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

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范文1

【关键词】田径教学;问题;对策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田径项目一直是必不可少的科目,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在体育教学大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校都会开设田径教学的课程。经常参加田径运动,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设田径课,不再是简单的竞技技术的学习,更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田径训练方法,为 “终生体育”打好基础。

一、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功能

目前高校开设的田径课,许多教学内容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忽视了学生才是主体,导致教学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授课的内容没有任何创新,既不能提高学生已有的技术水平,也没有把它和其它的运动项目很好的联系起来。很多技术方法上的教学,在不断的进行重复,教学枯燥无味,引发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缺乏对田径运动文化内涵的理解

学生从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开始就开设的田径课程,尽管在小学中学都有接受体育教师的授课,但因为是竞技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田径运动的认识并不全面,田径运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进行田径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田径比赛该如何欣赏,对于这些问题都知之甚少,对田径竞技运动的欣赏水平也有限。竞技教学让学生觉得田径课很苦,根本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田径课程都会在露天的场地上授课,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娇生惯养,有学生甚至认为开设田径课程是一种折磨,更没有心情去了解田径的作用、功能和价值了。

3.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一直是沿用传统模式,在课堂上主要传授的是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训练的是学生的跑、跳、投的能力,在乎的是田径运动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愿意接受,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到体育课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田径授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和情感很重要,让学生田径课有健身的作用,明白健康的重要,才能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

二、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1.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改革

在高校的田径教学中,要摒除田径项目就是竞技的观点,田径课的教学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掌握田径运动中技术,学会制定田径运动计划,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系统科学的参加到田径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高校教师在具体的选编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根据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编排,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做到“以人为本”。比如在跳高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并用这种技术跳跃到一定的高度。中长跑教学中,重点不是学生的速度的提高了多少,而应该教学生掌握健身的跑法。只有彻底的改变竞技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才能让学生接受并热爱田径课的教学。

2.建立全新的田径课考评体系

高校田径课的考评体系,应该建立全新的考核标准,如何考评要进行多方考虑,不能再把竞技项目的成绩和技术作为唯一的考核内容。考核的内容要能反映出学生在通过田径课的学习之后是否在综合素质上有提高。在考核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前后的表现进行评价,要对比学生以前的田径成绩,观察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没有提高,能否自觉的运用已学的田径知识制定锻炼计划等等,一味的要求竞技项目的成绩的评价体系,只会让学生觉得有压力,很难从内心接受和喜爱田径课。建立新的考核体系,将教学效果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实现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3.以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为目标

高校田径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终身田径健身的意识,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田径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的锻炼,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进行自我调整。在高校的田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两种以上的可以让他们终身受益的田径健身方法,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健身的习惯,这并没有降低田径教学的内容和质量,还能更好的培养终生锻炼的能力。

4.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田径教学进行课程优化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和心理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让高校田径课的教学应该更加全面的涉及到健身、竞技、娱乐和休闲各个领域,在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要的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在田径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的教授学生各种田径技能,多开设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历史、与健康的重要关系等等,提高他们对田径体育赛事的欣赏能力。在高校田径课程的选择上,可以让学生自主的选择田径项目进行授课,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田径教学是大学体育教学最重要科目,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强田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田径训练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参考资料:

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范文2

一、村级集体在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不规范。个别村组集体经济的合同签订不够规范,发包费、租金回收不力,造成集体虽有经济收入,但收入太低,有个别承包者长期拖欠承包费,村、组收取承包费困难。个别村委会只考虑当前,对长远发展考虑不够,土地低价出租等资源长期发包、收入提前消费等情况突出,缺乏具有“造血功能”的集体经济项目、收入,造成后来班子无可开发利用资源的被动局面。

2、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收入差距越拉越大。近郊村依托区位优势发展村办企业,村级集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而远郊的多数边远乡村,既无村办企业,又无土地(含水面)资源,无自主创收能力,收不抵支。

3、是村级财务管理不规范,导致集体资金使用不当。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监督,有少部分集体经济收入较高的村委会不把资金合理用在发展集体经济上,而是用在吃喝玩乐上,致使集体经济无从发展。

4、思想落后。有的村干部文化水平较低,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进取精神,不善于因地制宜发展本村的集体经济;有的村干部忙于“中心工作”,还要顾及自家的生产和生活,很少把时间和精力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上;有的村干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对发展集体经济不热心,不主动去想点子,找路子;有的村干部目光短浅,只顾眼前利益,容易满足于出租房屋、土地、林地等微小的租金收入,对发展集体经济缺乏长远的规划和思路。

