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范文1

【关键词】培训;年度计划;课程

企业培训的年度计划会受到企业管理水平的直接影响,受到人力资源管理、受到讲师对教材的直接控制力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因此,不同企业之间的培训存在着比较大的差异。在企业做年度培训的调查表的内容时,应该尽可能的详细,通过对需求课程的一系列的列举,通过对培训主体、培训体例、课时安排、教学大纲等一系列的列举来详尽的阐明培训调查表的内容和形式。调查表应尽可能的去除形式的特点,由被调查的对象提出各自的观点汇总到培训中心,经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上报企业总部负责人,这个比较简单的流程看似非常容易,但目前需要做的是细致的工作,要到位,在繁琐的调查表内容的项目中提炼出真正能使企业得到较快发展的培训项目和培训方向。

一、岗位技能差距和重点的技能培训项目

在确定培训方式方面,需要管理人员与企业基层人员进行广泛的沟通,认识到员工的需求和他们对课程的建议,认识到课程对于员工未来职业发展规划的重要性,当然,这个过程是双向的,对于职业规划比较明朗的员工来说,培训的内容和方式会大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得来的数据,要展开一系列的工作步骤:

第一:对于数据的分析和总结是基础性工作的第一步,原始数据的重要性体现了员工的素质差距以及他们对于业务水平的掌握程度和他们下一步对于职业业务目标的高低,都体现在原始数据上,需要培训规划作出比较明确的答复,以满足最普通员工的培训需求,达到未来良好的培训目的。

第二:制定培训解决方案,要明确所有的培训项目,对现有的培训模式和内容进行全面评估,彻底分析其中的不足,从师资、后勤保障、课程安排、入手、资金等方面入手分析是否到位,是否可以增加一些因素进行调节,后者减少一些不必要的方案。

第三:培训计划的初步拟定,一份较好的培训报告的,需要得到广大的员工的支持,需要得到管理者的认同,这就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协调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分析报告可能出现的情况,以达到较为良好的期望目标。应及时与各个相关人员进行沟通和协调,对于出现的问题尽快解决。

二、制订课程需求单和预算清单

课程的需求是根据员工的具体要求来实施,这个实施的中心是员工,被培训的人员支配着整个培训课程清单的列举,甚至有极少数的员工会有单独的课程的安排,这涵盖了一些个性化的培训课程的安排,或者根据员工不同素质要求,针对员工学历文化水平不同的分类课程,清单应该是既实际,能有效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又能极大的发挥员工的学习积极性。

在培训预算方面,尽量做到精准,在实际操作中,会发生一些情况,导致了实际培训需求超出了年度预算,这就需要启动预备案,在做一个预算的同时,做好一个备案,对于某些课程在实际教学中可能出现的调剂,要进行科学的部署,以较少实际教学遇到的困难。管理部门和后勤保障部门在实际教学中要积极配合教学中心的任务完成。

在课程安排上,要积极探讨适合的路子,要研究社会上一些培训项目开展的情况,研究相同企业之间的培训项目的开展情况,通过社会资源的研究调研,积极发挥本企业的优势,达到理想的课程安排和精简的预算建立。

三、建立培训课程目录, 制定课程开发计划

培训需求的安排为了进一步的课程安排打下了基础,在实际培训课程的安排上遵循着统一师资、统一调配、统一进度的要求。将常规课程与随机调配课程区分开来,在课程安排上要适当照顾女员工的假期等问题,要适当考虑不同员工的掌握情况。在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对于课程的开发和目录安排要适当考虑不同教师之间的差异性,对整个的课程的管理要保证课程的连续性的原则,在每一个可行性方案的具体实施后,都要进行一系列的跟踪服务,从侧面系统的分析课程的可行性,使得整个教学过程成为一个系统。

实际教学中,一线的教师会体会到更多的案例,在员工出现的实际性的问题上,教师要结合理论与员工分享教学成果,切合实际,将使得教学任务能够有效的完成,使得员工在听课的同时能够尽快的与实际工作相结合,在理论的基础教学上,要安排尽可能多的实际参观、实际操作的课程,以满足学院对于实际操作的迫切需要。使课程变得生动,脱离了空泛的讲授式教学的普通模式。

四、加强年度培训计划制订过程管理

首先,要确定各个职能管理部门之间的职责,通过各个职能管理部门之间互相协调,使得培训课程顺利进行。这其中包括了培训管理部门、业务主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各个分支机构的协同。这使得年度培训计划能够明确的提出并得以真正的实施。

同时,在培训过程进行随时的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召开动员会议,培训管理部门制定出相应的管理工具,在现场教学中和教学后进行实时的教学管理,这一系列的问题需要得以确认。在实际操作中,由于不同部门之间的执行力的不同,他们之间的意见的不同和实际操作中的人员的变动等等问题的出现,将使得计划的实施出现较大的波动,给正在实施的教学计划带来很大的麻烦,这就需要企业各个管理部门有强有力的管理能力,在应对突发事件和随机事件方面有积极的预备,为完成年度计划提供最有力的保障。这个过程的管理工作必须紧紧依靠实际操作的具体实施,一步步以培训的顺序作为参考对象,从中实施对整个课程的实施的管理。讲究科学化的管理,人性化的管理,创新性的管理,将成为未来企业在培训课程管理方面的发展方向。参考文献

[1]唐立新.员工培训体系的有效性探讨[J]现代管理科学, 2005, (12) .

