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家庭与社区教育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幼儿家庭与社区教育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幼儿家庭与社区教育

幼儿家庭与社区教育范文1

一、利用家庭资源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

1.利用各种节日对幼儿园进行关爱长辈的教育

中国的传统节日非常多,蕴含着丰富的品德教育资源,家长在家庭教育的时候应加以使用,如长辈生日时要让孩子说一些祝福的语言,教育幼儿从小关爱他人。家长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重视家庭的每一个成员,只有这样孩子才能意识到家庭中的成员都是平等的,他们和自己一样,都应该受到重视,都应该得到他人的祝福。中国文明五千年,我们每个炎黄子孙都从小熟读《弟子规》《三字经》,所以教育幼儿从小尊重和孝敬父母的教育,使孩子铭记父母的养育之恩,知道长辈为养育自己付出的辛劳,利用“母亲节”“父亲节”对幼儿进行教育,利用“重阳节”给爷爷、奶奶,姥姥、姥爷送去祝福,让幼儿知道关心自己的长辈。利用婚礼、葬礼、纪念日、清明节等特殊的节日,对幼儿进行教育,既让孩子感受团聚的幸福,也让孩子痛苦离别的孤独。

2.利用家庭资源培养幼儿热爱劳动的情感

有关报道曾说,美国专家通过对456名少年儿童进行长达20年的追踪研究发现,爱干家务的孩子与不爱干家务的孩子对比,长大后的失业率为1∶15、犯罪率为1∶10,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比不爱干家务的孩子平均收入高出20%,可见家长从小不让孩子参加家务劳动,不但不利于孩子的成长,而且还有害于家庭和社会的发展,所以家长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应因势利导随机地对幼儿进行教育,引导幼儿积极地参与到劳动中来,支持幼儿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鼓励孩子为大人服务,做爸爸妈妈的小帮手,为家庭服务,参加力所能及的劳动,从中体会劳动的乐趣。

二、运用社区资源培养幼儿的良好品质

1.利用邻里之间的资源对幼儿进行教育,建立良好的友情氛围

开展互访活动,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邻里之间互助,相互走动,指导幼儿知道主人、客人的区别,用热情的话语招待朋友,帮助幼儿运用礼貌用语,在交往的过程中学会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

2.利用社区资源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社区的环境及社区的公共场所等都是教育幼儿很好的资源。利用超市,对孩子进行自控自制的教育,家长带孩子去超市购物时,告诉幼儿要轻拿轻放,不想要的东西要放回原处,好吃的东西不能拿来就吃,需要付账,家长给一定数量的钱,规定孩子买几样东西,让孩子有一种意识,金钱是有限的,不可能一下子全部得到满足,要学会自己控制自己的需要和情感。利用快餐店、服装店、银行、报刊亭、书店等对幼儿进行多元文化教育。这些地方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一个国家的文化,水饺店、馄饨店、豆浆店,让幼儿知道传统的饮食文化。肯德基、麦当劳、比萨饼了解西方的饮食文化,了解唐装、中山装的同时也欣赏西装和服等,培养理解、尊重、平等的态度。

3.使用地方资源对幼儿进行品德教育

幼儿家庭与社区教育范文2

关键词:幼儿园 家庭 社区教育 资源共享

幼儿教育是多方面、多元化的综合系统的工程,是家庭、幼儿园、社会密切结合的综合整体。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幼儿教育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就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须要三方面结合方能发挥其充分的功效。”《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家庭、社区合作,引导幼儿了解自己的亲人以及与自己生活有关的各行各业人们的劳动,培养其对劳动者的热爱和对劳动成果的尊重,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和社区的教育环境,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由此可见家园、社区一体化教育模式已成为当代学前教育的大趋势。

