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隧道论文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土木工程隧道论文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土木工程隧道论文

土木工程隧道论文范文1

关键词:土木工程;系统性和综合性;论文和科研训练;创新实践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36-03

为进一步推进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借鉴世界先进国家和地区高等工程教育的成功经验,树立“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实际工程为背景,以工程技术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人才;选择土木工程专业进行“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改革与实践研究势在必行。为推进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施,建立以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内容、知识学习方式、考核方式和评价标准,加强实践教学及能力培养方式等关键环节。实施“全过程、递进式”的实践教学体系,建立稳定的大型企业实习基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基本技能、表达能力和工程综合能力,创建高校和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土木工程技术人才。

一、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根据土木工程行业特征和土木工程教育特色以及企业培养目标,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紧密结合,在工程设计的实践过程中,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以及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够参与项目开发和工程设计,能够进行项目立项阶段、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方案比选、初步设计、技术设计、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工作,具有专业软件的应用和开发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和科学实验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判断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独立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市场经营和开拓能力,因此有必要要求学生在企业工作和学习,结合工作实践,进行论文选题,完成论文的研究工作。

二、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标准及培养体系

在企业的学习和工作,应使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道德修养;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吃苦耐劳的敬业精神;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进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土木工程领域有关技术标准、规范并熟练使用;熟练掌握专业软件的应用,并初步具有专业软件的开发能力;具有一定的科研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具有项目规划及工程管理能力;具有一定的行政能力,能有效地与人沟通与交流,能够与人协调以及整合可利用资源的能力;了解国内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场,具有开拓国内外建筑工程承包市场的意识和能力;掌握本领域最新技术发展趋势,具备收集、分析、判断、归纳和选择国内外相关技术信息的能力;能够应用外语交流,具有良好的国际观,了解国际先进的建筑材料、建筑技术和设计标准,与国际同行业接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勤奋、进取、不断创新,企业、行业和社会发展,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获得能力。学生在企业学习阶段,将在学校聘任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企业设计工程师以及学校指派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双导师)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工作。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直接来源于企业工程设计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和应用价值,能够使学生通过工程设计中关键问题的研究,获得较全面的基本训练,培养能综合运用科学技术理论、方法和手段,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论文应在双导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完成,论文形式主要是工程设计类、结构分析软件应用类、结构监测和试验类或工程管理类,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中均应至少有一名来自企业部门的专家。

三、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和科研训练的基本要求

根据土木工程专业培养目标、标准和培养体系,学生论文选题和科研综合训练应直接来源于土木工程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工程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也要求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因此可从大土木工程领域中多方面选取,如:(1)工程结构设计与静动力力学分析;(2)大型构筑物的施工技术研究与应用;(3)大型构筑物现场监测与试验研究;(4)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如结构抗震与防灾减灾;(5)一个较为完整的土木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6)高层建筑结构或大跨钢结构设计;(7)桥梁设计和施工监测;(8)路基路面设计和施工监管;(9)高边坡与深基坑工程设计;(10)隧道结构分析与工程设计;(11)地铁区间和车站结构设计等。对于论文形式可以是工程设计性或研究性论文。论文主要应包括以下部分:中英文摘要、关键词;独立完成与诚信声明;选题的依据与意义;国内外文献资料综述;论文主体部分:研究内容、设计方案、分析计算、实验研究等;结论;参考文献;必要的附录(包括企业应用证明、项目鉴定报告、获奖成果证书、设计图纸、程序源代码、等)和致谢等。对于论文的内容可以要求有:(1)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2)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3)论文工作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有一定的技术难度或理论深度,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4)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一般应至少有一学年的论文工作时间;(5)论文写作要求概念清晰、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理通顺,版式规范。对于不同领域或形式的工程专业论文应有不同的具体要求,如:(1)工程结构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基础建设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力学分析数据准确,设计符合土木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结构设计方案能够投入实施或通过了相关业务部门的评估;(2)应用基础性研究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预先研究、实验研究等)项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3)工程结构力学分析和设计软件应用类的论文,针对实际工程结构应用背景,要求分析合理,总体结构力学建模正确,应用程序编制或工程软件应用正确,文档规范,并通过结构工作状态测试或可进行现场演示;(4)土木工程和施工技术管理类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结构应用背景,建立项目管理过程和经济概算预测及评估,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5)工程结构施工监测和结构试验类论文,针对实际工程结构施工现场,如桥梁、道路和大型结构物施工过程监测,关键结构的强度和动力学性能试验等。掌握试验和监测设备的使用技术,监测和试验数据可靠、翔实。论文阐明试验结果在具体结构现场的应用和有效建议。

