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教育的优缺点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传统教育的优缺点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传统教育的优缺点

传统教育的优缺点范文1

关键词:移动学习;传统教育;现代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G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3)18-4201-02

当今社会处在信息时代的快车道,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现代信息技术及和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在日常生活中随着有线网咯的普及、3G无线网络的广泛推广及即将到来的4G无线网络时代,以网络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已深入教育领域并深刻地改变影响着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因此,现代信息通讯技术如何广泛应用到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并促使移动学习的发展必将成为现今的热点话题。

1 传统教学模式的内涵特征及优缺点

1.1传统教育的内涵特征

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过分强调了知识的重要性、理论性,以“教”为主、并以知识教学为主要目标的“封闭式”的课堂教学模式,学生被动的接受知识。这种传统教学虽然经历过多次教育改革的冲击与变革和国外许多现代教育理论的渗入,尤其是教育技术的介入,使传统教学理论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但是其中以“教”为主的教育思想与教学观念及其形成的教学模式,仍然在不同程度上占着主导地位。

1.2传统教学模式的优势

传统教学模式有其自身的优势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2.1 专业的教师团队

传统的教学模式都有清晰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有针对性地对授课对象组织开展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保证学生的学习。

1.2.2师生互动

师生互动式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师生采取面对面的教与学。所谓言传身教,学生能够从教师的言行举止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1.2.3 系统性

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自成系统。这种模式的系统性能够教师把知识也构建成适应学生学习的方式。

1.3传统教学模式的不足

传统教学模式最大的不足就是“填鸭式”教学,采取教师在讲台上神采飞扬,学生坐在下面被动听讲。这种模式遵循学生预习、教师讲授、学生学习、教师评判、学生答卷、教师评分的基本程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无法体现“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理念;同时教学的内容受教学大纲的限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基本“以书本为中心”,强调系统扎实的基础知识,,这就形成了“封闭式”的教学,既脱离了社工作生活中的实际情况,也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不能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其次,教学过重视于理论知识,而忽略学习过程和方法,忽略了能力培养和发展学习能力,从而导致导致高分低能学生的出现。因此传统教学模式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抑制了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

2 现代信息技术推动移动学习的广泛适用

当今社会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能力培养,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移动学习到泛在学习将逐步实现并将广泛渗透到我们的日常学习生活中。

2.1背景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与普及,无线网络、无线通信技术(3G、4G)的运用为人们生活学习提供了一个崭新的平台。根据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3大运营商2011年的财务概要,中国移动手机用户达到9.997亿,其中包括1.436亿3G用户。根据截至2011年12月,中国的网民数量达5.13亿人,为世界首位。通信设备的普及,可以利用无线网络快速地进行数据地分享与发送。

2.2移动学习的定义

移动学习在当今教育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议题,借助网络的发展,各种电子设备也日新月异,技术人员及专家将丰富的学习资料上传自网络,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也不在局限于纸质材料。

目前各个专家对于移动学习还没用共同的定义。总的来说,笔者认为,移动学习就是借助网络,利用各种电子设备,无时间地点限制的情况下,学习者根据自己需求自愿获取知识。

3 移动学习在现代教学中的利弊

3.1利

3.1.1轻松的学习环境

古人云:“严师出高徒”,在严肃的教室中学习,学生通常有一种紧张的情绪。可见教师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的威严。在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们同处于一间教室,难免产生相互比较学习效果,这也无形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通过现代通信信息技术,学生可以选择一个轻松自在的环境学习。这个地方可以是室内咖啡馆,也可以是户外草坪。这种学习环境是传统教学模式下不可想象的。

3.1.2 灵活的学习时间

学习时间的灵活性也是现代通信技术在教学中的一大贡献。由于个体差异,每个人最佳学习时间有所不一样。利用网络和电子设备,学生可以自由控制学习的时间。除了自由调控整块的学习生活时间,这种随时随地的学习方式还可以把人们日常生活学习间隙的零散时间加以利用,例如在坐车等车的时间,在排队的时间,只要愿意都可以加以利用。

