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短期支教的看法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短期支教的看法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短期支教的看法范文1

一、快速融入,主动转换角色。

来到登仙桥小学后,学校分配我主教三年级数学和班主任工作,附带上社会、自然、音乐等一些副课。因为自己是教书的门外汉,所以为了快些进入角色,我努力学习如何安排课时、如何备课、布置作业等技巧。在逐步熟悉教学的基础上,我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针对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成绩参差不齐的现状,我在日常教学中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例如对分层教学,趣味课堂,积极鼓励,重点关注等等。经过我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孩子们的成绩稳中有升。成绩提高了,同学们逐渐变得自信,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学习也更加积极主动了。

二、以身作则,做教师发展的领路人

支教期间,使我了解到农村小学除了在教学设备、教育经费、师资条件等方面相对不足之外,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育教学的信息相对匮乏,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在这种情况下,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我的肩上,为了不负众望,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报到第一天,在获知所教班级后,我就依据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参,多方参阅各种资料,深入细致备课。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形成自己的风格,不强求一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分组合作、自行探究、积极引导和热情鼓励等各种教学手段,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信任他们,鼓励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在丰富、宽容、轻松的课堂气氛的感染下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树立主人公的意识。

凡是涉及到学校利益的事,我总是从“登仙桥小学”这个角度去考虑,凡是关系到学校声誉时,我总是以一个“登仙桥小学”的身份去争取……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教师们就不自觉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个人比较随和,没有架子,容易接近!”听教师们说出这样的话,每次我都是会心地微笑着,打心眼里我为自己能够被教师们接受、理解而高兴,为自己能够融入登仙桥小学这个集体而高兴。

我很多同学他们都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着,他们很富有,买一件衣服可以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当然我是羡慕他们的,可我富有吗?不,我很穷。老师这个职业就让我不可能挣很多钱,我常常想跳槽吧。可我又有那么些自卑,一个朋友说我,这几年我的工作已经让我丧失了在外面工作的能力。算了吧,我心态也是比较好的人,还是好好把学生教好吧。

对短期支教的看法范文2

  教师下乡支教工作总结1

  时光荏苒,转眼间,在三斗坪镇高家小学一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回顾一年的支教经历,特总结如下:

  一、融入其中,品味平凡促自省。

  我所支教的三斗坪镇高家小学,规模上只相当于实验小学的一个年级。“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规范的学校管理使人难以懈怠,特别是这一批长期扎根农村小学的教师的精神令人佩服。

  由于农村学生家庭教育的缺位,同城区教师相比,这里教师的隐性工作量增加了许多。人力有限,无法实现城区教师任课专职化。高负荷、满载的工作量,使每位教师身兼数职。常常是才迈出语文课堂,又走进音乐课堂,转身又在品社、体育课上出现。连老师生病都只能等到学生放学后才能去看。高度的责任心,使不少教师在校吃完午饭就走进教室培优辅差。在极其简陋的工作环境中,老教师拿汗水拼质量的劲头,是城区青年教师难以想象的。

  正是在他们习以为常的平凡中,我看到了坚持的力量,感受到了崇高,使自己的心灵得以涵咏,使灵魂得以荡涤。

  二、克服困难,从容走好支教路。

  在我前来支教时,我儿子还不足九个月,没有断奶。为免后顾之忧,我只有带着儿子,带着他的婆婆、爷爷,举家一起来到三斗坪,在高家农行租了一层楼,祖孙三代才安顿下来。由于我儿子上水土不服,不是重感冒就是拉肚子。高家卫生院、岱市卫生院、市中心医院成了我们每月必到之处。每次一看完病,或拿着药或带着处方急急忙忙往回赶。

  困难毕竟是暂时的,这些与高家小学的老师们长年坚持所克服的困难相比,又算得了什么了?随着困难一个一个被克服,使我更坚定了从容不迫继续走好支教路的信心。

  三、沉心静气,磨砺自我促成长。

  虽说已有十年教龄的我,曾有6节课于省市获一二等奖,12篇论文于省市区发表或获奖,有五年的办公室工作经历,但我在高家小学从不炫耀这些,也不把这次支教当作身心放长假。在支教中,我摒弃浮躁,沉心静气地为自己定位:服务学校、充实自我、带动教师、教好学生。

  1、利用优势,做学校的服务者

  作为一名来自实验小学的支教教师,我要充分利用实验小学得天独厚的教育教学资源为高家小学所用。

  为充实备课资料,我将网站推荐给语文老师,并手把手教她们如何在网上下载课件、编辑教案、合成课件。又通过网络与实验小学数学教师联系后,让他们从网上发送老师们所需资料,真正实现两校资源共享。为让老师们观摩到更多的优秀课例,我在实验小学借了四盘在省里获奖的竞赛课录像带,又向教导处推荐了几堂优秀的课例,播放给教师们观看。

  针对高家小学教师“如何在有效的教学时间内提高教学质量”的困惑,我带领高家小学6名中青年教师前往实验小学听课学习。面对苦心钻研教学技艺的农村教师,实验小学准备了与听课教师对应年级对应学科的10节课。听课途中,恰逢前来调研的湖北省教研室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邓治青老师。在共同观赏后,邓老师结合这堂成果展示课,以大量生动、详实的事例专门为高家小学教师深入浅出地阐述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以及如何常态实施。通过看课、座谈、与专家零距离接触,高小教师认为这是一次难得的学习机会,既开阔了眼界又更新了观念,意识到教师大量的课前准备和激情投入是上好每一堂课的基础,上好上实上活每一堂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

  借鉴实验小学教学管理经验,多次向教导处建议强化学生常规管理,协助制订、和。

  作为青年人,我发挥自己在电脑使用方面的特长。指导学校教师学会网上收文、传文。指导45岁以下教师进行word文档编排、网上查找下载备课资料,实现电子备课。为学校打印、、、等文稿。打印学校总课表、复习课表。牺牲双休日完成全校学生学籍电子注册的录入、修改、复核工作,确保零差错。协助完成学校普九迎国检配套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网上查找资料,为学校完成试卷。自做课件为全体语文教师上示范课。

  作为爱好文艺的青年人,利用课余时间为二年级学生编排舞蹈,学生的舞台表演效果受到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六一”前夕,高家小学少先队辅导员、文艺节目主持等3名教师前往城区学电脑,我会同音乐老师组织全校文艺节目彩排,制定节目单。通过网络联系在外学习的教师,在校内当好传令兵,将活动仪式、入队名单、学生发言等环节一一落实。确保3名教师返校当天,“六一”文艺演出如期正常举行。

  因为学校办公室工作的经历,使我较多地接触教育宣传写作。我及时捕捉新闻点宣传报道,又指导老师们写新闻稿。从未接触过教育宣传的朱发宪老师也陆陆续续地有几篇新闻稿被网络采用,并带动了其它的老师,让他们也有动笔写的冲动。一年来,我所采写的、等7篇稿件被夷陵网、夷陵信息港、教育局网选用,有力地宣传了高家小学。

  作为省级普通话测试员,在三斗坪中心学校谢总干事的邀请下,我充当三斗坪镇教师师德演讲评委,并结合五名参赛选手的特点及不足,从演讲技巧的角度做了题为的现场点评。三斗坪中学的张思顺书记对我的点评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并要求自己的女儿按我讲的有关演讲技巧多练一练。为指导张卉芳参加区师德演讲比赛获得好成绩,我不仅从演讲情感、手势等技巧上加以指导,还熬夜为她撰写的演讲稿。

  坚决服从学校安排,多次为请假教师代课,参加各教研组教学研讨活动,并于上学期中途接班承担二年级语文教学。为迎“双基”国检,和全体老师清扫办公室及卫生死角,利用双休日在校园围墙上刷油漆,为二年级办黑板报。

  2、不断学习,做心灵的充盈者。

  由于远离了实验小学琐碎的办公室工作,课余我有了较多个人可支配时间。我给自己定下了学习目标:多读书,丰富文化底蕴,让我的课堂有书卷气,有翰墨香。

  我就像一块干海绵,抓紧一切可利用的课余时间不断丰富自己。重新拜读了,浏览了肖川的、窦桂梅的、薛瑞萍的、程然的、崔利。吉姆斯的、约翰。洛克的、金正昆的、苏霍姆林斯基的、大仲马的、张文质的和等17本书。每周定期上“教育在线”上饱享精神大餐,在读帖、跟帖中接触李镇西、朱永新等“大家”,在肖川、王文丽、窦桂梅的博客中,不断撷取智慧的火花。

