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制度制定的意义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制度制定的意义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制度制定的意义

财务制度制定的意义范文1

关键词:医院 财务会计制度 固定资产 管理

国家对于医疗事业的重视,不仅仅在政策上,同时也是在资金上,带来了我国医院的固定资产的不断上升,并且在医院的总资产中还占有相当大的比重。而医院的固定资产不仅仅是衡量医院救治患者的能力,同时还是医院进行医学研究的重要的资金保证。所以对于医院来说,固定资产的管理对于医院今后的发展规模以及前景都有相当大的影响。

1.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现状

随着我国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伴随而来的就是医院的管理问题,特别是资金问题,可以说资金的管理是整个医院发展的强有力的后盾基础,特别是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更是重中之重。因为医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仅是医院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医院服务患者的能力。基于这些原因,我们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不可忽视的,而就目前来说,我国医院的固定资产管理还是存在一定问题的,而这些问题的长期存在对于我国医疗事业的发展都是具有一定阻碍作用的。

1.1医院的财务会计管理制度跟不上医院的固定资产

医院财务会计管理上缺乏一定的专业人才,所以在制度的管理上存在一定的漏洞,而这些漏洞却是造成我国医院可持续发展的阻碍因素。在一些相关的器材的采购上缺乏一定的制度标准,仅仅追寻省事,或者是省时。而这些对于医院的财务管理造成了一定的阻碍。还有在器材的采购以及维修上缺少了财务会计的审核,而这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真实性以及固定资产的评估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一方面是医院财务会计工作者的缺乏,而另一方面便是暴露出我国医院财务管理的漏洞。

1.2出现了盲目投资的现象

对于医院来说,最大的投资便是相关医疗器材的购买,而对于某一些医院而言,对于医疗器材的购买完全是一种不符合医院自身情况的盲目投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一些医院对于自己的定位错误,甚至可以说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医院的经济效益需要的不仅仅是先进的医疗器械,而更多的是一种“以人为本”的治疗理念,医院吸引患者的不应该仅仅是我们的医疗器材,医院不顾及自身的发展而盲目地购买医疗器械,而这些医疗器械得不到充分的使用,便是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浪费。

1.3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的缺失

很多医院对于自身医院的管理都会有自己的一套管理办法,也包括了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上。但是往往这些制度上的东西很难发挥它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目标,而这也在一定的程度上暴露出医院财务制度的执行力的缺失,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的不健全,这些都是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障碍。甚至有些医院在管理上的职责不明确,造成相互推卸责任局面的出现,而这些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造成固定资产的浪费。而特别是制度管理上缺失,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上是一种硬伤,所以说,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对于医院的管理都是相当重要的。

2.加强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的管理措施

2.1成立相应的资产管理部门,建立相应的监督机构

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中明确规定了对于不同资金购置的固定资产的核算一定要实现“专人专管”,而“专人专管”不仅仅是管理人员的专业性,更是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的科学性,能够使医院固定资产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同时,我们为了这些“专人专管”的部门运作的顺畅,也应该设立相应的监督部门,对于这些资产管理的部门形成一定的制约,防止出现一人独大的局面,对于每一个部门都建立相应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并且严格贯彻这些制度的执行力度,确保按制度办事。这样具有约束力的监督部门的出现,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是一种更为积极的助力。

2.2建立健全相应的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

在医院的管理中,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对于医院管理固定资产能够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新《医院会计制度》的出台相对于以前的医院会计管理制度是一种进步,是更为完善的。所以,我们严格根据新《医院会计制度》制定出一套符合医院实际情况的固定资产管理制度,同时确保这些制度能够有效的实行。如果制度制定了,医院的工作人员没有实行或者是打折扣的实行,那么,这些制度都是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的,我们甚至可以在某一种程度上说,这些制度是失败的。当然了,这也就意味着,我们要不断加强工作人员的思想觉悟,确保每一个工作人员都能牢牢树立资产节约意识。医院的固定资产的管理核心便是对于这些固定资产的预算以及核算。所以说,医院的每一位工作人员应该在制度的约束下形成经济意识、成本节约意识。对于这些固定资产的管理部门我们可以进行定期以及不定期的检查,而不同等级的部门也应该有自己的一套检查方式。同时我们也还应该建立相应的问责机制,对于出现的问题能够实实在在的追查相应部门,从而追查到每一个人,而这样的问责机制,对于医院器械的管理、资源的节约等等都有一定的约束力。

2.3构建一支优秀固定资产管理人才队伍

任何管理都是需要相应的管理人员的,而管理人员的专业性直接影响到管理效果的好坏,所以说,我们要对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取得较好的效果,那么,我们一定要建立一支专业化的管理队伍。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相关的财务会计工作人员,还需要相关的使用部门和仓库的管理人员等等,完善的人才队伍是医院固定资产进行有效管理的前提。而这些管理人员要明确自己的职责,严格遵守规章制度,按制度办事。与此同时还应该不断促进相应专业素质的提升。毕竟时代在变化,我们的管理理念也在不断的变化,对于先进的、成功的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经验我们应该积极的吸收和借鉴。医院也应该积极为他们创造环境,定期组织相应的培训,或者是相应的技能检查,督促他们不断的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

