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训调查报告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教育培训调查报告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教育培训调查报告

教育培训调查报告范文1

作者:熊朝红

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培训是教师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条件。教师培训作为教师成长有效途径之一,它能满足教师的发展,可直接弥补教师所学的某些不足,为教师的政治、思想、业务等方面的素养“充电”、“加油”;它能激发教师的成就动机,教师发展越充分,就越有信心全面实现自身的价值;它能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一方面使一些表现好的教师更加上进,另一方面,可以使后进教师有所转变;它能帮助教师协调人际关系,在师资培训的价值取向上,以往大多趋向于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其实有些教师教育效率不高的症结往往不是其掌握的知识、技能等不够,而是一些人格因素及其引起的师生之间、教师之间等的矛盾。

为了增强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更好地发挥培训效能,我校组织部分老师分为两组于2014年2月25日――28日深入全区幼儿园、小学、中学等28所学校,发放教师培训需求问卷140份,组织各校中层干部、班主任及教师代表,采取署名方式填写,回收140份,同时与部分学校业务校长采取面对面方式了解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1.年龄及职称。在提交问卷的140名教师中,年龄在35岁以下的有59人,45岁以上的31人;中级职称占46%,初级及未评职称的占34%。年龄老、中、青兼顾,职称初、中、高级均涉及。

2.课后反思。有91.8%的教师会“思考这节课的得失及其原因”,同时有56%的“写教学随笔”;23%的“写教育故事”。反思是人类不断发展的动力,我们绝大多数老师能以不同方式思考,在反思中成长进步。

3.崇拜的教育专家或名师。在提交的140份问卷中,有110人填写了自己崇拜的对象。古代的孔子、朱熹,近代的陶行知、叶圣陶,当代魏书生、李镇西;幼儿学段的许卓娅,小学学段的钱守旺,中学学段的余映潮等28名教育家或名师,最聚焦的要数陶行知,有50人认可并崇拜他。

4.授课采取的教学手段。103人采取“制作课件并借鉴同行的方法”,同时51人“自制教具、挂图”,只有4人表明自己“没采取什么手段”。绝大多数老师均能采取并借用教具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5.教师对学生开展的教育形式。“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占50%;“组织学科竞赛”的有39%;“办小报”的占7.5%;“什么也没做”的占3.5%。老师们总在想办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6.充实教学内容的方法。113人次选择“上网搜索”;62人次采取“购买相关资料、书籍”;43人次“找同事或图书室借资料”。课外资料成为教师教学的有益补充。

教育培训调查报告范文2

据相关数据显示,2006年、2007年两年间教育领域的投资案例数量占到了两年所有投资案例数的72.2%,投资金额占总金额的73.5%。2008年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之下,教育培训行业更是逆势而上。这一行业的融资纪录不断被刷新:少儿培训、网络教育等非学历的细分市场上出现了最高单笔融资;连向来不被看好的学历教育,也首次得到了风险投资的青睐。

这个行业有一个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反经济周期特性,即教育行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成反比,也正是因为这个特性,使得投资人普遍认为教育培训是一个绝佳的避风港。就像投资界的人士曾说过“金融危机来临,学MBA的人特别多”。

据全美商业经济协会(NABE)的调查报告表示,美国经济正处于衰退中,到2009年第三季度时失业率将达到7.5%,而有人称中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可能只有50%。严峻的就业形势促使很多人都萌生了通过进修增强自身竞争力的想法。因此,针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培训机构都变得异常火爆,其间产生的利润和价值必然会吸引投资者的关注。

除了拥有持续增长的需求量之外,风险投资对教育产业青睐有加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教育机构拥有良好的现金流,投资的风险相对较小。一个企业是否有着充沛的现金流关系到企业是否能够顺利度过经济危机。而在中国教育行业普遍采用先付费后消费的模式,因此,不会存在“教育次贷”现象。

