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老年社区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老年社区教育范文1
(一)对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相关理论基础的研究
理论是科学的规律总结,是经验的提炼、升华,是人们的精神食粮。在社会化过程中,老年人的发展、健康和保障依然离不开基本理论教育。“赋权增能”理念是在从社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区分中提出的。终身教育理论、学习型社区理论、社区发展理论、以人为本理论是社区教育的理论支撑。老年教育的理论取向是以权利理论、福利理论、自我完善理论、终身教育理论和社会参与理论为主。而赋权增能理念是指老年人首先在充足的教育资源供给下,然后通过教育参与,提高其生存发展的能力。此外,刘颂把社区老年教育定位在老年教育的范畴,用康复理论、提高素质(或社会适应)理论和其他理论作为社区老年教育的理论支撑。高娟则认为,社区老年教育是一种独特性质的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注重教育机会公平性,以构建终身学习社会为发展目标,并积极促进健康老龄化社会的成型,联合闲暇教育的教育形式,让社区老年教育真正的植根于老年社会活动中,达成一种理想的教育形态。
(二)对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发展模式的研究
老年教育具有自身的特点和规律,在人类系统教育工程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任何类型教育所不可替代的,因而,老年教育成为终身教育体系中的独立学科,与各种类型教育呈同步型发展模式。在积极老龄化视角下,有的研究者提出“养、医、为、学、乐”有机结合的老年教育模式,即“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几个“老有所”之间是紧密相连的一个整体。“老有所学”与其他四个“老有所”之间息息相关,它推动其他四个“老有所”的发展。因此,以“养”、“医”、“为”、“乐”为主题选择学习内容,那么“老有所养”,“养”有科学;“老有所医”,“医”有相助;“老有所为”,“为”有本领;“老有所乐”,“乐”有源泉。王英倾向于赋权增能的发展模式,社区老年教育的赋权是老年教育资源的供给过程,制度、机制、环境、心理资源是老年教育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推动社区老年教育发展的动力。社区老年教育的增能是在教育资源充足供给的条件下,老年人通过社会参与,提高其生活掌控能力、变化适应能力以及社会参与能力等。
(三)对我国社区老年教育价值取向的探究
老年人退休后,一般都由“单位人”转为“社区人”。与其他年龄群体相比,他们在社区生活和活动的时间最长,对社区建设最为关心,在长期的社区生活期间,也建立起强烈的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从社区文化构建和稳定发展的政策性要求上,老年教育成为了社区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推动力。社区老年教育的重要性体现在:
1.社区老年教育是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必要选择。我国人口规模大、进程快,传统的居家养老模式越来越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社区老年教育不仅能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而且是实现积极老龄化的重要途径,因此社区老年教育逐渐成为我国养老的重要形式。
2.社区老年教育是构建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终身教育是指人们一生应当接受的各种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当前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大、数量多,相对需要灵活的教育形式和丰富的教育内容,但是大多数老年人对教育费用的支付能力较低,而成本较低、经济实惠的社区老年教育满足了老年人的教育需求,保障了老年人的受教育权利,让老年人完成了终身教育的最后一个环节。因此社区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3.社区老年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庞大的老年群体,作为桥梁和纽带,上关乎社会的和谐与发展,下关乎家庭的和睦与传承,是促进社会和谐安定的一支数量可观的重要力量,是解决社会矛盾的缓冲器,不可等闲视之。老年人有自我学习和志愿服务的精神,在构建和谐社区中,老年人利用自己的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努力维护社区秩序,协调人际关系,成为社区建设中不可忽视的力量。因此,大力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全面提高老年人的素质,可以发挥老年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4.社区老年教育是对教育本质回归的重要载体。教育的目的是帮助个体进行完整的自我认知和自我生长。老年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功利性”价值观,是以“人本位”为价值观的教育,是不受现实功利主义影响的教育,是为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提升和完善老年人生命价值的教育。社区老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质量,是老年人个体生命发展的重要媒介,是对教育本质的回归。
