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经济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经济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经济管理制度

村经济管理制度范文1

一、多元中心治理分析

(一)合作共治性制度设计公共管理理论认为,公共管理组织应以政府为主导、多元化的组织体系,多中心治理体现制度变迁的内在要求。意味着在公共物品生产、公共服务提供和公共事务处理等方面存在着多个供给主体,也面临着多方应对客体。推行“农事村办”面临多方公共管理主体和应对客体,如,防城港市已经明确6大类、共66项“农事村办”服务事项,20多个部门参与其中,合作共治性制度设计是深化“农事村办”、促进各方管理主体的真诚合作和对管理客体的有效应的内在要求。1、“联办”制度。“联办”是“农事村办”的重要服务方式,也是合作共治的实践形式,一些“农事村办”服务事项涉及面广、牵涉面大,需要多个部门深入村屯,共同办理便民服务活动,迫切需要建立“农事村办”“联办”工作制度。2、“网办”制度。“网办”是深化“农事村办”的重要措施,也是目前“农事村办”顺利推行的制约瓶颈。要推动县、乡、村三级联动政务处理信息化,把“农事村办”服务信息化纳入县、乡电子政务建设内容,以实现县、乡、村三级“农事”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等“一站式”服务。凡是能纳入县、乡、村三级联动政务处理信息化的服务事项都必须开展“网办”业务;凡是参与“农事村办”的部门都要创造条件开展网上业务办理;所有网络化政务处理,市、县两级政务服务中心要作统筹协调,等等。3、“代办”制度。根据委托理论“委托关系起源于专业化的存在”,“农事村办“服务队伍作为人有着专业化优势,开展”代办“制度建设是推行“农事村办”内在要求。当前,需要在县、乡(镇)、村分别落实若干名“农事村办”代办员,全程代办各办、中心(站)因受权限制约未能办结的各类“农事”;对无法办结的业务,通过代办员协助各办、中心(站)逐级办结群众待办事项。4、公民参与机制。多元公共治理要求政府与社会力量走向合作,才能达到良好的治理即为“善治”。良好的公共治理格局越来越离不开公民与社会力量的参与,“农事村办”的深化越来越需要群众开展各项自愿。在各中心自然屯设立1-2户中心农户或党员中心户充当“农事村办”服务户或信息户;在热心公益的党员、共青团、复退军人、致富能手、退休干部中挑选“农事村办”志愿者开展志愿服务。

(二)回应性制度落实回应性是政府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对公众的社会需求和所提出的问题做出积极的反应,“农事村办”回应性制度建设,重在深化,关键在抓落实。1、拓展“农事村办”服务边界。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动态性及农民群众的实际需求的多样性决定“农事村办”制度建设要具有回应性,办理“农事”必须适时回应群众实际需求。参与部门只有进一步深化拓展“农事村办”服务事项,才能进一步巩固“农事村办”服务事项。2、公开“农事村办”服务方式、时间节点及办事流程。公开“农事村办”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时间节点及办事流程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回应性制度建设的重要体现。能够直接办理的,迅速办理;属于“代办”的,限时办理;属于“联办”的,集中办理;属于“网办”的,网上办理,各类办理方式、牵涉事项及时间安排逐一向群众公开;各服务站(点)每天坚持有人值班,实行周一、周四及农村圩日村干部全日值班。3、建立健全县、乡、村、屯、户五级联动制度。推行“农事村办”要求要有健全的服务网络,建立以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服务中心为后盾、村级服务站为窗口、屯级别服务点和服务户为基础的五级联动服务网络。要在制度上明确从县、乡、村、屯、户及社会力量中选派“农事村办”工作队伍;要在考评责任落实中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人员、参与群体的目标职责、权能权限;要在配套建设上加快行政审批制度及社会化服务机制创新。

(三)公共性制度安排公共性是多元中心治理的基础和核心,公共政策的制定与执行、便民服务制度设计与安排主要基于公共性考虑。推行“农事村办”目的是解决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公共性问题,促进农村管理服务方式创新,“农事村办”公共性制度安排势在必行。1、服务阵地制度建设。要依托县级政务服务中心,在各乡镇成立“一办三中心”,在各行政村成立“农事村办”服务站(点),在各自然屯设立“农事村办”服务员或信息员或代办员等。要突出以村级服务站为核心,把“农事村办”纳入县(市、区)政务服务体系;防城港市应依托村级阵地建设“十六有”,综合利用现有办公设备,配够配齐必要“农事村办”服务设施。2、从业人员业务培训。推行“农事村办”是一项综合性业务办理,从业人员必须具备“一岗多能”业务素质。依托干部大培训,把“农事村办”业务培训纳入“统一队伍培训计划”范畴;依托参与部门现有培训资源,在专业技能培训的基础上开展交叉培训;依托党员中心户、骨干农民培训,培训“农事村办”代办员、信息员、自愿者等。3、宣传发动常态化开展。“农事村办”宣传发动,首先要认清发展阶段,把握宣传重点。针对当前“农事村办”发展现状与特点,宣传发动工作重点应在服务事项办理,部门责任落实、乡镇“一办三中心”及行政村“农事村办”服务站(点)组建等方面,其次要掀起开展“农事村办”良好氛围。再次要紧扣现有工作载体。如,防城港市要紧扣村级组织建设“六统强基工程”,再次掀起为民便民利民服务新。

