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范文1
构建和谐美满的家庭关系,对学生接受职业教育也很重要。父母亲对子女的成长关注,除了物质上的支持满足外,同样需要情感的交流。好的情感交流可以提升学生学习职业技能的兴趣,提高学生对职业技能掌握的认识,激发学生学习的自觉性。
2情感因素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负面影响
实际的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各类情感因素对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大,积极的情感因素能够提升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消极的情感因素给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带来负面影响。
2.1对课程学习的影响
具体到对某一课程的学习,情感因素给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负面影响十分显著:挂科。父母及家庭社会的关注,会使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浅薄;师生关系处理中缺乏情感交流,会使学生对教师的教学产生对抗或无所谓态度,造成教师的教学质量下降;跟同学缺乏情感沟通,各种利益关系处理不周,会造成同学之间关系恶劣,相互拆台,上课注意力不集中,无心听课学习。严重的影响到了该课程的教育教学质量。
2.2对生活习惯的影响
各种不良的情感因素在学生学习成长过程中的负面影响表现在:
①个人的卫生习惯:宿舍、教室狼藉不堪;衣冠不整等。
②行为举止:个性张扬,无论是否文明、礼貌。走路摇摇晃晃、勾肩搭背、东张西望、四处游烟。
③言语习惯:开口便曝粗话、脏话。
④对人、对事的态度:对老师、对同学、对家长没有感恩之心;事不关己,抱无所谓姿态。
2.3对思维方式的影响
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大多在中小学阶段的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不尽如人意,学会了耍小聪明、玩世不恭、享乐主义等消极的人生观和与众不同的极端价值观。考虑问题,往往先从自身利益和角度出发,不顾及他人和社会的影响,遇事讲朋友意气、江湖气习。
3情感因素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正面影响
加强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因素关怀,对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至关重要。好的情感交流、正能量的情感因素对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正面影响。
3.1对职业技能培养教育方式的影响
现阶段,国内各职业院校多采取理实一体化教学法,针对不同的群体,加大了感情方面的投入,学校全员负有教育学生的责任,关怀少数人群(如高校开展的“三个一”工程),实施因材施教、分层教育,效果显著。学生学有所成,就业率明显提高。加强企业、行业的交流接触,加深了产教融合,企业、行业的要求融入职业教育的课程,共同开发教材,部分院校把企业办在学校或把部分课堂搬到企业的车间展开,使学生时时刻刻处于实际的生产环境中;企业、行业的专家走上讲台,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面对面地教授给学生,先进的技术、工艺手把手教与学生,大大地缩短了学生岗前培训的周期,为企业、行业培养了大批的合适的中高级技工和各类掌握高端技术技能的应用型人才,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大幅度提高。注重职业技术院校师生情感的交流与调节,有利于师生关系的改变,主要表现在:
①有利于确立学生主体的观念:a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注重情感交流会激发学生主体的主观能动性。b在确立学生主体观念的同时,更明确教师的主导作用。c在职业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会更加在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②有利于尊重学生,培养学生个性:尊重学生是职业技术院校教师有效实现职业教育教学的需要。友好、平等、信任、自制是尊重学生的基本要求。不仅是人格尊重还有对个性的尊重。培养发展学生个性有利于学生创造性素质的培养。
③有利于关心学生,深入了解学生。关心学生是实施有效教育的前提;也是培养师生感情的需要;了解学生是为以适当的方法去教育指导学生;教师要理智把握师生关系的密切程度,保持适当的距离。
④有利于严格教育,全面要求学生:a严而有理;b严而有度;c严而有方;d严而有恒。从而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的质量。
3.2对学生就业前途的影响
情感因素对学生学成就业的影响很大:首先,师生之间的情感因素对学生就业前途的影响:教师是学生获求知识的导师和引路人,在学生心目中占有特殊地位。教师的道德品行和知识不仅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无论教师是否意识到,事实上教师的言论行为、为人处事的态度都被学生视为榜样,被学生竭力模仿。其次,社会的关怀、亲人的关注,是一种社会化的情感因素,直接影响学生学成就业的成败,严重的会影响到学生就业后的发展与成长。
3.3对学生上岗后成长过程的影响
作为职业院校的学生群体,有其特殊性:职业院校毕业后,大多成为了企业的一线骨干力量,充实了企业的技术工人队伍。因此,学生上岗后的情感因素或制约着,或拓展着学生的成长过程。
4重视情感因素,能够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范文2
[关键词]中职教育 教学质量 提高
引言: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职业教育事业快速发展,规模不断壮大,特别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制定,更极大的促进了中职教育的发展。但随着教学规模的扩大并没有导致与之相适应的教学质量的提高。“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是职业教育办学的重要理念,为了我国中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必须大力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建设一支素质优良、数量充足、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的教师队伍是保证和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1科学合理的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和知识结构