教育培训调查报告范文3

关键词:公共关系;人才培养;高校;大学生

公共关系作为舶来品在我国落根已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首发端于沿海地区的宾馆、饭店和旅游业,现在的它已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以惊人的速度风靡中华大地,但同时也面临着缺乏高素质公关人才以及没有建立起专门培养公关人才培养渠道的的严重挑战。从“劳动与社会保障部看公关人才即是专门从事组织机构公众信息传播、关系协调与形象管理事务的调查、咨询、策划和实施的人员。”[1]

一、高校进行公关人才培养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从旨在反映中国公共关系服务市场2010年现状的年度调查报告《中国公共关系业2010年度调查报告》:“由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协会(CIPRA)在北京。2010年公共关系市场再次迎来了快速增长的发展势头,整个行业年营业额估测为210亿元人民币,年增长率为25%左右,报告预测,2011年公共关系服务市场继续保持25%以上年增长速度,未来政府、非营利性组织,尤其是城市的公共关系服务需求将形成新的增长点,公共关系行业将迎来又一轮井喷式的发展。”[2]如此诱人的前景和发展趋势,却存在“求”总是具体的,“供”却总是模糊的问题,解决两者之间悖论式循环的关键在于高校的教育。可见高校在填补社会对公关人才的需求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因而,高校对公关人才的培养应提到议事日程。

公共关系在当前的中国,已成为最引人注目的行业,具备公关意识和公关能力的公关人员也日渐成为社会的抢手人才。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学生和家长及社会其他人员对公共关系和公关人才有很大的误解,消除误解是为开展教学工作扫除障碍,应该执行。

(一)加大宣传力度,使学生、家长及社会对公关人才的观念得到更新

由于公共关系学还未真正地本土化,人们在接受它时还有一定的难度,总存在不同程度的误解:一是被扭曲为庸俗应酬的“劝酒学”,即“凭的是脸蛋子,耍的是嘴皮子,使的是手腕子”以及“公共关系=美女+交际”、“公共关系=公关小姐”、“公共关系=不正之风” 等观念普遍存在;二是被误解为礼仪接待工作,即只要注重了礼仪就做好了公关,其实礼仪是开展好公关的保证和需要,除了礼仪之外还需要运用到众多的公关技巧,如:社会交际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协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三是被误解为“拉关系”的歪风,认为搞公关的就是搞不正之风的人,不择手段拉关系,但真正的公共关系是一种正当的拉关系,即在公开场合下广结良缘、树立组织形象的艺术,与庸俗的“拉关系”有天壤之别。在这些不良的误解之下,学生和家长对公共关系的认识更加矛盾,以致在报考此专业时的顾虑较多,导致生源不足,这就需要学校对外积极宣传公共关系的正确理念和观念。

(二)在教学和实践工作中开展具体可行的举措

高校开办公共关系课程在“量”上力求达到社会的需求,但要符合“质”的要求就需要学校开展实实在在的行动,现在不少高校还采用传统的教学,不注重对学生做公关价值定位、职业培训、实践互动等,因而完善和改进现有的公关教育体制和理念势在必行。

1、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

公关本身除了是组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的一种管理技术和经营艺术;还是一门做人的学问,要懂得维护人格尊严,要有好的名声和形象,得到别人的信任和支持,让人说你的好。不少大学生的公关意识淡薄、人际交往能力差、不注重自身形象的塑造、没有较好的协调能力、团体观念弱等;缺乏基本的“自我推销能力”、“角色转换能力”、“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组织策划能力”等。具有良好的公关意识,有利于在校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求,因而,学校在进行专业教育之前就应对培养学生的公关意识。