一、幼儿园与社区资源共享,合作共育的策略

社区是社会和自然的缩影,反映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类的文明、文化的进步,又具有本地区的特点,包括人文景观、风俗习惯、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社区设施等。社区环境天天为幼儿所接触,社区资源就象是一本本精彩的书籍,一幅幅美妙的画卷,它给幼儿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现在许多幼儿园所处小区都有中心花园,这使幼儿园周围优美的环境、完善的绿化设施,各种社会服务机构以及工作人员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可利用资源。教师应该及时地去发现去挖掘去利用,有目的地选择幼儿感兴趣的题材,适时地将幼儿从“课堂中”带到“社会情境中”来。我们现行的传统教学模式过多地禁锢了幼儿创造与想象空间,把幼儿从“课堂中学习”引领到“社会情境中学习”,给幼儿充分、自由想象和发挥的空间,达到家、园、社区共享共育的效果。把幼儿带入社区,让幼儿在社会情境中去感知、学习,并且获得快乐的体验,绝不是简单的否定或者替代,而是一种新举措、新进步。

二、充分发挥主导作用,为家长提供幼教信息

没有家庭教育的学校教育和没有学校教育的家庭教育都是不完全的教育,良好的家庭教育不仅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也有利于辅助幼儿园的教育。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父母又是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合作伙伴和同盟军,共同肩负着培育下一代的重任。家长和教师的配合教育更能营造一个积极主动的家园共育氛围。当前,许多家长对这个问题已经有所认识,但并不真正懂得正确的育儿方法。要取得家长与幼儿园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上的尽可能一致,幼儿园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可以通过举办家长学校,针对家长在家庭教育中具有共性的问题和他们对育儿知识的不同需求,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知识讲座,专家咨询等活动,帮助家长解决实际问题;认真开辟好“家长园地”,及时向家长传递新时期幼教信息;并引导家长认真阅读学习有关育儿的科学知识,从中获得有益的启示;加强家庭教育指导的针对性和合理性,以提高家庭教育指导的质量,帮助家长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掌握正确的育儿方法。

三、家、园、社区共享、共育的措施

1.走进社区, 走向社会,是幼儿教育的必由之路

幼儿教育必须与社区教育相结合, 才能在最大范围内产生影响。首先, 幼儿园在与社区交流的过程中, 应坚持互利互惠、平等交流的原则。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的过程中, 幼儿园要了解社区对教育的态度, 只有社区重视教育, 理解并接受正确的教育观, 幼儿园与社区的共育才能顺利进行。其次, 幼儿园要致力于改善社区教育环境,协助社区建立和发展社区教育网络, 并发挥幼儿园的教育辐射功能, 形成区域性的学前教育中心, 达到幼儿园、社区资源共享, 互相服务, 共同培养幼儿的目的。

2.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

管理和协调社区教育,家、园、社区共育最突出的问题就是缺乏权威的管理机构, 这使得三方的交流与合作比较随意, 难以形成持久的、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为解决这一问题, 可成立专门的社区教育机构,负责管理和协调整个社区教育。专门的社区教育管理机构可以使家、园、社区合作纳入政府管理范畴,改变目前比较松散乃至不合作的合作状态。近年来, 人们对学前教育机构功能的认识发生了变化, 即由单一的保教专职机构转变为社区综合机构。这一认识的转变促使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的关系也发生转变。 幼儿园与家庭不应只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 幼儿园与社区不应是互不干涉的关系, 三者应加强联系, 构建共育平台, 共同承担保教责任,从而保证幼儿教育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勇《国外幼儿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教育导刊》,2001年,第2期。

2.桑林《与家长多沟通,让家长多参与》.《学前教育》,2001年,第6期。

3.黄少霞《构建幼儿园家庭社区三结合的学前教育网络》.《教育导刊》,2002年11月。

幼儿家庭与社区教育范文3

关键词:家园共育;教育理念;三位一体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合作,共同担负起幼儿教育的重任,是现代社会对幼儿教育提出的要求,也是实现幼儿教育目标的重要保证。新《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总则中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园社区共育”也是当今幼儿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是新的科学教育理念的充分深化,它能有效地促进良性幼儿教育机制的形成,也使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各种教育资源得到了充分的利用,有力地促进了幼教事业的发展。因此,我园针对本地区幼教特点,对“农村幼儿园家园社区共育”开展了实践性的研究。幼儿园通过在全园进行实践研究,明确了“家园社区共育”对幼儿成长的重要性。在实践中构建出“家园社区共育”的基本模式,并为“家园社区共育”的实践奠定了理论基础。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家庭、社区是幼儿园的重要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他们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通过家园之间、家长和教师之间、社区和幼儿园之间的沟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是开展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教育的必要前提。我园有效地利用了家庭、社区的教育资源,形成了家庭、社区积极配合幼儿园教育的新局面,使幼儿在这样良好的教育环境中全面发展,也使孩子能在一个良好的“家园社区共育”氛围中健康茁壮成长。

