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范文1
一、 APOS学习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的APOS学习理论模型逻辑基点为两个假设:(1)不能对学生作共同起点、共同背景、通过共同过程达到共同目标的假设;(2)不能对学生掌握知识作典型的、结构化的、非情境化的假设。 它是一种意义的建构,每个人按各自的理解方式建构对客体的认识,所以是个体化、情境化的产物。Ed Dubinsky指出个体心理建构通常要经历四个阶段:
操作阶段:一个具体事物转换为个人的感知. 活动是感知的源泉,也是思维发展的基础,通过"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概念的直观背景和概念间的关系。
过程阶段:学生通过不断操作,对活动进行思考,在反思的基础上形成了内心结构,经历思维的内化和压缩过程,在头脑中进行自动化的建构,抽象出概念特有的性质,形成一个过程模式。
对象阶段:将过程上升为一种意识,作为独立对象,提高上述抽象,认识到了概念的本质,对其赋予形式化定义和符号,使其达到精致化,成为一个具体对象。从数学角度来看,由过程到对象的转移就是为从更高层次进行研究开拓了现实的可能性。
图式阶段:以操作、过程和对象为综合的心理图式,通过相应整合产生新的问题图式,嵌入个人的心智结构,个体的地位和认知水平在持续建构中已经上升到更高层次,完成了更高层次的加工和心理表征。
图式阶段是认知发展的核心,通常要经过长期的数学活动不断完善和建构,Ed Dubinsky指出:经过反思、提炼和拓展,图式的形成要经历单个图式、多个图式和图式的迁移三个阶段。单个图式就是注意离散的操作、过程和对象;多个图式就是注意了各个图式中蕴涵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概念的迁移阶段是个体洞悉相关知识点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建构出这些点之间的内部结构,形成一个新的整体图式. 在整个环节中,相应的操作为图式的形成提供了必要的基础。
通常四个阶段一般不能逾越,应当循序渐近,同时又不可只停留在具体、直观、视觉化的阶段,必须升华、逐级地反省抽象,最后完成数学概念的建构。
二、 APOS学习理论的特点
主动性:个体所形成的图式往往包含多种不同的成分,数学概念具有"过程--对象"的双重性,既是逻辑分析的对象,又是具有现实背景和丰富寓意的教学过程。因此,数学知识必须返朴归真,个体的认知要通过不断揭示数学对象的现实背景和形成过程,亲自操作,让学生从概念的现实原型、概念的抽象过程、数学思想的指导作用、形式表述和符号化的运用等多方位理解一个数学概念,强调数学的发生、发展过程,体验数学的创造历程,而且也可能以多种不同的形式得到表现,使之符合学生主动建构的教育原理。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范文2
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中药鉴定学;教学质量
《中药鉴定学》是中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随着科学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我们赋予了它新的概念,即研究中药质量标准和鉴定方法的应用学科。这个概念在宏观上讲是两个内容,一个是质量标准,一个是鉴定方法,二者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本质的联系。研究质量标准是为了控制和鉴定中药的质量,为中药的生产、研究和使用提供依据和保障,提升中药的管理水平;这个标准涵盖着中药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三项指标的必备内容。研究鉴定方法可使中药的质量标准不断提升并趋于完善,是保证质量标准的基础,适用的标准是由科学的方法来实现的,这里的方法实际上是一个体系包涵形态鉴定法、理化鉴定法和生物鉴定法三大板块,每一板块又延伸为多种方法。这种框架的构建可以应用一种新的学习理论来教学,即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中药鉴定学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内容多而枯燥,但却有其内在的联系和系统性;二是知识涉及相关学科多,但又不失其自身的完整性;三是实践性强”。教学中只有使学生真正掌握中药鉴定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培养出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现代社会发展所需的中药专业人才,才能实现教学质量的提高。鉴于中药鉴定学的学科特点,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传统的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完全胜任。很多学者和教学第一线的教师也在中药鉴定的教学中尝试了多种改革,收获了一定教学成果但基本还是以传统的教学模式为主,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中药鉴定学的教学探索还不多。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的教学进行了初步探索与实践。
1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是一种认知理论,其哲学基础可以追朔至18世纪文艺复兴时代的哲学家、人文主义者詹巴帝斯塔·维柯,然而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最直接的贡献是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理论的形成。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由学生的内部动机包括好奇心、进步的需要、自居作用和同伴间相互驱动的积极主动的知识建构过程,即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获得的,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于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意义的建构是指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进行意义建构,就是要帮助学生对当前学习内容所反映事物的性质、规律以及该事物与其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达到较深刻的理解。建构主义的核心是强调学生主动的意义建构,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而不是主体,一切以学生为主体、为中心,而每一个环节的落实又离不开教师的主导作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常见的教学方法有抛锚式、支架式、交互式和随机访问式教学法。