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范文2

论文关键词:文化教育;培训质量;管理模式;教学方法

影响培训质量的因素众多,包括培训项目的时效性、师资力量的配备、培训软硬件设施的支撑及培训过程的管理等诸多方面。而目前电力企业对培训质量的控制往往侧重于自上而下的管理,培训内容也侧重于对员工的知识、技术和技能方面的培训,而对学员职业道德的培养、员工工作热情的激发等企业文化的引领和宣贯认识不足。

一、在电力企业培训中引入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以安徽省电力公司安庆培训基地(以下简称“安庆培训基地”)为例,2010年全年共完成省公司培训任务64期,培训2570人次,65200人·天;学员对培训综合服务、培训质量平均满意率都在95%以上。但冷静思考后我们发现,质量满意率是学员对每期培训班综合评估后的平均数据,无法掌握学员经过培训后在工作中岗位适应能力、学习能力是否显著提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培训质量的控制应该注重培训过程中对学员自身能动性的培养,加强学员对企业优秀文化的认同感,使学员能从主观上自觉地以公司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把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实现企业和员工的共同进步,从而达到企业良性的可持续的发展。

什么是企业文化?首先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发生、发展、延伸的历史,以及在这个历史过程中形成的价值信仰、人生观念和承载着这些的有形的文学、艺术著作、宗教仪轨、建筑等等,无形的(或者用联合国的概念:非物质文化遗产)风俗、习惯、艺术形式等等。企业文化是指一个企业从创立到发展的长期过程中形成的企业特有的核心价值观和承载的有形的、无形的文化理念。这个文化不仅由企业内员工共同构成,也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每一位员工。

所以,企业文化的教育和培养,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就是培养共同的文化信仰和价值观,从而获得彼此的认同并形成凝聚力。对于企业的员工来说,就是不仅要让他们成为“企业的人”,还要使他们成为有企业认同感的人。这对企业和员工都非常重要。

美国行为科学家、人际关系理论的创始人梅奥(george eltonmyao)在美国西方电器公司霍桑工厂进行了长达九年的著名的霍桑实验,真正揭开了企业中人的行为研究的序幕。研究结果表明:影响生产率的根本因素不是外部工作条件,而是工人自身因素和被团体接受的融洽感和归属感。美国企业正是通过不断培育并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企业具有一个大多数员工都认可的共同理想和使命,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和不断创新提供了长盛不衰的力量源泉。

在电力企业中尤其是这样,企业安全工作的关键就是企业员工的责任心,事故的发生往往不是因为技术要求很高,工作难度很大造成的,恰恰是简单的工作,出现了低级错误,出现了习惯性违章,而这些问题如果员工的责任心强一些完全可以避免。

电力企业培训部门是大力宣传、引导企业核心价值观的桥头堡,如何将企业文化融入到培训实施过程中,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催化剂作用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笔者结合安庆培训基地在培训工作中的做法和经验谈一点个人的拙见,供大家商榷。

二、多样化的实训教学管理体现“以人为本”的理念

在实训教学管理过程中,是采用军事化管理方式,还是制度化管理方式,或是人性化的管理方式,培训对象、时间、用法不同,实施的培训效果也不同。

譬如,对新入职的员工、退伍士兵的培训,就可以采用军事化管理方式,这样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约束学员的行为,既减少了安全隐患,又使学员自觉地把军训中养成的不怕吃苦、严于律己的顽强作风带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之中。安庆培训基地自2004年开始承担省公司退伍士兵的岗前培训工作,一直采用了军事化的管理模式。实行班主任三次点名制度和请假制度,成立班级临时党支部,将学员学习成绩、日常行为表现按7∶3进行量化考核,每月一考核并作为优秀学员评定的重要依据,同时报省人力资源部备案。严格的管理使学员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行为上严格规范,保证了培训高质量的完成。学员在培训中形成严明的纪律、良好的习惯、严谨的作风,为更好地适应电力工作环境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在岗人员的技能培训可采用制度化与人性化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一方面使学员在制度约束下规范操作行为,必须严格遵守实训室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注意事项,加强学员的安全意识;另一方面学员毕竟年龄和性格比较成熟,都有各自的家庭和工作。在管理方式上应该采用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以朋友加兄弟的感情与学员沟通、交流,使师生关系和实训质量达到较好的效果。无论培训期的长短,我们都在培训班里挑选两位班长,一个负责学习,一个负责生活,配合班主任了解并及时解决学员学习、生活包括饮食起居等方面的问题,给学员一种“家”感受,这样整个培训过程就会更自然、亲切、和谐。

总之,作为培训机构的管理者和实施者,应该将自己“教育者”的位置转为“服务者”的位置,将人文关怀和规范严格的管理相结合,在培训管理上往往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多样化的“企业文化”教学形式

“企业文化”教学并不是教科书式的照本宣科,培训过程中可以在企业文化、职业道德、团队沟通与合作方面开设专题讲座。比如安庆培训基地对2010年新进员工培训开设了《如何更好更快地适应电力企业》专题讲座引领了新员工努力的方向,针对农电培训师培训班开设的《培训师的教学方法与授课技巧》广泛地激发了学员的兴趣,开阔了学员的视野,得到学员一致好评。

其次,还可以开展宣传企业文化的主题演讲,让学员深层次地理解企业文化。2009年笔者在国家电网技术学院承担第一期新进员工培训工作,学院就组织《弘扬国网企业文化,争做优秀员工》的主题演讲。学员们饱含激情的演讲感染了在场的每一个人,无论是学员还是老师,心灵上的震撼和思想认识上的提高,在今后的工作和学习中一定会转化为巨大的动力。