5、缺少政策支持和扶持

集体经济发展不仅缺乏总体规划,而且有关集体经济发展状况的基础数据也模糊不清,给政策制定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比较混乱、集体经济发展缺乏规范指导等问题。当前,农民群众迫切希望政府给予土地使用、启动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落后的,因资金短缺,普遍感到起步难;发展到一定规模的村级集体企业,因建在集体所有土地上的房屋没有产权,面临随时拆迁的窘境,对今后的发展感到很困惑。

6、整体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一方面我县大多农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不高,村委会办公益事业的能力不强;另一方面各乡镇普遍存在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交通便利、自然资源丰富的村委会收入高,发展较好,偏远乡镇发展滞后。

二、村级集体经济的对策和措施

1、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区乡村组各级领导干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尤其是乡(镇)领导干部要进一步提高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重要性的认识,把如何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增加资本积累、增强集体经济实力、增强农村发展后劲,推动“三农”工作健康发展,作为当前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基层执政能力的重要课题,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通过抓创新、抓发展、抓项目、抓效益,不断增强农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并从信息、资金、政策、人才、技术等方面给予帮助,真正实现农村基层组织“有钱运转、有钱办事”。

2、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村级集体经济薄弱,一方面是由于昭苏地处偏远,气候条件恶劣、信息闭塞等原因造成的。另一方面,也和村干部思想解放程度不够、眼界不够宽阔、观念陈旧造成的。因此,要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首先要解决村干部思想认识偏差的问题,要努力使村干部牢固树立四种思想观念:一是树立村富民富、村民共富的思想观念;二是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思想观念;三是走出去、引进来的市场经济观念;四是集体主义观念。要加大对村干部的宣传力度,通过会议、广播、电视等各种渠道,提高村干部对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紧迫性、重要性的认识,同时,继续深化和实施“三百工程”,加大乡村干部“走出去”的力度,通过到发达省市学习观摩,开阔眼界,增长见识。

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范文3

【关键词】体育场馆;经营管理;经济效益

文章编号:ISSN1006―656X(2013)09-0122-01

一、前言

高校体育场馆是指国家投资或学校筹资兴建、学校管理的体育场馆,主要用于教学、运动训练、运动竞赛以及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在“以体为主,多种经营”的方针指导下,高校体育场馆开始由功能的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从无偿服务向有偿服务转变等。通过十多年的改革、探索,有些场馆开始实现经济效益。

二、高校体育场馆经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场馆功能单一,使用率不高

现有高校体育场馆大多是按照体育教学、训练与竞赛的要求修建的,在设计建造时,主要是从教学、训练、竞赛的要求考虑,功能单一,规模小、标准不高,附属建筑面小,因而承接大型运动会或比赛的能力较低,由于建在校园内对外开放率低,并受一些规章制度的限制,导致使用率低。因此,高校体育场馆大多设施简陋,缺乏配套服务设施,功能单一,实行经营型管理,其自我发展与生存能力较差。

(二)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

我国目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人们的体育消费意识还比较淡泊,愿意花钱到体育场馆健身娱乐的人还不是很多。体育产业处于起步阶段,体育健身娱乐还没有成为社会的普遍需求,因而群体活动等社会效益较好的经营服务项目往往是亏本业务,经济效益较差。现阶段高校体育场馆经营活动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还比较突出。

(三)学校财务制度的复杂性与场馆经营的灵活性相矛盾

高校体育场馆是国家投入大量资金建成的,是国有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在学校领导的统一管理下,要符合学校的一切财务制度,对经营创收所得收入按规定纳入单位的财务管理,这对对外开放经营的积极有一定的消极影响,不利于经营方式的创新。另外,维修改造资金不足,场馆发展缺乏后劲承包经营责任制对高校体育场馆的经营管理曾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承包经营责任制带来的场馆经营短期行为使得有些场馆的损耗、损坏急剧增加,维修费用急剧上升。

(四)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人员超编严重

经营管理人才是制约高校体育场馆经管理水平提高的重要因素,然而调查表明,经营管理人才缺乏的问题是当前高校体育场馆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长期以来,高校体育场馆进人渠道多为体育系统内部流动,致使人员结构失衡,场馆工作人员的来源主要是体委的干部、退役的运动员以及少量的场地、设备维护的专业技术人员。

