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范文1

关键词:历史文化遗产:开发框架;市井文化;佛教文化;殖民建筑:开发对策

1 引言

济南是国务院批准的历史文化名城,素有“泉城”之称,是龙山文化的起源地,是一座具有悠久历史和众多历史文化遗产的古城。随着现代化城市的发展,古城独特历史风貌的再现显得尤为重要,尤其在由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发展的转变过程中,情感、历史、文脉已成为城市更新设计的重要主题,如何进一步挖掘整理传统历史文化,弘扬历史文化遗产是古城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的重点所在。

2 济南市现状历史文化遗产及框架组成

济南市市域范围内历史文化遗产众多,有以“龙山文化”蜚声中外的“城子涯文化遗址”;有以佛教文化著称的炅岩寺和千佛山:有烟波浩渺的大明湖:有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有一代词人李清照纪念馆,有现代绘画大师李苦禅的纪念馆,有象征着中华民族摇篮的涛涛黄河,有印记着殖民地色彩的西洋建筑,有七十二名泉的星罗棋布、有“家家泉水、户户垂杨”的古域风韵。尤其是古城中央的环城公园更如一条绿色的项链镶嵌在泉城这块美丽的土地上。图1是现状历史文化遗产的框架组成。

3 济南历史文化遗产开发设想

面对如此纷繁复杂的历史文化遗产,如何更新和保护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历史文化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开发与管理是一个庞杂的系统工程,并非一两个部门就能解决,只有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才能做好该项工作,笔者针对济南市现有文化遗产的框架组成提出如下开发对策,与各位专家学者商榷。

3.1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中“泉水特色”的重新塑造

济南素以“泉水”闻名于世,泉水是济南的灵魂,每一眼泉都有一段历史,七十二名泉,孕育独特的泉域文化。如何使泉水走进泉城人民的生活,重新回到“家家泉水,户户垂扬”的理想境界,是济南市城市设计的重中之重。(在体现泉城“水”的特色的基础上,在济南市中心广场规划设计中,应以“泉水”作为设计的重点,将散落在泉城中的“名泉”汇集于广场上,形成群星璀灿的艺术格局,让人们集中体会和观赏名泉。设计不求形似,追求“神似”。

3.2济南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古代人物的重新诠释

在泉城这片美丽的土地上,从古至今出现了众多的历史精英,如何使该文化的内涵得以重新体现?笔者认为有如下途径:

(1)让这些历史精英从博物馆和纪念馆中“走”出来,“走”到人民群众中来。

在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中结合道路广场的设计,在街头绿地、步行街上安排精英的雕塑,或独立布置或线形布置,使市民在日常的生活中感觉到他们的存在,将文化的氛围播种到城市的各个角落。具体人物有李清照、辛弃疾、铁璇、杜甫、秦琼、老舍、李苦禅等等。

(2)兴建历史人物蜡像馆。

3.3济南历史文化名城“市井文化”的塑造

济南有着历史悠久和丰富的“市井文化”,不同时代城市的“市井文化”犹如立体雕塑。镶嵌在这块古老而美丽的土地上。如何营造古城特色,恢复古城风貌将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突出问题,笔者建议如下:

(1)芙蓉街生活社区:在济南市城市中心,留存的明清生活居住小区之中,芙蓉街生活社区算最能体现古城特色的了,传统的民居形式,淳朴的民风在这里应有尽有,在城市现代化进程中,使此处赋予恰当的“场所精神”显得尤为重要。在规划设计中,不妨借用“北京菊儿胡同”的设计思想,使此处既具有传统街区的特色,又能焕发出现代化的勃勃生机。

(2)英雄山早市――市井文化的摇蓝

济南南郊英雄山下有一片郁郁葱葱的土地,它就是英雄山早市。熙熙攘攘的人流,小商小贩的叫卖声,琴棋书画的鳞次栉比。武术人才的矫健身姿等等构成济南市独特的市井文化氛围,犹如《清明上河图》中所描述的市井生活,是泉城人民喜欢的乐土。

3.4济南历史文化名城――佛教文化的空间传递

在泉城南部有著名的灵岩寺,四门塔及千佛山。灵岩寺的彩塑,柳埠的隋代四门塔千佛山的“暮鼓晨钟惊醒世间名利客,经声佛号唤回苦海梦迷人”的对联,已深深地印在泉城人民的脑海之中。

保护名山胜景的古建筑、古遗址,可以把现代人带进一个久远离开现代城市的时空环境,另一方面,这些古建筑、古遗址远离现代城市的喧嚣,与自然环境和谐一致,是现代城市生活的对比,这种对比形成了市民心理上的惊奇和美感,这就是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社会作用。值得注意的是,在进行恢复古遗址时需体现“修旧如旧”、“复原如初”的原则,真正将其纯正的文化内涵,延续到现代城市文明中来。

