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体育技能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体育技能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体育技能

传统体育技能范文1

【关键词】互联网;信息采集;RFID;条形码技术

0 引言

物联网是通信网和互联网的拓展应用和网络延伸,它利用感知技术与智能装置,对物理世界进行感知识别,通过网络传输互联,进行计算、处理和知识挖掘,实现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信息交互和连接,达到对物理世界实时控制、精确管理和科学决策的目的。

早年韩国两大造船企业大宇造船和三星重工就已经开始在船舶智能化建造技术方面部署了一些具体的实施方案和规划。2011年韩国大宇造船开发了分段制造过程生产管理系统,通过互联网技术将造船中期计划系统的包括各个工作子系统、分段运输系统和质量控制系统的所有信息综合集为一体,使管理人员能及时、准确地掌握工作过程中的任何偏差,得以迅速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三星重工于2002年提出了“数字化船厂”的发展目标,拟投资60亿韩元建成一套数字化造船系统,可在虚拟化环境下模拟从开工到下水的整个造船过程。通过与CAD 系统的接口,该系统可在实际生产前对人力负荷、建造方法、物流及自动化应用等建造过程进行快速模拟和优化,大幅提高生产效率,预计每年巨济船厂因此可以削减船坞的成本400 亿韩元。但中国目前智能化和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生产节奏与日韩这些造船强国完全无法相提并论。

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通过研发一套信息采集系统,可实现对于船厂数据的充分准确采集,实现对船厂人员,材料,经济调动的全局掌控,通过RFID技术及相应传感器技术记录工厂操作人及操作人信息、加工参数等,若出现质量问题后,可快速确定责任人和操作历史数据,方便问题分析。

1 绪论

数据采集的对象是分段装配预处理,焊接,切割等信息,该信息主要包括操作人员、装配零部件、施工技术参数等,通常采用传感器实现信息转化成数字信号。其中对于操作人员、施工地点信息的采集主要采用RFID无线射频技术;零部件识别采用条形码技术;焊机技术参数采集主要是采用专业传感器,主要涉及到模数转换、去噪滤波等技术。同时还需要通过单片机对各采集模块进行整合,研发分段加工设备信息采集的下位机。

2 智能建造车间数据采集系统的关键技术

2.1 RFID技术在船厂智能车间中的应用

在船厂的船体分段智能建造车间中有三处需要用到RFID技g。第一,钢材在预处理之前需要对其贴上电子标签存放在堆场以记录其在堆场存放位置和钢材材料、用途等信息,通过射频无线电波与安装在堆场入口和出口的电子标签读写器进行数据的交换,并且将数据显示在上位机上。第二,对钢板切割后的零部件进行管理,将性质与用途相同的零部件存放在同一托盘,将托盘贴上电子标签,存放在车间相应的位置上。第三,工人刷采用RFID技术的工作卡工作,当某一工人使用焊机时,用自己的工作卡启动焊机,工作卡上贴有电子标签,焊机上装有对应的读写器,当工人启动焊机时,焊机会自动记录工人的所有身份信息、当前的工作内容和焊机此时的焊接参数等信息,并且将数据显示到焊机的显示屏和上位机上。

2.2 条形码技术

2.2.1 条形码技术的定义及优点

条形码是将宽度不等的多个黑条和空白,按照一定的编码规则排列,用以表达一组信息的图形标识符,通常用条形码扫描仪来读取其内对应的唯一的信息。由于条形码技术具有扫描操作方便易行、条码制作简单、信息采集速度快、信息采集量极大等优点,使其被广泛应用于诸如物流、医学、零售业等的大领域。

2.2.2 条形码技术在船厂智能车间中的应用

板材经过前期预处理后,需要在船厂的智能分段建造车间进行下一步的切割工作。由于目前船厂板材切割大都使用传统方法,效率极低,耗费大量时间。故本系统采用条形码技术,制作出载有板材类型、板材尺寸参数等信息的条码,将其贴在对应的板材上,当工人用条形码扫描仪读取条码时可得板材信息,再通过与库文件中记载的相应板材信息进行对比从而找出板材的切割图形及切割尺寸等信息。同样,此技术也被应用于接下来的零部件焊接过程中。通过条形码扫描仪扫描两块零部件采集相应的焊接参数,判断零部件此时能否被焊接,通过对比不同零部件的焊接参数等信息,判断两零部件之间是否有焊接关系,从而避免了焊接顺序、焊接过程出现不必要的差错,对于提高建造车间工作效率有极大的帮助。

2.3 传感器技术

传感器技术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生活中的各个角落都离不开传感器,船厂也不例外。作为一种极为方便的信息采集装置,本系统用到温湿度传感器,用于采集在预处理、板材切割、焊接、仓库管理等各个阶段的温度以及湿度。用到电流及电压传感器,采集各个焊接过程中用到的电流及电压,通过传输系统上传到数据库进行对比,判断焊接过程电流及电压等参数是否合理,从而保证了焊接过程正确进行,减少材料损失。

3 系统总体框架

【参考文献】

[1]朱航,曹来江,朱国盛.物联网技术在船舶工业的应用综述[J].造(下转第61页)(上接第40页)船技术,2012(6):5-8+32.