组织学员进行技术交流也是一种非常好的教学形式,可以使学员广泛交流工作经验,以增进学员的相互了解,加深学员的友谊。记得在一次全省用电检查员岗位技能培训班技术交流会上,在谈到工作中查处用户反窃电行为时,一位学员甚至留下了激动的眼泪,全场对他爱岗敬业的精神报以热烈的掌声。

无论采用什么教学形式,加强文化思想培训、传播公司优秀文化是电力企业培训机构开展培训工作时必须重视的环节。

四、优秀的培训师是宣传“企业文化”的排头兵

培训师是培训实施过程中的关键。正如一个大学与另一个大学的区别最终是教师水平的区别,一个培训机构与另一个培训机构的区别,最终也是培训师资教学能力的区别。通常培训机构都把不断提高师资水平,提高师资的培训研究能力和教学能力放在各项工作的首位。诚然,优秀的培训师首先应该是这个专业领域的专家、精英,并且有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这样才能把该领域的专业理论和技能乃至技巧、窍门和前沿技术传授给学员。学员才会认同你,才愿意与你交流沟通。

优秀的培训师还要怀着一颗热爱和敬重培训事业的心,在传授学员技能的同时还用爱岗敬业的工作态度、精益求精的品格感染着学员。老师的一言一行都会给学员以深刻的影响,如果老师不能遵守上课时间,学员就会很懒散;老师备课不充分,学员的学习态度就更不认真。因此培训师应该有意识地用优良的职业素养和品格影响参加培训的学员,让学员获得专业技能知识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做一个能积极主动地在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人。

除此之外,培训师在教学上也要讲究方式方法。比如,对喜欢迟到的学员,可以诚恳地讲述企业对迟到职工的处罚及由此产生的职业生涯的影响;对缺乏自信、基础较薄弱的学员,可以谆谆善诱地引导他们将有难度的问题分解,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还可以多点“人情味”式的表扬,培养学员自觉向上的积极心理,逐渐形成认真负责、踏实严谨的工作作风。这时候,学员会发自内心地感谢你、尊重你。

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范文3

关键词: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评价;第三方;多元化

国民终身教育中有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培训,其影响之大、所占比重之重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彰显无疑。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信息技术发展日益迅猛,知识日益更新,都为职业教育培训创造了发展机遇。但同时我们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难与挑战,虽然我国许多职业院校、培训机构对教育培训质量的评价模式开展了多方面探索和研究,但职业教育培训项目培养质量评价并没有形成完整评价体系,定量评价较少,定性评价较多,需要我们在实践过程中探索和改进。因此,科学辨析我国当前职业教育培训质量评价体系,建立一个针对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科学有效的质量评价体系,对培训项目实施全过程管理,已成为职业教育培训顺应时代潮流、保持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一、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评价多元化评估体系构建

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评价是对培训项目满足企业(社会)与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断的活动,是对培训项目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断,以期达到职业教育培训价值增值的过程。因此,评价主体必然是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要满足企业、社会的要求,同时也要满足企业员工个体发展的需求。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评价包括:培训学员(受训主体)、培训机构(第一方)、送培企业(第二方)、主管部门、第三方专业评估机构等五个评价主体,即“五主体”多元化评价。

1.主管部门评价

主管部门对培训进行评价是职业教育培训的一项必需环节,这是因为培训机构组织的培训活动必须要对主管部门负责。主管部门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是为了通过职业培训提高员工素质,提升员工从业技能,从而达到企业和行业从业人员整体质量提升,因此主管部门最为关心的就是培训的实施效果是否达到了培训目的。要想知道培训效果如何,就必须要对培训机构的培训活动开展评价,提出建议,并依据评价结果作出决策。目前典型的主管部门评价培训项目有:海关的报关员培训项目、财政的会计系列培训项目、海事的轮船从业培训项目等。

2.参训学员评价

参训学员被归类为第二方,职业培训的主体是参训学员,参训学员的满意度一定程度上能够检验承担培训任务所在机构的培训效果和培训水平。培训过程的每个环节,包括培训师教学水平、培训课程安排、培训环境、培训测试成绩等各要素,都是检验培训活动能否符合学员的需求,是否达到了学员预想水平的根据。参训学员通过培训评价,为参训效果提供最直接的信息,学员本身也从这些信息中发现自己通过参训产生什么样的变化及专业业务水平得到哪些提高。

3.培训机构自评

培训机构作为培训项目的实施方被称为第一方,其按照制定好的评价标准,在对参训学员、企业考核性评价之前对自身培训效果进行自我评价,初步判断参训收获与效果,获取自身在参训过程中的成绩及差距,自评的结果亦可在最终综合评价中占有一定权重。

4.企业评价

委托培训的企业同参训学员一起被归类为第二方,在整体培训质量评估指标体系中享有最高权重。企业评价是指参训学员学满入职或者回到委培企业,由参训学员所在企业的领导、同事根据其将培训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应用到实际工作中的效果进行客观评定,以此作为最终培训质量评价的参考指标。

5.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价

众所周知,由标准普尔、穆迪、德勤、埃森哲、普华永道等知名评估机构认可并评级的行业企业,在本领域中往往名声鹊起,声誉日隆。同样,高端培训项目仅仅靠学员评价和机构自评是远远不够的,系统化评价一个培训项目从准备到完成再到后期效果,科学的指标评估体系必不可少。同样,委托行业领域顶尖的专业评估机构,站在第三方独立的视角来评价培训整体流程与绩效,是最为客观科学的评价手段。第三方评估也是迅速提高培训机构声誉和知名度的最有效途径。