2、开展职业教育培训

公关工作是21世纪具有强吸引力的职业,但不少学生在选择公共关系的教育时还存在众多的干扰因素,如父母的影响、自身对公共关系的了解不够,因而树立的职业理想还比较模糊,甚至是脆弱的,这就需要学校不断地加强公共关系的教育,强化公关意识和职业理想。公关工作具有实操性强的特性,对选择公共关系课程的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就很有必要,不仅可以使他们对公关职业再一次审视、定夺,也可进一步了解自己的优势与缺口,充分完善和坚定公关职业理想。职业培训包括有理论知识的学习、礼仪知识的渗透、乐观自信开放心理的塑造、职业道德知识的学习以及口头表达和书写能力的培养等。

3、教师教学与师生互动相结合

公共关系学是一门实操性极强的学科,将师生互动引入教学中与教师教学结合起来相当必要。在教室这样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里,可以因时制宜地开展互动,如:公关案例分析讨论。首先注意案例的选择,要是具有代表性、真实性和经典性;其次用好学生的自我协调性,分组进行,这样不仅给予他们相当的自由也锻炼了他们的团队协作和配合;同时还应注意在开展讨论的过程中老师要做到启发式提问和点评,不要打击或重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角色扮演和情景模拟也是不错的方法。角色扮演是“组织行为学中实验训练的一种重要方法,是指按照指定的训练要求人们从一定的情势出发进入角色,而其他人充当旁观者和评论者。”[3]这种行为导向性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迅速进入角色、领悟角色、再认角色等,从角色中找到如何协调人际关系、理解真诚为顾客的宗旨、寻找解决公关问题的办法等。而情景模拟是依据一定的剧本模拟成相应的情景,如模拟危机公关、广告宣传活动、新产品会、礼仪形象策划、公司知名度美誉度调查等,通过情景的模拟将学生的实操能力进行锻炼、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4、“请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

所谓“请进来”即邀请公关专业教师和企业优秀公关人才与学生面对面、心贴心作现身说法,将学习上和实践中的实例与学生分享,使他们对公关学习和公关工作有更进一步的了解;学校本身作为一组织就是施展学生公关才能的舞台,如:灵活多样的学生活动的组织、策划和宣传、新闻广告的制作撰写、专题学术沙龙的开展、形象设计大赛、礼仪培训等。这也需要与“走出去”有机结合,所谓“走出去”即学校与其他学校或公司间的合作,兄弟院校交流研讨、参与式学习、共同承办主题活动等;将学生引进实践操作地,将理论知识与实操结合起来,如文案的撰写、危机公关的处理、公关专题活动的策划开展、公关接待以及公共关系的处理等。这些不仅直接来源于实际的公关状态和理论的渗透,而且也深受自身实践的影响,指导大学生个人以及团体行为的选择取向。(西南大学 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重庆;400715)

参考文献:

[1] 周朝霞主编.公共关系理论与实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82.

教育培训调查报告范文4

关键词:新型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湖南省

中图分类号:G7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2-0046-02

一、研究背景

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在新农村的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作为中国农业大省之一的湖南省,有着丰富的农村剩余劳动力资源,多年来政府部门一直把对农民素质和技能培养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通过加大财政投入,提高对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工作的扶持力度,旨在造就出具备一定生产能力和技能,可以适应现代农业、现代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农民,也即中央文件所表述的“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从而从根本上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加强对农民职业教育培训模式的研究,以此确保有限的教育培训资源合理配置,发挥其最大的效能来提高对农民的培训效率,使其尽快成为“新型农民”,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湖南省农民科技培训模式的选择

为使农民科技培训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使培训能取得更好的效果,选择合适的培训模式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调查,目前湖南省农民培训模式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多种模式已经实施了一定时间,同时也存在一定的问题。

1.科技下乡模式:科技下乡活动以培育新型农民、促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为目标,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1号文件、中央、省农村、农业工作会议精神,体现党和政府情系三农、关心民生的一项德政工程、民生工程和品牌工程,开展十多年来,有效地促进了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其内容主要包括:举办科技大集、组建专家科技下乡小分队,捐建农民科技书屋,赠送科技资料等。通过科技下乡活动大力宣传推广农业实用新技术,提高广大农民的科技素质,并将除草剂、农作物种子和农用器械等物资送到农民手中,受到了广大农民群众的热烈欢迎。