二、综合改革体制分析

(一)配套推进乡镇机构改革和政府职能转变推行“农事村办”主要目的是促使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规范化、常态化,更加具体、更加深入、更加便捷地把政府服务送往农家。“农事村办”推行与乡镇机构改革及政府职能转变必须同步进行,只有配套改革乡镇管理体制,转变政府职能,才能真正实现基层政府由管理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变。当前乡镇机构改革及政府职能转,要按照“农事村办”发展要求,通过整合乡镇“七所八站”资源,成立乡镇“一办三中心”。整合后人员通过“一分四统”即资源统一使用、干部统一管理、工作统一调配、绩效统一考评、干部人事权与使用权分开,在乡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合署办公。整合乡镇党政办、人大办、机关后勤等部门,成立党政综合办公室,负责贯彻执行党的农村工作方针、政策,做好上传下达,组织协调便民服务工作;整合乡镇国土、民政、宣传文化、财政等部门,成立农事村办服务中心,负责联系上级业务指导,组织协调开展乡镇、村“农事村办”工作,做好服务站(点)、流动专业服务队,检查督促“中心、站、”服务工作运行;整合乡镇农业技术推广、林业、水利、畜牧兽医等部门,成立产业发展指导中心,负责乡镇产业发展编制规划和组织实施等;整合乡镇司法、综合治理等部门,成立民情乡解服务中心,负责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倾听群众的呼声,掌握社情民意,应对突发事件和等。

(二)加快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主要目的是避免政府管制的弊端及政府的“三位”(越位、错位、缺位)现象的出现,适时将管理权限回归市场、回归社会。推行“农事村办”旨在把政府职能前移村屯,服务送往农家,做到一般“农事”办理不出村,特殊“农事”办理不出乡(镇)。从防城港市6大类66项服务事项看,涉农证照审批事项已经占据了服务事项的二分之一,加快建立适应“农事村办”的行政审批制度势在必行。1、明确涉农审批事项范围。要进一步清理各种涉农行政审批项目,减少行政审批事项,推进县级行政管理权限向乡镇下移、乡镇行政管理权限向服务站(点)下移;对于由县级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审批的涉农事项,可根据法规采取受权委托等措施下发审批办理;对于没有明文规定要县级审批的服务事项,则创造条件下放乡镇“一办三中心”或行政村“农事村办”服务站办理;对于确实不能下放的审批事项,要尽量简化审批环节,优化审批程序,提高审批效率。2、规范“农事村办”行政审批程序。并联审批、流程再造是行政审批制度建设的最大亮点,也是审批制度改革的最大价值所在。当前,要对“农事村办”并联审批的范围和办理流程作统一的规范,要突出解决前台流程优化与后台沿袭传统审批方式的矛盾。3、推进行政审批信息化建设。推动县、乡、村三级联动政务处理信息化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内在要求,“农事村办”并联审批关键在于开通“网办”系统,开展“网办”服务,实行网上申报、网上受理、网上审批“一站式”服务。当前,要进一步开通宽带网络和安装“网办”软件程序全套,以解决“农事村办”制约瓶颈问题。

(三)着力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多元中心治理过程其实是政府管理的一个分权与让权的过程,要求在机制转换过程中,既要规范公益,也要放活经营,构建新型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是推进多元中心治理格局的内在要求。推行“农事村办”着力在于建立以政府公共服务为主导、农村社会化服务为补充的服务机制:一是建立参与组织的准入机制。既要坚持放开搞活,创造公平、公正的服务环境,让各类服务实体不断涌现,逐步壮大,积极主动参与“农事村办”,又要建立健全服务组织的管理制度,规范公益,监控服务质量,切实维护广大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二是建立农村信息化服务网络平台。突出以村级阵地建设远程教育终端设备为基础,建立健全农村服务体系,主要融合农业科技服务系统、农资营销系统、农产品营销系统、电子商务在线支付系统、物流配送系统、文化产品传播系统、劳动力培训转移系统以及诚信保证系统为一体的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

