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教育的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教育的看法范文1
会讲伊始,北京市海淀区教科所所长、敬德书院执行副院长吴颖惠女士首先发言,为本次会讲破题。她指出,敬德书院一直以来都致力于儒学的传播。中国儒家文化的根来自于乡村,“只有乡村文化的复兴,才有中华民族的复兴”。在城市化建设中,我们还要寻找和建设乡村文化。我们农村的教育还有农村的教师,在整个乡村文化的保护中间,处于什么作用?我们在思考,能不能把两个话题放在一起,一个是乡村文明,一个是乡村教师。这次会讲,专门请大家来讨论一下教育系统是怎么认识乡村教育与乡村教师的。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敬德书院荣誉院长楼宇烈先生谈到了教师职业的神圣性问题。他说,教师的职业是关系到千秋万代,子子孙孙的,其神圣性就体现在这个地方。教师想要受到社会的尊重,首先要教师自己尊重自己,尊重自己神圣的地位,或者这样的职位。
教育部教师工作司许涛司长从目前乡村教育概况、重点实施项目、研究方向、解决策略方案等几大块内容围绕论题进行深入剖析阐述。北京师范大学徐勇教授、江西弋阳教体局方华局长和首届“启功教师奖”获得者、重庆市奉节县永安中学张祖安老师,分别就自身对“乡村教师与乡土文明”这一主题的理解发表了看法。徐勇教授特别提到了古代乡村教育中的私塾体系。他指出:在古代的乡村社会,塾师的地位主要是那些没有文化和文化不高的社会大众所奠定的,塾师受到这些人的尊重并且享受非常高的社会地位。塾师作为古代乡村的知识分子,作为当地的知识精英,以研习儒家学说为己任。他们是乡村社会道德礼仪的看护者,他们谨言慎行,劝导乡民向善行善。而塾师的消失,也就意味着乡村文明的逐渐消逝。
乡村教育的看法范文2
【关 键 词】年龄;认知差异;中年人。
【作者简介】谢治菊,贵州民族大学管理学院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2010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共管理理论与乡村治理实践。
一、引言
长期以来,我国多民族地区“大一统”的国家主义教育模式忽视了城乡差异、区域差异和族群差异,致使学校课程与学生的多元文化背景和地方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发展相脱节,这不仅造成多民族地区学校教学质量低下,也导致了大量既不能融入主流社会也难以回归传统社区的“文化边缘人”的产生[1]。由于精神文化的贫乏,这些文化边缘人极易对自身周遭的文化产生冷漠甚至对抗情绪,再加上乡村教育本身落后,根本不足以积极应对、消极化解这种贫乏,结果使得他们的精神生活荒漠化,极易引发其愤世嫉俗、对抗社会、沉溺于网络世界、打架斗殴等叛逆行为,诱发社会问题。同时,全球化与现代化带来的全球意识、开放意识已深刻地影响了新一代年轻人的精神面貌与精神走向,使得他们对生育、培养自己的这块土地蕴含的深厚文化在认识、情感以致心理上产生了疏离感、陌生感。“在我们看来,这不仅可能导致民族文化的危机,更是人自身存在的危机:一旦从泥土中拔出,就成了无根的人”[2]。再加上在强大的国家教育的冲击下,中国最偏远的农村小学与最发达的大都市小学几乎没有区别,都是同样使用的“人教版”“苏教版”“北师大版”的教材。在此困境中,“乡村学校教育是否可能成为乡村文化荒漠化之中乡村少年的救命稻草,为乡村少年树起一片精神的绿洲?……乡村学校能否承受如此艰难的使命?何以承担如此重大的使命?”[3]刘铁芳教授的追问,引起了我们的共鸣。而要解决这些问题, 则要从历史、现实、理论三个维度出发,对乡土教育的学理基础、发展历史、价值取向、功能意义、影响因素等进行系统的阐释。然而,目前学界对乡土教育的学理基础和价值取向、发展历史、功能意义、结构转型、全球化与城市化背景下乡土教育的变革路径、乡土教材的编写与开发、乡土文化的利用等均有较多的关注,对乡土教育的影响因素关注却较少。尽管笔者曾专门论述了社会性别、教育制度对乡土教育的影响,也从乡土教育的内外部生态环境系统阐释了乡土教育变革的动力与必要性。然而,却还未对调研中凸显出来的另一引起乡土教育认知差异的重要因素——年龄(年级)进行系统的分析与探讨。众所周知,年龄指一个人从出生时起到计算时止生存的时间长度,通常用年岁来表示。它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其大小直接决定了人们看待事物的观点与态度。这意味着,不同年龄的人对世界的认知和诠释是存在差异的。在乡土教育的领域,这种差异也存在吗?是怎样存在的?影响是什么?为深入了解这些问题,笔者在2010年3-7月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对贵州省花溪区、遵义县、盘县、都匀市、麻江县、黎平县、惠水县、长顺县八个县(市、区)的三十一所学校(八所中学、二十三所小学)开展乡土教育的情况进行了大规模的实证调查与半结构式访谈[4]。调查对象为官员、老师、学生、家长四类群体。调查共发放问卷1300份,回收有效问卷1139份[5]。其中:(1)教师问卷300份。