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制度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制度的好处范文1
【关键词】事业单位; 运作成本; 核算
事业单位的成本运作方式,和企业有本质不同。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由于主要的开支都是国家在承担,所以企业只需要进行到账资金的管理就行;半拨款的事业单位,因为一部分的资金是需要企业自己筹集的,所以还需要用自己创造条件去获得一部分资金的补充;对于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因为单位需要在政策的指引下,通过创收来维持单位的正常运转,所以对运作的资本金进行核算必不可少。
1 事业单位的基本含义及成本核算的特点
1.1 事业单位的特点
事业单位是国家机构的延生,和企业不同的是,它不是以盈利为目的的单位,是一种国家实现公共服务的单位。这些单位主要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共福利,满足人民群众在文化、卫生、科学、安全、教育……等方面的需要。
1.2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的基本含义及特点
(1)事业单位内部的成本核算,和商业模式的成本核算有很大的不同。事业单位内的核算,仅仅作为规范内部管理和统计的时候使用,不对外报告,也不计算金额。
(2)事业单位实行的各种内部成本核算,主要是管理能力的系统指标,其目的是为了提高事业单位的经济能力和资金使用的合理性,使得单位资金发挥更大的利益和效益。
(3)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是不完全的成本核算,特别是对于国家全额拨款的单位来说,事业单位的人员工资等方面是由国家在支付的,所以它是不完全的成本核算,也不是严格意义上的企业成本核算。
2 建立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是一种进步,是一种新型的管理方式
过去的事业单位是一刀切的,没有核算的概念,不计成本,一切按照国家的计划进行。只讲投入不讲产出,不涉及到价值规律的运作方式,不讲究效益也不讲究收支平衡。但是这种过去单一的依靠财政拨款的计划经济,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财务管理上也往往沿袭着过去那些粗放型的管理方式,相对于企业来说十分落后,同时也需要引进新的管理方式进行规范管理。
为了能够对事业单位的财务进行规范管理,促进事业单位顺应市场经济的潮流,规范管理,建立有针对性的财务制度,使得财务制度既能够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又能够符合事业单位本身的特点,需要建立新的财务制度,变更过去的陈旧的管理方式为新型的管理方式。
3 事业单位成本核算的基本原则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原理,还是应该按照事业单位本身的特点来进行,这又包含了下面的几个方面的内容。
3.1 事业单位的成本核算,必须按照事业单位的财务规则来进行
事业单位是国家的所属国家机关的措施,是《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总和,这些规定都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界定。因为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的属性不一样的,有标准的事业编制,半事业编制,或者内部的企业编制,每种编制所含的职责是不一样的(最近正在推行的事业单位改革和同工同酬制度对此又有了新的规定),所以事业单位的核算,可以按照人来核算,也可以按照岗位来核算,也可以按照岗位责任来核算,具体的按照相关的办法来执行。
3.2 加强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的科学性,建立严格而又符合企业实际的财务制度
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企业化的财务管理是不一样的,这并不是说财务管理变得简单,相反因为事业单位内部的差异而显得格外地复杂。企业的管理是纯商业化的,但是事业单位的本身是不以营利为目的,但是事业单位中又会有很多非拨款的支出,这些资金的来源需要企业自己筹集,所以其财务制度一定要结合单位自身的特点进行设置。事业单位的财务制度是面向几个层面的,如果本身的制度不合理,就会“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整个单位的管理混乱,最后一定会出现各种问题。
3.3 加大监督和检查力度,建立事业单位的审计和监督渠道,促进单位财务管理的规范化
事业单位的类型总的说来是比较复杂的,所以要进行核算一定要准确的确定需要核算的对象。在建立制度的时候就应该充分根据单位的业务特点将财务计划定到部门或者项目上,然后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批准,以满足单位的正常活动和运转为准,力行节约,不允许铺张浪费。为了保证财务制度的合理分配和优化分配,要加强对事业单位财务制度的监管力度,做到有审计有监督,主要从细,次要从简,细而有用,简而有理,保证事业单位能够有足够的资金维持运转,又能够恰到好处,不铺张浪费。
4 讨论与建议
1) 建议事业单位能够学习企业的财务管理方式,建立适合本单位特点的财务管理制度,如果单位本身的制度需要改进,建议外包出去请专门的财务公司来进行财务制度的建立和更新,使财务制度系统符合企业的实际,具有可操作性。