2.“企业+农户”或“公司+农户”模式。该模式是在企业与农户的联系中,以农产品为载体的经济利益关系,企业通过与农户之间签订合同和订单,为了使产品质量符合要求,企业向农户提供技术培训,农户按照企业的技术标准进行生产。在整个过程中,农民是培训的目标群体,企业通过向农户提供农业生产技术或相关养殖技术或加工技术等,达到农民科技培训的目的。

例如,湖南省宁乡县很多农户与“温氏集团”签有订单协议,其最大的特点是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基地建设为根基,以订单农户为主体,以农民增收为宗旨,成功地走出一条“公司+基地+农户”的产业化道路。公司把原来分散的、小规模的农户组织起来,成为企业的生产基地,农民成为基地中的生产者。据了解,温氏集团都要求统一采购原料、统一营养配方、统一饲养模式、统一免疫接种和统一用药,实施肉鸡的“军事化”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几年来累计为农民直接增加大量收入,使村民的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3.农业技术推广站模式。农业技术推广站模式是以政府为主体或由政府一手包办的普及推广发动模式,主要推广方式有:统一立项选定重点推广技术成果,组织进行实用技术培训,设立示范样板(基地)吸引农民参观学习,结合技术推广新的农业生产资料等。每年县农业局将定期进行农机操作和农业技术推广,将最新的科技信息带到基层。该模式上下联动,普及推广发动力度大、发动普及面广,推广速度快,效果为农技推广和转化发挥了巨大作用。

4.第三方主导模式。改革开放之后,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以及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进行,职业教育有了长足的进步。在农民科技培训中,职业教育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农业职业院校针对不同需求的农民,提供种植业、养殖业和加工业方面的技术,以及农业经营管理方面的实用技术等。

由此可见,目前,农民培训的模式很多,每种培训模式都有其利弊,那么如何根据不同的需求作出恰当的选择呢?我们对各模式的特点、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不足做了分析比较。

三、结论与建议

通过对湖南省几个村实地调查所取得的资料统计分析,基本掌握了当前农民职业教育培训的模式,并对提高农民科技的培训模式进行了分析,得出以下基本结论。

1.湖南省农民科技素质与发达省农民科技素质存在差距。虽然湖南省农民的科技观念与意识较从前有所转变,但与发达省份相比,观念还是相对落后,科技素质还较低。在被调查的对象中,文盲半文盲占总人数的1.74%,小学文化程度的占13.95%,初中文化程度的占40.72%,高中文化程度的占33.13%,中专或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10.46%。其中文盲半文盲主要分布在湖南省湘西贫困地区。获得绿色证书和参加过各种专业培训的比例不高,农民掌握与运用科技的水平较低。

2.科技培训是有效提高农民科技素质的重要手段。湖南省要实现新农村建设目标,要实现农村发展规划目标,要调整农业结构,改变农民经济增长的方式,缩小与发达省市的距离,最有效的训手段是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培训。通过及时了解农民生产的需要,来确定相应的培训内容,再根据不同的培训内容,选择不同的培训方法。这是短时间内提高农民科技素质最行之有效的手段。

3.不同的培训模式适用于不同需求的农民。湖南省是农业大省,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人数很多,各地区之间也发展不均衡,在选择培训模式时,应结合各地实际情况。例如,针对于大众化的科技知识普及和较简单易学的农村新技术推广,可选科技下乡培训模式或现代通讯与大众传播技术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对于规模化生产程度高,农业市场化程度高的地区,可选择“企业+农户”或专业协会培训模式;对于新技术推广且难于掌握,风险大的技术培训可选择科技示范模式或科技特派员培训模式等。

参考文献:

[1]徐金海,蒋乃华.“新型农民培训工程”实施绩效分析[J].农业经济问题,2009,(2):54-59.

