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高血压表现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妊娠高血压表现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妊娠高血压表现

妊娠高血压表现范文1

1病因及发病机制

目前认为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病起源于胎盘病理生理改变,进一步导致全身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后者引起子痫前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目前主要有遗传说、免疫不良说、胎盘缺血说和氧化应激反应说等原因。高危患者人群包括初产妇、孕妇年龄小于18岁或大于40岁、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抗磷脂综合征、糖尿病、营养不良、低社会经济收入等。

2种类及临床表现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主要有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病等几种。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高血压在妊娠期出现,并于产后12周内恢复正常,尿蛋白减号,患者可伴有上腹部不适或血小板减少,产后可确诊;子痫前期在妊娠20周后出现高血压,且尿蛋白加号,可伴有上腹部不适、头痛、视力模糊等症状。重度子痫前期的孕产妇患者中枢神经系统异常表现,视力模糊、头痛、头晕,严重者神志不清、昏迷等,出现肝包膜下血肿或肝破裂的症状,上腹部不适或右上腹持续性疼痛等,肝细胞损伤,血清转氨酶升高,血压表现收缩压高于160mmHg或舒张压高于110mmHg,血小板减少,少尿且蛋白尿严重超高,患者出现肺水肿、脑血管意外、血管溶血,出现凝血功能障碍,胎儿生长受限或羊水过少。子痫,指子痫前期孕产妇出现抽搐,且不能用其他原因解释的患者。子痫患者临床表现眼球固定,瞳孔散大,头偏向一侧,牙关紧闭;口角及面肌颤动,数分钟全身及四肢肌强直,双手紧握,双臂曲屈,迅速发生强烈抽动。抽搐时呼吸暂停,面色眼青紫。产前子痫发生在妊娠晚期或临产前,产时子痫发生在分娩过程中,产后子痫,多发生在产后48h内。慢性高血压并发子痫前期,高血压妇女于妊娠20周以前无蛋白尿,若孕20周后出现尿蛋白升高,或妊娠20周前突然出现尿蛋白增加、血压进一步升高、或血小板减少。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病,妊娠前或妊娠20周前检查发现血压升高,但妊娠期无明显加重,或妊娠20周首次诊断高血压持续到产后12周以后。在临床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应与慢性肾炎合并妊娠相鉴别,子痫应与癫痫、脑炎、脑水肿、脑血管畸形破裂出血、糖尿病高渗性昏迷、低血糖昏迷等鉴别。

3治疗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的基本原则是镇静、解痉、降压、利尿,适时终止妊娠。一般妊娠高血压患者需要休息,可住院也可在家治疗保证充足睡眠 ,取左侧卧位,可减轻子宫对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的压迫,使回心血量增加,改善子宫胎盘的血供。对于精神紧张、焦虑或精神欠佳者可给予镇静剂,密切监护母儿状态,间断吸氧。饮食应包含充足的蛋白质、热量,不限盐和液体,全身水肿应限制食盐。子痫前期患者要住院治疗,防止子痫及并发症发生。治疗时解痉药物首选硫酸镁,能够有效地预防和控制抽搐,解除血管痉挛,减少血管内皮损伤。用药时首次负荷25%硫酸镁20mL溶于25%葡萄糖液20mL缓慢静注,10分钟以上完成,继而静点25%硫酸镁60mL+ 10%葡萄糖液1000mL,1~2g/小时,25~30g/日。用药过程中监测血清Mg++浓度。用药前和治疗中应严密观察膝腱反射,呼吸及尿量,如出现中毒症状,立即静脉注射10%葡萄糖酸钙10mL。 镇静药物选择安定,具有镇静、抗惊厥、催眠和肌肉松弛的作用。5mg 每日三次或10mg肌注/静推,对重症患者10~20mg。当舒张压高于110mmHg或收缩压高于140mmHg时,应使用降压药物,以延长孕周或改变围生期结局,预防脑出血和子痫的发生。选择降压药物应对胎儿无毒副作用,降压又不影响胎盘胎儿血供,避免血压急剧下降或下降过低。可选择肼屈嗪、拉贝洛尔、心痛定、甲基多巴等。子痫的处理应首选硫酸镁控制抽搐,用甘露醇降颅压,血压过高时给予降压药,纠正缺氧和酸中毒,终止妊娠,护理时环境要安静、安全 ,避免声光刺激,严密观察病情。

