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体育教学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小学体育教学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小学体育教学调查报告

小学体育教学调查报告范文1

关键词:课堂意外 现状分析 建议对策

一、调查目的

为了真实地了解目前小学语文课堂中教师应对“课堂意外”问题现状,以便制定相应有效的对策,提高语文教师应对课堂中出现的新问题的能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特设计了“语文教师应对‘课堂意外’问题现状调查问卷”开展调查。

二、调查对象和方法

2015年1月,对几所小学84名语文教师开展“语文教师应对课堂‘课堂意外’问题现状”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中既有刚工作的年轻教师,也有具有20多年教龄的中年教师;既有市区骨干教师,也有普通教师。本问卷主要从“对待‘课堂意外’的态度”“应对‘课堂意外’的方法”“备课的实际状况”“对待教学反思的态度”等方面共设计了二十题封闭型选择题。本次调查共发放84份问卷,收回84份有效问卷。我对问卷结果进行准确统计,算出百分比,编制了统计表。

三、调查结果分析

(一)教师对待“课堂意外”的态度――想说爱“你”不容易

1.尚未重视“课堂意外”重要性

课堂应该将学生的学习过程放在很重要位置。但是调查结果显示,不少老师过多关注的是教师的成功,而非学生的成长。问卷第1题的数据可以看出,有71.4%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更关注自己精心预设的教案是否顺利实施,教学流程是否流畅,只有23.8%的教师将目光聚焦学情,关注学生学得怎样,及时寻找更合适的教学方法。问卷第19题是调查教师在日常的教研课中关注的是什么,38.1%的听课教师关注的是课上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33.3%的听课教师关注授课教师教学流程是否顺畅,14.3%的听课教师关注授课教师的教学能力,只有14.3%的人关注的是授课教师处理随机生成问题的方法。

2.害怕出现“课堂意外”

从对第4题“您担心课堂上出现‘课堂意外’吗”的回答中可以发现,85.7%的教师不希望课堂上出现“意外情况”,总希望一帆风顺到下课。问卷第5题“您对课堂上出现‘课堂意外’所持的态度是”,62%的教师选择“置之不理”,还有19%的老师选择“感觉很厌烦,会训斥几句”,仅有19%教师选择“想办法巧妙应对”,可见课堂上的“课堂意外”是许多教师避之不及的!

(二)教师应对“课堂意外”――心有余而力不足

课堂教学不是教师按照教案机械地传授知识的线性过程,而应是根据学生实际需要,不断调整预设的动态发展过程。但是有一些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在课堂上遇到学生个性化提问,往往束手无策。对于第2题“课堂上,您会根据学生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案吗”的回答也是出乎意料,只有9%的人经常做到,超过91%的人是很少调整或基本不调整,只是一味地按照既定的教案去逐步落实。这其中不少人是不知如何应对“课堂意外”而“不调整”或“较少调整”。问卷第7题,“当您的课堂上出现‘课堂意外’时,您的表现是”,14.3%的人选择“能针对不同情况具体对待,巧妙应对”,28.6%的人选择“有时候会处理,有时候不能处理”,而有57.1%的人是“经常手足无措”,由此可见,大部分教师面临“课堂意外”是不仅缺乏心理准备,更缺乏急中生智的应对方法。又如,第14题“课堂上,您有过不知道学生答案正确与否的经历吗”,答“有”的占61.9%,可见我们教师应对课堂意外还有很多不足,确实需要提高。与之相关联的第15题的回答则要有意思的多“如果有,您通常是怎样处理的?”四个选项表明不同的态度和机智,14.3%选择“训斥学生七岔八岔”的,明显不能接纳学生质疑。

(三)缺乏精心预设,面对“课堂意外”――临阵磨枪,既不快也不光

应对“课堂意外”,教师除了要有开放的心态,还要精心备课,这样在遭遇“课堂意外”时才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但现实并非如此。从第9题的选择可以看出,33.3%的教师是“自己精心设计教案”,三分之二的教师是“根据现成教案修改”或“照搬现成教案”。第10题“您的教案一般什么时候完成?”71.4%的人提前一周,28.6%的人是“上之前匆匆写就”这是令人触目惊心的数据,课前不钻研教材,不分析学情,不精心设计教案,怎么可能在课堂上应付自如呢?第11题“您在写教案时会设想课堂上出现哪些情况吗?”28.6%的人“经常会”,66.7%的人“偶尔会”,4.7%的人“基本不会”。问卷第13题“您在备课时会考虑同一环节出现不同情况的处理方式吗?”23.8%的教师选择“经常会”,61.9%的教师选择“偶尔会”,14.3%的教师选择“基本不会”,这样的缺乏精心预设的备课,是不可能巧妙应对“意外”的。

(四)怕学习,怕写教学反思――心中无“粮”,上课就慌

有的老师不理解写反思的好处,如问卷第16题“您每节课上完有写教学反思的习惯吗?”,有9.5%的教师从不写,28.6%的教师偶尔写,38.1%的教师经常写,只有23.8%的人一直坚持写反思。我们看到还有不少老师没有意识到教学反思对于提高课堂应变能力是多么重要!第17题“您的教学反思侧重于写”,选择“学生学习的状况”的占 66.7%,选择“对自己某一教学环节的处理评价”的占23.8%,选择“其它”的占9.5%。这又反映出相当一部分教师还不知道教学反思如何写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四、思考与分析

从以上的分析可看出,在提高应对“课堂意外”方面,还有相当一部分语文教师需调正心态,积极寻求应对“课堂意外”的有效策略。

1.教育家布鲁姆说过:“没有预料不到的成果,教学也就不成为艺术了”。这就说明出现“课堂意外”是很正常的。学生提出的“课堂意外”,其实体现了学生智慧火花的迸发,能够引起学生的思考、讨论,有利于其科学思维方式的形成。

