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性劳动实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服务性劳动实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服务性劳动实践

服务性劳动实践范文1

把行风效能建设不断做深做实

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近年来,我们始终坚持以行风效能建设统揽全局,强化学习树理念,建章立制抓规范,督促检查促长效,树立了部门良好形象,促进了各项工作。我局连续六年被市委政府评为实绩突出先进单位、__市人事、劳动系统综合先进单位,行风建设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单位,今年获免评资格。

一、坚持学习教育,树牢服务理念

我们把对干部职工的政治思想教育、素质教育、服务理念教育始终抓在手上,坚持常讲常灌输,努力营造起风气正、事气高、人气旺的氛围。在加强对干部职工进行“三个代表”、“党员先进性”等日常学习教育培训的同时,不断丰富教育内容,相继开展了“珍惜权力、当好公仆,换位思考、真诚服务,珍惜职位、尽心尽责,知足长乐、多做贡献”教育和“五优”达标竞赛等系列活动。引导干部职工选准生活工作中的参照物,境遇比我差者,学问比我高者,修养比我好者,能力比我强者,贡献比我大者。强力推行“两视”服务理念和“六个一”服务制度。即“把服务对象视为自己的兄弟姐妹,把离退休人员视为自己的亲生父母”;“进门一张笑脸,让出一个座位,端上一杯热水,明确一个答复,承诺一个时限,出门一声再见”,以真诚的服务不断拉近与服务对象的距离。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全局逐步形成“七个不让”的工作理念:即不让领导布置的工作在我手里延误;不让传递的业务在我手里中断;不让正在办理的事项在我手里积压;不让各种差错在我手里发生;不让来办事人员在我这里受到冷落;不让各种不良风气在我身上出现;不让人事劳动保障局形象在我这里受到影响。

二、坚持严格管理,完善规章制度

围绕服务抓管理,创新制度促管理。近年来,先后制定完善了行风效能建设一系列规章制度。为增强工作透明度,全面推行了公开、公示制。在醒目位置建立公开栏,公开岗位设置、办事依据、办事程序、收费标准及办理时限,科室普遍设置了工作流程图;为解决“办事难”、“效率不高”等问题,出台了首问责任制、群众来信来访处理办法、一次告知制、AB岗工作制、否定报备制、提高工作效率便民服务措施;为解决“职责不清”、“行为不规范”、“素质不高”等问题,建立了机关工作人员学习制度,工作人员提升微机操作技能的意见、岗位目标责任制、绩效考评制,规范服务用语,推行上门服务、延时服务、跟踪服务、电话预约服务等多种服务形式;为解决“作风不实”、“浪费现象”和“迎来送往”中的问题,制定了工作人员道德行为规范、工作人员三条禁令、廉政建设规定、建设节约型机关具体措施。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规范人们的行为。

三、坚持督促检查,营创干事氛围

事在人为,事靠人干。我们坚持调度督查并举的原则。汇报工作谈行风,督促检查促行建,使工作人员始终把主要精力用于想问题、谋事业、干工作。

一是发挥班子、中层、党员带头作用。要求全体干部职工做到的班子、中层、党员首先做到。在全局唱响“向我看齐,对我监督”口号,一级带着一级干,一级做给一级看。工作日坚持提前到岗,正点或晚点下岗,已成为全体工作人员的自觉行动。二是坚持“日记录、周计划、月例会”工作制度。工作人员每天记好工作日志,完成哪些工作,采取哪些措施,收到哪些成效、存在哪些问题都要记录。班子每周一召开工作碰头会,科室每周做好周工作计划。班子及中层干部每月召开一次工作例会,由科室负责同志汇报全月工作完成情况,安排下月工作。三是严格督查考核。建立了目标责任百分考核办法,明确专人负责督查考核。严格上下班签到,上班中间不定期查岗,班子成员经常深入到科室中督查工作完成情况,对督查的工作情况记录在案作为年终百分考评依据,对因不按制度办事,造成影响的,严格按影响效能建设责任追究办法执行。

四、坚持务求实效,打造一流业绩

行风效能建设的落脚点是提高效率、促进工作、服务群众。通过近四年建设,全局从班子成员到一般工作人员,主动想事、干事,谋划工作,研究难题,人劳各项工作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全面落实“人才兴冀”工程,为地方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近三年来,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共引进急需高级人才628名,培养乡土人才1300名。把毕业就业政策积极向高学历毕业生倾斜,实行优生优配,凡来__州本科生、研究生,全部安排到事业单位工作,高学历毕业生回家乡工作呈现良好趋势,由过去每年10余名,发展到今年的近80名,全市人才结构更趋合理。对专业技术人员和机关事业单位技术工人实行动态管理,按绩效考 核,未位淘汰办法,择优上岗,较好的调动了广大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规范机构编制管理,合理配置各类人员。