二、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评价关联系数

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比较,有许多不同的特征。就职业培训而言,参加培训项目的学员学历水平、知识基础、技能水平可能参差不齐;同一类的培训项目,其培训时间长短也可能不一样;送培单位(企业)投入的培训经费可能差别很大。毫无疑问,这些因素对职业培训项目的质量是有直接影响的。由于这些诸多因素难以控制,增加了职业培训项目质量的评价难度,使得职业培训项目质量的评价更加复杂。大量的企业、培训机构的调查研究表明,借助“关联系数”就可以把可能存在的可变因素对培训质量的影响,完全体现到评价结果中,保证了评价结果的准确性和客观性。实际上,大多数可变的因素对培训质量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培训效果方面,因此,关联系数的处理就集中在了“培训效果”这个一级指标的各层各个指标上了。培训学员初期的知识基础、技能水平等不一样,经过培训后,他们的发展程度是不一样的,从发展的角度讲,在学员对培训的满意度进行评价时,应在满意度评价的基础上乘以关联系数(发展系数)。在送培单位、管理部门、培训机构、第三方评估对满意度评价时,在发展的基础上,还要考虑培训班的整体稳定性,需在满意度评价的基础上乘以关联系数(稳定系数)。

三、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评价主体的权重确定及量化评价

评价指标权重又称权数,是一个证明评价指标重要程度和作用的数字。对评价整体而言,同一层次的各指标,其重要程度是不同的。权数能够体现每个指标对评价结果影响的大小以及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占的比重。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五主体”的评价权重必然是有区别的,这样才能更科学、更全面。根据广泛的调查研究,首先利用肯德尔和谐系数进行一致性检验,再对各评价主体的均值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每个评价主体的权重如下:培训学员评价权重为0.2,送培企业评价权重为0.3,培训机构评价权重为0.1,主管部门评价权重为0.2,第三方评价权重为0.2。结合实际情况,各评价主体的评价指标有所差别,评价主体的各层各个评价指标的权重是不同的。在进行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量化评价时,首先拟定测评表格,发给五个评价主体的每个成员。按要求,每个成员根据实际情况对培训项目质量进行全面评价。

四、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评价的标准确定

评价标准的设计必须是可测量的,可以实际操作和把握的,既有数量化标准又有可操作化语言表述。在评价指标体系中将评价标准分为优、良、差三个等级。

1.培训准备

在培训准备工作中,为检测培训标准和安排是否能满足培训对象的需求,我们通常要预先系统地分析评价目标,培训目标的表述必须清晰明了,否则模棱两可的目标表述会影响培训的实施和评价。培训方案中,如何选择培训对象,如何安排培训时间,如何确定培训场地等也是至关要素。我们应该对所有指向培训目标的条件和资源进行综合与系统的评价,并进一步完善和确定培训方案,论证其可行性与实际操作的效用性。

2.培训实施

评价培训质量优劣的一个极其重要的环节,就是对整体培训实施过程进行评价,这个评价结果直接影响培训效果。培训的实施过程是涉及多个环节的。第一是师资培训。师资的水平高低、受欢迎程度、综合能力等要素,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参训学员掌握并吸收知识技能的效果,同时还会影响参训学员的学习情绪以及对实施培训的机构主体的好恶及评价。培训师资评价指标应涵盖师资的配备、培训教师综合素质,包括知识、技能、教学能力、师德、教学吸收效果等多方面。第二是培训管理。培训管理是否科学合理,整体环节能否保证实施过程有条不紊,培训计划、培训大纲能否反映行业需求,与受训学员定期沟通反馈是否及时等,均可检验出培训实施机构的管理水平。第三是培训资源。实施培训所需的设施设备、培训教材、培训场地、课外学习资源等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培训的质量。第四是教学内容。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是实施培训和完成培训目标的重要载体,对培训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指标因素。因此在实施过程的二级指标中,这些因素都被列入其中。

3.培训效果

培训计划是否满足需求与预期目标,实施过程产生的预期与非预期效果,有关人员对培训结果的优劣判断,参训者的受益程度等,均为体现培训效果的评价指标。其中,参训学员的满意度评价是整个评价体系中最基本、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参训学员对培训整体环节的满意程度直接影响学员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情绪,从而影响培训的最终效果。对于委培单位来说,更注重参训学员在经过专业培训后,理论功底、动手能力、实践技能、新设备新科技的掌握与操作水平等综合能力的提升程度,希望通过学员在培训前后知识、技能及其他能力的变化,了解参训学员通过培训学到了什么,提升了什么。而学员参训后所产生的各方面的提升和变化,以及能否将培训成果转化为实际工作中的新能量,则最直观地反映培训的质量。受训学员完成培训回到企业后的跟进调查评价结果,更真实体现了培训的效果和价值,切实反映了培训质量。

五、结束语

从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来看,建立健全具有权威性、导向性的质量评价制度,是现阶段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深入推进,将对职业培训数量及质量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急需加强对职业培训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与制定,并在实践中进行有效积极推进。科学、系统的职业教育培训项目质量评价多元化评估体系的建立,为职业教育培训工作提供了质量保证。经过多方研究与论证,我们认为,在未来的职业教育培训过程中,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职能应该有所转变,从现在的主管逐步过渡到指导与监管,把主体评价权限集中在用人企业(第二方)和专业第三方评估机构上,只有这样,才能做到科学、客观、高效地推进职业教育培训,保证职业教育培训项目的质量和效果。

参考文献:

[1]曹忠义.高职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体系和运行机制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08,(04).