3.结束语

2012年提出的《医院会计制度》是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一种提升,对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上不再像以前那样简单,而是以一种更为专业的姿态来要求医院的财务管理。毕竟,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仅仅是一个医院服务患者的能力,更是一个医院长远发展的动力源泉。所以我们需要在新的《医院会计制度》的指导下,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形成一套适合自己医院固定资产的管理办法,最大限度发挥固定资产在对医院可持续发展上的推动力。

参考文献:

[1]黄霞.新旧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固定资产管理与核算的对比[J].中国外资.2012(6)

[2]文孟婵.新“医院会计制度”关于固定资产核算的变化与建议[J].财会月刊.2012(6)

[3]赵静.新医院财务会计制度下医院成本管理探微[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0)

财务制度制定的意义范文2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核算变化;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2)11-0-01

一、新医院会计制度中固定资产会计核算的重点内容变化及处理方法

(一)固定资产的入账标准重新确认和其影响核算内容的分析与处理

1.新医院财务制度对固定资产构成条件的单价标准有了新的提高,专用设备单价由原来的800元提高到1500元,一般设备和其他固定资产由原来的500元提到1000元。由于固定资产价值标准的提高,直接影响了原账务中按固定资产核算管理的实物资产,其中将有一部分按照新制度的内容转变为低值易耗品管理,转账中对原账务中固定资产科目余额产生影响的分析:达不到新制度中固定资产确认标准的,相应余额转入新账中库存物资科目上,对已领用的出库,还应同时将其成本作为一次性摊销。

2.处理措施是在新旧制度对结时,把部分固定资产转为库存物资。对原有固定资产进行一次清查,把不构成新制度固定资产单价标准的挑出来,形成一张清查表,作为结转的依据。

(二)固定资产计提折旧的作为重点新增内容的分析与处理

1.首先,将原来的计提固定资产修购基金改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以便真实、完整地反映固定资产的有形价值折损和固定资产的净值。其次,是计提固定资产折旧不再记入专用基金科目,直接计入医疗成本,防止医院成本费用的重新计算。再者,是对固定资产的折旧按照不同的资金来源和用途,进行不同的会计处理,使用财政补助收入等形成的固定资产,在折旧时,增加累计折旧,不计入医疗业务成本,而是冲减待冲基金。对于医院自筹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则应在计提折旧时增加累计折旧,并计入医疗业务成本,出租的固定资产折旧列入其他支出。同时,使用财政补助等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计提折旧冲减待冲基金的处理方法有利于完善医疗业务成本的核算范围,夯实医疗成本数据,体现了医疗成本与医疗收入之间的配比关系。财政补助等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折旧不计入医疗业务成本,既可以更好地体现医院的补偿机制,又有利于按照预算管理要求,对财政项目收支及结余进行核算。

2.处理措施:首先,要认清计提固定资产折旧最关键的问题是形成固定资产的资金来源,不同的资金来源有不同的账务处理方法。使用医院自筹资金形成的计提折旧,要记入医疗业务成本,使用财政补助等资金形成的计提折旧要冲减待冲基金。所以在清理固定资产工作时,划清固定资产的结构十分重要,主要办法是在固定资产明细账中注明资金的来源,还有在固定资产总值中确定财政补助资金和其他资金的比例。具体工作步骤是对固定资产的原价、形成的资金来源、已使用的年限、尚可使用年限进行清查,为计提固定资产折旧,追溯确认待冲基金作好准备,并编制核查表。

二、医院财务管理部门在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账实不符,国有资产流失严重

首先,固定资产制度管理弱化,在具体核算业务中固定资产卡片管理有名无实,卡片内容中规格型号往往是空的项或临时充填,并不能真实反应实物资产详细信息,形成单位资产存量不实,账、卡、物不符。缺少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管理,无定期盘点制度或走形式盘点。其次,为了会计核算的方便性。增加资产时只作事业支出,不增加固定资产。使其资产直接在账外管理,单位大额固定资产同样失去控制。单位负责人的固定资产责任意识薄弱,只重视现金等流动资产的情况,对管理固定资产工作不重视,这就不能够保证资产的安全与完整。

