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第二课堂培养方案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第二课堂培养方案范文1
关键词 第二课堂 建设 建议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第二课堂指在第一课堂外的时间进行的与第一课堂相关的教育教学活动。我国高校普遍将第二课堂作为提高学生素质的主要阵地,但是第二课堂的组织方法不同和组织形式不尽相同。有些高校制定了适合学校层次和学生特点的第二课堂人才培养方案,还有一些高校推行第二课堂选修制、学分制。但由于传统教育理念的影响,在第二课堂教育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不足。因此,探索构建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第二课堂建设应规避的问题
从事物存在自然中寻找问题,探索途径,是为了更好地达到自然的目标。对照第二课堂在现代教育环境中存在的问题种种,笔者试图提出一些思考,是我们在建设中应避免的问题。
1、从制度安排上杜绝各自为政的理念,避免分体效率过高而整体效率低下的现象出现。建设第二课堂不能仅仅局限在第二课堂建设中,更不能孤立地、独立地追求部门效率。统筹安排的过程也是完善人才培养模式的重要体现。
2、第二课堂建设考评体系避免形式化和简单的量化。考评体系是否科学、是否能真正注入积极工作的动力不是能简单模拟出来的,一定要根据各个学校实际情况,淡化低水平的单一量化考核,增强实际效能的指标。
3、第二课堂开展的活动和活动参与方如果只是靠学生的热情和积极性来维持显然是没有根基的,一定要从制度上予以保证,包括师资支撑、活动评价制度等 。
二、加强第二课堂的指导和支持
“大学生素质教育是涉及学校教学、科研、学生管理以及思想政治工作等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这就需要学校各方面的密切配合和支持。要不断加强对其的指导,应该合理确定教育教学、科学研究、学生工作以及团学组织等部门在第二课堂管理指导方面的联系,构建适应第二课堂要求的运行模式和工作机制。
(一)构建完整体系,第一、第二课堂和谐发展。
课外学术科研活动作为培养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载体已成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因此,必须进一步促进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的结合,加强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巩固、补充和延伸作用。学院要大力支持学生开展科学研究,大力支持学生开展学术活动,加大组织开展学术讲座的力度,深入举办“挑战杯”、“创业大赛”、专业技能比赛等活动。
(二)加大对第二课堂活动的经费投入。
第二课堂和第一课堂一样是培养人的过程。要从实践教学的角度加强第二课堂的经费投入,绝不能认为“第二课堂就是瞎玩,适可而止就行了”。学院应采取学校拨款、企业基金赞助和参与学生自筹等多种途径筹措经费,保证第二课堂的经费投入。使学生得到锻炼实践能力的机会和平台。
三、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应以学生为本
在设计第二课堂活动时,应始终坚持党的教育方针,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强调德智体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活动组织机制具有灵活性。活动的组织和开展与社会主流文化、学生成长成才相一致,具有明确的导向目标——以学生为中心,搭建青春舞台。第二课堂活动应力争做到以兴趣爱好为导向,使大部分学生可以在众多的活动中找到适合自己参加的项目,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体现出第二课堂活动的内趋力,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受动性和能动性的统一。
(一)围绕学生成长成才,科学设计第二课堂活动。
进一步加强第二课堂教育教学工作的可持续性规划和政策扶持工作,制定科学有效地工作规划,重点扶持已形成品牌的校园文化活动,不断推动第二课堂模式的建立和运行机制的良性运转。学校层面设计举办精品活动、培养通用技能和素质的活动;每个系(院)、每个专业围绕人才培养方案,从人才培养的高度和实践教学的角度,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并按照年级分阶段组织开展。
>
(二)创设活动载体,扶植学生社团,重视学生社会实践。
探索学生社团建设的新举措,建立机制,整合资源,规范社团管理,配备指导教师,提升社团活动层次,完善社团评比条例,使学生社团成为学生成长的舞台。出台学生社团指导教师的聘任奖励办法,认可社团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尤其是应大力支持学术科技社团的发展。正视个性发展,倡导个人成功,大力支持学生举办专题讲座、个人书法展、个人绘画展。结合专业学习,开展服务社会、服务大众的文化下乡、科技下乡、卫生下乡的社会实践活动。
(作者:四川大学电气信息学院,助教)
注释:
李婧构建高校第二课堂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教育时空.2008(6)110-113.
