竞技体育的好处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竞技体育的好处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竞技体育的好处

竞技体育的好处范文1

摘要竞技体育在体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的特殊国情之下,竞技体育的发展直接关系到我国整体体育的水平发展,所以竞技体育需要得到广泛的发展,以及更好的使我们去认识竞技体育发展的规律,才能制定更好的方案去发展竞技体育。

关键词竞技体育队员选拔发展前景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体育也越来越深入到我们生活之中,在中国我们经常能看见我国的运动健儿在世界的比赛上为国家争得荣誉,极大地提升了我国的国际形象,也提升了中国体育在国际上的地位。竞技体育也称之为竞技运动,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以体育竞赛,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的的社会体育活动。竞技体育主要有几个特点:一、充分调动运动员的身体心理,智力等方面的潜力;二、具有激烈的对抗性和竞争性;三、参加者必须拥有高超的专业技能;四、按照国际统一的比赛规则进行比赛。竞技体育同时也拥有一定的娱乐性,在队员进行比赛的同时,也带给观众一种娱乐的享受,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地域都拥有不一样的传统运动,其发展也由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而定,当人们观赏竞技体育的同时也能使更多的人加入到体育运动中来,从而提升国家整体的体育水平。目前我国的竞技体育发展主要发展依靠的是国家整体体育规划,未来中国的竞技体育的发展是主要建立在竞技体育本质上的,满足社会体育的需求是竞技体育发展的动力,要更好的使竞技体育内部条件与外部条件相互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良好的发展效果。在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发展情况上来看,首先得是制定正确的竞技体育发展方向,而且必须保持可持续发展,中国的竞技体育将来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以及挑战。

目前我国的运动员大多都是从小进入体校,然后通过不断地比赛训练,获得好的名次而升入省队,有机会代表省队参加全国性比赛获得好的名次,再选入国家队,这一条路是在我国目前的体制下最为现实的路,但是这样的方式也带来了许多问题的产生。我们都知道竞技体育的发展主要是依靠运动员的辛勤付出和教练员的细心指导,我国目前的体制就是要从小练起,运动的选材也是十分重要的一关,选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最后这名运动员能否达到预期的成绩水准,是否能是运动员达到自身的要求目标,通过一些调查研究,我们了解到现在许多体校里的孩子都有一种思维,就是只要我以后拿了冠军,工作也就有了,名誉也就有了,教练的思想就是竞技体育只要求成绩,最后训练的成果全是按照成绩的好坏来进行判断,但是这种思想在现在的社会发展中已经逐渐的被淘汰,为什么呢?我们常常能在电视里看见某某世界冠军因找不到工作而沿街乞讨,或者某某世界冠军因无法维持自己的生活,转而卖掉自己的金牌,这种现象的产生在我国绝对不是个案,而是普遍存在的,产生这种问题的出现就是我国竞技体育的体制所造成的,当一个孩子应该在读小学,每天进行正常的文化课学习,为以后更深层次的学习打好基础时,体校的孩子每天就是训练,比赛,几乎没有时间进行正常的文化课学习,有的也只是象征的一周上2节课,但是2节课的含金量能有多少呢?一名体校的学生在学习的初期就已经落后于广大的普通孩子了,然后当体校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大,有一些成绩优秀的可以转入高一级别队伍继续运动生涯,但是有些孩子却面临下队的残酷事实,当这些已经初中或者高中年龄的孩子面临退队的时候,才发现自己的文化知识水平还基本停留在小学阶段,完全没办法适应初中或者高中的生活,这个问题就摆在了他们面前。进入高级别队伍最后同样也是面临一个退役下队的时候,国家在对于运动员退役后会发放几万元的安置费,但是你可以想象一个除了会体育运动技能而没有其他生活技能的人在这个社会是没有办法立足的,所以就会产生退役运动员无路可走的地步,这也是从一个侧面讽刺了我国目前的竞技体育发展的成果,当金字塔尖的冠军风光的时候,他们身后却是一群群退役运动员找不到工作,没有生存技能的现实,虽然竞技体育是很残酷,但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办法去解决这个竞技体育发展所带来的问题,也会为以后的体育发展埋下很大的隐患。

