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1

论文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所以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但是,近年来,我们在研究“三农”问题时,对农村农民健身问题的关注并不多。对于农村农民健身工程与建设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探索不够。如果农村全民健身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那么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将是一个空幻的影子。

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本文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功能

1.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据统计,仅汉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有301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76项,共计977项。它是各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特点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总体而言,基本上把握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特点,可简要总结如下:(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天人合一”和“气一元论”为哲学基础,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土壤;(2)崇文尚柔,重视体育的伦理教化功能;(3)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重视整体和基本功练习,养生体育最为发达;(4)体育的礼仪性、等级性和表演性弱化了体育的竞争特征;(5)在体育的深层次文化方面,以宽厚、礼让、平和为价值取向。

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健身性、区域性和娱乐性方面的认识,学者们较为一致。

1.2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世代沿袭下来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文化物质和文化模式。它所具有的传承性、地域性、稳定性、健身娱乐性,使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有些项目已成为民族成员喜闻乐见的活动,甚至成为该民族的一种象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现代体育科技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征及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不断被揭示出来,传统体育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被认识、被开发。学者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地讲,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表演功能、竞赛功能等方面。这些功能在丰富群众生活、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

2 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根深叶茂,开展优势明显。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传统,因此,开展优势明显。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追求人的“形、神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上——生产实用性,民族、民俗性,宗教信仰性,健身娱乐性,文体交融性等)也是促进其在农村广泛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2经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的开展赋予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民可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和金钱增多,他们迫切要求改变农村那种“干活、吃饭、看电视、睡觉”的枯燥乏味的生活,对文体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大军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健康。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农民们迫切需要既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又能提高人涵养的体育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同时农村的这些变化,从物质基础、时间保证、思想重视和活动阵地等方面,为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可能性。

3 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3.1促进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和目标,而身体健康、体质强健则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目标。对于社会而言,良好的国民健康状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六大已经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起列为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健康的身体,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体育运动则是增强人的体质、增进健康的最佳途径。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并积累了丰富的、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方式。因此,在农村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进农民的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使人们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和美的教育。

3.2丰富农民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活动内容的文化类型,是一种从逻辑上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它在劳动教养、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它将精神的愉悦与充实作为其主要目标。农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进社会和谐、提升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农民可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民族体育活动,如扭秧歌、耍社火、舞龙舞狮、武术等项目,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密切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对于净化社会环境,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一些地区,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该地区农村的社会治安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原来赌博、打架等现象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这说明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3.3体育搭台,经济唱戏,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以及农民健康意识的逐渐增强,体育消费在农民消费结构中所占的比重会不断地增加。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在农村的广泛开展,一方面可以扩大农村体育人口的数量,增强农民群众的健身观念,促进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体育运动,这必将拉动农村体育消费,客观上为整个体育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另一方面,农村具有广阔的、天然的健身场所,各地区可根据附近地形优势,开发形式多样的民族体育项目旅游资源,吸引游客参与的同时,又能加快当地体育附属设施的健全,加速农村体育产业、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的全面发展,从而带动一方经济。

论文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 作用 对策

论文摘要: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对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积极作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转贴于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实现我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我国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百分之八十,所以没有农村的和谐就不可能有全社会的和谐。但是,近年来,我们在研究“三农”问题时,对农村农民健身问题的关注并不多。对于农村农民健身工程与建设和谐社会之间的联系探索不够。如果农村全民健身问题得不到重视和解决,那么建设和谐、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将是一个空幻的影子。

体育作为全民健身的主要途径与方法,在提高全民素质、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方面发挥着积极的作用。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社会作用。本文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进行分析讨论。并对在农村如何积极有效地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对策。

1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功能

1.1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一笔宝贵的财富。据统计,仅汉族传统体育项目就有301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676项,共计977项。它是各民族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特点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总体而言,基本上把握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独特特点,可简要总结如下:(1)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以“天人合一”和“气一元论”为哲学基础,以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为土壤;(2)崇文尚柔,重视体育的伦理教化功能;(3)重视人和自然的和谐、重视整体和基本功练习,养生体育最为发达;(4)体育的礼仪性、等级性和表演性弱化了体育的竞争特征;(5)在体育的深层次文化方面,以宽厚、礼让、平和为价值取向。

