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竞技体育的特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简述竞技体育的特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简述竞技体育的特点

简述竞技体育的特点范文1

论文关键词:新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 运动素材 教材化

1问题的提出

我国学校体育由于受到军事体育竞技体育的影响,学校的体育工作出现了飞速发展,但是,也出现一些突出的问题。表现在:学生的体质水平出现下降的趋势;肥胖人群不断增加;心理健康问题突出,耐挫折能力差,自杀与犯罪的学生时有发生;社会适应能力差,人际关系紧张,交往能力差;许多学生直到大学毕业也未能掌握一项体育技能。体育教材内容过于竞技化,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学校体育教学偏重于竞技运动教学,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要,忽视了体育的娱乐性、趣味性。新课标的提出为我们的体育教学提出了新的教学理念,提出了“健康第一”的理念,注重“以人为本”,体育教学的不仅增强学生的身体健康,还要关注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通过体育运动得到快乐,同时体育运动生活化。新课标鼓励开发校本课程,但是,缺乏理论支撑,表述比较笼统,许多学校仍然照搬体育竞技项目,缺乏对竞技体育项目的加工与改造,表现在教学内容高、难、繁、杂,学生难于掌握,得不到快乐体验,学生的掌握效果不好,使学生对体育运动望而却步,对运动素材技术性的改造,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得到快乐,并且生活中可以成为休闲娱乐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健康参与、娱乐和运动,同时,新的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为新的体育教学内容将丰富体育教学内容。

2概念界定

“运动素材教材化”:所谓“运动素材教材化”就是按照现代的教育思想和科学方法、原理,将那些属于体育运动范畴的运动项目,经过合理的加工和改造,使之成为服务于学校体育教育目的的教学内容,确定教学目标到加工竞技运动素材最后形成教学内容这一系列的过程就叫做“运动素材教材化”。

“运动素材”是可被选择的一切身体活动内容,具体来说有现代竞技运动项目和民族体育运动项目(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与“域外”民族传统体育运动)。每个运动素材中都有人类创造的痕迹,都有不同的文化含量,都有劳动人们倾注的文化因素。

3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的思路

对竞技运动的表现形式存在不同的观点:

(1)认为是奥运会的体育项目都称为竞技运动,而其他的运动项目划归为民族传统体育运动,这其中包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域外”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

(2)认为具有统一的规范的赛制的体育项目都称为竞技运动,而其他的划归为非竞技项目。

由此可见,尽管竞技运动的概念与表现形式在表述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但是就其概念的核心内容来讲,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主要表现在:①竞技运动是以取得优异运动成绩为核心目标的;②完成这一目标的途径是训练和比赛;③运动个体充分发挥其生理性能力(体格体能、运动能力等)和心理性能力是完成目标的基础;④这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即是运动个体经由持续不断的训练,最终在比赛中获得优异的运动成绩的过程;⑤竞技运动的技术是高、难、美、新、杂,最人限度地挖掘内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

当前,基础教育的体育教学内容主要以竞技项目为主,即使是武术这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也打上了竞技武术的烙印。竞技运动是人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以最人限度地挖掘内在体力、心理、智力方面的潜力,攀登运动技术高峰,创造优异运动成绩为主要目的的一种运动项目。竞技运动的技术是高、难、美、新、杂。对于在新课程标准下“健康第一”理念下,对竞技项目素材的转变的视角与方法,未能从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出发,机械地搞“一刀切”,表现在:l、运动技术的高难度与学生学习掌握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矛盾,竞技运动的技术高、新、繁、杂、难的技术在体育教学中常常认为是最先进的技术,必须传授给学生,但是那种高技术恰恰是少数人的“专利”违背了选取运动素材应遵循个体差异和个体需要的原则。在基础教育当中学生抱着大篮球投篮,有的学生连篮板都碰不到,试想学生如何能够通过体育运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得到快乐,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体育成为小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必须对竞技体育运动素材进行合理的改造。

80年代后,前苏联、美国等国家兴起小排球、小篮球、小足球运动,学校体育部门对正规的排球、篮球、足球等竞技体育运动的器材、场地进行改革,很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受到了学生的欢迎。

目前,日本学校体育教学中,对正规的竞技项目进行改造,使之进一步适合青少年健身运动的需要,这是在青少年中开展竞技项目的厂泛措施,被改造的竞技项目可称作为亚竞技运动。亚竞技运动包括牛正规和非正规两个层次,半正规是修改正式的规则,而非正规是自己制定规则。因此,亚竞技运动项目并没有改变通过竞争决定胜负的竞技特征。日本的这种做法,很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竞技运动素材教材化需要根据学生的情况选取教学内容,将复杂的正规竞技项目的动作,技术,战术体系和规则分解化,向趣味化、娱乐化、游戏化方面发展,在传授运动技能的同时向同学讲授体育运动背后的文化背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得到快乐,愉悦身心。这样学生才能热爱体育,使体育运动成为学生生活中的一部分,真正实现体育生活化。

4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体育教学内容的思路简述

民族体育项目在竞技性、观赏性、价值、娱乐性上与竞技体育项目相媲美。做为中华民族体育项目具有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凝聚民族情感、弘扬民族精神、健身、养心的作用。

