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范文1

关键词:自主学习;第二课堂;英语专I学习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12-0262-02

经济的持续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才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而对高校而言,如何培养出更多、更优秀的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有自主性的,高素质新型人才是今后进行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本文结合应用型高校的现状,从第二课堂的角度探讨自主与实践的应用型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自主学习与第二课堂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的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高效学习方式。自主学习的概念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对终生学习技能和培养独立思考者的讨论。西方教育家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观点,提出结构主义教学理论与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并结合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及元认知理论,提出了“培养独立人格与创新思想,提高创造能力以适应时代变化”的教育理念。1983年,我国教育家朱九思等在《高等学校管理》一书中率先提出了“第二课堂”的概念,指出,第二课堂是在教学计划之外,引导和组织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意义的健康的课外活动。这个课堂的活动包括:政治性的、学术性的、知识性的、健身性的、娱乐性的、公益性的、有酬性的活动等。我们认为,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的。第一课堂是依据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在规定的教学时间里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而第二课堂是指在第一课堂之外,在学校统一管理下、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的一切与学生教育相关的活动。例如课余理论学习、文体活动、科技创新、社会实践等。我国现阶段正处在高等教育大国向高等教育强国转变的重要阶段,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上升到了战略高度。第二课堂作为高校培养实践创新型人才主要途径,越来越引起重视。随着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现代大学英语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教师和学生都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传统课堂教学模式。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快速发展的要求,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和应用能力,广大教师和学生都积极地投入到丰富多彩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中。第二课堂以学生为中心,提供比课内学习丰富得多的教学手段和内容。学生以第二课堂活动为平台,对所学知识进行对应性的操练,以达到学会使用语言的最终目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与新的高校课堂模式、教育理念和现代化教学手段所提供的教学氛围相吻合。

二、开展第二课堂的制约因素

近几年,尤其是在“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提出之后,我国各高校在第二课堂建设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第二课堂还是有一些制约因素的存在。

(一)对第二课堂育人功能的认识不充分。有些高校认为,第二课堂有助于丰富同学们业余的文化生活,培养同学们的兴趣爱好,营造一种校园活动气氛,处在一种补充和从属的地位,因此部分教师对第二课堂漠不关心。许多学校在校园规划建设、教学设施等硬件建没和设施配备的安排和使用中关注的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需要,导致大量学生自发组织的第二课堂在开展过程中只能借助其他途径申请适合活动特点的场地。

(二)对第二课堂缺乏统一的规划,也不予以有效引导。目前,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将第二课堂列入教学计划,进行系统规划。加之高校办学规模扩大以后,人均教学设施不足,出现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争夺时间、设备等现象。对此,学校首先保证的是第一课堂,这样给第二课堂的运行带来了难度。多数高校对学生个体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缺乏更有效地引导,对学生是否参与、如何参与等缺乏系统引导,也没有专门的导师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因材施教”式的指导。

(三)缺乏高水平教师的指导。虽然目前绝大多数高校对学生的科技活动非常重视,并为学生科技活动配备了专门的导师,但是这类导师数量有限,且主要是来自共青团组织、学生思政队伍。仅仅靠这些从事学生工作的老师来完成几万人的第二课堂教育,几乎是不可能的。另外,因为从事这一工作的教师主要是思想政治工作者,知识结构比较单一,无法开展与专业关系密切的活动,所以,一直以来第二课堂教育的功能都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

三、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改革英语教学模式,不仅要改革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更要转变教学理念。就是从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纯传授语言知识和技能的模式,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以传授语言技能与知识为基础,突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模式。在保证第一课堂质量的前提下,将第一课堂的教学与第二课堂的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在学习英语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扩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一)大学英语第二课堂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热爱英语的动力就会开始变得喜欢学习英语,这样英语学习将不再是学生的负担,而是变成了学生喜欢的活动,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质量。

(二)第二课堂教学方式灵活丰富,可以满足学生对个性化发展的需求。英语第一课堂虽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渠道,但是同样也有局限性。大学英语课堂时间有限,不可能每一个学生都能照顾到,学生的英语能力也就很难得到均衡发展。但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恰好能弥补这种不足,第二英语课堂可以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使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身特点找准自己的定位,从而都进行个性化学习。

(三)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可以促进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充分发掘学生的潜力。大学与中学的学习环境不同,大学更强调自我管理、自主学习。大学英语课堂主要给学生起引导的作用,仅靠英语课堂教学很难满足学生的成长要求,因此要重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的中心是学生,他们不再是英语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而是参与者,这有助于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促进他们英语学习的理解和正迁移,展现自己的风采。

四、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的开展形式

英语教学的第二课堂指的是在课外以传统和现代科技手段所构筑的丰富的富有个性化的学习、接触和使用英语的空间。具体来说有以下几种开展形式:

(一)英语角。英语角的作用是给学生提供一个模拟的口语交际应用的环境。学生可以在英语角大声朗读、背诵课文,或者唱一首英文歌曲;进行小组交谈或是举办辩论赛,使W生在实际语言运用中潜移默化地获得了英语知识和口语技能。

(二)英语广播和墙报。英语广播可在各院各系征稿,广招英语口语好的学生进行播音,每周两到三次;老师也可加入其中,编写播音稿及播音。让学生在校园的各个角落都能感受到英语。英语墙报可以先分班进行,再进行年级评比。诸如英语广播和墙报的活动可以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展示自我英语的舞台,并使自身英语水平得到锻炼提升。

(三)英语表演。英语表演可以让学生根据现有剧本表演,也可以让学生依据自己所学知识编写新剧本表演。学生除了编写台词,还要设计表情、动作、服装、道具、舞台背景、灯光等,不但加深学生对英语的理解,还可以使学生各方面的才能都得到充分的展现和锻炼。

(四)搜集设计英语广告和标语。老师先将一些喜闻乐见的英语广告展示给同学,引导学生分析广告语言的用语和句子特征。学生在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英语广告,将其制成卡片,或剪贴装订成图文并茂的英语画册,并定期流会,从而提高学生各种领域英语能力。

(五)网上英语阅读。互联网是现代获取信息的最大来源,引导学生充分利用互联网资源增加英语阅读量,拓展视界,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获取和处理英语信息的能力。阅读网上英文材料正在成为英语学习的一部分,随着时间的推移,网上阅读将越来越显现出它的方便快捷及重要性。

此外,英语课外活动还可以采取英语朗诵、讲故事、唱歌、演讲、主题班会、展览和英语沙龙等形式,这些活动都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意识。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由“学会”变成“会学”,能够全面提高他们的素质,培养了学生创造性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保持可持续发展的能力。第二课堂的灵活性影响着的学生有创造性的去对待日常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件事,这也体现了自主学习的本质要求。在第二课堂上学生学会如何创造性的学习,如何与他人合作,通过对知识的理解和学习,自主能力更加突出,并把这种新的思维方式和思维习惯运用到以后的学习中。

参考文献:

〔1〕白阳明.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现状及对策[J].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1):38-40.