目前,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师大部分是从中、专科院校毕业或从企业半路出家改行而来,文化课老师多,专业课老师缺乏,而且好多教师身兼数值,成为“全能”型教师。其教师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远远达不到现阶段职业教育的发展需要。针对现状中职学校应优先扩大师范本科、研究生等高学历人才;通过实行培训、进修、继续教育、优化骨干教师努力提高学历低和转型的青年教师理论素质和专业素质。并且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中职教师还必须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形成基础文化知识宽广、专业知识扎实又具备一定相关知识的知识性人才。
1.2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
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培养具有基本科学文化素养、掌握必要的基础专业知识和比较熟练的职业技能型人才。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教学水平,更重要是要有较强的专业实践能力和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即“双师型”教师。中职学校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可以通过以下途径:①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教师比例:②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工作或实习锻炼③鼓励教师积极参加各种专业等级培训和技能鉴定,引导教师参加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取得专业技术资格证书。④向社会聘用一线技术工人、高技能人才担任兼职教师或实训指导老师。
1.3大力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队伍
进一步完善“名师工程”,重视学科带头人、优秀教师的培养,要加大扶持力度,激励机制,为中、青年教师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通过老教师带动新教师,选拔评比活动,学术交流,层层评价来提高他们的教学研究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使他们承担起教学的主要任务和教学研究的主力军,并成为教育教学和教研教改工作中起示范作用的骨干教师。
2.优化课程设置,积极推进教学改革
课程设置,作为教育计划的核心,它具体勾画出实现培养目标的“蓝图”,是把教育目标与教学实践结合起来的桥梁。课程设置应根据各地区、各学校及学生的实践情况,在国家宏观指导下,灵活作出安排,不能强求一律。在达到国家要求的前提下,开设有利于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的课程。
2.1根据职业教育特征,遵循“两个规律”
根据职业教育特征,遵循“两个规律”,即: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一方面职业教育实际就是就业教育,主要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培养应用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技能的劳动者。基于这样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应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另一方面应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进入中职院校的学生大多是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历者,基础比较差,学生学习及自主性差,自制力低等特点,应开设有利于提高青少年全面素质的课程,特别是德育课程的开设尤为重要。
2.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课程体系改革
随着现代生产力水平和科学技术不断推进,社会产业结构的迅速调整和职业岗位的不断变化,并且企业不断涌现出新技术、新工艺,以往的课程体系已不尽合理,课程内容相对陈旧,那么学校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也必须随之改进,这样才能满足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要。现代中等职业教育应以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培养目标,按社会企业需求为原则,针对性适应性原则来设置专业,按突出应用性、实践性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专业课程设计要与其企业需求相适应,实践教学比例应不断增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注重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革,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主性。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
中职院校的生源质量比较差,知识基础和自主学习能力比较低,为顺应教学改革的潮流,提高教学质量,必须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性和学习兴趣为前提。
3.1应用多种教学手段,培养学习兴趣
在课堂教学,应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培养学习兴趣。以事物演示法、分角色表演法、实践体验、多媒体运用等方法展开教学,这些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多媒体教学法。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并茂甚至有活动影像,以直观性、动态性、交互性、可重复性、涵盖大量信息等优点在学校教学中广受青睐。通过多媒体教学可以使学生通过各种形象化、动感的画面来调动学生情绪、注意力和兴趣,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让学生主动的参与到学习中,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3.2改革考核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考核方式,主要以“试卷”的形式进行考核,诸如合作能力、创造能力、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等这些中职教育的重要培养目标无从考核。为适应中职教育发展的需求,要使考核方式多样化。如文科类课程可以采用撰写论文、调查报告的方式:工科类课程采用编写课程设计、进行答辩的方式;实操课程可以采用现场操作、编写实验报告的方式。这些考核的方式,可以极大限度的给学生提出思考、设计和创新的空间,从而大大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范文3
