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低保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低保调查报告范文1
关键词:英语专业学生 学习方法 问卷 访谈
语法是一门语言的内在规则体系,对于处在中文语境下学习英语的中国学生而言,语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语法规则贯穿于一门语言的听说读写各个语言技能中。只有扎实掌握了语法知识,学生才可能准确地用英语进行交际――交际主要涉及到学生的听说技能。学生的阅读及写作水平也会深受其语法知识的影响。阅读中学生会碰到结构复杂的句子,没有扎实的语法基础,他们的理解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阅读水平也难以提高。在写作中也是一样,语法基础不扎实,学生写出的文章就会错误百出,写作水平当然也会止步不前。尽管新课改背景下不主张只把教学重点放在语法上,但是语法的重要性仍然是毋庸置疑的。新课改背景下,任务型教学法得到了广泛应用,在中学语法教学环节也不列外。任务型教学法在很多地方已经广泛应用且效果显著,那么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应用情况怎么样呢?
一、调查目的
本调查旨在探寻中学语法教学中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情况,并对情况进行归纳,整理,分析,最终得出调查结论,进而为教师更好的了解和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提供建议和借鉴,从而提高教师的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效果。
二、调查对象
对象包括高中三个年级的十二个个班级中一百一十名同学。巴州蒙中是一所蒙汉合校,汉族学生和蒙族学生基本各占一半,由于对蒙族学生而言,汉语是其主要的外语,英语是第二外语,所以本调查仅针对以英语作为第一外语的汉族学生。接受调查的学生为巴州蒙中高一至高三汉族班的一百一十名同学,共发放问卷一百一十份,回收有效问卷一百份。
三、调查时间
从二零一一年三月份至二零一一年六月份。
四、调查结果
4.1 个人基本情况
据调查显示,回收的一百份有效问卷中,男生约占42%,女生占58%。男生中,高一、高二、高三人数占男生总人数的比例分别为40%、30%和30%,女生中这三个年级的人数分别占女生总人数的35%、35%和30%。
4.2从学生角度看巴州蒙中英语语法课堂任务型教学法的应用情况
根据回收的调查问卷中有效问卷的数据显示,大部分同学认为英语语法较难掌握,而且他们认为语法的学习对其整体英语水平的提高很重要。将近一半的学生称其英语教师在讲解英语语法点时不仅讲解语法规则和进行练习,也设计一些交际活动以便他们进行练习。但有百分之六十左右的学生称其教师不经常通过交际活动或具体情境导出语法项目。大部分学生认为结合上下文学习语法效果较好,他们觉得语法的学习应该和英语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相结合,和同学一起学习语法、互相纠正语法错误对他们学语法较有帮助。百分之六十二的同学认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用英语面对面与同学交流有些困难,仅有百分之十七的同学认为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困难。百分之三十左右的同学认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用英语面对面与同学进行交流可以创造真实的交际情景,也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有百分之三十九的同学认为他们老师的语法教学模式没什么趣味性。大部分同学觉得他们老师的语法教学模式对他们的语法提高较有帮助,但仍然希望老师可以对现有的语法教学模式进行一些调整。
据我对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我发现巴州蒙中英语教师的语法教学中经常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语法教学的教师并不是很多,有些教师有时会运用该法进行语法教学,但是学生的积极性和配合度不是特别高。有时尽管学生配合,运用任务型教学法所带来的教学效果并不是特别明显,且存在失败的现象。经过分析,我认为出现这种结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相当数量的学生的英语基础不够扎实,这就导致其学习英语的热情不高,学习动力不强,且在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的过程中存在难度,久而久之,任务型教学法应用于英语语法课堂的效果不是很明显。其次是由于一部分教师较少接触任务型教学法,且他们认为该教学法对于提高学生的分数而言意义不是很大,所以这部分教师在英语课堂尤其是语法课堂较少应用任务型教学法,而且由于对任务型教学法的了解不够深入,使得其在英语语法课堂的使用效果不够理想。出现这种结果还有于巴州蒙中的多媒体等现代教育技术及设施的欠缺,巴州蒙中只有两个可以经常供教师使用的多媒体教室,所以绝大多数的教学都是在没有多媒体设施的教室中进行的,这就使得一些能调动学生积极性、设置具体情境的项目无法呈现,教学效果也因此大打折扣。
五、解决以上问题的对策
通过统计分析有效问卷,我发现在巴州蒙中的英语语法课堂上,只有少部分教师能够得心应手地应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进行英语语法的教学且能够取得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而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有时试图在语法课堂中使用任务型教学方法,教学效果去不怎么理想,也未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更有一部分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法了解甚少,所以很少甚至从不在英语语法课堂上应用任务型教学法。针对以上问题,我认为以下策略的采用会为试图应用任务型教学法于英语语法课堂的教师提供一些帮助:
5.1 教师应通过职业培训或自学等途径全方位了解任务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及其原理,并在英语语法课堂上借鉴以下原则:
5.1.1 趣味性原则
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告诉我们――学习兴趣是一个人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绪色彩的活动。语法规则本身较为枯燥、缺乏趣味性,所以学习兴趣对于学生英语语法的学习显得更为重要。在运用任务型教学法进行教学的英语语法课堂上,教师所设置的任务必须有趣,能够吸引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以复习定语从句为例,教师可以通过使学生欣赏电影 The Lion KingⅡ的片段来吸引学生学习英语语法的兴趣,激发其学习英语的积极性。欣赏完电影片段,教师可以将所有学生分成小组,并让小组学生进行竞争,用定语从句来表达任何与所欣赏电影有关的内容。比如说――Kiara is the daughter of the lion king whose name is Sinba. She was very naughty when she was young. They live in the pride lands where the animals are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Sinba.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掌握英语语法。
5.1.2合作性原则
合作学习可以使得具有不同学习策略、不同学习基础的同学组成小组,并在小组中相互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教师可以在英语语法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实际语言水平,设置切实可行、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具有可操作性的学习任务,使小组成员通过协作来完成。以上述趣味性原则中学习定语从句为例,观看电影片段前,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进行分工,观看电影片段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通过合作取长补短,造出符合要求的定语从句。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任务,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语法知识。
5.1.3情境性原则
在英语语法课堂上应用任务型教学方法,可以使语法来自于交际实践,又反过来指导实践。在语法教学课的任务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致力于将具体的任务及语法项目置于具体情境中,尽量把语法项目和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习语法、学会语法。例如,在学习必修二“The Million Pound Bank Note”这一课时,要学习虚拟语气的用法,教师可以让学生课前分成若干小组,令其分工合作,以“If I have a million pound”为题,在课后编排一个情境小剧,然后教师通过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ve a million pound?”来引出虚拟语气的教学,使学生在有一定信息输入和输出地基础上,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主动地学习该语法项目。
5.1.4 递进性原则
有些语法项目比如虚拟语气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所以语法课的设计应该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简入繁,由易到难,层层递进。如学习虚拟语气时教师可以先由马克・ 吐温的中篇小说百万英镑导入,让学生对虚拟语气有一个初步的映像,然后让学生运用新的语法知识简单描述“What would you do if you have a million pound?”,这样学生就能及时运用新的语法知识于具体的交际活动中。学生可以在小组中,模仿教师的范例,尽可能的运用虚拟语气进行讨论,在讨论过程中学生可以互相纠正错误,互相帮助。然后,教师对学生的输出进行评价,进一步深化对该语法项目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2 夯实英语基础
学生的英语基础较为薄弱,教师应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加大力度为学生夯实英语基础。巴州蒙中高中学生早自习仅有二十分钟,晚自习也没有各科老师在具体时间进行定向辅导。学生学习英语的时间有限,遇到难题也不能及时得到解决,所以我觉得教师应该改善对学生课外时间的管理,引导学生进行自学,以进一步夯实其英语基础。
5.3 改善技术实施
巴州蒙中应该尽快解决其多媒体技术及设施问题,为教师的教学及学生的学习提供便利的条件。
低保调查报告范文2
部门及规模较大的房地产企业征集相关资料,并在榆林城区进行了实地视察。为了切实搞好这次视察活动,视察前组织部分委员及相关部门负责同志召开座谈会,就视察路线、房产企业的确定、视察内容以及视察方法广泛征求意见。视察结束后,又召集榆林城区有代表性的房地产企业召开专题座谈会,认真听取他们的意见建议。现就有关榆林市房地产市场视察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住房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市住房建设基本形成了以商品房为主、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为辅“三位一体”的住房供应体系,基本解决了不同层次住房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居住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房地产市场进一步得到完善。