〔2〕何莲珍.自主学习及其能力的培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3,(04).

〔3〕束定芳.外语课堂教学新模式刍议[J].外语界,2006,(04).

〔4〕郭永志.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建设[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2008,(06):169-170.

〔5〕娄小星.通过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探索[J].辽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03).

〔6〕Wenden,A. Learner Strategies for Learner Autonomy [M].London:Prentice Hall,1988.

〔7〕A.D. Cohen & S. J. Weaver. Styles-and Strategies-Based Instruction: A Teacher’s Guide, 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Press, 2006.

〔8〕Addison, S. & Alison, L.M. (2002). The accuracy of academic self-evaluations in adolescents with learning disabili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Vol.35, No.4.370-383.

〔9〕John Sinclair (Editor-in-chief).Collins Cobuild English Grammer[M].Happer Collins publisher Ltd,1990.

〔10〕Holec ,H.Autonomy in Foreigin Language[M].Oxford:Pergamom,1981.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范文2

关键词:第二课堂;经管;途径与方法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第二课堂活动通常是指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有组织地进行的各种活动。内容涉及学生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包括文娱体育、学科竞赛活动、社团沙龙以及社会实践活动等;它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等学科领域。

传统意义上普遍把第二课堂认定为丰富学生学业生活、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和综合素养,被认为是第一课堂教学的补充和附属。在倡导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高校第二课堂活动所具有的独特价值正日益凸显,尤其是对于经管类学科的大学生而言,它不仅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而更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环节。

一、第二课堂的特点和价值

高校第二课堂活动对于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具有鲜明的特点和内在价值。首先,第二课堂活动教育环节不同于第一课堂教学环节。第一课堂不但有统一的教材,而且教学的内容仅限于教材和与教材有关内容上,而第二课堂既没有统一的教材,也没有固定的格式,具有非常宽泛的内容和丰富的形式。第二课堂活动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起点,学生可以根据自身兴趣、爱好和自身特长,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选择和参与相关的活动内容;同时充分尊重学生的选择权,以学生自主选择参与或者不参与某项活动;并且具有活动内容丰富多彩、贴近学生的特色;其目标就是为了让学生在实践互动中受到教育、启发和领悟,对于提高学生品质、自主意识、创新能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所具有重要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其次,第二课堂活动教育环节不同于实践教学环节。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有旨在提高学员思想素质的政治教育、社会调查和公益活动;有为在丰富学员精神生活的文体活动、娱乐活动和艺术活动;有为拓宽学员知识面而举办的各种讲座、读书活动;还有为提高学员知识运用能力和技能培养的各种竞赛;锻炼学员任职能力的实践活动等。成果的评价通常由学生自己完成,学生能够充分享受成功的喜悦,失败的痛苦,学生会更主动的总结活动的收获,对其人格、意志的培养会产生更深远的影响。

再次,第二课堂活动不同于学生从事的其他自主活动。第二课堂是高校综合利用教育资源对学生进行引导的活动,是高校教学理念对学生校园文化活动干预和渗透的过程,这种干预表现为牵头组织一些活动吸引学生参加、以计算一定学分相诱导、进行评奖评优考核相吸引、提供一定的经费场地以协助以及提供指导教师相扶持。第二课堂的形式具有多种多样的特性,既可以是根据各个学员的不同特点和要求不拘形式地开展活动,在活动时间、地点、形式等尽可能满足每个学员的兴趣和要求,也可以在组织形式上以小组的、分散的、全队的、全系、全院等牵头的,既可以校内活动,也可以校外活动等,使第二课堂具有很大的灵活性。

二、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

高校第二课堂在提高学生品质、思想意识、创新能力和其他非智力因素方面的功能与作用日益凸显。然而,由于多方面原因,目前高校第二课堂的发展状况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有些部门重视不够,缺乏支持力度。高校的相关职能部门对第二课堂的价值和意义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部门之间对第二课堂的重视和配合不够,其引导、策划、组织等主要依托学校团委、学生处和二级学院学工部门,其他部门往往缺乏支持和配合的意识,导致对第二课堂场地、资金、设备等的有效投入不足,给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造成诸多障碍。

二是第二课堂活动的效果不佳。多数偏重于文体娱乐型活动,结合专业的理论研究、科技创新活动相对欠缺,体现不出专业特色。尽管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较高,但从整体上来讲,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面还比较小,活动对于提升学生能力和素质,特别是专业素养缺乏针对性,效果欠佳。

三是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缺乏相应的保障和激励机制,指导教师缺乏投入热情和积极性,不能很好地指导活动开展。此外,有些协会因缺乏教师的专业指导,导致学生自发组织的一部分活动形式虽然很新颖,但是挖掘不到一定的深度,拓展不到一定的广度,领悟不到一定的内涵,实效性差或因得不到支持而无法组织。

四是社团建设力度不够。大学生社团是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阵地和载体,社团建设的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效果,高校社团虽然很多,但有一个共性的问题,就是社团的建设受经费、场地和指导老师等方面的制约,部分社团甚至处于半瘫痪状态。

三、第二课堂建设的途径与方法

通过构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互通互促,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和价值,为培养高素质人才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设立第二课堂建设的组织机构。笔者所在的高校以经管类学科本科人才培养综合改革为契机,推动教学与学工协同发展,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有机联动,专门成立第二课堂建设组织机构,负责制定相关管理办法,制定工作计划,组建社团和兴趣小组,选配优秀导师以及遴选有关赛事等等,从制度和机制层面有效保障和推动第二课堂的大力开展。