我国在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在若干年前一度忽视了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的发展,但是随着社会的进步科学的发展,人们也越来越了解体育运动能带给人们的好处,所以也愿意加入到体育运动的行列中来,但是我国目前的群众体育远远不能满足我国体育健身人群的发展要求,这也是我国之前只发展竞技体育而忽视群众体育发展的后果,近几年我国逐步加大了对学校体育和群众体育的发展力度,大力修建了许多群众体育设施,给群众尽量创造比较舒适的运动场所,这些都是很可贵的地方,因为只有发展好了群众体育,学校体育,使更多的人参与到体育运动中去,才能使一个国家的体育水平整体提高。

所以,根据以上的研究,我自己提出几点对我国竞技体育发展的建议:第一要转变唯金牌论的思想体制,竞技体育虽然是以成绩的好坏去判断训练的成果,但是我们现在应该更注重的是对一名优秀运动员的培养,优秀的运动员不仅是要在运动技能上达到高超的水平,在品德,道德,以及综合能力上同样要比较优秀,只有这样的运动员才是符合当今21世纪发展的要求。第二对青少年的培养以及运动的选材要科学化,避免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同时争取与学校进行体教结合模式的结合,使运动员在不影响自身学业的情况下也能更好的进行运动技术训练,这不仅能使运动员有更多的选择,为以后提供更多的出路,体教结合模式还可以促进学校体育的更好发展,整体提升学校的体育文化水平,这是一个双赢的结果。第三加大对退役运动员的职业培训,使退役后的运动员能掌握生存的技能,为找到好的工作打好基础,同时开办退役运动员的交流班,使他们能更好的去融入到大社会中,为国家更好的去发挥自己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体育水平真正得以良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竞技体育的好处范文2

孙晓晔:最早接触电子竞技还是在2003年,当时给我的印象就是模糊,因为我们必须从网络游戏开始认识电子竞技。

《电子竞技》杂志:可能很多人更多的是把注意力放在电子竞技成为体育项目这个结果上,而现在大家应该会很好奇,为什么当初体总要把电子竞技列为体育项目?

孙晓晔:当初电子竞技的立项我也参与过,其实这个没有什么神秘的,是在调研基础上的必然结果。体育一般是从玩(play)中产生了游戏(games),当一个游戏项目具备了完备的规则并形成胜负关系后,就成了体育(sports)。电子竞技就是基于游戏产生的体育项目,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是体育由现实向虚拟世界拓展的体现。所以体总在2003年将电子竞技列为正式的体育项目。

《电子竞技》杂志:电子竞技四年了,您从哪些方面感受到了电子竞技的进步?

孙晓晔:其实细心的朋友可以看到我们电子竞技四年迈出的几大步。第一步就是成为体育项目,这是2003年。第二步是在2004年中国拥有了自己的规范性赛事,CEG。这是电子竞技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第三步是在2005年成为了一项职业,并组建了10个俱乐部。第四部就是2006年出台的一系列规范行为的建立,是制度化建设的重要一年。我想这四年四大步,应该反映了电子竞技的发展。

《电子竞技》杂志:您觉得这四年电子竞技的发展走了哪些弯路?

孙晓晔:弯路很难说得上,毕竟电子竞技发展的时间比较短,但徘徊是有的。尤其是产业方面。电子竞技发展了四年了,似乎还没有人找到一个很合适盈利模式,电子竞技应当说还没有形成真正的产业链。

《电子竞技》杂志:我想四年了,很多电竞爱好者对于电子竞技无缘电视仍然感到遗憾。您能说说当时为什么电子竞技会遭到禁播,您觉这种禁播对电子竞技的发展有哪些影响?

孙晓晔:当年电子竞技禁播原因很复杂,最主要的还是社会压力,尤其是人们把对游戏和网络游戏的传统看法用来看待电子竞技。我觉得,电子竞技无缘电视应该分两个方面看。一方面,这种禁播缩小了电子竞技影响的范围。也就缩小了眼球。这是不利的一面,但我觉得禁播的好处比负面要多,尤其是给了电子竞技一个冷静的机会去思考一下问题,比如电子竞技到底是什么,它和网络游戏有什么区别。即使到现在,这个问题依然困扰着很多人。另外。电视的禁播还给了一些相关行业的发展机会,比如网络电视,因为归根到底,电视的禁播不可能限制电子竞技的发展,电子竞技必然会寻求其它的发展出路。

《电子竞技》杂志:您觉得在未来会不会有一个电子竞技协会出现?

