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人才计划实施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人才计划实施方案范文1
【关键词】生化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制药企业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工作的总体设计和实施蓝图。人才培养方案若不具备高职特色,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就难以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制药产业是典型的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技术、高投入、高收益、高风险等特征。其高技术不仅表现在对生产设备、生产环境的要求高,更主要表现在对参与者的素质的高标准、严要求。在制定生化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既要遵循学生学习规律,循序渐进,又要符合行业技术特点,处理好岗位需求与实际教学工作的关系。首先,要通过充分的社会调查和专家论证,对人才需求、岗位设置状况进行全面准确的分析,提炼出岗位工作任务,再根据完成岗位工作任务所需的知识、技能和素质,构建课程体系,形成人才培养方案。以下是我院生化制药技术专业建设的具体做法,与相关人员交流。
一、制药企业岗位调研及工作任务分析
生化制药技术专业主要服务于利用生物技术、化学技术生产原料药的制药企业,包括抗生素、维生素、激素、氨基酸等化学原料药及医药中间体的生产企业。该类企业技术发展迅猛,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的结合, 使得技术水平提不断升级,技术的复杂性与精确度愈来愈高。减少环境污染、清洁生产已越来越势在必行。由于以上特点,该类企业对一线技术人才的要求不同于一般的技能型产业,而是既要有过硬的操作技能,又要有较强的理论基础及综合应用能力。所以,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从广泛、深入的企业调研开始。
通过走访企业、问卷调查、专家访谈等一系列调研工作,确定生化制药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有:发酵、药物合成、药物分离、精制、分析检验、资源回收等生产一线技术岗位;次要就业岗位有制药及相关企业的生产组织与管理岗位、技术改造、新技术开发等。汇总调研结果,归纳出生化制药技术专业学生主要就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及职责如下表所示。(见表1)
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与实施
1.创建“三对接,五段式”工学结合的才培养模式
分析完成以上工作任务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及所需的知识、技能及素质,整合为课程。依据学生认知规律、职业成长规律,由易至难,由基础到综合对课程进行序化,构建课程体系,结合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生化制药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掌握本专业必需的基本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具备原料药生产现场操作与组织管理能力,具有较强化学、生物、分析检测等实验操作能力,具备一定的技术研究、开发能力,能够在医药、化工、生物等行业的生产一线从事生产操作、技术管理、质量管理、技术开发等工作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根据制药产业技术复杂集成化程度高,生产品种多,工艺技术更新快,专业性强而且所涉及的物料危险性大、工艺过程复杂、设备抽象等特点,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由此我们创建了“三对接、五段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即“课堂与车间、课程与岗位、学业与职业”三对接,“职业基础学习、专业实践、专业核心能力培养、专业拓展与综合实训、顶岗实习”职业能力培养五阶段的人才培养模式。
2.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实施方法
第一阶段(第1~2学期):校内课堂为主,企业与实训室为辅。学生入学后首先到“厂中校”或其他校外实训基地进行1周参观实习和职业素质教育,由企业兼职教师完成教学任务,初步培养学生职业素质与职业认知能力。之后,在校内完成基础领域课程及部分岗位技术课程的学习,基础领域课程主要由校内专任教师完成,培养学生职业基础能力;岗位技术课程主要由双师素质的专任教师完成,部分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内容由企业兼职教师完成。本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计算、信息搜集、逻辑思维,实验与化验、基本识图与绘图、初步分析解决技术问题等能力,使学生具备一定的职业基础。
第二阶段:第一学年的暑期,安排学生到“厂中校”或其他校外实训基地开展专业实践3~4周,认识和体验制药专业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工作内容、工作方法与工作程序,培养学生安全、健康、环保、质量等职业素质,认识和体验制药企业生产组织管理、生产过程,学习生产工艺,培养学生基本工作能力。
第三阶段(第3~4学期):完成岗位技术课程全部教学任务,主要在校内实训基地、“厂中校”进行,实施工作过程系统化“教、学、做”一体的项目教学,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以及药物中间体或产品分析检验、安全生产与健康保护能力、制药现场管理与维护能力。由实践技能强、理论水平高的企业兼职教师、校内双师素质教师共同指导并完成相应考核,要求学生取得相应的中、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第四阶段(第5学期):首先进行专业拓展,然后进行企业轮岗实习与校内专业综合实践(综合实训、毕业设计、毕业论文)。根据课程特点与实施计划,专业拓展课程由校内、外双师素质教师完成教学与考核任务;专业综合实践以提升学生实践能力,解决企业实际技术问题为目的,由企业兼职教师与校内双师素质专任教师共同完成。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项目研发或设计,真题真做,强化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掌握行业标准规范能力,以培养学生专业综合能力。