5.社区老年教育推动老年人顺利进行社会化。首先,社区老年教育缓解了老年人因社会角色的变化所产生的低落情绪,通过各种教育活动,有助于老年人适应新的角色,实现角色转换;其次,社区老年教育可以让老年人更好地了解新的知识,了解年轻人的生活方式,减少代际冲突,促进老年人与其家庭成员的沟通,同时,通过开展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给老年人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有助于老年人调试好社会关系,尤其是与社区同龄群体间的关系;再次,社区通过健康教育讲座,基于老年人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征,以及老年生命形态的特性,应积极培养老年人的正确生死观。
(四)对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的现状与问题方面的研究
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地区差异较大,发展形式也不完善,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利用率较为低下,这些问题都阻碍了社区老年教育事业的长期发展。
1.社区老年教育的覆盖面较窄。当前我国参与社区老年教育的主要由年龄较低的、身体状况良好、受教育程度高、有丰厚经济来源的老年人组成。究其原因,一是当前的社区老年教育形式主要是锻炼身体为主,不适应高龄老年人的需求。二是老年人受教育程度高低的不同,导致其老年生活的选择方向的不同,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对生活质量要求高,而受教育程度低的老年人追求的是传统的“天伦之乐”。三是经济拮据的老年人支付社区老年教育费用的能力不高,其参与教育的积极性也相对较弱。
2.社区老年教育的内容和形式比较单一。我国社区老年教育主要以宣传栏和广播形式为主,宣传一些保健知识,互动性不强,无法调动老年人的积极性,不能满足社区内老年人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另外,社区老年教育目前还处于开发摸索阶段,缺乏系统的教育体系,因此造成了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单一的问题。
3.社区老年教育的专业服务水平不高。首先,由于社区老年教育开展的时间不长,其管理制度体系也不健全,管理人员忽视老年教育的异质性,忽视老年人教育需求的多样性,对老年人真正需要的教育内容没有做系统的规划,尤其是对丧偶、空巢的老人们。其次,在组织教育活动时,没有充分利用社区内外的各种资源。另外,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没有制定标准的教学计划和评价标准。
4.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资源短缺。社区老年教育的建设和发展离不开对社区内外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要注重对物力、人力和财力资源的有效利用,而且要重视开发社区的文化建设、管理效能、社区归属感和社区教育参与度。首先,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虽然有法律、法规方面的制度保障,但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处于起步期,教学组织、实施、经费使用等还在探索实践阶段,缺乏科学系统的指导。其次,当前我国的社区老年教育归纳在社区教育的范畴内,没有专项的教育经费、单独的教学场地以及专门的师资队伍。再次,社区老年教育的管理和服务人员在对教育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方面缺少全面、专业的培训,服务意识不强、专业素质不高,这严重制约了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步伐。
(五)对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发展对策的研究
1.政府要充分重视,统筹规划。当前,我国对于老年人的关注还更多地停留在养老、医疗保障上面,忽视了对老年人教育方面的关注。有些地方政府重视不够,认为老年教育是一种纯粹的“消费”,没有认识到办好社区老年教育,不仅能降低社会养老的成本,而且可以开发老年人的潜能,为社会创造财富。因此,各级政府应加强对社区老年教育工作的重视,老年教育真正要在社区立足,还需要下很多工夫。各级政府的财政和政策支持显得格外重要。
2.理顺管理体制。目前我国的老年教育还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实行交叉管理,不利于老年教育的长足发展。基于社区老年教育的实施与财政、教育、民政、劳动、文化、卫生、城市管理等方面息息相关,发展社区老年教育需要各政府部门之间理顺关系共同合作。此外,这些部门之间通力合作,组成一个社区教育领导小组,在此基础上建立一套相对完整的、长效运作机制。
3.加大老年教育的资金投入,完善教育设施。资金的缺乏直接导致教育形式单一、内容单调。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要将老年教育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体系,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教学资源,改善老年人学习和活动的环境。
4.提高社区老年服务人才的专业水平。由于我国的社区老年教育还处于起步阶段,社区老年服务人员忽视了老年人教育需求的差异性和多样性。提高社区老年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不仅可以开发老年人的潜能,让老年人全面发展,而且能够深入的了解老年人的教育需求,有层次、有步骤地贯彻和实施社区老年教育的计划,为促进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我国城镇社区老年教育研究存在的缺失
跨入新世纪以来,在国家政策和经济发展的推动下,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的研究取得很大的成绩,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研究内容比较零散
