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

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范文1

关键词: 体育养生 大学体育课堂 教学措施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随着精神生活的日益丰富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健康问题越来越被人们所重视。

1999年6月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3次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体育工作。”将体育课更名为体育与健康课,对学校体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借鉴中华养生中“知生也者,不以害生,不妄作劳和劳逸有度”的原则,目前高校体育教材中已经纳入养生理论与实践内容,调动学生学习热爱民族体育的积极性并增强锻炼的自觉性,对改善大学生亚健康状态和增强其终身体育意识具有重大意义。

1.体育养生的特点

体育养生侧重于调心、调形、调意,三者合一,注重日常生活中的良好道德的培养,同时兼以形体导引、吐纳的养形活动,共同促进人体身心健康。

1.1注重形神兼养,强调运动适度。

调心养神始终是养生的前提和基础,《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指出:“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其中“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体现了“生命在于运动”的动养思想。《素问·上古天真论》还提出了“积精全神”的要求,宁神静养有利于保存精气,故养生之道应避免劳神过度,耗伤,以静养之。静以养神、动以养形,动静形神结合是中医养生学中最重要的基本理念。

1.2注重天人和谐。

自然界的各种条件及变化,必然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道教经典《太平经》称:“人生皆含怀天气具乃出,头圆,天也;足方,地也;四肢,四时也;五脏,五行也;耳目口鼻,七政之光也。此不可胜纪,独圣人知之耳。人生皆具阴阳,日月满乃开胞而出户,视天地当复长,共传其先人统,助天生物也,助地养形也”(太平经》卷35)。因此,人们必须顺应自然变化,注重天人和谐。

2.体育养生走进课堂的影响

2.1必要性。

人们日趋重视身体与精神相统一的健康观念,根据中医养生观,主张养生保健应贯穿每个人的一生。让大学生学习体育养生,也是培养其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日趋成熟的特点,能较透彻地掌握好体育养生知识。因此在高校传授将养生跟体育相结合的体育养生知识很有必要。

2.2可行性。

体育养生不受场地、时间及设备的限制,只需注意在平时饮食、起居等之间实施,调摄,就会受益无穷。这对缺乏完整时间的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行性。

2.3科学性。

体育养生可根据时节的不同而变化,对人体平衡状况进行调整,以保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2.4开设体育保健课在大学生中的作用。

2.4.1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

有资料表明,现今在校大学生中70%以上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体育养生具有消除紧张,平静内心作用,通过完全呼吸、打坐和各种法,调节神经系统,从而消除紧张。体育养生提倡一种健康的生活态度,让你自然地去掉吸烟、喝酒这些不良习惯。通过不停地超越自我,也让你充满自信,这就是古人所说的“修心养性”、“厚德载物”。据有关报道,体育养生对减肥症、失眠、焦虑和关节炎等症状有非常好的疗效。

2.4.2有利于终身体育教育

体育养生受场地、时间及设备的影响较小,运动强度不大,根据身心并练的特点,通过不断地练习得到愉悦的享受,促使大学生养成经常运动的习惯,具有可持续性,对终身体育有积极的意义。

3.体育养生的教学措施

3.1利用诱导教学。

诱导教学通过语言诱导、动作诱导和同伴诱导“三部曲”来进行,如:课前先讲一些我国古人在养生中的神奇妙用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利用学生模仿心理,经老师示范后,让学生想象动作的过程和表象,经过一系列的动作诱导,从而正确地掌握技术动作,最后通过掌握技术动作较快的同学带动较慢的同学共同进步。

3.2利用启发性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要逐步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组织学生对热点问题的讨论、学生表演赛评判工作等方法来提高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及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3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体育养生课在教学过程中要突出实践性,坚持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的原则,课内要充分利用有限时间,指导学生掌握体育养生项目的技术技能和基础理论知识,培养学生自主、自学、课外自练的能力。在课外,学校也应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养生实践。如:体育教师做课外辅导,指导学生组成养生兴趣小组或成立相关的社团,激发学生的兴趣,不断深化完善体育课上的教学内容。

4.结语

体育养生在高校体育中能够提高学生各项身体机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调节,健全大脑功能的能力。本着遵循“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教学原则,体育保健课在高校中的开设,优化了教学模式,拓展了教学空间,不仅加强了大学生们道德修养,而且弘扬了民族精神,增添生活情趣,促进身心健康,应在高校中大力提倡、普及和推广。

参考文献:

[1]孙金鼎,等.高校开设养生体育课的效果分析[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1,25(5):187-189.

[2]陈萍.对体育与养生两个概念及其关系的探讨[J].体育学院学报,2005,1.

[3]李刚,等.浅论中国养生学对高校在校研究生健康的促进作用[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21(1):138-139.

