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教育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教育的好处范文1
关键词:传统方式教学;解决办法;计算机教学
计算机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个重要的工具,人们要想在这个社会上生存,学习计算机已经成为一件刻不容缓的事情,要学习计算机就必然离不开计算机教学。在中学、大学我们都有计算机课程,必学的一门就是计算机基础。作为一名职高计算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计算机教学与传统教学一些融合点和分歧点。也对计算机教学产生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刚开始从教的时候用老方法灌输式地教学,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听,大多数学生都是沉默的,以为这是课堂纪律好的表现,然而能有多少知识进入学生的大脑呢。经过调查研究发现,教学效果远没有想象得好。
一、传统教学的特点
教育在中国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了,大教育家孔子就教育大家要温良恭俭让。传统教育的特点就是老师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座位上手放好,腰坐正,认真听讲,学生在听讲的时候不能讲话不能乱动,不然就会招致老师的批评。
传统教育有其好处,就是老师认真讲解知识,这样的话如果学生认真听讲会有很大的收获。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学生的创造性就不能很好地得到锻炼,学生就是机械的知识接收器,就像复印机一样。
传统的教学模式既具有其好的一面,也有其不利的一面。好的一面很好理解,既然这种传统教育教学模式能够存在就说明有其合理性。在古代社会,当时没有什么科技,物质贫乏,这种条件只允许产生传统的教育模式。对于当时的人们来说,只有一些贵族和一些意志力坚定的人(这些人能克服物质条件的束缚去寻找老师进行求学)才能有机会读书识字,从这个角度看这是传统教学模式进步的一面。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消极的一面。比如,在传统教育中教师是课堂的主体,是课堂活动的主导力量。学生必须跟随老师的步伐,以老师为中心。这样的话就忽略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提高。学生就会产生依赖性和僵固的思维模式。这对于传统教育的发展和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素质的提高是极其不利的。
二、传统教育中的计算机教学
随着时代的发展,计算机技术的普及让人们越来越感到学习计算机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于是计算机教学被引入课堂,传统教育中出现了现代知识,那就是计算机知识。这就出现了一个很特别的现象,那就是现代的高科技计算机技术出现在传统教学中,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进行高科技的计算机教学。这既在传统教育中有了知识的突破性,也让计算机教学融入传统教育。
计算机是人类的一项重大发明,它的出现标志着人类进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是人们使用工具更好的体现(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能够发明和使用工具)。计算机的发展很迅速,但也是一步一步进行的,计算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使用不同的电子器件,比如第一阶段就是使用电子管作为其主要的核心部件。
计算机科学进入课堂是一种突破,它被当作一种新的知识引入课堂,对于我们这个教育体系来说是一种加强,就像一个女人嫁进了丈夫家,这对于双方都是有利的,这是一种进步和加强,也是历史的必然,当然也会产生一些不适应性,比如大家的生活习惯、人们的性格特点都有所不同。大家都必须做出调整和让步,这样才能找到新的平衡,这样大家才能更好地生活在一起。计算机科学“嫁入”传统教育也是这样,大家都必须做出调整、妥协、让步,只有这样大家才能达到一种平衡。只有这样计算机科学才能很好地融入传统教育,其中的调整很多,比如可以加大学生的上机实习和锻炼。
三、计算机教学在传统教学中的优越性
传统的教学具体地说也有新知识,那就是从西方发达国家引进的数理化等西方知识,也有传统的语文等知识。计算机技术一进入课堂就体现其极大的优越性。学生很喜欢计算机这门科学,首先,计算机技术是社会各个行业所需要的,学习运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很好地工作、学习,可以有一个很好的前途。其次,计算机是一门很有吸引力的科学,计算机软件五花八门,功能十分强大,符合不同人群的需求,符合不同人的兴趣特点。这就给大家学习计算机以极大的便利。