2.语文教师在教学中要时刻关注学情变化,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面对学生的突如其来的提问和与自己不同的见解,要多一些宽容、欣赏,多一些机智和艺术,抓住“课堂意外”的新生成,使得课堂充满灵性,收获未曾预约的精彩。

3.教师要不断丰富知识储备,更新知识结构,充分预设教学环节与教学问题,做到在遭遇“课堂意外”时能够从容应对。

小学体育教学调查报告范文2

关键词:体育教师;生存;现状;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03-301-03

一、研究的目的意义

体育是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体育教师则是体育教学的执行者。一支专业素质好,综合水平高的体育教师队伍对实施和发展学校体育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和影响。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课改的深入进行,体育教师不得不面对各种新的挑战,为了促进我区学校体育事业的进一步理性发展,所以全面了解我区体育教师现在的生存现状显得尤为必要。

二、研究对象

富阳区中小学体育教师43所学校

三、研究方法和过程

本文主要采用了文献资料法和调查法,数据整理等研究法。其中调查法以问卷调查为主,结合电话访谈和个别座谈收集第一手的数据和资料,同时参考网上查询、收集的资料。本人于2015年10月―11月将有关意向制成问卷,在11月对我区各中小学的体育教师进行发放问卷,采用不记名不计学校作答形式,同时进行了个别面谈和电话访谈。11月下旬数据统计、分析,12月撰写论文。

2、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的基本情况

我区体育教师基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学历,政治面貌,最高荣誉等方面进行调查分析。

高中男女教师比例为2.83:1;初中教师男女比例为3.35:1;小学教师男女比例为1.8:1。相对高中和初中更接近3:1的合理比例,小学女教师略偏多。

表3可见我区体育教师队伍趋于年轻化,由中青两代组成。教师的主力在35周岁左右,高中占到80%的比例,初中占到59%的比例,小学占到74%的比例。老中青比例高中为:0:1:4;初中为1:9:15;小学为2:3:15,老中青比例初中最合理,相对高中体育教师偏年轻化,近几年中小学新进的专职体育教师较多,以前有一部分是其他学科的教师教授体育课,总体表明:体育教师整体是一个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团队。

小学教师的学历有了很大的提高, 83.5%和95.7%初中、高中教师大学本科毕业达到合格学历,专业对口,学历结构非常高。

其中党团员占到60.9%、65.5%、77.1%的比例,可见这个群体不仅专业整体素质高,而且思想觉悟也很高。

91.3%的高中教师、90.1%的初中教师、94.1%的小学教师在富阳区级以上各类比赛、比武、评优中获得荣誉,其中近60%的高中教师、56%的初中教师、49%的小学教师获杭州区级以上奖项和荣誉。由此项可以看出,体育教师的专业水平还是得到了认可。

大部分体育教师在上学期间都具备良好的体质和体能。进入工作岗位后由于工作强度大、工作压力大、室外工作环境、生活方式的转变、锻炼意识的淡化等多种原因健康状况明显下降。只有69.2的高中教师、60.7%的初中教师、61.3%的小学教师对自己的健康有自信,20%左右的老师为自己的健康状况担忧。绝大部分体育教师都患有职业常见病,如体育教师在室外授课需要而用嗓过度,近一半的老师经常受咽喉炎之苦,关节炎、拉伤扭伤的陈伤、颈椎病也比较常见,可见,一向被他人认为最健康的体育老师也有着诸多的病症。

3、体育教师的工作量

从上表中可见85%以上的高中体育教师、70%以上的初中体育教师、95%的小学体育教师每周任课10节以上,完成学校体育教学任务的同时要组织学生早操、课间操、各种形式的课外体育活动、各种代表队的训练,还有节假期间的集训,校运会等学校群体活动组织及维护场地器材等工作。只要是学生在参与体育活动,体育教师的精神就处于高度的集中状态,视线时刻不能离开活动场地上的学生们。体育教师不仅每日工作量大,还必须克服风吹日晒的工作环境和起早摸黑的工作时间等不利条件。体育教师是体力兼脑力劳动,并处于强度大,压力重的状态。

(4)体育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

小学初中体育教师的课时计算是统一的绩效考核,跟上课课时数多少没有关系,但是体育老师的上课课时数要比其他学科的课时数多很多,可见,体育教师在面对的着是同等的课时费却担负着很大的课时量。高中的体育教师基本上是学校规定的一个课时对应相应的课时费。

小学,初中实行绩效考核以后,初中体育教师、小学体育教师组织早操课间操没有任何报酬,组织课外活动没有任何报酬。体育老师用近三十分钟时间组织一次操,三、四十分钟时间组织一次课外活动都不能折算半个课时的现象在农村初中、小学很普遍。相对高中体育教师的待遇状况还是比较理想的,还是令高中体育教师的满意的。

近60%的老师认为工作给自己的造成了巨大压力,高中体育老师们感觉最明显的是教育管理任务和教科研任务,因初中体育老师面临体育中考的压力和平时的专项素质练习而感觉最明显的是教学任务,而小学体育教师感觉最明显的是教学任务和科研任务,我们的教学对象基本是2000年以后的孩子,他们有着自己的个性和想法,抗压能力弱,管理教育起来要讲究花费更多的耐心、还要讲究艺术性和个别针对性。新课改需要老师由经验型向学者型转型,把实践经验升级转化为理论成果,教科研领域对体育教师具有较大挑战性。

