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发展现状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乡村教育发展现状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乡村教育发展现状

乡村教育发展现状范文1

据2014年贵州省统计年鉴资料显示,2013年末,贵州常住人口3502.2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2177.33万人,占全省人口的62.17%。就业人员为1864.21万人,其中农村就业人员1224.54万人,仅占农村人口的56.24%。虽然随着贵州省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剩余劳动力不断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但大量农民没有接受适当的职业技术培训,缺乏一技之长。

全省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有21所,在校生11.5万人;中等职业学校有218所,在校生47.6万人,其中农林牧渔类在校生仅为4.2万人,所占比重不到9%。而在《贵州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3-2020年)》中,与2015年贵州省重点产业和领域技术技能型人才需求总量226.2万人,相去甚远,仅特色农业人才需求量为48万人。目前,全省涉农职业院校不但没有增加,反而逐渐减少。

二、贵州省面向农村职业教育发展长期相对落后成因

(一)对发展农村职业教育重视度不够、投入不足

长期以来,地方政府及社会各界普遍重视普通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而忽视农村职业教育与农民培训。对教育的投入也相对偏低,其中,用于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的投入就更少,这些教育资金向农村的配置则更少。资金投入不足已成为农村职业教育滞后的重要原因。

(二)涉农专业在农村职业院校渐渐萎缩,现有涉农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目前,全省仅有4所省属中等职业院校以农业命名,重点建设涉农专业,而地方职业院校以农业命名的几乎没有,涉农专业也是响应国家政策开设一些,大都没有结合当地特色农业产业发展设置课程,涉农专业也慢慢萎缩,例如,茶叶生产与加工、农村经济管理、畜牧兽医较为普遍,还有一些传统的种植、养殖、园林园艺。

(三)农村职业学校办学基础薄弱,师资队伍整体素质不高

涉农专业在农村职业学校渐渐萎缩的背后,是农村职业学校办学基础薄弱,师资力量不足。因投入不足,校内外实训基地难以满足教学和实训的需要。和硬件条件差相比,更严重的是师资的缺乏。教师整体素质不高,专业课教师和实习指导教师严重不足,“双师型”教师更加缺乏。据统计资料显示,2013年,贵州高等职业院校生师比基本达到要求,但也存在着师资结构严重不合理问题,而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47.6万人,教师为1.4万人,生师比仅为34:1。

(四)农村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愿到贵州农村就业

虽然贵州省农村对农业技术人才非常渴求,但涉农院校毕业生,对于条件相对艰苦的农村并不感兴趣。农村职业学校出来的中专生则大部分喜欢到东部或中部的涉农企业工作,还有大约20%的学生改行,10%的学生创业,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知管理的人才能扎根偏远农村的少之又少。

三、大力发展贵州省农村职业教育的措施建议

(一)国家和地方政府充分重视,加大投入

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社会正确认识职业教育,把它放到与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同等地位上。在经费保障问题上,应该把农村职业教育放在农村教育体系中统筹规划和管理,在农村职校和涉农专业中,率先核定生均培养成本,核定生均财政拨款,并足额拨付到位。亟须增加农民培训的财政经费支持,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农民培训的资金投入力度。

(二)给足政策和待遇优势,留住人才

重视对农村教育急需的农业技术和经营管理课程的教师的培养和引进。努力通过一系列政策、措施,培养和吸收一大批优秀人才充实农村职业教育教师队伍,优化队伍的结构,提高职业学校教师实践教学能力、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实施素质教育能力。鼓励和动员涉农专业的大学毕业生到农村职校任教,国家给予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同等待遇。

(三)加强涉农院校的实训基地建设

希望在中央支持的实训基地建设中,把涉农类基地建设计划单列,确保培育一批有质量的涉农实训基地,这样既培养了人才,又有了农村科技创新、技术推广的基地。

(四)出台培训单位和用工单位对农民培训的配套激励政策

出台培训单位和对用工单位对农民培训的配套激励政策,使职业学校、国有办学机构、民办教育机构、公司企业等各种职业教育资源合理布局、相互补充、共同发展。尤其要大力鼓励、吸收社会力量投入农村职教和农民培训。