4适时终止妊娠

妊娠高血压表现范文2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心力衰竭 预防及治疗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精河是一个多民族居住地区,以汉族居多,其次为维吾尔族、蒙古族、哈萨克族、回族等。我院2005年1月-2009年12月这四年半共收治6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心力衰竭 ,其中收治28例为维吾尔族,平均年龄为24岁,哈族为17例,平均年龄为29岁,12例为蒙古族,平均年龄为27岁,8例为汉族,平均年龄为31岁,2例为回族,平均年龄为24岁。其中初产妇为54例,经产妇为13例,心衰病程最长为19天,最短为3天。

我院收治的这6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衰患者,文化水平初中以下32例,高中13例,大专以上22例;家庭经济人均月收入≤300元 30例,人均月收入>300元25例;家庭月收入>2000元的12例;未参加正规孕检者51例,参加了正规孕检者16例;产前发生心衰33例,产时发生心衰30例,产后发生心衰4例(4例病人为乡村医院转入我院)。

1.2方法:本文分析了我院收治的6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力衰病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衰是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基础上发生的,以心肌损害为特征的急性左心衰征候群,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严重并发症之一,严重威胁母婴安全,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现对这67例病人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1.3处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衰的产科处理视病情而决定分娩方式。6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发心衰病例入院后均在心电监护下予以积极治疗后,其中有18例病人宫颈评分良好,胎儿大小与产道、产力均无异常,进入第二产程后行会阴侧切术助娩,余48例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1例顽固性心衰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术。

根据以上各种表现,67例妊娠合并心衰均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方法:①硫酸镁解痉治疗为基础,解除小动脉痉挛,纠正“低排高阻”。②减低心脏负荷,应用血管扩张剂、强心及利尿剂,纠正心衰。③抗感染支持治疗。④心衰控制后适时终止妊娠。

2 结果

2.1临床表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并发心律衰竭之前常有干咳,夜间明显,常被误认为是上呼吸道感染或支气管炎而延误诊疗时机,因病情进展并发心衰后均于休息状态下出现胸闷、气促、呼吸困难、咳嗽,不能平卧或端坐呼吸;血压140~210/100~140mmHg;呼吸28~38次/分;心率大120次/分;心前区可闻及Ⅱ~Ⅲ收缩期杂音;一侧或双侧肺底可闻及湿啰音;水肿(++~+++);胸片可见心脏增大肺淤血,心电图均存在窦性心动过速及ST-T改变,左室肥大,可伴有各种心律失常。

少数民族、汉族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比较

2.2预后:在密切心电监护及严密治疗措施下,24小时内病人心衰控制56例,占83.5%,产后48-72小时内心衰控制21例,占31.3%。67例病人均在产后7~15天全部出院。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即往无心脏病症状及体征,而突然发生以左心衰竭为主的全心衰竭者称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这是由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冠状动脉痉挛,心肌缺血,周围小动脉阻力增加,水、钠潴留及血粘度增加等因素所诱发的急性心功能衰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因尚未明确,但一般认为与下列因素有关:①饮食习惯(少数民族喜好高蛋白、高脂肪、高盐饮食,发病率较高)。②遗传因素(汉族以遗传因素多见)。③肥胖体型(以少数民族多见)。④摄入热能量过高以及贫血、低蛋白血症、免疫功能紊乱等因素有关。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合并心衰竭机理较为复杂,可由高血压、水钠潴留、妊娠低蛋白血症等引起。其诱发因素为:①不适当扩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过量补液利少弊多,不适当补液过快、过多可引起左室舒张期末压力上升和血浆胶体渗透压进一步下降,导致左心衰、肺水肿。②感染: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人左心功能低下,如合并感染易发生心衰。③肾功能损害: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时肾小球血管痉挛,肾小球损伤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通透性增加,诱发心衰。④贫血:妊娠期氧耗量增加,贫血进一步增加心脏的负荷量。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性心脏病产后有部分患者会出现心衰症状,本组有4例发生产后心衰,故产后应密切观察血压及心律情况,严格控制血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保证产妇充分的休息,避免刺激。控制液体量和输液速度,预防感染,纠正贫血,预防和控制心衰的发生。

