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口腔卫生情况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口腔卫生情况范文1
【关键词】口腔健康;健康教育;大学生;口腔卫生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14年4月间,选取我校在校大学生200名作为本次的观察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一组为常规组,对其免费发放牙刷、牙膏的同时,给予简单的刷牙讲解(刷牙的必要性以及如何正确刷牙),一组为健康组,对其免费发放牙刷、牙膏的同时,给予口腔健康知识讲座以及一对一的健康教育会谈,每组各100名。常规组:女生45名,男生55名,年龄20岁~24岁,平均年龄(22.62±1.02)岁;健康组:女生47名,男生53名,年龄20岁~24岁,平均年龄(22.75±1.21)岁,将两组的基本资料进行比对,得出结果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常规组:对大学生发放统一的牙具,并指导其正确的刷牙知识。健康组:(1)展开口腔健康教育讲座,使大学生积极参加,对口腔卫生知识、口腔的常见疾病以及正确有效刷牙的必要性告知大学生,并将实际的技术操作进行规范的示范,并在讲座结束后进行考核,由考核合格的大学生建立健康宣传小组,对考核不合格的大学生进行延伸性的口腔知识健康教育,并对该组的每位成员统一发放与常规组相同的牙刷和牙膏,同时将用餐后需要进行的口腔清洁、牙线的正常使用方式以及常见的口腔疾病的基本预防和日常护理知识告知给该组的大学生,并对大学生存在的口腔问题进行耐心的解答[2]。(2)进行简单的一对一的交谈,在大学生进行一段时间的牙齿护理后,对其口腔的健康进行简单的评估。(3)针对于出现的口腔问题进行集中的讨论,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1.3观察指标
分析2组在入选时以及6个月后的口腔卫生知识得分。对2组观察对象在入院时以及6个月后进行口腔健康知识调查问卷的发放,调查问卷包括:口腔卫生与饮食、刷牙的意义与方法、口腔卫生的态度与观念。每项分值均为50分满分,分值越高表明对口腔健康知识掌握得越好。
1.4统计学处理
使用t值检验对本文的入选时以及6个月后的口腔卫生知识得分进行整理和分析,t值检验选自SPSS24.0统计学软件中,并以(x±s)表示对比的结果,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的标准。
2结果
入选时以及6个月后的口腔卫生知识得分比较。入选时,两组的口腔卫生知识得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6个月后,两组的口腔卫生知识得分显著高于入院时,且健康组高于常规组(P<0.05),差异显著。
口腔卫生情况范文2
关键词: 老年人 口腔卫生 龋病 牙周病
随着我国社会人口的老龄化,对老年人的口腔保健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为进一步了解老年人群的口腔卫生现状和口腔疾病发病情况,笔者对辽源地区老干部大学60岁以上人群的口腔卫生状况进行调查,为制定老年人的口腔医疗保健提供依据。
对象和方法
2008年笔者对辽源地区老干部大学中386例进行口腔卫生健康调查,其中男164例,女222例,年龄60~82岁,平均71岁。检查者为辽源市中医院口腔中心医生,调查标准依照我国制定的“关于龋病、牙周病全国性调查的规定”。
结 果
口腔卫生状况:受检者386例全部都有刷牙习惯,每天刷牙1次者214例(55.4%),每天早晚刷牙2次者172例(44.6%);横刷牙者270例(66.9%),竖刷牙者116例(30%)。90%受检者有饭后漱口习惯。
龋病:受检者患龋率81.6%,总患龋牙数860颗,龋补均数为2.23,年龄越大,龋齿数越多(见表1)。
牙周病:受检者386例,牙面均有不同程度的结石,患牙龈炎者156例(52.5%),牙周炎患者95例(14.89%),见表2。
牙缺失:386例受检者中全口牙缺失28例(7.25%),牙列缺损317例(82.12%),14例(3.62%)
半口牙缺失,27例受检者无牙缺失(6.9%),见表3。
讨 论
口腔卫生状况:老年人的口腔健康取决于生命过程中的生活方式和习惯,重视和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是预防口腔疾病的关键之一。本调查受检者都有自我口腔保健意识和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但龋病、牙周病发病率、缺牙情况均较高。
龋病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表现为无机质的脱矿和有机质的分解,随着病程的发展而由色泽变化到形成实质性病损的演变过程。其特点是发病率高,分布广。一般平均龋患率可在50%左右,是口腔主要的常见病,也是人类最普遍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其与癌肿和心血管疾病并列为人类三大重点防治疾病。