吸收民族文化:民族体育项目多、游戏化、娱乐休闲性、民族性、有的还有宗教色彩。

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的概述:例如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气功秋千、磨秋、跳跳板、踢毽予、放风筝、打陀螺、赛威呼、跳板、顶罐走、摔跤、打嘎儿等。

“域外”民族体育项目,英国的龙保龄球、法国的叭幢球、苏格兰的莎莎球手球、水球、网球、棒球等。

民族体育项目运动素材技术性转变的需要根据学校条件(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民族体育的知识技能等),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体育运动基础与经验等),教师(能力、教学经验、技能)。

(1)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选择。

(2)技术含量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协调一致,学生一看就懂,一学就会。

(3)选取原则和引进条件全部满足。

(4)技术上简约化、竞赛上规范化、运动强度和密度的缩减化。

(5)原汁原味,去粗取精。

简述竞技体育的特点范文2

【关键词】 职业教育;体育教育;教学内容

目前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学校规模和在校人数都与普通中学大体相当。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目标决定了中职教育是一个特殊的阶段。因此中职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设计要突出职教特点。笔者从事职业教育十多年,在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优化与选择上进行有益的改革与尝试,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本文主要简述了中职体育教学内容所具有的特性。

(一)健身性

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要体现健身性。所谓健身性是指学生所从事的体育活动要符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具有增强体质、改善机能、愉悦身心的特征。通过体育的健身功能,培养青少年强健的体魄、学生的体育能力和良好的思想品质,成为具有现代化精神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是他们为祖国和人民服务的基本前提;也是中华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今年上海市中小学将原来的《体育与健康》改为《体育与健身》,简单的一字之差却寓意深刻,它更强调体育课程的首要、基本的特征,这一特征也是指导中职体育教学的根本原则。

(二)趣味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一点已被广大教师所接受,在体育教学上尤为如此。中职体育实践课应选择锻炼价值高,有利于身体全面发展、学生兴趣浓厚、体现学校专业特点的运动项目。目前绝大多数中职体育教学模式选用普高体育教材,多年的体育教学经验告诉我们中职没有必要完全上普通中学的教材。有些中学阶段学过的内容也不适合中职继续学习,如跳高、跳远项目,学生对这些重复性教材缺少兴趣,教学效果也不好。因为这些技术对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几乎没有影响,另外从体育教学的角度讲改变一种错误的动力定型相当困难,我们不能把有限的课时白白花费在改进技术上。锻炼价值高,趣味性强的项目易于接受,当然不能以学生意愿为准,教材的确定要从实际出发,以学生的主体考率。一般说,竞技项目和现代流行的项目多为学生所接受和喜爱。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上首先要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通过调查,将学生喜爱的运动项目进行分类;然后按教学计划将这些运动项目安排到每一节课中,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避免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上体育课的尴尬场面。我们的具体做法是:新生刚入学我们向学生公布我校近年已开设的体育项目,并向学生征求喜爱的项目,力求做到我校开设的运动项目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使学生真正享受到体育课的快乐。

(三)实用性

中职体育体育内容的实用性特点是指学生在校学习与掌握的运动技能,走出学校以后,他们仍然能够有条件不间断地开展下去,达到学以致用。要实现这一目标,就要求教师在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到健身项目的大众性、普遍性特点。近几年,我校已向苏南、上海输送千余名毕业生,笔者通过问卷回访毕业生表明:中职生工作之余可以开展的体育项目有乒乓球、羽毛球、篮球、舞蹈、健美操、健美、瑜珈、武术等。这为我们安排体育教学内容提供依据。实践证明,在苏南一些企业,我校许多毕业生已成长为本单位体育活动的骨干,组织指导本单位职工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这主要得益于学生在校所学习了一些实用的体育技能。

(四)专业性

所谓专业性,就是中职体育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结合学生所学专业特点,进行针对性的体育技能训练;从而体现中职体育教学的实践性、专业性,为提高学生的从业能力做准备。为此体育教师要联合专业课教师研究、分析确定专业或职业岗位群的职业活动特点及岗位对体能的适应能力的要求,从生理学、运动解剖学、生物力学、以及体育相关理论学的高度将体能素质的发展要素定位确立依据,设计训练手段,选择相关教材和竞技运动体育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并在体育教学中加以实施。目前中等职业学校办学可谓门类齐全、专业众多。笔者曾深入研究中职学生所学专业与所需专项身体素质的关系,这种专项身体素质对学生以后的从业非常有帮助。例如,计算机专业是中职学校的热门专业,科学研究表明:长期从事计算机操作,容易引起脑神经疲劳、视力下降;且人体长期处于坐姿,脊柱处于压迫状态,造成肩酸背痛和下肢静脉曲张等症状。我们要通过体育课的开设,特别是一些针对性的身体练习,如头部、颈部、腰部的健身操以及向学生传授倒立的技巧,提高与专业相关的身体素质,可以很好地防治上述症状。

另外,中职体育教学针对专业的特点和需要,选择与职业相结合的内容和方法,进行职业所需要的身体基本能力的训练,还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职业环境和条件的适应能力。

(五)终身性

终身体育的教育的理念已经提出很多年了,中职是“终身体育”实施的中间环节,它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需要在校期间的体育与社会体育接轨,使学生终身受益。通过体育教学贯彻终身体育的意识,对中职体育教学的意义更加深远。我国中职教育的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就是通过2-3年的学习,使他们走向社会成为掌握一定专业技能的

