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教育案例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社区教育案例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社区教育案例

社区教育案例范文1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食品安全关系到每个人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石。近年来我国食品安全质量问题频发,三聚氰胺毒奶粉、地沟油、瘦肉精、塑化剂及“毒酸奶”“毒胶囊”等的新闻引发了国民的食品安全危机,对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食品安全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

1.食品安全教育能增强消费者自我保护能力。

食品安全涉及到从“农场到餐桌”中整条食品链的各个环节,任何一个普通消费者对其的认知都是有限的:消费者往往不了解食品原料、生产、加工、制作、运输、储存等过程究竟是怎样的,关于如何正确挑选、储存、烹饪和食用食品等方面的知识也较缺乏,对于每一类食品的卫生标准更是知之甚少。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食品安全评价研究中心2007年对5000多食品行业从业人员、大中小学生、普通消费者等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态度、行为(KAP)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深圳市社会成员食品安全意识较强,89.4%的深圳市居民对食品安全现状很关注,但深圳居民的食品安全知识非常缺乏。获得食品安全知识满分的仅占1.9%;居民食品安全知识平均得分仅为(6.112.02)分(该调查卷的食品安全知识总分值设为20.0分),87.1%的深圳社区居民非常希望获得有关食品安全的知识。深圳属于经济、信息较发达的城市,推而可见其他广大地区居民的食品安全知识状况更不容乐观。这样会导致消费者存在消费误区,对某些食品安全问题过度恐慌。通过进行食品安全教育,普及食品安全知识,提高消费者的食品安全认知水平,能够帮助消费者有选择地购买到质量合格的食品,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

2.食品安全教育可以加大政府管理部门的效用。

食品安全问题的有效解决,最有力的应是政府管理,即健全食品安全方面的法律法规及标准,加强对食品生产经营的质量管理等。但我国食品产业基础薄弱、量大面广,存在食品生产经营者素质总体不高、生产经营管理不规范、安全隐患多等问题。现行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法规标准等仍不够完善,监管执法力量不足,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水平还不高,需要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构建群防群控的工作格局。通过食品安全教育,普及食品安全标准及法律法规知识,可以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食品安全治理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将在身边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能够及时报告给有关部门,弥补政府管理过程中遗漏或疏忽的角落,加大政府管理部门的效用。因此,食品安全教育是食品安全防御措施的重要环节,许多国家都通过食品安全教育来引导消费者在食品消费中的理性行为。1997年,美国总统宣布了“国家食品安全行动计划”,在此计划中,食品安全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预防战略措施,作为政府职能部门监督管理、食品产业界自律行动以及公众自我保护的基础。

二、食品安全教育是社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区教育”一词是从国外引进的,论文格式各国及相关学者对其的界定不尽相同,如百度百科对社区教育的定义是运用本社区教育、文化等资源以促进本社区人的发展与邻里和睦为目标的一项社会工作。教育社会学专家、北京师范大学厉以贤教授指出,社区教育是提高社区全体成员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的一种社区性的教育活动过程。因此,社区教育的目的是提高社区成员素质和社区成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的发展和社会和谐。

目前,在我国中小学的课程表上,找不到关于食品安全方面的课程,大学关于食品安全的相关课程也只能在食品、营养等专业的专业课程中才能找到。近几年,在一些学校就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的教育虽有开展,但没有统一标准。我国食品安全领域开展消费者教育的主要途径是通过报纸、电台、电视及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大众传播媒体有助于扩大消费者的参与面和学习热情,但媒体因新闻效应的需要,通常更乐于报道负面的、具有轰动效果的食品安全事件,容易造成信息的不全面、不准确,从而使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加疑惑。如随着“染色馒头”、“毒果冻”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的出现和一些生产者的滥用、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加深了民众对食品添加剂的误解,对食品添加剂产生了恐慌。因此,加强对民众食品安全知识的消费教育和引导,是相关各界的当务之急。除要求媒体要客观、科学、准确地报道食品安全信息,还需要其他公众教育手段的参与。在目前正规的学校食品安全教育缺乏的情况下,社区的经常性食品安全宣传教育、集中培训是一个很好的教育渠道。