二是构建全方位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第二课堂活动课程涵盖的内容广泛、涉及的学科门类繁多,紧扣经管类学科的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特色,分门别类有重点、有层次地科学构建第二课堂活动体系。主要将活动分为综合类和专业类两大类,综合类活动课程如“社会实践协会”、“PPT协会”和“演讲与口才兴趣小组”等;专业类活动课程如“创业创新兴趣小组”、“经济热点分析兴趣小组”、“模拟招聘兴趣小组”、“商务策划兴趣小组”、“商务谈判兴趣小组”、“ERP沙盘模拟兴趣小组”、“财务实务兴趣小组”、“证券投资兴趣小组”等。

三是丰富创新活动内容与形式。应不断拓展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形式,提升第二课堂的吸引力,增强活动效果。内容可以涉及德、智、体、美、劳等诸方面,包括文娱体育、课外科技、学业竞赛、社团沙龙以及社会实践等活动,涵盖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以及工程技术等各学科领域,场地可以室内外和校内外相结合,形式可以采取专家讲座、主题演讲、知识竞答、团队比拼、专题沙龙等等,丰富多彩,不拘一格。

四是划拨专项经费支持硬件投入和成果孵化。设立专项经费为实施“第二课堂”创建好的硬件条件,搭建多层次、多环节的“第二课堂”活动平台,为增强学生提升能力提供资金和设施保证。笔者所在学院专门出台相关制度,明确社团每年的常规投入,明确指导教师的工作量和经费,并设置奖励办法。同时,设立“第二课堂”创业教育成果专项孵化基金,有效衔接创业基地,将第二课堂开展中涌现出来的有价值项目进行转化,以激励更多创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五是构建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为更好把握第二课堂建设和发展的有关规律,构建一套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涉及社团活动评价,指导教师工作评价,学生能力提升评价等方面,以更好地总结经验、完善方案,不断促进第二课堂建设与发展,把第二课堂建设成为真正受学生欢迎、让学生受益的重要教育环节。

参考文献:

[1] 李娟. 应高度重视第二课堂在大学教育中的作用[J]. 高等教育研究,1995(2).

[2] 郭涛.“第二课堂”: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J]. 中州学刊,2007(5).

[3] 彭巧胤.高校第二课堂活动课程设置的原则及途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0).

[4] 刘国存.对经管类学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地位及作用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8).

[5] 谢相勋,杜理才,李同果.加强第二课堂建设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1).

[6] 严毛新.高校第二课堂活动作用的思考[J].浙年专修学院学报,2006(2).

[7] 何昌珏,周学锋.论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地位和作用[J].淮南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3).

[8] 罗浪,张剑锋.新建校区开辟第二课堂的方法探讨[J].卫生职业教育,2006(1).

[9] 刘德亮.抓好第二课堂教学,提高学员全面素质[J].沧州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6).

[10] 刘莹.开发建设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意义与途径[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5).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范文3

Abstract: From the realitie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second class in the high colleges of Shaanxi, this paper explored the role of the second class in the high colleges in cultivating students' creative spirit and practical ability and the combination with practical teaching, and proceeding to promote personnel training quality, and its role of the second class education in practical significance for Shaanxi, even the national high education.

关键词: 陕西省;第二课堂;教育

Key words: Shaanxi province; second class;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16-0253-02

作者简介:宋红生(1982-),男,山西临汾人,硕士研究生,助教,研究方向为体育人文社会学。

0 引言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学作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陕西省是我国的教育大省目前有本科院校39所、专科院校39所、独立院校12所、民办高校18所。所以,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是研究型大学人才培养活动中的主要议题,是以人为本的具体体现从实践教育视域来研究,随着社会教育的发展,相对单一的课堂教育已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学习及智力成长的要求,第二课堂教育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越来越受到高校大学生的欢迎,通过第二课堂活动,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增长智慧,激发学习兴趣,而且有助于学生巩固课内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1 第二课堂含义

“第二课堂”是一种教育同现实政治思想道德教育结合以及国家和社会的价值目标同个人理想融合的综合理念,建立教学同交付科学关联,从而把交付工作的主动作用发挥出来。“第二课堂”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沟通机制,亦或是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其能够达到教和学的共同参与和双向沟通,共同设计,进而促进学生工作。“第二课堂”不但是个人成长空间同与之有关联的综合制度结合体,而且是学生成才的标准以及培养同社会需求相一致的全面发展的人才的导向。

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来讲的。假如我们将第一课堂定义为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照教材和教学大纲所进行的课堂教学活动,则在第一课堂以外的时间所进行的同其有关的教学活动就称之为第二课堂。从教学内容的角度而言,其来自于教材却又不局限教材;其不必考试,却又在素质教育中占据重要的地位。从形式的角度来看,其具有生动性和多彩性,其学习空间很大:教室或操场,家庭或社会。

2 陕西省高校第二课堂形式陕西省高校以构建全方位的课程体系形成自身特色

2.1 第二课堂,能够使学生在语言表达能力、创新精神、意志力、思维力、想象力、调研能力、社交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等方面得到较大提升,从而提高整体素质。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形式内容广泛有围绕学生文化艺术、体育活动、实用技能等综合素质开设的一系列活动课程;有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个性发展而设置的与学生专业学习紧密相关的活动课程。其次,有必修类和选修类。是学校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及思想政治教育任务,组织一组或多组的核活动课程。例如社会实践活动、志愿者、举办各类科研讲座、赏析名著选读。以班级为单位开展人人参加的活动课程,讲座,志愿者活动,征文活动等,可以全面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人文素养,增强其社会责任感和适应能力;综合选修类则是学校开设的一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包括实用技术类、人文与艺术实践、科技创新活动等。

2.2 鉴于第二课堂的灵活性、开放性以及多样性,陕西省高校在课程选择上要凸显出多样性,努力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提供便利条件,应根据不同学生的差异进行活动课程的设置,这些活动课程应有不同的方向、层次以及基础,从而实现不同学生的发展需求的目的。一方面,陕西省各各院校加大了综合选修类课程的比重,充分地显示出教学中的主体就是学生,注重培养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动手操作能力,使得这些课程内容成为是第一课堂的补充或延伸。例如,围绕学习技能的培养开设“大学礼仪培训”、“办公软件训练”、 “青年创业大赛”等。在国外,某些著名大学在各学期能够对学生提供百项之多的校园文化活动,以便学生自主选择和参加。另外,第二课堂有相对充足的时间,学生自主选择的机会相对更多一些,在设置第二课堂内容的时候,能够针对不同年级的知识结构层次进行分阶段的设置,学生能够按照自身的状况分阶段选择完成。