劳动者。学生毕业即就业,以后接受教育的机会相对较少。在中职体育教学内容安排上要突出终身体育理念,使中职体育教学充分利用学生有限的学习时间;在1-2体育普基础上,根据学生的专业与爱好发展学生的专项技能,使每位学生走出校园之后能够掌握一两项科学的健身方法,并坚持开展下去,为终身体育锻炼与娱乐打下坚实基础。

简述竞技体育的特点范文3

【关键词】运动医学;概念;地位和作用

运动医学是医学进步和体育发展的产物,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后,将体育运动和现代先进的医学技术相互结合,正确了解人们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出现的生理机能变化规律。和普通医学相比,运动医学利用现代先进的医学技术为手段,把体育运动和自然科学完美结合,研究更为有效的疾病预防和治疗方法。但是在实际的临床疾病治疗过程中,运动医学还未能得到完善,和现代先进医学技术之间存在着差距。因此这就要求,有关的医务人员娴熟掌握医学理论知识和科学治疗方式,从而实现人们体育技能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1 运动医学的概念和特征

1.1运动医学的概念

运动医学在完美融合现代先进医学技术和体育运动技能的基础上,分析研究体育运动过程中存在的有关医学问题,提出解决体育运动疾病的有效治疗方式。利用先进医学技术针对体育运动人员的运动情况进行科学指导,从而减少运动活动带来的人体伤害,提高运动者身体素质,保障其身体的健康,提高运动人员的运动技能水平[1]。

1.2运动医学的特征

和普通医学相比,运动医学有着其独特的性质。运动医学的手术治疗风险比较小、治疗的时间较短、治疗的效果显著、恢复比较快,手术费用比较低,患者经济负担小。运动医学利用现代科技对运动型疾病患者进行治疗,临床治疗中广泛应用关节辅助镜和全关节镜等先进科技,使得患者恢复更快。此外,运动医学的发展速度快,在损伤韧带、关节不稳、损伤关节、肩周炎等疾病有着特殊、有效的治疗方式[2]。

2 运动医学的社会地位与重要作用

2.1运动医学有助于提升体育运动的教学质量

运动医学针对体育教学活动的内容、训练方式、运动强度等部分做了科学合理的策划,从而保证了体育教学活动的科学性、合理性,提高了学生的体育技能学习能力和运动生理机能,促进了体育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提升了体育教学质量。体育教育是利用教授体育运动课程,以强化学生自身体质和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为教学目的。提高学生身体素质是抵抗疾病入侵的有效措施。而经过科学调查研究发现学校要想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可以以运动医学原理为指导思想,科学规划体育教学活动。学校将运功医学和体育教学活动完美融合,制定科学的教学方案,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也有利于体育事业的发展[3]。

2.2运动医学为防御和治疗疾病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措施

随着运动医学在临床治疗过程中的大量引用,为消化、神经、呼吸系统等出现的疾病提供了更好的防御和治疗方法,并且疗效显著。

2.2.1心脏病的治疗

医学上普遍认为心脏病是一种棘手性疾病,只能依靠患者自身的静心养性和相关药物来治疗。但是运动医学却提出了通过合理的运动来改善患者病情的有效治疗方式,从而实现了患者寿命的延长[4]。

2.2.2冠心病的治疗

冠心病的预防和治疗方式是以运动医学和生物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为基础,通过增加适当的运动量来促使脂代谢物酶活性的提高,保证人体内部的脂酞酶和脂蛋酶能改善脂物质的运输、新陈代谢和转化等情况,使得血脂组成成分得以优化,实现血脂内胆固醇的减少,加大脂蛋白密度,从而更好的防御冠心病疾病[5]。

2.3运动医学对于体育技能的主要作用

运动医学有利于强身健体,也可以促进运动技能的提高。

2.3.1指导性作用

运动医学能有效的掌握运动活动的生理变化规律,利用不同方式为运动人员合理安排训练内容,适度增加训练的强度,从而提高运动人员的体育技能水平。美国利用检测肌体纤维活动的方式来检测运动人员的肌纤维变化情况,以此为体育训练提供科学的依据[6]。

2.3.2预测性作用

运动医学从运动人员的适应力、家族遗传、生理机能等方面检测运动人员的体育技能,从而预测运动人员是否具备参加运动竞技能力。

3结语

综上所述,和普通医学相比,运动医学具有治疗效果显著、治疗费用低、恢复时间短等特点。此外,运动医学有助于提升体育运动的教学质量,能为防御和治疗疾病提供更为科学有效的措施,对于运动竞技能力有着指导性和预测性的主要作用。

参考文献

[1]赵金忠;曾炳芳.运动医学发展的若干问题[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10,8(01):120~131.

[2]李善华;屈红林.运动医学与运动疗法[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1,6(45):87~95.

[3]黄煌渊;高宏.运动医学的临床与研究现状及方向[J].国外医学.骨科学分册,2010,9(02):101~110.

[4]姜宝华;王俊宝.运动医学的当前发展及其社会作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3(01):90~102.