社区教育把教育延伸、拓展到社会基层,拓展适应社区居民工作、生活需要的新的教育服务领域,在满足社区居民,特别是大批离开了学校、离开了单位的社区成员为改善自己的生活质量,明智地作出决策等所必需的最基本的学习需要方面可发挥重要作用。通过社区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一方面,提高消费者对食品科学技术发展情况和不断更新的食品安全问题的认知水平,促进消费者的食品品质甄别能力,增强消费者的自我保护能力;另一方面,通过食品安全教育,广大消费者提高了食品安全意识,可担当食品安全的检查员和管理员,能够及时向有关部门报告发生在身边的食品安全事件,弥补政府管理过程中遗漏或疏忽的角落,加大政府管理部门的效用。[ LunWenData.Com]

三、开展社区食品安全教育的途径和内容

1.整合教育资源,构建社区食品安全教育网络。

以社区学校为依托,充分利用各类场地、设备、师资等教育资源,尤其是高校教育资源,形成社区教育培训中心,将高校教育资源向社区开放,发挥高校的社会服务功能,提供现代教育技术,搭建信息网络平台,构建社区教育网络体系,供社区成员共享,满足社区居民学习食品安全知识的需求。

2.丰富社区食品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

社区教育案例范文2

关键词: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案例驱动;实践教学;教学内容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152-02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的专业核心课,是培养学生掌握信息系统的分析与设计的基本方法与技术应用,掌握使用有关的CASE工具对信息系统进行建模,从而掌握信息系统建设的基本构架、工作步骤和基本过程,具有分析和解决信息系统规划、分析和实施等实际问题初步能力[1-3]。本课程能更好地让学生掌握主流分析与设计技术方法与手段,是我们主要的教学目的。

一、目前存在问题

1.学生缺乏兴趣。由于所授专业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因此很多同学的开发能力有所欠缺,开发能力水平不足就引起对分析与设计的理解不足,使得许多同学对本课程产生畏惧心理,从而对课程失去兴趣。

2.教材缺乏实践内容。目前教材上选择比较困难,有详细完整的案例不太多,很多教材上的例子都比较乱,不便于系统讲学和学生自学。

3.教学方法乏味。本课程共有36理论学时,实践学时18学时,每周上3学时理论,隔周上3学时实践。在理论课教学中只使用多媒体课件的方式,不便于学生理解与参与,学生无法融入课堂。

4.实验内容不太明确。在实验教学中,我们选用Ration Rose的CASE工具进行系统分析设计,但在《软件工程》课程上又使用VISIO工具来进行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我们的课程与《软件工程》、《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与实践》一起以学生小组(5~6人)的形式完成一个课程大作业(一个中小型信息系统项目分析设计与开发,将三门课程的知识以分析与设计文档、开发软件产品、项目管理文档的形式),以期望学生团结、协作,完成软件开发应用的目的。但是学生小组人数比较多,部分同学不积极参与,主要工作全部集中在某一个同学身上等诸多因素,使实施效果未达预期。

二、以案例驱动带动课程教学改革

文献[5-8]从不同方面对本课程进行了一些教学改革。本文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几个方面全面改革,整个过程以实际案例来进行驱动,从而促进本课程教学上能够得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从而更好地培养应用型的专业人员。

本课程主要是希望以一个实际案例来驱进课程改革,案例来自于一个实际项目。整个实施方法如下图所示,通过整个流程需要二次的课程实施,进行迭代改革。通过改革整个流程来对课程进行改革,从而达到以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的目的,提高学生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为今后的就业打下基础。

1.使用主流的分析与设计工具,确定教学内容。我们深入软件企业,了解公司目前所用的主流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和工具。并对已经毕业的学生发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在实际工作中,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上应该学习什么内容,然后结合实际情况来确定教学内容。大致上教学内容定位于面向对象分析与设计,侧重于UML的使用,与《软件工程》课程尽可能内容上交叉,并与《管理信息系统》的教学内容(侧重于面向过程分析与设计)完全区别开来,并将运用一个具体的实际案例贯穿于教学过程中。着重讲授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等几全阶段,以用例图、顺序图、活动图、类图等模型为教学内容。整个教学过程中,使用一个大型的案例贯穿其中,通过例子就能掌握学习的主要内容,然后在实验课上进一步实践应用,以所学到技能来完成课程大作业。课程大作业以答辩的方式进行检查,学生各组互相评价,得到大作业得分,激发学生完成作业动力。