认真贯彻执行机构编制下管一级的规定,同时,对事业单位开展了有序整理,7家企业化管理事业单位改制为企业;2家自收自支事业单位转变为社会中介组织;11家乡镇兽医站由自收自支转为企业化管理,全市事业机构设置得到进一步规范。

严把公务员队伍进口关,坚持“逢进必考、择优录用”原则,确保公务员队伍高素质建设。协调有关部门,结合财政预算,每年开展一次财政供养人员审核认定工作,针对文教、卫生两大系统,分别制定人员流动具体管理办法,做到顺向流动,合理配置,使全市财政供养人员始终处于负增长状态。

(三)贯彻“以人为本”原则,认真落实各项惠民政策。

积极发挥部门职能作用和参谋助手作用,争取市领导支持,不折不扣的落实各项政策,凡上级出台的工资福利政策,在冀州均得到及时足额落实。特别是对企业干部的各项政策,更是做为头等大事,站在讲政治的高度,认真积极落实,做到一不漏人,二不缺项,三不误时。全市共解决拖欠工资24.7万元,为37名符合条件人员提前办理退休手续,为32名养老金偏低人员,按衡水市平均水平予以调整,为全部退休企业干部按时加发了养老金补贴,全市所有企业干部均从20__年1月起参加了医疗保险,对67名困难企业的干部以办名义由市财政拨款实行“打捆”参保。工作中对特殊问题特事特办,市物资系统已整体破产,转业干部反映破产前拖欠的工资没有解决,我们组织人员查阅了前10年的账目和凭证,核对出7名转业干部近5万元拖欠工资,全部如数补发,有力促进了干部的稳定工作,全市没有发生过聚集上访现象。

(四)做好劳保工作,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经几年努力,基本建立起了融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位一体”的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将参保人员与退休人员的比例控制在合理水平,做到基金收支平衡,略有节余,目前,全市五险基金积累已达6500万元,使基金支撑能力始终处于高安全点。

服务性劳动实践范文2

关键词:科普教育;特色学校;模式

我校科普活动基地校内占地800平方米,其中,综合实践园350平方米,蔬菜实践区450平方米;校外高产对比田111亩。设有社会主义新农村教育室、劳动技术教育室、农植物标本展览室等功能教室,设置专题教育展板20余块计180多平方米。

多年来,结合本校资源优势和服务区实际情况,围绕“农”字开发建设以“爱农、知农、学农”为主题的科普教育实践基地,取得了显著的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从2003年至今先后共开设镇、村培训班260余期,累计培训学员18000余人次。其中农村实用技术培训5632人,农村致富带头人278人,农村劳动力输出15642人,占富余劳动力总数的86%,创收近亿元。推广新技术22项,高产粮食面积14.1万亩,其中玉米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推广面积已达2000多亩,占到了全镇总种植面积的30%以上。真正发挥了科普实践校的作用,为服务地域经济做出了应有贡献。

一、构架科普实践物质支撑体系

“一室五园”建设初具规模。包括劳动实践科普教育综合室、新奇特品种综合实践园、果蔬种植园、学前果蔬供给园、德本小学大田作物园、信本小学经济作物园。其中,中心校内综合实践园分为试验示范区和蔬菜种植实践区。示范区建有绿色长廊100多平方米,设有播种区、育苗区、展示区等功能区域;综合实践园集植物种养、科研、实践为一体,是学生开展科普活动的载体,最大化发挥了学校科普实践场所的作用。

二、构架科普实践制式推进体系

一是把科普教育纳入学校工作计划,开齐生物、地理、劳技、信息技术、美术、物理、化学等课程。重点设置了科普制作和环境教育等选修课程。二是成立了测土施肥、中草药植物标本制作、插花茶艺、天文气象等课外活动小组,开展多种科技活动,使学生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三是建立了《小学生劳动成长记录》袋,按低、中、高三个年组划分,细化为自我服务性劳动(25分)、家庭服务性劳动(20分)、校园服务性劳动(25分)、社会公益性劳动(15分)、生产劳动实践(15分)五部分150小项。四是坚持每个学生每学期参加以爱农学农为主题的“五个一”活动:去农村的亲戚家收集一件传统农具或采集一种农植物果实标本,在家长的指导下参加一次农业生产劳动。五是充分利用农村远程教育,为本镇的回乡青年进行科技培训。开设种植、养殖、特色食品加工等相关专业,通过培训并结合指导服务,让回乡青年深刻地体会到科技对他们的帮助很大,更看到了科技致富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三、构架科普实践活动运行体系