3.1.3 灵活丰富的学习内容

网络和电子设备让学生的学习内容也变得很灵活。有些知识过于系统和复杂,很难整个消化理解,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学生可以将这块知识下载,分成无数零散的知识点,随时或反复学习,最终形成知识体系。现代通信技术真得让让地球变成一个村。人们只要借助网络和电子设备,不用走出国门就可随时学习到来自世界知名大学的课程,如耶鲁大学的哲学课,麻神理工大学的音乐课,斯坦福大学的计算机课等。中国也在繁荣推广中国语言的背景下,由教育部牵头组织高等院校的名师录制了几千门大学精品视频公开课和精品资源共享课,人们可以通过网络下载,随时随地欣赏到名师的风采。给不能到学校学习的人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比的。

3.1.4 个性化学习

这是一个宣扬个性的年代,教育的最理想目标除了把学生培养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外,最希望还是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移动学习、泛在学习的模式就是要打破传统教育制度下被束缚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在课堂之外,能轻松自由地选择自己感兴趣、合适自己的知识。这样能更好地让不同的学生往各自擅长的方向发展。这种知识的获取对于课堂教学也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和辅助。

3.2 弊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具有两面性。这种自由移动的学习方式也有其不足之处。由于时间地点都是自由控制,学习的系统系就很难得到保证。学生所看到学习到的也只是屏幕上的符号,没有课堂教学的身灵其境,没有交流的学习,缺乏一种生气。而且,由于网络资源的丰富和获取途径的方面,现在课堂上出现一种现象:教师所讲的内容,学生都已经从其他渠道获得,于是有些学生上课就不屑听老师讲。这种现象的出现,对于教师的传统教学方式是一种冲击,让教师不得从讲书本上具体的知识点,到引导学生如何具备学习能力的一种方式。虽然笔者把这点放在弊端里面,但能促使教师教学方式的优化也不能不说也是优点。到目前为止,信息技术发展对于教学资源来说还是有限的。特别是国内资源的开发,由于语言上的障碍,国外开发的资源中国学生使用还有一定的困难,这就要求中国的技术专家需要更多地为中国的教育贡献力量。

4 结束语

我国现今教育模式依然在建立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增加了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而移动教学只能作为传统教育的补充。但随着现代网络技术的发展(背景),以及各种现代电子技术的应用,如电子杂志、电子书、电子相册等的普及,人们只需要一个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利用无线网络就能互联网上轻松查找感兴趣的相关内容,获取相关知识,移动学习必将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将为今天传统教育所面临的危机提供了一种极具希望的解决方案。他改变了人们学习的习惯和方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移动学习在教育领域必然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 黄荣怀,Jyri Salomaa.移动学习:理论·现状·趋势[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传统教育的优缺点范文2

关键词:德育;养成;活动

我所处的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校80%以上的学生父母忙于生计,对孩子疏于照顾,使他们养成了许多不良行为习惯。鉴于学校生源的基本情况,我确立了学校德育工作的重点是:从日常抓起,在活动中提升,重在实效,抓好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逐步提升学校在周边居民的满意度和认可度。为此,我在德育工作方法上进行了如下探究:

一、落实常规,着力养成教育

1.通过流动红旗评比制度,抓好学生日常行为常规教育

为进一步完善班级工作的考核评比制度,制定了《教育常规检查评比细则》,细则中就学生的一日常规包括文明礼仪、纪律、卫生、两操活动(广播操、眼保健操)、晨读、午休和班级环境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考核评比要求,以此带动各个班级,扎实开展争创活动。同时,创新思路,增设《扣分通知单》《加分通知单》,如果哪个班级出现扣分、加分情况,负责检查的小干部以发放通知单的形式及时通知该班,让每班及时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以完善提高。

2.营造校园良好环境氛围

要求进入校园的全体师生,做到着装整洁,讲文明话、做文明事、走文明路,并接受学校少先队大队部的监督,力求逐渐营造一个氛围浓郁的校园。此外,加强校园文化、班级特色文化建设。要求学生一定要在教室的布置上下番苦功,争取做到个性化,与众不同,并且还要贴上本班的班徽以及班级的管理规章制度,让墙体变成会说话的镜子,这也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同时也是美化了环境,并且为学生展示自我提供了平台。