2.教材选取。教学内容能包含更多的实用知识,选择一本合适的教材至关重要。针对目前市面上的教材大多没有运用一个完整案例来进行整个系统分析与设计过程,使学生学习起来较难应用其知识,我们将仔细选择一本适合学生学习的教材,目前我们使用的教材采用文献[4]作为主要参考资料。除了教材内容,我们将我们实际的案例进行补充,作为教学主线融合到教材中,使其成为实例,让学生更好掌握教学内容。

3.教学方法与手段。采用多种不同形式的教学方法如启发式、讨论式、参与式、案例式、辩论式等多种教学方来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鼓励学生独立思考,激发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4.角色模拟实验教学。通过对国内相关院校的调查,对本课程的实验环节设置总体分为两种方式:(1)分散式实验教学,实验时间分散于整个学期;(2)集中实验教学,即在理论课结束以后,集中时间让学生在开放实验室完成一个项目的开发[5]。

我们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采用分散式与集中式相结合的方法来进行。在实验教学环节也安排实际案例来进行,使得学生有更强的参与感,并配合其他课程,以2~3人为一组来完成一个课程大作业,学以致用;增强学生的参与度,课程大作业明确各人任务,以答辩的方式进行检查,同时考察协作与互;学生各组互相评价,得到大作业得分,激发学生完成作业的动力。

在平时实验教学中,平时每次的实验以2课时的实验量来实际案例作为参考完成,然后以2~3人为一组完成一个课程大作业,大作业在第2周就开始进行,分散到各周完成各阶段工作,在课程大作业中每个学生都担任各自的角色(可能需要身兼几职),分为项目管理师、系统分析师、软件设计师、软件工程师、软件测试工程师等几个角色。我们将课程大作业分为四个主要阶段(需求分析、系统分析、系统设计和系统实现),各个阶段需要各组学生提交结果,即需求分析文档(用例图、详细用例说明)、系统分析文档(使用顺序图、活动图等)、系统设计文档(使用类图、对象图等)和系统实现源码。分阶段对学生在小组的工作表现进行有效的评价,追踪每个学生的表现,尽可能避免个别学生不参与完成大作业。

大作业完成后采用小组答辩的方法来进行评价结果,使用学生个人的自我评价、学习小组学生之间的互评、教师评价三个方向来进行评价得分,最后评分列为总成绩。

5.考试改革。由于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如果将理论考试成绩占非常大的比例并不特别有效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准备采用理论考试与实践考核相结合、传统考试与上机考试相结合、大作业与小作业评价相结合的考核方式。《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的笔试占总成绩的50%,大作业(含文档资料、PPT和答辩)占40%,平时(含小作业)占10%。在考核中,注重综合素质的测评,强化实践教学,培养动手能力。

三、结语

《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在实际工作前不太容易掌握。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的时候必须使用丰富的案例、多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比较有效地掌握核心知识。目前仍然需要老师继续完善课程的教学体系,不断提出新的教学改革方案,完善各个教学环节,从而来保证实验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下一步我们将考虑如何把案例更好地融合到本课程的实际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中,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

参考文献:

[1]康仲远.信息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报告[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5-15.

[2]贾厚光,彭峥.信息管理专业实验课程体系改革及创新人才培养研究与探索[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7,(10):114-117.

[3]安利平,仝凌云.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课程体系的分析与设计研究[J].计算机教育,2007,(10):70-73.

[4]王欣.UML系统建模及系统分析与设计[M].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13.

[5]景丽.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实验教学方法探究[J].计算机教育,2011,(6):48-51.

[6]连仁包,陈端芝.《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廊坊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12):115-118,128.

社区教育案例范文3

关键词:VB;项目驱动;案例递进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41-0189-03

VB即Visual Basic,是由微软公司开发的一款“面向对象”的事件驱动编程语言,也包含了协助开发环境。目前,VB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一款计算机软件开发语言,在大部分本科院校的计算机专业或非计算机专业都普遍开设了《VB程存设计》课程,主要是提高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并且能够逐渐与自己的专业相结合,更有效地解决专业问题,强化专业创新与专业研究效果。但是,要想达到课程开设的预期效果,首先要改革课程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任务”与“案例”就是让学生身在任务中和实际案例中,能够变被动为主动,不断学习,逐步提高,在思考中不断创新和发展。