一是通过科技讲座、科技录像、科技展览等活动拓展学生的科技视野,让他们了解自然,了解科学技术。激发学生的科技兴趣,培养科技意识。二是每个学期我们都开展“科技节”或“科技创新大赛”、评选“科普之星”等系列特色活动。科技创新小发明活动是我们开展学生科技活动的特色之一。三是我们依据基地项目建设和展室资源,针对科普实践需要,组织教师进一步收集整理,编印了校本教材――《中本,可爱的家乡》。四是连续多年举办彩灯展示会活动,观灯会、猜灯谜,使孩子们在开心快乐中体验了传统灯会的魅力。五是开展“节水在我身边”青少年科普教育活动,通过科普节水知识讲座、科普画板展览、科普现场咨询、节水作文写作比赛等活动,普及科普知识,增强环保节能意识,达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的效果。六是开展民俗文化活动。2010年4月举办了民俗文化展,搜集整理展品,开展了民俗文化墙活动,这些藏品都是即将消失或已经消失的本地民风民俗文化珍品,使广大师生深刻体验了中本、安达丰富的文化和民俗。

服务性劳动实践范文3

关键词:服务性学习 道德 发展

现今德育课程改革对学校道德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与挑战,德育新课程的改革是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主线,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思想道德教育为重点,以培育人、发展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本,帮助大学生立志、树德和做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德育课程作为平结学校和社会生活,使得经验和结构性知识的整合要求被强化,这也是德育课程改革的内在要求。它不仅深刻影响着学校道德教育理念的改造,而且对学校道德教育的实践产生有力的冲击。这要求我们不断探索新的实践方法来配合完成整体教学,而服务性学习正是一种通过社区服务来完成学习目标的学习方法,其本质内容是社会学习,鼓励学生参与社区各种活动,通过提供真实的学习环境,以塑造学生个人的社会道德品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公民意识,这对德育的扩充学习是有益的。

服务性学习内涵

服务性学习是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美国兴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法,是一种在行动和反思过程中进行的经验性学习,它将学业学习和社区服务有机结合在一起,已成为近年来美国教育改革运动的重点之一。1996年,著名经济学家杰里米瑞佛肯(Jeremy Rifkin)声称,21世纪“服务性学习可能会成为解决社会问题的主要方法”。

反思和互惠是服务学习的关键概念,美国高等教育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Higher Education)在其系列丛书《学科中的服务性学习》中,给服务性学习下的定义是:“服务性学习是学生通过精心组织的服务进行学习并获得发展的一种方法。这种服务要满足社区的需要,与高等教育机构和社区协调安排,帮助形成学生的公民责任感。它必须与学生的学术课程整合,强化学术课程,并安排结构性的时间让学生来反思服务经验”。

总而言之,服务性学习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现实社会的问题和需要结合起来,既促进了学生的智力发展又增强了学生的公民参与度。同时,服务性学习不用打破学习的严密性和学科目标,使学生在活动中满足人类以及社区活动的需要,并从建构性的活动中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服务性学习提供了一个非传统的学习方式,转变学生角色,拓展知识来源,将课堂讲授转变成为非集中行动,并以此作为教学的重点,打破通常的课堂教学模式,整合出新的学习资源。

服务性学习的特点

服务性学习的特点是学生学习学术课程,社会为学生提供所需要的服务项目,由学生自己参与社会服务过程、运用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在现实世界产生真实有形的成果。服务性学习也是一种主客体互惠性的学习,学生通过服务学习观察问题,从而在处理现实世界的问题中,获得机会认识社会、拓展技能、培养信心去认真思考问题和提高解决的能力,担负起社会责任。

协作性。所谓协作性即双方是平等、互利的一种关系,双方一起分享责任、权力,共同努力,共享成果。在服务性学习过程中,学生通过参加经深思熟虑地组织的服务性实验活动,帮助别人,让自己和与他人“签订爱心合约”,建立起相互间的沟通桥梁,实现学生之间、学校与社区之间的协调和合作。