第五阶段(第6学期):开展顶岗实习。学生进入制药企业的岗位进行半年顶岗实习,由企业教师与学校教师共同进行指导(以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按照严格的顶岗实习指导、考核与管理办法,使学生能够完成相应岗位工作任务,学会做什么?如何做?怎样做得更好?并融入企业工作氛围,系统培养学生工作适应能力与处理实际问题能力。学生实习结束后颁发相应企业“工作经历证书”,以利于今后的就业与发展。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主线,以完成工作任务为目标,突出教学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将素质教育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中。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效果
我院生化制药技术专业自2008级开始实施“三对接,五段式”人才培养方案,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并进行综合对比发现,该培养模式改变了学科体系下学生学习被动,适应岗位能力差的不足,学生学习热情高,工作上手快、职业能力强。近三年,本专业的毕业生共有860人,在生化制药企业工作占85%,其中在大、中型制药企业就业人数占80%,体现了教学改革的整体优势。跟踪调查结果显示,本专业以“校企共建,培养现代制药企业岗位人”为特色,得到社会和用人单位普遍好评。华北制药、石药集团、北京万全药业等用人单位对本专业毕业生普遍反映 “业务素质好”、“实践动手能力强”、“岗位适应快”。近三年学生“双证书”取证率均达100%。
参考文献:
[1] 刘佰猛. 高职制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践与探讨[J].科学探究园地,2008年第2期:103-104
[2] 钟尉方等. 生物制药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索[J]. 职业时空,2010年第7期:71-72
作者简介:
李丽娟(1966- ),女,石家庄市人,硕士,教授,研究方向:高等职业教育,生化制药技术专业建设。
人才计划实施方案范文2
【关键词】中高贯通 国际商务 一体化设计 人才培养方案
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当前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项重要工作,对于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形成合理的教育结构、促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推进中高职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有利于加强中高职衔接,提升职业教育的竞争力和吸引力,有利于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以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有利于职业学校学生多样化的成长,满足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
一、中高职贯通专业的培养目标
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两个层次,和规格上既有共性又有区别。中高职人才培养最终目标都是要立足于区域、行业的经济建设和生产实际需求,人才培养目标、规格都必须贴近企业生产、经济建设的实际需要。但中高职处在不同的教育目标体系和层次上,具有不同特点,因此,围绕中高职不同的培养目标,中高职课程体系一方面要做到高职以中职为基础,注意相互的衔接;另一方面,中职要以高职为导向,根据高职更高层次的要求对其课程体系进行改革。
二、国际商务专业中高贯通专业建设目标
积极探索上海市西南工程学校与上海电机学院高职学院联合办学,中高职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学生发展为本,提高职业能力为纲,以岗位需求和职业标准为依据,加强素质教育,强化职业道德,明确培养目标,加快专业与课程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大力推行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满足学生可持续发展的需求。努力构建结构合理、灵活开放、自主发展的中高职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国际商务专业建设为具有鲜明上海机电产品贸易特色,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五年制复合技能型专业。
中高贯通专业将引领学校同类专业的发展、推进学校其它中高贯通试点专业实施,促进学校中本贯通专业的发展、为推进本市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创新,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
三、国际商务专业中高贯通人才培方案设计
跨校培养贯通:重点解决当前中高职贯通培养普遍存在的教学管理各自为政、师资隔离、中高知识技能层接不畅、教学资源割裂、实训资源割裂问题。
跨领域知识能力融通:着力通过教学体系设置、课程改革实现学生跨专业领域知识学习融会贯通问题,根据学生知识接受能力螺旋上升规律,按照技能--理论--综合的递进课程体系,合理安排跨专业师资、划分专业知识结构比例、建设融合课程、整合跨专业实训资源等方式,解决学生跨专业学习问题。
双证融通:通过巩固扩大国际商务、机电课程双证融通课程,缩短学生就业距离。
创新培养理念:
服务学生终身发展原则。从学生成长规律出发,在学生文化基础扎实的前提下,注重对学生思想道德发展、心理品质、艺术与审美能力、职业素质、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兴趣爱好与个人特长等几方面综合素质的培养与评价。
凸现学生技术技能培养。以技能型人才为培养目标,加强技能培养,抓住技能训练一条线,技能训练由低到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螺旋上升、提高。
四、课程教学实施过程监督
师资融通:中高职所有教师授课不再以学校为授课单位,实现中高职教师联合授课、交叉授课,中高职教师课时互认和高职教学提前介入,加强中高职教师之间课程互听互评与企业评课机制。
教学资源一体化:中高职在专业课程大纲、课程标准、授课计划、教材、习题库、案例库实现资源统合、标准统一,做到中高职教学资源的规范化、一体化;建立核心课程高低年级学生互助平台,由授课教师参与管理;
考核标准统一化:中高职同时强化课程项目化、过程化考核,增大过程考核在总体考核比例中的比重。设立课程多阶段考核制度,形成理论课程过程考核50%、期末考核50%;实训课程过程考核80%、期末考核20%的统一考核体系;
授课流程贯通:核心贯通课程高职教师提前介入授课、答疑、考核过程;针对部分课程跨时较长,要求教师学期授课伊始,至少安排4个学时进行前导课程知识串讲,引导学生巩固前导课程知识;学期期末,教师至少安排一个学时,进行后续课程前瞻介绍。
跨专业课程建设:强化机电贸易、机电产品报关实务、机电产品单证实务、跨境电商业务等课程建设。
五、中高贯通培养关键在于一体化实施
