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1
摘要:体育作为社会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政府、社会、学校等各阶层的关注,参与互动也逐渐增强。体育所具有的教育、健身、娱乐等价值,丰富着人们的文化与精神生活。促进体育的发展,使体育充满生机和活力,不仅是推动社会进步的表现,更是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根基。
关键词:高校;体育;未来;前景
一、高校体育的意义及地位
1.体育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
人才培养不仅是要提高学生的身心素质,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实施品德教育,个性培养,价值观教育,适应性培育,实践能力、创造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软实力,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全面提升学生软实力。体育中所包含的高度的荣誉感、责任心、顽强拼搏、爱国主义等精神,能够全面的促进学生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的养成。体育竞赛活动对提高学生个性成长、自我认知、社交能力、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培育与渗透作用,已经在实践活动中得以验证。体育教育是教育管理的重要工具,体育的公平性是和谐校园、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体育事业的不断壮大繁荣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发展。
2.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校园文化的宗旨主要是培养学生体育精神、体育意识和体育技能,提高体育文化素养,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并在此宗旨指导下开展多种多样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体育文化和其他文化一样反映了一个时代、一个国家会民族的特征,并规范着人们的体育行为,也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念。一个体育强国必然要有自己丰富和独特的体育文化,在大众体育中,印度瑜伽、日本相扑等项目的文化魅力都已传播到全世界,而中国的体育文化还缺乏这样的影响力。
二、高校体育的可持续发展分析
1.高校体育教育管理的升级
(1)体育的智能在高校全面体现与实施;(2)对体育课程的重视度提高,对体育师资的关注倍增;(3)更注重个人能力素质的培养。
2.生态化体育构建
(1)教学内容生态化;(2)教学手段与过程生态化;(3)活动形式生态化;(4)管理与评价体系生态化;(5)体育活动平台生态化。
3.学校体育社会化实现体育共享
(1)场地设施的共享;(2)高素质的指导人员的共享;(3)科学健身的手段和方法;(4)融合学校与社区的优势资源。建立高校体育俱乐部,大力传播宣传先进的、时尚的科学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为群众体育、休闲体育的全民健身活动构建共享平台。
4.重新审视与实现学校体育的教学目标
(1)促进学生个体的社会化;(2)培养学生个体身心和谐方向发展;(3)培养学生个体竞争与创新意识;(4)从整体上加强体育知识的系统学习;(5)强化体育系学生的迫切教育,树立信息意识,注重体育学习指导能力的培养。
三、高校体育的未来及发展前景
1.高校体育发展的大趋势必将是加速社会化进程
(1)学校体育是社会体育、社区体育发展的基础和关键;(2)社会体育、社区体育是学校体育发展的延续和升级;(3)学校体育的社会化有利于全面健身共享平台的形成。
2.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进一步普及
(1)高校体育俱乐部与社区体育接轨;(2)突出多样性、民主性、健身性、娱乐性、职业性、竞技性;(3)培养学生的生涯健身意识,形成良好的健身习惯;(4)促进高校的体育环境发生根本性好转。
3.高校体育将成为竞技体育的动力源泉
(1)体育是育人的手段而不是最终目的;(2)学校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的重要场所;(3)学校体育角色转换的重要过度场所。
4.更注重学校体育科学研究的深入发展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不断提高,人类对科学技术的重要性有了越来越深刻的认识。,并逐渐渗透到体育研究领域的作用也日趋重要。“科教兴国”的战略实施以来,教育界、体育界对依靠科技进步发展教育、体育事业的决心更大,目标更明确,措施也更得力。因此,学校体育科学研究也随之深入发展。
5.多元化、多目标、多重内容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
(1)多元化。社会化、群众化、学校化;(2)多目标。学校体育不能等同于健康教育、学校体育不能等同于单纯的校内体育、学校体育的主体任然是人(学生和人民大众);(3)多重内容。强健身体、良好心理、优良个性品质、勇德培育、社会适应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造力与创新能力。
6.《全民健身条例》对学校体育提出了更新的要求
(1)学校体育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同等重要;(2)全面促进参与者意识与行为的统一;(3)确立了新时期学校体育的标准范式;(4)促进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群众体育的融合,构建全民健身活动平台。
7.学校体育法建设逐步完善
(1)确保体育教育的公平性;(2)保障学生与教师的权利;(3)注重体育基础建设与经济投入;(4)落实体育教育的真正目标。(作者单位:九江学院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牛云杰.新时期体教结合的需要与长远发展[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7(2).