互补性。彼此既是教导者也是学习者,双方相互学习。学生可以利用所掌握的知识通过直接的服务满足社会需求,学校通过社会服务丰富学生学习的内容,更重要的是提供给学生更多的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推动他们既关心现实、了解社会,又完善人格,促进全面发展。

学习性。服务学习与传统服务最大的不同,乃在于其强调学习与服务的连结,透过服务的具体体验性反思,以提高学生思想与行动、理论与经验的有机结合,来实现学习目标。这些带来新认识的内涵价值的服务不仅意味着与他人分享、以利他人,而且是继续学习,学习与运用结合,在运用中学习。服务性学习活动是对学生综合素质、学识水平的一次检验和提高,在服务的过程中学生观察事物的视角大为开阔,对事物的理解也较以往深刻,此间的感受和获得知识的过程也很新鲜,这是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少有的体验。

服务性学习蕴涵的德育价值

德育价值是作为客体的德育活动及其功能对于作为德育价值主体的社会、个人的德性需要的满足与否、促进与否的关系。德育价值主要反映的是德育活动的属性、功能与德育价值主体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由社会、个人对德行的需要来决定的。社会是由人组成的,社会首先是人的社会,社会的发展是通过人的发展来实现的。德育价值就在于提高、扩展人的价值,在于使人活得更有意义,能最大限度地发挥他的创造才能,更有人的尊严,进而使其人格更高尚,真正意识到自我存在的意义。

服务性学习的目标是要求学生发展知识和进取的态度,要求学生学会分享与合作,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培养对社会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学会适应社会发展所必需的技能,提高个人的成长,成为负责任的公民。服务性学习可以将服务整合到学校德育课程内,通过提供固定时间,促使学生思考、讨论或记录下有关他们的实际服务活动,以及在真实服务活动期间的见闻。开展服务性学习,能提供给学生更多获取知识的方式和渠道,使学生掌握促进人格发展的积极价值,推动他们关心现实、了解社会、完善人格。这不仅是学习方式的变革,在其深层次意义上是“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探究和创新意识的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而这些无不体现着独特的德育价值。

(一)激发学习兴趣

服务性学习是一种体验性学习。通过直接服务活动,让学生发展批判性思考技能和知识,使学生了解人类心理、生活技能、社会需要和资源、公民责任、职业选择及人的多样性等。服务性学习活跃了正规学习,开发丰富的学习内容,可以极大地激发和鼓励他们学习。服务学习与传统服务最大不同,乃在其强调学习与服务的连结。服务性学习课程将学生的需要、动机和兴趣置于核心地位,透过服务的具体经验反思,来达到预先设定的学习目标。人们经由具体经验接触,透过反思去观察、体会自己实际经验,学生所获得的不仅是能力和知识的自我认识,而且认识到他们还有很多东西要学,帮助同学们产生对学习的渴望,由反思中悟出新的原理、观念,将新观念应用到新的具体实践中去。

(二)提高认知水平

服务性学习的另外一个效能是增加学生对校园外部世界的认知,包括校园外面的社会、居民和他们先前没有接触到的观念。服务性学习的最终目的还是要让思想教育的内容充分融入生活,让一种以知识教育为主的道德教育走向强调知识、能力、情感态度,整合价值观并以感受体验为基础的道德教育,使过去孤立封闭在学校和课堂的道德教育变成一种全面开放的道德教育。服务性学习影响了他们看待社会和世界的方式,而这通常会涉及到对他们原先持有的观念批判。比如“好八连”的共建服务活动,每月二十日风雨无阻的为民服务,同学们为“好八连”战士们“无私为人民服务、不计较得失”的精神所感动,这一活动本身对学生有很大的教育意义,而服务性学习又将这一课题中外显的和隐性的德育因素加以内化,使其成为学生自身内在的自觉需求,实现了道德认知到道德理想、道德信念的转化,从而最终形成良好的德育行为。

(三)增强社会责任感

服务性学习使学生的目光由课本转向世界,由狭小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学生通过寒暑假、每月、每周在学校、社区及其他机构服务,找到了自己所学的文化知识和在社会范围内自己应负起更大责任的意义。服务性学习强调让参与服务者看到自己的能力,帮助学生更清楚地了解现实社会,学生为学习将承担更大责任,使他们从自我的小圈子里跳出来,去关注社会热点,如生态环境问题等,促进个人价值观、信念、自尊、自信、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发展。2006年上海商学院举办了“明日商界之星”的评选活动,在结项的学生课题中,就有许多如“关于洋打工的劳动维权”、“保健品的过度包装”、“失地青年的现实问题”等比较真实地反映社会现实问题的课题。服务性学习通过将学校所教授的东西延伸到社会,藉此帮助培育学生关爱他人的道德品质的形成。学生们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将知识的学习融入到实际行动中,想得多了,思考能力提高了;反省多了,自我得到了提升;实践多了,加深了对生活的了解;关注多了,才会用心去体谅社会中许许多多不同的群体,增加保护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四)培育团队精神