2教学目标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目标不仅仅局限在“学习知识”的肤浅层面,也就是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中药鉴定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同时也不只是将目标扩充至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层面上。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学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知识、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终生学习能力的一个综合目标。
对于每味药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和理化鉴定的这些知识层面的目标一般设置明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通常都明确哪些药需要掌握哪些方面的鉴定知识。然而学生仅仅掌握这些知识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现行中药专业4年制本科教材全书共载药500多种,其常用中药有350多种。即便学生全部掌握了书中所载中药的鉴定知识,并且工作后也没有遗忘,如果不能利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仍然不能胜任从事中药专业的工作,更谈不上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了。一味的追求扩大掌握鉴定药物种类的数目,仅注重知识层面的教学也不符合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思想原则。因此,教学还需要有培养学生利用中药鉴定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一目标。然而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不是简单明了的,常常利用已有的知识还不能或不能完全解决问题。复杂多变的现实问题和当今飞快的知识更新速度,如果要培养出适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其终生学习能力和工作能力就必须是教学目标之一。
所以除了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方法,掌握了方法可以不断地获取新知识解决不同的新问题,最终得以实现培养目标。如我们在大黄的这味药的鉴定教学中,要设置的目标除了知识掌握的目标外还需要设置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目标。例如可以将学生利用已经掌握基原鉴定、性状鉴别、显微鉴别、理化鉴别和生物鉴别的知识去区别正品大黄和土大黄这一能力设为目标。通过培养,学生能够对于新出现的不同来源的大黄伪品进行鉴别,以及对今后可能出现的新的鉴定方法具备学习能力。
3教学环节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深入研究中,目前开发了抛锚式教学和支架式教学等教学方法。无论是运用那种教学方法,最终都是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笔者对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中药鉴定教学环节做了初步探索。
3.1串联相关学科,设置认知冲突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范文3
传统的讲授法课堂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大多数学生的需要:在高一阶段讲授要面向认知水平较低的三分之一的学生(否则后续课程教学将无法进行),高二阶段讲授要面向认知水平中等的三分之一的学生,到高三阶段讲授要面向认知水平较高的三分之一的学生,这样才能适应高考的需要。这就形成了无论哪一阶段都有三分之二学生的发展处于被抑制状态。在班集体教学的状态下,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实施分层教学。通常的分层教学总是根据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对学生群体进行机械的划分层次。但是,由于学生个体的知识背景、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不同,不仅对于不同学科教学内容的学习水平存在差异,对于同一学科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学习水平也会存在着差异。因此对于一个班集体,在学习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每一学习水平层次中的成员是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无论是不同学科还是同一学科都是如此。既然在学习过程中每一层中的成员是个不断变化的动态过程,也就不能根据某次测试把学生的学习水平划分固定的层次,更不能由教师按这种分层的结果组织教学活动。这就向分层教学提出了问题:分层教学中如何分层,教学活动怎样实施?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我们提供了极好的理论指导。