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短期支教的问题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短期支教的问题范文1
一、引言
(一)背景引入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强大的重要依据,对于正在发展中且经济发展不均衡的中国,相对贫困地区教育资源和教育投资的匮乏等成为国家关注的焦点。针对此类问题,国内先后开展实施了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活动,拉开了大学生支教活动的序幕。
短期支教是近年来大学校园中逐渐兴起的志愿服务型公益活动,主要由各种学生社团、学生会、学校当团机构等单位推出,具有一定的组织性,主要包含两种类型:一种是大学生寒暑假期间前往贫困地区进行支教活动,另一种是大学生每周抽出一个固定的时间,前往位于城市周边的贫困地区学校进行支教活动。
根据有关资料分析,全国高校组织的短期支教活动不仅为教育落后地区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同时使孩子得到心理的满足,进而对我国的教育事业及国家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然而此类活动并不成熟。调查发现,虽然95%的受教学校认同大学生短期支教,并表示支教有效果,但近62%的校长坦言先前支教的大学生给学校带来了些不良影响,致使他们不再信任大学生支教,不得不找借口来推脱;虽然有68%的受教学生在支教后认为学到了知识,并且有95%的受教学生表示喜欢大学生教学,但是有85%的受教学生对所教内容不感兴趣,被动地接受短期支教所教内容,78%的受教学生对大学生哥哥姐姐“来也匆匆,去也匆匆”感到遗憾和苦恼。因此对大学生短期支教隐现“副作用”进行研究与分析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研究目的
通过调查研究分析指出大学生短期支教模式存在的一些问题与不足,进而向大学生支教活动的组织者进行沟通,提出一些建议与看法,真正解决大学生短期支教存在的问题,使支教的效益达到最大化。同时,期望引起社会对大学生支教的关注,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使在校大学生短期支教真正起到其在社会主义人才发展战略中的作用,促进形成良好的教育风气与社会风气。
(三)研究思路与调查方法
通过对参与者(被支教小孩与支教大学生)进行调查问卷的发放,对支教“桥梁”组织(大学社团与被支教校方)进行实地走访,得到真实有效的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并结合问卷及访谈结果以及社会已有研究成果,对问题出现原因进行探讨,同时听取相关专家及导师看法提出改进的意见建议,以期改善短期支教模式弊端,消弱其“副作用”。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针对被支教小孩的分析——以武汉市江夏区长山小学为例
针对被支教小孩即支教客体满意度分析,采取问卷调查与随机抽样问题调查相结合的方式,一共发放120份问卷,以武汉市江夏区长山小学为主,问卷回收98份,回收率为81.67%。根据所得数据进行有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1.支教客体对大学生短期支教的认同
在对于武汉市江夏区长山小学的调查中,87.76%的受教学生表示对大学生支教内容“感兴趣”,同时63.27%的受教学生表示“喜欢大学生”教学,可见支教客体对于志愿者具有高度的认同,因此大学生短期支教活动为教育落后的地区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使得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进行了有效的对接。另外,在问及最希望的支教科目时,24.49%的受教者选择“数学”,18.37%的受教者选择“英语”,16.33%的受教者选择“电脑”,基础科目的大比例选择充分凸显出当地教育水平的落后和师资资源的匮乏,短期支教在一定的程度辅助了当地的落后的教育,短暂性的缓解了教育落后地区师资匮乏的现状。
2.大学生短期支教对支教客体的不利影响
虽然大学生短期支教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教育落后地区资源短缺的燃眉之急,满足了支教客体对于先进教育水平的渴求,但是由于种种原因难以为受教者组建系统化的学习模式于是对支教客体学习和成长可能带来一些不利影响。