三、 提高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型管理水平的对策

(一)改革高校体育场馆管理体制,实现多种管理模式并存根据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的不同特点和经营管理的现状,加大场馆管理体制改革的力度,实现多种管理模式的并存。对于小型高校体育场馆,可以委托社区管理,方便居民参加群体活动,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健身、休闲、娱乐的需要,保障体育事业的健康发展;对于大中型高校体育场馆,应努力推向市场,采用市场运行机制,部分场馆可尝试实行公司制,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经营运作;对于一些训练基地性质的场馆可以委托给运动队(俱乐部)、单项体育协会经营运作。

(二)由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普遍存在功能单一的问题,因而在激烈竞争的市场面前,要实行开放经营必须进行投资改造,方能适应市场的需求,引导大众的体育消费,使场馆走可持续性发展的道路,而所有这一切都需要资金的支持。鉴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维修、改造资金严重不足,而国家投入又有限,因此多渠道筹集资金。

(三)加强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由于高校体育场馆经营创收不同于其它服务性行业,加强对高校体育场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管,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不能简单地根据市场调节和投入产出计算

(四)引进人才与减员增效并重,完善内部激励机制等手段规范场馆的经营活动,确保高校体育场馆综合效益的提高。鉴于我国高校体育场馆职工队伍的现状,在激烈竞争的市场经济中,高校体育场馆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引进、培养既懂体育运动发展规律又谙熟市场运作。

四、结论

高校体育场馆实行经营型管理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体育经费不足的矛盾,然而在其经营管理的过程中也存在场馆功能单一,使用率不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学校财务制度的复杂性与场馆经营的灵活性相矛盾;经营管理人才缺乏,人员超编严重等诸多问题面临这些问题,必须从体制、管理、法规等多方面的改革加以解决。加强资产管理,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进一步引进人才与减员增效并重,完善内部激励机制等手段规范场馆的经营活动,确保高校体育场馆综合效益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俊丽;赵启明;;十一届全运会体育场馆建设及赛后管理模式研究[J];安徽体育科技;2006年06期

[2]陈明;;亚运会对广州体育场馆建设及经营管理的影响[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年02期

[3]韩新君;张建;;高校竞技性体育场馆的规划设计与赛后利用构想――以北京工业大学奥运会羽毛球比赛馆为例[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4]谢成超;杨学明;王海飞;刘小平;;普通高校体育场馆有偿经营模式探索[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7年01期

[5]陈泽兵;体育场馆贯彻ISO9000族标准的必要性及可行性[J];四川体育科学;2004年03期

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范文4

[论文摘要]信用是随着商品生产和货币流通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起来,建立在信用基础上的市场经济被称为信用经济。从2002年“信用提案”第一人童石军提交《关于建立国家信用体系的提案》到今天,信用的广泛连锁性和依存性向我们透视信用一旦恶化将应运而生一系列的社会经济问题,失信行为一旦持续下去,信用问题将会套牢整个社会。

人民银行包头市中心支行课题组,课题负责人:范满志,成员:范满志 ,成晓玲 ,刘雅琴 ,执笔:刘雅琴

一、信用环境亟待改善

政治学家威尔逊和犯罪学家凯琳提出“破窗理论”即人为的打破了一个建筑物的玻璃窗户,而这扇窗户又得不到及时维修,别人就可能受到某些暗示性的纵容去打烂更多的窗户玻璃,最后造成一种无序的局面。近年来,“破窗理论”在我国作用的效果越来越明显。由于信用破坏者没有得到及时适度的惩罚,搭失信便车的事屡见不鲜:经济纠纷和债权纠纷案件逐年增多;不断翻新的假货迫使百姓选择超前储蓄放弃即期消费,由逃废债务、合同欺诈、劣质假冒等失信行为导致的直接经济损失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增长率。

从整个社会看,计划经济时代的信用仅为资源配置中的辅助手段,造成信用制度基础薄弱;经济转轨初期的信用微观主体在法律上没有实现真正的人格化;在信用体系建设的各种法律法规及市场经济新的道德规范不够健全的情况下,买卖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和契约的不完全性直接诱导失信行为频繁发生。例如市场经济中揭出的大案、股市中现出的黑幕、安然公司的破产等无疑都与信用问题直接有关。