计算机科学和传统教育中的其他学科比较起来有其独特性,传统教育中有数学、物理、化学、语文、英语、历史等,这些学科主要以理论为主,其教学模式就是灌输。计算机科学在传统的教学中也可以由老师在讲台上灌输,但是计算机科学有其不同之处,比如计算机科学有很多是具体的操作实践。计算机本身就是一台机器,很像传统教育中的物理化学实验,这能给学生以极大的兴趣。学生喜欢操作计算机,因为计算机给学生以新鲜感。
四、计算机教学在传统教学中的局限性
尽管计算机是大家喜闻乐见的现代科技,但是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十分适合计算机这门科学。计算机科学的活跃性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计算机实际的操作性,让大家喜欢上机操作。传统教学喜欢在课堂上灌输知识,而计算机科学很多时候需要教师在计算机上实际操作、实际演示,让学生模仿我们的操作。传统教学恰恰满足不了计算机科学的这种需求,还是让教师一板一眼地在课堂上进行知识的灌输,这就极大地影响了计算机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金志强.传统教学基础[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传统教育的好处范文2
关键词:传统教育;慕课;课堂教学;教学模式
慕课又称MOOC,其英文全称是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翻译成中文就是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自2013年开始,我国有多所名校加入了慕课平台,代表着慕课正式走进中国成为不争的事实。为此引发了一些对传统教学模式的反思,对慕课的热潮和冷静思考。本文就慕课对大学教学模式的可能影响,做一些简单的探讨。
传统教学的模式一般表现为:以教为中心,学生围绕教师转。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教师凭借自己拥有的知识通过黑板、粉笔、书本、挂图等媒体以口授的方式给学生讲授,学生靠耳听、笔记的方法接受知识,教师讲、学生听,教师演示、学生练习。学生是知识传授的对象,是靠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传授者,是课堂的最高权威者,并且要有序的监控整个教学活动的进程。
这种教学模式在人类发展史上,为促进知识传播、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到现在仍然在广泛使用,但这种教学形式存在缺陷。
1.教学质量与授课教师的个人素质直接相关。由于地域经济、交通以及其它一些师资条件方面的限制,很难实现在大面积范围内,都由优秀教师任教,使得不同班级、不同学校、不同地区之间的教学质量,从教师的因素上就形成了较大的差异。
而慕课则不存在这样的问题,名校名师的慕课可以让众多想要学习的学生接受相同质量的教学。但同一老师的课程,现场教学效果要强于远程教学,当然现代微课有很多后期加工,其效果在某些方面也许会强于现场教学,但存在制作成本过高问题,即便在将来所有课程都有了最优的慕课,课堂教学仍有其不可替代的地方。
2.为了便于组织管理,传统教学的模式一般比较僵化,有较强的目标、计划、进度、内容、纪律、组织等相关约束,造成老师受限,学生受制。适应性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好,而在这一过程中适应能力差的学生则感受不到学习的乐趣。
而慕课天然的具备时间、空间的灵活性,甚至在内容上也可以具备适应多种层次学习能力学生的需求。如果仅仅是为了机械的知识传播的话,我们甚至可以看到慕课取代传统教学的可能性。
事实上传统教学具备很多不可替代的优点:
一、情感教育
在传统教学过程中,一些优秀的教师可以掌控课堂情境,很好地形成情感共鸣,在某些课程的教学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即便是普通老师,只要是有情感的老师,都会在教学过程中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而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处于共同的学习空间中,也会进行适度的复杂的情感互动活动,这些都是作为一个社会人不可或缺的情感交流与学习活动,这也是对学生的情感教育过程。随着计算机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逐渐加深,机器对人类行为的异化也在逐渐加深,这种异化是好是坏还不能得出绝对的结论,但为保障人类健康有序发展,过分的异化在不清楚其危害时是不可接受的。但是有一点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情感缺失现象正在越来越严重,而大学时代正是人们情感交流的黄金时期,为此我们有必要为他们的情感教育问题提供解决方案,而传统教育本身就具备经济有效的情感教育能力,不敢说最好,但一定比现在的慕课要强。
二、社会人格
大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绝不仅仅是为了接受知识,也是其人生中最重要的一次社会交流活动,历时数年,情感真挚,缺少功利性影响,而又处于思想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活动之剧烈,思想变化之快,接受能力之强,在其一生之中都是至关重要的。而传统教育,为其提供了一个较长时期的稳定、平等、公平的交流互动教育平台――课堂。在这个平台中,有老师的言传身教,往往是正能量的,如果遇到一个对其有特殊意义的老师,也许会影响其一生,意义重大。还有同学之间的互动交流,缺少功利性的交往,常常是美好的。这些社会交往活动,对大学生的社会人格成长有极其重要的影响。而慕课虽然也有交流、有互动,但在社会人格成长中的影响力,与传统教育是没有可比性的。
