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

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范文1

激励指利用某种外部诱因调动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是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手段。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

一、当前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激励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最终要服务于教学、科研、管理,要与高等学校办学规律高度耦合。然而独立学院在我国发展的时间毕竟很短,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建设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1.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制度建设还比较落后,激励机制的层次和结构还比较单一

不可否认的是,独立学院在缓解我国高等教育资源相对不足、促进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独立学院的师资力量大多是抽调或依赖于挂靠的公办高校,其激励机制明显倾向于这些抽调的教师,独立学院自身引进的教师在激励机制中明显处于弱势,这是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制度安排上明显的不公。具体到激励层次上,以职称评定和外出深造等激励机制为例,在这一激励领域中按资排辈的现象异常突出,严重抑制了独立学院教职员工的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尤其是严重抑制了一些青年教师科研创新动力。

在激励结构上,独立学院采用的激励方式主要是以薪酬激励为主,在员工职业发展以及员工精神层面上安排的激励措施相对不足。当然物质激励也是一种有效的手段,会对教职员工发展起到非常有效的积极作用。然而要想让教职员工保持一种持续的工作积极性和工作热情,就必须实现教职员工的精神层面和物质层面的双丰收。

2.独立学院人力资源在激励约束机制上还存在需要提高的方面

当前我国独立学院在人力资源管理上主要借鉴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模式,实行聘任合同制度。激励机制上的约束机制不健全,表现在专业技术职务的评定和聘任方面,一旦聘用成功,对聘用后期的管理还不是很到位,职称考核管理不是非常健全,依然是套用公办高校的做法,不能从独立学院自身实际出发,“职称终身制”现象依然突出,“能上能下”的人力资源流动约束机制并没有真正落实。具体到人力资源考核方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的约束机制显得更是毫无“约束”可言,论资排辈、轮流坐庄的现象依然突出。对于绩效、薪酬以及进修深造等方面,明显偏重于教学科研人员。

3.独立学院在人力资源激励指标设定上数量过多,且重“量”忽“质”、执行不严的现象凸显

尤其是在年终考核的时候,一些教师员工根本看不懂下发的考核办法和考核文件。具体到岗位聘任上,对于岗位聘任的考核独立学院更多是偏重于量的考核,考察拟聘任的业绩成果数量、科研教学数量,对一些内在的质的考核上明显欠缺,一些教职员工为了尽早评上职称,在教学科研中过多包揽一些工作量,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放到论文著作上,真正用在提高教学质量、提高科研质量的时间非常少,抱有只要完成课时量、只要科研能够顺利结题就可以的思想,其教学和科研的质量很难保证。在教学任务上,对教职员工的考核仅仅是完成任务的工作量大小,至于完成的质量如何却无从检验。一些教职员工内在的隐形创造力因为缺少健全的“质”的激励而受到抑制。

二、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构建的主要路径分析

1.独立学院在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中要构建健全的竞争机制

竞争机制是本文由收集整理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中最为有效的机制,也是最能发挥员工积极性、发掘员工潜力的机制。实行竞争机制,首先要引入岗位竞争机制,在岗位上要实行全员聘任制制度。独立学院实行全员聘任制度,能够有效增强广大教职员工的思想重视程度、自觉增加压力、自觉释放工作潜力和激发活力。采用全员岗位聘任制能够贯彻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公平原则,让所有员工都站在同一起跑线上,根据岗位对个人能力、科研和业绩的需求来竞聘上岗,真正实现岗位由员工综合能力决定、而非上级人为安排。引入竞争机制,实行全员竞聘上岗能够有效实现人力资源在合理的范围内流动,保持广大教职员工队伍始终处于一种高质量、高负责的运转状态。独立学院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机制中引入竞争机制就是要为胜任者提供持续展示的平台,让不能胜任者抓紧时间提高自身素质,使独立学院的有限岗位实现人力资源上的高效配置,无形之中促使员工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不断加强自身业务能力提高、不断挖掘自身各项潜能。独立学院引入竞争机制,还要在人才引进、人才培养方面下功夫。在人才引进上要采取公开、公正的社会化招聘,坚决杜绝人情岗,本着择优录取的原则,为引进创造各种条件,为引进人才之后的发展奠定必要的基础。独立学院引入竞争机制,能够使独立学院广大教职员工队伍实现合理、优化和动态管理,发挥人力资源最大效益,实现有限资源合理优化。

