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实践风险预案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劳动实践风险预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劳动实践风险预案

劳动实践风险预案范文1

ISO于2009年了ISO31000《风险管理—原则与指南》标准,其提出了风险管理的框架和风险管理的过程(包括:风险的识别、分析与评价,风险处理)。此标准为ISO管理体系标准提供关于风险管理的框架。越来越多的组织正在积极尝试,以ISO9001、ISO14001和OHSAS18001三大管理体系标准为基础,建立整合型的风险管理系统。一个整合型的风险管理系统能同时对产品质量、环境、员工健康与安全等方面进行有效的评估。这种整合能让组织内跨部门/跨领域的专家更有效率地评估及建议可行性方案,以此改善组织的绩效及降低所面对的风险程度。为了确保铁路安全运营,每年春运,铁路部门及各级政府均会出台一系列安全运营方案和应急预案。方案的重点应关注事故的预防管理,以及应对事故一旦发生时的应急准备管理,指挥系统的准备、各类社会资源的调动、救援物资的准备,以及非常重要的紧急演练。通过演练事先验证应急准备与响应方案的可操作性,并提供各方人员应急响应的意识与能力,这正是ISO管理体系可以提供的解决方案。ISO9001、ISO14001、OHSAS18001、风险管理与铁路安全运营事故预防和应急准备响应管理之间的关系见表1。

铁路安全运营系统的FMEA分析,危害分析与控制策划

根据发达国家铁路运营、特别是高铁安全运营与管理的经验,要确保铁路运营安全,首先需要对整个系统进行全面、系统、稳定和积极的危害因素分析,找到危险源,分析根本原因,同时研究和制订防止发生(预防管理)的措施与方案,并根据FMEA分析的结果(危险源、发生的可能性、发生的事故后果严重性等),确定预防管理方案及其优先等级。采取相应的措施,实施相关的管理方案,控制危险源,有效控制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后果,将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降到最低。该方法关键定义如下:危害因素分析:即识别可能导致事故的诱因,并以危险因素出现的频次、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后果的严重性等进行优先等级的排序。常用的方法包括根本原因分析和FMEA两种。根本原因分析:一旦事故发生,必须识别根本原因,或导致事故发生的危害因素,可以应用事故树的分析方法。FMEA:一种更积极主动的危害因素分析方法,以识别在整个系统中可能导致失效的因素。应用FMEA,尽可能多地识别可能的失效模式,并识别可能导致每一种失效模式的原因,并根据危害发生的严重性与可能性对失效模式进行优先等级排序,并制订有效的措施和方案予以解决。FMEA分析,通过识别潜在失效模式、失效模式的后果、后果的严重度(1-10,10为最严重)、可能性(1-10,10为发生可能性最大)以及在现有条件下对失效模式的不可探测度(1-10,10无法探测出失效模式),三者乘积(RPN),代表风险顺序数,RPN越高,风险越大,必须采取措施与方案,努力减小RPN值,直至风险可以接受。在一般的实践中,不管RPN结果如何,如果严重度分值很高时,也必须予以高度重视。我们按照铁路运营的过程,从乘客进入站场—候车—乘车(铁路运行)—出站全过程,对地铁运营及管理过程,进行FMEA分析(见表2、表3)。

劳动实践风险预案范文2

 

关键词:烟草;农业风险;防范机制;贵州省

烟草业是贵州省经济的支助产业,烤烟种植和生产是贵州省广大农民的主要生产方式。2007年全省种植烤烟17.18万hm2,收购烟叶28.4万t;收购总值28.8亿元,比2006年增加1.5亿元;实现烟叶税6.3亿元,同比增加0.6亿元;出口烟叶2.1万t,创汇4 300万美元。2008年贵州省烟叶收购32.17万t,比2007年增加了1.5万t,比2004年增加5.67万t。2009年全省计划收购烟叶32.17万t,2009年烤烟收购价格平均提高10%。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新农村建设步伐和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呈现多元化发展,烟农种烟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由于农业大环境变化,传统烟叶生产方式已不能充分适应农村经济发展的要求,导致农民对烟叶种植既渴望又担忧,因此,深入研究烤烟生产全过程的风险因素,探索烤烟生产全过程风验防范措施和分摊机制,是一个理论和实践中都亟待解决的问题[1-5]。