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从教师向学生传递的过程,而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过程;学生不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信息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就是说,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主体部分,不是让学生集中精力听老师讲课达到老师设定的学习水平,而是应该让学生主动学习,在一定的学习材料范围和学习时间范围内,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自己钻研教科书和其它资料,达到基本学习目标并在此基础上向更高学习水平迈进,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自学为主”。既然实行自学为主,就不应该煞费苦心对班级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形式上的分层,此时的“分层”应该是教师通过及时了解班集体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状态,区分班集体中学生当时的学习水平层次,它只是留在教师脑海里的印象并无外在表现。分层的目的不是为了教授不同的教学内容,而是为了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给学生提供的帮助,能与学生个体当时的学习水平相适应。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分层教学,在教学活动实施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从学生学习的内因方面考虑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外因方面考虑,在班级范围内主要是发挥班集体和教师的作用。
为了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我国广大教育工作者探索总结出了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起了很大作用。但是笔者认为这些经验大多集中在认知水平的低端,这就反映出我们对高端的认知水平重视不够,尤其是学生评价能力的欠缺必须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要把依赖老师评价转向注重学生自己评价,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这不仅因为评价是高层次的认知水平,更重要的是它贯穿于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当独立解决实际问题时,思路、方案、操作和结果是否正确及最优化都必须评价,否则任一环节失误都会导致解决问题的失败或低水平。在没有老师指导和帮助的情况下,解决问题过程中各环节的评价都得学生自己作出。
对班集体的作用,传统认识大多倾向于思想教育层面,而在学生学习领域存在的主要是强调竞争,一度愈演愈烈的考试分数排名就是真实写照。如果我们变换一下视角,把班集体当作实施某项工程的团队,从合作的角度看班集体,就会发现它存在着学习的丰富资源和提高学习水平的强大力量。例如,要求学生解决某一问题,由于每个同学获取信息的渠道各不相同,统计全班获得的不同信息总量将是个人的许多倍,由于每个人建构的解决问题模型存在差异,展现全班的解决问题模型将精彩纷呈,如果教师也参与其中更是锦上添花。由此可见,为了提高学生学习水平,在班集体内强调竞争仅是心理激励,强调合作既有心理激励,更有教学过程中可操作的具体措施。笔者认为,课堂教学中应该让师生进行一段时间的合作交流,以充分利用班集体资源。合作交流可以是把每个学生的学习成果和收集的资料展现出来供大家共享,也可以通过讨论深化认识、通过合作解决某个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对于学生个体,合作交流是学人所长提高自己、展现自己提高他人;对于班集体,合作交流既提高了学习水平又培养了团队精神。
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工作不是对学生的“教化”,而是对学生和社会的服务,这种服务主要表现在学生学习活动中教师的组织、指导和帮助作用。组织作用主要包括:制定教学计划;对学生的学习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指挥,保证教学计划的实施;对学生学习进行激励。指导作用主要包括:对学生的学习态度、思想方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建议。帮助作用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出现的错误采取预防性措施;对学生的学习水平状态进行诊断和评估;对诊断中发现的错误提供矫正办法以及对新见解、新方法、新发现采取处置措施。发挥教师在学生学习中的作用,就要在正确的角色定位的前提下充分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分层教学的要旨,就是让要学生主动学习,实行自学为主,使每一个学生努力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进军。教师要随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水平信息,掌握学生学习水平的即时状态。教师组织的学生学习活动、对学生的学习指导和给学生提供的帮助都要与学生个体当时的学习水平相适应。
为了贯彻落实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分层教学的要旨,必须构建可供实施的基本教学模式。基于以上思考,基本教学模式的建构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是,学生自学、合作交流以及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三方面因素在教学过程中占用学生课堂学习时间的比重如何确定。按照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教师和学生的角色都应发生根本性的变化,教师由“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组织指导帮助”者,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主动索取者”。因此学生自学是教学活动的主旋律,是发挥“内因”作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下的分层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学生个体的指导和帮助占教师工作的主要部分,此时并不影响学生群体的学习活动。教师的工作大部分时间与学生群体活动运行平行,只有在具体实施对学生群体的指导和帮助时才发生交叉占用学生学习的共同时段,并且何时实施、实施的时间长短要视具体情况确定。因此是“协奏”,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合作交流是学生和教师的共同活动,必须占用学生学习的共同时段。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范文4
