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乡村支教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关于乡村支教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关于乡村支教

关于乡村支教范文1

20__年××月,××*乡接收了5名大学生村干部。近一年来,乡党委结合实际,努力为大学生村干部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加强大学生村干部教育和管理,提高了大学生村干部的技能和水平,激发了他们干事创业的热情,促进了我乡基层组织工作水平的提高,有力地支持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思路越来越明晰。现将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领导重视

乡党政领导一班人认为大学生村干部是党和国家为农村工作增添的重要力量,始终把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摆上议事日程,并结合本乡实际,明确主管党务的副书记负责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由组织委员具体抓好大学生村干部的日常管理工作。乡党政班子坚持定期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乡主要领导多次听取关于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教育培养情况的汇报,及时提出新要求,并就大学生村干部的待遇进行督导落实。在新一届农村两委换届后,乡党委及时在全乡农村干部大会上,重新明确了大学生村干部的各项政策,要求农村两委干部要支持大学生村干部的各项工作,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培养工作,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的知识优势,提升基层组织工作水平,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本文

二、强化管理

在乡党委的要求和指导下,各村积极引导大学生村干部深入开展入户走访调研活动,力所能及的多为村民解决生产生活难题,参与民事纠纷调解,帮助代办各项事务等,树立大学生村干部的良好形象。乡党委组织科坚持不定期的走访,听取村干部和群众的意见,跟踪了解大学生村干部的思想、生活、工作等方面情况,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有针对性的加强督促检查。村党支部书记对大学生村干部到岗考勤认真负责,对工作日志等情况进行经常性监督检查,发现不良表象坚持原则进行批评教育,对乡内各部门借调要求能够婉转拒绝,保证了大学生村干部正常顺利地开展各项工作。对“大学生村干部”的思想动态、所分配每项工作完成情况的工作表现、工作实绩、服务态度和工作改进等方面情况,村两委主要负责人还坚持定期与乡组织科进行沟通,不断改进管理方式。

三、帮带培养

由于大学生村干部刚步入社会,缺乏社会经验和农村工作经验。为了让他们尽快熟悉情况,早日进入工作状态、进入角色,按照区委组织部关于对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干部的帮带要求,我乡安排一名包村的乡干部和村党支部书记或村委会主任为大学生村干部的具体结对帮带培养人,明确了帮带责任,并结合大学生村干部思想和工作实际确定不同时期的方向和目标。在结对帮扶培养过程中,乡包村干部坚持在每月下村督导工作的同时,主动与村帮带干部配合,教育引导他们谦虚地向农村干部学习,向广大村民学习,并向大学生村干部介绍当前形势和全乡中心工作,灌输建设科学发展示范乡的工作思路,帮助他们把握农村工作的方向,传授开展农村工作的方法和措施,极大地提高了大学生村干部的工作能力和业绩,使他们不仅在村干的稳,而且受到农村党员干部和群众的好评。

四、注重培训

乡党委坚持对大学生村干部负责的指导思想,始终高度重视对大学生村干部的培训工作,把大学生村干部培训纳入乡干部教育培训的计划,不断提高其能力素质。自大学生村干部到我乡各村任职以来,一是对他们统一进行了岗前培训,让他们初步了解了农村的基本情况和工作特点,讲授了农村基本政策,使他们较快进入了农村工作角色;二是在年前全乡开展农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中,让他们每次都参加对村干部和选举委员会成员进行的培训,使他们在参加换届选举的各项工作中,很快对国家扩大农村民主的政策有了深刻的认识,提升了他们在今后工作中的民意意识;三是组织他们参加各期的新一届农村两委干部培训班,特别是参加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培训班,增强农村工作综合能力,增强依法执政和廉政意识;四是定期安排大学生到乡计划生育办公室、社会事务办公室、办公室等相关科室进行轮训,普遍提高了他们的 业务知识和为村民代办事务的能力;五是组织大学生村干部参加上级组织的知识竞赛、演讲、征文等活动,增强了他们的自我提高意识。

五、定期点评

为了切实了解大学生村干部工作目标的完成情况和督促他们搞好工作谋划,乡党委每月要求他们对自己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上报;乡领导与包村干部坚持每月到村与党员和村民代表走访座谈,每半年后还在乡里听取一次到村任职大学生的思想工作汇报,乡领导认真负责地对他们的学习、工作情况进行一次全面点评,把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给他们,使他们了解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帮助他们不断完善工作计划和措施,改进工作中的不足,以更好地整改提高,进一步激发了他们投身于建设科学发展示范村的积极性。