2)建议事业单位的能够定期派相关的员工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员工的管理能力和业务能力,同时在培训中引进新型的财务管理制度,深入企业,依靠员工的业务拓展来进行适应,使得企业最后能够完全的适应这些变化。
3) 建议事业单位能够对自己的业务范围进行规划,同时对涉及的业务进行深加工,促进事业单位的经营部分纳入产业链中,事业单位定期派相关员工深入企业进行友好交流,学习现代企业的管理方式,同时建立“智库”、“脑库”、“专家团队”对单位的问题定期把脉。
4)建议对事业单位的从事商业活动的部分进行评估,对亏损的部分进行评估,同时对其商业活动的范围进行深入管理。事业单位应该定期和对口的企业进行技术、财务和管理上的交流,同时还要建立友好合作关系,定期进行信息交流。
【参考文献】
[1]徐汝华;非营利组织视阈中的事业单位改革——基于利益、功能、方向与模式的探析[J];新西部;2007年02期
[2]汪亚君;浅析当前事业单位经济体制改革[J];天津市经理学院学报;2007年03期
[3]钱可仙; 浅论事业单位新型成本控制体系的构建[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年10期
财务制度的好处范文2
关键词:企业;管家;财务管理制度
中图分类号:F27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0-00-01
一、要当好企业的管家需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
作为企业的管家,具体工作就是管理财务,要能很好的管理好财务那么首先应具有一颗恪尽职守的心,其次才是活跃的思路、丰富的经验和细致的心从而才能,灵活地处理事务,所以要做好一个企业的管家应该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一)恪尽职守的能力
作为一个企业的财务管理者,首先要保证自己不心存贪念,能严格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才能以身作则的影响到自己部门的人员,才能保证财务的公开透明,使下面的员工在工作时不心存抱怨,才能形成一个良性的发展,最后有利于企业的进步。
(二)理财能力
作为一个好的企业管理者必须要有很好的理财能力,能够在公司需要时筹措资金,并为企业开辟更多的财源,为企业谋求好处,在财务支出方面能够很好的预算并用最少的支出获得最大的利益。并能按照企业下达的财务指标进行好成本运算,控制和监督,要使得每一笔支出都要有账可寻。
(三)组织管理能力
作为一个企业的财务管家,需要在实际行动上配合企业的重要领导组织一定的人力、物力为企业的未来创造更多的财富,所以作为财务的管理者就必须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能根据国家的财务制度,企业的财务情况制定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财务运作方案。其次能有发觉人才的能力。财务部门需要的人才比其他部门的人才更具有一颗恪尽职守的心,所以要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具有慧眼识英才并能因才施用,与手下员工和同事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从而能够在员工中获得尊敬而能很好的实行领导能力。
(四)专业能力
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必须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同时对财务相关的专业学也有所修养,才能以此来影响自己手下的员工,从而也能使得手下的员工在原有的专业知识方面得到拓展和更好的发展
(五)协调能力
主要是处理好与企业总部、其他部门、下属以及税务银行之间人际关系的能力,从而使得自己的工作能够很好的开展。
二、要配合企业各部门建立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
(一)完善和规范财务管理制度,促进财务管理
为能够更好的对企业的财务进行管理,作为一个财务人员必须严格执行企业所指定的规章制度以及其他相关政策法规和财务制度,并保证自身恪守与财务相关的法律法规,切实履行会计的管理职能,加强自身的管理才能,努力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深入的了解并探讨和不断完善制度建设,加强财务管理的监督措施,在行动上规范财务人员的工作行为,在思想上为与财务人员多交流,这样才能使得企业的财务管理步入了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
1.坚持企业财务管理规范运作。每一个企业都会有自身的企业规范制度,一般来说其制度为一个人为主要领导,然后分层次的对企业进行管理,为了防止不同的意见对企业造成的多方位影响:如上级意见不合导致下级无法开展或者不好开展工作,影响企业的发展,所以,在进行决策时,必须由一个人敲定。在经费的使用方面要注意坚持走企业财务制度所规范的过程,在遇到重大的经费开支时必须进行集体讨论从而能更好的得出是否这笔开支能利大于弊为企业创造出效益。在各级各部门预支经费时要有账目可对并按时的对预支经费的部门进行经费计提与上缴核对,确保经费的支出没有阴暗部分,让经费的使用情况明朗化;在一定的时间段要坚持对企业的固定资产清查和统计,以便能及时发现企业的进展情况,这样就能通过以上实施方法有效规范企业的财务制度管理工作。