2.3 注重创新创业项目。把创新创业教育纳入文化素质教育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中,这是教育部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意见》中的要求。院校应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和提高其创新精神为中心,从而设置同学生专业密切联系的第二课堂的活动课程,进而加强学生的竞争能力。设置此些活动课程的同时要注意和第一课堂的专业有效地衔接在一起,基于学科前沿领域设置相应的实践项目,提高学生的创新兴趣,加强他们的创新能力,支持学生充满信心地参加技术开发等竞赛。陕西省市各类竞赛设置有关的课程,例如开设“青年创业大赛” 等活动课程,把竞赛所需要的方案、申报以及立项等流程假如教学活动的计划中,竞赛组织管理部门通过教学管理动态地、全程地管理与监督活动课程。

2.4 开发特色活动项目。陕西省作为高校聚集的地方,学校可以根据自身长期积累的活动特点开设一些特色活动课程,打造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精品项目。“不同类别的院校有不同的特色项目。陕西省各高校在合理开设第二课堂的前提下,认真总结归纳具有本校特色的传统项目,鼓励热忠于学生活动指导并在某一方面有建树的教师开设选修活动课程。

2.5 动态调整活动课程设置。加强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和学生的竞争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是第二课堂活动课程的培养目标。所以,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陕西省各院校对课程结构不断地进行调整,用新的活动课程代替学生不太喜欢的活动课程,这样就能够密切地了解学生喜爱的活动课程,同时按照社会的需求添设活动课程。对第一课堂的课程调整状况进行不断地探究,切实地达到第一课堂同第二课堂的补充和延伸。

3 陕西省高校第二课堂推进创新性人才培养

3.1 陕西省各高校通过第二课堂提高了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

教育方式单一,易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达不到理想的教育效果,第二课堂应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这样能对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起到较好的作用。

3.2 陕西省各高校通过第二课堂拓宽学生业务素质的广度和深度 当代的人才除了要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还要具备驾驭知识,从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二课堂的教学内容要密切地联系学生的业务学习,让学生在参与素质拓展等活动课程中加深对自身所学的知识的理解,提高感性认识。

3.3 陕西省各高校通过第二课堂提高学生科学文化素养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着一些偏颇和不足,其中人文精神的教育相对薄弱。针对这一凸显情况陕西省各高校在开设第二课堂中加强对大学生文化、历史、哲学、艺术等等方面的教育,以提高他们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通过第二课堂营造出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而校园文化则又对学生产生示范、教化、熏陶、潜移默化的影响。

3.4 陕西省各高校通过第二课堂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向上发展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 第二课堂活动,促进了有利于学生成长和成才。活动的开展营造了浓郁的文化氛围,形成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另一方面,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增强了校园文化活动本身的吸引力,吸引了广泛的学生参与,增强了活动的育人功能。大学时期是是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 学生对社会认知、情感、自我意识等方面迅速走向成熟的过渡时期。他们要面对社会种种竞争的压力,因此容易产生情绪和心理上的波动。作为新世纪的优秀人才,必须具备良好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才能为陕西乃至整个国家的发展提供强大动力源泉第二课堂应在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健康发展方面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

能否培养出一批具有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人才,将直接关系到陕西省乃至我国人才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关系到科学技术能否在更高的层次上取得进展,乃至于关系到祖国现代化建设的兴衰成败。为此,陕西省各高等学校应该提供给学生更多活动平台。通过第二课堂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培养学生勇于实践、勇于创新的品格,同时通过第二课堂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综上所述,第二课堂能够以科学的灵活多样的实践活动,为学生从多方面、深层次提高素质与能力提供积极有效的平台。开展陕西省高校第二课堂,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创造性,促进大学生知识能力、素质的协调发展,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大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是高校培养合格人才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彭绪琴,胡钟月.完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之我见[J].中国校外教育,2010(8):258.

[2]严军.创新第二课堂教学模式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J].东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2):102.

[3]侯亚辉,苏兴仁.关于在高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思考[J].经济师,2005,(9):94.

[4]张科.第二课堂活动课程化的实践与探索[J].教育与职业, 2010,(24):190.

[5]张德.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教育动力功能分析[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0,(3):66,65,66.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范文4

关键词:就业指导;第二课堂;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5)03-0142-02

近年来,我国高校毕业生虽经国家、社会、高校等多方共同关注和努力,但其就业率水平不仅没有增长,反而逐年下降,就业质量更是令人担忧。“大学生就业越来越难”这一社会现象,宏观上凸显了高等教育与社会需求在理念上的脱节,微观上也反映了高等院校学生培养阶段知识积累与职业生涯规划的断层以及教学理念的错位。

适时、适地、高效地开展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培养较好的综合素质和适合于单位需求的职业技能,实现大学生本科阶段知识积累与社会职业需求之间的无缝链接。第二课堂在培养和提升大学生能力和综合素质方面同样有着重要且不可替代的作用,具有开展形式多样性、组织灵活性、内容丰富性、学生基础性好、覆盖面广等特点。如果能把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化、全程化、全方位式的理念与思想植入到第二课堂,实现就业指导工作的科学理念与第二课堂实施方式途径的完美结合,这将对提高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实效性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就业指导工作概述

就业指导工作,是高校通过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途径对学生在求学阶段进行择业心理调适和择业技能培训,使大学生能够以较明确的择业意向和较强的择业能力进行职业选择,进而达到择业成功。

现阶段,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与不足:多数高校的就业指导老师虽然拥有接触就业市场的经历或是指导过学生就业,但是普遍缺乏系统的理论基础,较少参与该领域的专业培训;就业指导部门服务形式比较单一,多停留在为毕业班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与毕业手续办理上,择业指导缺乏系统性和普遍性;就业指导课程处于灌输的低水平上,多倾向于理论灌输而忽略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就业指导内容比较单薄,多限于方针政策指导、就业信息、择业方法技巧指导等方面,且多采取报告会、讲座等单调形式。

