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现代体育文化特征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现代体育文化特征范文1
关键词:大学体育文化;结构;功能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23X(2013)04-0152-05
大学文化建设是一个主动、自觉的过程,需要不断结合社会发展对文化的需求,多维度地、多渠道地寻找新的资源和载体。在新的社会发展时期,大学文化更需要有生动、具体、体验式的动态系统建设。体育文化的特殊性,满足大学文化发展的这种新需求,使其成为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新兴的文化体系,大学体育文化需要创新构建内部结构,拓展和发挥潜在功能。
本研究运用组织文化学、体育文化学理论,采用文献研究、参与、观察、访谈、案例分析等方法,对大学体育文化的本质、内涵及其在大学文化体系中的特殊意义进行深入研究;研究大学体育文化的基本结构及其创新原理;探索大学体育文化的一般功能和潜在功能的拓展。
一、大学体育文化从现象到系统的认知
对大学体育文化的认知最初是一些我们耳熟能详的体育文化现象。比如:篮球于1891年12月初在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国际训练学校(后为春田学院)起源;1829年以来,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每年都举行对抗性划船赛。清华大学锻炼身体,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运动哲学;由全美国千百所大专院校所参与结盟的协会,国家大学体育联盟,等等。这些具有典型文化特征的现象提示我们体育是大学校园中重要的文化内容。一些学者用校园体育文化一词来描述、归纳这些体育现象。在局部上对大学体育文化现象进行静态的分析研究。
国内外高等教育所置身的环境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新经济”、“全球化”、“后现代”等新名词标示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社会对人的培养提出新的需求的冲击下,现代大学对大学精神、价值、结构和功能等面临着传承、解构和创新。大学作为独特组织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最重要基地。一方面,大学文化内容需要新的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新文化元素的充实,另一方面,大学文化建设和发展需要适当的媒介、载体和新途径。
体育文化是一种指向人自身身体的文化,在未来社会以人为本的发展潮流中日益彰显出其重要性。
首先,体育文化是围绕着人类通过身体活动进行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对人体机能能进行再创造。这种满足改善人自身需要而创造的行为、精神、物质以及相关的社会结构和规范的总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大学育人功能发挥的基础。“更高、更快、更强”的目标和创造、超越、竞争和追求自由的精神构成体育文化的生命机制,它与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高度吻合,是大学文化核心精神的重要表征。
其次,体育是一种用身体活动改造人的肉体和精神的实践活动,体育竞赛是一种能使人具有民族群体认同和归属感的激情体验。体育文化能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铸造提供最好的体验式教育。因此,体育是大学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
最后,体育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不仅表现于西方现代体育、民族传统体育,还表现在多元少数民族体育历史和文化的积淀上。参与体验不同类型的体育文化能使青年一解历史文化、现代文化和多元文化。因此,体育文化提供了创新大学文化的重要途径。
体育文化的这些特征与现在和未来大学文化发展的需求高度吻合。要使体育文化与大学文化有机结合,形成新型的人才培养环境和具有现代文化创新力的大学文化体系,必须从理论到实践建设系统的、具有鲜明个性和勃勃生机的大学体育文化体系,促使现有的校园体育文化发育完善,逐渐形成完整的大学体育文化体系。
从系统的观点来看,大学体育文化体系包括不同层面、不同内容和文化创造传播的操作途径的完整体系。各层面、内容、途径之间是具有相互影响、相互关联协同作用的有机体。这一系统与社会大环境、学校环境和文化主体发生相互作用、多元互动,形成动态发展的具有大学个性特征的文化体系。
二、大学体育文化的结构
大学体育文化系统包含了一般文化的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和环境文化四个层面。但是,这些文化层面又由各种体育文化要素构成,这些要素按照鲜明的体育文化特点相互渗透、交叉、作用。而不同发展阶段、不同社会条件、不同人文环境也就是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的大学,在体育文化的建设中有着不同的发展和创新需求,不同大学师生对各自学校体育文化发展也有不同的愿景。因此,我们认为目前我国大学体育文化具有三个不同层面、三种不同类型。
(一)大学体育文化三个层面
按照大学体育文化不同层次的元素在实践的具体体现特征,大学体育文化可分为大学体育的精神内核、大学体育文化外显特征、大学体育文化外层支撑三个层次。见图1。
1.大学体育精神内核
大学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核包括体育理念或者体育哲学、语言标征(口号)、核心价值三种元素。在这个层面上,各个大学可根据本校文化历史发展的沉淀、社会需求、师生愿景、办学宗旨提出学校的体育理念。比如:耶鲁大学的体育理念是让所有学生享有运动的权利。清华大学的体育理念可以概括为:锻炼身体,为国奉献的爱国主义。这种体育理念通常以口号的语言形式表征。耶鲁大学人人参与,培养人才,凝聚共识的体育理念以“运动属于所有人”(Athletics for All)的口号表达。清华大学的体育理念用“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表达。云南大学武术节上的标语:“武者奇哉健体强身校园增色。术焉妙也化心启智学业增辉。”在各自的体育文化理念指导下,面对丰富的体育文化价值,各个大学根据自己的价值取向对体育文化价值进行筛选和取舍,形成学校的核心体育文化价值。见表1。
表1 大学的体育价值
大学名称 体育价值观
哈佛大学 学校荣誉是其最重要的价值,其次是个人荣誉
耶鲁大学 在强调学校荣誉和个人荣誉的同时,比较重视积极的体育精神
清华大学 更多地强调爱国主义、锻炼身体和积极的体育精神
北京大学 价值观比较多元,爱国、锻炼身体、积极的体育精神等都比较重视,很难分清哪一种或者哪几种价值更重要
来源:夏晓勤.中美两国大学体育文化比较研究——以哈佛、耶鲁、清华、北大为个案,2004.