2.抓好会计工作,提高科技管理。企业要扎实的抓好会计方面的工作,由于企业是一级管理一级的,如果有一层的工作没有做好,财务的计算出现了纰漏,那么会产生一连串的后果,导致上级也会出现错误,最终导致企业的财务统计出现偏差。所以作为一个财务管理者对于每一层的财务会计必须要求他们在工作时必须小心,防止错误的发生。计算机的出现为财务的管理和运算提供了很大的方便,计算能更快更准的对财务进行运算,并能长期的保存,而且根据企业需要,可以对有些内部财务进行安全的保密,所以作为财务管理者应该开展相关方面的课程来培训员工。
3.踏实做好财务表并及时上报工作。一个企业是由很多个部门组成的,一个部门的问题可以引发另一个部门的问题的产生,作为企业的发展基础,作为企业的财务管理者应该认真踏实的做好财务报表,并按时上报,做到该表格要素齐全、资料完整,没有虚构的部分,如果其某个环节出现了问题,企业才能很快的进行全方位的调整,不能等到不可收拾后才做出反应。
4.完善财务规章制度、提升财务的管理水平。企业在运作过程中作为财务的管理者要努力的结合实际制定出了一套财务管理制度和违反处理制度,进行一级管理一级的管理模式,让每一级都能做好自己工作的同时管理好下一级,并定期召开探讨会来进行探讨,对制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和完善,从而制定出一个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最终提升财务管理的水平。
(二)做好账目的收出,对财务做到心中有数
每个企业的财务方面都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部门,为了减少和防止可以避免的问题发生,所以财务管理者应该以自己为准则,成立一个财务管理的清查小组,在选用清查小组成员时应该选用那些踏实可靠,严于律己的员工来组成,在清查的过程中要严格按照企业的财务规章制度进行清查,在清查的过程中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抓好债务清查,并对资产损失进行统计。该清查小组应该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对那些无法确认或者收回的企业资产进行深入的清查,查明原因进行处理,对挪用企业经费未经财务部门批准的人员要进行严格的处罚,并经过内部解决或者法律手段追回被挪用的经费,确保企业财务的完整性。
2.对财务进行全面清查,加强监督管理工作。应按照企业前后季节的财务作参考对全公司的所有项目范围资产,包括行政出资等进行全面彻底的清查;完成企业的支出、收入的项目和固定资产的全部账目以及资产质量的认证、坏账损失的取证、审核等工作。并注重加强对项目部这一级单位的资产清查工作监督、检查和指导,对那些不符合清查要求、草率从事的,一律要求重做。
参考文献:
[1] 孙美玲.如何做一名合格的“企业大管家"——国企行政管理刍议.企业管理.
[2]刘世香.构建以财务管理为核心的企业管理战略方式探寻[J].财会通讯,2004(05).
财务制度的好处范文3
1.1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财务制度尚不健全,为违纪违法埋下隐患财务规章制度的建立健全是一个动态的适应性的过程,机关本部财务制度制定的很多,但是到了工程项目财务管理上就被淡化了,项目负责人一般只重视工程的进展、质量和效益,却往往忽视了财务的管理。有些项目虽然制定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但是在报销管理和资金使用方面的规定却含糊其辞,为项目上财务核销程序和资金使用留下隐患;或者干脆制度与行为两分立,不按照制度执行。
1.2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财务预算不周全,为腐败留下财务漏洞国有企业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财务预算不科学直接关系到工程的顺利进展和效益,有些项目财务预算不能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科学预算,而是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虚增、跨越、转移工程费用等,为贪污犯罪留下隐患。工程预算包括成本预算、收入预算、支出预算、经济效益预算,任何指标预算脱离可控范围都会导致相应的腐败。
1.3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财务监督功能缺失,为财务腐败留下空间国有企业工程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财务领域反腐倡廉建设一向是财务监督较为薄弱的地方,工程建设一般耗资巨大,人员复杂,牵涉部门和机构较多,容易出现资金乱占、私自挪用、、以权谋利的现象,由于涉及面广、线长,从而难以实现全程监督和跟踪监督,难以实行事后复核和校对。工程项目部的财务审批权限往往比较集中,领导对财务规定不一定熟悉,内部和外部监督机制没有真正形成,缺少专业财务人员的审核和把关,简单地将财务监督、财务管理等同于会计核算,会计人员只要把数字搞准就行了,开支不管是否合理,单位领导说了算,凡是领导签字就能开支,财务人员只有核算职能,排除在监督管理范围之外,缺乏真正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客观、有效的财务监督成了空谈。
