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范文1
关键词 福州大学城 农村教育 和谐社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Actuality and Countermeasures of Fuzhou University
Town Repay Surrounding Rural Education
LI Desen, ZHOU Meilan, CHEN Nijishi
(Fujian China Traditional Medical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108)
AbstractThe youth volunteer team of fuzhou university education existence organization of rural service peripheral superficial, service content, messy time cannot guarantee, such as has not been widely attention situation and problems in college education should anti-feed surrounding college youth corps committee chaired organization, expanded publicity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fixed service base, sharing university resources, formulate youth volunteer service long-effect mechanism countermeasures, such as the surrounding rural areas, in the hope of promoting education development, building the harmonious society.
Key wordscollege education; Fuzhou; rural education; harmonious society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自上世纪末开始,全国各省、市的高校规模迅速扩展。原有的高校场地明显不足,为了实现规模发展,各省市众多高校都在城郊、城乡结合部圈建新校区,众多高校面貌为之一新,其硬件与软件得到从未有过的增强。另一方面,各大学城所在地原本就是农村,大学城的建设打破了原来当地的教育秩序。当地政府也正在根据大学城的布局和拆迁移民回流情况规划相应的“小学城”建设,但当地教育大多存在设施简陋、学校师资匮乏等状况,这与大学城的教育条件形成鲜明的反差,出现社会不和谐因素。因此,当地农村期望大学城能够利用其丰厚的教育资源“反哺”他们的中小学教育,使失地的农民子女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本文以福州大学城为例,对其反哺周边农村教育工作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
福州大学城,位于福州闽侯县上街镇,占地1.8万亩。其中分布于大学校园区的高校主要有:福州大学、福建师范大学、福建医科大学、福建中医学院、闽江学院、江夏学院(筹)、福建工程学院等。到2010年,大学城在校生总体规模将达到7-10万人,其中研究生规模将占10%。是一个人才密集、知识密集、技术密集、产学研一体化的新型大学园区。自2002年开始建设以来,至今已基本完成基础建设。随着各高校主体的相继迁入,各校在基础设施、软硬件设备、文化建设等方面均已基本完成,招生规模也在逐年扩大。
1 福州大学城周边农村教育概况
据统计,福州大学城总体工程规划涉及闽侯县上街镇15个行政村。上街镇位于乌龙江南岸, 是福州的“西大门”,与福州市区仅一江之隔, 境内有316国道、324国道纵贯,从镇中心区域到福州较为便捷,是福州的卫星城镇之一。尽管如此,上街镇地处城市周边的城乡结合部,居民主要由本地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和外来流动人口组成,成分复杂,流动性较大,而且大学城交通条件的逐步改善,流动人口增长迅速。现有农村人口77362人,还有相当数量的外来农民工,学生素质相对福州市区偏低。目前当地教育除了上街中心小学等几个学习环境和教学质量较好的小学, 其余的都不同程度存着基础设施落后、师资力量不足、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低等问题。位于镇中心区域的闽候六中本科上线率并不理想,位于建平村的建平中学也存在着师资配备不齐全, 学生厌学、退学, 没有良好校园文化的问题。教育环境的落后致使当地居民与福州市区的居民在文化修养、知识水平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
随着福州大学城建设的不断完善,周边地区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这就出现大学城较完善的教育设施和优越条件与周边农村教育的落后形成鲜明的反差,形成社会不和谐因素。我们要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缩小教育差距。因此,大学城反哺周边农村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
2 各校对周边农村教育反哺的现状分析
(1)遍地开花,组织凌乱。大学城各高校同时存在校团委、系团委、学生会各部门甚至学生班级都到周边小学去联系举行青年志愿者活动。虽然,大学生非常有热情,但是各种组织、青年服务队太过庞杂,周边小学无法接待甚至干扰其正常教学。
(2)活动内容单一肤浅。有些学校只从自己的教学需要出发,没有考虑当地基础教育的实际。因此,活动大多停留在浅层次上实践活动,或虎头蛇尾,流于形式,甚至为了活动而活动,到周边中小学只是照照相,收集一点资(下转第30页)(上接第18页)料就走,没有形成一个比较清晰的长效机制和帮扶关系。
(3)服务时间得不到保证,甚至“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很多大学生的课程比较紧,能够抽出的空余时间相对较少,往往中小学需要大学生支教时,而大学生也在上课;当大学生周末有空余时间时,中小学生在周末不能“加班”。