简述竞技体育的特点范文4

太极拳自十九世纪中叶由清直隶广平府(现河北省永年县广府镇)南关人士杨禄禅传人京师,蜚声中华武林,至今已走过一个半世纪的历程。然而,关于太极拳发源于何处,学术界尚无定论。最早探索太极拳源流者首推唐豪先生(1897-1959),而对其研究更加科学、客观、公允而透彻者,当数徐震先生(1898-1967)。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四月,徐先生出版的《太极拳考信录》可称为考据太极拳史权威之作。他写道:“考订之学,尤重取证;取证不确,其所考者,自难相信。”通过对史料的分析,作者否定了诸多假托、附会、玄虚源流说,指出太极拳出于六朝韩拱月、创于唐朝李道子或许宣平、明朝殷利诸说,皆属“羌无故实,其为伪托,不待深辩。”并力陈太极拳创自陈王廷,源于陈家沟之谬。更否定了张三丰演义太极拳说,认为:张三丰实为后人硬搬请出来的“名誉祖师”。

时下,太极拳源流之争再起波澜。长时间出现这种混乱的现象,其原因不外乎张士一先生概括的三难:“缘旧时拳家,类多不习文字,仅持口传,此其一;故作奇辞,以示珍贵,此其二;竞称嫡派,依托伪造,此其三。”我想,要解开其中谜团,不妨换个角度去探究,即先确定什么是太极拳,那么,它源于何处将迎刃而解。譬如咱们的国粹京剧,毫无疑问诞生于北京。它是我国最具代表性的传统剧种,有“国剧”之称。清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三庆徽班进京为乾隆祝寿,其演出在北京广受欢迎。接着,四大徽班相继常驻北京并得到迅速发展。道光年间,汉剧(武昌的地方戏剧)演员搭入徽班,徽、汉合流,丰富了声腔的曲调、表演技艺等。同时,融合北方昆曲、梆子和一些地方小调比如《小放牛》、《小寡妇上坟》等营养。又吸收了北京的地方语言以及文化,逐渐产生出一个新的剧种,即京剧。以1790年为起点,经过五、六十年孕育,到1840-1860年间,其剧目、声腔、音韵、表演等形成自己的特点,时称“北京皮黄戏”,后称京剧。京剧与徽剧、汉调、昆曲、梆子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但京剧不是安徽的徽剧、湖北的汉调、河北的昆曲、山西的梆子,京剧就是京剧。它诞生于北京,不发源于安徽、湖北、河北、山西。有感于此,我曾多次与当代著名的太极拳史论家吴文翰老师沟通、探讨,并不揣浅陋,试图尝鼎一脔,现把研究结果简述于下:

一、武术的基本内涵

太极拳既然属于武术项目之一,在探讨太极拳之前,首先应对武术有准确的定位,明确武术的基本内涵。“武术”一词,见于史料记载最早出自南朝人颜延之的《皇太子释奠会作》,文中写道:“偃闭武术,阐扬文令。”显然,这里所言的“武术”,指军事而不是现在意义上的“武术”。作为一项人体活动的技艺名称,“武术”一词大约出现于清末。此前史料记作“技击”、“武艺”、“技勇”、“拳艺”等,民国时期称“国术”、“武术”,1928年后,多称“国术”。1949年,,才逐渐统一为固定的概念――武术。

那么,什么是武术呢?长期以来没有明确的定义,学术界难以达成共识。直到1988年12月份,全国武术专题研讨会于北京召开,其间将武术概念界定为: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这一概念为许多人所接受,之后出版的全国《武术》教材、《武术学概论》、《中国武术百科全书》等都沿用此说。但是,这一定义将传统意义上的功法练习排除在外,不能不说存在一点缺憾。因此,2003年8月,杭州师范大学教授周伟良先生编著的《中国武术史》对武术的概念作了补充修润,即:

“武术是以技击动作为主要内容,以套路和格斗包括功法练习为运动形式,注重内外兼修的中国传统体育项目。”

这一定义包括三个要点:

1、武术是中国传统体育项目,并非作用于战场的军事武艺。这是对武术最根本的文化定位,所有武术传承者必须对此有清醒的认识。武术是诞生于中国的一种文化形态,它不属于军事范畴,更不属于舞蹈、杂技,应该把它固定于体育文化的背景之中。既然武术是体育项目,技击的目的就不是致人于死地,而是用来展示技巧。所以,武术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以保护生命为前提。

2、武术“以技击为主要内容”,它的所有动作或者运动形式必须围绕“技击”而展开。这样,我们就明确了无论套路,还是对练,以及格斗包括功法练习等都服务于技击。离开了技击特征的动作演示,再漂亮、潇洒也不属于武术。

3、“内外兼修”是中华武术的鲜明文化特征。武术既讲究强身、健身、防身、养身,更有修身立德的内涵,即对于人的道德品质的修炼和养成。因此,武术界历来推崇“德为艺先,武以德显”,有“未教艺,先教德,徒不贤,不可传”等等之说。

那么,有人会问:历史上不是有许多武术高手从军上战场拼杀,或者擂台争锋、校场比武吗?其实这些多为演义传奇,并非社会的真实,切勿让文学作品中的演义传奇故事代替了历史的本来面目。下面我们对军事武艺、校场比武、擂台竞技逐一解析。