3.5济南历史文化名城――殖民地建筑的重新诠释

众所周知,济南在近代史上有着屈辱的殖民统治的历史,帝国主义列强在追求利益的同时,也将他们的建筑文化粗暴地引进到泉城,使泉城古城区充满了殖民地建筑的色彩。如果抛开政治的因素,这些殖民地建筑的确给泉城增添了异国的风格,建筑技术的进步,造型艺术的精美,空间布局的手法,无疑对当时的泉城设计行业带来了新的思潮,为繁荣泉城的建筑设计注入了新鲜血液,在古城的改造中如何面对这些建筑,如何保护这些建筑,恐怕也是一种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认为对这些充满殖民地建筑色彩的建筑应采取保留的态度,让世人了解城市发展中所经历的特定的历史时期给城市带来的影响与变化,起到“洋为中用”的目的。在处理新建筑与殖民地建筑的关系时,应采取协调共生的态度,正确处理好他们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香港有着突出的特点,建议可参考实行。

4 济南历史文化遗产框架开发对策

历史文化遗产随着时代的发展,其内涵也应得到补充和发展,只有这样历史文化遗产的内容才能得到不断深化,价值方能得到充分体现。

a)考古学与建筑学的结合将会使历史文化遗产重放光彩,如临淄车马馆,自贡恐龙博物馆、西安秦始皇兵马俑等。

(2)人文科学与建筑学的结合,使抽象的文字信息转入建筑形态所传递的场所信息――空间信息,使历史文化遗产形象地再现于世人的眼前。

(3)各种性质的城市广场有利于将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及意义播放到千家万户。意大利文化的精髓就在于各种各样的广场,假如意大利缺少了广场,其世界影响会大打折扣。

(4)创造出一种尊重历史,尊重文化遗产的氛围,不断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最终形成政府关注、市民参与的理想开发模式。

(5)采用现代设计手法,运用最新城市设计理论,更新古城风貌,不断深化及更新古城的历史文脉,使其按照现代科学的轨道延续和发展下去。

(6]重点强化古城风貌特征,不求遍地开发,但求风貌特征的精典体现,以点带面,有步骤、有计划地开发。做到一般中有重点,重点中有精品的开发原则。

(7)对待外来文化遗产应采用“扬弃”的哲学观点,既要看到其对整体建筑学意义上的补充,又要适可而止地再现外来文化遗产。

(8)应编制济南风貌规划,提出宏观的保护原则及系统构想,定点、定位,对重点景观应有详细的控制性规划及文本说明,为进一步的城市景观设计及景点恢复与修建提供具体的指导性意见。

(9)编制济南历史文化名城文化遗产开发规划的深度如下:

①历史文化遗产布点现状及存在问题

②历史文化遗产等级评价图

③历史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及保护原则

④历史文化遗产功能分区布置图

⑤历史文化遗产景观分析图

⑥历史文化遗产开发步骤(顺序)――分期建设

⑦历史文化遗产景点设计构想

⑧历史文化遗产区位及交通优势分析

⑨历史文化遗产文本及说明书

⑩应对古城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开发时序,寻求各历史文化遗产之间的联系,使整体思维与景点建设相融合,避免见缝插针,各自为政。

5 济南市历史文化遗产开发框架组成及构想(见图2)

总之,一个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再现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有一个主题发展思路,正确处理整体发展思路与单独景点建设的关系,既形成城市总体风貌特征,又应使各处景点色彩纷呈,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在调整好功能布局的同时,下大力气搞好环保及风貌规划,真正使城市成为市民生活的乐土,政府的踌躇满志,市民的津津乐道,旅游者的流连忘返是我们城市规划工作者的任务与责任,愿一个美丽而充满历史氛围的古城济南出现在齐鲁大地上。

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范文2

关键词:旧城改造;文化遗产保护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旧城改造作为城市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无疑成为实现土地利用集约化、激发城市生机与活力、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城市的现代化固然需要除旧更新,但搞现代化不能一味的“拆”字当先,而是要有选择的“留”。留住城市原有的容貌和基调,留住城市的“根”与“魂”——文化内涵。因此,在旧城改造中如何以科学的规划做指导,处理好拆除与保护的关系,是当前大多数城市在旧城改造中不可回避的问题。