三、群体效应
人的学习活动是一种脑力劳动,既然是一种劳动,就要付出一些力量,慕课为什么要碎片化?就是因为独立的主动学习需要更多的付出这种力量,传统教学中为什么学生坚持的时间更长?不仅仅在于被动学习较省力,还在于一个好的群体学习情境,会使学生更好的进入专注学习的状态,能够更好地接受知识并能坚持更长的学习时间。当然,被动学习较省力也是传统教育的一个很重要的优点,有很多学生已经适应了被动学习的状态,并不习惯去主动学习,虽然我们都不认为这是个好事,但既然这种学生存在,我们就要为他们提供相应的教育产品。从这方面来说,传统教育是比慕课要具有优势的。
四、思想交流
传统教育常被人误解为只能进行机械的知识传播,并作为传统教育的一个缺点与其它新的教法进行比较。事实上这是个认识误区,课堂教学之所以现在仍然以知识传播为主,往往是因为一些现实约束造成的,而在思想碰撞与交流上,传统课堂教学有慕课所不具备的优势,在创造了较好的思想交流情境情况下,课堂中面对面的激烈快速的思想交流互动,是与慕课中的交流互动完全不同的。可能范围太小、更加无序、情感因素过多,但参与比率、思想活动的剧烈层度一般更高,或者说各有所长。
五、安定社会
传统教学模式还具备对大量学生的组织管理控制能力,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已经证明这种能力对安定社会具有显著的作用。这么多年来,我国大学的学工系统的工作业绩是显而易见的,如此多的易于思想燥动的年轻人都聚集在大学里,而没有重大事件发生,简直不可思议,当然我国经济稳定增长、政治统治有力、思想政治工作到位、年轻人多沉迷网游手游等,也是关键因素。不过,由于年轻人大多聚集在校园中,确实给地方的治安管理工作减轻了压力。很显然慕课不具备这样的能力,不过我们可以通过适当的结合方式,解决这样的问题。
六、政治思想教育
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我国学校的很重要的工作职能,我国的传统教育在政治思想教育主面虽或有懈怠,但一旦发力,则极为强大,这一点我们都深有信心,而一旦让学生自主选择,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力度还能保留多少让人担心,很多人甚至对慕课在意识形态领域可能造成的问题感到忧虑,事实上这可以在慕课产品方面多注意即可。但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播问题,这一点我们一定要认识到。政治思想教育工作不是几本书背下来,几堂课上下来的问题。政治思想教育工作是教育人、改造人、塑造人的问题,我们要通过课堂教育、课下教育、管理教育、生活教育、社会教育、文化教育、家庭教育等等多层次、多角度、全方位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能保障长在中国的中国人不是个长在中国的美国人或外国人,才能保障出去又回来的中国人是中国人而不是外国人,或者无所谓哪国人。在这方面,我国的传统教育工作还是比较有力的,而慕课显然不具备传统教育的相关能力。所以,在无法确定慕课的引入将对传统教育造成巨大影响会有怎样的后果之前,要慎重。
七、行为训练
一些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或者有一定危险的操作课程中,或需要对学生的复杂行为进行反复多次矫正的教学过程,都是现在的慕课无法胜任的,将来是否有一天能有这样的智能课程具备这种能力我们不知道,但即便是有了这种课程,是否还叫慕课也是不好说的事情,总之,这类课程是慕课无法胜任的,当然这类课程中往往也包括一些知识需要传播,这样可以考虑两者结合的问题。
传统教学比之慕课还具备一些如促进民族融合、促进地方经济等优势就不一一列举,我们谈这么多传统教学的优势,并不是要拒绝慕课,而是让我们能够冷静思考,毕竟慕课的引进应该是一个系统工程,不要总是搞一些热潮,全国一帮哄,引发一些不必要的恐慌和浪费。慕课的好处我们可以看的很清楚,但传统教育也不仅仅是一个概念,还是一个产业,一个巨大的人群,还有着具大的价值,慕课的引入一定要慎重地系统地进行。
除此以外,现阶段慕课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学习监控问题、评价问题等,当这些问题解决后,就到了慕课大规模走进高校的时代,到那时传播知识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高校教学模式必将发生重大变革。
当慕课大规模走进校园后会发生什么呢?会不会从此不再有学生去课堂上课了呢?大学是否可以在家里上呢?有一些学校在引进慕课后,确实发生了大多学生选择了慕课的现象,但是,很多学生选择慕课的原因并不是为了学到知识,而是为了可以不上课,只要打开电脑打开课程后就该干什么――干什么去了。如果真的是为了学到知识的话,很多学生还是会选择走进课堂。但是,慕课已经成为教师的竞争对手已经是不争的事实,在优质慕课面前,教法僵化,甚至不合格的老师,恐怕将难以维系。所以我们必须为将要到来的竞争做好准备,我们的教学模式也必须调整。
慕课大规模走进高校后,高校教学模式可能会有哪些变化呢?