[4]张利,丁亚兰.体育教学中开展养生教育的时代意义与策略选择[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7,7,VOL24(4).

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范文2

对传统武术价值功能和发展走向的思考 李龙,李伟,许子安,Li Long,Li Wei,Xu Zi-an

加强乡土武术发展的必要性及对策研究 陈永辉,潘春娥,Chen Yong-hui,Pan Chun-e

竞技武术商业运作模式的研究 马文杰,Ma Wen-jie

武术礼仪与武术精神 曹琼瑜,刘丰,Cao Qiong-yu,Liu Feng

儒家学派的辩证思维方式对武术文化发展的影响 曾凡鑫,Zeng Fan-xin

太极拳文化与现代思维 李富刚,侯俊,Li Fu-gang,Hou Jun

试论太极拳对人文精神培养的价值 黄树梅,Huang Shu-mei

传统武术推广模式的探讨 向玮,Xiang Wei

少儿武术训练损伤机制及预防对策研究 王伟,朱永光,Wang Wei,Zhu Yong-guang

竞技武术套路动作创新理论探析 董刚强,Dong Gang-qiang

试论对立统一规律在武术套路中的运用 刘期努,Liu Qi-nu

大负荷专项训练对散打运动员铁代谢影响的研究 漆振光,QI Zhen-guang

试论孙子军事战略思想与散打战术 王芹芹,高东清,Wang Qin-qin,Gao Dong-qing

散打比赛中男子与女子侧踹腿技术的比较与分析 高振兴,Gao Zhen-xing

关于小学武术兴趣班教学的几点思考 岳春林,黄敏,Yue Chun-lin,Huang Min

多媒体技术在武术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徐瑛,Xu Ying

技击方法在太极拳教学中的应用及研究 张广华,Zhang Guang-hua

学拳、用武、育德——武术三探 姜周存,Jiang Zhou-cun

我国传统武术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徐武,黄光丽,Xu Wu,Huang Guang-li

影视传媒——武术发展道路上的一柄双刃剑 刘尧峰,Liu Yao-feng

武术散打运动的美学初探 吉洪林,Ji Hong-lin

浅析太极拳休闲的文化内涵 付郁,蔡利敏,Fu Yu,Cai Li-min

"少林武术名天下"的原因探析 赵红波,秦瑞瑞,Zhao Hong-bo,Qin Rui-rui

武术的奥运历程探析 刘晓玲,Liu Xiao-ling

形意拳拳学特点之研究 董新亚,郝建峰,Dong Xin-ya,Hao Jian-feng

福建鹤拳技术特点的对比研究 朱月明,唐照莲,刑登江,Zhu Yue-ming,Tang Zhao-lian,Xing Deng-jiang

劈挂拳及其劲力特征 刘志兰,张正红,Liu Zhi-lan,Zhang Zheng-hong

太极拳影响大学生传统文化态度的实证研究 陈善平,闫振龙,吴健,Chen Shan-ping,Yan Zheng-long,Wu Jian

呼和浩特市武术现状的研究 张彩琴,Zhang Cai-qin

浅析合气健身操的存在价值及健身作用 侯明英,杨爱民,Hou Ming-ying,Yang Ai-min

长拳第二套国际竞赛套路动作的技击性分析 陈光玖,Chen Guang-jiu

武术散打力量新探 李龙,Li Long齐鲁武术简论 李成银,Li Ming-yin

关于21世纪全球武术和谐发展的竞赛构想 谢明川,Xie Ming-chuan

以史为镜才能展望未来 张君贤,Zhang Jun-xian

我国武术运动产业化研究 赵静,Zhao Jing

太极拳运动变化中的矛盾关系研究 张天熙,段宝林,Zhang Tian-xi,Duan Bao-lin

秦汉社会与中华武术 徐香梅,Xu Xiang-mei

老庄学派的养生思想研究 庄昔聪,Zhuang Xi-cong

武当兴衰史古诗考证 向武云,白萍,Xiang Wu-yun,Bai Ping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现代价值探析 李俊,卫志强,Li Jun,Wei Zhi-qiang

孙禄堂武学研究综述 万会珍,Wan Hui-zhen

经营性健身场所搏击操开展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赵海波,李永明,Zhao Hai-bo,Li Yong-ming

浅论传统导引健身法在现代应如何发展 史俊梅,刘玉红,Shi Jun-mei,Liu Yu-hong

对我国普通高校大学生在太极拳练习中存在的呼吸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牛晓梅,周惠新,Niu Xiao-mei,Zhou Hui-xin