[2]唐昕,张庆伟.培训项目质量管理评价体系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09,(04).

[3]李秀红,刘伦斌.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动力不足的经济学探析[J].继续教育研究,2010,(10).

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范文4

1.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要义。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指出,知识经济时代下,企业教育培训已经成为内部人力资源开发培养的重要投资手段,是现代化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内容。从纵向上来看,现代企业的人力资源开发依次经历以下四个层面,即:自我开发教育层面、企业培训层面、使用性开发层面以及政策开发层面。实际上,在企业人力资源培养与开发实践中,自我开发教育层面与企业培训层面是相互的,二者互为基础,同时依存。一方面,企业员工只有具备较高的自我开发教学觉悟与习惯,才能够更好地适应企业教育培训,才能从企业教育培训中获益匪浅。另一方面,企业教育培训能够更好地提高员工的自我开发意识,革新其理念,提高员工个人思想觉悟。从横向上来看,现代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作为一项大规模系统性工程,需要经历很多环节和较长开发周期。它涉及人才引进聘用、人才管理与培养、人才考核与评价、人才约束与激励、人才晋升与保留等方方面面。知识经济时代下,信息资源空前丰富,传播途径千变万化,知识的高速更新给企业人才培养的效率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教育培训为抓手,是顺应时展潮流、与时俱进的明智之举,直接关乎企业内部人才队伍的建设质量,做好企业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是企业实现自身现代化发展的必然要求。2.是提升员工综合素质教育的必由之路。从现代企业的教育培训形式上来看,主要是理论学习和职业技能培训的模式。从教育培训的内容上来看,既包括员工在日常生产过程中必备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也包括对员工的制度培训、职业道德素养培训等多方面内容。简而言之,现代企业教育培训已经由传统企业单一化的知识技能培训转变为综合素养教育培训。通过系统性的职业教育培训,企业员工可以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有一个更加清晰的了解和更加精准的职业定位,并以此为依据,将个人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同公司的发展目标有机地统一起来。定期的员工教育培训在给员工带来知识与能力提升的同时,还有助于增强员工的职业道德感、荣誉感、使命感与归属感。这样一来,员工在日常工作中目标会更加明确、工作动力会增强,将会给企业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值得一提的是,企业在开展内部教育培训工作内容的过程中,要以员工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在制定教育培训计划前以及教育培训计划实施后,要安排专项部门负责反馈员工的实际感受,认真听取并积极采纳员工的意见与建议,提高教育培训的民主性、科学性、透明度。3.有助于提高企业的人才吸引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中,人才流失将会成为其现代化发展的巨大阻力。一则,人才流失致使企业前期人才培养各项工作化为泡影;二则,企业自身人才流失往往意味着同行其他企业人才队伍的进一步扩大。通过教育培训,能够保证企业员工在获取知识、增长技能的同时,懂得自己的职业意义,熟悉公司未来几年的发展规划与方向,这十分有助于调动企业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和职业归属感,为企业留住更多的发展建设性人才,确保企业人才队伍具有足够的实力。4.有助于提升员工的凝聚力。企业员工的团队凝聚力是企业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培训能够净化企业文化,从而增强员工之间的团队协作意识与凝聚力。反过来,良好积极的企业文化,能够为企业员工或团队之间凝聚力的提升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二者相互促进,相互影响。此外,教育培训能够帮助企业员工对行业前景、企业发展、职业属性有一个整体的宏观把握,有助于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凸显其在企业生产建设中的主体地位。5.增强员工的职位安全感,稳定劳动关系。企业开展教育培训,实际上是一个整合优化内部人力资源结构的过程。通过教育培训,能够有效地强化员工的知识与技能训练,改善员工的行为方式和工作习惯,使员工在不断的自我完善过程中逐步发现、创造自身的价值,进一步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质量。知识与技能的提升,以及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的提高,有助于坚定员工内心的职位自信心和安全感。如此一来,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劳动关系便会更加稳固,有效避免了因人才流失给企业造成的额外损失。

二、优化企业教育培训有效改进措施

鉴于企业教育培训对企业自身的现代化发展具有如此重要的作用,如何有效地结合企业自身的发展目标和生产运营现状,制定出切合企业自身实际的教育培训体系已成为当务之急。笔者在翻阅了相关的文献,并在参考了大量相关案例后,总结出以下几点优化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的有效策略。1.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企业内部教育培训机制涉及的层面较广,操作环节较为复杂,它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具体而言,完善企业内部教育培训机制,需要做到如下三点。第一,企业教育培训机制的建立要立足于企业自身的生产运营现状、员工的综合职业素养水平、岗位分布特征以及企业未来的发展规划纲要。第二,在教育培训机制实施过程中,要善于合理划分培训目标,将其分为长期、中期、短期目标逐步实现。第三,要注重提高企业教育培训机制的可操作性,在不断的培训实践过程中发展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使之更加科学、合理地服务于企业人才培养。2.细化教育培训目标。细化教育培训目标是提高企业教育培训工作科学性、可靠性的必然要求。首先,企业需要从自身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出发,在企业层级设置一个总体教育培训目标,包括培训人数、培训内容、教育课程、培训总目标、培训时间安排等。其次,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将其细化到每一个受训员工或团队,包括教育背景、职业技能、个人和团队工作能力等。3.强化教育培训评价工作。强化企业教育培训评价工作需要从两个方面出发,第一,企业自身要高度重视并认真制订员工教育培训评价方案,上级领导层要做好教育培训的监督。第二,要从员工中来,到员工中去,开辟员工信息反馈渠道,认真听取并采纳员工意见与建议。