1.课堂教学模式会发生变化,前文谈过的课堂教学优势要扩大发挥,由于不再有知识传播的压力,课堂将向更利于交流讨论、更有趣、更随性的方向发展,如小组讨论式、表演式、综艺式、实践式、专家访谈式等多种形式将百花齐放。
2.实践训练课程将增加,当慕课承担了知识传播工作后,其不擅长的实践训练课程就可以大量增加,从而保障应用型人才真正做到上岗即用。
3.小班利于交流讨论的教学模式成为主流,由于慕课具备了知识传播能力,使学生有了选择权,可以在课堂教学和慕课之间进行选择,只有更利于交流和得到更多关注的小规模班级才更具有吸引力,否则就只能是明星教师才能吸引学生了。
4.分布式的时间空间教学模式,在具备了统一有效的评价体系后,慕课就具备了与传统教学进行竞争的能力,要想发挥慕课的优势,我们原有的学制要更具灵活性,原有的学习地点也要更具有灵活性,学生可以选择任何时间地点进行学习活动,也可以学习工作两不误。这就需要对现有的学习体制进行大规模改变,也会触及到原有的很多问题。
慕课大规模走进高校后,不仅仅是教学模式的改变,也将是教育体制的改变,教育生态环境的改变。如果国家不对慕课产品进行规范统筹,名校名师将具备更广泛更强势的竞争能力,而其它院校则必须在提供更灵活、更深入、更优质的教育服务产品上下功夫,才能在未来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1] 尚俊杰.MOOC:能否颠覆教育流程? [N].光明日报,2013-11-18.
[2] 陈 颖.对MOOC 教学的探讨[J].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6
[3] 陈肖庚,王顶明.MOOC 的发展历程与主要特征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11).
[4] 姬十三.MOOC 如何改变学习[N].文汇报,2014-1-20.
传统教育的好处范文3
自从美国以及一些欧洲国家兴起网络教育以来,网络教育似乎已慢慢西风东渐,而且有越刮越猛的趋势。但我们应该看到,他们的教育已经改革过多次,早已建立起了发达的教育体系,形成了教成熟的教育思想和观念,已经为网络教育的发展做好了前期充分的思想准备。而我国仍是穷国办大教育,面临着很多问题。就目前状况而言,我国教育的地区差距很大,一些大城市、地区教育较发达,可仍有很多地区连基本的教学条件都不具备。我国仅用不到世界公共教育支出的2%,支撑着占世界受教育总人口的23%的教育经费的投入。旧的教育模式和观念都还存在相当大的问题,现在又盲目奢谈网络教育,甚至想一哄而上,肯定是行不通的。其实搞教育也就像搞经济,欲速则不达,面临新情况,新事物,我们一定要正确审视,不能盲目追求。我们首先应认清我国网络教育的实际情况,再努力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最切实可行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一、我国网络教育的现状。
目前,在我国,想把网络教育办成大规模、全铺开的形式是绝对不可能的。就中学而言:
一、现有的教育体制不允许。我国的中学仍是以追求高考升学率为最终目标,广大中学生仍摆脱不了为高考拼命的现状,在这样的情况下,要他们抽出时间用电脑去查资料,往往被认为是“丧志”,浪费时间。学校也不敢轻易尝试,怕影响了升学率,砸了牌子。因此,在中学实施网络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
二、即便有胆量去尝试,也存在经费不足的问题。一台586电脑最便宜也得4000多元,
为满足全校学生都能使用,至少也得几百台,再加上维修、上网的费用,的确是个不小的数目。现有的一些重点中学,凭着名气,凭着生源,也许还能应付。但那么多普通学校呢?经费对于他们,的确是不可解决的难题。
三、中学教师的素质也不足以完成这项大的变革。好多教师自己都是受的传统教育,他
们往往非常精通自己的专业知识,但至于电脑,有的甚至连收发邮件都还不会,又如何让他们去制作课件,引导学生在网上搜查资料呢?