四、土木工程专业论文和科研训练的质量评价体系探讨

如何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关系到土木工程专业教育是否能达到培养目标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和科学制定有效的评价指标,来对学生的各种能力进行综合评价,实现多样化考核方式,包括产业界专家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评价。通过引入企业质量管理理论,探索土木工程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实践教学质量管理模式,加强对实践教学各环节的全员、全程和全方位质量管理与监控。然而对学生论文和科研综合训练的质量管理则要对不同领域或形式的论文,根据论文内容的重要性给予不同的权重系数进行论文的质量评价与控制,见表1、表2。

五、结论

在我国经济发展转型升级与全面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关键时期,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技术型人才,是增强我国核心竞争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要条件。改革现有的工程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有机统一、学校学习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有机协调发展是必要的。根据自身实际和专业特点,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根据社会需求和人才培养规律,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重新构建课程体系,并进行整体优化,着重处理好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基础课程与专业课程、培养口径与和职业要求等关系,形成有利于培养工程师应具有的知识、素质和能力的课程体系和实践教学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删繁就简、推陈出新,增加新兴科学技术和工程应用知识;充分利用行业优势与特色,进行产学研合作,建立互动共赢、各负其责的校企联合培养体系,充分发挥企业在土木工程专业学位论文和科研综合训练等实践环节培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黄锐清,曾宝成,刘涛.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2005,(17).

[2]张式谷.撰写学位论文琐谈[J].理论前沿,1992,(15).

[3]胡召音,李艳艳,祁石磊.硕士研究生现状分析与管理对策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8,(28).

[4]沈红,吴国娟,邓桂馨,等.高校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J].北京农学院学报,2008,(S2).

[5]温凤媛,马立红.我国研究生教育快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思考[J].辽宁教育研究,2006,6(01).

土木工程隧道论文范文2

基于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的目的,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人才计划,2007版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知识体系结构由三大部分组成,分别是通识教育、专业教育和综合教育,其中专业教育又分为专业基础教育和专业方向的课程教育,总学时共计2500学时。其中通识教育1312学时,占总学时52.5%;专业基础854学时,占总学时34.2%;专业课334学时,占总学时13.4%。该培养计划在理论教学、实践教学改革方面进行了许多探索和实践,主要的工作包括以下6点。

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理论教学体系

以知识结构、知识点、实现方法为基础设置理论课程,形成了“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的理论教学体系。

1通识教育

通识教育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体育知识、外语知识、经管知识、计算机信息技术等相关内容。

2专业教育

1)工程技术基础知识。开设有材料力学、画法几何与建筑制图、理论力学等3门主干必修课程以及电工学、流体力学、弹性力学B等3门限定选修课程,共计20学分。要求学生掌握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掌握流体力学(水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画法几何基本原理,电工学的基本理论,弹性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2)专业基础知识。开设有土木工程材料、土力学、基础工程、结构力学、工程地质、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房屋建筑学等7门主干必修课程,土木工程概论、工程测量2门非主干必修课程,专业外语、土木工程CAD等2门非主干限定选修课程。要求学生了解土木工程专业基础知识,为进一步学习各专业方向知识打下坚实基础。3)专业方向知识。土木工程专业知识教育按照建筑工程、道路与桥梁工程、地下工程、岩土工程等4个专业特色方向教学。

多层次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人才培养体系重视实践环节,实践环节时间共计40周。通识实践环节包括人文社会科学实践3周(3学分)、金工实习1周(1学分)、计算机基本技能训练1周(1学分)。专业实践包括混凝土结构原理课程设计等共10周(10学分),测量实习2周(2学分),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7周(7学分),毕业设计(论文)16周(16学分)。此外,还专门设置课外实践5学分,安排学生从事暑假社会实践、公益劳动等课外实践活动。除学校安排的实践活动外,土木工程专业结合专业特点,组织学生参加省土木建筑学会举办的优秀毕业设计大赛,并举办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等活动,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激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的学习兴趣。实践环节是培养学生工程应用能力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根据土木工程学科和专业特点,利用西部矿井开采与灾害防治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土木工程实验中心、岩土工程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校内岩土工程训练中心以及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搭建了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平台。培养体系采用室内实验、校内实训、认识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科研活动、学科竞赛等“多层次”的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形成“一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

“设计型”题目和“科研型”项目结合的课程设计教学改革

在改革与实践过程中,根据土木工程专业4个不同的特色方向,探索了“设计型”题目和“科研型”题目在课程设计中的应用,编制了建筑工程方向“钢结构”与“钢筋混凝土整体式肋梁楼盖”课程设计、岩土工程方向“基础工程”与“隧道工程”课程设计、道路与桥梁工程方向“钢筋混凝土简支T型梁”与“等截面悬链线砼箱形无铰板拱桥”课程设计任务书与考核标准。地下工程方向延续了矿井建设专业的教学内容,编制了矿井建设中的”建井工程结构立井井架”课程设计任务书与考核标准。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QC)理论的毕业设计教学改革