[2]曹博,谭松,王庚.日韩造船业智能化之路[J].船舶物资与市场,2016(4):9-12.

[3]郭文懋,蒋志勇,王岳.RFID技术在船舶工业的应用综述[J].中国水运(下半月),2013(12):105-106.

[4]王炬成,庄方铭,卞钢勇.RFID技术在船厂仓储管理中的研究与应用[J].造船技术,2014(5):1-3+39.

传统体育技能范文2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是传统体育项目继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与途径,家庭教育在众多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每个人来说家庭生活是最亲切的,家庭教育是必须要接受的并且长期进行,伴随终生的教育,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使受教育者更为容易接受和喜爱并且能够长期坚持进行的,是相比较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更具有显著效果的教育方式。

二、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特点

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应主要依靠家庭教育的方式进行,教育类型主要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区教育等,家庭教育在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授中具有明显的优势,其具备其他教育类型所不具备的特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情感交流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情感交流的特点,家庭成员之间是血脉相连的,互相拥有着特殊情感的亲人。在家庭环境氛围中,家庭成员之间都有割舍不了骨肉亲情,注定了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也离不开情感因素。在传统体育项目的教授过程中,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可以很好地沟通与交流,不会出现陌生人间的尴尬,能够更好地接受理解教育者教授的内容,不仅使被教育者学习了传统体育项目的技能,还从中可对其进行情感教育,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交流,从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中增强自信心与面对挫折的勇气,使其达到身心健康,快乐成长,创造良好融洽的家庭氛围。

(二)广泛性和全面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广泛性,每个人都有家庭,每个家庭都会有家庭教育,而社会是由千千万万个人和家庭组成,每个人都会接受家庭教育,社会中受教育面较大、影响较深,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也具有广泛性,人们都能较为普遍的接受传统体育项目的教育,相对比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而言,进行家庭教育的教育对象更为广泛,更有利于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与发展。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全面性,第一,家庭教育针对的不仅是家庭中的子女,在家庭生活中,家庭成员是共同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过程中不是针对儿童、中年人、老年人中的某一类群体,而是全面的对教授对象进行体育项目的教授。第二,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中不仅学习到体育项目技能,使身体素质得到提高,也从中可以体验到传统体育项目学习的乐趣与意志品质。最终达到传统体育项目很好的继承与发展的同时家庭成员能够得到身体、心理、道德的全方面培养。

(三)长期性和渗透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长期性,当人作为自然体而降生的时候,便开始接受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是要伴随人终生的,在一生中人要同时扮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角色,而进行长期的,不间断的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相比,更具有早期性、连续性和持久性。当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长期进行时,被教育者较容易的培养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习惯,有利于传统体育项目技能的学习与巩固,使受教育者可以较好地掌握与熟练的应用传统体育项目,从而达到传统体育项目的继承和发展。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渗透性,“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不是因为父母有很高的教育手段,而是因为父母对子女的影响是渗透性的,父母的言行和教授的内容是子女最容易接受学习的,家庭生活中的生活习惯,成员之间的关系,文化氛围等各个方面,都会对子女产生深刻的影响,因此传统体育的家庭教育具有渗透性,家长可以潜移默化地将传统体育项目教授给子女,使子女在无形之间产生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喜爱并且长期坚持进行学习和锻炼,从而养成良好的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习惯,达到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更好的继承和发展。

(四)针对性和及时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和及时性,对每个人来说,父母都是自己最为亲近与信任的人,在父母面前不需要进行任何的防范和伪装,因此父母对子女的性格、脾气、生活习惯等各方面真实的状态是最为了解的,所以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针对性,父母可以凭借自己对子女足够的了解,针对子女的身体条件,心理状况,个人喜好等各方面因素,选择适宜子女的传统体育项目以及方式进行教授,,使子女在学习传统体育项目初期就可以比较容易的接受与喜爱这个项目,避免或减少教授过程中因为选择的项目不当或教授方式不适宜而产生的各类问题。在教授传统体育项目的过程中,父母能够直接得到子女学习状况的反馈,也可以从中发现学习中产生的问题,使问题能够对得到及时的处理,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体现了及时性。

(五)继承性和灵活性

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继承性,在家庭教育中,教育内容与方式方法影响一代又一代人,家庭氛围、家庭文化、家庭传统等都在不经意间被继承着流传下来,例如“家训”、“家风”等,人们在接受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后,无形之间也影响了自己的教育方式与内容,当自己处于教育者的角色中,便会将自己在被教育时接受的内容继承性的传授给被教育者,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是具有继承性的,不仅可以使传统体育项目被长期永久的保存下去,也保护了传统体育项目中所蕴含的传统民族文化与精神。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具有灵活性,家庭是社会组成中除了人以个体存在以外的最小组成单位,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是小范围、小群体活动,可以在不需要任何的组织或正规的运动场地,便可进行的活动。传统体育项目的开展不会受活动时间、地点、人员等因素制约,各方面因素与社区教育和学校教育相比都较为灵活,能够更好地使传统体育项目得到继承和发展。