在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文化性、健身性、区域性和娱乐性方面的认识,学者们较为一致。

1.2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是民族世代沿袭下来具有悠久历史的一种文化物质和文化模式。它所具有的传承性、地域性、稳定性、健身娱乐性,使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有些项目已成为民族成员喜闻乐见的活动,甚至成为该民族的一种象征。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特别是现代体育科技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自身的特征及与各种社会现象之间的关系不断被揭示出来,传统体育的功能也在不断地被认识、被开发。学者们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进行深入的研究,概括地讲,其功能主要表现在:健身功能、娱乐功能、教育功能、表演功能、竞赛功能等方面。这些功能在丰富群众生活、促进民族体育文化的发展等方面得到很好的体现。

2 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可行性分析

2.1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根深叶茂,开展优势明显。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来自于民间、扎根于民间,又服务于民间。在农村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文化传统,因此,开展优势明显。同时,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在强身健体的同时追求人的“形、神统一”以及人与自然和社会的和谐,它所具有的独特的价值和功能(主要表现在其鲜明的文化特征上——生产实用性,民族、民俗性,宗教信仰性,健身娱乐性,文体交融性等)也是促进其在农村广泛开展的重要影响因素。

2.2经济发展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农村的开展赋予了广阔的空间。

随着农民经济收入不断提高,农民可供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和金钱增多,他们迫切要求改变农村那种“干活、吃饭、看电视、睡觉”的枯燥乏味的生活,对文体活动表现出很高的积极性。有文化的新一代农民大军在关注身体健康的同时更加注重精神的健康。健康观念的深刻变化,使农民们迫切需要既强身健体、娱乐身心又能提高人涵养的体育运动。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能够很好地满足他们的这一需求。同时农村的这些变化,从物质基础、时间保证、思想重视和活动阵地等方面,为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提供了有利条件,为农村实施全民健身计划提供了可能性。

3 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3.1促进农村人口健康水平的提高。

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价值和目标,而身体健康、体质强健则是人全面发展的首要目标。对于社会而言,良好的国民健康状况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党的十六大已经将健康素质与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一起列为国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了健康的身体,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而体育运动则是增强人的体质、增进健康的最佳途径。我国各族人民在漫长的社会生活中发现并积累了丰富的、各具特色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方式。因此,在农村广泛开展健康向上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不仅可以增进农民的健康、增强体质,还可使人们在锻炼的同时,享受到精神的愉悦和美的教育。

3.2丰富农民体育文化生活,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具有深刻历史内涵和丰富活动内容的文化类型,是一种从逻辑上脱离生产劳动的文化活动,同时,也是一种群众广泛参与的社会活动。它在劳动教养、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从而保证了其社会文化价值的实现。它将精神的愉悦与充实作为其主要目标。农民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增进社会和谐、提升文明素质等具有重要作用。农民可利用农闲季节、节假日、民族传统节日开展有益的民族体育活动,如扭秧歌、耍社火、舞龙舞狮、武术等项目,既有利于增强体魄,愉悦身心,陶冶情操,密切人际关系,也有利于移风易俗,丰富文化生活,形成良好的农村社会风气。对于净化社会环境,提升社会道德水准,促进精神文明建设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在一些地区,随着丰富多彩的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该地区农村的社会治安情况有了很大变化,原来赌博、打架等现象少了,参加文体活动的多了,这说明在农村广泛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活动,对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2

摘 要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迅速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性对全民健身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民族传统在目前的发展中并未发挥其优势。本文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探究其未来发展路径,得出探寻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协调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全民健身 发展路径

一、民族传统体育概述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具有民族的政治文化生活特点具有世代传承性,并是各民族人民在生活实践中用以健身、防身、娱乐的健身活动[1]。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特征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传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方面的认识大体上是一致的。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民族性、传承性、地域性、多样性、健身娱乐性,使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有些项目已成为民族成员喜闻乐见的活动,甚至成为该民族的一种象征。

(三)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与功能决定了其对全民健身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一、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强的健身和保健作用,与西方体育更高、更强、超越自我的目标相比民族传统体育则更注重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等功能。第二、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强的经济实用性,民族传统体育对场地的要求远远低于西方体育。第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条件的限制[2]。