我乡到村任职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工作虽然比较到位,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一是部分村干部有对大学生村干部不安程序分配工作现象;二是创新工作有待提高;三是在大学生[:请记住我站域名/]村干部教育管理方面需要更多丰富多彩活动。因此,我乡在区委组织部的领导下,将不断创新管理方式方法,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村干部教育管理工作水平,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干部队伍,加快建设人民群众幸福之乡进程。

关于乡村支教范文2

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设正如火如荼地开展着,当我们狠抓农村经济建设的同时,农村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日显突出出来,大量的青壮年农民为了更好的生计不得不抛下老人和孩子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缺乏父母的关爱,农村儿童的身心发展得不到良好的引导。农村留守儿童是新农村建设未来的主力军,新农村建设要持久的发展下去,对于如何提高他们的素质已成为迫切紧要问题。

笔者通过暑期在广西贺州市富川县江塘完小留守儿童的访谈,和留守儿童家庭的密切接触,通过比较深入的了解有自己的一些看法和建议。

一、当地留守儿童生活现状

(一)父母在外打工时间拉长、距离变远

经走访和问卷调查,笔者发现留守儿童父母打工时间通常在三年以上,最长的达到七八年之久,并且父母回家的机会很少,一般情况只有春节回家一趟。有的孩子从出生就一直由爷爷奶奶或是姥姥、姥爷抚养和父母相处的机会寥寥可数,体会不到多少父母在身边的温暖。父母打工的地点一般集中在发达省份,如浙江、广东离家较远,并且夫妻双方60%是分居两地打工,更不便于照顾孩子。因此很少有留守儿童能和父母到城市生活,即使暑期长假大多数孩子也是在家中度过。

(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都为老年人,且负担较重

在4个自然村的调查中,留守儿童的监护人98%的为老年人,且年龄均在60 至70岁之间。60%的老年人要带几个子女家庭的孩子,最多的两个老人带4个小孩。除了带小孩外,老人还要负责田里日常的农活,解决日常开销。我们这次家访过程中,30%的老年人是提着锄头回家接受我们家访的。还有20%的寡居老人是和孩子相依为命的生活。老人除了照顾自己还要抚养孩子和承担自家田地的农活,随着子女外出的增多,老人需要抚养的孩子增加。

(三)留守儿童性格乖巧、孝顺、勤恳,未有性格缺陷的状况

从以前的调查情况来看,留守儿童普遍存在性格缺陷,内向、自卑、孤僻、悲观、自私任性、霸道蛮横,逆反心理重、以自我为中心。为此我们在家访之前做好了各种心理准备,但事实上原来调查的情况几乎没有出现在我们这次家访中。

在家访中,80%的孩子都会受到老人的称赞,孩子在家里除了要学会自理日常学习生活,还要照顾自己的弟弟妹妹,并在家里负责相应的农活。60%的孩子都要负责照顾家里的牲畜,一个孩子一般要放1至3头牛。95%的孩子活泼开朗,在学习上有竞争意识,有理想,有抱负,会对真诚了解关心他们的人们产生感情依赖,渴望与人沟通交流。

(四)留守儿童学习竞争意识增强

在和孩子的交流过程中,孩子和我们谈的最多的是自己的学习,和同学的学习成绩,80%的孩子都对学习充满兴趣,勤学好问,会对学习成绩好的孩子有羡慕的心理表现。他们有学习英语、奥数的渴望,也希望有更多的课外读物供自己阅读,却因为环境条件不能实现。对于升学,不再以完成九年义务教育为目标而是逐渐开始关注向往高等教育。

(五)留守儿童的群体在扩大

在走访的四个村中,85%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我们进行活动的江塘完小据校长介绍全校90%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老人监护的孩子其年龄也越来越小,20%的家庭孩子刚出生不久就交由老人抚养。

(六)手机在留守儿童群体普及

在问卷调查中,笔者发现60%的留守儿童是拥有手机的,并且他们和父母的交流通常是通过电话的方式,大多数孩子1到2个星期能接到父母的电话,会被询问自己的学习、生活情况和老人的健康状况。