一、家长资源的有效利用是开展“家园社区共育”的后盾

通过我们的资料统计,现在的80后家长们自身文化素质普遍较高,本地的年轻家长,大专以上学历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他们来自各行各业,这些具有较高文化素养的家长们为幼儿教育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教育资源。“家园共育”正是一个契机,是合理地挖掘这些宝贵教育财富的载体,为家长们发挥自己的教育潜能提供了很好的机会。

以往的家长参与幼儿学习的情况不理想,家长很少深入到幼儿园教学过程深层次的环节中去,其实,家长本身就是幼儿园重要的教育力量和资源。他们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还是活动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在本课题的相关活动中,我们请家长走进课堂当老师,请不同职业的家长给幼儿上课,如:请医生家长给孩子们讲保护牙齿方面的知识,请消防员家长给孩子们讲火灾逃生知识等。当家长了解了幼儿园的课程和特色,就会积极地配合。如:在大班主题活动“我们的大中国”中,家长和幼儿通过上网查询、查资料、收集图片、看电视等方式了解有关中国的文化,共同收集我国璀璨文化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其实搜集资料的过程就是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由于活动前的知识储备充分,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显著提高,家长由刚开始的不积极逐步转变到现在能积极主动地配合课程要求,真正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

二、教师教育资源的充分利用是开展“家园社区共育”的有力保证

幼儿教师是联系孩子和家长的纽带。“家园共育”要求幼儿园教师除了完成本职工作外,还必须拓宽工作范围,通过多种形式如:家园联系、对家长公开课,组织幼儿家长亲子活动、家长会等,把幼儿园的先进教育理念、科学的育儿知识等教育信息及时地传达给家长,使家长们对“家园共育”产生共鸣。同时,教师又从家长那里了解孩子在家的情况和生活习惯等,两方面结合,更好地促进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每一次活动的组织与实施,都与我们教师付出的努力密不可分。“家园共育”的实践研究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教师的专业水平、工作态度、钻研精神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也使幼儿园教师的教研意识增强,使我园的教研水平跨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社区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开展“家园社区共育”的有效途径

在“家园社区共育”的实践过程中,幼儿园与社区之间不再是封闭形式。我们巧妙地利用社区的条件、环境,为孩子提供便利的学习和活动场所。如:为了让幼儿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充分参与社会活动,我们根据活动主题的需要,经常带孩子们走出幼儿园,到附近的社区、公园、超市、小学等,利用周围特有的社会资源,培养幼儿良好的品质和行为,让幼儿在真实自然的学习环境中,开阔视野,激发探索欲望。为了让幼儿深切体会到尊老爱老的中华传统美德,我们经常带孩子们去社区的敬老院看望老人,给他们表演节目。通过一系列走出校园活动,孩子们学到了许多在幼儿园无法学到的东西。

幼儿园、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正成为我园教育工作的一大特色。我们将进一步拓展思维,创新“家园社区共育”的形式,丰富“家园社区共育”的内涵,搭牢搭好孩子健康成长的桥梁。让家园社区携起手来,共同为孩子创造美好的未来!