二、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发展的阻碍因素

民族传统体育对全民健身的开展有着众多的积极作用,民族传统在目前的发展中并未发挥其本身优势,在全民健身的中发展的不尽如意,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存在一下几点阻碍因素。

(一)认识度不够

国民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国民心中的地位。民族传统文化信心的丧失,直接影响到民族传统体育在国民心中的位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创造的,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发展与提炼的,它历史悠久,充分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地域性等特点。不但具有不少宝贵的养生、健身、卫生知识外,更具有规范社会道德公众行为的价值和教育方面的意义。

(二)区域性因素,项目众多而导致发展不平衡

中国是一个多山国家,高山大川阻隔了地域间体育运动的交流与融合,不同的地理环境必然形成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体育运动项目。正是由于项目众多,而且许多项目大同小异,更有许多项目的属性尚无法清楚界定,加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民族的种种原因。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间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在项目发展和开展不平衡的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更是日益受到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流的世界现代体育的冲击。

(三)区域文化因素

民族传统体育是不同民族在独特的自然、经济、地理、政治、文化等环境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创造,民族性应是其主要特征。而部分传统体育受兵、墨文化和少数民族游牧、山地文化的影响,形成勇猛搏击、刚健有为的文化特性;部分传统体育受原始宗教和巫文化的影响,具有神灵敬祭、玄秘精深的文化特性。不同区域不同的文化的特征,赋予了民族传统体育一体多元的特性,文化内涵丰富本是好事,但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过于丰富,各自发展,各自向着自己的方向努力,不能力合一处,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严重阻碍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

(四)缺乏适应性

产生于天然经济时代、成熟于自然经济时代的民族传统体育,在整体上只能适应这两种经济形态居主体的社会,其变异、重组、扩充的自由度极小,而这样的特性也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难以在现代社会中更好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要发展,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必须广泛的宣传与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民族传统体育,而民族传统体育的很多特性都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推广,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体育发展的规律。

三、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发展路径的探讨

(一)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点的探寻

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相辅相成,民族传统体育对全民健身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没有很好的结合发展,没有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不能相互促进。探寻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融合点,促使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和谐快速的发展,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方向。

(二)多元文化的互溶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性,导致不能力合一处,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而且各地区少数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这些因素都使得传统体育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带来了困难。

(三)大力推广优势项目,培育潜在优势项目,扶植弱势项目

因为我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有较强的地域性,针对各地的情况不同,体育项目的发展前景也有优劣之分。根据各项目的特点以及项目的开展现状可分为优势项目,如武术、舞龙、舞狮、传统养生类项目;潜优势项目如龙舟、毽球等和弱势项目。并根据项目的分类区别对待,分别制定与项目想适应的发展对策。

(四)加强宣传推广,转变观念

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中,达到全民健身目的,使民族传统体育重新回到人民群众生活中去,宣传与推广是不可少的。体育宣传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民族体育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也关系到体育事业能否健康的发展[3]。

四、小结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在全面健身方面仍然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体育项目独具的特征和价值,使这些体育项目突破自身和外在的局限,走出一条适宜的发展道路,在我国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峰年.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58-60.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3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高校 体育课程 作用 魅力

一、研究目的

高校体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最终交结点,在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合格人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我,学校体育缺乏文化底蕴和内涵,教学手段单一,缺调动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使很多学生不愿意上单纯的体质或技术课,而民族体育的引进就可以丰富体育的文化内涵和表现形式,可使学生既受到浓厚的民族文化的熏陶,又得到健身和学习。民族传统体育作为我国特有的体育运动形式,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民族传统体育之所以能在我国体育事业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就在于它本身固有的魅力和人类不断赋予它新的内涵,在促进学校体育与全民健身计划中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本文就此问题对民族传统体育渗透程度广, 社会意义大的特点、高校民族体育课程的建设是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有利于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的实施予以论述,以便使人们能更好全面地认识民族传统体育的魅力。

