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范文1

关键词:新课程;英语教育;建构主义;改革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提出,随着人类认识的深入和各学科的飞速发展,“建构主义观点对学习与教学产生的影响也越来越引人注目”,“统整的建构主义——研究与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理论依据。

一、英语教育的建构主义理论根源

建构主义是20世纪80年代末兴起的一种学习理论,是对传统认识论的一场革命性的挑战,它以多重视点对传统认识论进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有关认识与学习的六种不同的建构主义流派。其中对英语教育影响深刻的是杰根的社会建构论,社会建构论的基本观点构成了我国新课程改革中英语教育的理论根源。

1.语言是社会建构论最基本的关注点

社会建构论关注的焦点既不是外部世界,也不是个人心理,而是语言。关于语言,社会建构论指出:(1)语言的意义是通过社会性的相互依赖而获得的。意义是两个或更多的人共同努力形成的,“我所说的一切在你承认它之前都是废话,反之亦然。正因为如此,社会建构论将合作或对话过程视为教育过程的核心,主张通过协商、合作、修辞技巧、角色、社会场景等类似的事情赋予语言以意义。(2)语言的意义依赖于情境。一般来讲,我们认为知识可以被广泛地传播,是无情境的。但是当我们把对知识的关注从头脑转向语言时,语言的意义就要依赖于情境了。也就是说我们关于语言与指代物之间关系的理解总是植根于特定的社会历史环境的。(3)语言主要的功能是服务于公共。依据建构论者的观点,语言并不反映和描绘一个独立的世界,也不代表个人思想的表达,而是在特定的语境中发展起来的具有一定含义的命题。因此建构论者在动态关系中把握语言的功能,最强调语言运用的实际条件和限制,认为不存在纯粹的语言,任何语言都是在一定意义上“被应用”的,这就是语言的服务于公共的功能。

2.社会建构论认为教育中应削弱教师的权威

确切地说,权威是社会赋予的,在大多数学术领域内权威被授予那些占据某一特定的话语位置的人,如教育中的教师。但社会建构论认为,学生从传统的讲演式的教学方式中仅能受到有限的教育。因为教师作为讲演者主要是在演示他们自己占据这一说话位置时的说话技能,而课前的成功演讲必备的一系列准备工作都是避开了学生的视线的,这样做仅仅维持了教师的权威。关于削弱权威,第一要做的就是使教师扮演多重角色,可以是一个鼓动者、协调者、促进者、资源顾问等。如鼓励学生参与对话交流,帮助他们利用电脑检索相关资料,提供研究的中心或生成综合的观点,这样就能使学生为有效地占据对话关系中的位置而做好准备。第二要做的就是实现由教育者决定教学的主题向学生自主选择主题的转变。建构论者认为,由教师决定教学的主题把学生置于一个不利或无权的地位,这样在对话中学生的声音不可能被听到,他只能沿着别人的话题随声附和。所以建构论者强调学生的作用,教师应考虑以怎样的形式使学生参与课程的规划,考虑怎样使学生在教.师的协助下决定学习的主题和学习的方式。

3.社会建构论强调激活学生主体并在实践中生成意义

社会建构论认为,削弱教师权威,实现学生有效地参与对话并非一件轻而易举的事。因为教师通常被认为是“知道一切”的人,而学生被置于待加工的位置之上——他们的头脑中有待于注入知识和内容。因而,对于一个建构论的教育者而言,主要的挑战就是使学生加入一系列的对话之中,使学生从被加工的客体转化为对话关系中的主体,并且需要帮助学生能在实践活动中完成建构。建构论者强调教育过程应创设各种情境,使其中所形成的语言的价值和意义能被最充分地认识;教育过程应提供各种条件,使语言及对话能跟个人、共同体或国家当前的实际联系在一起;教育过程应设计各种实践活动,使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与有效的活动,从而生成知识和意义。总之,教育对话与实际应用环境应尽可能地紧密结合,为公共生活做必要的准备。

4.社会建构论认为应打破学科的语言界限

社会建构论对语言运用语境的多次强调表明语词的意义派生于它们相连的关系之中,正是如此,才给语言注入了灵活性,并使任何特定场景中的交流可以有意义上的细微差别。为了使教育过程逐步嵌入到实际的应用语境中去,应打破学科界限。当学生的学习尝试形成一种观点、创作一个剧本、建设一条原则等活动时,他们将不再受某一狭窄学科内容所仅有的特定语言的束缚。相反,他们应该为了自己的目标自由地遨游于任何必要的领域,以任何必要的方式如探索、借用、抽取、兼并、重组、联合等来达到最有效的结果。