为使得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富有效率和成效,国家及高校应该从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主体、客体、内容、形式、方法、制度等方面多下功夫。加强对高校就业指导老师的理论培训和专业技能培训,提高指导老师的理论水平与专业水平;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的自身特点,结合我国及国际的实际情况,切实有效开展就业指导工作的理论研究工作;丰富就业指导工作内容,注重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积极探索和开拓新的就业指导工作模式与途径;建立规范的就业指导工作制度和激励机制。通过几个方面的共同努力,形成强有力、高效的促进与拉动合力,提升我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整体水平。

尽管如此,基于我国当前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现状及学科的发展规律考虑,要把上述所有的建议与措施落实到位并尽快实现还有诸多困难,还需很长一段时间。当前我们能做的就是在现有条件和状况下,尽可能多的开拓就业指导工作的新模式与途径,让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性覆盖至每一个高校大学生并使其从中获益。把科学化、全程化、全方位的就业指导理念与思想植入至高校第二课堂中,就是一条值得探索、实践且易于成功的途径。

二、第二课堂

第二课堂指的是大学生参与的非学校教学部门开展的一切学生教育活动,诸如大学生社团、课外实验、社会实践以及其他的一些课外文化、娱乐活动等。具体包括:(1)大学生科技文化节。包括:科技论文报告会、科技构思大赛、三维动画设计大赛、创业设计大赛、歌咏比赛、书画大赛等。(2)文化艺术节。包括:中外优秀电影欣赏、健美操比赛、主持人大赛、大学生形象设计大赛等。(3)社团活动。主要有专业学术社团、文化型社团、政治型社团、经济型社团等。(4)各种文艺、体育活动。如各类球赛、棋赛、书画比赛、周末晚会、运动会等。(5)德育与实践活动。如形势政策教育、法制教育、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以及相关的报告会、主题班会、演讲赛、辩论赛、青年志愿者活动、献爱心活动等等。(6)各种评比、竞赛活动。比较常见有“双文明班级”“文明宿舍”“先进团支部”以及先进个人的评优活动。(7)勤工助学。按其活动性质,可分为劳务型、智力型、服务型、商务型。(8)社会实践。

第二课堂是大学生亲身体验,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活动,是激活知识、锻炼能力、完善能力结构的重要载体,具有开展形式多样性、组织灵活性、内容丰富性、学生基础性好、覆盖面广等特点。它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整合大学生知识、拓展大学生能力、培养竞争与合作意识、健全大学生人格等方面起着积极而又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第二课堂在缩短大学生成才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促进学生角色向社会角色的转化,加速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方面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三、就业指导与第二课堂结合之现状

(一)第二课堂缺乏就业指导理念与思想,执行力弱

第二课堂跟就业指导工作尽管都隶属高效校团委和学工部的统辖管理,但两者分属两个不同的工作体系,它们之间的交集范围很小,仅限于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活动的开展及创业训练等一些有关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咨询方面的社团。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其主导思想及基础建立在学生的自愿、兴趣与专业知识的实践之上,重在锻炼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较少考虑培养大学生未来择业选择能力及职业需求能力的培养,全程化、科学化-就业指导理念与第二课堂融合不佳。即便是在两者交集较大的活动,比如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及创业训练社团活动中,一方面由于高校就业指导老师理论性和专业性水平有限,另一方面活动及社团日常工作的开展属于松散式管理,团委老师仅仅给予其宏观上的指导,具体操作与实施,更多的则是由社团中的学生干部来负责,学生干部因为年龄和学识上的不足等原因,更难以真正领会和把握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理念,其贯彻和执行效果可想而知,远远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二)第二课堂组织管理较为松散,难以形成就业指导系统化

第二课堂的开展途径或者形式,在高校中主要以社团为主。这些社团统归校团委领导和管理。社团的组织基础或者核心凝聚力,主要以个人意愿和兴趣为主,人员流动性强,社团中的同学大都会在大二或者大三退团,因此很难形成就业指导系统性和持久性,难以进行深层次的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培训。另外,社团的日常管理实行松散式管理,时间较为零散,人员也很难集中,难以形成集中稳定的就业方面的培训体系与机制。

(三)第二课堂侧重于专业能力的培养,缺乏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

第二课堂中有各种竞赛活动及企业实习等形式,这些在拓展学生知识面,提高专业知识及技能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并未考虑到学生的现实情况与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有数据显示大学毕业生毕业后真正从事跟自己本专业密切相关的职业的学生占全体学生不足40%,这个比例还是很低的。这个既定事实,一方面造成高校教育资源的极大浪费,大学生学到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没转化为职业技能,为社会贡献财富;另一方面,则使得毕业生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严重脱节,造成毕业生就业难这一社会问题。

(四)第二课堂活动经费不足,社会实践活动受限

第二课堂活动经费来源渠道相对单一,经费有限,主要来自于学校团委、院系的支持和社团会员的会费,也有一部分来源于社会赞助,但是社会赞助毕竟是少数,这就造成经费紧张,势必会出现活动开展的规模、影响力、频率大大缩小的情况,尤其是社会实践,一些社团参加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校企合作等。这样就使得大学生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常有限,进而获得社会职业需求信息有限,大大延缓了大学生本科知识积累与社会职业技能需求相衔接的速度。

四、改进及措施

(一)领导重视,加强制度建设

高校领导要充分认识到第二课堂在就业指导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充分认识到就业指导工作在学生各项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承担起领导、服务和管理的工作职责,在就业指导老师理论和实践培训、第二课堂活动开展、活动场地及活动经费等给予政策倾斜和制度保证。其次,第二课堂要完善制度建设,要建立起一套统一规范的制度,包括:日常管理制度,就业指导理论培训制度、活动目标的制定,经费管理办法,激励机制和淘汰机制的建设等等。只有在完善的制度保障和严格的规范管理下,才能保证就业指导工作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起来,成为进行大学生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