孙晓晔:其实电子竞技协会的出现是一个必然,而且体总也在申报中。电子竞技协会应该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全国性群众体育社团,是有热爱电子竞技运动的团体和个人资源结台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是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电子竞技组织及相应的国际电子竞技运动的合法组织。我们初步设想的业务范围包括根据国家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普及和发展电子竞技运动等在内的十一项。

《电子竞技》杂志:目前参与电子竞技的人群年龄还比较轻,尤其要面对学业和参与电子竞技的矛盾,您觉得如何正确引导他们,同时,你有什么话想对正在为电子竞技奋斗的年轻人说吗?

孙晓晔:应当说,电子竞技是一项运动,他对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头脑四肢协调能力、意志力和灵敏度,以及团队协作精神都是有益的,是一种可以并且应当参与的活动,而且如果有天赋和机遇,还可以成为一种职业。但同时,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电子竞技只是一种放松和娱乐的形式,所以年青人应该摆正娱乐和学习工作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家长和社会证明自己有辨别能力和自制能力。

我想对年青人说,电子竞技的前景是美好的,为它奋斗是值得的。但也应该理性的对待电子竞技,因为它毕竟在发展初期,需要一代或几代人的努力,所以要做好为它“牺牲”的准备。

竞技体育的好处范文3

关键词:学校;体育教育;学生;运动

中图分类号:G807.3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1487.2016.01.024

学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体育课内的学习和体育课外的锻炼、训练、比赛等活动达到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的三维健康。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学校体育教育唯有让学生这个学习的主体有效地动起来。为了让学生动起来,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几个着力点来考虑。

1 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制度,让学生动起来

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是规范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制度能有效地规范体育课堂内外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开展,促进广大师生的体育教育意识,激发广大师生的体育热情,发挥广大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更多的学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学校体育工作制度必须做到有效,有效的制度必须是客观的、有前瞻性的、具体的、可操作的、可度量的、通过努力可部分或全部达成目标的,学校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能全力支持体育教师开展体育教育工作。学校体育工作制度总体可以归纳为体育课内和体育课外两个方面,体育课内主要就是体育教学,体育课外主要是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竞赛活动(两操两活动),学校行政职能部门和体育组要共同协商、制定和完善的体育工作制度。年段长、班主任和体育教师要分工合作,齐抓共管,共同做好体育教学、早操、课间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外体育竞赛活动,确保绝大部分学生能参与到体育课堂内外活动中来。

除了做好以上各项任务的工作制度外,学校还要考虑积极调动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建立健全体育教育方面的激励制度(如,奖教奖学制度),创造条件激励广大体育教师积极参与各项体育比赛和体育教学方面的技能比赛,创造条件激励更多的有体育特长的学生参与到各级各类体育赛事并确保这些制度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通过建立健全学校体育工作制度,鼓励绝大部分学生参与到体育课堂内外,让学生感受到体育的乐趣和引力,让学生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触到体育,亲自参与体育运动,在运动中体验我运动、我快乐、我健康、我幸福,在运动中体验更快、更高、更强的心理活动。

2 开展学校体育竞技运动,让学生动起来

竞技运动是比赛性的体育活动,是竞争性的身体活动。竞技运动普遍存在于学校体育教育中,它是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体育教育中我们经常采用比赛性的体育活动这种手段来丰富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内容,活跃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氛围,同时也能有效地帮助完成学校体育教育教学任务。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竞技运动其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感受体育运动的魅力,同时起到吸引一部分学生首先主动参与到体育竞技运动中,具有以点带面的功效。在学校体育教育中开展竞技运动应考虑以下情况。

其一,学校开展体育竞技运动要有一套完整的方案,要把一学年中的各项体育竞技运动内容安排到学校的学年工作计划中,指定某个部门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并组织具体实施和运作。

其二,学校开展体育竞技运动要做到连续性,初中、高中可以以三年为一个时段,开展的竞技项目应相对固定。

其三,学校在开展竞技运动的时候要责任到人,人人有责任,主抓落实,确保更多的学生参与到竞技运动中来,确实让学生动起来。

其四,开展竞技运动要落实到年段和班级,让年段长、班主任和学生充分了解本学年要开展的体育竞技运动项目、时间、地点和要求以及项目责任人和职责。

其五,学校开展体育竞技运动要结合学校自身的传统体育运动项目的开展,挖掘该运动项目的潜力,努力打造自己的体育特色和品牌,注重发现和培养各项体育竞技运动项目的特长学生,拓展这些学生的潜力或输送到高一级学校深造。