薛辉关于第二课堂建设的若干问题.专题研讨.2012(01)674-678
姚洁,祝志勇.高职院校一二课堂对接实践技能活动组织设计研究.科技传播,2010(6).
第二课堂培养方案范文2
关键词:人才培养 第二课堂 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9082(2013)02-0035-01
一、高校第二课堂内涵
第二课堂指的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以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和科研活动的总称。事实证明,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对于文科、理科和工科的各个专业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相对于文科生而言,第二课堂对工科生的培养能起到使专业知识更加深入、培养动手能力、强化岗位实践等作用。
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课余活动,是学校课堂教学以外,吸引广大学生自愿参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各种教育活动,如科技创新、社会实践、文化娱乐等。它作为大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趣味性、知识性、自主性、实践性、创造性等特点[2]。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第二课堂有以下的一些特点:
1.第二课堂有利于学生创新兴趣的培养
大学的学习是比较灵活,因此在兴趣方面第二课堂的教育模式更容易对学生的兴趣培养起到帮助。这体现在选修课的选择上以及科研竞赛方面等,通过这些方面的锻炼,在一种积极轻松的氛围中,对学生知识的消化更能起到一个促进的作用。
2.第二课堂增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
“第一课堂”偏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实践技能培养明显不足,这时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出现就起到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一个很好的补充作用[3]。
二、新时期学生第二课堂建设的变化趋势
现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新的科学技术给我们的课堂注入了新鲜的元素,互联网络的出现对第二课堂的建设带来新的活力。它是大学生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校园周边互联网资源的快速发展,是对学校计算机网络资源的有益补充,有效地缓解了扩招后高校计算机网络资源的相对紧缺局面。校园及校园周边互联网资源已共同成为大学生进行第二课堂自主性学习教育活动的有效载体[4]。因此,高校在第二课堂建设中,应该充分利用好互联网络这个新因素,使第二课堂建设适应新时期发展要求。
三、第二课堂教学方案的优化设计
从整体上看,我国工科高校教学仍然没有摆脱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教学的重点和方式都集中在教学计划课时内的课堂教学上(第一课堂)。笔者基于工科课程教学的当前形势,分析了教学方案与效率的密切关系。并对教学方案中的主要构成要素进行了详细优化的设计。其基本点是以学生培养目标为出发点,形成“教”与“学”的统一,二者得以和谐,达到合理配置投入资源,提高效率的目的。
1.学生工作是第二课堂教育的主要机制
对于在学生会工作的学生干部来说,学生工作占了大学生活的很大一部分时间。在完成学生工作的同时,我们不仅得到了能力的培养,也在潜移默化中收获了友谊等其他东西。
2.主题教育与党建工作
我们应该以“爱国、成才、奉献”为主旋律,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在思想政治上采取引导的方式。如今在大学中,每学期在学生中挑选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其实也是党建工作的一种,通过以一种“竞选”的方式,为高校挑选了学生中优秀的人才,并且对这一部分人进行发展,就能在学生中树立起一个榜样,在这样一个氛围中就可以带动更多的学生积极努力的学习。
3.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提升第二课堂教育效果
加强网络管理,提高大学生网络文明水平。开展创新型活动,将网络资源与第一课堂教学良好的连接起来,可以上网查阅各种资料而不用跑图书馆;把网络以一个比较新颖的形式进行各种比赛活动。比如,浙江师范大学开展的微博大赛就很好的利用了网络。它将政治思想教育和微博这一网络平台有机的联系了起来。
4.做好社会工作岗位的锻炼
通过暑期的短学期我们可以进行社会工作岗位实习,例如交通运输专业的学生在这一学期去火车站卖票就是一个社会岗位锻炼的好机会。在岗位实习的过程中,让学生更加清晰的看清楚了以后所要从事的工作。受教育者要突破仅以拿到文凭为学习标准,而要以适应今后自己理想岗位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为奋斗目标,要根据自己所学的专业,规划好整个社会的资源为自己所用,要发挥自身的能动性,积极投身于社会实践。
5.积极参与实践教育与志愿服务的活动
大学不光是学习理论知识的阶段,更是实践与理论学习相结合的阶段。浙师大为我们提供了多种学习的机会,多样的社团活动和丰富的科研竞赛为我们提供了资源。除此之外,以暑期实践为主、寒假及双休日实践为辅,内容上以专业教育、义务支教和社会调查为主的活动也给了我们更多选择的机会。而对于工科类大学生而言,社会实践应是规模最大的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主要是利用学生课余时间相对集中的假期,有组织、有计划地深入社会,增长专业技能,了解社会科技发展的现状和了解社会对大学生的需求等。
6.大学生应多尝试课外科技活动 、文体等活动
现在高校所要培养的学生并不是仅仅局限于课本知识的学习上,而是需要“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因此,在大学中我们更要多参加文艺体育锻炼和动手动脑等活动。近几年内,浙江省开展的“挑战杯”创业大赛和“新苗人才”培养计划等活动给了我们展现自我的舞台。
参考文献
[1]束洪春.《工科大学生第二课堂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探索》.《科技创新导报》.(2008)l0(8).
