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卫生重要性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卫生重要性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卫生重要性

口腔卫生重要性范文1

正畸过程中由于口腔卫生的清洁护理相对难于顺利进行,容易并发牙龈炎、牙周炎等牙周健康问题。我院口腔科固定矫正治疗过程中采用家庭护理干预方法,希望为矫正治疗过程中家庭护理提供一定经验,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2007年1月—2010年6月在我院口腔科进行固定矫正治疗,经常规口腔护理指导后,菌斑指数、软垢指数≤1的患者100例,其中男48例,女52例,年龄12~31岁,平均14.4岁。进入该研究的所有研究对象(家长及患者)已进行矫正治疗口腔卫生护理的常规教育,认识到治疗过程中维护口腔卫生的意义,对其进行口腔清洁卫生指导后,患者已掌握正确的刷牙方法,且身体健康,不吸烟,无长期喝茶、咖啡等习惯,无全身系统病史。按患者就诊号码末数的单、双号将100例患者分为家庭护理干预组及对照组,每组50例。

2 方 法

2.1 家庭护理干预

对干预组家长进一步培训家庭护理干预的内容,强调家长在口腔卫生护理的重要性,不断提醒、督促患者注意口腔卫生。每天认真刷牙,刷完后检查是否有食物残留在矫治器及牙面,并及时记录,若刷牙不干净需督促重刷。患者则需在家长忘记检查时,提醒家长检查刷牙效果及记录结果。复诊时带记录本给予总结评价,对下一步家庭护理要点进行指导。对照组家长给予常规口腔卫生指导后,对予治疗过程中的家庭护理,未予进一步干预。

2.2 观察指标

[1] 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时,对患者下颌中切牙进行牙周检查记录口腔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口腔菌斑指数:龈缘区无菌斑为0分;龈缘区的牙面有薄的菌斑,但视诊不可见,若用探针尖的侧面可刮出菌斑为1分;在龈缘或邻面可见中等量菌斑为2分;龈沟内或龈缘区及邻面有大量软垢为3分。牙龈指数:正常牙龈为0分;牙龈略有水肿,探针探之不出血为1分;探之出血则记为2分;有自发出血倾向或溃疡形成为3分。

2.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数据以(±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以P

3 结 果

在矫正治疗后干预组口腔菌斑指数、牙龈指数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4 讨 论

在使用固定矫治器的矫治过程中,由于固定矫治器带用时间长、过程复杂,如果护理不当易导致牙龈炎、牙周炎等与口腔卫生密切相关的并发症,影响矫治治疗的正常进行,不仅影响治疗的时间及效果,甚至因口腔卫生太差,使矫正治疗不能正常进行。正确的护理方法能有效减少这些并发症,使整个矫正顺利进行。高士光等[2]研究提示,儿童口腔固定正畸过程中家长的护理功能尤为重要,因为正畸治疗疗程长、复诊次数多,还可能会破坏日常生活规律或干扰社会活动,患儿因此常易引起情绪和心理变化,家长在注意观察及帮助患儿适应治疗期的生活规律,鼓励患儿积极配合中都有重要作用,特别是在口腔卫生维护中,家长要强调腔卫生的重要性,不断提醒、督促患儿注意口腔卫生,每天早晚要用含氟牙膏认真刷牙,刷完后要帮助检查是否有食物残留在矫治器中。我们观察发现,家长能进行良好监督治疗,患儿口腔卫生都较好,矫正一般能顺利进行,而家长不能及时督促患儿注意口腔卫生,帮助患儿检查刷牙效果的治疗中,有很多治疗因口腔卫生而影响整个治疗的正常进行。

本研究通过指导家长对正畸患儿的口腔卫生督促,并每天记录,使患儿每天口腔卫生都得到有效控制。在对照组未能完成研究的2例中,1例为口腔卫生太差,拆除矫治器,择期再治疗,另1例为转学去外地。可见家长在正畸过程的作用,尤其对治疗中的口腔卫生、牙周健康控制有重要作用。牙周病的家庭护理也可借鉴正畸治疗中家庭护理的成功经验。

参考文献

口腔卫生重要性范文2

随着口腔正畸学的发展,口腔卫生保健宣传的普及和人们物质精神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自我形象完美程度的不断追求,越来越多的口腔正畸患者及其家属逐渐认识到正畸治疗的必要性。在正畸治疗中,由于要在口腔内添加固定或活动矫治装置,给牙齿的清洁带来一定的困难,使菌斑容易堆积,加之正畸疗程一般较长,从而易造成釉质脱矿、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等疾病,影响矫治的顺利进行,因此,在正畸治疗中,做好口腔保健尤为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4年3月至2008年4月,我院口腔门诊收治正畸患者168例,男82例,女86例。年龄11~25岁。矫治方法:固定矫治器矫治技术(方丝弓矫治技术)。

1.2 方法 将固定正畸患者随机分为2组,干预组80例,共有牙齿1120颗;对照组88例,共有牙齿1232颗。在装配固定矫治器前彻底清洁牙面,使菌斑指数为0。干预组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进行口腔卫生宣教及有效刷牙方法的指导,并在正畸过程中严格监控口腔卫生状况。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装配矫治器后按原有刷牙习惯,未给予口腔卫生宣教及有效刷牙方法的指导。

