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财务制度标准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财务制度标准化范文1
关键词:部门管理;风险管理;业务管理;标准化工作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3)03-0-02
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各种企业为了能不断优化公司制度体系,而作为企业管理的必要手段,管理人员已经对标准化管理给予重视,其中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虽然是会计部门的基础工作,但却是企业财务质量要求的需要,更是提高企业效益的需要。所以,如果一个企业能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工作做到协调发展并科学合理,那么对于企业的实际工作来说,这样不仅提高了企业的财务管理能力,又能使企业在弱肉强食的业界内稳定持续的迅速发展。
一、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的定义
企业财务管理是通过价值形态对企业资金运动进行决策、计划和控制的综合性管理。所谓标准化是为在一定的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对实际的或潜在的问题制定共同的和重复使用的规则的活动。在企业财务管理中,进行标准化指的是规范企业财务进程,并对会计行为进行规范,确保会计资料具有合法性和完整真实性,同时,还需要以防范风险以及提高经营水平作为出发点,分析企业部门的设置、业务流程以及岗位分配等,并对员工权限进行划分,根据企业自身实际,建立一个标准化的管理体系,从而从最大程度上满足会计信息验证、会计信息使用或者提供者的利益和需求。
二、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的内容
1.部门管理标准化
财务管理工作的部门涉及财务部门和非财务部门。而且,部门领导是部门管理的灵魂,要想让一个部门取得进步,除了团结部门人员拧成一股绳为了共同的进步而努力之外,部门领导还得制定一个部门管理标准,让部门的管理变得标准化,因为部门的管理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个缩影,部门发展需要员工之间的互相有效的合作,同样企业的发展也需要部门的发展,就如同鱼和水的关系,部门发展离不开员工发展,企业发展离不开部门发展,这种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所以要想使得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首先必须要使部门管理标准化,只有部门管理的标准化,企业才能建成工作标准化的体系并长期发展。
2.风险管理标准化
风险是商业环境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传统的风险管理强调的是缓释,并侧重于企业内常见的风险领域,而新的风险管理(Risk Management)则定义为当企业面临市场开放、法规解禁、产品创新,均使变化波动程度提高,连带增加经营的风险性。当前英国BSI的BS31100:2008风险管理实践指南就是企业风险管理的标准。而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管理局风险管理工作组(ISO/TMB/RMWG)的风险管理标准化工作在一些世界先进国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成就,比较有代表性的是ISO/IEC GUIDE 73和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联合制定的、在国际范围内都颇具影响的。
3.业务管理标准化
业务管理(service management)是指对公司经营过程中的生产、营业、投资、服务、劳动力和财务等各项业务按照经营目的执行有效的规范、控制、调整等管理活动。包括应用管理、大客户业务管理、自定义的业务管理等。业务管理标准化是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业务管理标准的制定是发生相同的业务时,任何岗位职责的工作人员都要有统一的业务行为规范,例如:预算编制是企业预算管理最基础的环节,目前,大多数企业主要是采取固定预算的方式,也就是预算期某一固定业务量水平为基础编制的预算,这样就容易造成与实际的情况差别很大,更有可能使得领导与员工的工作有对立性。所以,要制定正确且符合各部门特点的预算编制方法,就要让业务管理标准化就要结合实际情况。
三、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体系的实施步骤
1.明确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的原则和目标
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的目标是规范财务管理制度、精细预算管理、配置优化财务资源、清晰财务操作流程、统一财务档案管理。一个企业需要把规范当作财务管理标准化的根本要求,把防范财务风险当作财务管理标准化的中重要任务,把提升服务能力和财务报障能力当作财务管理化的基本,把企业全体员工共同合作工作当作实现财务管理标准化的必经途径,只有清楚认识财务管理标准化的重大意义,才能明白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的原则。
2.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的主要工作
首先和实行统一、规范的财务制度,这就需要从会计人员管理与考核类、资金管理类、资产管理类、预算控制类、成本费用类、存货管理类、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类、发票管理类这几类来下手,统一制定规范的财务制度,制定制度的同时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这几类法规,并且制定制度要包含主要业务活动的大部分财务行为,让企业在进行业务活动时有据可依,而且依据都符合企业内部控制规范要求的。其次,和实施统一、规范的业务流程,先将业务流程细化成预算编制与审核类、资金收支类、费用审批类、存货出入库类、标准成本制定与审核类、成本控制类、工程结算类、分析与考核类这八小类,再在编制业务流程图时针对每一个环节和步骤都提出清晰具体的要求,让业务流程在操作时变得更加完美。最后,强化财务工作信息化建设,在企业内使用同一种管理软件,建立一个标准账套,由软件管理和维护人员对软件的使用进行监控,对于违反规定的操作或不执行制度的人员进行处罚,这样,通过标准化账套的模式能更好的规范财务管理的工作。
四、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务管理体系不协调
财务制度和业务流程没有相互协调合作,部分财务制度与业务流程管理步伐不统一,财务制度没有结合生产工艺和业务流程实际情况,业务流程没有考虑会计控制的基本要求,于是导致了财务管理工作不协调。
2.财务控制力薄弱
企业的财务管理人员往往只注重一般事务性的处理,经常做到事后处理,却忽略了事前分析,事中控制,只顾着忙于记账,所以财务控制力度明显不够。
3.财务信息体系过于分散
企业内的各个部门都使用自己的核算软件,所以各个部门互相之间的软件不能直接进行数据转换,于是为了转换数据,财务人员要多做一道工序,更甚至有的企业大量数据的处理是由财务人员手写,没有统一的软件,这样一来只会浪费了工作时间和工作精力,降低工作效率,所以很多企业的财务信息体系过于分散就是这样造成的。
五、解决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的措施
1.制定标准化财务制度及流程
很多企业的财务管理其中的风险管理存在较多漏洞,造成漏洞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财务管理工作没有规范标准化,大部分都没有一个规范的制度和标准,只有把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的水平提高,企业内的各部门人员才能根据标准来完成工作,这样一来,企业的效益是显而易见的,而且这种标准化的工作不仅使管理水平上了一个台阶,也为企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提高企业自身的效益,为获得最大利益是企业的根本任务。而标准化的财务制度和流程在企业内部是相当规范的,因此保证了企业各单位财务数据可以相互比较,也保证了企业财务管理标准化。并且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为企业的生产提供了共同准则,只有通过财务管理标准化工作,在完善财务管理标准化的同时也完善了企业标准化。