业余散手运动员训练中损伤产生原因及预防研究 吴祖会,Wu Zu-hui

加速武术散打发展的战略措施——包装与宣传 吉洪林,Ji Hong-lin

高校武术课双语教学的实验研究 沈辉,张宏伟,常生,Shen Hui,Zhang Hong-wei,Chang Sheng

教学目标的设立在太极拳教学中的作用 王军,Wang Jun

应重视"三视图"在武术类教科书中的合理运用 张宗豪,马建桥,Zhang Zong-hao,Ma Jian-qiao

在武术教学中如何使学生掌握学习策略 王红芳,王艳,Wang Hong-fang,Wang Yan

武术谚语英语翻译的技巧与原则 李永刚,Li Yong-gang

全球化悖论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建 张力,张大志,Zhang Li,Zhang Da-zhi

论舞龙的兴起与发展 陈喜福,黄振鹏,Chen Xi-fu,Huang Zhen-peng

竞技体育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 常保荣,石海燕,Chang Bao-rong,Shi Hai-yan

浅析影响女大学生公体课积极性的因素 李萍,Li Ping

传统武术的继承应从"短"字入手 王岗

论武术科研的创新意识 康戈武,Kang Ge-wu

现代意义武术概念的探讨 范鸿雁,Fan Hong-yan

第七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竞技武术论文综述 郭,Guo Wen-ge

浅析中华武术当代价值观 张军,王健全,Zhang Jun,Wang Jian-quan

论中华传统武术文化中尚武崇德的内涵 王军平,Wang Jun-ping

明代武术发展与明代社会 关彦莉,Guan Yan-li

太极推手中的传统文化内涵 任斌,Ren Bin

李小龙武学思想之透视 王遂振,Wang Sui-zhen

武当武术养生探源 刘代荣,吴建军,刘大伟,Liu Dai-rong,Wu Jian-jun,Liu Da-wei

太极拳真功夫机理探讨 田桂菊,Tian Gui-ju

浅析形意拳的"劲力" 韩丽云,Han Li-yun

西安市武术表演市场开发研究 薛龙,Xue Long

对提高散打运动员战机把握能力的探索 周维方,Zhou Wei-fang

武术教学与学生创新人格的养成 朱施成,Zhu Shi-cheng

加强课堂"有效教学"促进高校武术教学改革 刘旭东,刘朝生,Liu Xu-dong,Liu Chao-sheng

对普通高校学生进行武术裁判员培养的探析 刘巧芳,王永胜,Liu Qiao-fang,Wang Yong-sheng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的研究 王楠,马琳,Wang Nan,Ma Lin

普通高校武术套路"趣味教学"法浅探 段晓霞,Duan Xiao-xia

大学教育中的武术美学 孟庆袖,Meng Qing-xiu

武术教学对学生情商的培养 朱清华,Zhu Qing-hua

论民族传统体育教育与创新人才的培养 姜玉泽,高丽,Jiang Yu-ze,Gao Li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研究 张玲,Zhang Ling

试论太极拳与健身防病 陆卫良,Lu weiliang

跆拳道在中国成功推广的因素分析 邬宝坤,Wu Baokun

对十运会武术套路比赛的观察与思考 曹琼瑜,Cao Qiongyu

旋转性练习对武术套路运动员平衡能力影响之研究 王占涛,Wang Zhantao

少年规定拳动作结构分析 宋桦,Song Hua

竞技武术套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董芳,Dong Fang

武术套路运动员在攻克指定难度训练中易伤部分的治疗与预防 许华,Xu Hua

浅谈如何提高散手摔法的有效性 刘期努,文春辉,Liu Qinu,Wen Chunhui

江苏省散打教练员现状调查与分析研究 张宗豪,,Zhang Zonghao,Chen Zhong

济南市散打俱乐部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 侯嫣然,Hou Yanran

论太极拳对大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白刚,Bai Gang

试论高校高水平武术教练员专业素质构成的理论研究 吕墨竹,Lv Mozhu

高校武术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张吉祥,Zhang Jixiang

浅析24式"简化太极拳"的教法 张守升,杨润琴,Zhang Shousheng,Yang Runqin

对高校公体课武术项目设置的反思——兼论传统武术在高校开展的可行性 张金,Zhang Jin

浅析武术在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中的价值 王志朋,罗贤忠,Wang Zhipeng,Luo Xianzhong

浅谈音乐在武术套路训练中的作用与配用方法 赵涛,Zhao Tao

武术的教育功能对体育教育专业学生武术综合能力的培养 梁世强,Liang Shiqiang

传统体育养生功法教学特征与方法探析 高楚兰,Gao Chulan

新疆民族传统体育在少数民族地区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王红蕾,田小从,Wang Honglei,Tian Xiaocong

