测,强调事前计划、事中控制和事后反馈。然而,ERP系统中的财务管理模块已经完成了从事后财会信息的反映,到财务管理信息处理,再到多层次、一体化的财务管理支持。这种转变体现在,它吸收了先进企业的财务管理经验,改善了企业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的业务流程。
现代成本管理需要一个能计划、监控和管理企业各种成本发生的全面集成化系统,从而协助企业的各项业务活动面向市场运作。在典型的ERP系统中,所有的成本管理应用程序都共用一个数据库并且使用一个标准化的报告系统,用户界面的统一结构使这个系统具有容易操作的特点,成本与收入的监控可贯穿所有职能部门。具体说来,典型的或高层次的ERP成本管理涉及以下几个方面:生产成本管理、项目成本管理、费用管理等。
电商平台财务计划范文4
关键词:知识经济;会计;高效模式;ERP系统;绩效管理
中图分类号:F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8-0088-02
在被称之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企业的发展基础、核心竞争力、发展战略都与知识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知识作为企业资源,作为企业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知识资本已经可以成为企业创立发展的一种平衡力量,拥有了影响企业发展决策的能量。但是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非常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为此会计管理模式必须也关注宏观环境的变化,为管理决策提供多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信息。
一、知识经济下会计职能的变化
传统会计的主要职能是反映和监督职能。随着知识经济的发展,实现会计反映职能的会计核算工作可全部由计算机自动完成,会计人员可以从日常会计事务中解放出来,可以更多地参与企业的经营管理,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分析预测等。由此,会计的核算职能逐渐淡化,而管理、决策和监督职能日益加强,会计逐步从核算型会计向管理型会计转变。
(一)会计的重心在财务管理
会计工作不等同于会计核算工作,它包括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两个方面。会计是否有管理职能,还有不同的认识。有人认为,会计就是会计核算,不具有管理职能。在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是否具有管理职能,要从会计是一个完整的系统出发,即从会计工作总体出发,要从客观的条件和要求出发来分析。会计具有管理职能。会计管理的任务,在于通过对经济活动的会计管理,预测经济前景,参与经营决策和做好财务决策,编制财务计划并组织财务活动,控制消耗并监督企业经济行为,检查财务计划执行情况和遵纪守法情况,考核经营业绩,分析执行情况,挖掘潜力,提出措施,以便促进企业、事业等单位提高经济效益。
(二)会计的注意力集中在如何减少低增值作业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以来,由美国著名会计学教授罗伯特卡普兰等所倡导的作业成本法,在美国、加拿大的许多先进制造企业中成功应用,到现在ABC法的风暴正在席卷全球。ABC法以作业为中心根据作业对资源耗费的情况,通过财务方法分析作业动因与最终产出的联系并判断作业的增值性,将其区分为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应用ABC法的企业能够识别出高增值作业、低增值作业甚至无增值作业,并帮助企业完成作业流程的改进,尽可能的消除无增值作业、减少低增值作业,为企业寻找更有效的作业流程,提高工作效率。
(三)会计的核心在于建立ERP系统
在知识经济下,ERP在会计管理中的应用有着两个特点:一是宏观层面的ERP的架构在扩张;二是微观层面,即ERP物理模块在不断细化。这两者的互动中,推进了会计作业模式的变化。从宏观层面讲,会计的作业方式,长期以来主要体现在事后收集和反映会计数据上,在管理控制和决策支持方面的功能相对较弱,不论是时效性上,还是针对性上,都难以展现它的作用。当企业发生危机时,它又总是首先反映在财务危机上,不是缺少现金,就是缺乏持续经营所需的资本。在引入ERP以前,随着电脑的普及,会计系统的信息处理一般都是应用电脑作业,或是引入其它硬件来提高其自动化水平,这对满足会计核算的一般要求来说已是一大进步。但在业务流程的临近和与其它系统的集成上,则受到技术与功能不足的限制。因此,ERP在会计与财务管理中的应用,不仅相当程度上克服了上述缺陷,而且,依托这一平台,可以进行更广泛的,包括客户、供应商、分销商和网络、各地制造工厂等的各种经营资源、各种信息的集成,从而为企业科学决策提供更好的服务。