二、留守儿童的现状成因

(一)家庭经济状况迫使留守儿童父母外出打工

在家访过程中,从老人和孩子口中,我们得知大部分家庭父母出去打工是因为家庭经济状况差,且附近村落有打工致富的前例,迫于生活压力和对更多经济利益的追求,许多青壮年夫妻都加入到打工的行列当中。我们在家访的过程中遇到过家徒四壁、土砖做的房子,甚至有老人用原始的织布机在家织布,其家庭经济状况可想而知。

(二)社会竞争压力的加大和农民工维权意识的薄弱导致留守儿童父母长时间滞留在外

笔者在调查中发现,留守儿童父母待在家中的时间越来越短即使春节归家也最长不超过半个月,有的一个星期左右就重回工地工作。这是由于当今社会就业压力的增大,很多家长是在私企工作,随时有被辞职的可能,为了更多的收入和稳定的工作,大多数家长会牺牲和孩子团聚的机会。我们在调查中还发现5%的家庭父母常年滞留在外,是因为工作受伤,私人老板推卸责任,父母只有借债治病,为还债无法归家。

(三)科技进步让孩子能经过其他途径受到教育

我们家访的过程中,即使家庭条件再差,87%的家庭都有电视,孩子们除了日常的学习和农活,更多娱乐是通过电视。通过电视媒体,孩子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节目,扩大自己的视野,开阔自己的兴趣爱好。

另一方面,当地的孩子拥有手机的不在少数,在交谈中我们发现,家长和孩子的交流能够通过手机进行,大多数家长都会在1到2个星期内给孩子打电话,关心其生活学习状况,教育其尊敬老人要孝顺,有助于实现家庭教育功能。

三、留守儿童现状解决途径探讨

(一)从劳动输出地政府职能上,加快地区经济发展帮助当地农民致富

一般出去打工的父母都是因为自己家庭生活困难,才不得不抛下孩子和父母外出。外出打工回来的家长表示,他们也希望能在附近找到生计就近照顾孩子孝顺老人。笔者呼吁政府在狠抓当地经济的同时,适当照顾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够给予优惠的政策帮助其就近找到工作。或者建立留守儿童父母创业基金,通过合理的资金支持帮助留守儿童父母创业真正改善其家庭经济状况。

(二)从劳动输入地政府职能上看,要保护外地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减少其维权的成本

在“农民工”集中的城市,注意保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在家访过程中,笔者就遇到过留守儿童父母因外出打工发生事故,由于工作单位的推诿,不得不因为高额医疗费而滞留在外地无法返家的情况。减少维权的时间和经费成本,让更多的农民工通过合法方式维护自己的劳动权益,有了经济保障,留守儿童的父母能够返家,才能真正使孩子获得家庭的温暖,获得父母的关怀,留守儿童的心理压力和生活压力才能真正得到释放。

(三)从教育体系上,笔者不建议加大建设寄宿学校的力度

虽然寄宿学校能很好的解决留守儿童的日常生活问题,但是寄宿学校是封闭式教育,不利于留守儿童自由自主的寻找沟通对象,他们的心理疏导难度因此加大。从老师配备上来看,农村教育的师资依然不充分,一个老师可能至少需要带50多个孩子,僧多粥少,教师个人的家庭的生活需求也不可能全天关注到孩子,因此很多孩子潜在的心理问题并不能从老师那里得到及时的解决。从同学中间,不论同龄还是高年级的孩子都处于青少年的心理困惑阶段,他们只能提供交流却不能给出正确的解决方法,甚至一些不好的习性会因此在孩子之间相互感染。

笔者认为除了特殊情况,让孩子生活在村落、生活在老人身边更为适宜。因为一般的自然村落,村民之间都有一定的血缘关系,各家之间相互扶持、帮助更能保持孩子纯朴的天性,在平常的生活环境下,留守儿童才能体会到普通人的生活氛围,让他们更好地融入社会群体。