2.独立学院在人力资源激励中要不断完善教职工的评价机制

一般来讲,人力资源评价机制可以分为发展性评价和奖惩性评价。奖惩性评价是借助奖励和惩罚的手段、自上而下的评价,这种评价机制主要应用在对教学和科研的效能性评价领域,运用奖惩性评价机制对员工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激励和约束。奖惩性评价机制中,无论是采取积极的奖励还是采取消极的惩罚都会使员工的情绪和态度产生很大的影响,尤其是在惩罚环节中,要注意适度的原则,坚持教育和引导为主。发展性评级机制主要是为教职员工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创造条件,以此促进员工积极性发挥。在发展性评价中,独立学院要克服自己办学的特殊性困难,采取切实措施帮助广大教职员工发展,实现人力资源潜能的挖掘。发展性评价相对于奖惩性评价而言,具有双重性的特点:发展性评价强调是员工与学院二者的结合,只要学院为员工长远发展奠定好充分的基础,员工就会以更加积极和努力的态度积极参与,有助于增强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对于提高教学、科研和管理都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长远来讲有助于提高独立学院的竞争力;而奖惩性评价强调的是独立学院这一单向层面。独立学院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具体使用哪种评价要根据实际情况。但总的原则是,要以发展性评价机制为主,积极引导广大教职员工全体参与、共同进步,在评价中重视评价结果的反馈,以此促进教职员工的全面发展。

转贴于

3.独立学院要不断优化和完善广大教职员工的工作环境,充分应用学院发展与个人发展相结合的方法实现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作用的发挥

工作环境对于广大教职员工来讲,是一种外在、软性的激励机制环节;独立学院在人力资源机制中要充分考虑员工工作环境因素,设身处地地为广大教职员工创造良好的科研环境、优越的教学环节、融洽的管理环境、和谐的人际关系环境。独立学院在领导作风、学院组织架构、硬件设施等方面要尽可能满足广大教职员工的要求。一旦教职员工对外在的工作环境满意了,才能更加投入地去工作。试想,如果教职员工连做基本的科研实验的硬件设备也没有、连最基本的办公条件也不能满足,他们的积极性、工作热情、责任心、奉献精神还会有吗?通过完善员工工作环境来实现人力资源机制,应该着重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首先,要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一个能够全身性投入工作的校园自然环境。其次,要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一个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安居才能乐业,尤其是要想方设法在生活条件上满足引进人才的需要。再次,在教学、科研和管理上为广大教职员工营造良好的秩序环境,让他们全身性投入到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中。

在为广大教职员工提供必要工作环境的同时,要把独立学院的长远发展与教职员工的个人发展结合起来。独立学院要为广大教职员工在进修、深造、培训和学习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只有员工的个人潜力被充分挖掘,才能实现人力资源作用发挥至最大,才能实现独立学院长远发展。独立学院要积极引导教职员工在努力工作中去实现人生报复、人生理想,充分考虑广大教职员工的特长、能力以及兴趣爱好等,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员工共同参与到学院的发展规划制定中来,让教职员工在对学院有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实现独立学院长远发展与个人发展有效结合。