2.通过各个部门之间工作的衔接来实现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
传统的财务部门和非财务部门之间是非常容易产生矛盾的,如出现计算误差、信息交流受阻,部门沟通困难,有的甚至发生经营信息遗忘,这样产生的后果便是企业面临巨大的经济损失。而实现财务以及非财务部门之间的工作衔接,财务部门和非财务部门的统一规范后,类似以上的问题是不会出现的,并且避免了浪费和低效率的情况,从而使得企业能协调发展,促进了财务工作的标准化。
六、结束语
在如今市场经济竞争如此激烈的社会,一个企业如果想在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构造企业财务管理工作标准化体系,只有构造了标准化体系,企业人员才能规范的工作,才能给企业带来更多效益,从而这个企业便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社会战场上获取胜利。
参考文献:
财务制度标准化范文2
关键词:高校发展战略;高校财务;制度安排
高校财务制度安排需要依据高校发展战略的实施,高校财务制度是高校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规范高校财务行为管理、如何为高校创造良好的经济环境是高校财务制度安排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高校财务制度安排的最终目的是提高高校资金的使用效益,促进高校事业平稳发展。
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涵义及特征
(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涵义
随着“现代大学制度”的不断推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关注度也大大地提高。财务管理制度与其他制度一样,有广义和狭义之分,财务管理制度的广义部分和狭义部分相应地被归为宏观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和微观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广义上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是指国家层面上的财经法律、法规、制度等。而狭义上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是指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它标志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高低,对高校财务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讲,广义上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包括会计法、审计法、税法、经济合同法、票据管理法、高等学校会计制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财经法规、通知文件等,这些财务管理制度都在不同的领域发挥不同的作用。狭义上的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包括内部审计、内部预算管理、费用收支管理、学费收缴管理、高校资金运转管理等。广义上的财务管理制度和狭义上的财务管理制度共同维护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和发展。
(二)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主要特征
在高度集权管理体制的实行之下,高等学校逐渐形成了统一化、标准化的基本特点。过去的计划体制导致政府的行政权力泛滥使用化、高等教育管理的滋生、高校教育成本扩大化、检查评估腐败化、资金调剂困难化。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粗放特征导致内部管理混乱化。另外形式重于实质特征,给以后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留下了隐患。
二、我国高校财务管理制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责、权、利不统一
责、权、利不统一的问题不仅存在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实施中,也存在于高校内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实施中。当责、权、利脱节,就会出现问题、造成损失,此时各部门却相互推卸责任,很多能够认定责任的事故都无法得到处理,刘伟认为:在社会制度变迁之中,责。权、利三者失去平衡,既没有效率也没有秩序,这是一个很大的漏洞。高校的财务管理制度由于经济责任弱化而无法顺利实施。
(二)绩效拨款的力度不够
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改革,高等教育经费的使用问题变得越来越重要。把产出拨款机制引进高等教育资源当中是财政拨款模式改革的主要方向,产出拨款机制的引入是为了提高高等学校的教学质量,避免教育资源的破坏。当前,绩效拨款模式很少被我国政府使用。
(三)高等学校预算管理缺乏科学的绩效考评机制
当前高校的预算管理仅仅限于年度预算,根本没有与高校发展战略相对应的长期预算,年度预算的内容无法保证高校业务活动和资金运转活动的有效统一,也无法保证高校财务管理的计划实施。这就说明高校的预算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缺少绩效考评机制。
(四)高校资产使用与所得收入的分配不均衡
资产是高校财务管理中的主要组成要素,没有资产,就无法带来收益。高校资产使用与所得收入的分配不均衡,会严重影响高校的教学质量。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高校内部普遍利用手中资产进行个人收益活动,例如利用学生宿舍、实验室等设施进行外部开放,以此来获取租金。这种行为在资产有限的情况下,会造成部分资源浪费、教学质量严重下降等。
三、高校财务管理制度安排
在我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当中,政府高等教育财政拨款模式具有很大的作用。高校教学财政拨款涉及政府和高校的双重责任权利关系,所以在确立高教财政拨款制度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出高教财政拨款的效益。另外,财政拨款的决策机构要执行国家政府的意志,保护高等学校的办学独立性。在对高校经费管理办法的改革中,要对在校学生定额拨款,另外在收费标准的审查批准上,要给予高校一定的定价独立权。在对学费收取的管理上,应取消“非税收入”的管理制度,应改革高等院校经费的拨付办法,降低财务风险。此外,还要完善财务环境,建立起正常的制度治理机制,创造制度环境是制度治理的关键。
结语
随着教育全球化的不断发展,现代大学制度逐渐成为高校管理者们关注的焦点。如何使高等大学独立运作和自我监管体制日益成熟是我国大学财务管理制度建设中的关键问题,完善高校财务制度、降低财务风险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目标。相信随着高校财务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更多的学生进入世界一流大学不再是空想。
参考文献:
[1]叶青松,赵娟.高校财务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及整体改进研究[J].会计之友,2013,9:104-107.
[2]李国俊,廖宏伟.基于高校发展战略的高校财务制度安排[J].中国高教研究,2009,5:29-32.