从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看,构筑信用经济关乎市场经济的成败。随着改革的深入,粗放增长方式带来的边际效应进入加速递减阶段,集约式增长方式成为社会发展的动力,政府已经能够承担起解决信用问题可能付出的高成本。因此,政府不能再忽视社会生活中日益严重且影响市场经济纵深发展的信用缺失问题,应该采取理性的决策,同时诱导其他相关因素改变博奕结果。

二、市场经济中的信用问题

第一,个人信用制度不健全。在欧美国家,信用已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的第二身份证,发达国家中完善的个人信用制度为银行的大量富余资金提供了最佳投向,同时对拉动内需,促进经济增长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由于长期对个人信用的漠视,我国虽然从1999年起在上海开展了个人信用联合征信业务,但很多地区公民的信用记录仍为零,滞后的个人信用制度成为制约消费贷款的“瓶颈”。

第二 ,企业信用状况不佳。一是向社会提供劣质假冒商品,拒不履行合同承诺,侵犯他人商标权。二是利用变更法人代表、资不抵债、兼并、解散、破产、多头开户等手段套取银行贷款、逃废银行债务。三是在破产时采取“大船搁浅,舰板逃生”先分后破;否认抵押贷款中“抵押”的法律效力;借清算组接管破产企业前的“真空时空”,隐蔽、私分或转移财产;资产评估不实,职工安置费用高,破产费用开支大;拍卖不规范,低于评估价出售破产财产的方法,肆意逃废银行债务。

第三,银行信用监控及评价体系不完善。一方面,由于银行业不断的进行金融创新,使传统的货币概念和测量口径趋于失效,增加了金融监管的难度,削弱了金融监管当局的监控能力;另一方面,我国银行业的客户信用评价体系存在评价工作的专业性与权威性不足、指标数据来源有缺陷及评价指标的设置不够健全的问题,直接影响银行贷款质量下降。

第四,体制改革中信用问题突现。随着乡镇机构的撤并、人员精简等体制改革的逐步落实,旗县区银行在金融债权管理方面存在清收难、转化难、保全难的问题。其一,基层机构撤并后承贷主体发生变化,原借款凭证失去原有法律效力,致使金融部门讨债无门。

第五,信用缺失阻碍电子商务发展。

电子商务是企业、消费者和政府相关利益主体不可回避的一个商业命题,由于缺乏与信息产业相适应的信用环境致使网上金融发展缓慢。就信用卡而言,其业务在制度法规、核算手续、监督管理等方面不健全,而且信用卡作案的频频发生使人们怀疑其“信用”程度。在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备的情况下,安全性决定了消费者选择传统结算方式。与实体经济一样,离开信用这一基础,会使电子商务的交易额缩减、交易成本增加、发展难以为继。电子商务系统的特性表现出虚拟经济对信用的需求的迫切性和重要性。

三、构建信用管理体系的思路

(一)发挥政府的行政管理职能作用,引导社会信用。首先,要加强自身信用体系建设。制定的政策法规要有连续性和稳定性,不能因领导变更而推卸政府承诺,要切实有效的维护产权。其次,要明确与信用管理有关的政府部门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中的地位与作用,及相应的管理目标和内容;减少政府对市场主体的管制范围和程度,引导市场主体进行制度选择与创新。第三,以市场经济为中心建立相应的道德价值秩序。加大诚实守信的社会道德教育。第四,应协调并整合企业信息资源,建立相对完整的资信数据库和有效的信息传递机制,推动和保障行业信用体系建设,维护网络交易的安全与信用,并通过立法的方式为网络经济提供刚性的信用规则,推动互联网行业的稳步发展。第五,增强在信用制度建设中的监督与服务功能,建立企业和个人信用档案,并将其与失信档案共同纳入法律管理办法。第六,要以诚信为基础建立高效率的城市市场,创造诚信的投资环境以提升城市竞争力。

(二)健全信用法制,确保政府、银行、企业多方共赢发展。我国应在信用立法方面借鉴西方国家的成功经验,改变现有的维护信用的法律条款在多部法律中被涉及的现状,制定信用方面的专门立法,建立有效的制约和惩罚失信行为的法律机制,加快信用立法步伐,同时借鉴国际银行业成熟、有效的评级方法,探索符合我国国情的客户信用评价体系,使政府、银行、企业多方在开放宽松的社会经济环境中公平的享有和使用信息资源,从而达到多方共赢发展的目标。