关键词职业教育 教学质量 影响因素 对策研究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目前,由于种种原因,河南省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不容乐观,存在着诸如办学机构急于扩张规模、不注重教育质量、采用本科院校 “压缩饼干”式教学模式、教学内容不适应就业对知识和技能的需求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
一、影响因素
(一)办学指导思想不够端正
河南省高职教育发展时间尚短,对高职教育的认识还不清楚。传统的“关门办学”的教育指导思想对高职教育的教学工作影响很大。我省很多学校对专业的设置缺乏行业依托,脱离市场需求,职业特色过于突出。普通高校办高等职业教育,在具体工作中存在着“重普教、轻职教”的现象,对高职教育的规律、性质以及专业设置、教学目标等缺乏深入研究。在一些高校中,相应降低了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将高职教育与成人教育一起作为学校创收门径。
(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
河南省部分学校在教学过程中照搬学科型大学的模式,对于高职学生实践能力以及现代科学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还远远不够。相当多的专业在教学上明显存在着课程陈旧、教材落后、教学与实践相脱节等问题。以驻马店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0级文秘专业的主干课《中国现代文学》,使用的教材为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的自学考试教材,封面上标明1917—1986,在时间上就已经太落后了。
(三)教师队伍结构滞后于高职教育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要求教师不仅要精通专业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具有熟练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我省许多高校的高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基本上是由高校普教老师组成,由于他们对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及其特殊性认识不够,习惯于过去普教思维定式,从而不能完全适应高职教学。
(四)教学基础设施薄弱
众所周知,高职教学特色的重要保证是与专业配套的实训基地、实验室以及必要的活动场所。特别是实习基地建设和教学设备的投人更为重要。目前河南省高职教育缺乏足够的硬件投入,在教学基本设施(如实验设备、图书)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口。
(五)政府经费投入不足
政府经费投入不足是影响和制约高等职业教育质量提高的重要原因。河南省高等教育发展相对落后,全国高等教育的平均毛入学率为百分之二十二。据统计,河南省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是百分之十九,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中部地区中排名倒数第一。地方财政投入严重不足,人均财政拨款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三分之一。
二、解决对策
为妥善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在全面学习领会国务院《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的基础上,提出几条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对策,与研究者商讨。
(一)准确定位培养目标
专业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个重要特色。要根据学校的办学条件,有针对性地调整和设置专业 。准确定位培养目标,它直接影响高职教育的指导思想、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高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的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是其显著的特点。
(二)建立、完善院系两级管理模式
成立由学校、企业的管理人员、专业人员共同组成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要定期召开会议,参与制订或审查教学计划(培养方案)、教学大纲 (课程标准)等重要教学文件,及时对专业建设问题提出指导意见。
(三)不断完善教学计划
职业教育教学计划要体现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其中包含课程体系的设置、教学环节的确定、特色课程的确定、理论与实践课时的分配等等。
(四)加大课程建设与改革力度
增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突出高职课程的自身特色,使高职课程与普通大学的课程相比较而言,具有相对的灵活性和针对性。课程建设与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核心,也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难点。要做好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企业岗位的任职要求,改革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广泛采用案例教学、情景模拟、现场指导等教学方法,融 “教、学、做”于一体,真正做到“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须和够用为度”,提高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首先要提高教师队伍的质量和素质,努力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通、爱岗敬业、实践能力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这方面,开封黄河水力学院制订了切实可行的制度。他们采取“一培”、“二引”、“三留”、“四聘”这四种措施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培”是指把中青年专业教师送到企业、科研单位中进行培养。“二引”是指每年有计划地引进重点专业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带头人。“三留”是指实行事业吸引人、感情凝聚人、政策激励人、待遇留住人的用人机制。“四聘”是聘请有实践经验又有扎实理论基础的专业人员、专家教授、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充实教师队伍,改善师资结构,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六)要进一步加强教材建设
教材的选择和编写也是提高高职教育教学质量的一项重要工作。遗憾的是目前河南省职业教育中,真正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尚不多见,往往是沿用普通大专甚至大学本科的教材。鼓励教师与企业合作开发教材。重视优质教学资源和网络信息资源的利用,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不断推进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率,扩大受益面。