[2]马永红.我国竞技体育向学校转移的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7(7).
[3]马卫平,李凌霞,夏漫辉.当前对学校体育的认识[J].体育学刊,2011(1):75-78.
[4]翟华楠.《全民健身条例》对学校体育的新诉求[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1(1):46-50.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2
县委书记张汉周说:“黔西不仅交通方便、通讯便捷、信息灵通,而且有丰富的煤炭、水力、旅游资源。”煤炭初探资源量在70亿吨以上,其中优质无烟煤34亿吨,在建矿井及正在规划建设的矿井年生产能力达1728万吨,依托水力资源,在界河上已建成东风电站,在建洪家渡电站,索风营电站,县内河流上已建成小水电站10座。旅游资源除有百里杜鹃国家森林公园外,还有东风湖、六广河峡谷、洪家渡库区、柯家海子淡水湖群、沙井观音洞等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成为贵州省西线旅游重要看点。同时,黔西农业基础雄厚,是全省商品粮基地和优质烟基地县。工业也有一定基础,有电力、采矿、制鞋、建材、化肥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其中黔城牌系列鞋畅销省内外,年产值1600多万元。
怎样把资源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实现黔西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从2000年开始,黔西县委、县政府抢抓西部大开发历史机遇,立足县情,创新思路,准确定位,制定了一抓教育,二抓扶贫,三抓建设(交通、城镇、生态),四抓基地(优势烟、电力、畜产品、果蔬、旅游)的“一二三四”工作目标和重点的基本思路,确立用大项目拉动县域经济的战略构想,提出把黔西建成能源大县、畜牧大县、旅游大县和绿色大县。并争取在2008年实现撤县建市。
紧紧围绕国家投资倾斜政策,黔西县在近几年来充分发挥优势,举全县之力上大项目、好项目,在重点项目和基础建设上取得了重大进展。煤电开发热火朝天,初步确立了水火互济、煤电并举的能源大县的地位。目前国家出资开发的东风电站(3×170MW)已投入运营,计划扩容的两台机组(2×100MW)正在建设。洪家渡电站(3×200MW)和索风营电站(4×150MW)将于2005年全部建成发电。黔西电厂(6×300MW)已于2003年5月破土动工。配合电厂建设,煤炭地堪和矿井建设力度也在加大,黔金、金兰、林东红林、太来等一批大中型矿井正在建设。至2008年,全县煤炭的生产能力可达800万吨以上,形成“大煤保大电”局面。预计“三水一火”及煤炭项目全部建成后,每年可创产值30亿元以上,使第二产业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60%以上。
为给全县经济发展提供大通道,黔西交通建设也在全面提速,初步形成了以贵毕高等级公路为中轴,以黔西县城为中心,辐射全县的公路网络。近几年来,全县共争取交通建设资金12.4亿元,建成了一批县乡村公路和矿山公路,改造县乡公路14条共313.7公里,新修断头公路4条12. 6公里;村级公路188条1042公里;矿山公路6条19.3公里。目前,全县通车里程2741.7公里,实现了乡乡通公路和90%以上的村通公路,有效地缓解了制约经济发展的“瓶颈”问题。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3
【关键词】体育经济;健身娱乐;发展。
美国杂志报道指出经济时代必将促进社会多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体育和休闲健身行业。体育作为一项重要的衡量国家和社会进步的标志,成为了各个国家之间进行文化交流与外交的重要方式。体育所包括的种类是非常多的,其中健身娱乐产业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重大变化。有学者预测健身娱乐行业必将在未来席卷世界,带来新的经济大潮。有一些发达的国家目前已经进入到了健身娱乐的社会,而且在发展中国家里发展比较好的一些城市也已经感受到了健身娱乐所带来的影响。虽然目前我国距离这个时代尚且有一定距离,但科学技术发展已经为体育的健身娱乐提供了物质基础,健身娱乐行业的发展基础已经充分具备。如今政府对消费的支持政策极大刺激了休闲体育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娱乐健身行业。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表现即体育类的娱乐健身活动已经在我国蓬勃发展起来。目前,国家实行的工作制及节假日制度使得人们有更多闲暇时间锻炼身体,这些发展表明娱乐健身业作为新型经济增长点所形成的一个产业正向我们快速走来,成为拉动内需和促进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一、研究方法。