1 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

城市是一个民族的记忆载体,每个时代都在城市的建设中留下了自己的痕迹。城市遗存的建筑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城市人文环境的具象载体。它像树的年轮,记载着城市的历史,像一本书,积淀着城市的文化,它是人类过去生存状态、创造力以及人与环境关系的有力物证,它带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印记,是历史留给我们的珍贵财富,其固有的文化特征,蕴含着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是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的生命力所在。文化遗产的价值在于:①它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它所具有的时代特征,能帮助人们具体地、形象地认识历史,帮助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②它是城市文明的现实载体。许多历史街区和古迹既是先人活动的遗存,又是今人生活的空间,它们凝聚着一代又一代居民的思想、智慧、生活气息,它们夜以继日地诉说着城市的历史和文化。③它是城市文化得以延续的活教材。④它是城市个性和特色的基石。因此,文化遗产不同寻常的价值决定了文化遗产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保护文化遗产是抢救城市濒危的历史文化资源、延续历史文脉,实现城市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它对于增加城市的文化魅力、促进城市旅游发展具有特殊的环境价值。

2 文化遗产保护面临的冲击

旧城区是文化遗产最为集中的地方,同时也是房地产开发的集中地段,因此,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就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形势。城市规划本身作为一门预测性科学的局限性或不确定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冲击同样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城市规划编制前瞻性不足。面对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总体规划的周期性调整往往滞后城市社会的迅猛发展。某些城市的总体规划仍沿用单一中心的规划布局和传统的城市扩张模式,致城市中心区功能过分聚集。城市设计手法趋同,“千城一面”现象严重。城市设计模仿严重,缺少创意。文化遗产多被淹没于新建筑群中或成为孤立的陈列品,其历史文化内涵无法得到突出体现。建筑设计缺少文化内涵、缺少对历史文化的挖掘。建筑设计过分强调个体的面孔与性格。

3 正确处理城市改造与文化遗产保护的关系

旧城改造是一项涉及对象广泛、内容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何将旧城中宝贵的历史文化资源与城市的现代化建设有机结合,将传统元素与现代技术巧妙融合,创造出别具一格、内涵丰富的城市建筑文化景观,是搞好旧城改造规划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是其建设成败的关键。作为一名规划工作者要树立文化遗产保护观念,将文化遗产保护的思想贯彻到城市规划的各个层面,在考虑旧城功能与发展的同时,延续城市的历史文脉,为旧城中的文化遗产保护。

旧城改造与新区开发并举,为文化遗产保护提供更多空间。旧城新区统一规划分开建设,既有利于缓解旧城中文化遗产受到冲击,保留旧城原有特色和历史文化风貌,为文化遗产保护在时间和空间上提供回旋余地,又可发挥新旧城不同的城市功能,形成别具一格的城市文化特色和城市格局。旧城改造要充分考虑新区开发的影响,动态把握新区开发与旧城改造之间的联系,适时调整两者的组合配置关系,城市规划部门要建立文化遗产档案,以确认和评估文化遗产的特征和价值。

发挥城市规划的控制作用,为文化遗产的保护提供技术保证。在文化遗产周围划定保护范围及建筑紫线并制定控高规划。这样既为文化遗产设定了一道保护屏障,也有利于保护原有城市空间形态,维护城市景观的完整性。

总之,文化遗产不是城市发展的包袱,而是城市中无可替代的重要财富,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资本和动力。现代化的城市不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多少宽阔的街道,而在于它有没有体现其个性魅力的历史沧桑感、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世代传承的人文精神,它是城市的“根”与“魂”,是城市的特色所在。而把握城市特色最好的方法是用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和文化底蕴的凸现等手段来实现。在旧城改造规划、设计中,我们要紧扣时代脉搏。综合运用多种规划设计手法,既要体现历史的原真性、风貌的完整性和生活的延续性,又要注重挖掘城市人文环境的独特魅力,注重于传统文化中提炼“建筑元素”,不断增强城市的可识别性和标志性,使旧城区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范文3

【关键词】城市历史文化;文化遗产保护;城市特色

中图分类号:G273文献标识码: A

【正文】

一、城市历史文化

历史文化名城是城市文化的基础,自然景观是城市形象的物质基础,所以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城市特征的自然遗产保护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是世界城市发展的战略方向的城市。城市记录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丰富的文化,它是不同民族的不同地域历史文化载体。城市――作为一种文化现象,是一种城市发展的独特资源,历史文化遗产的入市的城市规划,在城市发展战略考虑的水平,将有助于提高城市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有利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对城市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是为了节约城市历史发展的轨迹,对城市留存的记忆;既继承传统文化,民族发展的延续,它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城市的发展机会。

我国城市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经历了从单体到整体,从历史建筑到对整体风貌进行保护观念的确立这样一个较长的过程。范围划定应兼顾两个方面的要求。历史文化街区是建设行为受到严格限制的地区,也是实施环境整治、施行特别经济优惠政策的范围,所以划定的规模不宜过大;历史文化街区要求有相对的风貌完整性,要求能具备相对完整的社会结构体系,因此范围划定亦不宜过小。之所以强调有一定规模,在人的视野所及范围内风貌基本一致,是因为只有达到一定规模才能形成环境气氛,使人从中找到历史文化的感受。城市是历史文化的载体,在每一个时代都在城市中留下自己的痕迹。保护历史的连续性,保存城市的记忆是现代生活发展的必然需要。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文明程度越高,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更为重要。