二、高效的会计管理模式的建立
从上述的分析得知,在发展知识经济条件下,会计的重心在管理,需要建立以会计管理为核心的会计模式。人类社会进入以知识为特征的经济发展阶段,将使市场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是一个开放系统,需要建立面向市场的会计模式:企业实行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和自我约束,要强化内部管理,严格监督,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相应地需要建立强化会计管理的会计模式。同时由于现代企业集团化、跨地区经营的特点,企业总机构必须妥善处理好与下属分支机构之间的财务管理关系。处理好统一性与自主性的关系,集权与分权的关系,做到既能灵活地集中财力,保证生产重点需要,使资金得到有效使用,又有利于调动下属分支机构的积极性。
(一)适当集中财权,强化管理
资金调度权、资产处置权、投资权、收益分配权、财力人员的任免权要集中总机构,各分支机构只有经营权,实现由分权型管理向集权型管理的根本转变。同时,缩小管理半径,尽量少设三级或以下的分公司,减少管理层次,有利于适当集中财权,实现有效监控。
(二)健全内部机制,强化财务监管
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的中心,因此必须保证财务管理的权威地位。财务管理机构设置要科学,财力管理制度要健全统一,执行要有刚性,检查、监管要到位。设立内部结算中心,以便有效融通资金和加强监控。实行公司内部财务信息联网,提高财务监控质量。
(三)实行目标管理,健全激励机制
目标管理是一种以考核最终成果为核心的现代管理方式,实现对下属分公司的绩效评价与控制,是最理想的激励方式,对调动下属分公司的经营和管理的积极性来说,是一种强制约束机制。
(四)统一采购物资
实行类似政府采购制度的统一采购制度,以利降低采购成本,减少仓储费用,加速资金周转。
三、高效会计管理模式的配套系统的建立
(一) 建议以价值为中心的文化
以价值为中心的文化是高绩效企业会计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在以价值为核心的公司里,决策、流程及行为都是为了实现同一个目标,即实现价值、保持整体收益率。企业员工将于日常工作中接受培训,明确贯彻这一点。
(二)实行企业绩效管理
企业绩效管理能力帮助企业更好的制定决策,分配资源,持续的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它使财务流程更深的嵌入到企业各层面的绩效衡量中,并加快从绩效分析结果向改进措施转化的进程。
(三)加强企业财务营运
此能力旨在通过帮助企业实施较优的系统以及自动化工具,或建立新的经营模式,从而提供可靠的财务报告,改善业务经营和流程的效率。建立财务运营能力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节约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是为了释放内部资源,使其能够将关注的重点放在企业的战略发展上。
(四)未来的会计定位
首先,信息化是重塑中国企业的灵魂,是重塑企业的生命线,是应对挑战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是深化企业改革的催化剂。其次,塑造有机式组织。诚然,竞争优势的获得源于企业采用正确的战略以及一系列的因素,而要将战略付诸实施则必须有适当的组织管理加以配合,而组织结构,作为企业经营风格和战略思想的具体体现,则是保证有效管理的基础和框架。它不仅体现了会计的核算和报表职能、财务管理和控制职能、资本运作职能,而且还融入了风险管理的理念。
参考文献
[1]余绪缨. 半个世纪以来管理会计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其新世纪发展的展望[J]. 财会通讯,2001,(1).
[2]余绪缨. 管理特性的转变历程与知识经济条件下管理会计的人文化趋向[J]. 财会通讯,2001.
[3]胡玉明. 管理会计发展的历史演进[J]. 财会通讯,2004,(1).