(七)办好特色专业
优先支持在工学结合等方面具有优势以及有益于培养高技能紧缺人才的专业。办好重点专业,对师资、设施等基础条件好,特色鲜明,就业率高,就业质量好的专业进行重点发展。专业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核心,要制定富有特色的专业教学计划并开展实施。
(八)大力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职业教育中要把工学结合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要切入点。教学内容过程中要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不断加强实习管理,通过加强实践考核来引导学生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工学结合的本质是教育通过企业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学校根据企业的真实需求与企业开展全方位、深层次、多形式合作,提高学生就业率。企业按照自己的生产需求,与学校资源共享、互相确定培养目标、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并通过提供设备、教师等方式,与学校合作培养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能人才支撑。学校教育只有与企业用人结合起来,才能实现双赢。
(九)完善教学质量评估体系
职业教育和普通教育不同,它更需要完善以学校为核心多元参与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许昌职业技术学院做得很好,为提高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要求,实行教学质量一票否决。省教育厅有关部门本着“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重要原则,定期对高职院校进行评估。
(十)营造良好外部环境
首先,要提高政府对高职的投人比例。在确立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的前提下,政府应按照教育成本确定经费配置比例的原则,调整普通高等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公共教育经费的分配结构。 其次,政府要统筹区域内高职公共资源的配制和建设。再次,拓展投资渠道,落实优惠政策,保护投资主体利益。漯河职业技术学院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在对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企业按一定比例返还其缴纳的城市教育附加费的同时,给予企业相应的补偿或税收优惠。
总之,在各类高职高专院校中,培养人才是根本任务。教学是中心工作,教学改革是各项改革的核心,提高质量是永恒的主题。教学质量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生命线,在当今大众化教育的大环境下,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
参考文献:
[1]张炳南.对提高高职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07,(11).
[2]赵冬梅.改革高职院校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j].职业与教育,2007,(8).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范文4
一、当前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点
在现代社会,人们的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需求是多类型、金字塔型的。首先需要少量学术型(基础研究型、科学型)人才探索、发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奥秘(规律),即“认识世界”。其次,需要较多的工程型(工程科学型、技术研究型)人才,运用已知的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改造世界”,进行应用研究、技术理论研究,开发、设计、规划、决策、领导改造自然或改造社会的工程。这两类人才要求基本理论根底深厚,知识面较宽,善于学习、思考和创新。第三类是相当大量的技术型(实用型、技术应用型)人才。他们的任务是在生产或社会服务的第一线,领导和组织把工程设计(广义的)、规划方案付诸实施。这一类人才在经济和社会不发达的地方,往往由较低层次教育培养。但在现代社会,却越来越多地由较高层次教育来培养。这就是职业教育的高移现象。第四类是各行各业在第一线的劳动者。
高等职业教育,是针对高等职业岗位的实际需要而设置的职业岗位定向的高等教育。它和以“学术目的为主”的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笔者认为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在培养目标方面,面向基层,面向生产和服务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
2.在教学内容方面,按照职业岗位群的职业能力要求来确定。
3.在课程设置方面,基础课按专业学习要求,以“必须”和“够用”为度。
4.在教学要求方面,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完成上岗的实践训练,实训与理论的课时比例大致为1:1,使学生毕业就能基本顶岗工作。
5.在毕业制度方面,实行学历证书和技能考核的“双证”毕业制度。
6.在总体方面,要求学生毕业时,既要有一定的专业理论功底,更要有相应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当前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措施
(一)提升教师
笔者认为,高等职业教育的教师,要以“德”服众,以“才”增辉,以“公”助威,以“干”树信。这里主要谈五点:
1.在师德方面,要有高尚的精神和优美的道德情操。教师应该“胸怀祖国、热爱人民、学为人师,行为世范,默默耕耘,无私奉献”。
2.在业务上,至少要具备三种知识:一是扎实基础知识;二是过硬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三是相关的其他知识。
3.在教学方法上,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有良好的教学绩效。
4.在职业道德上,爱岗敬业,热爱学生,恪尽职守,忠诚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
5.在科研上,要紧密结合教学和工作的实际,坚持科技创新,搞科研活动,以便为教学、工作提供强有力智能支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研水平。
(二)努力开展开放教育研究性教学
⒈开放教育研究性教学内涵