  这种不带功利性的阅读,广泛地涉猎,使我浮躁的心变得平和,心灵更加充盈,不知不觉两学期摘抄的学习笔记已达四万字。我静静地读书,默默地思考,也待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

  3、毫无保留,做教师的知心者。

  作为一名支教教师,在充分利用资源服务学校的同时,要像一粒火种,毫无保留地将自己所知奉献给高家小学的教师,做他们的知心者。

  当老师们有教学方面的问题与我商讨时,我是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我向语文老师介绍如何指导学生积累词句,如何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避免以考试代替复习,如何对学生的作业实行双级、三级评价。

  每当自己语文课中出现了意想不到的精彩,下课后我总是将过程设计、点睛之笔以及个人感悟毫无保留地与其它语文教师分享。并将个人心得或教学故事写成教学随笔。仅第二学期,就写了、、等19篇教学随笔。在我的影响下,张卉芳老师也偶尔动笔写写教学随笔。教导主任朱发宪老师告诉我,是我那篇的教学随笔,使他决定改变对待不做家庭作业的后进生的态度。在三斗坪镇教学工作检查中,我这些原生态的教学随笔受到谢庆平总干事、燕代春干事的好评。所写的教学随笔中,被选用。

  当老师们参加教学竞赛请我帮忙或指导时,我毫不推辞。张卉芳老师参加区品社优质课竞赛,我和她一起确定上课内容,共同在网上查找相关资料。为她设计教学环节,斟字酌句地推敲教学语言,设计教案,制作课件。陪同她参赛后,我又毫不忌讳地直言其注意事项。园艺小学的蔡玉梅老师参加区语文优质课教学竞赛,针对她试教中存在的问题,我从教学语言、课堂组织结构、落实语言文字训练等方面对她所执教的一课进行了指导。

  作为区综合实践活动的课改组指导成员,我以自己为蓝本,向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介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特点、实施过程及对学生的影响。向她们建议,可充分挖掘学校位于三峡大坝旁、学生大多为移民子女的有利条件,自行开发课程资源,构建资源包,开展生动、有特色、有效的综合实践活动。我结合三年级未成功完成的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反思了活动失败的原因及在农村小学正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对策。

  在支教期间,我发现老师们除订阅外,很少阅读其它书籍。我将看过的书推荐给他们,将肖川、李镇西、朱永新、窦桂梅这些名师介绍给他们。一旦发现精彩的句段后,总用小纸片抄下来给他们看。他们也由最初看了笑笑,到随手翻翻目录,再到摘抄我笔记本上的内容。20xx年春,又利用教师每日必经之地的黑板,开展“走近大师,品味经典”的读书推介活动。向教师们系统推介苏联著名教育家、实践家苏霍姆林斯基和他的经典著作。通过摘录书中内容,促使教师读原文、记笔记,在苏霍姆林斯基“相信孩子、尊重孩子,用心灵去塑造心灵”的思想熏陶下,夯实业务理论基础,自觉提高师德修养。

  令人可喜的是,如今45岁以下的语文老师已能和我一起借书、换书互看。在办公室内经常可以看到老师们工作之余捧书阅读的情景。

  4、春风化雨,做学生的领跑者。

  作为教师,最大的任务是点燃、唤醒学生的思维,把每个学生当做不可复制的“艺术品”。教学是慢的艺术,所以在二年级语文教学中,我尤其注重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学生特点,在语文教学中,我注重学生自主识字能力、朗读能力、复习归纳能力的培养。为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我选拔识字小老师,引导学生运用多种识字方法自主识字。为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强化语感,在课堂上我低要求,亲自示范,一词一句一段反反复复地读,磨出语文味。又设置朗读三级台阶指标,引入游戏机制,让学生想读、乐读、爱读。为培养学生的复习归纳能力,我由扶到放地引导学生每单元拟订复习提纲。如今学生已能结合平时练习中存在的错误,围绕板块自我确定复习内容,有效地提高了学习效率。

  由于缺少书香氛围,学生不愿大声诵读,不爱读课外书。我深知大量的、广泛的阅读是学好语文的必经之路。为实现语文与经典同行,为学生生命奠基的目的。我充分发挥黑板的边角功能,开辟出诵读角。将古诗、名言、谚语推荐给学生,让他们在每日的诵读中感受中华民族的语言之根、道德之根、情感之根。同时邀请三、四年级也加入到到我们每日一诵的行列中来。

  为使学生与更多的经典读物为伴,我向学生推荐了、、、、等13本经典儿童读物。利用每天晨读时间,和学生一起放声诵读课外书。我也抽空为学生朗读古诗、现代散文诗。让学生在经典的熏陶下,打好生命的厚重底色。在我的带领下,学生已养成每天早上诵读课外书的习惯。如今,班上学生已人手3-4本课外书,已形成课余翻翻课外书的习惯。

  为充分发挥作业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我对学生的作业评价采取两级评分和三级评分相结合、图形评价与文字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坚持每月一汇总,每月一评比,充分调动学生认真学习、认真书写的积极性。在三斗坪镇教学工作大检查中,燕代春干事详细地询问了我班语文作业的类型及评价批改方式,表示要在三斗坪推广“内容+书写”的两级分评价形式,并以此为基础,制定三斗坪镇语文作业批改的范式。

  对待学生,我坚持用“耐心、爱心、宽容之心”善待每一个孩子。对待“待优生”,我细心捕捉他们身上的闪光点,为他们营造展示些许成功的舞台,将以他们为主人公的教学随笔念给他们听,帮他们找到做一个“好学生”的感觉。

  二年级上学期从松滋转来的李钢,已连续读了两个一年级。我刚接手教他们时,他语文只考了37分。对他我没有丝毫歧视,区别对待中帮孩子找回自信。等到上学期期末检测时,语文已能考到72分。像这样的例子还有王诗毅、张钰、高吉祥、胡一森、杨浩等几个孩子。二年级上学期语文全区统测,我班成了全校唯一一个无不及格学生的班。

  回顾一年的支教生活,艰苦的环境磨练了我的意志,广阔的舞台施展了我的才能,这是我人生中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此为起点,不断磨砺自我,更好地成长。

  教师下乡支教工作总结2

  自10月份赴谷岗支教以来,在各级领导的关系和帮忙下,支教工作已顺利地走过一个学期的时间,现我将这半年的支教工作总结如下:

  一、快速融入,主动转换主角

  来到登仙桥小学后,学校分配我主教三年级数学和班主任工作,附带上社会、自然、音乐等一些副课。因为自己是教书的门外汉,所以为了快些进入主角,我努力学习如何安排课时、如何备课、布置作业等技巧。在逐步熟悉教学的基础上,我的教学工作有条不紊的进行。针对班级学生基础较差,成绩参差不齐的现状,我在日常教学中动脑筋,想了很多办法,例如对分层教学,趣味课堂,用心鼓励,重点关注等等。经过我和学生们的共同努力,孩子们的成绩稳中有升。成绩提高了,同学们逐渐变得自信,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也更加浓厚,学习也更加用心主动了。

  二、以身作则,做教师发展的领路人

  支教期间,使我了解到农村小学除了在教学设备、教育经费、师资条件等方面相对不足之外,还存在一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教育教学的信息相对匮乏,教师外出学习的机会相对较少。在这种状况下,指导教师课堂教学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我的肩上,为了不负众望,我采取了以下措施:报到第一天,在获知所教班级后,我就依据新课程标准认真研究教参,多方参阅各种资料,深入细致备课。在教学中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尊重学生的不同兴趣爱好,不同的生活感受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使他们构成自己的风格,不强求一律。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透过创设问题情境、分组合作、自行探究、用心引导和热情鼓励等各种教学手段,真诚对待每一个学生。感受后进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各种心理表现和看法,信任他们,鼓励他们,想尽一切办法调动孩子们学习的用心性,让他们的天性和个性在丰富、宽容、简单的课堂气氛的感染下得以自由健康的发挥。让学生在视、听、触觉中培养创造性思维方式,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三、树立主人公的意识