电商平台财务计划范文5
关键词:煤炭企业;供应链金融;山西
山西煤炭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但是针对目前经济低迷态势,煤炭行业在“煤炭20条”的激励促进之下却仍然不见起色,在分析当前经济形势基础之上,深入分析煤炭行业衰退原因,有针对性地提出下一步改善山西煤炭行业状况的政策建议。
多少年来,煤炭产业一直是山西经济的中流砥柱,在有效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增长方面发挥了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目前,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我省煤炭产业的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在整合资源的过程中,煤炭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必须要有大量的资金投入。同时由于煤炭产业自身的经营特点决定,其要实现生产和经营的良性运转,对于资金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因此,实现有效融资,合理解决企业的资金问题,成为目前煤炭产业必须积极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本课题旨在借鉴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省煤炭产业特点使用供应链金融来构建科学合理的融资解决方案。
山西作为全国煤炭战略基地,研究其产业链特点及供应链金融产品的适用性及可行性,寻找适合山西煤炭企业供应链金融业务发展模式无论是对山西省经济发展、对金融机构发展、对企业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建立一套基于供应链金融的山西省煤炭产业融资解决方案,对中小企业来讲,可以凭借供应链中核心企业的信用资质以及基于真实贸易的流动资金、存货等质押物获得银行的信用支持,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中小型企业面临的融资难的局面;对核心企业来讲,会使核心企业的生产经营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生产周期有效缩短,生产效率有所提升,竞争力增强;对银行来讲,为银行开启了一种新的盈利模式,不失为广大中小型商业银行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并能增加用户,吸纳大量存款,并从业务操作中获得手续费、利差等收益,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商业银行的操作风险;对物流企业来讲,使不少物流企业尤其是大型物流企业在业务操作中可存放中小企业的质押货物,有助于推物流业的发展。
1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自从供应链金融概念提出以来,就受到了理论界的广泛重视,相关的研究工作也迅速展开。多位学者对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重要性进行了定性的论述。Doughs通过研究指出,资金流的管理与其他如采购)研发)配送等过程的协同能够明显改善或促进供应链要素的增值。Hartley系统地阐述了在全球化外包的背景下,供应链金融对于企业的重要作用,认为供应链金融是商业成功的必要组成部分。供应链金融的定量化研究,大多集中于库存订货决策和融资决策2个方面。Buzacott结合金融理论与生产运作理论,从资金流的角度讨论了零售商的库存决策和融资决策。Baden展示了如何通过财务链,整合供应链企业的生产规划和财务计划,并通过案例分析了该方法的优越性。Guilien在供应链管理模型中,综合考虑生产计划和财务上的预算约束,构建了具有资金约束的供应链管理模型,通过算例进一步验证了模型结果的有效性,为供应链管理提供了新的视角。GuomingLai等探讨了资金约束对供应链运作方式以及供应链最优决策的影响。Srini-vasa等以两层供应链为研究对象,认为集中式(联合)决策不仅对借款方有利,对零售商和制造商都有好处。Moritz L G将供应链金融界定为优化供应链的资金流,加速资金的流转速度,以提高供应链整体的财务绩效,并将供应链金融的内容分为订货周期管理、资金管理和固定资金管理三部分。
2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动态
近年来,国内学者及各大银行都相继对供应链金融展开了相关研究,并且在《会融时报》、《商业时代》等多家杂志上发表过有关供应链金融的文章,其主要侧重于分析供应链金融模式及风险管理。目前各家银行都在积极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其目的是为了促进煤炭产业更好的发展。
在国内,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开始得比较晚,但随着以深圳发展银行(2011年7月并入平安银行)为代表的商业银行对供应链金融业务的推广,相关理论研究也得到迅速发展。形成了诸多供应链金融的研究团队,如:①以西安交通大学冯耕中教授,江西财经大学李毅学教授和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汪寿阳教授为代表的研究团队。该团队的主要研究成果体现在存货质押融资模式方面,对存货质押融资模式的内涵、流程、风险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定性与定量研究。②深圳发展银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供应链金融”课题组。该课题组选取国内较早系统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具有丰富实践和理论基础的深圳发展银行,作为贯穿于整个研究的案例样本,发表了多篇供应链金融方面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优秀论文。③以朱道立,陈祥锋为主的研究团队。该团队的主要贡献体现在具有资金约束的供应链决策上。