1.3 有效刷牙方法指导 讲解正确刷牙方法,采用竖刷牙法,强调每日早晚、饭后刷牙,每次3 min,饭后5 min,并使用含氟牙膏及洗必泰漱口水漱口。

2 结 果

在装配固定矫治器6个月、12个月分别对患者口腔卫生状况进行评估,由同一医生检查并纪录其患龋牙、患龈炎牙数、患脱矿牙数,结果见表1。表1 两组6个月、12个月口腔卫生状况分析表1中可见经过口腔卫生宣教的干预组,装配固定矫治器后不同时期菌斑、牙龈炎等升高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经χ2检验,6个月的χ2=2.394,P=0.302,差异无显著性,而12个月的χ2=2.394,P=0.0所以说,12个月治疗差异有显著性。此结果表明口腔卫生宣教,对正畸患者菌斑控制,预防牙龈炎有积极作用,应该作为固定正畸患者的常规口腔护理措施。

3 讨 论

3.1 固定矫治器引起口腔不洁的相关因素

(1)使用固定矫治器正畸治疗中,粘附在牙面上矫治器附件妨碍局部的刷洗和口腔自洁作用,加之戴固定矫治器早期牙间组织敏感,影响刷牙等原因,导致附件周围食物残留,菌斑大量堆积,引起牙龈炎症反应。(2)由于固定矫治器的安放、带环、粘固材料等对牙龈的机械和化学刺激,降低了刷牙的有效性,常有利于菌斑的堆积,引起牙龈炎症,治疗期间口腔卫生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牙周健康。(3)戴用固定矫治器后,由于缺乏口腔卫生维护意识,口腔卫生状况不佳者,牙龈肿胀出血、增生,不仅损害牙间组织健康,导致牙龈炎、牙周炎,同时也不利于牙齿的移动,还会产生釉质脱矿、牙齿龋坏,影响正畸治疗。因此,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矫治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

3.2 对策 提高正畸患者对菌斑控制重要性的认识,明确口腔卫生不良的危害。指导患者在口内戴有矫治器情况下如何维护自身的口腔健康。刷牙是控制菌斑,预防牙龈炎的基本方法。日常对菌斑控制主要由患者完成,在复诊时医生检查进行专业清理,必要时可用一些药物如洗必泰、氟化亚锡等辅助控制菌斑。要求患者养成饭后刷牙习惯,强调饭后即刷在菌斑形成前予以清除。

3.2.1 心理护理 患者的合作是关系到整个治疗过程成败的关键。首先,牙科医生、护士应与准备就诊的患者讨论治疗目标、治疗过程、所需时间、操作时可能碰到的问题等。与患者建立起彼此之间的信任。对临床常见的正畸心理,如怕痛、怕拔牙、担心效果、担心复发、犹豫、紧张、焦虑,自卑心理做正确的心理辅导,向患者说明拔牙矫治的重要性和不要害怕的理由,对牙齿排列有障碍者,最好带其参观了解类似手术术后患者,或者用矫治好的患者牙模给予形象解释,帮助患者了解正畸治疗的基本过程及注意事项,使患者有充足的心理准备,增强自信心,使患者初诊就感受到关心和被重视,在心理上得到安慰,取得患者及其家属信任,争取主动配合。

3.2.2 矫治前口腔准备 在正畸治疗前,仔细检查口腔卫生状况和存在的牙体牙周疾病,对治疗前口腔状况较差者,需要进行彻底的超声洁治,对已存在的牙体牙周疾病应进行系统治疗,口腔卫生尽可能恢复至良好的状况后,再开始进行正畸治疗。对较深的窝沟给予封闭。了解医生的治疗计划,做好护理配合。

3.2.3 矫治器装配过程的护理 在试带环时,应注意带环是否压迫牙龈,调磨带环时,应去除带环边缘的毛刺。粘接带环后,应除去多余的水门汀,特别是近龈缘处,否则易引起龈炎。在酸蚀牙面时,应注意不要将酸蚀剂接触牙龈,以防止龈炎的发生。在粘贴托槽时,应将多余的粘接剂去除,特别是近龈端,以防止菌斑形成导致牙龈炎[1]。

3.2.4 口腔卫生宣教 矫治期间可能因口腔卫生状况恶化而出现釉质脱矿和牙周炎症[2,3],嘱患者准备好软毛牙刷,并教会患者在戴用固定器后的刷牙方法,每日早晚及饭后应仔细刷牙,刷牙时应沿弓丝的方向轻轻刷动,每次不少于3 min,采用临床研究已认可的倾斜45°刷牙方法,将牙刷的刷毛伸入弓丝后面重点清洁;在局部轻微颤动刷牙,避免牙颈部过度磨损;备用2 把以上牙刷,用后风干4 h 以上;对系统化刷牙方法仍不能有效清洁的牙齿邻接处,以及弓丝下区域,可同时使用间隙刷刷牙。使用含氟牙膏及牙线,因为固定矫治器对牙齿的干扰,推荐使用浸蜡牙线。牙周情况差者应持续12 w使用氯已定漱口液。定期复诊检查刷牙效果及刷牙技巧。以上系统化刷牙医嘱形成常规治疗内容,在治疗之初即让病人了解、反复学习,并邀请观看口腔卫生教育录像片等,以便病人配合治疗。常规正畸治疗后医嘱还包括提醒病人注意口腔卫生、预防刷牙出血、改变不良刷牙习惯,适当增加刷牙次数等。