参考文献:

[1]孔起英.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幼儿家庭与社区教育范文4

论文摘要:社区教育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充分发挥社区资源优势,建立新型的教育体系,已成为当前幼儿园改革的热点。合理的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来开展幼儿园教学活动,能够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着重论述开发社区教育资源的意义及策略建议。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社区是幼儿园教育的背景,也是幼儿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教育资源。[1]幼儿园教育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就是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一、开发社区教育资源对幼儿教育的意义 

第一,是顺应当今幼教事业发展的需要 

幼儿教育作为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其发展的重要性已不言而喻。随着人们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不断加深,幼儿教育的范围已经扩展到家庭与社区,这已成为世界幼儿教育共同发展的方向。在我国,社区已成为人们生活的主要场所,以社区为单位的生活群体享受着共同的社区资源,他们有着大致相同的价值观,以社区为地域界限所建立的幼儿园也日渐增多。社区已成为幼儿成长的主要场所,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幼儿及家长,为幼儿的发展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丰富幼儿的生活经验。幼儿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只有通过幼儿园、家庭、社区的共同合作,充分发挥各种教育资源的作用,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 

第二,是提升幼儿园教育效果的需要 

相对幼儿园来说,社区有着更为广阔的环境。社区的教育资源可以成为幼儿园教育资源的有益补充。家庭和社区是幼儿主要的生活空间,除了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就是幼儿最为熟悉的场所,社区也应成为幼儿园可利用的直接资源。社区的人文环境、物质环境都为幼儿园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较为丰富的资源,如社区的医院、超市、公园、公共场所等都可以为幼儿园所用。这样,幼儿园就能扩充教育内容,丰富幼儿的情感体验,促进其身心发展。幼儿园与社区共同合作,形成教育合力,才能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第三,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需要 

幼儿是生长在社会中的人,幼儿不可能脱离社会而独立成长。著名教育家伊里奇说过:“一个人要成长,首先需要利用事物、场所和过程,利用实践和环境。他需要去看、去接触、去修理、去掌握有意义的环境中的任何事物。”[2]幼儿园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教育活动,让幼儿园作用于社区,能够引导幼儿参与社会活动。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是幼儿园教学走出课堂,拓展教学空间,丰富教学方式的有效机制。幼儿园教学的重要发展方向就是以社区为依托,在适应当地情况的条件下,建立正规与非正规相结合的社区教育模式。幼儿园融入社区,幼儿能接触到更多课堂以外的东西, 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提高幼儿的能力,培养幼儿的参与意识,增强幼儿的社会责任感,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第四,是家、园、社区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家庭、幼儿园、社区对幼儿发展所起的作用,是其它任何因素所不可比拟的。它们不仅是幼儿活动的重要场所, 更是幼儿教育过程中的重要因素,三者有着不同的功能,只有把三者有机结合、互相渗透, 才能三位一体优势互补、协调发展, 才能真正达到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目的。作为专门的幼教机构——幼儿园必须发挥其主导作用,成为社区教育中心。幼儿园要架起幼儿园和社区之间的桥梁,将幼儿园教育辐射到社区环境中。幼儿教师具备专业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她们了解幼儿身心的发展规律,应将科学的育儿方法推广到家庭与社区教育中。家、园、社区三方的合作既有利于幼儿园与家庭、社区统一培养目标,让社区内所有教育资源都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作用,提高教育质量。家长、社区能够了解教育、参与教育,因此家庭、社区对幼儿园工作能给予更多的理解与支持。在资源整合的过程中,教师也能弥补知识、技能方面的不足,从而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 

二、幼儿园开发利用社区教育资源的有效策略 

社区教育是幼教事业发展的必然,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当前的研究热点。幼儿园应积极探索如何有效开发社区教育资源,以下提出几点策略。 

1.幼儿园应以家长为桥梁,让幼儿园教学融入社区 

家长应当成为幼儿园对社区教育资源开发利用的桥梁。幼儿园应充分让家长明确幼儿园教育的目的、内容与要求及自己如何进行配合教育等。家长理解、支持幼儿园的工作,才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幼儿园的教育。通过家长的宣传作用,可提高社区人员对幼儿教育的认识和重视。幼儿园在平时的工作中还应重视与社区人员的互动,定期组织一些社区幼儿的集体活动,如一些特定的节日,以此满足家长与家长,幼儿与幼儿之间交往的心理需要。在与社区家长及社区成员的接触交流中,让社区成员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专业性,从而使幼儿园在开发社区教育资源时能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和配合。另外,幼儿园应积极参与社区的活动,为社区的建设做出应有的贡献。幼儿园与社区良好关系的建立,有助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顺利开展,社区还可以为幼儿园提供教育所需的各种资源。 