在股份制银行方面,深发展供应链金融先行实践,广发银行“贸融通”供应链融资服务,中信供应链综合服务,民生银行特色贸易金融服务,华夏银行融资“共赢链”融资服务,兴业银行“金芝麻'I供应链金融服务与光大银行“阳光供应链”,等等,这些银行都在供应链金融方面进行了实践。在国有银行方面,中国银行推出融货达、融通达、订单融资等供应链金融系列产品服务,工商银行开展了跨区域供应链融资试点工作,拓展了多家核心企业的供应链融资业务。在物流公司方面,怡亚通公司在供应链金融中扮演着第三、四物流公司角色,它作为供应链集成商,通过拥有的信息技术、整合资源的能力,联合银行在提供物流配送服务同时还提供采购、收款及相关结算服务。
电商平台财务计划范文6
供应链是指一个企业与其供应商、供应商的供应商,以此向前直到最初的供应商,以及与其销售商、销售商的销售商,按此向后直到最终用户之间的关系网链。供应链包含所有加盟的节点企业,从原材料的供应开始,经过链中不同企业的制造加工、组装、分销等过程直到最终用户,它不仅是一条物流链、信息链、资金链,而且是一条价值增值链,能给相关企业都带来收益,因此,供应链是一个范围更广的企业结构模式。
供应链管理是市场渠道各层之间的一个联接,是控制供应链中从原材料通过各制造和分销层,直到最终用户的一种管理思想和技术。供应链管理也是一种新的管理策略,它强调供应链上各参与成员及其活动的整体集成。它把不同企业的目标集成起来,以增加整个供应链的效率。有效的供应链管理不仅可以降低成本,还可以提高整个生产和销售过程的有效性,同时还可以给客户增值。
供应链管理的目的在于追求效率和整个系统的费用有效性,使系统总成本达到最小,供应链管理的重点在于采用系统方法来进行供应链管理。供应链管理关心的并不仅仅是物料实体在供应链中的流动,除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的运输问题和实物分销以外,还包括以下问题:供应链产品需求预测和计划;战略供应商和用户伙伴关系管理;企业内部与企业之间物料管理、产品设计与制造管理、基于供应链的用户服务、企业间资金管理、内部与交互信息流管理等。
2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重点
供应链中的财务问题,应该说是以物流为载体的资金流问题。财务供应链与物流供应链是同时发生的,不过前者表现为资金流,后者表现为物料流动。财务应该涉及在公司控制下的有关资本投资、借款、利润等方面的决策。人们研究了公司财务计划优化模型、资产负债优化模型、跨国公司财务规划模型、金融流量模型等等。基于供应链的竞争财务管理是一种与环境变迁相适应的、动态的、战略的财务管理,它要求企业结合网络信息经济发展的现状,以IT为基础选择适合本企业创新发展的财务竞争战略,从供应链发展的趋势中把握方向,确立其持久的竞争优势。
由于财务管理的综合性、全面性和连续性特征,规定了它在各种供应链中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如果基于供应链思想的企业管理仍沿用传统的财务管理方法,它将呈现出诸多方面的缺陷和不适,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成本形成的重心前移,如制造企业产品的75%的成本因素已在产品研发阶段确定,这样,以事后管理为主的现行财务管理系统就难以达到优化控制整体供应链系统的目的。
(2)现行财务管理系统难以满足多目标要求,从而使得企业再造(BPR)、增值管理、企业资源规划(ERP)以及现金流量管理(CashflowManagement)等不能真正落到实处。
(3)现行财务管理系统建立的基准点是“短期的”(1~12个月)。它反映的是企业短期的收益、成本,这种将固定成本简单作短期化处理,淹没了大量企业长期性和战略性的重要信息,使企业各项管理活动绩效难以真正体现。
(4)现行财务管理系统与现代管理观念相抵触,比如与“零缺陷”的管理潮流相抵触等。
(5)供应链各节点的财务信息不准确。
(6)供应链诊断和改进缺乏有效的财务管理方法的支持。
供应链管理所提出的要求使现行财务管理系统面临挑战和机遇,迫切需要重构财务管理体系,即借助于信息技术(IT)、电子数据交换(EDI)、产品数据交换(PDI)、Internet、Intranet的应用发展,创建以培育和发展企业核心竞争力,获取竞争优势的财务管理体系。
3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财务管理系统
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循环虽然是各自独立的循环系统,但它们又是密不可分的。物流循环和资金流循环相互配比,信息流的前期形成基础来源于物流和资金流,这“三流”保持者互动促进和互动修正的关系。基于供应链的财务管理系统在开发设计阶段就应该充分考虑这“三流”循环的成分,以增强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和竞争能力。
企业要把这样复杂的信息流、物流、资金流及时准确地集成起来,光靠使用传统的管理手段是很难做到的。资金占用不明,成本构成不清,消耗定额不准,考核、决策无依据等问题,使原有的财务管理系统无法满足企业实施供应链管理的要求。面向供应链的财务管理系统,应以基于Web平台的文本信息处理手段为依托,从企业的日常业务入手,面向未来,面向控制,从而实现基于价值的管理。
供应链架构下的财务管理系统,主要包括财务会计系统、管理会计系统、企业控制系统和信息决策系统。
3.1财务会计系统