通过对近五年文献梳理,社区老年教育的研究内容主要涵盖了社区老年教育的功能、社区老年教育的价值、社区老年教育发展中遇到的困境、原因探析以及如何推进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等方面。研究范围太过狭窄,而且只注重对社区老年教育其中一个模块进行研究,忽视社区老年教育这一整个教育体系的建设,导致研究内容比较零散,而且缺乏系统研究和有影响力的研究。有的社区老年教育研究虽倾向于对地区进行调研,但调研的地区多为大、中城市,研究结果也只是针对调研地区的问题提出建议对策,而缺乏把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的意识,这对于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的整体发展是不利的。
(二)对社区老年教育的功能和定位认识存在偏差
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老年人口基数大,当前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到1.33亿,约占世界老年人口总量的五分之一。发展老年教育,利国利民,任重道远,对社区教育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目前,我国的社区老年教育偏向于老年养老和老年服务,在终身教育和学习型社会的理念下,社区老年教育不仅要解决老年人最低生存需要,还要为老年人的高层次发展需要创造条件。给生命以时间还是给时间以生命是定位老年教育发展方向的基础,给生命以时间又称“休闲性教育”,是指老年人退休后,参加一些文化娱乐活动,让退休后的生活尽可能的舒适和幸福,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效果。而给时间以生命是一种“发展性教育”,它认为,老年人退休后应积极参加老年教育活动,从中学习新的知识,并开发自己的潜能,在晚年生活中有所创造和发展,继续为社会做贡献。人的存活是分层次的,低层次只是活着,而高层次则是有所作为,是人的素质决定的。老年教育的方向是实现老年人生存价值和社会价值的辩证统一,是实现老年人生存需要和发展需要的辩证统一。目前社区对老年教育的定位还不准确,不利于社区老年教育的持续发展。
(三)忽视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的国情
多数研究倾向于介绍国外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并对比我国的社区老年教育,分析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存在的缺失,提出对策建议。比如,美国的社区大学向老年人提供各种教育,专门为本社区的老年人举办各种生活知识教育,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互助能力。日本的图书馆、博物馆、视听中心、文化中心等教育设施为社区居民提供了大量优质及免费的学习机会,使老年人的学习条件更便利。他们在社区中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重视向老年人提供各种教育场所和机会,他们的许多做法值得我们学习。但这些研究只停留在对发达国家社区老年教育的经验介绍,忽视对我国社区老年教育国情的研究,盲目地学习国外社区老年教育的经验,忽视我国的国情,这对于我国社区老年教育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
三、总结
老年社区教育范文2
(一)搭建以社区学院为中心的教育服务平台
学院通过整合多种资源,创设多个平台,形成以社区学院为中心,其他培训平台为辅助的辐射式培训网络,以扩大培训的覆盖面,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在各个行政村成立村民学校
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的教育原理,指出“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也就是教育要面向社会生活、面向人民大众,把人民大众生活的场所都当成教育的场所,打破传统教育封闭性的办学思想和办学模式,树立终身教育的理念。乡村老人大多居住分散、行动不便,给集中学习带来了较大不便。学院积极拓展培训渠道,在全镇74个行政村均设立教育点,并在人口相对集中的行政村成立了35所村民学校,建成了“社区学院”、“行政村”两级教育网络。办学进村,送教到户,使乡村老年人不出村就能参加学习。学院采取长期班与短期培训相结合的方式,长期班以每月一次定期集中学习为主,短期培训以动态类的如腰鼓、舞蹈等为主,在农闲时间集中培训三五天,以解决农事繁忙与学习的矛盾,把服务老人、方便老人作为老年教育工作的切入点和归结点。
2.在人口集中行政村成立老年社团
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从做中学”的理念,指出“在做事里面求学问”比“专靠听来的学问好得多。”符合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规律,即知识是从实践中获得的。学院在全镇人口相对集中有一定文体活动基础的乡村成立了18个老年社团组织,秉承“公民就是教师、生活就是教材、社区就是课堂”的教育宗旨,以其非营利性、民间性、公益性、自愿性与组织性的特征。各老年社团组织分别由专职教师和学员担任教练,组织开展各类活动,“从活动中学”、“从经验中学”,并鼓励和组织学员以其所长直接为社会开展服务,为构建和谐社会中发挥积极的作用。
(二)组建一支来源广泛的师资队伍
一个学校办得好不好,关键要看教学质量高不高,而教学质量的高低,又主要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和水平。学院通过挖掘资源、拓宽路径,建立起来源广泛、结构合理、能满足需求的教师资源库。先后组建了专职教师队伍、兼职教师队伍、特聘教师队伍及“学员”教师队伍。
(三)开设符合乡村老年人特点的培训课程
老年人学习的第一要务不是为就业,更不是为谋求地位,从某种角度讲,老年教学就是一种娱乐教学,一种休闲教学。同时,开设的各类课程要重视融入“乡村元素”,符合乡村老人的特点和需求,着眼于提高社会生活能力。起点低、生活气息浓厚,要易于被乡村老人所接受。现已开设心理干预、农业技术、政法文史、医学保健、音乐戏曲、家政服务等30多个教育项目。