论文摘要:为了更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更好的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尝试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应用到电工电子学的教学当中。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人手,通过实例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大学教育不仅是为学生走向社会做一个知识的铺垫,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的一种团体意识、探索意识、创新意识及实践意识。传统的灌输式的教育模式培养的学生习惯被动的接受和安排,往往适应不了竞争激烈、快速发展的社会。如何找到学校教育与社会实际工作的切人点是长期困扰笔者的一个问题。后来了解到建构主义理论的思想恰好符合当今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要求L1],于是渐渐尝试将该理论纳人到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的电工电子学教学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建构主义的一般阐述
1.1建构主义的由来
建构主义(constructivism)也译作结构主义,是由瑞士学者让·皮亚杰(J.Piaget)最早提出来的,是认知学习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随着心理学家对人类学习过程认知规律研究的不断深入,近年来在西方逐渐流行。
1.2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学习的含义
建构主义改变了传统的“反映论”,提出了崭新的“建构论”,在知识的绝对性与相对性、结构性与非结构性、概括性与具体性之间,它更偏向于后者。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不是一种简单的学习策略,而是一种全新的学习哲学,它以更多地关注学生、更多地注重交流、更强调课堂的研究活动和小组互动为特征,挑战了传统基于“菜单式”和盲目追求效率的学校教育,并成为2l世纪教育改革的主流理论L2]。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
1.3建构主义理论关于学习的方法
建构主义认为,在知识建构过程中,整体性知识比零散性知识更重要,它批评传统教学中“自下而上”的教学设计,认为这是导致学习过于简化、脱离现实的原因之一。建构主义提出了与之相反的“自上而下”的教学设计:首先,教师提出整体性学习任务,以与生活经验相关的真实问题呈现;其次,让学生尝试将整体任务分解成各级子任务;再次,学生单独或通过小组讨论,探索完成这些任务的知识技能,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合作者、帮助者和辅导者的身份呈现问题,与学生一起探讨,提供理解和解决问题的知识及策略。教师要成为学生建构意义的帮助者,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从以下几个方面发挥指导作用(图1):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②通过创设符合教学内容要求的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联系的线索,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③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
2河北科技师范学院电工电子学教学现状
电工电子学是非电类理工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河北科技师范学院机电系的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农机专业,教育系的教育技术专业,都要开设这门课程,这门课程是电路、模拟电路、数字电路和电机电器4门课程的简化和浓缩,涉及面广,而且难度较大。随着近几年高校的扩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生的基础知识相对薄弱,而且有一部分是招收的对口升学的学生,高中阶段没有学过物理,这就给老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带来了双重困难。一般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由于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相对陈旧,大多数学生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适应形势发展的能力较差。
②先进的计算机软件、硬件的开发和设计电路的EDA等还没有引入教学。③教学方法仍然是被动式的多,“满堂灌”的多,考试方法不能全面和综合的考核学生的能力。④对学生缺乏工程训练,实践设备和方法落后。
这些问题的存在导致教学效果的不显著。其最直接的体现就是学生的毕业设计。毕业设计是对大学4年所学知识的综合应用,几乎所有机电类的设计离不开电工学知识,而大多数学生存在概念模糊,无系统理论知识,不会选配元器件等问题。同时通过毕业生就业后的反馈信息来看,学生虽然在校学过电工学课程,但他们不会接日光灯电路、不会换保险丝、不会检查简单的或民用的供电线路、不会检查电动机故障、看不懂生产设备的电气控制原理图等,即理论与实践脱节。