2.大学体育文化外显特征
精神内核大多是内隐的,存在于组织成员的思想和相互关系中。大学体育的精神内核通常通过组织成员的行为和大学内部的物化标识及一些体育活动来表达大学体育文化的精神和理想。大学师生的体育健康行为、大学校园内相关的体育物化标识,以及大学校园里开展的各种典型体育项目和体育比赛具有外显特征。
一个学校广大师生员工的体育锻炼行为、习惯乃至生活方式都是他们体育理念、思想、价值观的外在表现。健康行为与体育理念是双向互动的,良好的理念和体育价值观能有效促进体育锻炼、健康行为的养成,而良好的行为习惯对身心的促进也会带动思想和理念的提高。
体育建筑和设施是开展体育活动的物质基础,对标志性体育建筑的理解和描述深刻地体现着一所大学的体育文化。“哈佛人因拥有哈佛运动场(Harvard Stadium)而感到无比自豪,哈佛人认为哈佛运动场永久地改变了橄榄球运动史。”。北京体育大学的冠军之路上世界冠军们留下的脚印叙述着北京体育大学追求卓越的体育理想。
大学选择开展经典体育项目和体育比赛,能够把大学体育文化的信息渗透到每个参与的学生生命中。很多学生一生都会记住大学时代那些如火如荼的足球、篮球赛事。这些体育项目和比赛以鲜活的形式,体现和保存大学的体育文化传统和体育文化特点。持续近200年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对抗性划船赛、清华大学的马约翰杯记录和传递着大学体育文化的历史、个性、人物等文化信息。
3.大学体育文化外层支撑
大学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核和外部行为标识的统一,有赖于大学体育文化的制度和规则的要求规范;师生价值观达成统一,需要一定组织建制进行文化的沟通和交流;师生愿景与社会要求的协调,需要大学体育文化氛围与社会文化环境的交融。因此,大学体育文化结构需要有大学体育文化制度、体育社团组织、大学体育环境的支撑。
大学体育文化的精神内核通过一定的制度、纲要、手册以及用于指导师生体育健康行为的各种规则的文化文本形式来表达,这便于师生理解,引导、约束,变成师生员工的体育行为。各种体育社团为大学体育文化的交流和各种体育价值观的交流融合提供了渠道。大学体育的环境氛围是大学校内文化与社会文化相互渗透影响的媒介。
(二)大学体育文化三种类型
文化传承、融合和创新是大学的使命。大学体育文化一方面担负着体育文化本身的传承、传播、创新的责任;另一方面,作为载体和媒介在大学文化的传承、融合和创新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现代社会发展中,人的社会化包含着传统化、国际化、现代化。因此,在大学体育文化结构中必然包含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西方现代体育文化、多元少数民族体育文化。见图2。
每个体育项目都承载着浓厚的文化意蕴,体育项目运动形式和规则都反映着项目产生和发展的社会文化背景。项目兴盛和衰落反映出社会心理原因等多种文化因素,反映出社会文化某一方面的稳定规律。
这些不同类型的体育文化以项目学习、竞赛、表演、观赏的形式进入大学体育文化体系结构中。大学师生在学习、参与、欣赏中感受、体验、接受、理解多元体育文化,实现对文化的认识、接纳、交融和创新。在大学体育文化的熏陶下实现个体的传统化、国际化和现代化。
1.西方现代体育文化
西方现代体育是同西方社会的工业化、城市文化的发展紧密联系,是发展阶段较高的体育文化。以“奥林匹克运动主义”为主的西方体育观把世界变成统一的大赛场,体育的方案、规章、手段等有普遍效用性,促进体育运动向多样性、高水平发展。奥林匹克运动成为全球化价值观念的有力载体。“和平、友谊、进步”、“公平竞争”、“重在参与”等重要文化理念适用工业化社会发展的基本需求,可以迁移到其他社会生活中。这些无形的文化价值体现为进取态度、竞争观念、规则意识、求实精神。西方现代体育文化进入大学体育体系,将推动奥林匹克文化成为普及性的大众文化。为体育文化的现代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载体和媒介,为大学文化的创新提供途径。
2.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所形成的各民族融合的体育,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组成部分。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除了具备体育的一般属性外,还具有历史性、传统性、民族性等社会特征,在活动范围、起源方式、发生发展等文化内涵特征方面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点。”
民族传统体育将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融于体育中;民族体育项目多讲究技艺、追求神韵、不好激烈竞争,重视内部循环运动,身体练习多为静态形式。在体育运动形式中体现了中国文化重视“天人合一”、身心和谐的生命整体优化观念。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身体练习中形象生动的反映。将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纳入大学体育文化结构体系,以身体练习和各种表演、比赛等特殊形式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新的有效的途径。
3.少数民族体育文化
少数民族体育指在多元一体民族国家中在数量上居于少数的各民族所拥有的本民族的体育。
我国55个少数民族丰富的传统体育以其传统性、地域性、民族性、民俗性、娱乐性、保健性、表演性等特点,显示了不同于西方和近代体育的独特性特征。这些特征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社会生产方式、历史条件、文化水平,以及宗教、民俗等因素的作用下形成的。各少数民族所处的特殊的地理环境、多样的生产生活方式造就了多彩的民族体育项目;各少数民族特有的风俗习惯、是其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支持和精神源泉;生产力水平低下、交通不便,再加之古代汉族统治者的歧视、少数民族体育在各自的区域内独自发展,因而具有较强的文化个性。这些独特的文化活动形式,为多元体育文化的融合、传播提供载体,为大学文化整合机制的形成提供途径。
(三)大学体育文化功能
大学体育文化的结构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可创新的结构。在大学体育的精神内核、大学体育文化外显特征、大学体育文化外层支撑层面中的所有文化元素都可以按照各个大学的历史、现状、未来发展目标进行创造性的构建。每个学校都可以按照自己所处的发展阶段、地域、学校的个性特点在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西方现代体育文化、多元少数民族体育文化中选择适合自己学校文化建设和发展的内容。大学体育文化显性和潜在功能的发挥取决于结构的合理组合。结构的创新能够带来大学体育文化功能的有效拓展。大学体育文化一方面具有文化的一般功能,在合理高效的大学体育文化结构的支撑下还具备一些潜在和特殊功能。见图3。
1.引领功能
大学体育文化引领功能是指以先进、合理的体育文化价值取向,引导师生员工的体育生活方式向合乎人类理想的方向发展。引导着师生员工的体育意识和锻炼行为方式,主动地适应健康的、全面发展的个人和社会需求。指导师生员工体育锻炼方法,规范体育活动的参与方式。
大学体育文化的引领功能主要通过明确人的全面发展目标;倡导体育运动价值取向;建立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参与的规则和规章制度。同时,大学体育文化的引领功能还体现在对大学所在的地域甚至是全社会的体育理念、体育价值观和大众体育发展的潮流发挥导向作用。
2.生成功能
大学是一个特定的文化建构,是继承文化、传递文化和创造文化的特殊社会组织。大学本身是文化发源和创新的源泉。许多人类先进的文化都发源于大学。大学体育文化的生成功能就是指大学文化体育具有创造新的体育价值观、体育精神、体育活动方式、体育锻炼方法和新兴体育项目、体育竞赛系统和规则的功能。大学体育文化生成功能有一个自然生成到自觉发展过程。大学文化功能与使命是促进文化创新的内在驱动力。多元体育文化的影响是催化体育文化创新的外部因素。大学体育、全民健身运动的深化和竞技体育体教发展的战略转移是带动大学体育文化创新的必要条件。大学师生员工体育文化自觉意识则是激发体育文化创新的潜在动力。
大学集结着数以万计的最具身体活力和精神活力的年轻学生,只要大学体育文化结构合理,能充分激发学生身体和精神的潜能,必定能创造出引领时代体育潮流的体育文化。
3.体验功能
大学体育文化的体验功能是指通过身体和心理直接参与体验各种类型运动项目,从而获得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知。
大学师生员工通过身体和心理直接对丰富多彩大学体育文化形式进行体会与感验。从而获得身体、情绪、情感的刺激,用身体直接体验体育文化。这种体验是使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到体育这种特殊的文化形式中,是个体对某些运动刺激产生回应后的个别化感受,也可以说是体育文化与参与者个人的身心状态之间互动的结果。通过体验的形式而获得对文化的享受、惊喜、畅爽等独特的情感,将会对个体的观念、精神、文化价值取向、行为等产生影响。
4.整合功能
大学体育文化整合功能是指不同类型的体育文化因素和体育文化内容在大学体育文化体系的传承、传播、融合的过程中相互吸收、融化和调和,并使之趋于一体化,实现文化的整合。大学体育文化的整合功能可以使大学文化得以不断地更新和发展,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整合是大学体育文化的重要功能。大学体育文化整合的重要意义在于它表现了大学在体育领域的创造力。大学体育通过对不同类型体育文化的学习、继承、积累,从不同文化中获得营养与活力,然后聚合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体育文化整体。
5.辐射功能
结构合理、动态发展的大学体育文化在继承传统体育文化的同时紧跟时代的潮流。不断吐故纳新、生机盎然,是一种具有开放性和生命力的文化。它的开放性,使得大学体育文化不仅只在自身的“场”里传递能量,它必然会将自身在不断发展过程中积聚和创造的新的体育思想、体育理论、体育知识和体育活动方式辐射到所在的城市甚至整个社会,从而对社会文化和大众健身产生深远的影响。大学体育文化辐射功能的发挥,一方面通过向社会发送体育精神、体育观念、体育的时尚潮流元素;另一方面也通过输送其所造就的全面发展的人才向社会辐射先进文化。以多种形式辐射作用于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提升。
大学体育文化功能的发挥取决于合理大学体育文化结构。因此,构建完善的大学体育文化体系,创新大学体育文化结构,是大学体育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参考文献][1]卢元镇.体育的社会文化审视[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2]梁永桥.新视角洞察高校体育文化[J]. 体育文化导刊,2007,(1).