(1)心理干预辅导。采用“流动心理工作坊”和“专题讲座”相结合的方式。“流动心理工作坊”邀请当地的人民医院退休心理医生,深入到各个乡村,以聊天谈话的方式开展个性化的心理健康辅助,排除心中的苦闷。心理辅导“专题讲座”邀请专职心理医生,针对乡村老人普遍存在的心理问题,运用讲课、个案分析等方式,帮助老年人解决心理问题,树立积极健康的生活态度。
(2)农业技术培训。比如开展水稻播种、蔬菜栽培、水果种植等方面的培训,提高他们农业技术,增加他们经济的收入,增强他们的生活信心。
(3)文学历史教学。系统有序地扩大老年人的知识面,使他们更善于接受新事物,从而与时代保持一致,展现老年风采,使老年人回家和儿辈孙辈交流的话题更多更生动了,唠唠叨叨的老话少了,在家庭里更受欢迎。
(4)法律家政教学。使老人直接学会相关知识。比如家政课中涉及的家庭关系处理的内容,为老人搞好婆媳关系、爷孙关系等提供了有益的指导,实现家庭内部的和谐。法律课送教下乡中,教会乡村老人辨别假币,使他们在出售农产品时避免收取假币,增强社会认同感,减少不和谐因素。
(5)卫生保健培训。使老年人改变消极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提高预防疾病的能力,减少医药费支出,减轻子女的经济负担,让老年人的学习生活更有乐趣。
(四)建立多方协作联动的保障机制
乡村老年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学校应克服单打独斗的局面,整合多方资源,开展多层面教育合作,实现“教育资源社会化,社会资源教育化”。《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指出,“所属社区具有巨大的教育影响,不论在学习合作和相互支援方面,还是在可能以更深入的方式积极学习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方面,都是如此。整个社区应意识到自己要对每位成员的教育负责,或与学校经常对话,或在学校缺乏时,承担起部分非正规的教育工作”。
1.发挥当地政府的主导作用
老年教育实质上是公益事业,利益驱动少,必须由政府及其主管部门进行认真的动员和组织,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有效统筹各种社会力量,使他们积极参与老年教育工作,为老年教育提供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支持。西周镇老年教育由教育副镇长全面负责,下辖社区教育办公室,协调各项工作,社区学院具体承担教育任务。每年落实专项培训经费5万元以上,从组织上、物质上确保老年教育的顺利实施。
2.发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组织协调作用
党支部、村委会是农村的最基层组织,具有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展文化教育,普及科技知识,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活动等职责。乡村老年教育离不开各行政村的支持,社区学院应积极发挥农村党支部、村委会的桥梁纽带作用和组织管理功能。
3.发挥老年大学、老协会、退教协会、文化站等群团组织的教育作用
(1)与老年大学合作,发挥其教育资源优势。老年大学有一整套比较完善的教育运行模式,学院借鉴其培训内容与管理方式,聘请其专职授课教师。
(2)与乡村老协会合作,发挥其地域资源优势。老协会是每个乡村的群众性组织,对本村的老人情况十分了解,在组织老年活动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学校应积极发挥乡村老协会的地域优势,密切合作,确保教育培训的顺利进行。
(3)与退教协会合作,发挥其言传身教优势。退休教师有比较高的文化层次和比较多的空闲时间,学院与退教协会紧密合作,让退休教师担任心理干预教师、娱乐活动教练等,通过他们的言行去影响感化他人。
(4)与文化站、计生办、工会、妇联等合作,发挥其教育活动优势。通过联合举办各类文艺娱乐活动和教育培训活动,满足老年人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老年人的实际生活品质。
二、实践成效
(一)建立了推进乡村老年教育的运行机制
1.形成了“中心辐射状”教育新机制
学院在全镇74个行政村均设立教育点,并在人口相对集中的行政村成立了35所“村民学校”,在有一定文体活动基础的乡村成立了18个老年社团组织,逐步形成了以社区学院为中心,多个培训平台为辅助的辐射式培训体系。
2.架设起多方协作的教育“立交桥”
社区学院利用社区内部各种资源、社区与社区之间的资源、社区与社会组织的资源,创新办学模式,广开联合办学之路,构建了一套以当地政府为主导、社区学院为主体、各群团组织及企事业单位相互协作的培训体系,多层面拓宽老年教育覆盖面。
(二)探索了乡村老年教育的基本策略
1.教育过程的人本化
许多乡村老人的文化素质偏低、加之行动不便,学习积极性不高,但个体意识比较强烈,更需要得到教师的尊重。因此,对他们进行教育培训要充分维护他们的主体地位,尊重他们情感关系和个性差异,教育过程放低要求,激发参与学习的自觉意识,建立和谐的教学关系。
2.教育内容的差异化
乡村老人不同的年龄特征、不同的人格特质、不同的兴趣爱好、不同的家庭状况、不同的价值取向、不同的创造潜能,不同的知识结构,造就了千差万别的个性。在教育实践中,应考虑课程分类差异化,做到实用性、普及性、兴趣性相结合,为普通老百姓提供喜闻乐见、切实有效的教育。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功利性和人文性相结合。既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培训,也有人文素养等方面的教育。
3.教育方式的多样化
社区学院应建立灵活、开放的教育模式,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进行教育。教育时间灵活安排,教育时段长短相间,实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同时由于乡村老人同在一个村坊,相互熟悉了解,叫得动、喊得应,学院充分利用乡村老年群体的人力资源,组织乡村老人开展相互教育、相互服务,既有利于推进乡村老年教育的发展,也有利于乡村老人实现自身价值,增进幸福感。