一、任务驱动与案例递进

1.任务驱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建构主义理论的一个实际应用,将课程的教学目标设计为一个或多个任务或问题去解决,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干什么,也就是学习的目标是什么,然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从而真正实现学习的目标。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学的组织与设计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所起的作用主要是“设置任务”、“布置任务”、“引导学生”、“指导学生”,而学生要做的主要是“接受任务”、“分析任务”、“设计方案”、“验证方案”。

2.案例递进。案例递进是指在任务驱动过程中所设计的案例要有递进性,即一个案例与下一个案例之间要有知识的层次递进,将我们所设置的任务中的知识点能够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步步为营的蕴含在递进的案例当中。案例的选择需要考虑到知识点的衔接性,在讲案例的过程中,把各个知识点逐一融入进去。在由一个知识点引入下一个知识点的过程中要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尽量让学生提出方案和方法,然后由教师提供“技术”,即新的知识点。这样,为了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学生就会主动的去学习和研究,从而提高学习的效果。

二、任务与案例的设计策略和过程

1.任务的设置。本文设置的任务是设计一个两位数的算术运算测试软件,具体要求如下:①能够随机给出两位数(1~100)加、减、乘、除测试题。②由用户填入自己的答案后,能够判断其正确与否,并且显示“√”或“×”。③在用户答题完毕后,显示答题情况,并根据答题情况给出成绩。④用户可以反复测试。基于以上任务,我们将设置4个案例,案例中涵盖以下知识点:①VB环境及布局;②简单程序设计步骤;③类、对象、属性、事件等基本概念;④RND()函数的使用;⑤变量、常量;⑥赋值语句;⑦SELECT语句、IF语句;⑧CLS方法;等等。

2.案例设置。案例设置前要充分考虑任务中所涵盖的知识点、需要设置多少案例、先讲哪个案例、案例之间如何衔接等问题。案例中可以再包含有子任务。子任务,即对应案例要解决的问题或达到的目标,可以看作是总任务中的一个子任务,或者是为完成总任务做的基础工作。案例也即任务,在案例中完成任务,引导学生设计方案、填加对象和编写程序。知识点是指本案例中所涉及到的课程知识点,在设计案例的时候就要把要讲的知识点考虑在内。案例是完成任务驱动的关键所在,而在案例之间建立衔接问题又是各个案例能否有效完成驱动的关键,所以我们在设计案例时必须考虑到案例递进和衔接问题的关系。在这里,衔接问题是案例递进的桥梁,更是知识点自然过渡和更新的主要环节。

三、教学过程与效果

任务和案例的设置是整个教学过程的基础。无论教师还是学生,都要提前构建一个需要完成的目标框架。在每一案例学习的过程中,都要考虑到其与任务的关联所在,并不断向目标任务靠拢。

案例1:教师布置任务:要求学生建立一个两位数求和的加法器。学生分析任务:在分析任务的同时设计方案,最少需要三个TEXTBOX分别用于输入加数、被加数、两数之和;需要两个LABEL分别用于标识“+”和“=”;一个按钮COMMAND用于触发求和的运算事件。教师指导:如何添加控件、编写代码、保存程序;同时,讲述类、对象、属性、事件等概念并通过案例演示。验证方案:在完成以上案例时,教师主要以“引导”、“指导”为主,学生主动参与分析、设计并完成。一般在验证的过程中会出现“错误”,比如学生按照以前的数学表达式,要在TEXT3中得到TEXT1和TEXT2中的数值的和应该为TEXT1+TEXT2=TEXT3,而在VB中这是一种语法错误。其实在验证中出现以上的“错误”属于正常现象,这时,教师就要及时给予讲解并引入新的知识点――“赋值语句”。这样不仅使知识点自然过渡,也增强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其认知更深刻、更巩固。有些“错误”是潜藏在案例中的,有些“错误”也可以提前设置,目的都是为了巩固和加深学生的认知、记忆和对不同知识的辨别。例如在讲述赋值语句的结构以后,让学生更正以上“错误”,正确书写为TEXT3=TEXT1+TEXT2。按照赋值语句的格式要求以上表达式是正确的,然后需要进一步进行验证:在TEXT1中输入“123”,在TEXT2中输入“456”,按照我们的预期设计其答案应该为“579”,但是在点击“求和”按钮后,TEXT3中显示“123456”,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由出现的又一个“错误”引起学生的注意和思考,然后教师可以再给出提示并引入下一个知识点――“数据类型”。这样,在一个案例中可以“故意”设置一些“错误”,使其将本案例中的知识更好的联系起来,也使学生时刻保持注意力,能够主动提出问题并思考。