3.2.5 饮食宣教 牙齿疼痛或不适感在戴上矫治器的第1天就开始出现,第2 天达到最高峰,而后几天逐渐减弱,1 w后基本消失[4],必要时服止痛片缓解症状。正畸治疗中牙齿可有少许松动,带环和托槽及其附件在受力时容易脱落,导致弓丝变形,因此,不要食用过粘、过硬食物,以免损坏托槽、带环。食用水果类食物时,可切成碎块后慢慢咀嚼。,每天自检口腔卫生,不要自行调整矫治器。交待戴固定矫治器的注意事项,培养患者良好的自我护理意识。每次复诊要主动询问患者的自我感觉,适时进行正畸专业知识的宣教。

4 小 结

正畸治疗过程中,要想达到理想的矫治效果,必须有一个良好的口腔卫生环境,因此, 治疗中防治釉质脱矿和牙周组织损害是一项长期的任务,贯穿于整个正畸治疗过程。口腔护理的好坏是治疗中的关键,应当引起正畸医生和专业护士的足够重视。在治疗中也应有意识地做好口腔健康教育并提醒和督促患者做好口腔卫生保健,同时配合各种措施进行防治。只有完善的口腔保健及正畸患者的积极配合,才能提高矫治的整体水平,最终达到口颌系统的平衡、稳定及美观。

参考文献

[1] 林珠,段银钟,丁寅.口腔正畸治疗学[M].西安:世界图书出版社西安公司,1997:602-605.

[2] 黄晓峰,张丁.装有固定矫治器离体牙齿的刷牙实验研究[J].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2,16(2):150-151.

口腔卫生重要性范文3

关键词:住院患者;口腔卫生;健康教育;行为转变理论

引言

住院患者一般属于病情较严重的患者,这类患者在住院期间的口腔卫生护理是重要护理环节,做好该护理环节更能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1]。但在住院阶段,大多患者由于病情影响,自身心理和精神都较差,难以做好自我卫生管理,对此,需要采取适当的健康教育,帮助其调整心态,提高治疗护理信心[2-3]。本文为研究行为转变理论在住院患者口腔卫生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和价值,特从我院抽取120例患者展开分组探讨,详细报告如下。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抽取我院护理部于2020年3月至8月的120例住院患者纳入本组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两组,各占60例。两组患者基本病例资料如下:对照组,男性34例,女性26例,年龄40~85岁,平均(63.49±10.35)岁;观察组,男性32例,女性28例,年龄40~90岁,平均(63.71±10.42)岁。两组患者对比基本病例资料(P>0.05)。经确认,所有患者家属皆知情并签署了研究同意书,且本次研究已获准医院伦理会研究批准许可。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住院护理,主要的护理内容包括疾病相关知识的健康宣讲、简单口腔护理的注意事项、饮食健康教育指导等。观察组采取基于行为转变理论的护理方案,主要的护理措施如下:①意向萌芽阶段,此阶段患者大多没有明确的口腔卫生护理意识,护理人员需要对其讲解口腔健康的重要性,使其产生口腔护理需求;②意向阶段,基于萌芽阶段的认知,患者开始意识到了口腔护理的重要性,但护理意向不够明确,意识不够清晰,护理人员需要多讲解相关护理知识,使其掌握一定的口腔护理技能;③准备阶段,该阶段患者已然具有较高的口腔护理意识,护理人员需要拓展其口腔护理范畴,除了需要正确漱口刷牙之外,还需注意饮食、生活习惯的改变,教导其形成系统的口腔卫生护理模式;④行动阶段,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口腔护理步骤,例如选择合适的牙刷、牙膏和漱口水等口腔卫生护理工具,指导其正确的刷牙时间和方法,告知其饭后需正确清洁口腔,睡前刷牙后不再进食等;⑤维持阶段,此阶段患者已经基本掌握完整的口腔护理流程,护理人员需要告知其必须坚持口腔护理,即便出院后也应该维持住院期间的口腔卫生护理,降低患者因环境改变提高并发症风险。