二、研究方法与对象

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分析法、结构访谈法。

三、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及特点性

民族传统体育是我国宝贵的优秀文化遗产,民族体育内容极为丰富,风格各异,其中导引、养生、武术、气功、太极拳等都属于民族体育的范畴。它具有很深的内涵和特性:其一,民族体育的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自娱娱人的独特功能是任何体育项目不可相比的。民族体育以修身养生为主,以追求“健康”和“长寿”为目的,以“身心合一”、“动静结合”为特点。讲究“内外之合”,提倡“神形兼备”尤为重视表现其“精、气、神”。着重于在姿态的意趣里显示人格。其二,民族体育具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其本身产生于民间,流传于民间,几千年至今各种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深受大众的喜爱和接受。其三,民族体育种类很多,风格各异,有较大的选择余地,练习者可根据自身的年龄、性别、身体状况和爱好,选择适合自己的项目进行锻炼。其四,民族体育不受场地、器械、不受时间、气候等条件的限制,易于在群众中普及和推广。

四、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文化运动中的功效及作用

民族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并在欢快的身体运动中承受一定的生理负荷量。久而久之,有助于人体的机能形态,体质体能向着健康强壮的方向发展,并能有效地调节人的心理活动,从而增进人的身心健康发展。而高校校园体育文化是指高校这一特定的环境中的活动主体,按照一定的体育行为规范,在参加校园体育教学、体育活动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校园体育文化是一种有着深刻内涵和丰富外延的独特文化现象,它不仅包括体育设施、体育活动、体育竞赛、体育表演等表象物质财富,也包括体育精神、体育价值、体育道德、体育风尚等内在的精神财富。在现在提倡素质教育和民族精神教育的背景下,在高校体育中开展民族体育建设是完全必要的。改革体育课程模式,吸收各种课程理论的优点,逐步形成体育学科的科学的课程体系是当前体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我国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即是要求高校体育课程建设全面化,丰富体育课程内容,凸显时代性、民族性以及学校的特色,而这一改革要求正给民族传统体育进入高校体育课堂提供了依据。民族传统体育的一些功能和项目,是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其教学功能是课程价值开发的有力补充。民族体育中的健身功能、教育功能,要求人们直接参与运动,在娱乐身心的运动中受一定的生理负担,从而促进人的体能发展和体质增强,而且它强调形神兼顾,精气神结合锻炼,是一种主动性的自我调整过程。另外,民族体育作为教育的内容和手段,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这两个功能都很好的体现了现在高校体育终身体育的教学目标。所以,高校民族体育课程的建设是有利于丰富高校体育课程资源、有利于推动阳光体育运动的开展、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人文素质。

五、民族传统体育在高校体育课程中的魅力

民族传统体育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反映着鲜明的民族个性、特点及道德伦理观念。其注重对人精神与心理的锤炼,寓德育教育于体育运动之中,不仅锻炼了人的意志品质,还培养了习练者的民族情绪和民族自豪感,提高民族凝聚力。这是民族传统体育在社区健身中的绝对优势。

(一)手段多样化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众多,有个人项目也有集体项目,为高校体育课程提高了丰富的活动内容,容易被学生们接受,能满足不同年龄层次、性别、地域和经济条件的人的需要。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4

[摘 要] 随着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项目被挖掘开发出来,并逐渐形成完整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表演、训练、比赛、推广等体系。近些年来西方的拓展训练在我国迅速发展起来,虽然拓展训练项目在西方发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有其独特的体系。在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合到拓展训练项目之中还是有其一定的可行性。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拓展训练 社会功能

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团结融合的国家,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从它萌发起, 就担负了重要的社会功能和作用,主要表现在陶冶人们情操、锤炼人们意志、加强团结协作、沟通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强身健体等方面,拓展训练通常利用崇山峻岭、翰海大川等自然环境,通过精心设计的活动达到“磨练意志、陶冶情操、完善人格、熔炼团队”的培训目的。根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社会功能又与拓展项目的目的和特点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一、社会功能有着许多共同之处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着整合社群以及集体意识,提高民族素质的作用,民族体育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纪念性,深深印刻着民族的历史足迹,它服务于不同历史时期的政治、经济,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精神生活和生产生活,它是我国传统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拓展训练伴随着它的军事需求的产生,发展于当代企业管理、不同团队的整合以及个人成长的需求要求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的人生乐观主义态度,是现代社会对人基本素质的需求。近些年拓展训练项目和拓展基地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的应运而生。服务于不同类型的个人和团队,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社会功能远远大于拓展训练的实际意义。