(三)提高了乡村老人的整体素质
1.培养了良好的生活习惯
据统计,通过教育培训,80%以上的乡村老人在行为习惯、生活习惯等方面有了明显的转变,乱丢垃圾的少了,活动锻炼的多了,整个乡村比原来整洁了许多。
2.培养了健康的个性心理
经过教育培训,乡村老人的精神状态都比以前有了改变。尤其是经过个性化心理辅导的乡村老人,85℅以上改变了自卑、自闭的心理,变得乐观、开朗、自信,善于与同伴交流,相对而言,原来爱钻牛角尖、爱斤斤计较的个性有了淡化,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也比原来融洽和谐了。
3.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如今已创建学习型家庭200多户,乡村学习型单位20余家。终身学习的观念已逐渐内化为乡村老人的自觉行为。
4.丰富了乡村的文化生活
老年社区教育范文3
doi:10.3969/j.issn.1007-614x.2010.13.241
社区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老龄化的加速、高龄老人比例的增大,老年高血压患者相应增多,健康教育可以通过影响人的知识、态度来改变人的行为,改善环境,只有培养良好的“知”“信”“行”,才能有效控制高血压病。大部分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在社区治疗,在社区开展高血压的健康教育才能纠正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行为,消除高血压的危险因素。我国现有高血压患病人数约1.6亿[1],健康教育是高血压防治的关键[2]。
健康教育的方法
书面教育:将高血压相关知识编印成图文并茂的高血压手册,深入居民社区,分发给老年高血压病患者。
口头讲解:在给患者进行治疗、交谈时均可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把高血压相关知识用通俗易懂的语言,针对个别病例给予个别指导。采用定期讲座、电话跟踪随访等方式进行指导,1次/月。
利用黑板报进行健康教育。
示范教育:手把手的教给老年人或家属正确的测量血压方法,讲明测量血压应注意的事项。
健康教育的内容
高血压病的基本常识:①规范测量血压的方法:患者至少休息5 分钟,取坐位,测量右上臂,使肘部、血压表在同一水平上,测量时快速充气,慢慢放气(2~6mmHg/秒)。间隔2分钟,再测量1次,取平均值。②高血压的分级及危险度分层。③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值
用药指导:在用药剂量上要从小量开始,根据血压对药物的反应逐渐增加剂量,避免血压大幅度波动。另外,由于老年人的多病性,常常多药并用,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具体情况,按医嘱使用有效而不良反应少的降压药,长期高血压的老年患者即使通过服药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也不能自己随便停药或减量,应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注意药物的不良反应,对于服用维持量的患者,根据老年高血压值的昼夜波动的规律性,尽量避免晚上10时至次晨6时服药,以防使血压更低。有些药物可能引起性低血压,要细心向病人讲解清楚,叮嘱病人从坐位或卧位起立时动作应尽量缓慢,以免发生意外。坚持长期用药。
饮食指导:老年人忌暴饮暴食,宜少量多餐。控制钠盐的摄入,一般成人摄入盐5~6g/日,少食腌制食品,限制含咖啡因饮料。避免进食牛、羊、猪油和富含胆固醇的鱼子、蟹黄及动物内脏。宜食用脱脂或低脂牛奶,少吃蛋黄。肉类以禽类、瘦肉、鱼肉和其他水产品为主,宜食用黄豆制品如豆浆、豆腐等,保证摄入足够的纤维素,如芹菜、茭白等。此外,还需维持饮食中足够的钾、钙、镁,食用油宜用植物油,避免油炸食品。对于肥胖者,应限制总热量的摄入,使其体重控制在理想范围内。
运动指导:经常坚持运动或体力活动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增加钠的排出,提高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血脂,有助于降压。老年高血压患者应根据所能承受的运动量进行适当的运动,如散步、做健身操、慢跑等,每周3~5次,每次半小时左右。另外还可以选择打太极拳、做舒心操、练气功等放松训练,每日2次。
心理指导:应注意控制情绪,消除引起血压波动的因素,如焦虑、生气。做到性情开朗,情绪稳定,避免大喜或盛怒。指导患者根据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心理治疗。如将不良情绪转移到其他方面上去,如听音乐、看书等;让患者将内心的不安、烦躁通过向亲友诉说发泄于外,从而鼓励患者采取积极的思考方式配合治疗,以取得疾病的良好控制。
其他指导:①注意劳逸结合:科学地安排生活,做到劳逸结合;②防止大便干结应尽量保持大便通畅,必要时用开塞露等药物通便,最好使用坐式便器;③戒烟限酒;④定期健康检查。
通过健康教育,绝大多数患者均意识到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并能坚持规律服药。健康教育和规范的药物治疗相结合是高血压防治的重要策略,必将产生良好的防治效果。
参考文献
老年社区教育范文4
【关键词】 社区;老年糖尿病;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继心脑血管疾病、癌症之后致病率、致残率较高的第三大疾病[1],糖尿病是慢性终身性疾病,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和(或)作用缺陷引起的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引起眼、神经、心脏和血管等组织、器官的慢性并发症。有效控制血糖可减缓并发症的出现,延长患者生命、提高生活质量,而全面有效地控制糖尿病,并非单纯用药可以达到,正确有效的健康教育能提高糖尿病患者的遵医率,对预防糖尿病,防止糖尿病的复发,延缓和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选取2009年5月至2011年5月在我社区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67例,男48例、女19例,年龄61-80岁、平均68岁,病史1-20年;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其中伴有冠心病9例、高血压病40例、脑动脉硬化11例。67例患者均为Ⅱ型糖尿病患者,均符合WHO糖尿病诊断标准。