2.挖掘家长的教育资源,创设参与幼儿园教育的途径 

幼儿园要充分了解家长的信息,并建立信息资源库,了解他们的职业、爱好、特长及联系途径,以及他们的个体素质,寻找一切可为幼儿园所用的人力资源,挖掘家长潜在的教育因素。教师与家长及社区教育人才建立广泛联系,使之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发挥其特长,把蕴涵其中的丰富教育资源引进幼儿园,达到共同培养和教育幼儿的目的。幼儿园可通过“家长导师”“家园同步游戏”“家长辅助教学”[3]等形式将家长“请进”幼儿园。如在“家长导师”活动中,我们可以请家长中有一技之长的人如医生、护士、厨师等,担任幼儿的“导师”,让幼儿自由选导师、向导师学习。教师与“家长导师”共同制定活动内容,并在活动中不断丰富导师资源库,从而加大孩子的选择机会,也更充分地利用了家长职业或爱好方面的教 育资源。“家园同步游戏”是由家长和幼儿一起收集、共同进行的游戏。“家长辅助教学”是家长协助教师共同解决教学中的问题,起到改进教学的作用。 

3.幼儿园应向社区全方位开放,将教育功能辐射到社区 

幼儿园的发展依托于社区,同时也承担着为社区服务的功能。幼儿园向社区全方位开放,既能让社区了解幼儿教育,也能让幼儿园服务于社区。幼儿园应为社区幼儿提供一定的教育条件,让更多的幼儿共享教育资源,提高社区幼儿的受教育率。幼儿园应对社区成员进行宣传教育,为社区家庭教育提供指导。幼儿园要发挥幼儿教育的主导作用,向家长传授正确的教育方法。幼儿园可以定期为社区家长举办关于幼儿保健、科学育儿等免费咨询与讲座,同时也可成立家长学校,组织家长专门学习育儿知识,还可举办免费专题讲座让家长认识到早期教育的重要性,同时掌握必要的家庭教育方法。 

4、幼儿园对社区物质、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任何一个领域的教学活动,都与幼儿的真实生活密切相关。当幼儿园现有的教育资源不足或不能满足教学要求时,可以带幼儿走进社区,利用社区中的各种资源来开展教育活动。幼儿园要与社区结成合作伙伴,共同形成教育合力,促进社区教育资源得到有效、合理的利用。当地的物质资源如图书馆、文化馆、展览馆、博物馆等应能定期免费为社区幼儿开放,充分发挥资源的作用,最大限度地促进幼儿的发展。社区中的文化资源是最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 这类资源往往与社区中的人或物相关,如艺术、语言、社会领域的某些教育活动就与社区中的人有很大关系。在幼儿园中开展我们的传统节日活动时,可以带领幼儿走进社区,观察我国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的习俗、饮食、服饰、礼节及娱乐活动等,从而使幼儿了解传统文化,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感悟。幼儿园还可结合传统节日举办相应的社区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我国的传统美德,培养良好的社会品质。 

 

参考文献: 

[1]蔡迎旗.学前教育概论.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4. 

幼儿家庭与社区教育范文5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家、园、社区合作共育即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共同教育我们的孩子。但我们发现,当前的家、园、社区合作存在诸多问题: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少;家、园合作多以幼儿园集体活动的形式组织;指导途径主要依靠家长会、“家长半日活动”、“家园之窗”,缺少家、园之间个别化的沟通;局限于对3~6岁幼儿的家长的指导,无法满足社区内家长对家教指导的需求;家长在合作中是被动的接受者,只是按部就班地执行老师的建议,家长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体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等等。

那么,如何帮助家长了解幼儿的心理,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怎样发挥家庭教育在幼儿健康成长中的作用?运用哪些策略能有效地促进家、园教育的融合?幼儿园与家庭通过何种互动形式来真正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实现家庭、幼儿园、社区教育一体化,达到教育的一致性?如何充分挖掘社区中的教育资源?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每一个幼教工作者深思。