财务制度标准化范文3
关键词:成本控制 防范财务危机 管理体制 新制度
我国1999年1月开始实施的《医院财务制度》和《医院会计制度》,对规范医院财务行为、加强医院财务管理,以及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具有重要影响。但是随着公共财政框架的建立、社会主义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以及各项财政制度的不断深入,医疗机构的运营体系也发生了变化,经济活动也发生了变化:更加多样、复杂。《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发〔2009〕6号)中明确指出,将对医院各项体制、机制进行改革;并尽快完成多元化办医格局建设。为此,医院必须严格控制医院预算、加强收支管理、加强成本核算和控制,实行医疗服务成本核算,对医院服务效率进行科学考评;并对医院信息进行全面公开,并接受整个社会监督。2012年元月实施的新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对实施财务制度的进一步管理、监督和运行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强化成本控制,促进医院科学管理,提高医院在医疗市场中的竞争力
医疗卫生体制的改革需要医疗体制的不断深化辅助,改革政策重新对医院管理方面卫生提出了的要求。医改方案指出,要严格按照制定的计划对医疗服务进行成本核算,测算。对医疗服务效率进行科学考评。卫生部门、财政部门等有关管理部门也针对医院管理提出了适应当前改革发展的要求,加强医院成本控制,以人为本,努力解决“看病困难”、“看不起病”等问题。强化成本控制,早日实现 “优质的医疗服务、低廉的医药费用”的卫生改革目标。
医院通过成本分析与核算,提出成本控制措施,降低其活动成本。成本管理能够真实、准确、全面地呈现出医院成本具体情况,加强成本控制,实现降低医疗成本,达到提高医院绩效,增强医院竞争力的目的。成本管理是成本核算、分析、控制等各方面有机组成。
实行全成本核算,可以为价格主管部门制定医疗服务价格提供参考依据,为医保方单病种付费提供相关成本信息,为医改政策制定提供数据支持。
实行全成本核算,促进医院各级管理更加科学化、规范化。一方面,通过全成本核算,促进医院加强药品、卫生材料、房屋、设备固定资产等各项基础管理,另一方面,分析成本核算提供的成本数据并将其作为医院对科室考核的重要依据,组织各核算单位充分全面利用各科室人员、资金、设备等要素进行经营,完成提高效益、提高竞争力的目标。
实行成本核算,有利于增强全员成本意识,建立节药型医院;促进医院人员、资金、设备的合理配置,提高医院资金充分使用率;施行绩效考评,把员工工作积极性调动起来。
新财务制度对成本管理的要求及目标等提出了明确要求,使医疗成本归集核算体系更为精确,重点对医疗成本的分摊与核算提供了一致、可验证的基础数据。主要体现在:固定资产的折旧,摊销无形资产的成本范围使财务成本更加全面、真实;规范了相关行政后勤科室、医疗辅助科室、医疗技术科室、临床服务科室的成本核算方法、依据科学的方法对成本进行归集、分配并通过成本报表反映出来,将成本报表作为编制财务报告时财务情况说明书的一个附送内容;将药物收支纳入医疗费用的统一核算,药物费用按实际购买价格计量的消费,作为医疗成本的一个构成部分,把医疗费用,更具体、清晰地呈现出来,更符合配比原则。
二、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强化政府监督,防止财务危机
新财务制度提出对医院采取“核定收支、结余按规定使用、定项补助、超支不补”的预算管理制度,把预算核算指标更精确化,对财政资金的考核更加严格,分开核算基本补助、项目补助收支,分别计算,为财政支出使用效果提供有效评价依据,使财政支付更透明化、规范化。
加强医院预算管理与规范,预算管理把医院所有收支包含在内,使预算更具完整性,严肃性,杜绝自由调整项目支出等不规范问题,早日实现医院标准化运营。
充分明确医院总体预算管理方法并和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相连接,明确新系统预算管理的每一个环节,对医院预算各个环节的原则、程序等作出相应规定。同时对在预算管理过程不同部门(主管部门、财务部门等其他相关部门)的职责进行明确。
三、真实反映资产负债信息,强化管控手段,促进科学决策
新财务制度规定,医院要全面真实核算所拥有的的资产和负债,披露资产真实负债信息,包括在会计核算时基建并入大账、提取医疗风险金、坏账准备金、财务报告时编制现金流量表等。
四、实行总会计师制度,标准化医院财务管理体制
(一)实行总会计师制度
新财务制度规定,三级医院应设置总会计师。总会计师作为医院领导成员,协助医院管理层(院长)工作,对整个医院负责,与医院领导同共分析医院经济情况,考虑其发展,贯彻医院“统一领导,集中管理”的管理体制,更有利于经济决策的制度化、规范化、专业化,有利于加强医院财务运行的的监督管理。
(二)规范医院财务信息准确性,提高财务数据的可用性,加强财政预算资金和科教资金使用监管
新财务制度全面清晰地反应出医院总资产规模、固定资产净值、国家资本投入的利用成效,界定新的收支分类及其标准、规范财务报告,使医院财务信息更为精确。加强科教资金使用监管和财政预算资金,为财政补偿机制的建立提供了财务依据。待冲基金等财务信息反映出国家财政资金投入与资金消耗动态,对医院基本建设和设备购置再投入的财政研究方面和补偿制度提供了可靠的财务信息。
(三)完善财务报告体系,全面满足多方面的财务信息需求
新财务制度增加了收入支出表、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成本报表等,更加完善了医院的财务报表体系,将医院各项财务信息全面、准确地传递,使每位使用报表的人员全面准确了解医院的财务情况,对医院的经营活动和绩效给予正确的评价。
五、引进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增加医院财会信息公信力
注册会计师利用所具备的专业知识及工作经验,对医院财务报告进行精确审计,审计完成并发表审计意见,协助医院完整核算,准确计量收入、支出,增强医院会计信息的质量、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
六、转变医院经营管理模式,明确职能定位,维护公益形象
新制度明确规定医院是公益性事业单位,不允许有盈利性的内容体现;但是医院如果只注重服务,忽视效益,不计成本这并非实质上的公益而是一种变相资源浪费;只有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成本核算,医院才能持续提供高质量、价格合理的服务,这关系到患者的经济情况和医院生存发展。因此,医院财务具有财务管理的专家,熟知现行财经制度、法规、擅长运用先进的理财手段,对于经营和管理医院及保障医院持续稳定发展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同时促进医院医疗服务行为规范化,维护医院社会公益性;确保医改资金使用的公开化,保证规范、安全,保证财政医疗卫生资金支出的公益效果。