案例2:教师布置任务:如何实现“加数”和“被加数”由计算机随机给出,范围在1~100之间的整数。学生分析任务:以上任务即是如何在TEXT1和TEXT2里面随机得到两个1~100之间的整数。需要由程序或函数解决随机问题,并且需要由一个“事件”触发,可以再添加一个按钮COMMAND3用于“事件”触发,但是如何解决“随机”问题呢?教师指导:VB中有随机函数RND,可以随机产生0,1)之间的一个随机数,让学生思考10*RND的值是多少,并进一步促使学生考虑1~100之间的随机整数如何得到。有了RND函数,就可以解决随机数的问题,那么如何使随机数分别在TEXT1和TEXT2中显示,可以提示学生应用赋值语句。验证方案:大部分学生会直接通过赋值语句将RND产生的随机数赋值给TEXT1、TEXT2,通过验证可以达到任务要求。为了不断向目标任务靠拢,需要进一步提出问题:能否使运算符(+、-、×、÷)也由计算机随机产生,这样就可以由计算机自动出题了。

案例3:教师布置任务:在案例2的基础上如何实现随机给出运算符?学生分析任务:首先,要明确现在的目标是让计算机随机的给出一个运算表达式,不仅两个数是随机的,而且运算符也是随机的。案例2已经实现了两个数的随机,现在主要的问题是要实现运算符的随机产生。可以定义两个个变量NOp、Op,通过NOp使用随机函数RND实现随机得到1~4四个整数,通过判断使Op获得“+、-、×、÷”中的一个运算符。但是,怎样让计算机判断,并且使1~4四个整数分别对应四个运算符呢?教师指导:给出SELECT语句结构。方案验证:使用RND实现随机加数、被加数以及1~4四个整数,使用SELECT语句实现1~4四个整数与“+、-、×、÷”的对应。其中,需要重新定义的两个整型变量Num1和Num2,用于存放两个随机数;SExp是定义的一个字符串类型的变量,用于存放随机运算表达式;Label1用于显示最终得到的随机运算表达式SExp。因此,我们去掉了案例2中原有的TEXT1和TEXT2。

案例4:教师布置任务:在案例3的基础上,如何使计算机判断答题者的结果是否正确,同时,在结束答题时给出成绩。学生分析任务:可以让计算机在随机给出运算试题的同时保存一个正确答案Result,答题者给出答案时与其比较,如果一致表示正确,如果不一致表示错误。另外,再定义两个变量NOk、NError分别统计正确与错误的数量,这样在答题结束时就可以给出答题者成绩了。对于正确答案,我们可以在案例3中得到某一运算符时,由Result得到一个相对应于运算符的正确答案。那么,如何去判断答题者的答案是否与Result一致,如何使用NOk、NError来统计正确与错的答案数量呢?教师指导:给出IF条件语句结构。验证案例:应用IF语句编写代码。

案例1~4是完成预定任务的一个阶梯,给学生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逐渐认识VB,递进式汲取知识、积累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保持以学生为中心,给学生任务,让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指导学生,最终完成任务。

对于一门课程,可以设置多个任务,每个任务完成不同的教学目标;对于一个任务,又可以设置多个案例,每个案例涵盖不同的知识点。一个任务内的案例之间,应该是具有递进关系的,由浅入深、由简到繁,做好知识点的衔接,这样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情趣和学习效果。在本文设置的任务中,通过案例1的学习后,90%以上的学生都可以独自熟练的建立一个“两位数的加法器”,这样一个很简单的程序就可以使学生对VB的学习充满自信,而且能在案例递进的学习中不断思考,主动学习。在任务驱动教学中,任务和案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任务为案例制定了目标框架,案例又以任务为中心收集知识点,并不断向任务靠拢。所以,没有了任务,案例就没有了目标;没有了案例,任务也就失去了动力。

参考文献:

[1]袁媛.“案例-任务驱动”教学法在《VB程序设计》教学中的研究与应用[J].西北成人教育学报,2013,(3).

[2]金林.基于项目教学法的VB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2012,(1).