此次调查中,当问及“大学生授课时,可以掌握多少”,6.12%的受教者表示可以“全部掌握”,55.1%的受教者表示可以“掌握大部分”,但仍有38.78%的受教者表示可以“掌握一点点”或者“完全不能掌握”,可以看出部分同学对所教内容不感兴趣,被动的接受短期支教所教内容;另外,当问及“大学生支教是否影响了正常学习”,28.57%的支教客体表示有影响,主要表现在:大学生支教占用原有上课及自习时间,扰乱了正常学习计划;课堂秩序混乱,难以真正学到知识;课堂周期长时间短,对所学知识容易遗忘;短期支教后和支教大学生失去联系,造成情绪失落;更喜欢大学生授课,对自己老师的教学产生抵触心理。由此可见大学生短期支教一方面影响了被支教校方原有的教学计划,另一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支教客体的学习计划的正常运行和学生学习心理的稳定性。
(二)针对参与支教的大学生的分析——以武汉市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为例
短期支教的问题范文2
今年是我们支教团支教的第八年,我们是属于典型的暑期短期支教类型,但是基本上,没有出现过大家所担心的问题。因为我们在支教之前会进行充足的准备,支教的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控制,支教之后会进行持续的跟踪和反馈。
我将就我们团队支教的一些经验,与大家一同分享,希望能对这个话题的讨论有所帮助,能给需要的人一些参考。
先说我们支教的一些基本原则:
【我们只致力于支教】很多公益组织不明确自己想要做什么,今天觉得支教好,那就支教;明天觉得环保好,那就去做环保,后天又觉得敬老活动不错,又去做敬老活动去了。什么都想做,最后什么都做不好,反而因为枯竭式的使用团队的时间、精力和资金,使得团队无法继续进行良好的运行。我们只做支教,并在做的过程当中不断的发现一些问题而加以改善,以便最大程度的去发挥我们的力量。但同时也会保持和其它公益组织的联系和合作,在有我们用不上的资源的时候,可以介绍给其他的公益组织。如,有人想要捐书,我们会把捐书助学网介绍给他;有人想要捐衣服,我们会把可以接受衣物捐赠的公益组织联系方式给他。我们不做其它类别的公益,但是我们与其他团队进行资源的共享。
【在同一个地点进行持续的支教】这点很重要。虽然每次支教的时间短,但是所有的支教内容都是明确并有针对性的,所有的课程都是按照学校的课程表和进程进行授课。很多支教团去了很多地方支教,今年发现这个地方贫困,就去这个地方,明年发现一个更贫困的地方又去了那个地方,后年又发现还有一个地方更贫困、更需要帮助,于是又更换了支教的地点。这是很多支教团的通病,横向做到很多(涉及的面广),纵向做得很少(深度不够)。要知道,中国的贫困地区太多太多了,仅凭一己之力,所做的连九牛一毛、杯水车薪都算不上,不如我们在一个地方,把这个学校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做好,那才是公益最终的目的和意义。我们支教团XX年组建,每年都到石岔中学支教,直到XX年石岔中学撤校并入上一级学校,才改到同一行政区的冯庄中学支教,直到现在。持续的才能进行针对性的帮助,才能对上一年的工作进行改进,才能对资助的学生进行反馈等等。
【志愿者心态的准备】每一届新的支教团,领队一定是去进行支教过的老队员。在第一次例会上就会进行一些培训,其中最重要的一项就是对支教的认识。我们会告诉我们的支教队员,支教不是体验,也不是作秀,更不是表演,去获得别人的表演和赞美,我们只是去做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我们会告诉我们的支教队员,不能因为我们想去见识贫困就成为贫困存在的理由,当我们看到学校的硬件设施很好的时候,当我们看到家访的孩子家庭情况很好的时候,我们应该由衷的为他们感到高兴,我们应当更多的关注学校的软件设施如何、贫困孩子的家庭如何、孩子们的心理需求是什么,等等;我们也会告诉我们的支教队员,不要去同情孩子们,他们拥有他们的快乐,他们会一起爬树、一起玩陀螺、一起扔鸡头、一起滚铁环、一起玩泥巴、一起抓螃蟹、一起捉泥鳅,也许他们的生活贫困,但是他们的快乐是真的,他们并不会觉得自己是可怜、是需要帮助的;我们同样也会告诉支教队员,支教本身是快乐的一件事情,我们也要快乐的去做,因为只有快乐的人才能给身边的人传递快乐„„这些心态的准备,会帮助支教队员在支教的过程中,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各种问题。
【不轻易改变支教计划】我们每年的支教时间是8月下旬和9月上旬,但是每年的支教团队最迟会在4月初定下所有的支教队员,然后着手进行支教期间相关的事情,包括教学计划、活动详细策划、所需购买的物资、家访方案、安全预案,等等,所有在支教过程中的行程,都进行详细的安排,除非不可控的原因,否则不允许变更支教计划,更不允许在没有策划的情况下举办任何活动。
【对每一个问题都要进行反馈】支教学校、资助人、受助的孩子,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问题需要进行解答,我们要求所有的支教队员都要保持与这三方的沟通,任何一方出现问题,都要进行反馈和协调,如果无法解决的,需要交由团队一起处理,出现争议要进行沟通,直到最终解决。