乡村教育发展现状范文2

>>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推进策略 供给侧改革下的黑龙江省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现状研究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链发展现状及对策探析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财税金融政策研究 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战略与路径选择 对发展黑龙江省文化产业的思考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浅谈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金融支持黑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调查研究 “龙江文化”与黑龙江省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模式研究 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创新的现状、挑战及路径 黑龙江省石化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文化发展与教育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民族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研究 黑龙江省产业集群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黑龙江省大豆产业发展现状与分析 黑龙江省乡村林业发展现状及模式研究 浅谈提升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国际竞争力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2012.09.01

[3]黑龙江省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报告[R].2009

[4]黑龙江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R].2008

[5]宋魁.建立黑龙江省旅游集散中心带动旅游发展[EB/OL].

[6]胡惠林.关于区域文化产业战略与空间布局[J].山东社会科学.2006(2)

乡村教育发展现状范文3

[关键词] 行知教育;职业培训;实践指导

【中图分类号】 F27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3)12-253-1

一、行知教育思想的内涵

陶行知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毕生从事高等教育、幼儿教育、平民教育、小学教育、乡村师范教育、中等教育、成人教育,创立了许多精辟的教育新理论、新观点和新方法,涉及教育的各个领域。

行知教育思想博采古今,兼容中西,理论简约,并自成体系。陶行知的关于生活教育的思想包括“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等三大理论主张。他指出生活是不断变化的,生活中时时处处包含有教育,社会可以说就是学校,以此来推动大众的普及教育,而“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教育要与社会生活相联系,与生产实践相结合。陶行知先生一生从事乡村教育的实践活动与理论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他奉行“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的教育箴言,坚持道德至上的教育原则,并把思想政治教育潜移默化的分解渗透于学生的生活实践中去,并把教育同生产劳动、同当地经济建设结合起来。所以,发挥职业教师的积极性,才能更好的贯彻教育理念、落实教育目标。而作为职业教师要敢于创新,并能有效的把自身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并带领学生走出课堂,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中。使学生有更开阔的视野,有更多接触知识的途径。要灵活运用“教学做合一”的教育方法,老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学生的需要来设计学习的内容和课程,多开展实践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并提倡学生自己动手做事,让学习变得更加的实用和具有针对性。总之,陶行知教育思想具有突出的民族性、平民性、大众性和实践性等特点,学习陶行知的教育思想,对职业教师专业化队伍建设具有重要作用。

二、职业教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现状

可以说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步推进,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我国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其发展现状并未达到理想的效果,职业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状况尤其令人担忧。当前,我国职业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情况及其生存状况都不容乐观。通过相关的调研、有关学者的研究及有关部门的信息,我们可以了解到职业教师队伍的专业化发展情况及其在发展中所面临的一些问题。

此外,大部分职业教师都存在着层层选拔、提升的现象,这使得职业培训优秀教师流失严重,这亦是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问题。另外,职业地区信息闭塞,不能为教师提供很好的职业发展环境,使得其限于时间精力及经费,在岗培训和职后教育的机会很少,部分在岗培训还存在着工学矛盾及针对性差等问题,致使职业教师的培训和再教育如无源之水,教师的业务难有提高。

因此,必须有效借鉴科学方法和成功经验,以此来延伸和拓展职业教师的继续教育,提升职业教师的专业化水平。一方面要通过再教育改变其发展滞后的现状,另一方面又要保证再教育的质量和机制保障,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以行知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职业培训研究,积极落实职业培训。