XX年至XX年10月份,全市共建成商品房面积210.6万㎡,完成销售面积136.8万㎡,空置面积74.0万㎡,空置率为35.2%,其中XX年1-10月份全市建成商品房面积49.1万㎡,销售27.2万㎡。
XX年榆林市区商品房均价1646元/㎡,XX年涨至2300元/㎡,XX年更是涨至高层4000元/㎡、多层3000元/㎡,XX年1-10月份,高层3900-4100元/㎡、多层3000-3200元/㎡。尽管XX年下半年以来成交量下降明显,但房价仍未下降且略有上升,这主要是受建材价格、心理预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XX年特别是二、三季度以来,榆林城区楼市发生强势反弹,从低迷逐步走向火热,5-10月份刚性需求促成成交量大幅反弹,房价平稳上扬。
经济适用住房也是影响榆林房地产市场的重要因素。XX年--XX年全市累计完成经济适用房85.1万㎡,其中XX年完成22万㎡;XX年完成18.1万㎡,同比下降17.7%;XX年完成45万㎡,同比增加了148.6%,安置住房困难户8510户。目前在建经济适用住房23万㎡,小高层均价2300元/㎡,多层均价约1800元/㎡,在房产市场占有较大份额。
廉租房建设起步较晚。在实物配租方面,榆、神、府等7个县区申报了建筑面积7.7万㎡(1540套),总投资1.17亿元,其中榆阳区等5个县区已开工4.25万㎡、850套。
二、我市房地产市场的主要表现及原因分析
1、房价起伏较大,楼市回暖较快。榆林房地产市场起步较晚,撤地改市特别是XX年以后逐步发展壮大,多以本土企业为主,一些经营思路、开发模式、营销策略、管理经验、广告宣传、市场定位、经济实力等方面较好的企业脱颖而出,消费者对撤地改市后房价涨幅的心理预期,加之中国宏观经济利好的影响,榆林的房地产市场迎来了快速发展的阶段。同时在“买涨不买跌”消费心理的作用下,在某些大楼盘开盘时甚至出现了排队买房的现象,各种因素导致榆林特别是榆林市区的房价起伏较大(见图2),充分暴露了房地产市场的不健全和不完善。金融危机以来,榆林的房地产市场也受到了较大程度的影响,XX年全市共建商品住房空置面积按主体竣工口径计算约47.5万㎡,空置率约为63%,交易量大幅下降,开发量明显下滑。XX年全市房地产上市交易面积67.6万㎡,交易额17.9亿元,交易面积较上年下降近40%,开发量下降10%,到XX年第一季度,更是跌到了低谷,下降了63.1%。7县区XX年第一季度较去年第四季度下降了61%,到了第二、三季度强势反弹,7县区分别比上季度增长了54.8%、56.3%,促成今年二、三季度榆林房地产市场快速回暖主要源自两大动力:一是去年一度低迷的楼市积压了的购房需求在今年上半年集中释放;二是救市政策效果显现。上半年为防范通货紧缩,保持经济增长,稳定宏观经济形势,国家出台了不少扶持政策,增强了消费者的购房积极性。同时,相对宽松的信贷政策明显促进了房地产商的开发热情,进而引燃了XX年三季度楼市的大爆发。同时,银行信贷支持也是助推房价快速回升的主要原因之一。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已达1092亿元,居全省第二,较年初增加206亿元,较年初增加137亿元,增长29.35%,同比多增76亿元,增量已相当于XX年全年的181.75%,增幅分别高于全国、全省4.93个和1.35个百分点。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67亿元,较年初新增4亿元,其中,6月当月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新增4.15亿元。金融机构为积极配合国家启动和鼓励消费各项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创新金融服务品种,增加了对居民消费的信贷投入,有力地推动了榆林房地产市场较快回暖。
2、区域发展不平衡,南北差异较大。由于我市经济南北差异较大,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房产业也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目前我市仅有榆、神、府、定、靖、横等北部6县区有规模较大的房产市场,绥、米、子等南部
6县区房产市场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同时,房价也存在较大差异。如作为全国百强县之一的神木县XX年-XX年全县共建成商品房面积60万㎡,房价高峰时一些地理位置优越的房价达到5400元以上,南部县区的房价则普遍较低,基本和我市的人均收入水平相一致。
3、投资型购房减少,消费者趋于理性。XX年以来,受诸多因素的影响,特别是房价的过快增长,导致很大一部分购房者把购房作为一个投资项目,助推了房价的强势上涨。但从XX年第三季度以来,受金融危机影响,榆林的房地产市场出现了持续低迷,投资型购房客户明显减少,一些潜在的购房者也在持币观望。一部分经济基础好且在榆林房产投资中受益的人则到西安、北京等周边的一线、二线城市购房。消费者购房逐步趋于理性,房地产市场更是一种刚性需求在推动,泡沫成份在逐步减少,榆林的房地产市场正在逐步走向规范,走向成熟。
4、土地价格大幅上升,土地开发成本提高。土地供应和土地储备是房地产企业进行房产开发的前提和先决条件。榆林城区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招拍挂工作从XX年起实施,随着土地管理政策的严格化及供地方式的规范化,土地使用权供应方式逐步走上规范化轨道,土地使用权供应也将由经营性用地招标挂逐步完善到工业用地的招拍挂,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和土地使用权的有偿使用制度,土地价格随着榆林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水涨船高。房地产企业对土地需求比较旺盛,其土地价格逐步抬高,开发成本大幅上升(见表4):