(一)、军事武艺

1.军事武艺以致人死地为目的,武术不是,它必须以保护生命为先决条件。

2.军事武艺一般持械而斗,武术的格斗方式主要以徒手为主。赤手空拳对阵一身戎装、手持利刃的将士,取胜的把握几乎为零。明代著名军事家、抗倭名将戚继光(1528-1588)在《纪效新书・拳经捷要》中写道:习拳是为了“惯勤肢体,活动手足,此为初学入艺之门也。”也就是说,武术的徒手搏斗技巧在大规模的军事冲突中并无多大实用价值,武术训练对于披坚持锐的军士而言,主要是“习手足”,以便器械的使用。

3.武术格斗是以“两两相当”为特征的个体性技艺较量,这在真正的冷兵器时代的战场没有多大作用。因为,军事武艺不是简单的单兵较量,它主要体现的是“开大阵,对大敌,”进行协同作战的阵法比拼与对诀。所以,古代军事作战非常重视“阵法”,研究排兵布阵。明代军事家何良臣说过:“善练兵之武艺者,必练兵之阵法,是以阵法为武艺之纲纪。”由此看来,“两两相当”的武术活动与军事武艺有着本质的区别。二者尽管有着高度的交融互动,更多的却存在着不同的文化属性和活动特点。从历史源头看,军事武艺是武术萌芽发展的一个主要文化源,但两者绝不对等。必须清楚:古代作战既不是评书演义中所描述的两军对垒,士兵站住阵脚,主将交锋。主将胜,则士兵胜,军队胜;主将败,则士兵败,军队也溃败。如此,士兵不就成了摆设,一无是处了吗?也不是人们凭空想象的两军相遇,摆开战场,兵对兵,将对将的捉对厮杀。如此,一场战斗或战役几分钟立见胜负了么?切记:古代作战是阵法的大决战,比的是将帅的智慧才能和勇气,比的是大兵团的协同作战能力。古代战争岂能如臆想的那样如同过家家似的儿戏。因此,武术与军事武艺是两种不同属性的门类。

举个小小的例子吧,比如枪法。武术,套路众多,技法繁杂。耍将起来,回转走跳,上下翻飞,枪花抖转,煞是好看。但是,请想一想,在百千万人簇拥而去,丛如麻蓬的两军对垒的情况下,一个士兵的左右两翼和后方,都是自己人,手中的大枪只能向前刺去。因而,可以说这些武术的招法到了战场基本无什么用途。戚继光说“法欲简,立欲疏”、“教兵惟用封、闭、捉、拿、上拦、下拦六枪…一只此以足用。”何良臣还设计了一种用于阵法的习枪方法:

“二十步外立木靶,高八尺,阔八寸,上分目、喉、心、腰、足五孔,孔大寸许,内悬圆木球。每人持一枪立二十步外,听鼓声擂紧,翻然擎抢,飞身向前戳去,以得孔内木球于枪尖为熟,五孔木球俱得为精。”由此可知,作战的枪术简洁、实用、绝不花哨。总而言之,军事武艺与武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有本质的区别,不可混为一谈(图1为上中平枪法“指南针势”)。

(二)、校场比武

所谓校场比武,当指武科考试。始于唐代武则天时期,之后日臻完善,形成体制。以明清为例,武考内容分:童试、乡试、会试、廷试。四试均分四场进行,内容包括:

1、步箭。步下射箭,共射三箭。每中箭靶一次,即擂鼓一通;

2、马箭。扬鞭策马,张弓射箭,左右开弓各射三次(图2);

3、弓刀石。弓,拉硬弓;刀,舞样刀,舞动八十斤、一百斤、一百二十斤之大刀。石,端制石,把二百斤、二百五十斤、三百斤巨石搬离地面一尺。三个项目均用以测验考生的力量;

4、文字。默写一段文字,如《武经七书》的内容等。

由此可知,武科考试主要考核应试者的射箭水平及力量素质,其他有关武术内容并未涉及。没有两人对决的武艺比拼,不存在血腥与杀戮,没有武侠演义小说中所描述的捉对搏杀、甚至斩于马下的惨烈场面。因此,武术的格斗技巧并不为武科考试服务而存在。

(三)、擂台竞技

历史上有没有诸如呼延庆打擂、杨文广刀劈王伦之类的擂台比赛呢?正史中查不到记载,它仅仅出现于评书演义或者戏剧舞台上。史料中可以查到的有诸如汉代的“手搏”(图3汉代手搏图),唐代的“角抵”、“相扑”(图4山西晋城宋墓壁画《相扑图》),清代的“摔跤”等竞技比赛,这些都以保护生命为前提,体现出比试技巧、“两两相当”的武术技击特征,显然与人们传说中的打死人不偿命的擂台比武截然不同。而且,这种比试不是为了战场需要选取人才所设立,而是带有游戏娱乐性质的体育竞技比赛形式。史料中有这样一段经典记述:

三国时代,曹丕(187-226)精于剑道。有一次,他与平虏将军刘勋和奋威将军邓展一起饮酒。曹丕听说邓展通晓多种兵械,战场上十分骁勇善战,便与邓展谈论剑术,谈论中曹丕认为邓展对剑术未得真传。邓展喝得酒酣,当然不服气。两人便以食用的甘蔗为剑比试技艺,结果两次都是曹丕取胜。所以,曹丕对邓展说道:“余亦愿邓将军捐弃故技,更受要道也。”意思是说:我希望邓将军能将以前所学丢弃,重新练习真正的剑道。从这场比剑中可以看出这样三点:

1、这是一种“两两相当”的武术竞技比赛,并非军事阵战,亦非军事武艺的较量。到了战场上,曹丕的剑术将另当别论。因为三国时代作用于战场的武器不是剑而是长兵器械戟和矛。比如蜀国名将张飞善使长矛,戏貂蝉的吕布善用方天戟等。短剑对长矛、长戟,如同现代战场的步枪对大炮一样,强弱自显。在战场上骁勇善战的邓展未必精于武术的剑道,故而不敌曹丕。

2、比赛时以甘蔗代剑,是单纯的技艺验证,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以生命为代价的厮杀。如果比拼军事武艺中的单兵技艺,曹丕当不是邓展的对手。

3、习练武术剑技须入武术的“正道”,否则难得真谛。

从曹丕与邓展的比剑中亦可看出武术与军事武艺的差别。

简述竞技体育的特点范文5

关键词:小学田径运动;选材;科学方法

1.小学田径运动项目选材中应考虑的身体因素

1.1先天条件

先天条件指的是运动员自身所拥有的条件。遗传学的研究成果显示,组成人体的运动能力的大部分性状拥有非常高的遗传特征,并且通常都是常态形式分布的数量性状,遗传度基本大于60%。德国科学家通过长期的试验研究得出结论,在运动能力这个方面,拥有优秀运动能力的亲代,除极端的个体之外,其所养育的子代之中会有超过50%的人拥有卓越的运动能力,并且在个人能力上可能超过亲代个体。运动员的身高和遗传因素有比较大的联系,可对照他的父母以及直系亲属,来判断孩子身高的发展状况。还可依照运动员的手、脚的大小来判断其未来的身高。一般手脚比较大的人,成年之后的身型也将比较高大。

短跳运动项目的运动员在大部分情况下要求足踝部要细,身材高大,跟腱外深凹,相对体重较轻,足弓明显,小腿要比大腿长。因为大腿比较长的人,运动时摆动的半径比较长,折叠摆腿的速度会比较慢,摆腿就很费劲,消耗体力就比较大。与此同时,还需要作特别的提示,步频比较快以及步幅比较开阔的矮个子运动员也不能够忽视。一个短跑运动员是否优秀主要是看步频、步幅以及身高。因为步频是一个短跑运动员能否取得成功最关键的因素,这个条件是先天的,在后天训练中难以得到提高。对于小学生短跑运动员的选材工作来讲,只需要步幅以及步频优秀,身高并不是特别重要。

1.2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指的是田径运动员在运动中所表现的力量、速度以及耐力等方面的能力。运动员身体素质是否良好,和遗传因素有一定的关联,但是也和后天发展密切相关。一百米、立定跳远是选材工作中挑选田径运动员的最基本测试项目,也可以表现出运动员的身体素质。

立定跳远能够检测出运动员的爆发力,一百米短跑能够检验运动员的运动技术、速度以及协调能力,这也是测试身体素质一种重要的方法。耐力跑可以检验运动员的意志品质以及心肺功能。依据上面的三项测试,大致上就能够判断出运动员身体素质的高低,也能够对运动员作出初步的定向。在这个基础之上,通过一定时间的日常训练以及观察,就能够判断运动员适合的项目了。短跳项目运动员比较注重爆发力,一百米比赛要求速度快,同时运动技术也必须很合理。

2.小学田径运动项目选材中应考虑的技术和心理因素

2.1运动技术

运动技术指的是田径项目运动员在进行训练的时候完成的动作以及技术。在日常的观察以及训练中就能够发现运动员的技术是不是合理,比如在进行某些协调性以及灵活性的训练的时候,有的运动员就表现得协调、轻松,有的运动员就表现得僵硬、吃力。运动技术是否合理对于运动的最后成绩有直接影响。通常是协调性以及灵活性比较好的田径运动员,在专项运动上表现出很大的潜力,通过一段时间的科学训练之后,就能够超越目前的水平。短跳运动项目在技术方面的要求非常高,短跑项目对于运动员的技术要求有:蹬伸有力,步幅开阔,摆动积极,动作轻松,步频较快,重心稳定,向前效果好,躯干保持适度前倾,跑的直线性好,摆臂积极有力。跳跃运动通常都是以腾越垂直高度或者水平距离为竞技目的,都是属于爆发性用力的项目,运动技术都是由助跑、起跳、腾空以及落地组成,所以,对于运动员的灵巧性以及协调性等都有非常高的要求。

2.2心理素质

运动员是否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对比赛中的竞技水平有着很大的影响,心理素质好的运动员通常比赛中可以发挥出正常水平,甚至超水平发挥,而心理素质较差的运动员在比赛的时候有可能发挥失常。所以,心理素质也是田径运动员在科学选材时必须考虑的因素。在小学田径运动员的选材中,教师可在日常体育课或者是学校的活动中仔细观察。优秀运动员应该拥有坚强的意志、沉着冷静、充满自信并且拥有强烈的获胜欲望。只有拥有优良的心理素质,才可以在比赛中充分发挥出自身的水平。

2.3选“通才”

我国目前的一般小学中,要想在每个田径项目中都挑选出拥有一定天分的田径苗子,基本上是不可能的事情。小学没有特招生,也没有其他方式进行补充,所以,小学田径队的教练员应该注重挑选通才、培养通才。所谓“通才”,就是自身条件符合体育运动的共同特点,在身体形态、素质以及机能等各个方面都非常好的人才,适合进行体育运动的学生。将具有运动潜力的学生招进运动队,通过一定时间的观察以及试训,对发展前途良好的运动员正式将其招入运动队中,开展多方面以及多项目的训练,为后面的比赛做好充分准备,以填补专项人才的缺乏。