1.3观察指标

(1)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护理总体效果,采用口腔护理清洁度调查评分表作为本次护理成效判定标准[4]。评分范畴包括口唇、牙龈、粘膜、舌头、唾液、牙齿、假牙、牙菌斑以及口臭等7项,每个项目1~4分,总分在7~28分。分值与口腔健康值呈反比。显效:通过护理,评分较护理前改善90%以上;有效:通过护理,评分较护理前改善60%~89%;无效:通过护理,评分较护理前改善低于59%。护理总体效果=显效率+有效率。(2)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口腔并发症率,可能发生的口腔并发症有口腔感染、牙龈出血以及口腔黏膜损伤等[5]。(3)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情况,采用自行设计的相关调查问卷对患者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度进行评分[6]。根据Cronbachα系数检验,本次问卷信度值在83.56%,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发放和回收有效问卷均为60份。问卷设置的评分问题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基本的口腔护理技巧、口腔自我护理意识、并发症防治对策等,满分为100分,90分以上就可评定为完全掌握,70~89分评定为基本掌握,70分以下则评定为未掌握。掌握度=完全掌握率+基本掌握率。(4)对比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对健康教育相关护理服务满意度情况,采用自制问卷调查表的形式调查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7]。经Cronbachα系数检验,本次问卷信度值为85.02%,具有较高的信效度。发放与回收有效问卷均为60份。问卷涉及调查的项目包括:口腔护理技术、解答疑问的态度、指导用药等,总分100分,90分以上为非常满意,70~89分为满意,70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非常满意度+满意度。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22.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年龄)和计数资料(性别、护理总体有效率、并发症率、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度、护理满意度),两种资料对比分别采用独立样本t和c2检验,分别以均数±标准差(±s)、率(%)来表示,P<0.05表示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2.1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护理总体效果对比

观察组的护理总体有效率为93.33%,远高于对照组的80.00%(P<0.05),详情见表1。

2.2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口腔并发症率对比

经过临床观察记录显示,两组患者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口腔并发症,观察组的并发症率为6.67%,远低于对照组的23.33%(P<0.05),详情见表2。

2.3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口腔健康知识掌握度对比

观察组护理后对口腔卫生健康教育知识的掌握度为90.00%,远高于对照组的76.67%(P<0.05),详情见表3。

2.4两种不同护理模式对应患者的护理服务满意度对比

经过问卷调查,观察组对本组健康教育相关的护理服务总满意度为96.67%,远高于对照组的83.33%(P<0.05),详情见表4。

口腔卫生重要性范文4

1.1调查对象

本研究是一项横断面调查,调查对象(受试者)为本院口腔科门诊或住院患者,符合轻度至中度慢性牙周炎的临床诊断标准,目前在接受基础治疗。受试者纳入标准(反之为排除标准)包括:在不同象限至少有4颗牙的探诊深度(probingdepth,PD)≥4mm,有骨丧失的放射影像学证据,健存牙齿数≥20颗且至少有4颗磨牙,纳入调查前6个月内没有接受广泛的牙周治疗,全身健康状况良好,签署知情同意书。

1.2数据采集

在牙周病基础治疗前,通过临床口腔检查和问卷调查采集相关数据。临床口腔检查:在采集完整病史后即行牙周检查,在每颗牙的6个位点记录下列牙周参数:

①PD:检查时用Williams探针,精确到毫米(mm);

②牙龈出血记分:记录为上述探针检查后有无出血。排除以下几个牙齿的检查:阻生牙、残根及残冠。

③菌斑记分:采用“菌斑控制记录”(plaquecontrolrecord,PCR)方法记录有无龈上菌斑,以百分率(%)表示菌斑控制率。问卷设计与调查:根据文献和理论来设计问卷内容。通过文献回顾确认口腔卫生和自我照料的几项关键行为(后述),基于“自我照料”和“口腔健康促进”两个理论引入口腔健康态度和信念。经过预测试并征求口腔医师的修改意见后,本问卷最终版本由14个问题组成,其中前12个为“选择回答”,后2个为“自由回答”。调查时由护士督促患者现场完成问卷,以确保所有问题能够被正确理解。

1.3统计方法

数据录入Excel电子表格,并进行校正和检错。对于问卷调查数据,因不能确立变量的定性界值,故将应答频次二分化(转换为二分类变量)。应用Fisher精确检验来评估应答频次变量与口腔卫生状况的关系。所有统计分析均使用SAS9.1统计软件,P值经双侧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结果2.1一般情况共有72名患者参加本次调查,其中男性27人,女性45人,平均年龄(53±16)岁,年龄范围24~76岁,受试者平均每人完成问卷调查的时间为5~11min。调查人群的临床特征:平均牙齿数为(25±3)颗,PD为(3.47±0.84)mm,探诊后出血的位点占(27.1±21.5)%,PD≥4mm的位点占(32.3±20.8)%,PCR为(48.5±21.6)%。

2口腔卫生

在口腔卫生(行为)方面,1/2受试者表示1天刷牙3次或以上,17%的人表示1天仅刷牙1次;绝大多数受试者使用牙膏;近2/3的人表示定期用牙间隙刷或牙线清洁牙间隙;35%的人使用漱口液或其它辅助洁牙产品。为便于分析与菌斑的关系,将每个PCR值二分化,界值设为40%(考虑到PCR均值、受试者处在起始治疗阶段,这个界值设定是合理的),PCR成为分类变量。分析发现,刷牙次数和牙间隙清洁与菌斑有统计学显著关联性(P<0.05):每天刷牙3次以上的习惯与PCR改善有关,清洁牙间隙的习惯同样与PCR改善有关。