[3]程一辉.校园体育文化的功能、价值取向与建设性对策[J]. 体育与科学, 2007,(5).
[4]夏晓勤.中美两国大学体育文化比较研究——以哈佛、耶鲁、清华、北大为个案[J]. 中国,2004,(5).
[5]谭红.论校园体育文化的特性及价值向度[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3).
[6]廉建军.论中国体育文化的发展方向与控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1,(3).
[7]谢毅飞.大学校园体育文化功能简论[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5,(2).
[8]阎光才.读识大学——组织文化视觉[M]. 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9]宋志勇.塑造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全新模式的理性思考[J]. 2003,(5).
[10]王岗.体育文化的真实[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7.
[11]易剑东.体育文化学[M].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6.
Structure Innovation and Function Expansion of
Sports-culture in University
YE Liao-kun1, YANG Xue-qin2
(1.Physical Education Department,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Kunming, 650500,
Yunnan, China; 2.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Yunnan University, Kunming, 650091, Yunnan, China)
现代体育文化特征范文2
摘 要 随着全民健身理念的迅速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的健身性对全民健身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然而民族传统在目前的发展中并未发挥其优势。本文在分析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的阻碍因素进行分析讨论,探究其未来发展路径,得出探寻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协调发展的路径。
关键词 民族传统体育 全民健身 发展路径
一、民族传统体育概述
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民族传统体育是指具有民族的政治文化生活特点具有世代传承性,并是各民族人民在生活实践中用以健身、防身、娱乐的健身活动[1]。
(一)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
关于民族传统体育特征的研究,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总结出了不尽相同的结论。但对民族传统体育具有民族性、传承性、健身性和娱乐性等方面的认识大体上是一致的。
(二)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
民族传统体育所具有的民族性、传承性、地域性、多样性、健身娱乐性,使其民族文化特征在一代又一代自我复制中得以保存。有些项目已成为民族成员喜闻乐见的活动,甚至成为该民族的一种象征。
(三)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作用
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与功能决定了其对全民健身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第一、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强的健身和保健作用,与西方体育更高、更强、超越自我的目标相比民族传统体育则更注重强身健体、防身自卫、修身养性等功能。第二、民族传统体育具有较强的经济实用性,民族传统体育对场地的要求远远低于西方体育。第三、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受年龄、性别、体质条件的限制[2]。
二、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发展的阻碍因素
民族传统体育对全民健身的开展有着众多的积极作用,民族传统在目前的发展中并未发挥其本身优势,在全民健身的中发展的不尽如意,通过分析笔者认为民族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的发展存在一下几点阻碍因素。
(一)认识度不够
国民对传统文化的态度,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在国民心中的地位。民族传统文化信心的丧失,直接影响到民族传统体育在国民心中的位置。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创造的,是各民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斗争和生活实践中发展与提炼的,它历史悠久,充分反映了民族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地域性等特点。不但具有不少宝贵的养生、健身、卫生知识外,更具有规范社会道德公众行为的价值和教育方面的意义。
(二)区域性因素,项目众多而导致发展不平衡
中国是一个多山国家,高山大川阻隔了地域间体育运动的交流与融合,不同的地理环境必然形成不同风格、不同内容的体育运动项目。正是由于项目众多,而且许多项目大同小异,更有许多项目的属性尚无法清楚界定,加上地区发展的不平衡,以及历史的、社会的、文化的、民族的种种原因。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之间的发展表现出极大的不平衡性。在项目发展和开展不平衡的同时,民族传统体育更是日益受到以奥林匹克运动为主流的世界现代体育的冲击。
(三)区域文化因素
民族传统体育是不同民族在独特的自然、经济、地理、政治、文化等环境中所形成的一种文化创造,民族性应是其主要特征。而部分传统体育受兵、墨文化和少数民族游牧、山地文化的影响,形成勇猛搏击、刚健有为的文化特性;部分传统体育受原始宗教和巫文化的影响,具有神灵敬祭、玄秘精深的文化特性。不同区域不同的文化的特征,赋予了民族传统体育一体多元的特性,文化内涵丰富本是好事,但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涵过于丰富,各自发展,各自向着自己的方向努力,不能力合一处,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严重阻碍民族传统体育的推广。
(四)缺乏适应性
产生于天然经济时代、成熟于自然经济时代的民族传统体育,在整体上只能适应这两种经济形态居主体的社会,其变异、重组、扩充的自由度极小,而这样的特性也决定了民族传统体育难以在现代社会中更好的发展。民族传统体育要发展,要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就必须广泛的宣传与推广,让更多的人了解和接受民族传统体育,而民族传统体育的很多特性都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与推广,难以适应现代社会体育发展的规律。
三、传统体育在全民健身中发展路径的探讨
(一)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融合点的探寻
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相辅相成,民族传统体育对全民健身具有积极的促进和推动作用,但是当前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没有很好的结合发展,没有充分发挥各自的长处,不能相互促进。探寻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的融合点,促使民族传统体育与全民健身和谐快速的发展,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方向。
(二)多元文化的互溶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多元性,导致不能力合一处,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而且各地区少数民族生活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这些因素都使得传统体育在更大范围内的推广带来了困难。
(三)大力推广优势项目,培育潜在优势项目,扶植弱势项目
因为我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有较强的地域性,针对各地的情况不同,体育项目的发展前景也有优劣之分。根据各项目的特点以及项目的开展现状可分为优势项目,如武术、舞龙、舞狮、传统养生类项目;潜优势项目如龙舟、毽球等和弱势项目。并根据项目的分类区别对待,分别制定与项目想适应的发展对策。
(四)加强宣传推广,转变观念
要让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民族传统体育中,达到全民健身目的,使民族传统体育重新回到人民群众生活中去,宣传与推广是不可少的。体育宣传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体育事业的发展,民族体育舆论导向的正确与否,也关系到体育事业能否健康的发展[3]。
四、小结
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我国传统的体育项目在全面健身方面仍然有其重要的意义和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必须认识到传统体育项目独具的特征和价值,使这些体育项目突破自身和外在的局限,走出一条适宜的发展道路,在我国实施的全民健身计划中发挥其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峰年.全球化时代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发展趋势[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5(1):58-60.