人才计划实施方案范文3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一项新生事物,正处在实践探索期,其主旨就是工程教育本质要求的回归,即对于工科人才的培养高校要从学校的内部培养走向开放的校企合作培养。行业企业参与该计划的实施,使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成共同培养单位,发挥企业具备真实工程环境和先进的工程实践条件的优势,为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工程设计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创造必要的物质条件。
1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原则
(1)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结合卓越工程师培养目标,坚持“以生为本”的原则。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有自身遵循的规律,高等教育也不例外。作为高等教育主体之一的学生,更是高等教育服务的首要目标,因此“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制定应结合卓越工程师人才培养目标,统筹整个计划培养过程,在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基础上,充分锻炼学生工程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
(2)全面落实“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坚持校企联合制定的原则。要树立高等教育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工程教育新观念,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将学校的工程理论教育与行业工程具体实践相结合,用理论指导实践,用实践检验理论,以期工程教育理论水平和工程人才能力素质同时获得全面提升,因此务必坚持校企联合制定的原则。同时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职业岗位素质、创业与就业素质、职业迁徙和职业发展素质的培养,注重工程人才各项能力的协调发展和综合提高,把素质教育、工程实践教育、创新创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职业迁徙能力。
(3)以行业实际需求与工程技术发展为导向,优化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主旨就是让工程教育回归工程,让工程人才的培养不再只局限于校园,进而要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人才培养计划的制定,必须联合企业资深人员,全程参与,以行业需求为基础,结合工程技术发展前沿,依托学院现有的人才培养基础,制定全新的富有工程教育特色的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重点就是优化传统的课程体系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4)强化实践实训教学,突出创新意识和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以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定位的服务面向为指南,从培养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目标出发,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通过科学安排第一课堂的实训(验)、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第二课堂活动等教学环节,优化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打下良好的基础。
2 与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制定相关的具体培养方式与制度要求
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总体原则的指导下,有关具体的课程设置要求以及相关培养方式还需要进一步明确。一份好的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不只单纯具有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设置,还应当反映出创新的教学理念、灵活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手段。
2.1 课程设置必须达到的要求
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规定,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人才培养方案中有两项硬性指标,其一即卓越工程师试点专业人才培养计划中企业生产实践时间至少达到一年,其二即理论课的设置中,四年内达到每一届学生有6门专业课是由具备5年以上在企业工作的工程经历教师主讲。同时还要建立相对稳定的企业兼职教师队伍指导学生毕业设计、企业实习、工程训练、联合指导研究生的企业实习或学习和学位论文等。
2.2 课程设置应当体现出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改革
第一,开设研讨课科目,引导学生适应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向探索和研究为基础的教学模式转变。这种转变是必要而且迫切的。传统的课程设置内容,往往适用“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导致了课堂成为教师一个人的舞台,学生变成了观众。研讨课的开设能够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第二,提高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创新性实践(实验、实习)改革,提高本科实验课程中综合性、设计性实验比重,开发一大批创新性的本科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项目。
人才计划实施方案范文4
成立《方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小组成员如下:
顾问**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兼任,副主任由**
二、步骤及进度
《方案》采取自下而上的编制方法,即在各专业(行业)实施方案编制的基础上,汇总编制全区总方案。
第一阶段:确定工作安排意见,起草《实施方案》框架。由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于**年8月底前报市政府。