城市的记忆是每个点在漫长的历史积累,从文化景观的历史街区,从文物到当地的房屋,从传统技能的社会习俗,许多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强大的城市记忆卡,也是重要的一个城市文化价值。由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忽视,这些历史性的城市文化空间的破坏,导致解体的历史划分,邻里,导致城市记忆的消失。

城市的竞争最终是在当前城市文化的竞争,城市文化加速过程的生机和活力,建设不应该的个性和淹没的城市风格特征,我们需要明确主题的整体城市环境特点,定向宣传城市魅力,提升城市品位,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 。

二、城市特色的保护

文化是灵魂的城市生活的核心。一个城市的文化发展更成熟,更深厚的历史积淀,该城市个性强,品位高,特色更新鲜,更强大的生命力。这座城市深厚的文化,往往会让人印象深刻的;相反的,由钢筋混凝土建筑的文化内涵缺乏的城市,遵循相同的模式,会让人感到沉闷和乏味。从文化的角度看城市,是城市的特定区域,特定的公民团体,有居民的空间集聚的个性独特的文化内涵。由于不同城市的历史和传统文化的发展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城市文化的形成,构成了城市的文化特色。

城市的出现,是人类走向成熟和文明的标志,也是人类群居生活的高级形式。城市的起源从根本上来说,有因“城”而“市”和因“市”而“城”两种类型,因“城”而“市”就是城市的形成先有城后有市,市是在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因“市”而“城”则是由于市的发展而形成的城市,即是先有市场后有城市的形成,这类城市比较多见,是人类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本质上是人类的交易中心和聚集中心。

城市特色元素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功能特性,环境特征,形状特征和文化特征。城市环境是形成城市特色的基础,是城市特色的外在表现。如苏州是水城,济南是泉城,重庆是山城,大连、青岛是海湾城,吉林是江城等等。自然环境的自然特性,环境特性包括人工环境,城市建模是城市环境的设计,它贯穿于城市规划。城市规划阶段,主要从城市空间,空间的考虑之间,加工区的建筑物,与主路之间的关系处理,广场和周围的环境,一些关键块,对空间尺度城市建筑风格的一个具体的研究,利用自然条件,体现城市特色,当必要时,对位置要求,建筑风格的象征。城市的发展不仅是一个经济的命题,也是一个人文命题。城市文化是慢慢的文化遗产与城市人文精神培育的具有悠久历史的城市的形成。这个城市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是城市的宝库,成为许多人的对象,重视历史文化积累财富。城市的历史文化的本质是人类记忆的意义,每个城市的历史和特点,千百年来,不断创造人类。 一个城市、一个街区、古建筑、文物、历史名人、传统风俗、语言文字、艺术创作等都属于历史文化遗存。它是人们从传统、从历史中,获得认识自身以及环境知识的宝库。城市文化既是一种精神资源,也是一种物质资产。事实上,越是现代化,那些不可再现的古老文明才越加显示出其价值和魅力。城市历史文化遗产是城市和城市特色的标志的重要来源。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老城区的一个被推平,从地面的许多建筑物,道路取代了狭窄的街道,没有丑陋的家园,丰富多彩的住宅,目前,中国城市的快速发展,城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不幸的是,在同一时间,许多城市也造成了城市的断裂特性的消失和历史背景的快速发展。在过去,人们只重视文物,保护重要的建筑物,而现在必须改变思路,对能够代表和反映一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或一种生活环境的区域整体进行保护。

个人觉得城市特色发展出现的问题,就目前而言,更多的是经济发展与城市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保护城市发展的城市的时间特征,这是我们要解决目前的。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生态保护、历史文化保护之间的关系,建立一个有利于他们的历史文脉的保护规划的根本,尽快根据具体情况来保护所有的保护。必须保证规划的正确实施的必要手段。有一个突出的问题不是规划实施也在城市文脉的保护存在。加强规划立法,坚持依法办事,使我们可以从我们的城市标记保护不会丢失。

三、结语

任何一个优秀的建筑设计作品,不是孤立而生的。当我们在关心一个特定空间的建筑,我们很多时候往往很少去关心它的邻居,很少去真正意义上的去了解它所在城市的背景文化特色。我们在苦苦思索自己的作品如何优秀、独特、新颖的时候,我们是否想到,我们要保护这个城市特色的连续性以及作品与城市之间的共生性,如何使我们的作品以一种和谐的姿态融合于我们的城市中,这才是我们首先关心的问题。我们不是做城市的毁灭者,我们是城市的第一缔造者。我们肩负重任。