三、结语

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范文5

1.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基本情况

澳大利亚建立了相当完整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通过联邦政府、州政府和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等机构对职业培训进行管理,形成了独特、有效的管理网。联邦政府主要负责制定有关培训政策,确定全国职业教育学历机构体系和质量控制体系,制定证书和文凭的国家标准。全国职业教育研究中心是一个不以营利为目的专业和独立的机构,它专门负责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信息的收集,管理,分析,评估、研究和统计,每年定期检查已注册的培训机构,对各州职业教育培训进行管理、协调、指导和监督。州教育培训部等作为职业教育的管理机构、教学评估机构,根据培训规范监督和检查教育培训质量。行业培训咨询委员会代表行业组织提供准确的行业当前和未来的技术需求和培训需求,制定行业培训计划、教学大纲、培训规范和考核标准。

目前,澳大利亚政府每年为150万人以上的劳动人口提供各类的职业培训项目,既包括传统行业(如畜牧业、制造业、建筑业、旅游、餐饮等),又向新兴领域发展(如信息、医药工程等),涉及3500多个职业。澳大利亚政府平均每年投入到职业培训的资金接近20亿澳元。

目前,澳大利亚提供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机构有近5000所,分为三类:一类是公立的。即由联邦或州政府举办,包括各类技术和继续教育学院(简称TAFE)、移民教育服务学校等。其中TAFE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主要承担全社会的职业教育培训任务,特别是对在校学生的职业培训,它也是澳大利亚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内最主要的培训实体,据最新统计,2012年全澳在TAFE就读的学生有180万人,其中:24岁以下占43.8%;男性占52.5%;有85.9的学生已经就业,主要利用业余时间参加培训。第二类是社区培训机构和企业培训机构,它们主要是承担员工培训、失业人员短期培训和其他较低层次的培训任务。第三类是私立培训机构,它们没有政府拨款支持,主要靠竞争来求得发展,可以平等参与政府的培训项目招标,竞标成功也可获得政府的培训拨款。

2.职业院校教材开况

从1997年开始,澳大利亚推行了“培训包”(Training Package)制度,并以此作为培训评估的标准。培训包由政府委托的研究机构负责制定,由行业委员会负责管理,其内容涉及到行业培训课程、学习资料、技能设定标准及评估方法。目前,“培训包”涉及170多个行业。各个行业培训包的信息可以从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数据库免费下载。培训包的内容一般包括以下信息:该培训包的演变发展历史;摘要;概述;产业简介;职业资格的架构;该职业所包括的等级证书种类;就业技能要求;评估准则;能力标准;附录等。培训包的内容一般在3年左右进行更新,以适应行业发展对技能水平变化的需求。

澳大利亚的职业培训教材开发是依据培训包规定的职业标准和培训标准进行的,教学内容以国家颁布的培训包为基础,并结合行业发展的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扩展。培训教材在本专业学科带头人的领导下,由参与教学的老师们共同开发,其内容必须满足培训包的核心要求,并由联邦政府的专门机构进行审定。教材可通过网络自行下载或由教师给学生复印。

3.澳大利亚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的特色

3.1政府对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定位清晰

澳大利亚政府将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建设发展作为促进本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始终坚持以市场为导向,社会经济发展中需要什么人才,职业教育和培训系统就及时、有效地提供相关教育和培训。国家重视技能人才的培养,在职业培训中倡导“以能力为本位”的培训方针,所指“能力”即岗位要求的专业技术操作能力(含紧急情况处置能力)、职业道德规范能力(含团队精神)、管理协调控制能力(含工作环境保护能力)和基础能力(含技术、知识、语言等技巧)。职业教育与培训更具针对性和实用性,经培训后的人员具备实用的工作技能、自我学习和调整适应能力,能适应用人单位工作岗位实际需求,实现了“所学即所干”。

职业培训的明确定位促进了培训成果与人力资源市场的紧密结合。选择接受职业教育的学生,拿到职业教育证书、操作能力强的,在人力资源市场求职时不比上正规大学的毕业生差,待遇上也没有很大差别。因此,在澳大利亚国民的观念中,去TAFE上学也能找到好工作,只要工作能力强暂时没有学位也可以被社会认可,这已经形成了一种文化现象。

TAFE的教育指导思想不仅是为年青人提供技能培训,而且包括为已经就业者(即涵盖不同年龄段的人)提供就业准备,为其提供更新知识和技能的服务,以满足不同人群“终身学习”的需求。因此,TAFE在建设和教学特色上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在招生上,它没有年龄上限,鼓励国人根据自己的需求继续学习;第二,在培养目标上,它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使培训者能很快适应职业需求;第三,在课程安排上,它的学制更具灵活性,设有阶段性、可持续的教育培训课程,人们能够在不同时期根据不同需求进行自由选择;第四,在教学组织上,它采取各种灵活多样的方式、方法和手段开展教学工作,为一切愿意接受教育培训的人们提供方便、快捷、有效的服务。