三、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对策

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人们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关注度逐渐降低,社会中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风气淡薄,家长对传统体育项目认识不准确,亲子行为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等都是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中产生的问题,为了使传统体育项目更好的继承与发展,针对其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提出以下几个对策:其一,转变家长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认识许多家长认为,家庭教育只是在孩子没有步入学校之前,家长所承担的教育责任,而学前阶段的家庭教育也只是保障了子女的正常成长,至于子女的身体、心理健康等问题不会有较明显的显现,当子女进入学校教育阶段,则教育义务就应该由学校承担,更何况是传统体育项目这种体育技能的学习。更有甚者认为,子女根本不需要接受传统体育项目等这种体育技能的教育,“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使学生永远摆脱不了单一的文化知识的学习,最终家长将子女培养成为了“考试机器”,而忽视子女的身体健康状况,以及心理、道德、独立自主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不能使子女得到全面的发展。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首先要转变家长对传统体育项目的认识,从思想上使家长得到改变,让家长真正认识到家庭教育的意义,在重视子女文化知识学习的同时关注子女的身体素质状况。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不仅教授子女体育项目技能,还使他们接受了我国传承下来的民族文化,在增强体质同时继承和发扬了民族传统体育。其二,家庭教育中将传统体育项目于文化精神相结合家庭教育中传统体育项目与文化精神完美结合,更有利于人们接受学习传统体育项目。传统体育项目可以追溯到唐宋时期,至今为止传统体育项目仍然在被继承和发扬。传统体育项目种类繁多,每一项都是人们智慧的结晶,在体育项目的学习过程中父母可以针对子女自身的特点与喜好选择适合子女的项目进行学习,在家庭教育长期的学习中,子女在掌握传统体育项目技能的同时,培养了体育运动兴趣与习惯,也增强了自身的身体素质。传统体育项目中蕴含的文化精神也会使子女受益匪浅,传统体育项目不仅在技能上体现出人类的智慧,其中蕴藏的文化精神更为深厚。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中,也是对子女无形中意志品质的磨炼,要使子女明白“人生自古多磨难”这一人生常态和基本道理,鼓励子女博学广识,增强其自信心,教会其以正确的归因方式,使其理智、从容地对待挫折,放手让子女们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去感受挫折,通过真实的挫折及其感受来提高其耐挫、抗挫能力。因此,传统体育项目的学习不仅是子女掌握运动技能,增强身体素质,还磨炼子女的意志品质和面对挫折的勇气,达到身心发展的目的。其三,采用多种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方式在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中,家长应采用多种教育方式,例如全面系统的教育方式,家长全面地将传统体育项目教授给子女,可以是子女从众多的项目中自主选择自己喜爱的项目进行长期学习,使子女系统的了解传统体育项目的历史、内容以及其蕴藏的文化精神,最终子女自觉坚持传统体育项目的锻炼;周期性的重复教育方式,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的初期,家长应针对子女的特性进行有计划的教授,在学习过程中持续的周期性进行重复训练,直至将传统体育项目锻炼成为习惯,可以使子女更好地掌握传统体育项目技能以及流畅的运用体育技能;言传身教的教育方式,在传统体育项目学习过程中,家长的言传身教的作用影响深刻,当家长在教授子女传统体育项目技能,培养其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习惯的同时,家长已经将其作为自己的习惯而进行,那在学习过程中,子女在无形之间会受到父母的影响,逐渐将传统体育项目锻炼作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从而达到其四,提高国家和社会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关注度传统体育项目的关注度在逐渐降低,而对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的关注更是少之又少,为了使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能够得到继承和发展,必须提高国家和社会对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关注度。首先,应建立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相关机构,健全关于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制度,使传统体育项目的家庭教育过程中有较为系统的、完善的制度和方案可以遵照。其次,明确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的内容,将内容进行系统的整理,编印成册,可以提供给广大的家长们作为学习参考,避免或减少在进行传统体育项目家庭教育时盲目学习,适得其反。

四、总结

传统体育技能范文3

关键词:云南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 校本化 教育传承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6)03-0036-01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既有竞技性质,也有表演娱乐性质,具有教育教导、强身健体、休闲娱乐、交往交际的功能。加之这些传统体育项目大多都具有就地取材、对场地要求不高、易学易开展的特点。因此,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多元文化特征和多元价值功能决定其校本化教育传承的意义和价值。无疑,将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资源转化为学校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为现代学校多元文化发展、特色课堂教学创造了条件,为学校体育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服务;另外,教学实践证明,学校是少数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与发展的主要场所,对促进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走向科学化、现代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 构建特色的民族地区学校体育教育内容

当下,形成特色教育风格是学校教育目标指向和重要工作,而活跃于云南各少数民族地区的传统体育项目内涵深厚、独具特色,是其首选的教育内容之一,其融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正好与其发展方向不谋而合。就此而言,云南学校教育活动中可根据区域情况、学校实际而选择适宜于自身学校教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进行教学活动,从而实现学校体育教育内容特色的办学风格。而对于云南经济、文化、教育相对落后和欠发达地区来说,学校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是发展体育教育事业的重要举措和方式,是学校体育教育特色和独特的办学风格之所在。笔者在田野调研中也发现有一些学校适时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教育活动中,也可收到不错的教育效益。例如,玉溪市新平县杨武镇中小学校课间操活动融入了烟盒舞、元江县羊街乡中学棕扇舞项目,德宏州部分中小学刀术及棍术,丽江古城区学校打跳运动,文山州学校板鞋竞速,玉溪师范学院抢花炮等等。