XX年以前,榆林城区土地价格亩均价为57.43万元,而XX—XX每亩均价为207.4万元,XX年亩均价94.1万元,基本与XX年以前持平,土地价格的变化正与榆林城区的房价基本吻合。据调查,XX年上半年榆林城区房地产企业未参与土地竞拍活动,现在建和销售的商品房,是以前的储备土地。XX年金融危机以来,房地产企业均未冒然购地,他们对这场金融危机的影响程度、持续时间、宏观调控政策变化、房价走势等不确定因素难以作出准确科学判断,土地购买热情不高,对土地价格的心理预期不是很乐观,导致土地需求锐减,土地价格明显回落。同时土地购置费用上涨,土地开发成本大幅提高。榆林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土地购置费用,从XX到XX年呈现先高后低的趋势,从高速增长到大幅回落。XX年至XX年,榆林市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土地购置费用快速增长,增速达到1.7倍;之后受市场影响,房地产投资热情减弱,使得XX年至XX年土地购置费用有较大幅度下降,同比下降41%。依据榆林市商品房屋销售额和销售面积计算出来的平均销售价格(现价),从XX年的2050元/㎡上升到XX年的2394元/㎡,上涨了344元/㎡,涨幅达17%。从宏观政策调控的层面上来看,土地严控、银根紧缩、所得税预征都对开发商造成一定的压力。总体来讲当前支撑房价上涨有三大因素:一是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升,居民住房以旧换新、以小换大,住房的更新换代成为时尚。与此同时,XX年股市持续低迷,存款利率较低,房地产市场恰恰成为投资者保值增值的重要渠道之一。因此,经济发展与消费增长是支撑房价增长的重要因素。二是从房地产企业的角度上看,随着近几年以来的土地储备和“招(标)、拍(卖)、挂(牌)”制度的实施,增加了土地出让的透明度,增大了土地获取价格,从而直接推动了房地产成本的上涨。三是受拆迁成本加大、建筑材料价格上涨和工人工资水平上升等因素的影响,增加了房地产投资成本。消费需求的改变使商品房的配套设施建设不断完善,也增加了商品房建设成本,促涨了房价。土地开发投资是房地产开发的前期准备,是将“生地”变为“熟地”资金的投入,进行土地平整等“七通一平”的过程。从XX年—XX年,每平方米土地开发成本由263元上升到794元,增加了531元。
5、房地产资金来源借贷比重增加,自筹资金比重减少。XX年榆林市房地产开发企业的本年度资金来源中,国内贷款占到17%,到XX年上升到33%;企业自筹和其他资金来源的比重分别由51%、32%下降到XX年的42%和25%。在省内其他地区房地产公司贷款大幅减少的情况下,我市房地产资金来源中的国内贷款稳中有升,也是我市支持房地产市场良性发展政策的具体体现。XX年国内贷款达到48%,企业自筹和其他资金来源分别占到27%、25%
企业自筹资金和以定金及预收款为主的其他资金来源下降,反映了房地产投资者和大多购房者处于观望状态,人心的稳定及市场信心的重建都需要时间,目前房屋销售仍处于调整期。
面对金融危机的严重影响,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沉着应对,制定了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措施,对全市工业经济运行实施政府干预,在有效地遏制了工业经济持续下滑的势头,加之中省宏观政策的相继出台和“保稳定、保民生、保发展”目标的实施,榆林的房产企业逐步走出低谷,从第二季度开始,榆林的房地产受国家调控政策的推动,投资者信心显着增强,销售额明显增加,房地产业可以说率先从金融危机的阴影中走了出来,对榆林经济的平稳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三、我市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支柱地位和作用
1、房地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1998年废除福利分房、实行住房商品化改革以来,我市房地产业进入持续稳定发展期,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从1998年到XX年,房地产行业年均增长24%,高于国民生产总值的增长速度。1998年到XX年,扣除土地购置费后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直接贡献率从不到1%上升到2.5%。由房地产开发投资到引致的相关产业经济增加值,可视为对经济增长的间接贡献率,1998年到XX年榆林市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对gdp增长的间接贡献率从3%上升到10%。
2、房地产对投资增长的贡献。对经济增长贡献40%是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固定资产投资总额贡献比重很大:
低保调查报告范文3
调查地点:
调查人:
调查方式: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人们对低碳节能的认识和行动。
近年来,人们的环保意识越来越强,一些如低碳节能此类的字体也出现了。可人们又对低碳节能了解多少?做到了多少呢?8月21日这天,我和我的同学来到了某小区附近,进行了一次社会调查。
我们在调查中,许多人都认为自己对环保问题关注度较高(占100%)。这让我们统计时十分惊讶。当谈起对低碳和低碳生活含义的了解,约40%的人选择了听说过,但不知道是什么,约50%的人选择了知道含义和大致内容,约10%的人选择了熟悉含义和具体内容。
但是当回答起具体问题时,情况却并不像人们所说的那么好:比如说对与环保相关的一些重要事件的了解,像全球变暖与全球气候变化这样家喻户晓的事情倒是大多人都知道(了解度各占100%和80%)。了解不多的就像:碳中和.京都议定书和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知道的人只占到了10%不到。
情况也不容乐观的是关于节能减排产品和技术的了解:人们生活中比较常见的LED节能灯.太阳能发电及风力发电各占90%和70%。而不常见的,如地源水泵空调系统.生物燃和节能幕墙都只占到了10%不到。
更让人失望的是对节能标志的调查:认识中国节能认证标志的占30%,认识节水产品认证标志的占20%,认识中国能效标志的占40%,而认识ENERGYSTAR这个标志的,在我们调查的人中,竟然没有一个人认识!而且有尽30%的人,4个标志全部都不认识!