1贵州烟草农业风险分析

近年来贵州省烤烟生产总成本上涨明显。2007年全省烤烟平均生产总成本13 887元/hm2,比2006年上升369.75元/hm2,总成本增幅达2.74%。2008年烤烟平均生产总成本17 925元/hm2,与2007年相比,增幅达29%。导致烤烟总成本上升的原因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烟苗种子费增加。2008年贵州省部分烟草部门采取了先统一育苗,再将育好的烟苗出售给烟农移植的方法,与2007年由烟农购买种子自行育苗相比,秧苗存活率和抗病能力等都有很大提高,但培育成本上升,推动种子(烟苗)费用增加;二是燃料动力费用增加,煤炭价格上涨推动了燃料动力费增加;三是租赁作业费增加。受贵州山地地形限制,加之机械作业价格不断增高,大部分烟农仍普遍使用牲畜耕地等,致使畜力费也不同程度增加,从而导致租赁作业费上涨;四是固定资产折旧费增加;五是人工成本上升。近年来,贵州省青壮年劳动力大量进城务工,务农劳动力资源偏紧,种烟劳动力普遍缺乏,特别是懂得烤烟种植、烘烤技术的劳动力减少,加上消费物价上涨,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收入提高,造成种烟雇工价格上升。由于烤烟生产总成本的增加,直接导致了烤烟种植比较效益下降。贵州省烤烟种植主要以家庭为单位,其中家庭劳动力为2人的占56.88%;家庭劳动力3~5人的占38.3%;5人以上的占4.82%。每户平均种植面积为0.84hm2,种植规模普遍较小,平均劳动力2.84人/户。小型分散的烤烟生产经营模式,对农业风险的抵御力较差。

由于上述原因导致贵州省烤烟种植面临着自然、政策、经济等多方面的风险:

(1)自然风险。由于上述原因导致贵州省烤烟种植面临着自然、政策、经济等多方面的风险:由于受到多种自然环境的影响,来自自然界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灾害性因素,如气候、病虫等自然灾害对贵州省烤烟种植产生了很大影响,而且具有波及范围广、农业受灾面积大的特点。

(2)农业经济风险。由于市场供求失衡、烟叶价格波动、经济贸易条件、资本市场态势变化等方面因素的变化,或者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信息不对称、市场前景预测偏差等导致种烟农户经济上遭受损失的风险不断增加。同时,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民的机会成本不断提高,导致农民种植烤烟的积极性下降和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出现了烤烟生产的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3)政策风险。烟草作为一种很特殊的产品,随着我国公民健康意识和环保意识的增强,烟草很有可能受到国家政策的抑制,将承受到由政策不稳定性和政策决策失误带来的风险。

(4)技术风险。随着我国现代化和工业化脚步的加快,大量新设备和新技术正不断投入到农业生产中,但技术服务队伍和组织机构缺位,新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还未完全形成,农业经营者的技术风险日益加大。由于历史原因和基本省情的局限,贵州省烟农目前仍然普遍依靠过去小农式的自给自足生产方式,靠“干中学”的经验来控制风险,对推广使用新技术尚缺乏全面系统的考虑,或由于研究条件的限制,在其推广、应用过程中同时存在着风险。

2贵州烟草农业风险防范现状

尽管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发展“三农”保险,不断加强对农业保险工作的指导和政策支持,2003~2008年中央1号文件都对农业保险提出了明确要求,但是目前我国农业保险正处于商业保险公司基本退出农业保险、国家政策性农业保险公司尚未有效运行的时

期,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业务长期处于亏损状态,因此,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农险业务积极性不高,农民的有效需求不能足够支持一个完全商业化的农业保险市场,农业保险业务量逐年负增长,使农业保险呈现出市场“失灵”状况。受到国家宏观农业保险状况的影响,贵州省烤烟种植风险防范呈现以下两方面问题:

(1)烤烟生产风险防范政策缺失。以遵义市为例,该市在烤烟生产风险防范上具有较强的主动性,每年用于烤烟生产风险防范的资金在800万元左右。但受相关配套政策缺失影响,在风险防范资金支出时多采取受灾补贴、抗旱救灾经费等变通形式,以及通过与气象等部门合作转换支出渠道。这既不符合行业内部审计监督的原则和要求,也不利于接受行业外的审计检查和财税检查,总体上还存在很大的政策性风险。

(2)烤烟生产风险防范随意性大。经过近5年的探索,贵州省烟草企业投入大量资金对烟叶生产进行救助后,基本上确保了近几年烟叶生产的平稳发展,但由于政策缺失而产生政策导向的缺位,没有建立起政府、行业、烟农三方互动的共同抗御烟叶种植风险的机制,以致烤烟种植近几年出现较大波动。同时,受没有政策依据的影响,烟叶生产风险防范政策措施没有连续性,基本都是采取临时动议的办法来处理,补贴标准随意性较大。2003~2005年基本上没有事先预算;2005年后又存在预算不足和超额支付的问题,如2006年受严重旱灾影响,遵义全市使用救灾经费达3000余万元,大大超出了年初800万元的预算额度。

3完善贵州烟草农业风险防范对策与分担机制的措施

根据“谁受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建立全面、动态的烤烟生产经营过程中风险防范与分担机制,充分依靠政府,联合社会力量,提升保险金的总额,并制定烟叶生产风险保障预案。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理赔审核方面依据简便、快捷、及时到位的方针,使保障措施落到实处。具体建立机制措施如下:

(1)由烟草公司、政府、烟农组成的合作社,三个主体分别按照在烤烟生产经营价值链中的价值分享比例出资,根据各种风险的最大预期损失额确定出资总额,建立烤烟生产经营风险基金,并且逐年累积该基金。

(2)烤烟生产经营风险基金账户由出资者委托第三方管理,由烟农和烟草公司共同决定其资金的使用,政府只负责资金使用的监管,不参与资金的使用决策。必须坚持国家要求农业保险“低保额、低保费、实行 基本保障”的原则,得到财政和税收支持;同时,应该具有高度的专业性,能在承保、签单、定损、理赔等保险业务活动中更优质、快捷和低成本地为烟农服务,从制度和操作2个层面解决烟叶种植风险防范的长效机制问题。该基金的使用不以盈利为目的,只能用于烤烟生产经营过程中的风险防范和对受损者的补贴。补贴标准以烟农的收益不低于其外出打工的收益、烟草公司的利润不为零为准。

(3)未雨绸缪,建好农业产业化生产经营体系、向生产多样化方向发展,以备将来政府对烤烟产业的政策变化时可以顺利转型。

(4)做好配套改革,创新现代烟草农业烟叶生产组织管理模式,设计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链条,依靠利益驱动,解决土地有效流转,促进规模化种植。提高烟农自我组织、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促进烟农形成一个利益紧密联系的集体,要解决高效开展专业化服务的问题,使有一定素质、种烟技术较好的部分青壮劳动力实现“回流”,参与到烟叶生产专业化服务中来,并保持这样的队伍人员稳定和持续发展,保证实施高质量的专业化服务。

(5)运用现代气象技术,有效防范自然风险。整合气候、农业等部门资源、行业适当补贴投入,综合配套基本烟田全覆盖的人工影响天气设施;制定应急预案,完善投入机制,强化管理措施,切实防止和减少因干旱或冰雹造成的灾害。

4参考文献

[1] 鲍宏礼.全球化时代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j].农村经济,2005(7):96-99.

[2] 杨建良.登城县农业产业化的调查和思考[j].农村经济,2004(5):151.

[3] 杨卫军,叶祥松.不确定性与我国农业多层次风险防范体系的建立[j].贵州社会科学,2008(10):95-99.