第二阶段:**年9月20日前,落实专业(行业)实施方案编制工作,同时进行全区《方案》的“总纲”和“布局”编制工作。
第三阶段:**年9月底前,起草《方案》初稿。利用专业(行业)实施方案的工作基础,参照市实施方案的编制思路,有针对性地深入调查研究,起草初稿,于9月底前报市政府。
第四阶段:**年10月,修改完善《方案》。10月10日至15日,以方案初稿为基础,广泛征求领导小组成员、专家、政协委员、人大代表的意见,进一步修改,形成方案送审稿,于10月底前报市政府。
三、分工与责任
根据市政府的要求及我区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编制15项专业(行业)发展战略实施方案,并在此基础上汇总编制《方案》。
(一)《**区商贸流通业“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由区经贸委负责编制。滨江集团、华旭集团、狗不理集团及各商业公司分别编制各自的发展方案,并纳入《**区商贸流通业“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中。
(二)《**区教育产业“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由区教育局负责编制。
(三)《**区体育产业“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由区体育局负责编制。
(四)《**区文化和旅游业“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由区文化旅游局负责编制。
(五)《**区社区服务业“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由区政府街道办公室牵头,组织区经贸委、区民政局、区文化旅游局、区卫生局、各街道办事处、区市场办共同编制。
(六)《**区中介服务业“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由区计委牵头,组织区教育局、区劳动局、区民政局、区卫生局、区司法局、区工商联共同编制。
(七)《**区信息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由区信息化办公室负责编制。
(八)《**区科技产业“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由区科委负责编制。
(九)《**区都市工业“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由区国资办(区明星工业园)负责编制。
(十)《**区扩大对内、对外开放“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由区招商办负责编制。
(十一)《**区支持中小企业和个体私营经济“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由区经贸委牵头,与工商**分局共同编制。
(十二)《**区城市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由区建委负责编制。方案应与市规划建设系统部署的“十大工程”计划相结合,包括海河综合开发改造、旧房改造、南市改造、交通建设等相关内容,方案年限为**-2010年。
(十三)《**区城市管理“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由区市容委负责编制。方案应与市规划建设系统部署的“十大工程”计划相结合,包括环境综合治理、绿化建设等相关内容,方案年限为**-2010年。
(十四)《**区提高投融资能力“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由区国资办牵头,区经贸委、区财政局、区招商办共同负责编制。包括优化国有资产,加快国有集体企业改革,提高区域经济的投、融资能力等。
(十五)《**区支持“三步走”人才发展战略实施方案》由区人事局负责编制。包括人才开发、引进,公务员队伍建设等相关内容。
各专业(行业)实施方案主管部门应要求下属单位同时编制《“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并将基层方案抄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专业(行业)实施方案的汇总,全区方案的起草、论证和修改工作。
未承担具体编制方案任务,但涉及经济指标论证、项目建设论证的部门应积极配合方案编制工作。
四、编制要求
编制《方案》要根据我区实际,按照新的形势和要求,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目标任务,确定发展重点,安排重要项目,提出保障措施,将全市《“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进行深化、细化和具体化,体现务实的工作思路。
(一)高度重视,落实责任。各单位要认真研究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思路,把编制《方案》作为统一思想、凝聚人心的过程,为今后的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行业)实施方案由分管副区长牵头,各编制部门主要领导具体负责,组织专人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起草专业(行业)实施方案。专业(行业)实施方案涉及多个部门的,其组织和论证工作由承担专业(行业)实施方案的牵头部门负责,相关单位要积极配合。专业(行业)实施方案经论证、审定后,报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突出高标准,注重可操作性。每项工作都要明确发展思路、发展目标、发展重点、主要项目、实施步骤及保障措施等,注重它们之间的有机联系和逻辑关系,同时要有明确的时间进度要求。
1.创新思路。突出“争”字,增强紧迫感。要拓宽视野,从全市、全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研究发展规划,从更大的范围寻求发展机遇。根据我区的优势和特点,提出具有特色的发展模式和思路,避免规划的雷同和项目重复建设。
2.明确发展目标。要有结合总量目标、功能目标和分阶段目标,做到定性目标与定量目标的,既要高标准,又要能够实现。发展目标的时间跨度是从**年至**年,并按**年、*、*年、*年分别提出阶段性目标和具体指标。凡涉及经济活动的专业(行业)实施方案必须采用的经济指标包括增加值、经营收入(销售额、营业额、工程结算收入、成交额)、社会消费品零售额、企业从业人员劳动报酬总额及固定资产投资额,其他指标根据本专业(行业)实际情况采用。
3.明确发展重点。要有项目作依托,每个领域都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切实做好调查研究和投资策划,确定重点发展行业,规划一批具体的建设项目。
4.明确实施步骤。有可行的措施作保障,确保实施。
(三)做好《方案》与规划、重点工作的衔接。
1.各编制主管部门要积极与市级主管部门沟通,做好与全市《“三步走”发展战略实施方案》、五大战略举措发展规划的衔接。
2.做好与“十五”计划和即将编制的“十一五”计划的衔接。“十五”计划有些好的内容可以纳进来。同时,根据新形势和新的目标要求,前瞻性地谋划未来8年的发展,作为“十一五”计划编制的基础。