参考文献

1.张松著.历史城市保护学导论:文化遗产和历史环境保护的一种整体性方法.上海:上

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2

2.王景慧,阮仪三编著.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理论与规划.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9

3.马武定.论城市特色.城市规划,1990(1)

4.石成球.关于城市特色问题的讨论.建筑学报,1991(6)

5.顾孟潮.城市特色的研究与创造.建筑学报,1993(2)

6.张继刚.对城市特色哲学分析的初步认识.规划师,2000(3)

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范文4

【关键词】传统文化;历史建筑保护机制;存在问题;管理应用;探究分析

一、目前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策略

1.历史文化建筑的保护历程

随着我国对外经济开放体制的应用,有关历史文化建设的保护策略不断得到优化、深化。尤其是这几年,我国发展政策的改变,城乡经济统筹模式的开展,低碳经济城市等的建设,都对历史建筑保护策略的健全提供了有力的条件,但是在这些背景应用之下,也应该看到当代文明对于传统文明的冲击,如何实现历史建筑保护与当代成绩发展的协调,这是摆在社会面前的重要问题。因此,我们要展开历史文化建设保护情况的分析,以更好的进行历史文明建筑的保护。

20世纪90年代初,北京规划建筑建设的开展,推动了我国的历史城市保护体系的开展。由此诞生了我国的第一批历史文化古城,比如贵州省 的遵义市,杭州 的绍兴等历史名城。这些历史文化建设都得到了相对应的历史文化保护机制的保护,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等,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保护机制的范围不断得到延伸,逐渐扩大到了历史建筑的一些细节方面,比如历史建筑区的街道、村镇等,但是在此应用过程中,我们需要明确这些历史文化在建设所面临的问题。

2.历史建筑保护策略应用过程中的问题

虽然受到国家相关建筑遗产的保护并且受到地方建筑保护规划的应用,但是目前来说,历史文化建筑的破坏问题依旧会比较严重的,包括其历史建筑用地的被缩减,被工业建筑用地所占有。我国有些城市把国家明文规定的历史文化保护区当作城市棚户区,这就影响了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这几年来,房地产经济不断得到发展,有关建筑用地的旅游开发及其房地产开发规模不断扩大,难免会对一些历史文化遗产的用地环节,展开影响,这需要国家提升历史建筑保护体系的监察力度。

在当代社会中,历史文化建筑消失的原因多与城市建筑有关,与城市经济的开展有关,比如区域城市经济的开展,一些地方的很多文物消失于城市建设的过程中,比如北京胡同、北京四合院建筑。除此之外,还有历史文化古城、名村等的毁灭消失,比如陕西省麟游县古文化遗址,河北省的代王城遗址等。随着访古建设热潮的开展,一些仿古建筑群规模不断得到扩大,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我国传统历史文化精髓的传承,而仅仅重视物质形态的建筑建设。

二、历史建筑保护机制的优化

1.历史建筑保护规划方案的优化

通过对历史建筑保护机制的深化,可以降低历史建筑的被损坏率,一定程度进行了我国传统文化的保护。这些年来说,我国的历史建筑保护规划不断得到健全,但是其依旧是不成熟的,在现实生活中,城乡规划工作者要把历史建筑物的保护问题当做日常工作的重难点,结合当地的法规政策,进行历史建筑的保护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的开展。通过对法律规范体系的健全,从而满足当下的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的需要。通过对历史建筑保护机制的优化,也有利于唤起人民群众的国民意识,从而自主的进行传统街区、历史建筑、历史文物等的保护,从而实现其文化遗产意识的提升。在这些应用模式中,进行历史建筑保护策略的应用,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历史文化规划部门应该掌握好历史文化街道区、文物保护单位与文化建筑的保护关系。

在现实历史建筑保护机制分析过程中,相关人员要针对历史传统建筑的自身性质、空间布局、构成要素等的分析,可以实现传统建筑的形态保护模式和文化保护模式的协调,从而实现历史建筑遗产工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目前的历史建筑保护法规之所以不完善,很大程度是由于缺乏必要的指导思想,从而影响了现实传统建筑保护机制模式的应用。为此,展开现代经济发展模式之下的传统文化建筑的保护体制的健全是非常必要的。

2.传统优秀文化弘扬之下的建筑历史遗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随着我国历史建筑保护单位及其相关文化遗产的不断挖掘,其保护资金将面临着紧缺的问题,这也一定程度影响了历史建筑建设法规的贯彻。经济问题是导致历史建筑破坏的重要问题。通过对建筑遗产规范建设活动的优化,进行社会建设行为破坏的避免,从而解决文化遗产的制度优化问题。虽然这几年来,我国的历史遗产保护取得了一些成果,但是其保护政策法规依旧是不健全的,需要国家展开一系列的财力、物力及其技术设备的更新,从而解决目前建筑遗产发展过程中的矛盾。