3 对策与建议
(1)发挥各高校的优势,树立各校自己的精品,走专业化、专门化道路。加强学校与学校间的联系,整合力量,互相补充。如:师范大学可以树立大学生支教和师资培训深造品牌,工科院校可以树立激发中小学生发明创造激情的品牌,医学院校可以树立医药科普、普及院前急救和灾害自救品牌等等。只有这样,这项活动才能可持续发展,才能立足高校,发挥各自优势,才能引导以生动活泼的服务形式,调动广大高校师生反哺周边农村教育的积极性。(2)鼓励和支持大学师生志愿者反哺周边农村教育。1993 年底,团中央发出了开展青年志愿者行动的号召,志愿者行动是适应社会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服务社会、奉献爱心、使人生价值升华的较好的形式,它把服务社会与教育青年有机结合起来,符合当代大学生的特点。
当前大学生志愿者存在组织较为松散、持久性不强、自身特点发挥不够、时间不能保障等不足。同时,大学老师也不清楚整个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甚至不知道有反哺中小学教育的事情。由此,各高校团委应制定大学生服务周边农村教育相关机制,扩大宣传、组织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大学生志愿者对周边中小学的需求提供帮助,如外语、计算机支教,组织文体活动等。并尽量安排大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保证志愿服务时间。同时也制定相对应的高校教师参与活动的激励机制,使他们的劳动得到更多的认可。
4 总结
福州闽侯上街的农民为大学城的发展奉献出了他们宝贵的土地,沐浴着大学城阳光的我们,有责任为他们孩子的教育尽一份力。而且面对当下大学城周边农村教育现状,我们更应加强反哺农村教育事业,在农村自身经济建设的同时加强对他们教育和文化建设,满足每一个中小学生的学习需求,这有助于改变农民落后的观念,提高农民的整体素质,切实促进和谐农村与和谐社会的建设。
参考文献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范文2
关键词::农村;初中;语文教学
由于地域因素、城乡因素、发展因素,长期以来教育投入的不公平,使"城市教育像欧洲,农村教育像非洲"。这种现象严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发展。笔者结合黔北农村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来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 学习现状及原因
1.初中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热情不高,态度冷漠,不认真学习。部分学生因自己成绩差,感到升学无望,更是什么都不学了,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方面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主管领导用经济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给学校、老师、班级定升学指标。这样导致的最直接的结果是:语文学习围绕"中考指挥棒",中考怎么考就怎么教,不考的就不教,学生中考不考的就不学。另一方面,学生自己看不到语文的价值,看不到学好了语文是受用终生的事,却不知道语文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
2.学生片面看待语文学习的劣势,认为语文学不学都一样,花工夫学,收效不大;不花工夫,也差不了多少。觉得学语文好比"狗咬刺猬--无从下嘴",内容多,头绪繁杂。
3.学生对语文学习不感兴趣,许多是由家长造成的。家长没有给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能言传身教给孩子做出榜样。大部分家长常年外出打工,,错误地认为孩子的学习是老师的事。加之,现在每个乡镇上都有五六家网吧,学生只要一有空,就溜进去,沉溺于网络游戏之中不可自拔。再一个,现在的经济增长速度快,各种工厂如同雨后春笋,纷纷建立,只要能受累,一个月就能挣个三两千,所以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学习就持一种听之任之的态度,学习不行就进厂打工,这也就造成了学生不爱学习,抱定一种考不上就进厂干活,爱咋咋地的想法。
4.农村初中语文课堂教学方法陈旧,教学效果欠佳。在农村初中的语文教师,大部分一般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觉得枯燥无味。在写作教学中,教师把大量时间花费在批改上,作前指导、批改后评讲花的功夫不深。教师苦于批改作文,以"全批全改"、"精批细改"要求和衡量自己的工作。这样,语文教师往往下了很多无用功,教学中出现少,慢、差、废等现象。
二 针对以上问题,可采用以下对策
1.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严管的同时一定要厚爱。
学生上语文课积极性不高,兴趣不浓,精神不饱满,劲头不足,语文学习的目标落不到实处,教学效果大大折扣。要改变这种状况,要讲道理,增强学生学习语文的责任感,晓之以理也好,动之以情也好,须聚焦在抓住学生的心理,思想、情感、态度、行为等,时时处处观察学生,抓住时机及时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针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如学习态度差、调皮、捣蛋的学生,老师要经常找他们谈心,各方面关心他们。如家长在家,老师要经常与家长联系,并与家长探讨如何教育子女,协助老师教育好他们的子女。对于单亲家庭的孩子,这些学生孤僻、自卑、不合群、缺乏上进心。老师要关心他们,无论在学习上,生活上,还是精神上都要关心。让他们体会到班级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如了解他们生日的日期,到这一天送个贺卡什么的,或搞个活动,叫同学们个个拿出自己的绝活,能唱的,给他唱一首歌,祝贺他的生日,能画能写的就画写送给他,有钱的买个蛋糕将蜡烛点起来唱生日歌,我想会给他许多惊喜,他能激动得流下眼泪。
2.课内外结合,开展丰富多彩活动。