传统体育养生的现代价值研究 邓跃飞,李炜,Deng Yuefei,Li Wei

对高校女生健美操课教学的调查与分析 李倩,Li Qian

普通高校三级跳远运动员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 宋惠娟,陈丽波,Song Huijuan,Chen Libo

浅谈提高警察体能训练的基本方法 王浩,Wang Hao

论少林武术的价值 刘海科,Liu Haike

中国传统武术与书法 李永明,马会清,Li Yongming,Ma Huiqing

论太极拳欣赏 路锋辉,王飞,Lu Fenghui,Wang Fei

浅谈武术术语翻译 程艳伟,Cheng Yanwei

中国红拳的尚武精神与锐意进取的思想 杨宝生,向玮,Yang Baosheng,Xiang Wei

浅谈武术内家拳中的重力线及其应用 赵珍,Zhao Zhen

太极拳进入社区的现状调查与研究 谢晓菊,Xie Xiaoju

江西省武术馆校的现状调查和对策研究 方斌,左家伟,Fang Bin,Zuo Jiawei

高校开展大学生跆拳道课程的可行性研究 宋桦,Song Hua

28式木兰拳练习对中老年女性身体形态的影响 朱勇军,张坤,Zhu Yongjun,Zhang Kun

试析太极拳的健身功用 李梁,Li Liang

新疆武术运动员的竞赛状态焦虑的研究与分析 曹庆华,窦彦丽,Cao Qinghua,Dou Yanli

竞技武术套路发展对武术推广的影响 胡赛风,Hu Saifeng

女子散打运动员训练期间生化指标监测的研究 陈翔,Chen Xiang

对体育教育专业武术必修课教学模式应用的研究 陈威,Chen Wei

沈阳体育学院木兰拳选修课教学现状调查与分析 吕墨竹,Lv Mozhu

江西省高校武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张斌,牛闽生,Zhang Bin,Niu Minsheng

高校武术研究的现状与分析 陈寿忠,Chen Shouzhong

浅论在武术教学中对学生武术意识的培养 呼美兰,Hu Meilan

关于高校体育专业武术课程开设双语教学的思考 王新华,Wang Xinhua

高校公共体育武术选项课开展模式创新之研究 王占涛,Wang Zhantao

龙狮运动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 戴有祥,Dai Youxiang

儒道两家养生思想的比较研究 王卫荣,Wang Weirong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产业化发展研究 胡杰,胡红霞,Hu Jie,Hu Hongxia

健身气功与现代人的心理健康 任颖慧,杨润琴,Ren Yinghui,Yang Runqin

美国大学课程改革趋向对我国高等学校体育教育专业发展的启示 马世坤,Ma Shi-kun

大学生余暇体育活动中运动损伤的调查分析 张吉祥,Zhang Jixiang

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范文3

关键词 八段锦教学 医学生 身心健康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1身心健康的概念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是一种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都臻于完满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摆脱虚弱的状态。且进一步指出健康的新概念:一是拥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二是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三是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四是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五是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六是体重得当,身材匀称;七是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八是头发有光泽,无头屑;九是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十是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

2大学生身心健康现状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超重及肥胖的比例均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机能与素质方面呈持续下降的趋势,形势令人堪忧。另一方面,随着社会的发展,竞争日趋加剧,大学生作为思想最活跃、感受最灵敏、对自己期望很高,对挫折的承受力不强的一个特殊群体,心理健康也受着极大的威胁和考验。健康的各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而是互相联系的,生理活动与心理活动不仅对健康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而且这两者之间也相互影响。体质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基础,对心理会产生间接或直接的影响。当人的生理产生疾病时,其心理也必然会受到影响,会产生情绪低落、烦躁不安、容易发怒,从而导致心理不适,同样,长期的心情抑郁、精神负担重、焦虑的人也易产生身体不适。大学生身心健康已经渐渐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一些大学生因心理问题休学、退学的不断增多,自杀、凶杀等一些反常或恶性事件不时见诸报端。

3医学生的身心健康现状

现代社会对人的健康要求愈来愈高,没有强健的体魄,在现代社会快速生活节奏、高信息负荷的压迫下将会感到难以应付和适应。尤其对于医学生,医学是一门博大精深的自然科学,值得他们永远地探索,因此他们身上肩负着历史的重任,如果没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便难以承担。由于现在所有医学类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生,必须接受为期3年的规范化培训,培训结束后参加统一考试,考试合格才可以从事医生工作,这可能会使得医生培养成长周期拉长,要想毕业后直接成为医生的愿望显得不那么容易实现。这无疑是一个新的挑战,一方面是所学专业要求学生掌握足够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另一方面,面对家人的期望以及所付出的时间与资金、医患关系复杂化的社会环境等等。面对现今各种不确定因素,许多医学生倍感压力。医学院校虽然课程繁重,然而许多学校对学生的体质水平却并不十分重视,体育基础设施也相对匮乏,学生还往往由于情感得不得宣泄而导致一些心理疾病的产生。因此,关注医学生的身心健康状况显得尤为重要。