1.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需要,通过中国知网等文献资料库,查阅近年来有关体育健身俱乐部的论文和期刊十余篇。
2.逻辑分析法。运用了类比、归纳、综合等逻辑分析法,对相关研究的信息进行全面调查分析与探讨,以求得到较完整准确的论证结论。
3.专家访谈法。就研究内容,走访了具有一定规模的健身俱乐部的高层管理工作者及健身教练,进行了相关专题的探讨,将讨论后的各种信息汇总、分类。
二、现状。
全民健身氛围已经在全国蔓延开来,健身娱乐行业发展的现状成了很多体育产业管理人员都十分关注的问题。我国城市的休闲体育设施正在逐步完善,然而就当前状况来说,体育经济的发展仍然不太乐观,很多地区体育施设与体育活动开展尚且停留在比较低的水平上。
(一)农村的公共文化休闲体育设施不够完善。
很多农村居民的生活比较单一,几乎没有什么设施可以用来锻炼。很多农村人如果想锻炼身体的话,只能去县城的休闲广场,极不方便。因此,这是远远不能够满足现代的农村人民需要的,不利于农村的现代化发展。现阶段经济建设的不均衡发展使得农村的健身设施落后于城市,农村的居民所获得的福利体育服务落后于城市居民。
(二)体育文化的活动开展有很大难度。
现阶段我国政府尚且缺乏专门组织机构来负责体育健身娱乐行业事务的组织和传播,很多地方政府都只是关注实体经济的发展,对投资体育事业并不十分关心,导致体育事业很难开展。此外,由于一些群众对于体育文化的认识不够深入,他们认为参加体育休闲活动还不如在家看电影。很多人都有宅在家里的想法,这样不仅不能够带动娱乐健身这一行业的发展,而且自己也不能真正得到身心上的愉悦。
三、问题。
(一)休闲意识比较薄弱。
通常休闲的体育产业都被看成是打发时间的娱乐消遣及恢复体力活动,其实不然。人们在参与娱乐休闲和社会活动的过程中,可以对身心进行调整,而且这一过程还有可能产生可观经济效益,休闲娱乐健身业影响了人们生活方式与生活的质量。国民应当认识到休闲娱乐健身业的意义不仅仅是恢复体力这一个方面,调整精神状态更为重要。实践证明,进行体育活动时可以让那些处于高竞争压力、高节奏中的人们暂且走出喧嚣的尘世,最终达到强身健体的目的。
(二)休闲体育的场地不足。
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休闲活动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相关统计表明所有休闲的活动当中,与体育活动相关的休闲活动占总体比例的75% 左右,这充分表明休闲体育活动已经成为了休闲活动主流。当前我国的休闲体育还处在初级起步的阶段,其投资过低,而其中用于发展娱乐健身的体育投资更少。我国的人均体育用地的面积远低于发达国家,此外,体育场地的分布也不均衡。一般来说,人们经常在广场和住宅小区进行休闲活动,然而这些体育场地仅占总数的10% 左右,给现代人们的生活带来诸多不便。
(三)从业人员素质较低。
休闲体育类型的服务经济同传统的休闲经济有很大区别,它的本质是为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致力于提高社会的发展素质。对于增强国民的素质来说,休闲的体育服务行业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还对休闲体育旅游和体育用品制造等行业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作为体育产业的一种,休闲体育需要专门人才来为其制定发展规划,扩大影响,目前,休闲体育的经营人才缺乏,严重制约着我国的健身娱乐行业发展。在新的形势之下,培养专业的健身娱乐管理人员对保证体育产业商业化的运作极为重要。
(四)休闲体育的健康发展制度还不健全。
体育市场化与社会化的程度随社会的发展逐渐增强,有很多的体育活动不再是简单胜负问题,它们会带来直接经济效益及其它利益。另外,体育事务管理与运作也会跟企业运作等诸多的社会经济领域挂钩。我国当前体育法制的建设还是相对落后的,一些法律并不能够适应当前的经济和体育发展,所具备的针对性和操作性不强,缺乏有效执法和监督的体系。如果休闲类型的体育产业想得到切实发展的话,一定要有健全的法律制度保障。健全的法律法规对于促进娱乐健身产业的发展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也可以为其提供相应的保障。
四、对策研究。
作为一种产业,健身娱乐业近些年来的发展极为迅速,已逐步进入了一些发达国家的支柱产业行列。相应的,其管理水平也有所提高,管理的制度和法规也更加完善。在我国,健身娱乐产业仍然十分年轻,尚且处于起步的阶段,所以管理水平还比较低,相关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但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这一行业必将在我国取得快速、稳定、持续的发展。由于健身娱乐包含的项目比较多,从按摩、桑拿等高档项目至健美运动等比较普及的体育项目;从人民群众直接参与到的种类资源培训,几乎全部包含在健身娱乐经营的范围内。甚至有部分企业开设了气功、武术及至拳击等特色项目,呈现出了全方位的发展态势。从当前我国的体育健身娱乐行业消费来看,健身娱乐这一行业的总体正呈现出逐渐兴旺的发展趋势。有相关数字表明,我国的居民健身娱乐消费趋势正在逐年上升。体育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健身娱乐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同时,健身娱乐行业的发展也会带来更多的体育经济价值。健身娱乐活动所具有的多样性和广泛性会吸引更多人参与其中,它已经逐步成为了人们生活中比较重要的部分。体育健身同休闲娱乐服务业的迅速发展可以带动一批相关的产业发展,这样不仅可以刺激消费,还可以扩大内需,最终促进了国民经济的增长。