长期以来,传统的家庭教育一直缺乏科学理论的指导,摇摆在纵容与严苛的两极,幼儿教育与家庭教育脱节的现象普遍存在。许多家长对家庭教育缺乏辩证的分析和认识,空有望子成龙之心而无教子成龙之术,以致走进了教育的误区。

教育家陈鹤琴认为:“做父母的没有不爱自己的小孩的,可是爱的方法很容易弄错。有些父母,不懂得孩子生理和心理的状况,往往因为自己的成见,把孩子管束得像囚犯一样。于是残忍、暴躁等恶性,也随之增长了。轮到他做父母时,不知不觉地便把他自己以前从父母处学得的方法,又教给自己的孩子,以致一代一代地受到恶劣影响。”为人父母者需要掌握爱的方法,对孩子科学施爱。

曾听一位教育学家谈论过教育过程中的中庸之道,他引用了马卡连柯的一句话:“我所坚持的一个主要原则,就是找出一个中庸之道,也就是找出培养积极性和克制能力的尺度来。”

他认为在爱孩子的问题上,既不能没有爱,又不能爱得过分,变成溺爱,而要找到爱的“度”,即做到严爱结合,刚柔相济;在管理的问题上,既不能管得过严,限制了孩子的自由,又不能任其自流,而应找到给孩子自由的“度”,即要做到宽严适度;在让孩子听话的问题上,既不能让孩子不听话、胡闹,又不能让孩子太听话、唯唯诺诺,而应找到让孩子听话的“度”,使孩子既听大人的话,又有独立的见解;在表扬孩子的问题上,既不能无视孩子的进步,又不能把孩子捧上天,而应找到表扬的“度”,既鼓励了孩子,又不使其骄傲;在批评孩子的问题上,既不能无视孩子的问题,不闻不问,又不能揪住不放,翻来覆去没完没了地批评,而应找到批评的“度”,既批评了孩子,又不使其情绪低落,破罐破摔。

但能真正做到以上要求的家长又有多少呢?因此,家长掌握不同年龄段幼儿的心理特征,遵循科学的教育原则,选择富有成效的方法教养自己的子女,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和谐地发展是刻不容缓的。

教育家长、影响社会是幼儿园的责任和使命,也是提升幼儿园教育效率的秘密武器。我园通过调查和分析,研究不同家庭教育幼儿的方式、内容和效果,让家长了解幼儿园的教育目标、内容、方法与教育特色,使家庭教育与我园教育协调发展,并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实现家、园相互配合,同步教育,构建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及运行机制,促进幼儿素质的全面提高。具体做法包括以下几方面:

首先,树立大教育观,构建家庭、幼儿园、社区三位一体的教育模式,不断探索在幼儿园开展家、园共育的途径,总结家、园共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丰富教育资源;通过开展家长工作等多种渠道,促进家长和老师的交流和沟通,提高家长参与家、园共育的意识,调动家长的积极性;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拓展家教指导的阵地,扩大教育信息的收集范围和信息量,提高家长科学育儿的教育指导能力,使家、园共育更具实效性和可持续性,帮助家长形成新的家庭教育理念。

其次,主动走入社区,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在社会系统中进行教育;丢弃“只要我的孩子好,其他的我不管”的观念,形成“大家的孩子都好了,我的孩子才会好”的良性教育氛围;继续开展“快乐体验日”活动,对园外加大宣传力度,使更多的园外孩子走进幼儿园,体验快乐,让更多的孩子喜欢集体生活、集体游戏,喜爱幼儿园和幼儿园的生活。

最后,组织幼儿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丰富幼儿的感性认识。为了使幼儿在学会认知的同时,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我们将充分挖掘环境中的教育因素,对幼儿进行社会实践教育,为培养幼儿的社会性努力创造条件;积极组织幼儿走出教室、走出围墙,到田野、村庄、商店去学习,培养幼儿爱祖国、爱家乡、爱父母、爱伙伴、爱劳动、爱生活的情感,积累社会实践经验。

幼儿家庭与社区教育范文6

【关键词】社区教育 学前教育 社区学前教育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1-0001-02