(二)加强就业指导老师培训,建立激励机制和考核体系

针对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老师队伍数量不足、稳定性低、专职化程度低的问题,高校可通过社会和高校自身等多种途径,加强对就业指导老师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强化培训,培养出一批高素质、专业化的队伍,促进就业指导人员向专业化、全员化、系统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通过建立激励机制和健全就业指导队伍考核管理体制,使得就业指导工作更富有吸引力和成就感,以吸收更多的优秀人才踊跃加入,进而使得整个高校就业指导队伍理论与实践水平有大幅提高,更能高效地服务于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

(三)加强第二课堂的就业指导理念指导,提高大学生未来职业需求能力

第二课堂的真正主体是大学生,活动以校园为中心,以全社会为空间,高校团委老师负责指导和管理,真正实施者为社团及各项活动中的学生干部。真正把第二课堂作为就业指导工作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主战场,需要加强第二课堂的就业指导理念指导,具体举措为对校团委老师进行就业指导方面的培训,让他们同时兼任就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工作,潜移默化地影响校团委老师的工作理念和教育思想,并能转化为实际行动,从而在指导和管理第二课堂活动中,影响到活动的实施者和执行者――学生干部,锻炼大学生未来职业需求能力。

(四)发挥职业技能大赛和创业训练协会的桥头堡功能,扩大其影响力

高校里涉及大学生就业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创业训练以及个人职业发展咨询等方面的活动、大赛及社团,他们是就业指导理念与第二课堂密切结合的典范。具有学生基础好、兴趣高、知识储备较好以及接触社会面广、社会信息丰富的特定,是第二课堂中践行就业指导理念最有效率和积极性的活动与社团。加强对这些活动和社团的重视、管理、建设、培育,把它们打造成高校里第二课堂中的“精品”,扩大其知名度与影响力,通过举办工作坊等形式开展团体辅导、个体辅导,以吸引更多学生加入其中。与此同时,其成功典范对第二课堂的其他活动产生积极辐射影响,利于就业指导理念与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

(五)重视社会实践活动,搭建大学生社会实战平台

社会实践活动是第二课堂中又一个高校就业指导理念与活动紧密结合的典型,是连接高校与社会的一条最佳通道。通过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可以调整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的教育方向、模式与途径,培养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适销对路的人才,进而减低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难度。例如,通过校企深度合作的途径,高校可以以订单方式培养形式,实现大学生本科知识积累与企业职业需求能力的无缝链接:一方面搭建校企之间信息化交流平台,将校企合作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另一方面企业提供寒暑假及实习机会,锻炼大学生未来职业需求能力;可以邀请企业职业经理人到校举办职场经验分享沙龙,让在校大学生获得更多的社会职场信息,增强在校大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此外,还可获得更多的企业资金支持,让第二课堂有更充足的活动经费,开展更多地含有就业指导理念和思想的活动,为提高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成效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蔡传钦,余明,曾璇.如何提高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实效性[J].就业,2013(3).

[2]毋登辉,赵琼.浅谈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途径[J].黑河学刊,2013(1).

[3]马旭.刍议大学生就业指导[J].教育艺术,2012(7).

[4]姜美玲.探析大学生就业指导若干途径[J].大众科学:科学研究与实践,2008(5).

[5]李华,张旭东.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拓展大学生素质教育渠道[J].高等理科教育,2004(3).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范文5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及就业质量直接与学生未来职业发展前景、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密切相关,因此,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就成为各高校最为关心的问题。高校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通过设置丰富多彩的活动,能很好地开拓学生的专业视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笔者以广西财经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会计与审计学院第二课堂建设为调研切入点,通过数据统计,全面分析我校第二课堂现状及成因,并对今后地方本科院校第二课堂如何与地方经济发展相联系,提高第二课堂建设质量提出建议和意见。

二、地方院校第二课堂建设现状分析

本次调查问卷对我校会计与审计学院23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问卷230份,回收230份,回收率100%,着重了解我校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认识情况、参与情况、满意程度以及学生对第二课堂的期望等方面的相关问题,并对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

(一)学生对第二课堂的了解和认识程度 一是对第二课堂的了解程度。调查结果显示仅有少部分学生对我校第二课堂活动完全了解,占调查人数的10.00%,55.22%的学生了解不多,34.78%的学生不了解。对于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关系,认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同等重要的学生占54.35%,认为第一课堂重要的占14.78%,认为第二课堂重要的占5.65%,不清楚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关系的占25.22%。由此可见,学生对第二课堂的目的和意义没有明确了解,学校对第二课堂的宣传力度不够,没能实现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互通互动、互补互融的目的。二是学生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收获情况。对于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收获,学生普遍认为通过参加各项活动,自身的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就业能力、创造能力、社交能力和专业能力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而其中实践能力和社交能力获得提升的比例最大,达到90.43%和81.74%。这说明我校第二课堂的活动项目能够充分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为学生提前适应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程度、途径和目的 一是学生的参与情况。以我校会计与审计学院为例,今年以来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项目有“菁英会计”系列活动、黄丝巾社团活动和爱心基金会活动等,这些活动内容新颖、形式灵活,也是老师与学生面对面交流、学生与学生相互学习的平台。调查显示,学生对学校开展过的第二课堂活动几乎都有所了解,尤其以与专业课程挂钩的、注重学生专业理论与实际工作相结合的“菁英会计”系列活动了解最多,占调查人数的96.52%。与此同时,学生真正参与过的,认为对自己能力提升帮助最大的也是“菁英会计”系列活动。这反映出学生有选择性地参加各类活动,在时间和精力有限的情况下,会挑选与专业更相关的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的活动,这就要求学校充分利用各项资源,通过开展更多更好的第二课堂活动来引导学生,实现学生探索和实践的需求。二是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途径。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项目的途径主要有三个,分别是学院指定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学生自主参加;学院指定第二课堂活动项目,要求学生必须参加;学院不设置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学生自主参加学校的项目。通过调查发现,80.00%的学生选择的是“学院指定第二课堂活动项目,学生自主参加” ,而只有6.09%的学生选择“学院指定第二课堂活动项目,要求学生必须参加”。由此可见,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选择自主性较强,通过让学生自主参与活动,学生的积极性更高。三是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目的。关于学生参与我校第二课堂活动的目的,21.74%的学生选择被迫参与,67.39%的学生是根据兴趣爱好自行选择,6.52%的是通过老师推荐,另外4.35%是其他原因。由此可见,大多数学生是根据自身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但由于规模需要或者人数限制,我校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存在强迫参与的情况,这一方面浪费了学生的时间精力,另一方面也无形中降低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热情和积极性。