村经济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篮球竞赛;组织管理

前言

篮球竞赛是篮球运动的基本形式,也是篮球运动内容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现代篮球运动中最具魅力的活动。篮球运动的价值往往就是在竞赛中得以最充分地表现与实现。到了今天,随着篮球运动逐渐深入人心。各个阶层、企业公司以及学校等,陆续举办各种篮球竞赛,因为篮球竞赛的规律呈现出攻守对抗的凶悍性和技艺化,比赛进行地激烈精彩使人兴奋,所以逐渐成为了现代社会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越来越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在学校以篮球竞赛的形式举办各项各类的活动,目的是为了团结、锻炼学生的全面素质,并有助于提升校园文化气氛,也成为了一种其他各校效仿的活动组织与管理的形式。在此看来,篮球竞赛不仅是社会的一种文化现象,而且形成的篮球校园文化正逐渐被受重视。因此,篮球竞赛的组织与管理的好坏,是成功举办篮球竞赛活动的至为重要的因素之一。不论举办哪种形式的篮球竞赛,也不论其规模大小和水平高低,它都有一定的时限性,并且涉及其他相关方面。因次,篮球竞赛的组织管理工作实际上是一项网络系统工程,这个系统中横向的协调融合和纵向的连贯流畅,是篮球竞赛活动顺利进行和圆满完成的重要保证。

1.篮球竞赛的组织与管理

1.1 组织竞赛。竞赛组织工作是体育赛事举办阶段的全部工作的核心与主线,它的主要工作任务是保证比赛能够按照预定的竞赛日程正常进行,确保运动员的比赛和裁判员等工作的顺利完成。该工作主要包括比赛成绩统计和公布工作、评奖和颁奖工作。

1.1.1 比赛的组织。比赛的组织工作是整个竞赛工作中的核心环节,最核心工作就是比赛,其他一切的工作都是围绕着比赛而进行的。以本次“迎新杯”为例,具体的比赛组织工作包括报名、编排、比赛等工作。每一项赛事的竞赛规程是比赛的“秩序表”,它规定者每一项赛事的资格、赛程、奖励、处罚等基本原则,是每一项比赛的执法与判罚的标注与依据。所以,制定好的竞赛规程是一项十分重要、严谨的工作。

1.1.2 成绩统计、成绩公布工作。成绩统计、公布是组织竞赛工作的重要环节,以“迎新杯”为例,主要工作包括成绩统计工作、成绩传输、查询及公布工作。

1.1.3 评奖、颁奖工作。评奖、颁奖工作是将竞赛工作推向的重要礼仪活动。以“迎新杯”为例,评奖、颁奖工作包括制定颁奖工作实施方案和颁奖仪式程序、规则;奖品及颁奖辅助用品的种类与数量;设计制作颁奖时播放的背景音乐;设计奖杯、奖章、证书及其他奖品;制定有关颁奖设备和颁奖工作要求;布置颁奖环境;制定颁奖嘉宾邀请方案等。

1.1.4 要求。组织篮球竞赛应该遵循竞赛的客观规律,提供竞赛的良好环境,保证竞赛的整体质量和创造竞赛的综合效益。以“迎新杯”为例,组织此次竞赛要考虑季节、气候、持续时间等因素,避免不可抗拒因素的干扰,并考虑竞赛的规模、方式、方法和相关的其他活动;保证竞赛所需要的场地设施器材齐备完整;完成竞赛的任务、达成目标,组建好一支有素养、有效率的工作队伍,保证竞赛工作的有序进行,并有一套严密可行的规章制度,使得竞赛能够公平、公正和公开地进行;以组织篮球竞赛来推动和引导该项运动更有效地开展,团结学校、推动校园文化气氛的提升。

1.2 管理竞赛。竞赛过程的管理是有目的的组织、指挥、控制和调节竞赛工作的过程,可以分为赛前、赛间、赛后管理三个阶段

1.2.1 赛前管理。赛前工作是制定组织竞赛计划和实施计划为比赛做准备的过程。就“迎新杯”为例,它包括申办、筹备工作。申办步骤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分团委、学生会拟定申办计划、向广州体育学院研究生部呈批并是否同意赛事申办申请与对申办机构进行调查考核、组织机构递交申请报告。筹备工作包括建立竞赛组织机构、确定组织方案、制定竞赛指南、拟定工作计划、宣传、后勤保障。

1.2.2 赛间管理。赛间工作是竞赛组织管理的中心工作,从比赛开幕到闭幕结束,所有工作都要在领导小组的领导下进行,为使比赛顺利正常进行而努力。以“迎新杯”为例,包括比赛活动的管理和非比赛活动的管理。

根据竞赛日程编排,安排裁判员、记录台工作人员和场地工作人员,使得每一场比赛都要按时按序进行,不因工作人员的疏忽或器材设施的故障而使比赛信息不能正确及时反映和使比赛延误、停顿、脱节。另外,加强裁判队伍的领导,使得裁判的公正、公平和敬业态度呈现在整个竞赛过程之中,是保证比赛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

