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第二课堂的建议范例6篇

前言:中文期刊网精心挑选了对第二课堂的建议范文供你参考和学习,希望我们的参考范文能激发你的文章创作灵感,欢迎阅读。

对第二课堂的建议

对第二课堂的建议范文1

关键词 第二课堂 人才培养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ki.kjdkx.2017.01.008

1 第二课堂在人才培养中的目的与作用

1.1 人才培养目标

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是高等教育培养什么样人的一种价值主张和具体要求,是人才观的集中反映,也是大学理想和使命的具体体现。上海海关学院以培养应用型专业人才为目标,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积极探索确立“关院合作、实践导向、共同设计、联合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高投入以保证学生实习正常开展,实现人才培养的高质量,毕业生受到一线海关单位和报关企业的普遍欢迎。

1.2 第二课堂活动的内涵及特点

第二课堂活动广义上是指除了课程课堂教学以外的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多种多样的教学和科研活动以及各种各样的文娱体育活动;狭义上是指有助于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教学和科研活动。所以,可以说第二课堂活动是以育人为宗旨,以提高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基本素质为重点,以丰富的资源和空间来展开的一系列活动。与第一课堂共同构成完整的教育整体,既是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和延续,也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有效途径。

2 上海海关学院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现状

学院在上述人才培养目标下,积极支持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在学院“德育为先,为国把关”为宗旨的人才培B模式下,提出了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要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并相应的开展了丰富的服务于第一课堂的第二课堂活动。其中主要分为四个部分,分别是学生自主创立和发展的社团活动;校内外的各类文化体育及竞赛活动;志愿服务及社会实习实践活动;蓬勃发展中的创新创业活动。

2.1 社团活动

(1)校内为主、相互联合,融入学院精神、活跃学习生活。学生社团作为校园文化的推进者额高校风尚的引领者,是第二课堂活动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学院现有科技类、人文社会类、体育类、文艺类等类型社团共36个,各个社团都有着定期的特色活动以及非定期的外出活动。社团也成了关院学子相互交流、丰富课外生活、培养积极向上的学习和人生态度的重要平台。

(2)积极鼓励和支持学术型社团发展,推进良好学风建设。建立良好的学风一直是我院师生共同努力的重要目标,本学年以来,数学建模社、3D建模社等一系列学术型社团在师生的努力下从建立到发展,为上海海关学院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养提升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关院讲坛”等知识性讲座也成为推动学风建设的一大动力,除此之外,经管系更是积极响应以院团委作为指导、系部支持联动、社团自主管理的基本体系,筹建以围绕专业学科内容、助力学生成才需求、强化专业教师指导为宗旨的大学生学术科研社团。

2.2 校内外各类文化体育活动及竞赛

(1)校内活动。我院在团委学生会的组织下,在各个学期都有着各种各样的活动。其中包括海关管理系“青漫杯”绘画比赛、经济与工商管理系“h歌”大赛、法律系“关院演说家”、外语系“关院表演大赛”等活动。面向校外,我校学生也积极参加了上海市大学生汉字听写大会、上海高校红色经典诵读大赛等活动并代表学校和个人获得了优秀的成绩。总体上可以看出,我院面向学生的各式各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丰富了同学们的课余生活,也锻炼了大家的组织和学习能力。

(2)科创竞赛。我校学生在校外积极参加了POCIB全国大学生外贸从业能力大赛、PEMT全国营销策划大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信息化技能大赛、“网中网”杯全国大学生财务决策大赛、学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全国大学生模拟联合国大会竞赛、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上海市大学生企业经营模拟沙盘大赛、上海市大学生“创业之星”团队大赛等多项科创竞赛。

2.3 志愿者服务

我院有着隶属于院团委社会实践部的志愿者服务总队,旨在为我校有志于奉献和服务学校及社会的同学们提供志愿者活动信息的与反馈平台,是我校志愿者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2.4 社会实践

我院现有的常规化实习旨在构建以专业实习实践、毕业实习为主要内容、社会调查为补充的社会实践实习教学体系,并积极探索确立“基地依托、实践导向、校企合作、联合培养”的实践教育模式,目前我校共有14个海关实习基地、18个其他实习基地、6个学院示范性实习基地。学院力图利用行业资源建立实习基地,规范实习管理流程。

3 上海海关学院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3.1 部分学生对第二课堂的部分内容缺少自主意识和积极性不高