4.独立学院在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要不断改革工资薪金制度

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中最活跃、最核心的环节应当为员工的薪金激励环节。员工的薪金,不但是对员工工作成绩的认可,也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促进员工不断深造的有效动力。通过薪金激励可以使广大教学科研人员以更大的动力投身到教学科研中,促进独立学院在教学科研层面上的提高;可以让广大管理人员用更加积极、更加负责任的态度投身到管理中去,为学院的发展奠定良好环境。独立学院必须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改革薪金机制,不要盲目照搬照用公办高校等事业单位的薪金管理体制,要构建一种既能实现社会效益、又能服务经济效益的薪金管理机制,以激发员工形成公平性的发展环境为原则,更好地提升独立学院的竞争力,更好地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独立学院要想法设法制订在同类独立学院中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薪金制度,以吸引更多的科研教学和管理人才。员工在薪金上的愿望满足了,才能更加安心地投入到工作中、以更加有优越感的姿态长期为学院的发展服务。薪金机制改革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在货币形式和物质层面上,还要建立一种隐形的薪金福利并纳入到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中,建立一种复合的薪酬体系。这种复合的、隐形的薪酬体系可以包括对员工的带薪深造、带薪培训等。这种隐形的薪金体系对于员工来讲更加具有吸引力。独立学院要紧跟国家高校体制改革的步伐,同时要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创新适合自身特点的薪金体系,实现薪金在独立学院人力资源激励中的作用发挥。

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范文2

【关键词】环境污染;存在问题;管理对策

现如今,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给环境保护造成了不小的负荷,同时,环境保护的形式也越来越严峻,环境污染的处理类型主要包括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废水处理、渗滤液处理、垃圾处理厂四大类,此四大类需通过不同方式来处理处置。本文从专业技术方面着手,深入探究环境污染防治设施在实际运行中暴露的缺陷和要采取的监管对策。

1.环境污染防治设施运行中暴露的问题

1.1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工程的问题

我国由于人口众多、经济社会的高速增长而带来的固体废弃物污染是值得关注的。我国每年所排放固体废弃物的再生资源利用率明显落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固体废弃物自身本来产生量就大、堆积而成的数量相当惊人;这类污染物在处理处置方面均受到一定的限制,并未走向产业化和资源化的进程,从根源层面没能有效地遏制废弃物的肆意排放,尤其是在回收循环利用方面尚且有很长一段道路要走。

1.2废水处理工程运行中的问题

随着工农业生产的进步和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废水排放量居高不下,在面对废水污染严重的现实状况时,在防治设施方面创新力度不够大,最为典型的是在废水处理模型、废水处理过程中的控管设置、废水在线处理的流程与监测设备和废水处置后的净化工艺等方面研究不多、专业领域内的技术较为迟滞,这往往使得废水处理流于形式、“治标不治本”,没有形成遏抑废水排放的强劲合力。技术方面的不成熟、研发力度不大也是亟待解决的缺陷性问题。

1.3渗滤液处理中的问题

渗滤液是一种浓度高的有机废水,而且其成分转化速率相当快,用单一化的方式很难实现将垃圾渗滤液良好处置的效果,这也成为环境污染防治中的一大技术性难题。除此之外,渗滤液的回收利用技术不完备,尚且不能实现渗滤液的“零排放”,渗滤液在处置中需投入较大数量的开支,技术工艺不够灵活和兼容。

渗滤液处理技术是发达国家普遍运用的一种环境污染防治手段,这个技术成果能促使蒸发尾气消耗殆尽,也会合乎标准排放,然而却要耗用大批量的燃料,需在实践中不断加以改进,以免在设备运行中造成对环境的破坏。

1.4垃圾处理厂运行中的问题

毋庸置疑,目前垃圾处置最常用的方法主要有焚烧、填埋和堆肥三种,然而,垃圾处理厂在实际运行中并未顾及到后期对环境带来的损坏,填埋这种方法严重危害大气环境和公众身体健康,不过尚未被叫停;在用堆肥处置垃圾时,占据的土地比较多,设施也显得老套一些。

2.环境污染防治设施的监督管理对策

2.1加强科技攻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改进固体废弃物处置模式

针对固体废弃物污染的防治在实际运行时遇到的技术性难题,我国需大胆尝试和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做法,结合目前现状,加大固体污染物的立法力度,改进落后的废物处置模式,创新前沿的、利用再生能力强的、循环程度高的、对环境危害小的新工艺流程,推行综合管理,以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加强监督管理的实效性和延续性;促使废弃物变废为宝,特别要加强分类回收利用,推进经济方面的可行度。