2 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育和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元化需要

在学校教育活动中,我们面对教学对象的身体素质、能力状态是有差异的。而学校体育教育总体目标是力求照顾到全体学生,让每位学子都能得到公平的教育资源,让所有学生共同成长,实现学生拥有强健的体魄、学会几项体育运动的技术与技能以及实现学生终身参与体育活动的最终目标。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人,他们都体现着个性化特征。不难看出,他们每个人的体力、体育基础、体育能力、体育态度、体育兴趣、锻炼习惯都是各不相同,这给我们学校以及体育教育工作者教学带来了一些困难。如何实现个性化教育、如何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元化需要,是当前学校体育教育改革与创新重要工作。我们认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化教育传承,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育和满足学生对体育的多元化需要,也有利于实现因人而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的目标。云南少数民族众多,可筛选融入学校教育活动的项目众多,可为学校开展校本课程开发提供众多的素材,使不同情况的学生有更多选择,提高学生学习体育知识的热情与兴趣,贯彻了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受益的现代教育原则;也为体育教育发展拓展了空间,对实现学生个性化教育以及满足学生对体育文化多元化需求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3 促进体育教师教育水平的提高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化教育传承,使体育教师享有参与课程开发、研究的机会。但由于体育校本课程开发是一项创造性和艰苦性的工作,一方面要考虑学校现存条件、学生情况,另一方面要探究传统体育项目融入学校的可行性,过程肯定存在多方面的困难。因此,需要教师深入地认识和研究课程、研究学生,并在此基础上对项目进行一些必要的改革与创新,构建适合于学校教育传承的体育教学模式和方法,达成预期的教学效益及目标。无疑,教师在对少数民族体育项目进行加工改造和整合的过程,促进了体育教师将现代体育科学知识与技能,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知识和技能相互融合,能够使教师教育理念、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及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理论知识、技能知识等得到有效提高,促进了体育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4 有利于传承和发展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一直以来,学校始终是文化的发源地、文化的主要场所及传承地。云南学校教育融入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把它贯穿于各级学校体育教学活动中,实实在在地开展教育活动,使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真正走进校园,并与现代体育运动互为补充,让现代学生认识和理解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体育传统文化,在教育活动中学习掌握一些传统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试想,当这些掌握良好的民族体育知识与技能知识的学生走出校园,将有可能成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活动的骨干或者是指导者,成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人,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一代又一代的延续传承打下基础。可见,云南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校本化教育传承,扩大参与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群体,在保护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中也是两者兼得的形式,对其传承与保护具有重要的意义。

5 有利于云南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深化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体育课堂教学活动,是当前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需要。传统体育项目本身具有民族性、表演性、竞技性、审美性、健身性、教育性等功能,加之这些项目本来就是本地学生小时候与伙伴们娱乐玩耍的主要内容,对其有着深厚感情,深受广大学生喜爱。由此可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进行教育传承活动,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与创新的重要举措和路径。我们可以预见到,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与现代体育运动进行有机结合,相辅相成,必然给云南学校体育教学改革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理应受到重视。

参考文献:

传统体育技能范文4

关键词:新媒体;大学体育教育;实证分析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08-0045-03

新媒体是通过数字化交互性的固定或移动的多媒体终端向用户提供信息和服务的传播形态。[1]新媒体的出现使人们获取信息的手段迅速扩张,“手机控”、“拇指族”、“微信控”等新鲜名词的出现更是体现了新媒体在日常生活中的有力渗透。同样,新媒体也成为了当代大学生获取信息、沟通交流的重要途经。[2]本文以新媒体环境对大学生的影响为切入点,深入分析提升大学公共体育教育活动成效的方法和路径,从而推动大学体育教育模式改革,完善教育方法,提升教育质量,是高校体育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传统大学体育教育的问题分析

1.体育教学内容浅显固定,运动技能提升效果不佳

通过对山西省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调查发现,篮球、排球、足球、田径、武术、健美操、羽毛球、网球、乒乓球等项目是各高校开展普及程度较高的体育课程。在校大学生可以根据个人兴趣爱好自主选择学习,每学期或每学年结束后还可以选择换项。这种设置体现了兴趣教育、快乐体育的宗旨。

调查发现,68%的学生都会选择参与过、感兴趣或者从未接触过但新鲜感比较强的体育项目,仅有10.3%的学生会为了提高某种运动技能选择项目。调查对象普遍表示:大学体育课程设置时间短,班级人数多,内容无法深入等问题是他们不以技能学习为主要出发点的原因。在对大学体育教师的访谈中也了解到,由于要考虑学生整体差异,授课内容多以入门、基础内容为主,加之学生重复选修一门体育课的现象较少,深入教学很难开展,可见大学体育教育面临着深度与广度兼顾不足的问题。