教育培训调查报告范文5

关键词 未成年人 刑事案件诉讼程序 实践成效

作者简介:刘晓辉、陈丽娟,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公诉和未检部;高清鸣,北京市昌平区人民检察院政治处教育培训科。

未成年人司法制度是一个国家司法制度中不可缺少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衡量一个国家司法制度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本文旨在以基层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工作实际为依托,对检察机关在适用未成年人犯罪刑事诉讼特别程序的问题进行粗浅分析,并提出完善对策。

一、昌平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实践成效

2012年新刑诉法在八个方面规定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特别诉讼程序,以下为昌平区人民检察院进一步落实刑诉法特殊程序情况及取得的成绩:

(一)社会调查制度化

社会调查是许多国家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惯例,是未成年刑事诉讼程序贯彻刑罚个别化和全面调查原则的具体表现。 从该项制度实施起至今,我处共对42名未成年人开展了社会调查,我们对当事人本人及家庭情况进行实地了解,从而有效解决“表格调查”、“电话调查”的局限性。

(二)附条件不起诉完善化

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作为一项专门的、特殊的适用于未成年人的不起诉制度,是基于对未成年人这样一个弱势群体在诉讼程序上的特殊保护,这一制度的确立也赋予了检察机关在处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上更大的自由裁量权。我院已有两案两人适用了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并最终对其作出相对不起诉决定。

(三)犯罪记录封存强制化

从2012年实施该项制度至今,我处共对69名未成年人犯罪记录进行封存,有效地促进涉罪未成年人重新回归社会。我处制作了第一例《未成年人不起诉记录封存书》,送达了区公安分局,要求其对有关犯罪记录档案资料贴示“犯罪记录封存”字条,并将犯罪事实记录从对外公开提供的资料中予以清除,该做法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

(四)合适成年人法定化

二、昌平区人民检察院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中存在的问题

我院从2011年就已经探索、推行相关特殊程序的运行,以下几点为我院未成年人案件检察处在上述制度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一)关于社会调查制度

在实践中,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运行亟待规范。一是部分社会调查报告调查范围狭小,质量不高,且不能按时完成 。二是检察机关在社会调查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社会调查主体的衔接工作不明确。三是调查报告的效力并不明确。

(二)关于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一是我院还没有出台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实施办法,办案中如何区分相对不起诉和附条件不起诉?如何认定被不起诉人具有悔罪表现?这些都是实践中遇到的操作性问题,需要细化新刑诉法的规定,增强承办人办案的可操作性。二是缺少健全的考察帮教机制。

(三)关于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一是法律规定不具体,未明确规定有权查询未成年犯罪记录的主体。二是相关配套制度缺乏,各部门之间难以联动配合。三是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可能与某些法律条款相冲突,使执法者在法律位阶的选择上产生困惑。

(四)关于被害人保护制度

目前,理论研究与司法实务对于刑事法律关系中未成年人权益的保护,过多地将关注点落在了涉罪未成年人身上,而忽视了对未成年刑事被害人的保护与救济。一是有关刑事未成年被害人保护与救济的法律规定少之又少。二是救济渠道匮乏、救济种类稀少,未遭受物质损失的未成年刑事被害人无权在附带民事诉讼中申请精神损害赔偿。

三、完善未成年人刑事案件诉讼程序的建议

(一)完善社会调查报告制度

一是规定社会调查程序是必经程序并将社会调查报告作为证据使用。笔者认为应该进行法律修订,变“可以”为“必须”、“应该”进行社会调查,重视社会调查报告程序的必要性。 此外,笔者建议司法解释应进一步明确社会调查报告制度的法律地位,认可其证据作用,真正发挥社会调查报告的作用。