简述竞技体育的特点范文6

摘 要 本文对双语教学及体育双语教学在中国高校开展的状况进行了简述;阐述了民航类院校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同时对民航类院校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背景条件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民航类院校各专业对英语学习和运用的独有的环境特点,具备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条件。

关键词 民航类院校 体育 双语教学

中国民航运输业将伴随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并将成为全球除美国之外的最大的民用航空,我国民航与国际接轨,国外市场的开拓和国际航线的开辟,使得国外航空公司的航班大量涌入我国,我国航空公司也飞出国门遍布全世界各地。时代的发展和形势的改变要求民航院校各专业培养出意识上更加创新和视野更具国际化,能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与合作的通用型人才。

一、双语教学与体育双语教学在中国高校开展的状况

界定双语教学的概念国内外不同的国家及学术界均有不同的说法,本文中双语第一语言为汉语,第二语言以及目标语言以英语为主。体育的双语教学指的是在体育课教学过程中第一语言为汉语,第二语言为英语的双语言教学方式。在体育课中,用英语作为教学语言, 在其氛围中掌握体育知识、技术技能,同时掌握英语应用能力。

2001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首次要求“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2005年在教育部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强调“要提高双语教学课程的质量,继续扩大双语教学课程的数量。积极鼓励高等学校在本科教学领域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在教育部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各高校都开始了双语教学实践,与此同时相应的组织机构也建立起来。2004年8月,全国高校双语教学协作组成立,共有成员学校35所,以浙江大学为组长单位,清华大学等6所高校为副组长单位。目前,北京大学、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些重点大学都纷纷响应教育部号召,在校内积极开展双语教学实践,并通过采用英语原版教材,开展科研项目,聘请外国教师等多样化的方式丰富双语教学,可以说,高校都认识到了双语教学的重要性,为了提高学校的实力和竞争力,都加大投入力度,一些学校也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对于大部分非重点院校来说,双语教学才刚刚起步,由于各种原因,他们离教育部要求的目标还有距离,双语教学的开展和实施还有待于进一步推动, 现行普通高校双语教学出现师资比较缺乏,教材不太规范,学生基础良莠不齐,教学模式多种多样等大量的问题,有待于研究和解决。

据了解,我国公立普通高校的公共体育课程还没有使用双语进行教学的情况,普通高校体育院系以及专I体育院校目前有个别使用英语介绍体育专业的一些流行运动项目和开展一些体育英语和体育口语的课程,且对体育各专业方向课程实施双语教学还处于试验和研究阶段。而一些受师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环境影响,中外合作办学的私立高校的公共体育教学、体育院系专业教学有英汉双语教学现象的存在。通过这些已经试验及使用双语进行教学的部分高校的结果来看体育专业进行双语教学在学生基础、师资条件等方面存在比较突出的问题,但也有自己独特的优势。民航类院校部分专业的部分课程上已经实行双语教学,比如飞行、空管、空乘、空保、机务、英语等。而航空体育和公共体育课程目前还没有实行双语教学。

二、民航类院校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

(一)高校教育现代化、国际化的需要

如今已是信息和网络时代,随着其快速发展,世界的经济、文化向全球化迈进,共享信息、交流日益加深。中国的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量显著提升,教育现代化、国际化成为中国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中国在世贸大门里,国际交流更加频繁,这对新世纪的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出了要求。这主要表现在中国高校与世界其他高校之间的交流也在不断地加强,例如中国赴外的留学生以及来中国留学的世界各地学生的数量和规模不断扩大;中国高校与世界其他高校之间以交换生的形式合作培养更加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学生。中国民用航空业是当今的朝阳产业,它是国际国家之间交流最便捷的运输纽带,是桥梁。英语,是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是各国人民交流的载体。“双语教学”在高校教育现代化和国际化的背景下下应运而生。民航类院校为民航事业输送人才,应用双语教学对学生和教师都有很好的帮促作用。双语教学应用在体育教学中,让学生感受不同的教育气氛,既使学生学习了国际交流专业语言规范,又能对英语学习产生兴趣。

(二)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需要

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是实现我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学校是培养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基地,双语教学是培养学生外语的听、说能力,现代交际能理一种有效的方式和手段。我国民航业起步时间玩较晚,发展相对落后,在航空器的研发制造、飞行运行、运输管理、适航管理、维修维护、操作准则、安全规范、法律法规等方面都需要和借鉴国外先进国家和国际及航空通用规则和标准,这就要求我国民航类院校培养人才需与国际接轨,适应国际化的要求,不仅要具备专业技能还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交流和沟通能力。比如:英语是国际民航组织(ICAO)认定的民航无线电陆空通话的语言,这就要求飞行和空管人员在用英语通话时,不仅要熟练运用ICAO标准术语外,还能够用英语熟练地表达各种情况下的处境、意图、请求及管制办法并迅速做出反应。在体育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模式,让学生在锻炼体能,学习体育专业技术,强化自身身体素质的同时增加学生使用英语语言的频率,让学习英语成为一种习惯。