3口腔健康观点

关于自我口腔检查的次数,45%患者表示每周至少有1次自我检查;大多数患者强烈希望自己的牙齿能尽可能长久地保留;61%的患者表示他们愿意做一切事情来改善口腔情况;不到1/3的人定期去牙科接受检查(1年内至少有1次);虽然知道预防的重要性,但仍有17%的人表示从不听从或接受口腔护理的专业建议;27%患者不愿意接受挑战和(或)改变他们的日常生活习惯(未列入表);66%的人相信他们的行动能够影响口腔卫生。至于最后两个“自由回答”的问题,对“你对自己口腔健康的期望”的讨论在牙周病领域应强调口腔问题的多维性以及考虑患者的行为和口腔健康观点,这将有利于牙周病的综合治疗。用一种完善的调查工具来进行综合评估固然好,但可能由于医生们工作繁忙、时间有限而难以实施。因此,有必要探寻一个简易问卷,既能很快完成、同时又能提供制定牙周治疗计划所需要的信息。本研究设计的这份问卷简短(打印仅需1页纸)、容易回最多回答可归纳为“享受吃东西”和“没有口腔异味”,对“你可能采取什么行动来改善自己的口腔健康”的最多回答可归纳为“执行医护人员建议的口腔护理计划”和“接受必要的牙科护理”。

分析发现,“定期做牙科检查”和“接受专业建议”与菌斑有明显的关联,即定期进行牙科检查和接受牙科医师(护士)有关口腔卫生照料建议的患者PCR记录更佳。答,患者可以不费力地完成。由于研究证实饮食习惯对口腔卫生的影响较小,故本问卷省略这一项调查内容,以突出重点。我们认为,在本研究范围内这份问卷揭示了牙周炎患者口腔健康行为和观念的主要信息。为防止龋齿和牙龈炎进展,一般建议患者每天刷牙2次、至少清洁牙间隙1次。在本研究中,83%的患者报告他们每天至少刷牙2次,61%的患者清洁牙间隙。但是,这些似乎良好的行为并没有带来令人满意的菌斑控制效果,受试者初始检查时PCR平均仅为48.5%。尽管如此,在这些人群中,“每天刷牙3次以上”和“有牙间隙清洁习惯”还是与较好的口腔卫生状态关联。因此,在牙周病的口腔卫生指导中必须把牙齿邻面区域的清洁放在重要位置。本研究中只有28%的患者近1年内去牙科接受定期检查,而17%的患者表示他们从来不遵从或接受关于口腔照料的专业建议。

我们发现,那些坚持定期牙科检查者、更准确地理解并依从牙科医护人员建议者,他们的牙科卫生状况明显更好。这些结果也体现了自我照料过程中患者承担义务的重要性。我们选择了两个理论来研究口腔自我照料的决定因素,这些理论建立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并包含单一健康行为模型忽略的方面。自我照料理论提示:口腔医护人员通过与患者对话交流来加强激励作用,这种交流产生的结果是承担义务即患者要对自己负责,设定目标。口腔健康促进理论可概括为:口腔健康促进是与口腔健康相关的情感、行为、认知、时间等因素的函数,这个理论在国外已被应用于成年糖尿病患者口腔自我照料的分析。口腔健康理论的临床应用也具有教育意义:通过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来理解口腔疾病预防的意义和口腔健康促进的基本要素,它们应成为口腔科护理学的内容。国外研究者一直尝试引入关于自我照料的行为认知途径,这些尝试在牙周炎患者的口腔健康预后中已显示出良好的结果。

研究表明,针对行为管理的心理学方法能改善口腔卫生相关行为。用对比研究来考察与健康行为相关的心理学特点,研究人员发现“自我效能”与口腔健康习惯及治疗依从性有关。通过这些文献回顾,我们汇集了各个口腔健康理论的精华,使本问卷中口腔自我照料的几个关键行为得以确定。但是,所有健康行为理论在解释人类健康行为的复杂性时都存在局限性,我们需要不断探索,形成有效对策,改善患者对健康促进方案的长期顺应性,特别是面对那些需要改变生活方式的慢性疾病(如牙周病)。本研究的局限性是人口的偏倚,样本量较小,不一定代表整个慢性牙周炎患者人群。此外,我们没有按性别匹配受试者,而有文献报道年龄和性别差异可能是口腔自我照料的一个影响因子。我们下一步计划在更大的患者人群中开展对健康照料行为与牙周参数关系的研究,评估年龄和性别差异的影响,进一步检验问卷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4总结