上面谈的是中学的情况,鉴于这些情况,很多人就提出,既然我国是“穷国办大教育”,
那我们只能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应把发展网上远程教育的重点放在高校。当然这样的提议有它合理的方面,现在在一些大专院校也的确正在实施,但效果如何呢?现在很多已招生的网络学院根本不是实际意义上的网络学院。一位网院的负责人这样说:“学生愿意课堂上,就课堂上;愿意网上上,就网上上”,听起来似乎很民主,但连具体该如何办学,如何上课都尚未搞清,学生都已进了校门,这又何谈有什么教学成果呢?而且,现在大多数网络学院的学生,其实仍只是求一纸文凭。很多学生以前也从未接触过电脑,进校后都要从最基本的学起,这又要花费很长的时间。而且这一代的学生仍是受的传统教育,学习自觉性很差,自学能力也不强,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不够,他们习惯了被动式的学习方法,突然解放他们、让他们自由的去学习,他们必定是面对着电脑发呆,迷失了方向。可见,很多根深蒂固的教育思想、学习方法极大的限制了网络教育在高等院校的发展。这是传统教育带来的必然后果。
二、网络教育实施中教育思想观念转变的重要性。
那是不是干脆就不搞网络教育了呢?肯定不行。我们不能不承认网络教育有传统教育
不可比拟的好处。而且这又是一次源于西方的科技革命,我们一定要自觉的迎接挑战,不能再与西方先进国家的水平越拉越远。那我们究竟应该干些什么呢?有人提出要制作好的教学软件,要在中小学开设计算机课程。然而,目前再精美的教学软件也是设计者从现有的教学模式出发设计的,根本没有探索出一种新的模式,这是他们的思想仍受限制于传统教育的结果。在中学,计算机课程也永远只能被视为副课。可见,这些都只是流于形式的提议,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我们真正要做的,是根据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寻找、探索出一条适合我们自己的,最有效、最迅速的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任何问题的解决,首先都取决去指导思想、思路、观念、理念的正确与否。想办好网络教育也同样如此。真正于网络教育最有好处的,还是思想上的变革,是教育观念上的转变。也就是说,网络教育实质是向传统教育思想的一次大挑战。
网络教育实质是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让科学的教育理念和
传统教育的好处范文4
关键词:教育方式;改革;学生兴趣
一、传统教育方式弊端
1.学生学习兴致不高
教学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学习到有用的知识,而学生却将学习这个学科当成一件痛苦的事,在这种情况下,学生想要学好这个学科就有了心理障碍。
2.教师没有创新意识
教师从学习教育的时候就只知道传统的办法。而所有人也都是这样做的,这样就让教师想要创新却不敢突破。久而久之,就会安于现状。
3.课堂活跃度极低
死气沉沉的课堂,机械学习的学生,这样的环境会在不知不觉中降低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体验式学习模式的好处
1.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人总是会把自己喜欢的事先做好。所以,实行体验式学习,可以让学生喜欢上学习,喜欢这个学科。为学好这一学科定下前提。
2.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堂的活跃度提高之后,课堂节奏就会慢慢加快,而所有人会慢慢开始契合大多数人的节奏,减少教师为了照顾落后学生所浪费的时间,学习效率将会提高。
三、体验式学习模式的执行方法
1.通过影视作品
影视作品一直被大多数人所喜爱,而历史题材也被很多影视创作者所热衷。所以,把影视元素融入课堂一定会增加学生的兴趣。用学生有兴趣的东西带动无聊的课堂气氛,当学生能够把对影视剧的热情加注于课堂,课堂就有了活力。
2.通过角色扮演
通过角色扮演来还原历史场景,让学生自己体验历史场景,教师作指导。让学生都能加入到教学的过程中来,学生就一定会对课堂印象深刻。
3.通过让学生自主探究
自己学到的东西永远都会比被人硬灌输的死知识印象深刻。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去找到有关资料来学习。内容并不一定要完全契合课堂,但是触类旁通,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兴趣。