根据调查,部分学生对一些学术性较强的、所需时间较久的、资金奖励少的竞赛积极性不足,没有正确认识到参加第二课堂竞赛活动得本质意义,趋利性太强;有些学生团队虽然参与了相关竞赛,但是时间精力投入少,不愿坚持到最后,缺乏毅力;对于学校举办的一些学术性较强的专业讲座,相比一些文体类讲座,部分学生缺少积极性,往往主动参加的人数较少;对于学校没有统一要求的项目自学考证,仅有少数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积极地学习,给自己充电。因此,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第二课堂亟需营造踏实正确的学习氛围,拒绝急功近利第二课堂建设者可以通过海报宣传、教师引导、组织班会等形式,积极宣传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本质意义:努力将所学知识通过竞赛得到更好吸收掌握,并通过制定相应制度完善第二课堂活动的规范性,起到去功利化的目的,使更多地学生回归到“以学备赛,以赛促学”上来。

第二,第二课堂建设者可以请相关优秀同学现身说法,讲授经验付出才有收获,在第二课堂表现出彩活跃的同学,往往投入了更多的时间,对于自己在第二课堂的表现会有更好的反思和体会。

第三,第二课堂建设者应倡导物质鼓励与精神鼓励并存的激励模式。对获奖学生给予创新学分及物质奖励,对指导教师给予指导奖金和辅助工作量,对获奖班级进行表彰和经费鼓励。另外可以召开表彰大会,对获奖的学生以及优秀指导教师和先进班级进行表彰,从而完善学科竞赛的激励机制。

3.2 第二课堂的师资力量不稳定,缺乏专业指导

目前,第二课堂师资队伍的不稳定性使得学生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因缺乏专业教师的指导而显得无所适从。我校专业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指导教师中所占比例较低,部分指导老师对学生第二课堂的专业指导并不足够,存在少量“挂名”现象,未对所指导学生给予足够重视及帮助。此外,还存在部分指导老师包揽学生课题,忽视了对学生学术研究创造性、主动性的培养。因此,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以下建议:加强与学生沟通的频次,明确学生需求。特别是在进行指导的过程中,应和学生双向主动沟通,及时了解学生需求,并且运用专业知识以“引导”方式为主,以“培养学生创造性”为目的进行指导,而非只在立项、答辩等“关键”时刻给出建议,忽视过程中的指导。

第二,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来激励教师担任学生活动导师,让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首先在报酬上,教师指导第二课堂活动的补贴可以参照第一课堂的课酬,对指导教师进行适当的补助;其次,在培上,可以定期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教师参加相关培训、外出学习;最后,在奖励上,教师指导学生第二课堂活动要记入其工作量,指导第二课堂活动获得市级、省级及以上奖项的,要作为教师重要的个人成绩,参与评奖评优和职称评定等等,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主动参与第二课堂活动指导的积极性。

3.3 第二课堂活动过于单薄,信息传达、分享不畅

部分第二课堂活动设计缺乏针对性,层次不高,存在着短期化、低效重复、浪费资源的现象。因而,第二课堂在广大学生中的影响面和力不够,教育效果不明显,学生也难以在众多活动中甄选有效活动,最优分配时间。通过问卷访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对于第二课堂的信息获取渠道过于单一或者根本就是缺少获取渠道。因此,针对上述现象,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践育人。积极将社会资源引入到第二课堂的建设中,充分利用校内校外两种教育资源,按照优势互补,双方受益的原则,积极探索并形成了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

对第二课堂的建议范文2

[关键词] 高校第二课堂;项目管理;现状;创新模式构建

一、高校第二课堂项目管理的现状与问题

当前,高校第二课堂在飞速发展的实际过程中的现状与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管理机制不系统

目前我国高校在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机制方面,多是随意的、经验的、粗放的,项目的设计不系统。从事高校第二课堂组织管理的教师往往对于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缺乏整体性的规划。由于没有国家硬性指标和要求的明确规定,第二课堂还没有真正贯彻到高校的学生教育计划当中,因而缺乏严谨的工作规划与安排,系统的规划设计更难以实现,缺乏一套适应性强的、综合性的管理机制来统合第二课堂项目管理的内容、过程、手段与方法。

2、运行机制不规范

较之第一课堂的育人机制,我国目前的高校第二课堂尚未形成成熟的、规范的运行机制,往往认为高校第二课堂的建设只是学校团委的事情,学校其他职能部门和单位在第二课堂拓展方面积极性不高,没有把第二课堂的建设放在应有的位置上。学校多个职能部门联合开展高校第二课堂建设的运行机制尚未建立,大学生实践平台的建设、应用辅导体系的改革等方面的规范化操作都有待加强。