口腔卫生重要性范文5

幼儿期是龋齿的高发期,做好口腔保健是幼儿生长发育的需要。

从我园近十年对全园幼儿的体检情况分析看,龋齿的患病率分别是:2岁为4.5%;3岁为11.1%;4岁为24.8%;5岁为32.8%。由此可见,幼儿患龋齿率随年龄增长而增高。这是由儿童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首先,3~6岁是乳牙萌出停止阶段,也是乳、恒牙交替的时期,如果乳牙保护不好,往往会造成恒牙排列不齐或恒牙萌出困难;其次,幼儿喜食甜食,如糖果、糕点、饼干、巧克力等,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尤以蔗糖的致龋作用最显著,能加速口腔内变形链球菌的繁殖,导致龋齿的生成;第三,现在的家长讲究幼儿营养,早晚都喜欢给幼儿喝牛奶,特别是晚上临睡前给幼儿喝牛奶,有些家长让孩子喝完牛奶后不漱口就立即入睡,也加速了龋齿的形成。

要降低幼儿乳牙龋患率,关键在于改变旧观念,做到家庭、幼儿园、医院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一、把好幼儿园的健康防护关

口腔保健是幼儿园卫生保健工作中的重要一环,幼儿一天基本上都是在幼儿园渡过的,一日三餐都在幼儿园吃,这使幼儿园自然成为幼儿龋齿防护的重要场所,我们就从以下方面进行健康防护。

1 培训教师:幼儿教师是幼儿健康教育的最好老师,理应承担起幼儿口腔保健的重任。首先,由保健医生定期给老师上口腔保健课,讲授口腔保健的重要性、从龋齿的形成、危害及如何防治等方面进行,提高老师们的卫生防病素质,同时组织教师进行幼儿防龋齿经验交流,鼓励教师自编与口腔保健密切相关的幼儿儿歌、课件、情景剧等对幼儿进行口腔保健知识宣传教育,从小培养幼儿自我保健能力。并向幼儿反复传授口腔卫生知识,进行口腔健康行为(如坚持饭后漱口,早晚刷牙)的反复训练,使幼儿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同时,教育幼儿科学吃糖,如吃糖果糕点后要漱口,以消除致龋因素。

2 落实一日口腔保健常规:建立明确的一日口腔保健常规制度。幼儿每天早晨入园用淡盐水漱口,起到清洗口腔作用。每日三餐后用清水漱口,清除口腔内食物残渣。幼儿每日上午活动间隙喝一次含氟茶水,通过微量含氟物质吸收于体内,达到防龋的目的。

3 保健室每年定期为幼儿园体检:发现龋齿幼儿及时与家长联系,要求家长尽快带幼儿到医院进行治疗,同时指导家长开展口腔卫生保健工作,做到早防、早治,降低患龋率。

二、抓好家庭健康防护关

家庭也是幼儿培养自我保健能力、预防龋齿发生的重要场所,只有家长提高了自己的口腔卫生知识,才能承担起家庭龋齿防护的重要职责。对此,我们主要尝试了以下方法:

1 加强宣传,改变家长观念:许多家长普遍存在着错误认识,认为幼儿乳牙仅是暂时存在,迟早要被恒牙所替换,因而忽视了对乳牙龋齿的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其实,乳牙过早脱落,可导致乳牙换恒牙时产生牙列错乱,牙颌畸形,不仅影响美观,而且引起剧烈牙痛以及引起齿根齿槽的疾患,影响幼儿的食欲,咽嚼、消化吸收和生长发育,还可形成病灶引发全身疾患。因此,我们通过网站、温馨提示、致家长信等形式,改变家长错误的观念,提高口腔卫生保健知识,使家长充分认识到保护乳牙的重要性。

2 引导家长注意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3~6岁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和可塑性,正是培养各种良好卫生习惯的好时机,家长一定要承担起第一位健康教师的职责,通过讲故事、看图画、电视、VCD向孩子传授口腔卫生知识,如龋齿是什么样的、龋齿的危害、刷牙的正确方法、什么时候刷牙最好,等等,让孩子从小养成早晚各刷一次牙、饭后漱口的好习惯,每天检查,提醒孩子坚持刷牙漱口,经常查看孩子的牙齿,发现龋齿,立即带孩子去医院进行治疗。

口腔卫生重要性范文6

[关键词] 口腔健康教育;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行为;乳牙;龋病;患龋率

[中图分类号] R473.78;R781.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3-9701(2016)32-0129-04

我国学龄前儿童存在患龋率高、口腔健康行为养成率低的现象[1]。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中全国5岁儿童患龋率为66%,龋均为3.09。良好的口腔健康行为是预防龋病的有力保障。而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理念可能直接影响儿童的口腔卫生行为[2,3]。本调查选择杭州主城区和城乡结合部两所幼儿园,研究对象分别是主城区儿童和城乡结合部外来务工人员儿童,分别进行口腔龋齿检查和家长口腔健康教育,并进行比较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于2015年3月在杭州市两所公立幼儿园:一所位于主城区,抽取124名儿童,其中男童67名,女童57 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一所位于城乡结合部(为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幼儿园),抽取137名儿童,其中男童64名,女童73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2016年3月对这两所幼儿园再次进行口腔龋病检查,主城区幼儿园共抽取123名儿童,其中男童67名,女童56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共抽取122名儿童,其中男童60名,女童62名,年龄3~6岁,平均4.5岁。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和诊断标准 在口腔健康教育前、后分别对两所幼儿园的儿童进行口腔检查。检查项目按照《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的诊断标准进行记录[4]。检查在人工光源下,以视诊结合探诊的方式进行。检查器械包括平面口镜和CPI探针。分别记录乳牙龋坏牙数(decayed teeth,dt)、乳牙因龋缺失的牙数(missing teeth,mt)、乳牙因龋充填的牙数(filling teeth,ft)。计算乳牙龋均(人均乳牙龋坏、因龋缺失及因龋充填的牙数,dmft/受检人数)、龋补充填比[因龋充填的牙数与患龋牙数及因龋充填牙数总和的百分比,ft/(dt+ft)×100%]和患龋率(患龋人数占受检人数的百分比)。