基于全面质量管理(TQC)理论,开展毕业设计的全过程质量控制,在本科毕业设计环节中,分别采用了指导教师双向遴选制度、设计题目多样化、严格的开题报告制度以及多环节答辩制度,同时说明书和绘图采用手写与打印相结合形式,达到了管理的制度化,避免了管理中的随意性;同时发挥岩土工程、地下工程两个优势学科科研实力强的特点,在优秀本科生中选取重要科研课题中的问题作为本科毕业论文选题的做法提高了学生的科研能力,扩大了我校社会影响,提高了就业率。毕业设计选题多样化,真正实现“真刀真枪”做设计。同时要求毕业设计必须有电算内容,配备了各专业方向的电算教学软件,保证了毕业设计既有电算又有手算的特点,提高了学生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力。编辑出版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丛书》。制定了土木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指导教师遴选标准、开提报告撰写标准、答辩基本规程、撰写标准、质量监控评价标准、评分标准、二次答辩基本规程等一系列毕业设计管理文件。

“多渠道一体化”的学生创新精神培养体系

搭建创新精神培养平台,采用多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通过“双师型”教师队伍培养、建立高水平学术梯队、提高教师科研能力、本科生参加科研活动、本科生参加学科竞赛活动、本科生参加创新性实验计划等多种渠道对学生的创新精神进行一体化培养。

土木工程隧道论文范文3

[关键词]土木工程 应用型 实践 教学基地

[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预计到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达到36%,中国在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时代,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成为高等院校的重要任务[1]。而实践教学基地是学生实践教学主要载体,加强实践教学,促进理论教学发展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产学研结合大势所趋[2]。目前我国高校就业形势严峻,相当一部分学生毕业找不到工作,而同时企业却也存在招不到人的情况。一部分土木工程专业本科毕业生想出国留学、考研深造和进设计院等,但随着本科毕业生越来越多,这些需求单位趋于饱和使得需求量越来越小,而从事建筑施工、监理、等行业,但部分学生由于缺乏工程实际而无法胜任工作[3-4]。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含铁道与城市轨道、隧道与地下工程两个专业方向)虽然历史不太长,但发展十分迅速,做为东北唯一一所以轨道交通为特色的本科院校,2010年被评为国家特色专业,一直非常重视实践教学质量,通过教学改革立项等方式不断推进实践教学研究,从整体上保证学生从入学到毕业四年实践教学不断线,以实践环节为主要载体,培养学生的实践、科研及创新能力。

二、目前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存在的弊端

近年来,我国高校各土木工程专业一直都很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从各级领导到学院的各位老师,也深知实践教学对于土木工程专业的重要性,但也实施过程中也存在着这样那样的弊端,影响实践教学的效果。

(一)大学生缺少吃苦耐劳的精神,重理论轻实践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同时也是比较艰苦的行业,尤其是施工单位。而目前在校大学生大部分都是九零年左右的青少年,从小很少吃苦,对于施工一线的辛苦有点望而却步,虽有时参与到具体工程中,但也只是走马观花,徒有形式,认为只需要把课本上的内容学明白就行,将来工作后再具体实践也不迟,这是极端错误的一种认识[5]。

(二)实践教学模式存在弊端,内容形式单一

目前大部分教师还是采用传统的讲授方式进行授课,有些课程设计、生产实习等实践环节理论讲授较多,让每位同学都参与的机会较少,教师在唱独角戏,没有形成互动的学习氛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而且由于近年来各高校扩招严重,学校的教学实验设备、场地等严重滞后,也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效果。实践教学基地大部分也是不太固定,每届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环节和实践结合机会不多,影响了学习效果。

(三)实习教学的短期性、分散性、低效性

目前土木工程专业培养方案中一般安排3周左右的生产实习,时间较短,还没融入到实际生产中实习就结束了。而且目前大部分施工单位不愿接受学生集中实习,担心学生实习会影响工程进度,害怕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就分散指导和管理,实习效果常常要打折扣。

(四)缺少双师型教师

目前我国高校在引进人才时存在着一个通病就是:强调高学历高学位,缺乏对教师工程背景和工程实践经验的要求。理论水平很高的缺乏实际经验,而有丰富实际经验的则学历和科研水平不一定高,而我国高校选择教师时通常偏重较高的科研理论水平。这些高学历的教师基本是从学校到学校,没有经历过社会实践,缺乏工程素质,在指导学生的实践环节上底气不足或指导不到位,这个因素大大影响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三、我校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举措与主要内容

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做为国家特色专业,越来越重视实践教学的,并采取许多措施保证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效果,力求使我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有着鲜明特点、适应能力强,为我国的铁路建设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做贡献。