  凡是涉及到学校利益的事,我总是从“登仙桥小学”这个角度去思考,凡是关系到学校声誉时,我总是以一个“登仙桥小学”的身份去争取……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教师们就不自觉发出了这样的感叹:“这个人比较随和,没有架子,容易接近!”听教师们说出这样的话,每次我都是会心地微笑着,打心眼里我为自己能够被教师们理解、理解而高兴,为自己能够融入登仙桥小学这个群众而高兴。

  我很多同学他们都在不同的城市工作着,他们很富有,买一件衣服能够是我一个月的工资。当然我是羡慕他们的,可我富有吗不,我很穷。老师这个职业就让我不可能挣很多钱,我常常想跳槽吧。可我又有那么些自卑,一个朋友说我,这几年我的工作已经让我丧失了在外面工作的潜力。算了吧,我心态也是比较好的人,还是好好把学生教好吧。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自己的精彩!不要去羡慕别人,为我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远目标快乐起来吧。

  时间转眼既逝,立刻又要开始开展第二期工作,但是我始终抱着认真学习、努力提高的心态,我不因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而变得作风懒散,更不因在那里工作时间较短而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支教,让我走进了农村教育的一线,支教对我来说,是一次磨练,更是一种宝贵的人生经历。我要用心总结这半年支教工作的得失,在总结的基础上发现不足,努力提高自己,在下半年的支教工作中争取更加优异的成绩。

  教师下乡支教工作总结3

  一个学年的支教生活即将结束,回顾自己的工作和表现,能够赢得学生的喜爱,受到同事的好评,得到受援学校的肯定,对于我真是莫大的安慰。而我自己在支教的同时也得到了升华,无论在思想上、业务上也可以说获益非浅!我敬佩江边中学老师们忘我的奉献精神,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她们——才是我真正学习的榜样。在江边中学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同事们的无私关怀下,我顺利完成了这期的支教工作,现总结如下:

  一、降低重心,做教学一线的普通人

  我并没有因为支教就有了“光环”。自从我踏进江边中学校园那一刻起,就没有把自己当成一个“流水的兵”,而是以高度负责的主人翁精神,在每一个平凡的支教日子里挥汗泼墨,辛勤付出。首先,服从领导工作安排;严格遵守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纪律要求,做到按时到校,不迟到不旷课,有事先请假,坚持集体办公,按时完成领导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其次、与师生打成一片,不搞特殊化。在学校食堂里就餐,并利用茶余饭后或工作之余与老师们聊聊天,叙叙家常,谈论一些生活和工作上的琐事。生活上从不向学校领导提出过多的要求,一律按学校的要求去办事;第三,树立主人公的意识。凡是涉及到学校利益的事,我总是从“江边中学”这个角度去考虑,凡是关系到学校声誉时,我总是以一个“江边中学教师”的身份去争取……这样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我打心眼里高兴,为她们能够接受、理解我而高兴,为我能够融入江边中学这个集体而高兴。

  二、精心准备并做好示范课

  我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之外,还承担了一项十分重要的任务,那就是指导江边中学的青年教师的数学教学。听了青年教师多节随堂课后,我提出了许多的意见和建议,并悉心指导授课教师,我与江边中学的教师们共勉。

  (一)是“听”,按照学校的安排,我把所有数学教师的课,全部认真地听了一遍,摸清了教师们课堂教学的基本情况,找到了教师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的一些突出问题。

  (二)是“讲”,我对教师课堂上暴露出的这些问题,进行了认真分析,归类,

  并利用间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时间,有针对性地,有计划地举行集体备课。

  (三)是“跟”,学校为我安排了几位青年教师,我深入课堂,随堂听课,进行跟踪指导。一期来,我随堂听课达14节,评课、指导课6节。

  三、关心学生,奉献爱心,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对短期支教的看法范文3

关键词:贫困生;感恩教育;长效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20-0021-02

近年来,普通高等学校学生资助政策体系不断健全,在政策内容上,以奖贷助为主、勤补免为辅,同时,来自社会各界的爱心资助项目也纷纷在各所高校落地开花,很大程度上帮助了有梦想、有追求的寒门学子顺利完成学业,而受到资助的贫困学生大多都能抱着一颗感恩的心完成自己的大学生活。与此同时,高校也加大了对贫困大学生感恩教育的力度,但在政策制度、方式方法和预期效果方面还存在很多问题。

一、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现状

针对贫困生感恩教育现状,笔者随机选取了校内12个院系的300名受资助学生和60名教师,并采用匿名调查方法,调查问卷主要涉及受资助学生对目前学校感恩教育的看法和如何进行感恩教育这两个方面。最终收回学生问卷285份,有效问卷277份,有效率为97%,收回教师问卷58份,有效问卷58份。调查结果显示存在以下几点问题:(1)大多数受资助学生对感恩认知处于较高的水平,但仍有少数贫困生不具备感恩意识。(2)只有26%的受助学生表示有持续的参与感恩实践活动,也就是说大部分同学只是体验式的参与,没有将感恩行动列为日常实践日程。(3)学校打破固有的感恩教育方式和观念,全方位、多角度的开展感恩教育举措,使得贫困生的感恩意识进一步提高。(4)受资助学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诸多,其中如何将感恩教育系统化、长效化是教育工作者最关注的问题。

二、高校受资助贫困生感恩教育存在的问题

1.基础支撑不够,感恩教育内容缺乏系统性。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系统中还未形成一套完整的感恩教育理论体系,没有将感恩教育纳入教材编写,没有相应的实践教学,也没有针对感恩教育做系统化的规划;学校对从事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教师没有进行相关知识的培训,教师在开展感恩教育工作的时候大多运用的是个人的知识经验。同时,高校对于贫困生的实践教育尚无系统的要求,也未提供充足的条件,未得到充分的重视。因此,在这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下,贫困生感恩教育的意识还不浓厚,感恩教育环节不完整,缺乏理论体系支撑,没有形成良好的实践氛围。

2.机制保障不健全,感恩教育方法缺乏长效性。虽然目前高校已初步将感恩教育与资助工作相结合,但由于未形成长效机制和规范化的监督反馈机制,感恩教育往往是在资助的同时短期进行,即资助工作的结束也就意味着感恩教育的结束。在部分高校,对于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工作只是学生资助工作的一个环节而已,在教育的过程中缺乏对其监督和反馈的机制,工作只流于表面,使感恩教育呈现出形式化和短期化的特点,大大减弱了感恩教育的实效性。调查问卷中,部分学生还表示感恩教育重认知而轻实践,这是因为大多数高校的感恩教育都是以言传说教为主要方式,久而久之会使学生产生抵触和逆反情绪,极大影响感恩教育的效果,同时还严重打击了有想法、想以实际行动践行感恩教育的贫困学生的积极性,最终阻碍了贫困生感恩能力的提高。

3.缺乏个性化指导,感恩教育的对象不够具体。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策划者和实施者,其起到的作用是显而易见和至关重要的。目前我国高等院校的辅导员和学生的数量比大多为1∶200,这一比例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辅导员开展专项的教育工作。辅导员日常的工作繁冗而复杂,除了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之外,还要兼顾办公室其他的事务性工作,很难抽出时间有针对性的开展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工作,贫困生的感恩教育往往都是在资助工作结束后,以班级为单位集中开展,这一做法大大降低了感恩教育的针对性。除了辅导员之外的其他教师在开展贫困生感恩教育工作时,多数也只停留于表面,并未直接针对贫困生开展教育工作。高等院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针对性不强,直接导致贫困生对感恩教育工作的认同感降低,阻碍了其感恩意识的形成。

三、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对策

高校贫困生对于感恩教育的认识程度和感恩社会的实践活动缺失,都会极大地影响高校感恩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同时,更会很大程度上打击关注高校贫困生的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资助积极性。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的工作势在必行。要从感恩意识和感恩实践环节两方面着手,以感恩国家、感恩社会为中心思想,对资助工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监督和促进,意识培养和教育实践齐抓共管,构建出感恩教育长效机制,合理发展贫困生感恩教育工作。