(三)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

现今,各层次学生的外语学习出现“聋子英语”“哑巴英语”等现象,这是目前我国外语教学的弊端的一种表现。要培养学生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就必须改革。营造相对应的实践模拟语境可以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服务专业需求,专业学习和交流将英语作为主要工具,由浅入深的进行双语教学,使学生的英语学习的效率在互动式交流中得到提升,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目前,在我国高校实施双语教学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渐进过程,在这个进程中,体育课双语教学也是一种很好的途径。高校体育作为高等教育的组成部分,也必将会融入双语教学改革的大潮中,高校体育课采用双语进行教学不仅是高等教育改革的一个方面,也是丰富和发展高校体育教学方法的一个要素。体育课是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在体育课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有其独特的优势。体育教学生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式和体态语言与双语教学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这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语言环境,培养和提高了学生语言实践能力,另一方面使学生的体育学习从传统的教学方式中解放出来,使学生在双语教学中产生愉快的情绪体验,在积极健康活泼的氛围下使学生有新鲜、好奇之感,利于学生集中的注意力。同时,双语教学结合生动直观的体态语言,既能改变以往那种枯燥、被动、死板的英语应试学习方法,又可以使学生的体育学习变得生动而有趣,在体育学习中得到更加积极的锻炼和提高,是对高校教育教学改革一种很有实际效用的尝试。

三、民航类院校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条件分析

(一)民航类院校初步具备实施体育双语教学的基础条件

随着我国日益步入国际化进程,对外语需求不断提高,对民航类院校的学生外语水平的高要求也与日俱增,民航类院校无论是硬件条件还是学校的外语教学氛围使双语教学成为一种必然趋势。首先,民航类很多专业知识都是源于欧美及航空先进的国家,很多内容、知识和素材都是从原版英译或直译过来的,这是民航类院校各专业对英语高要求的一个重要因素,同时,从目前国际民航组织以及中国民航组织的对从事民航事业的各专业人才的标准来看,其英语水平必须达到相应的标准才能成为具有相关资格的从业人员。例如,飞行员必须通过ICAO四级才能成为一名合格飞行员的条件之一,空中管制人员在某些就业单位的外语需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而空中乘务,空警,安全员等人员要求其必须熟练掌握和运用一般的英语日常交流的能力,飞行制造及飞机维修专业人才对正确阅读和理解关于从国外进口飞机的详细资料有着较高要求等等。受诸如此类的因素影响,民航类院校在双语教学呈现出一定的连续性、专业性和社会性。目前,民航类院校部分专业以及课程已经开始实行双语教学,以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飞行员的AB分班机制的实效来看,双语教学是一种值得普及和大力推广教学方式。其次,民航类院校不仅在课堂、英语角、英语协会、寝室都有用英语交流的环境和空间。再次,我国民航类院校与世界其他国家航空类院校的交流在不断地升华,越来越多的民航类各专业学生出国留学或作为交换生到国外航空类院校进行学习,而来我国民航类院校的留学生,交换生的人数也在不断攀升。目前高校体育教师的年龄结构和学历呈年轻化和高学历发展趋势,研究生数量日益增多,在校教师也在积极地提升自身文化修养,进修学习,获得更高学位。因此,民航类院校体育课采用双语教学,是有基础的。

(二)体育教学特点具备实施双语教学的优势

体育教学特点具备的优势有:1.体育教学直观形象,这对双语教学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大学体育是以传授基本技术、技能和培养终身体育意识为主要目的来组织教学的,具有十分直观、形象的肢体动作性语言和情景性语言;边讲解边示范的体育教学方法大大增加了学生对体育课程的兴趣和兴奋点刺激,这些语言不仅降低了学生的理解难度,学生还可以通过教师的表情、手势和动作或借助于自身练习的体验更加准确的理解并完成学习。其次,体育教学中教学语言刺激强度大,如口令和裁判用语等发音特殊、信号刺激强;体育实践课中体育教学的言语、用词与体育课的情景和技术动作是与学生在练习过程中身、口、意相统一的,使其建立牢固的神经联系,深刻记忆。2.体育的竞技性、娱乐性、和广泛性等特点使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双语教学具有更强的创造性。体育课堂中采用的如游戏法、比赛法等教学方法所产生的娱乐性和竞技性以及体育技战术与英语学习相结合给学生带来的新鲜刺激可以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让学生在双语教学中收获双重成就感。另外,体育的广泛性是对体育实施双语教学实践提供充足时间和良好环境的一种的保证。3.体育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更为紧密和频繁的互动性使体育实施双语教学更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师生在开放、平等、轻松的师生关系下相互交流思想、情感和已获得知识的体验感受,共同建立良好的心理学习氛围和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体育课堂学习,参与积极性,最大程度地挖掘学生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 王昕昕.我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分析和对策研究 [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06.

[2] 谈多娇.双语教学: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战略选择[J].教育研究.2012(11):83-85.

[3] 杨婧.体育双语教学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9(5):77-79

[4] 李钟香,吴宁霜,朱玉霞.高校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思考[J].体育世界.2008(10).

[5] 荣银超,周光明.中外合作办学高校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研究[J].学校体育学.2015.5(21):96-97.

[6] 高培新,焦红卫,邢琳.飞行员陆空通话双语教学可行性研究[J].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2012.2(5):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