三、运用行知思想开展职业培训

(一)提升职业培训师的整体素质。现阶段,促进职业培训师的整体性素质提升是当务之急。首先,企业应该培训师提供必要的轮岗培训,并定期举办培训班,通过增强培训内容的实用性,提高培训班的教学质量。基于此,只有加强对人才的培养,才能在促使培训师改进培训方法的基础上,提高培训的效果。然后,企业应加大对培训师的培训投入力度,在确保培训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提高职业培训师的工资及待遇,从而更好地激励培训师投身于工作中。其次,提高选用标准,只有在选择、聘用职业培训师上适当的提高标准,才能促进培训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最后,企业应该加强对管理体制的创新,在激发培训师工作热情的同时,促使他们潜能的充分发挥。

(二)营造职业培训的学习氛围。职业培训以学习为旨归,因此在职业培训中应促进良好学习氛围的形成。企业应积极构建学习型企业,以培训师的发展和提升为核心,将职业培训师定义为不断学生的学习者和实践者,把工作学习化,把学习工作化。企业通过自身努力,为培训师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和保障,同时还可以积极与外界相关专家联系,发挥专家的指导作用。此外,企业应该组织培训师开展基于案例的情境学习,企业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引导培训师针对案例开展讨论和分析,进而提升其实践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三)明确职业培训的发展理念。要促进职业培训师队伍的专业化,就必须把培训师的发展作为企业的内在需求。在职业培训中,不断的引导培训师在教学实践中通过自己的感悟和体验,以深化对培训本质的理解并使其自觉的对自身专业发展现状进行,从而养成自我专业的发展意识。并明确企业自身和培训师专业发展的目标,制定企业的愿景规划,通过两者的共同愿景形成职业培训师队伍专业化发展的共同体,从而使其更加明确自己在企业发展中的责任与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陶行知.陶行知文集(上下册)[C].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8.

[2]冯雪红.陶行知乡村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2005,(5).

[3]高焕祥.陶行知思想的当代人文价值[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2005,(1).

乡村教育发展现状范文4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3)07B-0006-01

黑衣壮是壮族的一个分支,因从头到脚穿戴一袭黑色服饰而得名,在饮食起居、服饰装束、山歌舞蹈、礼仪节日等方面形成了独有的民族文化特色,被人类学家称为壮族的“活化石”。广西百色市那坡县有人口约20万,其中约有5万黑衣壮,主要分布于大石山区。“黑枪舞”和“陀螺”是黑衣壮集民族性、原创性、健身性、表演性为一体的民族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为了更好地传承和发展黑衣壮民族传统体育,笔者对“黑枪舞”和“陀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调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传承和发展“黑枪舞”和“陀螺”的对策。

一、黑衣壮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现状

“黑枪舞”与黑衣壮的生活环境、生产特点、经济生活和风俗习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源于古代的部落战争。黑衣壮人民为了抵御异族部落的入侵,英勇奋战,最后取得胜利,人们舞动黑枪尽情庆祝,跳起“黑枪舞”来迎接胜利凯旋的勇士。“黑枪舞”具有很强的健身性。以那坡县吞力屯的“黑枪舞”为例,人们在密集而欢快的鼓点伴奏下尽情舞动,依次是进场、原地舞枪、变换阵形,时而排成“一”字,时而排成“8”字,手中的“黑枪”上下翻飞,健身效果不言而喻。当代的“黑枪舞”既保存了传统的元素,又加入了不少现代成分,不断地传承、变迁、融合,并发展成为一个民族传统艺术和体育相结合的项目。但是,如今会跳“黑枪舞”的人越来越少,人们往往只在重大节日中才跳“黑枪舞”,在一些旅游景点中也有“黑枪舞”表演。推广和普及这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的难度较大。

过去,“陀螺”是非常受人们喜爱的运动项目,特别是在农村地区,无论是在校园内还是在民间,“陀螺”比赛是人们非常热衷的赛事。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陀螺”逐渐销声匿迹。当前,“陀螺”在校园内偶有发展,而在一些大城市的广场上也开始出现人们打“陀螺”的身影,但这项运动尚未得到普及和推广。