3建构主义在电工电子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四大要素“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入手,通过一些实例介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具体教学中的应用(图1)。
3.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
兴趣是提高知识建构的催化剂。学生感兴趣的是他周围世界对电工电子技术的应用及毕业后他是否能用于工作中,因此要求教师结合其专业特点积极扑捉,从实际生活和学生本身的专业发展来逐步渗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比如从机械类的数控技术、汽车发动机的电喷技术、电动汽车及智能建筑、环境保护设备的研发等新的应用领域,又比如身边的一些实例,如智力竞赛中的抢答器、楼道中的电灯延时开关、音响的功放器等。
3.2创设多样化情境。实现情境教学
首先,应选择真实性的任务,避免学习那些脱离现实、过于抽象简化的内容;其次,教师要设计学习情境使之与现实问题相类似,以提高学生解决现实问题能力为目标[2]。在电工电子教学中,根据每一部分内容的实际情况创设多样化情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去探索和解决问题。创设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征知识的多样化情境将为学生的探索提供多种路径,促进知识的迁移。
.2.1选择真实情境实例一:整流滤波稳压电路,以计算机上的指示灯或以VCD、DVD等指示灯所需电源为教学情境。实例二:三相异步电动机的构造,通过拆开的实物进行讲解,通过观察其外壳的铭牌完成对各个参数的理解。
3.2.2创设问题情境例如学生在做负反馈放大电路实验时测量完基本放大电路的电压增益后再连接负反馈网络来验证接入负反馈会使电压增益降低这一结论时,往往会由于反馈过深而出现振荡现象。针对这一问题要求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查找资料,找出原因和解决的办法。然后可到实验室亲自调试。结果效果非常好,加深了学生对反馈和振荡的理解。
3.2.3创设直观情境及虚拟情境例如积极运用幻灯片、录像、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设施。而使用多媒体教学的最大感受就是运用FLASH动画制作的内容,它能将书本中较为抽象的理论转化成动画的形式表现出来。而这抽象的知识是在黑板上难以实现的。这种动画制作直观好看,提高了学生的兴奋度,效果很好。又例如在验证性实验基础上进行一些开发性实验。由于实验室设备的局限性,可以通过虚拟仿真进行。这一部分针对学有余力的同学。让他们自学一些虚拟仿真软件,比如Matlab、OrCADPspice、Protel等,一些学生的兴趣相当浓厚。
3.3营造协作学习的环境。培养合作精神
在学习过程中要加强教师一学生、学生一学生之间的合作、沟通与讨论,使学生获得对同一事物更丰富、更全面的理解。例如学完集成运算放大器后,将学生分成几组,到电子市场上了解常用的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型号、价格及应用。再根据各小组的报告,由教师指导,通过小组间相互补充学习,资源共享,达到建构知识的最终目的。又比如在整个教学环节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联系,学生经常发E-mail到教师的信箱,讨论学习、生活等各方面的困惑。同时向同学征询教学的意见及建议(书面形式),并把有一定思想和独到见解的内容选出来,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和参与欲望,同时也培养学生对问题的独立思考能力。
3.4引导学生建构相关的知识结构网络。提高学习质量
教学实践表明,对某一主题知识结构网络的建构,有助于学生自主发现知识内在的规律性,有助于对概念的多侧面的理解,有助于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找出新知识的生长点,激发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完半导体二极管和三极管后,可以提出问题:你所知道的放大电路有哪些?你认为放大电路应由什么构成?元器件你又根据什么选取?一个放大电路你要考虑哪些影响它的因素?要求学生用一周的时间查资料来完成并写成书面报告。本部分告一段落后让学生再写一些心得体会并自己设计一些简单放大电路。又比如:集成功率放大器的电路,有很多电容元件,所选取的电容值各不相同,为什么这样选取,它们具有的功能有何不同?将前后知识有机结合,完成对电容的理解与应用。
4建构主义对教师的要求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范文5
论文摘要:随着教学系统软件在教学实践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对学生进行教育的一个重要手段。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获得知识的多少取决于学习者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而不取决于学习者记忆和背诵教师讲授内容的能力。现在的教学软件只起到老师授课的简单辅助,而没有对学习者自身起到指引学习的方法。将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运用到教学系统软件中能够给出一个全新的教学方法,将大大的促进大学教育的发展与改革。
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中认为:大学教育能影响一个人一生的价值定向和爱的方式的生成,全部教育的关键是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歧途,不偏执,使一个人精神世界的发展不至于偏离迷失,使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与自然社会之问相互交流,使之能对生命的内涵,人道主义的思想,域外文化的差异,世界的神秘性和复杂性有所感悟。大学生需要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独立思考探索能力,也就是所谓的根据自身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建构主义认为,计算机多媒体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等教育技术的特性与功能最有利于学习环境四大要素的充分体现,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是其他媒体或其他教学环境无法比拟的。因此,随着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因特网、通信技术等条件的完善,建构主义愈益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成为探索新型教学设计模式的理论指导。这给了我们一种崭新的教学环境,将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和教学系统软件(计算机协同学习)结合起来的一种教学模式。