[2]涂俊才,杨胜勇,熊海林.发挥第二课堂功效,促进大学生全面成长成才[J].中国科技创新导刊,2008,(10).
第二课堂培养方案范文3
关键词:高校;第二课堂;教学设计;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3-0145-02
第二课堂是指课堂教学(即第一课堂)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活动,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拓展和延伸,对第一课堂教学内容进行了有益的补充,为学生的个性培养和能力发展提供了一系列的渠道和平台。第二课堂有助于实现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引导师生共同参与,提高了他们的积极性,同时,学生们也可以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意识。通过这样的延伸,让学生表达、沟通和组织能力得到提高。本文在探究了高校第二课堂现状的基础上,设计了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构建第二课堂教育体系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
一、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现状探究
(一)第二课堂缺乏计划性,不能与第一课堂很好的结合
第一课堂侧重于学生智力的开发,而第二课堂则主要完成非智力开发。这种非智力因素,是决定学生未来走向社会进行职业规划的关键因素。第二课堂有如下特色:课堂活动多样且内容丰富;课堂时间比较灵活;学生参与性较强,具有学生群众性。课堂活动内容包括科技、文化、娱乐、体育和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的教学可以充分挖掘学生们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人文素养。但是,多数高校都无视或忽视第二课堂所产生的作用和效果,认识度较低。普遍存在着盲目计划、随意计划的现象,而且教育计划也缺少稳定性和连续性。最后,还有些学校根本没有把第二课堂纳入教学计划中,没有从全局考虑,只是针对第一课堂智力方面的教学,与第二课堂的时间有很大的冲突,致使出现教学与被教学间的矛盾,学生无法合理规划学学习时间和参与活动的时间,这是学校规划设计存在的严重问题,应该增加一些计划性和可行性,使第二课堂的优点真正落到实处。
(二)第二课堂教学设计、师资力量和资金投入不足
部分工科院校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忽略了第二课堂对学生们的有利影响,多表现为,不重视、不组织、资金投入少、缺少专业人员和设备、活动少或开展艰难等一系列的问题。另一方面,第二课堂的“可持续发展”都是不容忽视的,如活动设计方案、如何考核评比,也存在因为经费支持不足的现象导致很多科技活动“夭折”的现象。
(三)制定第二课堂活动有效的管理机制
多数院校存在着缺少对第二课堂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使其处于较松散的运行情况,缺少对学生有效的组织和管理方式。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自由度较大,活动缺乏系统性、规范性的管理手段与管理机制,活动的目的性和科学性不强,建立健全学生参与的活动中有效的评价标准。此外,应该增加有利于提高和培养学生创造性的活动,了解是什么样的活动更适合学生参加,这些很少有人去思考。对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没有建立跟踪、调查与反馈等后续相关机制,即没有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的评价体系。整体而言,第二课堂活动没有形成完整体系,较为松散,缺乏有效管理机制。
二、高校第二课堂的探究与设计
本文将整个大学可以分为三阶段,设计了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主要内容,为构建第二课堂教育体系提供研究思路和理论基础:(1)适应期(大一)见表1;(2)发展期(大二~大三)见表2;(3)收获期(大四)见表3。
三、结语
综上所述,高校应加强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价值,加大资金投入和师资力量,构建第二课堂创新成才的良好外部环境。通过建立大学活动中心和大学心理健康中心,实现软硬件双着陆,提高大学课堂教育活动“可持续发展”。此外,通过建立大学生创新能力评价体系,激发大学生创新成才的内在动力,这是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与根本保证。
参考文献:
[1]魏培徵,等.高校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的关系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
第二课堂培养方案范文4
摘 要: 高职院校文秘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科学有效开展对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的提高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针对高职文秘专业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遇到的问题、开设的原则、已有的实践与探索进行分析和初探,旨在构建具有高职特色的文秘专业第二课堂教学体系,切实提升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
关键词: 文秘专业;第二课堂;建设与探索
高职文秘专业创办于20世纪80年代初,属于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为各行各业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目前,全国设有文秘专业的高职高专院校达700余所。随着社会转型的日渐加速,社会对秘书人才的多样化需求也日益突出。这对高职文秘专业的发展既是机遇又是挑战。面对机遇和挑战,我国高职文秘专业近年来却普遍进入发展的低谷,“从1984年开设至今,高等院校文 秘专业开设增长率逐年下滑,从76.11% 退缩到 10.45%”[ 1],其中,实践教学与市场需求的脱节是重要的原因之一。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不仅要重视秘书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应重视学生职业素养、沟通能力、学习能力、管理能力等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充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训练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有效载体和途径,对于促进文秘专业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意义重大。