1.4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财务人员水平有限,对违纪违法行为无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具有项目立、机构立,项目结、机构撤这种临时性特点,加之制度上在某些方面还不大完善,导致了用公款请客、送礼、旅游,挪用公款、肆意挥霍,开假发票、虚报冒领等等不正当行为的发生,这些行为有的是会计不知情,无法监督;有些是知情不举,放弃监督;有的则是同流合污,从中捞取好处;个别人甚至监守自盗,以身试法。所以,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会计人员必须具备较好的政治素质和较高的业务技能。
2国有企业工程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财务领域反腐倡廉建设措施研究
2.1建立健全财务规章制度,通过制约机制避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要保证权力的规范化运行,必须将财务管理制度贯穿于每个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①工程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财务部门必须重视财务制度的执行力度。财务部门一方面要加强对制度的执行和监督检查,另一方面还要对没有认真执行制度、不及时执行以及拒不执行的行为严肃查处、令行禁止,做到工程财务严格按照制度执行。②针对关键部位和薄弱环节进一步完善财务监督流程。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财务领域违纪违法的主要原因是财务监督流程不完善,必须加强人财物的管理,做到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权,用制度管事,铲除腐败的土壤。
2.2加强预算管理,保证工程建设项目管理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行工程建设财务防腐重在预算管理,尤其是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率,不能仅仅认为预算执行进度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就提高了,这是一种对项目资金政策的片面理解。对于工程建设项目上的财务管理,不仅要做到会花钱,而且要做到花好钱。不能只重视项目资金的支付速度,而忽视对财政资金使用过程的合规性督查,从而造成违纪违法。因此,国有企业工程建设单位项目管理财务领域防止腐败必须按照“综合平衡、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的原则,科学合理地编制单位预算,并适时控制经费执行,从而加强经费管理和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保证各项工作的有效运行。
2.3提高财务监督,充分发挥惩治和预防腐败主力军作用财务监督关系到工程建设财务资金的健康运行,但是目前,财务监督对于工程建设单位项目管理领域存在不完善和不健全的环节,从而出现了部分借机的行为。因此,进一步加强工程项目财务监督管理职能就尤为重要。①认真履行工程财务的监督职责,为反腐倡廉提供可靠报障;②树立工程财务会计监督的权威性,充分发挥其在反腐倡廉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会计监督正常的监督制约机制,并将会计监督经常化、制度化和法制化;③建立健全工程项目管理内部会计监督机制进行有效的监督,形成一系列具有监督职能的方法、措施、程序,并予以规范化、制度化,强化工程财务内部监督,形成完善的内部牵制和制约机制,以堵塞漏洞、保护国家财产安全,隐患。
2.4加强政治和业务学习,提高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会计人员素质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会计人员应当具备良好的业务素质、职业道德和法律意识,才能保证项目财务的安全健康运行,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①加强政治素质教育。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会计人员政治素质的教育应提升到一个高度上来认识,教育会计人员恪尽职守,依法办事,督促他们自觉地加强思想品德修养,过好“权力”和“金钱”两大关。②加强业务素质教育。要认真学习会计专业技术知识,提高业务水平,要依据市场经济规律,针对经济活动日益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有目的地进行专门培训,不断更新知识。要积极勤奋,多学习,勤充电,多请教,多历炼。③增强会计法律意识。知法、学法、用法,这是当代会计工作者应当具有的法律意识和职业素质,廉洁奉公,坚持原则。在日常工作中,会计人员有责任按照会计法规,对照自己,以身作则,树立反腐倡廉的良好形象。
3结论
财务制度的好处范文4
一、恢复会计核算主体地位
1.恢复会计核算主体地位的具体实践。围绕转轨工作,财政部门作了大量工作:组织七十多家预算单位开展了会计核算业务培训和金财工程信息系统运用辅导,协助预算单位开设实存资金银行账户,将历年结余资金划转至单位实存资金账户,并针对核算中的问题,开展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预算单位解决实际难题,为核算转轨提供技术支持。
2.会计集中核算向集中支付转轨的效应分析。通过金财工程“大联网”,实现了财政、预算单位和银行的“三通”。对财政来讲,整合了预算、业务处室、执行、绩效考评、资产管理等,方便财政资金的全过程动态监管,将预算编制科学化、精细化管理要求落到实处。对预算单位来讲,方便了资金业务办理,预算编制、项目申报、政府采购、工资统发、资金支付、会计核算和报表处理都可以在一个平台上完成,方便快捷。对银行来讲,所有预算单位均通过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结算,便于资金集中处理和清算。