3.要与全面落实区八次党代会确定的奋斗目标和八届三次、四次会议明确的发展思路相衔接。充分考虑**区“三区三带”建设、八里台地区、五大道地区、黄家花园贵阳路地区的发展。将经济发展和功能布局结合起来,注重项目建设与经济布局调整的衔接。
4.要充分考虑当前属地纳税和在地统计工作的进展情况,原则上以当前管辖范围为基础,同时结合辖区范围考虑发展思路,安排发展布局。
(四)精炼文字,抓紧时间。文字数量上不作具体要求。专业(行业)实施方案上报时间为9月22日。要求报送的电子文件可采用WPSOFFICE、MSOFFICEWORD、CCED软件编制。报送方式采用电子邮件或软盘。电子邮箱为**,联系人:**联系电话**。
人才计划实施方案范文5
关键词: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职业教育攻坚计划;试验区实施方案
作者简介:王为东(1973- ),男,河南确山人,中原工学院政法学院副教授,博士。研究方向:教育法、法制史。
制度创新、先行先试是设立各类试验区的初衷,也是试验区建设的主要任务。自2008年省部共建河南(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协议签订以来,河南省积极通过制度创新推进职业教育实践和理论水平的提高,在省级层面出台了十余份和职业教育相关的规范性文件,其中《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教育部、河南省《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以及《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等规划(建设)纲要,对职教事业的发展和试验区建设有重要影响,体现着当前河南职教改革试验区制度创新的主要成果。同时,三年来的职教实践也初步检验并校正着制度创新的方向。下面简要梳理试验区设立以来河南省在职业教育制度创新方面形成的标志性成果,并结合三年来职教攻坚计划及试验区建设情况对制度创新的特征做初步总结。
一、河南省职业教育攻坚计划及其特征
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设立以前,河南省通过积极主动的制度创新,遏制了1999年以来职业教育急剧滑坡的局面,取得了职业教育持续、稳定发展的成绩,为试验区落户河南创造了条件,也奠定了试验区制度创新的基础。
省部共建试验区协议签订后,河南掀起了一股“职教热”,职业教育的理论成果推陈出新,职业教育指导或协作机构蓬勃发展,职业教育实践屡创新高。不仅省委、省政府积极为试验区建设提供政策支撑,各省辖市也密集出台关于职业教育的规范性文件,制度创新呈现出爆发性特征,制度的系统性、层次性及可操作性显著提高。其中河南省政府以豫政[2008]64号文的《河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的决定》,对未来4年河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做出了全面、深入、具体的规定,是奠定试验区建设基础的重要战略举措,是试验区首个重大制度创新。它对2008年到2012年间的职教投入、教育规模、职教重点形式及重要生长点等做出了详细的规定。比如计划到2012年筹资100亿人民币作为职业教育攻坚经费,到2012年职教在校生规模达到262万人(中职教育达190万人,占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规模的50%以上;高职教育达72万人)。为了切实完成计划目标,将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作为未来职教发展的重点形式,将民办职教为代表的多元化办学作为未来职业教育的重要生长点。计划落实的保障条件也较为具体明确,不仅大力开源,筹资投入职教,而且切实节流,大幅减免涉及职业教育的各项税费。攻坚计划的制订体现了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心和信心,更可贵的是,为执行该计划各省辖市相继出台具体措施,省政府全程监督,为计划的严格、全面执行打下良好基础。
河南省职教攻坚计划具有鲜明的特征。首先是比较全面、系统。计划不仅对攻坚计划的意义、思路、原则及组织领导等详细阐述,还罗列了十项明确具体的政策措施,尤其是在附件中不厌其详地将经费筹措及职责分工分解到各级政府机构及部门,明确职责以保证监督有据;计划内容涵盖了职业教育管理体制、办学体制、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师资队伍、保障机制等各个方面。其次是比较明确、务实。计划制订的目标如筹资总量及分解渠道和数额、职教总体规模和各层次规模等非常具体,关于办学条件和办学水平的计划目标也明确切实,便于执行和监督;计划关注的重点主要是政策措施、保障条件及分解责任,对争议问题如发展职教的责任主体是政府还是企业等搁置不论,反映了尊重既定体制又充分利用现有资源竭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务实态度。再次是具有顺时、应景的特征。顺时是指攻坚计划的出台确实是顺应试验区而来,不可否认有壮声势、造场面、加油打气的成分,这在政府主导的现代化模式中是常见的政策技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必然性;应景是指攻坚计划既要为试验区创造优越条件,又不具备突破现有体制的权能,实施计划的条件掣肘受限,因此对职业教育发展中的许多问题难免采取鸵鸟政策。比如对产学研结合问题的政策缺乏新意,对落实职业资格证作用的问题也全无突破,这些都使计划带有应景的色彩,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发展中的障碍。
二、省部共建试验区实施方案及其特征
2009年5月22日,河南省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实施方案》,为协议的具体实施作出翔实明确的安排。实施方案目标清晰、重点突出、措施到位、保障有力,是试验区建设中具有法律效力的指导性规范。
实施方案明确了试验区的指导思想是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先行先试为主要功能,以体制、机制、模式创新为主要方式。试验重点为中职教育发展的新机制、职业教育办学的新格局、职教服务社会的新模式、职教质量提高的新途径、基础能力增强的新路子、终身教育构建的新体系。围绕以上重点积极试验如下内容:首先,通过建立广泛的职教网络、开展针对农村的职技培训、继续“职业教育强县”创建活动、扩大职业院校对农村的招生规模、建立农村免费职教制度等形式,探索职业教育服务新农村建设的新模式。其次,通过树立正确的职业观、人才观和教育观,把扩大中职规模作为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新机制。再次,通过探索多元化办学体制、发展民办职教、推进职教集团化办学、扩大对外合作与交流等方式,构建职教办学的新格局。第四,通过实施省级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以及薄弱职业学校建设工程,探索提升职教基础能力的新路子。第五,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以职业道德教育和技能培养为重点,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学改革,探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新途径。第六,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全日制教育与非全日制教育并重原则,开放办学,探索构建终身教育的新体系。实施方案同时设计了五项保障机制,除了加强组织领导、加强研究指导和加大宣传力度以保障发展环境的改善外,还规定河南省主要从加大经费投入、落实税费优惠政策等方面提供经济保障,而教育部则从加大政策支持方面提供制度保障。