二是明确检察机关在社会调查中的地位以及与其他社会调查主体的衔接工作。笔者认为,明确检察机关的“委托、审查主体”定位,且以社会工作者为主,其他主体参与为辅的模式;另一方面通过由政府财政拨款购买专项服务,由专业社团进行社会调查,有利于解决公检法人员、经费紧张的局面,也符合未成年人预防社会综合治理的方针政策。

三是检察机关要与司法局加强沟通。督促其按期完成社会调查工作,避免造成办案期限的拖延。并要求其扩大调查范围,提高社会调查质量。

(二)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

三是建立健全考察帮教机制。考察帮教应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对不同情况的被考察对象采取因人而异的考察帮教方式。对于外来人员,检察机关应当主动为其创设帮教条件和环境,选择适当的单位进行帮助和矫治。对于外地户籍的非在校生应当以社会团体和企业帮教基地为主,按照16岁的年龄划分安排进入特殊、专业学校学习或者进入企业帮教基地,并且一般是不支付报酬的,如果企业认为表现突出,可以给与一定物质奖励。 另一方面也要加强信息网络的建设,实现异地帮教考察的信息沟通。

(三)完善犯罪记录封存制度

一是及时修正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犯罪记录封存制度在法律保障体系中的统一。笔者认为,除司法机关因为办案需要进行查询外,对其他单位的查询应当做严格限制。这需要我国部分其他法律在这方面作出相应修改,解决其中的法律冲突,为涉案未成年人重拾自我、回归社会提供良性的平台。

二是完善相关配套制度,形成多部门联动工作机制。在司法办案过程中只要是可能接触到未成年人刑事犯罪事实及记录的单位,都应该成为未成年人犯罪记录封存制度的封存主体。检察机关对于违反相关规定的单位可以发出检察建议并禁止其在一定时间内进行查询,造成不良后果的要消除影响。

(四)建立健全未成年被害人保护机制

教育培训调查报告范文6

[关键词\]澳大利亚;幼儿教师;边缘化

[中图分类号\]G6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4)24-0033-02\

一、澳大利亚幼儿教育的现状分析

澳大利亚早期幼儿教育机构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和非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两大类。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主要指全日托中心(Long Day Care,LDC)、幼儿园(Preschool)、临时日托中心(Occasional Care)、家庭日常看护(Family Day Care)和家庭护理(Home Care)等。根据澳大利亚法律规定,这些正规幼儿教育机构必须有合格的幼儿教师,并要求这些幼儿教师有学士学位或3~4年的专门幼儿教育实践经验。众所周知,优质的幼儿教师,不仅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而且对一个国家的早期教育有巨大的“增值”效用。而那些非正规的幼儿教育机构很少拥有合格教师,这意味着其所提供的幼儿教育服务缺乏相应的保障,这也会在很大程度上降低这类幼儿教育机构的教育质量。

近年来,澳大利亚幼儿教师数量持续下降,出现幼儿教师短缺的现象。据澳大利亚最新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大约只有7%的大学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选择在全日托中心上班,其余大部分学生选择了其他职业。\[1\]Sumsion(2007)也指出澳大利亚全日托中心幼儿教师的空缺率已经达到21%。\[2\]是什么原因引起幼儿教师数量的持续下降呢?又是什么原因导致众多幼儿教育专业毕业生放弃从事幼儿教育职业转而从事其他职业呢?澳大利亚政府对幼儿教育持什么样的态度呢?这些问题的回答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同样有着非常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澳大利亚幼儿教师短缺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教师薪酬较低,工作满意度不高

从劳资关系的角度来看,澳大利亚幼儿教师的工资较低,工作条件较差,工作满意度不高,而且社会地位与中小学教师相比有较大差距。此外,在澳大利亚,幼儿教师要满足多达86个法律法规及其他规定的要求。\[1\]