服务性学习以小组形式开展活动,在小组内,各人分工不同,每个人都围绕着一个共同的目标发挥自己的作用,都有自己的一份责任。服务性学习的活动过程,其实也是一个学会人际关系合作的过程。团队合作中最基本的就是要建立信任,如果一个组织缺乏信任,伙伴关系就会破裂,反之,诚实的沟通和开放的态度会促进团队的合作。在上海商学院组织的房产调查的过程中,许多学生体会到,在决定做某项工作时,大家往往会有意见不统一,而在这个从不统一到统一的过程中,他们学会了少数服从多数,懂得了人与人之间的宽容和尊重,学会了容忍不同观点并接受其他意见,包括批评。在外出调查中,课题组成员相互帮助,遇事同商量,同学之间成为密切的合作伙伴,在这样一种相互学习、交流、切磋、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们逐步形成了团结、合作、严谨、锲而不舍的创造性人格。

(五)提升公民意识

公民意识是指公民个人对自己在国家中地位的自我认识,也就是公民自觉地以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为核心内容,以自己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的主体地位为思想来源,把国家主人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权利义务观融为一体的自我认识。它围绕公民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反映公民对待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他人之间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行为规范,等等。它强调的是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责任意识、公德意识、民主意识等基本道德意识。服务性学习强调的是学习与服务的同时进行和二者之间的双向协调的关系。在整个服务性学习的过程中,同学们不仅自己努力学习,不断把所学到的知识与他人分享,帮助需要照顾的人,以知识服务他人,又从服务中不断学习,而且这些对于培养大学生公民意识是非常有效的途径。同学们除了学习如何运用学识去服务群众,也在向其服务的对象学习社群相处的态度和民间生活的智慧,参考他们的视角与经验。通过服务性学习能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了解别人的需要和感受,体会到作为社会上的一份子,更有责任去了解和关注更多社会上的人和事,从而提升学生的公民意识。

综上,服务性学习与德育相互交叉、相互涵盖,几乎所有的服务性学习活动都蕴含着丰富的德育价值和德育功能。服务性学习不仅是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更为学校德育工作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我们要重视服务性学习内含的德育价值,同时也要有意识地将德育贯穿于服务性学习的整个过程之中,通过学生自身的体验来实现道德准则的内化和升华,以实现服务性学习的德育价值,达到塑造人格、完善德行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宝存.美国高等学校的服务性学习[J].比较教育研究,2005(11)

服务性劳动实践范文4

关键词:集群中小服务性企业竞争力

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日益激烈,各中小服务性企业越来越呈现出开放、动态、多变的特征;同时,为适应外部竞争环境的压力,中小服务性企业在某一有利的地域集聚起来,形成多元化、综合性、智力型的企业集群生产经营模式。集群内各中小服务性企业通过利用和优化集群内各种资源,获得新的竞争优势。集群化发展已成为中小服务性企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因此如何促进我国中小服务性企业集群健康发展等一系列问题,仍然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

中小服务性企业的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推动力。

据有关资料统计:2003年中国中小企业创造了55.6%的国内生产总值,经工商行政部门注册的中小企业已超过360万家,个体工商户2790万家,中小企业提供的出口额占全国的62.3%,上缴税收占46.2%,并提供了75%以上的城镇就业机会。 中小服务性企业在我国中小企业发展中的作用也日益显现。中小服务性企业占全部中小企业总数的41.2%,在过去25年中,我国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23.7%提高到2003年的33.1%,服务业人员占就业人员的比重由12.2%上升为29.3%,新增就业1.7亿人。

中小企业可选择的发展战略有总成本发展战略、差异化发展战略、核心能力发展战略、多元化经营能力战略和战略联盟战略等多种方式。结合中小服务性企业自身特点,选择企业集群的发展模式参与市场竞争,能为其带来生产成本优势、基于质量基础的产品差异化优势、以及区域营销优势等市场竞争优势,从而形成其核心竞争力。