最后,我想和大家一起分享,我们团队对于短期支教意义的理解:
“教”的目的并不是要教会孩子很多课本上的知识,而是改善他们薄弱的环节(比如英语音标,因为他们英语老师不会教音标,以至于初三的孩子都不会读有音标的单词),教会他们一些新的并且有效的学习方法,培养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
成为孩子们的朋友和伙伴。支教回来,我们会保持与孩子的联系。大多数孩子家里没有电话,他们会用公用电话打过来给我们,我们看到是那个地区的区号,会把电话掐掉再打过去,这样孩子们就不用花钱也可以和我们通话了。当然更多的是写信。我XX、XX、XX年去支教的地方都是在石岔中学,带的都是同一个班的孩子,我能够看到他们每一年的变化和成长。我们一直保持联系,现在这群孩子已经上高三了,他们一直和我保持联系,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有很多的困惑,包括不知道和同学怎么相处啊,和朋友闹别扭啦,遇到自己喜欢的人啦,谈恋爱啦等等,他们会给我打个电话,让我给他们一些建议,当然,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有伟大,但是我知道,也许有时候就是一句话,可能会影响孩子一生。能成为他们的朋友,成为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可以信赖和依靠的人,那是我最大的收获。
短期支教的问题范文3
教育均衡发展是当今遍及世界的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发展观。教育平等思想、教育公平思想、教育民主化思想是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理论基础,教育资源的均衡是教育均衡发展的现实基础。
教育均衡发展是符合当前基础教育现实需要的发展策略,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教育均衡发展是目前我国现实教育问题的直接要求,既是现实存在的教育发展不均衡的反映,也是社会对教育资源短缺,特别是优秀教育资源不足的反映,是我国面对新世纪、新阶段、新任务的历史选择,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要求,是维护教育公平、社会公平的必然要求,是人们对现行教育制度的审视和反思,是新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迫切需要。支教是实现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在不断的支教实践探索中,我们积累了相当的经验,但也存在很多问题和不足。
首先,支教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出于自身利益考虑,支教学校在安排支教人员时,不是优先安排素质高的优秀教师下乡支教,而是让那些本身业务水平不高的教师冲在前面,而且被选派的教师在专业上也与受援学校的需求不对口,有些教师还身兼数门课程的教学任务,这违背了支教活动的初衷。这样安排下去的支教人员,根本实现不了支教目标,对受援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也起不到应有的促进作用。支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为了让“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这对支教教师的素质就有了一定要求:必须是具有较高素质的优秀教师,他们在农村地区支教不仅是从事短期的教学活动,更为重要的是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促进农村教育发展,从而实现教育均衡发展。
其次,支教过于形式化。由于支教活动的强制性,有相当一部分的支教教师并非自觉自愿支教,支教对他们而言只是评职称、评奖、评优的工具和垫脚石,他们抱着“交差”、“了愿”的心态去支教,对支教工作敷衍塞责,应付了事,某些支教教师甚至只挂名不上课,更有甚者,由于跟领导关系好,根本没有去过受援学校也可算作支教过。由于支教活动的短期性,它远不能迅速有效地改变农村贫困地区的教育教学情况,再加上农村地区本身的教育基础和学生综合素质的差别,一旦支教活动结束,学生反而需要时间来适应原有的授课教师和教学方法。可见,目前的支教活动形式大于内容,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教育投资。