5、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

考核涉及了教师的评优、评先、职称评聘等个人利益,考核办法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有56.5%的老师认为学校的对体育教师的考核制度不理想,还有24.6%的老师抱无所谓的无奈态度。学校对体育教师的评价考核机制中注重元素排名前四位为:学生的满意度调查结果、指导竞技体育训练比赛成果、教学比武和竞赛成绩、教科研理论成果。这些指标都是显性指标可操作性很强,但还有很多隐性的工作和态度无法考核,这样的考核机制也往往促使一些老师的功利性发展。而部分踏踏实实的做着具体工作的老师得不到学校的认可,久而久之这些老师会产生消极的想法,所以针对体育教师的考核制度还需要进一步的完善。

80%以上的老师考核排位在中等以上,70%以上的老师收入排位在中等以下。这样的结果会让体育老师感觉到学校的一些考核机制会出现不合理的现象。

6、体育教师的学习需要和学习方式

体育教师们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望和上进心。专业学习需要上平均每个老师做了2--3个选项,老师们都有多方面的充电需求,体现了老师们对提升自身素质的渴望。高中体育教师相对科研能力和课改理念两选项的比例最高,初中教师相对提高教学能力的需求比例最高达到39.3%,小学体育教师相对课改理念和训练能力两选项的比例最高。这和学校考核评价评价因素密切相关,高中重教科研成果,初中重体育中考,小学重竞技成绩。教师的业务知识除了自身的努力之外,外部环境的环境影响与支撑至关重要,对于绝大部分体育教师外出参加会议、参加培训、观摩学习的机会不多,这样就阻碍了教师直观的接受外部的优秀的教学经验,教学理论,所以学校应该为体育教师的对外交流创造一定的学习条件。

老师们对现行的职称评定办法的认可度比较高,70%左右的老师认可现行的职称评定办法。体育教师在职称评定上最大困难是撰写论文,有40%--50%的比例,其次为外语过关考核和班主任龄积累,相信这也是所有学科老师的共性问题。

工作的同时锻炼了自己的身体、工作稳定、有寒暑假是体育教师这个职业对自己的主要吸引力因素。学生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师最重的压力,安全问题可以盖过老师所有的成绩和努力,甚至官司缠身。安全问题虽然可以预防但意外事故的偶然性和突发性有时根本无法预见。体育的小学科地位对老师们的困扰仅次与学生安全压力,紧随其后的是早出晚归的的工作时间,对正常的家庭生活冲击比较大。上课时的风吹日晒,女教师要注意保养。个别学校场地小,同时会有很多班在上课,学生的管理难度大等等这些情况,让体育教师的所担负的责任比起其他学科的责任更大、更难。体育教师努力工作的动力来源与自身强烈的工作责任心,是内动力往往更稳定持久。这样的结果让人思考学校的考核体制,大工作的压力,强的工作量,受限制的工作环境,是否会让体育教师进入职业倦怠期,还值得社会的关注。

体育教师生存现状来源于其现实教学中肩负的期望和责任、遇到的挑战以及遭遇的矛盾冲突等等,而这种生存现状对于体育教师来说才是最为贴近的。体育教师在改善待遇、提供更多学习和进修的机会、制定科学全面的评价激励机制、制定更合理的体育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是所有体育教师的愿望。

四、研究结果和对策

通过调查我们欣慰地发现,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是一个有朝气,有较强的上进心,有责任感的团队,学历结构高、专业整体素质较高和政治觉悟高。有提升自身素质的强烈愿望。 从调查结果可见:我区中小学体育教师工作量大、压力重;在学校课时量计算和教师考核中处于弱势地位。学生安全问题是体育教师最重要的责任;对评价考核机制有较强的想法;对现行的职称评定办法的认可度比较高;对自身职业的认识比较客观的认识。

我们希望国家制定相应的法律条文和各种积极措施,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改善体育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希望学校领导能考虑体育教师的个性特点和体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特性,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完善严格的制度化管理外,结合“人性化”管理对策深入人心,充分调动体育教师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体育教师的工作热情。实现体育教师全面成长提高学校体育教学质量,保证学校体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态势。

体育教师应当成为自己的创造者,应当始终坚信体育教师每天亲身经历的教学课堂是其可能获得主动发展的最佳场所,并切实赋予其自身发展,主动实现自我生存价值的真正权力,不能局限于外部支撑方面对体育教师发展所做的简单关怀。我们不能等不能靠,努力提升业务水平练好内功,脚踏实地努力工作,积极勇敢地面对机遇和挑战,促进我区中小学事业的进一步理性发展。

参考文献:

[1] 《中小学教师自我发展需要的现状问题和对策》[J]杨建云.王卓《教育科学》, 2002.1

[2] 《中学教师的需要现状和中学管理的激励策略研究》[J]施文龙《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2

[3] 《河南省城区中学体育教师生存环境调查报告》[J].刘四《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6

小学体育教学调查报告范文3

摘 要 随着目前新课标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作为新时期的体育教师也应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总结经验,改进体育教学方法,以适应新形势下学校体育教育发展的需要。体育是高中的主要教学课程之一,在高中关于体育的教学方法也是千奇百怪,不过自从模块教学在高中得到实施和开展之后,我国的体育教学得到了一定的突破,本文就体育模块教学在高中体育的实施问题进行了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给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关键词 高中 体育课程 模块教学

高中实行模块教学的过程中,对体育老师的要求也是极其高的,不仅要从新课程的新要求出发,明确新课程赋予人们的新思想、新目标,而且要从根本上掌握编制体育模块教学的依据和原则,并且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模块教学应该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开展;不过模块教学在我国的运用极少,还未能被大力普及,不过相信体育老师只要能够在自身的领域,经过多次的教学实践和总结,将会使得体育教学的质量越来越高;相信模块教学将能够让高中的体育课堂保持着生命的活力,并实现最后的高质量教学。