(三)强化企业自身素质,建设企业信用管理体系。首先,现代企业要以诚信为重要的经营理念,认识到现代市场经济中这种新型资本的重要性。其次,在建设企业信用管理体系时,把信用贯彻到内部管理、客户服务、员工教育、同业竞争中,形成强大的信用约束机制,建立失信惩戒机制和信用监督机制,建立健全财务制度和有注册会计师认可的财务报表,加大企业信息的透明度。第三,建立“3+1”企业信用管理模式。“3”指企业内部三个不可分割的信用管理机制即前期信用管理阶段的资信调查与评估机制、中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债权保障机制以及后期信用管理阶段的应收账款管理和追收机制;“1”指企业内部建立一个独立的信用管理机构(人员),全面管理企业信用赊销的各个环节。

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范文5

一直以来,我国农业经济增长以粗放式为主,主要是因为我国劳动生产率低,资本和先进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利用率低,农业生产一直依靠传统方式,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农业经济发展落后,发展方式单一。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推进,我国农业经济逐步由粗放型向集约型方向发展,这主要归功于农业技术的进步、农产品市场的改善和国家政策体制的完善。在农业经济的发展方式的转变过程中,资本始终是促进发展的主导力量。

1、农业结构多元化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农业经济逐步由自给自足向商品经济转变,经济形式也不再单一化,农业结构逐步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畜牧业和渔业发展迅速,种植业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园艺作物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大,农产品出口中水、海产品出口比重最大。

2、农业科研与教育力度加大

近几年,我国实施了一批重大农业科技项目,例如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等。同时,加大了“211”“、985”工程院校对农业相关专业教育的重视程度。从科研和教育两方面,提高农业经济技术含量,加快培养专业人才。

二、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十分迅速,但是也存在诸多问题。

1、农业经济基础薄弱,农业生产的技术含量低

我国科技发展不如发达国家,农业经济基础设施比较落后,农产品生产率不高,科技含量低。我国科研项目大多以政府为主导,对市场变化的了解程度不够,农民的经济水平有限,农业技术推广难。能够真正发展起来的龙头企业较少、规模较小,不能成为带动其他企业发展的榜样。我国的科研和教育资源主要集中于大中型企业,投资于农业经济发展的科技费用较低,剩余劳动力分散不均,难以形成规模效应。农业技术人才匮乏,不能满足我国农业生产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农业技术的研发与推广,阻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农民自身素质低,劳动力数量减少

我国农民素质普遍偏低,农业经济生产率不高。随着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剩余人口多为女性,且老幼居多,他们文化素质较低,农业生产管理水平不高,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农村劳动力有向城镇转移的迹象,劳动力数量逐渐减少。

3、国家制度约束及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经济体制改革的进行,我国已经从多个方面改进了农业经济的相关制度,但是农业经济的飞速发展仍然需要不断地完善农业经济制度。传统的农业经济体制占据重要地位,或多或少地损害着农民利益,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阻碍了农业技术的改进,这也导致了农业生产无法形成规模效应。政府对工业的资金投入不断增加,而对农业的投入差强人意。我国政府未能建立一个完善的农业投入机制,农业经济合作组织对农业的资金支持问题严重。

4、外资对农业投入不足以改善农业经济的发展

外商投资大多以农产品加工项目为主,对农业基本投入很少,回报率也不高。在农业技术研发等高风险、高附加值的项目上,外资的投入就更少了。另外,农业对外资的利用不合理。这些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导致我国农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5、自然资源及环境破坏严重,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低

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数量有限,随着人口的增长,人均资源占有量越来越少。在农作物生产过程中,耕地资源的流失以及水资源的浪费现象严重,导致农作物的生产率逐渐降低。滥砍乱伐导致森林面积减少、土地沙化严重、水土流失面积扩大,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直接威胁着农业经济的发展。我国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够,一些发达国家对我国碳排放现象表示不满,同时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要求越来越严格,尤其是在环境保护方面。重金属严重超标、废弃物堆积使得我国农产品贸易受技术壁垒限制,不仅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还导致农产品损失严重,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受阻。

三、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1、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技术含量,加大农业科研创新力度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技术投入,从整体上提高农业基础设施的技术含量,尤其要带动落后地区的技术进步。从基本的生产工具,到水利灌溉,再到信息化宣传一整套流程都需要高新技术支持。进一步加快建设农业科技创新基地和农业研发中心,鼓励企业建立农业科研中心,政府可以给予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扶持,逐渐改善农业技术创新环境,加强农业知识产权方面的研究力度。从根本上来说,要针对农业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快农作物品种的培育、低碳农业的发展和防污治污技术的研发,提高农作物的卫生与安全水平。把农业科研投入作为资金支持的首要任务,提高科技投入中农业科技投入的比重,学习和引进国外先进农业技术,鼓励农科教院校和企业参与农业技术的推广活动。从方方面面实现科学技术带动农业经济发展,实现农作物大规模经营,增加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2、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