二、搭建活动载体,增强育人效果

1.节日活动丰富多彩

学雷锋日,全校学生“清洁社区、和谐环境”清洁社区垃圾活动;植树节“我和小树共成长”活动;国际环境日“低碳――绿色生活,我的美丽世界”手工制作活动等等,增强了学生爱护自然环境的意识,使他们懂得保护自然环境要从自身做起。教师节,学生通过向老师送祝福语、赠送自制贺卡等表达对老师辛勤劳动的感激之情。

2.主题活动精彩纷呈

开展西柏坡红色之旅、红歌比赛等活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将来报效祖国的决心。小主持人比赛,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开展“阳光课间 健康校园”体育活动,培养学生体育兴趣,增强学生的集体主义思想。

总之,将学校的教育活动趋于常规化、系列化,应以“感恩体验教育”“红色革命传统教育”“绿色科技环保教育”“生命教育”为主线以“升旗仪式”“国旗下讲话”班队会、综合实践活动为主要阵地,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赵志军.德育管理论.东北师范大学,2005-10.

[2]胡辰.学校德育创新的现状及对策研究.理论观察,2013-10.

传统教育的优缺点范文3

关键词:艺术设计 创新教育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473.8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8181.2014.01.007

“教,上所思,下所效也;育,养子使其善也。”古语中对“教育”二字的定义让作为从事教育工作10余年的我有着无比的自豪感同时也背负着强烈的责任感。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第一大国,教育水平相对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而言还存在着诸多不足。改革开放三十余年以来,我国的教育体制也在逐步的完善和发展,但是高校教育的革新发展和不足仍然是大家所关注的重点问题,近年来我们提倡“创新教育”,创新教育的目的是什么?而如何“创新”都是我们需要深思的关键问题。

1 创新教育本质及中西方教育对比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人们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为基本价值取向的教育。这是在“素质教育”基础之上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创新精神”这一点在我国传统教育中一直都是薄弱环节。中国古代教育制度中对于创新精神的束缚过于严重,例如“八股文”、“教会徒弟,饿死师傅”等等旧俗。当然传统教育也有人提出比较先进的理念是值得我们当代教育工作者继承的,早在两千多年前,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大教育家孔子就提出过“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即我们今天所说的教育的个性化。

改革开放以后,教育行业的发展远远落后于经济的发展,国内很多教育界的专家都在呼吁我们的教育应该从国外教育模式中吸取更多有益的东西。这种理念不是现在才有人提出,鲁迅先生曾就外国文化的引进有着“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倡议,同理这个理念也应该适用于我国对于国外的教育模式的学习。西方教育是一种尝试教育,让学生先尝试体验,在体验中发现难点,然后在解决难点中累计经验,最后得出结论,那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研究成果。中国教育则是一种灌输模式的教育,先将已有的知识经验告诉学生,让学生按已有的成功经验去操作,按部就班,这并非真正的学习,这只是在模仿,虽然也能得到结论,但往往很难跳出固有的模式。中西方教育的最大差异就是西方教学以人为本,从自然人的本能出发去探索知识,而中国的教育是一种错误的“生产”教育,考试成绩则成为测试学生这种“产品”是否是合格的标准。

2 综合院校艺术设计教育现状分析

近年来,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非常迅速,而艺术教育的模式却无法跟上脚步,在我国一些重点的艺术专业院校例如央美、广美等学校,他们的教学模式可以算是比较先进的代表,但是更广泛的综合类学校的艺术专业,或者是民办院校的艺术类专业却有着很大的缺陷,主要是教学思路问题。

现在很多综合类大学开设了艺术设计专业,和传统的艺术类专业院校不同,综合类大学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目的明确,就是为社会培养有设计能力的专业人才,大多数传统的艺术类院校更重视的是培养学生艺术修养使其成为传统意义中的“艺术家”,艺术类专业学院和综合类大学的艺术设计专业培养目的不同这里我就不多加评论。