其六,学校开展竞技运动要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从实际出发,合理地应用现有的竞赛规则,在办学条件允许下能应用现有的竞赛规则的要坚决应用严格执行。若办学条件受到限制,则要根据校情和学情制定相关的竞赛规则,比如,可以降低规则标准、简化规则要求,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到体育竞技运动中来。

3 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动起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是伯乐,其主要的任务是寻找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让学生在体育兴趣的导引下自觉的运动起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的着力点在哪里呢?笔者以为可以从几个着力点来考虑。

着力点之一,在于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体育课堂上,老师必须认真地组织教学,要善于发现和挖掘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特长,积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主体的作用,锻炼学生的身体,增强学生的体质,让学生在基本技术、基本技能、体育知识、方法、理论等方面都能有所学、有所掌握并具备参与的能力和意识。具备从事基本体育活动的能力,能参与到其他同学的体育活动中去,融入到其他同学的体育活动中,从而不由自主地产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和兴趣。学生在具备“融入”这个条件后,就会从容、自信的加入体育活动行列中,展示自己的特长。

着力点之二,在于调和学生的体育需要。兴趣来源于需要,体育也是一样的。学生有了体育活动的需要,他就会克服一切困难,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其实,学生的这个体育需要也需要我们体育老师去引导和寻找。比如,高三毕业班的学生在繁忙的复习间歇(特别是课外体育活动时间)一般会自觉地到体育场所散步、快走、跑步以及进行其他的身体练习。在这复习迎考的紧张学习中,只要体育老师、班主任就体育运动的好处相关方面多加说明和引导,学生进行适当的身体练习的需要马上就会被激发出来,他们是很乐意也会很自觉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

着力点之三,在于大力实施新课程标准,改革体育课堂教学内容。体育教研组要组织全体体育老师认真学习和领会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制定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方案。在条件允许下要做好模块选项教学的工作,让学生能自主地参与到自己喜爱、有兴趣的体育运动项目的学习中。有相同运动兴趣的学生在一起就有共同的语言相同的讨论话题,那么,学生自主参与运动的氛围自是不能同日而语,体育课堂自是别有一番景象。改革体育教学的内容,在模块选项教学中能大胆地结合当地的体育特色,把具有地方体育特色的运动项目引入体育课堂,既能传承地方传统体育特色项目,又能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这一箭双雕的效果,我们何乐而不为呢?

着力点之四,在于体育老师的体育课堂教学要善于应用各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有效地实施课堂教学。首先,体育老师要不断地加强专业理论学习,强化自己的专业技能,开拓自己的教学思路,积极引进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其次,体育老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创新教学,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比如,教学中如果能将教学目标和体育游戏有机地结合,那将会产生很好的效果。又比如,可以在五人制足球场上拿着排球应用足球、手球、篮球的相关竞赛规则(可根据需要简化、调整规则)组织学生运动起来。

着力点之五,在于建立“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色”。建立体育传统项目学校,形成学校的体育特色,做到班级、年段、学校都有特色项目代表队,这样就能有面积比较大的学生参与到班级、年段和学校的特色项目代表队,实现以点带面的作用。实施一生一特色活动,尽可能地使在校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有自己掌握一到二项运动技能,能和具有同样兴趣的学生一同参与身体练习和比赛。推进“一校一特色,一生一特色”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也能有效地让学生动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积极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号召,自主参与体育运动,树立终身体育意识,为“健康工作五十年 快乐生活一辈子”做好身体储备,奠定坚实的身体基础。

4 举行公益性体育活动,让学生动起来

让学生动起来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到阳光底下,亲近大自然,接受大自然的洗礼,习得一到二项能为自己所用的运动技能,树立体育锻炼的意识,养成终身体育的习惯,达到增强体质,促进身体健康的目的。为了能够达到让学生动起来的目的,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我们不妨可以和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相结合举行公益性体育活动,以爱心体育活动的名义让学生参与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比如,学校可以和企业合作开展“环保跑步活动”。这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不仅能培养学生优良的思想品质、社会公德,还能调动整个班级、整个年段甚至整个学校适合参与运动的学生全员参与,达到让学生动起来的目的。