(三)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满意程度 调查中学生对我校举办的第二课堂活动项目满意和基本满意的占 48.26%。满意的原因包括挖掘潜能培养特长,有利于各学科学习,促进身体健康,丰富课余生活,增长知识和培养其他能力等。同时问卷调查反映出,对我校第二课堂满意的学生主要在挖掘潜能培养特长和丰富课余生活这两方面收获最大,分别占30.00%和33.04%。而对我校第二课堂活动不满意的学生占51.74%。不满意的原因主要包括有认为活动形式化,真正学到的东西不多的占36.96%,被强迫参与占27.83%,活动内容形式枯燥无趣占34.35%,某些活动专为个别活跃分子设置占15.22%。超过半数的学生对我校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不满意,可见学校在总体上做得还不够好。虽然部分学生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有很多的收获,但更多的学生没有真正从中受益。这就要求学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要花更多的心思,改变活动形式化、内容枯燥的现状,举办一些重质量、有内涵、形式多样的活动,真正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四)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的期望 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学生感兴趣的第二课堂活动。调查发现学生感兴趣的、希望学校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类型依次为社会实践活动76.96%,技能训练活动74.35%,文化活动49.13%,科研创新活动37.83%,体育活动32.17%,学术、学科竞赛活动31.30%。由此可见,学生希望通过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培养自身的实践能力,提高专业技能,这与第二课堂的目的是完全相吻合的。所以,学校要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活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把理论知识转化为相应的知识技能。

(2)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时间安排。半数以上学生认为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应该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占受调查人数的52.17%,而选择大类阶段的占32.17%,专业阶段的占15.65%。笔者认为,通过参与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可以扩展学生的知识视野,更好地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并且能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使之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沉重的学业压力和“三点一线”的生活方式,所以贯穿大学四年全过程的第二课堂活动是很有必要的。

(3)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的作用。80.87%的学生认为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师应该起到指导带队作用,但有8.70%的学生认为教师有全程参与作用。同时,在第二课堂的绩效考核方面希望计入总学分进行考核的占9.13%,希望通过申请创新学分的形式进行考核的占36.09%,希望在入党、推优和评优等活动中作为重要依据进行考核的占31.30%,认为不需要考核的占31.74%。由此可见,学生第二课堂的自主性有一定的要求,大家希望通过自己的学习和参与来获取第一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而不是像第一课堂一样,有严谨的教学计划,有教师的全程引导,有考核的条条框框。这也适应了第二课堂的要求,通过灵活多样的教育方式和学习内容,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提供更多的支持。

三、地方本科院校第二课堂的建设

针对本次调查问卷反映出来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地方本科院校第二课堂活动的建设。

(一)第二课堂活动形式:趣味性与多样性相结合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第二课堂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在开展活动过程中一定要以学生为本,对于活动的内容及形式要多考虑学生的感受,多征求学生的建议。一方面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提高,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师生互动,这样第二课堂才能被充分利用起来,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达到学生张扬个性、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的目的。如学院可安排一些毕业三五年、事业刚起步的校友来作报告,与学生交流在学业、工作甚至人生其他方面的心得体会,这样的报告结合现实社会,演讲人与学生的距离很近,往往能引起学生极大的兴趣。又如三下乡等服务社会的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服务意识,更让学生通过接触社会、了解社会,提高适应社会能力,培养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 第二课堂的目的在于弥补第一课堂的不足,这就要求学校在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时,必须注意加强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的衔接,消除第二课堂只是纯粹的娱乐活动等错误观点,在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的设置方面要注重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不能完全脱离学生的专业学习。上述调查也表明,目前大学生更重视与专业课程相关的第二课堂活动。因此学校在组织第二课堂时,应立足本专业,依据本专业特点及专业培养目标来确定第二课堂的具体内容及活动形式,更好地弥补当前教育模式与社会需求之间的空缺。通过参与活动,不仅让学生进一步理解专业知识,而且使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第二课堂活动的参与:宣传性与广泛参与性相结合 调查显示我校学生对第二课堂没有清晰明确的了解和认识,这首先需要学校在举办各类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不仅要加强宣传,更要将第二课堂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唯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握好每个参与活动的机会,让第二课堂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在活动过程中明确活动的目标和意义,这样的活动才会有所收效,让学生获益。其次,第二课堂活动应该注重学生的广泛参与,不能因为资源场地有限而限制了学生的参与热情,也不要以学习成绩来衡量学生的能力, 而是应该鼓励所有学生参与其中,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主观能动性, 让学生自己去探索和思考,在实践、思考和动手的过程中有所收获。 最后, 学校在组织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低年级学生因缺乏专业知识而高年级课余时间有限等问题,整合好年级梯度问题,争取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第二课堂中来。

(四)第二课堂的建设:制度化与品牌化相结合 调查显示学生对我校第二课堂的开展情况不太满意,认为这些活动大部分都是走过场,形式化严重,这主要是学校对第二课堂建设的相关制度不完善所致。因此,学校需要逐步完善相关制度,加强对第二课堂的监督管理,注重第二课堂品牌建设。首先,学校应成立相应的组织机构,由学生工作的部门负责或者由学生组织自行管理,由专门的组织机构来综合协调和整合各种资源,为第二课堂提供软件和硬件设施的保证。其次,可以建立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促使学生第二课堂活动向规范化发展。如将第二课堂纳入学院整体授课计划统一管理、形成创新学分或者对取得成绩的师生予以奖励等。最后,重视第二课堂品牌建设,借助第二课堂平台培育精品活动项目,让学生在精品活动项目中受益和成长,以此来创建第二课堂活动品牌,提升第二课堂的社会影响力。

四、结论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提升,也是大学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第二课堂活动不但可以使大学生开阔视野,丰富知识,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提高大学生的应变能力,而且有助于大学生巩固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能力。地方本科院校通过培养应用型人才为地方经济服务,更应高度重视第二课堂的建设,通过学校第二课堂的建设与发展、教师的正确引导、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为社会“生产”出更优秀的人才,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本文系2010年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改工程项目“中国-东盟自贸区建设与会计本科第二课堂活动构建与实践研究”(编号:2010GB075)阶段性研究成果]