1.2.2 质量控制 调查前统一诊断标准,4名检查者经过标准一致性实验,Kappa值均>0.8,并且由高年资医师负责质量监控。两所幼儿园检查均由同一批医生完成。

1.2.3 健康教育方法 针对幼儿家长和老师开展持续一年幼儿口腔知识讲座,每月一次,每次20 min,每次围绕一个主题,内容涉及(1)胚胎期乳牙恒牙的发育;(2)乳牙的重要性;(3)龋齿是怎么发生的;(4)为什么要刷牙?何时开始刷牙?(5)正确的刷牙方法;(6)乳牙龋齿的危害;(7)儿童定期口腔检查的重要性;(8)乳磨牙窝沟封闭的意义;(9)甜食与龋齿的关系;(10)如何让宝宝爱上刷牙;(11)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12)正确的口腔保健理念等。每月举行一次幼儿刷牙比赛;给家长发放口腔健康知识小册子及折页等宣传资料,教室内张贴爱牙刷牙宣传画,组织儿童观看爱牙刷牙动画片。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建立数据库,对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乳牙龋指数用dt、mt和ft表示。群体患龋情况用龋均和患龋率表示,龋补充填比表示乳牙龋得到治疗的情况。

2.1 杭州市两所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患龋率及龋补充填比比较

口腔健康教育后与之前相比,主城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t=0.023,P=0.037)和患龋率(χ2=8.569,P=0.024)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主城区幼儿园龋补充填比在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0.237,P=0.012),而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患龋率和龋补充填比在教育前后无差异(P>0.05),仅乳牙龋均呈下降趋势(P0.05),龋补充填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杭州市两所幼儿园儿童乳牙dt、mt、ft及构成比比较

两所幼儿园儿童在健康教育后,龋齿均数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3 杭州市伤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失、补人数百分比及构成比比较

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乳牙龋坏人数百分比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23,P=0.041);因龋乳牙缺失人数百分比持平。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龋齿充填人数百分比明显上升(χ2=6.875,P=0.032),而城乡结合部幼儿园上升不明显(P>0.05)。健康教育前,两所幼儿园d、m和f人数及构成比无差异。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的ft人数和构成比明显高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χ2=6.214,P=0.023)(表3)。

2.4 杭州市两所幼儿园性别对乳牙龋均及患龋率的影响

两所幼儿园男女生龋均及患龋率在健康教育前后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4)。

3 讨论

龋齿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健康危害巨大。由于乳牙髓角高,髓腔大,根管粗,一旦龋病累及牙髓腔,牙髓病会快速发展形成根尖周病变[5],引起根尖周组织的肿胀,疼痛,患儿不能咬合,对进食和消化均会产生影响,不利于儿童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和身心健康[6]。长时间未受到控制的根尖周病变甚至可能引起儿童颌骨和牙弓的发育异常,导致恒牙列萌出后牙列不齐,给孩子和家长的心理均会带来负担[7]。但家长常常认为乳牙总是要换的,忽视乳牙龋坏的危害[8]。因此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保健知识掌握情况直接影响家长对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引导和监督[9,10]。有研究表明家长让儿童越早开始刷牙并坚持早晚刷牙,用正确的方法刷牙,其防龋效果越好[11]。本研究针对杭州市主城区和城乡结合部两所幼儿园儿童家长进行为期一年的口腔健康教育,内容主要涉及口腔保健知识、正确的刷牙方法、正确的护牙爱牙理念、乳牙的重要作用等,以期提高儿童家长的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进而引导学龄前儿童建立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并探讨其对学龄前儿童龋病状况的影响。

本调查结果表明,口腔健康教育后,主城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和患龋率均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健康教育前、后主城区幼儿园儿童乳牙龋均和患龋率均低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主城区幼儿园龋补充填比在健康教育后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城乡结合部幼儿园患龋率和龋补充填比在教育前后无差异,但乳牙龋均呈下降趋势。家长经过口腔健康教育,提高了口腔保健知识认知度,能够正确认识乳牙的重要性,关注幼儿的口腔卫生健康,引起儿童口腔卫生行为的改变,乳牙龋均和患龋率呈现下降趋势。然而目前,从幼儿园教育开始的健康教育活动不多,重视力度不够,因此建议政府重视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口腔健康教育[12,13]。口腔健康从娃娃抓起。对学龄前儿童家长的健康教育应制定合理的计划,纳入常规,并扩大范围到社区[14]。