2.2注重废水处理技术的革新,摒除落后技术对设施运行的不利影响

我国的废水处理绝不能停留于“初级阶段”,而应在技术上大胆突破,才会有所建树。有鉴于此,环境污染防治部门要投入一定的资金参与技术研发,制定并出台新的废水处理技术政策,对于一些废水处理器械和设备必须定期改进工艺和操作规程。在处理生活废水和工业废水等方面,需研制地埋式生活废水处置设施、压滤机以及气浮机,推动废水集约化、循环化、有序化和综合化应用,提高废水回收和再利用的进程。

2.3创新渗滤液处理工艺以及技术手段

垃圾渗滤液往往水量变化较大,其处理方法必须实现同步改进,有采用生化方法去除COD,努力实现国家规定的排放规范指标;采用物化方法去除渗滤液的重金属、COD,目前物化方法主要用于预处理或与其他方式结合运用;根据渗滤液成分繁杂的现状看,可选用膜生物组合这样一类处置方式,规避相应的处理缺陷。

2.4选取最经济、对环境污染代价最小的垃圾处理工艺

针对现有的垃圾处置可选取最实用、最环保的策略,在垃圾处理过程中不断注入技术力量,依托于创新驱动垃圾处理走向集约化和规范化轨道。在监管的同时遇有对环境严重损坏的环节,需立马停止相应的项目。

3.总结

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环境污染的防治处置工作需从根本着手,从各个方面统筹兼顾,加强技术革新,改革落后的、不适合于环保新趋势的污染防治设备,重视在实践中解决运行中的不足与缺点,将环境保护落到实处,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参考文献】

[1]向盛斌.环境管制过程中的管制者与被管制者行为分析[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09).

[2]刘云兴,王晓东,段颖.电子废物对环境的污染及管理[J].北方环境,2012(04).

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范文3

关键词:农村;财务管理;会计;财务公开;探讨

中图分类号:S-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4-0008-1

洮南是吉林省农业大县之一,所辖18个乡镇,总人口4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7万人,占总人口数的63%。截至2010年末,全县农村经济总收入22.1亿元,农村集体经济总收入为3740万元。随着农村集体资产总量不断增大,农村财务成为农民群众关注的热门话题,农村财务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洮南市各级党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农村财务管理工作,自2003年起逐步在全市各乡镇全面推行农村会计制,做好农村财务管理,做到逐笔逐项公开,使全市农村财务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专业化的轨道,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1 目前农村财务管理的现状

洮南市所辖18个乡镇,221个行政村。各乡镇经管站单独设置,全市农经人员105人,村级报账员(兼文书)221人,村级财务会计36人(由各乡镇农经员兼任),负责各村财务记账和会计业务处理;各村设村报账员,负责报账和村级日常业务处理,不再设村会计。从2003年起全市各乡镇221个村全部实行了“村级财务制度”,做到每月报账一次,并在每月报账、记账结束后由财务会计打印公开榜,并到村张榜公布、存档。2009年洮南市推行“两化一推进工作”,2010年各乡镇统一使用“三资软件”。在各乡(镇)经管站又成立综合服务大厅,实行柜台式办公,一站式服务,方便了群众,同时也提升了农村财务管理的水平和档次。

2 推行农村会计制度取得的成效

会计制,即在农村实行“村账乡(镇)代管”,是一种农村集体财务管理的新体制。

目前,洮南市各乡镇在2003年已全部按市委、市政府要求实行了村账乡镇代管,221个村委会百分之百实施了会计制。几年来的工作实践证明,会计制这项农村财务管理的新形式是符合洮南市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的,它受到广大农民群众和农村干部的普遍赞同,效果显著。