现代体育文化特征范文3
关 键 词:民族传统体育;民俗体育;潮汕地区
中图分类号:K890;G8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2)04-0121-04
民俗体育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中做出一定的贡献,特别是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以西方体育文化为主导的现代体育发展过程中,民俗体育的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在一些地区甚至陷入了濒临消亡的危险。文化多元化是世界文化的发展趋势,体育文化的多元化是体育全球化的重要特征。因此,传承与发展民俗体育应该引起体育行政部门、体育学术界乃至社会各界的重视。近年来,民俗体育受到了我国一些学者的关注,他们从各自的研究视角进行探讨,产生了颇具理论意义与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相对于具有共性特征的民族传统体育而言,民俗体育应该具有个性突出、特色鲜明、内容丰富的特征,不同地区民俗体育具有明显的区域特色,因为它与特定地区的民俗、民情等有着密切的联系。
因此,民俗体育研究所反映的是不同地区民俗、民情的个案,通过对各地区不同特色的民俗体育进行挖掘与整理从而形成我国的民俗体育体系。潮汕文化是我国具有特色的区域文化之一,潮汕文化的独特性主要体现在移民文化、凝聚力、记忆文化、商业精神、主动性等方面[1],在这种文化背景下的潮汕民俗体育也应该具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发展轨迹、表现形式和价值。
1 我国民俗体育研究简介
对我国现有的民俗体育研究进行归纳与总结,是推进潮汕民俗体育研究的重要前提。我们通过中国知网检索,自1991年至今的20年间,“民俗体育”的相关研究文献有240余篇。这些研究大致可以归纳为如下内容:(1)民俗体育的概念、特征、功能等基础理论研究。王俊奇[2]认为:民俗体育是指那些与民间风俗习惯关系密切,主要存在于民间节庆活动、宗教活动、祭祀活动中,是一种世代传承和延续的体育文化形态,具有集体性、传承性和模式性的特点。王铁新等[3]认为:“民俗体育是由一定的民众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所创造,为一定民众所传承和使用,并融入和依附于民众日常生活习惯之中的一种集体性、模式化,具有类型性、继承性、传布性和非官方、非正式特征的体育活动事象与活动。”李艳茹等[4]认为民俗体育文化具有“活跃现代社会文化生活,丰富我国体育文化内涵,推动中华传统文化在国际上的交流,强身健体,娱乐身心,促进人们的精神生活和健康状况的提高”等社会功能。(2)民俗体育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刘旻航[5]认为,必须认真研究民俗体育的认知过程,才能够更好地理解、把握民俗体育的发展规律,才能够让更多的人认知、了解民俗体育;才能够让民俗体育可持续地健康发展。张国栋等[6]指出,目前随着各种民俗体育活动的日益增加,以及民俗体育与学校教育、旅游商贸的结合,民俗体育发展道路越发宽广;民俗体育的传承式微、功利化倾向是其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挖掘整理、提高民众的认识、鼓励并引导良性变异将能够使民俗体育在社会发展中存活并彰显活力。郎勇春等[7-8]提出在城镇化进程中我国民俗体育应全面发挥多元功能、内容形式保持地域特色、科学传承并且和所依附的社会形态与时俱进。(3)区域民俗体育研究。如王俊奇等[9]的研究表明,江西民俗体育中的舞龙、赛龙舟和傩舞与图腾崇拜有密切关系,中秋迎龙神求雨,秋醮演地戏、重阳登高与道教又有丝连关系。此外还有浙江、湖北、天津、、闽台、河洛等地区的民俗体育研究,各个地区的民俗体育均呈现出不同的特色。(4)民俗体育学研究。如柯玲等[10]指出,民俗体育学是民俗学和体育学科交叉研究的新尝试,它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学科和现实意义。王铁新等[3]也指出关于民俗体育学学科体系的构建已经成为民俗体育研究的当务之急。此外,还有关于民俗体育资源开发、民俗体育与学校体育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当然,研究尚有不足之处,如民俗体育在社会变迁背景下的科学发展模式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民俗体育的经济效益开发及发展前景研究、民俗体育发展历程研究等比较缺乏。通过文献检索,我们尚未发现有关潮汕民俗体育的系统研究。为此,进一步深入了解以上的研究内容,增强对我国民俗体育发展现状的理性认识,无疑将有助于潮汕民俗体育研究的开展。
2 潮汕民俗体育研究的必要性
2.1 有利于丰富我国民俗体育理论体系
潮汕地区主要包括汕头、潮州、揭阳、汕尾4市,潮汕地区不仅有“海滨邹鲁”的美誉,也有“省尾国角”之称,在环山面海兼具封闭与开放的地理环境中,勤劳朴实的潮汕人民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潮汕文化,尤其以潮汕饮食文化(潮州菜、功夫茶等)、潮汕戏剧文化、潮汕方言、潮州工艺美术等著称。潮汕民俗体育也别具一格,包括强体健身抗暴作用的武术、防病益寿作用的气功、南方水乡娱乐功能的龙舟、娱神娱人的节庆游行体育、具有地域特色的群体式情绪广场体育舞蹈等等,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各异,共同构成了潮汕民俗体育文化体系。潮汕民俗体育文化既沿袭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又具有浓厚的地域色彩,是我国民俗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通过对具有浓厚历史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的潮汕民俗体育的整理与挖掘,有利于丰富我国民俗体育理论体系。
现代体育文化特征范文4
关键词: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村寨;新农村建设
中图分类号:G81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10)09-0093-04
为探索少数民族村寨如何借助体育资源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何在新农村建设中推动体育发展,在文献搜集的基础上,以贵州水族聚居区为重点,深入考察贵州少数民族村寨,就少数民族村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体育选择问题展开研究。
1 少数民族村寨体育的现状
1.1 场地、器材匮乏限制现代体育的开展
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城乡体育开展的基础和条件、规模与质量等的差距越来越大,发展农村体育难以完全借助发展城市体育的经验。而少数民族村寨大多分布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发展水平更低的地区,因此,发展少数民族村寨体育,不仅不能完全借助发展城市体育的经验,而且也不能照搬条件较好的农村地区经验。
为了更为真实、准确和深刻地发现问题,课题组集中力量,对贵州境内西起独山县翁台拉林乡,东至榕江县古州镇高兴村古依寨,南起荔波县永康水族乡,北至都匀市奉合水族乡,总面积约为2388 km2左右的我国水族主要聚居区进行了调查。