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严格遵循会计制度的规定,采用科学、快捷的处理技术和手段,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强调面向业务流程的财务信息的收集、分析和控制。使财务会计系统能支持重组后的业务流程,系统内部的各模块充分集成,并与供应链和生产制造等系统形成无缝集成。从而使企业各项经营业务的财务信息能及时准确地得到反馈,加强对资金流的全局管理和控制。企业财务会计系统包括总账系统、现金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应收款管理系统、应付款管理系统、报表系统、财务分析系统等。其中,现金管理系统、工资管理系统和资产管理系统分别用以处理企业的现金、存款、票据管理、薪资管理、固定资产的核算与折旧等业务,并生成凭证,这些凭证与总账管理系统相集成,可以直接在总账中进行查询。应付/收款管理系统对业务、结算、坏账、合同、分析等业务进行管理。
报表系统对总账管理系统中的数据进行分类调整、汇总,按照一定的表格形式编制会计报表,集中、概括地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为有关方面进行管理和决策提供所需的会计信息。财务分析系统对会计报表所提供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比较、评价和解释,揭示报表数字与数字之间的关系,并指出它们的变动趋势与金额,从而提高报表信息的决策相关性。
管理会计系统是企业财务管理系统信息化解决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针对企业性质运用管理会计的方法,对企业进行内部管理与控制,它主要有决策和控制两部分组成,其中决策包括销售预测、销售定价、产品生产、成本和投资决策,控制包括全面预算、存货控制和成本控制。管理会计系统通过责任中心的定义,根据财务会计系统提供的基础数据,确立预算方案,制订预算审批流程,明确责任预算编制内容,进行责任预算的编制、审核、审批。实现对责任中心的控制、分析和绩效考核。此系统以企业的经营目标为出发点以销售预算为主导,进而延伸到生产成本和现金收支等其他方面的预算,最后编制预计财务报表。在此系统中,预算的每一部分都紧密围绕企业的目标利润来制定,从而保证目标利润得以实现,同时提高企业在预算期内经营的经济效益。企业管理会计系统中的销售预算在整个系统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直接关系到企业生产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各种财务预计报表中的有关数据。生产预算则为材料供应、人力支出、制造费用和现金收支预算及各种财务预计报表提供依据。最后,各项预算的数据经过处理编制成各种财务预计报表,为企业决策和控制提供强有力的依据。
3.2企业控制系统
企业控制系统是指采取人工和自动化相结合的措施,保护财务管理系统,确保资料的准确可靠和系统的正常运行。此系统把管理软件和Internet有机地连接起来,充分利用先进的网络技术实现异地数据实时快速传递,是企业总部和分支机构及分支机构之间信息交换的桥梁,为企业实现数字化管理提供有力的工具。同时,它采取网络安全保护性措施,防止传输数据外漏。控制系统中传输的数据可以是整个数据库,也可以明细到具体的业务凭证,这样,总部可以很方便地对企业内部进行监督和指导,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并实现各部门往来业务的自动抵消和分类管理。
3.3企业信息决策系统
供应链中信息的作用和价值,直接对于供应链绩效产生作用。信息作用和价值主要问题是成本和效益优化分析。信息决策系统是一种建立在集成了先进的计算机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和信息管理技术之上的信息处理和决策系统,它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仿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复杂的决策问题,辅助中高层决策者决定活动的,具有一定智能行为的人机交互系统。近年来,微机的普及和应用使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别是在信息存储、查询、数据处理等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网络的发展更是以极低的消耗,完成了以往需要付出成倍的代价才能完成的工作。企业的领导阶层在做出短期计划和长远规划时,必须对现有的及以往的企业发展状况做一番全面的了解。企业信息决策系统的作用就是对各种报表和那些看似整齐但却不能及时反映实际状况的数据进行整理、加工,使其成为对决策起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依据。同时,信息决策系统还要满足领导阶层无论何时何地都能了解企业的发展动态的需求。
为达到上述目的,现阶段企业的信息决策系统大多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内层的核心信息系统,一是围绕在其外部的数据库。内层信息系统是整个系统的核心,它主要记录企业中所有与资源流动有关的信息资料,提供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基本会计信息资料。外层数据库的主要服务对象是企业中各层管理人员,它可以由这些管理者根据需求自行安排信息种类,其范围可以随着各层管理人员的不同需求而扩大或缩小,使其能够更好的适应企业管理者的要求。
参考文献
1JamesC.VanHorne,JohnM.WachowiczJr.财务管理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
2冯巧根.财务范式新论[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2000
3马士华.供应链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