首先,提高了农村会计核算水平,保证会计核算按章按制,保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

其次,强化了农村财务管理制度,确保了农村集体资产的安全、保值和增值。

最后,实行村账制度做到了“四化”,即一是会计合法化;二是现金管理规范化;三是会计核算程序化;四是财务公开化。使基层群众对集体资产管理方式更加满意。确保农村财务公开做到真公开、全公开和及时公开,使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得到了充分保障,减少群众的猜疑,使他们对发展集体经济、共同奔康致富、构建和谐农村更充满了信心。

让干部管好用好集体资金、发展集体经济的思想行动更加统一。推行村账乡镇后,执行各项财务管理制度更加严密,干部的干事精力更加专注,利益目标更加统一,齐心协力、共同发展集体经济的原动力和积极性进一步提高。

3 实行村账乡镇代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第一,部分乡镇出现了“村钱乡花”,完全失去了村乡代管的意义。

第二,部分村干部思想认识不到位,虽然制订了一系列村级财务管理制度,但个别村落实不到位。

第三,部分村财务公开有待进一步完善,监督力度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第四,部分财务人员和民主理财小组成员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4 采取有效措施,规范农村集体资产与财务管理,确保农村健康发展

第一,加强教育,切实解决村级干部对村账乡镇代管的真正目的的认识,特别是要解决村级主要负责同志的思想认识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只有思想认识到位才能保证农村财务管理的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第二,加强农村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逐步提高他们的工作能力和业务水平。部分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财务管理专业水平低,有的农村财务管理人员虽然干了多年但不专业,业务知识不够熟练,影响了农村财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这就要求农村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加强业务学习,从而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

第三,加强领导,层层落实责任制。市经管局和各乡镇经管站、审计站及各责任区财务会计、各村有关财务人员,要各负其职、落实责任,抓好农村财务管理工作。

第四,加强农村集体经济资产管理,有效防止集体资产流失,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平调、挪用、侵占各类集体资产,要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行使管理农村集体资产的权利,维护全体成员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 王冬芳.加强和改进农村集体财务管理之我见[J].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4).

[2] 车元章,綦好东.当前村级财务管理的主要模式及其评价[J].财会通讯,2003(7).

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范文4

社区财务历来是广大居民十分关注的热点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广大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强化社区财务审计,关系着社区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发展。就社区财务审计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合理建议。

关键词:

社区及居民小组;财务审计;存在问题;原因;建议

为规范农村集体经济的财务行为,强化社区财务管理,完善农村财务管理制度,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维护集体经济利益。结合实际工作谈谈社区及居民小组财务审计应注意的问题、原因和建议。

1农村财务审计的内容

1.1社区及居民小组收入审计社区及居民小组收入包括:发包及上缴收入、经营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其它收入。收入审计的内容是:各项收入是否足额入账;入账是否及时、有无侵占、挪用、拉用集体资金情况;是否严格使用收款票据,有无票据丢失现象;是否存在坐收坐支现象;审查上级补助收入是否准确及时入账;审查合同签订程序,审查承包合同是否合理;审计其它收入的真实性等。

1.2社区及居民小组支出审计社区及居民小组支出包括:人员工资、各种误工支出、各种奖励支出、招待费支出、其它支出。支出审计的内容是:支出凭证是否完善,有无经手人,审批是否完善;审计财务支出的合法性、合理性、真实性;审计项目资金是否专款专用,有无侵占、挪用。

1.3社区及居民小组资产负债审计主要审计集体资产的产权是否清晰,资产增减情况,台账登记资产情况,帐实是否相符,核实社区及居民小组的欠款、借款,查清债权、债务。

1.4农村公益事业工程建设审计检查农村公益事业工程建设中,是否严格按《社会公益事业工程建设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管理。农村公益事业工程建设的审计内容是:工程实施方案是否通过“四议两公开”表决通过;是否进行工程招(邀)标;是否按工程合同支付工程款;是否随意变更工程设计或超出预算施工;是否按规定进行审计;是否按规定进行建设项目监理;工程竣工是否按程序进行验收。