调查结果发现:以喀斯特地貌为主的地区,山岭纵横、地表崎岖,自然环境严重制约着交通乃至整个经济的发展。贵州省水族主要聚居的两个县――三都县和荔波县都是国家级贫困县。这两个贫困县少数民族聚居的农村地区,由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水平、人均收入水平都较低,体育场地和器材严重欠缺。在抽样调查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梯度不同的60个少数民族村寨中,有19个村寨还保留着改革开放前归属于原生产队的泥地篮球场,但没有1个有完整可用的篮板和篮圈。这些仅存的篮球场,大多被当作了公共晒谷场,间或会被本村儿童作为游戏场所,仅存的2个村的文化站里各发现有1个篮球。贵州少数民族村寨中,这种现代体育的场地和器材欠缺的严重程度,是任何未身临其境者都难以想象的。现代体育对场地、器材、余暇时间、消费水平等方面的高要求与少数民族村寨所具有的场地、器材状况之间的巨大差距,虽然地方基层政府和体育职能部门曾经做过较多努力,但仍然多年难以见到现代体育踪影。
1.2 人们生活注意的指向难以关注体育
所谓生活注意的指向,即人们在生活中,所关注的内容与方向,这是人类一切自觉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的主要依据。
在我们的调查范围内,大多数少数民族村寨人均年收入在2000元左右,其中部分村寨的人均年收入不足1500元。人均收入水平较低的现实,使得解决温饱、子女教育、就医、住房等,成为少数民族群众最突出、最基本、最渴望的需求。因而,发展生产、增加收入、解决生计、摆脱贫困,是生活在这些村寨中的少数民族群众最主要的生活注意指向,包括体育在内,主要表现为较为单纯的休闲、娱乐活动,都难以受到他们较高程度和持久的关注。另外,这些少数民族村寨的劳动生产和日常生活过程还保留着传统农业社会“靠体力为生”的鲜明特征,工业化程度很低。因而,当前在这些少数民族村寨中,也就不可能如工业社会般,为消解身体运动不足所带来的危害,保持对体育的强烈需求。或者说在这种状态下,人们不会如同在工业社会中一样,为保有和提高健康水平而去主运动追寻体育。
上述情况表明:生活在这些村寨中的绝大多数少数民族群众,在机械化程度达到一定水平、从而较为彻底地改变“靠体力为生”的生存方式之前,在人均收入水平未发生巨大变化之前,在生活情趣、生活注意的指向,生活方式的选择上,都很难经常地去关注和参加体育活动。所以,可以肯定地说,在大多数少数民族村寨开展全面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初始阶段,在体育方式的选择上,如果将源自欧美、对经济发展水平有较高要求的现代体育,作为开展农村社会体育的主要手段和内容,是不适合的。
这个历史阶段大致有多长时间呢?有关统计资料显示,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当前我国西部地区城镇的体育人口大大低于东部地区城镇,使西部地区城镇除了在校学生和武装力量外,其他社会成员中的体育人口比例还很低,体育的普及程度和对社会及人全面发展的贡献率都还不高。而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农村人均消费水平与西部城镇人均消费水平之比,比值大致在1:3.2~7.2,大多数省区为1:4左右。而不同省区不同年度农村人均消费水平的增长率不同,从《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公布的2005年和2007年增长幅度来看,大多低于4%。当然近年来增长速度正在加快,而进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后,这种增长率还会加快。但是,在广大西部农村中,往往是少数民族聚居的村寨发展水平更为滞后,与西部城镇之间的差距比上述数据差距还要更大。所以,即使按较高的增长速度计算,再经过近30来年的发展,使人均收入水平翻两翻而达到或接近今天西部地区城镇人口的收入水平,也只能如今天的西部城镇一样,难于支撑起以现代体育为基本手段和方式、较大规模的社会体育。因此,这个历史阶段可能长达30年以上。所以,西部少数民族村寨在近几十年内的农村体育工作,都不宜以现代体育为主要手段和方式。
2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
2.1 广泛的适应性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形成的,与少数民族村寨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环境有着高度契合性特征,具有在少数民族中广泛开展的适应性。
1)内容丰富能满足多种不同的体育需求。
我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据统计,自1982年以来,仅在全国和地方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上进行过比赛或表演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有448项之多。在经历了全国范围的挖掘整理后出版的《中华传统民族体育志》中,搜集和介绍了来自55个少数民族的676个传统体育项目。还有多种多样的与少数民族传统舞蹈共生共存,时而表现为民族传统舞蹈,时而又表现为民族传统体育的众多的少数民族身体活动方式等。仅对总人口406 902人的水族传统体育的调查,就发现了水族传统武术中有风格不同的20余个小项,另还有近30项其它形式的传统体育。在这些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有的项目具有较强的竞争对抗性,运动强度和运动量、技术难度等都较大,适合于年轻力壮者;有的项目对身体条件有较高要求而又具有很强的趣味性,适合广大青少年;有的项目运动强度和运动量适中,技术难度也不大,适合于不同年龄、性别、身体条件的广大
民众参与。正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形式的多样性和内容的丰富性,使其具有了广泛的人群适应性。
2)对场地器材要求低、与环境协调易于开展。
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都是在经济发展水平落后、物质生活极为匮乏的历史条件下产生和发展的。所以,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易于解决场地器材。二是与环境的高度协调。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中,产生和传承的地域范围,就是其所属民族世居的自然区域和村寨。因而,长期的传承和发展历程,使其与当地的自然环境之间具有了高度协调性、契合性特征,便于在这些少数民族村寨中广泛开展。
2.2 鲜明的民族性和传统性
2002年出版的《贵州民族志》载:历史上“华夏族系、氐羌族系、苗瑶族系、百越族系的诸民族及蒙古、回、满等民族于不同时期、不同方向进入贵州,与原住贵州之濮人相交汇,逐渐形成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局面”,至今贵州仅世居少数民族就有17个之多。在考察中发现,由于各少数民族有着互不相同的发展历史、文化传承和世居环境,因而每一个少数民族都毫无例外地拥有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的丰富多样的体育文化,即使是相距不到1 km,甚至隔河而居的两个不同民族的村寨中,都具有特征明显不同的体育文化。这些体育文化往往与所归属民族的古老传说、迁徙历史及整个大文化背景高度关联,留下了不同民族祖先的世界观、价值观和智慧等古老文化印记,“带有强烈的民族文化气息和内涵,在相当程度上成为本民族和地区的象征”,成为了在多民族大杂居小聚居地区,区分和识别民族归属的印记之一。调查发现,正是在本民族漫长的生存发展历史中,在本民族大文化背景的影响下,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逐步形成和固化下来的这种鲜明的民族性和传统性特征,使得每一个少数民族都对自己祖先遗留下的传统体育具有了天然的深厚情感。正如在水族聚居区调查发现:水族群众对节庆活动中传统体育活动的重要性具有高度的认同感,无一例外地表示喜欢参加民俗活动中的传统体育活动,都说在节日和各项民俗活动中如果没有传统体育活动,肯定无滋无味,并一致认为如果过水族传统节日“端节”没有赛马活动,那就不是水族的“端节”。每一个民族对本民族传统体育的这种深厚的情感基础,使这些民族传统体育具有了在本民族中广泛开展的坚实人文基础。
2.3 价值系统的多元性