(四)从社会功能方面,要形成社会共同关注的氛围

1.利用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机会让更多高素质大学生团体和留守儿童村落结对

高校有丰富教学资源和优秀心理辅导人员,这些正是农村留守儿童所需要的。在笔者的调查中发现当地90%的孩子都有利用假期学习英语,补习功课的需求,但是由于家庭的经济条件不允许没有可能实施。高校拥有大批优秀的高等人才能够教授小学甚至初中留守儿童所需要的课程如英语、奥数等。高校学生依旧处于学生时期,与留守儿童存在共同语言,年龄相对差距不大,容易和孩子亲近,博得他们的信任,进行心理辅导时,能够更有针对性。并且高校也提倡高校学生的暑期实践,与农村孩子的交流能使他们肯定自身的价值,农村孩子的朴实孝顺坚毅也能感动更多被父母呵护的城市独生子女。而以村为单位是因为农村留守儿童有一个情感的习惯模式,父母不在身边,老人很难和自己沟通,所以他们喜欢把自己成长的烦恼与同村的好友分享,互相帮助,以村为单位可以增强孩子在活动中的表现欲和主动与他人交流的勇气。所以笔者认为,高校与村结对定期开展对当地留守儿童的帮扶活动是一个互惠互利的社会实践。不过,为了保证活动的宗旨,在选择高校志愿者时,组织单位也要本着对留守儿童负责的原则,选择那些课业成绩良好,思想品质优秀,且有一定心理辅导经验的学子。

2.建立留守儿童心理辅导热线及时给予孩子心理疏通

中小学生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时期,对自身变化、人际交往、学业压力等方面都存在自己的困惑,他们需要畅通的倾诉渠道,更需要信赖的人给予鼓励和正确的引导。在问卷结果中,笔者发现,孩子的倾诉对顺序发生了一定变化,由于现代媒体的发展,孩子的心智早熟,小学生就开始对人、事有自己独特的看法,他们一般会选择年纪相仿的孩子作为第一倾诉对象,老师排在第二,监护人作为第三选择,因为一般老年人的听力不是很好,且理解方式有异。有20%的孩子会选择将心事放在心里,不愿意被人知道。笔者认为心理热线能在此种环境下起到很好的作用,现代通讯发达,留守儿童可以通过电话的方式,向有心理辅导经验的爱心人士解决困惑,通过匿名的方式,获得帮助让更多的留守儿童易于接受。

关于乡村支教范文3

【关键词】素质教育 宏观教育 存在问题 解决措施

宏观教育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在其推广和运用过程中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认同,它是一种多目标、完整的、有序有机的、多功能的一种社会系统,主要包括技术教育系统、学校教育系统、社会文化系统等不同的组成部分,受到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宏观教育在我国的推广存在一定的必然性,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我国教育和经济文化事业朝着更加先进的方向迈进。

一、宏观教育得以发展的原因

宏观教育教学理念在我国的产生并非偶然,在上世纪的世界二战、冷战以及美苏争霸等多种复杂的社会环境交织在一起,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多种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并且这些思想以不同的力量冲击着每一个国家,其中关于教育思想最为强烈的表现为教育存在科技取向、经济取向、终生教育、教育个性化、社会价值取向、国际化取向、信息化取向、全球价值取向等八个不同的方面,我国是一个人口较多,并且教育背景复杂的国家,受到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对于各种先进的教育理念还尚未形成系统科学的认识,宏观教育的产生在一定程度上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

二、我国宏观教育在推广和发展过程中所面临的实际问题

宏观教育自从在我国实施以来,取得了良好的反响,在培养一批优秀人才的同时,退订了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但是,受到社会各种因素的影响,其在实施和发展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一系列问题,主要概括有以下几种。

(一)重视教育形式,轻视教育内容

受到我国教育环境的影响,宏观教育在实际教育体系中呈现出多种多样的形式,不无是正规的学校教育还是其他性质的继续教育;无论是系统的职业教育还是一些业余培训,电大、自学考试以及函授等教育形式都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这些复杂多样的教育形式虽然依然遵循着宏观教育的目的,但是,能够真正提高人们文化素质还是以正规学校的教育活动为主

(二)无法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统一

我国目前多流行的各种教育形式都建立起独具特色的教学内容,通过实际的调查和走访,很多教学形式的内容都没有创新点,不能有效地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过分地追求分数。虽然在我国现阶的高校都采取了一定的扩招措施,但是,学生要想在选择院校上获得一定的优先权,依然要努力成为高考中的佼佼者,分数较低的学生只能选择一些层次较低的院校,这些因素都有可能成为影响学生终身发展的重要因素。随着高等院校扩招规模的不断壮大,很多院校招收的学生已经超过了实际能力承载,一些综合类的社科院校往往一个专业在每一年都招收几百甚至上千人,这就很难让老师授课对其产生实际的影响力。这些因素都让理论与教学产生脱离,很难提供具体的实践场所来给学生进行深度学习,实践教学也只能停留在教学计划的层面之上。

