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银行学习培训制度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银行学习培训制度范文1
[关键词] 货币银行学 管理类专业 教学改革
管理类专业学生系统、全面的接受货币银行学的培训,有利于他们深入了解金融市场的经济规律,帮助他们掌握科学的金融分析方法和思维方式,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在实践教学中管理类各专业开设的《货币银行学》课程通常沿用的是经济学专业的教材、教学模式和教学要求,两者在课程教学上并无任何区别。许多管理类专业的学生由于不习惯抽象的经济学实证分析而觉得《货币银行学》很枯燥、甚至主观上抵制学习。在课时少,学生相对不重视等不利条件下,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则是每一位任课教师都须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管理类专业《货币银行学》教学体系改革的必要性
对一门课程的教学改革首先涉及的就是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从当今国内比较权威的货
币银行学教材来看,货币银行学课程的基本内容大体围绕货币(货币的扩展信用),分为以下三个层次:1.静态的货币,主要研究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扩展――信用以及货币借贷的价格――利率;2.动态的货币,研究内容包括货币资金的流通,即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具体涉及到货币、资本市场及其运行机制,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等金融中介机构的功能及其经营运作机制等;3.货币与实体经济的相互作用,内容涵盖以货币供求为核心的宏观金融理论,如通货膨胀理论、货币政策理论、汇率理论等。通过以上基本内容可以看出,该门课程是以货币为研究中心内容涉及金融学几乎全部研究领域,具有强烈的“宏观金融”、“机构金融”的色彩,而把真正有可能与企业金融活动有关的微观金融部分放在“金融市场学”和“金融工程”等其他金融专业课程中。这种适应于金融学专业的课程教学体系安排显然对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有失偏颇,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二、管理类专业《货币银行学》教学体系改革的内容
1.以企业金融活动为中心,建立适合于管理类专业的《货币银行学》教学体系。管理类专业《货币银行学》教学体系的内容设计应该更多站在企业金融活动的角度加以取舍,突出以下三个方面:(1)“实用性”。管理类本科教学目标主要是培养应用性人才,而不是从事基础理论研究的人员。《货币银行学》课程内容应避免沉溺于金融经济学中数学逻辑的严密推导,而更应强调在理论联系实际中加深对理论,特别是能作为剖析复杂金融现象的一些基本结论的准确理解和运用,强化金融机构的“管理”、“经营”色彩。让学生更多的从企业、银行经营管理的角度审视金融理论的实践意义。(2)“微观性”。管理学与经济学以微观经济主体为界各有偏重。管理类专业的《货币银行学》课程教学内容的基点应该是设定企业为主体,考察企业在金融市场中的投资、融资行为和理财活动,以及围绕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的间接融资活动。(3)“国际性”。随着我国企业经营活动国际化的不断加强,对管理人员国际金融方面的知识要求也越来越高。管理类《货币银行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也应迎合这一企业需求,加大国际金融的讲解。因此,在课程改革上,首先要将《货币银行学》宏观金融的特点微观化,内容除保留“货币、信用、银行”三大基本内容外,还应补充或强化金融市场 、金融工程和非银行金融机构、国际金融等相关内容。其中金融市场部分可以重点介绍目前对企业开放的股票、债券市场中有关企业股票、债券的发行、增发以及中小企业板块上市融资的相关规定,在此基础上适度介绍金融经济学中有关资产投资组合理论、资本资产定价模型和无套利因素定价模型的部分内容,借此培养学生科学的风险、投资观念。金融工程部分除了介绍各种基本金融衍生产品的概念、功能外,还可以重点介绍我国目前已有的远期外汇类金融产品的套期保值方法,以及有关商品期货市场的交易、定价、风险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国际金融部分除国际收支、外汇与汇率等基本内容外,还应强化外汇市场、汇率风险等管理内容,以及补充我国企业在国际金融市场融资的相关介绍。除了上面有所“取”,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同样应强调有所“舍”,对于一些涉及货币思想史、政治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内容,例如,货币的起源、货币形式、货币制度的沿革在政治经济学中都有所介绍;货币的供给、货币的需求、货币供求与利息率的决定、通货膨胀、货币政策等内容都在宏观经济中也有所涉及,为了避免重复,该部分的内容都应舍弃、弱化或不必过多展开。