人们环保知识如此淡薄,让我们为人们的环保行为情况极为担心。还好,结果比较近人意。关于低碳生活十大准则调查情况如下:拒绝塑料袋约60%,巧用废旧品约40%,拒绝一次性用品约40%,提倡水循环约40%,办公无纸化约10%,出行少开车约70%,用电节约化约80%,购物需谨慎月30%,争做志愿者约10%,植物常点缀约30%。
有一道题是这样的:如果某个环保节能产品价格比同类其他产品高,您会购买吗?让我们欣慰的是,所有人都选择了支持低碳节能,会购买。
以上就是整个社会调查的内容,结果不能用好或不好来诠释。也许一次调查还不能代表所有人对低碳节能的认识及行动,但它至少能表现出我们对环境问题的重视,还有不足的地方,所以我想对大家提出几点建议:
1.多了解关于低碳节能和环境污染的各种知识。
2.多做生活的有心人,留意每个环保的小细节。
低保调查报告范文4
内容来源:上网查资料
报告内容:
西安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它的兵马俑文明中外,是一个充满文化气息的古老城市。
西安市位于我国大陆腹地黄河流域中部的关中盆地,面积9983平方公里,属于温热带,平均温度13.3℃,最冷月平均气温-0.9℃,最热月平均气温26.4℃,全年无霜期232天,降水量偏少,主要集中在夏季。
据说自公元前约11世纪至公元9世纪末,西安曾长期是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并历年来为地方行政机关——州、郡、府、路、省和长安、咸宁两县的治所。在多数朝代,西安属于郡、府级建制——京兆府(郡)辖区,元代改京兆为安西路(后改奉元路),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废奉元路设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
现在的西安除了保留了许多古老的建筑物和文物,还增加了许多现代化的设施和建筑物,西安变得越来越美,使许多中外人士慕名而来,西安是一个魅力城市。
低保调查报告范文5
可读性差,关注度低,针对性不强
房地产行业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行业,报纸杂志的内容也就多涉及一些专业知识。这对于只掌握普通地产知识或者根本不了解地产知识的读者来说,存在刚性的阅读障碍。目前,市场上紧俏的报刊杂志多是以娱乐和故事为主的休闲类读物,可读性极强。相比较专业性强的地产类杂志,就存在先天的竞争优势。
俗话说,衣、食、住、行。房子在百姓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但是,百姓虽然关注房子,往往也仅限于在需要购房或者租房的那段特定时期,平时则极少关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辈子关于房子的事没有几次,这也就大大的降低了百姓关注房地产的频率。从普通百姓关注房地产的时间和频率上来说,都大大限制了地产类报刊杂志的发展。从我走访的结果来看,这个现象很突出。大多数被访者都表示平时不怎么关注房地产。
地产类报刊杂志的读者除了来自普通百姓,更重要的是来自地产业的行业从业人员。能否有效把握这群人的阅读需要,也就成了地产类报刊杂志的最后的机会。在走访的过程中,《瑞丽》杂志在一些低端的售楼人员中反映不错。究其原因,是《瑞丽》杂志有效满足了这部分人的工作需要。
地产企业普遍没有订阅有关地产类杂志报刊,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主要来自企业内职工培训和平时的积累。这也从侧面说明,目前的地产类杂志针对性不够。行业从业人员无法从上面了解到与工作相关的内容。但是,值得一提的是,大部分被访者都表示,如果有这方面的需求,首先会想到的是网络。因为网络信息面更宽,可选择的媒体更多,并且更加方便。
租房信息需求量大,房产报刊无人问津
目前,从我市报刊出售点上普遍能买到的一份有关地产类的报纸除了“太晚”的《第一楼市》外,就是一份叫《百姓生活咨汛》的报纸。这份报纸严格上说不是地产类报纸,但它却比任何一个地产类报刊杂志卖得好。原因就是它上面登载有许多关于寻租与租房的信息。登载租房的讯息,正是恰好迎合了读者的阅读口味,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要。而专业类的报纸则处在一种高不成低不就的两难境地。卖报人员也表示,地产类杂志专业性太强,不好卖。我是为数不多来咨询地产类报纸的人。
低保调查报告范文6
一、失地农民总体情况
截至目前,我区被征地农民26051人,征地面积为21000亩。此次调研共涉及镇、镇、乡3个乡镇的21127名被征地农民。其中:镇8671人,占受访总数的41.1%;镇9555人,占45.2%;乡2901人,占13.7%。
(一)失地农民基本情况。