1.以学生社团搭建感恩教育平台,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感恩教育的深入,要以长期的实践活动为依托。以往的高校感恩教育,习惯于采用报告会、演讲、捐助仪式等“灌输式”教育的方式进行。近年来随着大学校园文化氛围的愈加浓厚,学生活动逐渐成为高校感恩教育工作开展的主要平台。学生社团的设立,便于学校开展贫困生资助工作,同时能及时掌握贫困生的动态。同时,以学生社团为平台,有利于开展一系列的贫困生感恩实践活动。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在开展感恩教育实践的过程中,为了符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变,开展的感恩教育以贫困生自愿加入的社团组织为抓手,积极发挥受助学生社团优势,与学校教育相辅相承,实现了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和素质培养的转变。在学校和学院层面上先后成立了“唐仲英爱心社”、“阳光团工委”、“胡氏爱心社”等社团,成员由各院系的受资助贫困生组成,这些社团坚持“学生自发组织,自行招聘,自我管理,老师监督”的原则,策划、组织、实施了大量的爱心公益活动,活动类型多样,包括“三下乡”志愿支教服务、关爱孤寡老人、环保守卫者等各项志愿服务工作。这些社团活动不仅仅培养了受助学生的感恩意识和回馈社会的能力,也丰富了学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增强了他们团结协作、人际交往的能力,真正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起到了依托社团唤醒学生的感恩意识,传递学生的感恩行为的作用。在活动中,来自不同院系的社团成员起到了良好的带头作用,他们带动本院系W生,进而渗透到全校,社团中涌现出的优秀学子的榜样力量也将和社团文化一起传承下去。

对短期支教的看法范文4

学校作为教师成长的生态环境,有着质性区分,包括优良性、平庸性和恶劣性。教师实现自身成长,需要对学校生态的质性有着清醒的认识。首先,学校生态的优良性是教师成长的隐性资源。其次,不论学校生态优劣,教师都应认识到内在的自觉性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再次,学校领导的导向性是教师成长的显性风向标。

[关键词]教师成长学校生态精神自觉领导导向

[中图分类号]G6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6)180093

教师是在具体的环境中成长的,除了家庭、社会等环境外,教师成长主要系于学校这个环境。从生态视阈来说,学校是一个生态环境。教师、学生、领导、校工等等,构成了学校生态的“生物链”乃至“群落”。而教学设备、楼堂馆所、花草树木、假山清湖、区域格局等等,则构成了学校生态的“物质基础”。由于“物质基础”属于教师成长的生态“硬件”,各地区各学校差异较大,限于财力、物力等经济条件,短期内难以做到整齐划一。如果考察在教师成长过程中的制度、思想、人际关系等“软件”,这种生态“软件”又该有着怎样的作用呢?换句话说,如何正视眼前的学校生态“硬件”方面的困难和限制,进而加强和优化学校生态“软件”方面的建设,提升教师成长力和学校的办学水平,这是一个值得深思和探索的课题。

一、学校生态的优良性是教师成长的隐性资源

所谓的学校生态是指学校的人际关系、精神状态、师资力量乃至教育管理风格、校园文化等构成的整体状况。若加以细分,师资力量的构成要素即教师学历构成、教学业绩等方面,也都需要作以考量。

现有甲乙丙三所学校,三所学校的生态分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这让身处其中的青年教师都有着深切的体会。在调研中,我们发现一位非常典型的青年教师,其教龄仅有三年,相当看重教师成长的环境和条件。大学毕业后,他考上“三支一扶”的“支教”岗位,被分配到自己老家所在地的乡村中学;一年后,通过区教体局组织的教师招聘考试,考入市区的一所区直初中;工作一年,又参加市教育局组织的教师招考,考入一所声誉卓著的市直学校。对这三所学校的生态以及对教师发展的影响, 这位青年教师具体描述了自己的感受和认识。

我现在所在的学校是全市市民都很认可的学校,好多年都被老百姓认为实力排在全市第一;每年都有大批学区外的学生想方设法挤进学校;在教师队伍里,除了两个特级教师外,有一半教师是省市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和优秀教师;市教育局给予学校的优惠政策比较多,试点建立名师工作室,分配职称评审、优质课和荣誉的指标多,召开的全市教学会议多。

说实话,我是从农村中学一步一步考过来的。现在,学校所提供的各种机会相当多,如果做个比较,现在的学校是区里那所初中的至少两倍;而区里初中是我最先工作的乡村初中的两三倍。我到这个市直学校还不到三个月,全市级别的优质课比赛、课题培训会我都参加了,听优质课和听专家报告,我收获很大。除了这,我们全体语文教师还在校领导的带领下,集体去外地参观了一所学校。我在乡村初中时,这都是不可想象的事情,那时候一年能到市里参加一次培训就不错了。到市里开会、参加培训,是因为我刚上班领导就让我带了一个最不好的班,后来学生的总成绩和语文成绩都是全年级第一,这样才有资格和副校长一起参加全市的培训和会议。

乡村初中,全体教师有六十多个,可是高级教师很少,有的教师都五十岁了还没有评上高级职称,各种荣誉也很少,有什么会议、培训都是领导参加,普通教师很难参加。我们刚毕业的大学生,还有比我们早来几年的教师,学校为了培养我们,就让我们多听老教师的课。可是,我们发现学生并不喜欢老教师的课,所以我们只能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摸索。学校没有多少教育教学书籍可看,全是教案、教材全解、习题这样的书。每年到了评职称的时候,就一个指标,有时候甚至连一个都没有,几个老教师争得横眉竖眼,甚至互相造谣,太吓人了。

区里的初中,比起乡村初中好一些,有了一些省市级的学科技术带头人、骨干教师,但是也不多。我听了他们的课,觉得离我想象的好课还有一定的差距。学校教师经常议论基本工资比不上市直学校,议论的时候好多老教师都唉声叹气的,我们青年教师也都觉得挺悲凉的,至于福利那就更不用说了。优质课比赛、论文评选这样的教学活动,参加区级的还好说,可是参加市级的就难了。有的教师说,领导想参加市级的都没机会,还能轮到咱们?高级别的荣誉和称号,普通教师想都不用想。

根据这位青年教师的亲身经历和切肤感言,我们不难看出,学校生态对教师的成长有着何其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对教师成长而言,学校生态有着质性的区分,即优良性、平庸性和恶劣性。优良性的学校生态,对教师的成长起着加速、促进和推动的作用;平庸性的学校生态,对教师的成长起着非常缓慢、时助时阻、时断时续的作用,推动作用并非全无,但不明显;恶劣性的学校生态,对教师的成长起着极端化的作用,不是绝望式的毁灭性打击,就是突变式的代偿性前进。因此,学校生态的优劣对教师成长的作用相当重要,不容轻忽。

身为教育管理者和教育研究者,必须对学校生态有着清醒的认识:通过各种努力,也许并不能改变学校的生态,但是对学校生态环境的性质必须有着清醒的认识,对自己学校的生态环境准确定位,进而再去不断思考、寻找和尝试各种改善之策,最终实现学校生态的良性发展。

二、教师内在的自觉性是教师成长的关键因素

教育家柳斌先生说,办好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唯物辩证法也告诉我们,一切外因都需要通过内因起作用。在一个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本人的思想认识、人生追求、自我动力、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及革新意愿是至关重要的因素。正如一个哲学家所说:“我们无法唤醒一个装睡的人。”因此,和教师的成长意愿和精神自觉相比,再好的学校生态环境,也不过是外在因素和客观条件而已,何况很多学校的生态环境并非优良。

在课题调研和教研活动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着将近十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在课堂教学、教科研等方面的成绩非常突出,其所在的学校是一所区直高中,条件不算优越,但也不算太差。然而,在这所高中里,同样的年轻人有五十多人,与其相比,年龄相差不超过三岁,仅有三五个属于教学业绩突出者,大部分人处于教学业绩平平,而且教科研也非常薄弱的状况。同样的学校生态环境,年龄近似的人又如此之多,为何差别如此迥异?这位青年教师谈了自己的成长经历。