2.以全景展示,根据形式变化及时补充新知识。经济发展中变化最快的部分莫过于金融系统,这导致现有《货币银行学》教材中许多内容已于现实不符。因此,在该门课程的教学中,授课教师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补充新知识。例如在金融市场部分,就应加入伴随我国股权分置改革产生的新型金融产品“权证”的有关介绍;在国际金融部分,就应适当增加人民币升值的经济影响分析;在商业银行部分,可以加入商业银行改革方面的知识介绍,特别是应加大介绍我国以工、农、中、建四大国有股份制改革为代表的商业银行深化改革的内容,以及网络银行的现代化发展等内容。好的课堂教学除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加强对金融基本理论的传道、授业、解惑外,更应强调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教师应在教学中不同穿插金融前沿知识的介绍,为学生们开启一扇扇知识的大门,让他们窥其奥妙,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例如,在金融市场章节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适当扩展衍生金融工具的积木综合分析方法。通过收益图形形象的展示期货交易其实可以由一系列的远期交易构成;互换交易可以由远期交易加上无风险证券的交易组成;期权交易既可以组合成远期交易,又可以加上远期交易组合成其他的期权交易。另外,还可以让学生们自己动手,将不同金融工具进行组合,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金融衍生工具。
参考文献:
银行学习培训制度范文2
一、高师资,保证了教学质量
此次新员工培训课程,双阳联社设计了理论知识和专业实务,理论知识课程聘请吉林省管理干部学院的老师到双阳授课,还有2名老师是系领导。经济管理干部学院的老师主讲了《法律基础知识》、《金融礼仪》、《基础会计》、《货币银行学》、《市场营销学》、《点钞》等课程。课程讲解通俗易懂,非常透彻;在专业实务上,邀请省联社业务部门同志主讲了《储蓄业务与DCP系统》、《电子银行业务操作》、《结算实务》等课程。讲课时理论联系实际,讲解到位。同时双阳联社机关部室的业务骨干对规章制度、企业文化等内容进行了认真的讲解。高资历的教师队伍保证了培训工作的教学质量。
二、封闭式培训,是做好培训工作的前提
双阳联社制定了培训计划,提出培训要求和纪律,建立了出勤登记簿,印发了学习资料,分发了点钞练功券。为了给学员们创造一个舒适安静的学习环境,双阳联社选址距双阳区5公里的西山宾馆作为新学员的培训基地。学员们食宿、学习在培训中心,并由联社人力资源部专人负责管理,人力资源部同志全程陪同学员,并考核监督课程纪律和课后自习以及宿舍卫生等情况,为培训工作的顺利完成提供了组织和后勤保障。
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
在培训期间,培训班组织了《文艺晚会》、《农信在我心中》主题演讲比赛以及篮球赛等活动。在文艺晚会上,学员们自编自演了小品、三句半、舞蹈等节目。本次演出受到了联社领导和培训中心工作人员的一致好评。主题演讲活动,抒发了学员们热爱农信的真情实感。紧张而激烈的篮球比赛,进一步增强了团队意识和顽强拼搏精神。通过开展文化体育活动,陶冶了学员们的情操,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热情。
四、定期考试,保持了学员们良好的学习状态
在培训期间双阳联社组织了两次闭卷考试。学员的平均成绩为82分。定期组织考试不但检验了学员们的学习效果,而且巩固了学员们对课程的掌握程度,激发了学员们的学习主动性,保证了学员们良好的学习状态。
五、高度重视,培训效果明显
培训开始前,双阳联社多次开会研究部署。在开班仪式上,联社领导对学员提出了殷切希望,各位学员还进行了自我介绍。通过14天的培训,学员们基本掌握了信用社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掌握了吉林农信企业文化的内涵和员工行为守则,学会了市场营销学等理论知识,特别是学完了《基础会计》课程后,85%以上的学员收获很大,了解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为学员上岗后业务操作打下良好基础。
银行学习培训制度范文3
每年初我行进行培训需求调查,针对省分行培训计划和全行部员工的培训需求,制定分行培训计划,确定参训人员、培训时间、培训内容、培训老师,联系培训场地和设备,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开展。在调研的基础上,为员工量身定制培训计划,针对员工需求什么,我们就培训什么,根据人员层面的不同,分序进行了培训。通过对各业务条线各层面的人员的培训学习,进一步提升我行员工的业务能力。
二、加强培训力度,提升实际工作能力
1、加强岗位资格管理,提升持证上岗覆盖率
认真执行总行岗位资格考试制度。坚持“员工自学,分行助学,总行考试,达标上岗”的原则,定期组织员工业务知识和业务操作技能的培训和测试,不断提高员工的履岗能力。为确保岗位资格考试的顺利开展,考前认真组织相关的业务知识培训和模拟考试环境的上机测试,人员覆盖到所有参考人员。
2、加强管理岗位人员培训,促进我行整体经营管理水平的提高
随着经营管理和业务发展变化对中层管理人员能力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我行为打造学习型组织,将中层管理人员作为重点培训对象,一方面加大中层领导干部理论培训,利用双休日时间封闭式脱产培训,邀请专业人士培训。另一方面为提高全行管理者的理论水平,购买了《现代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培训教程》及其他管理课件,为大家主动学习提供了机会。同时我行还对优秀员工及党员进行集中培训,激发了员工的工作热情。
3、加强专业知识培训,提升市场竞争能力