研究性教学,是将传统教育媒体手段与现代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等新的媒体手段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精神,以培养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活动。
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高科技层出不穷、突飞猛进,现代信息技术瞬息万变、一日千里。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信息时代学校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能力的关键是学生如何处理、利用和整合这些信息的能力。归根到底,开放教育研究性教学就是一种基于多种教学资源,比如录像、网络教育、电视课堂、CAI课件等等,学生学习的时间不限,地点不限,学习形式多样,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信息传递与信息交互的教学模式。
⒉研究性教学的教学理念
(1)“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在教育工作中坚持“以人为本”,就是把培养社会所要求的具有全面综合素质的“人”放在所有教育活动的中心,培养社会所要求的人,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主体精神和创造能力。
(2)“以学为主”的教学理念。“以学为主”就是以学生和学习为中心,注重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学校为学生和教师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理想的学习环境和丰富的学习资源。
(3)主体性教学理念。研究性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要素,各自从事着具有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活动,师生双方的关系是互为主体、相互依存、相互联系。学生在教师的活动中是客体,教师把学生当成客体来认识、影响和“塑造”他们;学生是主体,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自主活动来使自己的身心获得发展,从不自觉到自觉,从教材到人显示其主体地位。
(4)活动教学理念。活动教学强调通过各种活动,以诱发、促进和激励学生的主体性为中介,引导学生对学习自主探索,以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发展的一种教学理念。
⒊研究性教学的基本特征
(1)探究性。在研究性教学活动中,学生扮演着一个主动的角色,是一个信息搜集者和最终问题解决者,他们在教师的指导下,在各种信息资源中搜集与学习相关的信息,对这些处理,逐渐形成相关的知识体系,成为一个自我发现的学习者。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教案要常改常新,不断补充新的理论与内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研究如何对重、难点进行点拨,只讲精华部分,这样让教师有更多的时间去研究大纲、研究教材、研究教学的科研课题。
(2)灵活性。教师要面向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每一个学生发展的特殊要求,设计或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爱好、疑问自主选择研究问题的方法。同时,教师可采用多种形式教学,可以面授辅导,也可以自己制作教学资源,通过网络、多媒体等传播教学信息。学生可选择不同学习方式进行学习,如问题学习、社会调查等。
(3)自主性。是指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可以利用多种教学资源对任何课程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从一系列资料中选择所需的信息,通过一系列实践活动,提高自己的获取能力。
(三)关爱学生
1.要从内心深处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个性和爱好;尊重他们的民利和平等权利。
2.要适时地通过教材、讲座、公益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和政治观。使他们能在“双重紧张”、“双重焦虑”的环境里,在构建和谐社会、共建和谐世界的奋斗中逐步成为一代新人,能做出自己无愧于时代的应有贡献。
3.要帮助他们树立自我意识,“先做人,后做事”。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三个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人的关系和人与社会的关系。要具有慈悲心、孝敬心、廉耻心、平等心、谦恭心。大公无私,稚气,团结协作,真正成为一个对群体、对社会、对人类有益的人。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范文5
关键词:中职教师 教学 改革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建设是否有一支素质高、技术过硬的建设大军,关乎“中国梦”能否有坚强的建设人才。近几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正在不断扩大,职教事业正在蓬勃发展,而中职学校招收的学生却是社会“弱势群体”。这些学生在初中阶段是受到教师批评、同学蔑视、家长责骂的“三差生”,是义务教育的“失败者”。针对这样的群体,中职教师相对普高教师而言,肩负的担子更重,责任更大。我校近两年的“课堂教学质量改革”正是着眼于此进行的一次卓有成效的尝试,笔者现就我校“课堂教学质量改革”和自身多年教育教学实际谈一个问题:中职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高的关键。
一、中职教师更要具有责任心和爱心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存在心理不健康、学习没有动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等诸多问题,上课不注意听讲、玩手机、睡觉等现象随处可见。面对这样的群体,教师必须要有足够的责任和爱心。责任是一种承担和付出,爱心是一种奉献。我曾看到过这样一段话:“爱心让人增加内涵,提高修养,爱心让自己高尚,爱心产生责任,责任产生动力,动力产生奋斗,奋斗产生希望。”在责任和爱心这一对“姊妹花”的陪伴下,学生的心理会逐步健康发展,明确人生奋斗目标,慢慢产生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的不良现象也会逐渐消失。但是,有一部分教师责任心不强,没有爱心。因此,加强中职教师责任和爱心建设是加强中职师资队伍建设的首要任务。
二、中职师资的教学方法要彻底改革