[3]张小卫,谢巧玲.VB课程项目化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河南科技,2013,(9).

社区教育案例范文4

 

区水务局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之案例警廉活动

 

    9月12日下午,***区水务局组织全体干部职工集中观看反腐倡廉警示教育片《之鉴——广州市原副市长、原增城市委书记曹鉴燎案警示录》和《被玷污的净土——广东省科技系统系列腐败案反思录》,以此开展局纪律教育学习月之案例警廉活动。

    教育片通过近年发生在我省的腐败典型案例,以“老虎”手中掌握权利的腐败现象为切入点,当事人现身说法和忏悔,深刻剖析了腐败案例的成因和特点,起到了很好的警示作用。通过此次观看警示教育片,使全局干部职工深刻认识到“手莫伸,伸手必被抓”的道理和加强反腐倡廉工作的重要性。(***区水务局 廖亮)

 

***区水务局召开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动员会

 

    为贯彻落实***区委《关于印发<***区开展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精神,切实开展好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有效拓展党员服务群众、服务社区、服务社会渠道,充分发挥在职党员干部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作用和模范作用,不断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9月12日下午,***区水务局召开了在职党员进社区活动动员会。

会议学习了《关于印发<***区开展机关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为群众服务工作的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在职党员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参与区委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这一专项活动。局长肖大清做了动员讲话,希望通过这次党员进社区活动,让广大百姓真切感受到党的群众路线活动落到了实处,要加强纪律,转变作风,把自己置身于群众之中,积极主动自觉地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活动。

(***区水务局 廖亮)

社区教育案例范文5

【关键词】社区资源 责任心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1-0020-02

一、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国内外相关研究领域现状述评

(1)国内外研究概况

无论是欧美、台湾还是日本等地区,都广泛利用社区资源,力图最大限度发挥其教育职能,开展社区儿童早期教育。国内近年也兴起了新生事物――社区儿童教育,还有的社区积极开拓非教育机构的教育资源,建立了一批校外教育基地、社区教育培训中心等。责任心是个体重要心理品质,近十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就幼儿责任心发展已做了不少卓有成效的研究,丰富了人们关于幼儿责任心发展的认识与实践。

(2)理论依据

a.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第三条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b.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人人是创造之人,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

2.研究意义

(1)通过研究,有利于将社区教育资源和幼儿园的其他教育课程有机结合;

(2)通过研究,有利于培养幼儿责任心,促进良好个性的形成;

(3)通过研究,可以使家长更加积极地参与幼儿园教育,提高教养能力。

二、课题总体设计

(一)课题的核心概念及其界定

社区资源:“社区资源”包括人力、文化及物质环境等教育资源,幼儿园是包含在社区中的小环境,社区环境天天为幼儿所接触,我们理解为是人们生活周围的各种机构及自然资源、人文资源。

责任心:是指个人对自己和他人,对家庭和集体,对国家和社会所负责任的认识、情感和信念,以及与之相应的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

(二)研究思路

立足于本园、本地区的实际情况,借鉴国内外幼儿园课程研究的有益经验,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坚持理论构建与实践探索相结合,实证与个案相结合。

(三)研究目标

1.通过课题研究,将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优化教育活动,培养幼儿责任心;

2.通过课题研究,提升教师课程的开发和运用能力;

3.通过课题研究,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养观,,创新家园共育的形式。

(四)研究方法

1.行动研究法: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开展各种形式的活动对幼儿进行责任心培养的研究;

2.调查研究法:通过谈话、观察、问卷等方法,挖掘生活中的物质资源、人文资源等有利资源,了解幼儿责任心的发展水平,为课题研究、决策提供第一手资料;

3.经验总结法:及时反思、分析、总结研究过程中的成败得失,以课题研讨、案例分析、撰写论文等形式,推动课题研究不断向纵深发展;

4.案例研究法:调查、观察记录幼儿责任心的发展状况,有针对地积累实践经验和相关资料,在分析反思基础上,调整研究策略。

(五)研究内容

1.幼儿责任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有效途径;

3.利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方法与内容;

4.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的研究。

(六)研究时间

1.准备阶段(2011年3月―2011年8月)

2.研究阶段(2011年9月―2014年6月)

3.总结阶段(2014年7月―2014年9月)