为全面提高员工专业基础知识,围绕全行业务发展和转型、机构调整和流程再造的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市场开拓、客户营销、产品创新、电子银行、风险控制、资产管理和理财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型专业人才的培养,重点进行创新能力、专业水准和职业道德的教育培训。11月中旬我行对50名客户经理、产品经理进行了封闭式培训,邀请中国金牌经理人研究中心钟锐老师对销售沟通方面进行了培训,重点从沟通技巧、销售团队沟通与说服的能力、销售技术及提升销售经理的营销水平等方面。授课内容不空洞、多案例、气氛活跃,寓教于乐。
4、加强对新业务电子产品以“送培训上门”,深入到每个员工及客户参与互动,成效明显
培训中一是本着“基层需要什么,我们培训什么”和“基层缺什么,我们培训什么”的目的。二是培训的覆盖面广。今年以来已经先后深入市建筑工程总公司直属分公司、石家庄建设工程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开办电子银行学校,培训面达到了100%;对网点人员和客户经理培训覆盖面也达到了100%。三是注重案例式教学。到基层支行上门培训中,注意改进以前单纯讲理论、讲操作等单调枯燥的培训方法,将营销卖点、产品功能、客户类别等融入到一个个鲜活、生动的营销小案例,增强了培训的趣味性和有效性,启发了心智,掌握了知识,提升了技能。
三、培训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近几年来我行积极开展培训工作,培训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也遇到了一些问题。一是主要是存在着培训师资的缺乏,我行员工培训主要是由员工当兼职培训师,虽然有一定的工作经验,业务水平好,但在教学方面,还存在着面窄、教学技能欠缺的问题。二是培训工作仅立足于现实实际需求,缺少长远规划和较为系统的针对性。三是培训人群扩大到基层柜面员工。四是基层机构负责人及网点经理培训时间因安排在季中,尽量不安排在季度末,以便工作的开展。
四、下一阶段培训工作的思路及工作安排
银行学习培训制度范文4
[关键词]农业银行 核心员工 培训 问题 对策
目前,农业银行只有把对核心员工培训的重视变成社会、银行和员工的共同认识和共同行为时,核心员工的培训激励才能进入一个良性的循环过程当中。
一、目前农业银行对核心员工的培训存在的问题
目前国内农业银行还未能将员工培训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核心手段,更不用说对核心员工的培训了。因此农业银行在对核心员工的培训中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1.没有识别谁是核心员工。人们在谈及核心员工时,通常将农业银行高层管理者和技术人员理所当然的视为核心员工。甚至有的农业银行在一段时间只重视营销人员,或者又过多的关注于管理人员,认为他们是农业银行的核心员工,视他们为农业银行利益的来源。
2.培训没有计划。许多农业银行分支机构没有根据核心员工的长远发展目标和职业规划来制定有利于他们发展的培训计划,也没有专门的培训管理制度,同时还缺乏相应的培训规范和培训指导教材。从核心员工的角度来看,其培训行为是断断续续的,没有一定的体系。
3.盲目开设培训课程。有很多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将培训当作是一种潮流,在确定培训项目和内容时不是依据农业银行和核心员工的实际需要,而是凭感觉,照搬其它商业银行的培训计划,培训项目和内容脱离实际。
4.培训方法单调。现在的农业银行一提到对核心员工的培训,不是野外的拓展训练,就是采用最简单的课堂式教学,没有重点和针对性。究其原因是培训组织者缺乏有关培训的专业知识,就造成了时下流行什么方式就采用什么方式。
5.培训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相脱节。有很多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培训工作做得很不错,核心员工能力也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农业银行没有为这些核心员工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并没有将培训激励贯穿于核心员工的整个职业生涯发展。培训使核心员工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但却没有用武之地,这样反而加快了核心员工的流失。
6.培训效果的评估不足。目前大多农业银行分支机构对培训的评估仅停留在反应层次、学习层次这二个层面上。从核心员工所具有的素质来看,仅有前两个层面的考核是不够的,这对核心员工多多少少缺了点挑战。当然很多农业银行分支机构觉得后面的行为层次和结果层次很难做,即使做了也很难量化,收益和成本相去甚远。因此很少关注到培训后的跟进管理,这样使得花了很多钱的培训并不能得到预期的效果。
二、农业银行培训对策
1.培训的过程
(1)确定培训需求
培训必须有针对性和目的性,必须有助于农业银行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否则就是劳民伤财。所以在培训之前,农业银行必须对人员素质的现状进行充分的摸底调查;或者是预测未来,培养适合我们超前发展的人才。因此,培训的关键的第一步就是确定培训需求。培训需求可从组织需求、工作需求和个体需求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在这三者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而且任务分析和工作绩效分析是确定培训需求的两个主要技术。任务分析是从分析某个岗位要求具备哪些知识和技能出发,从而确定需要培训的内容和范围,它一般是针对新行员的;工作绩效分析是找到在岗行员现有的工作水平与期望的标准之间的差距,进而确定哪些是不能做的,哪些是不愿意做的。如果是不能做的,就说明培训的不够;如果是不愿意做的,就需要采取激励的手段。