二、具体的项目的目的和意义有很多相似之处

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但是其归类和划分很少按其目的和意义,实质上我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每一个都有其独特的历史渊源和目的意义的。而拓展训练依据其功能对每个项目都有着详细的功能和目前意义的说明。仔细研究发现有很多优秀的民族体育项目有着同样的拓展训练开展的要求。

在团结协作的目的上传统体育项目中赛马、龙舟、部分冰雪项目等,是少数民族地区的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这些项目要求参赛者有着个人竞争意识外还有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每个成员之间的共同努力和协作对胜败的结果起着重要作用,同时赛事的举办也大大丰富一个民族和地区广大群众的生活也大大提高了民族集体意识和团体内聚力。而拓展项目中的毕业墙等项目性质:团队合作项目。项目描述:所有的参训队员,相互帮助,全部攀登到四米高的墙顶。培训目的:提高学员的互助和协作能力,合理安排人力资源,群策群力寻找解决问题的科学方法;为团队自觉奉献;个人在团队中的角色定位;吃苦耐劳;处理局部与大局的关系;正确面对人生和工作中遇到的困境和坎坷;向共同的目标冲刺。

在指导学习的功能上我国的传统武术、蹴鞠等项目的基本技术和理论与拓展训练的小足球、推手等小项目又有着许多相似的目的任务。

此外还有很多的民族体育项目我们没有细致按现代社会的需求进行功能划分,有很多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改进都可以有效的完成拓展训练的目的要求。

三、我国民族传统体育能有效的补充西方成型的拓展训练形式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5

李文虎(1989―),男,汉族,山东省德州市人,在读体育硕士,单位:四川成都体育学院,研究方向:武术理论与方法。

摘 要:从旅游视角探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阐释在旅游产业日益商业化、庸俗化以及传统观念被现代同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揭示民族传统体育对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并提出在“旅游视域”背景下传统民族体育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推进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旅游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旅游视角;民族传统体育;旅游价值;可持续发展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以完整、独立的民族文化形式存在。虽然条文规定,全国每四年举行一次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但实际上,40多年来,只举行了6次,因此,许多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没有得到挖掘、搜集、整理、推广和提高[1]。步入21世纪,我国旅游产业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想在旅游竞争中出奇制胜,就要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资源的奇特作用,而实现这一作用的重要途径就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旅游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

体育旅游事业的发展,要依靠我国旅游事业和体育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经济价值。据国家旅游局中国旅游投资报告,2012年第一季度,我国旅游政策环境持续利好,旅游产业处于较为景气的水平,三大市场维持两高一平的增长格局。2012年第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数达817亿人,入境旅游人数达3231160万人[2]。

少数民族地区绚丽的自然风光和风味独特的饮食文化以及特色鲜明的民俗风情,都是吸引旅游者的重要资源。当代,这些资源对于大多为了实现缓解压力、亲近大自然、领略异族风情的旅游者来说,具有强烈的吸引力。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愉悦身心的功能。旅游视角下,旅客在身心俱疲的工作中解脱,寻求一项愉悦身心的活动。具有浓厚民族气息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满足游客这一要求。如蒙古族的“那达慕”盛会和土家族在正月初三至十五举行的摆手舞,气氛非常热烈[3]。游客在参加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活动中,将缓解压力、沟通情感、协和气氛结为一体,体现了民族传统体育在旅游价值中的愉悦身心的功能,从而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在旅游产业中的可持续发展。

(三)旅游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传承功能。旅游视角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旅游化开发,在营造愉悦的活动氛围的同时,潜意识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深入旅客内心。人们享受的不只是游戏带来的身体感觉,还有一种文化归属感、认同感和民族精神,表现出整合的功能[4]。如在旅游中安排舞龙、舞狮等活动,多是以集体为比赛单位,参与者除了竞争心外,还有着民族集体荣誉感。因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功能,促进传统体育在旅游项目中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文化与传统体育文化间的联系