4八段锦教学的现状

4.1八段锦

“气功”,古代称之为导引,意为“导气令和,引体令柔”,即通过气功的锻炼使气息和顺,肢体柔和。气功作为中国独有的健身养生的运动,自上古流传至今已有五千年的历史.深受人们的喜爱。“健身气功・八段锦”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多方面的专家学者在中国经典气功基础上,结合现代人需求,重新整理和改编,向社会推出的四套安全有效、筒单易学的功法之一。

八段锦符合中医基础理论,配合脏腑、经络学说、阴阳学说,遵循了三调合一的规律,能使人体大脑皮层得到相应调整,人体的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渐处于平衡稳定状态。长期参加健身气功・八段锦锻炼,可改善不良的心理状态,有行气活血、协调五脏六腑,疏通经络,调整阴阳气血,具有保精、养气和存神的作用。

4.2八段锦教学的现状

八段锦锻炼通过协调呼吸与肢体动作,采用言语暗示引导、控制意念人静,调动心理能动性的方式调整人体生理功能趋于正常,从而达到缓解和消除亚健康的效果。参与健身气功练习能使大学生有效调节紧张情绪,缓解心理上的紧张压力,形成稳定的心理状态。八段锦和五禽戏、太极拳等,都是中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健身方法,是我国独特的民族文化遗产。1982年6月28日,中国卫生部、教育部和当时的国家体育委员会发出通知,把八段锦等中国传统健身法作为医学类大学中推广的“保健体育课”的内容之一,2003年在中国国家体育总局把重新编排后的八段锦作为传统保健体育运动之一。健身气功八段锦作为一种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目前在全国各高校广泛开展。在部分高校健身气功八段锦已作为体育课程教学内容,其简单易学,也深受大学生喜欢。许多高校都组建了健身气功代表队,参加全国性健身气功比赛。因此,许多医学院校也将它纳入了体育课程。

5随机抽样调查研究医学生对八段锦教学的看法

(1)研究对象:某医学院临床学院随机抽取36名已学过八段锦的学生,男女比例不作要求。

(2)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人员访谈的形式进行,问卷题型为单选。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结果处理然后分析。

(3)结果统计

(4)结果分析

通过以上结果统计分析发现:大部分医学生还是喜欢八段锦,并有适当的练习,也觉得练完八段锦之后感觉身心舒畅,全身放松。然而,八段锦教学也存在着不足之处,需要进行适当的改进。通过人员访谈得知了一些看法,有的认为练八段锦时的音乐很容易让人静下心来,去除浮躁;有的人认为八段锦的动作缓慢,基本上要重复动作很多遍,偶尔会感觉到耗时长、枯燥乏味,这使得他们没有多大的耐心去学习八段锦;有的认为八段锦对于我们身心健康有极大的帮助,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宝贵遗产,我们应该传承与发扬八段锦。八段锦对医学生身心健康的作用到底有多大,大多数人都没有深刻地认识和意识到八段锦教学对于他们身心健康的具体内涵,甚至还有些人认为八段锦对他们身心健康毫无效果。那么,什么原因导致了一部分医学生这样的认知呢?

(5)医学生对八段锦的认知错误原因

首先,没有真正地了解八段锦,包括八段锦的历史渊源、优点、能够对人体产生的作用。由于医学生学习时间有限,只能在体育课堂上对八段锦有一个大概的了解,并不深刻,而且八段锦教学的课堂时间也是有限的,可能会导致学习的兴趣不够浓厚,学习的动力不够;然后是有的学生学习态度不够端正,没有认真听老师讲的动作要领,所以做的动作不到位,因此学习的效果不佳;又由于课后没有经常练习八段锦,不能达到长期锻炼的效果,身体就没有呈现出明显的反应。综上所述,这些就可能导致了医学生对八段锦产出了一些错误的认知。

6八段锦对医学生身心健康的影响

八段锦是以肢体运动为主的传统导引术,健身效果明显,其基本要领主要有身体端正、呼吸深长匀细和心神宁静。

6.1八段锦对医学生身体健康的影响

(1)有利于改变医学生的身体形态

八段锦的运动强度比较小,提供能量的能源物质主要为脂肪。八段锦对改善大学生身体形态有一定的作用,但对身体各部位的影响却不尽相同。在研究中发现:臀围的变化是在长时间的马步动作基础上完成的,使臀部肌肉紧绷,改善赘肉的堆积,同时骨骼也会更坚硬有力,随之臀围会有显著变化。“两手攀足固肾腰”动作要求向前和向后弯腰,以腰部动作为主,长时间这样拉伸,可减少脂肪,腰围在实验前后有显著变化。八段锦对躯干、腰、髋关节活动锻炼比较多,通过全身性的伸张、扩胸、拔背、牵拉按摩和提肛收腹,可疏导医学生的三焦、调理脾胃、疏通经络等地方,达到养生保健和全面健身的目的。