(2)确定培训目标
农业银行的职员构成有不同的工作分工和等级序列。因此在整体的人员素质要求下,又要针对不同类别的职员确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如果按照等级序列,我们可以将农业银行的人员结构划分为前台业务人员、中级职员和高级管理人员。由于前台业务人员直接接触客户和现金,因此我们对其确定的培训目标就是良好的服务态度和熟练的岗位操作技能。对于来自银行外部不法之徒的欺诈行为,银行所应采取的最基本对策就是加强内部控制。为此,银行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规章制度,明确规定各项业务的操作程序和相关要求,并加强安全保卫工作。这些都是一线职员的重点培训内容,他们要具备洞察可疑之处的职业嗅觉,一旦在基层发现问题,能够及时采取应变和补救措施,防范欺诈行为。 对于中级职员,在经过培训之后,他们应该了解商业银行的运作情况,熟悉相关的业务,并在此基础上有一定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高级管理人员是我们的重要资产,他们应该具有较高的技术职称,有独立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随机事件能够应变自如,熟悉政策法规,要有开阔的眼界,掌握管理技巧,具备较高的决策、协调、指挥能力。从我国商业银行的现状看,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的不足,是制约农业银行发展的薄弱环节。要把我国农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必须加快培养一大批领导和管理农业银行的人才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造就一批银行家。为此我们要对在职的各级行员,特别是二级分行行长以上的领导干部进行各方面的培训。培养出相当一批精通本外币业务、善于领导管理、熟悉有关法律、了解宏观经济和产业发展政策、可担任二级分行行长以上职务的优秀管理人才,是实现农业银行发展宏大目标的迫切需要。至于不同部门的职员,对其专业素质的要求自然不同。因为银行作为一种特殊的服务性企业,必须以优质的服务以求在竞争中取胜,它更需强调"客户是上帝"的原则。
(3)选择培训方式
培养高素质的农业银行经营管理人才,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但不论是离职培训或是在职培训,在国内培训或是到国外培训,都离不开高质量的培训教材。高质量的培训教材,不但要介绍我们经营管理方面的一般知识,更要充分反映我们经营管理的最新经验,并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起来。为此,学习和借鉴西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经验是十分必要的。西方商业银行在其几百年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五十年的经营管理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当然,对西方商业银行的经验不应照搬照抄,要从我国的国情出发,学习借鉴。必须看到,我国商业银行正处在改革、变化过程中,许多制度还有待完善,有些方面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差别还很大。因此,要注意培训教材和金融法规、规范性文件的统一性。同时,对我国商业银行自己的经验,也要认真总结归纳,进行分析比较。
(4)培训效果的评估
完成了上述三个步骤之后,必须经过培训效果的评估,才能构成一个完整的培训过程。培训效果的评估就是检验培训目标的完成情况。随着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开展培训活动的普遍化,培训评估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单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随着日益加剧的市场竞争,企业家对经营成本都很谨慎和敏感。钱花出去了,就要看到成效。另外,从法律的角度,企业为了在员工培训和开发的组织活动中保持公正、合理、合法的形象,必须建立一个科学和规范的组织程序和操作程序,即完善的评估制度系统。各农业银行在进行培训评估的时候,因为对不同层次的职员所设定的培训目标不同,所以要针对不同层次的职员设计不同的评估方案。评估的结果和成绩应记入每个人的培训档案。这里,各农业银行可以根据实际,探索积分制管理模式,将培训考核的成绩或积分累计,作为年度等级考核、资格认定、晋升奖励的重要依据。
2.培训的形式
(1)集中培训。集中培训可以促进学习的竞争,创造学习的气氛。可以同时培训许多人,充分利用师资力量;但是这种方法缺乏针对性,实用性较差。集中培训有几种方法:基础培训主要是针对新入行的员工;业务培训的目的是熟悉各种票据、工作程序,各种具体规定和要求等;中坚培训是指对工作骨干的培训专门培训则是针对某相专门业务的培训,如外汇业务;特殊培训即针对某种特殊情况的培训,如计算机联网的运用。