3、控制与评价机制不完善

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面对的一个基本情况是大学生群体自身素质的差异性大,难以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实现对学生素质发展的有效控制,如果没有合理的指标体系,不对学生在第二课堂中的活动表现进行评估与检验,则第二课堂很可能只成为学生中少数积极活跃分子的展示舞台,很难使所有同学投入到第二课堂中来。另外,第二课堂的评估的难度比较大,需要建立较完备的评估组织体系,这需要较多组织人员力量的投入。此外,就社会评价来讲,用人单位在评价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时往往并不看重其学业成绩,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如能在检验评价机制上予以完善,与社会需求相响应,则可以反过来促进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更好开展。

4、资源配置不到位

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不到位体现在师资配备及资源整合两个方面。目前在高校的第二课堂建设中,专业老师的数量不足,师资配备缺乏。高校学生第二课堂的专业导师配备的比例更是较低,教学及科研中的专家和老师没有充分引入到第二课堂中来。在资源整合方面,目前高校管理中对第二课堂的经费投入所占比例还较小,部门板块结构模式使得多部门的相互配合变得相当困难,在高校第二课堂与外界的合作方面,也缺乏深层次的稳定的支持与合作关系。

二、高校第二课堂项目管理创新模式的构建

1、建立系统化的管理机制

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需要进行系统化的规划与设计,将其纳入到学校整体的教育安排体系中,通过建立系统性的管理模式,使第二课堂与基本的专业课程、政治理论课程、文化素养课程一样作为学生整体的培养目标来进行规划。还可以根据大学生的不同年级来设定不同的培养目标,分别进行基础教育、巩固与深化教育以及毕业教育。通过制定《第二课堂教学大纲》,细化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实现由单纯的知识传授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

2、规范运行机制

在第二课堂的运行机制方面,建议高校建立相应的领导负责制度,通过完善的组织机构,对高校的第二课堂教育进行总体的规划与协调指导,以此来实现多个部门的联动与配合。通过全方位的、多样性的、创新性的富有特色与动态变化的课程设置,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此方面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与学生干部的创造性,使其充分发挥自身的聪明才智,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

3、完善控制与评价机制

作为一个完整而独立的运行体系,大学生第二课堂有其自身的特点,需要设计出合适的综合素质测评体系来整体考评大学生的第二课堂表现。为此可以采用模块式的第二课堂考核评价体系,以全面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总目标,以学生的人文、体育、思想、科技、实践创新为主要评价内容,其下再设计更细化的考核目标,以《教学大纲》的形式对考核评定的方式方法予以确定,以此来实现对高校第二课堂教育的有效控制与评价。

4、加大资源配备与支持

高校第二课堂的项目管理的实现离不开现实的资源配备与支持,第二课堂的发展需要高校与社会的广泛认可与支持。这种支持不仅体现在硬件设备的投入上,同时也体现在对于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支持上,为此需要改变传统观念,通过整合校内外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有针对性的社会实践机会,通过校内外的科技、人文、艺术活动,促进学生在职业规划与自我认知方面的提升,进而促进其修身正心与自我发展。

参考文献:

对第二课堂的建议范文3

关键词:第二课堂;应用型高校;英语应用能力

中图分类号:H31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5349(2016)07-0108-01

大学英语教学是高等教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大学英语课程是大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提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学生在今后工作和社会交往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口头和书面的信息交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强调的是实际应用能力人才的培养,大学英语教学就应该注重学生实际使用英语的技能,特别是用英语从事生产和业务活动的能力。然而,目前大学英语课内教学很难达到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也难以符合当前国际化环境下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教学的基本要求。因此,应用型本科院校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就显得尤为必要。

一、应用型高校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各高校英语教学改革力度的加大、微课和翻转课堂等新的教学方式的出现,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逐渐得到提高。但大多数课堂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传统的大班教学无法顾及所有学生,加之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使90%以上的学生把四六级考试作为大学英语的学习目标,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尤其是听说能力有待加强。另一方面,用人单位要求涉外工作人员要有较强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职场环境下的英语交际能力,如接待外宾、收集和翻译英语信息、来电来函处理等。如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职业英语能力普遍感到不满意,尤其是对其英语听说写的能力更为不满,认为多数毕业生不具备相关岗位所需的职业英语能力。