(2)有助于增强医学生的呼吸系统功能

八段锦的练习是动作与呼吸的配合,包括顺腹式呼吸和逆腹式呼吸。经常练习八段锦,可以强化个体的心肺功能和增强肺活量。八段锦的第一、二、六式的三个动作,要求不断加大呼吸幅度与呼吸深度,从而使呼吸肌肉群得到充分的锻炼,从而增加胸腔体积,提高肺活量。八段锦锻炼有利于氧供应能力的提高,机体肺活量逐渐增大。

(3)八段锦可以调节血糖

八段锦运动可促使肌肉组织对糖的利用,使血中胰岛素水平下降,直接或间接地利于控制血糖,并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胰岛素抵抗,防治代谢综合征。

6.2八段锦对医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八段锦不仅注重身体的锻炼,更注重心理的调节,是一项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调心,主要是通过意识的调节来练心,使心静,进而练精神、练思维,在良性意识的指导下,达到思维敏捷、反应灵活、气血通畅,从而达到健身的目的。八段锦要求形神合一、内外兼修、心神宁静、身心健康。从而有益于医学生在生活、学习等压力下得到放松,调整心理状态,愉悦身心,减轻医学生的心理压力和精神焦虑,保证了健康的心理状态。

八段锦的练习,在降低大学生的忧郁、紧张和焦虑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使医学生的情绪状态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并且在强迫、敌对、偏执、精神病性等方面也得到了很好的改善。八段锦的演练要求静心用意,做到“心中无一物”,虚静闲恬,有一种虚怀若谷的平和心境,用意识协调自如地引导动作运行,因此,它锻炼了神经系统的协调性和灵活性,能缓解大脑的疲劳,调整情绪,保持人体身心平衡。它既可以使积极的情绪得以加强,又能够释放、转移、缓和情绪的负面作用。

7结语

八段锦教学不仅可以让医学生认识到八段锦教学对他们身体健康的好处,解除一部分学生对于八段锦的错误认知,让他们更深刻地了解八段锦对于身心健康的意义。八段锦教学可以丰富医学院校的体育课程内容,也能为医学生的校园生活带来别样的风采,它可以改善广大医学生的身心健康,为他们减压放松提供了一个简单易行的好途径。其次,它也能够促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推广和普及,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民族文化,以及让社会更多地关注医学生这一群体的身心健康,让他们能更好地为祖国未来的医疗事业作出贡献。当然,八段锦教学实施是有差异的,难免会存在一些不足,这就需要人们不断地对八段锦教学进行改革,使之更易于学生接受并掌握。

参考文献

[1] 杨洪杰.高校八段锦教学中经络养生的应用[J].考试周刊,2011(1).

[2] 黄海圣,李其明. 浅谈健身气功・八段锦的教学教法[J].当代体育科技,2012,2(8).

[3] 翟向阳.健身气功锻炼与提高心理健康作用的研究分析[J].河南中医学院学报,2006(3):47―48.

[4] 李才宝.健身气功一一八段锦对大学生健康影响研究.商情,2013(10).

[5] 邱丕相.中国传统体育养生学[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99―100.

[6] 薛志慧.八段锦对女大学生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的影响[J].安徽体育科技,2012,32(1):46-49.

[7] 武小路.八段锦的健身作用研究现状[J].民风(科学教育),2013(4).

[8] 杨洪杰.八段锦对大学生心肺功能指标影响的研究[J].体育研究与教育(研究生论文专刊),2011,(26):198-200.

传统体育养生的概念范文4

【关键词】中国―东盟国际教育合作 体育保健专业 精品课程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7C-0061-03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使得中国与东盟各国的合作领域不断扩展。广西作为中国与东盟海陆相连的省区之一,与东盟合作具有地域优势和人文优势。《中国―东盟传统医药南宁宣言》开始了中国与东盟各国在传统医药的立法、医疗保健、人才培养、科研开发等方面的合作交流。2009年中越两国签署的《中越关于相互承认高等教育学历和学位的协定》,使得中越两国高等教育合作有了良好的国际环境。随着东盟各国健康产业的发展,为解决体育保健人才日益缺乏的问题,中国和越南开始了合作教育体育保健专业人才的尝试。广西体育高等专科学校与越南河内体育师范大学签订了关于为越方培训体育保健专业教师、定期开展学术交流、互派教师进修等的合作协议。在合作实践中发现,要推动体育保健专业教育与东盟各国的合作,建设适应东盟合作作为导向的体育保健专业精品课程,是合作成败的重要因素。其中最为重要的是要以精品课程建设为依托,促进教育教学观念转变,引领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推动教学资源通过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共建共享,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的。