2.体育教学手段传统单一,自主学习空间不足

受限于体育技能形成的特殊规律,大多数普通专业大学生很难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自主学习或创新,因此,体育教师引领示范、学生模仿练习成为传统体育教学的固定套路。尽管随着教学的深入,学生会逐渐熟练相关技术动作,但要想最终形成正确、合理的体育技能,始终离不开体育教师的指导。总的来说,大学生在传统体育教学模式中,对体育教师的依赖程度较高,由此导致教学手段单一化。

二、新媒体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影响

1.新媒体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积极影响

(1)新媒体的广博性丰富了大学生的体育视野

在体育信息获取方式的调查中,网络媒体、手机等移动客户端的应对比例较高,分别为68.2%和43.9%。而体育课堂由于课程时数的限制以及教学内容的相对固定,很难满足大学生的求知欲,应答人数仅有36.5%。传统的体育报纸、杂志则渐渐退出了主流信息渠道。可见,新媒体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交流互动的主要手段。

在新媒体的广泛覆盖下,大学生无疑会接触到许多“高、新、奇”的体育运动项目,如跑酷、轮滑、登山等,从而丰富了大学生对体育运动的认知范畴,为拓展其运动方式创造条件。

(2)新媒体的便捷性拓展了大学生的学习空间

网络资源包罗万象,通过移动互联网终端,学生可以随时获取到自己感兴趣的各种信息。对比传统的体育教学,新媒体带来的显著优点是,学生可以摆脱对体育教师和课堂的过度依赖,利用互联网资源来查阅各种相关教学视频,以达到反复学习、完善技能的目的。在针对有过网络学习经历的学生进行满意度调查时发现,学生普遍表示运用网络平台的学习效果要好于体育课堂教学效果,因为他们可以随时调取,反复观摩,且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较小。可见,新媒体的运用可以摆脱体育课堂形式、时间和地域特别是教学资源的限制,在充分拓展学习空间的同时,有效提升了学习效率。

(3)新媒体的互动性满足了大学生的不同诉求

在前面的论述中已经提到,传统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以普及性、入门性、多样性的知识教学为主,这样的设置虽提高了不同学生的参与度,但深度不足,对于已经具备一定体育技能基础的学生而言,大学体育课程的规定内容很难满足其求知欲。而新媒体提供了大量的公众互动交流平台,大学生可以通过共享资源、专业网站等服务器来搜索下载学习资料,或者通过论坛求助等方式寻找相关资料进行学习,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从而弥补课堂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针对性不足等问题。

2.新媒体对大学生体育行为的消极影响

(1)新媒体淡化了体育课堂的真实性

体育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大学生面对面交流、手把手传授的真实过程。体育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行为感受、学习效果来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方法并进行指导;学生则可以通过近距离、全方位的观察、模仿和比较来形成直观感受,这种体验具有真实、直接的特点。相反,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体育技能学习,却不能给学习者带来身临其境的感觉。手机、电视、电脑等新媒体的展示工具成为“教”与“学”之间的必然屏障,教学过程中的直观互动无法开展,从而给学习者造成虚拟、间接的学习感受,这也恰恰体现了新媒体的虚拟性。

(2)新媒体弱化了体育技能形成的规律性

在体育技能学习过程中,有着必然遵循的规律,对于大学生而言,要想掌握科学、合理、有效的体育技能,就必须遵循这些规律。在传统体育教学课堂上,体育教师会严格按照技能形成规律,分阶段、分步骤的实施教学活动,促使大学生形成科学、合理的运动技能。一旦这个过程缺少了教师的指导,学生自己很难准确把握和控制学习的结果。加之新媒体资源相当庞杂,相关管理制度并不健全,网络和数字媒体中充斥了大量的非官方、非权威甚至是有悖科学原理的教学资源。[3]当大学生在无法有效辨识的情况下进行学习,且一味追求“高、新、奇”的技术动作时,便很容易打破原有的客观规律,形成错误的运动技能或习惯,从而影响整体水平的提高,甚至是身体健康。因此,新媒体传播的不可控性是实施自主学习所必须关注的问题。

三、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体育教育模式构想

1.大学体育教育的理念创新

(1)辩证的看待“教”与“学”

体育教师是传统大学体育教育中的主导者,但随着新媒体的兴起,“教什么、学什么”已经不单单由体育教师一个人所决定。大学生通过新媒体获得更多信息的同时,对体育教育的内容、形式、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可以说,大学生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体育教育“教”的方向,而体育教师“教”的行为应符合大学生的诉求,才能更好地引导大学生的“学”,这也恰恰印证了“人本教育”[4]的宗旨。

(2)打破“一成不变”,促进“与时俱进”的习惯养成

从体育课程来看,以山西省普通高校的体育课程设置为例,近十年间的变化不大,仅仅是将健美操、跆拳道等普及程度较高的项目纳入了教学计划。以教学手段来看,教师的示范讲解到学生的模仿练习已经成为固定套路。而新媒体的出现使得大学生接触到了很多新奇的体育运动,看到了高水平运动员的训练方法,进而对大学体育教育的要求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大学体育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了解和掌握最新的体育教育动态,不断更新教育方法和实施手段,有效提升大学体育教育质量。