牙周疾病是常见的口腔疾病,是引起成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危害人类牙齿和全身健康的主要口腔疾病。但以往人们错误的认为只有到老年才会受到牙周病的困扰,其实从5岁开始,牙周病就开始“腐蚀”我们的健康了。牙周病是指发生在牙支持组织(牙周组织)的疾病,包括仅累及牙龈组织的牙龈病和波及深层牙周组织(牙周膜、牙槽骨、牙骨质)的牙周炎两大类。牙周病是多因素疾病,其病因传统分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局部因素中牙菌斑细菌及其产物是牙周病最主要的病因,是引发牙周病不可少的始动因子。主要是口腔卫生不良,微生物的作用,牙结石刺激,特别是齿龈下牙石危害性最大。全身因素与营养代谢障碍、内分泌紊乱、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等有关。此外,创伤、不良修复体的刺激.也是病因之一。
笔者认为,龋病和牙周病都是慢性细菌性疾病,受多种因素影响,老年人在童年、青年时期没有条件治疗和预防口腔疾病,加之缺乏口腔医疗保健的宣传,到老年期已造成了不可挽回的口腔疾病。因此,加强对老年人的口腔保健卫生宣传,积极治疗口腔疾病,使老年人能正常行使咀嚼功能,以保证全身健康非常必要。
龋病、牙周病:本调查60~70岁组中患龋率76.78%,≥70岁组患龋率86.42%。调查显示,随着年龄的增长患龋率也增加。龋损牙面以颈部环状龋为多,提示老年人因牙龈萎缩牙颈部暴露,此处牙体组织结薄弱,食物嵌塞不易清洁,是影响龋病好发的因素。本调查60~70岁牙周炎患病率17.61%,龈炎发病率40.07%。牙周病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本调查显示主食为面食及喜食甜食者,患龋率较高,符合龋病的发病规律。嗜烟茶者的龈炎、色素、牙结石均较严重,牙石增多刺激牙龈,也造成牙龈萎缩,提示每半年例行口腔预防保健并行洁牙非常必要。
牙缺失:本调查显示老年人牙缺失情况与年龄呈正相关。随着年龄的增长,缺牙数目增加,戴义齿和需义齿的人数增加。调查结果,全口失牙者均作义齿修复,部分缺失者331人中有82.73%已修复义齿,其余者尚需修复。笔者认为,缺牙修复与否,与地区、经济收入、必要的医疗条件关系较大。
参考文献
1 全国牙病防治指导组.第二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9:92-360,417-424.
口腔卫生情况范文3
长期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一部分属于慢性精神患者,病程迁延,趋于精神衰退,缺乏主诉能力。另外,应用传统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副反应严重,认知能力降低,生活质量下降。如生活习惯不良,懒散卧床,不讲卫生,孤僻退缩。牙齿健康问题常常被忽视。国内针对精神分裂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方面报导较多,相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牙齿健康问题报导较少。于是笔者针对本院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卫生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共117例,采用《口腔内科学》第三版的标准进行。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为我院住院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的诊断标准,共117例,年龄22~76岁。
1.2 方法 口腔检查及诊断根据张举之主编《口腔内科学》第三版[1]中的标准进行。检查结果经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各年龄组患牙龈出血、龋病、牙齿脱落情况见下表。
3 讨论
本调查结果表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牙龈出血率,牙齿脱落比例与我国正常人群相比情况严重。本组调查病例中35~44岁年龄组牙龈出血、牙齿脱落及龋病患者人数比例分别高于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调查[2]结果的77.3%、37.0%、88.1%。65~74岁年龄组牙龈出血、牙齿脱落比例均高于全国口腔流调的68.0%、86.1%。另外,调查中发现齿垢普遍存在,与男性患者长期吸烟有关。患者刷牙习惯不良,85%以上患者不刷牙,极少数患者每天只刷一次牙,刷牙质量不能保证,简单刷几下或者漱口而已。调查结果提示,精神分裂症患者口腔卫生状况令人担忧。然而,精神患者的口腔保健的人力、物力、财力又十分有限。解决牙病问题的出路在于预防,培养患者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和生活方式。精神科医护人员要定期进行患者的口腔卫生检查,及早发现,并积极治疗。护理模式应该多加强健康宣教工作,从重点防患者自杀自伤等护理工作向多元化发展,从根源上降低发病率。