一、越南体育保健专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们专门对越南高校的体育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专业设置、课程设置等情况进行调查。调查发现越南高校并没有设置体育保健专业,只有与之相近的体育医学专业,以培养体育医务工作者为培养目标。另外,虽然越南高校大多数体育教育专业都设有运动人体科学类课程,但是课程比例只占到总课程的17.4%。其课程主要设置卫生学、解剖学、体育生理学、体育医学、体育机能、体育免疫等课程。可见,目前越南高校体育系设置的体育保健类课程以理论基础课程为主,鲜有涉及中医传统治疗方法治疗运动损伤治疗课程。而我国的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在运动损伤治疗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发放的200份面向越南大学生的调查问卷显示,有近90%的被调查者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中国的传统治疗方法在治疗损伤方面的作用,对我国传统体育保健技能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非常感兴趣,并表示想要学习中国传统体育保健技能。可是,因为越南没有相应师资,无法开设此类课程。由此可见,越南国内高校缺乏体育保健专业的课程体系建设和人力资源环境。

二、面向东盟体育保健专业精品课程建设策略

在中国―东盟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必须践行新的教育理念,在充分认识到东盟国家文化背景、学习需求的基础上,重新建构教学内容、整合课程资源,采用“衔接―转变升级”的建设策略,才能满足面向东盟国家进行体育保健人才培养的要求。

(一)衔接――面向东盟精品课程建设的基础。“衔接”指的是将面向东盟建设的精品课程与原精品课程进行衔接,既能继承已有精品课程的建设成果,又能避免重复建设所造成的资源浪费。它可以在以下四个方面实现:

第一,原精品课程的教学内容是按照“一流的教学内容”的要求设计的,原精品课程内容基本涵盖了课程相应领域的基本知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典型案例、综合应用、前沿专题、热点问题等,也同样可以用于面向东盟的体育保健精品课程建设。

第二,原精品课程建设团队是在“一流的教师队伍”要求下组建的,这支队伍有着丰富的课程建设经验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也是面向东盟精品课程建设的主力军。

第三,原精品课程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教学方法已经开始从“灌输型”向“启发型”转变,“启发式”、“讨论式”、“案例研究”、“问题解决”和“现场参观”等教学方法仍然适用于面向东盟学生的教学。

第四,原精品课程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电子教案、案例库、专业图片库、试题库及考试系统、多媒体网络课件、音像媒体、仿真式的投影、教学视频、三维动画等资源可以作为面向东盟的精品课程资源的基础。

(二)转变升级――面向东盟精品课程建设的关键。面向东盟进行精品课程建设必须重视东盟国家文化和学习习惯,考虑其学习需求。为此,必须对原精品课程中的课程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师队伍、教学过程与方法、教学资源、课程传播与开发技术等进行全面转变升级,才能达到精品课程建设要求。

第一,调整精品资源课程教学目标。因为课程的教学对象发生了改变,由原来的中国学生转为东盟国家学生,因此课程设计要以东盟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要求为基础进行。

第二,根据教学目标的改变适当调整教学内容。要满足东盟各国的要求,原教学内容显然是有欠缺的。必须在原教材的基础上将东盟各国传统文化特色的特殊技能技法引入教学内容,将东盟国家学生迫切希望学习的中国传统体育保健技能如中国传统体育养生、中医特色疗法包括针灸、推拿、刮痧、拔罐等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在注重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加大实践课程比例,着重培养实际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学内容还要将基础性、科学性、系统性、先进性、适应性和针对性相结合,适合放在网络平台公开使用,才能满足东盟国家的需求。

第三,重新构建有针对性、实用性的教材。原来的适用于国内学生的精品课程教材显然不适合东盟国家学生的需要,必须在现有的教材的基础上将教学内容重新构建,以东盟学生的学习需求为基础,才能使编写的教材更具有针对性、实用性。例如,针对东盟学生中文水平低,对理论知识理解不透、掌握不牢的特点,我们将运动解剖学和运动生理学两门理论性强,但又有一定联系的课程进行知识重构,打破了原学科的系统性。把教材里后续课程或实践操作技能需要的用到的理论知识专门分离出来,重新梳理,并作为教学重点进行解析。《推拿与按摩》教材也在突出课程针对性、实用性、实践型的前提下,对课程内容进行提炼与整合,删除传统课程基础理论性过强的内容,突出实践技能培养部分。同时,教材还专门插入大量插图,用图片解析教学内容晦涩难懂的部分,清楚直观,更易于东盟学生理解和记忆。重新构建的课程内容改变了基础核心课程理论过多,刻板、枯燥的印象,突出了实用性、实践性。两本教材已经试用于第一届越南留学生,受到了留学生的欢迎。