(三)教育活动缺少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指导

我国现阶段的办学大都是以政府主导,社会资金支持办学的教学活动比较单一,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教育活动与市场出现严重的脱离。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我国在较长的时间内所实施的是一种计划经济的体制,这必然导致政府对教育活动进行计划,从而来对经济与教育之间存在的具体关系,市场经济很难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发挥出实际的作用。这样的教育局面导致公办院校与民办院校之间出现较为严重的分离,很少出现多元化的办学模式,由于办学形式单一,缺少可持续办学理念的了学知道,无法让各大院校依靠社会进步和市场来生存,从而导致我国现代的教育事业缺少生机与活力。

三、我国发展宏观教育的对策研究

(一)挖掘不同教育形式的内涵

宏观教育作为一种终身教育、全面教育、集中教育、分散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理念的概括,对于我国经济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要想在不同的教育活动中有效地推动宏观教育的发展,需要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不同的教育形式进行内涵挖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保证学习者实现自我充实。现代社会上发展迅速的函授大专、夜大以及电大都是采用这样的教学形式,不同的教育所对应的教学体系也不同,各个阶层的教育工作者只有深刻认识教育存在的本质以及宏观教育在当今世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运用。

(二)完善不同的教育理念

现代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于知识的需求出现成倍上升的趋势,作为社会的组成部分,个人要想通过在学校学习的知识来应对各种社会挑战,很难满足经济发展和实际生活的需求。不同阶层的教育工作者要把握好每一阶段的教学活动,保证理论与实践的有效结合,转变自身的教学思想。

(三)综合运用各种教育资源,推动教育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教育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对社会未来人才的培养活动产生重要的影响,并且能够为不同院校确立教育目标提供根本性的指导依据,引导各大院校树立可持续发展的教学目标,促进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朝着符合我国培养人才规律的方向发展。

结语:

受到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的影响,我国的教育事业受到各种教育思想的影响,不同的教育形式也伴随着这股春风陆续登上社会舞台,对于国民素质的提高以及社会发展而言,要想在整个社会培养科学健康的学习氛围,必须要重新认识宏观教育的相关理念,国家要通过不断引导,努力与市场调节配合,让更多的学习者认识到宏观教育的重要性,努力参与其中。

【参考文献】

[1]孔庆华.我国的宏观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J].陕西教育(高教) ,2013(9)

[2]禹行初.当前宏观教育应着重解决的若干问题分析[J].青年文学家 ,2013(32)

[3]陈科宁.宏观教育视域下基础体育建设的思考[J].西安航空学院学报 ,2013(4)

关于乡村支教范文4

(1.吉林省广播电视大学,吉林长春130022;2.辽宁师范大学,辽宁大连116029)

摘要:金代“官与养济”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存留养亲”的弊病,对罪犯施以应有之刑罚,对老疾应侍之人,由官府出资赡养。金代刑罚体系的这一变化,使原本过于伦理化的法律开始注重法的实践功能。它标志着我国古代法律向世俗化方向发展的一次努力尝试,具有深远意义。

关键词 :金代;“存留养亲”;“官与养济”;刑罚体系

中图分类号:D92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4)09—0132—02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辽金元时期民族习惯法与中原汉法的冲突与融合”,批准号:11CFX011)的阶段性成果。

“存留养亲”产生于南北朝时期,成熟于隋唐时期。金朝在海陵王与金世宗时期,对“存留养亲”进行了大胆的变革,修正了适用条件。这一探索增加了中华法系内涵的多样性,也为中华法系注入了活力。

一、“存留养亲”的历史沿革

(一)“存留养亲”:成长于南北朝时期

所谓的“存留养亲”制度,是指我国古代对于被判徒刑以上的罪犯,因其血亲尊亲年迈,无近亲属奉养,而对罪犯暂不执行刑罚,恩准其奉养亲老,待其尊亲终老后,再执行原判或改判的一种特殊刑罚制度。[1]