再次,支教教师管理难。由于支教教师的特殊性,给管理带来了很大的难题。“天高皇帝远”,支教学校对支教教师起不到原有的约束管理作用,“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支教教师对学校原先所制定的相关管理制度也是充耳不闻,视而不见;受援农村学校碍于情面,“来者是客”,对支教教师不便管理,在很多方面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做到与本校农村教师一视同仁,种种因素使得支教教师在受援农村学校自觉高人一等,不服管束,在失去监控管理的情况下自我放任,影响到支教活动的顺利开展。
最后,支教教师评价难。在受援农村学校,校方领导出于人情考虑,对支教教师的评价总结几乎都是优等,许多支教教师干与不干一个样,认真干与不认真干一个样,干好与干坏一个样。教师评价本应是支教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有利于更好地开展以后的支教活动,现有的评价机制根本不能体现出支教教师的真正教学成果,也起不到反馈作用。
针对上述支教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我们必须认真对待,稳步解决。
选派支教教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不同地区的不同学校,要合理分派切合专业需求的优秀教师,使支教落到实处,让先进的教学方法、教育理念渗透到农村受援学校。主管部门在派遣支教人员时,要做到新老搭配,以老带新,以新促老。其次,按照学科需要,合理配置教师。
切实提高支教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支教学校要呼吁全体教师相应国家支教号召,同时加强对支教教师的入职培训,提高支教教师的待遇,积极引导支教教师制定自身支教培养计划,激励更多的高素质教师加入支教队伍。在支教教师队伍中注入新鲜血液——优秀学科带头人,发挥他们的传、帮、带作用,以提高整个支教队伍的素质,这更有助于侧面提高农村受援学校教师的业务素质。
支教和评职称挂钩要把握好适度原则。湖南省教育厅实行骨干教师向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合理流动;实施城镇学校教师农村任(支)教服务期制度,引导教师到农村学校、薄弱学校任教。城镇中小学教师评中、高级教师职务应有农村学校服务经历,服务时间不少于一年;农村学校教师评定为特级教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应服务5—8年后方可流动;在城镇学校工作的特级教师和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教师,应定期到农村学校服务。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解决范例。
加强支教工作的管理力度。对派出的支教教师的资格要严格审查,绝对不能滥竽充数。明确规定支教教师的管理方,是属受援学校管理,还是受支教学校管理,防止出现两不管的管理真空。
短期支教的问题范文4
【关键词】大学生支教;沟通;对策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认识到教育对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因此,国家先后实施了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等战略,完成了免费九年义务教育普及,使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但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政策的相对不完善性,使得教育发展极不平衡。于是缓解这种不平衡性的“支教”活动应时而生。
本文通过对调查问卷、访谈结果的整理、分析,得出大学生暑期支教过程中存在的沟通问题,找出沟通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结合相关理论和自身经历,做出相应对策思考。
一、调查结果分析
笔者共发放100份问卷,收回100份,其中无效问卷18份,有效问卷82份,有效率82%,符合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的基本要求。调查结果与分析如下:
(1)支教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
支教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个方面。首先,往届支教成员与下一届支教成员的交流不通畅。调查结果显示,17.1%的学生表示,往届成员完全没有向他们讲解受教地的情况,也没有向他们传授支教经验和感想,67.1%的学生表示往届成员只向他们讲解了一些,但是不全面。仅有15.9%的学生表示往届成员向他们讲解的很清楚。其次,支教成员总结不及时、不全面。调查结果现显示,46.3%的支教队员做了比较详细的总结,52.4%的支教队员只做了简单的总结,并且没有形成文字资料给与保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下届成员对受教地的了解以及支教经验的借鉴和吸收。