(二)在固定资产购置和处理环节,未经过财政部门审批,私自处理现象严重

按照相关规定,国有固定资产在购置、出租、出售、报废流程必须向主管部门或同级财政、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报告,并履行审批手续。但有些单位不通过财政部门的审批,随意出售、核销国有固定资产。在固定资产报废更新过程中,报废资产不按相关制度处置,报废收入不作账务处理,报废的固定资产仍存在着继续使用的情况。有些医院的交通工具、房屋建筑不做国有资产价值评估,不报批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擅自变卖,形成账外账,造成国有资产严重流失,产生违纪腐败问题。另外,单位在购置大批固定资产时,不按相关政府采购程序办事,暗项交易,以高出市场同类商品价格购进,使单位经济利益受损严重。再者,接受捐赠、抵账的资产,不办理入账手续,不能真实反映资产总量。

(三)固定资产的价值损耗没有得以体现

固定资产只核算账面原值,不计提折旧。因此,一经入账,直到报废,会计报表上的固定资产净值一直等于原值,不做任何变动。无法反映固定资产价值的真实情况,这种价值背离的做法,最终导致虚增净资产。同时,资产的折损成本不能计入医院各科室的成本核算中,至使医院在成本核算中缺少固定资产价值的磨损成本体现,各科室在固定资产的管理中重视态度不够,缺乏相关责任制度。

(四)固定资产管理电算信息化水平不高,形式色彩严重

财务制度制定的意义范文3

本文以新财务制度和新会计制度为大的背景,以新财务制度中所提出的“加强经济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实施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前提,对医院成本核算在合理优化配置下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分析,使信息技术与成本核算相结合,让医疗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真实显现在信息平台上,达到了医院信息平台与成本核算整合的效果,使医院的成本管理在成本核算革新的推动下走向科学与规范,信息迅速与内容真实精细相融合的方向,从而使得医院本身的竞争力在同等医院中得以增强。

【关键词】

成本核算;新财务制度;问题;对策;探讨与实践

随着医疗体制的改革的深入,原有的医院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的发展,为了适应这一新的趋势,让医疗体制与社会形势相融合,使医院成本核算制度更加规范与完善,卫生部和财政部于2010年对现行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进行了全面的修订,自2011年7月1日试点实施,2012年1月1日全国施行。新制度的颁布,使医院的财务制度较之前有了里程碑的变化。新财务制度以“加强经济管理,强化成本核算,实施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蓝本,具体的成本核算为切入点,对成本的核算的原则,核算对象,归集和转移成本的方法做了解释说明。新财务制度把信息平台与医院成本相融合,以实现最大程度的资源整合配置,促进医院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一、新财务制度下医院的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及意义

在我国的改革事业的发展中,医院的改革已经到了关键时刻,新财务制度在告诉我们,医院财务的管理和成本核算问题已刻不容缓。在当下社会,医疗服务价格过高依旧是导致很多人看不起病,买不起药的重要原因,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就必须(1)对医院的成本进行科学的核算,使整体的医疗服务价格下降;(2)购进新的医疗设备,增大患者的就医空间;(3)减少不必要的医药消耗。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财务管理对于医院来说是一个整合资源的过程。医院的成本核算对于医院支出的合理性和对服务过程中的物资消耗和人员消耗都有一个详细的解析。在此基础下使医院成本真正意义的实现了从整合到优化的实现性效果。(1)为成本的管理提供信息,提高了医院信息的整合度。(2)提高医院资金的使用效率,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浪费。(3)增强医院的行业竞争力,从而使医院推动医院的发展。

二、新财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

以前旧的财务制度和旧的会计制度只是简单地提出了医院的成本核算,并不具备实际意义,缺乏指导性。而新财务制度和新会计制度加深了对医院核算的核算和分析,使得医院各个科室各个部门的信息达到了一体化的效果,提出了一系列成本控制的实施办法,强调必须完善医院财务报表,向企业财务报表看齐,使医院的财务报表更加具体明了,分析更加透彻,这对医院的发展而言,不再是表面的意义,而是具体的,明确的。

1.核算对象的分类在新财务制度下,科室,诊次,床次都是医院成本核算的核算对象。新财务制度对医院科室的划分较之前有很大的区别,总共四大类如表所示。

2.科室成本的核算科室成本核算是具体的详细的成本核算,它将医院活动中所有的消耗费用以科室为核算对象一一进行核算对象的分配与归集。(1)按照谁收益谁负责的原则,不同科室的医药消耗费用和物资消耗费用按照一定的方法把属于那个科室的支出直接归属到其科室,从而形成科室的成本核算。这也是科室成本核算的间接核算。(2)按照科室成本的三级分摊核算。科室成本核算是为医院内部成本核算做铺垫,其成本核算的最终对象是医疗项目,诊次,床次以及各病种成本。第一按一定的分配准则,把行政后勤科室的成本分摊到其他三个科室,然后把可计入到科室中的费用直接计入核算中心,另一个是对不可计入科室的费用进行计算分析,平均分摊至其他三个科室。第二是根据标准,把医疗辅助科室的成本分摊向临床和医疗科技类科室分摊。第三是把医疗科技的成本分摊到临床服务科室,医疗科室分摊时的主要依据是收入与支出的配比制度,最终形成临床服务科室的成本。