调查发现,在传播现代体育各种条件均不成熟的广大少数民族村寨中,从不间断、源远流长地传承着自己民族的传统体育。而且这种民族传统体育,对于少数民族村寨的本民族任何个体,一生都会是热切向往、反复参与、终身享受的文化活动方式,其对本民族文化和个体成长影响力之大,使其成为该民族重要的文化符号和识别标志之一。原因是这些传统体育总是与这些少数民族的其他文化活动共生的形式而存在和发展着。正是这种共生状态,使得历代少数民族群众在参与这些传统体育活动中,既有对快乐和身心健康的体育价值追求,又同时具有宗教、民俗、情感表达、人际交往、择偶等多种文化追求,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更多的理由、更多的机会和更强的动力,使得这些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宗教活动、民俗活动、节庆活动中承载着多种价值追求,成为最不可缺的重要活动方式。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假如没有这种价值追求上的多元集合性特征,一旦从与其他文化形式的共生状态中剥离出来,只以单纯体育的方式存在,则不仅在历史上难以较好地传承,即使在今天少数民族村寨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上,也难以广泛存在,难于大规模的发展。
3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
在对少数民族村寨进行的广泛田野调查中,我们欣喜地发现了部分少数民族村寨借助本民族传统体育促进了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充分显示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是少数民族村寨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适合的、可行的体育选择,而且是少数民族村寨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十分宝贵的文化资源。
1)推动农村大众体育的开展。
调查发现,在难以开展现代体育的广大少数民族村寨中,有部分村寨不仅仅在固有的节日活动、民俗活动中开展本民族传统体育,已将其推广到平时的体育活动中。如贵州赫章县珠市乡,乡政府和党委购买了上万副用于开展彝族传统体育“铃铛舞”的铜铃,分发给本乡彝族群众,并在各彝族村寨通过各村委,组织和开展起了数万彝族群众参与、经常和持久的彝族铃铛舞活动。这种活动既有效地促进了农村体育的发展,提升了彝族群众的生存生活质量,又促进了本乡社会、经济和精神文明建设。
2)促进农村学校体育的发展。
1998年,贵州省农村学校体育的调查发现,贵州农村学校中有1/4的学校从来就没有上过体育课,超过2/3的学校不能正常开展学校体育教学。当然,近10余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国家加大了对农村学校教育的投入,有效提高了农村学校的办学条件。但是,本次调查中仍然发现由于少数民族地区经济的滞后,广大的农村学校、尤其是村级小学,仅在校舍、课桌等办学条件上有了较为明显的改善,而在开展学校体育所需的场地、器材、师资上,变化并不明显,学校体育运行的艰难状况仍然困扰着广大少数民族聚居村寨的学校。在本次调查的百余个少数民族村寨中,我们发现了20多所学校,将本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经过教材化处理而引入了学校体育教学中,如贵阳市乌当区下坝乡小学将本地苗族传统体育“花棍”引入学校体育,偏坡乡小学将本地布依族“板凳龙”引入学校体育。
3)促进乡村旅游业的发展。
大多数少数民族村寨保存着古朴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具有优质的旅游资源。尤其是在这些村寨中流传了千百年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更具有观赏性和可参与性特征。所以,能充分地满足旅游者求奇、求新、求乐的旅游需求,是极有价值和前途的旅游文化资源。调查中,我们发现凡经营乡村旅游业的少数民族村寨,大都把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作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并且凭借着各村传统体育项目的不同,而打造出了各村不同的旅游特色和品牌,有效促进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了这些少数民族村寨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农村体育发展既是促进少数民族村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不可少的资源,又是这些村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追求目标之一,因而体育发展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不可少的内容。但是,在少数民族村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最初几十年内,由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限制,不具备选择和开展现代体育的经济基础和人文条件,最佳的选择是充分利用本民族传统体育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且事实已经证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不仅具有在少数民族村寨广泛开展的基础、条件和可能,而且已经表现出了促进少数民族村寨体育、学校教育、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参考文献:
[1]国家统计局综合司,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5[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6
[2]国家统计局综合司,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7[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8
[3]胡小明,体育人类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99
[4]谷丙夫,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M],南宁:广西民族出版社,30
[5]贵州地方志编纂委员会,贵州省志・民族志[M],贵阳:贵州民族出版社,2002
[6]张选惠,民族传统体育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6
现代体育文化特征范文5
关键词:体育舞蹈;文化;特征
文化包括人类所创造的一切物质的和非物质的成果,对于事物的发展具有认同、规范、整合和教育教化等功能。不同事物在具有文化的普遍性特征之时,同样有其自身特有的特质,也就是哲学中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关系。体育舞蹈自起源至今,在世界范围内不同文化环境中生根发芽,到今天的全球化文化环境中多元化发展和融合,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共鸣。对体育舞蹈文化史的考察是认识体育舞蹈文化发展历程和一般规律的前提,是掌握体育舞蹈内在本质的根本。对于体育舞蹈的文化构成要素、文化特征为何进行追问,是我们深刻认识体育舞蹈的理论基础,是传承和弘扬体育舞蹈文化要解决的基本问题。因此,厘清体育舞蹈的文化特征,是进一步辨清体育舞蹈发展规律至关重要的一步,是为探求体育舞蹈文化内涵和诊断体育舞蹈在我国良性发展的基本条件。
一、体育舞蹈的发源