【参考文献】
[1] 张伟。体验经济背景下健身俱乐部的发展[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9)。
[2] 袁绍辉。体育健身娱乐业对于体育经济发展之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8(25)。
[3] 胡爱本。体育管理学导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4] 甘刚。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职业时空,2007(16)。
[5] 李政,姜彬。试论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J].商场现代化,2007(33)。
[6] 石岩,舒宗礼,刘华冰。我国体育产业的市场结构分析及优化对策[J].体育学刊,2007(5)。
[7] 王宝珍,刘建敏,周永亮。试析体育健身娱乐业与体育经济的发展[J].中国商贸,2010(2)。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4
[关键词] 体育经济 城市发展 发展关系
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39.1%,在未来20年内还将有3亿人口从农村转向城市,城市化倾向非常明显。因此,研究体育与城市经济发展关系,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一、体育与我国城市发展现状分析
研究体育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的关系,首先必须明确“体育”的基本内涵。一般地,国际公认的“体育”概念其内涵可分为“大众体育”和“运动竞技”两大部分。我国的竞技体育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城镇居民的体育发展却令人堪忧,发展极不平衡。我国的大城市主要是直辖市、省会,是高校、企业集团集中之地,是该区域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基于这些方面的需要,大城市均修建了很多体育场馆,这是中小城市所无法比拟的。同样,作为社区的体育健身中心,由于经济因素,大城市与中小城市、经济不发达城市之间也存在较大差距。我国体育消费作为一种“新消费”,水平还相当低,人均体育经费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仅为0.5元,而日本为20元人民币。尽管1985年到1997年全国居民娱乐、教育文化服务占工资支出的8.1%提高到10.7%,提高了2.6%,但从静态分析,增长幅度还不快,而且地域之间发展不平衡,体育消费需求缓慢。城镇居民人均活动场地严重不足。从我国体育场馆开放和经营情况看,数量和利用率很低。有数据表明,我国体育场馆远没有达到国家相应的建设要求。同时缺少体育辅导员,这些均无法满足城镇居民健身要求。造成我国城市体育目前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1)由于计划经济的影响,人们的思维模式中认为体育仅是一种公益性事业,是国家投资的必然行为,这种惯性思维阻碍着体育在城市经济中的正常发展。(2)人们参加的是简单的活动,所以居民在体育用品消费方面较少。(3)体育公共设施缺乏,加之体育场馆对外开放率较低,造成我国体育场地服务供给与居民需要之间的矛盾。(4)政府机关官员缺乏体育对城市经济发展作用的认识。
二、体育对城市经济发展的作用与影响
许多国家发展体育的经验证明:在一个国家经济能力许可范围内,发展体育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增加国民收入方面可以发挥积极的作用,同那些需要大量资金和高科技的其他经济部门相比,通过发展体育来发展经济,具有较大优势。
1.发展体育可以加快城市化进程