2 健康教育
2.1 健康教育方式、方法
2.1.1 个体化教育法 即采用定人、定点、一对一的负责该患者的健康教育,根据患者对糖尿病认识程度的不同,有针对性、分批次对患者进行床旁宣教和示范。在讲解和示范的同时,对患者一些错误的做法给予纠正。
2.1.2 定期集体教育法 每周1次把患者集中在一起,通过讲座形式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还可以采用板报,发放宣传资料等给予全面健康指导。
2.2 健康教育内容
2.2.1 日常生活指导 指导家属给予患者强大的精神支持和细致的生活照顾,协助患者遵守饮食、用药等各方面的计划,患者生活要有规律、戒烟酒、注意个人卫生。经常按摩足部,注意局部的保暖,促进血液循环,鞋袜应宽松适宜,防止脚外伤。
2.2.2 饮食指导 切忌暴饮暴食,要合理安排膳食结构,避免高脂肪食物,多食含纤维食品,蔬菜应选择含糖分低的如白菜、萝卜。烹调以清淡为主,定时定量,少量多餐,多饮水,限制饮酒,在血糖控制好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进食水果。指导病人根据自身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力消耗等情况计算每天所需的总热量,以确定饮食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的具体用量。
2.2.3 用药指导 给患者详细讲解药物的剂量、用法及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用胰岛素治疗的患者应了解胰岛素的种类、作用、特点、储存方法、注射方法及不良反应。胰岛素注射前将药摇匀后抽药,使用混合胰岛素时,应先抽短效胰岛素。短效胰岛素应在餐前30min皮下注射,长效胰岛素应在餐前1h皮下注射,注射深度要在脂肪深层或脂肪与肌肉之间[2]。患者应遵医嘱用药,不能私自更改用药时间和剂量。
2.2.4 自我血糖监测指导 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血糖监测仪,能熟练地掌握其操作方法,以便患者能够随时随地对各项血糖指标进行检测,从而根据血糖含量来调整用药量。
2.2.5 运动指导 适当的运动,可控制体重在正常范围内,增加组织利用糖,提高胰岛素受体的敏感性,使血糖水平明显降低,减少降糖药物的用量[3]。运动的原则是适量,经常性和个体化。最佳运动方式为有氧运动,运动的最佳时机是餐后90min,至少30min。最佳运动方式为有氧运动,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和爱好选择,强度上要遵循由轻到重、由简单到复杂的循序渐进的原则。
2.2.6 心理指导 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病程长、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而使生活自理能力下降、有时还需每天多次监测血糖和注射胰岛素治疗,不仅带来疼痛,还出现焦虑,恐惧,失望心理。医护人员要耐心做好心理疏导工作,让患者了解到心理、情绪因素对血糖及病情变化的不良影响,引导患者正确认识糖尿病,并有计划、循序渐进地向患者介绍有关糖尿病的基本知识、病理变化和治疗原则,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以健康的心态对待糖尿病,积极配合治疗以利于病情控制。
2.2.7 并发症的防治 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有关并发症的症状、预防以及处理、应对方法。指导患者每日用温水泡脚,鞋袜要舒适柔软,足部不用刺激性药物,适度足部按摩,促进局部血液循环。
3 小结
Ⅱ型糖尿病是一种与生活习惯,对疾病态度密切相关的慢性代谢性疾病,并且是一种终身性疾病。社区健康教育是糖尿病综合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综合的,长期的教育过程。社区防治是控制糖尿病的基础和关键,通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随访管理和健康教育,使患者对糖尿病有正确的认识,使其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改变不良生活习惯,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保健意识,从而达到长期有效控制血糖的目的,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发展,降低致残率、死亡率,提高患者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 宋爱洁,董婧.60岁以上老年人空腹血糖异常患者社区综合干预效果观察[J].中国社区医师,2012,25(14):312.
老年社区教育范文5
[关键词] 社区老年人;高脂血症;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3-7210(2008)03(b)-138-01
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人类首要致死性疾病,血脂增高常在这类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生活质量和健康需求的提高,使人们越来越关注自身血脂状况及调脂治疗[1]。为研究健康教育对社区老年人健康行为的影响,了解健康教育是否能降低社区老年人增高的三酰甘油的水平,于2005年3月~2007年3月对河源市区内500例老人进行普查,筛选出160例自述三酰甘油增高的老人,经生化检查确认其中有60例三酰甘油增高,我们对其进行了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指标