(2)支教成员与受教地教师、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
在支教成员与受教地教师之间的沟通问题上,调查显示,只有40.2%的支教成员和受教地教师有沟通,而59.8%的支教成员都没有或者很少。受教地的教师拥有较丰富的教学经验,可供支教成员学习借鉴,这非常有利于支教成员的成长。
在支教成员与受教地学生之间的沟通问题上,调查显示,只有46.9%的成员一直和受教地的学生保持联系,而53.1%的成员只在支教完成之后初期与受教地学生有联系,而之后就不再联系了。这样可能会给孩子们心理上造成一定的影响。
(3)支教团队之间的沟通问题
在支教团队之间的沟通方面,大学各高校之间,高校中各院系之间支教队伍沟通交流较少,没有形成合作共建的局面。[2]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的支教团队是“各自为战”,和其他的支教团队之间少有联系。因此,就造成了当今社会对暑期支教团队的认同度相对较低,很少得到学校、企业给与的资金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这对于支教团队的后期发展与壮大是非常不利的。
二、沟通障碍产生的原因分析
在团队内部成员沟通方面,由于大部分的支教成员只参加一次暑期支教活动,在暑期支教完成之后也很少做详细的总结,没有留下太多的文字资料,这就为往届成员向新的成员传递经验造成了很大的障碍,使得许多参加暑期支教的学生不了解受教地学生的需要而盲目备课,大大降低了备课效果。
在团队成员与受教地教师沟通方面,由于支教时间在暑假期间,学校教师大都离校,他们也很少抽出时间回学校看一下,因此,支教成员很难了解当地学生的情况和需要,更不能从他们身上学习到相关教学经验。
在支教团队之间沟通方面,由于暑期支教活动的自发性和分散性,很难有统一的组织机构对大学生支教团队进行管理和协调,给团队之间的沟通造成很大的障碍。
三、解决沟通障碍的对策探讨
(1)加强团队内部沟通与合作
沟通,在一个团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事实上,正式支教之前的培训以及经验交流能够使志愿者了解到他们在支教过程中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做好一些必要的物资和心理准备,并且新老志愿者的交流往往可以帮助志愿者对于即将支教地点的情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可以为他们日后迅速的开展工作打下坚实基础”。[3]首先,支教成员在支教中和支教完成后,要做详细的总结。一方面有利于自己对工作的反思和改进;另一方面,有利于下一届的成员汲取经验和教训,提高支教工作的质量。其次,往届支教成员要和新一届成员有充分的交流,向他们介绍受教地的基本情况、学生的特点和需要、自己在支教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自己认为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2)加强团队与受教地学校的沟通与合作
大学生在开展暑期支教之前,对受教地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是有效地开展暑期支教活动的关键一步。因此,大学生支教团队在暑期到来之前,要和受教地有充分的沟通和交流,详细了解受教地以及受教地学生的基本情况,并向团队成员传达清楚。这样,支教团队才能够做好充足的准备,并根据受教地学生的基本情况进行因材施教,提高暑期支教的效果。
(3)加强团队之间沟通与合作
现在的暑期支教团队,一般都是各自为战,很少和其他支教团队之间有交流和沟通。一方面,无法形成一定规模的支教效应,使得暑期支教的社会认同度相对较低,也很少有社会组织给予资金或者物资方面的支持;另一方面,团队之间的经验和教训无法相互借鉴和吸收,无法很好的完善支教活动的有效开展。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支教团队可以很快的在网络上联系到支教团队,他们可以组成一起,利用规模效应去寻求赞助和支持,同时也可以进行经验交流,“互通有无”。
【参考文献】
短期支教的问题范文5
8月26日,市中区教育局支教交流大会上,从支教科杨科长手中接过“支教行囊”犹如接过老兵手中的枪。
实话说,当校长定下让我去支教后,我对支教并没有太深的了解。原以为每周到支教的学校上几节课、交流一下而已。直到听到几位去年支教的优秀教师的发言和支教科杨科长及教科室明亮主任的讲话后,才意识到了事情远非想象中的那么简单!看来在支教的路上,我本身需要被“支教”的还有很多!