新制度有利于医疗机构加强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确保财政资金使用安全、透明;加强医院风险防范意识,增强防御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能力,同时建立健全的医院风险评估机制、制定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充分发挥注册会计师审计鉴证职能,有效防止控制医疗腐败现象。但在新制度中对科室成本的控制、多种办医模式下资本筹集业务、公益性收支的核算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参考文献:
[1]张静.学习新医院会计制度的体会[J].财经界(学术版.2011
[2]李友民.新医院会计制度对财务核算的影响及对策浅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1
[3]黄慧玲,吕玉波,史俏蓉,欧爱华.创新分配制度 促进医院发展[A],2009传统医药国际科技大会暨博览会论文集[C],2009
财务制度标准化范文4
【关键词】 煤炭企业; 财会基础; “六好三基”模式
随着近几年国家对煤炭产业的大力整合兼并,永城煤电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永煤集团)顺势发展,在发展主煤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煤产业,到2011年,永煤集团煤炭主业上有9家子公司,非煤产业则有火电、煤化工、金属矿产、轴承制造、房地产等近73个二级子公司,分布在河南省15个地市及贵州、新疆、内蒙、安徽、四川、上海等省、自治区、直辖市。随着永煤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财会基础管理工作在企业发展中愈发显得重要,永煤集团针对企业集团单位多、分布散、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特点,创新性地提出创建“六好三基”财务管理模式,从制度创新、管理创新上进一步规范会计基础工作管理,强化监督考核,有效提升了企业集团的整体财会基础工作水平。
一、“六好三基”管理建设
永煤集团从实际工作出发,从三个层次、六个方面进一步建立完善财务管理体系,创新性地提出“六好三基”管理模式。“六好”是指基础工作好、会计核算好、财务管理好、风险管控好、团队建设好、服务决策好;“三基”就是指基层(企业集团的成员企业)、基础(财会基础工作)、基本功(财会人员的综合能力)。“六好”与“三基”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六好”是手段,“三基”是目的,通过“六好”的创建,提升“三基”的整体水平,同时,“三基”水平的不断提高,又带动“六好”的创建。针对“六好三基”管理模式,永煤集团以“六好”为抓手,全面提升基层单位财会基础工作和财务人员的基本功。
(一)基础工作建设
首先,永煤集团深入开展财会升级创优工作。借助河南省“财会升级创优”工作的开展,永煤集团积极响应,扎实开展,所属各子公司对照标准,从基础做起,向优秀努力,做到“优秀上台阶,规范升优秀”,进一步巩固了升级创优成果,使各项基础工作更加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
其次,财务会计基础工作“模板化”建设。所谓“模板化”就是将公司基本的、日常的财务活动、会计核算等工作内容,以模板的形式固化下来,以模板化为依托,建立以制度化、标准化、流程化为一体的规范化财会基础工作管理模式。在模板收集、设计、多次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财会基础工作“模板库”的建立工作,推行的第一批模板库包括财会基础通用类、自制类和财务管理类3大类共90多个详细模板,内容涵盖会计档案、资产管理、资金管理等多项日常财务管理业务,将为进一步推进精细化管理和对标管理,提升永煤集团整体财务管理水平发挥积极作用。
最后,财务管控制度建设。按照永煤集团战略发展需要,根据《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一方面适时更新完善财务管控制度;另一方面对公司成立以来的各项财务制度进行系统梳理、汇编成册,将集团母公司与各子公司法人治理机构下的财务制度建立健全,规范了集团母子公司和公司治理下的财务运作机制。
(二)会计核算建设
首先,会计科目设置科学合理。依据《企业会计准则》和《永煤集团会计核算办法》,对会计科目设置进行了统一规定,以满足核算和报表填制需求。其次,会计业务处理。按照《企业会计准则》的相关要求,结合煤炭的特殊性质,进行正确的会计业务处理,在调研、梳理、讨论、征询、修改的基础上,起草编写了《永煤股份会计核算手册》,为更好地规范和指导煤炭板块的会计核算,加强会计信息的可比性,打造规范有效的会计基础管理,切实改进和提高会计核算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再次,原始凭证及审批手续。原始凭证真实、合法、完整,力求做到单据完整,签字齐全,手续完备。最后,财务信息化应用。使用财务信息管理平台和NC核算系统进行报表编制和会计处理,相关权限设置符合内部控制制度要求。
(三)财务管理建设
首先,做好国家财税法规、上级部门各项财务制度的学习工作,并结合实际,及时更新永煤集团办公系统财会信息网,方便财务工作人员学习。其次,做好河南煤化集团、永煤集团财务相关制度执行工作,严格按照集团母子公司财务管理规定做好母子公司体制下的财务管理和本单位的财务管理。再次,制订科学、合理的年度财务工作计划和目标,具体的实施措施,并能努力地去实现,达到预期目的和效果。根据年度、季度、月度经营目标,狠抓目标落实,强化财务分析,针对影响经营目标完成的相关问题,详细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的方案,以提前采取措施,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最后,按河南煤化集团、永煤集团有关规定,每年至少开展一次财产清查,每次清查要形成完整的财产清查档案,并装订成册。发现问题,根据权限自行处理或及时向集团公司报告,按批复意见进行处理。除做好日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外,还需重视财务管理创新、亮点总结、提升改进方面的工作。
(四)风险管控建设