我国气候条件地区间存在差异,各地政府应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和具体条件,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农业经营主体应努力改善农业经济发展方式,积极向集约型农业发展,把农业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推进农业的规模经营和科技进步上,在此基础上推进农业向产业化、规模化和现代化方向发展,通过农业集约化来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过程中,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落后地区农业资源的特色,实行“特色型”项目,加强对重点企业,重点产品和先进设备的技术改造项目,用先进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其他产业之间的相互渗透和融合,提高原材料工业产品和废弃原料的利用率,提高农业产品的附加值,充分发挥服务业对农业的带动作用,尽快形成农业经济的新增长点。同时,要充分利用各个地区的特色优势,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随着农业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有助于增加农民收入,还可以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增加的压力。

3、提高农民素质,调动农民的积极性

农业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农民。改革开放以来,虽然我国总体人民的教育水平有所提高,但是农民的自身素质并没有多大改变,这跟他们的生活条件低、教育水平落后有关。加大培育适合现代化农业经济发展的新型农民,延长农业产业链,增强农业内部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能够从长远角度解决农业经济发展问题和劳动力过剩的压力。加强农村义务教育,是重中之重。增加对农民工的专业培训,可以提升他们的创业能力,大力发展其他产业,通过产业链的延伸,不断提高农业自身对于农村劳动力的吸纳能力。同时,要鼓励和引导大学生下基层,给农村带去新鲜血液和先进的技术,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发展进步。政府应给予农民更多的自,从而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

4、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改善投资环境

要培育出一批农业龙头企业,以工业化劳动农业经济的发展,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促进农业经济结构优化。应始终坚持以规模求经济效益,不断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要学习和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通过高新技术将产业链不断拉长,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在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基础上,将我国农业品牌打入国际市场,使农产品在国际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大力扶持农业经济龙头企业,可以通过强强联合的方式,发展成为大型集团,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信誉。

5、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改善生态环境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农业,实现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大力推进节能节水,加强资源的有效利用,促进资源回收再利用,形成低消耗、低排放和高效率的节约型农业经济,从而实现农业经济发展与生态平衡的协调。国家实施立法和行政措施,可以加速我国发展生态农业,充分利用资源,防止水土流失和土地荒漠化,可以提高农业生产率、土地和资源利用率,生产无公害无污染的绿色产品,可以提高农产品的比较优势,突破贸易壁垒,增加农产品出口竞争力。

四、结语

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范文6

关键词:循环经济;内涵与特征;问题;对策

1 循环经济的内涵与特征

循环经济是对物质闭环流动型经济的简称,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循环经济作为一种全新的经济发展模式,体现科学的发展观,具有自身的独立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新的系统观。循环经济系统是由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等要素构成的大系统。循环经济观要求人在考虑生产和消费时不再置身于这一大系统之外,而是将自己作为这个大系统的一部分来研究。

(2)新的经济观。循环经济观要求运用生态学规律,而不是仅仅沿用机械工程学规律来指导经济活动。不仅要考虑工程承载能力,还要考虑生态承载能力。经济活动超过资源承载能力的循环是恶性循环,会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只有在资源承载能力之内的循环是良性循环,才能使生态系统平衡发展,经济持续发展。

(3)新的价值观。循环经济观在考虑自然时,不再像传统工业经济那样将其作为“取料场”和“垃圾场”,也不仅仅视其为可利用的资源,而是将其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是需要维持良性循环的生态系统;在考虑科学技术时,不仅考虑其对自然的开发能力,而且要充分考虑到它对生态系统的修复能力,使之成为有益于环境的技术;在考虑人自身的发展时,不仅考虑人对自然的征服能力,而且更重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4)新的生产观。循环经济的生产观念是要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自然资源,不断提高自然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在生产过程中,要尽可能地利用可循环再生的资源替代不可再生资源,如利用太阳能、风能和农家肥等,使生产合理地依托在自然生态循环之上;尽可能地利用高科技,尽可能地以知识投入来替代物质投入,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使人类在良好的环境中生产生活,真正全面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2 我国循环经济的发展遇到的一些问题