中小企业集群理论回顾

韦伯在其《工业区位论中》指出:“一个企业规模的增大能给工厂带来利益或节约成本,而若干个企业集群在一个地点同样也能给各个企业带来更多的收益或节省更多的成本”。韦伯认为,集聚因素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通过企业自身的扩大而产生集聚优势,这是初级阶段;第二阶段是各个企业通过相互联系的组织而实现地方工业化,这是最重要的高级集聚阶段。韦伯所说的“高级阶段的集聚”就是中小企业集群。

马歇尔认为中小企业集群是基于外部规模经济而形成的。生产或销售同类产品的企业以及存在着产业关联的上、中、下游企业集中在特定的地方会使专门人才、专门机械、原材料产生很高的使用效率,而这种使用效率是处于分散状态的企业所不能达到的,这种高效率形成了外部规模经济,从而促使中小企业集中在一起,形成了中小企业集群。

迈克尔波特认为,决定一国或一个地区产业竞争优势的四个因素是:市场需求、生产要素条件、相关支持产业以及同行和替代产品竞争者。波特在其竞争优势理论基础上给出了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某一特定产业的中小企业和机构大量聚集于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而形成的稳定的、具有持续竞争优势的集合体。

集群模式对中小服务性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影响途径

上文波特对中小企业集群的定义说明集群发展给中小企业带来的是持续竞争优势。对于中小服务性企业来说,集群发展为它们带来哪些竞争优势呢?

(一) 模型假设

如图1。集群化发展为中小服务性企业带来的竞争力主要来源于资源优势、技术或技能优势、知识优势、组织整合优势。他们互为条件、相互支持,构成了一个具有竞争优势的体系圆。集群化发展为中小服务性企业带来的资源优势,转化成了企业发展的技术优势;同时因集群而形成的企业间的知识共享又是企业获得新资源的重要途径。这些竞争优势不断循环,为中小服务性企业在集群组织内的不断融合起到积极的作用。

(二)竞争优势

1.资源优势。从服务的成本定价法来看,价格=直接成本+间接成本+(边际)利润。其中,直接成本包含与服务有关的材料和劳动力,间接成本是固定成本的一部分,边际利润是总成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的某个百分比。中小服务性企业集群,有利于降低直接服务成本与间接服务成本,获得单个企业所不能获得的成本优势。中小服务性企业集群有助于创新资源的获得。集群化发展会将拥有不同服务资源的人才吸引到同一地方,从而使厂商更容易得到所需要的人才。同时,企业间的密切联系,为企业间人才的交流提供了可能,如企业外部的人才就可以通过合作项目的方式参与企业的服务创新,从而又会降低企业的服务创新成本。

2.技术或技能优势。中小服务性企业集群经济优势的一个持续性动力就是服务创新。企业集群能够提高集群内企业的持续创新能力,并最终成为创新的中心。不同的服务性企业其服务所占的比重不同,当这些企业发生集聚的时候,有时会产生重大变革,为市场提供新的服务;或是扩大现有的服务产品线,产生服务延伸;但最普遍的还是服务改善,改变已有服务的性能,包括加快已有服务过程的执行,扩大服务内容。服务创新以及服务的改善,服务成本效率的提高会引起服务成本的进一步降低,从而会引起服务生产率的进一步改善。

3.知识共享优势。知识共享是企业集群发展的必要条件。企业集群具有有利的知识共享条件,企业在集群内更容易找到创新所需的人才、资金等。人才在群内的流动也会让知识的流转速度不断加快,有利于企业间的学习与知识的交流。知识共享还包括了服务产品的共享。中小服务性企业与中小制造型企业不同,其产品可能包括核心服务,便利服务,支持服务。企业之间的聚集,增强了企业的核心服务产品的竞争力,也为便利服务和支持服务的重新整合发展创造了机会。服务产品的品牌知识可以通过持续开发服务产品的品牌关系,使顾客对有形产品、服务及其他要素有区分性的认识,这些都是发生在顾客与供应商或服务提供者之间的相互作用。集群内的企业可利用知识共享的优势,不断提高自身的品牌知识,从而提升产品的竞争力。