参 考 文 献

妊娠高血压表现范文3

中图分类号:R714.24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5-0515(2011)3-296-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是妊娠期特有的疾病,是孕产妇和围生儿病率及死亡率的主要原因,因此,孕期检查是很有必要的,应做到尽早发现,早期干预与预防。这样可明显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延长胎龄以及提高新生儿成活率,确保母婴安全,从而达到临床治愈。

1 临床观察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早期表现。妊娠高血压疾病早期出现一过性的血压升高、蛋白尿有时伴有不同程度的水肿,一般在妊娠期首次出现血压升高,血压 ≥140/90mmHg,随着病情加剧,血压逐步升高达到 160/110mmHg 可诊断为子痫期,这时这们就应提高警惕,常规做尿液检查,可出现蛋白尿。伴有头痛、上腹不适、视物模糊,患者感觉尿少,出现心血管系统受累一系列临床症状,分娩后症状缓解甚至消失。

发病机制:①免疫机制;②免疫“浅着床”;③血管内皮细胞受损有关;④遗传因素;⑤营养不良;⑥胰岛素抵抗。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病理生理: 全身小动脉惊挛。导致脑、心、肾、肝及其他小血管灌注量明显减少,对母儿危害较大,导致母儿死亡。

1.1 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

做好预防工作是开展围妊娠期及围生保健工作,定期产前检查,指导孕妇合理饮食和休息,孕妇进食富含高蛋白质、维生素、铁、钙等微量元素食物及水果蔬菜,保证足够的睡眠和愉快心情,补钙是预防妊娠血压疾病关键。同时妊娠中期还应进行平均动脉压监测、翻身试验、血液流变实验、尿钙测定。终止妊娠是妊娠期高血压治疗的有效措施。近 10 年来多数学者认为剖宫产已成为重度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尤其是重度子痫前期终止妊娠的主要措施[1]。

2 讨论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是妊娠期常见疾病,临床表现为高血压、尿蛋白,严重时可出现抽搐和昏迷,甚至出现母婴死亡。基本治疗原则是绝对休息、解痉、扩容、利尿、降压、可适时终止妊娠,适时选择剖宫产。早期预防与干预可有效提高母婴存活率。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将其高危因素降到最低。有学者研究表明[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与个性心理、缺少运动、不良的饮食习惯、不定期进行产前检查等有关, 尤其是初产妇的年龄小于 18 岁或大于 40 岁,多胎妊娠、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慢性高血压、慢性肾炎、糖尿病、营养不良、经济状态差均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不良的心理状态、生活习惯,不遵从医生的指导将加重疾病的发展,从而造成不良的预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与社会支持均低于健康孕妇[3]。早期将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调整患者心理状态,使患者正确了解及认识疾病,将有效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患者的身心,从而降低和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高危孕妇在孕期中应遵医嘱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并适当调整饮食和进行必要的心理调节。国内有学者报道[4],1500 例孕妇中有 61. 6% 孕妇孕期未按医嘱进行系统的产前检查,孕期普遍存在着不遵医行为。因此,早期对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妇进行健康教育,改善这些孕妇的遵医行为,从而预防和控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发展,显得很重要。注意每位孕妇,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根据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和治疗过程的理解程度,制定合理的健康教育方案,宣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相关知识,提高孕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知晓率、防病意识及自我保健能力。另外应重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孕妇的主观心理过程,加强与其的交流与沟通,取得高危孕妇对医务人员的信任,从而提高其遵医行为,有利于疾病的转归。健康教育简单易行,不受场地、资金的限制,便于边远地区,乡村医院开展,仅仅微弱的投资,多一些医务人员的人文关怀将有效降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并发症,改善围产儿预后。

参考文献

[1] 刘彩霞,妇产科常见病诊断与治疗。北京: 人民军医出版社,2006,16.