2.1 没有深入认识循环经济

从目前循环经济发展来看,还处于探索阶段,没有深入理解到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以及特征。最主要是广大群众没有认识到循环经济在当前发展的重要性与必要性。随着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大部分企业在一味的追求利益,急功近利的思想非常明显,没有顾及到资源与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还是以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为主要发展途径,没有认识到循环经济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作用。

2.2 法律制度缺位以及政府部门不作为

我国颁布了《循环经济促进法》,各个地方也逐渐制定了并在不断完善与本地区相符合的循环经济发展法规,但是从宏观的角度来看,相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法律法规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部分企业为了追求利益对环境造成破坏,这是浪费资源的经济活动,并且法律中还存在很多漏洞,对于企业来讲影响他们实践循环经济理念的实践性。最近几年,不断探索循环经济的实践策略,通过对示范点循环经济发展进行分析获得了一些经验教训,但是却没有对这些经验进行总结与更深层次研究,最终这些可以成为改善策略的信息没有上升到政治层面。

2.3 缺乏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技术

目前我国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某些技术上取得了一些突破,但总体上看,循环经济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明显滞后,大多数企业还没有能力开发出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污染排放的技术;同时也缺乏了解、掌握相关技术信息的渠道。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大量的科学研究做基础,包括循环经济的理论研究,但是我国当前循环经济的理论和政策研究同其在经济实践中的推行乃至效应的发挥之间还存在着明显的时滞。

3 改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对策

3.1 提升循环经济理念的宣传力度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科学发展观应该作为主要指导思想,对人类、环境以及资源三者之间协调发展的重要性进行大力宣传。将循环经济基础知识对民众进行普及,最大限度将《循环经济促进法》深入人心,加强广大群众对循环经济的认识与理解,争取在社会中成功营造循环经济发展相互监督的良好氛围。循环经济要从教育入手,例如:从高校经济学科方面开展培训、教育、科普活动、大师讲座等等,这是循环经济教育宣传的重要手段,也是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良好学习氛围的构建。从企业经济发展角度来看,循环经济若要深入到各个环节中,首先要做好监督检查工作,若要培养员工这方面相关的意识,就要加强技术培训、提升管理力度,最大限度让每一名企业人员都能具有循环经济发展的理念,重点推行清洁生产、废物循环利用技术,提高绿色产品生产效率与生产量。

3.2 循环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

在我国目前已经具备了与循环经济发展相关的支持性政策,但是还不能做到面面俱到。应“充分利用法律手段以及制定相关鼓励政策发展循环经济,同时把建立循环型社会作为国家发展的主要方向”。发展循环经济需要以《循环经济促进法》为依据,对相关配套法律制度进行完善,将最近几年循环经济发展的做法、经验、观点进行总结,进而逐渐成为今后的管理手段与规范性制度,让循环经济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法可依。另外,关于循环经济的发展,政府应该积极配合好相关企业,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做好高新技术的研究与引导,尤其是相关利益之间的冲突,一定要做好协调工作,让循环经济有一个良好发展的环境。

3.3 加大对相关技术研究开发的支持力度,形成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支撑体系

加大创新力度,为发展循环经济提供技术支撑。将循环经济的技术开发纳入国家中长期科技计划。确立支持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原则及工具、方法,包括产品生态设计原则与方法、物质流分析方法和供应链管理的原理和技术,提高生态效率的经济、技术效益分析原理与方法等;研究开发一批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和环境污染少的平台性技术;研究不同企业、不同产品之间的链接技术以及生态产业园区的优化设计技术,建立企业共生网络和生态工业集成系统的技术,链接工业、农业和社区的物流和能流;确保获得最合适的资源、能源利用率的技术等。积极推进新的清洁生产,并且把着眼点从单个企业扩大到生态工业园,通过试点示范,建立一批生态工业园区,形成新的发展模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结束语

循环经济发展模式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我国需要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来解决我国的循环经济发展中的问题,但是由于我国循环经济的起步较晚,我国人民对循环经济的发展存在着许许多多的盲区,目前循环经济发展模式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只要我们能够克服困难,正确的克服盲区,循环经济一定会对我国经济的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刘懿.我国循环经济发展战略[J].中国有色金属,2011(17).

[2]陶霹翔.我国发展循环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解决的对策[J].科技探索,2011(8).

[3]刘广龙.循环经济模式构建探讨[J].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