二、第二课堂对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的对策

(一)确定以英语应用能力为核心的第二课堂教学内容

依据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的兴趣、英语水平和就业动向等,结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现有的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现状,确定英语第二课堂的新的组织形式和教学方式。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实施工学结合的英语第二课堂培养模式。按照不同专业(群)对语言能力的不同需求,设置模块式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展开从基础阶段到专业阶段的分层次推进。

(二)将课堂内职业模块与第二课堂紧密结合

创造真实自然的语言环境,将课堂内职业模块内容与第二课堂活动紧密结合起来。利用英语第二课堂多媒体网络平台、Moodle教学资源库、模拟实训室和语音室,创设真实工作情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运用所学语言知识运用语言,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将课堂内职业能力模块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效地衔接起来,让学生在第二课堂过程中完成教师在课堂内布置的任务,同时将第二课堂完成任务以小组PPT的形式在课堂内汇报。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效巩固课堂内所学知识,延伸课堂内教学,提升教学效果,也有助于课堂教学更好地为第二课堂活动服务。

(三)建立立体化的第二课堂评价体系

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到相关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建立与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相适应的具体的、规范的、综合的评价体系,并以此建立立体化的英语课程评价体系。 建立合理的第二课堂激励机制和评价机制,鼓励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将学生参加第二课堂的活动情况与学生的学分相挂钩,提高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教务管理部门要将第二课堂教学过程评价作为学生自主学习和教师教学活动的一部分,对活动的内容、效果做出综合评价,使第二课堂建设合理化、系统化、科学化。

三、结语

开展第二课堂活动是提高学生英语应用能力,培养高素质英语人才的有效途径。构建以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英语第二课堂模式,着重培养学生在实际岗位的英语应用能力,是提升应用型高校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实现学生就业目标的重要途径。应用型高校应根据自身特点,建构以就业为导向、与专业特色相结合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形成综合性的应用型本科大学英语教学评价体系和学生学习效果培养体系,促进学生英语技能掌握的最大化,提高学生就业品质。

参考文献:

[1]黄晓苑.英语角活动情况调查及建议[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0,15:172.

[2]杨敏,孔敏素.克拉申的输入假说理论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的启示[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08:133-135.

对第二课堂的建议范文4

关键词:大学英语 英语第二课堂 自主学习

一、导言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是相对于学校计划学时内的第一课堂教学而言,以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开发智力、培养学生探索创造和应变能力, 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有组织并以配合和推动课堂教学为目的的实践教育活动。它和第一课堂教学都是大学英语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交际能力和语言知识教学的不同分工;二者相辅相成,后者为前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前者又有力地促进后者质量的提高,使之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

第二课堂突破了课内教学的局限,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在良好的英语环境中轻松愉快地学习,从而获得更多的接触英语和使用英语的机会,提高英语应用能力,因此,许多院校都不同程度地开辟了英语第二课堂。但是, 目前我们的第二课堂教学由于种种原因并没能发挥出其最佳教学效果。所以,如何解决第二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问题,优化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已成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实践中的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

二、目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众所周知,语言是交流的工具,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交际。然而,在以往的英语教学中,我们往往在重视第一课堂语言教学的同时,忽略了第二课堂活动的作用。一些学校虽然开展了一些英语第二课堂活动,但是由于没有真正认识到它的作用,大多数同学并没有真正积极主动地参与进来,许多同学要么一时兴起而参加,要么在活动中马马虎虎,应付了事。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达不到预期的目的。

2.教师在第二课堂活动中缺位,活动流于形式。在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教学中,许多院校并没有安排指导老师具体负责。缺少了教师有效的监控、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多数学生虽然有学好英语的愿望,却不知道该学什么、怎么学。此外,老师在第二课堂实践活动中缺位导致第一课堂教学与第二课堂训练相互脱节。很多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组织起来以后并没有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就逐步消亡。

3.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管理混乱,缺乏系统性。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相辅相成,是第一课堂的延伸与拓展,在教学内容和形式上弥补第一课堂的缺陷和不足。可是,目前许多院校并没有将其列入大学英语教学内容,第二课堂教学基本上是多头管理,教师只负责自己承担的某个第二课堂活动,教师与教师之间缺乏沟通,第二课堂变成了盲目的、缺乏系统性的单纯意义上的“课外活动”。