在竞赛期间,需要各个工作部门的配合合作,其有效有序的进行对整个竞赛有着很大的影响。对开幕式与闭幕式的管理要明确紧凑,场面气氛要热烈;对赛事的成绩及时传输公布,对场地器材设施及时检查保养;对赛场有效地控制与管理,保护好运动员与观众;编制和印发奖状。另外,竞赛期间各种情况复杂多变,还需要各个部门的工作相互协调管理,使得比赛更好地运转。

1.2.3 赛后管理。赛后管理是整个竞赛组织管理的收尾工作。以“迎新杯”为例,其具体工作包括有编制和印发比赛成绩表,对比赛技术资料进行处理与归档,检查场地器材设施是否齐全完善并归还,最后进行工作总结大会。

2.“迎新杯”组织管理中出现的问题

由于此次“迎新杯”存在一定的难点,以下问题在竞赛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1 组织的竞赛时间安排不合适。此次“迎新杯”篮球竞赛的时间为2012年12月份正式举行,根据篮球运动的规律来看,这个时间段广州的天气是开始转冷,并且竞赛的场地是室外篮球场,是不适合开展篮球运动。球员在比赛开始前热身,却因为天气的不可抗拒因素,导致热身活动未能有效地进行,在比赛过程中将不仅没有激情澎湃的场面出现,而且也会有一定的机率出现伤病的状况。另外在该时间段,2012级的学生正处于复习期末考试阶段,2011级的学生准备并开始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在组织与管理的层面上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作用。

2.2 宣传效果不佳。在整个研究生部的宣传工作中,只通过粘贴竞赛规程表,并没有通过学生干部等方式积极地去宣传、引导其他学生积极参与此次竞赛活动,甚至导致某些队伍未能及时报名而失去参赛资格。还有,在比赛期间,观看比赛的观众甚少。

2.3 裁判队伍领导不足。此次“迎新杯”的裁判队伍主要由2011级与2012级篮球方向的学生组成。在比赛日期临近前,没有组织好裁判队伍进行一定的培训,甚至导致裁判员身穿牛仔裤、脚穿休闲鞋担任裁判工作。比赛期间没有裁判长履行临场监督,如出现判罚问题,就不能有效地进行指导教育。

2.4 闭幕式无安排。在整个竞赛过程的最后阶段,由于某些原因,并无闭幕式与评奖颁奖仪式的举行。这将导致破坏组织管理团队的良好形象,不能够肯定此次竞赛的意义与工作人员的价值及成就。并使得在比赛过程中,积极参与比赛与工作人员不能感到自身价值、被认可、被重视。对于推动校园文化气氛也产生一定的消极影响。

3.建议对策

3.1 提前筹备与完善竞赛计划工作。在暑假期间拟定好各项工作计划,比如申办计划、竞赛工作安排表等,开展竞赛工作筹备大会,说明常在竞赛组织管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性质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案,保证每一项工作都有工作人员的担任与落实,每一位工作人员都必须清楚自己的任务与职责,以及比赛严格按照规章规程按时进行。

3.2 裁判队伍教育与培训。组织者对裁判员队伍进行筛选及教育培训,针对在场上出现各种状况,观看视频与现场模拟实践,提高裁判队伍的认知程度与实践能力。并制定竞赛的规则来管理比赛,建立良好的比赛的秩序。

3.3 积极宣传工作。通过申请挂横幅、QQ群等方式宣传,使得更多的学生知道并了解竞赛,积极主动地参与工作或参加竞赛或观看运动员参与比赛当中,一来学生得到全面的锻炼,一来有效地推动校园文化气氛。(作者单位:广州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孙民治.现代篮球高级教程[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424-430

村经济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农村经济 经济管理 问题 对策

一、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建立农村财务和资产管理制度

当前农村普遍存在财务管理问题,为了公开农村财务管理情况,调和农民和村干部之间的矛盾,财务方面要建立与市场经济发展相协调的管理监督制度,使村财务管理和资产管理制度化,严格审查农村财务管理情况,实行民主管理,改革现有财务管理模式,在经济条件较好的地区开展电算化试点,加强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保证农村资源合理流动和农村财产的安全。对农村财务加强监督,严格财务审查手续,发现问题严肃处理,从而建立完整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

(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

建立完善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广泛宣传国家关于土地管理方面的政策,搞好土地承包、土地转让和规划用地工作,在农村用地方面开拓视野,确定基本农田不流失的情况下,抓好农村土地增值工作,不但要规划好近期用地情况,也要制订远期用地规划。在土地流转方面要有专人负责,乡镇一级政府部门在土地使用方面要严格把关,乡镇政府在年度目标考核内容中加入土地流转工作情况。