总体上讲,社会建构论认为知识是发展的,是内在建构的,是以社会和文化的方式为中介的,学习者在认知、解释、理解世界的过程中建构自己的知识,学习者在人际互动中通过社会性的协商进行知识的社会建构。

二、新课程英语教育的建构主义理念

根据社会建构理论,教育关注的焦点应从教师的教学转移到学生知识的学习和形成上来,作为核心课程的英语教育集中体现了社会建构论的建构主义思想。1.建构主义的英语知识观

建构主义关注语言及其意义与功能,并且要求打破学科界限,其知识观强调知识的客观性与主观性的辩证统一、知识的接受与发现的辩证统一。新课程改革中英语课程结构的设计与教材的编写、英语学习与教学资源的开发都体现了突破学校界限,从更广泛的情境中,包括社会、家庭、教师、学生个人的各种有机联系中进行拓展,不仅前人、教师的阅历与经验是一种知识,学生的经历和经验也可以成为知识,创建一种积极互动的学习文化,增强英语知识的弹性,促进学生知识的迁移,使学生的英语知识能超越教师和长辈。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范文2

[关键词]中小企业发展 管理 建构主义

小企业的发展关系着消费者的利益,关系着企业员工和投资者的利益,关系着社会的利益,所以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影响小企业发展的因素很多,企业管理是重要因素之一。所以小企业的领头羊要明晰这个道理,并在工作中不失时机传输给下级和普通员工,从而使员工思想统一。

有的小企业管理者认为应把有关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工作程序告知员工,并通过严格的控制手段来加以落实,管理者应当掌握和应用执行,被管理者应当了解、配合与参与,从而达到全员管理、全员配合管理,结果许多情况下是事半功倍。

要追求建立学习型企业,员工认识的统一也是一个全员学习的过程,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我们指出新的工作思路,而小型企业组织的特点为管理者像对待一个班级一样施展建构主义教育理论用于管理成为可能。基于这种建构主义理论,我们的管理者不应该让员工从学习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工作内容开始,而是从如何创设有利于员工意义建构的情境开始,不论是员工的独立探索、协作学习还是接受培训,学习过程中的一切活动都要从属于这一中心,都要有利于完成和深化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员工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员工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如果能构建这种联系,那么规章制度、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工作程序的学习、认可与内化则是顺其自然的。所以管理者不应是这些规定的灌输者,要成为员工建构意义的帮助者,管理者要从以下几个面发挥指导作用:

第一,充分考虑员工是“复杂人”的特点,多角度激发员工的工作“学习”兴趣,帮助其形成工作“学习”动机。

第二,通过传递与沟通提示规章制度、行为准则、工作程序,以及他人的工作内容乃至整个管理体系与工作目标之间的内在联系的线索,帮助员工建构当前所学工作知识的意义。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强调以员工为中心

明确“以员工为中心”,这一点对于管理设计有至关重要的指导意义,因为从“以员工为中心”出发还是从“以管理者为中心”出发将得出两种全然不同的设计结果。至于如何体现以员工为中心,根据建构主义理论我们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努力:

1.要在工作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员工的主动性,要能体现出员工的首创精神。

2.要让员工有多种机会在不同的情境下去应用他们所学的知识(将知识“外化”)。

3.要让员工能根据自身行动的反馈信息来形成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案(实现自我反馈)。

以上三点,即发挥首创精神、将知识外化和实现自我反馈可以说是体现以员工为中心的三个要素。

二、强调“情境”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

建构主义认为,学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学习者能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关经验去同化和索引当前学习到的新知识,从而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总之,通过“同化”与“顺应”才能达到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

三、强调“协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员工与周围环境的交互作用,对于工作要求内容学习的理解(即对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这是建构主义的核心概念之一。员工在管理者的组织和引导下一起讨论和交流,共同建立起工作学习群体并成为其中的一员。

四、强调对学习环境的设计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环境是学习者可以在其中进行自由探索和自主学习的场所。在此环境中员工可以利用各种工具和信息资源来达到自己的学习目标。在这一过程中员工不仅能得到管理者的帮助与支持,而且员工之间也可以相互协作和支持。