以政府规章形式出台的实施方案除了具有层级高、效力强、内容全面、结构完整等一般规范性文件的特点外,还有以下特征:首先是立意高远。和攻坚计划相比,实施方案立意于探索职教体系和发展的新模式,着眼于加快中部地区职教改革,因此其目标和功能显然不同。它超越了经费、规模等简单的数字化目标,而更关注体制、机制、模式等具有规律性和长效性的制度要素;它追求的功能主要是“先行先试”,对试验结果的期望比较理性和科学。其次是重点突出。不仅明确列举了六个试验重点,而且每个重点都指向制度创新,都和职教实践中的难点、热点紧密结合。尤其和河南省情相适应,提出以职教服务新农村建设为重点(对比:天津试验区以建设具有国际水准的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为重点,三峡库区试验区以提升移民素质和就业能力为重点),并找准了切入重点的兴奋点,如提出通过建立职教网络和农村免费职教制度,以及继续实行职教面向农村扩招和创建职教强县等制度,切实增强职教服务新农村建设的功能;再如提出建设三个工程(示范学校建设工程、实训基地建设工程、薄弱中等职业学校建设工程)来实现对职教基础能力的提升,既便于实施又容易检验实效。实施方案的第三个特征是平台受限。虽然比攻坚计划立意高远,但由于试验区是教育部面向全国甄选,至少有5处国家级职教改革试验区同时在建,所以试验区建设的责任主要在省,改革试验仍受限于现行体制的束缚,对职教发展中的痼疾仍持漠视态度。尽管提出“以就业准入制度为突破口,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但仅重复惯常的要求,如加大“监督检查力度……责令其限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云云,显然难以有效突破。对敏感或者争议问题,如民办职业院校的政策倾斜问题,仍持回避的态度,与公众对职教改革试验的殷切期望相比,实施方案仍稍嫌保守。
三、发展规划中的职教制度及特征
在试验区建设的过程中,相继有《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以及《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等规划问世,这些规划都将职教制度的发展作为重要内容。
中原经济区战略构想是中原崛起战略的持续、延伸、拓展和深化。受文本性质决定,《建设纲要》主要阐明了人力资源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支撑和保证作用,强调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对职教制度并没有提出具体目标,而是对“建设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实施职业教育攻坚计划”[1]相关目标的重复和强调。与此类似,《十二五规划纲要》关注的焦点是经济和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的规划也奠基于攻坚计划和试验区实施方案,不过提出了比较明确的目标,如“到2015年,中、高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分别达到210万人和104万人,其中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占高中阶段比例达到53%”[2]等等。这两份规划纲要都不以职业教育为重点,但都充分认识到其重要性,单列一节阐明其地位和预期规划。
2010年12月下发的《河南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总体战略、发展任务、体制改革、保障措施等四大块都涉及职教制度,其中第四章是对职业教育的专门规划。首先,明确了职业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一致、和实现“三化协调”相适应的发展目标,突出强调各级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要求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发展规划。其次,规划了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的具体措施,包括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地位和待遇、执行就业准入制度、完善职教助学政策、拓宽毕业生继续学习通道。第三,通过增强职教集团发展活力、调动行业企业举办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推动职教集团化办学。第四,立足河南实际、适应中原经济区需要,提出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积极培养适应农业和农村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而不是仅仅发展“去农化”职业教育。第五,强调发挥改革试验区先行先试、制度创新的功能。中长期教育规划对河南职教未来发展的方向把握准确,和中原经济区建设协调一致,重视涉农职业教育,但也存在制度建设缺乏明确目标、对职教实践中的重点难点作为不大的问题。
上述规划对职教制度的设计具有共同的特征:首先是目标空洞、重复多。三大规划的目标都来源于攻坚计划或试验区实施方案,没能提出具体、明确、具有建设性和可操作性的目标。十二五规划和中原经济区规划属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整体规划,在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上借鉴攻坚计划或试验区实施方案本无可厚非,但都把“加快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建设”和“深入推进职业教育攻坚”作为规划目标,显然过于空洞。中长期教育规划理应对职业教育未来10年勾画清晰蓝图,但其提出的目标仍是“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职高职相互衔接、职前职后相互沟通的具有河南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和攻坚计划的目标毫无二致,没有体现中长期规划对制度创新及发展远景应有的建树和作为。其次是逻辑混乱、协调性差。三大规划作为宏伟蓝图和行动纲领,所规划的内容应有合理的逻辑性和良好的协调性,对于攻坚计划和试验区方案由于专业性强、期间短等原因没能理顺的问题,理应尝试解决。然而三大规划在关键问题上逻辑不清,如对政府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问题,教育规划一方面要求“以转变政府职能和简政放权为重点……减少不必要的行政干预”,另一方面又提出“各级政府要切实履行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尽快实现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占高中阶段的55%以上的目标”[3]。由于减少干预、加强统筹的机制当前还没有形成,而现行政绩考核方式又导致发展目标层层加码,地方政府虚与委蛇甚至弄虚作假的逻辑根源就在于此了。协调性差体现在三大规划对就业准入制度和行业企业的职教责任问题的设计流于空泛,这两个问题是保证职业教育吸引力和发展动力的关键,涉及人社管理、工商管理等多个部门,必须提出和相关部门密切协调的方案才能推动解决。三大规划都由政府主管部门协同相关部门制定,本来是设计解决方案、提高协调能力的良好平台,然而在这方面却鲜有创见。