3.转轨后预期达到的目标。一是强化了单位的会计责任。转轨实施后,明晰了单位的会计主体地位,规范会计核算与财务管理,决算和“三公经费”公开的职责主体得到了明确。二是预算单位将不再依赖会计集中核算机构,纷纷建立起自己独立的会计核算岗位和内控机制,重视并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了单位自主理财意识,摆脱了财政“大包大揽”的束缚,有助于公共财政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有助于财政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目标的实现。三是有效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转轨实施后,会计内部监督职能缺位的现象,可以通过设立会计核算岗位和财政资金动态监控的双向机制得到弥补,有效实现事后监督向事前、事中监督的转换,也有助于财政部门专注资金使用的实时监管。
二、转轨中存在的问题
1.预算单位在短时间内提高核算水平比较困难。根据初步摸底,在七十多家核算单位中,有超过50%的单位因人员缺编和预算不足等原因,无法安排在职在编人员调整到会计岗位,只能通过兼职、外聘等方式充实财务会计力量,而且有些财务会计人员不熟悉会计科目和报表项目,加上核算软件的使用需要有个过程,短时间内尚难满足自主核算的要求。
2.预算单位内控制度薄弱,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有许多单位的财务管理仍然承袭陈旧的财务管理制度,在财务报销、资金审核、审批权限和项目使用方面缺乏完整的制度设计,对新颁发的政策文件不熟悉。大部分单位没有独立的财务部门,甚至有些岗位设置缺乏有效的分离和监督。有些单位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淡漠,政策文件流转更新缓慢,造成部分财务制度落实不到位,具体执行更难。
3.预算单位委托中介记账带来的弊端。部分单位因为人员编制和从业资格的限制,短时间内无法组建合格的财务队伍,因此,通常采取两种途径解决自主核算的问题:一是选择从下属单位或上级主管单位借用人员帮助建账核算;二是与会计师事务所签订协议记账。结果,预算单位的会计责任有所削弱了,也会因为信息公开的责任主体不明,日后产生行政或法律纠纷。而且,记账模式的实施,不利于发挥会计事前、事中的监督职能。因此,记账模式不是长久之计,预算单位应当考虑配置自己的财务人员,强化会计主体责任。
4.预算单位沉淀资金分散开户带来的弊端。会计集中核算向集中支付转轨后,预算单位的历年沉淀资金,脱离国库单一账户体系运转,由单位分别开立专用账户,从支付中心划出,分散到各个单位自行管理。然而,单位对这部分资金拥有支配权,缺少财政部门的审批和把关,预算单位支付资金较为随意,有可能出现绕过财政部门的情况。
三、措施建议
财务制度的好处范文5
论文摘要:探讨了物流企业并购的本质内涵与asc,.义,论述了物流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为财务整合,深入分析了物流企业并购中存在的4大财务整合问题。据此,提出了提升物流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水平的系列策略。
1物流企业并购的本质内涵与战略意义
物流企业并购,就是指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物流企业为了迅速扩大市场空间,通过一定渠道和支付手段,依法取得其他企业全部或部分所有权,从而接管该企业的一种投资活动。在我国,由于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和上市审批制度的特殊性,物流企业并购包含了兼并、收购、投资控股、股权转让、资产转置、借壳、买壳等诸多资本运作行为。
显然,作为一种能力和资源的聚集手段,物流企业并购增强了我国物流企业的国际竞争力,扩大了市场份额,并使运输网络结构趋于合理,协同效应得到一定体现;而被并购的物流企业也借重组良机逐步实现核心能力的快速增长和自身实力的发展壮大。因此,物流业并购的实施非常有利于我国物流企业加速国际化进程,实现低成本扩张。并购重组尽管是物流企业快速成长的一种方式,但其交易本身并没有刨造价值,真正的价值刨造在于交易后的资源能力整合上。因此,在完成了企业形式上的并购后,如何进~步加强资源能力的整合管理已经成为并购活动最终成败的关键。作为并购整合的出发点和核心,财务整合不力无疑是造成物流企业并购效果不理想的首要因素。
2物流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与财务协同的互动关系
2,1物流企业并购成功的关键:财务整合
一般来说,物流企业并购需要占用大量的流动性资源,导致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因此,物流企业并购中如果不能顺利地融通资金,现金流量安排不当,就会导致流动比率大幅下降,影响物流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给并购方带来企业扩张中的财务风险。