一、体育教学中模块教学的应用

模块教学虽然应用不广泛,但是应用的时间极早,最早的是出现在20世纪的职业技术教育课程中,研究探讨出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注重技能组合的模块教学模式。调查分析,技能模块的教学模式自出现后,就得到了有效的运用;尤其是一些经济正处于发展阶段的国家,将新模板与高中体育的活动、实践、理论等各方面结合起来重新组成的一种结构体系,这是体育教学里面的一种创新与改进。这次高中体育课程的相关改革(实践、运行、活动)等都与教学的模块保持着直接的联系,换句话说就是模块教学的出现是现在新课程改革的一大重要转折点。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形式多样,内容不单一,将多种功能和价值都完全容纳,使学生从综合素质出发,在生理和心理都能够全面发展的前提下,保证学生能够通过一系列的运动来增强自身的体质锻炼;并且提升与保持在体育方面的运动兴趣,让他们在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上发挥所长,尽展风采;撇开传统观念的影响和束缚,提升学生的技能与活动动手能力,保持着活到老学到老的习惯;保持着终生体育锻炼的爱好,向健康、积极、活泼的体育方向发展;保持着21世纪人具有的注重健康的生活习惯。在体育课堂上开设模块教学不仅能够保证体育课的内容不会单调,并且能够保证体育课堂向着开放、独立、综合、多样的科学方向发展。

二、高中体育模块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过于注重运动、忽视体育本质

高中的《体育与健康》的要求是让学生向着对他们有利的方向发展,体育锻炼是对他们身心健康得到改善的主要途径,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主要措施;应该从学生的现状出发,注重体育课堂的多样化,改善体育课上的单调性。不过针对目前的教学模式不难看出,很多老师在教学模式上明显存在着错误,他们一味的只注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的运动,却不注重运动的技能;安于现状、纸上谈兵、没有创新意义,也没有注重学生技能的进一步改进与提升;并且只是注重学生对于某项运动有没有兴趣,却忽视学生能否承受这种运动量,对学生是否有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并且部分体育老师对目前的新课改进行了分析和探讨,一致认为新课改对于学生的要求仅仅在于高兴、娱乐等各方面,却没有正视学生的运动技能的重要性,所以这种过于注重运动、忽视学生的运动技能的行为将会严重的影响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过于注重兴趣、忽视项目意义

学校开展选项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各种运动和项目,然后来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积极性。但是课堂就是课堂,不能够总是偏离课堂的方向,一味的跟随着学生的兴趣走,只会让学生选择一些他们觉得趣味性较高的运动项目;没有一定的竞争力,只会让学生注重跟随着自己的意愿我行我素。针对这些现象,老师没有一定的解决措施,也没有具体的、科学的、正确的方案去引导学生,跟着学生的兴趣走,必然会使得很多具有高技能效果的运动项目因学生的兴趣缺乏而被忽视;并且模块教学只是针对一些运动项目反复的进行开展,没有创意和针对性,这让学生的体育素质与技能都得到了限制,根本就不符合现在新课改学生健康发展的要求。

(三)过于注重自主学习,忽视教师的指导

自主学习在现在的课堂教学可以说已经是一种教学的主要措施和途径,但是过于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将会使得学生过于独立,一味的沉浸在自己的学习方式里面,自己掌握学校体育器材的使用、活动时间的安排,学习的进度等多种运动项目的安排;所以大部分人理解为学生自己作为课堂的主人,选择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与项目进行自主的练习与培训,老师围绕其旁督促学生的运动情况,运动纪律等。但是高中学生的学习是需要一个阶段的,他们处在身心没有发育到位的年龄,无论哪方面都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指点才能够达到教学的最终目的,即便是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这都是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的;毕竟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是盲目的,他们没有一定的经验,根本不知从何下手,在这个阶段里面,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和督促才能够实现的;学生也只有将自己的自主学习与教师的指导联系起来,才能够真正的做好自主学习。

(四)不完善的评价体系

部分学校在体育成绩上的考核评估还沿袭着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以分数作为考察学生是否努力的标准。他们总是将学生文化课的考核分数与技能课上的考核分数结合起来对一个学生做出评估,却不注重学生在体育课堂上是否有进步,是否在努力进行体育锻炼,是否跟学生的身体素质有关。考试中的一些项目就需要考虑到身体素质方面的原因,如“投掷铅球”在这一项目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存在体质差异,有的学生体质较差,倘若与其它体质较好的学生的考核要求是一样的,那么注定就会失败,使得考核评价制度缺乏了一定的公平竞争性;所以多注重平时课堂学生的进步与努力的程度,让考核评估向多元化方向发展。

三、模块教学在体育课上的运用

(一)注重学生的课标精神、改变观念

全面掌握和了体育与健康教学内容的含义,掌握课程蕴含的基本韵味和理念,明白高中的体育与健康教学的内容除了要让学生掌握和了解运动的基本技巧和技能之外,还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对身体健康有益处的相关知识;让学生树立起终生体育锻炼的爱好,明确判断什么样的体育运动才是最适合自己的,什么样的体育运动对自己的锻炼没有多大的益处;并且结合自身的身体状况开展一些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并懂得从运动中感受乐趣。