我喜欢读书,先是过了教材理解、经典名著阅读这一关。读了学科名著、教育教学理论名著和中国文化经典,产生很多感悟,读得多了时间长了,自己有了开悟的感觉,这样自己不仅成长很快,而且也有了立身从教的根本。第二关是课堂教学关,读书再多、思想认识水平再高,课堂教学实践技能跟不上,依然没有办法上出一堂好课,因此必须练好教学技能。我就从教学设计、教学语言、教学评价等方面着手,甚至连眼神肢体运用、声音强调变化和学生心理我都注意到了,课堂教学效果自然不会差。接着,我又学会命题、评课等教学核心技能,教学水平自然就提高了好几个层次。

在上好课的时候,我时刻没有忘记思考。学者叶澜说,写三年教案,成不了名师,但是写三年教学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我不仅是写教学反思,更多的时候,我写的是自己的读书感受、自己对教育现象的思考和自己的教学成功经验。写了文章,然后投稿,从开始每年发表几篇,到每年十几篇,现在每年几十篇,好多报刊还跟我约稿,让我很有成就感。况且写文章还可以兼顾课题研究,可以说是好处多多。写作对我成长促进作用之大,是无法表达的。

随着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我相继参加了省市级的优质课比赛、教学技能大赛,还上了示范课,加上课题研究、文章发表这些积累,肯定比一般的同事要出色,这样领导也很器重我,有些大家都想得到的荣誉和称号也就随之而来。这样一来,就更加坚定了我搞好教学和科研的信心和愿望。

根据上面这位青年教师的自述可以得出结论,虽然学校也会千方百计提供各种支持,然而,要想当一个好教师,需要自己按照自己的实际情况去设计成长路径,做好长短期的各种规划,寻找和征得各种资源和支持,最终成就自己。说到底,哪怕没有学校和领导的特别支持,只要教师自己摸出一条适切的路子,善于利用各种资源和条件,教师成长也是必然的事情。特别是当一个学校生态处于平庸性和劣性的状况时,教师成长失去一种良性而又稳定的支撑时,教师成长的可持续发展机制已经不复存在,而教师本人的成长意愿也就愈发珍贵。

在教师的成长过程中,教师成长规划和成长意愿、学校领导支持、专家学者引领等,都是很重要的因素。然而,在这些所有的因素中,教师本人的成长意愿毫无疑问是居于首要地位的。无论学校生态优劣,对教师本人而言,学校生态始终是一个环境,教师本人的成长意愿对本人的成长过程始终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学校领导的导向性是教师成长的显性风向标

学校生态的良性发展和制度建设等方面,都离不开学校领导的科学思考和统筹谋划。毋庸置疑,领导意志将对众多教师产生不可估量的影响。领导层的导向是只要考试成绩,还是既要考试成绩又要科研成果,或是借助整齐划一的教学模式取得考试成绩、教师技能双丰收……导向不一,结果不同。一旦确定了导向,只要对过程进行监督和调控,实际结果就不会严重偏离预期结果。在学校生态中,领导层对教师成长的导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起着显性风向标的意义。

在学校生态中,学校领导的导向作用对教师成长到底会有多大的作用呢?有这样两所初中,都属于区直学校,其地理区位、生源程度、师资力量、行政支持等很多资源和条件都极为相似,多年来实力不相上下。每逢中招考试成绩揭晓,两所学学校都会自觉互相比较,谋划和调整下一学年的教育教学。但是,在最近两年,其中一所初中发展势头迅速,中招考试成绩揭晓后,高分率都在另一所区直初中之上,其高分考生人数以及高分率直逼市直最好的初中。两所学校差距日益拉大,引起了教研部门和很多教师的热议。在教学检查中,区教研室的一位教研员谈了自己的看法,解释这所学校的进步缘由。

校长是个想干一番事业的人,学校的副校长也是个教学的行家,校长给副校长授权很大,这一点很多学校的校长都比不上。校长还敢于提拔、任用年轻人,只要你教学水平高,特别是得过省级优质课一等奖,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这些岗位就交给你。整个领导班子都是这个管理风格,只要按照常规教学进行,领导对中层干部的信任度高,一线教师受到的约束和限制相对较少,积极性就比较高,整个学校很有活力。

在教学上,这个学校相继开展同课异构、微格教学、课例研究等教研活动,过程做得比较扎实。学校还邀请高校的课程论和教学论的专家学者,着眼“教、学、评一致性研究”“教学目标叙写”“教学语言规范”“磨课、雕课”等在教学中属于难点、热点的问题,有效地培养了教师课堂教学的规范授课意识,迅速地提高了教师在备课、授课、研课、评课等方面的实际操作技能,整个学校的教师素养和能力大大改观,取得中招考试成绩的突破是可以预见的事情,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学校领导班子的教育管理理念和风格,为学校抓住课堂教学这个牛鼻子提供了良好的教学生态保障。学校领导从整个学校的层面着手,采取有效的措施和抓手,形成了一种教师争相关注课堂、研究环节、教学反思等教研生态,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技能、教育素养和思想认识,最终让教师的成长成为可控、可验的一个发展过程。

学校领导的导向性,不是一句空话,也不是喊喊口号就能解决问题的。这要求学校领导群策群力,切切实实地给一线教师搭梯子、搭脚手架,优化学校的管理生态、教研生态,为教师成长把好关、画好路线图。校长当好一线教师成长的促进者和指导者,甚至是资源的提供者、教师成长的示范者,才能在最大限度上促进教师的成长,而不能仅是当一个结果的索要者。我们用结果倒推过程,不难得出这样的认识:校长们要想让一线教师规范教学、以标施教、认真治学,首先要从自己规范管理、以标促管、贴心参与开始,而不能沦为“我只要结果,具体怎么干是你们的事情”这样的“命令主义者”。

综上所述,教师从家庭和社会走进学校,虽然不能完全放下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和压力,但这并不意味着学校生态对教师的成长可以毫无作为。教师的成长,不仅是家庭、社会这两个生态中的成长,更是在学校生态这个事关教育教学及其实践生态中的成长。学校生态的优良性是教师成长的稳定而潜在的深厚资源,可称之为“成长沃土”。学校领导必须想尽一切办法重视、促进和实现学校生态的优化、改造乃至重建,唯有如此,少数具有自觉成长意识的教师才能更快更健康地成长,那些没有自觉成长意识的教师才能得到潜移默化地成长。

[参考文献]

[1]丁凌.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影响因素与促进策略[J].教育探索,2014(11).

[2]陈昆榕.从“自在”到“自为”引领教师幸福成长[J]. 中国教育学刊,2014 (6).

[3]黄露,刘建银.中小学卓越教师专业特征及成长途径研究――基于37位中小学卓越教师传记的内容分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3).

对短期支教的看法范文5

“其实我以前叫陈丹玲,但是不知谁把我的‘丹’字去掉了,结果我们班上一下有了四个陈玲。”

“叫陈玲不好吗?”我问。

“我无所谓,名字只是个代号,去掉了这个代号你又是谁咧!?”

一下车,李英强就向我介绍了他们图书馆的积极分子。

李英强是立人乡村图书馆总干事,陈玲是湖北省蕲春县青石中学初二(1)班学生,这段对话的发生地点是湖北省蕲春县青石镇立人乡村图书馆。

立人乡村图书馆是一个从事民间教育的公益组织。创始人李英强,出生于1970年代末的青石镇一个农民家庭,“小时候没读过几本像样的书”。他一路北上求学,眼界渐开,直到北京大学研究生毕业,最终成为令人艳羡的北京高级白领。

成长的经历使他经常感慨中国乡镇的“文化贫瘠”。

“中学是一个人建立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重要时期,但我们乡下的孩子,几乎连一本像样的书都没读过,只能靠生活中的知人阅世来建立对世界的认识。这种状况如果没人主动去改变,就会一直持续。”

2007年,在朋友和妻子的鼓励下,在北京工作生活了几年的李英强终于下定决心:“回乡村建立图书馆。学生们可以在那里学习,开拓视野,本地人可以在那里读书看展。适时地举办讲座,还能让图书馆成为一个很好的社会交流平台。”

李英强把这个设想中的图书馆命名为“立人”,源于《论语》中“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他用两句最简单的话概括了立人乡村图书馆的精神气质:思想改变世界,读书改变生活。