(三)制定农村经济发展的目标

最近几年,农村经济获得了快速发展,经营形式越来越多样化,为了保证农村经济发展方向的正确性,制定切合实际情况的农村经济发展目标尤为重要。根据农村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和以后的发展趋势,确定农村经济的发展目标,不但要照顾到目前农村的经济发展情况,而且要兼顾农村以后的经济发展需求,制定的经济发展目标要切实可行。

(四)加强农村管理干部的培养

做好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需要有一支文化水平高、廉洁自律的农村经济管理队伍。应该组织农村干部参加多种层次的经济管理培训工作,考察学习经济管理先进村的工作经验,对农村干部给予一定的经济补贴,保证农村干部队伍的稳定性。

二、当前农村经济管理存在的不足

(一)对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认识不到位

农村很多干部只是沿用中国传统管理制度,没有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在这些干部头脑中,认为农村的减负工作实际上是给上一级政府部门造成麻烦的工作,以为土地换证和土地流转只是白白浪费了许多力气,人们根本不予认可。因此,很多农村干部只是应付工作,没有取得上级部门和村民的支持,引起大量村民的不满。

(二)相关的法律法规不健全

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应该管理农村的土地承包合同,审查农村的财务工作,监督农民的经济负担情况。这些内容非常复杂,需要熟练掌握国家政策,具有很高的专业技能,但因为没有相应国家法律的支持,所以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做不到合理监管农民负担,不能解决许多土地合同矛盾,阻碍了农村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干部队伍不稳定

乡镇农经站干部经常任意调换,从而使农经站经常出现空岗情况,所以很多农经站工作人员工作不踏实,造成农村的经济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

(四)村级办公经费不够充足

目前很多农村的经济状况较差,甚至连村干部的工资也不能按时发放,使大量村干部丧失了工作积极性;有的村只好向村民借款办公,从而负债累累。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允许向农民收费,只有依靠国家财政付出。因为村庄的运营资金缺乏,所以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不能正常开展,甚至有的村庄干脆放弃不做。

三、加强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对策

(一)充分认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为了保证社会的稳定发展,保证农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必须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要求各级领导部门要充分认识到此项工作的重要性,做好此项工作的指导工作。使农村土地承包政策落实到户,在农民自愿、合理补偿、依法办事的方针指导下,严格管理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以家庭承包经营为主,建立双层经营体制。要加强监督管理关于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做好农民的思想工作,防止农村出现混乱情况。农村经济管理的主要责任是农村经济的审计监督工作。所以,各级领导部门要充分重视农村经济管理工作,使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发展外向型经济

最近几年,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发展,农业生产机械化程度越来越高,因此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如何合理利用这些劳动力,发挥他们在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是农村经济管理部门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农村经济管理部门要利用各种措施,扭转他们的观念,鼓励他们办厂,实现农村经济的全面创收。在创业过程中,要根据这部分劳动力的优势,吸引外商投资,进行实地考察,创办外向型企业,不但可以使大量的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又使农村经济获得发展,是一项行之有效的农村经济管理办法。

(三)合理处理农村债务

为了使农村经济管理经费得到合理利用,减轻农村的经济负担,可以采取机构裁减、费用固定等方法,达到节约经费的目的。再有,要严格控制新债务的出现,对村级集体经济进行严格监管,遇有村集体借款情况,要严格审批。各村承办公益事业要根据自己的经济情况,不允许超额支出,欠下巨额债务。在农村管理经费的使用方面,尽量细化管理制度,做好经费的预算工作,防止浪费管理经费的情况,从而使管理经费得到合理利用。

(四)完善激励政策

现阶段的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缺少必要的管理经费,只有拥有充足的管理经费,制定科学合理的激励制度,才能有效调动基层经济管理者的工作热情。建立合理的激励制度、实行绩效考核,有利于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四、结语

总之,做好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可以促进农村经济的良性发展。在管理过程中,首先要建立文化素质高、人员稳定的管理队伍;其次,管理工作要着手解决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矛盾问题,主要有土地承包、农村财务管理等方面,使乡镇政府以服务农民为主,充分认识到农村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不断提高管理水平,保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邵书慧.基于农地流转的农村经济发展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04)

[2]齐秋水.浅谈土地流转的形式、意义与对策[J].市场周刊(理论研究).2011(02)

村经济管理制度范文4

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程度加大,为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不断出台政策,各种专项资金随之增加。虽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的经济工作有所改进,但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制约,导致农村经济发展陷入困境。并阻碍着农村经济相关工作的顺利进行,进而导致农村发展出现停滞等情况。本文将阐述当前农村经济工作中的困境,并据此提出解决困境的相应对策。

关键词:

农村财务管理;困境;对策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民数量巨大,而农民所从事的第一产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因此扶持农村经济的发展、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十分重要。但从现状来看,我国大部分农村在经济方面较为滞后,且存在一系列的问题。鉴于此,本文对“农村经济面临的困境及对策”进行探讨意义重大。