4.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缺少规范的评价、激励体系。教学评估是教学活动的保障。对学生而言,评估可以了解自身的学习状况,改进学习方法,确立努力方向;对教师而言,评估便于了解学生掌握所学语言知识及其应用能力,从而改进教学方法,调整教学计划。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为学生提供了形式多样的活动,而许多院校对学生的评价依然以学生的第一课堂学习成绩为重要依据甚至唯一的标准,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所取得的成绩不能得到很好的评价与考核。再者,第二课堂缺乏对学生的激励机制,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学习策略、认知方式和其他的相关因素,无法进一步激发和调动各级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三、优化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措施

有效提高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质量,笔者以为必须把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教学有机地衔接起来,发挥其整体效应。

1.教育理念的衔接。教育思想是课堂教学的灵魂,教师必须强化两大课堂既分工又协作的教学理念。建构主义理论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的,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景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它所提倡的学习方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所以,学生必须认识到老师在课堂上只是传授一些基本知识、进行有限的语言基本技能训练,而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实际语言应用能力,仅靠课堂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自己大量的语言实践才能完成。那么,将第二课堂教学与第一课堂衔接,课上课下相结合,为学生创造更多的语言学习环境,正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模式的手段,将大大有利于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提高,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和终身学习理念的形成。

2.活动内容的衔接。大学英语教学部门要把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纳入正常的教学日程,要从全局出发,依照大学英语各个阶段的不同教学重点与特点,对第二课堂活动作出整体的部署。其活动的设计和组织要结合第一课堂教学,以巩固和加深学生第一课堂所学为目的;统筹安排每次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使课堂教学内容得到延伸和补充。此外,第二课堂教学要善于捕捉学生的英语学习需求,向学生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服务。应开设一些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受学生欢迎的能力提高活动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化自主学习的要求,提高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使他们的英语运用能力都能得到明显的提高。

3.管理及保障体系的衔接。教学管理是课堂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需要加强宏观监控,制定周密细致的方案、管理措施和激励政策,建立和完善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监控机制,使两大课堂活动的部署、检查、评估等工作协调一致。

⑴加强教师的指导帮助和管理作用。在第二课堂活动中,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作用非常重要,也是第二课堂大学英语教学不可缺少的因素。让学生自主学习,不等于放任自流。教师是作为参与者、指导者和帮助者的身份引导和组织学生的各项活动。大学英语教学单位可根据班级或系别按一定的生师比配备指导教师,负责学生听、说、读、写的第二课堂实践活动,及时提出意见和建议,并根据学生情况组织辅导、有针对性地操练;教师还要经常登陆网络辅助平台了解学生都有哪些疑问,并及时作答。

⑵设置激励措施。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往往会重复产生愉快结果的行为,成功的体验会使学生获得再次体验成功的欲望。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理解和宽容,要鼓励、引导他们,让学生体会到尊重、理解和信任;使他们大胆参与语言实践,并在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获得满足感,树立自信心,从而注入进一步学习英语的新动机。学校可明确学生参加各种层次竞赛的奖励措施;也可以把学生第二课堂活动的考核与学分体系切实结合起来,要求学生必须攒够一定数量的课外学分,方准予毕业。比如:每学期参加一定次数的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同学可获得选修课程学分1―2分;参加全国英语竞赛获奖持证同学可获得选修课程学分2―3分等。这样,在能鼓励他们积极参加第二课堂活动的同时,也可以使学生感到英语学习贯穿于他们日常学习和生活之中。

⑶建立课堂教学多元评价体系。评价的目的是使学生在英语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不断体验进步与成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要使课程、教学、评价之间形成一种健康、良性互动的关系,教师就要 “把课程与教学评价整合起来,贯彻到日常的课堂生活中去”。《大学英语教学基本要求》也明确提出评估要以学生的语言综合应用能力为出发点,将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建立多样化评价体系。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把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和谐地统一起来。①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和干部的作用:由指导教师、学生干部、小组长形成立体化评价体系,制定第二课堂活动项目评分细则,定期对班级学生第二课堂学习行为、参与度及作业情况作出评价。这不仅可以使师生共同关注第二课堂,也可以为第二课的建设与完善提供保障。②组织学生对第二课堂自评和互评:学生是英语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学习过程的参与者,也应是课堂教学的评价主体。让学生参与评价的过程,学会评价他人和评价自己,便他们在英语课程学习过程中清楚地看到自己取得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调整学习策略和改进学习方法。