课堂学习是语文学习的主要阵地。学生学好语文主要在于老师在课堂上的教学,要使学生学好语文,首先要让学生对你所教的课产生兴趣,所以老师要千方百计想方设法,开展一系列的丰富多彩语文实践活动,这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他们的积极性最高,乐此不疲。如背诵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故事会、读书报告会、办墙报、手抄报、参观学习、歌咏比赛、主题班会,配合教学内容师生共同参与。当然,初中语文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参加一些课外阅读、知识竞赛活动或者征文活动,并以此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促使其在听、说、读、写、等各个方面都得到相应的发展。所以,初中语文教师不可放弃对学生阅读兴趣的引发。
3 .开展分层次教学。
农村初中,学生来自全镇各村的小学,各校的教育教学水平、方法和效果都不尽相同,学生的家庭环境的影响也千差万别,自身的先天素质和主观努力也参差不齐,由此势必造成同一班级的学生在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上,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上普遍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班级授课制的情况下,教师教学中的"一刀切",必然会造成差等生"吃不了"优等生"吃不饱"的消极局面。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从读写听说四个方面制定出A、B、C三个学习能力等级的标准,通过观察测试,再确定每个学生的语文学习综合能级。每学期结束,再对照标准和测试情况,重新定级。当我们进入了教学操作的更高境界时,将会发现自己操作的不是一堂课,完全是自己的人生,是自己对真、善、美的理解与追求的表达与诠释。只是每堂课都有一个新的角度而已。整个教学活动过程都体现分别施教、分层推进,使每级学生都能达到他实际能够达到的最好的学习目标。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更是一门艺术,而农村中学的语文教学则更是"无米之炊"的艺术,提高农村语文教育教学质量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苦细致的工作。但不管现实如何,作为一线的农村中学语文教师,只要我们坚持的方向不变,我们的信念不变,踏实勤奋,锐意进取,不断探索,农村初中语文教学或取得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初中语文》.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1月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范文3
摘要:本文针对吉林省8个地级市和一个自治州的60个县市区中的765个乡镇中的小学进行英语教师现状及其课堂教学能力进行大规模调查,通过对当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状况、教学现状、教师基本素质及其课堂教学能力四个方面进行问卷调查,分析总结出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就提高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提出对策。
关键词:吉林省农村小学 英语教师 现状 课堂教学能力 调查对策
中图分类号:G6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9-0010-02
《教育部在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中明确提出:2001年秋季,全国城市和县城小学开设英语课程;2002年秋季,乡镇所在地小学开设英语课程。而吉林省在教育部指导意见出台15年后的今天,虽然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已逐步走向正轨,但与城市相比仍有很大的差距。为了解具体情况,笔者和课题组成员对吉林省8个地级市和一个自治州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队伍状况进行了深入调查,以期分析问题,探索途径,为寻求提升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对策奠定基础。
一、问卷的设计和调查的实施
本次调查问卷分别以单选和多选的方式加以设计,共涉及以下四个方面:教师个人基本信息、教学现状、教师基本素质和课堂教学能力。本次调查对象是吉林省8个地级市和一个自治州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通过实地问卷发放、QQ、微信、电子邮件等手段指导填答问卷并回收,然后对问卷进行初步整理。本次共发放问卷2700分,平均每个地区300份,成功收回有效问卷2160份,平均每个地区240份,结果真实有效。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现状分析
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现状共包括三个部分,即小学英语教师基本状况、他们的教学现状以及他们的基本素质。
从教师基本状况来看,在年龄和性别方面,年轻教师(60%以上)居多,大部分为特岗教师或农村硕师人员,有经验教师偏少。同时,教师的男女性别比为7:23,体现了教师性别的不均衡性。在职称结构方面,小教一级以下的占47%,小教高级仅占38%,职称结构相对偏低。在专业结构方面,本科毕业的教师占到了近92%,而且基本上是师范英语专业毕业(87%),教师专业结构相对比较合理,但是仍然有非英语专业毕业的在从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同时,一些学校由于缺乏英语教师,只好安排新调进来的教师来教英语,体现出目前农村教育教师配备还有待提升。在教师教龄方面,3年及以下的占了61%, 10年及以上约占7%。由此可见,坚持扎根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教师比例很少。在教师数量方面,专职英语教师数量相对不足, 68%以上都是兼职教师,大部分英语老师的工作量都超过16节,且多学科任教。调查结果显示,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存在如下几个特点:教师数量、教师性别、年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均显不合理。