1当代大学教育的概况
大学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因此,对于落实好大学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如今,由于大学的不断扩招使得大学生的数量直线上升,可是相应的大学配套设施以及教师资源却没有跟上扩招的步伐,导致大学教育的质量不断的降低。许多大学在最近几年逐年扩大招生的数量,如一个原本容纳7000人左右的大学实际人数却要超10000人,这对于学校的各个方面都会产生巨大的压力,尤其是在师资力量上,造成授课教师的不足,使得老师每周的课时过多,影响到教师授课的质量。而学生由于授课质量的下降会导致他们提不起学习的积极性,就成了一个只会被动接受知识的大学生,缺乏必要的自学能力,这违背大学所要培养的人才的初衷。当代的大学应该注重的是学习知识的能力,而不应只在乎获得知识的多少,如在计算机知识方面,我们都知道现在的一个计算机系的学生可能所拥有的知识比以前研究计算机的科学家还丰富,但显而易见,他在计算机各方面的能力却欠缺很多,科学家可以依靠自身所拥有的自学建构能力迅速吸收各个新的理论知识,从而为他的科学研究打下扎实的理论知识基础。这就很好的说明了我们当代大学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构建能力。现实是大学缺乏必要的手段和方法,而构建主义学习理论给我们开辟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式,我们可以以构建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给大学教育开创出一个新的教学方法。
2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基础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网络)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由于学习是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的帮助即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也就是说,既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学生是信息加丁的主体、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媒体也不是帮助教师传授知识的手段、方法,而是用来创设情境,进行协作学习和会话交流,即作为学生主动学习、协作式探索的认知工具。
在教学中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的知识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它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际间的协作活动而实现的意义建构的过程。
3当今传统教学软件的现状
我国现在的传统教学软件存在诸多弊端。例如某些教学系统软件,功能单一,不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情景,缺少同学问相互协作学习的环境等等,下面我就来谈谈一些主要需要改进的问题:
(1)以教案、教师为主体
以教案为主体,是传统教学的需要,在传统教学看来,课堂教学是按计划进行的,每节课的内容和进程都具体地甚至按时间顺序分解在教案里,教师按照教案里设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上“培养”、“引导”、“发展”了学生,教书任务就算完成了,教学目的就算达到了,至于学生的知识水平是否真正提高了,则不太清楚,可见,以教案为主体,其实就是以教师为主体,教案反映的是教师的教学过程,而不是学生的学习创造过程,以教案为主体的教学是一种封闭性的教学,封闭性使课堂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从而导致思维僵化。
(2)创造性的缺失
a.僵死、教条的课堂教学严重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
重机械训练、轻创造性培养,在许多课堂教学中已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机械刻板的课堂教学,付出的代价是学生生机和灵气的泯灭,使学生失去了个性和创造精神,也使所学的知识与实践脱离。
b.在教法上重隰鞋强维、轻直觉思维,重演绎思维、轻归纳思维
直觉思维与逻辑思维都是创造性思维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现行课堂教学往往重逻辑分析而轻直觉思维,很多时间用于研究细节,最后才将材料归纳为完整的概念,使学生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往往处于见枝不见树的状态,好象被老师牵着走迷宫,这显然阻碍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此外,还存在着重逻辑演绎轻逻辑归纳的弊端,使学生得不到全面训练,损害了创新能力的发展。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教学系统中的实现研究
建构主义与教学软件的整合体现了建构主义教育教学理念的基本原则,是建构主义在大学教育教学观得以实现的重要途径。那么,到底怎么样使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真正在教学系统中得到体现和落实,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把握:
(1)教学目标分析
我们知道教师需要每次课的教学课件和辅助材料,以便让学生能够了解和清楚上课的内容以及所需自己构建的相关知识。而且教学系统还得提供一个能让学生对老师所的资料的评价功能,这样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思考能力,还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就可以对其中的评价及时进行管理和答复。如图1所示
(2)情境创设
在教学软件中通过网络技术创建一个虚拟环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借助于虚拟现实技术可以创设出一个与课程内容相符、与现实环境相似的虚拟环境。与现实环境相比,虚拟环境既能保留与课程教学内容相关的场景,也能排除现实环境中会对学习者学习的干扰因素。更为重要的是,虚拟环境能将与课程内容相关的、现实世界处于不同时空的场景置于同一环境下,也能创建现实世界中不可能出现或不能到达的环境,使学生处于更加形象逼真的环境中。虚拟环境的创建满足了建构主义学习对真实环境的要求。虚拟现实技术创建的虚拟环境可以允许学生对其中的对象进行符合规则的操作,虚拟环境系统能自动地对学习者的动作或行为做出相应判断,并根据实际情况对整个环境做出相应的调整。这一技术特征可以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整个过程,使网络课程满足建构主义学习的积极性要求。
(3)自主学习和收集课外资源设计
构建主义强调的是以学生为中心,所以在教学系统中必须要有课外学习材料的上传功能,以便让学生接到教学材料后自己去主动寻找资料,并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自主学习后得出自己的观点与理解。老师在学生们上传相应的课外学习材料后进行管理(删除、修改等)和评价,让学生们知道自己学习的方向和结果是否有误等。如图2所示
(4)协作学习环境设计
学生经过上述独立的学习思考之后,教学系统得提供一个通信、交流环境,借助于网络通信技术,给教学系统软件添加一些帮助学习者学习的网络通信交流工具,如在线论坛、BBS、聊天室等。借助于这些工具,学习者可以与其他学习者或教师一起进行讨论,或对某个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设计协作学习环境的目的是为了在个人自主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小组讨论、协商,以进一步完善和深化对主题的意义建构。整个协作学习过程均由教师组织引导,讨论的问题皆由教师提出通过这些活动,学习者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对于教师,可以主持在线讨论、回答学习者提出的问题,充分发挥教师辅导、指导、激励的作用。通信交流环境是为学习者提供方便、快捷的通信交流方式,使学习者可以进行协作式学习;另外,这样的环境能帮助学生方便、快捷地提出、讨论并解决问题,能帮助学生进行积极主动的自主式学习,使课程满足一定自主学习的要求。如图3所示
(5)学习效果评价设计
在系统中必须要有对学生构建学习的最终评价功能。包括小组对个人的评价和学生本人的自我评价。其内容主要围绕三个方面:
a.自主学习的能力;
b.协作学习过程中作出的贡献;
c.是否达到意义建构的要求;
应设计出使学生不感到任何压力、乐意去进行,又能客观地、确切地反映出每个学生学习效果的评价方法。如图4所示
(6)强化练习设计
根据小组评价和自我评价的结果,教师应为学生设计出一套可供选择并有一定针对性的补充学习材料和强化练习通过教学系统发给每位学生。这类材料和练习应经过精心的挑选,既要反映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又要能适应不同学生的要求,以便通过强化练习纠正原有的错误理解或片面认识,最终达到符合要求的意义建构。
最后,在将构建主义学习结合到教学系统中应注意建构主义教学设计的不良偏向,忽视教师指导作用。必须明确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系统设计中,教师只是由场上的”演员”改变为场外的”导演”f演员改由学生担任),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灌输减少了甚至取消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准备工作、组织工作都大大增加,所以对教师的作用不应有丝毫的忽视。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范文6
【论文关键词】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多媒体课件;真实情境
科学技术高速发展,加速了教育改革的步伐,传统的教学模式正在受到新的教育观念和现代教育技术的挑战。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的应用,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但当今的多媒体课件制作还不尽如人意,存在着“重教学内容的呈现与讲解,轻学习环境与学习活动设计”、“网络教学内容的呈现仍存在着文字教材搬家现象,缺少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的设计”、“教学内容表现形式单一,自主学习资源不足,导航系统不强”等问题,大部分是传统课堂的搬家,学习者感到只是材料的形式有了变化而已;教学内容、难度与学生知识水平不符,学生缺乏远程学习的经验,学习感到困难;学习内容过多,完不成学习任务;版面设计不科学,学生学习时容易疲劳,影响学习情绪。细究出现这些问题的深层原因在于缺乏适合远程教育特点的教学设计、忽视对学习者特征的深入分析,背离了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初衷。作为网络学习的内容,课件绝不能是印刷教材的翻版,而是要最大限度地体现以学生为中心和个性化的特点。建构主义是现代学习理论历经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以后的进一步发展,它对教育理念的创新,特别是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自上个世纪90年代起,皮亚杰(JanePiaget)、科恩伯格(O.Kemberg)、斯滕伯格(R.J.sternberg)等所创立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兴起。