首先综合类大学中由于专业众多,普遍存在的情况是对于一些热门专业的重视较高,例如经济类、计算机等热门专业或者通俗一点说就是学生人数较多的大众专业,对艺术设计这种小众专业的投入及重视不够。有些学校即使开设了艺术教育相关专业,也是为了应付上面教育部门的相关检查,如蜻蜓点水,不够深入,达不到理想效果。

其次学生自身重视不够,很多学生是由于高考文化成绩达不到退而求其次才选择报考艺术类专业,更有学生对自己已经失去信心,不仅在学习上,甚至在生活上,价值观上都变得消极。在缺乏创新能力的基础上还欠缺创新精神,认为只要熟练的掌握一些基本的软件操作能力就能得到生存的空间,缺乏创新的动力。他们没有认识到熟练的计算机软件能力只是短期发展效应,随着科技不断更新,缺乏主动学习和创新精神,就会在社会中被淘汰。因此注重培养学生的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不断自我完善,累积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才是综合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长期发展效应。

3 创新精神的培养价值及方式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是现代高校教育工作者都在探讨的一个问题。而创新精神是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信息、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改革、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每个人都不能缺乏创新精神,创新精神是一个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现代人应该具备的重要素质。

创新精神的培养不应该只是在高校中才被重视,对未知事物的探求欲应该从小培养,积累勇于探求未知事物的意识,使之成为一种习惯,这对学生的创新精神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中西方教育各有优缺点,如果能取长补短,也许会是一种好的教育模式,中国的基础教育有很多优点,如果在优秀的基础教育之上,高校教育能结合西方的尝试教育模式,可以让现有高校教育质量有一个很大的提升空间。

艺术设计类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教学的模式上,纯理论的知识只是基础,更多的是让学生能够得到动手及动脑的机会。因此,艺术设计教育应该建设工作室的教学模式,提供自由的场地设备给学生以及专业教师,以设计团队的模式开展教学工作,将更多的实际设计项目带入工作室,让学生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设计方法,由跟着学设计发展成为独立做设计的一个过程,这样才能让学生真正体验到设计流程。

参考文献:

[1]齐永钦.实验室研究与探索[D].上海交通大学,2002.

[2]高玲艳.在校大学生创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山西科技,2011,(2).

传统教育的优缺点范文4

1自主教育的基本概念及实施意义

1.1自主教育的基本概念

自主教育是指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能够形成一种较好的沟通关系,学生能够对教师的指引做出充分的理解,而教师也能够依据学生的反应进行相应的教学方式和引导方式的转变,并从学生的表现中了解学生的优缺点,从而有针对性的提出改善要求。自主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以人为本,即提升对于学生的关注度,提倡对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摒弃传统教育方式的死板套用和定位的严重理性化。自主教育的核心思想是培养学生的自主思维和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信心建立和自强精神,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培养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自觉、独立的思考、主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的发展也具有良好的奠基作用。自主教育推行学生在学习中的主动权,能够充分的让学生成为学习活动中的方向引导者,这样也能更好地让教师了解学生的需求,从而更好地制定教学方案,进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1.2自主教育的实施意义

自主教育模式的应用对于英语教学意义的重点在以下两方面,首先是教学活动中,起主动作用的一方由教师向学生的转化作用方面,其次是对于学生自主能力的培养方面。从教学中主体的转变来说,其具体是指教学中的教学主体转向学生,将学生的需求放在首位,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也是教学活动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的一种转变。这种转变的具体表现就是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成为英语教学的时间活动参与者,成为认知的主体,而教师只作为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和认识的作用,并针对学生的认识提出相应建议。这种自主方向的转变也有利于课堂模式的创新和变革,由于自主教育这种思想的创新和变革也推动了教师创新自主式课堂的创新力度,对于课堂教学方式的的改善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而且这种自主性较强的课堂气氛也能为课堂提供一种非常积极因素。而且英语教育由于特殊的认真时期以及母语的习惯性影响,造成学生的理解倾向以个人理解为主,因而教师的教学方向过于死板,学生将很难在学习中取得很好的效果,自主教育的模式正能够有效地改善这种状态。