2.大学体育教育的手段创新

(1)加强大学体育教师培训,提升其新媒体素养

大学体育教育管理者应与时俱进,完成从意识层面到操作层面的整体转变,充分应对新媒体对高校教育环境的影响。一方面,大学体育教师要对新媒体形成客观准确的认知,了解其内涵与外延,能够发现与教育实施手段相关的特性,为拓展大学体育教育的新阵地做好准备;另一方面,高校应开展相关的技能培训,帮助大学体育教师提高个人应用新媒体的能力,如进行网络信息、搜集与微视频制作比赛等,通过日常考核来确保此项工作长期有效的开展。

(2)将新媒体融入大学体育教育,利用各种新媒体工具开展教学工作

首先,利用网络媒体创新互动方式。利用互联网建立专门的体育教学信息反馈平台,如在校园网的体育专栏大学体育教学的纲要、课程设置、教学评价标准以及体质健康标准等信息,同时设置相应的互动版块,主动收集大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诉求和问题,进而为调整体育教育活动提供依据。目前,山西省高校已普遍开通网上选修体育课的业务,但均是借助学校教务处的平台来完成,在学生选修过程中存在的“选不上、不想选”等问题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因此,发挥网络媒体优势,形成开放性的交流互动平台将成为今后工作的重点。

第二,利用移动客户端媒体创新学习方式。随着数字化时代的来临,新媒体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QQ、微信等移动客户端软件的应用,更是将新媒体阵地延伸到大学生人人必备的手机领域。以微信为例,聊天对话、游戏娱乐、信息几乎无所不能,特别是将语音、图片、视频制作成微视频的功能更是将虚拟互动推向了又一高峰。微信的视频保存、传送,以及公众账号的信息与互动都为线上的体育教学提供了可能。体育教师可以将前期录制或筛选的视频教学资料上传至公众平台,要求大学生在线下的课余时间进行预习或复习,将传统的体育课堂概念加以延伸。同时,体育教师可以利用微信软件制作学生学习视频,就体育练习中的优缺点加以点评,从而提升教学指导的时效性。

(3)加强新媒体建设与管理,发挥其正向引导作用

一要加强新媒体的硬件建设,成立新媒体工作室,配备信息的电脑和信息宣传栏等。二要注重对新媒体工作的监督与管理,新媒体作为开放性的互动平台,信息来自多个渠道,且种类庞杂,如果不能及时进行维护和管理,反而会制约教育工作的开展。因此,投入与监管应该并重,合理规避它的消极因素,充分发挥新媒体在大学体育教育中的正向引导作用。

参考文献:

[1]廖祥忠.何为新媒体?[J].新媒体研究,2008(5):121-125.

[2]高爱芳,高卫松.对大学生使用新媒体的调查分析及德育引导[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0(1):132-134.

[3]匡文波.论新媒体传播中的“蝴蝶效应”及其对策[J].网络传播研究,2009(8):72-75.

[4]王希尧.人本教育思想的历史渊源与现实意义[J].教育科学研究,2001(11):5-8.

传统体育技能范文5

新课程又水教师角色要求是多方面的,教师原有的角色要发生变化,还要不断的扮演新的角色,才能成为新课程的适应者。这司从四仿面号虑,由传统知识传授彗成为学生学习过程的合作者。从传统教学的支配者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促进者。从传统教书者成为适应新课程发展的研究者。从冷面裁半U员成为学生活动的热清欣赏者。教师以旁现彗出现,就等于暗示学生了也}门之间必项保持距离;教师以权威彗姿态出现,就等于告诉学生了也就是‘‘唯一正确的答案”。这些都是不司取的。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要把握和利用好各种提高教学技能水平的渠道与方式。如客现认识自身在教学技能方面的不足,主动去现察、学习和模仿其他教师在教学技能方面的民处;积累个人教学经历,写好课后反思。

二、提升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

1.有利于体育教师成长的环境与氛围,譬如对体育教师的待遇、职称评定、同工同酬等,确保体育教师身心偷悦、有股内驱力去参与各种体育教学活动,为体育教师体育教学技能提升提供动力,防山因为外部环境的不合理,体育教师受到不公待遇,挫伤体育教师的工作信心等;从微现卜,关键是自身,自身提炼,自我学习、反思、实践、拜师等者提很好的路径。以上结合起来,体育教师用动力、用具体提升的方法与手段,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的提升就女口鱼得水。体育教师教学技能提升,体育教师应努勺在教学中体现自身的个胜化,个胜化是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依赖F教师自身个体经验和个人特长,并深深植根F教师思想中的教师个人行为,在‘定程度上属于那种高度个体化的行为。四、提升体育教师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1.制度引领,搭建平台。建立并完善一个自上而下、覆盖全国的体育教师教学技能展示的激励机制—教学技能比赛体系。从体育教师的职业特点出发,币、有国家顶层设计的比赛机制,必将大大激发全国体育教师继续学习的积极性。

2.专家引领,团队研修。教学技能的获得仅仅局限Fl、人的经验积累和悟性是远远不够的,有计戈地开展青蓝课程、专题研修、同课异构、名师展示等活动。专家引领,团队研修,对刑是高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应该是‘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3.规划引领,自我发展。当然,上述这两个措施都是外因,体育教师要发展户别建还在内因。职业的荣誉感才是职业生涯发展最根本的动力。因此,对F体育教师个体而言,培育核心竞争力,关键的有以下三点:准确定位,使长处更长,短处更短。聚焦攻关,找准突破口,寻求增长点。坚持坚守,仓嘶是根本,研究是保障。