晋朝最先有“存留养亲”制度的记载。在《太平御览》卷六百四十六有记载:晋咸和二年,句容县令孔恢因犯罪被判处死刑。皇帝因考虑到孔恢之父年事已高,无人侍养,因此,特恩准孔恢存留,以养其亲。孔恢犯罪,且“罪当大辟”,但因其父年老,独有孔恢一子,若孔恢伏法受诛,则其父必将无人赡养,上怜其父而特免孔恢死刑。这是史载最初的“存留养亲”之例,但此时“存留养亲”仅是权宜之计,尚未形成定制。“存留养亲”作为一项制度,始于北魏太和十二年。《魏书·刑罚志》:太和十二年(即公元488年),皇帝诏令:今后,如犯有死罪,而罪犯之父母、祖父母年老,没有成年子孙,也没有别的近亲属的,一律上报朝廷,由朝廷决定是否执行死刑,并将之作为一项法令规定下来。《仪礼·丧服》注:“成人,谓年二十已笄礼者也。”期亲,即服丧一年的亲属,即近亲属。令格者,即法律。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解释了“存留养亲”在北魏形成的原因。山东士族尽受儒学,在北魏律的制定过程中,他们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以孔孟儒家精神做立法思想的封建王朝,辅之以孝的基本要求,在中国历史上,最终形成了“存留养亲”这一独特的制度。

(二)“存留养亲”:定型于隋唐

唐律继承了北魏律,“存留养亲”便如之。《唐律疏议·名例》规定:所有犯流罪或死罪但不属十恶者,而祖父母、父母年老,又无其他成年近亲属侍养,则一律上请。至此,唐律规定“诸犯死罪非十恶者”方可以恳求宽免。如若触犯十恶者罪行,那就不能上请。“祖父母、父母老疾应侍”是对北魏律“祖父母、父母年七十以上”的修正。

二、金代“官与养济”与“存留养亲”的博弈

两宋政权的统治者在法律上少有建树,完全继承了“存留养亲”之制。金代则在继承“存留养亲”的同时,以“官与养济”之法对“存留养亲”的适用进行了严格限制。

宋金两朝法律皆源于唐律,“存留养亲”亦如之。《宋刑统》是《唐律疏议》的翻版。篇目与唐律一样,仍是十二篇,五百零二条。女真族入主中原后,迅速汉化,金律近取宋刑,远追唐法。但是,所不同的是,金律在不断汉化的同时,却未走上存天理、灭人欲的极端。

宋律规定:所有犯流罪或死罪但不属十恶者,而祖父母、父母年老,又无其他成年近亲属侍养,则一律上请。[2]与唐律相比,从律文之规定到疏议之详尽解释,毫无差别。只是因为避讳问题而将唐律的“期亲”改为“周亲”外,全文抄袭,只字不差。

“存留养亲”原本是为彰显仁政,但在实践中,却走向了异化。

金朝海陵王与金世宗对儒家“存留养亲”之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金史·海陵纪》记载:金天德三年(即1151年)三月,沂州男子吴真犯法被判处死刑,有司以吴真家中有老母无人侍养,特向海陵王请示留养。海陵王未予恩准,而是命令由官府出资侍养吴真母亲,并将之定为法令。由此看来,当时已有“存留养亲”之制。金律虽不可查,但金代将“官与养济”正式入律,却是不争的事实。因为令在国家的政治生活中,起着与法律同等的作用。对于律与令,《唐六典》云:“凡律以正刑定罪,令以设范立制,格以禁违止邪,式以轨物程事。”律是刑事法律,令则是国家机关的行为规范。在唐律疏议中,律令往往并用,足见令之地位颇高,金令亦如之。海陵王将“官与养济”之制“著为令”,实是以法制形式规定了对“存留养亲”的正式限制。

“官与养济”的例子在金世宗时亦有两例。金世宗大定十三年(1173年),尚书省奏,邓州人范三与人斗殴而杀人,依律当死,而范三有尊亲属年迈无人侍养,尚书上请。上(即金世宗)曰:“在醜不争谓之孝,孝然后能养。斯人以一朝之忿忘其身,而有事亲之心乎。可论如法,其亲官与养济。”

金世宗大定二十三年(1183年),益都民刘祐殴杀七十六岁范德。刘祐父母年界七十多岁,无近亲属侍养,尚书上请。金世宗认为,范德与刘祐父母年龄相仿,刘祐非但不尊敬长者,甚至于殴杀范德,实在难以减免。[3]金世宗朝的这两则上请案例,说明当时“存留养亲”与“官与养济”两制并行。