目前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从宏观上讲大都是采用以语言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和以直观形式获得间接经验的教学方法,即教师是表演者,学生是观众。学生进入中职学校以后,教师如果仍采用中小学阶段的教学方法,学生会觉得这和中小学教学没有多大差别,感到没有新鲜感,从心理上就会厌烦学习。再者,中职学校主要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它的获取主要是通过实践训练,那么中职教师的教学就应该是“做中教”,中职学生的学习就应该是“做中学”,教师在课堂上只能是“导演者”,而不是“表演者”,学生才是真正的“表演者”。教师应灵活地选用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当好导演,把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让学生自主地在“做中学”的过程中完成教学目标,以达到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技术能力的目的。要真正达到这样的目的,教师素质有待提高。在中职教师中,一是大部分教师从校门到校门,教师动手能力不强,缺乏生产一线的实践经验,既会理论又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还不多,技能技术更不精;二是部分教师教学观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因此,改变教学方法是师资建设的突破口。
三、中职师资队伍青黄不接
中职学校教师大部分年龄偏大,就我校而言,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教师年龄都在40岁以上,他们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教学模式,对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很好地接受,近几年学校输入的新鲜血液也不多,青年教师占的比例很小,这使教学方法改革的实施受到了一定的影响。为了使中职教育持续稳步的发展,解决教师青黄不接的现状是师资建设的重要渠道。
四、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有待提高
中职教师应该具备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加工处理、综合运用信息的能力;全面参与网上教研、开发学科信息资源的能力;掌握新型教学模式及其资源评价的能力。目前,相当一部分中职教师不完全具备上述能力,教学信息闭塞,教学理念陈旧。就在我校“课堂教学质量改革”的听评课活动中,部分专业课教师不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研究,知识面狭窄,最新的科研成果不知道,照本宣科,课堂气氛沉闷,影响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制约了教师讲课方法的灵活性。为了进行整合实验研究,创建教育信息化学校,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提高是师资建设的保障。
职业教育教学质量范文6
[关键词]高职院校 高等职业教育 教育教学质量 健康发展
[作者简介]王建平(1957- ),男,河北张家口人,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主任,副教授,研究方向为高职教育管理和数学教学;常从淼(1956- ),女,河北辛集人,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英语教学和词汇学;王洪林(1963- ),男,河北沧州人,河北工程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基础部,副教授,研究方向为数学教学。(河北 沧州 061001)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9-0029-02
经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国各高职院校基本办学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和提升,但由于教育规模的扩大和连年扩招,多数高职院校忙于教育教学资源整合构建,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管理。如学校的管理理念不适应教育教学质量提升的要求、专业设置不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师资和实训条件不适应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要等。要积极创造提高质量的大环境,才能促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提升。
一、全力把工作重点放在强化教学质量提升上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1.明确职责。院校的主要领导应从征地、盖大楼、跑经费、争招生指标等事务性琐事中解放出来,要明确自己的职责,加强对学校教学工作的领导和精力投入, 按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建立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机制,把教育资源配置和学校工作重点集中到强化教学环节、提高教育质量上来”。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发展的教育思想,深入教学第一线, 了解教学工作, 研究和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切实落实教学工作在学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使全校的一切工作都服务于、服从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加强管理。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重在各部门各环节全方位管理,建立一支具有较强质量意识、较强科学管理能力、较强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的管理队伍,对于学校全面质量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不能仅靠教学,要靠学校的整体工作,学校的各部门各环节的工作都应围绕教育质量提升来进行。加强管理队伍的建设,使之与师资队伍建设同步发展甚至超前发展是办好一所高校、提高教育质量的紧迫任务。
3.健全体系。建立健全人才培养质量监控保障体系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必要的手段。建立教育教学过程管理制度、教学质量检查制度和教育信息反馈制度是质量管理的前提。人才培养是院校综合管理的系统工程,教育质量是在这个系统工程的每个环节中逐步修炼的一个综合过程,是全面素质的积累。只有抓实每个环节的质量,才能保证人才培养的整体质量。因此,在整个人才培养工作中,既要有目标管理,更要有过程管理。过程管理是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全面持续提高必需的步骤,只有高度重视每一个环节的过程管理,才能促进高等院校又快又好地发展。
二、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