在和平年代,体育赛事是城市塑造形象最有效的催化剂之一。它不仅能刺激和打造城市文化,体现城市活力,丰富城市经济结构,而且还能加快城市化步伐,对城市进行扩容。众所周知:广州天河体育中心原是广州市的荒郊,由于成功举办了全运会,如今成了广州市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发展体育可以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1)发展体育最明显的经济作用就是促进体育产品的消费,而体育消费主要集中在城市;能增加当地财政收入。(2)发展城市体育能带动和促进相关产业的发展。体育具有健身、娱乐、休闲、竞赛等特点,能推动城市旅游、商业、交通、电信、新闻出版、餐饮等相关服务行业的发展。(3)体育能体现增加体质、提高素质、形成技能――提高生产效率与效益,从而达到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2.体育的发展可以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体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人们对于体育产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体育产品技术含量上讲,体育产品的生产一般为劳动密集型生产,如体育服装、鞋类、球类的制作以及体育旅游等等,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其次,体育还带动和促进相关行业人员的增加。同时,为广大妇女和刚刚步入社会的青年提供就业机会。这对缓解当今日益突出的城市就业压力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无疑推动了城市经济的发展。
3.体育的发展能加强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
事实已证明:当今无论是世界性的,还是洲际性的比赛,以及国家和省级的大型运动会或单项比赛,都将加快该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体育有利于扩大城市间的经济合作与交流。体育运动是国内外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交汇的过程;是城市间合作与交流的“纽带”。城市体育的发展,既可以吸引外来技术、设备、人力、管理经验和资金;还可以使一些知名度不高,但质量过硬的产品,通过体育媒体的宣传而进入国内,甚至国际市场。诚然,体育发展对城市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给城市经济及社会发展带来负面影响也不容忽视。(1)大型赛事的体育场馆大多是为竞技体育而建造的,项目设置专业性强,功能单一,除承担部分训练和比赛任务之外,多数处于闲置状态。所以,我们的设计和规划必须突出体育馆的公益性,特别注意大型体育设施的后续效应。(2)举办大型赛事,需修建大量场馆及道路、停车场、旅馆、餐馆等基础设施,势必减少耕地面积,加重城市污染,减缓城市现代化发展进程。因此,在赛事中应树立环保理念所谓“绿色体育”概念。(3)商业运作要适度。
三、体育与城市经济协调发展对策
体育应与城市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协同促进城市的经济发展。一个城市的资源分布、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文环境等诸多因素,直接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而作为城市经济组成部分的体育,它的发展也自然受以上因素的影响。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发须符合地域文化特征;城市体育应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经济发达地区城市体育的发展应以信息、高技术为主发展体育产品,建立社区俱乐部;经济欠发达的城市应以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的发展;经济不发达的城市竞技体育方面应以民族传统体育为主,推动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大化,体育用品业的生产则应以生产少数民族体育用品业为主,在社区体育方面,应采取百花齐放的方针。
体育在城市经济发展中应注意的问题。体育的发展对城市经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在发展过程中,一些问题应必须引起足够的注意。
1.统一规划,分期建设,因地制宜发展体育项目
每个城市都应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要预测市场对体育的需求,通过市场调研摸清开发哪些项目,参加体育活动人群的来源,体育消费者的消费水平,以及周围一定距离内有无竞争(同类体育)项目点等等。要以较小的投资和较短的周期获取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优先开发那些地理位置优越,人口居住密度大,流动人口多的地方,便于人们前往进行体育消费。同时,还应注意体育的超前发展战略研究和制订正确可行的长远发展计划,切不可盲目地开发体育运动项目,体育场馆的建设更不能不分先后地全面开花。