[2]李春芳,苟文丽,刘金萍,妊娠早中期行为特征及焦虑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关系[J],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6,22( 2) : 145.

妊娠高血压表现范文4

[关键词]血清胱抑素C;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害;临床特点

[中图分类号] R714.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4)03-209-03

临床产科常见及特有疾病类型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较高发病比率,全身小血管痉挛为其基本病理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机体各系统各脏器灌流,肾小球滤过量及血流量下降,进而引发肾损害[1]。是主要造成围产儿及孕产妇发病及死亡原因之一,及时明确诊治,采取正确方案治疗,是改善母婴结局的关键。胱抑素C(Cys C)为对肾小球滤过率较理想的反映指标,属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其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早期肾损害患者中的特点值得临床深入研究,为治疗提供参考依据[2]。本次研究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对其血清加以抽取,对肌酐(Scr)、Cys C等进行测定,就结果与正常晚期妊娠孕产妇相关指标进行比较,现将结果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选择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200例,年龄21~38岁,平均(29.5±1.8)岁,平均孕周(36.5±2.3)周,均与《妇产科学》(第8版)相关诊断标准符合,其中妊娠期高血压44例,子痫前期轻度56例,重度67例,子痫前期合并慢性高血压33例。抽取10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产妇做对照组,年龄22~39岁,平均(27.6±2.5)岁,平均孕周(37.2±2.3)周。均自愿签署本次实验知情同意书,并排除肝肾疾病、糖尿病等对结果有潜在影响病例,组间一般情况具可比性,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收集研究对象空腹静脉血,对Scr、血尿素(Urea)、Cys C、尿酸(UA)进行测定,计算肌酐清除率(CCr),即女性=血肌酐×(140 -年龄)×体重/85。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软件采用SPSS13.0版,组间计量数据采用()表示,计量资料采用方差检验,P

2 结果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组Urea、Scr、UA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均有程度不等的升高表现。其中重度子痫前期及对照组与子痫前期合并慢性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Cr有下降表现,其中重度子痫前期和对照组与子痫前期合并慢性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妊娠期高血压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Gys C有程度不等的升高,各组间均有差异(P

3 讨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随病情进展,若未及时有效处理,有急性肾功能衰竭发生的风险,故早期发现肾功能变化,并针对性防控是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关键。临床目前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FR)的指标以CCr、Urea、UA及Scr最为常用,但多种因素均可对Scr产生影响,故在肾脏功能受损评估中,不能单独作为指标应用,CCr对肾小球滤过率通常过高估算,故对其水平不能准确反映,对肾脏受损状况无法客观评估[3-4]。近年研究示UA与肾脏疾患有密切相关性,其为嘌呤代谢的终产物,是较敏感的对妊娠高血压肾损害发生与发展过程监测的指标,是独立的肾功能损害的危险因素,肾脏疾病严重程度与其水平高低呈正相关。本次研究示对照组及重度子痫前期与其他三组比较,CCr、UA、Scr、Urea均有统计差异(P>0.05)[5-6]。

胱抑素C为一种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是一种非糖化蛋白,具稳定的生成速度,不受炎症、性别、饮食、肌肉量、溶血、胆红素等因素影响,变异在个体间仅为25%,昼夜变化节律不明显,未受肾小管分泌影响,循环中Cys C唯一清除器官为肾脏,故可作为一种理想的对GFR反映的内源性指标,与血清肌酐等其他内源性指标比较,其在异常GFR的诊断中具较高的准确性、特异性、敏感性[7-8]。相关研究表明,检测血清Cys C,与CCr、BUN比较,CysC具较高敏感性,可为早期肾脏损害客观的评估标准进行提供。结合本次研究显示,各组间Cys C均存在差异,且随着病情加重而升高明显,表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肾功能受损时,早期诊断中Cys C具较高敏感性[9-10]。

综上所述,妊娠期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中,Cys C为较好的对早期肾损害进行反映的指标,在妊娠期妇女中监测,特别是有高危因素的孕妇,可评估肾功能损害情况,及时明确诊断,并规范治疗,以改善妊娠结局,保障母婴生命安全。

[参考文献]

[1] 张琳.尿微量白蛋白和血清胱抑素C与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的相关性研究[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3,22(11): 1179-1180.