从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来看,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5%教师所在学校普遍不重视英语,觉得英语是一门副科。同时,68%的教师表示所在学校提供的教辅材料少之又少。大部分被调查教师反映多媒体与网络技术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应用不足,有的学校甚至不提供多媒体教学设施。78%以上的教师表示偶尔有机会参加英语教学培训活动,而19%的教师几乎没有。虽然目前国家大力推广针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国培和省培项目,但是由于师资的短缺,真正能落到农村教师的名额不多。总而言之,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不宜乐观。
从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基本素质上看,在语音方面,语音面貌好的仅占10%,不过关的教师占74%。在口语表达方面,能用英语组织教学的占20%,28%教师中英文各占一半,还有37%的教师讲课中文居多。在语法方面,有全面、系统语法知识体系能力的教师占39%,有56%的教师可以自如地讲解课堂常用语法,但是仍有15%的教师对语法的讲解稍显吃力。在教学方法方面,认为自己对主要教学法了解的占18%,不了解的占79%。在国家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了解方面,高达93%的教师基本解小学英语课程标准。同时觉得自己能够比较理解所用教材的设计思路、特色和局限性的教师占96%左右。在教学效果方面,对自己当前的教学现状感到满意的教师约占27%,觉得一般的约占56%,感觉不满意的约占17%,大部分教师都觉得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能力还有待提高,且大部分教师认为自身欠缺教学科研能力。
(二)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现状分析
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备课时经常需要查询课本和教参以外资料的教师高达56%以上,偶尔查阅资料的约占43%。但是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普遍认为他们可以参考的资料比较少。在课堂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采用语法翻译法(占72%),少数老师能够采用听说法或者交际教学法(占21%),仅有极少数教师采用任务型教学法。在制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方面,大部分教师能够制定与课标相符的教学目标,但是在实施过程中,落实目标的不多。从教学各个环节看,采取单一模式进行教学各个环节实施的教师占86%,经常采取多样式教学模式的仅占7%。此外,调查还了解到在课堂上经常组织教学活动的约占10%,偶尔组织教学活动占36%。在课堂上经常有意培养学生英语能力的教师约占21%。从培养学生英语技能方面看,教师通过英汉互译(22%)、整体记忆(34%)、抄写(14%)、教拼读规律(10%)等教小学生学习英语词汇。教听力最常用的方法分别是:放录音,然后提问(20%);反复放录音(47%);自己朗读,学生听(28%);边放录音边讲解听力技能(5%)。训练小学生阅读技能的方法如下:推理判断、猜测词义、预测下文、了解重点细节、理解文章结构,理解逻辑关系以及理解作者意图、观点和态度。因此在有效培养小学生的英语技能方面,大部分教师认为自己做的比较合理,但在调查中发现,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少考虑小学生的心理接受特点。从整个教学过程看,仅有39%的教师能够巧妙有趣地导入教学,20%的教师能够灵活组织教学内容,24%的教师能够组织开展不同类型的教学活动,7%的教师能够把握好每节课的重难点及合理分配时间,32%的教师能够采用不同方式结束课堂教学,28%的教师能够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仅有3%的教师能够主动开展教学反思。但是大部分教师(89%)能够有效进行课堂管理。
三、对调查结果的思考
通过对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现状及其课堂教学能力的调查发现,虽然近几年农村小学英语教学有所改善,但是仍然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数量、教师性别,年龄、职称结构、专业结构不合理
专职英语教师数量相对不足,有经验教师偏少,女教师居多,职称结构相对偏低,教师配备不合理。
2.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有待提高
吉林省农村学校普遍不重视英语,学校提供的教辅材料少之又少。农村教学媒体十分落后,英语教师所使用的录音机基本能够保证,但与教材配套的教学资料、图片、语音教室都没有,更不要说计算机网络等设备。学生多为大班授课,每班人数较多,这种情况不利于师生交流互动,无法培养学生的英语交际能力。另外,教师参加英语教学培训活动机会不多。虽然目前国家大力推广针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国培和省培项目,但是由于师资的短缺,真正能落到农村教师的名额不多。
3.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基本素质有待提高