1.居住地分布。在受访失地农民中,区内居住20573人(其中,在城区居住11214人,在乡镇居住9539人),占受访总数的97.4%,多数居住在本地安置房;区外居住554人,占2.6%,主要是在外出务工地或就读学校居住。
2.年龄结构。从年龄结构看,中青年失地农民居多,其中:0—18岁2802人,占受访总数的13.3%;19—59岁12418人,占58.8%;60岁及以上5907人,占27.9%。
3.学历层次。从文化程度看,失地农民文化程度以小学、初中为主,具有大专以上文化比例较小,且以年轻人居多,文化程度总体偏低。其中:小学及以下文化7426人,占35.15%;初中文化9806人,占46.41%;高中文化3338人,占15.8%;大专及以上文化557人,占2.64%。
4.参加社保情况。据调查结果显示,12363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2008年以后的失地农民),占受访总数的58.5%;常年有4150人参加失业保险(动态数据),占19.6%;11356人参加医疗保险,占53.8%;317人参加生育保险,占1.7%;1000人参加工伤保险,占4.7%。
(二)失地农民就业情况。
1.劳动力就业情况。在受访失地农民中,拥有劳动力的失地农民有13178人,占受访总数的62.4%。其中:9806人实现就业,在区内就业7687人,占受访劳动力人口总数的58.3%;在区外就业2119人,占受访劳动力人口总数的16.1%;未实现就业3372人,占25.6%。可见,部分拥有劳动力的失地农民还未实现就业,政府应关注这部分失地农民的就业情况,通过加快公益岗位开发、引导园区就业等形式,促进失地农民加快就业、就近就业和稳定就业。
2.劳动力职业分布情况。据调查数据显示,从事传统种植业、养殖业等第一产业1444人,占就业总数的14.7%;从事第二产业4535人,占46.2%;主要集中在工矿企业、建筑业和建筑安装业;从事第三产业3827人,占39.1%,以餐饮业、家政服务业和百货经营类为主。(见图二)
3.劳动力就业愿景和途径。在受访的未就业失地农民中,选择愿意就业2835人,占受访未就业失地农民总数的84.1%;认为无所谓432人,占受访总数的12.8%;不愿意就业105人,占受访总数的3.1%。在失地后就业途径选择中,5039余人通过中介介绍就业,占就业总数的51.4%;2082人通过亲友介绍就业,占21.2%;643人通过政府部门安置就业,占6.6%;612人通过自主创业就业,占6.2%;245人选择继续从事农业,占2.5%;1175人选择其他途径就业,占12%。(见图三)
从以上数据观察,我们发现通过中介介绍和亲友介绍是失地农民实现就业的有效途径,主要在外出务工群体中体现;政府提供的服务型公益岗位和园区企业岗位未能全面实现失地农民家门口就业问题。
4.劳动力自主创业意愿和资金来源。通过调查,1666人表示有自主创业意愿,占受访总数的7.9%。在创业过程中,481人使用拆迁补助创业,248人申请小额贷款创业,39人在亲友募集下创业,79人享受政府补贴创业,210人是通过其他形式募集资金创业。
(三)失地农民收入状态。
1.家庭月收入状况。从收入水平来看,就业月收入在2000元以下的有2783户,占受访总数的34.7%,其中靠领取低保金生活的家庭、就业困难家庭主要集中于此。月收入在2000—5000元的有4280户,占53.3%;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966户,占12%。(见图四)
2.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失地前,以农业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失地农民有11674人,占受访总数的64%;以外出务工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失地农民有4784人,占26.2%;两项合计占受访总数的90.2%,由此可见,大多数农民失地前是以农业和外出务工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失地后,从统计数据的变化中我们看到,以农业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的失地农民下降到1349人,占受访总数的11%;以外出务工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失地农民有4976人,占40.1%;以自主创业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失地农民由原来的640人增加到1747人,占14.2%;以其他类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失地农民由原来的816人增加到2812人,占22.8%;可见,以农业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所占比例直线下降,主要以外出务工、自主创业和其他途径作为家庭主要经济来源,比例增幅较大,由原来的34.2%增长到77.4%,提高了43.2个百分点。