学生主动能力的培养是从长期的知识和水平提升上来说的,英语教学由于语言上的习惯性导致学生对于英语单词的记忆、语法的理解、语义的领会都需要老师的长期引导来进行,而传统教学方法的死记硬背很容易致使教学效果较差,学生如果长期不进行相应的反馈,也很容易形成错误理解的累积,最终影响学习效果。而主动教育的理论正是推动学生自主学习,推动趣味性教学的一种方式,强调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2我国英语教育的自主教育应用及改善方案

2.1自主教育在教学观念上的体现及改善建议

传统教育模式中,英语教育的思想旨在传授英语的语言知识,以语法和单词作为基础,语言应用则被忽略,在具体的课堂教学当中,学生较少的存在主动交流,师生间的沟通也仅限于对于单词等记忆程度的检验上,这种教育观念只注重了简单的知识灌输,而忽略了知识应用以及学生应当具备的“举一反三”的能力培养。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种单一知识灌输所存在的缺陷,新课改之后要求教师要从根本上改善这种缺乏沟通的课堂情境设计,要在授课中增加情感互动、交流等内容,将学生作为主体,通过课堂作为沟通桥梁,应用能够贯穿始终的换位思考和交流方式来活跃课堂,寓教于乐,在提升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能充分改善教学的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和思维能力。上述内容充分说明了我国课改对于自主教育的推动和支持,教学活动虽是以学生为中心,但决定性的引导力还是来自于教师,所以教师的能力和方式也是对自主教育发展的一个影响方向。由此对于自主教育观念改革上对于教师方面提出的建议是明确一些具有可行性的理念,例如着重思维能力还是着重合作能力这样的侧重,有了这种侧重之后老师在依据专门的侧重在课堂教学中应用相应的引导方法,进而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或者交流,将教师全堂灌输的方式逐渐淡出,使课堂教育向师生交流互动逐渐发展。

2.2自主教育在教学方式上的体现及改善建议

自主化教育对于教学方式的要求侧重于沟通交流及主动性培养,则要求对于教材和授课流程有一个合理的引导方案,就我国目前的义务教育英语教材来看,每一个单元的内容涉及上都会出现相应的讨论内容引出部分、语法结构、语述功能、语法讲解的分类,并采用逐步引导的方式将这些知识有条理的进行阐述、说明、举例等,并在课程的最终会进行相应的听说训练等实践性活动内容。这说明课程是符合自主教育的要求的,当然教材是死板的内容,其灵活性有限,一方面受版面影响,一方面也受学生自身能力的影响,因此在具体应用中会存在一定的难度。笔者建议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能够更多的注重学生思想引导,在课前的教学目标制定上,要挑选重点内容进行标注,以便在授课过程中更能够较为连贯地处理教学内容的讲述结构,方便学生的理解和吸收,同时节省出更多时间用于学生的反馈和交流,通过教师良好引导作用,学生可以更好的参与到对话实践、交流实践,有利于学生对于语法等知识的巩固,也有助于学生对于知识应用能力的提升。另一方面是要做好学生学习方式方法的培养和引导,通过方法的培养能够改善学生的学习效果。好的学习方法一旦被学生掌握,对学生产生的影响也将是长期的,这种长期的正面影响更有助于学生未来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对英语这种非惯性语种的思考和理解能力。

传统教育的优缺点范文5

【关键字】网络教学模式;传统教学模式;课题研究

当今世界,随着电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和资讯的速度越来越快,面也越来越广。利用网络作为辅助手段来传递教学信息,具有综合性强,声、像、图、文并茂、生动逼真的特点,是传统课堂教学所不能比拟的。因此,改革中学教学的传统模式,应对网络技术的发展和信息传递的速率加快的节奏,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的。