劳动实践风险预案范文3

【论文摘要】:无论在发展中国家还是在发达国家,建筑业都是一个重要的国民经济生产部门。但是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发生率最高的工业部门之一,建筑施工安全事故除了造成大量的人员伤亡以外,还导致了巨大的直接的和间接的经济损失,同时还可能导致生产率、成本、质量、建设周期以及环境等方方面面的不良后果,因此,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这类伤害与损失,就成为我们需要急切解决的问题。

一、建筑业施工的安全现状

1.建筑施工企业对安全生产重视不够

在管理工作中,未能将建筑施工的安全文明管理工作摆到应有位置,未能真正认识到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重大,国家有关建筑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省级下发的建筑施工安全生产文件,也未能及时传达贯彻和落实到每一个建筑施工现场,最终导致安全意识薄弱,安全事故频发。

2.企业方对安全经费投入不足,安全设施不到位

安全经费和安全设施的投入,是进行安全生产,抓好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目前,由于建设资金不到位,垫资,不正当竞争或者违法分包,转包等因素,部分施工现场无任何脚手架及安全网等设施,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同时,建筑施工现场对《建筑法》、《安全生产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等国家有关的建筑施工安全规范也未能认真执行。

3.文明施工的意识淡薄

部分施工现场存在场容场貌较差,场地高低不平,无排水系统,材料及废弃物乱堆乱放,且道路不畅通;部分工地现场封闭管理仍不到位或不够重视;部分工地现场防火意识不强或灭火器材配置不合理;个别在建工程兼作住宿;甚至部分工地现场还未设厕所;部分工地施工现场标牌仍未很好的落实设置,且大部分安全标志悬挂位置不合理和无针对性,流于形式。

二、建筑业的主要特点

1.建设工程是一个庞大的工程

在项目建设过程中,为了完成一定的任务,施工人员与各种施工机具和施工材料必须相互联系,相互配合。因此,整个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不仅取决于施工人员的行为,还取决于各种施工机具、材料的状态。一般说来,施工人员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意外伤害事故造成损害的直接原因,而各种施工机具、材料的状态以及施工环境中存在的导致事故的风险因素非常多,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且排除,也很容易导致安全事故。

2.工程项目的施工具有特殊性

所谓特殊性,即没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建设项目,不同的建设项目所面临的事故风险的多少和种类都是不同的,同一个建设项目在不同的建设阶段所面临的风险也不同。因此,不同工程项目在不同施工阶段的事故风险类型和预防重点也各不相同。项目施工过程中层出不穷的各种事故风险是导致建筑事故频发的重要原因。

3.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

建筑业仍旧属于劳动密集型行业,建筑业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偏低,其从事工作的技术含量也相对偏低,尤其在在中国这样人口密度较高的发展中国家和地区,大量的没有经过全面职业培训和严格安全教育的劳动力涌向建筑业成为施工人员。一旦管理措施不当,这些工人往往成为建筑安全事故的肇事者和受害者,不仅为自己和他人的家庭带来巨大的痛苦和损失,还给建设项目本身和全社会造成许多不利的影响。

三、完善建筑业施工安全管理的对策

1.加强国家对建筑施工企业的监管

我国建筑工程质量安全管理的制度已进一步健全,同时也完善了以保证工程质量安全为核心的管理制度,但与其配套的监管机制并不完善,国家监督及执法人员应检查和督促施工企业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制度,制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对制度不健全,体系不完善,责任不明确的施工企业,要求限期落实整改,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确保安全工作上下贯通,左右连接,确保安全,消除隐患。

2.加强企业内部安全管理

安全问题贯穿于工程施工的始终,安全管理则是施工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尽管诸多成功的工程实践证明安全管理已经成为建筑企业发展的引擎之一,但安全管理的投入、绩效和损失仍然不能像工期和质量等一样被企业看作是经营的驱动力。因为,建筑企业应加强对安全管理的重视,应该逐步树立起安全就是形象、安全就是发展、安全就是需要、安全就是效益的观念,只有这个问题得到解决,安全管理才可能真正成为项目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发挥其对施工项目保驾护航的作用。