高校如何开展第二课堂范文6

关键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多维度学习氛围

大学英语课堂教学对于提高非英语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至关重要,但是每周只有四节课的时间。为了强化英语实践,必须在课外寻找机会补充实践,开设第二课堂就是比较理想的方式,可以有效延伸课堂教学。第二课堂是教学大纲以外,学生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的英语学习活动,第二课堂强调学生进行自主、个性化学习,以满足大学生的英语实践学习需求。同时,教师也应参与到第二课堂活动中,指导学生组织课外活动,充当指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

一、大学英语开展第二课堂的必要性

1.深化第一课堂教学。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仍是我国高校学生的语言主导领域,因为受到传统教学体制的制约,大学英语课堂低效费时问题成为外语界的关注热点,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单一,课时有限,学生的语言输出质量远远没有达到教学目标,语言基本功不扎实,导致今后的语言学习出现一系列问题。而第二课堂具有开放、灵活和实践等特征,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进行结合,就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有利于构建一个完整的的教学体系,通过独特的教学形态巩固第一课堂教学,为学生创造一个理想的学习环境。

2.提高英语学习兴趣。语言学习是一个艰辛的过程,学习者需要具备优秀的综合素质,而兴趣就是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动力,培养学生的英语学习动力,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大学英语第二课堂采用灵活多变的课堂形式,让学生可以自由地选择自己喜欢的教学活动,在和谐、愉快的氛围中展现出对英语的喜爱之情,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在这种积极心态的影响下,学生更容易树立起学习英语的信心,这样语言学习就不再是一项任务,而是追求兴趣的探索之旅,学生也更容易获得成就感,找到自我的擅长之处。

3.培养自主学习能力。高校大学生是国家建设的接班人,而自主学习能力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这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弱拥有密切联系,也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部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注重挖掘学生的内在潜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第二课堂中学生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发现问题,然后通过自主探索多解决问题,深入探讨学习的本质,体验到语言的产生和运用细节,最终养成自主学习的能力,为国家输出创新性人才打下了基础。

二、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现状

1.缺乏有效的组织管理。虽然高校教育者已经意识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但是他们还是把第二课堂当作丰富学生课外活动的场所,并没有进行有效的管理,也没有安排教师进行指导。因为缺少教师的引导,学生都是凭着兴趣去参与活动,并没有发现第二课堂对于提高能力的作用。长此以往,因为缺乏监管,很多活动参与的人数越来越少,最后都被迫取消。

2.活动呆板单一。因为教师数量不足、资金短缺和传统观念的制约,很多高校都没有安排专门的教师管理英语第二课堂。虽然学生会在活动中请教英语教师,教师也会给予专业支持,但这种方式的学习效果自然是无法与正规的课堂教学效果比拟的,第二课堂存活的可能性也逐渐降低。

3.学校资金不足。开展活动是需要人力、物力和资金的支持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同样需要学校的支持。但是因为不够重视,学校对于第二课堂投入的资金不足,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经费就更少了。同时,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活动场所也受限,经常与学校的其他活动产生冲突,只能选择场所清空的时候开展活动,这给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开展带来很大的制约,学生也无法在活动中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构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多维度学习氛围的策略

1.开展丰富的第二课堂活动。大学生本身的英语能力和水平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在设计活动时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开展不同层次的课外活动,给予学生充足的发展空间。常见的活动有以下三种:第一种是晨读活动,每天早上七点左右,召集全校学生到指定地方开展英语晨读活动,晨读的材料可以自备,然后教师亲自示范朗读或者让口语较好的学生带读,并指导学生如何正确发音,在晨读期间也可以安排一些小游戏,如语音测试、绕口令比赛等,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的发音,提升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第二种是英语角,英语角是极为传统的大学校园英语活动,形式灵活,可以同时容纳多人参与,有利于创建和谐活跃的校园英语学习氛围。英语角活动形式多变,可以定期邀请外教和英语教师参加,学生和教师自由沟通,还可以定期举办知识讲座,让学生了解英语国家的风土人情和历史文化。英语角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而且有助于拓展学生的视野。第三种是英文电影赏析,这是学生最喜欢的英语活动,电影能够结合视觉和听觉,为学生创造一个真实的英文环境,学校可以在每一期电影欣赏课上邀请一位教师,为学生讲解电影的背景,并就电影中出现的经典台词反复播放,让学生了解句子的语法和词组含义,@样学生才能深刻理解句子的含义。欣赏完电影以后,教师可以让学生模仿影片中的某些片段,或者对电影内容进行评价,让学生透彻地了解电影内容,整个活动过程可以要求学生用英语来表述。此外,英语演讲比赛、英语文化讲座和英语知识竞赛等活动都可以用来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让学生在实践中提高英语综合水平。

2.加强第二课堂设施建设。自主学习能力是大学生需要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如今的大学生人数较多,很难开展有效的课堂活动,为了弥补课堂学习时间不足的缺陷,可以加强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建设,利用自主学习场所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资源,让学生及时更新和充实学习信息,同时要加强对自主学习的监管。此外,可以结合校园广播和校园英语调频台,为学生增加英语学习实践的机会和平台。教师也可以指导学生自己采编英语节目,比如英文话剧和英文歌曲点播,这样既可以丰富校园文化,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也可以增强学生的语言组织能力,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积极性。另外教师应帮助学生做好节目预报,充当学生课外学习的指导者,让学生知道外语节目的播出时间,有目的地进行收听,并监督学生的收听情况,增强学生的英语听力能力。

四、结语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凸显,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拓宽学生知识面,同时也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因此,各大高校都要重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开展,将其纳入大学英语教学体系中,两个课题形式同步抓,让学生在多种活动形式中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英语实际应用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因而广大教师需要不断探索,逐步完善第二课堂教学模式,使其在教学改革中发挥出应有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余祖英.实施通识教育的重要平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J].大学英语(学术版),2014,34(09):26-27.

[2] 孙丹,殷际文,李舰君.论教育生态学视角下大学英语教学创新[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7(05):11-12.

[3] 牛洁珍,曾华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与思考[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4,12(05):8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