体育舞蹈在中国是以社交舞的形态起源于公元前2世纪末到公元3世纪初的汉朝。在国外是在公元11~12世纪的一些欧洲国家在民间舞蹈的基础上加工提炼的宫廷舞,至公元16~17世纪开始在欧洲普遍流传。由于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束缚和影响,体育舞蹈在中国发展非常缓慢,在国外发展相对较好。
体育舞蹈的发展历程从原始舞蹈―民俗舞(大众舞蹈和民间舞蹈)―宫廷舞―社交舞―国际标准交际舞―体育舞蹈,历经百年发展成为当代包含了10个舞种的摩登舞、拉丁舞两大系列,其中摩登舞起源于欧洲,拉丁舞起源于美洲。[1]体育舞蹈在国内外由于其所处的历史文化环境不同,其发展各有千秋。
二、体育舞蹈的文化构成要素
1文化的构成要素
文化是世代相传的,并以文化要素为载体传递文化。学界对文化构成要素的解读因分类标准的不同可谓众说纷纭,从无定论。有研究将文化的组成要素根据其存在形式分为有形的物质要素和无形的非物质要素[2];从文化功能角度,分为物化的文化要素、制度化文化要素、精神形态的文化要素[3];本研究在综合上述对文化构成要素讨论基础上,较赞同“两分法”的分类方法,即文化的构成要素由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类构成。
物质的文化要素,指物质世界中经过人的加工,体现了人的思想的东西。非物质文化要素,又称精神文化要素,包括制度、规范、观念等。
2体育舞蹈的文化构成要素
体育舞蹈文化是随体育舞蹈的历史变迁逐渐形成,其构成要素分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两类。
物质的体育舞蹈文化要素是指在体育舞蹈的历史发展中,通过人们所创造出的各种事物和相关的物质要素,主要体现为体育舞蹈技术动作、音乐、舞种、舞姿、舞谱和曲谱、服饰、动作套路和造型等方面因素。
非物质的体育舞蹈文化要素是指那些伴随、推动和发展体育舞蹈而产生的制度、行为规范、职业道德、标准、规则、价值观念等,如行业规范、职业道德规范、竞赛规则和评分规则、管理制度、组织制度、体育舞蹈形象、气质、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态度、体育舞蹈价值观、体育舞蹈历史文化、民族特色、地域文化等。
正是由于体育舞蹈文化的内涵结构和特殊魅力,体育舞蹈以体育舞蹈文化要素为传承载体,造就了体育舞蹈的发展历史。
三、体育舞蹈的文化特征
体育舞蹈作为人类共同的体育活动项目之一,有其自身的特质。体育舞蹈文化主要具有以下特征。
1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
体育舞蹈的文化特征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超生理性是指体育舞蹈文化不是经生物遗传获得,而是通过人们后天的创造、学习习得的。体育舞蹈文化的超个人性是指在体育舞蹈文化的创造、创新和传承过程中,个人虽然有接受文化、创造、创新和传承体育舞蹈文化的能力,但形成体育舞蹈文化的力量却不是在于个人,个人只有在与他人进行体育舞蹈活动的互动中才需要文化,才能接受体育舞蹈文化,才能影响体育舞蹈文化。
2象征性
每一支体育舞蹈的表演,都要向人们展示一个主题。这个主题是有象征意义的,它象征着一种文化的特质。尽管体育舞蹈在国家、地域和舞种间存在差异,但都不可避免地要体现出象征的意义。不同的国度,因其国家历史、国家文化源起、国家意识形态取向的迥异,体育舞蹈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表现之一,有该国家文化特征的印记,体育舞蹈文化象征的主体成分与国家意识形态表现一定的趋同向度。各舞种之间有一般性,同样也存在明显的特殊性,其在文化方面也是一般性和特殊性并存,所象征的指向是在同一范畴之内,虽其文化的内在本原不尽全然一致,但所表现的象征意义却几乎趋同,都是象征同一大类舞种的共性方面。总而言之,象征性,无论在不同国度、不同地域和不同舞种之间,均为体育舞蹈文化的特征。
3包容性
体育舞蹈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不同区域文化和不同民族文化的融合过程,不同舞种之间有着强烈的交互融合。体育舞蹈在全球范围内活跃地开展,各个国家和地区的人们在历史文化的影响下,经体育舞蹈活动,诸位舞者和准舞者们逐渐产生一些共识,进而形成组织。在这个特殊的组织中,人们都有一个明确的兴趣取向和目标。虽然他们生活的文化背景不一样,学历背景不一样,其中不免有文化的冲突,但是他们在体育舞蹈活动中,并未因这些区别而影响他们的体育舞蹈活动。
以上表述足以表明,体育舞蹈文化具有很强的包容性,虽然人们之间的行为规范和价值标准不一样,但正是这种不一样的人却能聚集在一起,说明包容性是体育舞蹈文化的特征之一。
4多元性
体育舞蹈文化并非是某个国家、某个区域或是某个民族文化的产物,而是一种多元的文化。体育舞蹈是根植于地域文化土壤中而不断发展起来的,因此体育舞蹈文化具有民族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有其自身特有的体育舞蹈,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地的体育舞蹈文化相互冲突、融合和演变,在宏观层面体育舞蹈所蕴含的文化不相同,在微观层面也是不尽相同,然而在中观层面却是有较大趋同的,这也是体育舞蹈项目在历经几百年,在不同文化环境下发展,到现在能走向国际化的发展态势。总而言之,体育舞蹈文化具有一定的民族特性、现代元素特性,是多元化的表征。
5规范性
体育舞蹈是一个完整的舞蹈系统,是历经百年历史锤炼和一代又一代的舞者们的不断感悟和铸造而成,体育舞蹈自身有着它内在严格的规范特性。体育舞蹈对动作技术的规范性要求更是严格,它在技术上追求极致的特性,使体育舞蹈的动作技术恰到好处,多一分或少一分均不能表达出体育舞蹈的神韵。现代体育舞蹈具有一定的竞技性,竞技性要求按照严格的竞赛规则和评分规则来进行比赛,进而取得成绩,争夺冠军,同时对参赛者和体育舞蹈的展示有着明确的规范性要求。体育舞蹈展现的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美是一种规范,体育舞蹈是一种对美的印象的规范,具有表演观赏性特点。体育舞蹈极高的观赏价值,源于体育舞蹈是融音乐、服装、仪表、体态美于一体的一门艺术,有很高的规范性特征。体育舞蹈发展秉承了体育舞蹈文化的传统,故而规范性是体育舞蹈的文化特征。
6美学性
体育舞蹈在本质上是通过身体动作的表达来追求美的境界。一支体育舞蹈表演得成功与否,关键看其对美的领悟和美的表达层次境界的高低。在体育舞蹈中,动作之美、难度动作展现之美、身体表达之美、造型之美、服装搭配之美、外在形象之美、表情内化之美等,均是舞者追求体育舞蹈美的境界的表现。欣赏体育舞蹈,给人的体悟和遐想是对美的品位的震撼和共鸣。因此,体育舞蹈的文化特征在美学上的要求是追求极致的美,对任一动作、任一表现、任一造型、任一眼神和感情的交流,都会以完美的高度去审视,突出美学意蕴。换句话说,体育舞蹈表演,若未对“美”予以极致的表达,其表演不能算是成功。
7传递性
体育舞蹈文化的传递性包括两个维度的传递,即纵向的体育舞蹈文化传递和横向的体育舞蹈文化传递。纵向传递也就是体育舞蹈的变迁与发展,表现为如下三个方面的基本关系:第一,继承关系,即后来的从事体育舞蹈的人接受了过去从事体育舞蹈的人所留下的遗产。第二,变异关系,在体育舞蹈发展过程中,我们虽然继承了过去体育舞蹈的成果,但不是一成不变的照搬,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技术的发展而随时修改和不断变化的,其中有微小的变化,也有发生巨大的变化。第三,中断关系,在体育舞蹈的发展历程中,有不少东西被历史发展所抛弃。有些是不合时代需要的、无价值的,没有存在的必要;但也有些是存在价值的,却因各种变故,出现了发展的中断。横向传递是体育舞蹈在某一时期,在各个国家、地域、民族间和不同舞种间的交互传递,表现为交叉与渗透关系、制约与促进关系、相互转化关系。总之,体育舞蹈文化的传递,表现出了相互联系、交互影响、交互作用的特点。
四、结语
体育舞蹈文化是体育舞蹈发展的不竭动力之源。研究表明,体育舞蹈具有超生理性和超个人性、象征性、包容性、多元性、规范性、美学性、传递性等文化特征。析清体育舞蹈的文化特征有助于把握体育舞蹈文化的内涵和本质,从而保证体育舞蹈运动不断创新和发展。
参考文献:
许 昌,陈 飞,林碧英体育舞蹈文化的审美特征与价值取向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08(01):25―27.