三、医院成本核算中存在的问题

医院在运行发展以及管理模式等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注意。

1.各个部门,科室不够协调,缺少有效沟通。目前对于公立医院来说,大部分的成本核算都是由财务部门担任的,财务部门职能并列与其他部门,一旦遇到问题,而财务部门对各个部门缺乏指导性,就会形成各个部门相互推卸责任,工作效率低下,造成不必要的医疗损耗,使得成本得核算增加。

2.信息管理落后,信息统计与汇总不及时,数据统计量大,且十分繁杂,特别是医院信息系统,财务系统,物资管理系统都还不够完善,不能在最短时间对信息进行收集,各个部门,科室工作的衔接不连贯,使导致医院成本核算在各个方面的误差增大,从而导致医院整体成本核算的误差出现较大差异,形成医院成本核算不准确。

3.管理者对医院各个科室和各个部门的管理意识相对模糊,单一。对于医院的成本核算没有专门的核算机构,全部都由财务部门完成,工作量大,且信息汇总慢,准确性不高。

四、新财务制度中医院成本核算的对策

在新财务制度中,对以往医院运行管理中存在问题给予了一些可行的方法策略,以此来消减医院管理运行过程中所产生的不必要的损失与浪费。

1.落实责任机构,成立一个专门的成本核算小组,对医院的成本进行核算,减小财务部门的成本核算工作量,并且每个部门都要安排专门的信息沟通人员,以便以最快的速度接收到其他部门科室所要传达的信息,知晓本科室和本部门在上期成本核算中出现的问题,加以改进,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同时,引入新财务制度中谁收益谁负责的思想,奖罚分明,以提高工作效率。

2.建立健全成本核算的机制,结合新财务制度中的加强制度建设,制定与实际相结合的管理制度,是各个部门的资源最大限度的得到利用,减少医药和器材损耗。

3.完善医院信息系统,建立一个完美的整合的信息平台,实现信息资源各个科室共享,做到各个核算单位,科室,部门信息整合化。结合医院自身的特点,创新性的利用现代科技信息平台,可以更好的更便利的对医院成本核算信息进行合理的科学的精准的分析,以推医院的发展。

五、结束语

从医院的管理制度和实施方向来看,新的成本核算对于医院成本核算事业发展的是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的,但是医院成本核算发展依旧面临严重的挑战,如何精准的构建一个完美的体系制度,还需要更多的实践与经验总结。

【参考文献】

[1]金晓燕.医院会计制度的改进与完善[J].当代医学,2009,15:(1):32-33.

[2]翟素娟.新财务制度下医院成本核算和管理探讨[J].医学与社会,2012,32(04):48-49.

[3]徐立新.新编医院会计实务指南[J].中山大学出版社,2011(03).

财务制度制定的意义范文4

关键词:医院新财务制度 资产管理 财务管理 完善

医院的财务管理工作是其进行医疗以及服务工作的重要前提,也是医院所有事项综合管理的核心和关键点。而资产管理是医院财务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它关系着我国医院的财务状况,对我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健康状况以及看病状况都有很重要的实践意义。所以说,在新的医院准则下,医院资产管理的新知识是医院所有财务管理工作者和相关人员都要补充更新和学习的,它能够为我国医院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良的会计环境保障。

一、新医院财务准则对我国医院资产管理的影响分析

医院的新财务准则是我国医院会计领域实施财务管理完善和改革的起始点,医院新准则的颁布对我国医院财务的计息深入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也对我国医院的整体管理质量水平以及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等质量进行了规范。作者将这些影响总结为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得到一定的补充和规范。医院的新财务制度从制度上扩大了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基础设备的价格上浮到一千元,专用设备的价格升到一千五百元,通过标准上的制度变化来确立固定资产的标准。因为传统上的价格清单将固定资产低于一千元都直接划分到仓库储备物资上,而固定资产的确认标准得到进一步提高后,可以节约医院在管理上的费用。

第二,应用软件的核算属性更加具体。医院的新财务制度引进了许多现代化设备硬件和软件,都是一种无形财富,需要经过经济上的衡量确认其价值。以前,医院并没有这样的核算体系,更无明确的相关规定,滋生了很多问题。而明确应用软件的核算属性后,能方便资产的统计和汇总,对整个医院的资产有一个系统化的管理体系。

与此同时,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要保证其真实价值。医院的新财务制度明确了固定资产的基本属性,并合理地通过有效使用的年限来折旧固定资产。实际上,为了方便更快地了解资产的分配和效益问题,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是比较有效的资源结算。因为固定资产有一定的使用寿命,通过行之有效的方式进行计提折旧,就能从系统上保证资产的核算,通过分摊制度来确认固定资产的真实价格。