五、强调利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

为了支持员工的主动探索和完成意义建构,在工作学习过程中要为员工提供各种信息资源。对于信息资源应如何获取、从哪里获取,以及如何有效地加以利用等问题,则成为主动探索过程中迫切需要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内容。

六、强调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是完成意义建构

根据建构主义理论,由于强调员工是认知主体、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所以是把员工对工作知识的意义建构作为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的。这个原则是比较复杂的,就企业个体而言要经历认识、实践、再认识、再实践的过程,但总会有相对稳定科学的认识,这时就要及时巩固、推广。

也许建构主义给予员工过多的自由,可能会削弱部分相关利益者的利益,但是长远来看,面对大企业的威胁,以及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小企业应该认清形势,丰富企业的价值取向,尽快引进最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练好内功,抓住市场机会,快速反应,尽快发展壮大,找准方向,办出特色,形成自己独特的具有较强持久竞争力的管理模式,从而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范文3

关键词 建构主义 任职教育 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而不是像传统教学那样,只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依赖他们各自脑中储存的知识,通过自己拥有的背景知识及情感因素,积极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并进而对新知识做出合理的解释过程。因此,教学设计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激发学生的相关原有经验,促进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从而使新知识在原有经验的基础上“生长”起来。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方法是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教师是学生主动建构过程的教学的辅导者、组织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学生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材所提供的知识不再是教师讲授的内容,而是学生主动建构意义的对象;媒体也不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式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显然,在这种场合,教师、学生、教材和媒体等四要素与传统教学相比,各自有完全不同的作用,彼此之间有完全不同的关系。但是这些作用与关系也是非常清楚、非常明确的,因而成为教学活动进程的另外一种稳定结构形式,即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教学模式。

本文以抛锚式教学为例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抛锚式教学要求建立在有感染力的真实事件或真实问题的基础上。确定这类真实事件或问题被形象地比喻为“抛锚”,因为一旦这类事件或问题被确定了,整个教学内容和教学进程也就被确定了(就像轮船被锚固定一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要想完成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即达到对该知识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联系的深刻理解,最好的办法是让学习者到现实世界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去体验(即通过获取直接经验来学习),而不是仅仅聆听别人(例如教师)关于这种经验的介绍和讲解。由于抛锚式教学要以真实事例或问题为基础(作为“锚”),所以有时也被称为“实例式教学”或“基于问题的教学”或“情境性教学”。

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系统故障检查与排除科目适合抛锚式教学。抛锚式教学由5个环节组成:

(1)创设情境――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学习环境中的情境必须有利于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意义建构。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教学目标分析,还要考虑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的创设问题,并把情境创设看作是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

系统故障检查与排除科目教学中情境的创设是教师在系统中设置故障点。教师所设置的故障是系统常见的故障,且是学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常见的故障,满足了创设情境的要求,即使学习能在和现实情况基本一致或相类似的情境中发生。

(2)确定问题――在上述情境下,选择出与当前学习主题密切相关的真实性事件或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选出的事件或问题就是“锚”,这一环节的作用就是“抛锚”。

系统故障检查与排除科目,教师在系统中设置故障点后,要求学生检查系统,观察系统工作时故障现象,根据系统故障现象,结合系统工作原理分析系统故障原因,确定故障检查排除方案,通过检测系统信号确定故障点,最后排除故障。实现了确定问题,即“抛锚”。

(3)自主学习――不是由教师直接告诉学生应当如何去解决面临的问题,而是由教师向学生提供解决该问题的有关线索,并特别注意发展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系统故障检查与排除科目,每个学生观察系统故障现象后,结合系统工作原理自主分析系统故障原因,确定故障检查排除方案,期间教师个别指导。

(4)协作学习――讨论、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每个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的过程进行引导。协作发生在学习过程的始终。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假设的提出与验证、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均有重要作用。会话是协作过程中的不可缺少环节。学习小组成员之间必须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的计划;此外,协作学习过程也是会话过程,在此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智慧)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因此会话是达到意义建构的重要手段之一。

每个学生观察系统故障现象,自主分析系统故障原因,确定系统故障检查排除方案后,分组讨论、交流,互相取长补短,全面分析系统故障原因,确定最方便省时的故障检查排除方案,期间教师适时加以指导。教师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