1.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要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教师是学校最重要的资本,是办学的主体。为适应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以及人才培养的需要,必须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师资队伍,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保证。
高学历的毕业生只是高职院校教师来源渠道之一,高职院校教师队伍更广阔的空间在于积极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有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来充实教师队伍。同时,积极聘请兼职教师,把兼职教师作为整个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建设和管理;兼职教师不但能够很好地解决学校专业教师不足的问题,而且,能够解决学校专职教师难以处理的一些实践教学内容。来自行业企业的校外兼职教师成为实践教学的重要力量,是高职院校教师队伍建设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
2.建立符合学校长远发展的师资队伍建设长效机制。学校应结合自身发展的实际和师资队伍的现状,科学合理定位,制定出符合学校长远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建设规划。在体制和机制上不断改革,建立长效机制,为吸引和稳定人才提供制度保障,为广大教师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例如,建立定期对在职教师有计划进行强化培训的机制,安排他们到一线行业企业参加实践锻炼、参与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术培训等工作,全面提高“双师素质”尤为必要。应从学校发展和教师成长的双重需求出发,设立师资培养专项基金,积极为教师创造良好的进修条件,稳定教师队伍。
三、实现专业的动态发展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专业是高等职业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专业建设是高等职业学校提高质量的核心内容,也是学校建设和发展的立足点。专业建设应符合学校的办学目标和办学定位,突出针对性和应用性。专业不能以是否齐全为目标,因为永远全不了。随着各行各业的快速发展,实现专业的动态发展,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前提。
专业(专业方向)设置、调整的前提是立足于国情和地方经济建设,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突出自己的办学特色,保证有力的师资支撑和质量优势。依据社会需求调研和预测,与毕业生就业出路结合起来的基础上科学论证、统筹规划,实际上就是围绕社会需求和满足学生择业的需要以及学校的办学效益来进行的。专业不随着社会需求动态发展,进而谋划更长远的发展路径,学校就没有生命力,也不可能有好的教育质量。
四、实现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动态管理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
高等职业教育永远不能脱离市场需求这个导向,必须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实行动态管理,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不仅决定教学质量和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决定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按照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这个目标。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加强学校与行业企业的合作,充分发挥、行业企业资源优势,以真实工作任务及过程为调整依据、序化教学内容。要树立与高职教育办学定位和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教学质量观,构建新的课程体系不能只是修补或填充,要敢于舍弃那些陈旧的、重复的、实用性不强的、理论过深的东西。要大力推进教学方法的改革,推行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学做一体的教学模式,注重因材施教。多少年不变或变化不大,不仅不利于发展,实际上就是原地踏步走,甚至就是倒退。要坚持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相结合、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文化素质与实践能力相结合,国家职业资格证标准的要求与相关专业课相结合的原则,合理排序,建立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课程集合,融教、学、做为一体,这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
五、校内外实践教学相互补充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实践教学是高等职业教育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特点。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必须有一流的实训基地作支撑,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零距离贴近。如果高等职业院校不与行业企业相结合,单凭学校的实训教学条件,培养不出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所以学校必须与行业企业深度合作,加强合作的制度建设,规范合作运行的质量,创造合作发展的空间,让行业企业看到实现合作后双赢的前景。
加强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建设,实现实践教学的互相补充,为学生走向社会做好充分的铺垫,是高职院校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必然选择。
逐步完善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加强内涵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增强学生发展能力、更加有效地服务区域经济和人的发展,是高等职业教育今后一个时期的核心任务。教育教学质量的保障和提升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参考文献]
[1]李志宏.建立与新时期质量观相适应的高校质量保障体系[J].中国高等教育,2007(9).
[2]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麦可思研究院.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N].中国教育报,2012-1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