4.在体育教师的教学技能中,运动技能是必备的先决技能。除此还要具备教师课前、课中、课后等的基本教学技能,其中教学设计、教学评价偏重于心智技能,课堂教学、课外辅导偏重F运动技能,教学研究则是教师综合的提升技能。这里特别强调教学研究的技能,它是币、教师专业发展的向高、向大、向宽发展的阶梯。

5.体育专业的学生在师范院校学习期间,学校要抓好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全面化。把培养未来全面的体育教学技能的体育教师作为目标。实习期,体育实习深人到教育线,由富有教学经验的优秀教师们为指导教师。将大学所学的理沦矢识运用于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学招聘选拔,附巴教学技能考核,以号捉学,提高体育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教师在工作过程中,新老结对,以老带新,促进年轻教师的成才,督促艺教师专业技能的再学习。

传统体育技能范文6

关键词:学校体育;新课程;运动技能;体育教学

中图分类号:G807.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102-0092-03

《全日制义务教育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实施后,体育新课程的课程性质、价值、目标以及重要的理念已深入广大基层体育教师心中,但由于对《课程标准》强调的“不过分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和完整,不苛求技术动作的细节”…,在理解上存在一定偏差,在实践中不知道如何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才能体现新课程理念,造成在实践教学中出现淡化运动技能教学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体育新课程实施的健康发展。其实,这也是体育新课程改革中出现的正常现象,世界上任何一种改革都是在实践中通过不断的实践、反思、纠正、再实践而完成的。所以,体育新课程实施中出现的认识偏差和问题是必然的,关键是发现问题后如何进行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1 对运动技能的再认识

《课程标准》中将运动技能定义为:“在体育运动中有效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包括在神经系统调节下不同肌肉群协调工作的能力”。体育院校通用教材的定义是:“运动技能是指人体在运动过程中掌握和有效地完成专门动作的能力。”有学者认为,运动技能指在体育运动特定条件下按照一定的技术要求,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完成某种技术动作的能力[2];运动技能本质是运动行为的潜能及其强化,基本特征表现为专门性、程序化和练习性[3]。据此,可以对运动技能进行如下理解:运动技能是通过身体的练习获得的,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动作、活动方式顺利表现出来的能力。是一种主观经验的表现,是以一定的身体和心理素质为基础的,主体对特定运动技术的掌握和表现。在体育教学中,运动技能的形成过程离不开思维,离不开大脑对运动技能的分析和综合,在分析与综合的基础上,动作表象才能转化为动作概念,学生才能掌握动作要领并进行有效运用。

2体育新课程中的运动技能目标

对运动技能进行尝试性学习和深入学习是体育教学主要目标之一[4],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将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学习和应用运动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内容,作为运动技能学习领域的主要内容[5]。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体育新课程对运动技能学习的要求主要有以下特点:

(1)运动技能学习是体育新课程主要学习内容,新课程并没有说淡化运动技能学习。相反,是通过运动技能的学习来体现体育新课程“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的课程性质。

(2)新课程运动技能学习的价值具有整体性。运动技能学习是体育新课程的根本,没有运动技能的学习,我们所说的“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目标就无从谈起。同时,运动技能学习目标的设置也是最基础的,是全体学生通过学习都能达到的,这一点和传统的体育课少数人能完成的运动技能也不相同。

(3)新课程运动技能学习内容具有多样性。新课程运动技能学习内容比传统的学校体育中的运动技能内容有较大的拓展,过去所说的“二三基”中运动技能专指单纯的运动技能,体育新课程的运动技能不仅包括单纯的运动技能,还包括“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和“获得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

(4)新课程运动技能学习内容体现健康性。传统的体育课强调的是竞技化的运动技术系统的掌握,体育新课程更重视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实际生活的相联系,突出对学生体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更重视基本运动技能对终身体育广泛的迁移价值和促进作用。

(5)新课程运动技能学习内容具有选择性和差异性。新课程运动技能目标的设置,是根据学生不同水平的实践情况,分别设置了不同目标,使运动技能学习目标符合学生身体、心理发展的实际,有一定的层次性,更能体现体育新课程的人性化,更加关注学生的发展。

3新课标理念下运动技能教学策略

3.1运动技能学习定位要准

体育新课程重要的理念是“体育为健康”,倡导运动是手段、健康是目的。在新课程进行运动技能教学时,首先要树立大运动技能观。正如上面所述,体育新课程运动技能学习内容不完全只是“三基”中运动技能,而获得运动基础知识和野外活动的基本技能,安全地进行体育活动,同样是运动技能领域学习的重要内容。观念是行动的前提,只有在体育新课程运动技能学习中树立大运动技能观,才能指导运动技能学习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体现和渗透大运动技能观。