(5)效果评价――由于抛锚式教学的学习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由该过程可以直接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对这种教学效果的评价不需要进行独立于教学过程的专门测验,只需在学习过程中随时观察并记录学生的表现即可。

意义的建构是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所要建构的意义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建构意义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的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它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

针对系统故障检查与排除科目,学生通过对系统常见故障检查与排除的实习,熟悉了系统故障检查与排除流程,能够结合系统工作原理分析系统故障原因,确定故障检查排除方案,掌握系统信号检测方法,会通过检测系统信号确定故障点,最后排除故障,并总结归纳出快速排故障原则。实现了整个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即意义的建构。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范文4

关键词:建构主义;课题式教学;情境教学

根据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现状,我们需要认真思考英语教学方法、手段以及教学目的,想法设法地提高教学效率,同时还应借鉴国外的教学经验,结合我国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使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更加富有成效。为此,本文主要研究了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实践。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一)建构主义的定义

建构主义属于认知理论的一部分,通常情况下也被称为结构主义。著名的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建构主义,建构主义属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延伸,然而个体认知的发展和学习过程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所以,建构主义能够详细描述人们的学习规律,能够表明如何进行学习、学习的意义以及相关概念的形成等。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形成的新的教学理论,在一定程度上使得教学理论更加丰富[1]。

(二)建构主义理论提出了新的“教”与“学”的理念

建构主义提出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将学生当作中心,还要注重教师的指导作用,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此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帮助学生理解、分析所学知识,让学生主动思考,而不是让学生被动接受所教内容。在英语课堂上,坚决不使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将最初使用的“知识传授型”教学方式转变为“综合思维能力训练型”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能够主动分析问题,培养其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接受知识,注重培养其创新精神。

二、建构主义理论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我国学习语言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语言习得”,所以,创设出合理的英语课堂教学模式,对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有非常深远的意义。教师在创设英语课堂教学模式的过程中需要充分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并且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一)选择教材

教师在进行教材安排时,每一单元需要设置两篇以上在题材上较为相近的阅读文章。学生通过这些题材的学习既可以增加知识面,又可以积累与题材相关的词汇量,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特定题材的兴趣。对于这一学习方式,最具代表性的是由上海外语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大学英语》教材。同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可以把具有不同文体的文章(包括报道、叙事、议论、描写、文件、说明等)编制在一起,采取统一训练与学习的方法,对与各类文体有关的图式进行全面概括与特定训练,使学生构建起各类文体对应的结构图式,并进一步将其自主应用到后续的写作与阅读过程中。例如,上海外语出版社出版的《新编英语教程》中的第三册内容就把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进行集中安排。

(二)课堂教学

1.课题式教学。课题式教学模式体现了“通过问题来学习”的思路。英语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学习课题,每个课题都属于一个问题。学生通过合作、讨论、查询资料自主解决问题。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不仅掌握了语法,还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进而形成良好的知识结构[2]。2.双向传递式的小组活动。此方式和传统英语课堂活动是有一定区别的,其具体的区别在于传统形式的英语课堂活动通常会让不同小组在教学活动中围绕定下的题目进行主题性讨论,不过对应的弊端也极为明显,那些能力突出的人有很多时候可能会操纵整个活动,对于那些能力欠缺的人而言,他们一直处在相对被动的地位。而双向传递形式的教学活动会使得学生更好地参与信息交流活动,激发他们的参与意识。这种形式下的小组可以使得每个学生拥有的信息都是对方以及他人所不知道的,由此小组的学生都需要不断地给予信息和获取信息,然后通过交流以及合作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进而达到最终目的。所以,对于每个学生而言,他们都可以得到语言交流以及实践的机会。3.情境教学。教师在教学中创建和英语教材相符的具体情境,并根据所学内容构建富有思考价值的问题,激发学生思考,学会自主解决问题。在创设情境时,教师要尽量使用贴合生活实际的具体教学材料,使学生身临其境地体会英语学习的乐趣。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开发自身潜能并获得新知,促使教学活动从“教师课堂讲授为主”向“问题互动讨论为主”的过程转变。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范文5

关键词 建构主义;英语教学;应用

一、引言

英语语言教学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获得使用英语的能力。然而 ,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往往忽视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学生学习缺乏语言交流的环境,语言学习和语言运用相脱节,以致学了几年的英语后,学生也不能恰当地,流利地用英语进行交流,出现“哑巴英语”的状况。这成为长期困扰英语教学的一个难题。