总之,在学校体育教育过程中,让学生动起来,让绝大部分学生都能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来,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并转化成日常的体育锻炼行为和习惯,为学生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服务,使绝大部分学生能从体育教学、体育比赛、体育锻炼和身体练习中受益,是学校体育教育所追求的。在学校体育教育中,为让学生们能够动起来,学校领导、年段长、班主任、体育老师和全体学生都要积极行动起来,积极关注体育、关注体育运动,上好每一堂体育课,重视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成教与学双边活动双赢的效果。积极参与两操两活动,以实际行动参与到体育实践中来,增强学生的体质,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陈俊. 小学音乐教育德艺双馨的探究. 课程教育研究,2015.1.

竞技体育的好处范文4

关键词:学校体育;改革;观念;转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4-9324(2012)06-0048-02

一切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好的发展,而改革必定是从理论到实践不断的反复,要改革就先改变观念。我国的学校体育改革从建国至今,并随着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在实践与改革中发展。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曾指出,中国近4亿青少年如果再不加强身体锻炼,有可能会成为新的“东亚病夫”,这是对当前我国体育教育和青少年体质状况的警示。从中可以理解为我国的学校体育还需进一步的改革,以便适应当前学校体育发展的形式。学校体育的改革就必须从国家、教师到学生进行改革,缺少哪一个环节都势必会影响改革的效果。

一、国家高度的观念决定学校体育的发展前景

1.竞技体育与学校体育并重。我国的竞技体育在“举国体制”这种特殊的体制下,在国际大赛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也极大提升了国家在国际社会的地位和形象。但这与国家财力物力的大力支持是分不开的,是国家意志力的充分体现。从我国第一次参加现代奥运会,许海峰打破奥运会金牌零的突破到2008年北京奥运金牌第一,标志着我国竞技体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在我国竞技体育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我国的学校体育却不容乐观,学校体育无论从经费的投入与产出(学生的体质)都不高,新课程改革经历了10年的实践,并未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体质总体下滑就是最明显的说明。有研究结果已经证明,在2000年,我国学校体育经费总体投入水平偏低,我国各地区各级学校的校均体育经费从183元到4132元不等,生均体育经费从0.77元到6.4元不等,东部高于中部西部。从总体上来说,学校体育经费所占比例不到学校教育经费的2%[1]。和竞技体育每一块金牌背后的投入相比较,学校体育经费投入是天壤之别,国家体育经费投入少直接导致学生体质下滑。如果这种现状得不到改变,势必会造成竞技体育后续无人的结果。因此,必须从国家的高度,在重视发展竞技体育的同时,相应的重视和加大学校体育的投资,促进共同发展。

2.充分认识体育强国崛起中学校体育的基础作用。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体育大国,不是看他在大型国际比赛中拿几个冠军,而是看人均拥有的体育设施的多少,以及该国家人均寿命、健康程度等综合指标来衡量。而需要大投入的体育设施、在群众中普及的项目、靠身体力量获胜的项目从来就不是中国体育的优势,这意味着什么?意味中国在这方面的基础很差,投入不够,比如篮球、足球,排球。而反映一个国民最基本身体素质的,体育最基本的项目--田径,从来就不是中国的优势。目前我们国家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是28.2%,但像美国、欧洲等一些发达国家,已经达到了40~60%,而造成我们体育人口数量少的直接原因就在于我国学校体育教育不成功。我国学校体育的目标: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二是要让广大学生学习运动技能,养成学会主动锻炼的好习惯。教育部的200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调研结果显示,改革开放以来,青少年总的健康素质在不断提高,但也存在着突出问题,特别是多年来学生耐力、力量、速度等部分体能指标持续下降,如肺活量水平继续呈下降趋势,速度素质(50米跑)约87%的年龄组出现下降,爆发力素质、力量耐力素质的测试指标也全面下降,上述数据有力的证明了我国学校体育的基础作用并没有发挥出来。学校阶段的体育是学生学习体育技能与运动习惯养成的关键阶段,少年强则中国强,我国要想发展成为体育强国,就必须首先发展好学校体育。