二、传承和发展“黑枪舞”“陀螺”的对策

为什么“黑枪舞”和“陀螺”没有得到很好地传承和发展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如下:第一,快速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使人们忽略了体育运动的重要性。第二,丰富的现代健身项目逐渐取代了民族传统体育项目。第三,开展“黑枪舞”和“陀螺”运动需要特定的场地,场地要求难以得到满足。第四,有关领导对民族传统体育的重视不够,群众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针对“黑枪舞”和“陀螺”的发展现状,笔者提出以下传承和发展“黑枪舞”“陀螺”的策略。

第一,贯彻落实民族政策。党的十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加强民族文化的发展。各级党委政府要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精神,用足、用好各类民族文化政策,大力弘扬民族文化,促进民族文化健康快速发展。那坡县成立了“尼的呀合唱团”,近几年来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地方政府应该加大扶植力度,办好艺术团,办好民族文化事业,更好地推动黑衣壮民族文化的发展。当前,乡村旅游事业正是新一轮扶贫开发攻坚战要加快落实的项目,地方政府应该把黑衣壮的“黑枪舞”和“陀螺”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

第二,将“黑枪舞”和“陀螺”纳入学校教育内容。学校可以将“黑枪舞”作为体育课的重要教学内容,寓教于乐,使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受到了艺术的熏陶。“陀螺”项目可以回归传统,体育教师可以在体育课上教学生自制“壮族陀螺”,传授“陀螺技巧”,并适当举行别开生面的“陀螺”比赛。

第三,鼓励民间活动的举办。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大多来源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来自民间,因此易于被广大人民群众所接受。地方政府应该鼓励民间举办民族传统体育比赛。特别是在农村地区,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其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为举办“黑枪舞”和“陀螺”比赛提供了有利条件。

乡村教育发展现状范文5

          7月15日,XXX大学党委书记XXX带队前往XX县XX镇食用菌产业园、“纳米小镇”筹建基地,XX镇XX村金银花产业服务中心,XX镇党定村XX养殖数据中心,考察调研学校定点帮扶工作。该校副校长XX及相关单位负责同志一同参加考察调研。

  惟农是务 凝聚乡村振兴合力 在XX镇食用菌产业园的种植大棚,XXX与正在参加暑期劳动实践的同学们亲切交流,详细询问同学们的劳动和生活情况。“多到乡亲们家里走一走,多和村里的孩子们交流交流,在科技方面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在听到同学们用温度传感器帮助解决大棚恒温问题后,校领导对同学们主动思考、积极寻求优化方案的行为表示充分肯定,鼓励同学们发挥所学所长,用科技创新为传统农业赋能。

XX镇是XX校友XX院士的故乡。结合当地产业、教育、资源特点,学校积极对接协调资源、提供智力服务,帮助XX镇形成了建设“纳米小镇”的乡村振兴方案。校领导一行在实地走访考察“纳米小镇”筹建基地后表示,学校将继续深入对接,挖掘拓展定点帮扶领域,帮助落实落细建设方案,深入促进教育资源互联共享,为“纳米小镇”建设及当地产业发展给予持续有力支持。

青春奉献 集聚人才振兴活力

在XX镇XX村金银花产业服务中心,作为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方案中的重要一环,本次劳动实践课程一经,就有800多名同学踊跃报名。竹园1号书院XXX同学便是其中之一,“大家挎着篮子开始采摘,心里都在暗暗努力,都想多采摘一些。走进美丽乡村,我们学到了书本中没有的知识,体验了劳动的辛苦,收获了劳动的经验,感受到了劳动的快乐”。

XXX为参加劳动实践的同学们讲述了学校帮助XX村做大做强金银花产业脱贫致富的历程。他指出,XX村人均收入从2014年底的不足4000元,到2020年的21000元,整体脱贫致富,正是中国千千万万个贫困村脱贫的缩影,充分体现了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的伟大成就。他表示,自2013年被确立为中央定点帮扶单位以来,学校始终把定点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充分发挥学校优势,与地方共同打造特色产业,帮助人民群众脱贫致富,为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作出了西电贡献。