其次,在运动技能学习中要分清是为了单纯学习体育运动技能,还是为了学习运动技能而达到育体、育心的健康目的。在体育教学中不教技术的高度、远度、难度,而是通过教技术使学生掌握健身的方法和手段…‘。做到了这一点,就可以有效避免淡化运动技能现象。比如,学习“单杆、双杆”时,不仅要像过去那样注重学习单杠、双杠的运动技能,更要在技能学习过程中向学生传授通过单杠、双杠练习提高身体力量素质的多种方法及练习中的安全问题等。再如篮球教学中,树立通过篮球技能学习是为了增进学生健康的观念后,进行教学时,就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只强调运球、传球、投篮等运动技能掌握,而是强调各种篮球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学习运用过程中对心理、社会适应、身体健康的促进。

3.2依据学生差异进行运动技能教学

体育新课程坚持“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发展”的核心理念,在肯定学生身心发展具有共同规律的同时,也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性和学生个体间的差异。每个学生在学习中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同时每个学生又都有不同于他人的心理世界,他们在兴趣、爱好、动机、需要等方面各不相同,也就造成在技能学习过程中会用不同的方式理解同一个运动技能。

过去在的体育课教学中,过于追求运动技能传授的系统与完整,传授的方法过于竞技化、成人化、训练化,评价的统一的规格、统一的标准,其结果是致使大部分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失去兴趣。新的课程标准关注学习运动技能,更关注学生的健康发展。因此,既要重视运动技能在相应的水平阶段学到什么程度,又要关注同一水平阶段,甚至同一班级学生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运动技能学习内容,有选择地进行运动技能教学。做到既符合学生的实际,又符合课标的要求。例如,过去常说的跳高设置不同起跳高度、篮球教学比赛中技术最差的同学为“5分手”、按性别体能分组等等。通过创设不同的技能学习难度与进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享受到

技能掌握以后的成功快乐。

3.3运动技能教学要关注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

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知识、信息经济时代的到来,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通过学习体育获得的技能,已经不再是为人们谋求生存和劳动所必须,是现代人更重视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表现。要使学生清楚认识到体育是提高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基础与保证,也就使学校体育技能学习必须要联系生活,联系实际生存经验。

传统的运动技能教学最大的缺点是脱离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在学校体育界也曾经有过“教不教铅球”、“生活中有多少人用跨栏的方式跨越障碍”等方面的讨论,最后形成的共识是不否定铅球、跨栏在体育课学习中地位和作用,关键是如何进行竞技运动项目教材化的处理。这也就是新课程所倡导的运动技能学习要关注学生的生活实际和经验。例如,水平二投掷教学时,教师首先要求用纸飞机尝试各种投掷方法――集体交流――指名示范――教师纠正示范一一学生总结――学生投掷比赛,学生一堂课下来技能掌握情况良好,更重要的是通过贴近生活实际和经验的体育课教学,让学生尝试了合作交流,技能的归纳总结,并体会到了成功的喜悦,而这些都是围绕技能展开的,也是通过技能传授最终达到全面发展身心的目的。

3.4实施民主化教学,提高运动技能学习的效果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不是改教材,而是突出课堂教学中怎样让学生在教师的科学指导下,主动的、创造性的自主学习,同时又造就学生健全人格。对于体育课程来说,由于课堂教学具有其独特组织形式、教学方法,如何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主体参与、主动学习,提高运动技能学习的效果,让所有学生达到体育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要求,就要努力实现课堂民主化。

实施民主化教学要做好以下几方面:首先,要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并重视学生学习的情感体验,在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体现民主,始终将学生生动、全面发展放在首位,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促进学生坚持锻炼身体的习惯形成。新课程体育课堂民主化教学期待的过程是学生“既练了,也会练了”,期待的结果是学生“课上练,课后也练”。其次,创设良好的课堂心理气氛,给学生学习的自由,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新课程充分强调知识技能的构建过程,在运动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应给以学生充分的学习自由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能自主体验运动技能,合作、交流学习运动技能。第三,注重学法指导,正确评价每个学生。要让学生始终主动参与学习,掌握运用运动技能并获得一定的成功感,必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从教育人,培养人的角度看,学校体育教学应更鼓励每一人在体育活动中的参与奋斗过程,积极参与本身就是一种成功、一种胜利。为了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真正掌握并运用运动技能,应努力构建科学的评价体系,根据新课程标准应以相对评价与绝对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更合理。

3.5有效开发与利用体育运动技能资源

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是体育新课程的重要理念,开发利用好课程资源对课程目标的达成具有重要作用。在运动技能学习过程中,要根据运动技能领域学习目标,合理开发与利用体育运动技能资源。在体育新课程中的运动技能资源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学校现有的体育新课程教材内容,根据学校的体育设施设备情况、学校体育传统、教师的情况、学生情况等方面对教材内容进行取舍;二是对现代新兴体育运动项目,应根据教材化的要求加以选择和改造;三是对于地方民族、民间广为流传的体育游戏、体育活动项目,进行加工和处理,增强其运动技能学习:四是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情况、校园情况和周边自然地理条件进行开发利用,可以进行教材化整合,成为培养学生生活技能的主要手段。如校园内外的定向运动,以地震、火灾、交通事故、绑架等安全主题教育。这一点是体育新课程运动技能领域学习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我们体育新课程资源开发的亮点。

3.6技能学习评价要突出发展性和过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