二、教师层面的观念转变

1.由重技能向重态度和能力培养转变。教师是国家体育政策的执行者,体育教师对学校体育的理解、国家体育改革政策的执行力度、教育思想的转变直接决定着学校体育的改革效果和教学效果,最终通过学生体质状况的好坏表现出来。体育教师的教学观念决定着其教学行为,也决定着体育改革的成败。从近几年的全国学生体质的研究表明,我国的学生体质在下滑,传统体育教学注重体育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独立参加体育锻炼的能力,忽视了学生的体育态度、情感体验、体育价值观的形成,以至于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

2.重视理论课与实践教学合理搭配。体育理论课在学校体育教学中一直不太受学生重视,其主要原因是学生对“健康第一”的概念还没有正确的认识,所以教学效果并不理想。邓晓芬教授认为,掌握健康知识是学生主动进行体育锻炼的第一步,“只有掌握了体育健康知识,不愿运动的人才会知道运动的好处,才能促使他们去运动;喜欢运动的人才能更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体育锻炼项目”[2]。因此,体育教学必须重视理论课的数量与质量,体育教师应利用多媒体等教学工具,用直观、浅显的语言和例子,把体育锻炼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家庭的利弊讲清楚,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通过理论课的学习和实践课的锻炼来提高学生的体质,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3.学生群体的观念转变是改革最终目的。学生个体是体育教育的受教者,体育锻炼的直接受益人。国家层面和教师层面体育观念的改革,最终目的是通过国家的教育政策、教师的观念转变,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学促进学生的观念转变。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对体育的理解由表及里,让体育锻炼的价值得到学生的认可,使学生树立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积极参与锻炼,从而达到提高学生体质这一目标,这才是体育改革的最终目的。

当前的学校体育还存在认识不够深入、不够全面的问题,还需要在观念上不断研究和改进。而学校体育的改革正是自上而下,转变观念的过程,是认识不断深入、不断纠正教学方法的结果,是为了不断完善学校体育体系理论的过程。

参考文献:

[1]孙正聿.理论及其与实践的辩证关系[N].光明日报,2009-11-24.

竞技体育的好处范文5

【关键词】田径教学;问题;对策

在体育课的教学中,田径项目一直是必不可少的科目,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在体育教学大纲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学校都会开设田径教学的课程。经常参加田径运动,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在高校开设田径课,不再是简单的竞技技术的学习,更要启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掌握系统科学的田径训练方法,为 “终生体育”打好基础。

一、高校田径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发挥学生主体性和自主性的功能

目前高校开设的田径课,许多教学内容没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安排,忽视了学生才是主体,导致教学内容没有结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授课的内容没有任何创新,既不能提高学生已有的技术水平,也没有把它和其它的运动项目很好的联系起来。很多技术方法上的教学,在不断的进行重复,教学枯燥无味,引发不了学生的学习欲望。

2.缺乏对田径运动文化内涵的理解

学生从接受正规的学校教育开始就开设的田径课程,尽管在小学中学都有接受体育教师的授课,但因为是竞技的传统教学模式,对于田径运动的认识并不全面,田径运动是如何发展起来的,进行田径运动对身体有什么好处,田径比赛该如何欣赏,对于这些问题都知之甚少,对田径竞技运动的欣赏水平也有限。竞技教学让学生觉得田径课很苦,根本提不起兴趣,特别是在炎热的夏天,田径课程都会在露天的场地上授课,现在很多孩子都是娇生惯养,有学生甚至认为开设田径课程是一种折磨,更没有心情去了解田径的作用、功能和价值了。

3.缺乏”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校体育教学的模式一直是沿用传统模式,在课堂上主要传授的是技术动作,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侧重训练的是学生的跑、跳、投的能力,在乎的是田径运动的完整性和系统性,这种教学模式没有考虑到学生是否愿意接受,忽视了“以人为本”的理念,在高校田径教学中,教师应该考虑到体育课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在田径授课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田径运动的兴趣,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绪和情感很重要,让学生田径课有健身的作用,明白健康的重要,才能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

二、普通高校田径课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1.对教学内容方法进行改革

在高校的田径教学中,要摒除田径项目就是竞技的观点,田径课的教学目的是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很好的掌握田径运动中技术,学会制定田径运动计划,为终生体育打下基础。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让学生意识到系统科学的参加到田径运动可以提高人体的健康水平和工作能力。高校教师在具体的选编教学内容的时候,应该根据高校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编排,尽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育,做到“以人为本”。比如在跳高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背越式跳高”的技术,并用这种技术跳跃到一定的高度。中长跑教学中,重点不是学生的速度的提高了多少,而应该教学生掌握健身的跑法。只有彻底的改变竞技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对教学的内容进行改革,才能让学生接受并热爱田径课的教学。