(一)旅游观念与传统体育文化间的冲突。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保留着传统的思想观念,憧憬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外来游客的到访,在与当地人们交往中,潜移默化了当地人们淳朴的性情。拜金化的价值观腐蚀了少数民族地区人们的传统文化,从而失去了其原有的旅游价值。

原本纯粹娱乐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被蒙上了金钱的阴影。少数民族的摔跤、斗鸡等传统体育文化,也被蒙上了赌博色彩,“买大买小”的拜金化腐蚀了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文化。从原来体验异族风情的猎奇心理到只是实现金钱与物质的等价交换,这般旅游观念的转变阻碍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并且再也无法满足旅游者涉猎异族民俗风情的好奇心理[5]。旅游观念的转变阻碍了少数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二)旅游产业与民族传统体育的融合。具有浓厚民族传统文化气息的体育项目颇受旅游者的青睐,如布依族的踢毽,藏族的押加,又称“大象拔河”,尤其受到旅游者的喜爱[6]。

旅游产业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经济效益,另一方面,腐朽了传统的民族文化[7]。政府应采取相应政策,使得旅游产业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相融合,既保留其原有的民族特色本质,又满足游客的需求,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尽量规避旅游带来的负面影响,达到双赢的局面[8]。

三、旅游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实现途径

为协调各方利益,切实起到保护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作用,各级政府应加强对少数民族文化旅游建设工作的领导、监督、管理[9]。

(一)保守与宣传的结合。充分利用现代化传媒进行广泛宣传,增加群众基础,大力宣传传统体育文化,为传统体育文化的持续发展形成强大的凝聚力[10]。一些与体育有关的传媒也应该全面涉及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方面的内容,政府可给予一定的支持,通过构建体育网络媒体工程来传播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11]。

(二)游戏与竞技的结合。旅游视域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被游客当作一种缓解压力、愉悦身心的工具,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为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增长做出突出贡献。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作为一种游戏而言,失去了它自身的竞技内涵。在旅游产业中,加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竞技表演元素,无疑为少数民族地区旅游开发增添色彩[12]。

(三)传统与创新的结合。少数民族地处偏远地区,保存着最本质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由此形成各具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项目,如藏族的姑娘追等。但传统的体育文化已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传统基础上的“创新”迫在眉睫[13]。如藏族的姑娘追可以创新为一种异性之间进行的比赛,增进情侣间的感情。

(四)特色与发展的结合。旅游视角下,在民族文化旅游产业开发中,要提倡生态旅游,重视生态建设与发展。少数民族应保留其原有体育项目的特色,切忌过度商业化。

总之,纵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结合型发展历程,21世纪旅游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在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结合的发展中,不仅要不断地创新,与旅游市场需求相结合,创造出自己的特色品牌,而且少数民族地区政府应防止开发热等负面因素的影响,打造属于我国特有的传统旅游品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产业特色结合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成都体育学院)

参考文献:

[1] 冉学东. 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思考[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3,05:126-128

[2] 莎丽娃. 基于SWOT分析民族体育旅游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J]. 工业技术经济,2012,10:108-113

[3] 窦. 试论中国传统体育的可持续发展[J]. 体育文化导刊,2003,06:11-13

[4] 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03:26-29

[5] 毛景广. 民族传统体育可持续发展探讨[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06:58-59

[6] 王光,张秀萍,徐春毅. 新时期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之路探索[J]. 体育文化导刊,2008,02:83-85

[7] 成英,葛小军,陈振勇. 代价论视域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旅游可持续发展研究[J]. 山东体育学报,2013,02:24-28

[8] 邵玉萍,徐尊华.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瓶颈及可持续发展研究[J]. 四川体育学,2013,06:23-24+28

[9] 牛爱军.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传承与发展[J]. 体育科研,2009,06:56-58.

[10] 陈振勇. 我国少数民族体育文化研究热点问题分析与展望[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4,01:20-24

[11] 杨志强,孙德朝. 民族体育非物质文化对旅游发展的影响及其路径选择――以四川甘孜、阿坝、凉山例[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11:138-141.