参照教育部师范司公布的合格小学英语教师标准和调查结果可以看出,部分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专业素质离新课标的要求相差甚远,还有部分教师语音语调不地道、不流利,甚至有明显的错误,口语和听力能力普遍较低,英语授课能力差。虽然大部分教师对国家小学英语课程标准的内容比较了解,但是大部分教师都觉得自己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和能力还有待提高,且大部分教师认为自身欠缺教学科研能力。教师们的教科研能力差,外语教学理论知识和教学法知识欠缺,经验不足,不了解语言学习规律,教育心理学知识缺乏,不能按照小学生的特点和认识规律设计教学环节、安排教学活动。
4.农村小学英语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有待加强
在教学中,农村小学英语教师采用的教学法比较单一,任务型教学法几乎很少用到。虽然大部分教师能够制定与课标相符的教学目标,但是落实不到位。教师通常采取单一模式实施教学各个环节。此外,教师培养学生英语能力意识不强,许多教师仍然采用传统的方式进行教学,很少考虑小学生的心理接受特点。从整个教学过程看,教师在导入教学、组织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把握课程的重难点及分配时间和科学评价学生的学业成绩方面都略显不足。大多数教师注重教学策略的设计,对课后教学反思重视不够。他们上完课后,就安排与教学无关的活动,漠视教学反思。
四、改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现状及课堂教学能力对策的建议
1.改善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结构
鉴于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结构的不合理性,建议鼓励师范院校的英语本科毕业生、研究生扎根于农村教育,给予他们相应的优惠政策。同时借助农村硕师工程项目,培养更多教育硕士研究生。在职称评聘方面,政策多倾向于农村。
2.改善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环境
鉴于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现状,建议对农村教学环境加以完善,多配备多媒体教学设备,同时加强英语资料建设,完善适合于小学英语教学的课堂环境,软件和硬件设施同时加强。
3.完善培训体系,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在职培训是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必不可少的一条途径。借助国家国培和省培政策,通过集中短期培训、长期置换培训、远程网络培训,送教下乡等形式,采取分期培训、按需培训和阶梯型培训等手段,对农村小学英语教师在基本素质、课程标准、教材教法、教学设计、教学活动设计、课堂教学能力以及教科研能力等方面长期不断地进行在职培训,以期待整体提高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基本素质和课堂教学能力,全面改善目前农村小学英语教学面貌。
总之,目前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师整体素质有待提升,各级教育行政及培训部门应加强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的在职培训,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在教育教学和教科研能力方面双管齐下,全面提高吉林省农村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何建军.当前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J].教育探索,2008.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范文4
目前农村小学生的劳动意识十分单薄,劳动技能欠缺;同时,家长也存在一定偏见,令人担忧。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劳技教育,使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培养热爱劳动意识。另外合理的劳动对于学生增长智慧、增强体质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加强劳动教育已经是刻不容缓,加强农村劳动教育主要途径是:第一是学校、家长要改变观念,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的育人观念;第二,加强劳动教育的研究,改进实施策略;第三,要加强对劳动技术教学的硬件建设。
1.现状与问题
"从片面发展转到全面发展"是培养现代社会合格人才的一个基本要求。在谈及这方面存在的问题时,"劳动教育状况令人担忧",同时也阐述了相关的一些现象,读后令人深省。去年假期间,我利用回农村之暇,走访了十几户学生,其中耳闻目睹有关学生家务劳动的情况让我感到心情十分沉重。
1.1 有两名11岁、13岁的女同学,(分别读小学五年级与初一)至今没洗过衣服、手帕,自己从未洗过头,主要由其奶奶、妈妈帮助洗,家务事几乎是不干的。(两名学生的成绩均较好)
1.2 一天晚饭后,天已渐暗,我去一正读小学六年级的男生家随访。到了他家推门,只见其饭桌上一片狼籍:4个菜大多所剩无几(只留一点汤与一点咸菜),碗筷丢放着,桌上、地上散落许多饭粒,一只凳子斜倒着……这时,其母亲从猪棚走了出来,满头是汗,一身疲惫的样子,她似乎颇有歉意的招呼了我,说她儿子已吃过饭正在楼上看电视。随后,其母满怀失望、气愤而又无奈地向我诉说,孩子从不肯做家务,只管自己享用。
2.忧虑与责任
据美国哈佛大学的社会学家、行为学家、儿童教育专家对波士顿地区456名少年儿童所作的20年的追踪调查发现:干家务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相比,长大后失业率为1:5;犯罪率为1:10;平均收入高出20%,此外,离异比率、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得多,这一比率所反映的趋势,应该能被大家认同的,也是普遍客观存在的。问题的症结或者说关键是,我们当前的教育普遍忽视了劳动教育,我们的观念中普遍淡化了劳动教育。据报道,我国小学生在家劳动时间平均为11分钟,仅是美国的1/7、泰国的1/6、韩国的1/4、英国的1/3、日本的1/2,如果我们在教育中一旦形成"十分普遍的现象",任其发展,其最终的后果将是犯"历史性的错误"!