二、我国医院资产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首先,我国一些医院的资产计提折旧方法不准确,导致财务报表不够准确,不能真实反映资产价值按照旧会计制度和财务制度的规定,医院的固定资产在进行会计核算时按照固定资产原值的一定比例计提固定资产修购基金,这种做法使得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一直保持入账时的购买价格。可是,资产在日后的运用中可能会发生损耗,可能导致医院资产的账面价值低于入账时的购入价值。而我国一些医院的资产计提折旧方法不准确,导致财务报表不够准确,有一些账面价值反映的并不是当前固定资产的实际价值,增加或减少了资产价值。其次,医院资产的管理成本偏高。固定资产的特点决定了其管理工作涉及的程序复杂,成本高。大量的固定资产就意味着必须付出大量的劳动力来管理这些资产,提高了管理成本。另外,由于医院的固定资产比较大,一般都是由多个部门进行管理的,如果没有非常认真准确核算,就可能出现核算混乱的情况,导致资产管理失误。

三、完善新制度下的医院资产管理策略建议

(一)衔接好我国医院资产管理在新制度下的转变工作

医院在进行新旧衔接程序上,制度上的管理不能一拖再拖,特别上繁复的资产清查,必须做好预测准备工作。医院的新财务制度为了保证全方面了解内部的资产情况,需要大规模地清算固定资产,不过这需要保证对医院所有的固定资产有一个数量上的了解。

(二)构建我国医院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平台

我国医院需要结合新的会计制度,来构建我国医院资产管理的信息系统平台。医院的新财务制度会有利于固定资产管理上的管理,其核算方面也会随之变化,所以作为工具的固定资产信息系统软件,更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转变。比如,固定资产计提折旧时新出现的业务内容,原有的系统软件并没有这一方面的信息库,因此必须从多方面来进行设置,确保核算结果的精准性。

(三)合理计算和管理医院各部门的费用

需要制定明确的各科室消耗性支出,合理计算和管理医院各部门的费用,来保证对医院的物资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内容上来说,必须对消耗性支出有一个系统化的评估体系,加强对科室人员的管理。另一方面,消耗性支出是一个时间跨度较大的概念,还得结合近年的消耗指标情况进行分析,得到全面的评估结果。

参考文献:

[1]李筱蕾,杨志寅,南方.日本与亚洲“四小龙”医疗体制改革对发展中国家的启示[J].国外医学(卫生经济分册). 2007(04)

[2]明星辰,王玉贵,涂自良.基于信息化的医疗质量实时控制[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 2010(03)

财务制度制定的意义范文5

关键词:新版《医院财务制度》 成本管理 社会效益 医疗改革

随着市场经济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医疗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发展机遇。要想顺利抓住此次发展机遇,实现医疗行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丰收,就必须以医疗服务质量为前提的情况下,使医院成本最小化。

新医院财务制度是财政部于2010年底正式颁布实施,它在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的同时,也必将有效推动医改工作的进一步深入。新制度对于医院在新形势下的医疗实践中进一步加强成本管理、科学制定医疗服务收费标准、切实完善相关的财政补偿制度等方面都有着非常关键的意义。所以,潜心研读新的财务制度,探求新形势下如何使医院成本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是有效降低医院成本的最佳途径。

一、医院成本管理的重大意义分析

(一)有助于医改的进一步深化

近年来,步步推进的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政策对国内各大小医院的管理工作提出了一系列全新要求。相关文件明确指出应加强医院的成本管理,对医疗服务工作的效率实现科学考评。相关的行政管理单位也不断要求医院要响应改革的要求,切实加强成本管理工作,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为广大患者服务。因为成本是服务价格制定的重要依据,只有真实核算出医疗服务的成本,才可能制定出合理的医疗服务收费标准、才有助于进一步健全政府的社会医疗补偿机制、才有助于进行深化医改起到切实的推动作用。

(二)有助于提升医院内部运营效率

加强成本管理,实施成本核算可以帮助相关决策人员掌握医院人、物、财的配置现状,合理确定资源利用方式,实现资源效用的最大化;加强成本管理,实施成本核算能够促进医院建立相对合理的绩效体系,加强对于各单位的考核管理工作。因为在设备、人员环境相当的情况下,一所医院最核心的竞争力将最终体现在科学的管理体系方面,所以在实施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开展成本分析、加强成本控制,实现医疗资源的优化,才能够从根本上降低医疗成本,提升医院内部的运营效率。

(三)有助于提升医院的经济与社会效益

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已经指出:“公立医院要遵循公益性质和社会效益原则,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优化服务流程,规范用药、检查和医疗行为”,由此可见医院,特别是公立医院在为社会提供专业医疗服务的同时,还担负有严格执行国家相关医疗政策的责任。在当前社会市场经济背景下,医院要想获得更强的市场竞争力,就一定要在遵循市场经济规律追求经济利益的同时兼顾社会效益。利用成本核算,加强成本管理,建立院方经济效益与医院所有员工的工作效率、设备的使用率紧密结合的机制,进而有效反映医院的服务成效与经济收益。在医疗成本降低,服务质量上升的情况下,才能实现医院经济与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二、在新制度下医院如何开展成本管理工作