3.实施具有针对性的安全培训

针对不同的项目、不同的环节等对工人进行安全培训,成功的施工应该具备很强的灵活性和独创性,能够适应不同类型的项目。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必须为项目的实施制定一个具体的安全教育和培训计划,在这个计划当中应针对各种施工环节对管理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在培训过程中,还应讨论包括产品质量、施工方法以及现场安全与健康措施在内的一些具体事情,同时针对不同管理层次的人员,培训的要点和方法也应不同。比如,对于基层的普通工作人员接受的培训,应是通俗易懂,实用的,具体的;对于接触较大风险的特种作业人员,应按其工作性质进行特殊的、专业的安全培训和教育;对于较高管理层的人员接受的培训,则应针对政策法规、管理方法和管理观念而进行。

4.提高施工个人的安全意识

在工程施工当中,是要先提高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才会有他们的安全行为;有了他们的安全行为,才能保证工程施工的安全进行。所以,在工程施工的安全管理当中,如何提高安全意识,使施工管理人员和工程施工人员都具有对施工安全的自觉能动性,就变的尤为重要。

5.制定应急救援预案

劳动实践风险预案范文4

【关键词】资源;资源配置;共享

引言

西部钻探有五个钻探公司,横跨5省,在不同钻井区域涉及多个油田,各个钻探公司很多在同一钻探区域携手作业,事故发生时,必须针对突发事件的现场情况,就近协调应急资源,以确保在第一时间控制事态的发展,这就要求应急资源配置完备,且必须共享使用。

对发生的井喷事故,通过地方政府、油田及钻探队伍等之间的紧密配合、应急资源的统一调配和救援联动机制等全力协作,有效的控制了井喷失控,成功压井。这些案例充分表明应急资源统一调配、共享以及联动机制等是解决突发事件的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合理配置应急资源

从钻探行业的高风险来看,没有足够的应急资源储备,就不能有效控制风险和事故,为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应着眼应急应战的需要,对部分应战物资和应急物资进行协调管理,优化配置。

(一)建立应急物资信息数据库

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对各种储备物资的种类、型号、性能、数量、分布以及存储环境、运输条件等信息进行搜集、储存、处理和传输,实现各类信息资源综合集成和共享,为妥善应对各类应急突发事件和实施救援提供可靠的基础数据。具体就西部钻探而言,就是要对各类应急救援物资分层次储备,进行统一配置、规范管理,制定应急物资信息统计体系和信息共享流程,运用智能技术对应急物资信息进行监控,逐步实现应急物资可视化和标准化。

分层次进行应急物资的储备。总部按集团公司下达的配置要求、应急级别、各钻探公司的、以及易发突发事件的特点等,制定应急资源储备定额,并配备齐全;各二级单位按总部下达的配置要求、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的需求、钻探区域的特点等,制定符合总部标准要求的应急资源储备需求,并配备齐全,以满足预案的需求;作业队伍应首先根据所在钻井区域的设计要求,储备满足设计需求的应急物资,再结合制定的各项应急预案,有针对性的配备完善相应的应急物资,以满足预案需求。

(二)确定合理的物资储备范围

应将钻探行业通用特征明显、适应性强、突发应急事件共同需用的物资进行有机整合,统一储备。储备范围根据需要可分为生活物资和通用物资。生活物资主要是劳动保护用品、被服、日用品、住房等;通用物资包括通用的车辆、特种机械设备、泥浆材料、现场所需各种仪器等等。其次,各单位正常使用的一些设施、设备也可纳入储备范围为应急服务;如各种使用车辆、设备设施等在应急时期可为应急提供服务。

(三)构建符合实际需求的应急物资储备结构

建立和完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是一项调动社会力量和资源服务于应急工作的系统工程。由于不同钻探区域发生突发事件的类型和担负的应急事故处理任务不同。因此,在进行物资储备时,要科学确定物资储备结构,按照量化、细化、具体化的要求,着力在“三个方面”加强储备。

重点储备:即有选择地储备应急物资,着重储备好钻探作业中发生溢流、井喷等事故时应急所需的资源储备。重点储备好重浆、压井泥浆材料、通信设备、运输车辆等储备,以及相互配套的有毒、有害气体检测等设备的储备。

合成储备:就是要着眼应急任务的不同需求,按照计划科学、种类配套和功能匹配的原则,对于平时消耗量少,不易储存管理,在发生突发事件时段需要量又大的物资,采取平时储备少量成品,依托有适当储备生产能力厂商,在应急需求时能及时供给的方法,为提高快速动员和应急处理提供有力保障。