2审计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2.1会计制度执行不严,审批程序不完善主要问题是:坐收坐支,白条抵库,不按规定结清帐务;个别社区规定金额以上支出无审批表;部分社区、小组单子审批不全,无居委会或居民小组审批;资金管理不到位,审批金额与实付金额不相符;上级部门配给的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没有进行帐务处理;会计科目设置没有按照规定执行。

2.2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主要问题是:票据管理不严,个别社区使用自制票据,没有按规定使用统一票据;无正式发票、无经办人签字;帐户设立过多,存在多头收支,不利于监督和管理;预领款无任何审批手续,挂账时间过长;部分工程款无发票,个别小组出现税款由小组支付;办理业务租车费车票无签章;部分小组误工名册签名不全,或存在多人误工一人签名;部分购买办公用品、礼品单子没有明细清单,无发票;有的社区、小组直接用明细清单记帐;伙食费单子不规范,管理不严格;财务档案管理不健全,个别工程没有施工合同及工程结算表。

3问题存在的原因

1)社区、小组责人对国家财经政策、法律法规学习不够,缺乏遵纪守法的自觉性;2)财务人员会计基础薄弱、业务素质偏低,单位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或执行不严;3)换届选举对财务人员有很大的影响。主要是有的因刚选出来的财务人员开始上岗时工作积极认真,虚心好学,业务进步快,但到后期怕坚持原则得罪人多了,以后选票可能成了问题,从而思想上放松学习,工作也马虎了事。

4建议

4.1加大法制宣传力度,提高村干部财务管理意识积极探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加强农村财务管理的新途径、新办法,着力解决制度不健全、民主理财观念不强的问题。要切实加强对村干部和财会人员的党性教育,财经管理和法律知识的培训,提高综合素质,增强基层干部的守法意识,切实做到按章办事,减少和杜绝违法违纪行为。

4.2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一要严格按照国家财政部《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中规定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要求,在资产、收支往来票据,科目账户设置,财务审计与民主理财等方面做到规范管理。二要严格遵照各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和农业主管部门出台的财务管理制度,尤其是“镇管村、组”的财务管理制度、审计制度、民主理财制度要求,同时要结合实际,建立健全切实可行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如内部控制制度,财产清查制度和预决算制度等,做到账簿齐全、记账及时、独立核算、民主理财、规范管理。三要规范财务处理流程。村组集体经济组织发生的各项开支,做到票据规范,外来凭证是正规发票,自制凭证统一使用村集体经济组织收款专用发票,付款凭证使用工资花名册,会议报销花名册,差旅费报销花名册;手续齐全,单据上必须注明用途并有经手人签字和负责人审批签字;四要切实加强对村级“四议四公开”等相关制度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特别是工程项目的管理规范.

4.3完善财务公开、民主理财,加强审计监督一是对财务公开的时间、内容、地点,管理及效益要逐一规范。财务公开应当及时,做到每季度公开一次财务收支情况,年终公布各项财产,债权债务、收益分配、专项资金筹集和使用情况、民政救助资金使用等情况。二是落实农村财务专项审计制度,建立健全村级财务实行定期审计、专项重点审计和不定期抽样审计相结合的审计制度,努力做到“民主评议,逐月定审,季度复审”,做到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三是严明财经纪律,严格责任追究,对村级继续违规举债、财务不公开、报账及交接不及时、村级收入不能全部纳入管理、坐收坐支私设“小金库”、非生产性支出超标、不执行财务管理制度的现象和行为,一经发现查实后,进行严肃处理。

4.4化解历年债务,发展农村经济一是对村集体债务进行彻底清查,并根据其形成原因进行分类处置,进一步理清村级债务的规模、种类、分布。二是建立化解乡村债务的长效机制,盘活现有集体存量资金和资源,多方筹集,采取清收债权、资产抵债、划转消减债务还债、发展集体经济还债、核销减债等多种形式和办法逐步化解债务,为农村改革和农村经济的发展创造条件。三是规范村级经济管理行为,从源头上防治新的乡村基债务发生。建立新债责任追究制度和乡村干部离任债务审计制度,对违反规定造成新的债务的责任人,视情节轻重和数额大小,给予相应的党纪、政纪处分,并追究其经济责任。

参考文献

[1]王晓白.村(社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思考[J].现代审计,2011(,6):74-75.