农村小学生的纯朴、诚实优秀品质渐渐地消失,乱花钱、图享受,生活自理能力差、不珍惜劳动成果等不良品行的滋长。现在农村小学生的面貌实在令人担忧。不难想象,我们培养的人如果是一个缺乏劳动观念,不珍惜劳动成果,不珍重家庭亲情,那么这样的人纵有高智、高能、高分,最终对于家庭,对于社会会有一种怎样的回报呢?多少往事人生悲剧,真是不堪预测!农村小学的劳动技术教育正陷入泥潭,我们必须重新认识劳动技术教育,转变观念,走出困境。所以,在学校中加强劳动技术教育,是刻不容缓的!
3.实践与对策
3.1 是学校要改变观念,树立现代素质教育的育人观念。劳动与技术教育是小学3~6年级学生人人必须经历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基本领域之一。接受劳动与技术教育、获得劳动与技术的学习经历是每个学生的基本权利。说到底,造成我们劳动教育相对薄弱,学生劳动观念、劳动技能不高的根本原因是相当一段时间来,学校(包括家长)自觉地、不自觉地受"应试教育"影响,是"应试教育"所造成的必然后果,认为劳动教育是一种"多余的教育"、"过时的教育",这是十分错误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历史证明:劳动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健全人格的必然要求,加强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是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责无旁贷的义务与责任。学校领导、教师要充分认清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识到劳动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途径;是培养新一代建设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的必然要求。
劳动技术教育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之一,经过参与劳动实践活动,进行劳动技术教育,使学生热爱劳动。在参加劳动的过程中可以培养艰苦奋斗的精神,磨炼意志,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到劳动成果的来之不易,要热爱劳动果实,勤俭节约。另外,合理的劳动对于学生增长智慧、增强体质和陶冶情操都有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
3.2 加强劳动教育的研究,改进实施策略。劳动教育不是可有可无的教育,不能停留在口头上,要改变课堂上说教式、形式化的教育,重要的是我们的学校领导、教师要从少儿身心发展特点出发,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教育。
3.2.1 抓好一个重点――用好教材是劳动教育的基础。劳动技术教育是一项长期、系统性性教育培养任务,不是短暂的教育,或者一两次活动就可以实现的。目前使用的小学教材《综合实践》,相当部分是较好的教材,具有实践性、技能性与应用性,我们只要认真地贯彻本教材的理念,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果。这是一项基础性工作,也是最重要的工作。我们的教师要切切实实地落实好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落实到每一个学生中去(劳动教育以活动形式进行是比较合适的)。首先我们教师要认真研读教材,把握教材的编排体系,做出认真课前准备。第二,必须建立相应的教学研讨活动组织,定期开展相关主题活动。第三,要建立合理的劳动技能(综合实践课)评价体系,进而促进劳技活动的深入开展。
3.2.2 落实一个支撑点――创建劳动基地活动是劳动教育的一个有效补充。结合农村的实际,努力开辟课外劳技教育的渠道,让学生到广阔的天地里去体验生活,从学习体验中培养 学生坚强的意志,树立艰苦奋斗、热爱劳动的思想。建立 "劳动基地教育",学校每学期组织学生去参观各种农作物的培育、生长、管理的收获,同时听取农业专家的专题讲座,体会了农业劳动生产的伟大意义与价值,从而培养关心农业,热爱农民的感情。所以创建劳动基地活动是劳动教育的一个有效补充,是劳动技能的一个支撑点。
3.2.3 强化一个亮点――教师们探索寻求有效方法与方式是劳动教育的必然要求。每一位教师的教学风格各有差异,各个地方的具体情况各不相同,所以在劳动教育中,要因地因时因人组织教学活动,教师要创造性亮出自己的教学特色。例一位劳技课老师把家里的丝瓜种子拿来,分发给每一个学生,并进行培育的方法指导,每一个学生回家都十分小心地培育、栽种……据这位老师反映学生对自己栽种的作物非常关切,舍得劳动,表现了精心地哺育,小心地呵护。待到收获的时节,学生们所表现的喜悦、激励、自豪以及急切言表的神情,真令人欣慰,令人难忘!后来在家长的支持下,引导学生创办了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小植物园",同学们都能主动地参与劳动,积极地相互间进行"技术交流"和"成果比赛",他们真正地体验着劳动的乐趣,体验着"劳动最光荣"的含义了。
3.2.4 形成一个合力点――争取家长社会的支持是劳动教育组成部分。家长对劳动教育的认识,对孩子的影响是十分重要的,甚至是关键的,学校的劳动教育好多需要家长的配合协作才能完成。劳技教育缺少了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为一方面家长可以在生活中随时随 地指导学生进行劳技训练,另一方面家长还可以督促孩子们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培养学生爱劳动的感情 。我们通过家长学校举行家长教育讲座等,让学校和家长形成共识:学生参与劳动,不仅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热 爱劳动、尊重劳动人民、爱惜劳动果实的品质,而且有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在劳动中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创 造力,使双手更加灵巧;不仅有助于锻炼身体,增强体质,而且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的品质,懂得尊重老人、 孝敬父母、关心他人、帮助别人。