特需储备:就是结合不同钻探区域应急的特点,突出抓好特殊环境下需要的特需物资储备。如高寒、高原地区需用的防寒保暖劳动保护用品、高原所需物资等特殊情况下需要的物资。

(四)科学规划物资储备布局

首先,在集中钻探区域建立物资综合储备基地。立足于突发应急情况的需要,结合钻探业务不断发展的实际,综合考虑地理环境、交通运输、资源状况、地方经济发展、联动保障等因素,依托现有西部钻探总部、二级单位和地方等的储备群,依托外部力量或共同建设若干个规模适度、布局合理,具有全方位应急保障能力的综合性保障基地。其次,改进物资储备管理方式。要依托总部及外部市场建立结合开放型、流通型的物资储备机制,减少库存,加快周转,降低损耗,精简管理层次,努力提高物资储备效益。第三,建立合理的物资储备轮换制度。大部分的储备物资都存在一个时限问题,过了时限,物资的使用价值就会降低甚至失效。因此,在储备管理过程中,应在保证一定储备规模的情况下,加快储备物资的轮换,尽量避免不必要的损失。第四,开展应急物资的检查。对储备的应急物资应每年进行一次综合性大检查,对短缺的物资和新配备的物资进行补充,以保证应急物资的完好和储备齐全。

(五)建立建全应急专家库信息

由于钻探行业的高风险特殊性,必须要有一批精通钻探行业的专家,以便安全、有效、及时处理作业中的突发应急事件。专家库应包括钻井专家、安全专家、防恐专家、灭火专家、环保专家等等石油行业人员。在西部钻探公司应建立不同层次的专家库人员,一般应有总部级专家、二级单位级专家、以及处理现场一般应急的工程师级人员;同时根据所在油田区域的不同,还应建立各油田公司的专家库人员信息,以便处理突发事件时更好的进行协商和统一指挥。

劳动实践风险预案范文5

关键词:水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

引言: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指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保持人员、机械、材料、工法、环境、测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企业安全生产规范化建设。对于水电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来说,其主要目的也是为了推动水电厂安全生产工作的有效开展。对此,本文提出了以下几点内容。

一、 水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重要作用

1、 有利于推进企业的法制建设

水电厂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提高水力发电企业安全素质的基本建设工程。其主要目的是未来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实现水力发电企业安全长效生产。通过对责任主体的落实,有利于规范企业的法制行为,对推动水力发电企业的法制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

2、 保障水电厂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

水电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是为了保障水电厂安全生产的基础生产工作。实现水电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有利于保证水电厂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对于提高水电厂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水平和保障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水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落实是保证企业稳定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

3、 避免水电厂安全生产过程中的安全事故问题

对于水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来说,其作用建设内容是为了实现对水电厂的分级管理、分类指导,保证水电厂安全生产处于一个稳定、和谐的状态。有助于规范水电厂工作人员的安全行为,促进现场工作的安全隐患排查治理,保持水电厂安全生产形势相对稳定,实现企业的长治久安。

二、水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步骤

1、成立水电厂安全生a标准化建设小组

对于水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来说,必学设立相应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机构和评级工作部门。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进行明确的分工。同时还需要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标准化检查验收、评分评级、考核奖惩等工作制度。规范工作人员的操作行为。同时还要成立相应的水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小组,组织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达标评级培训,以及相应的宣传工作。充分提高工作人员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认识。

2、 规范水电厂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

对于水电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必须利用NOSA风险评估和风险分析方法,对生产现场、设备、生产流程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同时分析风险可能发生的工作事件和工作地点,并采取一定的计划和控制措施,通过基于闭环反馈控制原理的风险管理方法有效控制风险事故的发生。其次,通过细化生产现场文明生产管理,对检修作业现场实现全方位定位管理,检修零部件、检修工器具、检修材料备品等按照定制图摆放。总的来说,是要组织工作人员对照《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及达标评级标准》进行规范操作,其中标准项为139项。因此,对于水电厂安全生产的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工作必须要严格按照相关规范,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持续开展。