(2)在职培训。在职培训的特点是实践性强,一般是一帮一的以老带新,所以针对性较强。在职培训的方法有以下几种:①轮换制度。具体讲,是把有培养前途管理层人员,横向的在组织机构的同一层次上,从一个部门调换到另一个部门。例如营业部的主管人员去负责信贷部的工作,以后又去担任外汇业务部门的领导。由此可见,它不同于职务提升,不是垂直的在组织机构的上下级别之间进行调动。一般来说,事先并不规定轮换时间的长短。但要让被轮换者感到,自己将"永久性"的工作,这样才可能使其在新岗位上认真钻研。这种轮换形式被公认为是最有效的,首先,被轮换者在各种不同的岗位上负责,连续经历不同的情况,能够取得各部门的实际工作经验:其次,受训者可以深入了解各部门管理人员的特点和相互关系;再次,这种方法有助于形成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问题的思维方式。这些对于培养银行领导层的接班人是非常重要的。②技术比赛。技术比赛种类很多,但点钞是必须参加的,其他科目可以自愿参加。技术比赛也是一种考试,必须达到一定的水平。③电话培训。一般是请某个顾客用电话向各支行提出事先准备好的问题,然后把各支行的回答进行比较。这样做是因为技术比赛和各种考试看不出职员的服务态度如何,而顾客用电话联系业务时,就可以对职员的服务态度和业务水平进行全面考察。之后将这些情况反馈给各支行及当事人,以便于总结经验。
(3)自我学习。就是引导职员自学,这是对集中培训和在职培训进行补充的一种形式。它的优点是比较系统,可以将以上两种形式中学不到的东西系统的补充一下,而且可以根据自己的特点和需要有选择的学习,比较灵活。但是完全靠自学,缺乏必要的指导,遇到难题弄不通,会影响学习效果。为了促进自学,农业银行都建立了考试制度,职员们可以自愿参加,借此衡量自己所达到的成度。考试成绩放在人力资源部门,但并不与工资和升迁挂钩,只是作为促进学习的辅助手段。
3.外出研修。这种培训方式的优点是职业性强,时间充裕,可以深入学习。但由于成本较大,这种方式不可能面向全体职员,在受训人数上受到限制。目前,很多银行都采取了出国考察、到外地考察或到兄弟银行学习的方式,但往往存在着计划不周详,行程目的不明;以培训为名,休闲活动过多的问题。这一方面浪费了大量的国家钱财,实际工作没有取得任何进展,另一方面也形成了不良的风气,容易使一些人利用职务之便贪图享乐,腐化堕落。尤其是出国考察的项目应该由上级部门严格审查,而所有考察结束,都要对考察汇报进行评价。
当今国内外知名企业无论是对于培训的认识,还是自身培训的方法、手段都已经达到了较高的水平,这是现代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所产生的必然结果。任何有志之士都应该把员工培训作为知识经济时代带有长远战略意义的大事,自觉的将其纳入企业的经营管理之中,作为人力资源开发的核心部分。目前,我国的金融机构十分重视人才培养,但对培训理论和方法的研究,以及培训水平和培训手段,尚处在起步阶段,对国际上企业员工培训的趋势不十分了解,这对我国银行的发展是不利的。农业银行的员工培训工作还任重道远,只有人才的问题解决了,从长远看,我国的农业银行才能在经营管理、创新等方面向一流的国际化商业银行迈进。
参考文献 :
[1]蔡鄂生等.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全书》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4年版
[2]戴相龙: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中国金融出版社 1998年版
[3]戴相龙: 《领导干部金融知识读本》 中国金融出版社1997年版
[4]刘卫东等. 《中国银行基础培训教材》 中国银行教育部 1998年版
[5]武 龙 黄勋敬:商业银行核心员工的留用策略[J].南方金融,2006,(11)
[6]谭志奇 唐秀媛 邓德胜:我国企业培训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生产力研究, 2008, (13):94
银行学习培训制度范文5
关键词: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 现状 问题 对策
■一、 商业银行的风险概述
(一)商业银行风险的内涵
商业银行的风险是指在银行经营管理活动中,由于不确定因素影响而导致的损失的可能性。巴塞尔银行监督委员会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与操作风险并称为商业银行三大风险。
(二)商业银行风险产生的原因
1、商业银行内部原因
首先,由于银行内部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带来的风险。银行从业人员直接经手银行的经营业务活动。由于操作大意、决策失误、信息滞后、对风险认识不充分,以及利欲熏心等都会带来风险。
其次,商业银行的经营特点和资金结构决定了其风险性。银行经营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为主,贷款到期偿还的不确定性使银行随时面临资金周转的不足,而资金周转不足,则会造成银行信誉下降,资金紧张甚至破产。
2、商业银行外部原因
(1)国家政策因素导致的风险。国家的经济政策、发展计划、发展目标以及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的变化为经营和决策带来风险。
(2)经济环境带来的风险。宏观经济的低迷,必然会带来市场的萧条,造成企业等微观经济主体的资金周转不足,银行的贷款收回困难,可能形成呆坏账。
(3)各类款项的效益带来的风险。银行的吸收的款项有多种用途。如果资金使用效益差,资金便会产生周转上的问题。最后,当达到一定数额并维持相当长时间的资金周转障碍时,便可能会造成资金周转停滞,资金偿还能力不足,造成银行资金的损失。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一)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