1当前农村财务管理的困境

1.1农村基层领导对农村经济工作的轻视当前,我国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对待经济工作是采取轻视的态度,许多村干部经常存在认识上的误区,认为只要自己不触犯组织纪律、不违反法律条文就够了,没必要费时费力地发展农村经济工作[1]。但其实这种看法是错误的,如果农村经济工作不能得到有效进行,各方面的资金安排就不能及时到位,也就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1.2农村缺乏专业的经济管理人员由于农村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村经济工作的轻视,导致农村地区还没有形成稳定的专业的经济管理人员团队。目前农村的大多数经济管理人员都未经过专业的学习和培训,基本上是从农村直接任用的,甚至存在村干部任用私人的情况。这些人员在选取出来以后,基本未经培训就匆匆上岗。由于缺乏足够的专业技能和文化素养,对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条文的了解不够全面,根本没有足够的能力担任农村经济工作。

1.3农村缺乏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由于农村基层领导干部长期对经济管理工作的轻视,这也导致了农村经济管理制度长期得不到完善,无法规范经济管理工作。虽然有一些农村地区确立了一些初步的管理制度,但大多是浮于形式的,并不能取得实质性的管理规范作用。甚至存在有些地区的经济管理规范制度是沿袭以前的规章制度的现象,这种过时的经济管理制度是完全无法适应新形势下农村经济发展需要的。

1.4农村缺乏有效的经济管理监督机制上级乡镇部门的经济审计人员工作的缺失。目前农村地区普遍存在着审计人员素质偏低,办事效率不高,不能对下辖各村的经济管理进行有效监督;农村基层内部之间缺乏有效监督;由于普通群众的思想观念滞后,导致不能进行有效监督。普通群众缺乏参与民主管理的意识,不会主动去要求村干部公开经济收支明细,而村干部也不会主动去公开经济收支明细[2]。

2农村财务管理走出困境的对策

2.1基层领导干部要更加重视农村经济工作基层领导干部必须改变以往的思想观念,要认识到农村经济的重要性。农村经济工作关系到资金的运用,如果不重视农村经济而导致资金使用混乱,在不该投入资金的地方浪费资金,在该投入资金的地方又可能由于资金匮乏而缺少资金支持。长此以往,不仅不能促进农村的经济发展,反而可能使农村经济出现倒退。为了加强基层领导干部对农农村经济的重视,上级乡镇部门有必要定期组织会谈,针对基层领导干部进行农村经济知识方面的宣传教育。

2.2聘用具有经济专业知识技能的人员从事经济管理我国人口基数大,蕴含的人才不计其数,特别是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在不断增加,其中有许多人是经济专业毕业的,这些年轻力量完全可以利用起来。虽然在社会阅历方面有所欠缺,但是重在他们所拥有的那股冲劲和创新能力。基层组织聘用大学毕业生既可以获得经济管理的职业人才,又能为基础组织增添活力,促进领导班子的不断升级。

2.3建立健全经济制度正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有了制度规范各方面工作才能有序进行。对农村经济工作而言,迫切需要建立符合当下农村经济形势的管理制度,以确保农村经济工作顺利进行[3]。要明确资金预算和决算,要对每一笔资金的使用跟进记录,要严格对村干部资金支取进行制度规范等等。管理规范制度建立好了,农村经济工作也将变得简单明了,也能为领导制定发展策略做出参考。

2.4全面加强对农村经济工作的的监督力度提高上级乡镇部门审计人员的素质水平,加强对下辖村的审计监督;明确村干部的监督责任;加强对普通群众民主管理意识的宣传,村干部应该主动定期公布经济收支明细。

3结语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存在对农村经济工作的轻视,缺乏专业的经济管理人员,缺乏完善的规范制度,缺乏有效监督等问题。相应的对策由加强基层领导干部对农村经济工作的重视,聘用专业的经济管理人员,建立健全的经济管理制度,加强各方面的监督力度等。相信从以上方面加以完善,农村经济面临的问题将能够得到有效消除,进一步为农村经济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美燕.我国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的阻碍与解决对策探讨[J].中国外资,2012(05):145.

[2]徐凯.关于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的对策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2(09):208.