4.组织整合优势。集群化发展为中小服务性企业提供了宽厚的融资环境。集群内银行和企业之间的信息比较对称,众多中小服务性企业的总体融资规模大,银行的业务总成本低,促进了银行对企业集群信贷活动的支持。良好的融资环境降低了集群内部中小服务性企业的资金成本。单个企业的品牌知识聚集容易形成区位品牌。区位服务品牌可以通过企业群具有的低服务成本优势建立,或者通过完善的服务质量来达成,也可以通过区域提供独特的产品和服务来获得,或通过不断的产品创新、产品差异化来形成,或兼而有之。通过信任机制来提升企业集群的竞争优势是企业集群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式之一。企业集群产业间信任机制的核心是市场选择监督和市场竞争监督。以信任机制提升集群的竞争优势是获得持续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

提升中小服务性企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建议

结合我国的国情,为提高我国中小服务性企业集群发展水平,从而提升其竞争优势,政府和企业应从以下几方面共同努力:

加强对中小服务性企业集群的扶持力度。在实践中,对于处于萌芽状态的中小服务性企业集群,我国政府应对其能否成为企业集群的潜力进行评估。如果符合集群产生所需要的条件,则应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投资,使集群迅速达到临界规模,在正反馈机制作用下发展为一个具备自我生长能力的中小企业集群。

培植集群文化。中小服务性企业集群发展的竞争优势来源于集群发展的资源、技术与技能、知识以及组织优势。但归纳结底,来源于集群文化,它是集群存在、发展和壮大的内在源泉和动力。集群文化有别于一般企业的组织文化,它融合了许多服务性企业文化的精华。在服务性企业中建设强有力的和良好的文化可以提升优质服务、实现顾客导向。以顾客为导向的集群文化是服务性组织集群文化的首要内容,而信任和宽容、社会文化和具有弹性的社会结构等有利于创新思想的传播,并最终贡献于集群文化的形成。

完善创新支撑体系。公共服务机构和集群机构是中小服务性企业集群技术基础设施的核心,与企业集群相关的服务体系也是集群技术基础设施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建立和完善为集群成员企业的知识学习和信息交流提供了可能,因此应在政策上健全中小服务性企业集群发展的服务基础设备,完善其创新支撑体系,以促进中小服务性企业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阿尔弗雷德韦伯.工业区位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服务性劳动实践范文5

一、   精心组织,制定活动方案,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开展。

华海房产服务中心党支部认真组织支部成员学习实践活动《通知》,领会活动精神、研究活动计划、成立活动领导小组,由党支部书记亲自抓好活动的组织实施,并组织全体职工学习了活动精神,引导党员干部、职工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投身实践活动,确保教育实践活动有序扎实推进,促进我单位各项工作上水平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二、立足本岗服务群众,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一)切实落实各项民生政策,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让群众办事更加便利、得到更多实惠,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加强与群众真诚沟通,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

(二)要深入开展以经济发展为动力,服务群众为主线“五比一创”劳动竞赛,窗口服务做到“亮身份、亮职责、亮岗位、亮承诺”,党员干部立足本岗开展“党员亮牌”承诺活动。建立党员先锋岗、示范岗,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岗位承诺书》全体职工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积极主动建言献策,分别结合本职工作提出许多合理化建议,比如以房产为依托,开展二手房买卖、贷款等中介服务性业务;通过活动发挥党员干部职工的先锋模范作用,一方面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党员干部为民服务的宗旨。

三、开展送服务、解难题、惠民生活动

(一)党支部积极组织党员干部、职工在雨季到来之前深入群众送服务,认真排查出租房屋住用安全问题,及时更换老化电源、电线,疏通上下水管,检查排水设施,补修危漏房屋等服务,将问题解决在第一时间,受到承租户的好评。

(二)“七一”前夕开展党员义务奉献服务社区居民,支部组织党员干部利用休息日到河北三马路华实房产经营部敞开式办公,宣传有关二手房出租、买卖、贷款等中介服务性业务和有关房屋政策性问题,党员同志佩戴党徽,张贴工作流程、办事程序,做到服务公开透明,方便基层和群众办事,深受老百姓的欢迎。

四、慰问困难职工,解决实际问题,纪念建党93周年

服务性劳动实践范文6

关键词:酒店管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7-0-01

随着改革的开放,我国酒店行业的飞速发展,每一间酒店对专业性的管理人才都有着大量的需求。为了满足酒店行业的发展,为了满足酒店对管理人才的需求,各大高职院校都纷纷设立酒店管理专业来适应现今时代的发展需求。在这个大量需要酒店管理人才的时代下,各大高职院校在不断的实践中对这类人才有了创新的培养方式,相应提出了一些酒店管理人才的新思路和新方法。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通过在各大高职院校的酒店管理学习就能更好地适应市场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可以促进我国酒店行业能更好地可持续发展。