新《医院财务制度》第一次把成本管理纳入其中,并将设单章予以阐述,客观体现在当前医疗机构成本管理工作开展的必要性。该制度明确规定了成本管理工作的目标、成本核算的对象、成本包括的范围、成本分摊的流程等等,进一步细化了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该类规定将非常有利于各医疗机构提高自身成本核算与控制能力,有利于自身科学化运行管理体系的建立健全。当然,成本管理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会涉及到医院的所有部门与人员,所以全体医疗体系人员的共同协作。

(一)决策者带头,加强宣传,全体工作人员积极配合

成本管理工作会涉及到医院各个部门以及工作人员,而且医疗成本核算触及的是各方的经济利益,所以作为医院的决策者在充分认识到成本核算在医院运营中的重要作用的前提下,一定要起到带到作用,着力做好相关的宣传工作,充分通过各级会议、板报、多媒体、报刊等多种途径开展积极动员,让广大职工认识到开展成本核算、实施成本管理的最终效果将与各自的利益紧密相关,争取全体工作人员的理解和支持,确保成本管理的成功实施。

(二)建立完善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体系

完善的管理体系是完成具体工作重要保障,所以,各大医院须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建立相应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体系。如成本核算可以实行院长负责制,由医院财务部门领导负责,医院后勤、人事、药剂、工会等各个单位协同分工合作,构建院、科全覆盖的管理体系,为医院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建立坚实的组织基础。

(三)健全相关的管理制度与规范

在建立完善机构体系的基础上,各大医院还须进一步制定健全的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制度与规范。在调查全体工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出一套符合本院实际、具备可操作性的医疗成本、项目成本计算的操作规范,为院方顺利开展成本核算、成本管理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四)建立医院综合信息管理系统

各大医院可以新财务制度为基础,建立综合会计电算化的成本核算数据信息平台,并将之与医院的物流、收入等系统相连接,建立综合的信息管理中心,有效综合各类信息同时,实施全面的成本计划、预测、控制、考核、分析、评价,提升成本核算、成本管理的效率,也便于决策者实时掌握医院运营状况,保证医院各项工作的健康有序。

总而言之,随着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医院靠着收费高、药费贵维持运营的情况将被改变,有效的成本管理已成为当前各级医院各项工作开展的前提基础,同时也是患者获取更好医疗服务质量的基础,为医改的进一步深化提供了全新的发展契机。

参考文献:

[1]费峰.医院成本管理会计[M].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2]韩斌斌.《医院会计制度(征求意见稿)》中成本费用的核算分析[J].中国卫生经济.2010,29(9):83-84

财务制度制定的意义范文6

【关键词】企业财务制度 制度改革方向 宏观财务管理

一、引言

我国以《企业财务通则》为统帅、分行业财务制度为主体、企业内部财务制度为补充的现行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已走过了十多年的历程。

十多年来,国家宏观经济体制和企业微观经济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企业会计制度、税收制度和国有资产管理体制进行了重大改革,其他相关法律法规陆续出台并日趋完善。在这样的背景下,现行的企业财务制度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要求,陷入了尴尬的两难境地。“财务制度的运行要经过制度制定、传导到实施的过程,它包括制度的有效修改补充、更新替代和失效的运动变化。财务制度的老化现象是制度运行的一般规律。这一规律要求在选择财务制度时,要自觉地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对制度废除取消、修改补充或更新替代。”总之,财务制度不是一成不变的,改革势在必行。

至于财务制度究竟何去何从,十多年来,这样的探讨一直没有停止,众说纷纭,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种观点:废除企业财务制度;调整企业财务制度,建立面向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财务制度;彻底革新企业财务制度。

二、对企业财务制度改革持有的几种观点剖析

(一)企业财务制度应当废除

持该观点的人认为,既然企业财务制度的基本功能已经丧失,经济领域的其他相关法律法规和企业内部财务制度日益完善,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经验,可以取消财政部统一制定的企业财务制度,并且这一行为不会给政府管理及企业自身的营运带来问题。企业财务制度在经历辉煌之后,已经完成其历史使命,可以彻底取消。

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取代财务制度确认计量会计要素的功能。随着会计制度的不断发展,会计制度所覆盖的领域不断扩大,陆续的企业会计准则以及2000年财政部统一制订的《企业会计制度》,已经基本包含了原由企业财务制度规定的确认和计量的内容。“两则两制”并行的局面被打破,企业财务制度作为会计要素确认和计量的功能基本被取代了。