二、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是在认知主义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的学习观,它认为"学习不应该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授予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主动的建构活动"。它强调学习过程中的积极主动性,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性和创造性的理解,强调学习的社会性质,注重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社会相互作用对学习的影响。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单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更是学习者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从而丰富、充实和改造原有的知识经验,在他人协助下,形成自己的信息加工过程,建构自己的意义学习。因为客观世界是现实存在的,而学习者在以往的学习、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已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并具备了可利用已有经验推究未知知识的能力,即每个人对于现实世界的理解是赋予了个人特质的。

三、建构主义指导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原则

根据建构主义观点,认为在具体教学中应充分应用建构主义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成为教学过程的指导者、组织者、意义建构的促进者和帮助者。

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指导

依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反应者,更不是知识的容器,而是知识的主动建构者,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他完成对知识的意义建构。在整个英语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考虑到把学生带到教室情境中得已有知识、态度、和信念,主张将学生自己努力求得理解的行为放在教学的中心位置。教师应成为指导者、促进者、帮助者和组织者,利用协调、情境、协调、会话等学习环境因素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外动机,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的目的。

2.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建构主义者主张,学习是学生运用自己的已有经验去积极而主动地建构对自己富有意义的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学习过程不是知识由老师向学生的传递过程,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接收者,相反,他要主动地建构信息的意义。我们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如计算机和录音机等,将文字的东西转化成可感、可视、可听的视频或音频资料,充分调动学生的各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英语课堂中。比如: 在上高中英语《Sightseeing in London》一课时,课文讲述了英国伦敦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为了把这一课上得生动有趣,笔者收集了许多有关英国伦敦的影像资料,配合课文的文字解说一起播放,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英国伦敦的旅游景点和名胜古迹,引起了学生的注意力。多媒体教学给课堂注入了活力,对英语教学起到了促进作用。

3.协作学习——保持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社会建构主义学习观认为,教学是以合作学习作为主要策略,教学是与学生合作共同建构知识,并要扩展每个学习者的学习保留节目。教师与学生之间应是双向交流而不是单向的。有效的教学应使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保持有效互动的过程。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兴趣爱好,设计出的话题具有趣味性和拓展的可能性。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调动学生个体学习的积极性,又要督促小组组员间的合作。学生与学生之间应建立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学习群体,在这样的群体中大家互相交流信息、观点,畅所欲言。在学习初中英语Unit 4的reading部分的文章“Celebrations Around the World?”中,课前,笔者给学生出了三个问题:

⑴ When were you born?

⑵ How to celebrate your birthday?

⑶ Whose birthday is coming around?

由于联系到自身生活实际,学生讨论非常热烈,积极参与,大家都去收集各个国家庆祝生日的不同方式,然后纷纷发言。学生小组共同讨论遇到的难点,互相帮助,发挥各自的作用,促进合作能力的提高。例 如:针对“if you blow out all the candles in one go”句子中的”in one go”的含义,小组成员进行讨论,有的组员直接说出中文的名字,有的组员则用肢体语言表演出来。在学完本课后,给学生布置了一道题:“How to introduce a celebrate?”。让学生围绕上述问题进行讨论,并设计自己的介绍顺序。学生们主动积极地查找有关单词,此项活动迅速地提高了学生的词汇量。同学们从节假日和主要庆祝方式来讨论各国的风土人情,促进了学生的交流与合作。

4. 进入情境——注重教学情境化的创设

建构主义者认为,不能只教给学生基本技能与过分简单的解题技巧,而强调创设真实情景,把创设情景看作是“意义建构”的必要前提,并作为教学设计的最重要内容之一。任何有意义的语言交际活动都是在特定的情境中实现的。在英语课堂中,以创设学习情景方式展开教学,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尽可能接近现实环境的学习情境,这样可以较好地体现对学生认知活动的组织和对学生思维活动的激发与引导。通过积极的情景去“同化”与“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比如,初二英语上册第八模块Around Town的第一单元,学生要学习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词汇,如library 、restaurant等单词,老师就可以从课文内容和所给话题中提炼出生活片段,应用英语当中问路与指路,让学生分别扮演问路人与指路人,使学生体会到英语可以和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让学生在其中充分发挥,运用语言。虽然没有英语交际的真实环境,但师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尽量运用所学的英语用作交际用语,努力创造一种语言环境。

四、小结

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要内涵是指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产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够。把建构主义理论运用于初中英语教学中,对于促进英语教学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

参考文献:

[1]薛国凤,王亚晖.当代西方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评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3(1).