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生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同学)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建构主义理论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在学习过程中,学习者一方面要利用原有的知识结构同化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某种意义,另一方面要顺应新知识,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它提倡情境学习,就是在所学知识的真实的与应用的环境中,通过目标定向活动而进行的学习。学生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对于知识意义的建构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2先进的学习理论理应成为多媒体课件制作的思想基础
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的是“学”;以教师为中心,强调的是“教”。不同的出发点,导致根本分歧的两种教育思想、两种对立的学习理论和教学设计理论。
建构主义是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是现代学习理论的发展与突破,为教学领域带来了全新的学习观和教学观:学习具有自主性、情境性和社会性,学生不再是外界刺激的接受者,而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教师不再是知识的灌输者,而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教材不仅是教师传授的内容,而且是学生意义建构的对象,教学媒体不仅是教师的教学手段,而且是学生的认知工具。
建构主义源自关于儿童认知发展的理论,个体的认知发展与学习过程密切相关,因此利用建构主义可以比较好地说明人类学习过程的认知规律。由于建构主义所要求的学习环境得到了当代最新信息技术成果的强有力支持,这就使建构主义理论日益与广大教师的教学实践普遍地结合起来,从而成为国内外学校深化教学改革的指导思想。
3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指导多媒体课件制作
3.1以学生为中心
在多媒体网络教学进程中,学生有时处于传递——接受学习状态,但更多的时候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主动思考和探索,在情境中自己确定问题,自己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在问题解决过程中自己进行意义的建构。基于此的多媒体课件首先要考虑的是课件的教学价值,即这堂课是否有使用课件的必要。如果传统的教学方式就能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没有必要化费大量的精力去制作课件。在确定制作课件的内容时,要有所选择、筛选,突出重点,帮助学习者清除学习道路上的障碍,要注意选取那些没有演示实验或不容易做演示实验的教学内容。例如,《药用分析化学》、《护理学》等课程概念、原理及实验操作等知识都比较抽象,这给学生理解、掌握它们带来一定的困难。用计算机动画来演示,不仅能把高度抽象的知识直观显示出来,而且给学生以新异的刺激感受,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使学生理解、掌握它们的本质属性。其次要考虑课件的易用性——有友好的操作界面,有含义明确的按钮、图标和链接,避免复杂的键盘操作,设置好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转移,可以灵活方便地向前、向后和跳跃。再者要分析考虑学生需求、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课件的教学设计是要围绕学生能力素质发展的教学全过程,其中包括教学需求、理想的学习结构、学生原有的学习结构、实施的学习结构和实施效果的评价。由于知识是由学生主动建构的,故他们的学习也应是灵活多样的。所以多媒体课件要务必遵循开放性原则,亦称随栅性原则,使课件有多个学习起点和多条学习路径,为学生灵活地展开学习进程创造条件。这一原则正是课件超文本结构设计的指导思想。
3.2以教师为主导
建构主义提倡在教师指导下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既强调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又不忽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帮助学习者形成学习动机;创设符合教学内容需要的多种情境和提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为了使意义建构更有效,教师应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开展讨论与交流),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使之朝有利于意义建构的方向发展。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时,要充分考虑教师、学生、教材和多媒体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正确处理四个要素之间的关系,形成个有机的整体,才能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
3.3开展“协作学习”
由于知识的复杂性,学生不可能对知识有全面的理解;同时,由于隋境中问题的艰巨性,学生不可能完全独立解决,从而使面对面的或通过多媒体网络进行的“协作学习”成为必然。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主张“协作”发生在整个学习过程的始终,发生在学生与计算机、与教师乃至学生与学生之间。比如,《资产评估》、《资产经营》、《教育经济学》等课件专门设计了专题讨论栏目和小组学习研讨、辩论会等视频活动,对同一问题用不同观点进行分析比较。通过此过程,让学生有超越自己的认识,丰富对知识的理解,而且在对各种观点进行组织和改造的过程中,提高意义建构的能力。
3.4创设真实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