民族传统体育功能范文6

摘 要 采用文献资料、逻辑思维等方法,分析河北省“三年大变样”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对“大变样”后河北省经济、政治、文化等的促进作用,由此提出相应的保护与发展的对策:发挥学校的基础作用,依托政府支持,协同社会团体的呼应,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打造良好的发展与保护氛围。

关键词 三年大变样 民族传统体育 保护方式 保护与发展

一、“三年大变样”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一)环境改变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2008年初,河北省委省政府提出 三年大变样”战略规划,从省会到地级市,从县级市到贫困山区,全新规划,希望河北省全省的城乡面貌能有一个大的改观,使河北省的外在形象真正与沿海经济强省相适应,如今声势浩大的“大变样”工程已顺利完成。拆旧村庄,建新社区,城乡一体化,整个省市充满了现代气息,不仅原来村民的居住环境变了,生活方式变了,许多村民在思想观念和道德准则等意识形态方面也在发生着巨大的改变。传统的墨守陈规的生活方式被彻底打碎,取代而来的是人口的巨大流动和商品意识的增强。原本热闹的村寨消失了,原本充满生气的节日活动减少了,原本能歌善舞的孩子也成了动画片的忠实观众。随着河北省整体环境的变化,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在尽情的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宝贵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正在流失。

过去的河北省,传统体育文化活动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在石家庄地域内每当春节和庙会期间,各村镇都有不同形式的组织,上街表演活动,如:武术、高跷、龙灯、战鼓、划旱船、秧歌、花鼓、霸王鞭,舞狮、戏剧等,但是,随着村落的改造,高楼的建起,人们这种传统的娱乐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许多活动逐渐被人们冷落了。

河北省“三年大变样”的完成,使得传统的生活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新环境下的快节奏,传统体育文化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发生了改变,势必造成许多传统体育文化的流失。

(二)发展经济的需要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影响

河北省地处华北平原,兼跨内蒙古高原,由于地理位置、气候、地形和地质构造等自然条件优越,有着丰富的物产资源。“三年大变样”后,众多农民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农田,为了生计,不得不寻求更多的就业和商业机会。先进的科学技术、多彩的外来文化和巨大的经济利益使人们无暇顾及自身文化的发展,许多宝贵的传统体育活动不仅没有了传承者,甚至被许多人认为是糟粕。如武术项目中回族的回民七式、回回十八肘,苗族的舞吉宝、蚩尤拳,壮族的蚂拐刀、烟花筒,土家族的十二埋伏、护身耙等等。许多武术的练功方法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而形成的,现在却找不到传承人,巨大的经济压力,让许多人认为吃苦练功不如经商挣钱。

传统文化是人类宝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消失解体后不可再生的特点。“三年大变样”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开始流失,由于经济浪潮的冲击,这种流失的速度势必还会加快。

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对“三年大变样”后河北省发展的意义

(一)经济意义

河北省内环首都北京和北方重要的商埠天津市,外环渤海,依托其独特的“环京津”地理优势,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促进旅游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旅游相结合,可推动旅游当地的经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与体育产业相结合,可刺激与此类项目相关的体育产品、文化产品的消费,扩大民族传统体育产业的消费市场;其次,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增加“三年大变样后”失业农民再就业的机会并增加其经济收入,为国家减负。

(二)政治意义

社会道德风尚在中国传统“礼文化”的影响下形成,赋予道德和伦理关系的属性,在集中力量建设和谐社会的今天,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起到突出的伦理道德教育功能。重要的一点是这种功能有着极强的影响力和持续性,后作用是其独特的社会价值,这种社会价值在人们日常生活中体现,规范着人的行为,稳定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教化和熏陶着民族的发展[1]。河北省有55个少数民族,人口285万,在全国据第九位,占全省总人口的4.22%。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有利于我省各民族团结,促进社会主义和谐发展。

(三)文化意义

“少数民族文化反映了少数民族的人文理念和价值取向,促进了民族团结、提高了民族凝聚力。因此少数民族文化是和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以它丰富的内涵影响着和谐文化的建设[2]。”“真、善、美的统一”是中国文化的强调点,在这种礼文化约束下的中国传统体育都是以德、仁等伦理道德标准为前提的。社会道德风尚在传统“礼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三年大变样”后,快节奏的现代生活摧残着人们的健康,压抑着人们的精神,保护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可以强健体魄和娱乐身心,还可以起到突出的伦理道德教育功能。