税收制度取代财务制度纳税扣除的职能。在1994年税制改革之前,企业财务制度对企业成本费用等进行确认,实际上行使了纳税扣除的职能。但是税制改革之后这种现状发生了改变。1994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的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依照税收规定予以调整,按税收规定允许扣除的金额,准予扣除”,这使得税收制度从企业财务制度中得以分离出来。2000年国家税务总局了《企业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对企业纳税扣除事项做出了全面规定。企业财务制度纳税扣除的功能被彻底取代了。

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的内部事务。当前,持“企业财务制度是企业的内部事务”观点的人不在少数。他们认为“在任何一个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国家,企业财务所涉及的日常经营管理、投资、筹资决策等都是经营者自己的事,国家不应干预企业的财务活动;国家可通过调整税收政策来保证财政收入,通过制定利率政策来引导企业的投资和筹资活动。”因此,“企业财务就变成了企业的内部事务,由包括出资人、经营者在内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依法、照章自行管理。在这种情况下,财政部门废除企业财务制度既是对企业财务制度滞后于改革的客观追认,又不会对企业财务管理构成行政干预,符合市场经济发展和完善企业产权理论的客观要求。”

现行企业财务制度无法适应WTO新要求。在我国加入WTO后,新的经济环境要求政府作为宏观财务的主体,在规范企业财务行为,保证经济目标实现上摆脱传统的国有企业财务管理角色,从机制上实现微观财务行为的合理化,为企业微观财务活动创造有利环境。而传统的企业财务制度侧重于对企业实行直接的微观管理,对企业的经济责任和财务责任强调较多,没有认识到强化宏观财务约束的重要性,无法应对加入WTO带来的新变化,适应新要求。

(二)企业财务制度应当调整,建立面向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财务制度

在充分研究传统企业财务制度弊端的情况下,对其制订主体、性质和内容进行重大调整,建立面向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财务制度。新的企业财务制度主要针对国有企业发挥作用,是所有者财务的重要体现,是市场经济环境中两权分离的产物,是国有企业的财务行为规范,应该由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以国有企业所有者的身份来制定,而不是由财政部来制定。

对“大会计观”的否定———企业财务制度存在的必要性由于会计准则的颁发实行,强调了会计国际化和地位突出化,“大会计观”的呼声日益高涨,“认为‘会计准则’基本上可以包揽代替财务制度了,代替不了的则可以由税法、公司法等法规来规定,并由此进一步认为,财务管理完全是企业内部自主理财行为,政府应该完全退出,完全交给企业。”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没有将企业财务置于市场经济体制这个大背景下进行深刻的思考。

(1)在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国有经济仍是我国国民经济的主体。国家作为所有者,应当对任何影响所有者利益变动的任何行为做出规范。因而,财务制度也将长期存在。

(2)由于我国经济的多元化,行业差距仍很大,并且这种差距不可能在短时期内消失,因而国家需要通过财务制度,以所有者的身份对其进行有效调节,发挥一种其他经济杠杆所没有的特殊调节作用,尤其是在加入WTO后及平等国民待遇的压力下。

(3)国家作为所有者,还需要从宏观经济范围,对国有资产的变动及收益分配进行调节,从而增强调控能力,并达到提高社会经济效益增长的目的。

显然上述各方面是会计准则、财政、税收政策能力所不及的,只有财务制度才能发挥这种灵活性,同时可见,企业财务制度不是企业的内部事务,而是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有效管理的手段。

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凸显企业财务制度的内在缺陷———企业财务制度调整的必要性传统的企业财务制度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初期制订的,并没有区分政府职能和所有者职能,这种制度设计显然无法满足“政企分开”的要求。随着国有企业出资人制度的确立,在企业财务管理领域,迫切需要在制度上对国家的社会公共管理职能和出资人职能予以明确划分。由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对有国有资本金投入的企业进行管理,无权参与没有国有资本金投入的企业经营管理。

国家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建立面向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财务制度。国家是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或者通过法人行使所有者职能。国家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理由是:

(1)所有者对其资本的管理和控制,是市场经济赖以正常运行的保证。而国有企业的所有者是国家,对于国有资本的投放和国有资产的分配以及对经营者的考核,必须由国家来执行。

(2)国有企业是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目的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国有经济是一个重要而特殊的经济成分。国有企业固然要以盈利为目的,但同时其所肩负的经济社会目标也是十分重要的。例如,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平抑物价、解决就业等。这些都需要通过国家对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来实现。

(3)相对于非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的自我约束机制要弱得多,承受的经营失败风险也比非国有企业大得多。非国有企业有的是由所有者本人直接经营,有的是由私人投资的股份公司,其责任心和风险意识都很强。而在国有企业,授权层次大大增加,有时甚至不能确指是谁授的权。这就导致授权风险增加,注重眼前利润而忽视长期利润,剥夺性经营而不注意资本维护和技术开发,冒险而不顾后果。可以说,国有企业的道德风险比非国有企业大得多。这就有必要改善和加强国家对国有企业财务的管理和监督,规定和监控负债比率、流动性比率等。