从实践来看,“存留养亲”的适用过于宽泛,破坏了法的权威性。金代“官与养济”就是对这种消极影响的规制。

三、“官与养济”的后世影响

(一)制度层面之影响

明律主要受唐律影响,受金律影响不大。

清律受金律影响深远,“凡犯罪非常所不原者,而祖父母、父母老,家无以次成丁者,……存留养亲”。[4]清律之后附例,该条下附例十六例,详列了各种情形。其中,明言不准存留养亲者,共计十处,分别是第二条、第六条、第七条、第八条、第九条、第十条、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第十五条以及第十六条。“触犯父母,素类”者,显然已无侍养之心,况又“为父母所摈逐”,昭示父母已无依其赡养之意。“游荡他乡,远离父母”之徒,推而知之,并无孝养之心。父母在,不远游。今父母尚在,游荡他乡,并致获罪,孝养之心,早已荡然无存。

(二)思想层面之影响

对于“存留养亲”之制,历代都有有识之士对之提出反对意见。

清仁宗嘉庆六年(1801年)五月十三日上谕言:“朕思……若不论罪案轻重,只因家无次丁,概准承祀、留养,则凶恶之徒,……岂国家矜慎用刑之道。”[5]嘉庆皇帝认为,“存留养亲”貌似扬善,实为诱恶,导人以犯罪,教人以逞凶。罪犯恃其亲老笃疾而杀人,其志更恶,其心宜诛。“存留养亲”实非“国家矜慎用刑之道”,因为“非所以施仁,适以长奸,转以诱人犯法”,与“养亲”、“孝治”之目的背道而驰。

四、结语

“存留养亲”之制极具理想主义色彩,而历史证明,对该制度的过分倚重,其结果只能是一厢情愿,与其初衷大相径庭,甚至是事与愿违。金代“官与养济”影响了后世的法律,使立法者在注重以礼入律,强调以礼治国的同时,也开始注重法的内在逻辑,关注法的实现可能性,关心法的实施条件。这种既宏观又微观的法律思维方法,在法制实践史上极其宝贵,证明女真族在我国法制文明发展史上具有重要作用,亦证明了华夏文明的多元性、开放性、发展性与延续性命题。

参考文献]

[1]张纪寒.存留养亲制探源[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8).

[2](宋)李昉编纂.任明,朱瑞平,聂鸿音校点.太平御览卷六百四十六·刑法部十二·弃市[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4.

[3](元)脱脱撰.金史[M].新点校版.台北鼎文书局,1980.

关于乡村支教范文5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教育体制的变革以及大学生思想观念的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难题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新的工作思路应运而生,将公共管理学的原理应用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二者相互交融,共同服务于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中。新方法的开辟,对于认清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难题和挑战,找出问题的根源,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环境产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大学生自身的思想观念也出现了新的特点,总结出目前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市场经济使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难度加大,市场经济重视物质利益,加剧了拜金主义和享乐主义,难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2.受西方文化的影响,被资本主义腐朽思想所迷惑,对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产生动摇。

3.高校教育队伍的素质有待加强,大学生思想教育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好坏。

4.认识不到位,大多数把重点放在教学规模、设备更新等方面,而忽视了思想教育工作。

5.大学生思想观念、学习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等都发生了变化,他们思想更加开放,精神文化复杂多样,观念不断更新。大学生就业困难依然突出,普遍感到前途渺茫,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思想产生懈怠。

总之,这方面的因素有很多,如何深入研究,切实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公共管理理念下存在的问题分析

1.教育管理理念落后

目前,我国高校教育模式是一种“命令式的教育”,通过榜样、训练、惩罚等方法,强化灌输效果。在这种模式下,采用“保姆式”的管理,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了解学生的思想、学习的状况,还要掌握了解这种状态的背景因素,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监督学生的发展。这种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使思想教育工作陷入单方面的僵局。当代大学生面临的是开放的世界,信息量急剧扩大,接触的事物广泛,视野开阔,他们的思想更加自由,对于社会意识形态有自己的看法和理解。当前的教育模式满足不了广大学生的需要,所以,尽早转变教育观念,确立思想教育新模式是当务之急。