随着商业银行制度的改革与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已经逐步认识到风险管理的重要性,纷纷引进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经验,逐步采取定量分析的手段进行风险管理。同时,我国银行监督委员会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也逐步加强和完善,使得我国与西方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逐步缩小。
(二)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1、风险管理技术有待提高
(1)商业银行的不同类别的风险需要有不同的管理方法。但是,由于我国管理手段单一,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难以做到分离,从而很难做到专险管理。
(2)风险难以做到定量化的管理。目前,国际上较普遍使用的是分析量化技术手段,而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依然倾向于定性分析,量化技术比较落后,这与国际水平有较大差距。
2、风险管理意识不强
我国多数商业银行对风险认识不充分,风险管理意识不强。主要表现为:(1)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更看重经营规模的扩大,而对利润、资产的质量的提高认识不足。(2)由于风险管理意识的薄弱,致使很多呆败坏账的产生,造成了商业银行内部的不良资产。
3、风险管理缺乏有效的监管体系
我国多数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因为监督体系的不完善,加大了风险控制的难度。在我国商业银行的重要岗位上的工作人员,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道德约束和舆论压力实现对自身的监督,这就导致金融案件屡有发生。
4、风险管理缺乏创新
我国商业银行目前的风险管理,无论从体制、技术还是组织结构上,几乎都是从发达国家引进,而并非是结合我国的国情与宏观经济政策,从自身实际出发制定,这样很容易以偏概全,不能做到有的放矢。同时,银行从业人员,安于现状,很少提出风险管理方面创新性的建议和想法,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不能有质的飞跃。
■三、促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对策思考
(一)提高风险管理的技术水平
(1)引进国外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水平。尽快引进并推广国际上比较流行的定量分析的技术手段,构建风险管理制度的基础设施。
(2)引进、培训国内外风险管理专业人才。从大型跨国银行聘请高级专家以及技术型人才,针对我国银行的风险状况进行技术研发。此外,还应从我国的商业银行中选派知识结构全面业务骨干到国外风险管理水平成熟的银行学习与交流,培养成为熟悉我国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高层管理人员。
(二)加强风险管理意识
首先,当学习国外成熟的经验,在经营规模的基础上,更侧重于对信贷质量的提高。同时,对企业及个人进行信用评级和考查,以避免造成呆坏败账。
其次,对不同类别的风险分别采取不同的防范措施。不同的风险应当设立专门的对应的岗位来负责,使风险管理的规范变成员工的自觉意识和行动。
(三)提高银行业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
针对我国商业银行目前主要以引进国际先进的风险管理技术为主的现状,商业银行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技术与业务方面的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创新精神,制定出符合我国实际情况的风险管理的技术。
(四)完善商业银行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在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建立完善的治理结构,就必须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把风险管理纳入考核体系。同时,通过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可以将责任追究落到实处,有效防止违规违纪行为的发生。
参考文献:
[1]S.ScottMacDonald,TimothyW.Koch.ManagementofBanking,6thedition,2008,CengageLearning,PeckingUniversityPress.(222-225).
[2]DavidDenney.RiskandSociety.2009.SagePublicationsofLondon,LosAngeles,NewDelhiandSingapore.(124-136).
[3]陈德胜,文根第,刘伟,庄健.《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2009.清华大学出版社.(25-35)
[4]梁世栋.《商业银行风险计量理论与实务》.2009.中国金融出版社.(64-70).