社区学前教育在我国是一种“舶来品”,我国的幼儿教育领域一直不断的在进行各种研究与探索,以期望充实教育内容,拓展教育途径,扩大教育影响,培养符合我国社会发展需要、身体健全的新一代公民。我国社区学前教育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扎根于对社区学前教育的认识与普及应是首要的工作。

一、社区学前教育的兴起与发展

“社区”一词最早由德国的社会学家滕尼斯(F.J.Tnnies)提出,将其用于社会学研究之中。据文献显示,目前的社区定义以达150余种,我国叶中海教授认为,社区“是由聚居在特定区域内相互联系着的,具有共同成员感、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20世界初美国教育学家杜威提出“学校是社会的基础”这一思想,“社区教育”便是从此出现。随着杜威的教育思想广泛流传,社区教育也逐渐的发展成熟并被世界各国所接受。[1]社区学前教育是社区教育的一部分,是社区教育大系统下针对学龄前儿童(0-6岁),以地域为基本特征,联合、利用各种区域内资源对儿童进行教育并促进社区发展的一种形式。社区学前教育是一个整合的资源和形式,它集合了幼儿教育工作者、父母、老人和幼儿园、儿童乐园、儿童图书馆、亲子乐园等等的社区内各行各业、各型各色人员和机构。在社区教育大系统下,发展社区学前教育应居于重要的地位,因为幼儿期与家庭的联系最密切,实施社区学前教育相对更容易。对于社区内幼儿园教育来说,整合社区优势资源,能够更好的完善幼儿园教育活动,实现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国家于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总则第三条就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我国的社区学前教育正逐渐的发展起来。

二、我国发展社区学前教育的必要性

1.发展社区学前教育,有利于实现家园共育

家庭是社区中的一个小分子,它与幼儿有着天然的联结,是社区教育的中坚力量。发展幼儿园教育,需要家庭的鼎力相助。学前教育阶段,家庭与幼儿园的合作显得尤为重要。生态教育学者认为,家庭是幼儿生命最自然的的场所,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与孩子最先接触,对孩子的教育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而且,幼儿期的孩子年龄较小,身心发展尚不成熟,需要更多的全方位保育和教育。家园合作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家园合作有利于形成一致的教育理念。幼儿在学校接受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离园回家主要和父母在一起,当教师与父母的教育理念差别较大时,孩子往往无法形成一致的认知,使得孩子的教育无效,甚至造成教育的负面效应。第二,家园合作有利于促进与家长的沟通。有效的沟通,能及时的发现和解决问题。第三,家园合作能充分的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开阔幼儿的视野。

2.发展社区学前教育,有利于丰富幼儿园课程形式和内容

社区有着众多的教育优势,可为丰富幼儿园的课程提供帮助,主要表现在:一社区成员具有职业优势。社区成员职业各异,每一种职业对幼儿来说就是一扇认识社会的窗子,具有特殊职业的社区成员被邀请到课堂当中,能使幼儿的教育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生动有趣。二社区机构。社区拥有亲子乐园、图书馆等机构,幼儿园可以联合这些教育资源,组织幼儿学习活动,增加课程的形式。比如,可以组织孩子参观图书馆,学习参观礼仪,增加认知等。三社区老人。文化融合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更渗透于教育实践和思想中。传承优秀的文化,体现着一个地区、一个民族的独到之处,社区的老人可以被邀请到课堂,请他们讲讲本地区独有的小吃、手艺、故事等等。

3.发展社区学前教育,有利于顺利实现幼小衔接

目前我国的幼小衔接问题比较突出,主要表现在幼儿过早过度接受知识传授、教师教育方法尚不得当、家长观念落后陈旧等。这些不当的现状,使得幼儿失去应有的快乐童年,课业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等。针对出现的问题,需要幼儿园、家庭、社区等积极的互动,在幼儿园方面,应摆正教育正确理念,学习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方法,不一味地的迎合家长让幼儿识字的要求,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愉悦、轻松的教育环境。在家庭方面,家长要更新教育观念,改变陈旧的错误教育理念。《儿童权利公约》指出“以符合儿童不同阶段上、接受能力的方式适当指导和引导儿童”,家长切不能拔苗助长,以损害了幼儿短暂的童年时光为代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