TAFE与普通高等教育、中等义务教育形成了有机联系,课程设置彼此衔接,学分可以相互转换。学生可从第11年开始(相当于我国的高中二年级)进入TAFE学院,同时进行义务教育文凭学习和职业教育就业资格学习。学生在TAFE学院取得职业教育文凭后,可以直接进入大学本科二年级学习。TAFE与普通高等教育相比,有较明显的差别:学生接受普通高等教育主要是为了拿到更高一级的学历文凭和学位,多数为全日制学习,以学科研究为主;TAFE学习的主要目的是获得职业技能和从业资格,多数为在职学习,学习内容以应用性为主,所有课程按行业、工业标准提出的要求实施。TAFE学院与大学在两条不同的轨道上发展,运行机制、功能定位各不相同。澳大利亚每年都有部分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毕业后选择就读TAFE学院,以便取得职业资格证书。TAFE的学生毕业后一般都能找到较为理想的工作,就业率在80%左右。

3.2制定和实施学徒培训计划

学徒制是澳大利亚政府为了把青年人(16周岁以上)的带薪工作和职业技能培训结合起来,通过在企业岗位现场培训以及在经验丰富的老工人、老技师指导下,迅速培养出新一代技术技能人才的一项政策。学徒制包括的行业包括建筑、汽车、美容美发、印刷、轻工制造等等。参加学徒培训的青年人,每周到实习的企业(岗位)参加一天的带薪工作,其他时间则是在学校里继续学习知识。

为了动员企业支持这项计划,澳大利亚政府向雇主提供了激励资金:一是学徒通过培训后获得三级以上的资格证书,雇主最高可获到4000澳元的补贴;二是如果雇主继续雇用在本企业实习并获得二级以上证书的学徒后,可以得到政府750澳元的补贴。为了鼓励青年人参与这项计划,政府许诺青年人通过学徒培训后,将来仍可进入高等职业和普通院校学习,他们过去的成绩和获得的证书可以算入学分,从而为他们提供了广阔的发展机会。同时,他们在学徒期间还可以得到工作报酬(以从事电机机械专业的学徒工为例,学徒期第一年的工资标准为7澳元/小时,通过四年学徒期后工资标准可以达到14.8澳元/小时)。

4.由此联想到的对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思考

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政府、社会对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认识到技术工人(技能人才)对经济和社会发展,尤其是后金融危机时期落实产(行)业振兴计划、区域经济带动战略等的重要意义。不使用篮领、白领的概念来区别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避免人为设置身份界限,从政策环境、社会氛围等方面鼓励不同年龄段的国民选择职业教育,彻底扭转以往对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工作、技能人才是“不入流人才”的片面认识。

二是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工作的扶持力度。要进一步妥善处理教育和人社部门在职业教育工作中的分工和合作,加大“双证互通”、素质教育和技能教育互通、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互通力度。要进一步加大国家对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工作尤其是对农民工培训投入力度,规范现有多部门参与农民工培训工作格局,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进一步扩大教育附加(企业职工培训经费)的使用范围,并制定具体使用办法。要大力支持技工院校师资队伍建设,放开教师职称评定等级限制,完善聘用办法等。要一步完善技工院校现有招生模式,放宽招生渠道和相关限制。要进一步提高技能证书在社会上的认可度,大力推行凭证上岗制度。要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市场职业供求信息分析工作,不断提高用人单位和求职者需求信息的准确性、及时性和权威性,进一步加强对职业教育(技能培训)工作的导向作用。要进一步明确各类培训机构尤其是公共培训机构(劳动就业训练中心)的改革发展方向。

三是职业教育(技能培训)机构要积极进行创新改革,不断完善提高培训模式、质量和效率。要以学生就业和产(企)业需求为导向,科学设置培训内容、方式、渠道等。要敏锐针对新兴行业、工种、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等进行调研论证,及时开发、完善相应的培训课程。要继续积极创造、总结、推行校企合作、一体化教学等好的模式和经验做法,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学生就业率,满足产(企)业需求。

四是建立技工教育、职业培训、职业资格证书与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之间课程、学分互认制度,构建立体互通体系。将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招生列入高等学校招生计划。

五是加大对技工院校和职业培训的资金投入,制定对企业学徒制培训和接收技工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税收优惠政策和补贴政策。

六是技工院校要进一步密切校企合作,注重收集行业发展趋势信息,不断优化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培养企业更为需要的技能人才。

5.对我国职业教育教材开发的建议

一是大力开发编写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教材。

二是积极组织力量开发编写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教材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教材。积极开发编写适合农民工进城务工需要的基本权益保护、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引导性培训教材和建筑、制造、服装、家政、餐饮、酒店、保健等技能性培训教材。开发编写种植、养殖、畜牧、农产品加工、运输、储存、营销等农村急需的实用技术培训教材。

三是积极开发编写新兴专业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试验教材。新兴专业课程教材主要指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需要的新兴行业和专业领域的教材。教学改革实验教材是指在认真总结、吸取国内外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经验的基础上,在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材体系结构及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具有较大创新,并能较好地体现现代职业教育教学观念的新型教材。鼓励开发编写实训教材和案例教材。

四是开发编写风景园林工程、模具设计与制造、护理、口腔工艺技术、中药制药与检验、旅游服务与管理、幼儿师范、艺术表演等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材及配套多媒体课件。

职业教育培训计划范文6

德国:实行“二元制”