一、第二课堂的含义
第二课堂指的是除课堂教学以外的一切传授知识、培养能力、锻造人格的活动。[ 2]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补充、延伸和发展,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拓展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以其活动的主体性、内容的广泛性、形式的多样性、参与的实践性有益地补充了课堂教学内容,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应用性、实践性、高等性、职业性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 3]高职教育鲜明的职业性和实践性特征决定了高职教育必须强调和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其教学过程应始终贯穿实践性和职业性,学生完成学业时应成为符合企业所需素质的“准职业人”。“准职业人”应具备的综合职业能力主要有:表达和沟通能力、领会和满足服务对象个性需求的能力、判断与执行能力、理解与洞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和写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良好心态和调适能力。这些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通过大量潜移默化、丰富有效的训练和体验来实现,这些是第一课堂教学无法完成的,而第二课堂具备深挖的潜能。
二、高职文秘专业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遇到的问题
1 过于注重形式
当前每所高职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展了一些第二课堂活动,但这些活动往往由学校学生处、团委等部门组织,面向全校所有专业的学生。系部为了完成学校的任务,硬性规定学生参与种类繁多的第二课堂活动。而且第二课堂活动与第一课堂的专业学习的结合性不够,专业针对性不强,导致学生每天疲于应付这些活动,很难保持精力深化专业知识,不但不能促进职业素养的提升,专业技能的培养也受到影响。因此,文秘专业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开展,一定要考虑专业的实际需要与学生的接受心理,以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真正收到实效。
2 缺乏有效的指导
有些高职院校直接放手让学生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缺乏相应指导,导致学生在活动中不能充分发挥展示学习成果的能力。以演讲与口才为例,大部分学生在创作演讲稿时多喜欢空洞地讲大道理,缺乏感染力;观点不鲜明,缺乏说服力;整体风格类似,缺乏个性。导致整个演讲呈现出理论有余、深度不够、感染力不强的局面,削弱了第二课堂的教育效果。
3 经费保障不足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必然有一定的经费支出。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离不开场地、设备、经费、人员等多方面的保障和配合。学校的实训室、实验室、会议室、多媒体教室、体育场馆等场地和设备在课余时间要能为学生开放,管理要灵活机动,为第二课堂提供一切便利条件。但是学校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经费投入十分有限。经费供应不足往往会导致设备供应不足和指导的削弱,弱化了教育效果。
三、高职文秘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开设的原则
1 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
第二课堂的开设应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尽量缩短从学生到职业人的过渡时间,让学生尽快进入职业角色。根据市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多方调研,高职文秘专业的毕业生大多在中小型企业中就业,这些企业规模相对较小,对秘书的分工不太细致,秘书往往集文秘、人事、档案管理等多种工作于一身。秘书在日常工作中需要具备多种职业能力,包括良好的沟通能力(书面表达和口语表达能力)、领悟能力(理解能力、洞察能力、判断能力、应变能力等)、信息处理能力、决断能力、协调能力、办公自动化操作能力等。因此,高职文秘专业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中不能片面追求娱乐性,应以职业能力的培养为核心,多开展能提升上述职业能力的第二课堂活动。
2 与第一课堂活动紧密结合,兼顾趣味
高职文秘专业的第二课堂不仅仅是学校学工处、团委等相关职能部门的事情,也是专业建设的重要内容。系部在人才培养方案的顶层设计中,应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统筹规划,按照资源优化的原则[ 4],按学期、分年级制订实施方案,明确活动内容、活动要求和评价形式。在第一课堂上,主要向学生传授基础理论知识,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在第二课堂上,应结合专业知识内容举办相关的专题讲座、专业技能竞赛、校内外实训等活动。两类课堂紧密结合,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兴趣和积极性,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3 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指导相配合