酒店行业是十分重视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实践能力,所以各大告知院校都开始关注到这一点,并对此做出研究,改进了高职院校对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并通过不断的培养中,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变迁,酒店行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实践能力一定也会有所提高,所以各大高职院校都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改进,不断优化,不断培养出更优秀的酒店管理人才。

一、从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内涵出发

酒店行业是一个面向不同种族,不同人群的服务性行业,所以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应该尽可能多学习不同的语言,并能流利地用英语表达所想的内容。各大高职院校更应该强调能力的重要性,突出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培养。不仅要求学生在掌握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下,掌握并运用专业实践技能,而且要求学生把所学成果能够运用到实际生产之中,来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各大高职院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专业能力就是学生的具体职业的能力,学生的专业能力就是由从事酒店管理职业的活动中所需要的技能和知识构成。而核心能力就是指对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起关键作用的能力,这种能力是普遍存在的,也是可以迁移的。核心能力与职业技能和技术知识是不相同的,核心能力的培养侧重于对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让学生能更好更快地适应现今社会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

各大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的同时,应该把两者结合在一起,让学生能更好地培养这两种能力,将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作为一个有机的整体结合在一起,就能充分地挖掘出学生在酒店管理中的发展潜能,从而全面地提升学生在酒店管理中的职业能力。

为了培养各大高职院校学生在酒店管理专业方面的职业能力,每一位酒店管理教师都应该从培养学生的内涵开始出发,积极教授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知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掌握酒店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践技能。为以后成为酒店管理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从实践了解酒店管理的技术出发

酒店管理专业可以细分为基础理论教学、服务技能教学、管理技术教学和专业拓展教学等四个方面,对于培养不同酒店管理人才就会有不同的内容安排和结构状况。因此,每一位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都应该清晰了解每一个酒店管理的流程。而且各大高职院校在开展酒店管理专业时,都应该要开设服务技能教学,因为服务性操作技能是技术管理型人才的基本工作技能,而酒店技术性管理工作是服务产品设计、服务的质量控制到具体酒店管理业务的指导和培训。这些都离不开相应的技能水平和酒店管理的实践经验。还因为大多数毕业生从各大高职院校中毕业后都会有一段时间是从事客服工作的,如果没有相应的酒店服务技能,那就很难胜任酒店管理的职位。

但是各大高职院校教育不仅应该以服务技能教学为重,更应该以管理技术教学为核心。在现今社会的推动下,技术管理型人才培养成了各大高职院校在教学方面所需要思量的问题。所以每一位酒店管理专业学生应正确认识服务技能教学和管理技术教学。然而服务性技能课程应作为酒店管理专业基础技能课程来教学而不应成为酒店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酒店管理专业学生要以通过国家职业技能鉴定为目标来合理规划人生道路,而且服务性技能课程应该注重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不应仅仅关注学生简单的、机械的技能训练,各大高职院校教师更需努力实现与相应酒店管理技术课程的内在联系。使学生从实践了解酒店管理所需技术的基础下出发,想成为酒店管理人才的方向迈进。

三、从强化学生对酒店管理意识出发

酒店行业是一行服务的行业,酒店行业的本质就是服务,如果没有很强的酒店人意识,就很难在这个行业长久地工作下去。所以各大高职院校在酒店管理这一专业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出高素质的酒店管理人才。所以每一位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在刚入酒店行业的时候,必须从底层做起。而底层的工作往往是最辛苦、最劳累的,所以这就需要酒店管理学生必须具备一种坚定的意志和对酒店行业的热情。许多无法承受这一过程的学生都会选择转行,这不仅浪费了自己的时间和青春,更是浪费了大量的社会教育资源。而酒店行业作为一行工作时间越长就约会感到辛苦的行业,使许多酒店管理学生望而却步。因此,酒店行业的员工都必须要有一些有别于其他行业的手段来培养酒店员工的职业忠诚度,而职业忠诚度的培养就成为了各大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的经济市场体制不断完善,给酒店行业提供了发展创造的巨大空间,而酒店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需求也日益明显。因此,各大高职院校都应该重视酒店管理人才的培养,在不断的实践基础上积极创新,探索出更加符合社会发展的酒店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为酒店行业的发展提供充分的人才支持。也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我国酒店管理行业的岗位特征和职业教育等现状,探讨出更有效的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参考文献:

[1]仇松祥.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培养制约因素及对策[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