年龄患者人数牙龈出血患者人数(%)牙齿脱落患者人数(%)龋病患者人数(%)
35~44岁7180.364.890.1
65~74岁1776.588.282.3
参 考 文 献
口腔卫生情况范文4
关键词:牙周炎;支持治疗;依从性;影响因素
牙周炎是一种由牙周支持组织发生炎症的慢性口腔疾病,好发于35岁以上,目前在我国有着较高的发病率,已居龋齿之上,严重威胁人民口腔健康〔1〕。其治疗方式主要包括牙周基础治疗、手术治疗、正畸和修复、支持治疗4个方面〔2〕,支持治疗(SPT)期间,为保证患者的治疗疗效,需要定期进行复查。SPT期间,患者的依从性是影响长期疗效的重要因素〔3〕。本次研究通过选取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其SPT依从性影响因素,为丰富牙周炎的临床治疗方法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选取2013年2月-2016年3月我院收治的牙周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西医有关牙周炎的诊断标准〔4〕;(2)均完成牙周非手术基础治疗且已进入SPT阶段〔5〕;(3)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后自愿参与本次研究,并签字同意。排除标准:(1)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及吸烟史;(2)神志/精神意识障碍;(3)心肝肾等器官功能严重异常;(4)妊娠/哺乳期妇女。最后共纳入82例患者,其中男47例,女35例,年龄22~75(41.36±8.04)岁。
1.2分组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牙周炎患者根据依从性程度情况分为依从组与不依从组。依从组44例,男26例,女18例,年龄22~73(40.13±8.18)岁;不依从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7~75(42.67±9.03)岁。两组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无明显差异,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3调查问卷方法
由本院组织人员建立一个调查小组,调查所用问卷均由调查小组自行制定,调查内容主要包括: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从事职业、居住地、收入情况、入院支付方式、个人口腔卫生习惯〔6〕、牙周健康知识知晓情况〔7〕等。个人口腔卫生习惯调查内容主要包括:日常刷牙次数、方法、时间、牙刷更换频率,调查人员根据调查内容将其分为好与差2个级别。牙周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调查内容主要包括:疾病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防措施,调查人员根据调查内容将其分为知晓,有一定知晓,不知晓。
1.4统计分析
用SPSS16.0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x珋±s)描述正态定量数据,并采用t检验进行推断;采用率和构成比等相对数描述定性数据,并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推断;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itic回归分析。
2结果
2.1一般情况及SPT依从性分析
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年龄、性别、文化程度、从事职业、居住地、收入情况、入院支付方式、个人口腔卫生习惯、牙周健康知识知晓情况)与SPT依从性分析,两组患者性别、职业、居住地的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60岁,居住地距离医院>25km、无业或退休的患者依从性明显降低。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情况、入院支付方式、个人口腔卫生习惯、牙周健康知识知晓情况进行对比,有明显差异,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SPT依从性影响因素多因素
Logistic回归分析将表1中依从组与不依从组存在统计学意义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有无依从作为因变量,各影响因素作为自变量。两组患者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情况、个人口腔卫生情况、入院支付方式及疾病知识进行比较,OR(95%CI)值分别为2.146、2.016、2.763、1.223、2.537、2.843,其中个人口腔卫生情况P>0.05,说明牙周炎患者SPT依从性的影响因素主要与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情况、入院支付方式、疾病知识有关。