第二课堂想要收到实效,学生的积极参与至关重要。促进第二课堂发展的激励机制可从三方面着手:一是丰富活动内容,让活动内容本身具有吸引力;二是设立专项经费,奖励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取得优异成绩的学生和指导老师,以提高师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形成积极响应的良好氛围;三是建立第二课堂评价体系,及时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评价。什么样的活动有利于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什么样的活动有利于应变能力的培养,什么样的活动有利于协调能力的培养等,对相关职业能力的培养进行跟踪、调查和反馈,总结第二课堂活动经验,优化第二课堂活动的设置和管理使其成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不可或缺的阵地。
虽然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主体是学生,但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学生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各项活动。指导教师在活动中可以不断下放“权力”,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机会和不断将理论知识融合在实践活动中的自由,也可在活动过程中有针对性地对每个学生进行全面客观的分析,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并加以科学的引导;也可以运用启发式、讨论式、趣味式、读书指导式等互动式指导方式,培养学生的求知 欲。总之,教师的指导和把关是拓宽学生知识广度和深度、引导深挖学生潜能 、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关键因素。
四、高职文秘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实践与探索
一般情况下,高职文秘第二课堂主要有以下五种形式:一是身心素质类,主要通过各类体育活动、社团活动和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鼓励学生锻炼身体,发展个性,保持身心健康。二是思想政治教育类,主要通过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形势与政策宣讲、感动身边的人物的评选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三是公益活动类,通过学雷锋、三下乡活动等激发学生的爱心,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四是文化素质教育类,以协会和社团为载体,由学生根据个人兴趣和爱好建立各种社团,如读书社、动漫社、文学社、吉他协会、舞蹈协会等;举办各种朗诵比赛、演讲比赛、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增强学生的综合人文素质和艺术修养;五是职业素质教育类,这是第二课堂的核心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形式:
一是开展多层次的秘书技能大赛。开展从班级、系部、院级到市、省、国家级的各级秘书技能大赛,训练各种职业技能,展示职业形象,树立职业理想。以湖南商务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院”)文秘专业为例,在校内定期举办单项的秘书技能比赛,如演讲比赛、朗诵比赛、汉字录入比赛、书法比赛、情景模拟大赛等,考查学生某一方面的职业技能,同时定期举办综合类 的秘书技能大赛,两种比赛相结合,学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效果很好。
二是开展专业实践活动。专业实践活动主要依托专业实践基地,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到秘书岗位志愿服务、顶岗实习、参加企业培训、参与企业文化建设等,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让学生具备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吃苦耐劳的良好职业道德和操守,使得“准职业人”符合秘书职业或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需求,在实践过程中潜移默化,使其行为规范、价值观念、职业能力、职业道德和职业需求保持一致,为未来从事的职业打基础。
三是专业社团活动。专业学习型社团是专业教学活动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扩展,是学习和锻炼专业技能、展现个人能力的平台。文秘专业可成立秘书事务 所、速录协会等专业社团,主要由文秘专业的学生组成,将第一课堂所学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综合运用起来,既强化 了学生的专业技能,又锻炼了学生的 自我管理能力、社交能力、协调能力,还 能让学生接触社会,增加一定的社会经验。
近年来,我院文秘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取得了良好成效,对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也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学生在各级各类比赛中屡创佳绩,我院文秘专业精品课程《秘书实务》今年还成功入选为教育部首批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学院培养的毕业生专业技能扎实,协调能力和学习能力强,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然而,第二课堂较第一课堂而言,实践方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在实践中仍存在一些问题。要想第二课堂充分发挥更大作用,应在经费投入、规范管理等方面进一步探索和研究。
参考文献:
[1 ] 方 胜.试论高职高专文秘专业发展的制约因素 [ J ] .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2):136.