3、 专家评审,持续改进

在水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需要通过专家的评审,保持水电厂安全生产表转化建设的持续改进。只有通过持续改进,水电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才能有一个良好的质量保证。因此,在水电厂的安全生产标注化建设过程中,必须要严格追求评审标准,做到水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质量最优化。

三、 水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实践

1、制定全面的安全政策和管理体系

按照NOSA五星体系建设的要求,对于水电厂的安全生产表转化建设,必须结合实际的水力发电企业的安全管理框架,并制定相应的遵从法律、;风险预控、持续改进的安健环政策;组织各部门工作人员对环境因素和风险隐患进行重复识别和评价;同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实施细则及降低危险的控制措施;梳理和补充完善水电厂原有的管理体系,并结合NOSA五星体系,建立一个新的综合性的管理体系。可以有效的避免多头管理造成的混乱局面,有利于修订和完善企业的各类管理规定和企业标准。对于水电厂的安全生产标准来说这是必不可少的条件。

2、建立安全生产责任、明确安全生产目标

在实践过程中,企业必须要按照国家法律法规以及对水力发电企业的相关要求,将公司的安全生产作为公司生产经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发电企业的各个部门和各个岗位的安全责任进行细化和明确。加大对岗位职责的考核和追究力度。保证安全生产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能够贯彻落实。

3、完善应急管理体系

为了控制水力发电企业的风险,结合水力发电企业的自身特点,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应急管理系统。同时,为了保证工作人员能够充分了解应急管理体系的应用,必须让工作人员对每一项应急预案都进行充分的演练。按照相关的法律规定,以及行业标准的修改变动情况,必须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演练计划。

4、保证员工的安全和健康

在水电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保证员工的安全和健康是非常中要的,因此对于水电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必须遵循NOSA五星管理体系理念。按照NOSA的相关要求,水电厂必须严格落实职业安全健康管理的各方面措施,首先要对员工进行职业安全健康知识讲座,并要求员工定期参与职业安全健康的培训,其主要的宣传内容一般包括危险作业场所安全事故讲座、风险因素预防措施讲座、个人劳动防护永平配置标准讲座。由于水力发电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容易造成较大的噪音,水电厂必须顶起对生产区域的噪音进行监测,组织生产岗位人员进行职业健康监护检,根据不同情况采取消声、减振和悬挂警示标识等措施; 对所有转动设备或有防护但有缺陷的部位加装防护罩、防护网; 对生产区域走道、仓储、坑洞盖板周围、通行区域、有可能造成人员绊跌的突出地面物体周围以及可能造成人员头部或身体碰撞受伤的立柱、构架、门槛等部位用统一的色标进行了划线警示和标示。

5、贯彻和落实持续改进理念

在NOSA五星管理体系中,必须从人员安健环意识和安全健康防护及生产设备设施、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因素进行持续的改善。通过,全员的参与,不断地从细节过程加强对水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建设的生产规范监督,保证安全生产表转化建设的进程不断提高。加强设备设施整治,定期检查了设备设施运行状况,对缺陷和存在安全隐患及时整改,尤其对设备的跑、冒、滴、漏现象及时高效治理,提高设备设施安全健康水平。

结束语:

综上所述,水电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必须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从根本上出发,建立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同时建立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应急预案演练;其次,做到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保证员工的身体健康安全;最后,贯彻落实持续改进理念,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不断发展,为我国的水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建立良好的制度基础和技术基础。

参考文献:

[1]阳新峰,王锋辉. 特大型水电厂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探讨[J].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技术,2012,05:207-209.

劳动实践风险预案范文6

关键词:人民币升值通货膨胀金融风险

0引言

自2005年7月21日汇改以来,我国开始施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由于美国经济的衰退,美元持续贬值,造成人民币对美元持续升值,于2006年5月15日首次破“8”,2008年4月10日破“7”,而且还有继续升值的空间。那么人民币升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是什么样的呢?