年龄≥60岁,三酰甘油≥1.72 mmol/L,无重要器质性疾病,小学以上文化程度。
1.2教育对象的选择
与社区居委会联系,由居委会通知500例以上的老年人来我院免费体检,向他们发放健康状况及健康需求调查表,选择在调查表中自填血脂增高的60例老年人进行体检后确诊为三酰甘油增高的6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8例,女22例,年龄58~82岁,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32例,初中以上28例。
1.3方法
1.3.1教育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①饮食指导:指导老年人学会“三低一高”的控制方法,即低热量、低胆固醇、低糖、高纤维素膳食。②生活指导:提倡规律起居,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③运动指导:提倡有氧运动。运动量的大小以无主观症状(心悸、心绞痛、呼吸困难)为原则。有氧运动有散步、慢跑、打太极拳等。并教会老年人通过自查心率计算运动量是否适宜(心脏跳动次数+年龄=170),使他们掌握适合本人身体情况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④药物指导:对通过运动、合理饮食仍不能有效控制血脂的老年人,帮助他们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
1.3.2教育方法根据社区老年人居住分散、个体时间随意性较大等特点,采用因人施教、因病指导的四结合的方法,即:群体教育与个体教育相结合、计划教育界与随机教育相结合、电话咨询与家庭访视相结合、现场说教与家庭互助相结合。具体做法是:群众教育由护理部每季度在医院举办1~2次的专题知识讲座,每次时间控制在1 h以内。鼓励老人提问,专家给予解答,根据河源市区居民的特点,授课语言以客家话为主,同时也兼顾到外地的老人所以同时使用普通话。个体教育则由医院有关科室和社区健康服务中心的护士组成多个小组,分别承担60例老人家庭访视和电话咨询工作,频次为第一个月一次,以后每季度一次。组织老年人现身说教,相互间传授合理调配饮食、身体锻炼的方法和体会。通过开展家庭互助,使老年人的家人能配合督促老人克服不良的生活、饮食习惯。
1.4效果评价
评价指标:①生化指标,测定每位老人健康教育前后三酰甘油水平。②调查个人健康知识和行为改变情况。
健康教育前后向研究对象发放自行设计的老年人健康知识问卷调查表,该表包括卫生知识、自我保健能力、疾病的预防与治疗等3个方面的28项内容,每项设置了3个可供选择的答案,根据答案设置分值。满分为100分,分值越高说明健康教育效果越好。将调查结果分为优>85分、良70~84分、差<70分。共分3个等级。调查表重测信度为0.82,请流行病学专家参与评价,其效度为0.75。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分析。
2结果
健康教育前后老年人掌握健康知识情况见表1。
本组60例老年人健康教育前三酰甘油为(2.82±1.30) mmol/L,健康教育后为(2.25±1.17) mmol/L,自身前后对照,t=5.36,P<0.05。健康教育后,老年人健康知识和自我保健能力提高。
3讨论
通过为期2年的健康教育,老年人的自我保健能力和对疾病预防与治疗知识的掌握程度明显提高。健康教育前许多老人及他们的家人都认为老人“辛勤一辈子了,老了就应该过着享清福、饱口福的晚年幸福生活”[1]。健康教育使他们改变了观念,自觉参加健康知识讲座,走出家门参加体育运动,注意合理搭配膳食。
通过健康教育,本组总体三酰甘油水平下降(P<0.05)。其中女性降低较明显,男性变化不明显。在健康教育过程中,我们也感到老年女性比男性参加健康教育的主动性、参加室外身体锻炼的积极性高。另外,本组38例老年男性中有5例年龄<68岁者出现健康教育后三酰甘油水平高于健康教育前的情况,经调查了解与老年人在血脂检查前未控制高脂饮食有关,由此可见达到健康教育预期目标的艰巨性。
人口老龄化是多数国家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老年人口绝对数居世界之首。如何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是当今社会的重要研究课题[2]。通过2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在社区中对三酰甘油增高的老年人开展健康教育确实有效,但应注意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因素对健康教育效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林维彬,鲍莉莉.分析影响血脂的因素做好体检人群健康指导[J].中华护理杂志,2004,39(6):464-465.
[2]惠蓉,张华丽,张茹英,等.西安市1 811例老年人慢性病人群分布特征的调查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20):153-155.
老年社区教育范文6
【关键词】高血压;护理
【中图分类号】R82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1)04-0098-01
老年高血压是指年龄大于60岁的老年人,在未使用抗高血压药物的情况下,血压持续或非同日三次以上收缩压(SBP)≥140 mmHg和(或)舒张压(DBP)≥90mmHg。老年高血压病是导致老年人脑卒中、冠心病、充血性心力衰竭、肾衰竭和主动脉瘤发病率和死亡率升高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高血压的发病率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逐年上升,以成为21世纪护理的主要对象。根据我国国情,我们有必要对高血压患者实施以社区健康教育为基础,营养干预、运动锻炼、心理护理为干预重点的社区综合护理[2]。
1 健康教育
1.1 高血压的发病因素 发病因素分内因与外因两大类,内因包括遗传、年龄等所致大动脉粥样硬化、总外周阻力升高、肾脏排钠能力减退等。外因包括:缺乏体育锻炼、超重、嗜好烟酒、高盐饮食、消极情绪等。