风险管控建设主要从资金风险管控、存货和应收账款风险管控、设备购置及工程价款支付风险的管控、对外投资风险的管控、对外融资风险的管控、税务风险管控六方面进行。按河南煤业化工集团和永煤集团有关规定做好风险管控工作,及时更新完善管控制度,规范管控流程。
(五)团队建设
团队建设主要开展会计岗位轮换、“导师带徒”活动、学习培训的组织工作、财务人员考核及培养推荐、团队素质建设等。根据本单位具体情况制定与本单位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岗位轮换制度和“导师带徒”制度,着眼于集团公司发展战略,培养一批懂管理、会算账、善理财的高素质人才。
财务制度标准化范文5
关键词:财务管理;模式;财务共享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1)03-150-03
财务共享服务(Financial Shared Service Center,简称SSC)并不是一种全新的概念。共享服务中心按照企业中的各项职能划分,设立电脑系统(IT)共享服务中心、人力资源(HR)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采购共享服务中心、供应链共享服务中心等。福特公司是世界公认的第一个设立SSC的企业,20世纪80年代初其就在欧洲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90年代初期,惠普、道尔、IBM和Allied Sig-nal公司也相继采用财务共享服务。目前,道达尔油、BP,诺华公司(Novartis)、阿苏克一诺贝尔(Akzo-Nobel)、拜耳、陶氏化学、科勒、巴斯夫(BASF)等全球500强企业都在中国设有亚太区共享服务中心。国内大型企业如海尔集团、长虹集团、中国网通、中兴通讯等也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管理模式。根据埃森哲公司(Accenture)在欧洲的调查,30多家在欧洲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跨国公司平均降低了30%的财务运作成本。财务共享服务的出现改变了财务工作的面貌,无论在财务工作的内容、服务方式方面,还是在财务工具的运用及财务在企业中所处的位置方面。
一、财务管理方式的比较
1.传统财务管理
传统的财务管理模式通常按内部需要、外部需要及结算需要分成三块,如果集团公司或跨国公司下属很多的子公司、分公司的话,下属子、分公司也基本上根据业务内容的多少及其复杂程度也做同样的职能划分。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企业的扩大与发展导致它需要越来越多的财务人员,而这些财务人员在费用收入、支出、员工报销、资产折旧核算、薪金支付、凭证录入等方面都做着相同的、重复性的工作,唯一的区别可能仅是处理的时间、地点不同而已。
2.财务外包服务
财务外包服务(Financial Outsourcing),也是近年来发展较快的一种财务管理模式,节约成本是促使这种管理模式产生的直接原因。企业将总账核算、往来账款管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管理、报表系统、纳税申报等模块中企业不擅长管理、基础而又附加价值低的部分外包给那些在该方面居于行业领先水准的专业机构代为处理,如将财务资金管理外包给银行等金融机构管理,将应收账款包给收账公司去管理,将票据处理外包给会计公司管理等。财务外包可以使企业集中力量于其核心财务管理事务,有助于强化公司治理能力,改进效率。近年来,外包的发展也逐渐从业务处理型外包转向决策支持型外包,这表明财务外包业务并不单纯强调分割的业务操作,开始注重各财务模块的连接,从而为发包方的财务决策提供支持。财务外包虽然能够弥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的不足之处,但也存在诸多风险,如企业内部信息、商业机密外溢所造成的风险,企业自身丧失了财务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和改善的机会,因与第三方的沟通及信息传递环节增多可能导致沟能不畅、时效性差,从而影响服务的质量。对于跨国公司的离岸型外包,因各国的财务准则、法律标准、文化等存在差异,对接包公司的能力有较高要求,如不能合理地处置,可能会使企业财务活动无法正常地进行,从而对其核心竞争能力提升反而会起到负面的作用。所以财务外包对企业来讲是一种“快速瘦身”方法,为实现短期目标可为之;但如果对其未来的核心控制能力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就不宜实施外包的策略。
3.财务共享服务
财务共享服务(Financial Shared Service),是在信息及网络技术发展基础上形成的一种创新型财务管理方式,企业集团将下属各业务机构所有与财务会计处理有关的工作,或将不同国家、不同地点重复的、业务量较大、附加价值较低的会计业务集中到一个共享服务中心来进行处理。与财务外包模式相比,共享服务中心仍属于企业集团内部,它服务于企业内部,采用企业通用的一种语言,为内部客户提供专业、标准化的高效服务,可有效地克服外包模式的不足;又可弥补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中的财务职能重复投入而带来的运营效率低下的弊端,标准化的服务还可保证会计记录的统一性、规范性,通过市场运作的机制,通过提供服务来创造价值,使用其服务的业务单位需要支付服务费用,改变了传统模式中财务部属于后勤、属于非价值创造部门的观念,企业集团的财务部门则专注于集团公司的预算管理、资金管理、核算和经营决策分析等战略性的财务管理。
二、构建财务共享中心的目的和意义
构建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目的是为了整合专业资源、降低运营成本、提高运作效率和财务管理水平、提供优质服务。
1.集中服务,降低成本
在传统财务管理模式下,各地分公司都设有自己的财务部门,要求每个财务人员都熟悉整套财务系统,能独立完成所有的账目处理。但在共享服务中心模式下,大量人力资源及人力成本被节约,每个财务人员只需完成整个账目处理中的一个或某几个环节。比如应付账款一项,对中国、美国、新加坡的分公司处理业务内容及方式都是一样的,一个财务人员就不需要了解一个国家的全套账目处理的方法,而只需要处理某几个国家的应付账款一项。这有些类似工业化的流水线,将全套账务处理拆分成独立处理的模块,这种集中服务有利于资源的集中,从而形成规模效应,在规模中实现效益的同时降低了成本。
2.服务专业化和标准化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通过集中服务,建立统一的服务标准和流程,废除冗余的步骤,利用专业分工提供专业服务,减少和避免以前分散在各业务单元中的财务部门因会计处理业务工作标准不统一造成的偏差,保证了业务处理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所有的服务也可以采用量化的计算,如每月平均处理凭证数量、处理业务单位的查询所花费用时间、平均单笔会计记账的成本、应收账款的平均收款周期、开票失误率、平均服务请求响应时间等,从而制定合理激励制度,有助于员工的绩效考核,提高服务的质量。