任何一个基础学科都非常重要,无论是对教育集体,还是个人素质的培养。而学习者的兴趣直接决定了这一学科的教育质量,教育质量也决定了这一学科的重要性发挥程度。而体验式学习模式无论对于教育者还是学习者都很有好处,而本文就对它的好处和执行方式做出了探究,愿为广大接受高中教育或参与高中教育的群众作参考。
传统教育的好处范文5
在中国生活期间,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中国人对于子女教育的无上重视。
在一个中国家庭中,没有什么比“孩子读书”更重要的了。为了让孩子上好学校、考好成绩,全家往往不惜花巨资买房为孩子择校,母亲常常牺牲自己的事业,在家专门接送孩子、料理家务。还有不少中产阶级的家长选择移民西方,目的也是“为了孩子的教育”。
如此“不惜一切”,令我佩服,也让我感叹——与其他国家的同龄孩子相比,中国孩子既是最幸福的,也是压力最大的。
但让我十分不解的一点是,现在中国家长眼中的“好教育”,终点更多是指向一种西式的教育:学好英语,去欧美的中学和大学读书。中国优雅高贵的传统文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老庄智慧,以及传统的书院教学方式,似乎被现代中国的家长们完全忘记了。
我在上海认识一对英国夫妇,他们把孩子送去中国学校,让孩子从小学习笔划拼音,“死记硬背”古诗词。一次我去他们家作客,看到他们年仅8岁的儿子在“背书”。
我非常吃惊,因为与他同龄的外国孩子此时多半是在与小朋友一起玩耍。我于是问,为什么要这样“折磨”孩子呢?
孩子的父亲是一位“中国通”,中文非常流利。
他告诉我,之所以这么做,一是因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讲究“先模仿再创造”——先记熟前人的,才能创造出自己的,所以要把中文的基础打好,一定要先“死记硬背”。这是一种跟提倡自由、尊重天性的西方教育完全不同的理念,但对于学好中文非常有效。
第二,中国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于培养孩子的自律性非常有好处,西方教育由于太放任自由,有时会把孩子培养得散漫而自我。
他们的计划是,先让孩子在中国的教育方式下打好中文基础并养成自觉的学习习惯,再送回英国任其自由发展。
我不由为这番“中西结合”的苦心连声叫好。但有意思的是,它出自一对热爱中国文化的西方父母,而非中国家长一中国的家长反而对中国传统文化不怎么上心,认为中国传统教育方式一无是处,更愿意孩子接受西方式的教育,成为“国际化”人才。
如果长此下去,未来的中国年轻人会不会只认识英文,读不懂古文?会写书法、背诗词的,反而是外国人0如果因为全球化而丢失了倚窗抚琴、听雨品茗、踏雪寻梅的中国式雅趣,将是中国无可弥补的巨大遗憾和损失。
传统教育的好处范文6
[摘要] 大众化高等教育时代,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因受年龄、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肯定存在诸多问题。坚持将消费道德教育纳入高校德育工作之中,坚持用传统教育资源进行消费道德教育,坚持开展“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的理念教育,坚持开展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坚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坚持加大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坚持优化校园消费环境,积极为大学生创造健康的消费条件等,是构建大学生消费道德观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 消费道德观构建途径高等教育大众化大学生
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随着高校“扩招”和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大学生的培养教育问题越来越成为高校教育工作者悉心倾注、社会各界密切关注的热门话题。而重视大学生消费道德观的构建,则是大众化时代全面培养和教育大学生,促使其健康成长的重要内容之一。