近些年来,随着国内外物流企业战略性重组的频繁发生以及物流企业并购的愈演愈烈,有些物流企业期望以享受政府金融、税收优惠政策为目的,通过换牌子而甩掉银行的债务。但企业并购后的整合工作不仅仅是更新公司名称等形式上的整合,更重要的是包括财务整合、文化整合、人力资本整合、组织整合、经营战略整合在内的具有实质内容的一系列整合。并且,由于并购方对被并购方的生产经营实施有效控制的重要前提就是具有充分的信息,而财务本身便具有较强的信息功能,更是并购方获取被并购方信息的重要途径。因此,物流企业并购后进行财务整合、统一财务会计口径是并购整合成功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环节。在整合过程中,若物流企业没有建立一套健全高效的财务运行机制和统一的会计财务制度与核算体系,便会导致成本费用加大、不良资产增多、资产结构不合理以及投资效率不高等一系列的负面影响。正因为此,为了保证财务上的稳定性及在金融市场和物流市场上的良好形象,物流企业并购双方必须不失时机地做好财务整合工作,在财务制度上互相沟通,实现资金管理和使用上的协调一致。
2.2财务整合的基础:财务协同
2.2.1协同效应。协同理念一直是物流企业在制定多元化发展战略、策划企业并购与重组、成立跨国联盟或建立合资企业时所遵循的一个最重要的基本原贝0。它是指物流企业在兼并后,两个企业的总体效益(价值)大于两个独立企业效益(价值)之和,即并购企业通过有效地控制目标企业的资源并重新配置,实现双方的资源共享及能力和知识的相互转移,提升两家的综合价值与资产的收益率,产生“1+1>2”的协同效应。
2.2.2财务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主要是指并购后财务整合给物流企业在财务方面带来的种种效益,使并购后的物流企业获得最大限度的目标利润,从而实现企业内部的资源优化配置。物流企业并购后的财务协同效应主要表现在:一是合理避税。这无疑是最主要的一种财务协同效应。首先,物流企业可以利用税法中的亏损递延条款来实现合理避税。其次,物流企业可以通过资产重估而增加的折旧来实现合理避税。物流企业在并购中,需要对目标企业资产价值进行重估和调整,若被兼并方的资产价值增加,年折旧额就会相应地增加,折旧抵税的作用将会增大。另外,若折旧会计方法改变为加速折旧方法,又会带来税收延迟的好处。二是融资成本降低,财务能力提高。一般情况下,合后企业整体的偿债能力比合并前的单个企业的偿债能力强,而且还可以降低资本成本,实现资本在并购双方之间的有效再配置。特别是由于物流企业在整合过程中能通过促进资源协同、不断吸纳新的核心能力、重建价值链来培育和提升市场与服务方面的核心能力,巩固企业品牌形象、行业地位及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促进自身核心能力的迅速增强,故而并购整合无疑会使物流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形象得以提升,为其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创造出更为有利的条件。三是自由现金流量的充分利用。自由现金流量是指物流企业现金在支付所有净现值投资计划后所剩余的现金流。在我国物流业,处于发展初期的及一些经营不善的中小型物流企业往往存在大量的资金需求缺口,而处于行业成熟期的大型物流集团则常常存在大量的现金流量盈余。在这一情况下,通过并购就可以使两个具有不同自由现金流量水平的物流企业充分利用其自由现金流量。
3物流企业并购中的4大财务整合问题透视
3.1财务管理目标导向模糊问题
从企业成长角度看物流企业的重组并购能促使企业规模的扩大和实力的加强、运输网络得到完善、市场份额逐渐扩大、运营成本有效降低、经济效益持续增长,但受财务运行过程的影响,物流并购企业在整合期内可能存在着财务收益与预期收益相背离的可能。
在物流企业并购过程中,并购企业原本应该按照协同效益最大化原则实施财务整合和科学监控,以达成战略并购的目标,但由于物流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的不确定性,再加上一些先天存在的行业和企业的结构性缺陷造成了调整速度缓慢,两者结合起来对我国物流企业并购整合的深层次发展产生了不小的障碍。此时,并购企业内部若财务管理目标导向模糊,发生整合管理失误,则可能导致物流企业偏离并购的预期目标,面临财务风险和财务危机。
3.2会计人员及组织机构管理过于分散问题
并购后,物流企业普遍存在着对会计人员及组织结构的调整重视不够的问题。由于并购双方在财务机构设置、财务职能、财务管理制度、财务组织更新方面存在差异,再加上财务集权、分权的程度模糊,导致并购后物流企业财务管理机构的设置很难与财务管理职权应承担的责任相适应,对会计人员及组织机构管理过于分散,从而给并购后的协同整合埋下隐患。
3.3资产整合与分享问题
在物流企业并购中,如何进行资产的整合与分享是一个重要的问题。现阶段,我国物流企业在资产整合环节尚有诸多问题未得到有效解决:一是资产核定标准不一,二是大多时候仅注重有形资产的整合而忽略了无形资产的整合,三是行政对资产整合干预过多,四是无法实现资产整合的协同效应。这些问题的悬而不决,导致了大多数物流企业在对不良债权、不良投资的清理和处置上颇有欠缺,尤其是尚待整合的无形资产在新企业中无法发挥预期的作用i而对于不协调的资产业务,并购双方往往都坚持采用对自身有利的方案,互不相让,进而影响了并购的最终实现。
3.4债务重整问题
物流业是个高投入、高负债、高风险的行业。随着物流成本持续走高,国内各大物流企业资产负债率相继增高,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经营困境。可以说,高度负债是物流企业经营业绩不良的主要原因之一。而重组并购也为物流企业带来了不小的债务压力。尤其是并购后的高速扩张,物流企业付出的现金流巨大,掌控多家经营不善的小型物流企业,也不可避免地要背上一些旧债务。因此,并购之后对物流企业进行债务重整是非常必要的。
4提升物流企业并购中财务整合水平的系列策略
4.1财务管理目标的战略整合