教育中的建构主义范文6

【关键词】建构主义 英语实践课 教师角色

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提高英语综合运用能力必须通过大量实践,长期以来,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占据着我国绝大多数的英语课堂。在这样的课堂中,学生很多时候处于被动参与状态,缺少自主知识建构的机会,很难达到最佳学习效果。相对应的,英语实践课给学生提供了亲身锻炼的机会,增加了学生语言练习机会,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本文旨在建构主义的指导下,探索英语实践课中教师的角色定位,力求为以后的实践教学提供借鉴。

一、 建构主义学习观

建构主义源自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由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吸收外部环境中的信息,并结合自己已有的认知结构来构建自己对世界的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有认知结构数量的扩充,也有认知结构重组与改造的过程。正是通过这些数量的增加和性质的改变,儿童才得以构建并丰富和发展自身对外部世界的认知。大学生习得第二门语言的时候也正是如此。建构主义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趋于成熟,由于其迥异于传统的学习理论和教学思想,在当代对教学设计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在这样的课堂设计中,学生充分发挥主观创造性,锻炼了自身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健全了独立个性,培养了探索和创新精神,更具社会文化适应性。

二、 英语实践课中教师的角色定位

1.课堂教学的设计者。在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教学设计不仅要考虑到最终的教学目标,还要考虑到有利于学生建构意义的情境创设。建构主义的情景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原则:(1)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学生不是简单被动地接收信息,而是主动地建构知识的意义,这种建构是无法由他人来代替的;(2)强调“情景”对意义建构的重要作用:学生在日常生活和以往各种形式的学习中,已经形成了对有关情景的知识经验,如果遇到新的问题,新的情景,学生会自然而然的利用以往经验,来解释问题,并提出新的问题;(3)强调“合作学习”对意义建构的关键作用:教师与学生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由于经验背景的不同,学习者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经常是千差万别的,这些差异本身正一种宝贵的资源,有助于个体的自我发展,构建新的知识框架。

2.学生建构的引导者。大量的语言信息输入是语言学习的必要条件,在英语实`课堂中也要使学生通过各种方式获得较多的可理解性英语输入。以英语话剧实践课为例,教师建构出某话剧的背景知识,引导同学根据自己不同的爱好进行小组协作,利用自身原有认知,发表自己对某话剧的理解,且提出可行的角色分配。小组协作对学习资料的搜集与分析、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学习成果的评价直至意义的最终建构都有重要作用;小组协作时,成员们通过会话商讨如何制定计划,完成任务,且在会话过程中,每个学习者的核心思想为整个学习群体所共享。这种师生、生生的平等交流,使课堂更具动态性,当然教师在创造情景,进行语言输入的时候需要把握学生的兴趣,有张有弛,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3.学习效果的评估者。建构意义是学习过程的最终目标,在实践的最后,教师还要充当教学效果的评估者。以英语话剧实践课为例,学生在交互协作后,模仿创作-表演-总结-反思-修改,达到最终的表演效果。这个过程中,学生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协助下,通过接触不同的有效信息,深入了解话剧文化背景、学习表演技巧。这个时候,教师就要通过观察同学们的表演提出自己的建议了,对出彩的地方加以鼓励,对不恰当的地方予以改正,还可亲身演示,言传身教。

三、结论与启示

建构主义理论为英语实践课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对教学指导思想、教学设计原则和教学模式的创新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弥补了传统英语课堂教师为主的弊端,在课堂中,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参与课堂实践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英语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学生处在一个开放的、多元的、互动的学习氛围中,自觉建构知识体系,必能锻炼自己的交际能力,发展创新能力,满足社会对当今大学生的要求。教师在充当课堂设计者、指导者和评估者的同时也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理论素质和业务能力,以适应教学的需求,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Jean Piaget,The Origin of Intelligence in the Child[M].Translated by Margaret Cook:Routledge,1997:15-18.

[2]陈金萍,吴恒,李小花.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英语教学实践的启示[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10):136-137.

[3]何克抗,建构主义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与教学设计[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5):7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