[2] 林桦,殷少军,李瑾,等.血清胱抑素C联合尿微量蛋白测定在老年慢性呼吸衰竭早期肾损伤评估中的应用[J].实用老年医学,2013(8):631-633.

[3] 吴文奇,梁燕明,林德健.血清胱抑素C在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早期肾损害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3):3481-3483.

[4] 黄伟.血清胱抑素C诊断儿童肾病综合征的意义[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3,5(4):299-300.

[5] 罗丽娅,周力,陈晓琴.血清胱抑素C对肝硬化患者肾功能损害的诊断价值[J].贵州医药,2013,37(1):26-27.

[6] 肖丹.血清胱抑素C检测在慢性肾病早期临床应用评价[J].医学美学美容(中旬刊),2013,22(8):88-89.

[7] 莫伟,林还珠,钟毓琼,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孕妇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病例对照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2,9(19):2420-2421.

[8] 王林.妊娠高血压疾病血清胱抑素C检测的临床意义[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A01):222.

[9] 高桂华,满冬亮,蔡晶.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血清胱抑素C水平变化及与其他肾功能指标的相关性[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16):1976-1977.

妊娠高血压表现范文5

【关键词】 妊娠期高血压;分娩方式;临床分析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2-7213-0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属于妊娠期特有的一种疾病,具体包括子痫前期、子痫、妊娠期高血压、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病以及慢性高血压病并发子痫前期。本文主要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不同分娩方式,以此来降低子痫的发生率[1]。我院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间妇产科诊治的4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不同分娩方式,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我院选择2010年12月――2012年12月间妇产科诊治的4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将其分为两组;1组的110例患者实施阴道分娩,年龄在18-45岁,平均为26.30±4.20岁;孕周在33-40周之间,平均为(35.60±5.12)周;妊娠次数在1-6次不等,平均为(3.81±1.27)次。2组的350例患者形剖宫产手术,年龄在19-44岁,平均为25.60±3.90岁;孕周在32-39周之间,平均为(34.80±5.31)周;妊娠次数在1-7次不等,平均为(4.21±1.37)次。两组患者均确诊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孕周以及孕次等,均未见明显差异,可以进行比较(P>0.05)。

1.2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分类[2] ①子痫前期;②慢性高血压病并发子痫前期;③妊娠期高血压;④慢性高血压病并发子痫前期;⑤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病。

1.3 终止妊娠的指证 ①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孕周已超过34周;②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经积极治疗24-48h仍未见明显好转者;③子痫控制后2h可考虑终止妊娠;④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孕龄不足34周,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尚未成熟者,可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后终止妊娠;⑤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孕龄不足34周,但胎盘功能减退,胎儿已成熟。

1.4 产后处理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产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以免产后出现子痫或者出血等相关并发症。

1.5 统计学方法 进行统计学分析时采用SPSS13.0系统软件,运用χ2检验来比较两组患者的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 结 果