3.提高效率,聚焦战略
共享财务服务中心集中了相关子公司的所有财务数据,因此数据汇总、分析不再费时费力,集团如新建立子公司或收购其他公司,中心也可随时为新公司提供服务,从而促使企业战略实施更迅速。企业整合能力大大提升。随着共享中心服务的日趋成熟,也可以发展成向外界提供商业化有偿服务的独立公司,获得利润。
三、信息技术发展对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影响
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信息技术是基础,因为效率的提高是建立在网络信息之上的。只有当应用信息技术能实现数据集成,使跨地域的远程服务与支持成为可能时,共享的管理模式才可能产生,所以说财务共享服务是顺应科技发展,是由信息网络技术推动产生的。目前在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广泛采用的技术包括财务处理系统(以SAP和Oracle的ERP系统为代表,国内用友及金蝶也有类似服务系统)、财务票据信息管理系统、网络报销系统、网上银行与银企互联等。这些技术的应用不仅消除了会计事件发生与核算之间的空间距离,而且还消除了会计核算中存在的时间冲突,即一张凭证不能多人同时处理。
Enterprise Resource Project,即我们常称的ERP系统,对大量规范业务的计量都可以在初始化中加以设置,自动生成相应的凭证,记录工作可由系统自动完成,计算和报告中的大部分工作也能通过系统设置而自动完成。另外,ERP系统的集成保证了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可靠性,保障了财务管理所需信息的质量。系统的实时性又保证了会计信息的及时性。
财务票据信息管理平台系统,如富士施乐的FAS财务管理服务,可以将实物票据E化,并根据时间、供应商名称、内容等核心信息设定检索关键字,存入数字化管理平台,系统为每张发票生成相应的电子凭证后,便进入财务审批流程。电子化的发票归档后,可以实现便捷的管理并随时随地进行查询,并和电子报账系统对接,实现多人同时调阅一份凭证,异地借阅,且后期数据存储至影像档案系统作为电子档案管理,从而将发票作为一种资源共享起来。
网络报销系统是从ERP模块衍生出来的,是共享服务中心的一个热点。报销环节所涉及的人员最为广泛,发生的频率也最高,是导致财务审核的工作量巨大的一个主要因素,并且这个环节对时效和满意度的要求也颇高。网上报销系统不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它实际上是一个信息收集平台,实现了报销流程的E化,所有的费用支出、业务审批都可以通过网上报销系统,从而实现收集数据、规范数据、完成数据的共享和集成,当费用审批完成后,与该笔费用相关的所有信息同时进入资金账务系统、资金管理系统、银行接口系统,极大地提高了财务核算的效率。
四、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处理流程
企业财务管理,包括固定资产的管理、存贷管理、总账、财务报告、财务支付和财务收款等多个流程,并不是所有的流程都适用于共享服务。通常企业会选择交易量高、重复频率大、占用人力资源多、处理过程中文件密集、且处理过程容易制定标准化操作流程的环节作为共享服务中心的服务内容。据统计显示,企业有70%-80%的交易量集中在财务支付和财务收款上,合同、发票、订单、收货记录等附助的文件量也最多,这些文件在企业中一般都是以纸质方式存在,这些纸质文件在支付及收款前都会归拢到财务部门进行相关的处理。所以,企业财务共享受中心通常将其服务内容集中在财务核算业务方面,主要有应收账款服务、应付账款服务、资产管理服务以及费用支付服务(报销)。
我们以应付管理为例来看一下共享服务中心是如何提供服务,完成相应环节的会计处理的。应付业务流程(AP)是共享服务中实施最为普遍的业务流程,主要解决公司外部供应商的货款支付、供应商查询、信用管理等服务,在系统上主要通过供应商管理系统、ERP系统、银企直连系统、电子档案管理系统的支持来实现。应付款管理流程通常分为申报、业务审批、支付账款三大块。
应付账款业务带来的付款和发票信息在进行业务处理的同时系统形成的记账分录,会通过过账的方式进入总账业务循环中,总账业务作为核心和应收业务、应付业务、资产业务及费用报销发生紧密的交互。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过程实质就是对集团公司、跨国公司整体财务流程再造的过程,是将财务管理从职能部门向以客户为导向的服务型角色转换的过程。从项目论证、设计和构建共享服务模式到正式的实施、运营及时时更新与改善是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长期规划,并且在构建过程中仍然面临着不少挑战,主要来自于以下四个方面:
1.组织变革的挑战
财务共享服务满足了高效、多维的管理理念和目标,它是对传统的分权式和集权式财务结构的融合,既避免了分权管理所造成的资源的浪费,流程与制度的繁杂;又避免了集权管理中的呆板、与实际业务分离的不足;既吸收了分权管理中以客户为导向的优势,又吸收了集权管理中的规模化、标准化的优势。所以作为一种整合的服务,势必也要在组织架构上进行变革。如原有财务管理组织架构、人员安排、操作流程、财务制度等方面都需要进行调整,原有组织和流程中某些角色和职能都将发生变化,且不可避免地会触及原有内部利益格局和权责的分配。因此,在财务共享服务构建中最复杂和最困难的变革是对组织和人员观念的转变。
2.信息系统的整合
实施共享服务,信息技术是基础。如果集团原本使用多种财务系统,那么必须先在集团内推行统一的ERP。统一的ERP系统是财务共享服务平台搭建成功的必要条件,其作用在于,将所有财务制度固化在统一的数据库中,由信息系统进行统一设定,从而保证总部的战略得到有效的贯彻落实。与外包模式相比,建立一个共享服务中心的启动成本可能相当昂贵。
3.财务制度与操作流程的标准化
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财务制度与操作流程,即使进行组织架构改革和系统整合,在提供共享服务过程中仍然会出现较大的风险及其控制问题。所以必须要有统一规范的财务作业标准,并把制度、政策的要求切入到系统中去,由系统保证流程的顺畅。因此,完善的标准与流程的制定是有效的信息系统整合的前提条件。此外,还要根据外部环境和内部管理的需要不断完善与改进,以保证与前端业务部门运营的实际情况相吻合。
4.共享服务中心自身的实务
财务制度标准化范文6
【关键词】人民银行 财务共享服务 基本模式