(一)制定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创造有力条件的培养方案

实施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人才培养方案,2010版新培养方案的修订过程中,我们特意减少了理论课时,从2460学时减为2240学时,加强了实践环节的安排,实践环节学分由30学分提高到40学分,并对影响实践环节的教学环节进行了修改:比如将第8学期的两门选修课提前到第7学期,而将第七学期的生产实习调到第8学期,这样就使最后一学期就仅有生产实习和毕业设计两个实践环节,没有理论教学,为学生理论联系实践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而且学生除了在学校签订协议的实践教学基地实习外,还鼓励学生到毕业签约单位实习半年或一年,这样相当于学生在正式毕业之前已经工多了半年到一年的时间,对于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工作岗位起到了很好的效果。

(二)建立校企战略合作机制,为学生实习就业提供良好的平台

近年来,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同行业内二十多家相关单位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协议:勘察设计单位和大连市政设计院、检测单位同辽宁省水工勘察设计院、施工单位同中铁九局中铁十三局、监理单位同大连天意工程监理有限公司、工程造价咨询同华东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互惠互利,优势互补。企业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实践环境,学生通过顶岗挂职为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同时企业还有优先选聘人才的机会。实习结束后,实习单位根据学生实习表现和学生意愿择优录取到单位工作,起到了双赢的效果。

(三)学生实习实践成绩双导师评价制度

学生的生产实习、毕业设计等在实践教学基地完成的环节,成绩要由学校带队老师和实践教学基地指导老师共同协商确定,并充分尊重基地指导老师的意见。在合作企业开辟毕业论文答辩场。答辩委员会成员由学校教师和实践教学基地技术负责人组成,根据论文内容向学生随机提问,答辩结束后,答辩委员会根据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量、工作态度和论文质量以及答辩中的表现给出成绩,而且实践基地指导教师成绩权重不低于50%。

(四)鼓励专业教师和校外企业合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提供平台

仅去年一年,我校土木工程专业就和中铁九局大连工程处、中铁十三局一处、大连天意工程监理有限公司等6家单位签订了实践教学基地协议,为180余名学生安排了生产实习,并解决了50多名同学的毕业设计,其中30余名同学还和教学基地单位签订了就业协议,使学校培养的学生能在生产经营第一线学习到先进生产的前沿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打造学生毕业—上岗无缝对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结语

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科特殊性决定了实践教学环节对于培养学生的重要性。安全问题最重要。安全问题永远是摆在第一位的,永远是最重要的事情。而且由于土木工程专业的特殊性,安全问题更不能掉以轻心。很多单位不愿意接受学生实习实践,很主要的原因就是担心安全问题。借助振兴东北、大连市全域城市化的良好契机,积极和企业合作,做好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工作,为我校服务地方经济、振兴东北培养出培养高素质的、符合国家特色专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基金项目:辽宁省省级教改项目:铁道与城市轨道工程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辽教[2009]141号)

[参考文献]

[1]王文仲.地方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2004(10):79-80;

[2]周莉.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56-157;

[3]夏建中.普通高校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讨[J].浙江科技大学学报,2005,17(3):223-256;

[4]胡秀兰.土木工程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的思考[J].高等建筑教育, 2006,15(1):90-93;

土木工程隧道论文范文4

关键词:地下工程;全英文教学;教学方式;考核方式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2909(2012)06009603目前,中国以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高层建筑和高速公路等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这就需要大批从事地下工程建设的土木工程师。在全球化的影响下,国内外大中型建设项目在勘测、设计、施工、顾问咨询和管理等领域内普遍采用全球范围内的招投标与合作方式,行业内的各种学术交流如出国进修、技术论文的发表、国际研讨会的召开也越来越频繁。麦肯锡2008年的研究表明,国际化人才的短缺已经成为中国企业适应国内挑战,实现全球抱负的最大障碍,中国高校应致力于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1]。土木工程专业英语作为专业知识传播、交流的媒介,已成为既有土木工程专业方面知识,又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的必备工具。

同济大学一直注重具有国际视野的土木工程师的培养[2-3]。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同济大学在国际化办学和办学国际化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前者旨在扩大对欧美西方国家的招生,后者旨在改变当今绝大多数本科课程仅用中文教学的现状,近来开设的英文课程地下工程(Underground Engineering)正是同济大学推行“英文授课课程体系”中的重要一环。在学校的大力支持和授课教师的努力下,英文课程地下工程的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同济大学为了鼓励教师用英语授课,实行英语授课获得3倍讲课津贴的政策。为了保证英语授课质量,校方专门组织考官团队,对所有申请英语授课的教师进行资格面试,最后只有1/3的申请教师获得英语授课准许,其中英文课程地下工程的讲课教授得到了评委的最高评价。学校领导高度重视英语授课,授课期间派遣了督导和专家听课,并在网站的教学专栏给出了听课后的评价、意见和建议。该课程不但得到了学生的高度认可,而且获得了督导和专家的高度评价,被称为是同济大学最精彩的英语课程,听课的学生更是给出了9.97的高分(满分为10)。一、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素材的选择