(二)避免自主学习的虚假、促进自主

现在很多学校都提出了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但是这种举措并没有落到实处,因为学生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因素的影响。例如,国家规定的需要进行考核、并将其纳入学分的运动项目,学生都会挑选这些进行大力的训练,虽然他们并不喜欢这些运动项目。不过如果学校和国家没有将一些运动项目纳入必修学分的情况下,这种对学校的场地或者运动的器材等都会有一定的限制和约束,没有太多的可供学生利用的器材进行自主选择;但是倘若国家规定某些运动项目需要纳入必修分数里面,而学校规定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的情况下,说明学生的运动器材是比较齐全的。针对这些情况,学校倘若真的要实现自主学习与选择,就要进行调查报告,全方位的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并且调查报告的内容应针对男女生的不同体制和爱好调查不同的运动项目,然后将其进行归纳、总结,了解到学生一般最喜欢进行的体育运动项目,并对其进行重点关注。真正的实现学生的自主选择,就要从学生自己的兴趣着手,开展学生的自主选择和自主学习。

(三)注重主体引导、挖掘学生潜能

在进行体育运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还应该多向学生讲述一些关于体育锻炼方面的相关知识,让他们明白不同的体育运动项目有不同的锻炼方法、技巧、和益处;并且针对学生的体质和现状选择学生适合的运动项目。当学生锻炼某一项运动项目到一定的时间段的过程中,老师就应该根据学生训练程度的不同,选择下一个运动项目进行锻炼,并且从学生进行运动项目的开展里面,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对运动项目保持一定的兴趣,并且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到运动项目里面去。另外进行体育运动锻炼的过程中要适当的引入竞争机制,这也是促进学生锻炼积极性的主要方法之一;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鼓励他们进行独立运动锻炼、团体运动锻炼。明确他们在体育课堂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将自身的每一处运动细胞激活,用在自己感兴趣的运动项目上面;并且要在学习的过程中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进行评价、总结,正确处理在运动项目中出现的压力和负担。

(四)关注学生个性特征,形成多元化评价模式

学生普遍都对教师按照考试成绩来评价学生体育学习情况的行为感到不满,教学内容由教师来定且仅由最后考试一锤定音的状况必须改变,课改后在实行选项教学的基础上,逐步推行学分制。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内容划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必修内容(含健康教育专题和田径运动各1学分)是学生必须完成部分;而选修部分学生根据兴趣每完成一个模块学习修得1学分,这样更能满足学生在体育与健康方面不同层次和多样化的需求。同时,教学中老师加强个别辅导,师生互动,对学生多鼓励、多表扬、多激励,让学生真正地爱上体育,愿意运动。

四、结束语

总之,体育运动的教学方法多的不可计数,这里的模块教学模式只是其中一种。当然模块教学模式仍然存在着很多不足,需要改进的地方也很多,这就需要对症下药,相信模块教学能够化缺点为优点,让体育教学的质量进一步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 沈兰芳.对体育模块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41.

[2] 李丽萍.高中体育单元模块教学实践与策略研究[J].体育教学.2006.5.

[3] 李守祥.模块教学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中小学教学研究.2008.1.

[4] 曹军,张延峰.试论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模块教学目标的构建与达成[J].中国学校体育.2009.4.

小学体育教学调查报告范文4

体育教学 学习兴趣 趣味游戏

体育课堂,应充分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原则,调动和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会他们体育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卫健知识,发展他们的能力。作为教师,不仅要教授学生正确的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锻炼好身体,而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体育活动的兴趣,调动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积极性,用有感染力的语言去讲述体有运动自身价值与文化科学的关系、对身体健康的作用等,促进学生自我锻炼自觉性的形成。

作为低年级的学生,由于年龄都还比较小,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对一个比较枯燥的教学内容或动作不会产生太大的兴趣,只有加大对他们兴趣的培养和提升,才能真正上好一节课。教师只有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方法才能将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你所构想的教学内容上来。此时,趣味游戏就在体育教学中彰显了它的无限活力,如果将教学内容和游戏有机地结合起来,将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体育课堂是实施游戏体育的主战场。游戏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有诱惑力的一种运动形式,也非常符合少年儿童的年龄特点。它是由一定的情节、动作、比赛规则和结果几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体育活动。如果把趣味游戏引入体育课教学,开展教学活动,会使体育课内容丰富起来、形式多样起来、气氛活跃起来、学生乐于参与,让学生在“动中学、乐中学”。

一、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

人们常说兴趣是人的“第一位老师”,是人对一定事物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是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与技术的动力。能使学生集中获得知识,是学习活动的强大动力。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就是兴趣与积极性提高的具体反映。体育教师将技能训练与趣味游戏结合起来,课堂游戏尤其要以适合学生生理、心理特点为主导,不同学段的学生要设计不同趣味游戏,给课堂注入新鲜活力,使学生能够真正体会到游戏的乐趣。

二、对学生的基本活动能力有促进作用

大家都知道,人体的活动无外乎“走、跑、跳、投、支撑、攀爬、搬运”等。另外,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喜欢游戏性强、有竞争、有比赛性的活动,所以可以采用内容丰富多样、形式生动活泼的体育游戏来进行教学。游戏可以培养学生朝气蓬勃、遵守纪律、团结互助、积极进取的精神和机智、果断、勇敢、顽强等优良品质。同时,游戏能促进学生的思维活动和智力发展,使体育教学这一过程达到最佳心意交流和信息传递,发挥学生的身心潜力,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生理与心理的协调健康发展。

三、让学生开动脑筋,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

新课标明确规定把受教育者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要培养全面发展的建设者,教师就必须重视学生智力的发展。现代生理学研究表明,人的大脑左右两半球功能不同,文化课学习只能发展大脑左半球,而体育锻炼能使两半球均衡发展,对提高大脑思维起着决定作用。