四、试验区制度创新在实施中的特征
上述制度创新成果都指向同一个目标,体现为同一个成果,那就是河南职教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其中,以中长期教育规划为代表的三大规划历时未久,还谈不上实践的检验;试验区实施方案虽然规定了半年一次的联席会议行使领导和监督,但主要是靠河南省的推动;三年来河南省推动职教发展的主要载体就是攻坚计划,不仅制定了明确的目标,而且规定了扎实的实施、监督和考核措施,取得显著的阶段性成果。从攻坚计划实施情况的反馈材料可以看出,当前制度创新在实施中呈现出鲜明的不均衡特征。
首先是观念态度的分化。一方面是省级政府机构强调要“充分认识职业教育攻坚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4],而且制定了繁琐细密的《贯彻落实全省职业教育攻坚动员大会精神情况专项督导检查评分标准》,把各级政府对攻坚工作的态度作为考核的重要指标。另一方面则是部分企业、行业和学生、家长对职业教育仍持鄙薄态度,甚至一些地方政府也对攻坚计划执行不力。《河南政府教育督导团关于全省贯彻落实职教攻坚动员大会精神督导检查情况的通报》指出“个别县(市、区)政府对职教攻坚工作的重要性、艰巨性、紧迫性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安排部署不力,发展职业教育信心不足”[5],由此带来行业、企业、部门办学整合力度不够,攻坚联席部门之间协作力度不强,财政部门和教育部门攻坚经费投入不足等,导致实践中对攻坚计划的推进速度差距较大。其次是体制机制创新的悬殊。公办职业教育受惠于现行体制和攻坚计划,体制机制创新的动力较足,发展比较显著;而现行体制包括攻坚计划对民办职教的影响力较小,民办职教对制度创新的要求响应乏力,体制机制创新的动作不大,在制度环境中面临被边缘化的危险。比如成功的职教集团化办学都以公办职教为核心和主体,校企合作成效显著的也集中于公办职教,以公办为主体的办学模式发展顺利,而“民办”和“民办公助”办学模式则步履维艰。再如在发展机制方面,尽管明文规定“对民办职业院校在发展政策上要与公办院校一视同仁”,但在具体保障机制上对公办院校是“应当的”,对民办往往是“可以”;对公办院校的支持明确具体,对民办则往往是“力争”,在资金帮扶、项目审批、职称评定、评优评先等许多方面的歧视成为民办职教的隐痛。而当前民办职教比较弱小,鼓励扶持犹恐不足,似是而非的“一视同仁”造成的明伤暗痛,更销蚀了民办职教制度创新的积极性,导致当前在体制机制的创新方面公办、民办职教的悬殊。再次,保障措施的差异。主要基于不同层级财政收支体制的不同,也和政绩考核标准以及对职业教育的观念态度相联系,攻坚计划实施过程中呈现出随行政层级不同对职业教育保障措施有别的特征。省政府负主持之责,对由省政府负责的保障措施严格落实,但“市、县之间重视程度不一,市级政府普遍高度重视,县级政府举措略显不力”,“没有及时、足额拨付现象还不同程度存在……个别地方政府本级财政投入的职教攻坚专项经费较低”。面对不同层级对职业教育保障措施的差异,省政府在要求各地完善多渠道筹措攻坚经费机制时,连用了5个“落实”,这与其说表明了坚决的态度,不如说是对个别地方保障无力的指控。
河南职教改革试验区设立以来,积极主动的制度创新取得了显著成绩,为职教改革试验的顺利进行和职教攻坚计划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但制度创新还存在明显的不足,主要是对重点、难点问题的因循和回避。必须加强对试验区制度创新、先行先试功能的认识,推动试验区真正以制度创新为使命。
参考文献:
[1]本书编委会:《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试行)解读》.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11:6
人才计划实施方案范文6
为更好的开展公司行政人事工作,立足本部门的基本工作职能,特对xx年行政人事部的各项工作进行如下设计和规划。希望通过这些有计划的工作能够进一步完善公司的组织架构,确定和区分每个职能部门的权责,保证公司的运营在既有组织架构中进行。完成公司个职位的工作分析,为人才招募与评定薪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建立及时有效的绩效考核制度与机制并与薪资挂钩,建立内部升迁制度,培养员工主人翁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等等。从而提高以行政人事管理为核心的公司整体管理水平,通过行政人事部计划、执行、落实、监督、修正工作,带动各个职能部门的规范有效工作。
一、行政人事工作目前现状分析
目前行政人事部虽然在原有的工作制度原则基础上对各项工作虽有一定的规范流程但还是存在以下的重点各类问题:
1、 员工基础信息、档案等资料缺失和不规范。员工档案、劳动合同等不完整。
2、 招聘工作,“招人难,留人难”直接影响正常的运营工作。
3、 员工在职期间异动工作不规范,如入职、离职、调动等本部门没有完全把控。
4、 培训工作,没有计划性和系统的组织监督。
5、 考核工作,还没有形成考核循环管理,不能反映员工工作表现。
6、 薪酬管理工作,目前薪酬制度还不健全和完善,缺少员工薪资管理的依据。
7、 还没建立内部纵向横向沟通机制从而难以逐步形成固有的企业文化,不能控制员工流动率及劳资关系、纠纷处理。
8、 公司人力资源调配不够,员工工作单一积极性不能调动。
第一部分 人力资源工作计划
一、人员招聘
xx年是公司发展转折的一年,人力需求迅速增加,主要体现在公司结构调整,所需人员进一步增加。而明年二期项目的启动无论在原有经营范围还是扩张的部分需求将进一步提升,所以人事行政部应逐步完成公司的招聘计划。利用公司的招聘、薪酬政策和春节后人力流动高峰期的机会,补充基层员工和基层管理,尤其是本行业高端人才和优秀基础人才,作为人力资源的更替、补充和培养储备。公司目前处于变动改革期,xx年总体目标首先要保证满足岗位需求,然后再考虑人才储备,实现梯队建设。具体招聘岗位、人数等需要根据各各用人部门要求确定。
1、计划采取的招聘方式:以现场招聘会为主,兼顾网络、报刊、推荐等。
2、具体实施方案:①多参加各类费用低或免费的招聘会或校园招聘会,非基层管理员工和技能员工采用网络或报刊。鼓励员工间的转介绍,但关键岗位或管理岗位原则上不接受推荐。②今后针对校园招聘基层岗位会以实习生名义进行,一是能扩大招聘成功的机率,二是能为日后发展培养管理储备,三是可以采用轮岗机制进行旺淡季合理的人员岗位调配。
3、招聘过程管理按既定的招聘管理制度进行,行政人事部与职能部门进行充分沟通原则上应提前一个月对人员需求进行计划招聘。