四、结论

作为英语课堂教学主渠道的延伸,第二课堂对学生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这种隐性课堂教学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英语语言知识,培养基本语言技能,不断拓宽学生英语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因此,优化并逐步完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使之与英语教学主渠道相辅相成,能够将枯燥的英语学习转化为丰富而有吸引力的学生活动,大大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是改革英语教学观念,增强英语教学效果的理想途径。

参考文献:

[1]邓琪:《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实践》,《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

[2]李娜、杨馥卿:《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现状及教学方法探讨》,《河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7.4。

[3]王雨梅、向前进等:《第二课堂与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提高》,《政法学刊》,2003.2。

[4]李华田等:《语言测试与外语教学》,黑龙江高教研究,2003.4。

[5]施丽华:《从PPP到TBL》,科学出版社, 2002。

[6]王立黎:《大、中、小学课堂英语教学情况调查分析报告》,《新世纪英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04。

[7]益文杰、王海东:《新形势下全方位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思考》,《大学英语》(学术版),2005。

[8]徐红新:《大学英语立体化教学的研究与实践》,《山东农业教育》,2006.3。

[9]李明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2007。

对第二课堂的建议范文5

开辟第二课堂是十分必要的

首先,开辟语文教学第二课堂活动是培养学生素质的需要。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素质,而人的素质不独是知识的。还包括能力的、思想的、心理的以及身体的等多种素质。要使学生多方面的素质都得到提高,仅仅靠第一课堂显然是不行的,只有让学生在第二课堂里,通过亲身实践、经历和体验,才能更好地增长才干,增强能力。

语文能力的大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信息的输入能力,主要是指对信息的搜集、获取、加工和处理能力,另一个是信息的输出能力,主要是指表达和运用的能力,这两方面能力的提高要依赖学生的知识积累,更要依赖学生的生活实践,而惟有开辟语文教学第二课堂,才能为学生提供积累尤其是实践的机会。

其次,开辟语文教学第二课堂能够完成第一课堂不能完成的任务。由于第一课堂客观的存在着诸多局限性,这种局限性是很多原本应该完成的任务中无法完成的。譬如,对生活的感悟和对社会的了解,对知识的运用和对个性特长的充分发挥,往往都会受到第一课堂局限性的制约。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曾告诫过广大教师:“教育和教学的艺术和技艺,就在于发挥每个儿童的力量和可能性。”

所以,真正提高学生的素质,必须拓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空间,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这样,他们就会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完成第一课堂所不能完成的任务使其力量和可能性得以充分发挥。仍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范例,在第一课堂中固然可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表达能力、理解和接受知识的能力等多种能力,但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还必须利用第二课堂。通过第二课堂,教师积极引导学生从事实践活动和实验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实践的意识和习惯,如此,才能切实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再次,开辟语文教学第二课堂能够更加明确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指导的师生关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提高语文教学效率,促进语文教学健康、协调地进行,实现语文教学目标的关键因素之一。虽然,在第一课堂里,师生的这种关系和各自的地位也能够得到一定程度的体现,但是,由于种种原因,学生的主体作用还是不能得以充分发挥。

毋庸讳言,以教为中心,学跟着教转,所谓教学实际上就是教师将自己所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于是,教学关系变成了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老师改,学生收。教支配着学,学无条件的服从教,这种现象是客观存在的。

在第二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这种制约就明显减弱,与第一课堂相比,学生在第二课堂里自主性明显增强,个性也随之得以充分发挥,主题地位得以突出。学生是发展的人,独特的人,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思想、个性、特长,他们有权利进行自己的思想,张扬自己的个性,发挥自己的特长,成为学生的主体。让每个学生在第二课堂里,寻找一片适合自己发展的天地,这无疑会有利于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发挥,更有利于他们各自的发展。

此外,开辟语文教育第二课堂更能突出语文学科的特点。语文教育的特点是人文性、实践性、生活化和民族化。这些特点要求语文教学要重视熏陶感染作用,在教学中通过大量的优秀作品浸染,移人个性,提升人格,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重视学生的实际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重视在生活中运用语文,重视学生的平时生活积累、感悟和熏陶。所有这些,仅仅依靠第一课堂是不够的,必须搞好第二课堂。

开辟语文教学第二课堂是可能的

语文教育第二课堂的开辟是语文教育发展的必然。只要广大教育工作者尤其是语文教师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明确目标,提高认识,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并且为此做出不懈的努力,