[2 ] 刘晓凤.创新利用第二课堂,让学生成为“准职业人” [ J ] .神州,2012(2):57.
第二课堂培养方案范文5
【关键词】经贸英语;第二课堂;大学英语;区别;建议
一、经贸英语专业第二课堂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区别
由于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与方案的不同,英语第二课堂开展的意义与内容也不同。为了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整体的质量和效率,推动其朝着纵深方向发展,众多一线教师已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和实践,并取得了一些成果。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主要在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大学生活与文化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综观大多数的大学本专科院校,其第二课堂的形式主要有英语协会定期开展活动(英语角、讲座、影视欣赏活动、辩论或演讲、竞赛活动等),充分利用校广播电台、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英语学习活动,举办大学生英语文化节,开展丰富的英语校园文化活动等。
经贸英语专业第二课堂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无论在作用与内容上都应该有很大的不同,其作用更明显,内容更实际。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对经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在经贸英语教学中,单一的英语课堂已不能满足经贸英语专业建设的要求。经贸英语专业多元化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使学生从内容、形式上融入经贸英语学习环境,体验社会文化,增强个人职业竞争力。通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职业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实质性发展,能提高英语语言技能知识的灵活运用,既要培养该专业学生的语言能力与运用能力,又要培养对策能力与商务方面的能力。作为经贸英语专业第二课堂开展的主要载体,英语课外活动、各类英语社团、经贸英语专业模拟工作室、英语网络平台、校外实习基地等培养途径,模拟一个较为真实的英语语言环境,让学生去体验、实践和运用英语。在开展经贸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时,我们必须认识其特殊性,开展适合经贸英语专业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高经贸英语专业第二课堂的效率,这样才能取得所期望的实际效果。
二、经贸英语专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
第二语言习得理论认为,课外语言实践的时间至少应该是课内语言教学时间的4倍。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二者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不可分割。经贸英语教学的第一课堂,主要以讲解英语和商务、贸易等理论知识为主,理论性较强,用于专业技能训练时间不足。而经贸英语第二课堂着重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实践操作,如有目的地不断创设仿真商务场景,促进学生对已掌握的英语知识、国际商务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与深度运用。第二课堂强调自主学习,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要,提供比课内学习丰富得多的教学手段和内容,而且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知识取向和兴趣爱好去选择参加不同的活动。第一课堂教学为第二课堂的开展奠定了坚实的语言基础。反之,第二课堂教学是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有力补充。在今后的经贸英语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建设中,应充分重视其与第一课堂的关系,使之为第一课堂服务,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理清了上述两个关系后,我们就能对适应经贸英语专业发展的英语第二课堂有一定的认识。在经贸英语第二课堂的组织与指导上,笔者提出几点建议:
(1)应该把它作为一项教育工作来认真规划,纳入学校整体的教学计划和教学评估中进行系统设计,提高第二课堂的制度化、规范化,形成良好的管理与监督体系。变软性要求为硬性指标,促使学生有计划、有目的地去完成第二课堂的活动。
(2)以学生为主体,组织教师介入,培养学生骨干。
(3)加强宣传与组织,不断诱发学生参加活动的欲望。
(4)有计划性、针对性的全面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应紧紧抓住经贸英语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与要求,开展有效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要满足不同年级学生的需要,坚持听、说、读、写全面训练的原则,从语言能力到应用能力的培养,从职业素质到综合素质提高,从理论到实践的运用,合理制订每一学期每一月每一周每一天的活动计划,形成系统。切实发挥经贸英语专业的英语第二课堂的作用,使之成为学校的亮点、学生学习与生活的另一阵地,能够被学生、学校、社会认可和支持!
三、小结
总之,我们应对经贸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予以高度重视,加强制度建设,加大投入力度,积极开展具有经贸英语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活动,努力发掘经贸英语专业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潜能,使第二课堂有效促进经贸英语专业的发展,实现经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促进学校学风建设。
【参考文献】
[1]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邹议[J].外语界,2006(4).
[2]吴红.第二课堂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
[3]武选民.对高职院校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调查与思考[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6).