并购企业整合财务管理目标十分重要,只有进行了目标的整合,才有助于财务运营的一体化。并购后要想使物流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与其战略发展的要求相匹配,首先要对并购双方的财务管理目标进行整合,然后根据财务管理目标导向进行各项经营管理活动。不管怎样,物流企业经过财务整合后,其财务管理的目标应该是清晰的、明确的、可计量和可控制的,并且要符合成本效益原则,它可以是股东利益最大化,也可以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42财务组织机构和职能的战略整合
实施并购后,并购企业就形成了对被并购企业的产权投资关系。而现阶段,除了股份公司、有限责任公司等以现代企业制度建立的物流企业产权关系较为明晰外,我国还存在许多产权关系比较模糊、分属地方或中央、由不同政府部门管理、所有权和收益分配关系十分复杂的物流企业。因此,要合理处理由此产生的产权投资关系,首先应对被并购企业实施财务控制,注意机构的设置与集权、分权的程度相适应。然后可采取有效措施对被并购企业的财务组织机构进行整合:一是委派或重新任命财务主管人员,去接管被并购企业的财务机构,并通过财务主管实施对目标企业所有财务人员的重新调整;二是财务主管做为并购企业的派出人员,必须对派出方负责,其人事、工资关系均由并购企业来管理,工作业绩也由并购企业来考核;三是对被并购企业的一般财务人员可实行资格管理制度,即由财务主管审查其上岗资格,然后报并购企业备案。
4.3财务制度的战略整合
对于业已展开并购重组的~些物流企业来说,企业并购的完成只是相对于法律概念来说的,而从管理的角度来看并购的全过程远未完成。我国物流企业并购的不规范性和特殊性,使得并购后物流企业的财务制度很难在整合中建立。而财务制度的整合归根结底是物流企业对所要实行的一系列财务政策的选择。但由于处于不同利益主体地位的各物流企业在并购前的财务管理状况多多少少存在着差别,所以在选择财务政策时不能再仅仅从单个物流企业角度出发,而应当以并购后整个企业的利益和目标为基点来选择或制定财务政策。为此,物流企业应当根据财务战略的总体目标,结合被并购企业的实际情况,实现对财务制度的全面整合和重新建立。这些制度包括资金管理制度、财务预算管理制度、内部审计制度、财务网络信息化管理制度等等。对这些制度的一体化运作,将为并购后的物流企业在财务管理的协同和整合上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4.4资产的战略整合
在资产整合过程中,由于我国物流企业追求规模扩张与多元化经营,故而对并购后整个系统运作的高度协调性和配合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也只有这样,才可以产生规模效应。对此,要按照协调性的原则来解决在资产整合环节存在的诸多问题,促使被并购企业的资产现状与自身的资产量、结构相协调并相配合,以产生经营的合力。同时,在资产整合中应遵循两项基本原则:一是成本收益原则。
资
产的使用与运营必须考虑所付出的成本与获得收益的大小,只有当其产生的收益大于其使用成本时,该项资产的使用才是合理的。二是可用性原则。被并购企业的资产必须符合已调整的企业经营目标和总体发展战略,可用的资产应予以保留和重组,不可用的则应进行剥离,通过先“合”后“剥”的方式实现4个分离——主体业务与辅助业务分离、优质资产与不良资产分离、亟需人员与富余人员分离、企业职能与社会功能分离,目的是把物流企业的资源配置到产生最佳效益的部门。
在资产的整合过程中,并购双方需要主动进行协调,以获得互补性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增加各自原有核心要素的“位势”优势,加强对关键资源的绝对控制和统一调配。
4.5债务的战略整合
有些物流企业为快速求大求全,到处并购亏损企业;而被并购企业的高额负债,使并购企业陷入债务危机并为其带来较大风险。因此,物流企业并购后对债务进行重整不仅必要而且急需。它可以通过改变并购后企业的资本结构、偿债的期限结构等手段,达到降低债务成本和减轻偿债压力的目的,并由此获得财务协同效应,提高自己的运营能力与经济效益,最终达到提高核心竞争力的目的。其内容主要包括:一是合并财务报表。合并后的财务报表一方面可以综合反映整个物流企业经济实体的运营状况与偿债能力,满足政府有关部门、股东以及债权人等会计信息的要求;另一方面为物流企业以后的财务政策制定提供依据和参考。二是优化资本结构。并购以后,物流企业应根据自身的情况提出相适应的目标资本结构,并在一定财务风险的制约下,充分挖掘自身的负债潜力。三是调整偿债期限结构。合理的债务结构可以避免产生由于现金流量不足、不能按时偿还债务而带来的风险。调整物流企业偿债期限结构是通过与债权人谈判,改变债务的偿还期限或借长期债务偿还短期债务来实现。在物流企业处于经营极度困难的时期,将债务转化为企业股权在短期内对并购企业也是非常有利的。
财务制度的好处范文6
关键词:高校财务管理 意见和建议 可持续发展
随着我国的经济发展和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为了适应日益激烈的办学竞争和迎接“入世”后我国有条件地开放高等教育市场的挑战,高校由政府统一管理的公益利事业单位转变成为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独立法人,高校由政府全额财政拨款变成地方财政拨款和依法多渠道筹集经费,但高校的许多财务管理理念和手段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难以适应新形势下对高校“独立法人”的财务管理要求。因此,高校的财务管理迫在眉睫。