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范文5

一、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现状

(一)资金管理不到位。资金管理不规范,对于上级安排的专项性资金,管理较为规范;但对农村集体的一些自有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管理则有些松散,资金核算不完整,存在着公款私存、坐支现金的现象。(二)资产管理不规范。资产管理台账不健全,特别是对集体投资建设的公益用房、上级部门投入的设备、社会捐赠的资产等,未纳入会计帐内登记管理;有的资产购建时手续不全,使用多年仍未入账管理。(三)资源管理不健全。村级的资源发包后,经过多次流转,村里对集体所有的耕地、林地、山地、水域等自然资源,不愿或不进行资源清查,对于农村村级资源性资产的位置、类别、地籍类型、地力等级等情况登记不够规范,造成农村“三资”底数不清、底子不明,管理混乱,有的改变了土地用途,有的合同期未进行续签,损害了集体利益。

二、农村集体“三资”问题成因

(一)乡镇对农村三资管理工作重视不够。乡镇政府认为村级基本没有集体资产,不需要管理;村民实行了自治,不便于管理;三资情况复杂,不愿意管理。对于农村三资管理,虽也普遍成立了工作机构,配备了工作人员,但是由于乡镇工作繁杂,往往乡镇三资管理工作人员一人多岗,承担多项职能工作。

(二)农村会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由于会计基础工作薄弱,会计人员更换频繁,会计培训不力,会计人员工作水平难以提高。有些村干部自己对财务法规和财务制度不熟悉,也不学习,不按规章制度办事,更不听财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造成农村三资管理的不规范。

(三)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监督不到位。一是群众监督乏力。目前的村民集体观念、民主管理意识淡薄,部分村民忙于生计,不热心集体事业,造成民主管理和监督流于形式,个别不廉洁的村干部有了可乘之机。二是村班子内部监督不力,有的村主要干部搞一言堂,大事不开会,小事不研究,班子成员无法监督。三是审计等外部监督乏力。缺乏审计监督长效机制,很多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长期未进行审计检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长期得不到揭示和纠正。

三、解决农村集体“三资”管理问题的建议

(一)明确各部门职能分工,强化责任意识。进一步统一各级党委、政府对管理好农村“三资”的思想认识。强化地方党委、政府的责任,把“三资”管理作为党委、政府谋发展、抓稳定的重要内容,克服少数乡镇党委不重视“三资”管理的倾向。乡镇要建立健全三资管理的责任制。村民委员会是农村“三资”管理的责任主体;乡镇党委、政府是农村“三资”管理的组织者;农经部门是农村“三资”管理的业务主管部门,建立定期和专项审计、村干部任期和离任审计制度。

(二)健全三资管理制度,严格审批程序。建立健全农村“三资”管理的各项制度,做到有章可循,用制度规范行为。具体有:资产资源清查界定、登记台账制度、民主公开管理制度、资产处置审批制度、集体资产发包或产权变更的资质评估制度、招标投标制度、债权债务管理制度、承包合同管理制度、集体土地有序流转制度等。制定“三资”管理监督审批程序和责任追究办法,把“三资”管理的内容和要求纳入到村级领导班子考核、村主要干部考核的重要内容。凡“三资”管理措施落实不到位,造成“三资”管理混乱的,由乡镇责令其负责人限期改正,造成损失的,要依法赔偿,违法违纪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三)构建三资管理监管系统,加大惩治力度。纪委监察部门、财政、审计机关,应当把三资管理作为经济责任审计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来抓,发现问题要严格按照三资管理的有关法规来执行,依法、依纪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纪检监察部门应加强村干部及“三资”管理责任人员违纪行为的查处;各部门应设置农村“三资”专门或兼职管理机构及人员,既发挥各自优势,又统筹协调推进。