4、计划发生招聘费用: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二、员工培训
1、培训工作主要分为:新员工入职培训、员工在职岗位培训
2、具体实施方案:①新员工入职培训,根据招聘情况原则上在一个月内完成,课程安排在原有的基础上再优化,并做好跟进工作,同时给予学习的知识进行考核。②员工在职岗位培训,主要针对员工工作中的技能或员工间存在的不良工作情绪气氛由行政人事部开发课件培训或外训来不定期进行。③管理员工培训,基层管理干部的培训是提升管理水平的途径和方法,我们要改变过去被动的学习方式,从要求学到主动想去学,因为随着公司的发展壮大,我们总会出现管理瓶颈,所以我们基层的管理层干部的知识更新要能跟得上公司的发展速度。具体的培训形式有授课、读书写心得体会、集中学习演讲等,课程以领导力、执行力、管理等方面为主,要求每月中旬(15日前后)开展一次半天以上的集中培训。
3、培训费用:全年控制在5000元以内。
三、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工作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处罚不尽职尽责的员工,而是有效激励员工不断改善工作方法,建立公平的竞争机制,从而推进企业的发展。目前公司绩效考核制度没有具体形成,但在实验过程中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主要是由于对绩效考核工作没有给予高度的重视,月度计划总结评分有一定的随意性。
1、具体实施方案:①xx年1月中旬前各职能部门依据目前工作现状与行政人事部共同确定各岗位的考核指标,行政人事部进行梳理。②xx年1月底完成对《公司绩效考核制度》和配套方案撰写,提交厂长及各部门主管进行审议并修改于2月中旬前通过。③xx年3月开始对修改完善的方案全面实施绩效考核。
2、实施目标注意事项:绩效考核工作涉及各部门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行政人事部在保证绩效考核薪酬体系链接的基础上要做好绩效考核根本意义的宣传。从正面引导员工用积极的心态对待绩效考核。绩效评价体系是一个循环的管理行为有制定、执行、监督、修正、在制定的过程,在操作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困难和问题,应听取各方面个层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和改进工作方法。
四、员工关系
员工关系工作的成效,很大程度反映在员工队伍稳定性上,员工关系应该包括企业和员工、上级和下级、员工和员工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好员工关系不仅是公司良好社会形象打造的一个方面,更是企业寻求长期发展的重要支柱。
1、具体实施方案:①建立内部沟通机制:行政人事部在xx年加强与员工面谈的力度,员工面谈主要在员工转正、调动、离职、调薪、绩效考核或其他因公因私出现思想波动的时机进行。也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与员工进行工作面谈。目标标准为:每季度面谈员工人次不少于5次,而谈掌握的信息必要时应及时与员工所在部门主管进行反馈,以便于根据员工思想状况有针对性最好工作。②建立规范使用工作联系单,部门间的信息传递多用口头传达,容易造成因一方忘记而导致工作疏忽和责任不清,从而造成个人误会与矛盾,不利于工作的开展,行政人事部在xx年1月底前完成对使用工作联系单的规范。③员工恳谈会是员工关系汇总比较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起到调节整个团队的气氛、消除员工之间或与管理层间的一些矛盾,起到提高凝聚力的作用,所以在xx年公司每季度要召开一次员工恳谈会,以休闲、轻松的形式进行恳谈,由员工自己报名或由行政人事部随机抽出,由公司购置一些休闲食品,地点以公司会议室为主,也可以外出活动恳谈的形式。④公布意见建议反映渠道,行政人事部公布手机号码、电子信箱,员工可以对工作生活中的困难、意见、建议向公司反映。 五、薪资福利建立结构合理、岗薪明确、责权利相结合的分配机制,使员工的收入与企业经济效益相结合,这是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重要保证。这点上,人事行政部将根据岗位的重要性,积极与领导、部门沟通,选择合适的薪酬级别留住有用的人才。
1、具体实施方案:①xx年中3月上旬行政人事部完成公司现有薪酬状况分析,结合公司组织架构设置和职位工作分析,提交公司薪酬设计《公司薪酬管理制度》草案。即公司员工薪资等级、薪资结构(基本薪资、绩效薪资、工龄津贴、职务津贴等)薪资调整标准方案。②xx年3月底经总经理审批通过。③xx年4月起执行《公司薪酬管理制度》
2、实施目标注意事项:改革后的薪酬体系,应以能激励员工、留住人才为支点。要充分体现按劳取酬、按贡献取酬的公平原则。确定职位工资,要对职位进行评估;确定技能工资,需要对个人资历进行评估;确定绩效工资,需要对工作表现进行评估。
第二部分 行政管理工作计划
一、企业文化
xx年度要梳理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完善并明确能使员工接受的具体内容。
1、首先要营造尊重、相互信任的氛围、维持健康的劳动关系;其次要保持员工与管理人员之间的沟通渠道畅通。人事行政部门将加强与员工沟通的力度,沟通主要在员工升迁、调动、离职、调薪或其他因公因私出现思想波动的时机进行,并对每次交流进行分析,以便于根据员工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做好工作
2、通过定期举行一些中小型活动提高员工凝聚力
企业人心涣散,其发展必不长久。结合公司实际,除了从收入、工作满意度等方面外也应该考虑举办一些中小型活动来提高员工凝聚力。具体团队建设项目拟有:
①重要节日活动及福利发放,端午、中秋、春节..
②年度优秀员工评选及旅游。
③行政大检查,环境、秩序工作牌等,每周每月检查,张榜公布成绩和问题,年终时给优秀部门奖励
④优秀员工奖励,春节年会聚餐。
二、日常行政事务
1、行政人事部计划在xx年对办公室管理力度进一步加强。办公室管理的难点主要是办公环境卫生、考勤等。
2、具体实施方案:①考勤管理。在既定的考勤管理制度下执行,有原则有标准有奖有罚,兼顾人性化管理。②办公室环境卫生管理。针对上网做与工作无关事项等现象管理。环境卫生排班值日管理,让大家都参与进来而不只是行政部一个部门的事情。③行政各类工作,在前项说明的既定管理制度规定下严格执行。如接待、资料整理(严格规范和执行文件资料管理制度,进行资料分类存档,文件资料收发登记率做到100%。)办公用品采购和使用(依据季度预算采购和领用办公用品,耐用办公用品,如订书机、计算器等依以旧换新的原则领用。)
三、本部门自身建设
1、行政人事部在xx年将大力加强本部门的内部管理和规范,完善部门组织职能;提升部门员工人力资源专业技能和业务素质;提高部门工作质量要求。
2、具体实施方案:①完善部门职能:对本部门的职能、职责进行界定和分工。主要工作内容涉及:招聘、离职、培训、人事档案、考勤、薪资、合同、福利、激励、考核等;我本人负责全面工作,对本部门所有工作项目负责,公司人力资源开发和各项人力资源工作的统筹、计划、安排、组织。②提升本部门人员专业水平:行政人事部在安排各部门培训的同时,应着力对部门人员的素质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