综上所述,国家应当也必须对国有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以法律或行政法规的形式作出规定,并赋予其足够的权威性和强制性。

三、企业财务制度应当与时俱进

目前不仅不能废除企业财务制度,而且应当把企业财务制度作为国家有关企业的基本制度有效组成部分进行彻底改革。新的企业财务制度既不能翻版《企业财务通则》及分行业财务制度,也不能重复税收制度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财政部应以社会管理者的身份,按照WTO规则的要求,重新对全社会不同所有制的企业进行制度规范,保障企业在同一财务行为中,公平、合理地对待不同利益主体的权益,指导企业协调好企业内外财务关系。而且,新的企业财务制度要尊重作为市场主体的企业自身的作用,刚柔并济,在某些方面应当具有强制性,弥补我国经济法律法规的不足,但是在另一些方面又要具有指导性,充分发挥企业自身的创造性和灵活性。

国有企业出资人财务制度不能代替国家宏观财务管理。从理论上讲,社会主义国家具有双重身份,其作为社会公共管理者和出资人所管理的对象和管理目标是不同的。国家作为社会管理者对所有企业进行统一的社会公共管理,为所有企业的生存、发展和平等竞争创造基本条件;而国家作为出资人仅对有国有资本金投入的企业进行管理,管理的目标是资本的保值和增值,各级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在不直接干预企业经营的前提下,实现对经营者的有效控制,切实保障国家作为出资人的权益不受侵犯。从实践上看,我国正处在经济转型期,市场经济体制刚刚建立,经济法律尚未健全,缺乏共同的财务行为规范,缺乏协调出资人与经营者关系的行为准则,因此需要通过国家宏观财务管理来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总之,在建立面向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财务制度的同时依然要加强国家宏观财务管理,二者不可互相替代。

认识现代企业财务的真正意义,并以此为切入点改革企业财务制度。“财务战略、财务治理与财务运作构成了现代财务的概念框架,三者构成了连贯的体系。财务战略既是企业战略的组成部分也是企业战略的价值管理形式,企业其他战略都是财务战略的载体,是资本渴望增值的内在动力驱使财务战略不失时机地借助各种载体朝着既定目标前进。财务治理要求企业通过合理设计组织结构促使财务人员自发地将财务战略落实到实际,是财务战略与财务合作的有机纽带。它要求组织具有可塑性,能够适应财务战略变化的需要,也要求组织具有驱动力,促使财务人员去实现财务战略。而财务运作是财务人员的具体实施行为,是将财务战略转化为现实的操作系统,要求组织具有执行力,能够将财务战略付诸实践,并要求组织具有纠偏能力,能够对偏离财务战略的行为予以修正。”由此可见,对于财务的理解与运用应当跳出会计框架的窠臼,将更高层次的财务写入财务制度。

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构建新的企业财务制度。“现代企业财务制度的建立,使企业与政府、所有权与经营权等关系发生了根本变化。构建新型企业财务制度体系就是要求国家对企业的管理由微观管理转向宏观管理、由行政管理转向产权管理、由统一管理转向自主管理。从宏观上看,国家是企业财务活动的社会管理者,需要对企业的财务行为进行宏观调控;从微观上看,企业是国民经济的细胞,企业财务行为离不开宏观财务政策的指导;同时,国家作为国有企业的出资人行使出资人职责或授权的投资主体行使职责,也需要从出资人的角度来规范企业的财务行为。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国家、出资人、企业三个不同的角度构建企业宏观财务、出资人财务、经营者财务三个层次的财务制度,形成能够符合现代企业制度要求的财务制度体系。”

新型企业财务制度———制度规范与强制约束的平衡点。笔者认为在企业财务制度改革过程中,政府不能一味强调给予企业经营理财自,而忽视了建立有效的财务约束制度,导致对企业的国有资产的财务监督弱化。没有向企业及时提供合理的制度,必将产生社会经济秩序混乱的后果。相应地,若政府过分注重强制约束,则不仅不能起到为各类企业公平竞争创造良好财务环境的作用,而且削弱了企业自身的管理能力、营运能力,增加了企业执行制度的成本。惟有建立一个具有广泛适应性和一定弹性空间的新型企业财务制度,才能真正做到有利于企业创新、有利于企业自立、有利于企业自担风险、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姜辉,周慧生,李桂芝.对构建新的企业财务制度体系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4,(9).

[2]赖永加,张小英.关于废除《企业财务通则》的思考[J].财务与会计,2004,(5).

[3]李洪辉.论财务制度与会计准则的分工、协调[C].杨纪琬教授从事会计工作60周年论文集。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

[4]孟焰.论完善我国会计准则的若干问题[C].96北京海峡两岸会计准则与独立审计准则研讨会论文集。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