1.2 健康教育的形式 包括社区黑板报、健康处方、课堂演讲、典型病案分析、电话咨询等。教育语言要通俗易懂,内容系统广泛,包括高血压的病因、常用药物的药理作用、治疗目的、配合事项等。健康教育时要激发社区居民的学习兴趣,使居民由知识的认知自发转化为行动的实施,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多元化的健康教育,可提高高血压患者的知晓率、服药率、控制率,改变人们的认识和态度[3]。
2 心理调试
马克思说:“一种美好的心情比十副良药更能解除生理上的疲惫和痛苦。”情绪可以影响机体,愉悦稳定的情绪可以促进机体各个系统器官的健康。某些高血压患者因为一时的情绪激动引发了严重的脑血栓导致偏瘫,因此社区护理人员应加强对心理的重视,限制其参加或观看竞争性的活动。
在日常生活中,与他们建立友好的、互相信任的和谐关系。老年人患病后易产生恐惧、孤单,抑郁等负面情绪,加之年龄的变化,老年人有理解力差,健忘等特点.针对其特点我们对他们的消极心理要予以理解,给予宽慰;对他们遇到的问题要认真倾听,尽己所能帮助其解决问题,疏导负面情绪;对他们的提问要给予不厌其烦的讲解,并且多次重复加强其理解与记忆,在其忘记时适时予以提醒。
3 调整饮食
近年来,伴随食物结构的变化,饮食习惯的变化,体力劳动的减少,而引起的高血压病既是血管疾患,也是代谢性疾病。
食盐的摄入量在我国偏高。高盐可直接引起体内钠离子的增多,水的潴留,使回心血量和心输出量增多,加重心脏的负担,血管的侧压力,导致血压升高,因此,高血压患者食盐的摄入量应每日≤5g。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往往相互伴随,互相促进。因此高血压患者饮食以清淡、易消化、低热量、低脂肪的食物、少食多餐为宜。钾能抑制交感神经,钙的摄取量低容易促使血压上升,体内的镁含量与血压呈负相关,因此鼓励病人多吃水果、蔬菜、豆类、海藻有利于预防和控制高血压,还应鼓励老年人适量食用含纤维素的食物,如芹菜等,有利于预防心脑血管意外,保持大便通畅。
4 戒烟限酒
吸烟、饮酒可致皮质激素和儿茶酚胺水平升高,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造成细胞内钙浓度增高而引起血压升高。烟中尼古丁可使血压一过性升高,而且降低服药的顺应性并增加降压药物剂量。酒含热能高,长期饮酒可造成脂肪积累,升高血压,降低患者对降压药反映性,增加脑中风的危险。曹光复等对265例临界高血压10年随访研究发现,转为持续高血压的患者全吸烟,而血压转为正常者吸烟人数不足1/10,饮酒者后者也明显低于前者。我国建议男性乙醇量
5 保证睡眠
高血压患者常有失眠现象,失眠可加重高血压。要指导高血压患者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避免劳累,中午休息30min~1h,按时作息,必要时遵医嘱服镇静剂。嘱患者变换时要缓慢,防止性低血压。
6 适当锻炼
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放松训练,以降低交感神经的兴奋性而产生温和的降压作用。方法:调整呼吸,自然地进行腹式呼吸逐渐增加潮气量;放松全身各部位肌肉,尤其是头颈部;集中注意力,选择某一物品作为注意对象,每日一次,每次30min。
根据个人习惯及能力制定运动计划,如散步、慢跑、体操、气功和太极拳等。以运动后心率作为衡量活动强度的标准,即:运动后心率(次/分钟)=170-年龄。观察活动强度还应结合自我感觉综合判断,以运动后感到轻松或稍有疲劳、食欲增进、睡眠良好、精神振作为强度适当,效果良好。
7 服药指导
7.1 老年人在用药时要注意避免选用可引发直立性低血压、抑郁症或对心肌有抑制作用、使心跳减慢的药物;用量宜从控制血压的最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最好使用降压作用能持续24h的药物,以防脑血栓的发生;对血压增高已多年者,应以逐渐降压为宜。
7.2 遵守医嘱,坚持服药 据统计高血压病的服药率为24.8%,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以内者5.8%。因此,护理人员应针对患者不同情况加强卫生教育,指导患者按医嘱服药。指导患者按医嘱正规服药,不擅自停药,晨起或午睡时正是血压的高峰值,可按药物的起效时间,血压的峰值规律,或者动态血压结果,指导服药时间,即使血压降至正常范围,也应与医生保持联系,正确调节药物用量,避免停药后血压突然升高,加重对靶器官的损害,甚至出现高血压急症。
7.3 识别药物的不良反应,正确用药,如钙拮抗剂心痛定,因降压剧烈易引起性低血压,踝部水肿,面部潮红,心跳加快等副作用;在应用利尿剂双克类药时,嘱患者多进含钾的食物定期复查血钾,以防电解质紊乱;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因对支气管收缩和外周血管收缩的副作用较轻,适于长期服用,也有使甘油三脂增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诱发支气管哮喘等副作用。
7.4 长期服药者一旦出现心动过缓,血压过低,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重度高血压病人必须住院治疗。
8 家庭参与
家庭参与照顾病人不仅可以促进家人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使患者获得愉悦的感受,还可以为患者服务,督促其及时就医,按时正确的测量血压,按时服药,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可防止或减少并发症所致的死亡率和病残率。
9 定期随访
对高血压患者,每周随访一次,血压稳定后每月随访一次。指导家属和病人正确测量血压并记录。妥善保管患者的检查资料,观察其病情变化,能够有效控制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变化。
10 小结
高血压患者作为社会中日渐庞大的群体,应当引起我们重视。有效的控制高血压病的发展,减少不良后果,积极、全程、多方面的参与控制是必不可少的。控制高血压的发生、发展、变化,需要病人、家庭成员、医护人员乃至全社会的共同的努力。
参考文献
[1] 化前珍.老年护理学.第二版.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 肖东梅,钟华荪,邝星弛,等.老年高血压病人服药行为的社区干预.现代康复,2000;4(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