3.失地后生活情况。通过走访调查得知,15193人认为征地后生活水平有一定改善,占受访总数的71.8%。5979人在生活上遇到不同程度的困难,其中,有就业困难1975人,占受访总数的10.8%;自主创业困难775人,占4.2%;医疗保障困难223人,占1.2%;住房保障困难383人,占2.1%;养老保障困难1749人,占受访总数的9.6%;其他方面困难876人,占4.8%。(见图五)上述情况,相关部门应高度重视,要采取积极且富有成效的举措,积极解决以上失地农民群体生活困难,着力打造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
(四)失地农民培训需求。
1.就业培训情况。调研发现,失地农民对就业培训认识不够充分,主动接受就业培训情况不容乐观,整体就业技能水平较低。统计显示,68%的失地农民从未接受过就业培训,成为就业困难最大的群体,基本上只能从事清洁工、餐饮服务等技能要求较低的行业。
2.就业培训愿景。在就业培训方面,希望接受培训的失地农民有5215人,占受访总数的28.5%。其中,想参加家政培训的占希望培训人员的10.5%,电工培训占12.3%,厨师培训占17.8%,美容美发培训占11.1%,计算机培训占32%,建筑安装培训占4.1%,现代种养技术培训占3.1%,餐饮服务培训占9.1%。失地农民最希望接受培训行业紧随市场紧俏行业走向。(见图六)
二、失地农民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近几年来,我区在解决失地农民的生活与就业出路问题上,虽然进行了一些积极地探索,但部分失地农民在生活、培训、就业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困难。
(一)失地农民综合素质普遍偏低。
从全区调查数据可知,有小学或初中文化的失地农民占到受访总数的81.6%,这部分失地农民普遍年龄偏大,思想相对保守,缺乏从事二三产业工作的相应技能,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竞争需要。从目前的情况看,这类失地农民从事的是劳动强度大、技术含量低的加工制造业和建筑业以及以受限制较少的临工。以罗龙镇的调查数据为例,现有的失地农民中仅有7.5%的人员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也多以木工、泥工为主,只能从事建筑业,就业行业选择十分单一。
(二)失地农民市民观念转变缓慢。
在调查中,许多失地农民担忧:原先有地种,有房住,基本能够自给自足;现在土地被征用,房屋被拆迁,觉得生活无着落,还没有从有地变为无地中走出来。因此,一些失地农民在新修的安置楼房里养猪、养狗,扰乱城市社区社会环境;甚至有一些农民不思上进,拿到政府的安置补偿后整天打麻将,根本不愿意接受城市新生活,在衣、食、住、行、娱等方面与现代城市文明不相适应,在一定程度上得不到社会对其市民身份的认同,逐渐导致“假性市民”人群增多。
(三)部分失地农民生活出现困难。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失地后就意味着生活已经城市化了,以往自己种自己吃,而现在生活用品都要到市场去买,从而增加了生活成本。加之部分农民失去土地后,受文化程度、职业要求、择业观念、年龄、身体等因素影响,很难找到合适的岗位,只能闲赋在家,靠补偿费度日,致使一部分失地农民成为“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份”的“三无”游民,且土地征用赔偿还不足以长期解决失地以后的生活来源问题,因而失地后生活变得较为困难。特别是2006—2008批次的失地农民,因征地分批次且跨年代久远,加上生活成本提高和保障较低,原有补偿款目前基本已被失地农民日常花销开支,这批次失地农民逐渐陷入生活困境,对社会稳定存在着潜在隐患,容易引发问题。
(四)失地农民就业形势比较严峻。
在调查的家庭中,农民失地后,原从事种植业、养殖业的农民因年龄偏大、受技能限制、有病等因素影响,很难实现就业,即使一部分失地农民因征地安排进厂务工,但因企业管理不适应、技能不对称等原因而纷纷下岗,能坚持在企业工作的所剩无几。加之企业用工与失地农民需求矛盾较大,多数企业想用年轻、高学历、有技能的人才,所需岗位要求设置较高;而部分失地农民就业要求过高,大部分在择业时看重收入水平、工作环境,对时间长且管理严格的工作都选择放弃。通过调查,我们发现70%左右的失地农民已更换过企业,就业稳定性差、流动性大,就业形势不乐观。
三、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对策和建议