银行学习培训制度范文6
勤勉教育,彰显教学魅力
章金萍1968年出生于历史文化名城浙江绍兴,江南水乡赋予了她温柔细腻的性格。“小时候,家里人总是给我们兄妹讲绍兴历史上的名人故事,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故事,的祖籍就在绍兴,一生都在为国家操劳着,我们绍兴人都以他为荣。”怀着对的敬仰,少时的章金萍有了长大为国家作贡献、为民造福的理想。
1985年,章金萍报考杭州大学(现浙江大学)政治系,成为中国革命史专业的学生。大学毕业后,章金萍服从组织安排,到杭州郊区一所中学做了高中历史教师。
她所任教的那所高中远离市区,师资十分薄弱,教学质量不高,之前学校的高中历史会考通过率从未超过50%,从未有学生在历史会考中得过优秀。章金萍几乎把所有时间都花在了教学上,课前,她努力备课;课后,她为同学们开“小灶”补习功课。
面对一群不爱学习的乡村孩子,章金萍总是苦口婆心、耐心教导。在她的影响下,很多学生都开始主动学习,全班35名学生中,有34名通过历史会考,并有多人获得优秀。其中有好几个都考上了大学,这在当年的农村高中可是件大喜事。
因为工作认真负责,教学业绩突出,章金萍在进校第一年就获得了“学校先进工作个人”称号。
回忆过往,章金萍说,自己当年报考杭大政治系是出于对教育的热爱,在中学教书期间,发现自己越来越喜欢教师这份工作。“经常有学生会悄悄地送我亲手制作的卡片作为礼物,被学生认可我很开心。”
为更好地提高教学技能,章金萍阅读了大量与教育相关的书籍。“我对家乡很有感情,我仔细研读了绍兴籍教育大家、罗家伦的相关著作,对教育有了自己的看法。”面对普遍存在的“高分低能”现象,教学完全以高考作为指挥棒,“填鸭式”教育,忽视学生的其他素质培养,章金萍非常想做点什么,尽自己的所能改变这一现象。恰好此时,由浙江教育报刊总社主办的《中学生天地》邀请她为兼职编辑。《中学生天地》在当时的教辅类学生读物中独树一帜,是20世纪全国发行量最大的中学生期刊,在中学生中非常受欢迎。尽管当时章金萍已是学校的骨干教师,教学任务繁重,但她还是欣然接受了杂志社的邀约。那段时间,为了节省时间,每天上班时,她总是背着装满中学生们稿件的双肩包,在等公交、坐在公交上时审读这些稿件。工作很辛苦,既要忙本职工作,还要兼顾杂志社的工作,但是章金萍做得很带劲。由于熟知学生心理,同时知识面广,章金萍很快就成为了受学生读者欢迎的知心大姐姐,工作得到了杂志社的高度肯定。
探索专业建设,力促内涵式发展
章金萍于1993年9月调入浙江银行学校,成为一名中专教师。在浙江银行学校工作期间,章金萍对经济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工作之余,章金萍努力学习新知识给自己充电。与那个年代大多数人一样,她选择了继续深造,从1997年到1999年,章金萍再次回到浙江大学攻读经济学硕士,虽然没有专业基础,还要兼顾家庭,但章金萍懂得合理安排时间,她拿出了考大学的干劲,在两年时间里顺利完成了学业。
2000年,浙江银行学校升格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开始进行高职层次的办学。由于具有经济学专业基础,章金萍开始承担市场营销专业的筹建工作,从此她与市场营销专业结缘。
新世纪之初,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市场营销已经渗入到各种的企业里,社会对市场营销类专业需求量非常大。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好人才,在当时高职办学并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供借鉴,章金萍和她的团队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为了解市场需求,章金萍组织教师到企业走访调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设置培养目标和课程,并向相关兄弟院校交流学习。通过两年的筹备,市场营销专业成为了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第一批成立的六个专业之一,2002年开始正式招生。
由于前期准备充分,市场营销专业发展十分顺利。2002年,章金萍被评为浙江省优秀教师。2003年在浙江省教育厅的随机抽查中,专业清晰的人才培养理念和发展举措获得专家好评。2004年,市场营销成为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首个新世纪教改试点专业,获得学院第一个省新世纪教改项目立项,开始进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模块化、项目化教学探索与实践,同年还获得省财政资助实验室建设项目。
面对取得的成绩,章金萍没有满足,她始终秉持“以变应变”的专业发展理念,根据内外部环境的变化,以敏锐的市场反应能力,及时调整专业人才培养定位及规格,探索以“专业课程与职业岗位、职业技能与职业素质、仿真实训与营销实战、就业导向与人生发展相融合”为特色的“四位一体”实战型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在“求变”办学理念下,章金萍将市场营销专业的课程、职业、岗位、人生规划等进行有机整合,全面提升了学生适应市场的综合素质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毕业生能胜任银行客户经理、保险、证券经纪、零售业门店长等工作岗位,为浙江省金融、商贸等现代服务业服务,培养了大量的具有浙江金融职业学院特色的高素质服务营销人才。