现代体育文化特征范文6
[关键词]体育文化特征功能
一、体育文化的内涵
“体育文化”一词最早直译为身体文化。早在19世纪末,人们对“体育文化”有了较为广泛的解释和使用,到了20世纪,对身体文化的解释和使用更为多样化。我国学者把体育文化概括为“是在增加健康,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过程中创造和形成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财富,包括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组织及规范体育活动的各种思想,制度,伦理道德,审美观念,还包括为达成目标的各种改革举措以及相应的成果。”
关于体育文化的研究对象和范畴。一种观点认为,体育文化主要包括体育观、体育价值观、体育行为准则、体育道德等在内的社会意识形态及反映这一形态的体育方式、民族风俗、人心理特征、审美情趣等。另一种观点认为,体育文化研究包括体育科学和体育的价值、观念、意识、心理等社会因素。体育文化着重研究体育的社会现象,不研究体育的生物现象。
尽管人们对体育文化的认识还没有完全统一,对于概念使用范围还有争议,但体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已经表明:作为映射着人类智慧之光的一种实践活动,它所产生的意识形态和知识体育,所创造的方法、手段、技术、器械、设施以及记录和传播所必需的组织、宣传机构等,已经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构成了一种独特的不可思议的文化现象。
二、体育文化的基本特征
1.健身性
实践证明,人们通过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就能发展有机体的力量、速度、灵敏、柔韧、耐力等身体素质,提高有机体对外界环境的造就能力,从而促进身心健康,增强体质,但是,要使体育有效地增进健康、增强体质,还必须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知识方法,经常地进行科学锻炼,即“动”必有序,“动”必有道。
2.娱乐性
体育是一种娱乐性和休闲性很强的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体育运动日益成为人们改善生活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它为人们提供一种积极、健康向上的消遣,给人们带来无穷乐趣。体育娱乐性,按参加者在活动中的方式可分为观赏性娱乐活动和运动性娱乐活动。观赏性娱乐活动是指人们观赏各种体育表演和比赛,特别是观赏竞技运动;运动性娱乐活动是指人们亲自参加体育活动,乐在其中。
3.竞争性
体育是一种竞争鲜明的文化。体育的竞争,是指在运动场上,两个以上的个人或集体在同一规则下,争夺同一目标的活动。体育的竞争,不仅仅反映在竞技体育上,还反映在群众体育上,现代体育比赛,不仅比身体、比技术、比经验,而且比思想意志品质和顽强拼搏精神,是一种全面的竞争。因此,竞争是体育的灵魂,没有竞争就没有超越,就没有创新和发展。
4.教育性
广义的教育包括体育。教育性是体育文化固有的特征和功能。体育的教育性有两层含义:一是从它产生之日起,就是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与德育、智育、美育等结合,是全面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手段。二是寓教育于体育之中,在体育运动中培养人们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以及培养人勇敢、顽强、拼搏进取的优良品质。
5.艺术性
体育是一种艺术性突出的文化,尤其以竞技体育最为典型,它集健、力、美、技、艺于一体。高水平的比赛,既是比技术水平,又是一种艺术的表演。高超、完美动作以及运动员矫健身姿给人以艺术的欣赏和美的享受,令人回味无穷。
6.民族性
体育是民族产物,具有民族特征。由于民族区域的生存环境、文化底蕴、社会和经济生活、历史和发展原因的不同,世界上各民族都有自己传统的体育项目。如中国武术、印度瑜加,西班牙的斗牛等。当代体育和今后发展,虽然民族间差异继续存在,但这种差异又受到世界性的统一规律的严格限定,其共同点越来越多,渗透和融合不断加强。7.国际性
体育的国际性是1896年法国著名教育家顾•拜旦恢复奥运后才出现的。从那时开始奥运会由原来的地区性的宗教活动发展成一个国际性的体育盛会,体育已超越国界和语言,成为各民族间文化交流的工具。国际体育组织之多、比赛之频繁、交往之广泛,影响之深远,是其他领域无法可比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体育的这一特征将会越来越突出,推动着世界一体化进程。
8.全民性
体育的全民性表现为全民的积极参与。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从繁重生产劳动中解放出来,利用更多闲暇,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强身健体、愉悦身心;通过电视、网络、报刊、杂志等新闻媒体关心体育赛事;或亲自到体育现场观看比赛。总之,体育已日益成为人们现代生活不可缺少的内容。
三、体育文化的功能
体育文化之所以能够存在和发展,是与它具有特定的功能分不开的。研究体育文化的功能,可以使我们加深对体育文化的理解,进一步认识体育文化对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改善的重要意义,从而更有效、更自觉地发挥体育文化的功能。
1.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人才
世界各国之间的竞争实际上是人才的竞争,所有国家都将抓住有利时机加快培养在世界上具有很强竞争力的全面发展型人才。竞争是体育运动的核心,体育的竞争包含着广泛而深刻的对人类认识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挑战,这种挑战意识可以明显地迁移到广泛的社会生活中去。通过体育教育能够培养出当今社会人才所需的努力拼搏、不断创新、百折不挠、公平竞争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通过艰苦卓绝的训练和比赛,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和胜不骄、败不馁的顽强韧性;比赛中胜负得失涉及到集体、地区甚至国家的荣辱,从而培养人的责任心、使命感和爱国心;面对强劲对手,要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对手,促使人们增强危机感和竞争意识,不断地向更高目标奋斗;严格的比赛规则和无私执法,可以诱导人们养成维护道德规范,遵纪守法的美德。总之,体育运动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重视。
2.丰富人们业余文化生活,促进全民健身运动广泛开展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各国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生活方式也产生了显著变化,在不断满足物质生活的同时,精神生活要求也随之提高,人们对文化需求日益广泛。体育运动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丰富人们业余文化生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3.体现公平竞争原则,表现民族自尊
体育文化是人类社会文化的特殊组成部分,它的兴衰直接反映着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它的荣辱直接反映着国家、民族的精神,体现民族自尊。人类追求公平竞争,表现民族自尊的精神,在体育运动中得到完美的体现。
4.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和发展
体育文化的功能因社会发展的需要而不断衍生新的功能,体育文化的经济功能就是这样一种新的功能。体育经济功能的发挥,不仅推动了体育运动的迅速发展,为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物质财富。
参考文献:
[1]席焕久.体育人类学[M].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