一、高校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基本建设投资管理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的基本建设投资逐年加大,但由于基建工作投入大、专业性强、建筑市场竞争激烈等特点,导致基建资金存在管理不到位的现象。主要体现在:第一、不能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任意变更基建计划。部分高校在基建工程立项时,没有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在实际过程中存在任意改变投资规模、内容的现象,往往投资规模突破概算好几倍;第二、自筹和贷款资金不能及时到位。部门高校在基建立项时,申报自筹计划往往大于学校财务支出计划,这就从根本上导致了自筹资金不能及时到位,为了加快基建工程的进度,又往往在资金不到位的情况下就开工建设,没有很好处理拨款、自筹和贷款之间的关系;第三、基建报表虚报和少报基建投资完成额。部分商校在年终财务决算时往往根据实际完成数与计划投资的差额作一些账务调整。其目的是为了不影响下年度国家拨款,同时也为了年终决算报表的顺利通过。
2、内部财务管理控制制度不健全
单位内部控制内容、范围不全面,内部控制执行弱化,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没有达到《会计法》规定的内部控制的要求。高校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主要表现在:(1)内部控制范围不全面。有些高校往往强调对财政拨款和学费收入的内部控制,弱化了对科研经费和银行贷款的内部控制。(2)内部控制的内容不全面。如有些高校未建立重大建设和投资项目论证、决策机制等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对外投资决策失误,造成投资损失。(3)内部控制执行不严。有些学校虽有内部控制制度,但没有严格执行,制度形同摆设。
3、财务管理的风险意识薄弱
银行贷款是高校筹集资金的重要渠道之一,但是银行贷款与财政拨款和事业收入的性质方面存在本质的区别,银行贷款是学校的借入款项,其实质是一种负债,到期必须还本付息。银行贷款筹资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校的资金成本和偿债风险。
4、创新的高校管理制度――学分制
完全学分制是以学分作为计算学生学习量的单位,以学分衡量其学业完成情况,并以学生取得最低必要学分作为毕业标准的教学管理制度。实施完全学分制的高校允许学生依照教学计划,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课,在遵守选课制的基本规定的基础上自主选择专业方向、自主安排学习进程、提前或滞后毕业。这样使得学生在校学习的时间产生了一定的不确定性,而高校间的学分互换又是完全学分制的一个特点,这些创新的高校管理制度给现行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带来新的要求。
5、资产管理混乱、不规范
高校的固定资产管理与企业单位的固定资产管理的最根本不同就是折旧问题。按照财政部的有关规定,高校的固定资产都不计提折旧,在这种情况下,许多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方面只重视价值管理,而忽视固定资产的实物管理。
二、加强和完善高校财务管理的措施
针对目前高校财务管理中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给予加强和完善。
1、严格执行国家的相关政策
执行国家对高校财务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要求,按照教育部下发《教育部部属高等学校财务管理试行办法》实施高校财务管理,深刻理解办法中对高校的财务管理根本任务、基本职能、工作原则、人员素质建设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并运用到实际的财务管理工作中。
2、完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规范校内经济秩序
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是高校财务部门开展财务工作,加强财务管理、监督的直接依据。高校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划》、《事业单位会计准则》、《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和《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以及其他有关财经法规的规定,并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及时制定或修订各种学校内部财务制度,建立和完善统一领导、集中管理和分级管理相结合的高校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增加高校的收入,控制支出、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遏止腐败行为,调动教职工积极性、创造性,促进高校自身建设和发展。
3、树立风险意识,控制贷款规模,确保高校财务安全
加强对银行贷款资金的有偿性认识,树立资金成本概念和财务风险意识。所谓资金成本就是在获取和使用资金的过程中付出的代价,也就是利息费用。所谓财务风险是指银行贷款到期时必须还本付息,由于债务负担过重而影响学校正常的财务活动和不能归还本金和利息的可能性。因此,高校在利用银行贷款时必须树立风险意识,合理确定贷款规模和贷款期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