9月8日,杨科长把我送到了党家中学:
二、行走支教之路
对党家中学生物教学的观察调研从当天的听课开始了
当时和杨科长等一起听了张武霞的课。张老师的课结构合理,教材处理得当,教法灵活,语言表达清晰明了,注重联系生产生活实际,讲练结合,练习充分。启发诱导,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提高。通过这节课,我了解了党家中学学生的积极好学,训练有素,也看到了老师的高素质,显示出教师良好的课堂驾驭能力。
9月15日算是真正的支教第一天,之前 收到杨科长的短信:“明天去党家记着带上伞,添衣服,天凉!”体贴的话语,心里暖融融的。
刚到党家中学,听到生物科组长王老师向宋校长报告说,小王老师请假,上午的课请调一下。我一听,马上说:“不用了,我代课吧!”王老师有点不好意思,但还是答应了。并且想去听我的课,张武霞老师也要去。虽然是仓促上马,但作为支教老师,有人要听课,没有任何理由推辞,遂简单问了一下进度——《第四节 种子的萌发》。
一行进入2010.6班,孩子们见到新的老师来,欢声雷动。看到没打开电脑,我请电教管理员打开,回答说打不开,有点郁闷,但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简单自我介绍后,手绘板图开始上课。复习提问……党家中学的孩子们真给力!对答如流!精神也倍儿足!复习很充分。可以看出党家的老师日常教学中注重了知识的落实,对比一下自己班里的孩子,有点汗颜,很受教育。俗话说: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支教本身就是一种学习和提高。
上课中,我结合农村播种、选种等问题提问相关种子萌发的条件等知识,孩子们表现很积极、踊跃,几乎对答如流,再次印证了孩子素质比较高,学的比较扎实,尤其是生活经验远多于城市的孩子,对生物学教学是个有利的资源。
课后他们提到,语速有点快。意见提得很中肯,看到老师们很虚心、很真诚,我感觉很欣慰,因为这种真诚非常有利于支教教师与受援教师之间的顺利交流。
三、播种支教梦想
1、科研思考:鉴于党家中学地处城乡结合部,农业资源丰厚,可以在利用农村当地资源提高生物教学有效性上做一点有益的探索。
2、业务提升:通过旁听初一老师的备课,发现党家中学几位转行教师在生物专业基础上较薄弱,今后需要加强集体备课,明确课标所涉及的每一个知识点,与老师们共同提高专业素质和业务水平。
短期支教的问题范文6
一、快速融入,主动转换角色。
来到*桥小学后,学校分配我主教三年级数学和班主任工作,附带上社会、自然、音乐等一些副课。因为自己是教书的门外汉,所以为了快些进入角色,我努力学习如何安排课时、如何备课、布置作业等技巧。在逐步熟悉教学的基础上,我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针对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成绩参差不齐的现状,我在日常教学中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例如对分层教学,趣味课堂,积极鼓励,重点关注等等。经过我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孩子们的成绩稳中有升。成绩提高了,同学们逐渐变得自信,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学习也更加积极主动了。
二、以身作则,做教师发展的领路人
支教期间,使我了解到农村小学除了在教学设备、教育经费、师资条件等方面相对不足之外,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育教学的信息相对匮乏,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我的肩上,为了不负众望,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报到第一天,在获知所教班级后,我就依据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参,多方参阅各种资料,深入细致备课。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不强求一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分组合作、自行探究、积极引导和热情鼓励等各种教学手段,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信任他们,鼓励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在丰富、宽容、轻松的课堂气氛的感染下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树立主人公的意识。
凡是涉及到学校利益的事,我总是从“*桥小学”这个角度去考虑,凡是关系到学校声誉时,我总是以一个“*桥小学”的身份去争取……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教师们就不自觉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个人比较随和,没有架子,容易接近!”听教师们说出这样的话,每次我都是会心地微笑着,打心眼里我为自己能够被教师们接受、理解而高兴,为自己能够融入*桥小学这个集体而高兴。
我很多同学他们都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着,他们很富有,买一件衣服可以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当然我是羡慕他们的,可我富有吗?不,我很穷。老师这个职业就让我不可能挣很多钱,我常常想跳槽吧。可我又有那么些自卑,一个朋友说我,这几年我的工作已经让我丧失了在外面工作的能力。算了吧,我心态也是比较好的人,还是好好把学生教好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