2.注意与体育相关配套的建设
体育的发展,需要其他部门的支持与配合。为了更好地使人们从事体育锻炼、休闲与观赏,就需要取得交通运输、服务接待、社会治安、餐饮、检疫等部门的有机配合,形成一个以体育为中心的服务网络,让前来锻炼、休闲、观赏的人们心情舒畅,实现健康发展、服务大众的要求。
3.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体育产业是一个服务性行业,其服务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体育事业的兴衰。体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应有较强的敬业精神和工作责任心,做到服务周到,态度良好,以优质服务待客。为此,要做好从业人员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培训工作,制订和完善各种责任制,推行体育服务领域的标准化、规范化、程序化工作。此外,还应加强安全防范工作,使消费者有安全感和舒适感。
参考文献:
[1]韩丹:对我国“体育产业”与“产业化”10年的反思和评价[J].体育与科学,2003,1:3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5
【关键词】吉林省;竞技体育;全运会;潜优势项目
文中借鉴由国内水平最高,规模最大,每四年一次举办具有综合性质的运动会“全运会”,全面的反应出各个省市竞技体育的发展水平,同时通过“全运会”发展的历史阶段分析全面检验吉林省竞技体育发展的状况,反映出与其他地区竞技实力的差异。一直以来全运会备受广大体育学者争相研究及讨论的对象,并作为制定我国竞技体育改革基本方向和发展趋势的理论依据。
1、确保体育优势项目、开展潜优势项目
以历届全运会数据为背景,吉林省体育代表团在近些年竞技体育的发展状况统计数据分析,吉林省军团在参赛人数和参赛项目上,和其它的竞技体育大省相比,在某种程度上存在一定差距。在历届全运会发展过程中,吉林省冬季优势体育项目中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和速度滑冰一直取得良好的成绩。东北三省也一直在冬季项目中成为遥遥领先的霸主。由于三省具备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在教练训练、运动员选材上等优势条件具备特点经验,吉林省抓住优势,把握项目制胜规律重点发展优势项目。
随着城市经济的发展,南方省市逐渐开展冬季体育项目,如国家政策“北冰南展”,使南方城市有机会接触并钻研东三省的优势项目,并成功的在全运会上崭露头角,展现出南方城市也可以开展冬季体育项目,一并加入了冬季体育项目竞争的行列。相比之下,吉林省一些潜在的体育优势项目如举重、自行车、摔跤、射击、射箭等项目在全运会的赛场上分别取得了优异的成绩,这种潜在的优势需要牢牢把握,并向其未来发展的方向作深入研究。
2、运动员输送渠道是否畅通
一个完善的体育管理制度可以很好的使各个省市体育得到良好的发展,然而体育管理制度问题也一直备受争议,各省也在摸索着完善制度,但是普遍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体育后备人才的缺乏其原因之一,是如何能够使下级单位向上级单位输送队员渠道畅通,既有利于培养运动员,更增加了各个省市输送优秀运动员的积极性。各省市的体育管理部门分布各不相同,省级和市级体育主管部门在某些工作范围内没有直接的领导关系,市级体育主管部门的一些政策要根据市里体育领导的变化而改变,这使得在运动员输送问题上以及竞技体育项目、水平发展上认识上、了解程度上、决策上、上下级在竞技体育发展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省级以下县区级单位不能够使一些优秀的体校运动员顺利的向上级单位输送,使得下级单位培养出来的运动员积极性受到剧挫,上下级在竞技体育决策上不一致性,是向上级部门输送运动员渠道不畅的原因之一。各个省市应根据市、县、区级经济的实际情况,切实做好城市竞技体育的规划,使得个城市之间的体育部门能够很好的有效地结合起来,以及有效地结合运动员被输送的渠道畅通,使我国体育优秀的后备人才得到充分的扩充,提过我国的竞技体育水平。
3、转变观念,培养教练员科研能力
优秀体育成绩的取得离不开优秀的教练员,教练员在赛场上的指导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高科技术的发展,科学的训练方式需要教练员不断更新思想观念,改进训练指导技术,拓宽训练经验,仅靠经验谈制定训练计划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未来竞技体育的发展。与国外对比,我国教练员多为转行退役的运动员,文化水平不高,多数观念上局限于训练经验,缺少科学理论训练,导致年轻运动员运动寿命缩短,甚至终止运动。这是我们国内教练员值得深思的问题。时代的改变,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一名优秀综合性教练员的视野、观念的转变和丰富的训练经验都需要科研理论的支撑,需要借助体育科研的设备,认识体育项目的内在本质和运动规律,进行有效地调查、研究、试验等活动,深入探究各运动员特点、训练计划以及项目制胜规律,认识未知,制定出适合各运动员不同的训练计划,这需要我们不断的增强科研能力,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教练员。