语文教育第二课堂高水平定能够有鹏程万里的前景。

对第二课堂的建议范文6

论文摘要:探索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创新模式,从教学设置、组织和管理、教学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等方面论述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针对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教学目的性和针对性不强、实际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在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活动时要特别注意科学地组织管理,建立良性的运行机制。

1 思想政治理论课和第二课堂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的是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将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紧密结合在一起。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质量应联系学生思想的实际、社会发展变化的实际,对教育目的进行分层设定:第一,引导学生以积极的心态看待社会的发展变化;第二,引导学生正视社会发展变化给自身带来的各种影响;第三,引导学生关注、认可社会的发展变化,树立坚定的信念。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做思想活跃的大学生的工作,对象是现实的人,是蕴藏体力和智力、现实和未来的劳动者,思想政治工作是一门复杂的科学和艺术,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模式,通过教育人、培养人、塑造人、发掘人的潜能,调动人的积极性,激发人的创造力。从长期的教学实践来看,第二课堂教学就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模式。

第二课堂指的是课外教学,它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利用课余(课外双休日、节假日、寒暑假)在校内或者校外进行教育活动,第二课堂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对第一课堂的补充、深化、拓展和延伸,二者相互配合,相互补充,一起构成完整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从而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和社会实践能力。

2 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方式方法

2.1教学设置。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科学计划和设置第二课堂教学内容和活动形式。针对社会现实中与主流思想理论不合拍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以及大学生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一些困惑与偏差,可以组织讨论、辩论赛、演讲会、专题论坛、对话等活动,通过各种思想观点的交锋碰撞,辨明是非曲直,使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深根植于学生的头脑中;针对提高大学生学术水平的问题,可以通过积极组织、引导、支持各种大学生社团活动、科技活动、学术交流活动等,培养大学生的科研能力;针对大学生实际动手能力较薄弱的问题,可以组织、开展各种勤工俭学、社区服务、技术服务、便民服务等活动;针对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问题,可通过各种心理咨询、心理辅导和指导活动,既可帮助大学生调适心理,又可为大学生道德问题提供预防作用;为使大学生消除对第一课堂正面理论引导的疑惑,更全面地了解国情,可以组织社会调研,使大学生通过身临其境的实践调查,感受社会上积极、进步、健康的一面,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总之,要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科学计划、精心设置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育教学活动内容和形式,以便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了解社会、体验生活、增长见识的机会。

2.2组织和管理。为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效果,要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合理安排、精心组织、科学指导和严格管理。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并非一分为二,各不相干,而是互相渗透、交叉进行的,因此,“第二课堂”作为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完整过程的重要环节,其活动必须置于整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动中,与第一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互相补充,形成体系。在第二课堂的各种活动中,尤其要重视对社会实践的组织管理,为保证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效果,避免流于形式,可根据思想政治理论课各门课程教育教学的实际需要,将部分社会实践活动安排在假期进行,依照课程的基本理论确立调研课题,让每个学生在家庭所在地深入机关、下厂、学校、街道、乡、村等围绕调研课题开展社会调查研究,写出调研报告为确保学生对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和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制约理论教学结束后暂不给学生记考试或考查成绩,而将该课程考核成绩的评定放在下一学期,待学生提交调研报告教师批阅后,把调研报告作为评定考核成绩的主要依据这项改革有利于突破传统的政治理论课单纯进行理论讲授的教学方式,和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试考查方法,减轻学生学习负担,不仅搞活教学,而且可以培养和锻炼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扩大学生的政治影响。学生们在调研中对所调研的一些问题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加快大学生在政治上的成熟,促进教与学互动,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更全面地了解国情,真实感受社会上积极、进步、健康的一面,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学生返校后相互交流,有利于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同时,学生的调研报告也可为教师提供丰富的社会实际材料,弥补课堂理论教学的不足。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活动的统筹安排和严格管理,做到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有考核,保证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活动落到实处。

2.3教学效果评估和信息反馈。评估及信息反馈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育教学良性循环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门要与教学管理部门合作,建立、健全科学的评估体系(包括评估指标、评估办法和评估程序等),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育教学的成效进行评估;还要与学生管理部门合作,构建迅捷畅通、灵敏准确的反馈机制,以便使教师充分掌握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及行为,以及就业后一定时期的思想状况、社会行为等有关信息。通过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效果的评估和把握有关信息反馈,及时调整、不断完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的教育教学,从而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最优的育人效果。