2008年1月,“立人”第一分馆在李英强的老家湖北蕲春青石镇正式开馆。至2011年3月,立人乡村图书馆已先后成立了十个分馆,分别坐落在湖北、江西、四川、河南、重庆等省市的县和乡镇地区,共有精选图书6万册,使用中的借书证3000多个,举办读书会、夏令营、公共讲座、电影赏析等活动百余次。

从乡村开始

蕲春在武汉市以东200公里左右,隶属湖北省黄冈市,人口约为100万,历史上曾因是李时珍故里而出名。不过到了近代,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蕲春和大部分中西部县城一样,经济社会发展日渐式微,年轻人多选择外出务工维持生计。据蕲春县民间统计,有超过20万蕲春人在武汉、广东、浙江等地务工。

青石镇是蕲春县相对较大的一个乡镇,全镇人口超过10万,一条205省道穿镇而过,整个镇子就围绕这条公路依次展开。立人乡村图书馆第一分馆就坐落在省道旁边青石中学的一栋三层小楼内,还有另外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黄侃图书馆。黄侃是民国初年的著名文字学家和教授,是青石镇近百年来出产的最大牌的文化名人,李英强希望通过借用当地文化名人为图书馆的发展争取更多社会资源。

推开门,几排木质书架倚墙而立,中间摆着三条长条凳,桌面上堆放着《读者》、《青年文摘》、《南方人物周刊》等各类杂志。一道小门将阅览室和藏书室连接起来。藏书室内,五排长书架上存放着7000多册图书。配合目标人群的阅读兴趣:人物、文学、历史、地理、社会科学等图书被摆到了显著的位置。

由于和青石中学“合作紧密”,现如今,立人图书馆已经和青石中学图书馆合二为一。不过,这种合作给李英强带来不少麻烦。

将图书馆设立于校内,固然可以减少租用场馆等费用,但校园相对封闭的环境必然会影响资源的充分共享。李英强指着约有二层楼高的大铁门说,一看校门这架势,他们就不愿来。

校门是个障碍,但真正阻碍村民去图书馆的是阅读意识。学校旁边的早餐店老板江寿华就说:“我是老年人,没必要看书了。”其实,她还不到46岁。

其他分馆的状况也类似,只有河南省淮滨县固城乡街道的第二分馆设在校外。该分馆有借书证244个,读者以小学生和中学生为主,也有30余名固定的居民读者,但借书次数相对少。镇上有两位成年读者会定期借阅《读者》和《小说月报》。情况并不比建在校内的图书馆好多少。

用的是学校的地儿,服务的对象自然多是学生。不过即使仅仅是服务青石中学的学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根据青石中学一名姓陈的副校长介绍,三年前青石中学还有2800多个学生,而现在已不足1800。尽管湖北黄冈以高中教育闻名全国,但是真正能够考上大学,并改变人生命运的学生并不多。从事十年中学教育的流沙中学老师邓建国证明了这一点,“每个初三老师都有相应的指标(升重点中学人数),完不成这些指标,就必须扣工资。”

在巨大的生存和升学压力下,学生们想要获得漫无目的阅读自由,似乎不太现实。

不过立人图书馆自有妙招。

阅读开启视野

学生既然不主动来图书馆,那就义务给学生开设阅读课。以黄侃图书馆为例,每周,李英强和两位专职义工都要为初一、初二共18个班级的学生讲一节阅读课,而这些都是毫无报酬的义务之举。

有一次,李英强给初二(2)班的学生讲解海子的诗歌《九月》。为了激起学生们的学习热情,事先李英强已经吩咐立人图书馆的专职义工带来了笔记本和音响,他想让学生听到两个不同版本的《九月》,一个是名家朗诵版,一个是周云蓬演唱版。听完一个版本,李英强开始和学生互动。

“你们感受到风了吗?”

“没有!”

“那你们看到了月亮吗?”

“没有!”

“你们首先要学会把平常用来看实物的双眼闭上,将自己内心的那双眼睛打开,只有这样,才能感受到远方的风是如何吹抚你的头发,穿过你的身体,再到远方。”

第三遍播放朗诵版《九月》后,终于有学生回答说,我看到了月亮。

随后,李英强说,“各位,你们身体里还有一个沉睡的自己,他已经沉睡了十几年,是时候把他唤醒了,让他和你一起成长。如果此时还不将他唤醒,你可能一辈子都不再认识他。”

除了讲解诗歌外,李英强和他的“立人”同事还会定期推荐一些简短易读的经典童话故事。《小王子》、《夏洛的网》、《窗边的小豆豆》是最近被推荐的三本。不光推荐这些书,他还要求学生读完之后必须写读后感,李英强将这些读后感都张贴到图书馆门口的小黑板上。

“只要认定了自己的看法,就不要管他人怎么说,只要路是对的,怎么走都会成功,只是经历不同罢了。”初一(3)班学生李俊读《小王子》的读后感是这样写的。

李英强说,天天和他们在一起,看着他们成长,想不快乐都难。

当然,学生们最快乐的时候并不是写读书笔记,而是每周一次的电影赏析课。在图书馆的隔壁,有一间简陋的多媒体教室。室内仅有一台捐赠的投影仪和几十张塑料小板凳,幕布都由白色的墙壁来替代。由于学校晚上九点熄灯,长达两小时的电影在学生放学后才开始播放,通常要两天才能放完一部。看到《小鞋子》、《放牛班的春天》、《追风筝的人》等电影时,学生们根本不愿意离去。

李英强说,“阅读是一个人建构世界观的最重要方式,这种阅读不是狭义上的读书,而是广义阅读,即培养一种获取和感知世界的能力。当你看到一个图标,能快速理解它要传达的意思;听一段音乐,可以很快获知作者所要传达的情感。”

“立人”当然不会要求学生在短期内通学整个知识谱系,但希望图书馆的任何一本书都能起到启蒙的作用。青石中学的蔡伟属于“立人”的第一批读者。老师曾提醒这个17岁的孩子:“你们这个年纪,世界观已开始慢慢形成。”爱读林达的蔡伟,就有一个梦想:多读书,看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当记者问李英强,到底想通过“立人”向青年学生传达一种怎样的价值观时,他说“立人从不把价值观强加于人,我们不是要灌输,而是提供更多的可能,让青少年能通过阅读和学习,感受世界的丰富性,和人生的多样性。我们要做的是关注每一个人,让他们获得一种选择自己生活的能力”。

民间NGO的艰难生活

要读书,没有书可不行。

第一分馆开馆时只有2000册书,但本本经过李英强精心挑选,多是“入门的、经典的、常识性的书”。他从北京小有名气的野草书店和豆瓣书店选购了经典童话、译文名著、剑桥中国史等各类书。野草书店的老板听说是为公益事业,很义气,全部打了四折。

“立人”有个专门的选书委员会,熊培云、王怡、萧瀚、郭初阳、蔡朝阳等都是委员会成员。他们定期向“立人”推荐自己认为适合的图书,自2011年起,选书委员们每月还推出几则短书评。

当然,现在图书来源还有知识界、媒体人士和民间的捐赠。收到捐赠后,“立人”都会将他们的名字公布在自己的网站上。在“立人”网站上,张贴有各种图书捐赠信息,随着“立人”影响力的扩大,从全国各地寄来的图书、杂志日益增多。但是,“没有太大阅读价值的(尤其是旧的教材和教辅之类),或者仅仅适合成人看,而对青少年可能产生误导的图书或杂志过刊我们不需要。”

除了图书问题,资金也是一大难题。

目前,立人图书馆募款的主要渠道是朋友圈。2010年,“立人”全年募捐总额达到近50万元。支出方面,主要用于发放“义工”工资。“立人”专职义工的工资,实习期只有500元,3个月后涨为800元,坚持一年以上的义工每月也仅能拿到1200元。对于每一笔收入或支出,李英强都要求在博客上公开,哪怕是一支铅笔都要记入账目。“立人”视每一个捐赠者为“立人之友”,每月会编辑一本《立人之友》电子杂志发送给他们。