2.建立全新的田径课考评体系

高校田径课的考评体系,应该建立全新的考核标准,如何考评要进行多方考虑,不能再把竞技项目的成绩和技术作为唯一的考核内容。考核的内容要能反映出学生在通过田径课的学习之后是否在综合素质上有提高。在考核的过程中,要结合学生的学习前后的表现进行评价,要对比学生以前的田径成绩,观察学生的身体素质有没有提高,能否自觉的运用已学的田径知识制定锻炼计划等等,一味的要求竞技项目的成绩的评价体系,只会让学生觉得有压力,很难从内心接受和喜爱田径课。建立新的考核体系,将教学效果的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相结合,引导学生理论和实际相结合,实现健康第一的教学指导思想。

3.以培养终身体育能力为目标

高校田径教学的过程中,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掌握一定的技术和技能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终身田径健身的意识,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和综合素质,拥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在田径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学会自主的锻炼,学会自我评价,学会进行自我调整。在高校的田径教学中,要教会学生掌握两种以上的可以让他们终身受益的田径健身方法,培养自己的良好的健身的习惯,这并没有降低田径教学的内容和质量,还能更好的培养终生锻炼的能力。

4.优化课程设置

高校田径教学进行课程优化很有必要,根据学生的身体发育特征和心理进行教学内容的调整,让高校田径课的教学应该更加全面的涉及到健身、竞技、娱乐和休闲各个领域,在提高学生的身体健康为主要的教学原则的基础上,进一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在田径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有选择的教授学生各种田径技能,多开设理论课程,让学生了解田径运动的历史、与健康的重要关系等等,提高他们对田径体育赛事的欣赏能力。在高校田径课程的选择上,可以让学生自主的选择田径项目进行授课,让学生有充分的选择余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田径教学是大学体育教学最重要科目,是所有运动项目的基础,一定要引起足够的重视。通过加强田径教学,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掌握科学的田径训练的方法,为学生的终身体育打下基础。

参考资料:

竞技体育的好处范文6

关键词: 体育舞蹈 体育舞蹈 成绩 影响

1.引言

体育舞蹈又称“国际标准交谊舞”,是体育运动项目之一,原名称为“社交舞”,为欧洲贵族在宫廷举行的交谊舞会①。交际舞起源于14―15世纪的意大利,16―17世纪流传到欧美各国,在法国发展较快,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人将该舞蹈传播到全球各国,极大推动了交谊舞的发展。但各国流行的交谊舞并不统一,1924年英国皇家教师学会和国际舞蹈教师协会汇集各国著名教师和专家将各种舞最优秀的舞姿、舞步、技法进行了规范,统一了标准,成为当时的国际标准舞,并于1947年在德国柏林举行了首届世界交谊舞锦标赛。国标舞的普及推动了竞赛的发展。随着国际上不同地区、不同级别、不同规模比赛的增多,国标标准舞越来越多地被更多人认识和喜爱。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期,国际标准舞在保留“舞”的基本特性,淡化“社交”作用的同时,增加了竞技和表演的内容。随着比赛规则严格化和标准化,其竞技性越来越强,很多国家将它纳入体育的竞技范畴,人们给予了它一个新的名称:体育舞蹈。国际标准舞改名为体育舞蹈,是体育舞蹈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为体育舞蹈注入了新的活力,拓展了一个广阔的空间。体育舞蹈作为一项体育运动,具有极强的竞技性,是根据竞赛规则和规程的要求组编一套具有较高艺术性,以比赛取得优异成绩为主要目的的项目。选手比赛结果主要依靠裁判员的评分来决定。但影响体育舞蹈竞赛成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影响体育舞蹈竞赛成绩的外部因素作阐述。