3讨论
口腔卫生情况范文5
[关键词]护理;依从性;固定功能矫治器
[中图分类号]R78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455(2013)09-0999-02
下颌后缩是临床上常见的颌骨畸形,此类患者上颌骨前突并不明显,但是后缩的下颌骨使上牙显得尤为前突,治疗重点是促进下颌骨的生长。许多功能矫治器正是根据这个机制产生的,并已成为口腔正畸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1]。活动功能矫治器矫治效果往往受到患者依从性的影响,已有研究表明良好的配合是该类矫治器成功的关键。而固定功能矫治器可以全天戴用,对下颌产生持续性刺激,而且疗效没有过份依赖患者的合作,因此近年来在临床治疗中获得广泛应用[2]。为更好地实施在矫治前、矫治中的护理,笔者总结了采用SUS2固定功能矫治器的护理体会。
1 材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0年3月~2012年9月佛山市第一人民医院口腔医学中心正畸科采取SUS2固定功能矫治的患者32例(男11例,女21例),年龄9~13岁,平均11.5岁。
1.2矫治前心理护理:就诊儿童年龄9~13岁,其矫治的目的性不强,多数是听从家长的意愿来医院就诊,其中部分患者在心理上对医生产生恐惧和排斥,也有一小部分男性患者,因其在学龄期间,好奇心强,容易用力乱动矫治器,使矫治器损坏。因此,在矫治之前,应与家长及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包括告知患者的矫治时间、矫治效果、矫治过程,从而增加家长对医护人员的理解,减少患者对医院的排斥。并根据患者的情况,激发其爱美的心理,让其明白矫治的重要性,从而使其能够乐于接受矫治以及积极配合。对于实在不能接受固定功能矫治器的患者,应改变矫治方案。对能够接受矫治的患者及家长,应尽早签治疗同意书。
1.3制取研究模型及确定颌位关系时的护理:由于取模会引起部分患者的不适甚至呕吐,尤其是对于自制力不强的学龄儿童尤为如此,因此在取模前应让患者充分放松,并告知有可能出现的不适情况,使患者和家长做好心理准备。选择合适的托盘,印模材料应适中,不可调的过多、过稀。同时引导患者深呼吸,并在语言上鼓励和表扬,使其坚持。确定颌位关系之前应耐心教会患者前伸下颌,并要求患者反复练习牢记此位置。用酒精灯考软蜡片制作蜡堤,注意蜡堤不要过烫,以免引起患者的排斥。
1.4矫治过程中的护理:首先要耐心指导患者注意口腔卫生,因为固定矫治器患者无法自行摘下,且固定功能矫治器的构造比一般直丝弓矫治器更为复杂,因此应认真检查患者的口腔卫生状况。对于口腔卫生较好者,宜给予肯定与鼓励,而对于口腔卫生情况欠佳的患者,应耐心指导并告知口内的软垢、食物残渣的危害,并进行一次彻底清理,再次向其示范正确刷牙方法,检查刷牙效果。为预防患者出现牙龈炎症状,可以让患者适量使用含漱剂,以便更有效地抑制菌斑。
2 结果
32例患者有30例完成固定功能矫治,其中20例在6个月内完成,10例在6~12个月完成,平均疗程8.5个月,30例患者侧貌均有明显改善。
3 讨论
固定功能矫治器固定在患者口中,患者无法自行拆除,对患者依赖较小,可以持续发挥矫治作用,大大缩短了疗程。随着固定功能矫治器的改进,使之制作越来越简单、小巧,体积不像活动功能矫治器那样庞大,因而对患者的口腔功能影响也越来越小[3]。SUS2矫治器可与任何一种固定矫治系统连用,使功能矫治与固定矫治合为一体[4]。其主要用于下颌后缩的患者,尤其对于在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儿童效果更佳。
生长发育高峰期的儿童往往依从性差于成人,因此患者的配合是成功的重要因素。因此,在与患者及家长的沟通尤为重要。既要耐心引导患者,提高其积极性,又要充分与家长沟通,发挥家长的监督作用。对矫治中会产生的各种不适,应提前告知家长,并鼓励患者克服。矫治过程中,矫治器附件往往会引起口腔溃疡,应尽量保证矫治器表面光滑,避免刮伤粘膜。固定矫治器加力时,上下牙主弓丝应使用0.019"×0.025"不锈钢钢丝或0.021"×0.025"不锈钢钢丝,使各个牙齿固定成为一个整体共同受力,避免单个牙受力过大产生疼痛[5]。
SUS2矫治器与同类其它固定矫治器,如Forsus矫治器相比,安装更为方便,控制更为精确,疗效更为可靠[6]。但SUS2的加力弹簧容易变形,因此应告知患者切勿咬硬物,以防弹簧变形失效。临床上应注意SUS2矫治器的固位螺丝是否旋紧,避免较松的螺丝导致软组织粘膜损伤。
随着矫技术越来越精细,矫治过程中的护理配合越来越重要。良好的正畸护理可以有助于患者的配合,提高患者的口腔卫生,缩短疗程,从而获得满意的疗效。
[参考文献]
[1]牛亦睿,周洪.功能矫治器对骨性Ⅱ类牙合下颌骨生长作用的系统研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1,29(4):384-388.