在被调查的老师中,年龄主要集中在30-39岁,有133人,占样本量的44.3%;学校类型主要集中在小学,有252人,占84%;职位主要集中在一般老师,占绝大多数;学历主要集中在专科及以下(主要是中师),有164人,占半数以上;性别主要集中在男老师,占一半多;从民族来看,主要集中在少数民族老师[6],有193人。(2)家长问卷142份。从选择的家长样本来看,以少数民族[7]为主,有105人,占72.4%,汉族家长为38人,占26.2%。从年龄来看,选择的家长样本以中年(36-55岁)为主,占69%;从文化程度来看,选择的家长样本初中、小学为主,占76.5%;从性别看,家长样本以男性为主,占63.4%。(3)学生问卷612份。由于高年级学生升学压力较大,低年级学生判断能力较弱,所以该次调查的学生样本主要集中在小学六年级,占到一半以上,为56%,其余依次为七年级及以上、五年级与四年级,分别占31%、7.4%、5.7%。女同学样本较多,有364人,占59.5%,男性样本有242人,占39.5%。学生样本以少数民族[8]为主,有424人,占67.6%,汉族学生为188人,占31.7%。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不同年龄段的老师、家长与学生对乡土教育的认知、看法、态度、情感倾向存在明显的差异。
乡村教育的看法范文3
[关键词]发挥乡村学校少年宫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30104
为全面贯彻落实金昌市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完善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发挥素质教育的载体功能等文件精神,我校于2014年9月开始筹划乡村少年宫组建工作,并于该月下旬启动了“永昌县第三中学乡村学校少年宫”建设工程。下面,就我校一年来少年宫的发展情况及素质教育载体功能谈一些具体做法。
一、明确乡村少年宫活动目标
我校有上级主管部门投入的教学资源,教学场地、器材、师资力量等方面在城乡均衡发展中通过国家的高标准验收,学校因地制宜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工作,修建高标准的塑胶操场,实验室和各功能室设施设备先进。学校和修建单位达成协议保证做好设施设备的后续管理和及时的维护、修缮工作,坚持乡村学校少年宫公益性、普及型的使用原则,让其真正发挥学校素质教育的载体功能,确保全体在校学生都能够自觉自愿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活动场所、音乐室、美术室、舞蹈室等及相关器材全面向所有学生全天免费开放。
二、学校精心计划和周密安排部署
1.强化学校内部管理,建设出让全社会放心、所有农村孩子舒心的乡村少年宫
(1)学校加强内部组织领导。成立以校长为第一责任人的领导组织机构,教学一线人员全部参与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指导活动,定期举行各社团的专题研讨会,做好面向全社会的宣传工作,积极争取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为“乡村学校少年宫”全面建设和健康发展营造出良好的社会氛围。建立和完善乡村学校少年宫,发挥素质教育的载体功能是学校工作的一项长效机制。
(2)提高各社团辅导员的素质建设。学校积极创造条件,通过各种交流活动及让自己的教师“走出去”把别人的优师“请进来”的办法,提高我校教师的专业知识水平和教育教学水平。
2.学校不断改善自身的办学条件,建立健全乡村学校少年宫的各种设施,创建让全社会满意的“乡村学校少年宫”,实现农村学校的素质教育
学校有高标准的微机室、科学实验室,理化生实验用品齐全,18个社团活动室,高标准的体育活动场地,另外,通过各种有利渠道争取更高标准的少年宫活动必需的基础设施。在达到国家城乡均衡标准学校的基础上,多方面筹措外来投入资金,重点加强校舍改造和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改善乡村学校少年宫的活动场地。
3.年级组定期开展竞赛活动,丰富乡村少年宫的日常需求
(1)加强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建设。“乡村学校少年宫”是开展农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
(2)进一步完善艺体活动开展的场所。学校的指导思想是把“乡村学校少年宫”切实建成农村未成年人学习艺术、开展各种体育活动的集中场所。乡村学校少年宫要向农村未成年人普及艺术、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开阔他们的眼界,培养他们广泛的兴趣爱好。为此学校开放舞蹈室、举办演唱团、充实体育器材、修建高标准体育运动场所。
(3)学校以科学实验室、理化生实验室为活动地,培养学生的科技创新能力。“乡村学校少年宫”是举行农村地区青少年科技活动和培养实践能力的最有利场所。
三、制订计划,确保少年宫活动的有序开展
1.学校根据计划统一安排少年宫活动的时间。规定每周周一和周三下午为社团的主要活动时间,若有会议等时间冲突将另行安排。