地下工程课程涵盖了地下工程的勘测、设计、施工、监理、风险管理、运营安全等内容,授课采用的PPT的素材和阅读材料均取材于国际隧道行业的主要期刊杂志、国际隧道行业会议论文集和外国名牌大学的课程教材和教案。教学素材不仅要确保课程用语的规范,而且在内容上也应能涵盖国际上最先进的地下工程技术,并能及时反映国际地下工程界最新研究成果。

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上课时就要重视师生间的互动,不能照本宣科。在每一次授课时,都提出一些后续课程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先思考,这对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很有助益。为了实现基本脱稿讲课,而不是照着PPT读给学生听,教师必须充分备课。

(二)教学方式的选择

由于该课程知识面广,课程不可避免地涉及到很多专业词汇,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讲课内容,在上课前将PPT和阅读材料发到公共邮箱,让学生课前做针对性预习。教授新的内容时,不论是PPT还是讲述,均采用英语,但对于特别难懂的教学内容,在下节课一开始时用中文作简要回顾。刚开始大部分学生不太适应全英文授课方式,希望采用双语教学,我们鼓励学生迎接挑战,渡过听力难关。过了一段时间后,学生逐渐适应了英语教学,体会到了更多的收获。期末课程教学评估时,该课程得到学生的好评。学生认为教师讲课极富热情,讲解张弛有度,既能联系工程实际又不失幽默,学生也经历了一个从不适应纯英语授课到逐渐习惯的过程。

12高等建筑教育2012年第21卷第6期

白云,等地下工程课程英语教学探讨

(三)教学效果的检验方式

检验该课程教学效果的方式主要包含大作业、课堂表现和期末考试3个途径。

大作业注重学生对隧道设计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利用英语表述公式推导过程的能力。所选作业内容为地下工程中最经典、最基本的岩石隧道弹塑性变形问题中公式的推导,推导内容涵盖弹性力学、土力学、塑性力学、高等数学等学科的知识,能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能力掌握情况。作业要求提交电子版文件,且作业中的图形需自己绘制;表达方式应尽量参考借鉴英文版微积分、力学等基础学科教材公式推导的格式;另外对作业的版面设计也有一定要求。电子版经教师批改后,学生可方便地完善和改正,这样学生将来做科学研究,或从事实践工程,都能用到自己推导的公式。

给课堂表现优秀的学生适当加分。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把握教学内容的深度。

期末考试不仅仅只是给学生一个分数,更重要的是通过期末考试,综合、全面、详细地了解英语课程地下工程的教授效果。为此,我们设计了一对一的口语面试题库,考试题目全部出自该题库。每个人的题目可能不一样,其中包含规划和设计一题、施工二选一、运营与管理一题。题目的答案基本是开放式的,主要考查学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用英语口头表达技术观点的能力。

(四)优越的师资

对于专业英语课程而言,教师扎实的专业英语基础和丰富的工程经验同等重要,两者缺一不可。由于地下工程课程的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都很高,对教师专业知识和工程经验以及英语口语水平要求很高,真正能胜任该课程的教师为数不多。学校该课程的教师由国际隧道协会的副主席、中国特级设计施工企业的总工程师担任,他主持和参与了十多个国家的工程设计、施工、投标和项目前期研究等工作,为课程的成功提供了最有力的保障。

另外,利用国外专家来上海或者同济大学进行学术交流的机会,学院邀请隧道领域新闻报道专业门户网站TunnelTalk的主编Shani Wallis、国际隧道协会教育与培训委员会的4位专家为学生授课,使学生有机会接触不同国家的地下工程专家、了解国外同行的最新研究成果及他们对中国基础设施建设的看法。学生对这些学术交流给予了高度评价,并希望学校多邀请国外学者前来交流。

二、经验与体会

(一)高质量的教学素材和活跃的课堂气氛

该课程选用的高质量的PPT和阅读资料为学生提供了原汁原味的专业英语,对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活跃的课堂气氛提升了学生学习兴趣和参与课程教学的热情,进而促进学生理解专业知识,从而使师生教学相长,共同进步。

(二)与时俱进的答疑方式

由于该课程面向不同年级、不同专业和不同班级,教师将问题集中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给予解答的传统答疑方式未必适用。根据当今学生习惯和频繁地使用网络渠道的特点,我们建立了QQ群,在QQ群里上传PPT和辅助阅读材料方便学生下载,学生也可即时在群里提出问题。教授和助教会每天检查学生的疑问,并给予解答。事实证明,这种方式取得了十分理想的教学效果。