三、“三年大变样”后,保护与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的对策

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是河北省人民劳动的产物,它来源于劳动实践、风俗习惯和日常生活等。“许多民族关于历史文化的文字记载较晚,甚至有些民族根本没有形成自己系统的文字,那么用身体语言进行历史教育就成为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方式,而体育文化就是身体语言的重要形式[3]。因此,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要保护好民族体育的继承人与代代传授的方法。“三年大变样”后的河北省,无论哪一种文化形式都是以经济的发展为前提的,适应河北省经济发展的要求,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是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的必要途径。

(一)普及学校教育

学校是社会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地培养人的专门场所,学校有专业的老师和丰富的体育设备,集前沿教学理论与教学内容为一体,学校是民族体育发展与传承的摇篮。1997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国家教委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学这一门学科[4]。河北师范大学、河北体育学院等高校也都相继设立了民族传统体育系,但目前高校民族传统体育的教学主要以武术、太极拳为主要内容,其他传统项目鲜有涉及。在河北省中小学的体育课堂上,也很少能看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教学。学校教育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所以河北省学校应继续加大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课程。

(二)加大社会宣传

宣传对民族传统体育事业良性发展有重要的影响,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精神推动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宣传工作要全面收集和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信息,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观念,形成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潮流、树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形象,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事业的开展打造良好的软环境。首先,整合社区的力量,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体育广场等场所宣传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相关知识,让人们了解传统体育,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其次,利用电视与网络传媒的作用。电视与电脑的发展与普及给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便捷而又广泛的道路。把各具特色的传统体育通过一定的整理展现在荧屏上,通过这种方式让民族传统体育时事出现在人民的视野中,逐步走进人们的身边,加深人们对传统体育文化的了解与认识,同时能激起人们群众对传统体育文化保护的热情。

(三)结合全民健身

《全民健身计划纲要》深入实施,在全省乃至全国范围内形成了一种前所未有的健身热潮,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相结合是实现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另一途径,借鉴现代体育科学的基本理论与方法,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趣味性、表演性、健身性较强且易于开展的项目加以改造创新并与全民健身相结合,使之既富于时代性又保持民族特色,完成传统与现代的融合,使传统体育走上科学化、现代化的道路,既解决了全民健身场地、器材供应和无内容可练的困难,又实现了为当代全民健身服务的宗旨。

(四)政府全面支持

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过程中,政府应充分发挥主导地位,给予民族传统体育发展优厚的政策及相应的资金投入。

政策方面:河北省政府在“三年大变样”后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也应加大发展和拓展民族传统体育事业,保护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存在的根基,开发收集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资源,并建立相应的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政策条例,组织相应的研究团体,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和发展提供强力的政策支持。

资金投入:首先,河北省政府可通过发展民族传统体育相关的体育产业,旅游业来创造经济效益,为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再发展取得经济援助。例如河北省政府开发的石家庄市清凉山滑雪场就为河北省创造了巨大的经济财富,同时这也说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蕴含巨大经济价值。其次,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河北省现有商业文化的有机结合,随着“三年大变样后”河北省大面积的城市化、现代化,在政府部门、商业区等地的娱乐区及公园建立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体验广场,在人们放松娱乐的同时扩大了商品交易。

河北省有55个少数民族,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杂、分布广泛而不均,如果没有政府的优厚政策及资金援助是不可能实现新形势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挖掘和保护的。

四、结论

面对河北省“三年大变样”城乡一体化后,新的经济文化的冲击,河北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工作变的紧张而迫切,但是,不能因为保护而限制了发展,发展才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出路。介于此种情况下,河北省有必要集中一切可以集中的力量投入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工作中,无论是社会还是政府都有责任为此奉献自己的力量。总之,“三年大变样”后,对民族传统体育的保护和发展,应注意发挥学校的基础作用,依托政府的政策及经济支持,并协同社会团体的呼应,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打造良好的保护与发展氛围。

参考文献:

[1] 康娜娜,张文慧,张玉超.论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与传承[J].体育研究与教育.

[2] 曲凯音,周美晶.和谐文化构建中的少数民族文化发展[J].重庆社会科学.2008(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