一、为什么要突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特征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大众化时代的主要特征体现在,一是高等教育数量的增多,规模扩大,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相当程度;二是高等教育在办学体制、办学形式、培养目标、教学内容、培养方式等方面的多样化;三是教育投资从单渠道向多渠道发展;四是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DP)在1000美元以上。其中,“高等教育数量的增多,规模扩大,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相当程度”,就意味着庞大的消费市场的客观存在。同时,随着缴费上学的渐成制度化,大学生自身还承担着高等教育成本分担者的角色,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很大的消费开支行为。因此,突出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时代特征,不仅意味着大学生日常消费数量、质量、规模及结构等将发生新的不同程度的变化,也意味着大学生群体的显性增加和教育和引导其构建科学消费道德观工作量的成倍增加。
二、大学生日常消费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大学生日常消费因受年龄、家庭、学校及社会环境的影响,肯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譬如储蓄观念淡薄,“财商”需要培养;消费差距拉大,出现两极分化;消费结构存在不合理因素,女生尤为突出;过分追求时尚和名牌,存在攀比心理;恋爱支出过度,等等。从现象上看,大学生日常消费是个体为满足其物质或精神需求而实施的一种经济行为,与他人或群体无关。从本质上讲,则具有很强的社会意义,它是个体主观意识展示的过程,也是个体价值取向和基本道德倾向表达的过程。无论学校、家庭或是社会,都应该重视大学生消费道德观的构建工作。可实际情况是,高校主要侧重于对大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而家长则在满足子女的消费方面几乎没有什么质的区别,都是尽其所能、倾其所有。社会环境更不必说,看看高校周围鳞次栉比的店铺,琳琅满目的商品,什么都明白了。然而,无论怎么说,对大学生的日常消费心理和消费行为实施积极的干预和引导,肯定具有显著的调节转变作用。
三、构建大学生消费道德观的主要途径
1.坚持将消费道德教育纳入高校德育工作之中
大学生的日常消费不仅折射出他们的生活状况和价值取向,还直接影响到高校的教育管理和思想道德建设。有学者指出:“将消费道德教育的内容纳入思想道德修养课中,既可以充分利用思想道德修养课的主阵地进行消费道德教育,使消费道德教育有了正规的渠道和途径,又能将消费道德教育与大学生生活实际和思想实际密切相联,强化教学针对性,有利于思想道德修养课实效性的提高。”因此,加强对大学生日常消费的教育和引导,重视大学生消费道德观的转变,使其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自觉遵守消费道德规范,实际上是在大学生中倡导一种理性的生活态度,一种对生活目的的合理计划和生活方式的理性选择,意义十分重大。
2.坚持用传统教育资源进行消费道德教育
传统教育资源很多,高校完全可以就地取材,利用身边的人和事进行消费道德教育。譬如从内容上讲,可以将总书记的“八荣八耻”作为教育内容,也可以将“2005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24岁的洪战辉事迹和洪战辉精神作为学习教材。从形式上讲,可以利用网络、广播、电视、报刊等进行消费道德教育。需要注意的是,利用传统教育资源进行消费道德教育,一定要结合当代环境才能生效。以勤俭节约为例,开展勤俭节约教育,并不是要求大学生重新过怎样苦、怎样难的日子,而是重点体会“俭以蓄志”、“俭以养廉”的深刻含意。如果脱离当代人的生活水准去设计一些空洞的宣教活动,很难收到什么成效。如果结合实际,有的放矢地去设计一些有意义的演讲比赛、辩论赛、征文比赛、捐款、义卖,并定期组织编写一些有关勤俭的读物、壁报等,就能把“俭”的教育融入实际生活中,使“俭”与“社会责任”、“俭”与“志”衔接起来,从而深化教育的层次。
3.坚持开展“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的理念教育
“俭而有度”包含不抑制消费和不超前消费两层涵义。过分抑制消费,不利于大学生生活质量的提高,也不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过度消费、高消费或超前消费,则与我国国情不符,是我们所竭力反对的。“合理消费”指的是物质消费与精神消费的和谐统一。同时,还包含有可持续性消费的内容。大学生没有理财经验,不知道钱的重要性,尤其是城市里的孩子,普遍不知道没钱是什么滋味。然而全日制的学习要求,决定了大学生必须具备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和日常消费常识才行。大学时代是大学生理财的起步阶段,也是学习的重要阶段。大学生一定要将“俭而有度,合理消费”的理念深入头脑,懂消费,会消费,坚决杜绝任何脱离实际的不理性消费行为。需要强调的是,家庭条件好的大学生要多在学习上投些资,不要过于注重吃喝玩乐,以免丧志;贫困大学生要勇于坦然面对现实,努力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