我们在历史建筑的保护体系的健全过程中,要转变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观念。历史建筑遗产的保护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它是一种社会公共利益的体现,更是我国传统文明特色的展现。尽管我国的文化建筑的保护工作的开展依旧是充满挫折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要进行国家各个级别的历史建筑物的保护体系的具体应用,实现不同时期的、不同层次的历史文化建筑保护环节的协调,实现其梳理、疏导、保护等环节的协调,从而满足当下的历史遗产保护的需要。

三、结语

我国历史悠久,在时代变迁过程中,无数的历史文化建筑得到建造,为了实现这些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实现历史建筑保护机制的优化,进行历史建筑保护体系的健全是非常必要的,在现实历史文化建筑体系规划过程中,要明确好历史文化建设与城市现代化发展模式的关系。这两者并不是一个对立的关系,反之,这两者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只有实现这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保证当代的城市变迁的完整性,实现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机制体系的健全,进行城市建筑、乡村遗产、文化文物等的保护,这需要进行各个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模式的协调。

【参考文献】

[1]张少伟,宋岭.对历史传统风貌地段保护的思索――洛阳老城区南大街景观保护规划[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05(4).

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范文5

大会首次在中国召开

新闻会由国务院新闻办新闻局副局长杨扬主持。国内外40多家媒体记者出席。张柏介绍,此次大会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首次在中国召开大会。届时将有国内外近千名专家学者参加。今年也是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40周年,所以还将举行一系列庆祝活动。并举办国际科学研讨会。本届科学研讨会的主题是“背景环境中的古迹遗址――城镇风貌和自然景观变化下的文化遗产保护”。研讨会将围绕古迹遗址的环境定义、古迹遗址环境的脆弱性、如何应对背景环境的动态变化以及古迹遗址线性环境的挑战4个专题进行。本次大会还将发表关于文化遗产及其环境保护的《西安宣言》。我国有关专家参加了宣言的起草工作。

中国首次参加ICOMOS副主席竞选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英文简称为ICOMOS),1965年成立于波兰华沙,由世界各国文化遗产保护专业人士组成,是古迹遗址保护和修复领域唯一的国际非政府组织。目前,该组织已在世界各地拥有110多个国家委员会,并组织建立了20多个与文化遗产相关的各种主题的国际科学委员会。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可的官方咨询机构之一,也是国际上非政府的专业从事人类不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具有重大国际影响的权威组织,通过派遣世界遗产专员并辅以国际秘书处的工作,对申请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古迹遗址进行专业评估,并参与世界遗产公约的贯彻落实。理事会还为各遗产地提供技术支持和专业培训,监督列入名录上的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状况,定期出版全球濒危古迹遗址报告。

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的组织机构包括全体成员大会、执行委员会和咨询委员会。全体大会是由全体成员组成的最高权力机构,每三年召开一次,进行换届选举,并制订下一个三年的战略计划和纲领。

据统计,我国目前已有包括古迹遗址在内的不可移动文物40余万处,拥有世界遗产30处,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103座,并有各类博物馆2200余座,我国于1993年加入了该组织,并成立了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中国委员会,即中国古迹遗址保护协会。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司巡视员兼世界遗产处处长郭旃将在这次大会上参加副主席的竞选,这也是我国首次参加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副主席的选任。

大会为何选择西安

在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成立40周年之际,把第15届大会放在中国西安召开,无疑具有特殊的意义。在此次新闻会上,西安市市长孙清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大会在西安召开,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这是由西安重要的历史地位、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极高的文化价值所决定的。这表明世界古迹遗址理事会对东方历史文化的关注与重视,对西安拥有的世界级文化遗产的认可。他说,西安极其丰富的宝贵文化遗产具有公认的系统性、典型性和代表性,是一座浓缩了数千年华夏文明史的城市,是炎黄子孙的精神家园、中华民族的文明故乡,也是东方世界的人文之都,把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对世界和中国文明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这次会议在西安举行,将使世界古迹遗址理事会保护文化遗产的宗旨在世界几个重要文化板块上得到完整的体现。将使人类文化遗产保护与研究工作提升到一个全新的境界。