事实上,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的目标是一致的,所以学校只要利用多种途径向家长说明劳动教育的利弊关系,假于社会舆论的导向,家长一定会对劳动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同时,邀请社会上一些先进工作者、劳动模范作事迹报告,也是劳动教育的很好形式。
3.3 要加强对劳动技术教学的硬件建设。
3.3.1 劳动实践基地建设。劳动技术教育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具有实践性与开放性,决定了它对硬件设施的依赖。一般认为劳动实践基地分为两个类型:校内劳动实践基地。农村小学的空地多,学校要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对各个角落、每块花木都要精心设计,细致管理,各班级可以建立相应的责任保护区,花坛管理基地;让学校出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美好景象,让学生感受着劳动的自豪与光荣。校外劳动实践基地。学校要积极与社会机构取得联系,与职业技术学校、农技站、科技馆、兽医站、农场、养殖户等单位结对,定期活动。挖掘周边环境的潜力,如建立"卫生一条街"、"保护母亲河"等。
3.3.2 资金设备投入。学校要通过各种办法筹措资金:自己筹一点,上级拨一点,社会帮一点等以保障劳动技术教育设备设施的建设和劳动实践活动基地的建立。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范文5
一、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现状
1.口语教学方式单调呆板
当前,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主要方式仍然是“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只机械简单地让学生重复跟读练习,或者请学生朗读课文或对话,教师大多不针对课文或对话中英语词汇的语境和全文思维作进一步深层的讲解和剖析,学生也只能进行机械背诵课文或对话,既学不到口语表达的精华,也不能形成英语思维,导致他们难以将课堂上所学内容运用到日常英语交际和交往中。
2.学生练习英语口语的热情不高
农村中学生相对于城市的学生来说胆量小,有些学生认为自己的词汇量小、语音语调不够标准,缺乏开口的自信心。同时,他们大多怕受教师责备,怕被同学耻笑,使他们难以进行正常思维和顺利的表达。同时,由于农村班级学生较多,学生个体表达的机会比较少,学生缺乏足够的口语练习机会,英语口语水平自然难以提高。
3.农村初中教师口语水平偏低
目前,不少农村中学英语教师的口语水平偏低,语音语调不够标准,不能流畅地用英语教学。在英语教学中,大部分英语教师甚至除了带读单词和课文之外,极少用英语授课,没有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听说氛围。同时,尽管大部分农村地区采用新教材,但是仍有部分教师没有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Group Work,Free-talk等环节,难以调动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兴趣与热情。
二、提高农村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有效对策
1.创建英语学习情境
对于农村初中生来说,缺乏勇气练习口语,没有机会练习口语是他们练习口语的最大障碍。教师在课堂上应努力营造出友好和谐的课堂氛围,创建有利于口语学习的情境,让学生树立用英语说的信心,多说多练。可以规定每节英语课前的十分钟为自由说话时间,按照座位排序,每天让一个学生站到讲台前,鼓励他们用英语自由表达,内容可以是最近的喜闻乐见,或是描述自己对某些人或事物的看法等等。学生上台表达的时候,台下的学生认真听,并可以尝试对口授者的内容用英语进行提问,这样能够起到很好的操练口语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该充分利用教材上口语教学的资源,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编写对话并表演,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又能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强化口语训练。此外,为了活跃气氛,英语教师还可以教给学生一些简单的谚语或者英语歌曲等,为学生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环境。
2.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素质
当前,有许多农村英语教师缺乏研究课程的热情,教学方法的更新不及时,课堂教学缺乏创新力和活力,导致英语教学效果不理想。教师应加强自身素质训练,积极学习和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同时,教师还应该切实加强自身口语学习,使自己的英语发音不断趋于标准。英语口语的教学是一个认知过程,也是一个情感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情感注入对于教学效果有直接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质、情感素养、人格魅力。
3.充分发挥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