村集体经济管理制度范文6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管理;问题;对策

近几年,经济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了农村经济的高速发展,管理人员不仅要规范自身管理能力和管理水平,也要建立更加健全的管控制度,提升财务管理的稳定性和科学性。但是在实际项目运行过程中,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和制度成为了影响财务管理工作的根本原因,相关人员要对其提升重视度,从而助力农村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管理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管理人员思想意识淡漠

农村多数地区的财务管理人员由于受到自身素质和知识能力的影响,本身对于财务管理项目的了解并不多,眼界和能力也十分有限,这就导致其在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管理项目中缺乏主动性,甚至是出现管理混乱的问题。另外,由于村干部本身思想意识淡漠,对农村财务的会计核算工作只是留于表面,缺乏对管理项目的认知,就导致整体工作质量和实际工作效率下降。也就是说,地方财务管理人员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管理项目缺乏清晰的认知和重视,就导致该地区整体管控机制和水平下降[1]。

(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管理事务操作制度缺失

要想实现整体财务运行结构的完整,就要保证制度运行完整,但是,部分农村地区缺乏有效的会计核算制度,也就导致整体项目运行结构发生严重缺失,没有相关部门能针对具体问题建立有效的管理机制。还有些村级会计部门并没有配备较为正规的专用发票,也没有对相关工作建立具有针对性的验收管控环节,就导致款项进出管理机制形同虚设[2]。由于管理制度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农民的实际利益,不仅内部构造结构较为松散,整体项目运行控制结构也非常片面,农村财务管理组织缺乏对财务部门重要性的认知,甚至是导致财务管理人员的职能被弱化,也是导致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管理项目失去应有效力的主要原因[3]。

二、优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管理的对策分析

(一)提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管理人员的思想认知

管理人员要针对具体问题建立具体的管控措施,从根本上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提高其对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管理项目的认知,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的相关规定,确保整体组织结构和项目运行框架贴合时展的社会需求。财务管理人员要在日常管控工作中,确立农村建设发展的新目标,积极践行会计核算制度以及财务审计制度,提升管理时效性的同时,确保经济政策结构的有效落实。另外,管理人员要发挥自身的学习力,吸纳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积极构建更加完善的会计核算体系,从群众基础出发,实现整体管理效果的升级。也要在实际工作中,积极践行现代化财务管理行为,切实按照岗位责任制度规范财务行为,建立一支具有高素质高水准的财务管理团队。

(二)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管理的管控机制

在实际工作运行过程中,地方财务管理人员也要建立健全完善的大会决策制度,确保民主化管理框架。并且要集中完善村部的会计核算机制,建立健全完整的管控机制,保证财务管理干部能积极贯彻会计制度,实现财务工作的顺利践行,从根本上提高规范管理项目的实效性。另外,财务管理人员要针对实际情况建立科学且合理化的资金管理制度,确保集体资产的增值,实现最大化的经济收益和社会收益。除此之外,要想充分践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管理制度,就要集中精力健全农村财务审计的监督约束机制,确保整体管控工作在规范化标准流程内有效实现[4]。管理人员可以利用审计部门对财务支出以及基础建设项目的财务数目进行综合审计,将其工作质量和经济责任结合在一起,提高财务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从全局角度实现财务管理体系的健全完整。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要想优化运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管理机制,就要建立健全完整的规范化运行机制和管理手段,在强化监督机制和管控措施的同时,提高地方财务管理人员的基本素质,从农民的切身利益出发,为农村财务框架优化运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冯淑梅.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核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4,14(08):202-202,203.

[2]黄智妍.关于规范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会计核算的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3,14(36):16-18.

[3]任延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土地资产会计核算的思考[J].中国经贸,2014,14(04):15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