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特色与优势,一直为职教界所推崇。在专业办学过程中,章金萍一直在思考“怎样的校企合作能让高校和企业实现双赢”。为此,她与其团队不断摸索和学习,创建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双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和“校中店”的实训形式。
除此之外,章金萍与其团队还努力构筑“校企―专业―课程”资源共享型信息化平台。定期邀请行业内专家开展人才培养方案论证,将企业需求真正落实到专业发展、课程设置、人才培养上来。并通过数字化课堂建设,搭建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企业校中呼叫中心,学校的课堂可以实时传送或转播到企业内部的网络上供企业员工学习或培训,学校的老师也可为企业提供远程的专题培训或讲座。真正实现校企之间的资源共享、全方位信息交流与沟通,并提供双向服务。
作为市场营销专业的带头人,章金萍及其团队在国内高职教育大发展及学院“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办学模式的语境下,开拓进取,经过14年的建设,市场营销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实训条件建设、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制度设计等内涵建设方面取得一系列成绩,市场营销专业发展迅猛,经营管理系的综合实力明显提升。
由此,市场营销于2006年被评为学院重点建设专业,2009年被列入省级特色专业建设计划,2011年被立项为“中央财政支持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项目”。在取得一系列成绩的背后,章金萍与其团队付出了许多辛勤汗水和心血。“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全体师生共同努力的结果,也得益于学校与企业的大力支持。”
倡导“义商”理念,弘扬民族“根”和“魂”
父母从小就教导章金萍“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的观念,浙商精神中的“诚信”“义利观”也深深地影响了她。
面对改革开放以后,国内的商业领域出现的很多问题,比如假冒伪劣产品频出、食品安全危机严重,市场领域道德失范令章金萍很痛心。“社会需要的是具有道德和社会责任感的经济管理人才,培养具有良知的人是高校责无旁贷的责任。高校不仅要培养学生专业技能,还要培养学生的商业道德。”作为一名任课教师,她开发了具有文化传承功能的特色课程《商业文化伦理》,以培养具有“义商”人格的学生为目标,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义利观,坚持和弘扬正确的价值取向、价值目标和价值原则,通过正当途径和合法手段去追求自己的物质利益。目前,《商业文化伦理》已成为经营管理系的特色课程,并逐步向校本课程推广,成为传承优良文化的载体。这在国家资源库建设过程中对国内其他高职财经、管理类专业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产生示范辐射效应。
在章金萍看来:营销人的营销原始本能是“义”,成功的经销商的经销原点也同样因“义”而基业长青。“做事首先要立人立德立心,从中华民族的商业发展史中不难发现,义商是我们民族商业的本色。”在她的课堂上,学生可以听到以诚信和商帮政策传世的“山西票号”故事,还可以感受到“求食于四方”具有“徽骆驼”精神的徽商以及以冒险开拓、独立进取精神闻名的潮商和粤商等。
各种商帮的身上,都闪烁着诚信、忠义的光芒,章金萍也希望这样的光芒能够照耀当代的大学生,让传统文化伦理道德成为指引前进方向的明灯。因此,她在教学过程中,将“义商”的“诚信”与“正义”融入课程之中。“我希望我们的学生敢作敢为敢担当,高瞻远瞩行业事。”
在章金萍的倡导下,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涌现了一大批用实际行动践行“义商”理念的学生――
李朋超感恩母校,在创业中,为感谢学校的教育,向学校捐赠1台价值1万元的钢琴;郭广伟拾金不昧,原地等1个多小时等来失主,将拾获的9000元现金和多张银行卡如数归还失主;白朝阳助人为乐,在自己生活费用靠勤工俭学挣来的同时还资助了另外两名贫困生……
投身社会服务,实现教师价值回归
在繁忙的工作之余,章金萍积极参与各种社会服务活动。除担任学校工作外,她还担任浙江省企业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保险学会理事、浙江省国税系统特约监督员、浙江省民进经济科技专门委员会委员等职。
由于常年的伏案工作,章金萍的腰椎间盘突出十分严重。2013年7月,她的腰椎间盘突出又复发了。好不容易恢复了一个星期,疼痛稍有好转,她就接到了浙江省国税局打来的电话,邀请她一起赴丽水地区参加国税系统的行风、政风监督检查工作。章金萍二话没说,就应允了,“既然担任了国税系统特约监督员一职,就应该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不能因为自己的原因而影响工作开展。”8月初的浙江,碰到了几十年一遇的连续几周的高温天气;从杭州到丽水,车程需要近4个小时,章金萍缠着护腰,又用手提包顶住腰部,总算撑过了这段路程。到了丽水,中午时分的气温如火炉般灼热,连室内的自来水都是温热的。稍事休息后,章金萍和省国税局的几位同志就投入到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