[2]Arici S,AKAN Huseyin,Yakubov K,et al.Effects of fixed functional appliance treatment on the temporomandibular joint[J]. 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8,133(6):809-814.
[3]段沛沛,梅李,陈扬熙.固定功能矫治器的发展和应用[J].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10,37(5):569-572.
[4]Ferrari CS,Herring SW.Use of a bite-opening appliance in the miniature pig: modification of craniofacial growth[J].Acta Anat,1995,154(3):205-215.
[5]Sloss EC,Southard KA,FANG Qian,et parison of soft-tissue profiles after treatment with headgear or Herbst appliance[J].Am J Orthod Dentofacial Orthop,2008,133(4):509-514.
口腔卫生情况范文6
【关键词】 颌骨骨折; 颌间牵引钉; 微型钛板内固定
中图分类号 R782.4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4)26-0124-02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efficacy analysis of intermaxillary pulling nails combined miniature titanium fixation on jaw fracture. Method:70 cases of jaw fracture patients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1 to March 2014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and observation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miniature titanium fixation, and observation group were given intermaxillary pulling nails combined miniature titanium fixation.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were analyzed.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observation group was 82.9%,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54.3%),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
【Key words】 Jaw fracture; Intermaxillary pulling nails; Miniature titanium fixation
First-author’s address: Taishan Street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Centre of Pukou District of Nanjing City,Nanjing 210032,China
颌骨骨折是口腔科的常见病之一,患者的咬合关系会发生紊乱,严重者咀嚼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严重影响了患者正常的工作、生活和学习[1]。临床中多通过骨折解剖复位校正咬合关系,主要治疗过程包括开放整复、钛板坚强内谷底和颌骨牵引术[2]。传统的颌骨牵引术一般采用牙弓夹板的方法,该操作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患者的余留牙列必须完整,且较稳固,具有操作不便、口腔卫生条件差以及易对牙龈和牙周组织造成损伤等缺点[3]。据报道,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对于颌骨骨折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疗效。本文为70例颌骨骨折患者给予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并对患者的疗效恢复情况和跟踪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1月-2014年3月间入住笔者所在医院口腔外科诊断和治疗的颌骨骨折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患有咬合关系紊乱且并发牙列病损,其中并发牙周炎患者9例,并发牙缺失患者13例,并发牙列畸形患者56例,并发牙脱臼患者9例。其中男58例,女12例,年龄14~66岁,平均(39.5±7.9)岁,致伤原因如下:交通事故致伤患者59例,占总患者数的84.3%;摔伤患者6例,占总患者数的8.6%;打击受伤患者5例,占总患者数的7.1%。骨折部位如下:颧骨颧弓复合体骨折患者4例,占总患者数的5.7%;上颌骨骨折患者13例,占总患者数的18.6%;下颌骨骨折患者51例,占总患者数的72.9%。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观察组患者接受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两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手术前均接受影像学检查,对其骨折部位和病情进行明确诊断。患者给予局部麻醉,对照组患者给予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治疗方法参照口腔科手术标准执行。