随着中国教育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的功能也逐渐地渗透到教学方面。有了互联网,学生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进行的学习就不再是“人――机”之间的单机学习,而是可以通过网络在一个虚拟的集体中学习,这种集体不限于一个班级、一个学校或者某一个区域,它可以是一个国家,甚至全球范围的集体。在这样的集体中,所有的问题都可以拿出来讨论,学生得到的是动态的,多方面的解答。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加强了他们与人交流、合作的能力,提高了学习的兴趣。教师的备课也因网络上的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而变得容易,方便,图文并茂,生机勃勃。通过网络,教师可以和学生及其家长进行方便的交流和沟通,无论距离有多远,我们可以不用担心昂贵的电话费用,而且甚至还可以达到“面对面”交谈的效果。在这个广泛的海洋中,学生可以择其所好,学其所欲,更加有利于他们的个性化发展,真正达到主体性教育的目的。

由此,我校作为课题的实验校,参与了《网络教育教学模式与传统教育教学模式的优势互补研究》课题的研究,旨在研究过程中结合我校的实际,着重研究学校网络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与使用,对比研究网络教育教学和传统教育教学的优势和不足,并整合两者的长处为我校教育教学服务。

我们在充分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内容和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合理的参与空间,为学生提供利用网络进行充分的主动学习机会和条件,运用现代教学理论,通过教学改革与实验,探索网络教育教学与传统教育教学的优势互补的整合理论和方法,全面构建教育信息化环境下适合中小学未来发展的创新教育教学模式。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侧重教师的教,强调通过教师的讲授、板书等传递知识来收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则处于被动的位置接受知识。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和信息时代的到来,传统的教育模式日益显现出它的弊端,一种新的以学生“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正在形成和发展。这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的以 “教”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完全不同;它是围绕如何帮助学生的“学”而展开。它强调在教学过程中,是学生处于中心的位置。以 “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包括两个方面:

(1)关于学习环境的设计即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将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等有机的结合起来呈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大脑处于兴奋的状态,思维活跃。我们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有关信息技术方面知识的培训,包括如何有效获取各类信息资源,对获取的信息资源进行存储、分类、加工,重点进行计算机相关操作的培训,提高教师独立自主开发教育教学资源的能力。

(2)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自主学习策略的设计是要通过有效的教学策略来激励学生,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更充分地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我们对全体教师进行了教育教学理论培训,有效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计算机辅助教学强调学生通过把计算机作为一种学习的手段来使用,通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和计算机辅助的有机整合达到最佳的学习效果。在网络环境下学生可以最大限度的发挥学习者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课题的研究过程中,我们要着重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教会学生计算机相关操作的同时,重点培训学生网络应用技术,使学生会学习,会主动学习,学习好本校课程的同时,利用校校通工程,利用其他学校优秀的教育资源,加强本校同学间、师生间及跨校同学间、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

1网络教学模式的建立:

1.1基本模型

2开展课题研究以来对学校、教师产生的影响及作用

2.1教师观念转变

80%以上的教师能够把握传统教育教学模式与网络教育教学模式各自优缺点,并有效将两种教育教学模式相结合,在课堂教学中加以实施,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积极作用。

2.2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

课堂上接受老师的“言传身教”的同时,利用先进的教育教学工具,在理清老师讲授知识脉络的同时,利用本校的网络教育教学资源,丰富拓展自己的知识领域,还可利用校校通工程,共享到其他学校的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极大发挥主观能动性。

2.3辅射作用

开展课题研究以来,我们深入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也切实落实到实际行动中来,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应用现代化教育教学手段服务于教学的活动。教师掀起了学习制作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的热潮,学校组织进行集体学习,教研组内结合本学科的特点互相讨论学习。

现在学校80%以上的老师都能独立制作与自己相关学科的教育教学服务的课件,多次参加国家、省、各级的各项比赛,并取得了优异成绩。

3 研究中发现存在的问题:

3.1网络教学的开放性与课堂教学完整性的矛盾

网上资源丰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容易忽略本节课要学习的内容,使网络课堂教学客观上存在一定的松散性和不确定性。我们学校一节课40分钟,虽然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过程,对每个教学环节的教学时间有一定的预见性,但由于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有不确定性因素,要使学生在40分钟内完成整个模式的教学流程,是非常紧迫的,在平时的教学实验中,教学有时难以完整。