4、走体教结合的发展道路
“体教结合”是培养我国高水平、高素质优秀体育人才的重要战略举措。虽然我们在探索的路上,摸索出了一条适合我国高校的“体教结合”的道路,但是也普遍存在了一些问题,目前吉林省的一些高校虽然采取的的体教结合得模式,但从结合得程度上看,普遍存在一部分的运动员委培、挂靠等形式上的“体教结合”,这种形式并没有真正的使运动员融入到文化教育中。早期我们体育发展道路上,长期、封闭式、专业化的训练或者采取早期的专业化体育训练,忽视了运动员、智、美的教育,就会培养出一个个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运动员,并且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难于择业。显然运动员文化教育的缺失需要“体教结合”的模式真正的去解决问题,使之成为智能型的体育人才,不但能够提高运动技术水平,更有利于为社会培养出高素质的体育人才。
我国的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分别建立了一条本部门的人才培养体系,而这两个部门体系各有缺陷,教育部门人才培养的体系中缺少有经验的教练员,体育医务监督、运动员营养保障和完善的体育竞赛组织系统,相对培养运动员具有一定的难度。体育部门人才培养的体系中缺少文化教育的良好环境,体育部门都是炼体育的孩子,缺少与社会的交往,不利于学生整体、多元化的发展。近20年“体教结合”发展,体教两家并未像当初规划的那样,齐心协力共同培养竞技体育人才,而逐渐形成了两家独立培养人才的局面,使得日后众多的体育苗子出现茫然,不知如何选择哪一个系统有利于未来的发展。两个部门应该尽快的真正的结合起来,实质性的结合为一体,进行全面的布局,整合调配,在赛制的安排上、规程的制定中以及新的政策出台等方面进行全面、合理、有效的协调。各个项目管理中心一方面需要进行自身的改革,另一方面也要把大学办的运动队加入到工作的范围中来,在大型的比赛中,大学的运动队也可单独作为一个队伍或出国比赛代表国家参加比赛。如此良性循环,体育与教育可以实现互赢。实质性的体教结合需要在和谐发展的规律中寻觅,封闭的部门需要在开放的体制上不断创新,真正的融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培养高素质、高水平的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体系。5、结束语
国内体育的发展,世界竞技体育水平的提高,需要体育各个管理部门不断的改善,制定出适合自己发展的特色体育道路。各省体育管理制度都存在不同的遗留历史问题,如果不改进就意味着落后。提高转变观念,培养教练员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杨树安.我国竞技体育的实力现状、形势任务及对策分析[J].中国体育科技.2002(01)
[2]陈建新.对2008年后我国竞技体育项目布局的探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06)
竞技体育发展前景范文6
摘 要 体育运动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体育发展对社会经济发展具有积极的反作用。体育可以提高劳动力质量,提高生产率,降低社会医疗费用,体育还可以带动社会相关产业的发展。
关键词 体育 社会经济 作用
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体育的发展依赖于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经济是体育的基础。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我国体育事业迎来了大发展。在最近3届奥运会上,我国代表团取得了历史性重大突破,反映出运动员高超的训练水平,提振了国人精神。可以说,体育不仅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手段,而且对物质文明建设具有促进作用。体育发展对社会经济生活的作用,也日益凸显出来。同志曾指出,体育既是一种精神力量,又是一种物质力量,本文就体育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一、体育锻炼是提高劳动力质量的手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过程自动化、科学化程度不断提高,直接作用于劳动对象的体力劳动的比重不断下降,对劳动者身体强健程度的要求的下降是不争的事实。随着体育锻炼的减少,人们的健康面临着严重的挑战。有关调查显示,在德国,患心肌梗死的人在近20年增加20倍,死亡人数从五、六千人增加到十一、二万,有25%到30%的青年由于缺少体力活动,引起肌肉力量不足,使劳动能力有限,更无法谈到保证劳动质量。而体育锻炼正是改造人、发展人的有力手段,对劳动者来说体育锻炼是消除疲劳、增强体质、发展智力、振奋精神、完善人的品格的有力手段。