例如,在进行中长跑耐力训练的时候,采用蛇形跑,穿越障碍跑,相互追逐比快等形式,学生在游戏中得到了锻炼,还提高了兴趣,不再厌烦和退缩了;在发展上肢力量练习时,采用了“实心球投准”和“小球赶大球”趣味游戏。通过趣味游戏进行身体素质练习,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达到提高素质、增强体质的效果。教师经常改变体育游戏的条件和环境,对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发挥游戏参与者的主动性,增进学生的身体健康有积极的意义。

四、能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良好品质

大家都清楚,现在的学生多为家里的“独苗”,养尊处优惯了,和别人相处的能力更差,更不用说和别人进行合作了,这样成长起来的孩子,将来到了社会中,就很难与别人沟通了,更受不得半点打击。体育教学成为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品质教育的主阵地的重要性也日益彰显。另外,学科间知识和能力的相互渗透,也是非常重要的,学生通过体育教学培养起来的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的优良品质,同样可以反作用于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所以教师要通过发掘和构思设计,使学生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改变对待同学的态度,遵守游戏的规则,提高思想首先品质,培养集体主义精神的公平、合理竞争的意识。

五、辅助教学对学生身心健康有很大的益处

在体育课上,单调的练习形式或方法,容易使学生的高级神经活动陷入抑制状态,机体容易产生疲劳。而游戏能提高学生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大脑处于良好的机能状态,人最易学会各种运动技能。因此,体育游戏可以起到使学生集中注意力,减少身心疲劳,掌握运动技术,提高兴奋性的积极作用。小学生正处生长发育初期,此时,我们在体育课上紧密结合体育流游戏来发展学生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有助于使学生的关节牢固性和灵活性增强,进而提高学生的生长发育水平。

总之,作为一名体育教育工作者,不但要将教学的知识点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更应该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好学生的各种能力,使每个接受教育的孩子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上接第147页)

\[4\]汪娟,杨可.西部农村幼儿教师专业成长探析――人类发展生态学

的视角\[J\].教育导刊,2010,(8).

\[5\]叶波.做一个优秀的教者――谈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J\].现代交

际,2010,(11).

\[6\]周燕.广州市民办幼儿园师资队伍的调查报告(下)\[J\].教育导刊

(幼儿教育),2004,(12).

\[7\]岳亚平.幼儿园团体学习现状调查\[J\].学前教育研究,2008,(7).

\[8\]张小永.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研究性学习\[J\].中国成人教育,

2005,(1).

\[9\]杨雪峰.幼儿教师的课程参与与专业成长\[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05,(4).

小学体育教学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特殊教育学校;“阳光体育运动”;影响因素;对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807.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3 — 0175 — 03

2006年12月23日,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认真落实“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在全国亿万学生中掀起体育锻炼的热潮,切实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下发了《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决定》。〔1〕并于2007年 4月29日,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全国亿万青少年学生阳光体育运动”,标志着“阳光体育运动”进入实施开展阶段。特殊教育学校学生是一个弱势群体,特殊教育学校是对这部分弱势群体进行专门教育的重要场所〔2〕。国家教委等8个部门于1985年给国务院的《关于发展特殊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由于种种原因,我国的特殊教育,特别是残疾儿童教育,已经成为普及初等教育最薄弱的环节”。 〔3〕目前社会上对教育公平的呼声很高,我们应该看到在“阳光体育运动”普照广大普通学校学生的同时,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也应更好的受到“阳光体育运动”所带给他们的健康与快乐,同时也是全面提高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工作的一次契机。因此,在“阳光体育运动”启动一年之际,探讨特殊教育学校如何有效的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开展现状分析

(一)特殊教育学校体育设施不足,并且不适合特殊学生的身心特点

目前,特殊教育学校都存在体育设施不足的现象,而且体育设施的“常人化”、“竞技化”等现象较为突出。国家教委颁布的特殊教育学校建设标准中规定,9个班规模的学校活动场地,弱智和盲校应不少于3 570m2,聋校应不少于5 394m2;学校应设体育康复训练室,面积不少于56m2;盲校体育活动场地设置以适宜视力残疾学生使用的环形跑道和直跑道。除少部分作硬地外,大部分场地宜铺设草坪,并在适宜地位布置沙坑等适合残疾学生活动的体育设施和游戏场地。〔4〕但实际上,绝大多数特殊教育学校场地都不能达到这一标准,同时场地是沙地和水泥地等现象极为普遍,阻碍了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的开展。

(二)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程设置有待改革

“我们发现特教学校没有专供残疾学生使用的体育教材,除聋校有一套试验教材(教师用书)外,许多特教学校只能借用普通学校的体育教学大纲和体育教材。即便聋校有试验教材,也没有摆脱以竞技项目为中心的教材内容体系,脱离特殊教育实际。”〔5〕可见,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课程改革是多么的紧迫。同时课程改革也关系到特殊教育学校体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体育工作发展的速度。

(三)特殊教育学校课外体育活动形式简单,频率相对较低

调查显示,虽然大多数学校都能把体育活动纳入课表,但学生平均每周只进行2.28次课外体育活动,这与国家对中小学生“保证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要求相距甚远。〔6〕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到,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还有待改善。特殊教育学校的课外体育活动形式也主要集中在两操上,多种形式的比赛和校际之间体育活动相对较少,而且体育课外活动频率也很低。由于特殊教育学校经费和体育设施的限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这一现象更加的普遍。