(三)灵活的考核方式

学生的作业可以在学期当中任意时间提交,较早提交作业有助于教师发现和改正推导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作业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指正与评讲。教师对学生每个阶段提交的作业都给予评价,最终的成绩取决于学生最后提交的版本。这有利于鼓励学生不断提高自己、不断追求完美。期末考试采用英语面试的方式,提高学生英语口头表达能力。

(四)严明的纪律

学校规定无故旷课超过2/3的学生不能参加考试。由于本次课程包括少数留学生,对待留学生一定要一视同仁,不能区别对待,不能让他们觉得随便混一下就能拿到学分,这对他们自己、对学校都是极端不负责任的。对有缺席记录的学生根据缺席次数适当扣分。

三、建议

(一)更合适的开课时机

该课程设置在秋季,主要针对大三和大四的学生。大三上学期的学生由于刚刚开始学习土力学和弹性力学,没有接触塑性力学,这给他们学习地下结构设计带来了不少困难;而大四的学生忙于找工作或考研,同样压力比较大。因此,建议将地下工程课程安排在春季学期开设,主要针对大三下学期的学生,而内容方面很好地将弹性力学、土力学等基础课程做了反馈,有助于学生夯实基础,同时又能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地下建筑结构、地下建筑施工、岩体力学等专业课程做铺垫,很好地完成基础课程到专业课程的衔接。

(二)设立专家临时讲学基金

虽然同济大学目前有光华基金等多种基金支持国际交流,但这些基金一般需要至少半年以上的申请时间。而很多国际知名专家来上海的信息往往是临时获知的,在这时要求他们顺便讲学的成本往往是很低的,一般只负责食宿和市内交通费即可。因此,建议学校设立专家临时讲学基金。

(三)大学应逐步建立英语课程教学链

对于工科大学,学校应逐步建立起英语课程链,以便国外留学生和国内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能用英语修完主要课程。

(四)根据学生的英语能力分班实施英语课程教学

由于教师在授课时无法兼顾不同的学生要求,学生的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将会影响英语教学效果,因此建议根据学生的英语水平分班实施英语课程教学。

四、结语

开设土木工程专业的英语教学课程,是培养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的有效手段。文章结合笔者所授的英文课程地下工程的教学经验和体会,提出了工科大学采用英语教学的建议,可为其他类似课程的开设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 Lane K, Pollner F. How to address China’s growing talent shortage[J]. The McKinsey Quarterly,2008(3):32-40.

土木工程隧道论文范文5

    关键词:土木工程专业 教学计划 培养目标 培养模式

    一、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门应用技术型学科,其人才培养模式应确立以“面向社会、立足岗位、注重素质、突出应用、强化实践、培养能力”为指导思想的“高级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模式,以理论和应用并重为宗旨构建其教学体系。其培养目标为:掌握工程力学、结构工程、岩土工程和工程管理学科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获得注册结构工程师、注册建造工程师、注册造价工程师和注册监理工程师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土木工程的项目规划、设计、研究开发、施工及管理的能力;能在房屋建筑、地下建筑、隧道、矿井等的设计、研究、施工、教育、管理、投资、开发部门从事技术或管理工作,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较高的创新、敬业、协作精神的高级土木工程专业技术人才。

    “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定位。第一,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学科通才教育。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培养模式既不是重点大学的研究型教育,也不是培养生产一线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高职教育,它的培养模式应该是理论知识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宽度,即学科基础要体现工程学科平台的要求,但又不过分拘泥于理论的严谨性而对工程实践给予一定的重视,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学科通才教育;第二,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应是基础理论与工程能力、技能并重的教育。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强调基础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培养并重,在基础理论知识满足要求的前提下,对实践、实训教学也要给予足够的重视,注重实效,注重能力的培养,强化工程训练,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力求培养出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又有扎实的专业基本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第三,高级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应注重综合素质的全面培养。土木工程专业面临国内、国际两方面的变革要求:[1]在国内,土木工程中多学科及其知识的融合,综合性工程项目的增加,特别是经济体制、就业机制的变化,使得综合素质高、专业口径宽、适应性强成为社会对人才的最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我国开始实行注册工程师制度,向着注册工程师的国际互认进了一步,土木工程类企业对国际市场的占有率逐步增大,国外企业也逐步进入国内市场。因此,我们必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和相应的课程体系,主动适应国内、国际两方面对人才的要求,并把这种指导思想落实到新的教学计划中去。

    二、土木工程专业的学生应具有的知识和技能

    广东工业大学建设学院从历年的毕业生就业调查看,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除少部分人(10%左右)继续攻读高一级学位、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之外,大多数主要从事工程设计、工程施工、施工管理、物业开发、工程预算、工程监理、工程鉴定、改造加固等一系列专业性较强的技术服务工作。这就要求土木工程专业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技能:

    第一,具有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知识,了解当前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及应用前景;

    第二,掌握工程力学、土力学、水力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掌握工程规划、工程材料、结构分析与设计、地基处理方面的基本知识,掌握有关建筑机械、建筑电气、给水排水、工程测量、施工技术与组织等方面的基本技术;

    第三,具有工程制图、计算机应用、主要测试和试验仪器使用的基本能力,具有综合应用各种手段(包括外语工具)查询资料、获取信息的初步能力;

    第四,了解土木工程主要法规;

    第五,具有进行工程设计、试验、施工、管理和研究的初步能力。

    三、教学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根据建设部高等土木工程学科专业指导委员会有关土木工程专业的基本原则[2]和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办学经验,我们对土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进行了科学、合理的调整,表现为:

    1.制定和完善了切实可行的土木工程专业教学计划

    为了很好地贯彻教学大纲的要求,实现专业培养目标,根据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了旧教学计划,增加了专业选修课的比例,为扩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视野创造了条件(见表1)。考虑到学生考研、找工作的压力,对各学期的开课量做了合理的安排,把课程适当提前,减少四年级的开课量。

    2.保证各门课的知识链连续但不重复

    在制订教学计划时,仔细研究每门课程在人才培养体系中的作用,重新定位每门课程的地位和作用,进行整合优化,打破各个课程之间的条块分割与各自为政的局面,避免课程内容的重复。根据整合后的课程内容进行课程教学大纲的编写,并严格按大纲的要求组织教学。如“基础工程”、“钢筋混凝土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高层建筑结构抗震与设计”是土木工程专业的主干课程,这几门课程对实践内容部分没有明确的界定,由教师灵活掌握,有些内容会造成重复或遗漏,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在制定新的教学计划时,首先对整个课程体系进行梳理,然后对其进行整合优化;在教学大纲中,我们明确规定“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包括排架设计和浅基础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做桩基础设计,“钢筋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要包括楼和框架设计,毕业设计做框架-剪力墙结构设计,并调整了相关课程的学时,保证了课程体系的完整性和科学性。

    3.强化专业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土木工程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为了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我院土木工程专业的总体培养目标,新教学计划中除了“两课”社会实践,还设立了:军训、认识实习、工程测量实习、工程地质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房屋建筑课程设计、基础工程课程设计、混凝土结构课程设计、钢结构课程设计、单层工业厂房结构课程设计、施工组织课程设计、工程概预算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课程,共计39周。

    为配合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实施,我们与设计单位、科研单位、施工单位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建立了多元化的实习基地,探索有效的新型方式和途径,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通过课程设计、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等环节,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到专业学术问题的研究和探讨中,加深学生对专业的了解和兴趣,提高其对专业知识的应用能力。

    4.重视外语学习和计算机能力的培养

    英语课程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采用分级教学、分类培养、目标驱动、滚动培养的教学模式。第1~4学期进行基础英语教学,根据学生能力采用分级教学的方法,以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为目标,进行滚动培养。第5~7学期进行专业英语教学或在专业课开展双语教学。在第8学期的毕业设计中安排撰写外文摘要。这样有利于保证学生达到一个较高的英语水平。教学计划中除了计算机文化基础、计算机辅助结构设计等课程外,将计算机应用贯穿整个四年的课程教学中,在理论课、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教学环节增加计算机应用训练,保证各个教学环节中应用计算机的时间总计不少于200机时,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

    四、结语

    教学计划是教育思想在专业人才培养上的具体体现,它体现了学校对学生进行知识、能力、素质的综合培养方案。我校肩负着为华南地区经济建设输送高级建设人才的重任,因此,我们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既继承了原有课程体系的合理部分,又与时俱进,充分考虑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改变,使我们的教学计划符合科技进步与学生今后发展的双重要求。

    参考文献

土木工程隧道论文范文6

关键词:自稳;压力拱;地质;埋深;跨度

中图分类号:TB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ki.16723198.2017.01.096

1压力拱的论述

我们都应坐过火车,很多的火车隧道是穿山隧道或者地下隧道,这些隧道建在海拔成百上千米的山岭中或者地下几十米的岩土中,可是在这么大压力的山体和地面下,是如何设计支撑与开挖的呢?同样的,西北的窑洞在非常简单的支护情况下是如何保证不会坍塌的呢?这是因为围岩有一种非常特殊的性质―围岩自稳。围岩自稳是指在不受外力支护的情况下能保持自身结构自我稳定的一种力学现象。正是由于围岩自稳现象的存在使围岩自身就能承受很大一部分力,从而使支护结构能够保证地下结构的安全。