二、体育锻炼是提高出勤率的客观条件
中外体育界在体育运动能减少伤病,提高出勤率这个问题上,认识是一致的。前苏联研究表明,1966年到1969年,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劳动者,比不参加体育活动的多创造劳动价值2%到5%。1979年群众性体育活动开展得比较好,病假和工伤事故减少,出勤率提高,一年大约增加国民收入97亿卢布,占当年国民收入总数的2.2%。
四川省体育局对约溪乡护国区进行调查,发现开展体育运动后,劳动出勤率由85.3%提高到97.2%;打古乡农工联合公司的289名体育活动积极参加者,有231人被评为生产能手。由此可见,通过体育锻炼,改善了劳动者的健康状况,降低了患病率,就可以有效提高劳动者的出勤率。
体育运动是一种非生产性领域,但是,体育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三、体育锻炼可降低医疗卫生费用
体育锻炼对于人们有着祛病强身的作用,开展体育运动可以降低患病率,因而可以节省医疗卫生费用。患病率是当前工时损失的主要因素,国家因此蒙受巨大经济损失,考虑到体育是对人体的健康状况作用,我们把体育对降低患病率的影响,作为其效益的主要指标,这方面有不少专门试验。在不同的企业,体育锻炼降低患病率的效益有的是1倍、2倍,以至于数倍增长。前苏联体育科学研究所体育运动经济问题研究部在1984年到1986年通过对800多名工人的征询研究,得出每周经常参加体育活动同全年患病时间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77,即全部征询者平均每人全年患病时间为9.42工作日,与全国不参加体育锻炼者平均患病10个工作日多一点的情况相符;每周增加体育锻炼时间1小时,全年患病率降低0.44天,因而每周有7-8小时,体育锻炼者的最低患病率降到0.02天。美国梅石油公司对该公司职工进行调查表明,经常参加体育运动的职工每年平均病假27小时,保健费用173美元,不参加体育运动的职工每年平均病假44小时,保健费用434美元。有捷克学者计算,由于开展体育活动降低患病率而节约的医药费,相当于开展体育运动所用经费的10倍。
四、体育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体育运动的发展,必然扩大对有关部门产品或劳动的需求,为其提供市场,推动其产业的发展。首先,可以推动运动器材,运动服装,运动训练和科研仪器设备,运动员饮料、药物等生产的发展。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体育运动蓬勃发展,运动服装、户外运动装备等市场逐渐扩大。其次,体育运动的发展,尤其是各种运动竞赛的需要,体育场馆、设施的建设,带动交通、邮电、旅馆、商业、饮食业服务行业的发展。由于高水平体育竞赛巨大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竞赛场所广告和运动竞赛电视传播可以成为体育部门收入的一个来源,又可以起到传播商品信息,扩大商品需求,推动生产发展的作用。1984年,彼得·尤伯罗斯任组委会主席,使得洛杉矶奥运会首次与商业接轨,除去一切开销,组委会结余2.36亿美元,成就了奥运会吸金的成功范例。
总之,千百年来,体育与人类的发展、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体育,具有满足人类需要的多方面社会功能,被誉为“黄金手段”。随着生产过程的日益社会化,社会对体育的需求和发展体育运动的经济条件都日益扩大,体育事业的规模也日益扩大,体育的结构和功能都日益多样化复杂化,体育日益深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投入体育事业的人力、财力、物力不断增加,体育机构日趋健全,体育事业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中一个不可缺少的独立部门,今后,我们应加大体育经济功能的研究,使其能更好地为祖国现代化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 冉.我国体育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9.7.
[2] 韦林香.浅谈体育事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关系[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8.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