村经济管理制度范文5

关键词:山东东营 土地经济管理 制度 创新

引言

东营市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前沿和山东蓝色半岛经济区中心,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未利用地面积广,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大,城市建设用地较多。为此,只有山东东营土地经济管理制度的适度创新才是对土地制度进行有效管理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优化农村土地要素配置的重要举措。近年来,东营市在国土资源管理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同时也发现在土地经济管理上存在问题,阻碍国土资源管理的良性发展态势。为此,山东东营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须加以高度重视,增加多种多样的土地制度创新活动的方式,实现土地经济管理的制度创新。

一、山东东营土地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来看,山东东营土地经济管理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但是在相关的制度管理、质量监督、资金投入上仍面临着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约了东营土地经济的有效管理。国家对农村改革和发展提供诸多的优惠政策,但从管理方面却遇到产权问题、主体问题、制度问题等障碍,土地经济管理的制度创新较为滞后,并没有体现出农民是土地管理的主体地位,没有满足到广大农民的需求和利益。同时目前东营土地制度管理上产权不清晰、信息不对称、缺乏流转机制等,造成农业投入成本高,农民的收入降低,影响了农民耕种的积极性,必然会造成社会的不稳定因素的存在。东营市城市化进程较快,地处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规划前沿,在城市化建设用地上较多,但系统的规划设计并不健全。

二、山东东营土地经济管理制度创新的重要举措

面对以上山东东营在土地经济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山东东营必须积极推进土地整治,要顺应时代的发展步伐推动土地经济管理的制度创新,实施管理的新模式,主要体现在完善工作机制、强化质量管理、加强资金保障、发挥村集体和农民主体地位等方面。

(一)完善工作机制,加强领导重视

国土资源部门须加强对土地资源管理的高度重视,加强对土地经济管理的领导力度,完善工作机制,同时制度相关的土地经济管理的办法和制度,促进山东东营土地经济管理的顺利展开。要以政府为主导,相关部门协助,促进工作整体进行,将土地综合整治、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新农村建设、耕地保护相结合,一并纳入政府效能考核和耕地保护目标责任考核内容,并把建设任务完成情况与用地审批、计划指标管理等挂钩,并实行动态监测机制,和干部分片包干负责制。要根据当地土地资源的实际情况,制度区域性土地制度,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农村实行统一规划家庭承包责任制,在经济较发达地区的农村实行土地承包股份合作,并建立和健全土地的流转机制。

(二)加强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监督力度

要加强对土地资源合理利用的监督力度,要根据土地经济管理的相关制度,实施强化质量管理的措施,强化监管、狠抓落实,按照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要求,严格规划设计审查,在源头把住工程质量。同时还要成立土地监督机制,让村干部担当质量监督的重任,责无旁贷。要把土地资源的开发工程报告进行严格核对,并对工程开发实施质量巡查制度,提高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土地资源的浪费。

(三)实施土地产权的可分解性

要采用效率最高的产权制度形式,详细划分土地产权界定,人们就可以通过自愿交换的合约行为来达到土地资源配置的满意效果,这也是土地经济管理制度的一大变革。农民可以利用土地使用权进行入股,强化农户经营权并进而对平均分配的资源配置低效率进行修正,促进土地产权流转市场的发展,促进土地制度进一步变革。

(四)加大土地管理的资金投入

加大资金投入,确保土地经济管理的顺利展开,同时还要规范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资金使用能够落到实处。国土资源部门可以利用资金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整治,有效聚合农业、林业、水利、环保等相关涉农资金,共同投入项目建设,较好地发挥了资金的集聚和放大效应。在此基础上,还要有相关的部门对资金流向进行严格审计,降低资金投入的风险性。

(五)提高农民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主体地位

土地是农民的根本,农民在土地管理方面既是土地的使用者,也是土地的监督管理者。要以土地综合整治为主体,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工作,培育稳定的农村经济增长点,结合农村城镇化建设,推动农村集中社区建设。打造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城乡统筹发展平台,就要在项目建设中发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民主体作用,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体现出农民在土地管理方面的主体地位,改善了农民生活。

结语

通过以上对山东东营土地经济管理的制度创新的研究分析,可以看出,积极推进土地整治,创新管理方式和实施模式是山东东营土地经济管理的重要手段。在土地经济管理上,山东东营的土地管理部门就应该不断完善其工作机制,强化对土地资源的质量管理,要重视对土地资源的管理意识,加大管理资金的投入,同时还要重视农民在土地经济管理的主体地位,让农民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这样才能促进山东东营土地经济的有效管理,促进社会的稳定,人们的长治久安。

参考文献:

[1]邱继勤;邱道持;石永明.城乡建设用地挂钩指标的市场配置[J],《城市问题》,2010;(07):15-16

[2]张琦.我国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相关度的区域差异比较——以百强县区域分布为例[J],《青海社会科学》,2007;(01):33-34

村经济管理制度范文6

一、农村财务管理产生问题的主要原因

(一)农村财务监督渠道不明确

首先,司法机关上的监督力度不能得到有效的施展,根据《刑法》的有关规定,农村干部在工作运行管理中存在的很多贪污枉法行为,公安机关不能插手对此立案侦查,这种案件的构成与民事案件没有任何的相关性,这就直接导致了村级干部的经济问题成为法律规定上的空白,对此,相关管理部门也一直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对此问题进行解决的好办法。