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范文6
关键词:小学;机器人教育;信息技术;技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3)04-222-01
2003年教育部把“人工智能基础”课程作为信息技术教学的技术选修模块引入小学选修课程中之后,我国的人工智能教育在大众化和普及化层面上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智能机器人作为人工智能的重要应用领域, 在小学中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一、在小学开展机器人教育的必要性
由于知识经济的出现,知识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驱动力;拥有先进技术和最新知识,尤其是拥有知识创新能力的人,也因此成为生产中决定性的要素,成为国家最重要的战略资源。机器人技术涉及多门科学,是一个国家科技发展水平和国民经济现代化、信息化的重要标志,因此,机器人技术是世界强国重点发展的高技术,也是世界公认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很多国家已经将机器人教育列为学校的科技教育课程,在孩子中普及机器人学知识,从可持续和长远发展的角度,为本国培养机器人研发人才。
二、新形势下农村小学机器人教育的课程目标
小学机器人教育课程是为了进一步落实信息技术教育的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主要目标。机器人教育以培养学生逻辑思维为主线,以综合性、实践性和探究性为学习特征。不要求学生立刻参加各种机器人竞技大赛和将来投身机器人开发行业,而是培养学生对智能机器人的兴趣,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以智能机器人为载体的通用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生活和科学的深刻影响。还要使学生学会运用信息技术增进交流与合作,拓展视野,形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三、新形势下农村小学机器人教育的发展对策
1、教育部门在机制建设、政策完善和课程标准建设方面应切实发挥作用
教育部门要制订明确的机器人教育发展规划,在课程体系建设、考试评价和激励机制等方面加以保障。从目前来看,课程标准和评价激励措施的制定已经刻不容缓。课程标准是机器人教育发展的风向标,直接决定着教材开发、师资建设的进度,其重要意义不言自明。评价激励措施对刚刚走上发展快车道的机器人教育更为重要,完善评价激励措施不仅是对学校和教师劳动成果的尊重,也是不可或缺的行政推动举措。笔者呼吁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尽快出台相关评价激励政策,将机器人教育纳入中考范围,提高学校和教师的积极性,使机器人教育常规化、普及化。
2、加大机器人教师队伍建设力度
机器人教育的深入发展离不开教师队伍的建设,教师队伍建设离不开多层次的教师培训。一般来说,培训分为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骨干培训由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全员培训则由县、区教育部门组织,也包括各学校的校本培训。我们应将骨干培训与全员培训相结合、集中培训与日常学习实践相结合,重点从教育思想、教学理念和技术素养几个方面实现师资培养的突破。各学校要保持机器人研究团队(包括机器人辅导教师和学生)的梯度发展,保证高质量的研究团队和充足的研究时间,不断为机器人教育注入活力 。
3、加强校本课程开发,探索机器人课堂教学
在三级课程体系下,校本课程的开发能够有效地实现机器人教育的价值。各学校应该根据实际,在合理选择机器人产品的同时,尽量学内容,逐步对机器人教材进行二次开发,将其转化为适合学校机器人教学实际的校本教材,并在此基础上开发校本课程。要加强校本课程开发,遵循学生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使小学机器人教育教学成为青少年能力、素质培养的智能平台。智能机器人教学内容可以借鉴北京景山学校的做法。在小学阶段,学生注意新鲜、感兴趣的事物,对周围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喜欢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此阶段主要使学生了解智能机器人的基本结构和工作方式。教学内容为:搜集机器人图片、展示机器人的发展状况,学习为一种智能机器人下载程序的方法。用现成的程序开展智能机器人的游戏和比赛项目。智能机器人教学安排在四年级较合适。
4、处理好机器人竞赛与普及教育的关系
机器人竞赛的根本价值是其教育价值,竞赛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在积极参加竞赛的同时,更要注意大面积地对学生进行普及教育,实现竞赛与普及教学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避免机器人教育走入“竞赛至上”的误区。这要求我们,一方面要合理利用资源,学校可将竞赛机器人和教学机器人分开使用,还可以使用机器人模拟系统或者自主研发一些适合学生动手制作的简易机器人,解决竞赛机器人数量有限导致的“小众化”问题;另一方面,要积极开发课外学习资源,为大多数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平台,提高学生的机器人素养。
结束语
我国小学机器人教育的深入开展,需要教育政府、小学学校、机器人厂商的协作与努力。探索机器人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更好的服务于广大学生,是教育工作者责无旁待的使命。机器人教育要与信息化教学相结合,全面体现课改精神,更好地培养21世纪人才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