比较两组患者不同分娩方式,具体根据妊娠期高血压、子痫前期、子痫、慢性高血压病并发子痫前期、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几率高于阴道分娩的几率,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 论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在产科中较为常见,在全部妊娠中发生几率约为5%-10%,引起孕产妇出现死亡的约占发生妊娠相关疾病死亡总数的10%-16%,居于孕产妇死亡原因的第二位[3]。患者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蛋白尿、高血压及水肿等症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治疗的最终目的是防止产妇出现子痫及重度子痫前期,使母婴的死亡率和围生期病率有效降低,显著地改善母婴的预后。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孕产妇和围产儿发病和死亡的一种主要原因,逐渐得到人们的关注。现今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原因及发病机理还未完全阐明,大多数学者认为子痫前期-子痫的发病主要与胎盘的病理改变有关,严重时诊治引起全身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之后逐渐出现子痫前期的一系列临床症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高危因素[4]:①孕妇的年龄低于18岁或者已经超过40岁;②初产妇;③多胎妊娠;④慢性肾炎;⑤妊娠期高血压病史及家族史;⑥糖尿病;⑦抗磷脂综合症;⑧营养不良;⑨血管紧张素基因T235阳性;⑩低社会经济情况;11患有慢性高血压。以上因素都与子痫前期-子痫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本文研究指出,剖宫产终止妊娠的几率高于阴道分娩的几率,两组患者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

子痫前期-子痫的基本病变为全身小动脉痉挛,治疗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有效措施为终止妊娠。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终止妊娠的方法主要有:①引产:适合急需控制病情及宫颈条件成熟的患者。在产程中要密切关注母儿的安全,密切监测血压变化,如患者出现眼花、头昏、呕吐、恶心等症状,如病情加重,应立即进行剖宫产手术结束分娩。②剖宫产:主要适合用于具有产科指征的患者,当宫颈条件不成熟时,很难快速的进行阴道分娩,假如引产失败,胎盘功能下降,或者宫腔内胎儿表现出窘迫现象。妊娠期高血压患者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能够确保孕妇和胎儿的生命安全,根据每个患者的具体情况决定分娩的方式。产后子痫多见于产后的24小时内,最晚的可在产后10天出现,因此产后应积极地产妇进行处理,以防产后子痫的出现。妊娠期高血压是产科常见的一种并发症,严重威胁着孕产妇的生命安全,可引起胎儿窘迫、生长受限以及围产儿死亡等,我国的发病率约为9.4%。积极的实施预防措施,能够有效的降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实施全面的三级妇幼保健网,积极的开展妊娠期保健工作,实施健康教育,让孕妇能够掌握一些孕期卫生知识,主动地接受产前检查,指导孕妇合理休息和饮食。

参考文献

[1] 何锋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不同分娩方式分析[J].吉林医学,2010(07):548-549.

[2] 何燕.87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分娩方式探讨[J].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11(02):67-68.

妊娠高血压表现范文6

目前国内外关于妊娠高血压疾病的病因学说较多,其发病机理仍不十分明确,可能与基因及环境因素有关。由于它可在妊娠的各个时期发病,且临床表现错综复杂[2]。故如何尽早识别其高危因素,及找到相对可靠的预测指标和标志物,一直是我们产科重点研究的课题。近年来,国内外有许多学者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并有大量文献,现综述如下:

1遗传因素

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家族遗传性现已被基本证实。国内学者王女杰[3]认为研究报道,母亲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孕产妇,该病的发病率升高达38.36%。彭波等学者[4] 经过分析研究国内1995~2008年间关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的文献6篇,利用Meta分析的方法得出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3034例,对照6861例,得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家族遗传性OR=3.83(3.12~4.70),因此认为家族遗传可能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危险因素。现大多数学者认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为单基因遗传,该单基因可能来自母体及胎儿。孕妇如有一级家属患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其发病率较无家族史的孕妇高5倍。如有二级亲属患该病,其发病率较无家族史的孕妇高出2倍[5]。国外有大量关于该单基因母女遗传的报道[6,7,8],其机理是该基因决定了血管活性肽的过度表达,导致血栓形成的倾向,影响胎盘植入子宫。近几年来国外有报道[9],子痫前期孕妇所生的儿子其子代妊娠时先兆子痫发生风险亦增加。虽然妊娠高血压疾病的遗传原因学说众多,但其明显的家族性,还继续有待于更大型研究的证实。

2.生活方式:

2.1低钙

妊娠期钙需要量增加,出现钙的生理性缺乏。低钙刺激甲状旁腺激素分泌,导致钙向细胞内转移,而出现血清内游离钙降低,细胞内游历钙浓度的增加。细胞内游离钙的增加导致血管平滑肌收缩,从而引起血压升高。

2.2.鱼类和鱼油食品

鱼油及鱼类制品含丰富的亚油酸、亚麻酸,亚油酸及亚麻酸在体内可转化为花生四烯酸、不饱和脂肪酸;而花生四烯酸是前列腺素前体,可增加体内PGI2(前列环素2)的合成。过氧化酶增多从而引起血管收缩、内皮损伤以及血小板聚集,从而导致子痫前期的发生。

2.3孕期补充叶酸

国外学者Wen SW等[10]对叶酸在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方面做深入研究分析,他们通过对妊娠12-20周的孕妇进行前瞻性的研究,得出结论孕早中期补充含叶酸的多种维生素,可以增加血清叶酸的水平,降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从而减少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但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3个体因素:

3.1孕前体重指数(BMI):

早在1945年,国外已有学者对体重指数进行研究。体重指数是衡量体重过重或过轻的标准,Bhattacharya S[11]等通过回顾性分析研究,调查了从1976年到2005年30年间首次产检在16周前而分娩在孕24周后的孕妇24241名,其结果显示随着基础BMI的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率也随之增加,(OR 7.2 95%CI 4.7-11.2)。通过Meta分析,分析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母亲基础BMI的关系,认为基础BMI每增加5-7kg/m2,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增加2倍。BMI在30-39.9 kg/m2之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增加3倍。BMI>40kg/m2时,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风险增加7倍。BMI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影响其机制普偏认为是炎性反应和高脂血症。并且在妊娠期高血压症症状出现之前这些代谢的异常即已出现。体内血脂异常及炎性过度反应导致的体内广泛性内皮损伤和此后的一系列综合征被认为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一个发病机理[12]。

3.2产次与妊娠间隔:

在已有的大样本的流行病学调查中,初产被认为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病的危险因素。经产妇在变换配偶后再次妊娠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和初产妇相同。其原因可能是免疫机制在起作用。此次妊娠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经产妇,40-50%既往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史。如果前次妊娠并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严重,发病时间较早,且终止妊娠时间在32周前,此次妊娠再发的相对危险度将超过40[3]。另外,前后两次妊娠,间隔时间越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性越大。Skjaaven等[13]发现前后两次妊娠间隔10年或以上者,随两次妊娠间隔每增加一年,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风险相应增加OR=1. 12。

3.3妊娠前心血管疾病

国内外已有研究证实,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可能有共同发病机制及共同的危险因素。这两种疾病都涉及内皮损伤、血管收缩和血小板的活化聚集[14],且它们有相同的危险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正常妊娠时母体发生一系列生理改变,包括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及炎性介质增加等,以此来适应胎儿生长的需要。但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妇女,这些正常的生理代谢该病可能会表现得更加明显[14]。国外学者Elisabeth等的研究表明,孕前收缩压≥130mmHg、舒张压≥70mmHg及孕前腰围≥83cm、孕前血清胆固醇、甘油三脂及低密度脂蛋白明显高于正常值范围时,子痫前期患病风险增加。妊娠前存在心血管疾病的不利因素与妊娠期子痫前期的发生有关。因此认为这些心血管的不利因素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预测的作用[15]。

3.4不良情绪

抑郁会活跃体内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继而导致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的分泌增加。国外学者Smith等对此进行研究,其检测到情绪的改变与血浆内的β-内啡肽、可的松、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等激素的改变有关。而这些激素的改变贯穿于整个妊娠过程,在妊娠晚期这些激素达到峰值,并在产后下降[16]。抑郁引起体内激素改变从而导致血管及子宫动脉收缩,引起血压上升。

3.5孕期感染

国外学者Conde、Agudelo A[17]等运用回顾研究及Meta分析,认为牙龈疾病及尿路感染会增加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0R分别为(1.7695%CI 1.43-2.18)和(1.57 95%CI 1.45-1.70)。而子痫前期与巨细胞病毒感染、细菌性阴道病、人型支原体感染、肺炎衣原体、幽门螺旋杆菌及单纯疱疹病毒II型等感染关系不明显。