随着全球化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国际化、多元化及信息化的普及,财务共享服务已成为现代大型集团企业财务管理模式的必然趋势,在我国部分大中型企业中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人民银行无论是从需求性和可行性上都具备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可能。
一、财务共享服务
共享服务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初期,由美国经济学家提出的一个概念,通常是指将分散在企业各个部分的业务职能整合在一起,由专门机构来提供统一服务,消除重复作业、节约成本,提高工作效率,实现资源整合。财务共享服务是共享服务最典型、应用最广泛的一种,通常也是共享服务建立的起点。财务共享服务是依托客户需求作为其导向,以流程再造和流程管理理论为依托,凭借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作为基础,将分散的财务资源和业务统一到一个专门的财务机构进行整体化流程化处理的一种财务管理制度,达到简化财务管理步骤,提高流程规范程度,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目的。
1980年,美国福特公司成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把内部不同事业部之间相同、重复设置的财务流程集中到独立的共享中心处理,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加强了内控、提升了客户满意度,迅速得到了集团企业的认可,随后壳牌石油、雪佛龙、保洁、强生、索尼电子、微软、可口可乐、汇丰银行等各行各业世界500强中的企业都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为其遍布全球的分公司提供服务。随着我国企业跨国业务的发展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提升,2003年中兴通讯建立了我国第一个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之后四川长虹、万科、中石油、中石化、苏宁、宝钢等集团企业也纷纷建立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二、人民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积极意义
财务共享服务是为了解决企业集团规模不断扩大,分公司、子公司等会计主体不断增加,带来的信息不对称、决策效率低、管理难度大、重复投入多等问题,形成的汲取集中式管理优点的分散式管理模式,对人民银行同样具有积极意义。
(一)提高集约化程度,节约费用开支
1.节约人力资源,降低人工成本。原有的管理模式下,各个分支行甚至营业网点都不得不配置一定的财务人员,而建立财务服务中心后,各个基层行不再需要配置专业的财务人员,降低了人力资源的要求同时减少了人工开支。
2.共享财务信息,节约费用开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将各报账机构的信息集中,统一识别、审核和处理,不仅能够准确、全面、快速的掌握区域内收支节奏、结构、流向,可以统一规划资金的使用,同时也可以实现集中采购、资产调配,实现规模经济,减少重复浪费,节约费用开支。
(二)财务流程标准化,有效遏制风险
1.再造财务流程,统一财务制度。再造财务流程后,基层机构繁杂的财务核算由兼职的财务人员集中后上传或送至财务共享中心,由财务共享中心严格的按照制定的、统一的财务制度进行处理,可以规范财务核算操作环节,实现财务核算标准化,提高核算的准确度,降低业务差错率。
2.改变财务授权体系,降低财务风险。原财务管理模式中,通常财务权限额度通常层层授权,层层负责,财务共享中心模式将使限制财务权限上收,减少基层机构对非日常项目的财务审批全向,集中到上一级或上几级,也就将风险管控关口提升至较高的层级,严控审批关、核算关、付款关等风险关口,减少了主观随意性,降低财务风险。
3.提升财务预算执行力度。财务共享中心是根据审批过的财务预算进行执行,对预算外的例外情况有严格的审批手续,督促各机构提高预算编制的准确性和执行力度,提高了经费使用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减少和避免不合理的费用开支,提高了财务资源使用的有效性,维护了财务预算和管理的严肃性。
三、人民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迫切性
集团企业的规模扩张和全球化经营带来的分散管理的信息不对称、资源配置的浪费、效率低下促进了财务共享服务的发展,现行的人民银行财务运行状况同样对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具有迫切性。
(一)县支行会计人员配置不符合岗位设置要求
近年来,人民银行各县支行人员急剧减少,但业务种类和岗位设置并无法削减,导致会计人员大多兼职国库或发行业务,或出纳、记账、复核和主管交叉兼职,不符合会计岗位和人员配置的严格要求。配置足够的会计岗位专职人员,针对县支行月平均仅几十笔的业务量,实属浪费。财务共享中心将大量降低基层报销机构的人力资源需求。
(二)财务制度日益严格,基层行财务风险加大
随着三公经费公开、八项规定和厉行节约等财务治理活动的进一步开展,财务管理更加规范和严格,但各县支行由于种种原因,认识不到位,屡屡踩线或游走在“红线”的边缘,财务风险极大。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实施必然上收财务权限、严格审批程序、规范财务行为,是从根源中杜绝财务风险的上佳选择。
(三)基层行资产购买达不到集采标准
近年来,人民银行系统根据政府的要求规范采购行为,卓有成效,但在县支行临时性、零星采购频发,而达到需要实施集中采购的项目很少,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模式后,财务需求信息共享,可以由财务共享中心所在级别集中实施集中采购,节约费用。
(四)大型维修项目资金需求无法同时满足
近年来,由于费用紧张,无法同时满足基层支行的大型维修或改造项目,需要上级行在一定区域内集中资金办事,若费用指标下拨,往往效果有限,财务共享服务实施后可以有效的落实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效果。
四、人民银行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可行性