由于专职义工的工资低,过去三年,“立人”专职义工的流动性高达80%,几乎只有两三个人能坚持下来。李英强承认,目前能够接受这个待遇的人很少,但工资待遇并非关键。“我们不是支教,是立教,这是一个长期的工作。最大的问题不是钱,是人。高工资可能会让很多人挤破脑袋想进来,但只有认同立人理念,兼具奉献精神的人才能加入。”

张经纬是立人图书馆的第一名学生义工,那时他还是一名初二生,现在已在蕲春第一中学就读高二。他每次回“立人”都会带几十本图书到高中,借给同学们看,李英强称,张经纬是“立人”的一座流动着的图书馆。

还有一位南京师范大学大四学生胡亚彩,她从同学那里听说“立人”后就一直兴奋不已。今年年初,胡亚彩利用寒假参加“立人”冬令营,回到学校便组织了南师大“立人”小组,发展了十几位小组成员。他们在学校里面宣传“立人”理念,募捐图书。胡亚彩打算,毕业后做一名专职的“立人”义工。

一个与“立人”合作过的高中老师陈奎这样说,“立人是一个播种的机器,特别是在一些青少年的心里,它是理想主义的化身。”

行动的理想主义者

“立人”馆员都是专职义工,而且是自己找上门来的“理想主义”青年,受过良好高等教育,甘居乡镇,每月只拿千元左右的补贴。

“立人”创办者李英强,北京大学经济学硕士;第六分馆馆员魏佳羽,北京应用物理与计算数学研究所博士生;第七分馆的袁志涛,毕业于中国农业大学。目前,“立人”全馆已有这样的高学历专职义工17人。

第一分馆的专职义工王一夏,25岁,海南人,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历史学硕士。2010年5月16日,她冒着雨,扛着大学宿舍里的席子,有些落魄地走进青石镇中学,以至于校长以为“这孩子有些事没想通”。

她确实想了很长时间,才做出加入“立人”的决定。2008年,王一夏在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读硕士研究生时,从网上得知“立人”。她先报名做第二年的短期志愿者,5个月后,又给李英强发电邮,询问“如果条件允许,我是否能够得到毕业后(2010年)担当专职义工的机会?”

李英强问了她很多问题:为什么想来“立人”?如何胜任?能做多久?父母是否支持?有没有男朋友?如有,他是否支持你?对收入的预期如何?等等。

这些问题看似琐碎,却对“立人”十分重要。李英强希望找到“能在县镇地区坚持十年以上的义工”,但很少有年轻人愿意在乡镇长期从事义务工作。此前三年,已先后有三名义工离开第一分馆。目前,全馆工作时间最长的专职义工也只有两年。

与王一夏不同,江西小伙陈远良却是工作了四年之后才加入“立人”。陈远良自2006年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毕业后,来到成都飞机工业公司工作。在外人眼中,陈远良的工作令人艳羡,上班规律,待遇优厚。但是陈远良内心却并不这样认为,“经常要加班,而且我是外地人,很难适应当地生活。”2010年7月,在帮弟弟妹妹们缴完大学学费后,陈远良毅然辞去工作,在家调养了半年。2011年2月,陈远良来到“立人”成为一名专职义工。

还有很多像王一夏或陈远良一样的“立人”专职义工,他们或者刚从大学毕业,或者已经厌烦了都市快节奏生活以及职场的尔虞我诈,决定选择另外一种田园牧歌式的生活。

其实专职义工并不轻松,除了负责日常借阅,还要定期更新本馆博客,报道近期活动,需要捐赠和已经购买的书单。2010年4月起,各分馆还要出版《立人小报》,设置好书推荐、公民常识、随笔等栏目。各馆义工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投稿,并把小报发放给语文老师。

王一夏自己也喜欢在小报上写随笔,在迎接2011年的一期中,她引用学者崔卫平的话来描述图书馆员生活:“你所站立的那个地方,正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黑暗。”

对短期支教的看法范文6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职业价值观 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Professional Values Education Ways for College Students

XIONG Wanling, LI Chao

(College of Automation Engineering, University of Electronic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 Chengdu, Sichuan 611731)

Abstract Students increasingly severe employment pressure to values education college career has brought great challenges, contradictions "Employment and recruitment is difficult" has become increasingly prominent, contributed to the dilemma paradox employment of university students.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values system science education to help them correct understanding of self, objective and rational analysis of the employing unit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ask to solve the difficult employ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Through research background, the status quo of college students to analyz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professional values and the combination of social, university and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make way professional values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ollege; college students; professional values; education

价值观是人们分辩对错、善恶、美丑、损益及是否符合自身意愿等的观念系统,通常带有感彩,极大程度上引导着人的行为及思想。而职业价值观是人根据社会和自我的需要而持有的包括职业选择态度及职业行为的一套信念系统,与人们的家庭背景、自身经历、个性心理倾向及对职业的认知结构等都有直接联系,是影响职业选择的一个重要因素。职业价值观在个人的生活和职业发展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它直接影响人们的职业选择、工作目标、努力程度、自我实现等。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是大学生这一社会群体对于职业选择、职业价值取向等的总体看法。做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及就业引导工作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就业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和谐发展。

1 研究背景与现状

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近几年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然而,在一些毕业生找不到合适工作的同时,一些职位、行业和某些区域却招不到满意的人才。有调查显示,近50%的大学生自我认识和定位不明确,不知道自己适合从事什么职业,因此在求职过程中处于迷糊状态,这些都是造成“就业难与招聘难”的重要原因。

国外的职业价值观研究始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目前有较为完善的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在一些西方发达国家,职业价值观教育覆盖了青少年教育的整个过程,教育和引导青少年做事要有计划、有条理,全面认识及定位自我,要有目的地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在美国,几乎所有高校都致力于将学生培养为既掌握学术知识和技巧,还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参与精神的公民。诸多美国高校由于有着不同的文化传统和办学理念,因此对价值观念、理想道德、政治倾向等主题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诠释,但都共同致力于宣扬社会公平公正、平等自由、对多元文化的宽容、对不同观点的尊重和理解等主流价值理念。而在我国,由于社会各种因素、教育体制局限性等原因,职业价值观教育研究起步较晚,大概是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的,没有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但近年来,随着社会形势变化,大学扩招、大学生就业难等形势的出现,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引起了学者们的研究和关注。

由于职业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与职业适应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所以一直是国外应用心理学领域研究的热点问题。Ros认为职业价值观就是人们从某种职业中所能取得的终极状态或行为方式的信念。Super从职业价值观的构成进行研究,将职业价值观归纳为内在价值观、外在价值观和外在报酬三个方面,相应的,Ginzberg将职业价值观分为内在价值观、外在价值观和附属价值观三个维度。

我国也有诸多学者对职业价值观进行了相关研究 。凌文辁等认为职业价值观是人们职业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职业倾向,应从发展、培养、关系、安全、物质和声望这六个方面对其进行考量。在职业价值观教育的研究上,王健提出要采取多种形式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加强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职业能力和职业道德三个方面的教育,将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思想性和知识性等融为一体。张存库认为职业价值观教育要做好两个方面:一是专题教育和日常渗透教育相结合,二是灌输教育和实践教育相结合。陈静等通过“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认为大学生职业价值观对就业能力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并建议大学生通过内在的心理测验、职业测试、专业的职业咨询对自己喜欢什么,适合做什么形成一个科学、客观、充分的认识,并通过外在的见习和实习等社会实践了解职业及其相关内容,为自己的职业选择和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奠定理论知识与实践的基础。

2 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特点

正确的大学生择业价值取向应遵循以下三个原则:一是有利于发挥自身的优势;二是符合社会的需要;三是促进企业的发展。当前我国多数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2.1 个人本位价值观凸显

当代的大部分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念逐渐理智和成熟,在择业时优先考虑的是个人需要与兴趣的满足,追求自我发展与自我价值的实现,个人本位的价值观在凸显,而考虑家庭、社会、国家、行业的发展需要的较少。大部分大学生认同“双向选择,自主择业”,择业自主性越来越强,很多大学生没有意识到自我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统一的重要性。大学生的择业动机主要呈现出经济收入和环境优势的双元化特征。