2.规范少年宫活动学生的组织形式。尽可能在本年级组内,各社团负责人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自觉自愿的原则,将本年级所有学生分配到各活动小组,确保在校的每位学生能在周一和周三下午课外时间的少年宫活动中准时参加。
3.各社团辅导教师必须加强对活动学生的安全等管理。乡村少年宫要有一个业务精湛、服务意识较强的辅导员队伍和责任心强、有专业水平的管理员队伍,乡村少年宫才能兴旺发达、长盛不衰。
4.规范管理运作。学校少年宫运行依托学校现有教师队伍进行管理,成立“乡村学校少年宫管理办公室”, 负责少年宫的日常运营管理,活动项目规划,辅导员队伍培训等。
乡村教育的看法范文4
【关键词】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音乐教师
中图分类号:G6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3)06-228-01
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中小学音乐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基础阶段,是实施美育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中小学必修课程之一。音乐教育对于中小学生智力的启迪,人格的塑造,想象力、创造力的培养等都有不可替代的独特作用。然而,在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文章想针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来提出一些自己的看法。
(一)教育管理部门重视不够
许多乡村学校至今仍把守着应试教育这根“缠身令”,以提高升学率为惟一追求,并以此衡量学校的教育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成绩。加之乡村学生从小就受一种只有考上大学才能脱离农村的“传统”教育。家里家外、校里校外,形成统一“思路”。尤其到了中学,只要是高考范围之外的课程,一律不去“浪费”时间。?此外,乡村中小学大都实行包班制。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遇上一位思想活跃、又有音乐爱好和音乐素质的包班教师还可能灵活地给孩子们安排几节音乐课;反之,孩子在整个中小学阶段也就几乎与音乐断绝了缘分,这对于无数渴望美、向往美的儿童来说,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二)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缺少正规培训
师资为教育之根本,其水平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学校在某学科领域的教学水平。乡村学校音乐师资严重“贫血”,多数学校无专职音乐教师;即使有专职音乐,其专业基本功也是十分薄弱。为考核工作实绩及晋升评优的需要,又有近半改教了数学、语文等“主课”,音乐只是兼教。如此指导思想,教师的专业能力又如何提高呢?因而在教学理念、教学水平、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以及对新教材的适应性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小学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素质急待提高。音乐教师尤其需要经过特别的专门培训,但实际上他们接受正规教育和培训的机会却少得可怜,于是许多能唱两首歌的音乐爱好者便成了音乐教师。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学质量低下的又一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
(三)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
首先,缺少音乐专用教室。在农村中小学,不仅低年级的音乐唱游活动难以开展,就是中高年级的学生上课也受到制约。其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虽然学校有电脑、多媒体、DVD机、等设备,但极少用在音乐教学上。由于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也就使得音乐教学的设备缺少独立性,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最突出的就是没有从事音乐教学的多功能讲台。
(四)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
农村长期以来由于经济较为落后,并且发展相对缓慢,有的学校连一架普通的风琴都没有就更谈不上钢琴、电子琴、音响、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一些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的教学中,最多也不过是在公开课或赛课等时候用一下,其他时间也就像博物馆用来展览的文物一样。