其次, 纪律检查机关在监督上的力度没有达到相应的标准, 由于权利管理上的分层机制,村干部如果是党员的话,纪委可以运用相应的权利对其进行查处,但如果遇到其他的情况,那么纪检委上检察机构就没有与之对应的管理办法了。

最后, 群众在监督上的作用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 分散的家庭经营模式让村民的集体观念以及管理意识非常淡薄。许多村民在日常生活中对集体的事项基本不做关心与过问, 这就导致许多集体事项无法得到有效的群众监督,许多事物在村干部领导班子中间直接被内部消化了。

(二)农村财务管理监督透明度不高

许多村级的财务管理制度缺乏公开性的透明度,导致财务在公开力度上不能达到规定的标准,有些农村虽然定期将财务收支情况进行橱窗形式的公开,但是在公开内容上不完整,并对许多重要的公开事项进行模糊处理,这就致使群众根本无法直接对资金的用途进行全面的了解,还有一些村会对村民关心的热点问题进行延后性的公布处理,这也致使村民无法在问题发生时,及时行使自己的民主上的监督权利。

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发展,致使许多村屯进行了合并和精简,很多基层经管站会与其他部门进行联合部署上的管理,这在很大程度上将办公的人员进行了缩减处理,村级财务的管理职能也会被相应的削弱。

(三)农村财务问题重视程度不够

基层干部在工作过程中普遍存在管理上的问题,许多村干部的想法是对上级下达的命令进行简单的处理就算是完成了任务。对于自身对业务管理上的作用,根本做不到积极的重视,并且许多管理人员认为村级自治不应该过多的插手流程上的问题,这种认识上的片面化,就会导致镇村干部对于财务管理上缺乏足够的重视。与此同时,群众在对上级反映财务方面出现的问题时,往往也得不到及时的调查与解决,很大程度上助长了财务混乱问题的扩展,并且也会使得许多不法人员钻了制度上的空子。农村财务管理部门在对村级账务进行管理时,不能一贯坚持认真仔细的工作态度,对于财务收支上的票据,有时没有进行充分的了解,就直接盖章了事,这也是直接导致农村财务管理混乱的直接原因。

财务管理工作在实施过程中许多政策与规章制度都没有得到很好运行与贯彻,这就会直接导致许多财务上的管理人员根本无心学习,没有全面掌握财务法规以及相关的管理制度,在工作的开展上也不能按照规章制度对业务进行处理,不能及时接纳财会人员的意见与建议,造成财物管理上的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同时又产生了新问题。

(四)村级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业务水平低

财务管理工作对于财务人员有着严格的要求, 财务人员的稳定性是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制度化的根本保证。但是目前农村的财务管理人员有很多都是由村干部来确定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有很多的村干部在村委会和党支部换届的时候。会计或者是出纳人员也会跟随着换届, 从而形成了财会人员流动性大的现象。同时,农村的财会人员普遍存在着学历低、业务素质差的现象, 队伍很不稳定,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很多的年轻人不愿意在农村工作而外出打工, 农村的财会人员找不到比较合适的人选,这样村干部就造成了一些对于财务比较生疏的人员来担任会计或者是出纳的现象, 这些财务人员是没有经过正规的培训,专业性不强、职业素质较差,基本是无证上岗。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乡(镇)、村级干部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

乡(镇)、村干部要端正思想,摆正态度,提高对财务管理重要性的认识。要把加强财务管理放在农村经济管理的首要地位来抓,将财务公开和政务公开有效结合起来,加强财务管理公开透明度,利用社会监督职能,提高广大乡(镇)、村干部的思想认识,从而密切干群关系、维护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民主理财观念不强的问题。

(二)整章建制,规范农村财务管理体系

要进一步贯彻执行农村集体经济三资管理体制,建立健全农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等各项管理制度,制定村级财会人员工作守则, 公开招聘村级财会人员,竞聘上岗,择优录用。要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如民主理财制度、现金管理制度、财务审批制度等,通过制度来规范财务工作。实行村会计委托服务制,将村级财务全部集中到乡(镇)管理中心管理,实行县、乡、村三级管理,重大事项的财务开支报请县经管部门审批,日常开支报乡(镇)审批,从源头上杜绝铺张浪费,贪污、挪用等行为。

(三)提高财会人员素质

要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等宣传媒介,通过召开座谈会、研讨会,举办培训班, 定期进行各级财务人员业务培训讲座, 让每个财会人员明白自己的职责所在。作为财务会计人员必须要从自身的职责出发, 充分地遵守相关的会计法律法规, 按照正确的程序进行会计管理工作,否则就会出现上述的问题,而且如果不及时的进行纠正, 这一现象就会急剧的恶化,因此必须要重视财会人员队伍不稳定和业务水平较低这一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