XXX勉励同学们珍惜参加劳动实践的宝贵机会,深入乡村、走近群众,亲身感受人民生活和乡村面貌发生的巨大变化,更加深刻地理解乡村、理解社会,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同时还要关注农村发展现状和农民实际需要,结合所学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积极贡献力量。

科技赋能 汇聚产业振兴动力

乡村教育发展现状范文6

关键词:农村群众文化;问题;措施

群众文化建设是提升农村群众文化素养的保障,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积极解决农村群众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新时期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重点。

一、我国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发展现状

(一)基础设施简陋

由于农村发展起步晚,经济社会文化整体的发展水平不高,许多地区设置的文化场所(如文化站,文化大院、博物馆等)场地小、环境差、设施单一、设备陈旧,管理条件和使用条件差,对国家政策和时事动态的传播不及时,阻碍了群众对文化的获取和精神需求的满足。

(二)农民思想落后,参与度低

在很多农村地区,根深蒂固的封建观念深入人心,导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因循守旧、墨守成规,对新时期科学的精神信仰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没有正确、清楚的认识,观念落后,对开展的文化活动持消极、抵触的态度。

(三)文化建设中资金不足

近年来,国家对农村经济文化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但基于农村文化建设起步晚、基础薄弱这一根本原因,并没有达到相应的发展效果。其次,与教育、科研等其他领域相比,国家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投资明显偏低,基础设施无法得到相应的保障,文化活动难以开展,导致农村文化“荒漠化”现象严重。

(四)基层领导班子对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不作为

缺乏科学的指导和教育,部分农村干部将发展重点放在农村经济建设上,对文化建设的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低,在农村文化建设中管理模式单一、宣传不彻底、落实不到位,很难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导致文化建停滞不前。

二、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策略

(一)加大资金投入,开展多样化的群众文化活动,提高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

资金是保障群众文化活动开展的基础。国家和政府要立足我国农村文化发展现状,给予政策的鼓励和资金的支持。其次,国家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企业或社会组织对农村文化建设进行投资,从而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提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服务体系。如:思想道德教育、农业推广教育、科普教育、社会风气教育、乡村旅游等,提高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质量,加快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步伐。

(二)加强基础服务设施的建设

完善的基础服务硬件设施是农村文化工作开展的前提条件。基础设施的设置,要在立足农村发展现状的基础上,统筹群众意见,满足群众最基本、最迫切的文化需求,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如:乡村文化站、图书室、电子阅览室、运动健身场所等的设立。

(三)提高农村文化建设队伍的素质

1、加强人才建设

在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工作人员往往不注重活动成果,未从农村群众的基本需求出发,只注重形式、场面和数量,空喊口号、弄虚作假,资源浪费的同时造成人民群众文化的缺失和文化教育机会的错失。所以,在今后的工作开展中,我们的基层文化工作人员要正确解读国家政策,遵守政策法规,不断提高自身工作能力,转变服务意识,将各项文化发展措施切实落实到工作中去,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做人民的好公仆。

2、加强基层领导的思想教育,建立一支“为人民服务的”领导队伍

党的工作宗旨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农村文化工作开展过程中,我们的干部队伍要纯洁思想,想群众所想,谋群众所思,倾听群众的心声,了解群众切实所需,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才能提供群众需要的、喜欢的文化活动,激发群众的参与热情,满足其更高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为新农村建设加砖添瓦。

(四)建立健全领导监督机制,建立明主、公平、文明的群众文化发展体制

我国农村实行基层民主自治的管理方式,在各项活动的开展中,缺乏科学、合理、有效的法规条例和健全的监督机构,这也是造成农村群众文化发展停滞不前的一个重要原因。只有完善落实农村文化建设的管理考核制度,才能让基层干部恪尽职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才能让广大农民群众享受文化的洗礼,提高精神层次的认知,从而保障文化建设的稳步前进。

结语:

我国的农村群众文化工作的推进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但受农村自身发展的局限性和国家政策的影响,我国的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中还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和困难,这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党和政府工作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参考文献:

[1]王富军.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