大会将对西安产生哪些影响

如何保护历史文化遗产范文6

茶马古道是我国历史文化发展的见证,同时在历史发展的过程当中,也是纵贯滇、藏、川等地区的主要商贸通道。其无论是在历史文化发展中,还是在文化景观形成中都具有重要地位。本文就将针对云南茶马古道遗产的构建进行简单分析,并且就其与茶文化旅游的合作现状进行阐述,提出未来有效的发展对策,以期促进我国云南茶马古道遗产廊道的构建,推动该地区与茶文化旅游资源的结合与合作,从而将我国茶马古道遗产文化和茶文化推向世界,促进两种文化的共同进步与发展。

关键词:

云南;茶马古道;遗产;构建;茶文化旅游

茶马古道是唐宋之后,就形成的一条重要民间贸易通道,其辐射了我国云南、、四川西南部的边疆地区,并且也涉及到了缅甸、印度以及南亚和东南亚国家。所以在这条茶马古道中,可以分出川藏道以及滇藏道。这条茶马古道将汉族、藏族、哈尼族、纳西族、白族、彝族等众多民族联系在一起,对我国边疆事业的进步以及维护边疆地区的稳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所以在这样长期进步和发展的历史过程当中,茶马古道也形成了极具自身独特文化特点的民族文化,这一文化如今已经构成了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一部分。而茶马古道的发展必然离不开茶文化以及茶历史,所以当时茶产区的茶道主要是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到大理白族自治州之间的这段线路。如何将云南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遗产廊道进行挖掘与发扬,同时与茶文化旅游本身结合起来,才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茶马古道遗产构建

1.1遗产廊道构建的概念

实际上,茶马古道上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早已形成了现状区域范围形式。所以人们在对其进行保护的时候,可以按照茶马古道所在线路串联起相应的历史文化遗产元素,进而对其进行相应的保护和挖掘。首先,分析遗产廊道的概念。其最早起源于美国,是对区域化遗产保护的一种方式和方法。而我国定义遗产廊道,则可以简单理解为拥有者极其特殊文化资源与历史内涵的线性景观,其不仅仅具有明显的经济中心,同时该地区的旅游资源也相对丰富,老旧建筑可以实现一定程度的修建与再利用,从而将该地区周围的环境进行改变。所以我国在对茶马古道遗产保护的过程中就采用了这一原则与方法,并非对其进行局部或者点的保护,而是对整个滇藏茶马古道实现全方位的保护,从自然、文化以及经济等多个角度,对其形成的保护体系。

1.2云南茶马古道遗产构建的重要意义

从历史文化遗产的角度分析滇藏地区茶马古道,可以发现云南茶马古道的保护与遗产的构建是势在必行的,其意义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其一,滇藏地区茶马古道的特点与遗产廊道所要保护的特征有着较强的相似性。正因为云南茶马古道呈现出线性特点,所以其与传统的遗产区域保护形成了本质的区别。之所以按照廊道形式对其进行保护,是因为其本身没有具体的尺度与标准,整个线性文化遗产区域都是值得保护的。在整个遗产廊道当中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茶文化旅游资源、自然资源以及休闲娱乐资源,这些丰富资源足以构成和突出云南茶马古道遗产资源的丰富历史内涵,也体现出该地区独特的经济价值与自然文化价值。云南茶马古道主要是在滇藏道部分,所以这一部分有着丰富的茶文化资源。云南西双版纳有着众多的古老茶园,而这形成的茶文化本身兼具文化、经济、旅游等多重使命。其二,云南茶马古道本身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滇藏段茶马古道联系了我国众多民族,同时也是这些民族和谐关系建立以及民族团结形成的见证。此外这些民族之间的经济贸易往来,都是通过茶马古道实现的。所以某种程度上讲,其构成了众多地区、众多民族经济上的依赖性与依存性。从文化的角度来看,茶马古道更是将我国西部文化最为原生态的内容保留与体现了出来。所以茶马古道在经济、文化、历史等多个方面都有着不可替代的意义。其三,从旅游资源的角度来看,云南茶马古道确实将西双版纳、临沧地区这类重要的茶叶种植区域、生产区域联系了起来。在这一线路当中融合了众多自然遗产与文化资源。该地区茶文化的进步与发展,都是通过茶马古道完成与实现的。所以最初的茶叶贸易往来与茶叶市场开拓都离不开茶马古道的存在。

1.3云南茶马古道遗产构建的必要性

1.3.1有利于完善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在我国现有的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当中,并没有对丝绸之路、茶马古道这类大尺度的线性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所以这就足以看出我国对其的关注程度不够,并没有意识到历史文化遗产廊道保护的重要性。故而针对这一现象对云南茶马古道进行保护与构建有利于填补我国文化遗产保护法规体系的空白。

1.3.2实现云南茶马古道保护目标的合适之举

通过对茶马古道进行遗产构建,有利于滇藏茶马古道保护目标的实现。因为滇藏茶马古道沿线的所有地区,都因为城市化的加快,引发了茶马古道被破坏与消失。现代化交通方式的更新与建设更是将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湮没。复古而对茶马古道中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实际上也是对茶马古道进行有效保护与合理开发的重要举措。