三、课题中期研究成果

(一)课题开题以来,我们走的是一段不平凡的教研之路,艰辛的探索产生了可喜的收获。我们看到的是,教师们加深了对孩子们责任心的了解,并为培养他们的责任心出谋划策,教学方法灵活了,教学手段丰富了,科研意识增强了。

(二)开题阶段我们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水平幼儿责任心调查研究活动:

1.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了“幼儿责任心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2.利用家长和我们共同探索。开展“如何培养大班孩子的责任心”调查研究工作;

3.针对中班幼儿开展了“在春游活动中培养幼儿责任心”的活动;

4.六月底我们根据开学时的调查表,交流对“大班幼儿责任心现状”的调查结果。并以案例的形式开展研讨活动。

(三)课题从2011年3月进入研究阶段,根据课题研究的内容,确保研究顺利有效的进行,我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心理水平幼儿责任心调查研究活动。如:1.利用社区资源,进行了“与社区携手利用传统节日培养幼儿的责任心”的活动;2.将社区资源与幼儿园现有的课程有机结合,进行中班社会活动《能干的我》和小班语言活动《一二三爬起来》一课三研的研讨活动;3.利用家长资源和我们共同探索,开展“小班幼儿责任心现状”调查研究工作,并寻找出家庭教育中的问题和策略等等。

参考文献:

社区教育案例范文6

关键词:社区护理 教学模式

社区护理是护理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随着疾病谱的变化以及社会人群对健康服务的需求日益增加,加之我国人口基数大,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严重,社区护理是21世纪护理专业重要的发展方向,国务院2006年 2月了《国务院关于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指导意见》,提出“教育部门负责全科医学和社区护理学科教育,将社区卫生服务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内容”。研究社区护理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是对国家要求和社会需求的响应,有明显的现实意义。本文结合电大专科学生特点,就社区护理的教学方法提出探讨。

一、 目前电大护理专科社区护理教与学现状

我校护理专科学生都是学历为中专、具有护士职业资格证的在职护士,来自不同层次的医疗单位,学生文化程度普遍较低,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年龄差距大,知识结构和文化水平参差不齐,自主学习能力差。加上24小时三班倒的工作性质,工作强度和压力大,很难按时集中参加面授辅导和网上教学活动,面授课到课率和平时教学活动参与率均不高。

教师教学理念滞后,缺乏创新思维,电大护理专科的教学往往套用的是全日制普通专科护理教育的版本,不管是教材还是教学方法,都与全日制护理教育无本质的差别,教学目标往往与教材上的学习目标无异,注重对书本理论的要求,教学内容繁多,学生到课率低、积极性不高,教学效果并不理想。

另外目前的教学计划虽然对学生临床实践做了规定和要求,但是由于缺乏教学合作医院,学生比较分散,难以集中参加教学实践,实践教学管理难度加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往往重理论轻实践,实践教学流于形式,而未真正落到实处。

二、 教学改革设想及措施

1. 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设计

1.1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的设计应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教学目标必须随时根据社会卫生服务的需求进行知识更新,而不是照本宣科。如现在全球也包括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非常严重,加之我国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以及人均寿命的延长,对于老年人的健康促进和保健是今后社区护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同时随着人口构成、人们生活方式、膳食结构的改变、食品安全卫生的威胁、环境的污染等因素造成了疾病谱的变化,我国疾病谱已由传染性疾病转向以心血管疾病、恶性肿瘤等慢性病为主,因此,慢性病的社区管理、恶性肿瘤患者的临终关怀等应是社区护理的教学重点。又如对于健康的理解的不断改变,人们在关注自身身体健康的同时,开始注重心理的健康,那么社区护理的重点也应关注社区人群的心理健康的护理,包括社区常见的心理问题以心理问题的防范及处理等,同时护理人员本身也是心理问题高发的人群,高强度的职业压力、特殊的工作时制、复杂的人际关系,多变的角色冲突,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等原因[1]导致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出现问题,因此如何护理人员自身心理健康也应是社区护理教学的内容。

1.2 以学生需求为导向

电大成人教育不同于普通高校,我们的学生绝大部分是来自不同护理工作岗位的在职人员,学生参加继续教育,一方面可能是为了获得自己需要的学历文凭,另一方面,可能是带着在工作过程中的问题来的,或者是感觉自己在工作中某方面知识欠缺而来继续学习、或者是为将来晋升而做知识更新的储备,我们在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时,应以学生学习实际需求为指导,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对课程目标、课程资源、课程进度、课程内容等方面的需求,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选择,制定出符合学生实际需要的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案。