3.2 网络环境要求进一步重视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及监管

网络教学带来了全新的教学手段,同时也带来了网络安全的隐患。学生可以通过无限广阔的互联网资源获取信息,极大地扩展学习视野和知识储量。但是,游戏、聊天,在自主探究性学习过程中,没有人监控的情况下,部分学生不能自觉地运用网络学习,而把精力和时间耗费在娱乐上,无聊信息,如何加强网络临近力度,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需要我们思考。

3.3 网络环境下教学的推广与普及不够

由于网络环境下的教学对教育技术的依赖性很强,需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教师自主开发的精力有限,教材也在不断更新,往往使我们投入了大量精力系列开发的资源过时,无法有效地再次推广和使用。

目前教育考试评价制度下,依旧重课本知识,没有更多体现学生的创造性思维,网络环境下教学与现实评价制度仍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影响了网络环境下教与学的深层次的发展。

4 今后工作侧重的方向:

4.1 进一步学习和研究网络环境下的教育教学理论,提供理论水平和科研水准。

4.2 深化网络资源与新课程整合的力度。加强基于新课程的资源库建设。

4.3 一步完善教育教学资源库管理系统,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

4.4 在学校校本教学资源库建设完成新课程教学内容构建后,对外开放,形成有特色的社会化资源,扩大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面。

参考文献:

[1] 余文森.教育博客:教师专业成长的航程[M]福建:福建教育出版社,2007.

[2] 李艺.书写智慧 共同成长――全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大赛优秀作品与点评[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3] 王荣良,高淑印.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案例发展点评[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

传统教育的优缺点范文6

对于影视服饰设计课程的教学在我国起步较晚,所谓影视服饰设计即与影视服装有关的装饰及实用类物品,如鞋、帽、背包、头饰、项饰等。[1]国内影视行业发展起步较晚,国内相关艺术院校对影视服饰设计课程相对忽视,使得该课程体系不够完整,在如此环境下,发展中的影视服饰设计课程面临诸多问题,如很多院校在授课方式还在采用传统的作坊式教育,时代信息更新速度慢,教学效果不明显,与国际影视服饰设计水平有差距。事实证明,高速发展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对提高影视服饰设计课程教学水平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为传统的教学方式过于局限,很难将影视服饰设计课程内容完整的展示出来,尤其针对那些复杂的、较难懂课程的内容很难全面、直观地表达出来,学生们学起来吃力,更别说轻松愉悦的学习了,从而会导致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甚至厌学,最终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普及,各种影视服饰专业网络平台建立并广泛运用于各个学科当中,专业课程软件的出现,能帮助专业教师更好更直观的展示教学过程,提高教师的教育观念与教育的思维方法,改善了专业课程的教学环境,同时课程内容也能很好的与市场接轨,同学们的影视服饰设计水平也能很好的在网络平台上得到印证。因此,影视服饰设计课程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势在必行,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高素质影视专业人才。一、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

(一)多媒体课件制作与影视服饰设计教学

多媒体辅助教学MAI(Multimedia Assisted Instruction)是指使用包括计算机光盘、录影带、幻灯片等多种媒体手段开展的教学活动。应该说多媒体课件授课方式是在传统教学方式上更新而来,突破了传统的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堂课的旧模式。在以往的影视服饰设计课程教学中,效果图的绘制只能是在拿张大纸粘贴在黑板上,老师站在凳子上示范绘画过程,坐在后面的同学往往看不清楚,而多媒体课件在制作的过程中可以将绘制过程录制为视频,近距离展示,学生观看方便清晰,老师也能省心省力,将更多精力放在课程讲解和课堂秩序的管理上,杜绝坐在后面的同学懒散、开小差的行为。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中展示范例往往拿的是以往学生的范稿,范稿不宜保存容易破损,且携带起来非常不方便,而多媒体课件中的优秀作品展示不光局限在学生和老师的作品中,古今中外,流行的或者淘汰的都能很好很直观的展示,传统展示只能传阅,而多媒体投影的展示更清晰更具震撼力。再次,多媒体课件具有容量超大的实用性,多媒体课件如PPT、FLASH等能通过音像视频、动画等能让同学们更愉快和更简单的接受课程新内容。尤其是影视服饰设计课程,流行趋势更新快,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利用强大的网络信息资源进行资料的搜集与归纳,实时的拿到课堂上展示与传播,区别于传统的老师不断的解释各种款式各种趋势,显然更有优势并且信息量更大更完善。在以往由于过多的受到中国传统教育文化的影响,从私塾时代开始,教师一直扮演的是知识传播者的角色,教师掌控着这个课堂,而同学们更多的是填鸭式的被动学习。但是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设计,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以超媒体非线性方式组织教学信息,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情况特点和需要主动地、个性化地学习,改变传统被动教育学习的模式。多媒体技术为我们的教学改革提供了契机,为我们加快教学改革,满足教学需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且具有传统教育与授课模式没法替代的效果与前瞻性。