1.3.3有利于保护茶马古道大量的线形文化景观

茶马古道线性文化景观包括沿线的区域自然以及文化景观,所以实际上对这条廊道进行整体的遗产构建,还可以对沿线城市以及周边地区的繁荣与发展提供保障。通过构建人文生态系统,弘扬并传承该地区的历史文化,推动该地区旅游资源开发的同时也促进了地方旅游经济的活力焕发,实现了该地区旅游事业的大进步与大发展。

2云南茶马古道遗产构建与茶文化旅游的结合

2.1茶树茶园以及制茶商号

云南的西双版纳、普洱、临沧等地区,都是我国茶叶种植的主要园区,同时其本身有着较大面积的古老茶树和茶园。红河以及文山等地还有这众多的古茶树分布。所以云南作为我国乃至世界茶树的原产地,其不仅仅是茶叶文化发展的发源地,更是珍贵自然资源与文化遗产的发源地。尤其是西双版纳,其古茶园面积约为8万亩之多,同时也有较多的野生古茶树和后来栽培的老茶树。而普洱市也存在大量的古茶树,其分布于无量山以及澜沧江两岸的原始森林当中。所以近些年来,以西双版纳为代表的云南地区充分挖掘茶文化旅游资源,西双版纳除了以热带雨林为主要旅游资源之外,更是将许多茶园进行开放,以期吸引更多的游客前来参观,带动该地区旅游经济的发展。同时正因为得益于茶马古道的存在,许多本想沿茶马古道探究旅游文化的游客,也会到云南地区之后,注重该地区茶文化的历史与发展,从而将茶马古道遗产与茶文化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

2.2以滇藏茶马古道遗产廊道为中心辐射旅游资源开发

从宏观上需要对茶马古道的主要辐射范围进行把握,然后对其周围的旅游资源进行相应的开发。由于茶马古道线路上存在许多节点,所以必须要在遗产廊道的构建上选择多个主题,这样才能以茶马古道为主要历史背景,对不同的廊道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在最大程度上实现对茶马古道遗产文化的挖掘,打造出最符合茶马古道实际文化内涵的资源开发形式。

2.3对遗产资源进行评估且设置文化遗产保护点

相关部门应该对该地区的遗产资源进行摸底,这样才能清楚了解云南茶马古道所拥有的实际资源。通过掌握遗产廊道的情况,将其中的历史文化元素挖掘出来,。然后通过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点、国家以及省级文物保护点、非物质文化保护等多种形式对文化遗产进行界定,从而有选择地对茶马古道的历史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开发。比如该地区的风俗习惯、茶文化发展、风情风俗等,都可以成为对茶马古道遗产资源评估的重要参数。

2.4注重滇藏茶马古道历史价值与现代价值

滇藏茶马古道的价值,可以从历史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也可以从现代价值的角度进行分析。茶马古道本身蕴含着满足现代人需求的内容,其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文化发展的基础。许多人来到茶马古道一探究竟,既是被其独特的历史人文景观所吸引,另一方面也是对茶马古道最初的茶文化有所体会和了解。我国自古以来就是茶文化的发源地,在我国云南等地进行茶文化的了解,并且以茶马古道作为依托,更是满足了人们对现代文明的需求。

2.5对茶马古道腹心区文化遗产廊道进行保护

在对茶马古道文化遗产廊道进行保护的时候,并不是一味地对所有的地域进行保护,而是有选择地开展保护工作。茶马古道是线性景观,所以其蜿蜒于崇山峻岭以及河流峡谷当中,所以涉及到了许多行政区域。若一味进行保护,将使得每一地区都无法得到全方位的关注。故而应该对茶马古道腹心区进行重点保护,注重层次的划分。比如可以对云南西双版纳、普洱、临沧这类不仅是茶马古道必经之路,更是茶文化发源地的地区进行重点保护,从而围绕地区的文化资源、旅游资源和自然环境、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开放。

3结束语

云南茶马古道是我国重要的茶马古道,也是我国历史文化的重要见证。而云南地区茶马古道除了具有独特的历史资源之外,更是有茶文化的最初形态,故而我国除了要建立对云南茶马古道历史文化遗产的构建,更应该将云南地区独特的茶叶文化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通过以茶马古道为依托,发展该地区的茶文化旅游经济,从而促进我国茶马古道在世界知名度的提升。既实现了对茶马古道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也将该地区的茶文化发扬光大。

作者:高远 单位:云南经济管理学院财经商贸学院

参考文献

[1]余剑明.云南茶马古道文化线路的现状与保护[J].中国文化遗产,2010,04:91-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