(四)有关特殊教育体育的研究严重不足

从表中数据统计可见:有关特殊教育体育方面的研究,到本世纪以来刚刚开始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加之该领域的学者严重缺乏,因此研究成果和数量非常的少。由于近几年特殊教育受到国家和社会越来越多的重视,对特殊教育学校体育的研究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是还是不能满足特殊教育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

三、特殊教育学校开展“阳光体育运动”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政府财政支持的影响

我国教育一直实行的是一种精英教育体制,各级政府和社会也只是重视重点学校的投入与建设,而没有对所有儿童(特别是特殊儿童和少年)一视同仁,这就导致特殊教育学校各个方面的发展往往滞后于其它类学校的发展。《中国特殊儿童义务教育发展中的问题调查报告》(2005年)显示:所有被调查的特殊教育学校校长都认为自己的学校在发展中资源缺乏。对于特殊教育专项经费是否到位的问题,仅有35.56%的人作肯定回答,64.44%的人表示不能及时到位;同时92.59%的校长认为学校的使用经费缺乏。〔7〕“阳光体育运动”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同于简单的一次体育活动和赛事,如果得不到政府与社会的支持与帮助是很难顺利开展的。因此,只有政府和社会的大力帮助与支持,才能使特殊学生真正的享受道“阳光体育运动”带来的快乐。

(二)特殊学生自身生理缺陷的影响

特殊教育的对象是身心发展有缺陷或残疾的少年儿童,即智力、听觉、视觉、肢体、语言、情绪等方面发展障碍的儿童少年。因此,不少的特殊教育学校视不同的对象称为“盲人学校”、“聋人学校”、“启智学校”等。〔8〕特殊教育对象与普通教育对象在身体和心理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区别,这种区别在实施“阳光体育运动”过程中表现得非常突出。首先,因为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生理缺陷的类型和程度是不同的,如何选择适合不同特殊学生的体育运动形式是很重要的方面,不能像普通学校那样可以整齐划一的形式开展“阳光体育运动”。其次,特殊学生进行体育运动往往都是被动和困难的,尤其是盲生和智障生,他们由于运动器官的严重缺陷,导致他们进行体育运动时受到很大的阻碍。因此,由于特殊学生的各种生理缺陷,导致了“阳光体育运动”很难顺利开展。

小学体育教学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学校体育;侵权行为;体育权利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7116(2007)03-0080-04

学校体育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基本途径,参加体育活动是学生的基本权利。在现代体育发展成为全民参与的专门社会活动的情况下,体育权利逐渐成为一项独立的权利,它是公民基本权利的一项具体内容。而我国在对学生体育权利的管理方面,主要是通过体育、教育等有关的法律法规反映出来,主要表现在《体育教育教学规章制度》、《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校体育工作条例》等。目前,关于我国学者对学校体育侵权行为的实证研究较少。

本研究以全国5所高校部分入校新生和部分高、初中教师、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968份,其中有效问卷956份,有效回收率95.6%。旨在了解学校体育侵权行为的现状,并提出一些建议,以促进学校体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1 学校体育侵权行为的表现形式

普通的民事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由于过错侵害他人的财产权和人身权,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不法行为,以及依据法律的特别规定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其他侵害行为。侵权行为的特征是: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其合法权益包括人身权、财产权;侵权行为造成物质上的损害与精神上的损害;侵权行为人基于过错而非法实施(过错包括故意与过失)。在特定情况下,行为人没有过错的行为也可以构成侵权行为,应当承担民事责任。我国民法广泛规定了民事主体的各种权利,如果某行为人在没有法律依据的情况下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该行为就是侵权行为。

学校体育侵权是发生在学校体育领域中的侵权行为,是指行为人非法侵害学生体育权利的行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和《学校体育工作条例》对学生应享受的体育权利有明确的规定。如果没有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办事,致使学生正当的体育权利遭受损害,就对学生的体育权利发生了侵害。

根据《民法通则》第117条至120条对我国侵权行为的概念外延,学校体育侵权行为主要包括体育课中的侵权行为、课外体育活动中的侵权行为、课余体育训练中的侵权行为、体育运动竞赛中的侵权行为等。按照侵权主体来划分,主要包括教师对学生的侵权行为、学生对学生的侵权行为以及学校对学生的侵权行为。

1.1 教师对学生的侵权行为

调查结果显示:体育课中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占调查总数的23.9%。根据我国《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有关法律规定,教师无论出于何种愿望,都不得殴打、体罚学生。这是严重侵犯学生身体健康权的行为,对其后果将依其程度轻重受到不同程度的制裁。

依我国《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九条的第5款和第6款规定:对于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只要教师有体罚或者变相体罚学生或者违反工作要求、操作规程、职业道德或者其他有关规定的;在教学中发现学生行为具有危险性,但未进行必要的管理、告诫或者制止的,学校即应承担相应责任。

在教育的发展中,教师的师道尊严长期以来被认为是神圣不可侵犯的,而学生的权利却很少为人们所注意。人们对教师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义务要求习以为常,然而这所蕴含的师生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却受到现代法律的挑战。在法律上,权利和义务是一对共存概念,学生在尽法律义务的同时,其所享受的合法权利也是不可侵犯的。

体育教学中发生的因学校或教师过错使学生身体受到损害,学校应予以赔偿。那么对于体育教学中发生的学生精神受到损害的现象,如体育教师使用足以伤害到学生自尊心的侮辱性语言责备学生或无正当理由披露学生隐私等,是否能构成侵权责任呢?笔者认为同样可以构成侵权责任,不同之处在于,它是因人格权受到损害而产生的侵权责任。

侮辱学生人格的行为,是一种侵权行为。公民的人格尊严不受非法侵犯,这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所谓侮辱,是指故意以暴力、语言、文字等方式贬低他人人格、毁损他人名誉。其行为通常有口头语言侮辱、文字侮辱及暴力动作侮辱等。