据有关研究表明,幼儿教师往往工资低,工作条件差,工作负担沉重,缺乏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工作任务。而且繁重的行政任务和较低的社会地位很容易使教师产生职业倦怠,导致大量教师流失,造成幼儿教师短缺的局面。虽然澳大利亚政府计划提升幼儿教育服务质量,增加幼儿教师数量,但是如果政府没有足够的资金也难以实现这项计划。因此,除非澳大利亚联邦政府提供资金解决幼儿教师的薪资问题,否则幼儿教师将仍处于边缘化的位置,幼儿教师短缺的问题仍会继续存在。

(二)政府对幼儿教师重视不够,政策指令缺乏导向性

从政策的角度来看,澳大利亚许多州的政策指令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幼儿教师的地位偏低。例如:一些州立教师注册机构如新南威尔士州教师学院,不给幼儿教师进行登记注册,因为在新南威尔士州,聘用这些已注册而又合格的幼儿教师并不是法定义务教育的一部分。这种排斥幼儿教师的做法,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幼儿教师心理的“空缺”,降低了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认可度。因此,政府需要承认幼儿教师承担的职业角色,为幼儿教师登记注册提供方便。通过这种方式,会促使幼儿教师成为一个对学生具有吸引力的职业选择,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幼儿教师被边缘化的问题。

(三)教师教育培训不完善,对幼儿教师关注较少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来看,澳大利亚教师教育培训不完善,对幼儿教师关注不够。最近澳大利亚一项全国教师教育质量调查报告指出,教师教育培训未覆盖幼儿教育领域,幼儿教师的教育培训被排斥在全国教师教育培训体系之外。\[1\]另外维多利亚州的一个调查也表明,幼儿教育被排除在澳大利亚教师培训考试外。虽然有调查指出,“若干利益相关者建议委员会也应该考虑幼儿教育”,但维多利亚州立教师教育和培训委员会认为这样的考虑会没有结果。教师教育培训没有覆盖幼儿教育领域,加剧了幼儿教师在这个国家的边缘化,造成了幼儿教师短缺的局面。同样,这种边缘化问题的解决也需要联邦政府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四)年轻教师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可度低,辞职率增加

从新入职的幼儿教师人数来看,在澳大利亚,年轻幼儿教师在入职后选择离职的数量越来越多,而毕业后选择幼儿教育的人数越来越少。相关研究表明,大约有40%~50%的年轻教师选择在其入职5年内离职。\[3\]其实,这样的现象不仅发生在澳大利亚,也发生在其他国家。这一现象发生的主要原因在于年轻教师对教师职业的认可度较低,导致了教师人数的日益短缺。另外,这些教师也普遍认为学校内部的相关政策指令对他们缺乏应有的尊重与理解,学校也并不能为其专业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与支持。\[3\]例如:学校管理者通常将一些经验丰富的老教师不愿意承担的课堂教学工作交给新入职的教师来完成,实际上这些工作对于新入职教师来说也是非常困难的,长此以往就会大大降低新入职教师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从而大幅度增加新教师的辞职率。\[3\]

三、结语

幼儿教育会对个体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而高水平的优质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澳大利亚幼儿教师的数量日益短缺,使得幼儿教师职业逐渐成为一种被边缘化的职业。这个论点可能会被认为是荒谬的,但近年来澳大利亚的情况确实如此。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既有幼儿教师工资方面的原因,如相对于其他职业幼儿教师薪酬偏低,又有政府方面的因素,如澳大利亚政府本身对幼儿教育不重视,区别对待幼儿教育,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年轻教师对幼儿教师职业认可度低,社会成员对幼儿教育职业关注少。总之,我们应该正确认识澳大利亚幼儿教师被边缘化的原因,以期对当前我国幼儿教师教育改革提供重要经验,我们应该不断提高幼儿教师的经济和社会待遇,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到幼儿教育事业中去。

参考文献:

\[1\] Marianne Fenech.More than a shortage of early childhood teachers:looking beyond the recruitment of university qualified teachers to promote quality early childhood education and care\[J\].Asia-Pacific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2009(37):199-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