2.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专业化水平较低

高等教育的普及,使在校大学生的人数在急剧膨胀,使得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严重缺乏。大多数的教师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视,职业化、专业化程度很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和经验严重不足,从而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效果不明显。根据这个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们按照德育的规律和学生的特点,掌握科学的方法和理论,将与学生利益相关的需求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努力做好造就人、培养人的本职工作。因此,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的建设,使之成为一支以专职为主、素质高、功能互补、业务精湛、信念坚定的队伍,使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加专业化、职业化。

三、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公共管理理念下的对策分析

新阶段,国家相关部门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先后召开了几次教育工作会议,总结了以往的经验和不足,并结合实际探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在各学科相互交融的背景下探索新模式、树立新观念、形成新机制,从而使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入良性发展,主要概括有以下几点:

1.结合系统理论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

系统理论是一种以人为中心的科学和艺术并为管理决策服务,系统理论被广泛的应用于生物、和系统工程、经济和公共领域的研究。因此,借鉴系统性原理树立系统观念,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大系统,各部门相互协作形成完整的体系。构建服务、教学与管理相结合的全方位的德育体系,要建立各级管理人员为骨干、广大教师共同参与的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体系。加强社会实践、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合格人才,这也是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的目的。

2.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

现代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强调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进而围绕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进行管理活动。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这一工作的目的就是提高人的认识和觉悟能力。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和个性发展,师生互动、明主和谐、教学相长的教育环境,引导学生确立远大的理想,坚定信念,让学生自己管自己提高教育工作的针对性。

3.完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激励机制

激励是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激发人的潜力使其产生一股动力向着目标迈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通过实行物质和精神这两种激励机制提高当前的工作水平,把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队伍建设成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队伍,防止因为个别人的问题而挫伤了大多数人的积极性。不断提高他们的业务素质、政治素质和工作热情,最大程度激发他们的创造性和积极性,让他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有作为、有奔头、有干劲,从而提升这支退伍的战斗力和凝聚力。

关于乡村支教范文6

自2013年起,民进宁夏银川金凤区总支充分利用会员优势,关心关爱移民地区留守儿童,经常深入金凤区良田镇泾龙回民小学开展扶贫助学活动。每逢六一儿童节、教师节送上慰问品、学生文具;筹资为该校近300名学生捐赠校服;开设“同心星期五”剪纸课堂,坚持每周五选派剪纸老师到校支教 ;组织“励志故事分享会”,邀请身残志坚的全国道德模范王辉、自治区自强模范陆梦蝶、“最美银川人”邹淑花到校和孩子们一起互动,激励孩子们在逆境中奋发图强,立志成才。总支也以此为契机,开展了相关调研活动,撰写了《关于教育精准扶贫的调研报告》,其中《关于在移民地区学校推行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的建议》被确定为金凤区四届一次政协会大会发言,受到区委领导和与会人员的一致好评。

为了让移民地区的留守儿童德智体美全面发展,2016年11月初,总支确定了“扶智为先、励志为要、发挥优势、量力而行”的助学支教原则,正式在泾龙回民小学建立了“民进金凤区总支社会服务基地”,启动了“助力乡村少年宫・共享彩虹”行动,充分挖掘特长优势,成立了由20多名民进会员组成的音乐、美术、朗诵、书法等专业小组――“民进银川市共享彩虹支教团队”,继续为泾龙回民小学乡村少年宫提供师资支持和具体帮助,在民进宁夏银川市委会、民进会员、社会企业家的大力支持下,设立了“民进银川市乡村少年宫助力基金”,捐资1万元,帮助学校解决发展困局,让移民地区的孩子们接受更好的素质教育。活动当天,民进银川市委会M织了“墨香飘洒满校园、国学经典润心田”主题文化交流活动,共享彩虹支教团队的10余名成员现场辅导学生们练习书法。

图为共享彩虹支教团队成员现场辅导学生们练习书法。 (罗海燕 郑晓莉)

支部简介

民进宁夏银川金凤区总支成立于2002年,现有会员28人,中小学教师占80%左右,现有银川市人大代表1名,金凤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8名。总支先后被评为“银川市民进工作考核一等奖”、“民进银川市社会服务先进集体”、“自治区民进宣传思想工作先进集体”、“自治区民进组织建设先进基层组织”。2014年,总支获“民进全国组织建设先进基层组织”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