解决失地农民出路问题,必须综合考虑,统筹兼顾,逐步建立起一套“经济补偿、社会保障、就业服务”三位一体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机制,实现“一次性补偿”向“长期性保障”的战略性转变。
(一)加强技能培训,提高失地农民就业能力。
1.加强就业培训组织。就业是增加失地农民收入,提高失地农民生活水平的主要途径,也是农民市民化的重要保证。因此建议:一是根据全区失地农民基本情况,制定《区失地农民就业与社会保障一览表》,建立健全失地农民基本情况信息库。二是由乡镇人民政府对家庭成员、经济收入、社会保障情况、就业技能、就业意愿、就业去向进行详细登记,统计失地农民人员名单及就业需求。三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加强与乡镇和企业之间的交流合作,统筹组织全区失地农民技能培训。
2.加快就业观念转变。在市民化进程中,失地农民迫切需要以城乡文化融合为目标,实现由行政村管理向城市社区居委会管理的转变和文化的转型。由此建议,一是对于土地已被基本征用的村,统一转业转户,建立社区居委会,按照城市社区的规范和要求进行日常管理与维护。二是开展城市文化生活方面的宣传、解释和培训,更新观念、转变方式、消除陋习,实现“洗脚、上岸、进城“的转换,成为一个真正的市民。三是开展”认清形势、主动就业“形势培训,促使失地农民主动参与市场化就业。
3.加大就业培训力度。充分整合和利用好现有教育培训资源,根据市场需求和失地农民求职意愿确定培训专业和设置课程。一是开展电工、车工等“蓝色证书”实用技术培训以及驾驶、保安、月嫂、家政等职业技能培训。二是开展房产中介、旅游、创意设计等现代服务业培训。三是借助校企合作平台,与用工单位继续开展订单式、定向式和“自助餐式”培训,打造规范标准的实用性“培训超市”。
(二)搭建就业平台,拓宽失地农民就业途径。
1.科学统筹,加大劳动力市场建设。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原则,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劳动力市场。一是由财政划拨专项经费,在办公场地、设备设施、队伍建设上保障劳动力市场建设,为中高级技能人员、失地农民和外来务工人员等提供一站式就业服务。二是建立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制度、援助就业制度、市场准入制度和竞争、交换规则,统一工作业务流程,做到劳动者求职、单位用人及职业中介行为规范有序。三是借助互联网、电视台、手机短信、城市电子屏、宣传服务卡、网站等信息宣传平台,真实、准确、快捷的供求信息,构筑高效的就业信息服务平台。
2.创新实践,探索完善安置模式。实践证明,一次性的货币补偿安置并不能解决失地农民的根本问题。因此,今后可采取股份合作、发展园区经济等多种安置模式,引领失地农民走城镇化、市民化道路。城区模式:一是在已征的国有建设用地中将规划允许的区位条件好、商机好的地段,留出部分地块给村集体进行开发建设,村集体可以自行经营、可以招商引资合股经营、可以出租经营。二是鼓励城市周边失地农民和集体将少量土地盘活起来,推行股份合作制,建商厦和公司,发展商贸。园区模式:一是继续与征地企业、招商企业签订提供一定数量或一定比例就业岗位的协议,优先安排失地农民进入园区生产企业就业。二是鼓励和扶持有一技之长的失地农民围绕工业园区特色产业,自主创业,从事加工、修理或商业、服务业等行业。三是按照规划用途,征地时按比例返还一定土地给被征地的失地农民开发经营,保障其后续发展和生活来源。
3.集聚产业,促进就业岗位增加。产业是城市发展的支撑,更是扩大城市就业的有效途径。因此,只有把经济发展蛋糕做大,才能把就业蛋糕做大。一是围绕“食品、轻工、精细化工、机械制造”四大主导产业,推动企业科技创新和产能升级,可重点发展以“豆腐干”产业为代表的劳动型密集产业。二是以古街业态培育为引擎,大力发展就业潜力较大的商贸物流、商务会展、信息咨询、餐饮娱乐、休闲旅游、创新创意等城市业态。三是采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扶持失地农民发展花卉苗木、特色水产、优质蔬菜等特色产业,让失地农民有用武之地。
(三)强化政策落实,筑牢失地农民就业保障
1.用活用好就业政策。坚持政策导向,放大政策优势,以优惠的扶持政策促进失地农民就业创业。一是严格按照相关政策要求,对失地农民发放《就业失业登记证》,享受除税收优惠政策以外的就业失业扶持政策。二是鼓励区内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等用人单位广泛吸纳失地农民就业,由人社部门按照相关政策给予一次性补贴。三是将小额贷款、妇女创业贷款等信贷支持“失地农民”创业作为商业银行信贷支农的新平台和切入点,重点帮扶“零就业”家庭、“4050”人员、残疾人、低保户、未就业高校毕业生等困难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