德国保险职业教育的发展,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与学校合作办学的“二元制”模式,让德国保险业的发展后劲十足。据统计,德国大学毕业生占同龄人的比例仅为20%,将近80%的年轻人接受的则是职业教育,保险业七成以上的从业人员都参加过为期3年的职业培训,最终走上工作岗位。全德保险教育组织(以下简称BWV)就是“二战”后为保险业建立的一个职业教育组织,德国保险学院(简称DVA)在1995加入BWV,并成为BWV的一部分,这使职业教育培训活动在业界的协调合作得以加强。BWV业务范畴主要包括:保险专业技术培训和销售人员培训,并致力于以私人客户为主要目标群的保险从业人员资格培训。资格考试由BWV考试委员会举办,在全德21个地方设有考点。应试成功者会获取相应的文凭和一张证明卡。BWV采取区域化和网络化教育。BWV的网络由全德各大城市的42个独立会员组成。由于拥有广泛的网络,BWV能够对当地的培训需求迅速反应,并确保保险员工能在本地接受职业教育培训。另外,BWV非常重视与其他培训机构的合作,特别是德国的一些保险组织和保险机构,如全德保险联合会、德国保险学院、德国精算协会、全德保险业雇主协会、德国各地商会、汉堡大学、汉堡联邦军事大学和汉堡应用科学大学等。

美国:学习项目丰富

美国的保险职业教育是世界一流的,高校教育、资格考试或认证体系、保险公司的内部培训以及各种继续教育计划,种类齐全、互为补充。美国学院为寿险销售人员提供专业教育,是美国国内一所金融服务行业职业教育学校的领先者,它提供的学习项目有:高冲击力的销售培训(LUTCF)、注册雇员福利顾问(REBC)、风险管理助理(ARM)、国际理财规划师(CFP) 证书、注册健康险核保师(RHU)、特许高级生活顾问资格考试课程(CASL)。美国保险协会也是美国提供保险职业教育的重要机构,主要包括美国特许财产与责任险承保师协会(CPCU)、美国寿险管理协会(LOMA)、财险精算师协会(CAS)、北美精算师协会(SOA)、美国健康险协会(HIAA)、国际理赔协会(ICS)以及保险数据管理协会(IDMA)等。以美国寿险管理学会(Life Office Management Associate,简称LOMA)为例,成立于1924 年,是一家民间的非盈利性的学术研究机构,该机构的宗旨是在国际保险和金融服务领域推广寿险行业各个领域的专业技术资格考试。LOMA在全球70个国家和地区定期举行考试,每年应考人数超过10万人。LOMA提供的资格考试,包括:寿险管理学会会员(FLMI)资格、初级客户服务师(ACS)资格、高级客户服务师(PCS)资格、保险管理师(AIAA)资格、寿险财会师(AIAF)资格、保险法规督导师(AIRC)资格、年金保险管理师(AAPA)资格、再保险管理师(ARA)资格。众所周知的北美精算师协会(Society of Actuaries,简称SOA),是一个以服务于公众和学会会员为目标建立的教育、研究和专业性组织,它提供的精算师资格认证分为两个层次,准精算师(ASA)资格和精算师(FSA)资格。

英国:无固定模式

英国是最早提倡终身教育的国家,并不断完善其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英国的保险职业教育不设固定的模式,主要分为三种类型:专门的职业教育、职业技术培训和普通教育中渗透的职业教育。专门的职业教育以政府投入为主,在继续教育机构里进行;职业技术培训以公司投入为主,在公司里进行,保险学会提供保险职业资格认证。CII是英国皇家特许保险学会(the Chartered Insurance Institute)的简称,该学会成立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是在全球保险和金融服务领域处于先导地位的专业组织,它所举办的资格考试在国际保险界享有较高的声誉,有的国家法律明文规定,保险公司的高层管理者必须有一个具备FCII资格的人,否则不能注册。该资格考试被公认为是国际保险业内最高水平的资格考试。CII系列资格考试主要包括四类:一是IFC保险基础证书资格考试;二是CIP保险实务证书资格考试;三是ACII准会员资格考试;四是FCII会员资格证书。为了保持精算师达到较高的职业标准,英国还开展精算师职业持续发展计划(CPD),对从业精算师进行职业再教育。

澳大利亚 :协会学会多方推动

澳大利亚的保险职业教育主要是由保险协会或学会组织推动的,并强调职业教育与政府的终身计划(CIP)保持一致。澳大利亚保险行业组织主要包括:澳大利亚保险理事会、投资和金融服务协会、国家保险经纪人组织、全国保险中介人协会、养老金协会、精算协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险与金融学会(ANZIIIF,以下简称澳新学会)。澳新学会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首屈一指的保险教育和培训机构,实施的培训活动主要包括:学位授予培训计划和会员资格考试制度。该学会于2000年在澳大利亚保险学会和新西兰保险学会基础上合并而成,目前有合格会员11794名,授予学位的保险培训计划包括非寿险、寿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财务规划。其毕业生可以向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一些大学申请修读本科、硕士和 MBA课程。此外,澳新学会还设计了“继续职业发展计划”,所有会员可以自愿选修。澳新学会各分支机构每年为会员进行职业培训和组织社会活动超过200次。此外,学会确立了保险业员工需要的核心能力标准,促使其它提供保险教育的机构据此重新规划教育和培训方案,并且设计了相应的评估方案,以确定员工是否符合这些标准。澳新学会开办的会员资格考试是为保险、金融界人士开办的一种专业考试。该项资格考试分为财产保险、保险经纪、损失理算和人寿保险4大类。

日本:全方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