第四,提升教学团队。在与东盟国家的教育交流过程中,师资无疑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参与国际教育合作的教学团队除了要求结构合理、经验丰富、教学特色鲜明外,还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掌握相关国家语言。要培养出课上能流利进行双语教学,课下能用双语与学生无障碍沟通的专业教师。因为教师是双语课堂教学的直接执行者,也是整体教育教学工作的主持者,教师的双语水平是直接影响双语教学胜败的关键。其次,教师还要了解东盟越南国情,学习民风民俗,才能在教学和交流过程中不发生因为文化差异而导致的不可调和的误会。最后,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到相关东盟国家进修、考察、交流的机会或举行定期、不定期的学术交流,以此来提高教师的语言和专业水平。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做好我国体育保健专业的形象代表,才能以精湛的技术、高超的理论水平流畅的沟通吸引更多来自越南或其他东盟国家的合作。

第五,必须对课程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进行升级。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将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教学方法进行整合,灵活采用小组讨论、个人演讲、角色扮演、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创新性,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踝关节损伤治疗课程教学,我们把课堂搬到真实的治疗室,让学生从接触病人到检查、诊断、处理过程皆在真实的场景发生。通过老师的带教,学生在真实的运动损伤处理过程中培养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中,老师要启发学生思考“该患者是内翻还是外翻损伤、是否合并有骨折、适合采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治疗”等问题。这种教学方法既让学生成为实践的主体,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同时,老师既要注重从理论知识上引导学生,又要在过程中设置问题,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结束后,教师与学生综合讨论,通过剖析问题达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使学生对专业知识真正的理解和运用。总之,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选取使用多种教学方法,这样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在轻松快乐的环境下学习,而且还能达到最优教学效果。

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当今世界进入了信息传播全球化的时代,人类消除了地域上的障碍,国际间知识与技术传播瞬间即成。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手段,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教学手段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1)采用多媒体授课。用图片、图表展示晦涩难懂的基础理论知识;用有声的视频和三维动画再现规范化的技能操作,使学生对知识抽象的理解转换为多维的概念,从而提高学生理解基础知识的能力。(2)建立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平台。将课程教学资源上传至平台,可以使学生突破时间地点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自主学习和复习,减少了时间和金钱的浪费。这对于大部分东盟成员国的学生来说具有现实意义。

第六,升级完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基本课程资源和拓展课程资源两个部分。一是基本课程资源部分:专门制作适合东盟学生学习的教学大纲,在大纲的指导下重新梳理电子教案、案例库、专业图片库、试题库及考试系统、多媒体网络课件、音像媒体、教学视频、三维动画等资源,使之更具有系统性、完整性,更注重课程资源的适用性和易用性。二是拓展课程资源部分:其一,将以上基本教学资源“双语化”,这是建设面向东盟体育保健精品课程的一个必备条件。“双语化”一方面可以使越南学生在母语的帮助下,顺利过渡到专业课的学习环境,减少了因直接进入汉语言环境导致的语言障碍而带来的学习困难,还可以缩短学习进程,提高教学质量。另一方面,我们培养的体育保健人才要能与越南友人顺畅地交流,必须掌握一定程度的专业越南语。唯有如此,培养的学生才能真正满足东盟人才市场需求。其二,要利用信息技术,完善多媒体授课课件,实时更新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平台,用高科技手段展示我们优秀的教学资源。

综上,本文用“衔接―转变升级”的策略指导高水平高质量的精品课程建设,希望以高水平高质量的精品课程打开中国与东盟各国体育保健教育合作的窗口,吸引更多的国际教育合作,使中国成为东盟国家体育保健专业人才的培训基地。

【参考文献】

[1]蒋寅,黄昀,冉荣.在东盟合作背景下的广西体育保健专业精品课程建设[J].梧州学院学报,2010(3)

[2]胡英清,吴铁勇,蒋心萍.越南高校体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现状研究[J].广西教育,2011(12)

[3]胡来林.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策略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6)

[4]刘清海,薛纪秀,多模式教学方法的整合在医学生临床教学中的应用[J].中华麻醉在线,2007(9)

[5]李宁林,杨建娣.广西与东盟高校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对人才培养模式、精品课程教学资源网络平台专业与课程设置的探讨分析[J].东南亚纵横,2006(3)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项目(2011GJA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