2.4“第二课堂”教学的主要方式。“第二课堂”方式、方法应该灵活多样,不拘一格,就理论层面的问题,可以案例讨论、辩论赛、演讲会、知识竞赛、情景模拟等方式;就社会实践层面或理论与实践结合层面的问题,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社区服务、便民服务、勤工俭学、智力扶贫、社会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缩短教师与学生的心理差距、理论与现实的差距,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

2.4.1案例讨论。案例讨论是通过对现实生活中发生过的某个典型的事例进行分析和解答,使学生掌握某一方面的理论和知识的教学方法。这种方法包括典型案例选取、案例下发、学员阅读并撰写个人分析报告、小组讨论和汇总、课堂交流,思想碰撞、教师总结等程序。在案例讨论中始终贯穿的主题是“我是如何理解的?”和“如果是我,我怎么做?为什么?”要求学生的答案必须是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其实质就是通过有效的小组讨论来引导学生的思路,逐步分析问题的一种方法。通过这种方法使学生能够运用已学习过的概念、原理分析现实问题,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在此基础上产生新的概念、新的思路。因此,案例讨论比仅仅看教科书,听教师课堂讲,更加生动、真实,便于理解。

2.4.2情景模拟。这是一种由老师围绕教学目的,设立一定的情景,组织学生扮演事件中的角色,生动再现现实生活的具体活动。情境模拟教学的突出特点是:真实、典型,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和说服力,通过这种活动的开展,让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教学内容,进而展开讨论和分析。通过情景模拟,能够使学生跳出自我,看到自己认识上的偏颇与不足,解开自己认识上的疑难,矫正自身的不良心态,摆正自己的位置,全面地看问题,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

开展情景模拟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环节的科学设计。思想政治理论课情景模拟教学,包括以下6个环节:设计情景模拟教学方案(必要情况下准备模拟器材)、公布模拟课题与背景资料、分配模拟角色与演练任务、模拟演练实施、模拟效果(结论)交流和教师讲评。

在教学准备上,要充分周密而且富有创造性。教师在课前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富有创造性地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特点的相应的模拟活动,同时要熟悉模拟事件发生的一般过程,能够预见到模拟演练展开后可能出现的思想分歧、不同结论和有关困难,对于比较复杂的模拟教学情景,还应仔细分析不同角色的地位、作用、处境及应当具有的能力。

模拟教学法不是僵化的固定不变的,这种教学法的实施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灵活多变。从教学目标上看,模拟教学法可以是通过设置模拟仿真情景使学生从模拟演练活动得出结论的知识再造式,也可以是通过设置模拟仿真情景使学生在模拟演练活动中对所学知识的自觉运用(学以致用式)。从服务于教学内容的需求来看,模拟教学法可以是角色模拟法、决策模拟法等。角色模拟法是指创设一定的新情景,让学生模拟扮演情景中的角色,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练习方法。

模拟教学法的关键在于教师能够根据相应的教学内容,对教材进行深入挖掘,设计出适合学生特点的而且学生感兴趣的模拟活动,这就要求教师具有广博的知识和较强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思想政治课教师之间可以用“头脑风暴法”,发挥每一位政治教师的聪明才智,创造适应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模拟教学活动库,实现资源共享,为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时效性而努力。

2.4.3社会调查。社会调查是指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利用假期休息时间走出学校,深入社会,了解和认识社会,从而使学生加深对思想政治理论的理解,坚定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决心。学生将通过社会调查获得的资料,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写成调查报告,交任课教师评出等级,作为学生学习成绩的一部分记入学生成绩档案。

社会调查法包括问卷调查法、访谈法、观察法、文献法等。在老师帮助下,学生掌握这些方法的含义、作用、基本原则、特点、一般过程和调查的技巧等。学生学以致用,理论联系实际,用这些原理和方法来进行现实的调查。通过社会调查的实践环节,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调查方法,更能够使学生通过调查认识社会、了解社会,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学校应把第二课堂提高到与第一课堂并重的地位,而不是把第二课堂当成是可有可无的摆设。要充分认识到它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这个系统工程中的重要部分。针对现在教师对开展第二课堂教学欠缺积极性的问题,建立激励机制,划拨专项经费,对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状况进行竞赛、评比、奖惩,教师在进行第二课堂的教学时要记入其工作量,第二课堂教学的报酬应与第一课堂的报酬保持一致,以充分调动教师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积极性。