1人民币升值的积极影响

1.1可以有条件的降低进口产品的成本。在进口产品价格的涨幅小于人民币升值的幅度的情况下,人民币汇率升值会使进口的国外消费品和生产资料的价格比以前便宜,有利于降低进口成本。同时对于消费者而言,消费进口产品的价格将大大降低;对于一些企业而言,如果产品价格以人民币结算、原材料从境外采购,如造纸、汽车等行业,其生产成本因人民币升值而下降,从而提升企业利润。

1.2可以减轻外债负担,不论内债还是外债,从借到还都要经过一定的期限,而在此期限里,由于受汇率、利率的影响,债权人和债务人都面临着一定的风险。对于我国的外债而言,作为债务人,随着人民币升值,到期需要偿还的外债本息所需的本币数量将相应减少,因此可以减轻国家和负外债企业的债务负担。

1.3国内居民出国旅游和留学的成本将会有一定程度的降低。人民币升值,可以使人们花费比以前更少的人民币就可以到欧美等地区留学、旅游。

2人民币升值的消极影响

人民币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它给经济带来积极影响的同时,也给我国现行的经济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消极影响。

2.1不利于我国外贸企业产品的出口同时增加失业压力。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其盈利水平与汇率变化密切相关。在产品国际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人民币相对于某一外币升值的话,则意味着企业与以前相比出口换回的本币数量减少,企业利润下降,严重影响企业的出口积极性,如果出口企业为维持一定利润而提高价格,则会削弱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不利于出口的持续扩大和提高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例如某服装公司每年出口额约1000万美元,2006年3月,美元对人民币汇率为7.45:1,2010年3月为6.82:1,中间差价高达0.63元,那么因汇率变化公司直接收益便减少了630万人民币。与此同时,这些出口企业大部分是劳动密集型的,由于公司利润减少,一般会采取裁员措施,社会失业压力会逐步显现并加大。随着人民币对美元的持续升值,再加上国内通货膨胀引起的生产成本提高,我国出口企业特别是劳动密集型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缩小,甚至会面临生存危机。

2.2金融风险会逐步加大。随着人民币的持续升值、美元不断贬值,增加了债权人的损失。对于外债,作为债权人的国家和企业,随着本币的不断升值,其损失也在不断增加。我国是世界上持有美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同时是美国最大债权人,在人民币升值、美元贬值的过程中,损失最大。与此同时国际游资和热钱会以各种方式和手段进入我国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这部分资金规模大、流动快、趋利性强,造成金融市场动荡。

2.3通货膨胀的压力不断增加。人民币的持续升值、外资的进入,为了保证国民经济稳步增长,保持社会稳定,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我国货币供应量在持续增长,流动性过剩逐步显现;如果人民币持续升值、外资涌入将推动资产价格上涨,其产生的“财富效应”将引起国内其他产品价格的上涨,这样使我国目前面临通货膨胀的压力加大。

3对策及建议

3.1尽可能的改变结算用外币,学会灵活使用各种金融工具来规避风险。在对外贸易中,要根据变化了或即将变化的经济环境来选择相对比较有利的结算用外币。既然国际上美元、日元相对于人民币持续贬值,那么可尽可能的选择其他的结算用外币如欧元(到目前人民币相对于欧元还是贬值的)或外币组合,来尽量减少自己的损失。

3.2充分借鉴他国经验。例如:日元大幅度升值后,迫使日本汽车制造商(丰田、本田)把企业搬到北美,这些企业在规避风险损失的同时,也造就了今天在北美市场上日本汽车占有三分之一的份额。国内企业可充分借鉴他国企业成功的经验,提高应变能力。

3.3坚定不移促进国内消费,为增加就业创造条件。我国GDP虽然连续多年高增长,但是拉动经济的三驾马车中消费在GDP的比重是最小的,通过促进国内消费,可以明显改善并解决就业问题,这种现况在2009年汽车、家电产品下乡、国家税收补贴等政策中已经得到了充分证明。

3.4要采取切实有效的宏观经济措施来抑制通货膨胀。实践证明,在抑制通货膨胀的问题上,单一的手段是不可取的,其结果只能导致价格上涨的速度更快,易引发恶性通货膨胀。就我国目前的状况而言应适时采取紧缩银根的货币政策,同时放开产品价格,让市场来调节价格的走势,指导资源合理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