2.竞赛场地对竞赛成绩的影响

体育舞蹈按规则的要求在长23m,宽15m,平整、光滑的场地上进行,并对赛场的高度、灯光、音响设备有严格的要求。在这统一的场地条件下进行比赛,影响选手竞赛成绩最主要的外因是主场和客场因素。如果都是客场选手,在同一赛场上比赛,就可以说选手基本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如果主、客场选手在同一赛场上比赛,那么主场选手可能比较熟悉场地和环境,在这一情况下,如果客场选手不能迅速地适应竞赛场地及环境,在正式比赛中,可能会因为对场地、灯光、音响等客观环境的不适应而不能专心比赛,这势必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选手的竞赛成绩。

3.竞赛地点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及时差对竞赛成绩的影响

自然条件的差异对竞赛成绩有着重要的影响。虽然体育舞蹈通常是在室内举行的,但当地的气温、湿度、大气压及时差等都会影响到运动员,而对不同地区的运动员影响的程度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每次大赛前,运动员要尽可能提前到达比赛地点,以适应当地的地理条件和气候及时差,使这些因素对竞赛成绩影响的可能性最小化。

4.裁判员评分的公正、准确性对竞赛成绩的影响

体育舞蹈作为一项竞技项目,选手的成绩是通过裁判员的评分来确定的。尽管有体育舞蹈竞赛规则的约束,然而裁判员执行规则的公正性和准确程度对运动员的成绩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为了使竞赛公平、公正地进行,除了对裁判员的水平进行严格考核、增加裁判员的人数、对评分规则进行修改完善外,近年来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还对评分有失公正的裁判员进行黄牌警告乃至取消裁判资格的惩处。下面就对可能影响裁判员评分的因素进行浅析。

4.1选手的技术表现

选手动作技术的完美完成情况是裁判员评分的重要因素。体育舞蹈的评判要素由基本技术、音乐表现力、舞蹈风格、动作编排、临场表现和赛场效果构成。其中基本技术、音乐表现力和舞蹈风格构成了选手的技艺品质,是裁判在第一、二次预赛中的重要评判要素。动作编排、临场表现和赛场效果构成了选手的艺术魅力,是裁判在半决赛中的重要评判要素。在决赛中则是综合评判选手各项要素的完成情况。

4.2 裁判员的从众行为

从众行为,是指个体在群体的压力下改变个人意见而与多数人取得一致认识的行为倾向,是社会生活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心理和行为现象②。由于裁判员兴趣爱好、欣赏能力、执裁经验、评判能力、专业知识等方面存在差异,可能导致某些经验不足的裁判员产生从众行为,裁判员之间的相互猜测,给这些裁判员造成一种心理影响,使其在心理上失去平衡,无意中就产生了遵从他人的行为,这也是影响裁判员评分公正、准确的因素之一。

5.对手的表现对竞赛成绩的影响

体育舞蹈选手之间无直接的身体接触,而是在同一块场地上发挥着各自的水平,争取马克(marker)或好的名次。在体育舞蹈比赛中对手的表现,特别是对手在赛场上的重大失误对选手造成影响的事例也是比较多的。对手在赛场上出现失误会增加选手心理焦虑和担心,从而影响选手技术水平的发挥。因此,对手在赛场上的表现也是影响选手竞赛成绩不可忽略的因素。

6.服饰和仪容对竞赛成绩的影响

体育舞蹈是融音乐、舞蹈、服装、风度、体态美于一体,具有很强观赏价值的运动项目。在赛场上,首先映入裁判和观众眼帘的是选手五彩缤纷的服装和装饰得恰到好处的仪容,特别是女伴的服装和仪容。在体育舞蹈比赛中,虽然比赛规则对参加不同组别的选手服装做了要求,但选手仍可在服装的款式、色彩、质地、装饰、裁剪等方面下功夫,力求做到既体现体育舞蹈的时尚美,又符合服装的流行趋势,从而满足不同人群的审美要求,并在赛场上吸引目光。选手服装是否与其气质达到和谐,能否起到扬长避短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选手的竞赛成绩的好坏。

7.结语

体育舞蹈比赛不仅是技术上的较量,更是心理上和意志上的较量。影响体育舞蹈竞赛成绩的外部因素有很多,我们仅对其中一些重要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体育舞蹈选手在合理调控自己的心理状态,善于利用场上、场下一切有利于自己的因素,争取正常或超长发挥自己的竞赛水平,取得优异的成绩尽绵薄之力。

注释:

①健美操.体育舞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②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5,6.

参考文献:

[1]健美操 体育舞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7.

[2]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