4.坚持开展艰苦奋斗的传统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被媒体称为“80后”,由于这些独生子女受到社会和家庭的过度关爱,从而造成一些人在生活上贪图享乐,挥霍浪费,穿名牌,讲排场,消费水平远远超出家庭的实际承受能力,这并不利于他们的成长。现在提倡艰苦奋斗,也许有人会说,人是为过上好日子才去艰苦奋斗的,勤俭节约是为求生存的初级积累阶段,一旦生活条件好了,就不必再奋斗勤俭了。还有人也许会持这样的观点,只有提倡消费,才能拉动经济发展。其实说到底,艰苦奋斗是人的内在精神动力,它作为一种动态的概念,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对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来说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日,吉林省委副书记全哲洙与吉林华侨外国语学院学生座谈时指出:“在新世纪,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有其新的内涵。它不单单表现在学习上的刻苦钻研和消费方面的克勤克俭,更重要的是在此基础之上形成人生的价值观念、内在动力和行为作风。”
5.坚持开展勤工助学活动
大学生参加勤工助学活动好处多多:一是能够拓宽视野;二是能够减轻家庭经济负担;三是能够找到用武之地。更重要的是,通过参加勤工助学活动,能使大学生亲身体验市场经济的运行规律,社会的复杂性,竞争的无情性,有利于转变消费观念,培养自立、自强精神,这比空洞的说教更有效、更深刻。
6.坚持加大精神文化消费的比重
精神文化消费指的是大学生为满足个体的精神文化需求而消费知识文化产品的活动。从大学生个体角度看,精神文化消费的目的和功能是为了满足成才需要而进行的消费活动;从学校和社会角度看,是为了再生产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从教育学意义上讲,则是为了塑造和提高人的素质,为社会造就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储备能量的特殊阶段,对知识、精神和文化的消费是其生活消费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一定要紧紧围绕“学习――成才”这个主题,坚持“学习性消费是主导,生活性消费是保障,娱乐性消费是补充”的原则,合理利用闲暇时间,注意培养自律能力,努力克服盲从消费心理。作为高校,可以在多组织有益的校园文化活动上下些功夫,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大学生课余生活的注意力,尽量减少不理性消费的时间和空间。
7.坚持优化校园消费环境,积极为大学生创造健康的消费条件
高校内部消费环境的优化相对容易,难就难在校园周边环境的优化和治理。近年来,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多次发文,要求认真治理校园周边环境,但治理的重点是游戏厅、网吧、出租屋等,对大学生消费环境的关注还远远不够。如今高校早已走出神秘的“象牙塔”,如果对校园消费环境实施封闭管理,显然是不现实的。但在校规校纪中对大学生的日常消费行为作出某些限制性的规定,甚至建立起有效的校园消费示范机制等,还是必要的。高校完全可以引入内部竞争机制,开辟一些传统的低消费项目,譬如对餐厅、校园超市等日常生活服务设施采取平价优惠政策,尽量吸引大学生在校内消费。
参考文献:
[1]高伟云:论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J].嘉兴学院学报,2003,15(2):101~103
[2]赵志毅王淳:高校消费道德教育论[J].江苏高教,2004,(1):69~71
[3]曾洁珍:消费教育的重构――新世纪德育的重要课题[J].上海教育科研,2001,(6):18~34
[4]全哲洙:成人、成才与成功.光明日报[N],2006~07~02.第7版
[5]李淑杰:对大学生勤工助学的探析和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1995,(5):3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