1.3以能力培养为目标

社区护理工作不同于医院护理分工明确,社区护理的知识体系即包括社区护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也包括护理学基础、内科护理学、外科护理学、急救护理学、精神卫生护理等多学科的相关知识,知识涉及面广,相比于临床护理而言,社区护士则应具备更综合护理能力、具有独立判断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处理各种突发事件与应急事件的能力、深入社区和家庭还应具有良好的人际沟通和交流能力等,因此,社区护理的教学应重在培养社区护士各方面综合素养与能力。

2.教学方法

2.1强调社区护理的重要性,增加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学生要学习一门课程,首先要让学生认识到课程的重要性,才能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应介绍社区护理的作用、重要性、我国目前社区护理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与国外社区护理的差距等,使学生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增强社会使命感,从而提高对课程的兴趣及学习的主动性。

2.2理论教学

针对电大成人护理专业学生工作压力大、作息时间不规律实际,结合远程网络教育的特点,减少面授课的次数,利用双向视频、在线论坛等途径,增加网络集中教学和答疑次数,方便学生随时随地的学习,教师在每学期开学时将教学实施方案和教学进度安排表告知学生,方便学生掌握学习进度。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如基本定义、基本理论可采用传统的讲授法,采用如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模拟社区临床情景,精心设计经典案例,案例的问题覆盖所要掌握的知识点,课前一周即将案例布置,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资料的查找、问题的讨论、课中进行发言,教师最后做归纳总结。在教学中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网络教育的优势,丰富网络教学资源,如微课、IP课件、课程导学等,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要点。

2.3 临床实践教学

在理论教学的基础上,应增加实践教学的比例并要求学生对实践教学的重要性从思想上重视起来。临床实践教学内容的考核可以作为检验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的手段,针对电大学生地域分散难以集中的特点,教师集中带教并不现实,可分阶段布置社区实践任务,规定最后完成的时间,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就近联系社区医院或各类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深入社区,实习任务完成后提交临床实践报告以及临床实践过程中的视频或照片,作为临床实践教学内容的考核依据,并在教学论坛以小组为单位就临床实践过程中的问题和心得进行讨论,并开展实习作业互评。

2.4考核内容改革

改变传统的以期末理论考试为主的考核方式,将临床实践教学内容考核纳入课程考核范围之内,并规定不参加社区临床实践或临床实践考核不及格者,不能参加期末考试。考核需结合学生平时参加教学活动、论坛及公共交流群发言以及完成平时作业等情况,期末考核注重考核学生对所学理论知识的应用能力,尽量少出要求学生死记硬背的题目。

3.讨论

教育尤其是成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现行的护理远程教育教学计划主要是套用全日制护理教育的版本,强调理论课程学习,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充分体现远程教育以学为本,工学结合的办学特色[2]。成人学生与全日制学生有所不同,很多成人学习理论认为 :“成人参加教育活动主要是因为他在处理当前生活、工作中的问题时,体会到某些短缺。他欲将今日所学化为明天所“用”、“成人学习者乐意学习其在工作中向更高级发展所必须的东西” [3]。因此在教学上,应充分考虑到成人学生的特点,制定教学目标时要了解学生对知识和能力的需求,以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学生需求及社会需求为导向,并且发挥电大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采取多途径多方法的教学模式。社区护理的教学应该为学生今后从事社区卫生服务工作以及相关的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我们在教学过程应培养学生综合服务水平和能力,以增强教学效果和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具有高职业素质和综合护理能力的社区护理人才。远程教育者的主要作用在于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持和服务,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主动去学习,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设置各种任务问题和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过程中去实现能力的提升。教师是学生知识意义建构的组织者、指导者、牵助者、协作者和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创造性的思维能力[4]。我们通过案例分析、布置临床实习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进行分析讨论,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学到了知识,也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人际沟通能力、以及社区护理专业技能、资料收集及分析能力等,可谓一举多得,符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目标和期望。

参考文献

[1]刘桂瑛,莫雪安,黄巨恩等.职业护士心理健康现状、成因及对策的研究进展[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75-77.

[2]张严.有关电大远程护理教育的探讨[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3,11(1):128-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