本次调查发现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的患龋率和龋均均高于主城区幼儿园,而龋补充填率却明显低于主城区幼儿园。且在口腔健康教育后,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的乳牙龋补充填率并无明显改变。城乡结合部幼儿园儿童父母多为进城务工人员,文化程度相对较低,口腔保健意识欠缺,收入相对有限,对子女口腔健康的投入欠缺。由此可见父母的职业、受教育程度、口腔健康教育接受度、对口腔疾病状况的重视度以及对学龄前儿童的口腔健康投入度均与学龄前儿童口腔龋病情况相关[15]。

对乳牙龋均构成比和乳牙龋失补百分比深入分析表明,健康教育后,患龋牙齿均数依然占据较高的比例,因龋缺失牙齿均数比例较低,但龋补充填比依然不太理想,尤其在城乡结合部幼儿园。这提示虽然健康教育后学龄前儿童的龋均和患龋率有明显下降趋势,家长对乳牙龋坏的危害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但杭州市的儿童龋病防治策略仍需要进一步的推进。口腔保健意识的提高是一个缓慢的过程,失牙人数的下降表现缓慢,但龋齿充填人数的变化可以出现的更早。对儿童家长应进行持续不断的口腔健康教育,提高家长的口腔保健意识,继续提倡正确的刷牙方法,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把口腔卫生知识教育纳入公共卫生健康教育体系,推动全社会尤其是家庭和学校的广泛参与。对经济困难家庭政府需要投入较多的资金改善学龄前儿童龋齿治疗情况[16]。

有关性别与龋病的关系,目前尚无明确的定论,大多数调查显示乳牙患龋率男性略高于女性[17],但本次调查中男女儿童患龋率与患龋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国内部分省市调查结果一致[18,19]。

本研究表明,对幼儿园家长进行口腔健康教育,可以增进儿童及家长口腔健康知识认知度,是督促学龄前儿童养成良好口腔卫生行为可改善儿童患龋状况的有力措施,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幼儿园及农村留守儿童幼儿园更应加大教育宣传力度[20]。

[参考文献]

[1] 陈玲,张忠良. 2299 名学龄前儿童家长口腔健康知识的调查[J]. 广东牙病防治,2014,22(11):579-582.

[2] Miller E,Lee JY,DeWalt DA,et al. Impact of caregiver literacy on children's oral health outcomes[J]. Pediatrics,2010,126(1):107-114.

[3] Vann WF Jr,Lee JY,Baker D,et al. Oral health literacy among female caregivers:Impact on oral health outcomes in early childhood[J]. J Dent Res,2010,89(12):1395-1400.

[4]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调技术指导组. 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30.

[5] Theocharopoulou A,Lagerweij MD,van Strijp AJ. Use of the ICDAS system and two fluorescence-based intraoral devices for examination of occlusal surfaces[J]. Eur J Paediatr Dent,2015,16(1):51-55.

[6] Llena C,Leyda A,Forner L,et al. Association between the number of early carious lesions and diet in children with a high prevalence of caries[J]. Eur J Paediatr Dent, 2015, 16(1):7-12.

[7] Horowitz AM,Kleinman DV,Child W,et al. Perspectives of maryland adults regarding caries prevention[J]. Am J Public Health,2015,105(5):e58-e64.

[8] 白云洋,张笋. 天津城区学龄前儿童及家庭口腔健康行为[J].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3):343-345.

[9] 翁金龙,凌广慧,徐天婷,等. 口腔卫生宣教和强化刷牙 对学龄前儿童口腔卫生的影响[J]. 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13,27(4):193-195.

[10] Ghazal T,Levy SM,Childers NK,et al.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early childhood caries incidence among high caries-risk children[J]. Community Dent Oral Epidemiol,2015, 16(2):317-326.

[11] 张媛媛,石兴莲,程华刚,等. 遵义市城乡儿童龋病流行病学特征分析[J]. 中国妇幼保健,2014,29(27):4439-4441.

[12] 慧兰. 兰州市城区3-6岁儿童零食行为现状调查[J]. 中国学校卫生,2009,30(5):414-415.

[13] 李香君,周志江,吴贤清. 不同年龄儿童口腔健康行为及影响因素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2011,27(6):691-692.

[14] 马艳艳,张轶勋,张瑞,等. 朝阳区托幼儿童口腔卫生习惯及健康教育人员现状调查.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4,25(3):498-500.

[15] 蒋琳,庄庆明,王金华,等. 重庆市学龄前儿童龋病状况调查[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5):472-475.

[16] 唐琪,王维倩,杨宇,等. 2010-2012年杭州市12岁年龄组儿童恒牙龋病流行病学分析[J]. 中国学校卫生,2014,35(2):278-280.

[17] 李克增,李雪,胡德渝,等. 780名5岁儿童乳牙患龋情况调查分析[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26(1):70-72.

[18] 林居红,刘桥,王金华,等. 重庆市5岁儿童龋病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报告[J].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2):220-222.

[19] 李秋忠,曾晓娟. 儿童口腔健康促进模式研究进展[J]. 中国学校卫生,2012,33(4):51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