2.2 呈现多样性和矛盾性

当下大学生的求职动机分以下几种类型:一是追求经济收入;二是追求发挥自己兴趣和才能的舞台;三是追求自身价值的实现;四是追求稳定的生活和工作环境;五是追求自由、独立等。目前,信息化时代给大学毕业生提供了广泛的就业信息获取渠道及多样化的就业途径,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较大的选择空间,使其职业价值取向呈现多样化趋势。近几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政府对青年创业的支持及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自主创业。当前大学生职业价值取向也反映了他们在社会转型期的心理困惑与矛盾:一方面他们树立了物质利益及个人主体地位趋向的价值观;另一方面他们又不愿完全摒弃传统价值观所倡导的无私奉献和集体主义精神。

2.3 功利性和追求短期效益性明显

当前,很多大学生在就业时往往不进行全局和长期的战略思考和人生定位,只看重短期收益,较为功利性。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相对于传统的择业观已发生了很大变化,重视经济利益,而对行业发展趋势、国家政策制度变化、自身发展空间则不太重视。

2.4 先就业后择业的求职心态突出

与计划经济时代相比,现在的市场经济条件给了大学生自主选择生存环境的巨大空间。每个求职者都可以根据市场需求,根据工作的薪资待遇、性质、劳动强度、发展空间、城市生活水平、社会地位等进行多次的双向选择,就业过程正从过去的“一步到位”到现在的“逐步到位”,很多大学生把第一份工作看作是过渡期的谋生手段,先就业再择业,这也是很多的高校教育者和社会政策主导者目前所大力倡导的。当然,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上频繁跳槽的现象,导致企业培训成本以及招聘成本的增加,另一方面求职者本身也会由于跳槽导致工作技能提升缓慢,技能广而不专现象严重。

3 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途径

学生在未来人生的各个阶段都会面临各种机遇和挑战,而挑战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和态度。教育大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学校的制度环境、文化环境、舆论环境、社会声誉等都是进行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的发力点,只有充分发挥这几方面的积极作用,才能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大学毕业生的成熟度和思想觉悟,提高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促进社会不断进步。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教育具体而言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3.1 应同时提高大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品德

能力是基石,而品德是个人价值的升华。优良的职业品德是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现代社会更强调人的综合素质,包括出色的团队合作精神、强烈的敬业精神、认真的工作态度、过硬的专业技能、卓越的领导才能、创新意识、人格魅力等。一方面,要关注学生职业基本能力的培养,如具体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以及其他通用的能力,如适应能力、沟通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等;另一方面还要培养学生全面参与为促进社会和谐与民族团结的奉献活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竞争心态、团队合作、热爱职业、追求上进、勤于工作钻研与创新等积极向上的职业品德。这不仅能促进社会发展进步,也能让毕业生在职业道路上走得更稳更好。因此,我们应认识到职业教育不只是教育学生获取生存的技能和本领,更要提升学生的软实力,如在思维方式、思想境界、心理素质、学习习惯等方面提高他们的品格修养,将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品德教育结合起来,使学生学会在个人价值和社会满意之间取得平衡和协调,在复杂且迅速发展的经济社会中实现个人需求与职业需求的统一。

3.2 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若毕业生缺少创新理论和方法,缺乏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差或适应能力差,则很难在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容易在企业激烈的竞争中失利。因此,学校应高度重视培养创新型人才的教育活动。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可谓是大学生职业竞争力的核心,高校要引导学生不断超越自我,才能让其在未来职业中找到突破点。当然,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需要合适的土壤和环境,相对而言,基层往往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锻炼和提升自己的机会。因此,在职业价值观的教育中,我们应不断开阔学生的视野,更新教育思路。

3.3 教育学生自我认知和正确归因的方式方法

当前,部分大学生还不能正确地定位自己,从而常出现职位供需不匹配的现象。所以,要引导大学生客观地评价和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职业价值目标。引导大学生学会自我调适,有效消除心理困惑,提高学生承受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根据韦纳的归因理论,当一个人将自己的成功归因于个人能力和努力等内部因素时,其内心产生的骄傲满足感、自信心会很强,而将成功归因于任务容易和运气好等外部因素时,产生的成就感和满足感则较少;相反,若一个人将自身的失败归因于缺乏能力或努力不够时,会感到很羞愧和内疚,而当他将失败归因于任务太难或运气不好时,产生的羞愧和内疚感则较弱。因此,不同的思维方式所导致的结果差异很大,高校心理辅导要注意引导学生学会正确合理地归因,关注学生对自我价值的肯定,使之相信自己有能力胜任学习和工作要求。同时,应注重引导学生逐步形成科学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指导学生自我规划及管理,促使大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真正在自身知识、能力、心理、实践经验上做足准备。总之一方面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并评价自我,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各种生活及工作中的问题,调整就业期望;另一方面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归因方式,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感,增强其自信心。

3.4 开展体验式教育活动

通过有计划、有创意、有情境的体验式综合素质教育活动,为学生创造富有吸引力的学习氛围,具体设计上,可借鉴企业对员工的培训方案,搭建拓展训练场地和良好环境,通过体验、交流、分享、整合和应用活动环节,使学生在亲身体验式的过程中学习和感悟,改善学生在情感、观念、态度、行为等方面的问题,帮助学生顺利、愉快地完成从高校学生过渡到职场职业人的心理转变,过程中难免会遇到挫折和突发问题,也只有通过遇到挫折到解决问题这一过程,才能让他们更快地成长起来。

3.5 充分发挥网络平台的助推作用

网络或许给部分自制力差的学生制造了享乐的机会,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它已经成为大学生获取信息与资源的重要渠道,发挥好网络在职业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至关重要。网络快速便捷的特点可让我们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走进学生的内心,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引导;可充分利用网络课堂,网上互动平台如微博、博客、人人网、QQ、微信等等,低成本高效率地传达相关政策和教育资源,传达正向的声音,形成网络职业价值观教育体系。网络可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自己、了解行业和社会发展,可作为高校进行职业价值观教育的有效途径。此外,高校要发挥社会舆论和优秀传统文化的激励和引导作用,可利用网络平台建立积极的舆论导向,为学生的职业价值观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要利用网络平台正确剖析社会现象,激浊扬清,大力弘扬符合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价值观的思想和行为,抨击颓废消极的思想和行为,激励和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生面前树立榜样和典范尤为重要,因此比较有代表性的案例教育不可忽视,它能以同样的立场和背景引起学生的共鸣效应,因此高校可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宣传典型事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3.6 重视社会实践的实效性

大学毕业生就业过程中凸显的集中劣势是缺乏实践经验,这也是由目前我国的教育模式所导致。我国很多高校都开设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课程,但说教式的静态教育模式居多,课程的预期目标是教导学生如何将理论知识转化为职场工作中的能力与意识,但枯燥的课程内容显然达不到预期效果。因此,学校的教育模式应由传统的“说教式”转向“实践体验式”。这就要求我们转化思路,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为学生创造各种真正能收到实际效果的社会实践机会。近几年,诸多高校倡导学生走出校园,了解社会,了解国情,社会实践在积极开展,但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活动多但质量不高,很多社会实践如支教、三下乡等有流于形式的趋势,学校须高度关注这些问题,同时,高校可更多地与地方企业、事业单位等合作,合作形式可多样化,如实习、项目合作等,为学生提供更多真正走进职场的机会。

4 结束语

高校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和帮扶不仅仅是传达国家和学校就业政策、就业信息、进行就业系列讲座,更重要的应该是帮助学生了解和分析自己的兴趣、性格特点及优势能力等,教会学生在心理期望和社会现实中适度调整心态,教会其将知识如何运用到职业实践中,如何实现从学生过渡到职场人的转变,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

参考文献

[1] 黄希庭.张进辅.李红.当代中国青年价值观与教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94.

[2] 宁维卫.职业价值观研究综述[J].社会心理研究,1991(6).

[3] 凌文辁,方俐洛.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

[4] 陈静,李卫东.大学生职业价值观、自我效能感和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J].高教探索,2011(5).

[5] 蔡静.国内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进展[J].职业技术教育.2008.29(10)(总536期).

[6] 徐东芸.高校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J].教育与职业.第24期(总第864期).

[7] 钟强,易钢.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价值观教育[J].中国成人教育,2009(24).

[8] 丁蕾.大学生职业价值观与职业生涯辅导研究[J].江苏高教,2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