(五)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
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一)改变思想观念,提高对音乐教育功能的认识
要改变当前乡村的音乐状况,应首先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各极管理部门及广大乡村音乐教师应转变观念,按《教育大纲》要求实施音乐教育;加强提高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认识音乐教育在乡村不是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是开启学生智力、增强道德观念、提高审美能力的启迪良友,使学生真正做到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全面发展;生活在广阔农村的乡村学生,时时浸泡在鸟语花香和民歌民谣之中,对大自然的感受也更为深切。这种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为城市学生所不及。
(二)加强音乐师资队伍的建设和培养
针对农村音乐教师紧缺,教学设施简陋的诸多问题。我们要稳定音乐教师队伍,加强教师培训工作,不断提高音乐教师的综合素质。对有音乐爱好的能基本胜任音乐课的教师要定期进行培训,积极发挥业务能力较强教师的作用。采用多渠道培养方式,壮大音乐教师队伍,加强音乐教师的双基训练和学历培训。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加强交流与学习,提高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三)加强对教学设施投入,有计划地开展文艺活动
学校应首先配备音乐教学的基本设施,如教学用具、音响设备与音响资料等。通过单位投资、社会赞助及勤工俭学等办法解决资金问题,还可以自力更生自做教具(如打击乐、笛子等)。
(四)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与艺术实践活动
乡村教育的看法范文5
关键词: 农村中小学 和谐社会 音乐教育 素质教育
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
1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 教学思想观念落后 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
1.2 音乐教师素质低 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
1.3 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
1.4 音乐教材内容偏深 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
2 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
2.1 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2.2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2.3 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 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
乡村教育的看法范文6
一、体育教学的地位急待提高
长期以来,由于某些历史和客观的原因,很多乡村中学依然只重视文化课教学,学校只片面地追求升学率,把主要教学精力几乎全部投入到升学科目的教学中,忽略了学生的体育与健康教育。很多学生的身体素质低下,直接影响到学习质量。很多乡村小学,根本没有开设体育、音乐、美术等科目。体育课没有专业教师,课表中的体育课形同虚设。为确保体育教学工作良性发展,教育主管部门必须强化体育与健康教学的重要性,教育主管部应设立完善的体育与健康考核机制,在制度上保证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工作的正常发展。
二、农村学校体育设施缺乏急待解决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体育教学工作的好坏,离不开体育设施的配备。现在很多农村中、小学还是“一穷二白”,达不到体育教学最起码的要求,至于体育课外活动更是无从谈起。学校除了几个球外,体育课只能跑跑步,很难按《中学体育课程标准》要求去做。因此,解决农村中、小学体育器材设备问题,已是当务之急。为此,除政府投入外,学校也要自制一些简易的器材,在物质上保证体育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
三、补充体育师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