第二课堂培养方案范文6
关键词:第一课堂;第二课堂;大学生就业;影响;德尔菲法
高校教育的本质是培养高质量的人才,实现社会需求与所教人才的高度对接是高校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高等教育的永恒追求。抓好大学生就业工作是高校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探讨及分析高校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对于大学生就业的影响尤为重要。
一、高校课堂对大学生就业意向以及就业能力的影响调查
本文以上海电力学院未毕业大学生为主要调查对象,针对大学生的结构和分布特点,进行了相关初步调查,包括学生个人结构知识与职业需求的认识、对第二课堂设置类型的愿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关系的认识等几大类因素进行了问卷统计,通过这一初步工作,笔者总结并分析了调查结果:(1)高校大学生具有明确且相对合理的就业计划;(2)大学生都积极参与课外实习、兼职及其社团活动等社会实践;(3)学生倾向于第二课堂的学习,但是学校在第二课堂渠道的推广及其宣传力度上有所欠缺;(4)高校大学生对于第二课堂的认识不够具体全面,处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关系缺乏合理性。
二、采用德尔菲法分析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贡献建模
笔者采用德尔菲法对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建模,具体步骤如下:
1.建立模型。根据前期初步的问卷调查,我们主要选定了10位从事学生工作的专家,经过其评分,将13个相关因素进行了如下层次的分类:最高层即目标层(A),影响因素;中间层即准则层(B),第一课堂影响因素(B1)、第二课堂影响因素(B2);方案层(C1―C13)。整理所有专家打分情况,综合分析出方案层中每项因素的重要程度。其中第一课堂影响因素主要包括:高校课程设置C1,教学环节设计C2,教学设施支持C3,教师业务能力C4,学生学习的主动性C5,专业技能的熟练度C6等。第二课堂影响因素包括:高校的重视程度C7,社会实践C8,学生工作C9,科技竞赛C10,职业生涯规划C11,专项技能培训C12,内容的时效性C13等。
2.构造矩阵。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影响因素模型的评价指标两两判断矩阵,矩阵的组成元素,就是每一个影响因素,求所构造的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将最大特征根r和特征向量n代入固定公式:CI=(r-n)/(n-1),我们已知有一个检验标准的图标,明确规定了标准RI的数值,通过计算CR=CI/RI的数值,进一步检验所构造矩阵的一致性,如果CR是小于十分之一的,则认为该矩阵具有满意一致性。
3.进行检验。求矩阵的特征值和特征向量,进行一致性检验:通过计算已知的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影响大学生就业情况的各个因素,我们得到了所要求矩阵,通过计算矩阵的最大特征根和特征向量,进一步带入(2)中的公式,可得到一致性。
三、模型最终的结果分析
通过上述模型,不难发现影响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直接因素在于高校课程设置及其教学形式、教师师资力量等,笔者在此总结了以下几点:(1)高校课程偏重于第一课堂而忽略第二课堂的有效宣传和拓展,但是总体而言,两类课堂对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2)师资力量缺乏专业性第二课堂人才;(3)在教学形式表现中,第一课堂形式单一,远远不如第二课堂丰富多彩。
四、针对高校课堂教育和改革的直接建议和相关对策
1.在抓好第一课堂工作的同时,加大力度投入第二课堂的教学工作。高校要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渠道和时间,引导学生迈入第二课堂的大门,开展就业学习。
2.充分利用校友资源,调动学生创业就业的积极性。通过校友与在校学生的互动,帮助未就业学生拓展人脉,奠定学生就业的坚实基础。
3.开展就业课程学习,加强就业指导。加大指导工作,提供专门帮助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咨询以及指导的课程和团体。
4.加强社团建设,开展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确保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齐头并举。校方努力为学生提供实习、兼职等社会实践性活动,为学生就业搭建良好的平台。
除此之外,大学生也要努力奋斗,正确树立择业观和就业观,在社会、学校以及教师的帮助下,找准自身的位置,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资源,为自己的职业蓝图画出美好的开端。
五、总结
大学生就业已经成为中国教育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重点,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为大学生提供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便利条件,为广大大学生的职业规划和求职道路扫清障碍,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促进我国社会的稳定和人才的合理分配。
参考文献:
[1]陈锐.大学生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及就业能力的培养[J].教育与科技,2012(10):160.
[2]刘艳萍.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结合加强就业指导课时效性建设[J].出国与就业教育研究,2010(8):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