观察组患者接受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手术方法如下: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在牙槽上选取5~10个点进行牵引钛钉置入,选取置入点时要保证位于两压根之间或者压根尖下方,并且不影响齿槽神经管。将选取的植入点区域进行彻底消毒、避免在口腔黏膜上产生切口,在双侧上下颌第1和第2磨牙之间用相应的微创螺丝刀将牵引钉置入上下颌骨,在口腔中留4 mm,用于牵引和附着。如果患者需要进行多向牵引,需在上下颌之间的压根上添加一组牵引钉,牵引钉的数目根据牵引力的大小确定。在牵引钉末端的槽内利用橡皮套圈进行牵引,对患者的情况进行密切观察,对橡皮圈进行调整,直至咬合关系恢复正常。如果患者的骨折没有发生松动,且没有发生嵌顿,则首先将咬合关系调整至正常水平,然后用20号T型引流管将颌间牵引钉固定;如果患者的骨折一端发生了嵌顿,则需首先进行手术复位,然后再进行牵引结扎,最后利用微型钛板和钛钉对骨折部位进行内固定。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其中优:患者伤口Ⅰ期愈合,手术部位恢复良好,且钛板没有明显的移位和断裂情况,没有严重的骨质疏松症状,咬合关系恢复至正常水平,口腔卫生良好,没有牙龈炎症,没有明显的面部畸形和瘢痕;良:患者伤口Ⅰ期愈合,通过解剖患者的颌骨基本复位,无显著地钛板移位和断裂情况,咬合关系基本恢复,张口度2.5~3.0 cm,口腔卫生良好,没有牙龈炎症,没有明显的面部畸形和瘢痕;差:患者伤口Ⅱ期愈合,通过手术患者的颌骨没有复位,发生了一定的钛板移位和断裂,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咬合关系恢复不理想,带有明显的面部畸形和瘢痕。总有效率为优和良患者例数占总例数的百分比。
对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观察,主要包括:排异反应、移位现象、术后感染、牙齿损伤以及骨质疏松。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所有患者手术后的伤口均愈合折线,没有发生感染,对照组有1例出现移位现象,观察组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且植入式钛钉没有出现脱落和松动情况,患者没有出现异物感,口腔卫生良好,牵引钉可以顺利拆除,且不需要麻醉措施。
3 讨论
颌骨骨折是口腔科的常见病,患者的咬合关系会发生紊乱,严重者的咀嚼功能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而且颌骨骨折经常并发颅脑和脏器损伤,患者不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会产生致命的损伤[4]。一旦患者的症状稳定,且身体情况允许要及时进行骨折复位治疗,帮助其恢复咬合关系。临床工作中,常用的方法是钛板坚强内固定结合颌骨骨折开放性整复[5]。该方法具有一定的治疗效果,然而仍存在以下缺点:第一,牙弓夹板的安置和钢丝结扎操作复杂,且极易对牙周组织造成损伤;第二,易产生口腔垃圾,影响口腔清洁,同时牙弓夹板和钢丝会让患者产生异物感,增强患者的痛苦;第三,牙弓板仅通过牙齿固定,无法提供足够强度的支持,使得咬合关系不固定,患者的恢复受到一定影响[6-7]。
近年来,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受到了人们的关注,曾时兴等[8]人对颌间牵引钉固定和牙弓夹板固定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疗效没有显著差异,但是牙弓夹板固定组患者的口腔卫生极度恶化,且具有不同程度的牙周损伤,而颌间牵引钉固定组患者是通过口腔前庭内置牵引钉,不会对事物碎屑进行阻滞,具有良好的自洁性,因此口腔卫生状况较好,且固定过程中避免了复杂的钢丝结扎,减少了对口腔黏膜的刺激,患者的咀嚼功能恢复良好。谭繁胜等[9]对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治疗颌骨骨折疗效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联合颌间牵引可以有效治疗颌骨骨折,总有效率高达84.4%,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
本次研究对颌骨骨折患者给予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治疗,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发现,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82.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4.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总之,颌间牵引钉联合微型钛板内固定可以有效治疗颌骨骨折,患者的咬合关系恢复良好,且没有发生严重的牙周炎和不舒适感,具有安全、可靠的优点,值得临床工作中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1]张明.颅颌面坚强内固定(九)应用张力带原理手术治疗下颌骨骨折[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4,49(2):119-121.
[2]黄文荣,刘柳芳,周筱怡.钛板坚固内固定术治疗颌骨骨折的疗效研究[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4,11(6):754-755.
[3]徐晓峰.下颌骨前段骨折伴发髁突骨折的诊治现状[J].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14,32(2):206-208.
[4]罗洪.颌内牵引钛钉在治疗上颌骨矢状骨折中的应用[J].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2,22(24):92-94.
[5]高莉萍.颌间牵引钉在颌骨骨折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1):31-32.
[6]李璐.微型钛板坚固内固定治疗38例下颌骨骨折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7(21):73-74.
[7]苏红亮,刘宏伟.小型钛板坚强内固定术治疗下颌骨骨折的临床观察.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4):50-51.
[8]曾时兴,詹世强,昌耘冰.微型钛板内固定在颈椎后路单开门术中的应用及疗效比较[J].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13,31(5):582-5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