压力拱就是一种围岩自稳现象,正是由于压力拱的存在才使地下结构保持自稳状态。隧道开挖后,洞壁岩体失去原有岩体的支撑,在重力和初始应力场的作用下,原有的受力平衡状态和荷载传递路径会被破坏,隧道上部岩石或土体会坍塌掉落。若隧道的埋深使开挖作用局限在地表以下时,上覆地层的变形一松动一坍塌过程会在地表以下某个相对稳定的范围内终止,就好像在这个坍塌范围的周边出现一架能够承受以上底层全部重量的压力拱结构。这种现象被称作地层的成拱作用,似拱结构被称为压力拱,如图1,压力拱不仅只在隧道上部形成,在隧道的底部和腰部也能形成,压力拱有内外两个边界。压力拱的形成改变了介质中原有的荷载传递状态,它能够把作用于拱后或拱上的压力传递到拱脚及周围稳定介质中去,充分发挥了岩土材料良好的受压性能。作为一种具有拱的力学特性的效应,压力拱中的围岩承担着自身荷重和周边围岩的压力,它的存在能够确保隧道洞室的稳定性,并减少衬砌的受力。压力拱对地下结构的开挖是有很大的好处,首先压力拱是可以自然形成,不需要人为加力,这个自然的“力学结构”可以比人工操作更为省力,压力拱还可以应用于其他领域,如房屋建设的支梁等。

2压力拱的研究方法及研究因素

压力拱对隧道的开挖意义不言自明,但并不是所有隧道开挖都能形成压力拱。压力拱的形成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围岩成拱的条件有三种:地理环境与土质、拱形的埋深程度、拱的跨度。

地理环境与土质―不同土质对于成拱是一种较为重要条件,土质大致分为粘土,沙,石,这些土质的硬度和塑性都不同,往往沙土之间的性质比较松散,而岩石则比较紧密。压力拱的形成本质上是把隧道上部土体的重量通过拱效应分散到周围土体,所以需要周围土体岩型较好。就像在松散的沙土里挖洞往往会形成塌陷,而在岩石里面很容易挖洞一样。所以说土质对压力拱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埋深程度也会影响,当埋深程度较浅时,隧道开挖造成的作用效应超出了地表面,那么就形成不了压力拱,围岩上部的岩石就会完全作用在支护结构上,发生地表沉降,所以埋深程度很重要,当埋深程度达到一定时才可形成拱形结构。

隧道的跨度也同样影响着拱的形成,因为跨度决定着上方的岩石质量,而压力拱的形成是上方土压力和侧摩擦力保持平衡的一种状态,隧道开挖跨度越大,上方土压力就越大就越不容易形成压力拱。

我们对压力拱的研究有三种方法:理论研究、数值模拟、模型试验法。理论研究方面,俄国学者提出普氏理论,但由于地下环境的复杂性,理论研究还存在非常多的局限。1946年,Terzarghi通过实验证实拱效应在砂体中的存在,并对其进行了力学分析,但模型试验成本太高不适合大范围的研究。数值模拟就是把需要研究的对象通过有限元手段反映到计算机上面进行研究的一种方法。数值模拟在当前具有操作简单、成本低且能有效的模拟隧道开挖的外部环境而受到当下研究者的喜爱。本文研究方法为收集高校硕士论文里数值模拟的数据进行分析总结。所得结果见表1。

压力拱的外边界越大则越不容易成拱,从以上数据可知隧道埋深对压力拱的影响较大,埋深越大越容易形成压力拱,当隧道埋深小于一定程度就形成不了压力拱;跨度对压力拱的形成也有很大影响,跨度越大越不容易形成压力拱,并且跨度和外边界曲线近似于比例函数曲线,由此关系可近似得知当埋深和岩土性质一样的情况下,不同隧道跨度下的外边界距离,这对隧道施工中上部土压力的计算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岩土性质好的围岩如岩石比岩土性质差的围岩如沙土更容易形成压力拱,岩性越好,围岩内部的粘聚力就越大,上部压力就容易分散到周围,就越容易形成压力拱。

3结语

本文主要研究了压力拱的形成、定义以及影响因素,通过研究可以得出埋深越大、跨度越小、围岩性质越好越容易形成压力拱。压力拱可以作为一种“探索仪器”通过研究压力拱应力的转移变化来寻找矿石开采;西北的窑洞也运用了压力拱的特点,使房屋(窑洞)不易塌陷;当然在土木工程学中压力拱最大作用就是对隧道开挖所带来的意义和方便之处,压力拱的形成是区别隧道埋深的一个标志,可以形成压力拱的隧道称之为深埋隧道,这对隧道施工计算上部土压力具有积极地意义。

由于地下工程的复杂性,监测数据的缺失,对压力拱的研究尚不能形成比较明确的理论,本文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局限,希望不久的将来可以对压力拱做更深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Terzaghi K.Theoretieal Soil mechanies[M].New York:John Wi2ley&Sones,19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