据2006年2月9日《周口日报》“教师语言暴力伤害中小学生”报道:有关方面建议,应立法明确禁止语言暴力。该文转引《新京报》的一则新消息,2月7日,北京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公布《教师语言暴力调查报告》显示,72%被调查的初中生表示,老师使用的不文明语言对其造成了心理伤害。

北京青少年法援中心副主任张雪梅表示:2005年7月到12月,北京青少年法援与研究中心对近30所中小学的315名小学、初中、高中学生进行了问卷调研。发现51%的小学生、72%的初中生、39%的高中生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给其造成了心理伤害。

小学生们认为老师的语言暴力使他们“伤自尊”、“害怕老师”等。初中生则认为“受到同学侮辱”、“伤自尊”甚至“自残、自杀”。

目前,《未成年人保护法》、《教师法》中对语言暴力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为此,笔者建议,应立法明确语言暴力的概念以及禁止语言暴力的规定,并规定有效的惩戒方式。

教师对学生的侵权行为还表现在搜查学生身体的行为。身体权是公民人格的一项重要内容,我国宪法第三十七条第二款规定:“禁止非法搜查公民身体。”我国刑法更有严厉的规定,第二百四十五条规定:“非法搜查他人身体、住宅,或者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然而,在现实的中小学教育中,教师或者出于对违纪捣乱学生的管教约束,或者是出于对学生丢失物品的追查,往往随心所欲地对学生进行非法管制、搜身或搜包。这种现象在小学中较为常见。

体育教师对学生的侵权行为主要表现在教师在上课期间或课外活动中,没有按照《体育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执行,学生应该享受到的体育权利没有得到保障,对学生发生了侵权行为。表1表明:部分学校还依然存在着挤占学生体育健康课的现象,部分中、小学教师对学生进行评价时,不按《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评价,没有教学进度和计划等。特别是在农村中、小学,这种现象比较明显。笔者在访谈过程中了解到,由于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把安全教育提到重要位置,中学生上体育课采取谁出问题谁负责的责任制,致使部分中学的体育教师在上体育课时只是简单的做一下准备活

动,然后就让学生站在操场上等待下课,这种行为从安全方面考虑是为了学生着想,但从学校体育侵权方面来看,就对学生产生了侵权行为,没有按照体育教学大纲进行授课,导致学生应该掌握体育知识的权利被剥夺。作为学校领导和体育教师应正确对待安全问题和学校体育之间的关系,妥善处理二者之间的矛盾。

1.2 学生对学生的侵权行为

对于中学生来说,在体育活动中,他们对同伴进行恐吓,或者宣扬学生的隐私时有发生。他们认为是好玩的事,只是图一时的高兴,法律意识淡薄。对此教师应进行积极的引导,对他们进行宣传教育,并在课堂上讲解其行为对其他学生造成的损害及严重后果。

学校在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时如果由于过错伤害了学生的身体,所构成的法律关系应当界定为“侵权法律关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

学校对学生的侵权行为主要发生在体育场地不合要求而损害学生身体方面。

依我国《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9条之规定“对于体育教学中的伤害事故”只要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学校即应承担相应责任:(1)学校的教学场地、教学设施不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或者有明显不安全因素的;(2)学校知道教师或者其他工作人员患有不适宜担任教学工作的疾病,但未采取必要措施的;(3)学生有特异体质或者特定疾病,不宜参加某项运动,学校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但未予以必要的注意;(4)教学中学生突发疾病,或者受到伤害,学校未能采取相应措施,导致不良后果或加重的。这些条款都是针对学校而制定的。在现实的生活中,如果没有按照上述条款办事,就是对学生发生了侵权行为。

根据有关法律规定,学校对未成年学生负有的保护责任要求学校排除合理危险发生的可能,这一方面要求学校必须依照法律规定履行法定的职责,另一方面也要求学校尽到相应的注意义务,应当根据通常的预见水平和能力预见潜在的危险并采取适当的避免危害结果发生的措施。

但是,也不是任何伤害学校都有责任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60条的规定,学校在案件中承担的是过错责任,即学校有过错才承担责任,无过错则无责任。如1998年北京某高校一名新生在入学初的体育课上踢足球时,因先天性心脏病突发,不幸猝死,事后调查发现该生入学前没有如实参加体检,入学后学生和家长也没有按规定向学校报告该学生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情况,由于学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按教学计划正常组织体育课,属于正当的教学活动,故学校属于无责任方。

2 对抑制学校体育侵权行为的建议

(1)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和保障系统。

我国应尽快出台一些相关的法规,对学校体育侵权方面的内容进行细分,同时,对学校、教师和学生进行大力的宣传,人人树立法律意识。学校和保险公司联合,学生参与保险,这样在意外事故发生后,受害方可以得到赔偿。

在西方国家,类似赔偿问题多与“保险”和“社会保障法”研究内容相关。法国“大众与竞技体育活动的组织和促进法”第三十八条规定:“体育团体必须告知其成员签订人员保险合同的利益所在,该项保险在人身受到损害时可提供多种一次性补偿”。为此,体育团体应向其成员建议多种保险方式以供选择,用以补偿体育实践者身体受到的损害。我国在解决类似问题的过程中求助于“保险”或“社会保障”时,还存在着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这也是当前体育法律法规研究中较为关注的问题。

教育部、上海、北京、杭州、深圳等有关“学生伤害事故处理条例”都提倡学生的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为学生的人身意外伤害投保,这样出了伤害事故后,学生和其监护人在经济上将得到“双保险”的利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