(二)影视服饰设计课程软件的应用

影视服饰设计课程软件主要分为结构和设计两个部分,最常用到的也是最为普及的专业软件为Photoshop和corldrow以及AI,随着影视服饰业的发展,服饰的专业软件细分的也越来越细致,如影视服装的打版软件CAD、鞋靴的max软件、影视首饰的CAD软件等等。[2]此类电脑设计软件首先大大提高了传统模式中手工绘制、手工打版的低效率方式,如Photoshop软件不但能修改手绘效果图,并且能高效率的绘制效果图,手绘效果图不光耗时多且对设计者的艺术造型能力要求更高,有想法但手绘表现能力低的同学们往往深受打击,失去设计的勇气与兴趣,而此类软件能够帮助同学们重拾信心,利用无尽的网络素材尽情展现他们的创意。因此,专业软件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刺激与加强同学们的课堂积极性。专业软件的出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技能水平,减轻了教师的工作负荷,如在手工打版的演示中,教师不但辛苦往往演示重复率高,而且展示的不够全面,而CAD软件的出现,同学们能在电脑面前更直观和全面的看到步骤,并且在练习时更简单也不易造成浪费,教师在批改作业的过程中,能更好更直观的给大家展示,指出优缺点,并进行更改。

·影视教育罗密:现代信息技术下的影视服饰设计课程教学改革(三)利用网络自主学习

1.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课堂教育中教师传授的内容以及制作的课件虽然在形式上丰富多样且更有趣味,但难免带有教师的主观意识,同学们的意识便容易受到影响和牵制。网络信息时代,教师不再是课堂的中心和绝对的权威,“自主式学习”将成为教育发展的新趋势,给传统的直线型教育带来新的生命力。多媒体计算机和网络信息技术, 为学生提供了广泛获取知识的可能性, 所以“教师讲学生听”作为基本方法必然被学生主动的“交互”式等多种信息方法所取代。教与学的关系中,学才是核心,学生在教学中才是真正的主题,而网络无疑是同学们们自主学习的最佳利器。

2.培养创新意识

法国生物学家贝尔纳曾经说过:“创造力是没办法教的,所谓创造力教学,指的是学生要真正有被鼓励展开发表他们想法的机会,如此才能发挥他们寓于创造力的才能。”由此可知,教师们在课堂中,只能作为建议者而非引领者,创造力是无法灌输性传授的,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才是重点。在教学活动和实践中要强调和重视同学们在发现和创造意识方面的培养。多媒体与网络平台的利用,能在有限的条件下最 大可能的开拓同学们的眼界和各种可能性,为创新意识的培养提供有力环境。当然创新性教育不光只是靠信息量的多少来衡

结语

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猛,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了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得现代高校教育朝着更现代更个性的方向发展。各级院校应客观合理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充分利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实现资源共享,结合影视服饰设计课程的特点,努力探索现代信息技术在影视服饰设计课程中教学应用的合理方式,提高整体的专业教学水平,培养更全面的影视专业型人才和更优秀的设计人才,为影视行业发展添砖加瓦。

参考文献:

[1]宋海玲.试论服饰设计在影视作品中的表现及作用[J].新西部,2010(8):7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