财务共享服务有益于实现规范流程、提升流程效率、优化组织结构、降低运营成本、提供专业化服务,集团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追求的目标一般侧重于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人民银行作为非营利性单位,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主要目标更多是为了规范财务行为。
(一)人民银行运作属于分散式财务管理
财务共享服务多适用于跨国或跨区域的、分散经营的集团企业,为减少重复投入、节约成本、提高效率而受到青睐。人民银行在全国各省、市、县均设有分支行,机构庞大,虽为非营利性机构,但出于费用开支的合规性考虑也适用财务共享服务模式。
(二)基层机构财务开支日益单一和规范
随着人民银行财务制度的进一步细化和规范,各分支机构的财务开支业务大体雷同、相对固定和单一,尤其是县支行除去基本必备的开支外,例外事项较少,具备财务核算标准化、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可能。
(三)财务综合管理系统和电子影像系统
2009年,人民银行系统已推行和使用财务综合管理系统(网络版),全国各级机构均在系统内使用同一的会计科目核算,即使在系统中加入各类电子费用开支单据和审批程序,也完全可以承载运行;而ACS系统已正常使用的电子影像系统完全支持费用报销的各类原始单据的扫描和上传。人民银行事实上已完全具备推广财务共享服务的系统和技术。
五、人民银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的模式
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一般有四种模式:基本模式、市场模式、高级市场模式以及独立经营模式。但基于人民银行属于非营利性单位,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目标侧重有所区别,不能一味地照搬,只能围绕这些模式设计的原则,构建符合人民银行特征的模式。比较四种模式,人民银行建立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更适宜于采用基本模式的基本原则,采用托管式服务,合并日常事务,提高经济规模,实现程序规范,挂靠于同级会计财务部门。
人民银行现行管理级次主要为四级:总行、省级分行、地市级支行、县支行,财务核算级次相同。笔者认为将财务共享服务中心依托总行建立会导致业务过于集中,为了保证财务支出的灵活性和地域差别,更适合设立于省或地市一级,建立于省级分行能更大程度的实现财务信息共享和资源统一调度,但建立于地市级支行却能更好的减少例外事项审批环节和理解当地财政政策,便于财务执行,也更适用与初期的推广。笔者以财务共享中心建立于地市中心支行级别为例,探讨人民银行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立的模式。
(一)组织人员设置和分工
各地市中心支行成立财务共享中心对辖内经费核算和支付的合规性、及时性和完整性负责,县支行对经费开支事项及票据的真实性、合规性和合理性负责。财务会计部门是财务管理部门,财务共享中心是全行的财务核算机构,归口由财务会计部门管理。各市中心支行财务会计科编制本级财务预算和审批下级财务预算,县支行仅需一名专职会计人员传递财务单据和编制财务预算,由县支行领导签字后上报。
(二)重申财务核算制度
建立财务共享中心,必须在其统一核算的区域内细化总行现行的财务制度,建立统一规范的、适用于本区域的财务细则,建立与财务共享中心相配合的核算规则、核算标准、核算流程和内部控制。
(三)再造财务核算流程
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核算流程再造的过程,是对人民银行整体财务核算流程的再造,明确从费用的事前审批、原始票据的传递、费用的审批、记账和支付等各个环节。针对人民银行会计科目核算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分为固定性开支和非固定性开支,固定性开支指计划内、低于一定金额、固定发生的日常开支,例如工资性支出、医疗和养老保险、公积金、水费、电费、邮电费、网络通讯费、暖气用油费等常规行政开支,而非固定性开支涵盖固定性开支之外的其他内容,或计划外、或高于一定金额、或非固定发生的、或敏感项目的开支,如会议费、维修费、租赁费、外事外交费等项目开支。
(四)重塑财务授权体系
现有的财务管理模式,通常是将财务指标下分至县支行,由县支行根据自己的财务制度进行审批报销,定期去各市中心支行记账。建立财务共享模式后,针对日常开支,只要在预算内,待县支行责人审批后,由财务共享中心将资金划账至相应账户,针对项目开支或可能超出预算的开支,分为增加事前审批环节和事后审批手续,由县支行负责人审批并由会计对预算进行复核(是否有资金安排,是否在费用预算指标内),同时由上级相应部门、会计财务部门对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审核,当超过一定金额时,还应同时由相关行级领导审批,甚至上行长办公会,当项目完成报销时,县支行负责人审核后,上级会计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方可记账支付。
笔者针对固定性开支和非固定性开支,结合人民银行现行的财务核算制度和流程,举例如下:
固定性开支以水电费为例:经办人将水电费发票,交由县支行负责人审批,由会计人员复核上传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审核原始票据和审批手续无误后,将资金划至相应的账户,如若系统提示费用指标已满,则由财务共享服务中心退回。
非固定性开支以维修项目为例:经办人在系统内填写电子版《费用支出申请单》,详细列明维修费用支出是由、支出项目、支出标准和支出总预算,由县支行负责人审批并由会计人员对预算进行复核,再由上级综合管理部门、财务部门对项目的必要性、合理性进行项目审核同意;当项目完成,由经办人根据原始单据填写电子版《费用支出报销单》,由县支行负责人审批后,会计人员复核后将《费用支出报销单》、原始票据上传,上级行财务部门负责人审批后,方传递至财务共享服务中心根据《费用支出申请单》审核上传的会计资料,将资金划转至维修服务提供单位。
基于目前财务形势的日益严重,财务共享服务俨然成为当前人民银行严肃财经纪律、严格财务行为的上佳之选,但由于人民银行非营利性性质的特殊性,财务共享服务模式的选择必然需要在汲取现行模式的基础上经过研究和探讨,建立符合人民银行财务共享服务目标的财务共享服务中心。
参考文献
[1]何瑛,周访.《我国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关键因素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13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