3.6孕妇低文化水平

低文化程度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和医疗保健知识均较差,不能采取及时有效的措施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从而增加了该病的发生风险。曾有学者认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生活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文化水平的差异,保健意识的悬殊,经济水平及孕期营养、享受医疗保健水平的不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存在差异。文化程度低则发病率高,文化程度高则发病率低。

3.7孕期增重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该疾病与孕期增重在高血压和肥胖、胰岛素抵抗之间有很大的重叠。肥胖孕妇发生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风险增高[18]。因此孕期体重增加控制在正常范围对预防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有重要作用

3.8孕期饮食结构

水果蔬莱含有丰富维生素及锌等微量元素。而维生素和微量元素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密切相关[19]。妊娠期间增加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可减少患妊高征的危险性。

参考文献

[l] 乐杰.妇产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97-100。

[2] Pipkin FB.Risk factors for preeclampsia[J].N Engl J Med.2001,344(12):925-926.

[3] 王女杰.妊高征发病诱因与防治.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1987,3(5):114-115.

[4] 彭波,袁秀琴.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危险因素的Meta分析.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37(2):144-147.

[5] 林其德.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病因病机研究现状[J].实用妇产科杂志,2002,18(5):257-259.

[6] Cincotta RB,Brennecke SP.Family history of pre-eclampsia as a predictor for pre-eclampsia in primigravidas.Int J Gynaecol Obstet.1998,60:23-27.

[7] Amgrimsson R,Bjornsson S,Geirsson RT,Bjornsson H,WalkerJJ,Snaedal G.Genetic and familial predisposition to eclampsia and pre-eclampsia in a defined population Br J Obstet Gynaecol.1990,97:762-769.

[8] Mogren I,Hogberg U,Winkvist A,Stenlund H.Familial occurrence of pre-eclampsia.Epidemiology.1999,10:518-522.

[9] Rolv Skjaerven,Lars J Vatten,Allen J Wilcox,Thorbjorn Ronning,Lorentz M Irgens,Rolv Terje Lie.Recurrence of pre-eclampsia across generations:exploring fetal and maternal genetic components in a population based cohort.BMJ.2005Oct15,331(7521):877.Epub 2005 Sep 16.

[10] wen SW,chen XK.Folic acid supplementation in early second trimester and the risk of preeclampsia[J].Am J Obstet Gyneol.2008,198(1745-47).

[11] Bhattacharya S,Campbell DM,Liston WA,et a1.Effect of Body Mass Index on pregnancy outcomes in nulliparous women delivering singleton babies[J].BMC Public Health.2007,7(147):168.

[12] Roberts JM.Endothelial dysfunction in preeclampsia[J].Semin Reprod Endocrinol 1998,16:5-15.

[13] Skjaaven R,Wilcox A L. The interval between pregnancies and the risk of preeclampsia[J].N Engl J Med.2002,346(23):33-38.

[14] Rodie VA,Freeman DJ,Sattar N,et a1.Pre-eclampsia

and cardiovascular disease:metabolic syndrome of pregnancy?[J]Atherosclerosis.2004;175(2):189-202.

[15] Elisabeth,Balstad,Magnussen.Prepregnancy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s predictors of pre-eclampsia:population based cohort study[J].BMJ.2007,335(7627):978.

[16] Smith R,Cubis J,Brinsmead M,et,a1.Mood changes,obstetric experience and alterations in plasma cortisol,beta-endorphin and

cortic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 during pregnancy and the puerperium[J]Psychosom Res.1990,34(1):53-69.

[17] Conde-Agudelo A,Villar J.Maternal infection and risk of

preeclampsia:systemtic review and meta analysis[J].Am J obstet gynecol.2008,198(1):7-22.

[18]桂玲,严华.孕期体重变化、胰岛素抵抗和尿酸水平对妊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